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勳勳媽咪

日期

#Tag

兒科門診常用藥物 (依字母排列)

2008年03月17日
公開
44

兒科門診常用藥物 (依字母排列) 小兒過敏氣喘科常用藥物 小兒腸胃科常用藥物 小兒血液科常用藥物  小兒過敏氣喘科常用藥物 編號 藥物名稱 藥物作用 1 Acetaminophen (Scanol、Panadol) 解熱鎮痛。 2 Amoxicillin 抗生素。 3 Augmentin(Amoxicillin Tpotassium Clavulanate) 抗生素。 4 Azithromycin 抗生素 5 Bisolven 祛痰 6 B.M 止痰 7 Bricanyl Turbular 支氣管擴張。 8 Cefspan Granule 第三帶頭孢菌素抗生素 9 Cough Mixture 止痰、化痰 10 Diametane 治療流鼻水、打噴嚏。 11 Intal-5 過敏性氣喘、預防性噴劑。 12 Intal (Eye Sdution ) 過敏性結膜炎。 13 Intal (Nasal Spruy) 預防性治療過敏性鼻炎。 14 Periactin 促進食慾、止癢、止流鼻水。 15 Polytar Emollient 外用潤膚止癢膏、治療牛皮癬、溼疹、搔癢、皮膚炎濕疹等。 16 Pulmicrot Nasal l 過敏性鼻炎及氣喘之類固醇預防性噴劑。 17 Rideron 過敏性及接觸性皮膚炎、濕疹等。 18 Rulid 抗生素。 19 Rotec 治療鼻塞。 17 Theolan 支氣管擴張。 18 Unitussin 鎮咳、化痰。 19 Ultralanum 主治過敏性與接觸性。 20 Voltaren Soppsite 解熱鎮痛抗炎。 21 Xidanef 過敏性疾病預防藥。 22 Zyrtec 第二代長效抗過敏。   小兒腸胃科常用藥物 編號 藥物名稱 藥物作用 1 Biofermin (消化劑) 益生菌、可整腸助消化。 2 Bismuth Subcarbonate (止瀉劑) 收斂、制酸、止瀉。 3 Buscopan 解除腸胃道。 4 Cisapride (消化劑) 促進腸胃道蠕動、排空。 5 Duspatalin (止瀉劑) 解除腸胃道痙攣。 6 Gascon 解除腸胃道氣體。 7 Gelusil (制酸劑) 中和胃酸、保護潰瘍。 8 Imdium (止瀉劑) 抑制腸胃過度蠕動、對腹瀉有效。 9 Kaopectin (止瀉劑) 收斂止瀉。 10 Lactital (瀉劑) 使大便軟化。 11 Lactulose (瀉劑) 使大便軟化之輕瀉劑。 11 Metronidazole (Flagl) 抗阿米巴及厭氧菌。 12 Periactin (抗組織胺) 促進食慾、止流鼻水。 13 Questran 吸收腸胃道毒素、降低膽鹽止瀉。 14 Senokot (瀉劑) 使腸胃蠕動、大便順暢。 15 Tagamet (制酸劑) 抑制胃酸分泌、對腸胃道出血有效。     小兒血液科常用藥物 編號 藥物名稱 藥物作用 1 Dexamethason 治療白血病及血小板低下症。 2 Frreo-Sanol (補血症) 用於缺鐵性貧血。 3 Folic Acid (補血劑) 治療惡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 4 Methotrexate 治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5 Mycostatin 治療念珠菌感染之抗生素。 6 Prednisolone 治療白血病及血小板低下症。 7 Vit-E 治療地中海型貧血。 8 σ-Mercaptopurine 治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新生兒到3歲前智力發展發育詳細變化過程

2007年06月25日
公開
49

新生兒到3歲前智力發展發育詳細變化過程 嬰兒在頭一年裡大腦重量增加一倍。這部分是由於腦細胞體積的增大,部分是因為腦細胞之間的「聯繫」在增長。沒有這些聯繫,我們便無法思考,也無法學習。當新生兒對某樣東西發生興趣,並努力做出智力上的反應時,這些聯繫就開始形成一個網絡。孩子的任何感官受到刺激都會發生這些事。從出生一開始,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味覺、前庭覺和本體感就在引起越來越多的聯繫。    理解力的發展一般由許多部分組合而成。智力的發育要求視物、聽聲、記憶、運動的機能必須一起成長。比如,沒有視覺,嬰兒就看不到玩具;沒有記憶,嬰兒看到她最鍾愛的玩具就不會興奮;沒有大腦與肌肉的協同合作,嬰兒就無法伸手夠到移動的玩具;沒有手與眼的配合,嬰兒就抓不住玩具;不拿住玩具一起嬉戲的話,嬰兒對這個玩具就沒有明確的概念。    你可以使用文中展示的刺激方法來幫助孩子的大腦成長和發育,這在幼兒生命的前四年裡尤為重要,這是大腦急劇成長的時期。    新生兒   寶寶生下來就開始「懂事」。第1天她小心傾聽,十分警覺;第3天,對她說話時,她有反應,目光急切;第9天她的眼睛會朝聲音的方向轉動;第14天她「認出」了媽媽;第18天她會發出聲音,並朝有聲響的地方轉過頭去;第24天她有了一個聲音詞彙表,當媽媽說話時,她的嘴巴會動。    輔助措施  「回答」她所有的示意和聲音。讓她看到你的嘴巴在動,搖晃頭部和身體向她打招呼;  她能看清8至10英吋距離內的東西,因此把你的臉龐,或者顏色,或者移動的手指放到這個距離處她視線的交點。    刺激她的感官  對她說話、唱歌,抱緊並輕輕搖動她,把東西拿到她的臉附近讓她看到。    4周大   你的寶寶懂得了談話的方法。他的嘴巴一張一合,模仿說話的動作。他會根據你的嗓音調整他的行為:當你用撫慰的口氣說話時,他顯得很安靜;假如你語調粗暴或是過於大聲,他就變得不安。    輔助措施  用唱歌式的語調說話,增強他的節奏感。唱搖籃曲給他聽,  常常對她笑。  多動動孩子。不光抱緊他,還要輕輕搖晃、慢慢轉圈。可以使用搖椅或搖籃。    讓孩子熱愛節奏  用唱歌的嗓音和他說話,唱搖籃曲給他聽,抱他的時候多走動,邊走邊輕搖。    6周大   寶寶會向你露出短暫的笑容,你跟她說話時,她會擺動腦袋,並從喉嚨中發出微小的聲音。    輔助措施  她對你十分專注;只要有可能,使你的臉上生氣勃勃,並和她保持目光接觸;  為了引起她的興趣,可以把你的手指或玩具在她視線內外移動,或在她的不同側面說話。    喚起她的興趣  當你說話的時候,注視寶寶的眼睛並保持表情生動;從不同的方向和她說話。    8周大   寶寶經常露出快活的笑容。他對周圍環境表現出興趣,會朝有聲音的方向和移動的東西看。他緊盯著物體,好像要用眼神把東西抓住。    輔助措施  增加他對周圍環境的興趣,可用軟墊輕輕托著他讓他直立,並在他四周擺放五顏六色的物體;  在他的床上或是童車上放個可迎風轉動的玩具和一面鏡子,並給他各種小而柔軟的玩具;  唱兒歌;  把他的手給他看。    使他的周圍環境變得有趣  把他直立起來,讓他看看你擺放好的各式色彩鮮艷的玩具。    12周大   嬰兒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有感覺,可任意看和移動她的手指。她對談話的反應方式豐富多樣:點頭、微笑、嘴巴的動作、吵鬧、尖叫,以及其他快活的神情。她的身體也會因為興奮而動彈。    輔助措施  對嬰兒的所有行為作出戲劇化的、誇張的反應;  用表演體現兒歌的意味;  進行簡單的身體遊戲——輕柔的扭動,彎曲膝蓋、胳膊肘,搔腳丫;  給她不同重量、質地的結實的小玩具,供她抓、握和感覺。    流露歡樂之情  大力誇讚嬰兒的所有行為——用運動、姿勢、表情來鼓勵她。    16周大   嬰兒明顯地有了好奇心。他發覺新玩具、新聲音、新地方、新的人、新感覺很有趣。他認識熟悉的物體和地方,瞭解他的生活程序。看到乳房或奶瓶他會很激動.並開始顯露出幽默感:他喜歡被托著到處看。    輔助措施  鼓勵孩子的幽默感,認同孩子認為有趣的事,和他一起開懷歡笑,分享快樂;  玩具能教給嬰兒許多不同的事情。給他不同大小、形狀、質地和使用方式的玩具,其中一些要能發出聲音。    滿足他的好奇心  跟他講你的所見所為,這可以進一步增進他的體驗。盡可能給每件物體或每樣活動增添細節。    20周大   嬰兒喜愛遊戲,比如在洗澡時嬉水。她花更多的時間觀察事物,這說明她的注意力在發展。她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微笑,把頭轉向聲音的方向,並開始移動胳膊和腿以吸引注意力。她會拍奶瓶。    輔助措施  她知道自己的要求會得到回答,知道你是她力量和慰藉的源泉。當她發出聲音,扭動身體,竭力想吸引你的注意力的時候,請作出適當的反應,注視她並向她移動;  把所有的陌生人都介紹給你的孩子;  盡量叫她的名字。    盡可能多地做遊戲  她喜歡玩「藏貓貓」和「大拇哥、二拇哥」的遊戲。盡量和她一起歡笑。    24周大   寶寶懂得用吵鬧聲和其他聲響吸引注意;聽到有人走近時他會興奮起來,並伸出雙臂,期盼被抱起。他對著鏡中的自己說話、微笑、吹泡泡。他開始和陌生人害羞地嬉戲,也許會流露出害怕之情,並且偏愛或是厭煩某些食物。    輔助措施  讓一件物體從手中落下然後抓住,嘗試其他一抓一放的遊戲;  反覆叫他的名字;  幫他弄明白事情發生和變化的前因後果,示範並說明其結果。比如,推動一隻球,告訴他球在滾動。    對孩子吸引你的舉動作出反應  當嬰兒表現出他想要你的時候,伸出雙臂向他走過去;同時叫他的名字,讓他知道你正在走過來。    28周大   嬰兒開始說話,許多聲音依稀可辨。她知道自己的名字,有人抱時會伸出雙臂。她的獨立性表現在她想自己進食。她開始模仿簡單的事情並樂此不疲。    輔助措施  給嬰兒看她在鏡中的自己,同時叫她的名字,讓她獲得自我的概念。強調「那是梅梅,那是你」(不要用我)。說「不」來表示否定;  重複孩子的發聲諸如「叭」、「噠」、「卡」;  對於便於手指取食的食物,鼓勵孩子自己進食。    培養自我概念  給嬰兒看她在鏡中的像。指著像,大聲地念她的名字。盡可能多地使用她的名字。    32周大   寶寶開始懂得字的意思,並知道「不」的含義。他一副勇往直前的樣子,比如去拿夠不著的玩具。他對遊戲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對玩具十分專注。他會左顧右盼尋找掉落的玩具。    輔助措施  進行大量與水有關的遊戲。給他罈罈罐罐,讓他用來傾注、倒空和裝滿水;  把玩具放在他正好夠不著的地方,他要時再拿給他;  多教給他跟身體有關的遊戲,比如邊唱童謠邊拍肩、拍腿;  讓他自己進食,培養他的獨立性。    做大量與水有關的遊戲  和特意製作的玩具一樣,各種家用器具將在寶寶洗浴時給他帶來許多樂趣。    36周大   寶寶認出熟悉的遊戲和旋律,會在適當的時候歡笑並跟著動一動。聽到她的名字她會掉過頭。她會伸出雙手給你洗,卻把頭避開毛巾。    輔助措施  讓每日的固定程序給嬰兒留下印象,這樣她才會懂得什麼是生活。解釋你所做的一切——「現在吃午餐。先穿上圍裙,坐在你的椅子裡,然後媽媽拿來你的午飯,誘人的午飯……」  給孩子會發聲的玩具,允許孩子嬉弄廚房用具。    時刻解釋你的日常生活  利用吃飯、洗浴,或者上床時間向孩子解釋日常生活,這樣她才會習慣週而復始的生活方式。    40周大   寶寶對日常生活程序熟悉起來,比如揮手再見,先穿襪子再穿鞋。他知道布娃娃或玩具熊是什麼,會拍它們。他清楚地記得拍肩拍腿的遊戲。他會到角落裡找玩具;要是你問「爸爸在哪兒」的話,他也會跟著找。    輔助措施  給他會出聲的玩具、喇叭和鈴鐺;  給他一隻柔軟而「像小寶寶」的布娃娃,教他如何給它穿上並脫下衣服;  玩丟下和撿起的遊戲,藏找玩具(最大限度地鍛煉他的記憶力),捉迷藏;  教他如何把東西放進容器再取出來。    開始一起看書  挑選有大幅明亮彩圖的幼兒讀物,每天辟出一段安靜的時間,比如睡前,用來「讀書」。    44周大   寶寶能說一個不標準的字。她也許會指著書裡的某些東西給你看,但注意力不會持久。她不斷把玩具丟出童車,四下裡尋找,然後要你撿給她。她開始懂得裡和外、這兒和那兒。    輔助措施  與寶寶一起閱讀不同的書和雜誌;  看著某樣東西,就此給她講一個簡單而短小的故事,這可以提高她的注意力;  玩拍肩拍腿遊戲,教她如何拍手;  堅持告訴她原因和結果。推倒一堆積木,然後說「全倒下了」。    指出物體的名稱  說出一本書或雜誌的某一頁上幾件東西的名稱。抓住孩子的手.指著它們。念它們的名稱並重複。    48周大   寶寶對書本上的東西流露出濃厚的興趣,並希望你指出它們的名稱。他會重複自己的名字。他喜愛笑話,會不惜一切以博一笑,比如重複某些伎倆讓你發笑。他會搖頭表示「不」。    輔助措施  教給孩子物體及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並重複這些名稱。做動作讓孩子模仿。對他的所有努力和反應表示讚賞;  講故事,營造故事情節,描述日常生活,讓孩子體會、聯想。    幫助孩子模仿你  指著你的鼻子,說「這是他*的鼻子」。拿起他的手指,指著他的鼻子,說「這是明明的鼻子」。    1歲大   寶寶會親吻,並流露出各種情緒。他會撿起一隻玩具,遞給你,然後鬆開手。他會說2到3個有意義的字,可能還會認出書中的物體並用手指出它們。他逐步理解簡單的問題。    輔助措施  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及抽像概念的形成:著手讀短故事給他聽;  鼓勵孩子作出親暱的舉動:讓他拍拍布娃娃,撫摸小狗,親吻媽媽,伸出雙臂擁抱爸爸;  做事的時候,比如給他穿襪、脫上衣,最好向他描述你的行為。    閱讀簡單的故事  有關動物媽媽和動物寶寶的故事會令孩子感到欣喜,並能幫助孩子學習動物的叫聲。    15個月大   寶寶蹣跚學步,認識身體各部位及某些物體。他會模仿動物的叫聲,並試著自己脫衣服,如果你要他這麼做的話。他還會去取簡單的東西。他獲得了「貓」的概念,比如,他知道一幅貓畫、一隻玩具貓和一隻真正的貓都是貓。    輔助措施   給他一些簡單的小任務促進他的進取精神和成就感。鼓勵他幫你幹點家務活,比如收拾屋子,把東西放回原處;  幫他用3或4個單詞串成簡單的句子;  教給他所有權的概念——「那是寧寧的球,你的球。」    向成功邁進  讓他盡可能地幫你。收拾整理之類的小任務完全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之類,並能激勵他的自豪感。    18個月大   您學步的小寶寶能認出書上的一些物體;如果你說出它們的名稱,她會相應地用手指著。她也許會嘗試做些家務,並努力模仿你的舉動。她能執行需要判斷和記憶的要求——「去把你的玩具熊拿給我。」    輔助措施  語言能力的提高取決於記憶力和理解力的發展。鼓勵孩子通過重複來學習,和她進行諸如「現在它在哪兒呢?在浴室裡。在那兒。把它撿起來」之類的情景對話;  教給她所有格代詞:「這是我的蘋果,那是你的蘋果」;  用一塊簡易黑板教孩子認識各種形狀。    通過重複學習  無論你做什麼,請重複某些關鍵句子:「梅梅有只蘋果。對,梅梅有只蘋果。」    21個月大   寶寶會要東西吃,要水喝,要玩具,要他的痰盂。他能完成一些簡單的要求並開始明白更複雜的要求——「請你把你的梳子從浴室裡拿來。」他也許會抓住你的胳膊或用其他手勢引起你的注意。    輔助措施  描述每件東西的屬性,比如,鳥和飛機會飛,膠水是粘的,皮毛柔軟,球是圓的且會滾動,磚頭是方的不能滾動;  描述每件東西的顏色;  教給他反義詞,比如粗糙和光滑;  開始使用數字。先用你的手指示範,再用孩子的手指。    描述事物的屆性  向孩子展示某樣東西、指出它的軟硬、它的顏色、它是否發出響聲,以及發出怎樣的聲音等等。    2歲大   寶寶有關物體名稱的詞彙量飛速增加。她能描述熟悉的物體的特徵並認出它們。她能執行複雜的命令,並急於找到可以玩的東西。她不停地說話,偶爾也問些問題。    輔助措施  教她如何使用簡單的工具,比如鏟子和錘子;  把孩子介紹給其他幼兒,但不要強迫她和他們一起玩;  給她鉛筆和顏料,鼓勵她畫畫;  給她讀長一點的、複雜一點的故事和童話;  利用伴奏帶、音樂帶、故事磁帶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激發孩子的立體感  幫助孩子把各種立方體、矩形和正方形嵌入鑲嵌玩具或是盒子的正確位置內。    2歲半   寶寶開始給一般性的概念添加細節,比如,馬有只長尾巴。他知道一兩首兒歌,能在書裡把它們找出來。他知道更多顏色、一些數字。也許能數到3。他知道自己的名字,開始問「為什麼」並會說「不」、「不要」、「不行」。    輔助措施  給他一套有許多件的玩具,比如一個玩具農場,用來數奶牛、綿羊、豬和小雞的數目;  鼓勵他畫下熟悉的物體並逐步留意細節。描述這些細節並添加更多的細節。對他所有的畫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與孩子交談發生的事情,增強他的記憶力。    做大量數字遊戲  把數字融入你做的每一件事。當你購物、穿衣或是做任何事時,請用數字列舉。    3歲大   寶寶不停地問「什麼」、「哪兒」、「怎麼」「為什麼」。她能數到10,並用積木搭成複雜的結構。她會給布娃娃穿衣、喜歡「過家家」遊戲。她的記憶力很好,會引述過去的事。她知道自己的性別。    輔助措施  用做過的事提醒她,鍛煉她的記憶力。「我們昨天去過超級市場了,記得嗎?」  當她遇到困難時,說「我能幫你」,並示範。  用孩子做主角編故事,  增加寶寶和你一起看的圖畫書和故事書的數目。    增強她對自我的感受  讓孩子參與簡單的決定,比如讓她挑選自己的衣服和食物,鼓勵她的獨立能力和依*自己的本領。

