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四兄弟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7年12月14日
公開
43

時間感來自父母

【文�柯寶絢 (學前教育雜誌親職專欄作家)】 寶貝動作慢,在剛出生的頭幾年感覺上是「好事」,只要在爸媽眼皮下,幾乎都來得及阻止寶貝突如其來的頑皮,譬如四處倒水或者是觸碰危險物品。不過上學之後,在時間追趕下,壓力緊接著而來,親子關係也常因為一個催快一個慢慢來而緊張。其實,只要慢得「有技巧」,慢吞吞寶貝也可以成為時間的主人。 5歲的時間感逐漸明確 寶貝3歲左右開始有時間觀念,知道天亮了就是白天、天黑了就是晚上。使用詞彙時,也慢慢加入時間相關的詞,譬如「昨天」或者「明天」;但他們並不十分清楚什麼是昨天,即使是上禮拜去動物園玩,也可能說成是「昨天」的事。 一直到5歲左右,時間感逐漸明確,早上起床他會自動跟媽媽說聲Good morning,如果媽媽說:「吃完午飯再帶你去公園玩」,寶貝也能耐心等待。 看錶需要先認得阿拉伯數字,並瞭解數字的大小順序,甚至是5的倍數的加法和乘法,這大概要6歲才能勝任。6歲之前,精確的「10分鐘後再吃點心」寶貝可能沒辦法瞭解,這時就要藉助鬧鐘提醒。多次的10分鐘等待,寶貝就能逐漸建立「10分鐘」的生理感覺,慢慢地他自然能瞭解10分鐘比3分鐘要久、10分鐘大約是多久、他在這時間內可以做哪些事。 規律生活有助於建立時間 寶貝對理解抽象的幾點幾分較為困難,他們的時間概念通常與具體的生活事件和大自然有關,譬如天黑就是「晚上」,天黑時吃的飯叫做「晚餐」,爸爸回家時就會吃晚餐,吃完以後玩一下下就準備洗澡睡覺,睡醒了「明天」就來了。 規律生活有助於寶貝建立時間感。爸媽可以觀察:由於白天黑夜更替相當規律,所以寶寶學會早上和晚上,相對地比較容易。所以請爸媽從小儘量配合寶貝的作息(而不是讓寶貝來配合我們),該幾點睡、幾點吃飯就確實執行,先幫寶寶植入一個準確的生理時鐘,這樣他就會在規律的時間醒來。 有了規律的生活,爸媽以事件教導時間感也比較容易,譬如「早上醒來,吃的牛奶麵包是早餐」。而不是一下子早起有吃早餐、一下子睡太晚直接吃午餐,這時寶貝很容易混淆:「早上」為什麼不見了? 效率是慢吞吞的特效藥 寶貝的慢動作,或許受限於天生氣質,譬如適應時間比較長,或者注意力分散度低;當寶貝正在專注玩車子,即使爸媽在旁邊催促著:「趕快換衣服,我們要出門囉!」也可能不動如山,因為他根本充耳未聞。所以爸媽要抓住寶貝的tempo,預留足夠的時間讓他做好準備,才不會每次「皇上不急、急死太監」。 另一個可能是因為缺乏練習。有時候趕時間,爸媽實在沒辦法讓慢吞吞寶寶自行打理好吃穿,只好快手快腳地幫他餵飯穿衣。雖然節省了時間,但也犧牲掉不少寶貝練習的機會。熟練也是加快行動的方法之一,趁著假日有空的時候,請爸媽多讓寶貝自己動手,以後才會愈做愈快。 有時候寶貝的拖拖拉拉,是因為做事情的步驟不夠精練,譬如穿鞋子時,沒有先分辨左右腳,或者在第一時間就將腳趾頭儘量往鞋子前面塞,所以後面要花費許多時間調整。爸媽可以給點技巧指導,像是先將左右腳排好,告訴寶貝:「鞋尖突出來的是要裝大腳趾,要擺在中間。」減少錯誤動作拖延的時間。 《學前教育雜誌》

