facebook pixel code

董小慧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爸媽難為....害死爸媽ㄉ元兇~~~~竟是聯絡簿

2006年07月14日
公開
61

嘿嘿嘿∼∼∼ 給家裡有寶貝就要入學的家長們 文章落落長  用意不外乎要家長們要早一點看家庭聯絡簿 還要有兒女做功課 家長也有功課做的心理準備喔! 最好住家附近要有24hr的商店*數家 其中一定要有welcome 還要有書局,花店,水族店,傳統市場..... 家裡一定要有電腦 不然有很多作業作不出來的 不是會員的看不到討論區的內容,所以我將文章貼上了 討論區裡也有很多bbhome媽媽分享遇到的狀況ㄛ! 爸媽難為....害死爸媽ㄉ元兇~~~~竟是聯絡簿 ◎兒子女兒準備要上小學的,照過來吧這是真的!! 我也經歷過.....而且有時候家長的作業比小孩還多呢!! 公司5:30下班到家已經6點多了,忙晚餐,忙打掃,洗碗,洗澡..... 有空坐下來已經9點多了簽聯絡簿 天啊!!《明天要帶魚》到學校觀察! 鄉下地方水族館不多,且早已打烊,我真的交不出作業,慘!!!!! ************************************************* ◎曾經遇過晚上快9點了,才看到小孩子明天要準備的"主題", 眼淚差一點沒掉下來: 《三明治的材料》,共有以下數樣: 1.土司2片 (哪家店賣2片的,我只好去便利商店買半條土司) 2.少許肉鬆 (家裏剛好沒有,只好去新東陽買一罐) 3.小黃瓜一條(晚上了,沒辦法去傳統市場買,只好去Wellcome買了一盒, 用了一條,其他還放到壞掉 4.蛋 (熟的一顆,為了一顆熟蛋,我還得燒一鍋水煮蛋呢) 5.蛋 (生的一顆,我還得用泡泡紙小心包好,以防兒子把蛋打破成了蛋汁) 6.少許沙拉醬 (別懷疑,我只好去買了一條康寶沙拉醬) 為了一個早餐店10元就可以買到的三明治,大概花了近400元, 還外加煮蛋的時間...當媽媽真的好辛苦!! 我後來還在聯絡簿請老師幫個忙:下次可否早幾天通知... (因為老師可能以為爸媽都是在家閒閒沒事做..) 其他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如圖畫紙/色紙/粉臘筆/明天帶一個"面具" (不但要有材料,偉大的爸媽還要會做出來呢!) 還好我的住家旁邊有家營業到晚上11點的文具店, 隨時可以買到老師指定的文具,否則就是家裏自設一個小文具店! 否則我的小孩隔天就沒辦法帶齊所有東西,可能會被老師記上好幾筆呢! 看了別人的經驗,我也將我的經驗和我的朋友們分享! 而且覺得自己愈來愈厲害了.. ,美術勞作都有進步呢!說不定, 哪一天還能發現自己畫畫的天份... 凡身為有國小生子女的父母都心有戚戚焉! ************************************************* ◎我差一點也是受害者, 昨天晚上九點多看聯絡簿時, 發現要帶吹泡泡的用具, 外面天氣變冷又在下雨, 商店不知道市否還開著, 還好想到以前有一隻魚的玩具可以玩吹泡泡, 只是放在那裡忘記了,我又在忙,於是叫兒子務必在他的房間找到, 總算找到了, 但是已經很晚了,我想借別人的泡泡玩應該可以吧 。 今天早上剛好爸爸比較早起床,於是請他作好泡泡,裝在罐子裡帶去學校 。 ◎我女兒上小一時,一天回家看了聯絡簿後才發現要帶蓮藕, 但已經晚上九時多了,我家方圓500公尺外才有一家超市, 所以只好請她老爸開車去買回來交差.重點是超市竟然沒賣, 我只好隔天早上7:00上菜市場! 這篇文章我的感觸最深,孩子要交的東西, 其實都不是要考驗小孩, 而是考驗家長反應, 小學生家長應變能力真的要很強才可以. ************************************************* 2002.09.25  中國時報 【爸媽難為】學童聯絡簿,考驗家長應變能力! 