認識過敏性鼻炎

2007年05月05日
公開
52

認識過敏性鼻炎 鼻子為人類氣道的一個重要而明顯的出入口。它可藉由過濾吸入空氣中的有害或可致敏性顆粒而達到保護周邊氣道細微結構的作用。因此更容易使得鼻子成為遺傳性過敏性體質最容易表現的器官組織。 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症狀為眼睛、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說話有鼻音,有些病人尚會造成喉頭、耳道癢,甚至頭暈、頭脹感。病人往往因此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影響到工作或功課上的表現。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症狀與一般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造成鼻炎的不同之處在於一般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造成的鼻炎症狀通常在五到七天內會獲得改善,不會超過三個禮拜以上,若病兒鼻炎的症狀反反覆覆超過三個禮拜以上,則我們必須考慮過敏性鼻炎的可能性。過敏性鼻炎的病人在理學檢查時往往可見有下眼瞼處呈黑色,且具有橫紋(Dennie Morgan’s lines);朝天鼻、以手掌往上搓鼻子,鼻樑上有橫摺;以嘴巴呼吸;鼻黏膜腫脹呈白色黏液或水樣,若有繼發性細菌感染時,可呈現紅色併有黃或綠色膿液。其常見合併發症為鼻竇炎、歐氏管(耳咽管)功能不良、嗅覺失靈、睡眠障礙、及因長期以嘴巴呼吸所引起的各種併發症。 過敏性鼻炎的處理原則: 1.找出病人過敏的致敏原(包括花粉、黴菌及塵蟎等),並加以適當地避免或處置(尤其是對塵蟎過敏的防治務必做到)。 2.必要時使用口罩。 3.依照醫師指示適當使用抗組織胺、局部鼻使用之血管收縮劑或噴霧式局部類固醇製劑。 4.必要時尚須使用抗生素(當有繼發性細菌感染時),或是適當的口服類固醇製劑。 5.對於極少數已正確地改善了環境避免過敏原及刺激物(尤其是塵蟎過敏的防治),並接受了適當的藥物治療,而仍有持續嚴重症狀的過敏性鼻炎病人,減敏療法可提供其另一種治療的選擇。 過敏性鼻炎的病兒在過敏免疫學專科醫師的正確診治下,避免過敏原,改善居家環境(尤其是塵蟎的防治),適當使用鼻噴霧式類固醇,配合上述必要的處置則病兒有可能完全好起來,不再受過敏性鼻炎的困擾。 本文作者為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理事長徐世達醫師

由營養免疫學談過敏病預防

2007年05月05日
公開
42

益生菌(probiotics)與過敏預防 益生菌 (probiotics)是指任何可以促進腸道菌種平衡的物質或微生物。益生菌可改善腸內微生物的相互平衡且有益於宿主的活菌,可以調節腸道的菌叢,可重新調節並增強腸內的整體免疫機制,進而達到:對已過敏的人可以減緩其過敏發炎的反應;而對尚未過敏的人,則可以預防過敏病的發生。益生菌多為乳酸菌屬,如乳酸桿菌、比菲德氏菌等,但並非所有菌種都有相同的特徵及效果。餵母乳的嬰兒其腸道中含較多的 比菲德氏菌和乳酸桿菌,而餵食一般配方奶的嬰兒其腸道中含較多的 Bacteroids, Clostridia 和 Enterobacteriaceae 菌。有異位性體質的小孩與正常小孩比較,其腸道中含有較多的梭狀桿菌(Clostridia),而含有較少量的比菲德氏菌。國內一研究發現,產婦產前四個月服用乳酸菌,母親過敏由百分之五十降為百分之二十三,嬰兒濕疹由百分之三十降為百分之十三。顯示產婦服用益生菌能同時降低母親與嬰兒過敏的機率。 關於益生菌對過敏疾病之初級預防,國外有學者Kalliomaki等人曾發表一研究在刺絡針(Lancet),其研究對象為一等親內有過敏疾病之母親(過敏疾病包含過敏性溼疹、過敏性鼻炎、或氣喘)及其嬰兒,若母親於給予乳酸菌Lactobacillus GG 二至四周,而嬰兒於初生後繼續給予乳酸菌Lactobacillus GG 六週 。則在嬰兒成長至二歲時,沒有服用乳酸菌之組別中,有46% (31/68)產生過敏性溼疹。但是在服用乳酸菌之組別中,產生過敏性溼疹的比率則為沒有服用之組別的一半(23% (15/64))。持續追蹤至四歲,發現服用乳酸菌之組別中過敏性溼疹的比率仍舊較低。 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ω-3 PUFA)與與過敏預防 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ω-3 PUFA)可以抑制cyclooxygenase活性,降低前列腺素PGE2,進而驅使T淋巴球反應偏向第一型幫助型T細胞免疫反應。ω-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花生烯酸(arachidonic acid)之前驅物,而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與ω-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競爭使用相同的代謝酵素,如此就會減少花生烯酸的產生,進一步會減少前列腺素PGE2與白三烯素的形成,會造成過敏氣喘免疫反應與過敏性發炎反應燃料的減少,對過敏氣喘病的發生有降低的效果。深海魚油含有大量的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在懷孕母親之飲食中增加 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預防十八個月前之喘鳴。 國際文獻顯示母親從懷孕20週開始,每天補充魚油 (ω-3 PUFA),可轉變新生兒的免疫反應。換句話說,母親在懷孕其間補充魚油,可調控新生兒免疫反應,而有預防過敏性疾病的效果。最近有一些研究的結論指出,飲食添加魚油或富含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不論是孩童或成人,對於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皆有不同程度的保護效果。在氣喘病患的肺功能方面有明顯的改善。於氣喘病童身上,其氣喘症狀嚴重度亦有減少,甚至可以降低孩童發展成氣喘的危險性。食物中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魚油的來源最好取自小型深海魚類,以減少因攝食大型深海魚類所造成人體內汞含量偏高的危機。 水解蛋白奶粉與過敏預防 由於母乳內含有很多可以促進新生兒正常免疫力的多種成份,且其所含的人類蛋白與較多量的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易造成過敏新生兒致敏化的產生,再加上餵食母乳的新生兒腸道內會產生大量的益生菌,所以我們認為餵食母乳為預防新生兒產生臨床過敏病的最佳選擇。但是對於無法全部餵食母奶的新生寶寶給予適度水解並保留較多抑制過敏產生的蛋白質片段的低過敏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則其預防新生寶寶未來產生過敏體質與臨床過敏病的機會也會大幅減少。因為牛奶內含有許多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對人體來說是外來物質,分子量大於2500 Dalton 就有成為過敏原的可能。反之,若牛奶蛋白質分子量小於1000 Dalton 就不太可能成為過敏原。 水解蛋白奶粉,依據蛋白質分子量不同可分為完全水解配方蛋白奶粉(~99% 都被分解到小於1000 Dalton)和部分水解配方蛋白奶粉(分解程度介於其間大於1000 Dalton但小於2500 Dalton) 。使用完全水解配方蛋白奶粉雖然產生過敏的機會比部分水解配方蛋白奶粉的機率更小,但是由於其水解後的分子量太小,以致無法有效產生口服耐受性,所以對於預防過敏的效果遠不如部分水解配方蛋白奶粉。目前的研究更進一步確定了不同的水解方式,所分解產生的耐受性月生肽越多,則刺激產生口服耐受性的機會越大。 水解蛋白奶粉,因其內容物不變,其營養與一般配方奶粉相同。但因其經過酵素分解,口味上不如一般配方奶粉。另有研究也指出給予懷孕或哺乳期間的婦女(尤其是牛奶蛋白過敏家族的成員)適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也可預防嬰兒異位性體質的發展。 結論 很明顯的由本文的結論我們可以知道以營養免疫學的觀點而言,若能早期給與新生兒餵食母奶、分解產生較多耐受性月生肽的部份水解配方蛋白奶粉、益生菌與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素可以有效的刺激免疫系統,使其由胎兒與新生兒出生時的以過敏免疫反應(Th2)為主的反應轉變成較平衡以TH1為主的正常免疫反應,如此就可以大幅減少嬰幼兒產生臨床過敏病的機會。 本文作者為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理事長徐世達醫師