2007年12月13日
公開
52

嬰兒用品聰明收納與利用

22個實用妙招 嬰兒用品聰明收納與利用 整理、採訪╱施娟娟 諮詢╱收納達人 陳映如 寶寶出生之後,家中頓時多了不少瓶瓶罐罐、各種玩具,以及嬰兒用品等等大大小小的東西,這些東西用完後別急著丟,本文將請收納達人告訴您如何利用這些東西,以及妥善的收納妙方喔! 對爸媽們來說,自從有了寶寶,家裡必然也跟著出現很多大大小小的東西吧?收納達人陳映如就因為幫忙照顧姊姊的雙胞胎寶寶,而發明出了各種實用又便利的寶寶用品收納法,特別是再度利用已經用完或是要淘汰的嬰兒用品,讓它們搖身變成有用的東西,爸媽們不妨把這些妙招學起來吧! 嬰兒用品再利用 奶瓶是好用的量杯 小朋友的奶瓶不用了可別扔掉,因為奶瓶是很好用的量杯喔!刻度精細且透明的奶瓶,用來調合醬汁非常方便。而且小朋友的奶瓶耐熱度高,就算量熱水、熱高湯也不怕! 奶粉罐裝粉類食材密封性佳 家中有小朋友的人,都會有一堆奶粉罐,總覺得丟了可惜,留了卻不知要做何用。其實奶粉罐的密封性佳且材質堅固,很適合用來放中筋麵粉、太白粉等粉類食材,還可以搭配原附的匙子一起使用。 你也可以這樣做...... 陳映如表示,只要是金屬材質的奶粉罐(小朋友或是成人奶粉均可),或是肉鬆罐等都可以放置麵粉、太白粉等粉類食材,若是覺得奶粉罐太大,不妨利用較小的肉鬆罐來存放東西。 貼心小叮嚀 用奶粉罐裝其他物品時,用紙巾將內部擦乾淨即可,千萬不要用水洗,以免生鏽。一定要記得在奶粉罐上註明內容物,最好是包上包裝紙,以免誤食。 奶粉罐變身為小型垃圾桶 將奶粉罐廢物利用,拿來做小垃圾桶剛剛好。先用市售的自黏貼布(可在居家用品店B&Q特力屋購買到)幫奶粉罐穿上美美的外衣。將原奶粉蓋的中間割掉,只留外圈,就成了固定塑膠袋的好幫手,就算用小一點的塑膠袋也不怕滑落。迷你尺寸的垃圾桶放在梳妝台台面、書桌角落或者洗手間都很適合。 奶粉罐變身捲筒式衛生紙罐 利用奶粉罐可以做出獨一無二的捲筒式衛生紙罐,步驟如下: A在奶粉盒蓋上畫出8等分(分別為7公分長),並割開。 B將割好的盒蓋尖頭處,剪掉約1公分。 C把捲筒?生紙中間的紙軸取出,以便從中間抽衛生紙。 D利用自黏貼布或包裝紙美化奶粉罐,再把衛生紙放入罐中,蓋上蓋子,就完成了! 你也可以這樣做...... 陳映如表示,爸媽也可以把小東西或是玩具放進奶粉罐,並且把奶粉盒蓋剪開一個大洞蓋上,這樣奶粉罐就變成一個抽獎盒了!把面紙用完的面紙盒裡面放入小玩具,也能作為抽獎盒!當爸媽要鼓勵小朋友或是玩遊戲時,都可以使用這個自製抽獎盒喔! 奶粉分格罐收納飾品 小孩子長大了,外出時用的奶粉分格罐,別急著丟!分層設計的罐子,用來分類收納髮夾、髮圈等各種飾品剛剛好。 奶粉分格罐放置各國錢幣 常出國的人,總有一堆世界各國的零錢。可以利用不要的奶粉分格罐,將錢幣一一分類擺好,以後要出國時就很容易找。 舊奶瓶刷能深入排水口徹底刷洗 用了一段時間看起來舊舊的奶瓶刷,別扔掉喔!利用奶瓶刷來刷洗水槽的排水口,由於其刷毛可深入水管深處,徹底清潔四面八方,不費力就能清得乾乾淨淨。 兒童拖鞋可做遙控器收納袋 小朋友長得很快,才過沒多久,室內拖鞋就不能穿了!但是拖鞋可能還很新,要丟掉很可惜,但留著也沒用,若在拖鞋上加個長尾夾吊掛起來,就成了遙控器收納袋! 嬰兒用品的另類用途 嬰兒洗髮精代替冷洗精 絲質等高級衣料、貼身衣物以及小朋友的衣服等衣料必須好好保護,最好能用中性的冷洗精洗滌。如果家中的冷洗精正好用完了,可以用像是嬰兒洗髮精、嬰兒沐浴乳這類中性的洗劑代替。 鞋內灑痱子粉防止出汗 夏天穿鞋子時,很容易出腳汗,感覺不舒服而且會把鞋底弄得黑黑髒髒地難以去除。在穿鞋子時,先在鞋內灑內一些痱子粉,就能保持足部清爽,避免因出汗而弄髒鞋子。 嬰兒油可去除皮膚上的麥克筆痕 皮膚若不小心沾到原子筆水、麥克筆或者彩色筆、油漆、墨水等顏料,可以沾點白花油、萬金油、嬰兒油或者是凡士林、面速力達母,在污處塗抹一下,就可輕鬆去除。 用紗布巾擦乾頭髮比毛巾更好用 洗完頭幫小孩擦乾頭髮時,用小朋友的紗布巾會比一般的毛巾更好用喔!質地柔軟且吸水性強的紗布巾,很適合用來擦乾孩子柔細的髮絲。 嬰兒用品簡單收納法 用藤籃美美地收納尿布 用藤籃放小朋友的尿布、紗布等用品,非常好用而且很美麗喔!建議爸媽還可以在藤籃內的棉布套中縫個小口袋,方便擺放奶嘴、酒精棉片等小東西。 藤籃哪裡買? 陳映如表示,居家生活用品店就能購買到藤籃喔! 以洗衣袋製成玩偶收納袋 小朋友的玩偶,大的、小的、圓的、扁的,各種模樣的皆有。要收納這些各式各樣的玩意,可以利用超大的洗衣袋來幫忙。在洗衣袋上頭加個衣架並掛起,就能把東西通通丟入袋子中,迅速完成收納! 鋼線玩具收納筒實用度超高 以鋼線為主架構的布質收納筒,容量超大且彈性性佳,是收納玩具的超級好幫手。由於採用鋼線製成,就算小朋友拿玩具時將整個筒子往下壓,也不會變形。不用時還可壓扁收納,不佔空間。 鋼線玩具收納筒哪裡買? 鋼線玩具收納筒在嬰兒用品店或者玩具賣場都有販售,而且有各種卡通圖案,可供選擇。 吊掛收納兒童馬桶座很方便 小朋友的練習馬桶座,因為造型不規則,不論直的或橫的擺放,都很難收納。把環狀的繩子繞過座墊,掛在牆上的掛勾,就能吊掛起來不佔空間。 拼圖加編號不怕搞混 小朋友的拼圖,常一不小心就混在一起,搞不清楚到底是那一盒的。在拼圖及底板都編上相同的號碼,或者畫上同顏色像是「○X」等符號,就算不小心搞混,也很容易分。除了拼圖外,兒童的學習圖卡,也可用此方法分類收納。 貼心小叮嚀 做好記號的拼圖或圖卡,可以利用密封袋收納,不僅容易辨識又不易弄亂。 洗衣袋裝拼圖不佔空間且不易打翻 拼圖若用原來的盒子收納會較佔空間,而且打開盒子時,不小心還會灑滿地。利用洗衣袋或者密封袋放拼圖,不僅拼的時候方便,收納也容易。 聰明清潔法 黃豆粉洗奶瓶乾淨不殘留 小朋友的奶瓶,因為牛奶有油脂之故,若只用水沖洗,總覺得不夠乾淨洗,但以洗碗精清洗,又怕會有殘留。試試用天然的黃豆粉來洗奶瓶,不僅洗淨力佳而且不用擔心有化學成份殘留。 貼心小叮嚀 一般市售的黃豆粉多為袋裝,使用上有點不便,因此建議爸媽改以調味瓶填裝,要用時倒一點在瓶中,加點水刷洗一下,會很方便!另外,袋裝的黃豆粉在一般的超級市場就可買到。 用洗衣袋輕鬆晾曬各種玩具 小朋友的絨毛娃娃及各種塑膠玩具,都要定時清洗並在陽光下曬一曬,才不會有細菌。然而這些洗好的小玩意,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形狀,晾曬時很難夾得穩。其實只要將洗好的東西放在網狀的洗衣袋中,晾曬時將洗衣袋夾好,就能解決問題了! 大型絨毛娃娃可用洗衣機清洗 大型的絨毛娃娃清洗困難,就借助洗衣機的幫忙吧!先用肥皂水加刷子,將娃娃身上的污垢做初步的清理,再放入洗衣機以弱速洗滌、脫水。由於絨毛娃娃常會有車縫線,所以不論是洗滌或者烘乾時,都要用洗衣袋保護,以免縫線裂開。 桌面貼壁紙不怕畫亂桌子 小朋友畫畫時,常會不小心畫到桌面,事後還得花很多工夫清理。為了讓小朋友畫得痛快,且避免清潔的麻煩,可將大張的包裝紙或者壁報紙直接用膠帶黏在桌上,讓小朋友盡情做畫,而爸媽也不用擔心弄髒桌面。