如果你家小孩是小學生, 我奉勸你看聯絡簿要早,多早? 最好不要超過八點。 因為,台灣雖有24小時的便利超商, 大家也認為超商什麼東西都賣, 我告訴你,超商就是沒賣小學生聯絡簿上明天要帶的東西。 女兒有個同學,媽媽都是在早上帶兒子搭計程車上課的途中簽聯絡簿, 結果媽媽常在車上罵兒子:「圓規,這麼早去哪買, 昨天晚上為什麼不說呢?」 ************************************************* ◎晚上十點鐘看聯絡簿時才知道,兒子有張<表格要影印四張>明天用。 兒子慢條斯理的說,到巷口的超商印就好了。 孩子知道超商能影印,卻不知道,偏偏他們家旁邊這家超商就是沒影印機, 最後,老媽在電腦上製作一張一模一樣的表格,然後印表機列印四張交差。 ************************************************* ◎全家都要上床睡覺了,看了聯絡簿才知道, 明天要<帶一隻小動物> 到學校, 這位媽媽氣急敗壞對女兒說,明天把你弟弟帶去。 結果明天起床,媽媽裝一隻螞蟻在底片盒裡讓她帶去, 盒子裡還有幾顆小砂糖。 ************************************************* ◎我也曾經在吃飽飯出門上課前,女兒拿出一張紙給我當樣本, 因為她要我幫她<買一張材質一模一樣>,顏色為綠色或是橘黃色皆可, 明天美勞課要做燈籠,女兒交代,務必要買到,不然會完蛋。 下課回家路上,凡掛著「文具書局」的店我都問了,就是沒有。 靈光一閃,果然在一家花店買到這張紙。 ************************************************* 看得早也要看得巧,那就是別以為看完就沒事了, 看完一定要多嘴再問上一句:「明天有沒有要帶些什麼?」 因為有時候,在學校來不及抄上聯絡簿,孩子會回家以口頭交代, 只是這個交代幾點鐘說出來,沒個準頭, 為人父母如果希望能一夜無夢到天明,多問一句是必要的。 我覺得聯絡簿這東西,一方面是要考驗父母臨危授命能力, 另一方面,就是要測試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到底是每天晚上幾點鐘開始的! 我是家庭主婦,我這邊是五點鐘,你那邊是幾點呢? 此文道盡了家有小學生"媽爸"的心聲, 還沒進小學的 ,請注意研讀, 因為每一段我都似曾相識,所以不要以為寫出來的只是特例, 力求誇張效果而己, 我必需強調, 這些都是家常便飯。 我特別把"媽"寫在"爸"的前面,是因為簽聯絡簿這碼子事, 好像default是由媽媽來做,即使是爸爸簽,他可能只負責簽名, 內容"精彩度"媽媽如果不看,可能只有事後"剁腳"的份了! 如果你家不是這種情形, 我只能說妳好幸福喔! 我曾經在寒冬的深夜, 拉著已穿睡衣的兩個孩子,飛車衝去街上買東西, 只因簽聯絡簿時赫然發現"<明天帶一盆植物>", 幸好那天鴻福齊天, 在烏漆抹黑的街道上,竟然還有一塊光亮的招牌-"XX園藝"。 我是職業婦女, 五點鐘時我在OFFICE,八點鐘時我還不能離開廚房 , 看聯絡簿, 再等一下吧! ************************************************* 老實說:我昨晚才碰到... 女兒的聯絡簿上說要帶一張報紙及牙籤,天! 我家雖然沒電視,但也不看報的,因為有網路.....新聞..... 只好十一點去買一份很晚的晚報.........趁我女兒睡著時。 還有牙籤,才想要用牙線棒混過去, 但老師早有預防,在角落註明著, 請不要用牙線棒代替! 因為是要作勞作,叫作〝甩..什麼〞的?喝! .......... 只有三更半夜去買個鹽酥雞....只為了那隻叉子......