玩具清潔法

2006年10月28日
公開
57

玩具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小朋友必須經由手接觸玩具,或是正處一歲左右口腔期的幼兒,容易把玩具放到口中,若是玩具充滿著細菌,很容易病從口入,因此玩具的清潔與保養就萬萬不可忽略。 材料工具 嬰兒油或綿羊油、酒精、牙刷、棉花棒、布、洗衣袋、漂白水。 消毒水diy 將漂白水稀釋,比例為1:99,漂白水1,水99的量去稀釋,就可以將玩具清潔殺菌。 可水洗的 塑膠類 1 將沒有裝電池的塑膠玩具放進水中,倒入漂白水稀釋,浸泡約30分。 2 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部分刷洗,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3 最後再用乾淨的布將玩具擦乾淨,再放進乾淨的玩具箱來存放。 小叮嚀 因為消毒水的濃度非常低,所以浸泡過後只需用清水沖洗一次即可,若是不喜歡消毒水的味道,則可多沖洗幾次。 布質類 1 洗滌前,把玩具放入1:99的稀釋漂白水中浸泡30分鐘。 2 再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地方刷洗乾淨。 3 將布質玩具放進洗衣袋中,再以一般洗衣程序進行即可。 小叮嚀 洗滌前一定要看清楚標示的洗滌說明,標示上載明可使用水洗者才能使用以上方法,以免入水後造成玩偶變形或產生起毛球的現象。 芭比類 1 娃娃的頭髮就跟人洗髮的程序相同,用洗髮精先洗髮再潤髮。 2 身體就以塑膠玩具的方式清潔即可。 不可泡洗 絨毛類 1 絨毛娃娃較不能水洗,但可用毛巾沾消毒水輕輕擦拭,再沾清水擦拭一遍。 2 拿至太陽底下曬曬陽光,也能趕走藏在毛絨絨娃娃裡的細菌。 3 送至洗衣店乾洗是不錯的選擇。 小叮嚀 家中若有會過敏的孩童,應避免絨毛玩具及容易發霉的布質玩具。若不得已就要照上述方法來清潔,並常拿出去曝曬,建議選擇不易沾灰塵,好清潔的玩具,如塑膠類。 木製類 可用嬰兒油或綿羊油來擦拭,或用稀釋的酒精或酒精棉片擦拭,再用乾布擦拭一遍。 小叮嚀 ◎因木質材料的玩具容易潮濕生蛀蟲,所以不能水洗,除非選擇有上漆的木質玩具。若玩具表面上過浸泡漆,就可以水洗並陰乾即可。 ◎而好的木製玩具是比較耐玩也比較安全的玩具,保養上也不困難,長期擺放若讓木頭變黃,只要用磨砂紙磨一磨即可。 電子類 1 用布沾些酒精或以1:99的稀釋的漂白水來擦拭塑膠殼。 2 隙縫處可用棉花棒或牙刷來清潔,再以乾淨的布沾水擦拭一遍。 小叮嚀 ◎有裝電池的玩具,如會動的玩偶、玩具電子琴、音樂鈴等,這類玩具也不能泡水來清洗。 ◎若有外層布料,如衣物等,可先拆解下來。 維護保養 看說明 在使用說明中應標明維護保養或清潔的方法,如圖說明要以溫水30度來清洗玩具。嬰兒玩具應注意是否有清潔或消毒方法。 要檢查 3歲以下兒童的玩具,應要定期檢查,如螺絲釘是否鬆動;毛絨玩具上的小零件是否鬆脫;塑膠玩具的外殼有否破裂引起其他危險的產生等。 要清潔 乾電池用完應及時取出。童車應定期進行加潤滑油防等保養工作。絨毛玩具應定期乾洗或以擦拭方式再曬太陽,以減少細菌滋生等。 小撇步 沾有化妝水的化妝棉用完不要丟,也可利用內含少許的酒精成分,來隨手清潔擦拭塑膠玩具唷! 娃娃的布料外層衣物脫下後,可以洗衣程序方式進行,或用冷洗精浸泡來洗淨。 選購玩具注意事項 1歲左右的寶寶處於懵懵懂懂的階段,常因好奇心及口腔期等因素將玩具放入嘴巴,加上寶寶的肌膚細嫩及抵抗力較脆弱,所以在選購時必須特別注意下列事項。 ★玩具上彩色漆料是否為無毒漆料,防止寶寶因長期咬食而造成漆的脫落。 ★是否可清潔或可使用特殊清潔液清潔,防止細菌的滋生。 ★玩具接合處是否平滑,避免割傷寶寶。 ★絨毛玩具之毛長是否過長,是否容易脫落,避免引起寶寶的呼吸問題及滋生細菌。 ★玩具的材質是否堅固,避免碎裂而割傷寶寶肌膚。 ★有音樂的玩具其分貝不宜過高或尖銳,而影響寶寶的耳膜及EQ的發展。 專家說 蔡淑美說, 除了定期清潔保養玩具,家長還可準備乾淨的收納箱來存放洗淨的玩具,避免與其他物品混雜或散落各地,才能更加延長玩具的壽命。她還建議家長,利用廢物來收納玩具,如塑膠盒、冰淇淋盒或鞋盒。父母親也可以在容器上貼上文字或圖片標籤,讓孩子很容易辨認,孩子同時學會了辨認圖片、文字還有分類整理及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小兒發燒正確處理因應方法-摘自中華日報

2006年07月13日
公開
40

小兒發燒正確處理因應方法-摘自中華日報 2006 / 7 / 11 前言:小兒發燒在小朋友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會發生,由於發燒代表身體健康出現了警訊,因此一旦家裡的小朋友發燒了,總是讓家長十分緊張;也因此,對於小兒發燒的正確處理因應方法,避免無謂的緊張焦慮,甚至做出適得其反的措施,家長不能不知道。  記者黃微芬�專題報導  很多家長在發現小朋友發燒了,都會急著先為孩子退燒,怕「燒壞」腦子,但如此一來,反而可能會影響醫師的診斷,成大醫院衛教護理師王玉媚提「兩瓶開水」原則,取測「量」體溫、「評」估症狀、「開」始處理、「隨」時監測的諧音,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處理觀念及作法。  一、測量體溫  如果感覺小兒皮膚熱或臉發紅,一定要用體溫計或耳溫槍來測量,用手觸摸小兒皮膚來判斷是否發燒並不準確。在小兒生病期間,體溫升升降降是正常現象,等身體自我調節體溫達到一個程度就會停止,即使不採取退燒措施,溫度也不會無限制上升。  至於量體溫的時機,只需在感覺小兒身體發熱、發燒或給予退燒藥前後測量即可,不需要太頻繁,重要的是「燒了幾天」,而不是「一天燒了幾次」。  二、評估症狀  小兒發燒時,除了測量體溫外,應觀察有無其他任何症狀,如咳嗽、鼻塞、流鼻水、喉嚨痛、耳朵痛、一直接觸或摸耳朵、吃任何東西都會嘔吐、不吃東西、嘴巴破、手掌及腳掌有紅疹或小水泡、皮膚有出疹現象、腹瀉、尿尿時會有刺激感或疼痛感、尿不出來、頻尿等。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發燒,無其他症狀,精神及活動力也不錯,此時家長可以不用太擔心,只需多觀察小兒的體溫變化及有無其他症狀即可;體溫的高低與疾病的嚴重度無關,觀察小兒的症狀及體溫變化,比只觀察體溫更重要。  三、開始處理  原則上,小兒發燒分三個階段,各有不同的表現及處理方式:  第一期發冷期,表示體溫正上升中,小兒會出現發冷顫抖、皮膚及手腳冰冷、乾燥;此時以給予小兒加衣服或蓋棉被,維持舒適為原則,不建議給小兒冰枕、溫水拭浴或泡澡等退燒法。  第二期發熱期,表示發燒溫度已經達到最高點了,皮膚感覺燒熱,小兒可能會有熱、口渴、頭痛、身體無力或肌肉痠痛等症狀,也可能出現煩躁不安、食慾差、痙攣發作;此時小兒的衣物以舒適為原則,可根據當時的氣候穿著正常的衣服,穿太多或太少均不宜,居家方面則宜保持環境適度通風,如果小兒覺得不舒服,可以給予退燒藥來促進小兒的舒適,如果小兒願意,也可以在服用退燒藥後再幫小兒溫水拭浴。  第三期退熱期,表示發燒溫度正在退或已經退了,皮膚摸起來溫暖發熱,且大量流汗,此時幫小兒換乾淨衣物,維持身體乾爽舒適很重要,可鼓勵多喝開水,但不用強迫。  要強調的是,服用退燒藥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小兒舒適,不是因為體溫上升,對人體有害,因此,退燒藥不必固定每隔幾小時就用一次,一直服用退燒藥或塞退燒劑來抑制發燒,可能會引起藥物的副作用,對小兒反而有害。  四、隨時監測  在小兒生病期間,觀察症狀很重要,若發現小兒有發燒又有合併以下任何一種症狀或條件時,應立即就醫:年齡小於 3個月、體溫超過 40° C、發生痙攣、意識方面出現昏睡、難以喚醒、躁動不安、意識不清。身體症狀方面,若有抱怨頭痛得厲害或頸部僵硬、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或緩慢)、臉部蒼白或發紫、劇烈腹痛、嚴重腹脹、嘔吐不止、發燒且合併皮膚斑點或紅疹、嚴重水瀉、解血便等。除了年齡小於 3個月及皮膚出疹以外,若小兒無發燒期間,出現以上的任一症狀時,仍需要立即就醫。  王玉媚表示,醫學定義小兒發燒是指體溫在 38° C以上而言,由於運動、天氣太熱、穿太多衣服、曬太陽、洗熱水澡等也會提高溫度,因此在量體溫前,應先讓小兒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以確認是否發燒。  她強調,人體是先有疾病才會引起發燒,換言之,發燒是身體扺抗外來致病菌的正常反應,是症狀而不是疾病,通常發燒的溫度大多介於 38-41° C之間,很少超過 42° C,也不會導致後遺症,因此,會產生腦部受傷害、肢體殘障後遺症的是腦部感染疾病,不是發燒本身,家長不用擔心會「燒壞」腦子。  此外,王玉媚也強調,發燒可提升人體免疫系統功效、抑制病菌生長,對人體是有益處的,不需要急著降溫,除非是容易因為發燒而抽搐,或有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的小兒,否則一味地抑制發燒,不但無法縮短疾病的病程,還可能會影響醫師的診斷,對孩子反而有害,過去用酒精擦身體來降溫的作法,現在已經禁止使用。

