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勳勳媽咪

日期

#Tag

寶寶學游泳

2005年05月13日
公開
43

寶寶第一次下水就OK 10招搞定嬰兒游泳 資料提供�鷹萬游泳學校http://www.owin1.com.tw 小天使的出生,是讓全家幸福洋溢地手忙腳亂。打理好寶寶的食、衣、住、行之後,接著就是展開育樂生活。近年來的運動風氣盛行,也由下延伸到嬰兒族群。由於在羊水生長了十個月,對於六個月以上的寶寶而言,最適合的全身運動,莫過於游泳了。 在國外,教嬰兒游泳的課程由來已久,例如日本的嬰兒游泳課程就已經發展十幾年,而台灣,對於嬰幼兒的游泳訓練及教學的運動風氣,也正漸漸興起。台灣鷹萬游泳學校黃正昌經理,曾赴日受訓,具有十四年教導嬰幼兒游泳的實務經驗,深刻了解新手爸媽在教導寶寶游泳時,所遇到的問題,歸納出以下寶貴意見,供爸比媽咪們參考。 Q:到底多大的寶寶才可以下水呢? 歐美的寶寶從四到六星期就可以下水游泳,德國的寶寶游泳課則是從四個月大開始,日本的寶寶大約六個月大才開始學游泳,而黃教練自己的寶寶卻是從三個多月就下水悠游了。 其實,各地的開始月齡不同,是因為取決於各地泳池的溫度,跟年齡的大小並沒有直接的關聯。零到六個月大新生兒的游泳水溫,必須控制在攝氏32度到32度半,但是這對於同池的成人而言,會覺得水很熱。但是六個月大以上的寶寶,水溫則維持在攝氏30度到30度半就可以。 Q:泳池中所含的氯氣,會傷害寶寶細嫩的肌膚嗎? 雖然臭氧和紫外線都具有殺菌功能,但是目前唯一可以長時間在水中維持殺菌功能的只有氯氣,所以一般泳池的自來水中都會加氯,以保持水質的潔淨。依據目前政府規定,泳池的含氯量是在0.5至1.0PPM之間,好的泳池會一個小時就檢測一次水質,同時公告在明顯處,其實跟家裡的自來水並無異,爸比媽咪們無需多慮。 教學的游泳學校會比一般休閒泳池更注重水質,因為救生員不必下水,教練卻是整天泡在水裡。所以黃教練提供家長們一個小撇步,要選擇乾淨安全的泳遲,先觀察下水教練的皮膚和髮質,就可以知道泳池的水質好壞。 Q:寶寶頭髮少,可以不戴泳帽吧?下水要不要穿游泳尿布,寶寶會不會在水裡大便? 戴泳帽下水是一個國際禮貌,可以減少頭髮掉進水中,所以是必須要戴的。游泳尿布並不吸水,所以是防大便,不防小便。因為水有壓力,所以寶寶進入水中,並不會很輕易任意地大便,除非是寶寶腸胃不適,才會發生在水中做蛋花湯的情形。 但是寶寶並不會「說大就大」,所以陪伴寶寶下水的父母們,還是可以從寶寶的臉上表情來判斷他的生理狀況。而且泳池的過濾循環系統,可以迅速的把浮游物質排除。如果擔心寶寶尿在泳池的話,可以讓寶寶在泳裝裡穿一個大腿有束口鬆緊的小內褲,一樣具有游泳尿布的功用。 Q:嬰兒游泳有什麼好處呢? 寶寶音感、語感都是左腦發展出來的功用,游泳可以培養寶寶水感,就是一種開發右腦創造力的運動。在水中,水波及水壓自然地按摩寶寶的全身皮膚,可以刺激嬰幼兒神經系統的發育,而且寶寶在水中自由的舞動四肢,有利於骨骼發展。水壓可以增進寶寶的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免疫力,改善呼吸氣喘等問題。黃教練還透露,游完泳後的寶寶,因為精神放鬆、消耗體力,會吃多睡好喔! Q:游泳前上岸後要注意什麼? 無論中午或晚上,挑選一個寶寶睡覺前的時間,最好一到一個半小時之前,讓他游泳活動四肢,幫助寶寶跟爸媽都能一夜好眠。但是不要挑寶寶已經累了或是餓了的時候,因為寶貝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活動,不僅他不舒服,容易哭鬧不休,爸媽們也會很辛苦。記得上岸後,幫寶寶補充食物跟水,因為游泳後會餓。吃得飽飽,才能睡得好好。 Q:寶寶適合上游泳課嗎?要怎麼挑選泳池呢? 寶寶是喜歡熱鬧的,如果能帶著寶寶去上團體的游泳課,其實更好玩。而且定時上課,家長也比較不會偷懶。在游泳課的選擇上,黃教練說明,一個合法的游泳池,會有建築營運執照等。最簡單的分辨方式,就是看發票上的公司名稱,是否是某某游泳游泳池。而專業的游泳學校,對於相關硬體設備,水質水溫更衣室化妝間,甚至是置物櫃、吹風機數量,要求標準都會比一般休閒性泳池高。舉例而言,雖然泳池水溫夠,但是要注意上岸後的室內溫度,是不是有設置暖氣、烤燈等,這樣寶寶在離開水中,從泳池到淋浴間這一段期間才不會著涼。 游泳跟所有運動都一樣,要保持不間斷,才能逐漸看出效果來。所以當父母親們勇敢的帶著寶寶,跨出游泳的第一步,記得要長期持續下去,才能夠達到媽媽美麗、寶寶健康的雙贏。