2007年12月12日
公開
5

當愛失去以後

當愛失去以後 獻給所有得到過所愛卻又失去所愛的人,給從未得到所愛的人,給因為仍舊愛著,於是選擇自欺欺人的人。   這,是一面鏡子,勇敢面對,勇敢放棄,勇敢重新開始。當他不愛你的時候,無論過去他是否愛過後來卻忘了,又或者是否是從未愛過。 當你無法成為他心裡的那個人的時候,他的心便不會記得你。雖然他知道你深愛他,但他寧可選擇裝作是不知道。 當他不愛你的時候,請不要在你不開心,或者是遇到麻煩而彷徨的時候去打攪他。他那兒絕對不是你此刻應該的去處。也許他會在接到你的電話的時候,淡淡地安慰你幾句,卻也僅此而已。也許你會再想要一點什麼,於是說:「我們見面吧。」而他肯定心有煩躁了。   當他不愛你的時候,你的愛、你的人,就會顯得廉價許多。你占了下風,這是人的本性。 他會說:「好,不過我現在有點事情。晚點的時候你再給我電話吧。或者我給你電話也可以。」而你這時千萬不要當真,他只是找了個不是很高明的理由來搪塞你。 請,不要真的去等,不要騙自己。 當他不愛你的時候,請不要與他講你的瑣事,也許此刻,你不過是希望讓彼此更熟悉一些。只是,他卻無暇更是沒有興趣去瞭解你,你的生活,你的過去,你的長處短處與他又何干?即使講了。他也很快會忘記的,就如他忘記你的生日、你的地址、你的電話一樣。沒有愛,於是你註定擠不進他的生命。即使,你要的哪怕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角落。   當他不愛你的時候,請不要在他的面前流眼淚,不要在生病的時候告訴他。他無法給予你照顧和關心。至多是同情一下,而,請驕傲的你,不要放棄本來屬於你的驕傲。雖然太多的人,在愛的面前丟失了太多。連站起來的勇氣都沒有。何來驕傲?只是,要記得,只有愛自己的人,才可以真正的去疼惜你,而不是旁觀的同情、憐憫。當他不愛你的時候,你的愛便是他的負擔。請不要去計算自己的付出,不要希望有什麼回報。愛著不愛自己的人,本身便是沒有回報的。不要計較對與錯,這樣會快樂些。要記住,你與他之間的愛,是單方面的,你用心,他無心。所以,也不要怪他。因為也許他也想做好一些,對你不要那樣的冷漠。   愛一個人,對一個人好,本來就是一種本能。對不起,他沒有這樣的本能。當他不愛你的時候,請不要失去自己的自信。 因為愛一個人,並非他的優秀,而只是一種感覺。他讓你有這樣的感覺,於是你愛他。 同樣,他不愛你,也並非你不優秀。優秀,不是愛的理由。看看還有那麼多愛自己的人,淡淡地微笑一下,也是異樣甜美的。 當他不愛你的時候,也一定要祝福他。有了愛,便不該有恨。愛是美好的,恨卻醜陋,何必讓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化作醜惡呢?也不要覺得不公平。關於離去,他失去的是一個愛他的人,而你失去了一個不愛你的人,卻得到了一個重新生活,重新去愛的機會。   請不要去想到「永遠」。愛沒有永遠。你此刻深愛,卻註定遙遠的某一天也不再愛他。他只是比你早一步到達了這一天。 當他不愛你的時候,請輕輕擁抱一下回憶裡的溫暖,輕柔地凝視凋謝的溫柔。 當他不再愛你的時候,親愛的,請你深深呼吸,一生的路上,鋪滿了愛的花蕾,總有那麼一朵屬於你,不是安慰你。而是,這是生生世世早已經註定的。