新生兒到3歲前智力發展發育詳細變化過程

2006年04月11日
公開
38

新生兒到3歲前智力發展發育詳細變化過程 新生兒到3歲前智力發展發育詳細變化過程 嬰兒在頭一年裡大腦重量增加一倍。這部分是由於腦細胞體積的增大,部分是因為腦細胞之間的「聯繫」在增長。沒有這些聯繫,我們便無法思考,也無法學習。當新生兒對某樣東西發生興趣,並努力做出智力上的反應時,這些聯繫就開始形成一個網絡。孩子的任何感官受到刺激都會發生這些事。從出生一開始,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味覺、前庭覺和本體感就在引起越來越多的聯繫。    理解力的發展一般由許多部分組合而成。智力的發育要求視物、聽聲、記憶、運動的機能必須一起成長。比如,沒有視覺,嬰兒就看不到玩具;沒有記憶,嬰兒看到她最鍾愛的玩具就不會興奮;沒有大腦與肌肉的協同合作,嬰兒就無法伸手夠到移動的玩具;沒有手與眼的配合,嬰兒就抓不住玩具;不拿住玩具一起嬉戲的話,嬰兒對這個玩具就沒有明確的概念。    你可以使用文中展示的刺激方法來幫助孩子的大腦成長和發育,這在幼兒生命的前四年裡尤為重要,這是大腦急劇成長的時期。    新生兒   寶寶生下來就開始「懂事」。第1天她小心傾聽,十分警覺;第3天,對她說話時,她有反應,目光急切;第9天她的眼睛會朝聲音的方向轉動;第14天她「認出」了媽媽;第18天她會發出聲音,並朝有聲響的地方轉過頭去;第24天她有了一個聲音詞彙表,當媽媽說話時,她的嘴巴會動。    輔助措施  「回答」她所有的示意和聲音。讓她看到你的嘴巴在動,搖晃頭部和身體向她打招呼;  她能看清8至10英吋距離內的東西,因此把你的臉龐,或者顏色,或者移動的手指放到這個距離處她視線的交點。    刺激她的感官  對她說話、唱歌,抱緊並輕輕搖動她,把東西拿到她的臉附近讓她看到。    4周大   你的寶寶懂得了談話的方法。他的嘴巴一張一合,模仿說話的動作。他會根據你的嗓音調整他的行為:當你用撫慰的口氣說話時,他顯得很安靜;假如你語調粗暴或是過於大聲,他就變得不安。    輔助措施  用唱歌式的語調說話,增強他的節奏感。唱搖籃曲給他聽,  常常對她笑。  多動動孩子。不光抱緊他,還要輕輕搖晃、慢慢轉圈。可以使用搖椅或搖籃。    讓孩子熱愛節奏  用唱歌的嗓音和他說話,唱搖籃曲給他聽,抱他的時候多走動,邊走邊輕搖。    6周大   寶寶會向你露出短暫的笑容,你跟她說話時,她會擺動腦袋,並從喉嚨中發出微小的聲音。    輔助措施  她對你十分專注;只要有可能,使你的臉上生氣勃勃,並和她保持目光接觸;  為了引起她的興趣,可以把你的手指或玩具在她視線內外移動,或在她的不同側面說話。    喚起她的興趣  當你說話的時候,注視寶寶的眼睛並保持表情生動;從不同的方向和她說話。    8周大   寶寶經常露出快活的笑容。他對周圍環境表現出興趣,會朝有聲音的方向和移動的東西看。他緊盯著物體,好像要用眼神把東西抓住。    輔助措施  增加他對周圍環境的興趣,可用軟墊輕輕托著他讓他直立,並在他四周擺放五顏六色的物體;  在他的床上或是童車上放個可迎風轉動的玩具和一面鏡子,並給他各種小而柔軟的玩具;  唱兒歌;  把他的手給他看。    使他的周圍環境變得有趣  把他直立起來,讓他看看你擺放好的各式色彩鮮艷的玩具。    12周大   嬰兒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有感覺,可任意看和移動她的手指。她對談話的反應方式豐富多樣:點頭、微笑、嘴巴的動作、吵鬧、尖叫,以及其他快活的神情。她的身體也會因為興奮而動彈。    輔助措施  對嬰兒的所有行為作出戲劇化的、誇張的反應;  用表演體現兒歌的意味;  進行簡單的身體遊戲——輕柔的扭動,彎曲膝蓋、胳膊肘,搔腳丫;  給她不同重量、質地的結實的小玩具,供她抓、握和感覺。    流露歡樂之情  大力誇讚嬰兒的所有行為——用運動、姿勢、表情來鼓勵她。    16周大   嬰兒明顯地有了好奇心。他發覺新玩具、新聲音、新地方、新的人、新感覺很有趣。他認識熟悉的物體和地方,瞭解他的生活程序。看到乳房或奶瓶他會很激動.並開始顯露出幽默感:他喜歡被托著到處看。    輔助措施  鼓勵孩子的幽默感,認同孩子認為有趣的事,和他一起開懷歡笑,分享快樂;  玩具能教給嬰兒許多不同的事情。給他不同大小、形狀、質地和使用方式的玩具,其中一些要能發出聲音。    滿足他的好奇心  跟他講你的所見所為,這可以進一步增進他的體驗。盡可能給每件物體或每樣活動增添細節。    20周大   嬰兒喜愛遊戲,比如在洗澡時嬉水。她花更多的時間觀察事物,這說明她的注意力在發展。她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微笑,把頭轉向聲音的方向,並開始移動胳膊和腿以吸引注意力。她會拍奶瓶。    輔助措施  她知道自己的要求會得到回答,知道你是她力量和慰藉的源泉。當她發出聲音,扭動身體,竭力想吸引你的注意力的時候,請作出適當的反應,注視她並向她移動;  把所有的陌生人都介紹給你的孩子;  盡量叫她的名字。    盡可能多地做遊戲  她喜歡玩「藏貓貓」和「大拇哥、二拇哥」的遊戲。盡量和她一起歡笑。    24周大   寶寶懂得用吵鬧聲和其他聲響吸引注意;聽到有人走近時他會興奮起來,並伸出雙臂,期盼被抱起。他對著鏡中的自己說話、微笑、吹泡泡。他開始和陌生人害羞地嬉戲,也許會流露出害怕之情,並且偏愛或是厭煩某些食物。    輔助措施  讓一件物體從手中落下然後抓住,嘗試其他一抓一放的遊戲;  反覆叫他的名字;  幫他弄明白事情發生和變化的前因後果,示範並說明其結果。比如,推動一隻球,告訴他球在滾動。    對孩子吸引你的舉動作出反應  當嬰兒表現出他想要你的時候,伸出雙臂向他走過去;同時叫他的名字,讓他知道你正在走過來。    28周大   嬰兒開始說話,許多聲音依稀可辨。她知道自己的名字,有人抱時會伸出雙臂。她的獨立性表現在她想自己進食。她開始模仿簡單的事情並樂此不疲。    輔助措施  給嬰兒看她在鏡中的自己,同時叫她的名字,讓她獲得自我的概念。強調「那是梅梅,那是你」(不要用我)。說「不」來表示否定;  重複孩子的發聲諸如「叭」、「噠」、「卡」;  對於便於手指取食的食物,鼓勵孩子自己進食。    培養自我概念  給嬰兒看她在鏡中的像。指著像,大聲地念她的名字。盡可能多地使用她的名字。    32周大   寶寶開始懂得字的意思,並知道「不」的含義。他一副勇往直前的樣子,比如去拿夠不著的玩具。他對遊戲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對玩具十分專注。他會左顧右盼尋找掉落的玩具。    輔助措施  進行大量與水有關的遊戲。給他罈罈罐罐,讓他用來傾注、倒空和裝滿水;  把玩具放在他正好夠不著的地方,他要時再拿給他;  多教給他跟身體有關的遊戲,比如邊唱童謠邊拍肩、拍腿;  讓他自己進食,培養他的獨立性。    做大量與水有關的遊戲  和特意製作的玩具一樣,各種家用器具將在寶寶洗浴時給他帶來許多樂趣。    36周大   寶寶認出熟悉的遊戲和旋律,會在適當的時候歡笑並跟著動一動。聽到她的名字她會掉過頭。她會伸出雙手給你洗,卻把頭避開毛巾。    輔助措施  讓每日的固定程序給嬰兒留下印象,這樣她才會懂得什麼是生活。解釋你所做的一切——「現在吃午餐。先穿上圍裙,坐在你的椅子裡,然後媽媽拿來你的午飯,誘人的午飯……」  給孩子會發聲的玩具,允許孩子嬉弄廚房用具。    時刻解釋你的日常生活  利用吃飯、洗浴,或者上床時間向孩子解釋日常生活,這樣她才會習慣週而復始的生活方式。    40周大   寶寶對日常生活程序熟悉起來,比如揮手再見,先穿襪子再穿鞋。他知道布娃娃或玩具熊是什麼,會拍它們。他清楚地記得拍肩拍腿的遊戲。他會到角落裡找玩具;要是你問「爸爸在哪兒」的話,他也會跟著找。    輔助措施  給他會出聲的玩具、喇叭和鈴鐺;  給他一隻柔軟而「像小寶寶」的布娃娃,教他如何給它穿上並脫下衣服;  玩丟下和撿起的遊戲,藏找玩具(最大限度地鍛煉他的記憶力),捉迷藏;  教他如何把東西放進容器再取出來。    開始一起看書  挑選有大幅明亮彩圖的幼兒讀物,每天辟出一段安靜的時間,比如睡前,用來「讀書」。    44周大   寶寶能說一個不標準的字。她也許會指著書裡的某些東西給你看,但注意力不會持久。她不斷把玩具丟出童車,四下裡尋找,然後要你撿給她。她開始懂得裡和外、這兒和那兒。    輔助措施  與寶寶一起閱讀不同的書和雜誌;  看著某樣東西,就此給她講一個簡單而短小的故事,這可以提高她的注意力;  玩拍肩拍腿遊戲,教她如何拍手;  堅持告訴她原因和結果。推倒一堆積木,然後說「全倒下了」。    指出物體的名稱  說出一本書或雜誌的某一頁上幾件東西的名稱。抓住孩子的手.指著它們。念它們的名稱並重複。    48周大   寶寶對書本上的東西流露出濃厚的興趣,並希望你指出它們的名稱。他會重複自己的名字。他喜愛笑話,會不惜一切以博一笑,比如重複某些伎倆讓你發笑。他會搖頭表示「不」。    輔助措施  教給孩子物體及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並重複這些名稱。做動作讓孩子模仿。對他的所有努力和反應表示讚賞;  講故事,營造故事情節,描述日常生活,讓孩子體會、聯想。    幫助孩子模仿你  指著你的鼻子,說「這是他*的鼻子」。拿起他的手指,指著他的鼻子,說「這是明明的鼻子」。    1歲大   寶寶會親吻,並流露出各種情緒。他會撿起一隻玩具,遞給你,然後鬆開手。他會說2到3個有意義的字,可能還會認出書中的物體並用手指出它們。他逐步理解簡單的問題。    輔助措施  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及抽像概念的形成:著手讀短故事給他聽;  鼓勵孩子作出親暱的舉動:讓他拍拍布娃娃,撫摸小狗,親吻媽媽,伸出雙臂擁抱爸爸;  做事的時候,比如給他穿襪、脫上衣,最好向他描述你的行為。    閱讀簡單的故事  有關動物媽媽和動物寶寶的故事會令孩子感到欣喜,並能幫助孩子學習動物的叫聲。    15個月大   寶寶蹣跚學步,認識身體各部位及某些物體。他會模仿動物的叫聲,並試著自己脫衣服,如果你要他這麼做的話。他還會去取簡單的東西。他獲得了「貓」的概念,比如,他知道一幅貓畫、一隻玩具貓和一隻真正的貓都是貓。    輔助措施   給他一些簡單的小任務促進他的進取精神和成就感。鼓勵他幫你幹點家務活,比如收拾屋子,把東西放回原處;  幫他用3或4個單詞串成簡單的句子;  教給他所有權的概念——「那是寧寧的球,你的球。」    向成功邁進  讓他盡可能地幫你。收拾整理之類的小任務完全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之類,並能激勵他的自豪感。    18個月大   您學步的小寶寶能認出書上的一些物體;如果你說出它們的名稱,她會相應地用手指著。她也許會嘗試做些家務,並努力模仿你的舉動。她能執行需要判斷和記憶的要求——「去把你的玩具熊拿給我。」    輔助措施  語言能力的提高取決於記憶力和理解力的發展。鼓勵孩子通過重複來學習,和她進行諸如「現在它在哪兒呢?在浴室裡。在那兒。把它撿起來」之類的情景對話;  教給她所有格代詞:「這是我的蘋果,那是你的蘋果」;  用一塊簡易黑板教孩子認識各種形狀。    通過重複學習  無論你做什麼,請重複某些關鍵句子:「梅梅有只蘋果。對,梅梅有只蘋果。」    21個月大   寶寶會要東西吃,要水喝,要玩具,要他的痰盂。他能完成一些簡單的要求並開始明白更複雜的要求——「請你把你的梳子從浴室裡拿來。」他也許會抓住你的胳膊或用其他手勢引起你的注意。    輔助措施  描述每件東西的屬性,比如,鳥和飛機會飛,膠水是粘的,皮毛柔軟,球是圓的且會滾動,磚頭是方的不能滾動;  描述每件東西的顏色;  教給他反義詞,比如粗糙和光滑;  開始使用數字。先用你的手指示範,再用孩子的手指。    描述事物的屆性  向孩子展示某樣東西、指出它的軟硬、它的顏色、它是否發出響聲,以及發出怎樣的聲音等等。    2歲大   寶寶有關物體名稱的詞彙量飛速增加。她能描述熟悉的物體的特徵並認出它們。她能執行複雜的命令,並急於找到可以玩的東西。她不停地說話,偶爾也問些問題。    輔助措施  教她如何使用簡單的工具,比如鏟子和錘子;  把孩子介紹給其他幼兒,但不要強迫她和他們一起玩;  給她鉛筆和顏料,鼓勵她畫畫;  給她讀長一點的、複雜一點的故事和童話;  利用伴奏帶、音樂帶、故事磁帶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激發孩子的立體感  幫助孩子把各種立方體、矩形和正方形嵌入鑲嵌玩具或是盒子的正確位置內。    2歲半   寶寶開始給一般性的概念添加細節,比如,馬有只長尾巴。他知道一兩首兒歌,能在書裡把它們找出來。他知道更多顏色、一些數字。也許能數到3。他知道自己的名字,開始問「為什麼」並會說「不」、「不要」、「不行」。    輔助措施  給他一套有許多件的玩具,比如一個玩具農場,用來數奶牛、綿羊、豬和小雞的數目;  鼓勵他畫下熟悉的物體並逐步留意細節。描述這些細節並添加更多的細節。對他所有的畫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與孩子交談發生的事情,增強他的記憶力。    做大量數字遊戲  把數字融入你做的每一件事。當你購物、穿衣或是做任何事時,請用數字列舉。    3歲大   寶寶不停地問「什麼」、「哪兒」、「怎麼」「為什麼」。她能數到10,並用積木搭成複雜的結構。她會給布娃娃穿衣、喜歡「過家家」遊戲。她的記憶力很好,會引述過去的事。她知道自己的性別。    輔助措施  用做過的事提醒她,鍛煉她的記憶力。「我們昨天去過超級市場了,記得嗎?」  當她遇到困難時,說「我能幫你」,並示範。  用孩子做主角編故事,  增加寶寶和你一起看的圖畫書和故事書的數目。    增強她對自我的感受  讓孩子參與簡單的決定,比如讓她挑選自己的衣服和食物,鼓勵她的獨立能力和依*自己的本領。

2歲∼2歲半之最高機密

2005年11月15日
公開
37

//轉貼//   到了二歲大,身高體重的成長就比較緩慢,二歲到二歲半這段期間,體重平均只增加零點五公斤,身高也約只增加三至四公分;這時,除了日本腦炎外,大部份在入學前該打的預防針也都打完了,而一些幼兒常見的疾病,如:細支氣管炎、玫瑰疹、腹瀉等在二歲後發生的機率也少了多,但這時由於活動能力及好奇心的增加,一些見的意外傷害如燙傷、跌倒、誤食藥物或化學藥品、異物嗆到等會增加很多,因此父母在照顧上一定要有防範意外傷害的知識及簡易的急救常識。   在營養方面,二歲的孩子已可吃大多數的一般食物,並漸漸訓練他配合家裡的三餐一起進食,牛奶在此時可能還是大多數幼兒的主食,但可以慢慢遞減,如果正餐吃的很好,在營養上並不會有不足的情形;但要注意的是,這是很容易嗆到或窒息的年齡,一些容易造成嗆到的食物仍要避免。   另一方面,二歲左右的幼兒,他們的心理和行為都會開始有許多變化,了解這些變化原因,對於我們在照顧幼兒上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時也可以滅少很多不必要的焦慮,到底二歲的孩子是怎樣的呢?  1.由模仿中學習   在家中,二歲的女兒學爸爸嚴肅地坐在椅子上打電腦,媽媽打掃時就黏在身邊,拿著掃帚跟著掃地,哥哥刷牙時就在旁邊跟著一起刷;雖然做的不一定正確,但她的態度是很認真的。隨著這些重複的模仿行為,在這段期間,內她的生活技巧及對事物的理解也會有所進步。   在這時她的依賴心是很重的,她知道誰是保護她安全的人,而且會用各種行為來表現出她的情緒。常常會聽媽媽們說:「我那二歲的小孩真是乖巧,出門時總是抓著我的衣服不放,有人跟我講話時就躲在我背後看人。」其實這是一種依賴的表現,兩歲的小孩也常常在夜裡爬回父母的床,以有「重新加入」的安全感,這時如果父母或家庭中有人因事離,開數天或搬到一個新家,都會讓她感到情緒不好。因此當家庭成員有變動時,最好要考慮到您二歲小孩的敏感情緒。  2.鼓勵社交行為的良好時機   二歲左右的小孩一般是不會和別的孩子玩在一起的,大部份的時候,他們都是看別人如何玩或是一個人在旁邊單獨玩;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一星期幾次帶他到未來與其他幼兒相處的技巧會很有幫助的。由經驗得知,如果沒有幾個月與其他小孩相處的經驗,即使到了三歲大,他們仍然不知道如何與別人分享,如何處理別的小孩粗暴的行為等生活技巧。   3.反抗性漸強   這時他會出現停滯或反抗的行為,他會堅持事情一定要照以前他常做的方式來做,如果有人干擾了他做事的方法或重新整理了他的東西,都會令他非常生氣。   這個時候孩子的天性就是要學著自己作主,同時要對抗外來的壓力,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內在的他是比較緊張易怒的;所以二到三歲的小孩是比較不好相處的年齒,有人以「可怕的二歲」來形容之。這時父母最好能比較體貼一些,不要過於干預或催促他,他要自己穿衣就讓他做;洗澡時間可延長,讓他能自由地在澡盆裡玩;吃飯時讓他自己動手吃而不去催促他,不能好好吃時讓他離開飯桌,要睡覺或出門時就用一些好玩有趣的事來誘導他;總之,盡量在不起衝突的情況完成該做的事,滅少責罵,過一陣子,他就漸漸變得不「可怕」又乖巧了。  4.二歲兒所擔心的事   開始「懂事」,也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了,如上所述,雖然他有一些想法,可是並沒有自己處理的實際經驗,因此就會有一些不容易理解的行為出現,造成父母的困擾或親子間的衝突,這時如果我們能對行為的背後動機有一些了解,就能駕輕就熟的度過這段時期。      例如害怕分離一事,就像小羊會跟羊媽媽一樣,人類的幼兒也有同樣的本能,當與父母接近時就比較有安全感。一般大約是一歲開始就會有這種分離的焦慮,當他走遠一點時,就會有趕緊回到母親旁邊的衝動。到了二歲,這種分離焦慮多數出現在父母(大多數是母親)突然需要離家幾天,或重新開始上班時。通常他在母親不在時並不會表現哭鬧,可是母親一回家他就像麥芽糖一樣黏得緊緊的,而且不讓其他人靠近他,當他想到媽媽可能會再度不見時,就會變得很恐慌;嚴重一點的更會拒絕單獨睡覺,媽媽一走開就馬上坐起來。更有的小孩會出現尿尿的問題,每一躺到床上就要尿尿,可是去廁所又解不出多少尿來,這是利用尿尿來讓媽媽不要離開他的方式,如此就會造成小孩對睡覺有恐懼感。 著離去,否則他發現後就會更清醒,那就更不容易睡著了,這段時間可能要有好幾個星期,他才會慢慢恢複。  5.過度保護增加害怕   恐懼時,他對父母是否有類似的反應是很敏感的,如果父母每次要離開時都顯得遲疑或內疚,或是半夜聽到他的叫聲就飛快地衝去安慰,他們這種焦慮的行為反而會增強小孩對分離的恐懼感,他會想:「原來父母親也是這麼害怕和我分開呀!」     就像照顧生病的小孩一般,我們對一個有分離恐懼小孩應該要用比較多的時間來陪他,並且在幾個星期內暫時不要出遠門;但這和過度保護是不同的,父母在這時應保持一個愉快、自信的態度來面對小孩,時常鼓勵並誇獎他,一步步減少他對你的依賴,父母親的態度是幫助他克服恐懼最效的工具。   父母的過度保護和小孩的過度依賴之間的關係也可在其他情形看到,如睡眠問題、過度溺愛等等,這些也都是小孩一種恐懼的表現;而處理的態 分離的害怕是天生的,可是當他發現媽媽是如此的在意他的恐懼時,他就會做許多事情來測驗媽媽,以確定媽媽不會和他分開;如果媽媽對他百依百順的話,他更可以 這種分離恐懼來控制媽媽。對這種情形,媽媽要先觀察出什麼是過度的要求,並很認真的拒絕這種的情形,媽媽要先觀察出什麼是過度的要求,並很認真的拒絕言種不合理的要求,只要態度溫和而堅定,這樣的情形很快會消失,才不會造成將來長久的困擾。  6.該如何面對口吃   口吃在二到三歲之間是很常見的,這種情形有家族傾向,並且以男生為多;比較常見的例子是家長強迫左撇子的小孩改用右手,由於大腦中管理語言的中樞和管理手運動的中樞很接近,常因此就會出現口吃的現象。      口吃和情緒也有很大的關係,個性比較緊張的小孩容易有口吃的發生;當家中多了一個弟妹、搬新家、父母情緒不好時都會周期性的發生。而現在的小孩或許也因為常常聽故事,常被催促要講話或背誦,要求要有所表現等等,更容易   事實上,百分之九十上的口吃在幾個月後都會改善,只有在極端的例子才會延續到成年,因此當發現您的二歲半小孩有口吃時,千萬不要沮喪,也不要急著去矯正或尋求語言 有什麼事造成他情緒上的緊張,如果是因為您最近離開一陣子,那就在幾個月內儘量避免再度分離;如果發現您過度催促小孩說話或他說太多的話,就訓練自己不要這樣:跟他在一起時可「少說多做」,心情放鬆,並讓他主宰一些事在一起也是好方法。   口吃可延續數個月,並反覆性的發生,因此不要急著一次就得矯正好,大多數的口吃是有潛在的心理因素的,只要耐心的分析找出原因就會改善 「根」(也就是舌繫帶過短),反而一點兒關係也沒有,因此不要為了口吃去剪舌繫帶。至於比較極端的病例,可能找不到原因或一直持續到長大(約至將入小學階段)都不會好,那時就要找複健醫師作語言訓練了。

孕育寶寶的優質免疫力,從媽咪的肚子裡開始!