想回去台北

2006年07月14日
公開
15

ㄞ∼∼∼ ㄚ公在電話中又細細念我都不弄東西給ㄚ弟吃 他不吃 我又能如何? 加上在這裡 ㄚ嬤都會給他吃糖果 吃飯時間還給他吃糖 他當然就不吃飯啊! 然怪最近聽不到有人問"ㄚ弟怎麼那麼瘦?" 瘦就算了 還掉了0.5公斤 可 在台北ㄚ弟都會乖乖坐在他的位置上吃飯 吃完還會將筷子放在碗上 說"我吃完了" 才離開座位 在這有人什麼都順從他 讓ㄚ弟畫畫畫在床單上 最後竟然能夠讓ㄚ弟畫在手心上 都不制止 慘的是還洗不掉咧!  在ㄚ嬤房間看電視  ㄚ弟跑到電視前面 都沒看到ㄚ嬤說不可以 只要跟ㄚ嬤相處一些時間 ㄚ弟的生活模式又變了 都可以不用睡午覺 他之前不是常常嫌ㄚ弟都不睡午覺的嗎? 怪怪 她高興就好 我讓ㄚ弟午睡久一點 又被細細念? 終於知道ㄚ弟要找ㄚ嬤的原因 因為ㄚ弟在ㄚ嬤面前可以為所欲為 都晚上11點了還可以看yoyo∼ 連走路ㄚ嬤都捨不得讓ㄚ弟走 每次都看到她抱著她走來走去 要不就自己走的很快 讓ㄚ弟在後面邊哭邊走  每次我看到要去關心ㄚ弟時 ㄚ嬤就趕緊回頭說"我來就好" 為何不停下來牽著他走呢? 這樣的情形 我看見的不只一次 再這樣下去還得了 何時可以回去台北住ㄚ??? ㄚ公會寵愛ㄚ弟 可是 至少我跟ㄚ公溝通 他多少都能夠接受 所以會放心讓ㄚ公帶著ㄚ弟出去 而 ㄚ嬤都會搞神秘 說話都嗯嗯啊啊的  連問剛剛帶ㄚ弟去哪了 都不願說清楚 我想 當初堅持小孩自己帶是對的... 感謝佳諭媽ㄉ分享  