2007年12月10日
公開
46

責罵孩子要有技巧

作者:碧愛緹絲•帕特 Beatrix Palt 譯者:洪絹 叢書系列: 奧林[ 親子•生活•教養 ] 第一章 為什麼父母要罵小孩? 父母一定要知道,責罵是教養過程的一部分 教孩子不容易。父母總是很努力地想用規勸的方式來教導孩子最基本的道理。只可惜,孩子的表現卻常常完全不如父母所期望。孩子往往不想了解父母;不想照父母所要的去做;與父母所期望的背道而馳。從父母的觀點來看,他們認為孩子會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孩子沒有判斷能力。 其實,父母並不明白,好言相勸不一定有用,有時候,還是得提高聲調來把話講清楚才行。只有明確地告知孩子嚴重性,責罵才會有效果。清楚讓孩子知道:「我要你現在就聽明白我說的話,接受我的說法,照著做就對了!」 了解教養的目的 責罵並非教養的目的。責罵雖然帶有告誡的意味,但單純的責罵跟帶著告誡的責罵卻是不一樣的。比方說,我們有時會罵孩子說不准做某些事。有的時候我們卻又罵孩子怎麼沒有怎樣怎樣。這些都不是單純的責罵,而是帶著告誡的責罵。因為父母罵孩子的時候並不是獨裁地光要孩子照自己期望的去做。責罵背後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們知道,父母不能再接受他們的行為舉止。父母罵他們也不是要他們一定要有多了不起的表現或要懂得多少社會規範,有時候父母罵他們,只是為了不讓他們受到傷害而已。 ♫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與父母的爭論、摩擦及數不清的爭吵,是絕對少不了的。 責罵,理由要充分 首先,來看看湯姆的情況。湯姆現在三歲,是個機靈、好動的孩子,喜歡在窗台爬上爬下。要不是因為他有個十五個月大的弟弟,其實湯姆的好動也不是件太嚴重的事。湯姆很清楚他不應該爬窗台,否則弟弟可能會有樣學樣,然後不小心摔倒,因為弟弟還不懂爬窗台的危險性。偏偏湯姆明知故犯,所以媽媽就會責罵他。除了因為擔心而責罵湯姆之外,媽媽罵他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希望湯姆可以明白,攀爬窗台對年紀還小的弟弟來說,是很危險的,希望湯姆在了解媽媽的用意之後,別再做不良的示範了。但是因為好言相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媽媽只好開罵。 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時無刻、無所不在的。父母會告訴孩子,該做什麼、該遵守什麼規矩。父母會這麼做或多或少是因為孩子還沒有能力分辨事情的重要性。然而,父母的教育是為了教導孩子良好的規範,或者是為了避免孩子陷於危險,孩子根本無法判斷。 父母可以透過責罵跟教導孩子禮節,來幫助孩子建立判斷事情輕重緩急的準則,所以,對於那些不是那麼重要的事,父母也不用太過苛求。至於那些具相當重要性的事,父母則應嚴格要求。方法就是責罵。 ♫ 責罵要有目的。要想清楚,希望藉責罵達到什麼目的。把責罵當作是要讓孩子明白事理的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設好界限 孩子從小就要罵,之後他們自然就能接受責罵是父母教養的一種方式。責罵讓孩子明白,只要他們不踰越某個界限,他們不會有太大的麻煩。重點是,界限 一定要先劃好。孩子年齡愈大愈能夠理解,也愈須要知道安全範圍在哪裡, 並要能自我約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其實都聽得懂 要如何透過責罵讓孩子深刻地了解一件事呢?父母要讓孩子能強烈地感受到他們的行為舉止是不被接受的。父母責罵時可以用一些慣用台詞,比方說:「不是跟你說過好幾次,不准……。你怎麼老是 / 改不掉……。」只要聽到父母這樣說,孩子就知道,自己一定又有哪裡做錯,需要改進了。如此一來,責罵就不再只是逼孩子聽話的手段,而是開啟教養的第一步:幫助孩子養成判斷能力。所以責罵的同時,要跟孩子把他挨罵的理由解釋清楚,告訴他們為什麼他們的行為舉止需要改變。好比說:因為爐子溫度很高,摸了可能會燙傷;因為玻璃櫃會破掉,碎片會割傷人,很危險;因為用玩具火車打別人的頭,被打的人會痛,而且會哭……等等。其實這些情況,只要稍作說明,孩子很容易就能理解。 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還不夠好…… 要怎麼向小孩子解釋,跟人打招呼握手時,應該要伸出右手,不能伸左手;吃飯時要用叉子;用餐時,不能任意離席;打哈欠要用手捂住嘴巴;要常說「請、謝謝、對不起」。想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好習慣、什麼是約定成俗的常規,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相較之下,教小朋友打噴嚏要用手捂住嘴巴,就簡單多了,因為孩子到了某個年紀,就比較能夠理解,細菌、傳染和生病是什麼意思。 怎麼讓責罵有成效? 要孩子養成正確的習慣,目的在於教導他們懂得體貼其他人。