2005年11月03日
公開
43

孕育寶寶的優質免疫力,從媽咪的肚子裡開始!   ☉徐振傑醫師(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 生命是很奇妙的!從一顆小小的受精卵到一個白裡透紅、人見人愛的小娃兒,都是一點一滴在媽媽肚子裡悄悄地改變、成長,而媽媽的肚子就像是寶寶生命中第一個家。 很多人往往長大後才注意到免疫力的提升,攸關著身體的保健機轉,所以用盡各種努力來增強免疫力;其實,孕育寶寶的優質免疫力,正需要從「小」扎根!所以說,寶寶生命中第一個家的好壞,不在於坪數的大小或是否位居黃金地段;而是取決於「家」是否能提供最佳的保護、優質又健康的環境及充足的營養,讓寶寶在其中能發展出強壯的體質、聰明的腦力與優質的免疫力。此時,透過媽咪良好的飲食選擇,便極為重要!正所謂「一人吃,兩人補」囉! 那麼,要如何吃才能孕育寶寶的優質免疫力呢? 以下幾點應特別注意: 一、【蛋 白 質】 生肌造肉的基本材料,此時對胎兒是非常重要的。適量且高品質的蛋白質才能幫助胎兒的生長,並減少準媽媽腎臟的負擔,因為其負起排泄2人份廢物的責任。 二、【脂肪】 脂肪攝取應適量。並應特別注意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的含量及比例,因為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母體合成足夠的DHA,供胎兒腦部及視覺系統的發展。而透過母體自行合成的DHA,最能發揮其完善的效果。 三、【膳食纖維】 適量膳食纖維的補充,能避免便秘的發生及有害物質在腸內停留的時間。懷孕期間由於內分泌的改變,準媽媽需要更多的膳食纖維及PB益菌生的補充,以避免便祕的發生。建議一天補充35─40克的膳食纖維,可由蔬菜、水果及其他營養品中獲得。選擇綠色蔬菜尤其重要,因為其不只能提供膳食纖維,亦為葉酸的主要來源之一。 四、【PB益菌生】(Prebio 1)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消化系統並非僅和消化功能有關,還會影響到免疫功能的好壞。懷孕期間由於腸道蠕動減緩,若再加上纖維攝取太少、肉類攝取過多,便容易造成腸道菌的組成失衡,導致腸道壞菌增生,進而產生不利健康的因子,進入血液循環。因此如何幫助孕婦維持腸道菌叢健康,便成為重要的課題。此時,足量的膳食纖維配上PB益菌生,便可達成這樣的效果。 五、【維 生 素】 在懷孕的階段,為幫助胎兒的發育,各種維生素的需求增加,所以孕婦應廣泛攝取各種維生素。特別要提醒的是維生素B12及葉酸的補充,因為其對貧血的預防皆很重要。不但如此,葉酸的缺乏易導致胎兒神經管發育異常,故應多攝取廣泛存在於深綠色蔬菜中的天然葉酸;維生素B12則富含於奶、蛋及肉類食物。 六、【礦 物 質】 除了眾所周知的鈣、鐵之外,對於微量元素例如: 鋅、碘、錳、硒等的補充,近來受到更多的重視。因為微量元素的補充,可幫助胎兒智力及免疫系統的發展。至於鈣質,除了乳類營養品之外,亦可由小魚、小魚乾及大骨熬湯中獲得豐富的鈣質含量;鐵質的部分,則廣泛存在於深紅色肉類或豬肝等。

如何陪孩子讀書

2005年08月23日
公開
37

丁凡的文章供妳參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陪孩子讀書 如何陪孩子讀書?如何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如何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有撇步的啦! (一)大原則,適用於各年紀: 1.必須沒有壓力。家長千萬不可貪心。 2.必須是愉快的經驗。寧可不讀,也不要因為讀書對孩子失去耐性。 3.家長必須自己讀過這些書。 4.必須尊重孩子的喜惡,不做評斷。 5.試著不傳達價值(一己或社會的成見)判斷。 6.試著傳達自己對書的熱情,越多越好。 7.家中要有書,越多越好。可以接收朋友給的舊書,可以借圖書館的書。 8.讓孩子看到父母常常讀書,越多越好。 9.常帶孩子去書店看書買書,越多越好,並絕對尊重他們的購買選擇。 10.試著了解時代的轉變,並接受這些轉變。不要認為什麼經典必讀。這是一個轉變快速的時代,讓孩子自己摸索,感受,判斷,不但可以訓練他的自主獨立,而且也更切中時代的需要。 (二)學前及低年級: 1.依偎著,摟著或抱著讀。他們仍需要肢體接觸。 2.養成每天飯後和睡前親子共讀的習慣。 3.配合書中內容做活動。例如書中提到餅乾就一起烤餅乾,或去買同樣的餅乾給孩子吃。書中提到某個地方,就去那裡玩。 4.把故事演出來。 5.由書中內容延伸討論孩子自己的經驗。例如書中提到怕黑,就問孩子怕不怕黑,不要說他這麼大了怎麼還怕黑。給他支持而不做判斷與批評。 6.由書中內容延伸討論家長自己的童年經驗。例如書中提到被欺負,就聊聊自己小時後被欺負的經驗。孩子們都很愛聽父母小時候的事,這會拉近親子關係,也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唯一的怪胎�可憐蟲,還可以趁機教他如何處理問題。 7.可以一面唸,一面指著字。孩子因此可以很自然的學會認字。但是這要小心幾點:過早認字會讓孩子排斥學注音符號,也會使家長及孩子誤以為孩子是資優生(相信我,我看過太多小時了了的例子了,其負面後果極難收拾)﹔如果家長太在意認字,孩子可能感到壓力,反而對看書產生冷感﹔過早認字可能會讓孩子排斥寫生字的練習﹔過早認字也可能會讓孩子排斥筆劃順序。 8.不妨一面吃點心,一面讀書。對於感官型的孩子,這樣效果較佳。此法不適用於體重過重的孩子。 9.請爸爸們千萬要親自參與,越多越好。至少,每天抽出十分鐘,抱著孩子唸一本繪本給他聽。你將來一定不會後悔。事實上,等你充分感受到其中的幸福與神奇,你就會上癮的。 10. 和孩子一起自己做書。仿作,詩,故事,隨筆,畫,剪貼都可以。成就感一級棒喔! 全文請看 http://balas.dyndns.org/archives/cat_j_reading.html ------------------------------------------------ 7.可以一面唸,一面指著字。孩子因此可以很自然的學會認字。但是這要小心幾點:過早認字會讓孩子排斥學注音符號,也會使家長及孩子誤以為孩子是資優生(相信我,我看過太多小時了了的例子了,其負面後果極難收拾)﹔如果家長太在意認字,孩子可能感到壓力,反而對看書產生冷感﹔過早認字可能會讓孩子排斥寫生字的練習﹔過早認字也可能會讓孩子排斥筆劃順序。 這點蠻有意思的! 五)成人:    為學有如金字塔。但是我們的目標不應該是一路往上爬。除非那真是屬於你的地方,否則,高處除了虛榮和胃潰瘍之外,並不能帶給你什麼好處。高處不勝寒哪!    我一直覺得,在這個金字塔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這個位置貴在真誠,貴在自在,而不是誰比誰的層次高。我看過不少學富五車的人,卻只會掉書袋,不會生活。那麼要讀書有何用?    我們應該做的是去上下左右的嚐試,看看自己適合哪種閱讀材料。書評或朋友的推薦可以當個參考,卻不要壓抑或否定自己對書的感覺。書和人之間,可以建立起非常親密的關係。有的書適合打發時間,有的書增長見識,有的書讓我們感動,使我們成長。每個人的需要都不同,要相信自己的感覺。感覺對,就是對了。    平時,我的背包裡總會放著一本書,等人等車時都拿出來讀讀。床邊,沙發旁,也總放著讀到一半的書,隨時可以拿起來讀。每過一陣子,我就會去書店,用速讀法把新書瀏覽一下,看看現在的趨勢潮流。    有些書對我有著深遠的影響,像是老朋友似的站在書架上陪著我。每次搬家,我總是先把書放上書架,家就覺得像個家了。

多大的孩子懂得控制排便

2005年07月16日
公開
35

寶寶排尿便習慣的養成 出處:媽咪GO 寶寶在出生半年後,排泄的次數會逐漸減少,時間上也愈來愈有規則,特別是在飯後食物進入胃後,大腸會反射性的蠕動,而導致排便,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在飯後,讓寶寶坐上便盆,讓寶寶學會坐到便盆上排泄。 當寶寶有便意的時候,臉會脹紅,這時爸爸媽媽就立刻讓寶寶坐到便盆上,這是在教寶寶坐到便盆上,就是要排便或排尿,是一種條件性的反射動作。 所以,千萬不可以在寶寶坐在便盆上排不出來,而在寶寶離開便盆時時,才排泄出來的時候責怪他,這會造成相反的條件反射動作,因為寶寶會記憶這種相反的條件反射動作,造成相反的效果,使得寶寶以後一離開便盆反而就排泄,像這種寶寶在排泄後才告訴爸爸媽媽時,反而要嘉獎寶寶有告訴爸爸媽媽,這是一種教養寶寶養成良好習慣的方法,一般的寶寶要等到2-3歲的時候,才會學好排泄的好習慣,所以爸爸媽媽要耐心的等待寶寶學習的過程。 多大的孩子懂得控制排便 -------------------------------------------------------------------------------- 【大紀元2月20日訊】父母常?訓練孩子的排泄習慣而大傷腦筋,年輕的父母會被家庭、朋友和專家的意見弄得不知所措。其實,有些孩子能?比別的孩子更快地學會控制大小便,這就像一些孩子學會走路和說話比較早一樣。所以家長不必?此太煩惱。      根據經驗,只要父母不對孩子體罰和虐待,對孩子進行排便訓練一般不會造成孩子日後的心理問題,排便訓練在孩子的人格發展方面?不起重要作用。      1歲以下的孩子(18個月以下的嬰兒幾乎不可能學會使用便盆)肯定不能理解或控制自己的排便,因此,過早地訓練孩子只能使你和孩子都受罪。如果有人對你說1歲以下的孩子就會控制大小便了,你要對此打個問號。實際上,父母之所以有這種感覺可能僅僅是因?他們自己對嬰兒什?時候要排便比較有經驗了,以致能及時把孩子放在便盆上而已。      排便訓練必須根據嬰兒身體的基本功能的發展情?而定。嬰兒的排泄功能還不能?受大腦支配,因此,他不能用意識去控制自己的排泄,甚至他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有排泄行?。人的意識是先于控制的。      隨著嬰兒的膀胱能?容納更多的尿液以及大便次數的?少,嬰兒對排便的控制能力增?了。嬰兒控制大小便的次序大致是這樣的:夜間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小便——最後是夜間能?控制小便。一般來說,女孩子學會控制排泄要比男孩早,但也有例外。      儘管有些孩子可能在20個月時就能在白天控制大小便了,但多數孩子是在2—3歲之間學會控制大小便的。你究竟什?時候開始訓練孩子使用便盆要視情而定。無論鄰居的孩子是否已經學會使用便盆了,你在確有把握之前,不要覺得非要訓練你的孩子不可。儘管有些孩子通過觀察別人,自己就學會使用便盆了,但多數孩子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上?所是一件複雜的技術:孩子需要意識到或講出他想要大小便了,然後憋住它走進?所,脫下褲子,坐到馬桶或便盆上。對成人來說,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可對孩子來說,他不得不學習許多技能。      下面是一些能?使排便訓練容易進行的基本知識和方法。      訓練前的準備:以下個要點可作?判斷孩子能否接受訓練的標準以及訓練指南,你在真正開始訓練孩子學習用便盆大小便之前,要對孩子講清道理?對他進行技能訓練。      1、有關身體的知識。告訴孩子身體都有哪些部位以及它們各自的功能,包括人體的排泄部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大小便是從哪里排出來的。用把孩子的身體各部位一一指給他看?告訴他怎樣稱呼這些部位的辦法讓孩子瞭解自己的身體。讓他們看你是怎樣大小便的,當然,最好讓同性的父母?他們示範。不必顧慮這樣做會使孩子神經受刺激,你可以做得很自然。孩子對此不會有什?想法。      2、排泄用語。孩子需要學會用語言或手勢告訴父母他們要大小便。說話晚的孩子顯然更多的是用手勢。孩子怎樣表達都可以:上?所,大便,小便,解手,拉屎,尿尿,使用哪個詞都可以,只要大家能明白孩子的意思就行。      3、訓練孩子的排便意識。你的孩子知道他什?時候想要排便嗎?他能知道自己是拉褲子還是尿褲子了嗎?這些是保證訓練成功的重要技能。許多幼兒不到1歲時就能?發出他就要排便的信號。當他們長大一些時,這些外部信號往往消失了,但他們的父母可能可以意識到孩子在做什?——特別是當他們總是走到屋角排便時。父母可以利用這些早期的表現幫助孩子理解或講出他們大小便的感覺。@ 育兒房〉文�丁綺文 自己噓噓 寶貝,你好棒!  一歲多的容容,自從請外婆帶之後,媽媽的心情愉快許多,可是有一點卻讓媽媽不能認同,就是老人家想要趁天氣熱、寶寶剛會走路,就要開始讓孩子學上馬桶,這樣會不會太早了?可是外婆說我們從小就是這樣「一噓就有」,而且也幫人家帶了好多個孩子,哪會有問題呢?  從醫學的觀點來講,大小便訓練在一歲半至兩歲間開始比較恰當。學習的過程可能要教導一個月到兩個月,孩子才能了解。而且學會了以後,仍然可能偶爾脫離常軌,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為了顧及孩子的個別差異,首先應評估開始訓練的時機是否成熟。通常男孩控制膀胱的能力,比女孩發展得慢。  從以下幾個指標,父母可以衡量是否時機成熟: 第一步: 要先評估可以開始的最佳時機 1.孩子不尿的時間超過兩小時。 2.解便的時候,可從臉上的表情看出來。 3.運動技巧逐漸成熟,可以到處走動,甚至能夠脫下褲子。 4.孩子聽得懂簡單的詞句。根據兒科教科書,孩子聽懂下列十句中的八句就過關:把球給我、走到門邊、坐在椅子上、把娃娃撿起來、開門、拿筆給媽媽、球放在桌上、把娃娃放在地上、脫下鞋子、打開書。 第二步: 六個絕妙步驟,請你這樣做 步驟1.教導有關大小便的語詞,例如尿尿、大大、濕了、髒髒、乾淨、舒服。一邊替他換尿布,一邊說,讓他明白語句的意思。 步驟2.鼓勵孩子享受乾爽清潔的感覺,尿布濕了、髒了就換。告訴他這樣好乾淨、好舒服。不要用濕尿布或髒褲子懲罰他,如此他反而混淆。 步驟3.買個可愛的便盆或者可以架在馬桶上的便器。現在市售的幼兒便盆造型多樣,還有音樂、裝飾玩具,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 步驟4.先讓孩子穿著衣褲,在便器上適應一星期,然後才脫掉褲子坐。不管孩子有沒有排便或解尿,都無所謂。目的是讓他習慣,覺得好玩。 步驟5.觀察孩子的表情,替他旁白「想尿尿是不是?」「想大大是不是?」然後帶他到便器,陪他解完,幫他擦乾淨,再讚美一下。 步驟6.孩子忍尿的時間不能太長。所以大約兩小時就該提醒他一下,「要不要尿尿?」睡前醒後帶他去尿尿,喝過飲料二十分鐘後,也不要忘記光顧小便桶,常保乾爽,孩子就學會「想要乾淨,就要自動去上廁所」的道理。 給父母的貼心話:  如廁訓練最重要的原則是:有耐心、多鼓勵、少責罵,孩子的進步是波段式擺動的,有時候進三步、退一步。  如果把大小便訓練演變成親子戰爭,是得不償失的事情。父母寬容對待教導出來的孩子,日後懂得獨立自主,不會一味完美主義或暴躁殘忍,相信這才是為人父母衷心的期望。 (作者為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