轉貼--帶孩子要用沒有效率的方式

2006年07月13日
公開
52

轉貼文章來自bbhome討論區 感謝 珺安爸比&珺安媽咪 的分享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792069&bid=20&r=44&page=2 帶孩子要用沒有效率的方式 侯文詠的孩子,有一次考試考壞了,那次是全班都考差了,同學都很擔心,不知道該如何向父母大人們交代。這時,侯文詠的孩子說:「我爸一定會說,我很高興你今天失敗了。」 同學疑惑的問:「怎麼會這樣?」 侯文詠的孩子回答:「我爸就是怪ㄎㄚ啊!」 我想,當時侯文詠的孩子在回答這句話時,嘴角和眉梢一定都是上揚的。 其實,著名作家和麻醉科副教授侯文詠說,他對孩子並不是沒有期待,並不是不會焦慮或不會生氣。只是,他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表現良好、受到讚賞。因此,考試沒考好時,孩子一定已經很難過了,這時,做父母的除了安慰他之外,實在不需要再做什麼。 不過,侯文詠也不是一開始就能這麼看得開、放得下。他記得,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時,又焦急又生氣。但他的母親只是淡淡的告訴他:「你小時候也騙過人哪!」於是,他想起自己一路長大,父母教養他的情景。他們從不張牙舞爪,嚴聲厲色。他們只是一直站在他身後,支持他、信任他。 有一次,孩子學校校車停開。侯文詠想,從學校走到家裡不過十幾分鍾,自己還用車接送他來去多次,他應該認得路,於是要孩子放學後自己走路回家。沒想到,一個多鍾頭過去了,孩子還沒到家。 侯文詠急忙出門尋找,發現他走錯路了。侯文詠這才恍然大悟:「平時你帶他走的路都不算,他從沒有真正會過!」於是,侯文詠開車載孩子回到學校,讓孩子帶領自己,走一遍他認為正確的路線。每到一個岔路,侯文詠就請孩子談談他決定直走或左右轉的原因。最後,侯文詠再帶他走一遍自己覺得最近的路線。 在這段旅程中,沒有打罵嘲諷,只有窩心的分享和探險的樂趣。 侯文詠也清楚記得,他曾經為了培養兩個孩子的閱讀興趣,以及增長他們的知識,要求他們看歷史書。沒想到,孩子反而不喜歡看書了。侯文詠發現情形不對,及時放手,讓孩子選擇自己愛看的書,包括漫畫。結果,現在就讀國二的大兒子從《哈利波特》開始,已經會自動去找文字的書籍來閱讀。五年級的二兒子為了看《向達倫大冒險》,連英文版也願意一邊查字典一邊看。 點點滴滴的累積,讓侯文詠深刻體會到,人的成長沒有捷徑。任何技能或行為規範的學習都必須經過不斷的摸索和重複的練習。在這過程中,打罵、命令或要求,或許看起來有效,但都是表面、騙人的。「熱情才是帶領孩子前進最好的力量。」侯文詠說:「孩子天生就好奇、有熱情。父母根本不必急著站在前面指路,反而應該跟在後面觀察,看到孩子熱情湧現,及時提供機會和幫助就可以了!」 「東西的成熟有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必須耐心陪伴、等待。帶孩子絕對不能講效率,要用『沒有效率的方式』,孩子才能紮實的長大!」侯文詠用這句話寫下句點。

轉貼--相信我,你沒有!