因為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常以自我為中心。 舉例來說,要讓孩子知道,吃飯的時候,要是弄翻飯菜,其他人會覺得很奇怪。責罵他們,是為了讓他們知道飯菜不能隨便浪費,同時也要他們懂得顧及其他人的感受,不能只顧自己。父母最好能用簡單的話來解釋,為什麼不能這樣做。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弄翻飯菜,奶奶坐在你旁邊,你會不小心弄髒她的衣服,而且我們還要清理被你弄得一團亂的餐桌及地板。」 用這種方式解釋,相信就會達到讓孩子聽話的效果。更高招的,就是把矛頭轉向孩子,請他們說說看,如果今天是奶奶不小心弄翻飯菜,他們做何感想。這樣一來,就算年紀很小的孩子也能夠感同身受。(希望孩子的感覺不要是:「很有趣!」如果是這樣,您就得再找找其他的例子了。) ♫ 要不斷地跟孩子解釋說明,父母設定這些規範的原因何在。 效果呈現的指標 當孩子終於照著父母教他的去做的時候,就表示他們對這件事情的判斷力已經養成。當孩子不再把積木往玻璃桌上丟時,表示他們終於知道那是不應該的舉動。 要罵,要趁早 對孩子不良的習慣一定要防患於未然。如果父母不想放縱孩子,在必要的時候用「不可以!」這樣的句子,明確且堅定地拒絕孩子就十分重要。唯有這樣,將來孩子愈大,父母才不需要罵得更兇。因為孩子已經知道,如果不想惹麻煩,避免聽父母說教的痛苦,就不要做讓父母生氣的事。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責罵他們,目的是要他們分清楚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從中學習辨別是非,獲得不同的賞罰經驗,了解如果違反了規定就會受處罰。被處罰之後,孩子多半都會安分一陣子。 在孩子小時候,就要讓他們做好接受責罵的準備。怎麼說呢? 有的父母會覺得孩子還小,所以什麼都加以寬容,想等大一點的時候再來罵。這聽起來似乎很完美,事實上,並不是這麼回事。如果你認為嬰兒跟小孩子不懂責罵的用意,那你可就太低估他們了!因為事實剛好相反。如果你想等到孩子大一點才罵,反而會對原本還算不錯的親子關係構成威脅。以下就是一個實例: 「不是什麼都可以嗎?」 路卡斯一歲的時候,父母任憑他做他喜歡的事情。現在他五歲了,他的行為舉止還是跟以往沒什麼兩樣,但突然之間,他所做的事情在父母眼裡卻全都變得有問題,路卡斯還因此挨父母的罵。路卡斯根本無法了解,他做的究竟哪裡跟以前不一樣?這就是因為路卡斯的父母在他小的時候沒有對教導或責罵訂下一套準則,而路卡斯對事情的了解與判斷,又全以父母跟他說的為準,這使得後來路卡斯對於父母兩極的反應感到無所適從。 ♫ 若孩子從小就有被罵的經驗,他們很快就能了解,責罵是一種教育的方式。這同時能幫助孩子排除那些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出現爭執時所產生的不安全感。 別被天使面孔給騙了 如果父母一開始沒有以認真、嚴肅的態度來責罵孩子,如果父母被嬰兒及小孩子的天使臉孔給迷惑,而聽任他們做喜歡的事情,在往後的教養過程中,父母就會發現自己是自討苦吃。如果只是因為看到孩子們純真的面孔,就對他們所犯的錯誤一笑置之,沒有把握機會,以認真的態度去責罵或制止他們,最後父母會為自己的不嚴格感到後悔。因為孩子年紀愈大,對於挨罵愈是不痛不癢。 為什麼馬汀對責罵沒有反應? 馬汀現在四歲。小時候,媽媽對於不准馬汀做的事情,總是帶著微笑,溫柔地「責罵」。馬汀後來對於母親的責罵完全沒有任何反應,全因為母親的處理方式出了問題。現在,馬汀的媽媽可頭大了,因為責罵對馬汀來說不痛不癢。(其實,馬汀從小就不認為那是在責罵!)馬汀的媽媽需要很大聲、很兇地罵,才能達到所要的效果。如果她一開始就懂得用對方法,不以開玩笑的方式責罵,現在就不用這麼累了。一開始就要讓孩子們清楚知道,那個不准踰越的界限在哪裡,而這個界限則是藉由責罵來設下的。 ♫ 責罵,是為了將來不會演變成怒吼。要把握責罵的時機,不要等到忍無可忍的時候,才破口大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的教育,責罵亦占要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驗收 廉赫的父母在他不聽話的時候,都會嚴正地說:「不可以!」以往,他們總覺得,跟其他父母比起來,自己對廉赫的管教太過嚴格。如今,他們則對此感到慶幸,因為現在,他們幾乎都不用再怎麼罵廉赫,只要一個眼神,或堅決地說「不行!」,廉赫就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廉赫的經驗告訴他,只要他每做錯一次,父母就會又罵一次。所以,廉赫與父母間採用溝通的方式。他現在是個聰明的少年,對於父母的決定,他會追根究底問清楚父母要他這樣做的原因,而不是跟父母吵架。 別懷疑,成功的父母都罵孩子 你是不是認為會罵孩子的父母就不是好父母呢?特別是習慣把教養重責一肩扛的母親們必定常為這個想法所苦。其實,對孩子的教育付出較多心力的一方,發牢騷的機會自然也會跟著多。因此,做父母的常會有種不舒服的感受,覺得他們的責罵限制住孩子;或者認為,孩子因為受到責罵會有不愉快的童年。有些父母甚至擔心,孩子會對他們的愛產生懷疑,只因為他們會責罵孩子。