兩歲幼兒如何教才會不抓狂

2005年06月02日
公開
37

■摘錄自《2歲幼兒如何教不抓狂》•佐藤真子著 世茂出版社出版 一提到2歲的幼兒,你會想到甚麼呢?「凡事都要自己來.…..」、「甚麼都說不喜歡.…..」但是做起事來卻又笨手笨腳,一定要大人在一旁守候。的確,2歲的幼兒正是這麼一個麻煩的年齡!他們的心理層面已有迅速的發展,但仍限於一個自己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混亂、掙扎期。 或許有些父母也曾因為照顧2歲幼兒,碰上許多頭痛問題深感困擾,甚至有「置之不理」之感,讓自己也陷入「凡事皆不順心」的煩躁期。雖然有句話說:「如果孩子是2歲,那父母親也是2歲。」但唯有深入「獨立期」的幼兒的內心世界,有耐性地守護著孩子,才能讓親子在各方面一起進步與發展。 ?2歲幼兒的生理與心理發展 在寶寶迎向2歲生日的那一天起,你可以認定他已經完全脫離「嬰兒期」,正式邁向幼兒期。2歲正是走路、跑步、跳躍等運動層面的基本機能,大幅躍進的時期。孩子對於這些逐漸形成的能力,莫不充滿躍躍欲試的衝勁。所以,自我的這些衝勁能充分獲得滿足的孩子,不管是誰到了3歲左右,在走路、跑步、跳躍等動作上,都會有驚人的發展。 對2歲的幼兒來說,上下樓梯真是最佳的冒險遊戲;若在散步途中看到樓梯,即使繞遠路也會故意跑過去爬一爬。就連百貨公司或超市的欄杆扶手,也要攀爬一番,尤其對電梯更感興趣。這時父母親應該多注意孩子的舉動,避免發生危險。等他習慣上下樓梯的節奏感之後,從好幾層的樓梯上跳下來成為新的刺激遊戲。一開始他還有些顧忌,要求父母親助他一臂之力,等他越來越大,膽子也跟著變大,總有一天他自然會成功地從樓梯上跳下來。 2歲的幼兒在心理層面上的發展,遠比生理方面進步更多。例如,他為了強化自我的意識,經常會出現「不要」、「不好」的回應。這時不管是要他收拾玩具、脫掉髒了的衣服,甚至是要給他最愛的香蕉,都會得到「不要」的回應;聽多了總覺得他把說「不要」當作一件有趣的事呢!這時父母千萬不要出現「這個孩子怎麼變得這麼搞怪!」的念頭。其實這種表達「不要」的行動,對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上,有非常重要的功用。 對一個2歲大的幼兒而言,當自己的要求受到限制或禁止時,要如何堅持自己「不要」、「不好」的念頭,以及說出「好」或接受別人的意見,都是相當寶貴的學習課題。雖然有些老生常談,但在此還是要強調,一個放棄自我意識,完全順服別人的孩子並非「好」孩子。希望父母親多用些心思,輔導孩子找出自我解決問題的方法。 ?大小便的訓練--掌握時機為其要訣 即使你不覺得緊張,但一發現孩子已經2歲了,還是會突然介意他大小便的自理問題。尤其當他的同伴一個個擺脫尿布的束縛後,你不禁也為家裡的孩子著急起來。 或許有很多媽媽之前都有嘗試訓練孩子大小便的失敗經驗,最常見的失敗原因是,孩子還沒有到不穿尿布的時間就開始訓練他,正因為他的腦部還不能充分控制排尿系統,媽媽就急著訓練他,當然不容易成功。至於這個時間是甚麼時候,因個人發展而異,一般最快的話也要1歲半以後。 掌握時機為其要訣,等孩子的膀胱剛好裝滿尿液,再帶他上廁所,他就能順利解出, 但這只是偶爾碰上恰當的時機;大小便的訓練正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這種偶然性。所以,儘可能瞄準想尿尿的時機,持續誘導孩子去廁所或便器「解決」,才是訓練成功的要訣。像午睡後或早上起床時,都是最佳的時機,而離上次尿尿約2個小時的間隔時間也最適合。不過,要是孩子不想尿,或待了2、3分鐘還尿不出來,就不要勉強他。萬一他過不到2分鐘又尿下去,千萬不要生氣;這可能是孩子比較敏感,不太習慣這種訓練。其他像天氣冷或水喝多了的時候,就要縮短尿尿間隔的時間,常帶他去尿尿。 ?穿脫衣物--「自己做」是獨立的第一步 孩子一過了2歲,都會想要自己穿衣服或脫衣服。不過,他們穿衣的技巧有待商榷,倒是脫衣服的技術好多了。像洗澡時脫衣服或就寢時換上睡衣,都是他們最佳的表現時刻,即使花很長的時間才脫得掉,仍樂此不疲。媽媽也可在適當的時機教他收拾脫下來的衣物。 而最讓媽媽頭痛的是,明明沒有時間了,他還堅持要自己脫衣服,尤其是早上上學或洗澡時,總讓媽媽忍不住出手幫忙。不過,這種想要「自己做」的意識,決定了自此萌芽的獨立心會成長茁壯或不幸夭折,對孩子日後的性情具有重大的影響。所以,當孩子表示想「自己」做做看時,原則上同意他的要求,尊重他的意思吧!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他們對週遭大人的期望也不盡相同。正如同孩子有自己的特色一般,每對父母親也具有不一樣的特質;再加上核心家庭、大家庭或單親家庭等等不同的生活背景,更造就出性格、脾氣都不一樣的孩子。所以,每一對父母親都應該試著找出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教養方式,才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6種方法教出資優小孩

2005年06月02日
公開
40

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 羅文喬 〈內容改編整理自Thomas Armstrong博士所撰寫的”50 Ways to Bring Out Your Child''s Best”〉 傳統的智力評量大多是以單一智能的方式進行。美國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證實,幼兒的智能會展現在不同領域(包括:語言、邏輯數學、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智能)之中。在現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也需要多元的人才,各自發揮不同的智能。 兒童的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境。遺傳受到父母親的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遺傳還需要在對的時間,有適合的環境做配合,才能將幼兒真正的能力展現出來。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幼兒並不需要成人的教導。成人要做的只是為幼兒預備一個對的環境,在這環境中的空間佈置、成人、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對幼兒的發展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在此提出以下幾點給父母的建議,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因為父母的幫助,而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1.讓你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認識自己)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的人習慣於接受,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個人的興趣可以為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成人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學習與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成人避免為孩子帶來壓力造成反效果.營造愉快的學習經驗,先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才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賦。(潛能開發)提供幼兒接觸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成人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中去發覺幼兒的潛在能力。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於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虫活動的孩子,可能對於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培養正確的判斷力)幼兒由於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等.在成人適當的輔導之下,這些錯誤的經驗將會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於週遭環境的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Yes�No類型的問句無法真正助長幼兒進行思考,如:是不是這樣?對不對,好不好?最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採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你有沒有什麼辦法?為什麼會出現彩虹?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回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問題的意思並達到幫助幼兒思考的目的。 5.計畫一項特殊的家庭專案。(促進親子關係及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利用節慶,,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建立愉快的學習經驗)現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每天幫孩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課後輔導課程及才藝的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願。主動的有意願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展出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被威脅強迫的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於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有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學習。因此,成人要做的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學習。 7.你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須是合理的。(依幼兒自己的步調成長)每一位父母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異表現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一下子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無能便會放棄,如果父母親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實力給予適當的期待,等孩子達到目標之後再提升標準,很容易便可以達到目標。 8.與孩子分享你的工作。(促進親子關係)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媽媽日.。在這一天讓爸爸媽媽帶著他們的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了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對於親子關係的互動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會成為孩子的典範。另外也會讓親子互動增加許多的話題。 9.為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敏銳的感官能力)0-4歲是幼兒感官發展最敏銳的階段,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展。父母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探索環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可供觸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牆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幼兒在未來發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據。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孩子會受到你的影響。(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許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唸書要認真,卻不見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透過身教影響孩子。父母本身能夠常常保持對於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透過身教深深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11.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自我概念的發展)學齡前是幼兒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期,還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因此,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如: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會了),很容易讓孩子的能力及發展受到限制。 12.全家人經常一起玩遊戲。(促進親子關係)幼兒的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他們天生就具備有遊戲的能力。透過遊戲幼兒可以展現他的能力並進行學習。成人在參與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透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協助的部分進行輔導。 13.親子共讀。(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根據一項研究,在孩子童年早期經常有機會坐在成人膝上聽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後較容易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14.使用一些幽默,笑話和有趣的故事以激勵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創造力) 15.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增強孩子好的行為)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時,千萬不要用成人的高標準來評斷。學齡前的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成人任何一句批評的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成人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向訊息的語言(如:你用了好多的顏色、有紅色、藍色和黃色。色彩真豐富),盡量減少使用負向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顏色太多了。)正向的訊息能讓孩子獲得鼓勵,繼續表現良好的行為。但負向的訊息卻會讓孩子停滯,退縮不敢往前進。 16.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裡,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增進學習的能力)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 事.學齡的孩子可以學習使用電腦,運用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視野觸角伸得更遠更廣。 17.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情緒的抒發)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談天是很重要的。藉由談天的過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這過程中成人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許多的父母還沒有等孩子把話 說完就急著要糾正孩子錯誤的觀念。這種舉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與你分享她的想法,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18.當孩子完成家事,給予肯定。(培養責任心)2-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因此開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成人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托把吸塵器等)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範圍(幼兒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孩子可以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19.全家一起外出遊覽新的地方。(擴大孩子的視野,增廣見聞)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遊,除了可以藉由愉快的氣氛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之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為了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穫滿滿,建議成人在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畫,全家人一起收集資料,討論行程的路線,並事先對於當地的文化做一番了解.真正抵達時當地對於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行程中成人也應該鼓勵孩子多運用其感官做觀察及比較並發現異同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20.提供孩子扮演類型的玩具。(促進社會行為及想像力的發展)如:洋娃娃、絨毛動物、偶、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幼兒透過扮演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了解社會真實的樣子。成人可以在家中的一個角落為孩子佈置一個扮演區,只需用矮櫃做一個簡單的區隔或找一個裝大型電器用品(如:冰箱)堅固的紙箱,在其中擺放幼兒扮演所需的道具,(道具必須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幼兒才會知道如何使用) 21.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激發創造力)允許孩子有成人期望以外的答案,這些答案很很可能是創造力的來源。 22.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提供好的學習模範)幼兒吸收性心智的特質讓幼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範故事分享,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影響幼兒的思考模式和行為表現。 23.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幼兒需要鼓勵以促進良好行為的表現,鼓勵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型式。其中最不適切的則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這樣的鼓勵方式會讓幼兒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且人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盡的。 24. 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團體。(促進社會行為發展)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成人可以協助幼兒選擇一個團體,如:教會中的主日學學校、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透過團體的互動幼兒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25.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關心社會)以適合幼兒的方式與其討論新聞時事,能幫助幼兒融入社會生活,了解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於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引導幼兒關心社會的同時,成人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經處理的新聞畫面及題材是否會對於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26.不要有刻板性別印象。(兩性教育)在現代的真實生活中有許多打破傳統刻板印象的事情,許多在以前由男生擔任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女生來做(如:火車司機),許多女生從事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男生擔任((如:護士)。成人提供給孩子的玩具和遊戲不要過分強調刻板性別角色,以免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有落差,同時也讓孩子發展正確的兩性關係。 27.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尊重個別差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成人更不應該拿孩子做比較。父母只要幫助孩子與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28.做一對有原則的父母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年齡小的孩子由於環境都很陌生,因此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規則與父母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有密契的關係。成人若能堅持原則就可以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29.給孩子買一些能展現其優點的禮物。(增進自信心)能展現幼兒優點的禮物,可以為幼兒製造成功的機會,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30.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成人可以啟發他的思考,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該如何做。 31.把家裡變成學習的地方。(促進心智的發展)幼兒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應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幼兒有效的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沉的概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幼兒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32.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自信心的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多多讚美幼兒並肯定其能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充滿自信。 33.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培養幼兒做決定的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選擇的項目不需要很多,太多的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孩子會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做出正確決定的技巧。 34.在家裡設置一個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表現自己)固定的作品展示區讓孩子學習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35.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培養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成人的協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成人往往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小孩。成人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複雜的問題。因此成人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36.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與缺點。(學習尊重及欣賞每個人的差異)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學習去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如:莉莉在記憶方面的學習成果雖然不佳,但他在理解力的部分表現良好,並包容及幫助孩子改善其缺點。花些時間想一想這些缺點真的非改不可嗎?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會發現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編按:原文提供的50項原則,由於部份屬性類似,因此幼教專家羅文喬老師特別做整合、補充說明,歸類成36種原則。〉