2006年07月13日
公開
50

許久前 小寶媽媽介紹的--洪蘭教授的『蘭心慧語專欄』 今天看了這一篇文章 作者:【洪蘭】 我平日習慣一邊吃飯,一邊看報,因為吃飯時,口在忙,手在忙,但是眼睛是閒著,邊吃邊看的話,全身器官都不浪費。所以我一向是充分利用時間,嘴在努力增加我身體的營養,眼睛在努力增加我大腦的營養。那天,正在啃饅頭時,眼睛在聯副上突然掃瞄到「黃春明」三個字。黃春明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因為他擇善固執,為理想,有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所以我立刻集中注意去讀他的東西。讀完,難過得不得了,連嘴裡的一口饅頭都忘了咀嚼。天下想要自殺的孩子都應該先來看一看這篇〈國峻不回來吃飯〉的小詩。看看一個作爸爸的人如何用日常生活的語言輕描淡寫地說出心中無可言喻的痛。我小時候看〈販馬記〉李奇哭監時,有一句「人生三苦: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黃春明不老,但喪子之痛不論任何年齡層的感受都一樣。這篇文章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材料,真該收入國文課本,讓所有孩子都讀到。 詩一開始說,「國峻,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媽媽總是說等一下,等久了,她就不吃了,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還多了一些象鼻蟲」。不知道的人讀起來沒什麼,完全是爸爸在跟兒子說話,但是知道的人,悚然一驚,因為國峻用他的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是永遠不會再回來吃飯了。爸爸比較能接受事實:知道你不回來,所以我就不等你,先吃了。媽媽卻是無法承受這個打擊,滴水不沾,家裡的米不但沒少,放久了,還變多了,多了些象鼻蟲。看到這裡就讀不下去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哪! 再下去,「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孩子不在了,作母親的也就沒有燒飯的慾望了。大部分的中國母親都是為子女而活,挽著菜籃上市場時,想的都是孩子愛吃什麼,先生愛吃什麼,所以爸爸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是為兒子燒飯的,兒子不回來,媽媽就什麼事也不想做,連飯也不想吃了。我想起我要考大學聯考時,我媽媽很擔心我會在考試時生病,影響考試成績,那時台灣還沒有冷氣,夏天天氣熱,晚上都是開電風扇睡覺,母親擔心我吹電扇不蓋被會著涼,所以一直交代要蓋被,因為她先睡,我後睡,所以母親常常晚上睡一睡爬起來看一下,有時我還沒睡,專心做功課時,會被背後突然出現的聲音嚇一跳,忍不住抱怨,叫她不要管我,母親總是說「媽媽生下來就是要管你們的」。看到黃春明的詩才了解,的確,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了孩子忙的,沒有孩子,也就沒有了人生目標,什麼都不想做,連飯也不想吃了。 第二段說「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口氣有點哀怨,如果一個兒子一年都不回家吃飯,父母是要埋怨的,可是誰想到國峻去的是一個有去無回,不可逆轉的旅程呢?「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黃家的炒米粉是有名的,「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這麼輕描淡寫的幾個字「不回家吃飯」,讀起來卻是這麼的傷痛。「回家吃飯」一向是歸屬感的指標,八○年代在美國看過一個片子《歸心似箭》,一個傷兵脫了隊,千山萬水就為回家,家的吸引力比地球磁場還強。不回家吃飯了,不是不想回家吃飯,而是再也回不來吃飯了。自殺的朋友,在投環的那一剎那,有沒有想過再也不能回家吃飯了呢?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就沒有等你,也故意不談你,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一個永遠是空的位子,父母是觸景傷情,怎麼吃得下飯呢?朋友笑他愛吃醋,飯菜都加了醋,黃春明說「天大的冤枉,望著那個空位,叫誰不心酸?」兒子永遠地不能回來吃飯了,山珍海味,對父母來說,吃到嘴裡都是滿嘴的辛酸。看到這裡,國峻,我想拿大杖揍你,你怎麼可以對你的父母做出這種事呢?你難道不知道死者已矣,生者長戚戚嗎?你何忍讓你的父母身受這種思念的煎熬呢?要知道那個心中的空位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 所有動過自殺念頭的朋友,請把這首小詩剪下來,放在你的皮夾裡,當你想做傻事時,拿出來看一下,你以為你瀟灑地走了,你沒有。相信我,你沒有。 【2004-07-19/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