快樂地向尿布說拜拜

2005年05月07日
公開
3

前言:   每次帶小小孩出門,大人們總是背著大包小包,分量最多的恐怕就是尿布了,所以有些媽媽希望孩子能夠早一點不用尿布,除了省錢,出門也可以輕鬆許多。   林媽媽每次看著育兒的書,總是皺著眉頭,心想:「我的娃娃已經兩歲了,再不學著上廁所,會不會來不及?會不會對他的未來發展有什麼影響?」這是媽媽們的焦慮,也是會看書來育兒的媽媽們所擔心的事情。老媽媽們會說:「以前的孩子學習自己上廁所,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當他的生理發展好了,自然水到渠成,哪需要特別訓練?」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當時的情境會發現,以前的媽媽在小孩兩歲左右會開始讓他穿開襠褲,孩子要小便,真是太方便了,要大號,似乎也沒啥難的,況且以前的孩子都是在農地上跑或滿山滿野追,所以沒有如廁訓練這檔子事,當然媽媽們也就沒有這些煩惱了。   剛出生的嬰兒,大小便是一種自然的反射行為,吃飽飯胃腸的蠕動、溫度高低的刺激、身體的觸動等,都會讓便便不由自主地自動排出體外。一歲時,隨著身體其他機能的逐步成熟,這種反射動作會逐漸轉弱,因此有利於訓練孩子自己控制排便,尤其是當寶寶有較成熟的肢體動作和學習能力時,便可以開始訓練寶寶自己上廁所。一般來說,嬰幼兒對大便的控制比對小便的控制時機來得早。但是,每個孩子的狀況不一樣,有些孩子的發展快一些,所以如廁訓練的時間也短,有些孩子的發展較晚,所以如廁訓練所需要的時間也較長。   關於如廁訓練多是從我們大人的角度出發,您知道孩子對這件事的想法是什麼嗎?讓我們來聽聽孩子的心聲。   噗!噗!放臭屁。「媽媽,便﹍﹍﹍」,喔哦!快來不及了,我現在三歲已經可以坐小馬桶便便了,以前我不肯坐馬桶大便,媽媽以為是我太懶了,其實,我是不知道媽媽的意思,原來便便臭臭要大在馬桶裡。還好有一天,媽媽和其他的媽媽聊天,準備了一個有小熊圖案的小馬桶,我喜歡小熊,所以有想便便時就坐上去,結果媽媽說我好棒喔! 如廁訓練的時機 從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上來看   以佛洛依德的理論來看,孩子在一歲半到三歲之間,稱為「肛門期」,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漸漸能存放大小便到一定的時間再釋放出來,孩子開始可以忍耐一段時間,在適當的時間、地點再滿足生理的需求,以符合未來在社會中生活的需要。   理論上,對孩子如廁訓練的態度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如果大人的態度過於嚴格,孩子未來對很多事情會要求完美,否則便會焦慮不安,或者有潔癖的傾向,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不見得有利;反之,若放縱孩子自然發展,讓尿布一直包著,可能造成孩子未來我行我素,偷懶及無所謂的態度,也不見得適合在社會中生存,所以如何拿捏如廁訓練的時機,該是爸媽們學習的功課之一。 從孩子的生理發展上來看如廁時機   每個孩子學會控制大小便的時間都不太相同,在一歲半以前,多數孩子的神經肌肉還未發展成熟,也就是身體機能還未準備好,此時若強迫孩子控制膀胱,會妨礙他大小便的正常發展,甚至影響人格的發展。孩子在一歲九個月大時,尿量會自然的增加,膀胱的控制系統也會愈來愈成熟,每次排尿的時間、間隔也會拉長,兩歲半左右,幼兒就可以保持二到三小時不排尿。大部分的孩子會從一天多次排便逐漸減少次數,進而控制到理想的一天一次。   一項由美國醫學院針對496名15至43個月大的幼童所進行的研究發現,一般孩子要花八至十個月的時間去學習何時該大小便、應該怎樣自行處理等流程。而多數一歲半左右的嬰幼兒在白天都能保持褲子乾爽,二至三歲的幼兒在晚上也都能控制得不錯。   有的孩子當他可以不包尿布時感覺很輕鬆;有些孩子雖然不喜歡包尿布,但是有了一、兩次不小心尿溼而挨罵的經驗後,他寧可選擇包著尿布,也不願意脫下來,即使平日不穿,但是出門、睡覺時不包就會覺得沒有安全感。所以到底什麼時候該讓孩子學習如廁?爸爸媽媽們應該先學習準備。 如廁訓練前家長的準備   在您教孩子如廁之前,大人平日的言行,孩子早就已經看在眼裡。