如何鼓勵孩子

2005年05月16日
公開
21

有興趣的媽咪也可以在http://mail1.tmtc.edu.tw/~oliverys/course/ 找到一些不錯的資訊喔! ----------------------------------------------------------------- 「鼓勵」講義 鼓勵的類型 一、肯定孩子性格的正面特質/性格/能力 二、表示接納和認可的句子 三、表示信心的句子 四、指出努力和進步 五、強調貢獻和感激的句子 一、肯定孩子性格的正面特質/性格/能力 ■主要概念:發掘孩子正面的特質,讓孩子知道你注意到了「他的好」。孩子將從你的眼中看見自己,並據此建立自信與自我概念,同時也會發展出一種自我期許,更有意願地表現出那些受到注意的良好/不良好特質的行為。小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也非常容易相信人。他相信父母對他所說的話。當父母看見孩子身上積極特徵、能力或力量並反應給孩子時,孩子就會相信他們的確擁有這些特徵、能力或力量。 ■主要句型:你是個(特質形容詞)的孩子+(具體事件描述) 正向特質列舉: 愉快、誠實、富同情心、幽默、仁慈、合群、勇敢、整潔、有禮、順服、耐心、負責、忠誠、熱心、公平、有彈性、大方、慷慨、好幫手。 1、你是個好熱心的孩子,常常主動幫媽媽拿東西。 2、當媽媽和阿姨談話時,你一直很安靜,我知道你等我很久了,你很有耐心。 二、表示接納和認可的句子 ■主要概念:單純地描述孩子的行為、感受、意願即能表達出「我看見你了……」、「我知道你……」的意圖。表示接納時並不需要額外加上什麼其他的指導或要求,如此可傳遞出「孩子你這樣子很好」認可的訊息。 ■主要句型:描述孩子行為+描述孩子在行動中情緒、感受或意圖 1、你畫圖又快又好,你對美術真的很有興趣。 2、看你那麼喜歡小狗,我也很高興。 3、我看見你很喜歡玩積木,玩的好愉快。 4、你自己一個人專心的畫畫,你畫了好多的圈圈。 三、表示信心的句子 ■主要概念:為人父母/教師就像教練一樣把生活的技巧教導孩子,幫助他們熟練那些技巧,然後派他們出去參加比賽,對他們說:『你一定辦得到!』當你說:『你辦得到』時,也就是預期孩子能成功,相信他們辦得到。如果你不相信他,他也不會相信自己。他會因為不相信自己做得到而失敗;因為起初你就不相信他。 ■表達信心的鼓勵應有的準備 1、不要逼他做很難達到的事,對孩子的能力要有實際的看法。 2、把孩子所需要的技巧教導他,好讓他有機會成功。 3、要看重他還沒有發揮出來的潛能。要敏銳孩子的想法與感覺,知道什麼時候該推他一把,什麼時候該等一等。 4、當孩子定下一個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的目標時,你要全力支持。也許你認為那目標並不重要,但如果他想要達到那個目標,你就相信他吧! ■表達信心的句型 1、你做得到 2、你有進步了 3、我相信你處理得來 4、我對你(的判斷)有信心 5、我知道,你會做出來的 6、要自己穿鞋很不容易,我相信你很快就能學會的 7、你快要學會自己穿衣服了,我想你可以做到的 ■例句 1、對一個自然科考試成積不理想的五年級小孩說:「下一次你會考得更好,我知道你可以。你只需要學一些讀書的技巧,我來教你怎樣預備考試。」 2、對一個六歲大的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認識對街新搬來的小女孩。你只要走過去敲敲她家的門,問她想不想跟你一起玩,也許你會覺得有一點不好意思,不過你絕對可以做得到的。」 3、「如果你想買部腳踏車,我知道你可以自己存錢。我們現在就來算算你還需要存多久才能達到目標。也許你可以打工賺錢。」 四、指出努力和進步 ■指出努力的主要概念:觀察孩子的行為,注意他的用心及所付出的代價,肯定孩子的努力,讓孩子知道他所下的工夫是重要,是有價值的,同時也是父母/老師所看重的。如此在到達標準前,或失敗之時,孩子仍有值得肯定及鼓勵之處。當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受到重視時,他會更願意繼續努力,他也會學習到努力的價值,而不會僅僅以成敗來評斷自己。 ■例句: 1、我看出你真的是花了一番心血才做出來的 2、看來,你花了不少功夫在…… 3、你真的蠻用心在…… ■指出孩子進步的主要概念:細心的父母/老師可以指認出孩子在那些方面有長進或改變。告訴孩子他有什麼進步時,多半能讓孩子覺得自己不一樣了,並且會指出他這些改變。如果鼓勵時能把孩子進步的原因一併陳述,那麼孩子可以知道自己可以如何繼續進步。 ■例句: 1、我看得出你進步很多了 2、你在○○○方面真的改進很多了 3、也許你不覺得已經達到目標,可是你看你跟開始的時候比起來,真的好多了 4、關於……你越來越熟練了! 5、我看見你花很多時間練習寫字,你寫的字很整齊美觀,越來越進步了 6、你今天自己把飯吃完,吃得又快又乾淨 7、剛才遇到鄰居王伯伯,你會主動打招呼,真是越來越有禮貌了 8、這件事在你的努力下,真的有很大的進步 ■指出進步的類型  1、說出體能上的長進:「你可以自己綁鞋帶了!你長大了!」 2、說出社交上的長進:「你在禮貌上有進步了,我看到你向阿伯問好,不用提醒。」 3、說出智力上的長進:「上學期你的數學成績是70分,這學期得了80分,有進步,真是不錯!」 4、說出性格上的長進:「前兩次上教會時,你都能早早就預備好。你愈來愈能守時了。」 五、強調貢獻和感激的句子 ■主要概念:當孩子瞭解自己的行為的影響力時,在他心裡會產生一種「我有能力」、「我長大了」的感受,父母/老師可以強調孩子的貢獻或向孩子表達欣賞和感謝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的影響力,這可以建立孩子的能力感與價值感。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勤勉助人的心志。 ■例句:  1、謝謝你幫我的忙,替我御下一個重擔 2、可不可以幫我一下忙? 3、我需要你…… 4、你替我做的○○○真的幫了我一個大忙,我很感激 5、我看見你把玩具收好,房間整理的好整齊,看起來好舒服  6、飯後你幫忙收碗筷,爸爸好高興,這樣爸爸就可以很快地整理餐桌 練習鼓勵就是練習把注意放在積極面上 找出孩子身上的積極特質,然後積極地把你的發現告訴他。有時候父母本應該在這幾個原則上下功夫的,卻以批評、責罵孩子來代替。一旦父母能善加應用以上的原則。在態度和看法上就會比較積極,也比較不會批評、諷剌並責罵孩子。 ■要處理孩子身上消極的行為,必須等候適當的時機。你對孩子的態度必須真誠。你對最親密的朋友表現出什麼樣的愛,也必須用同樣的愛來待你的孩子--還要加上敏銳的心和合宜的時機。 你可以騙得過一個騙子 你可以騙得過一個呆子 你卻不可能騙得過一個孩子

各年齡層語言訓練的方法

2005年05月14日
公開
10

出生到兩歲 鼓勵你的小朋友多發些像母音和子音的的聲音,如媽、答、爸。 利用不同的方法,像維持眼神的接觸、對小朋友的語言有反應、模仿聲音來鼓勵其溝通意圖,例如:提高音調問問題。 模仿你的小朋友的笑聲和臉部表情。 教導你的小朋友模仿動作,如:躲貓貓、拍拍手、飛吻。 當你幫小朋友洗澡、餵食、穿衣服時要說話,告訴小朋友你正在做什麼?你要去哪裡?你要看什麼? 辨別顏色&數數。 使用手勢,像揮手說掰掰來幫助傳達意義。 模仿動物的聲音連結特定的聲音代表該動物”狗狗—汪汪”。 回應其溝通的意圖。 拓展小朋友的單字使用”媽在這裡,媽媽愛你,xx在哪裡?xx在這裡”。 開始閱讀。有時不照書中的字來描述書中內容,選擇活潑和大量彩色的圖片,但不要太詳細的圖片,問小朋友”這是什麼?”鼓勵小朋友命名和指認熟悉的物品。 兩歲到四歲 用簡單清楚的語言做示範。 重複小朋友所指的東西告訴他你了解了,建立並擴展小朋友所說的話”要果汁?我有果汁,我有蘋果汁,你要蘋果汁嗎?” 使用嬰兒式用語來傳達意思再使用成人式用語完成之,如:”要鰻鰻,我們要吃飯了”。 剪圖片(喜歡或日常生活物品)製作成剪貼簿,並將它分類,像可以騎的、可以吃的、可以玩的、甜食、水果。或利用重疊和配對可笑的圖片,如:黏狗在車子輪子的後面,討論哪裡錯了及如何修理。 數書中的圖片項目。 幫助小朋友了解和問問題,玩是非問答題,如:”你是男生嗎?你是某某某嗎?豬會不會飛?”鼓勵小朋友問問題和讓他試著去愚弄你。 提供選擇性的問題如:”你要蘋果還是橘子?你要穿紅褲子還是藍褲子?”。 擴展字彙。命名身體部分並告知如何使用,如:”這是我的鼻子,我可以聞花、肥皂、蛋糕、爆米花”。 唱簡單的兒歌和重複嬰兒式旋律來表現旋律和語言模式。 放一個熟悉的物品於容器內,讓小朋友摸並告訴你那是什麼和如何使用,如:”這是我的球,我會丟球、我會玩球”。 使用熟悉的人或地方的圖片/照片,告訴小朋友發生什麼事或重編故事。 四歲到六歲 當小朋友開始要對話時,盡可能的專注注意力在他身上。 要開始說話時,要確定你已經取得小朋友的注意。 鼓勵並讚美所有小朋友想要說話的嘗試,並利用詢問問題,表現出你了解其字或詞彙。 說完之後停頓一下,給小朋友機會可以繼續這個對話。 繼續建立字彙。介紹一個新字和提供其定義或在短文中使用,可以用誇張幽默的方式,如:”我想我要騎車去商店,我太累走不動了”。 談論空間關係(第一、中間、最後、左右)和相對(上下、開關)。 提供一個描述或提示,讓小朋友定義出你所描述的東西,如:”我們要用它來掃地(掃帚);這個東西很冰,甜甜的、很好吃,我喜歡吃草莓口味的(冰淇淋)”。 分類的說明和形式化,指出東西不是屬於某類的物品,如:”鞋子不屬於蘋果、柳橙,因為不能吃、不是圓形、不是水果”。 讓小朋友遵守2-3步驟的指令,如:”去房間拿你的書給我”。 鼓勵小朋友給予指示,大人遵照小朋友的指令來建個積木塔。 和小朋友玩遊戲像「房子」,交換角色或討論不同房間和家具。 當要去雜貨店買東西時,討論要買什麼、買多少,要作什麼,並討論大小、形狀(長方圓)、重量(輕或重)。 在每天的活動上挑戰,如:”在廚房鼓勵小朋友命名所需的廚具,討論菜單上的食物、顏色、材質、味道、食物來自哪裡?小朋友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哪一種?誰要清理?”。強調介詞的使用,如:問”小朋友碗要放在桌上膝蓋上或湯匙上;湯匙是屬於誰的”。 電視也可以作為一種工具。談論小朋友正在看的節目,讓他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討論其人物特質,他們高興還是哭?要求小朋友告訴你這個故事,一起演出一個場景,且製造不同的結果。 轉貼處馬偕紀念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 鄭怡真