轉貼--媽媽溫柔的呼喚刺激寶寶頭腦迅速發達

2006年07月12日
公開
49

轉貼來自bbhome新知頻道 http://www.babyhome.com.tw/main/ch/ch.php?chid=4&id=115&op=d 啟發0歲幼兒的智能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摘錄自《讓寶寶更聰明的親密對話》 志村洋子◎著世茂出版社出版 別以為寶寶什麼都不懂,其實,寶寶超乎大人的想像,能敏感地察覺到媽媽說話時的態度;因此,當媽媽以舒暢的心情、緩慢的語調和愉快的表情對寶寶說話,就能刺激寶寶頭腦迅速發達,並讓日後的身心成長與人格發展良好。媽媽對還不能言語的寶寶說話這件事情,稱為「媽媽的呼喚」(Motherese),是美國的語言學者在1970年代所極力提倡的。 在離開寶寶前呼喚他一聲,他就會安心 寶寶還很小時,不管媽媽是否在他身邊,只要肚子餓、尿布濕了,他就會哭個不停;但五、六個月大時,只要看不到媽媽,他也會哭泣。這種現象表示寶寶已經認得自己的媽媽。對媽媽來說,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不過話又說回來,媽媽稍微離開就會哭泣,實在讓人傷腦筋。 正因為如此,媽媽在準備離開寶寶以前,最好告訴他離開的理由,例如「媽媽要去洗手間,你不要哭哦!」「或是「媽媽要去洗澡,你要乖乖的哦!」經妳一說,寶寶似乎聽懂妳的意思,就比較不會大吵大鬧。當你從洗手間或是浴室走出來時,不妨對寶寶說:「你看!媽媽不是很快就出來了嗎?」這樣一來,寶寶就會在頭腦裡把媽媽離開的事情以及媽媽說的話連在一起,以後他小小的心靈就會逐漸明白──「媽媽等一下就會回來了。」當他暫時看不到媽媽也不會感到害怕。 吭聲不響離開寶寶身邊,會使寶寶心生恐懼不安 當寶寶長到將近七、八個月大時,連媽媽以外的人也認得出來。以致看到了鄰居的伯伯、伯母等人都會怕生,而且他也開始懂得認識房子了,一旦進入他人的房子就會哭泣。到了這個階段,媽媽在離開寶寶之前最好是先「報告」去處,不宜從寶寶面前突然消失,那些媽媽總是默默地離開的嬰孩,即使到了三歲進入幼稚園時,仍然不肯離開媽媽。因為,在他小小的心靈深處會想著──「媽媽,會不會拋棄我呢?」「媽媽一走,可能就不會回來啦!」以致於感到非常不安。寶寶無論何時何地都希望──保護者不要虐待他,不要認為他是一種累贅,千萬別拋棄他,並且能夠時時保護他。 把寶寶交給保姆時,給他安心的呼喚及擁抱 女性婚後仍然工作已經變成天經地義的事,有相當多的媽媽在上班前會把寶寶交給托兒所,但是在把寶寶交給托兒所的那一瞬間,有些媽媽對寶寶流露出難以割捨的感情,久久不忍離去;也有一些媽媽非常的乾脆俐落,把寶寶交給保姆後,頭也不回的就趕著去上班。 對寶寶來說,這是處於跟最信賴的人以及最喜歡的人分離的狀態,所以把寶寶交給保姆時,媽媽的呼喚及一個寵愛的擁抱也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只要每天早上跟寶寶擁抱,他就會產生一種被媽媽疼愛的感覺,能夠從容的跟媽媽道別,並且感到某種程度的安心。 早晨對寶寶打招呼將成為最好的教養 時常可聽到小學生及國中生的媽媽如此感嘆:「我的孩子不懂得跟別人打招呼…」凡是這種家庭的父母,在家中本來就極少跟對方打招呼,孩子最會學習父母,在嬰兒時期如果父母彼此打招呼的話,就是家長不叮嚀,孩子也會跟別人打招呼。 在早晨醒來時,不妨和顏悅色的對寶寶說一聲:「早安」如果你認為寶寶還小,跟他說什麼它都不會懂的話,那就錯了。對寶寶來說,早晨是他感到最為愉快的時段,即使你再忙碌張羅著家事,也要盡量克制自己慌亂的情緒,以優閒而柔和的聲調對他說話,媽媽的溫言婉語,最能讓寶寶喜悅,並促進頭腦迅速發達呢。 教寶寶說話時,也要讓他模仿動作 三個月大的寶寶,即使媽媽說:「向爸爸揮手說再見!」寶寶也不會模仿。不過到了七、八個月大時,寶寶就能夠發出各種聲音,對任何東西也會感到好奇,你必須巧妙的抓住這個機會,在對寶寶說話時最好也加上動作,例如對老公說「再見」時,如果也同時揮手的話,寶寶也會學你揮手,假如寶寶還無法做到,妳不妨把他的小手舉起來揮一揮,只要做到這種地步他就會記牢。 有時候媽媽抱著寶寶坐公車時,寶寶會對著隔壁的乘客微笑,碰到這種情況,大家都會覺得寶寶很可愛,往往會對寶寶說:「你要跟媽媽到哪裡啊?」但是很多媽媽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擺出那種「不能跟陌生人說話」的冷漠眼神,讓人感到非常掃興。因為妳的寶寶太可愛,所以別人才會想跟他說話,因此媽媽不妨代替寶寶回答說:「我們去買東西啊!叔叔再見。」寶寶就會從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溫情,以及彼此的關心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如果媽媽採取那種「別理睬別人」的態度,將等於自己斷了寶寶學習的機會,所以為人父母者必須以更廣闊的心胸去面對這個世界,以作為寶寶的榜樣。