但是,第一次正式教孩子上廁所,應該要告訴孩子所有相關物品的名稱和正確的使用方法,用他可以聽得懂得方式說明,並且做正確的示範。而您教過孩子一次,並不表示他立即就會了,您可能還需要教他許多許多次,直到他能內化,成為一種習慣為止。父母的態度不要過於嚴格,也不要隨性,要知道很多事情需要適當的時機才能做,而如廁訓練就是孩子發展其自我控制的好時機。 何時是訓練的時機?   每個小孩發展的狀況不同,一般來說,孩子會用語言或指著自己下腹部來表示自己的需求時,就可以開始訓練了。一歲半的幼兒通常會在小便後,或看見尿尿流出來,或褲子濕了,才告知父母;一歲七個月到兩歲間,孩子已能在排尿前主動向父母表達;三歲的孩子大多能自己控制小便了。不過每個孩子的成長進度可能會有些許差異,父母不宜太過積極的迫使孩子盡早學會自行上廁所。以下有五個父母可以參考的觀察項目,當孩子做好這些準備,再進行如廁訓練,相信一定能水到渠成。 一. 對於孩子便意訊息的掌握與控制: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生理的發展也漸趨成熟,從出生開始每幾分鐘尿一次到能保持一兩個小時不排尿;從尿溼褲子到能事先知道自己要排尿;從少量的尿到每次都能排出相當的尿量等。爸爸媽媽們可以細心的觀察,甚至做記錄,以便正確的了解孩子膀胱發展控制的情形。 二.身體動作的準備:一歲半到兩歲左右的寶寶,身心發展已逐一完成,此時也是孩子準備就緒學習各種事物的時刻,在此時訓練孩子可以事半功倍。配合如廁動作的需要,父母可以觀察幾項重要的指標,1.孩子是否能坐穩?2.他能自然的站起來和坐下嗎?3.孩子的動作協調性,他能自己穿脫褲子嗎。 三.孩子對自己生理狀況的表達:孩子能否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能否與人溝通自己的需要是首要條件。像小嬰兒餓了、睏了、不舒服都會哇哇大哭,藉以表達需求,如廁訓練前也需要掌握孩子的表達能力。 四.對於指示和語言的了解:訓練寶寶如廁要講究方法和原則,訓練前需要先知道孩子是否了解如廁訓練的指示,以及是否有學習成人行為的意願,如此,指導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五.培養自己如廁的意願:對孩子來說,如廁訓練是沒有辦法強迫的,爸爸媽媽們務必尊重孩子的意願,鼓勵並耐心的引導,讓孩子從觀察中學習。   其實,孩子不是要全部的發展都好了才能進行如廁訓練,而是一步一步慢慢進行的。我們先了解了孩子學上廁所需要的動作能力,例如:能坐在馬桶上、走路、能清楚表達自己的生理狀況、拉下或穿回褲子、能收放括約肌等;心智方面,有保持乾淨的欲望、有模仿能力、了解便便或尿尿的訊息等,有了這些預備,如廁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如廁訓練的方法   習慣的養成是逐漸形成的,因此爸爸媽媽不能用強迫的態度,必須採取漸進的方式,一個一個步驟的引導,更要善用一些方法和鼓勵的言詞來引導孩子,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當訓練遇到不順利時,也要保持冷靜和耐性。 一.讓孩子體驗尿片乾淨的舒適感:爸媽在教導孩子自己上廁所時,可先從他能感覺到的部分開始,當寶寶有便便或尿溼了就立即更換尿片,引導孩子慢慢體驗到屁股乾淨的舒適感。 二.從白天的大小便訓練開始:孩子在白天比較清醒,感覺也比較敏銳,所以可以先在白天訓練如廁,讓孩子清楚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如廁的感受。 三.布置廁所情境:一般廁所都是以大人使用的角度來布置,現在要讓孩子也進來使用,當然要為他們做一些安排。在孩子眼睛平視的地方,貼一些可愛的畫或圖片,讓小男生站著尿或小女生坐著尿尿時,可以有放鬆的感覺。 四.選購適當的便器:有些孩子對一般家用的大馬桶心生恐懼,一方面怕自己會掉下去被沖走,一方面還時常幻想可怕的景象會從馬桶裡跑出來。所以送給孩子一個有可愛圖片的專用小馬桶或便盆,讓他喜歡而不畏懼,是不可缺少的步驟。有些家庭購買幼兒尺寸的小馬桶坐圈,架在大馬桶坐圈上,也可以發揮作用。 五.定時定點的練習:安排孩子每天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及固定的便器上排便,這樣更容易培養出良好的習慣。