甚至還有父母覺得自己的教育不成功,認為孩子一直沒有抓到做事的要領,全都是因為自己不斷激怒孩子! ♫ 輕鬆點!責罵本來就是成功教養孩子的要領之一。只要自己知道罵得有理,就是讓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往正確的方向更邁進一步。 責罵當然是教育方式的一種 許多父母很難理解也很難接受,責罵是教育方式的一種。我們必須接受親子間除了相互依偎,享受溫情及共渡歡樂時光之外,也會有摩擦及衝突產生。但做父母的,常常無法接受不愉快的那部分。父母對孩子盡心盡力,結果孩子不聽,父母就得用罵的才能制止錯誤的行為出現。難道,這就叫失敗的教育嗎? 當然不是,哪個為人父母的不是想為子女好?這是父母們共同的心聲:要不是因為我們是你的父母,別人才懶得理你。誰會願意花時間跟你解釋什麼是危險?誰會時刻提醒你要避免危險?誰會耐心教導你餐桌禮儀跟社會規範?這些全都是父母的天職。 為了不讓孩子無所適從,父母必須接受善用責罵這個方法來做好為人父母這份艱難、甜蜜,卻又很值得的工作。 挑戰媽媽的極限 黎歐妮絲現在一歲。她最愛運用自己這雙萬能的雙手把盆栽裡的土翻出來,然後分一些給窗台,一些給地板,一些自己吃掉!黎歐妮絲的媽媽簡直快要抓狂。然後整個橋段大概會是這樣:媽媽拜託黎歐妮絲把泥土吐掉,然後跟她解釋,泥土有毒,不能用手去抓。黎歐妮絲好不容易吐出來之後,媽媽又得清理被弄髒的地板。黎歐妮絲稍作休息之後,等媽媽一轉身,她又馬上抓了一把土往嘴巴塞。同樣的戲碼一共上演了三個回合,終於,媽媽忍不住大聲罵人了。結果就是,媽媽大聲罵,黎歐妮絲放聲大哭。 ♫ 責罵完全是出自善意。做父母的,要能將責罵轉化成具有正面效果、且有意義的爭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小的欣慰 將來,當孩子開始受外在社會的眼光檢視時,就是你驗收責罵的成果 的時候了。那些時常挨父母罵的孩子,在別人眼中,卻會是受歡迎、 有教養、有禮貌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責罵,是為了避免孩子受傷害 對黎歐妮絲的媽媽來說,必須不斷重複經歷同一件事,當然不好受。她想,如果黎歐妮絲能照著她的話去做,那該有多好!可惜事與願違。更糟糕的是,她還得用責罵的方式來教孩子,這讓黎歐妮絲的媽媽對自己的管教能力產生懷疑。 其實,責罵在教育的過程中,實屬平常。黎歐妮絲只是要試探媽媽所說的「不可以!」是認真的,還是說說罷了。一直要到真的把媽媽惹毛了,媽媽開罵了,她才能確定該安分點的時候到了。 所以不想讓自己感到內疚的第一步,就是認清孩子這種試探的心理。再來就是做父母的自己要能釐清你責罵的意義與道理在哪裡。好比說,媽媽會責罵黎歐妮絲,是不想她因為吃泥土而生病。除了健康上的考量之外,黎歐妮絲必須學會兩件事:第一、植物要有土壤才能生長,所以得把泥土還給盆栽。第二、媽媽沒有必要做額外的清潔工作,所以,別弄髒地板! 孩子其實早料到會挨罵 孩子的生活處處充滿驚喜。當然,挨罵很少會被列為驚喜的一種,因為它有跡可循。如果父母對某一件事情再三提醒,耳提面命,聰明點的孩子就知道最好照著做,否則很快就會換來一陣嘮叨。偏偏即使孩子知道會被罵,還是喜歡挑戰父母的極限。因為他們想知道,究竟父母所要求的是不是一定得貫徹執行。說穿了,就是要測試父母是不是真的那麼堅持。 「我知道你會生氣呀,可是我還是要試看看!」 安妮卡今年三歲,是個不斷挑戰父母耐性的小女生。她每天都要搞出一些不同的小狀況,就是要看爸爸媽媽會不會罵她。例如說,不停地玩弄碗盤,一直到碗盤掉到地上為止;不斷地推撞弟弟,直到弟弟放聲大哭;在別人還沒有吃完飯前,就從位子上站起來;洗完澡之後,就把濕毛巾丟在地上……等等。其實,安妮卡非常清楚,做這些事,媽媽一定會大發雷霆。 安妮卡正處於喜歡測試的階段,她就是要做她想做的事情,就是要父母對她舉起黃牌(註)(提出警告),或者直接舉紅牌(提出禁止令)。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寧可忍受父母的責罵,也要弄清楚父母的界線在哪裡,否則絕不善罷甘休。 (註:在足球賽中,若球員輕微犯規,裁判可發給犯規球員黃牌,以示警告。若嚴重犯規,或接獲兩次黃牌,則裁判會發給犯規球員紅牌,表示停權。) ♫ 孩子就是想要、也需要不斷測試父母究竟到怎樣的程度才會採取行動。正因此,父母更要堅守自己教養的原則,不可以的,不管怎樣,就是不可以! 注意遊戲規則 孩子通常都知道什麼時候會挨罵。對他們來說,比較難懂的是父母的種種要求,以及禁忌究竟有多重要?孩子真的不太清楚這點,尤其是父母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給孩子不同的標準。 比方說,在蓮娜小時候,父母不准她單獨在公園的沙坑玩。到了四歲,她卻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公園裡到處跑來跑去。卡爾在一歲的時候,吃飯不准拿刀,一歲以後,父母卻給他整組餐具吃飯。事實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也會不斷挑戰新事物,試試看父母的新界限到底在哪裡,直到他們的挑戰被父母禁止為止。 