轉貼--兩歲幼兒如何教才會不抓狂

2006年07月12日
公開
61

轉貼文章來自bbhome新知頻道 http://www.babyhome.com.tw/main/ch/ch.php?chid=4&id=138&op=d 兩歲幼兒如何教才會不抓狂 ■摘錄自《2歲幼兒如何教不抓狂》•佐藤真子著 世茂出版社出版 一提到2歲的幼兒,你會想到甚麼呢?「凡事都要自己來.…..」、「甚麼都說不喜歡.…..」但是做起事來卻又笨手笨腳,一定要大人在一旁守候。的確,2歲的幼兒正是這麼一個麻煩的年齡!他們的心理層面已有迅速的發展,但仍限於一個自己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混亂、掙扎期。 或許有些父母也曾因為照顧2歲幼兒,碰上許多頭痛問題深感困擾,甚至有「置之不理」之感,讓自己也陷入「凡事皆不順心」的煩躁期。雖然有句話說:「如果孩子是2歲,那父母親也是2歲。」但唯有深入「獨立期」的幼兒的內心世界,有耐性地守護著孩子,才能讓親子在各方面一起進步與發展。 ?2歲幼兒的生理與心理發展 在寶寶迎向2歲生日的那一天起,你可以認定他已經完全脫離「嬰兒期」,正式邁向幼兒期。2歲正是走路、跑步、跳躍等運動層面的基本機能,大幅躍進的時期。孩子對於這些逐漸形成的能力,莫不充滿躍躍欲試的衝勁。所以,自我的這些衝勁能充分獲得滿足的孩子,不管是誰到了3歲左右,在走路、跑步、跳躍等動作上,都會有驚人的發展。 對2歲的幼兒來說,上下樓梯真是最佳的冒險遊戲;若在散步途中看到樓梯,即使繞遠路也會故意跑過去爬一爬。就連百貨公司或超市的欄杆扶手,也要攀爬一番,尤其對電梯更感興趣。這時父母親應該多注意孩子的舉動,避免發生危險。等他習慣上下樓梯的節奏感之後,從好幾層的樓梯上跳下來成為新的刺激遊戲。一開始他還有些顧忌,要求父母親助他一臂之力,等他越來越大,膽子也跟著變大,總有一天他自然會成功地從樓梯上跳下來。 2歲的幼兒在心理層面上的發展,遠比生理方面進步更多。例如,他為了強化自我的意識,經常會出現「不要」、「不好」的回應。這時不管是要他收拾玩具、脫掉髒了的衣服,甚至是要給他最愛的香蕉,都會得到「不要」的回應;聽多了總覺得他把說「不要」當作一件有趣的事呢!這時父母千萬不要出現「這個孩子怎麼變得這麼搞怪!」的念頭。其實這種表達「不要」的行動,對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上,有非常重要的功用。 對一個2歲大的幼兒而言,當自己的要求受到限制或禁止時,要如何堅持自己「不要」、「不好」的念頭,以及說出「好」或接受別人的意見,都是相當寶貴的學習課題。雖然有些老生常談,但在此還是要強調,一個放棄自我意識,完全順服別人的孩子並非「好」孩子。希望父母親多用些心思,輔導孩子找出自我解決問題的方法。 ?大小便的訓練--掌握時機為其要訣 即使你不覺得緊張,但一發現孩子已經2歲了,還是會突然介意他大小便的自理問題。尤其當他的同伴一個個擺脫尿布的束縛後,你不禁也為家裡的孩子著急起來。 或許有很多媽媽之前都有嘗試訓練孩子大小便的失敗經驗,最常見的失敗原因是,孩子還沒有到不穿尿布的時間就開始訓練他,正因為他的腦部還不能充分控制排尿系統,媽媽就急著訓練他,當然不容易成功。至於這個時間是甚麼時候,因個人發展而異,一般最快的話也要1歲半以後。 掌握時機為其要訣,等孩子的膀胱剛好裝滿尿液,再帶他上廁所,他就能順利解出, 但這只是偶爾碰上恰當的時機;大小便的訓練正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這種偶然性。所以,儘可能瞄準想尿尿的時機,持續誘導孩子去廁所或便器「解決」,才是訓練成功的要訣。像午睡後或早上起床時,都是最佳的時機,而離上次尿尿約2個小時的間隔時間也最適合。不過,要是孩子不想尿,或待了2、3分鐘還尿不出來,就不要勉強他。萬一他過不到2分鐘又尿下去,千萬不要生氣;這可能是孩子比較敏感,不太習慣這種訓練。其他像天氣冷或水喝多了的時候,就要縮短尿尿間隔的時間,常帶他去尿尿。 ?穿脫衣物--「自己做」是獨立的第一步 孩子一過了2歲,都會想要自己穿衣服或脫衣服。不過,他們穿衣的技巧有待商榷,倒是脫衣服的技術好多了。像洗澡時脫衣服或就寢時換上睡衣,都是他們最佳的表現時刻,即使花很長的時間才脫得掉,仍樂此不疲。媽媽也可在適當的時機教他收拾脫下來的衣物。 而最讓媽媽頭痛的是,明明沒有時間了,他還堅持要自己脫衣服,尤其是早上上學或洗澡時,總讓媽媽忍不住出手幫忙。不過,這種想要「自己做」的意識,決定了自此萌芽的獨立心會成長茁壯或不幸夭折,對孩子日後的性情具有重大的影響。所以,當孩子表示想「自己」做做看時,原則上同意他的要求,尊重他的意思吧!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他們對週遭大人的期望也不盡相同。正如同孩子有自己的特色一般,每對父母親也具有不一樣的特質;再加上核心家庭、大家庭或單親家庭等等不同的生活背景,更造就出性格、脾氣都不一樣的孩子。所以,每一對父母親都應該試著找出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教養方式,才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ㄚ爸的門診報告