每兩小時帶孩子去坐馬桶或解小便一次,從定時坐小馬桶便便,進而坐在一般馬桶上大小便,都必須一步一步的引導和鼓勵。夏天較溫暖時很適合進行如廁訓練,因為有時孩子會光屁股幾分鐘後才開始尿尿。 六.良好的示範與觀摩:孩子的學習大部分是靠「模仿」而來, 成人和同儕通常是孩子的主要學習對象。找機會讓孩子看看其他大孩子或爸爸媽媽坐馬桶上廁所的情形,必要時做點特別的示範,例如:坐馬桶的方式、穿脫褲子的動作等,不斷的重複示範,直到孩子願意嘗試,並學到正確的方法為止。把小馬桶放在廁所裡,爸爸媽媽上廁所時讓孩子坐在旁邊的小馬桶,或者是換過來,當孩子有需要如廁時,您也一起陪他上廁所坐馬桶。另外,男孩女孩小便的動作不同,如有大孩子做示範,也是一個好方法,當然,孩子在大小便時,互相觀摩,有時進步會比較快喔。 七.溫馨陪伴:寶寶練習坐馬桶時,爸爸媽媽在旁邊陪他,和他聊聊天、唱唱歌、欣賞廁所裡的圖片、甚至說一段輕鬆溫馨的故事,可以讓他對於上廁所這件事產生好印象,也可以誘導孩子尿尿,此時爸媽還可以順手做一些浴室的清潔工作,不浪費時間,也是一則示範觀摩。 八.鼓勵與獎賞:剛開始,孩子若能在大小便之前先表示出來,就讚賞他。如果孩子能及時地在適當便器中排便,可給予小玩具做為獎賞。訓練過程中遇到阻力是想當然爾的事,但最重要的是應保持耐心和輕鬆,如果孩子今天不願意坐在便器上,不要責罵或譏笑他,明天再訓練也無妨。 九.不要矯枉過正:外出時,不要怕小孩尿溼而不喝水,不少孩子反而造成膀胱發炎,也不要要求過高,讓孩子害怕脫下尿布。 男生、女生如廁的方式不一樣   由於生理構造不同,男孩和女孩上廁所的方式也不同。小男生學尿尿比較快,以前常看見許多來不及的孩子,早就找好一棵樹或小水溝,自己方便起來了。不論小男生是否比較方便上廁所,教他們上廁所的正確地點很重要。 教孩子如廁的步驟 @教孩子表達便意的話語。例如:我要去尿尿、便便、ㄣㄣ、坐馬桶、上廁所。 @了解和熟悉如廁的場所。 @配合小便時間帶孩子在馬桶排尿。 @示範並且教孩子如何使用家裡的沖水設備。 @教孩子脫褲子,請孩子站在馬桶前,雙手大拇指伸入褲子的兩側,並將褲子一件一件的往下拉至膝蓋。 @示範並教導穿衣服,教孩子大拇指伸入內褲兩側,用手將褲子往上拉至腰部,並且將上衣塞入褲子內,整理好衣服。 @提醒孩子上完廁所要洗手。 如廁訓練注意事項 如廁訓練的過程中,每一個孩子間有個別差異,訓練時需注意下列事項: 一.配合個別的發展速度:發展有一定的先後順序,必須同一領域中某一項能力先完成後,才接下一項,即使在適當的時間內訓練孩子的如廁能力很重要,但是由於每個孩子的身體發展速度不一樣,對訓練內容的接受度也不同,所以對孩子如廁訓練的要求也應該不同。例如有些孩子的生理機能發展遲緩、行為過度依賴、成就動機低落、適應能力差等因素,都可能使如廁訓練遭到困難。 二.不體罰:教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很多,必須循序漸進及反覆練習才有效,如果遇到孩子反抗或不願意配合,可以用暫緩或其他方法處理,不可以採用體罰的方式,以免由於不當的處罰而造成後遺症,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三.鼓勵與支持:如廁能力的訓練對嬰幼兒階段的孩子非常重要,顧及季節性、孩子的接受度、良好的氣氛、物質環境的配合、既鬆也嚴的訓練過程、成人的耐心和適切的鼓勵與支持,都是如廁訓練的關鍵。 四.其他問題:有些孩子雖然已經學會大小便控制,卻又因某些因素而尿褲子、尿床、便祕等,例如:家中增添新寶寶、與父母分離、更換環境、時間的緊張壓力等是最常見的心理困擾,如果遇到此種情況,首先要檢視可能影響的因子,並且要設法排除或疏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如廁習慣。 結語:   嬰幼兒的如廁訓練要符合孩子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孩子應該要在這個階段學會良好的如廁習慣,為將來上幼兒園做準備。如廁能力不僅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一部分,更是日後成為一個獨立個體的重要指標,是非常重要的階段性任務,爸爸媽媽能否適時適切的輔導、幫助和支持,更是孩子如廁訓練成敗的關鍵。有人說:「媽媽或爸爸學得越多,孩子就學得越多」,您要照書養孩子或是照著孩子的需要養孩子?您的用心和觀察力是很重要的喔!