父母總覺得想要不罵孩子,就達到約束孩子的目的,真的很難。有時候,父母必須體認到,孩子的發展腳步可能比父母想像中的還要快。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會開始要求自由及自主權。一開始他們會高估自己的極限,這是很正常的,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是這樣的,關於這點,做父母的不必太緊張,只要訂好遊戲規則就好了。 對於不適宜的行為舉止,父母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來改善。第一步,稍作提醒;第二步,加以警告;最後,再不聽就得開罵了。這是一種能夠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信任的處理方式,他們也會認為很公平。 別做讓孩子無法掌握的父母 對孩子來說,如果父母總是反覆無常,朝令夕改,那可是比挨罵還糟的。譬如,父母對同樣的錯誤行為,卻用不一樣的標準來處理。如果父母的反應讓人信不過,或者料想不到,都會把孩子搞糊塗。這樣可能會造成孩子只好不斷測試父母的反應,才能摸索出怎麼做鐵定會被罵、怎麼做則可以安全過關。 孩子要能預期得到結果,才知道要怎麼讓步、怎麼改善情況。給孩子主導權,掌握改變情況的可能性,選擇他們要走的方向,讓他們不再只是親子關係中的被動角色,這樣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教養目的。 ♫ 所謂信賴,就是父母要讓孩子擁有事情的主導權。孩子可以擺明了找父母麻煩,也可以選擇避免與父母產生爭執。你要給他們這種權力。 不必擔心孩子會因此造反。得到愈多尊重的孩子,反而愈會善用他們自己的權力。 故意作對 兩歲大的馬帝亞斯雖然很清楚他不可以在客廳裡騎車,卻還是一意孤行,玩得不亦樂乎。媽媽當然可以選擇大聲斥責,但馬帝亞斯也可能倔強的反抗。這回,媽媽選擇用遊戲規則中第一步:提醒。結果,馬帝亞斯暫停了一會兒,然後對著媽媽大叫,接著又繼續騎車。媽媽接招之後,再出第二招。她舉出黃牌,警告馬帝亞斯。現在,主導權落到馬帝亞斯身上了。他可以選擇放棄在客廳裡騎車,跟媽媽就能相安無事,也可以繼續我行我素,但那勢必惹毛媽媽。 年紀愈大的孩子,愈會跟媽媽作對,惹媽媽生氣,因為他們想透過這種測試來了解自己可以放肆到什麼程度。另一種可能,就是孩子存心找父母麻煩。不過,有時候孩子只是想看看到底要用哪種策略或者哪些方式才能逃過一劫,避免被罵。(例如:他們會發現,有時候他們天真無邪的純真面孔,就是必勝絕技。) 孩子也該學著怎麼爭論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著如何忍耐或克服與他人在利益上的衝突,是很重要的一門功課,而責罵就是途徑之ㄧ。責罵不只是單方面情緒的抒發而已,而是負責教養的人與孩子間的爭論。會有爭論出現,就是雙方分別站在自己的立場,為自己的論點辯護,試圖尋求對方的理解。就這種角度來看,責罵絕不是想找人出氣,或單純只是希望孩子能改變他們的行為舉止而已。 所以,透過父母的責罵,孩子應該要學到,如何在衝突產生時,做出合宜的反應。在與其他人持不同意見時,要能保持客觀,並且不去傷害對方。要學著為自己的論點做辯護,努力讓別人了解,為什麼自己的行為舉止沒有錯。當認為父母的說法或作法不合理時,孩子要學著找出最恰當的用字遣詞來表達自己的意見。相對地,在與父母爭論的同時,如果發現自己的確有不當的行為舉止,也要能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當自己的立場無法獲得認同時,要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克服失望的情緒。學著妥協,學著體諒,接受失敗,懂得道歉。 「爭吵」其實是門大學問。孩子小的時候與父母爭論時,其實是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的。這些都是為將來能理性公平地與人爭論及解決可能面對的衝突做準備。所以,父母在責罵的同時,實在要能做孩子的學習典範。 ♫ 父母在斥責前,要給孩子一個緩衝期:先作提醒,接著給予警告,最後才能開罵。唯有這樣,孩子才能有機會慢慢改善自己的行為。 結論 對於父母的責罵,孩子很少會覺得莫名其妙,因為大部分的責罵其實是孩子自找的,要不然就是父母有先行警告,他們心裡也有數。如果真的搞到父母開罵,孩子就得甘願接受自討苦吃的後果。 ♫ 若孩子能及早學習如何與人爭論,就能為將來可能面對的更複雜的爭論情況打好基礎。 -------------------------------------------------------------- 給父母的小小叮嚀 ☆不要霹靂啪啦地胡亂開罵。 若是真想認真嚴肅的要求孩子做或不做某件事情,記得要先多次提醒孩子,他們的行為不被允許。先警告;如果不行,必要時,再責罵。 ☆照著遊戲規則做。不能一會兒這樣說,一會兒又那樣。 要給孩子可遵循的規則,父母必須是值得信賴的爭論對象,孩子才能做好準備。 ☆罵要罵得有建設性。 父母要跟孩子說明自己生氣的原因,也要提供孩子為自己辯護的機會。若是孩子願意對自己的錯誤行為做彌補,父母也要適時讓步。