2006年07月05日
公開
20

知道是很後面的號碼,所以就下午4點多到醫院 誰知,我們是最後一號,還是得等到晚上7點才輪到我們 Dr.賴看了電腦斷層的報告之後說: 進仔的狀況就像跳舞一樣"進一步退兩步" ˙右肺沒有增長任何東西(進一步) ˙左肺靠近心臟的肺動脈血管,腫瘤有明顯變小,但遠端血管卻有長大(2.5cm)(退一步) ˙橫隔腔的組織(胸口動手術的地方右側)看起來不對勁(退一步) 今天的門診沒有結論,只有討論,因為報告顯示,化療確實有被控制住 可是,左肺血管不通的地方,化療就沒有作用了(Dr.賴意見:電療) Dr.賴希望我們詢問Dr.蘇,看他那裡有沒有辦法解決,若沒有再考慮外科 Dr.賴說他會明天先告知Dr.羅,先跟Dr.羅討論一下 因為進仔會咳嗽,所以開了一些止咳、止痛藥 今天Dr.賴說,有一位先生(33歲)跟老公的狀況相似 不過那位先生的狀況不太好,找不到發病的部位,只知道在胸部 他的太太有問Dr.賴有無前例,Dr.賴講了進仔的狀況提供參考 當下我很想跟對方聊聊、經驗分享... 今天Dr.賴還跟我們講了一個"好酒不見"的小故事 (因為他一見到我們夫妻倆就說"好久不見) 第一次有醫師在診間跟我們講故事 喜歡跟Dr.賴多聊天,因為他總是笑笑的,讓我在擔心害怕之餘 敢用輕鬆的方式來跟他做溝通,所以每一次的門診,診間裡頭一定會有笑聲 還問了進仔的狀況,有沒有"急迫性" 因為老公希望能再下一步動作前,能夠出去走走玩玩 ˙要搭飛機只能限制在2hr的時間內 ˙最好不要搭飛機,國內玩一玩就好 以下空白。 【點閱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