分享~~養育優質小孩的訣竅(值得珍藏)

2005年04月21日
公開
9

養育優質小孩的訣竅(值得珍藏)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等,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用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1.確認他的問題。2.讓他描述他想到解決方式。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做牛做馬又害他(子女教養問題!必看!)

2005年04月20日
公開
9

做牛做馬又害他 許多父母成長過程辛苦, 所以希望能提供小孩「無後顧之憂」的物質享受 為他設想未來,只不過想要孩子 「過得比我好,活得比我更強」, 然而卻養育了一大群年紀不小 卻還在當「寄居蟹」的孩子們。 ??? 阿慶夫婦經營麵店,生意不錯。 看專科剛畢業的兒子當兵回來後, 找不到什麼好工作,建議他: 做小吃比較賺錢,拿原有店面做早餐店。 兒子嫌老麵店裝潢不夠雅致, 認為年輕人開的早餐店應該要有自己的風格。 兩老為了兒子前途, 花了一筆錢在附近為兒子頂下一間早餐店。 兒子為裝潢幾坪的店面就花了五十萬元, 裝潢費也由兩老埋單。 不到三個月,兒子大嘆「做不下去了」, 做早餐店四點鐘前要起床, 他有時會與朋友混夜店,早上根本不能夠起床開店,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累積不了常客, 他「痛不欲生」的想要收攤。 兩老捨不得裝備全都泡湯, 早上替兒子起來賣早餐, 中午到晚上還要煮麵,工作過度, 老父差點過勞死,只好忍痛收掉。 兒子說他想要做比較自由的工作, 兩老又弄了一部計程車,開了半年後, 只換來一疊未繳的罰單,連車也沒了。 因為兒子在等排班時,和前輩們學會賭牌, 賭贏了自覺不必載客, 賭輸了則沒心情載客, 最後把車也抵押掉了。 「我們以前很苦,想讓他好過一點,讓他多讀點書, 也努力幫他在事業上鋪路, 怎麼他會變成這樣呢?」 ?? ?身為老銀行主管的老張, 在女兒大學畢業後 用自己的人脈安排她進「友行」當理財專員。 女兒當上班族後每天都衣著光鮮, 熱愛出入時尚派對,老張引以為榮。 他以為,女兒吃住都是家裡的, 多買些東西有什麼關係 不過,某天一時好奇偷偷拆封女兒的信用卡帳單, 老張的血壓一時升高: 她竟然欠了銀行二十萬元! 他精明的腦袋一算,怎麼得了, 信用卡的循環利率是高利貸啊! 仔細詢問女兒,才發現他看見的只是其中一張卡, 還有另外五張!欠債總共有一百萬元。 他跟女兒說,爸爸先幫妳還, 那妳每個月要從薪水中還錢給我, 而且還要加上「銀行公布之最低利率」的利息, 他想,這應該是雙贏了吧。 不過事情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 女兒每個月薪水根本不夠還, 不多久他又發現,女兒連續又刷爆三張信用卡, 他說,他遲早有一天會為了女兒買的名牌貨而中風。 許多父母成長過程辛苦, 所以希望能提供小孩「無後顧之憂」的物質享受, 為他設想未來, 只不過想要孩子「過得比我好,活得比我更強」, 然而卻養育了一大群年紀不小卻還在當「寄居蟹」的孩子們。 這已經是美國、日本、臺灣等大都會中很普遍的問題了。 有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Wendy Mogel說得好: 「家長一味要孩子比其他的孩子好, 卻不教他們怎樣做個好孩子, 結果孩子都被寵壞了。 對自己的一切都很講究, 但對別人的任何感受都麻木不仁 有一位心理學權威也曾說過: 過度溺愛和要求完美對孩子的傷害, 和精神虐待與暴力相向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足以等量齊觀。 