多大的孩子懂得控制排便

2005年05月09日
公開
10

寶寶排尿便習慣的養成 出處:媽咪GO 寶寶在出生半年後,排泄的次數會逐漸減少,時間上也愈來愈有規則,特別是在飯後食物進入胃後,大腸會反射性的蠕動,而導致排便,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在飯後,讓寶寶坐上便盆,讓寶寶學會坐到便盆上排泄。 當寶寶有便意的時候,臉會脹紅,這時爸爸媽媽就立刻讓寶寶坐到便盆上,這是在教寶寶坐到便盆上,就是要排便或排尿,是一種條件性的反射動作。 所以,千萬不可以在寶寶坐在便盆上排不出來,而在寶寶離開便盆時時,才排泄出來的時候責怪他,這會造成相反的條件反射動作,因為寶寶會記憶這種相反的條件反射動作,造成相反的效果,使得寶寶以後一離開便盆反而就排泄,像這種寶寶在排泄後才告訴爸爸媽媽時,反而要嘉獎寶寶有告訴爸爸媽媽,這是一種教養寶寶養成良好習慣的方法,一般的寶寶要等到2-3歲的時候,才會學好排泄的好習慣,所以爸爸媽媽要耐心的等待寶寶學習的過程。 多大的孩子懂得控制排便 -------------------------------------------------------------------------------- 【大紀元2月20日訊】父母常?訓練孩子的排泄習慣而大傷腦筋,年輕的父母會被家庭、朋友和專家的意見弄得不知所措。其實,有些孩子能?比別的孩子更快地學會控制大小便,這就像一些孩子學會走路和說話比較早一樣。所以家長不必?此太煩惱。      根據經驗,只要父母不對孩子體罰和虐待,對孩子進行排便訓練一般不會造成孩子日後的心理問題,排便訓練在孩子的人格發展方面?不起重要作用。      1歲以下的孩子(18個月以下的嬰兒幾乎不可能學會使用便盆)肯定不能理解或控制自己的排便,因此,過早地訓練孩子只能使你和孩子都受罪。如果有人對你說1歲以下的孩子就會控制大小便了,你要對此打個問號。實際上,父母之所以有這種感覺可能僅僅是因?他們自己對嬰兒什?時候要排便比較有經驗了,以致能及時把孩子放在便盆上而已。      排便訓練必須根據嬰兒身體的基本功能的發展情?而定。嬰兒的排泄功能還不能?受大腦支配,因此,他不能用意識去控制自己的排泄,甚至他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有排泄行?。人的意識是先于控制的。      隨著嬰兒的膀胱能?容納更多的尿液以及大便次數的?少,嬰兒對排便的控制能力增?了。嬰兒控制大小便的次序大致是這樣的:夜間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小便——最後是夜間能?控制小便。一般來說,女孩子學會控制排泄要比男孩早,但也有例外。      儘管有些孩子可能在20個月時就能在白天控制大小便了,但多數孩子是在2—3歲之間學會控制大小便的。你究竟什?時候開始訓練孩子使用便盆要視情而定。無論鄰居的孩子是否已經學會使用便盆了,你在確有把握之前,不要覺得非要訓練你的孩子不可。儘管有些孩子通過觀察別人,自己就學會使用便盆了,但多數孩子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上?所是一件複雜的技術:孩子需要意識到或講出他想要大小便了,然後憋住它走進?所,脫下褲子,坐到馬桶或便盆上。對成人來說,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可對孩子來說,他不得不學習許多技能。      下面是一些能?使排便訓練容易進行的基本知識和方法。      訓練前的準備:以下個要點可作?判斷孩子能否接受訓練的標準以及訓練指南,你在真正開始訓練孩子學習用便盆大小便之前,要對孩子講清道理?對他進行技能訓練。      1、有關身體的知識。告訴孩子身體都有哪些部位以及它們各自的功能,包括人體的排泄部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大小便是從哪里排出來的。用把孩子的身體各部位一一指給他看?告訴他怎樣稱呼這些部位的辦法讓孩子瞭解自己的身體。讓他們看你是怎樣大小便的,當然,最好讓同性的父母?他們示範。不必顧慮這樣做會使孩子神經受刺激,你可以做得很自然。孩子對此不會有什?想法。      2、排泄用語。孩子需要學會用語言或手勢告訴父母他們要大小便。說話晚的孩子顯然更多的是用手勢。孩子怎樣表達都可以:上?所,大便,小便,解手,拉屎,尿尿,使用哪個詞都可以,只要大家能明白孩子的意思就行。      3、訓練孩子的排便意識。你的孩子知道他什?時候想要排便嗎?他能知道自己是拉褲子還是尿褲子了嗎?這些是保證訓練成功的重要技能。許多幼兒不到1歲時就能?發出他就要排便的信號。當他們長大一些時,這些外部信號往往消失了,但他們的父母可能可以意識到孩子在做什?——特別是當他們總是走到屋角排便時。父母可以利用這些早期的表現幫助孩子理解或講出他們大小便的感覺。@ 育兒房〉文�丁綺文 自己噓噓 寶貝,你好棒!  一歲多的容容,自從請外婆帶之後,媽媽的心情愉快許多,可是有一點卻讓媽媽不能認同,就是老人家想要趁天氣熱、寶寶剛會走路,就要開始讓孩子學上馬桶,這樣會不會太早了?可是外婆說我們從小就是這樣「一噓就有」,而且也幫人家帶了好多個孩子,哪會有問題呢?  從醫學的觀點來講,大小便訓練在一歲半至兩歲間開始比較恰當。學習的過程可能要教導一個月到兩個月,孩子才能了解。而且學會了以後,仍然可能偶爾脫離常軌,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為了顧及孩子的個別差異,首先應評估開始訓練的時機是否成熟。通常男孩控制膀胱的能力,比女孩發展得慢。  從以下幾個指標,父母可以衡量是否時機成熟: 第一步: 要先評估可以開始的最佳時機 1.孩子不尿的時間超過兩小時。 2.解便的時候,可從臉上的表情看出來。 3.運動技巧逐漸成熟,可以到處走動,甚至能夠脫下褲子。 4.孩子聽得懂簡單的詞句。根據兒科教科書,孩子聽懂下列十句中的八句就過關:把球給我、走到門邊、坐在椅子上、把娃娃撿起來、開門、拿筆給媽媽、球放在桌上、把娃娃放在地上、脫下鞋子、打開書。 第二步: 六個絕妙步驟,請你這樣做 步驟1.教導有關大小便的語詞,例如尿尿、大大、濕了、髒髒、乾淨、舒服。一邊替他換尿布,一邊說,讓他明白語句的意思。 步驟2.鼓勵孩子享受乾爽清潔的感覺,尿布濕了、髒了就換。告訴他這樣好乾淨、好舒服。不要用濕尿布或髒褲子懲罰他,如此他反而混淆。 步驟3.買個可愛的便盆或者可以架在馬桶上的便器。現在市售的幼兒便盆造型多樣,還有音樂、裝飾玩具,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 步驟4.先讓孩子穿著衣褲,在便器上適應一星期,然後才脫掉褲子坐。不管孩子有沒有排便或解尿,都無所謂。目的是讓他習慣,覺得好玩。 步驟5.觀察孩子的表情,替他旁白「想尿尿是不是?」「想大大是不是?」然後帶他到便器,陪他解完,幫他擦乾淨,再讚美一下。 步驟6.孩子忍尿的時間不能太長。所以大約兩小時就該提醒他一下,「要不要尿尿?」睡前醒後帶他去尿尿,喝過飲料二十分鐘後,也不要忘記光顧小便桶,常保乾爽,孩子就學會「想要乾淨,就要自動去上廁所」的道理。 給父母的貼心話:  如廁訓練最重要的原則是:有耐心、多鼓勵、少責罵,孩子的進步是波段式擺動的,有時候進三步、退一步。  如果把大小便訓練演變成親子戰爭,是得不償失的事情。父母寬容對待教導出來的孩子,日後懂得獨立自主,不會一味完美主義或暴躁殘忍,相信這才是為人父母衷心的期望。 (作者為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

如何從生活中教孩子理財?

2005年04月02日
公開
17

理財,對於人的一生來說非常重要,與其留給孩子很多財產,還不如灌輸他們正確的理財觀念,否則再龐大的資產,在不善理財的狀況下,一下子便會被揮霍殆盡,所以理財教育要趁早開始。 文�張靖姿 攝影�鄭暐琪 本文摘錄自錢MONEY 雜誌3月號•第209期 「給孩子魚吃,不如給孩子釣竿。」畢竟再多的錢,都有被花光的一天,可是懂得理財,就可以使有限的資產不斷累積,而正確的理財觀念必須從小養成,對於孩子來說,這才是給他們最有價值的財產,所以理財教育是重要又不可或缺的。 理財教育從小開始,避免成為「月光族」、「信用卡奴」 現在有不少年輕人花費闊綽大方,習慣先享受後付款,而支撐起這些高額消費的力量,有些靠的是日益氾濫的信用工具。 現在申辦信用卡、現金卡甚至小額信貸的手續都相當簡便,申請門檻又低,可支用的消費金額往往是本身薪資水準的好幾倍,甚至連沒有工作的學生族群都能輕易的申辦,於是一些面臨消費誘惑的年輕人,見到心愛的精品服飾就拼命刷卡、預支現金,如果沒有預算規劃,可能等到支付帳單時才驚覺成了花光薪水的「月光族」,或是背負高額債務的「信用卡奴」,這都是因為沒有建立良好的理財觀。 八個秘訣,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理財 要給予孩子理財教育,必須自平日生活中做起,並且應該要避免制式、說教型態,這樣才不會讓孩子以為「理財」是複雜且令人感到厭煩的事情,而產生排斥,不願意接受任何相關的資訊。 但是,對於父母來說,要教育孩子如何理財,沒有學校可以教你,到底該怎麼讓孩子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學習,實在是一大考驗,所以,我們特別汲取一些父母的理財教育經驗,歸納出八個秘訣,提供給讀者參考: 秘訣1 盡早訓練孩子的數字敏感度 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即使會數數了,也未必懂得數錢,因為那只是抽象的聲音或文字,必須讓孩子感受數字的多與少到底有什麼不同,才能建立金錢觀。 例如,點心對孩子相當具有吸引力,有個會計師女兒和銀行經理兒子的陳媽媽就表示,因為自己是一個全職家庭主婦,所以當孩子上學前,每天下午三、四點時,都會為他們安排點心時間,而從孩子三、四歲開始接觸數字後,她便將數字觀念教育,透過點心來執行。 陳媽媽準備孩子喜歡的可愛造型小餅乾,例如飛機、兔子、星星,甚至是數字等造型,以此引起孩子的注意,當發給孩子餅乾後,會先讓孩子算清楚有多少塊餅乾,陳媽媽發現,很快的,孩子便會清楚的感受到,十個餅乾比五個多,也可以吃得比較久,如此對數字的概念就更具體化了。 秘訣2 讓孩子幫忙購物,了解錢的價值 此外,讓孩子陪你去購物,在採買中,教孩子看價錢,並且清楚的讓他們知道,這個東西的價錢過於昂貴所以你不買;而家裡的沐浴乳用完了必須再買一瓶,此時選家庭號胖胖瓶是因為用得久比較划算;今天購物的預算用完了,所以不考慮多買一瓶汽水回家,以上總總藉此灌輸給孩子,貨比三家不吃虧,以及要有購物預算等概念。 另外,在付款的時候,可以把錢交給孩子請他支付,甚至對於較大的孩子,不妨在需要到便利超商買醬油、鹽的時候,請孩子幫忙跑腿,偶爾把找回來的零錢給孩子當獎勵,並教孩子將錢投到撲滿裡,開始建立儲蓄的觀念,不過,請注意次數別太頻繁,否則孩子若養成要有獎賞才幫忙跑腿的心態,那就不好了。 秘訣3 教孩子具體設定理財目標 當孩子開始有零用錢的時候,就可以教他們定期審視自己存了多少錢,父母可以陪著孩子一起計算,並記錄下來,而當孩子會寫數字,並且具有基本的加減概念後,可以給孩子一本帳簿,讓他們學習如何記帳。 不過,對孩子來說,單純的記錄很快便會失去新鮮感,一旦如此,便很難持之以恆,幸福人壽業務經理邱瑞蓮就將帳簿加了點趣味,使兩個兒子對記帳相當熱衷。 邱瑞蓮表示,孩子一定有想要買的東西,例如現在最流行的遊戲卡,或是遇到節日、家人朋友的生日,就會想要買禮物,她在帳本上設計一個欄位,讓孩子放置想購買物品的照片或圖像,並將價格標註在旁邊,還會加上在幾月幾號前想要購買,這樣一來,孩子可以確切的知道什麼是理財目標,並學習計算自己是否有能力負擔這筆資金?拿到零用金時,該怎麼存、怎麼分配,才能達到目標?你會發現,孩子為了達成目標,會自動節省平時不必要的支出。 秘訣4 讓孩子記帳,導正消費觀 而就算是在同一個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理財消費觀念也可能差距很大,有些孩子天生個性慷慨、不拘小節,長大後往往容易成為入不敷出的人,但有些孩子則對錢有相當大的不安全感,進而成了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但這些都是不健康的理財行為,父母必須從旁協助導正。 家中有兩個女兒的惠普科技財務長葉素秋表示,她每周固定發給女兒每人五○元的零用錢,讓她們自由運用,但是要求她們必須用電腦Excel軟體製作收支表,記錄下每筆花費和結餘,然後,每月的家庭會議中,會讓兩個孩子將收支表秀出來,報告她們這個月如何達成理財目標,是否有出現過於浪費的不必要開銷,或太過節省的狀況,並讓姊妹兩人互相交換心得,父母則站在協助的顧問角度,經由相互討論以導正孩子理財消費的觀念。 秘訣5 為孩子開立銀行帳戶 教孩子儲蓄,一般先從存撲滿開始,但當撲滿已經有不少的存款時,不妨帶孩子一起到銀行去開設一個屬於他的存款帳戶,且最好讓孩子保管自己的存款簿,如果不放心,也清楚的讓孩子知道你將簿子放在哪邊。 有了這個帳戶後,不管存錢或是領錢,最好都讓孩子全程參與,藉此使其明白銀行的功能,並教孩子看懂存款帳簿,以了解當活儲存款達五千元以上會開始孳息,而帳簿裡的錢愈多,那麼利息就會愈來愈多。 秘訣6 借錢給孩子,培養貸款觀念 邱瑞蓮並指出,孩子有時候想購買物品的價格和自己能存的錢,有很大的落差,這時候,除了要孩子調整目標之外,其實可以適度的「借錢」給孩子,讓他有借錢、還錢、並支付利息的觀念。 以她家為例,需要購買父親節禮物時,大家商量好了媽媽出五百元,兩兄弟各出二五○元,如果在父親節前夕孩子中有人存款還差五○元,那麼不妨讓孩子先以預支零用錢的方式,從下次的零用錢扣除,或是分次扣款,不過,一定要先讓孩子提出還款的方案後,才能借出,並且要徹底執行,避免孩子耍賴,另外,孩子也可以向兄弟姊妹借款,這時父母最好當仲裁人,讓其約定如何還款、何時還清等,最好可以白紙黑字記錄下來,使孩子了解到借、還錢的重要性,培養其責任感。 秘訣7 從遊戲中體認,善於理財才能致富 其實,坊間常見的「大富翁遊戲」算是入門的理財學習法,有買賣、投資行為,而機會、運氣的設置,更是讓參與遊戲的人可以體認到,人生有許多不能預期的變數和風險,所以必須要有適度的規劃,否則有可能面臨負債累累甚至破產的情況。 林太太家中有個即將上小學的兒子,今年過年一家三口一起玩大富翁的遊戲,在這個遊戲中,林太太發現第一次玩的時候,兒子拚命的買地、建屋,幾乎什麼東西都想擁有,一點也不考慮手上資金的多寡,最後雖然擁有最多的房地產,卻是最早破產,但當第二次玩的時候,兒子開始會去思考,手上必須要預留多少資金,再決定是否可以做投資,漸漸的從遊戲中,發展出一套穩健的理財模式,反而累積下不少財富。 而若是國小五、六年級,甚至國高中的孩子,則可以用國外流行的「現金流遊戲」來教育,這個遊戲更加複雜,每個參與遊戲者,都有一個工作身分,可能是醫生,也可能是大廈管理員,而銀行每個月會依據身分的不同給予不同的收入,當然日常支出也會因此而不同,藉由這個遊戲,可以讓孩子知道,收入多不一定就是富有的代表,只要善於理財、投資,就能完成許多理財目標,當達到想要做什麼不怕沒錢支付的財富自由時,才能算是真正的富有。 秘訣8 從生活週遭找投資標的 「投資」可以說是理財項目中,較為困難的一課,要讓孩子徹底了解投資,更不容易。其實,父母只要讓孩子知道,所謂的投資股票就是用錢購買該公司的股票,當公司獲利,所投入的本金便會因此增加利息,反之,該公司一旦經營不善,則這些資金將會貶值。 坊間有許多人提倡為孩子開戶投資基金,甚至是購買股票,但是卻忽略了讓孩子參與,林太太建議,首先要讓孩子認識所投資的企業,可盡量選擇孩子熟悉的公司股票,像是家裡有宏碁的個人電腦,媽媽持有英業達子公司英華達生產的OKWAP手機,常去買茶葉蛋的統一超商等,這些品牌都出現在孩子週邊,他們並不陌生,進而可以陪孩子一起注意所投資公司的相關營運消息,藉此讓他們知道,哪些訊息會促使其股票漲價或跌價,以及對所投資的錢會有何影響等,在潛移默化中,孩子自然就學會簡易的股票投資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