做牛做馬的父母們,真該冷靜想想, 什麼該幫忙,什麼不該幫忙, 他的人生是他自己的,在他做錯事時, 若有辦法忍住暫時袖手旁觀, 而不是急著出去代打, 恐怕他的人生會多出一番韌性來。 他會在自力更生的奮鬥過程中, 學會「給」不會比「取」不愉快。 只有自己追求的人生,才是自己的。 父母的手,只是推動搖籃的手, 畢竟不是全能的上帝之手, 不能永遠在旁拉拔兒女勝人一籌。 當一個人搞清楚什麼是自己該做的事, 什麼是父母該為他做的事, 就算父母沒有讓他輸在起跑點上, 他自己也會輸在半路中央, 可憐天下父母,不過是做牛做馬又害他!

「孩子任性 媽媽治理有道」

2005年04月15日
公開
11

孩子任性 媽媽治理有道 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一刻不停地在屋裏又蹦又跳,一會兒竄到沙發上,一會兒又爬到床上,屋裏被弄得淩亂不堪,他自己也渾身大汗,滿臉通紅;有的孩子看電視時,總愛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裏人簡直無法談話、學習和休息,誰要說他幾句,他就大吵大鬧,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發“人來瘋”,客人來了,喜歡拿著東西亂扔,一會兒投個布娃娃,一會兒又拋個小枕頭,甚至能把一隻拖鞋踢進一盆香噴噴的雞湯裏。      孩子的任性使家長萬分頭痛。面對著任性的孩子,家長們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衝動,劈頭蓋腦地一頓打罵,簡單處理這令人尷尬的局面。但是過了幾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那麼,孩子任性該怎麼辦呢?      根據國外的一些行為科學家的研究,我們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長選用。      一、強制休息片刻。      對於又蹦又跳的孩子,作為懲罰,可採取把孩子帶進另一間小屋,讓他脫離使之興奮的環境,兩眼冷靜地審視他,強制他休息片刻。      二、轉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愛在客人面前扔東西,不妨在屋裏門上設一隻尼龍靶盤,當客人來時,徵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擲,看誰扔得準。這樣既滿足了小孩的表現欲,又使孩子從遊戲規則中學會約束自己,使無序的亂動遷移成有序的競賽。      三、一個輕柔的暗示。      如果孩子正在撥弄電視機音量,你千萬不要大聲叫罵,不妨在他眼前做一個輕輕走動的動作,再問他:“你知道,媽媽最喜歡怎樣看電視?”然後引導他把音量放小,問他:“為什麼媽媽喜歡這樣做?”      四、培養自我管理的意識。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時注意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識,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讓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進櫃裏,睡覺起床後把小枕巾蓋在枕頭上,久而久之,他會學會約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