2007年12月09日
公開
11

南崁Festival end

南崁Festival end

2007年12月09日
公開
5

你必須有一件是出色的

前不久,德國一家電視台推出高薪徵集『十秒鐘驚險鏡頭』活動。 許多新聞工作者為此趨之若騖,徵集活動一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在諸多參賽作品,一個名叫『臥倒』的鏡頭以絕對的優勢奪得了冠軍。 拍攝這 10 秒鐘鏡頭的作者是一位名不見經傳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 對於這個作品,每個人都渴望一睹為快。 幾個星期以後,獲獎作品在電視的強檔欄目中播出。 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電視前邊觀看了這組鏡頭, 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議論紛紛, 10 秒鐘後,每一雙眼睛裡都是淚水。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德國在那 10 秒鐘後足足肅靜了 10 分鐘。 鏡頭是這樣的: 在一個火車站,一個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崗位, 去為一列徐徐而來的火車扳動道岔。 這時在鐵軌的另一頭,還有一列火車從相反的方向近車站。 假如他不及時扳岔,兩列火車必定相撞。 這時,他無意中回過頭一看,發現自己的兒子正在鐵軌那一端玩耍, 而那列開始進站的火車就行駛在這條鐵軌上。 是搶救兒子,還是扳道岔避免一場災難──他可以選擇的時間太少了。 就在那關鍵的一刻,他威嚴地朝兒子喊了聲『臥倒!』 同時,衝過去扳動火車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這列火車進入了預定的軌道。 那一邊,火車也呼嘯而過。 車上的旅客絲毫不知道,他們的生命曾經千鈞一髮, 他們也絲毫不知道,一個小生命臥倒在鐵軌邊上 ──火車在轟鳴著駛過,孩子絲毫未傷。 那一幕剛好被一個從此經過的記者攝入鏡頭中。 人們猜測,那個扳道工一定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 後來,人們才漸漸知道,那個扳道工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他唯一的優點就是忠於職守,沒誤工過一秒鐘。 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兒子是一個弱智兒童。 他告訴記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訴兒子說: 『你長大後能幹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須有一件是出色的。』 兒子聽不懂父親的話,依然傻呼呼的, 但在生命攸關的那一秒鐘,他卻『臥倒』了 ──這是他在跟父親玩打仗遊戲時,唯一聽懂並做得最出色的動作。 達文西說: 「如果,今天我很努力地學習、過得很充實,則我晚上將睡得很安穩; 如果,我一生都很努力、充實地過活,則我將能安穩地長眠。」 是的,我們要「努力地過每一天」, 而且告訴自己: 「或許我笨拙,但沒關係, 我寧願走得比別人慢,也不願跟著別人盲目地趕路!」

2007年12月07日
公開
44

101句鼓勵的話

美國人的教育是以贊揚為主,激勵為主的教育。 於是美國人自己總結了鼓勵孩子向上的101句鼓勵的話。 某校長出訪美國馬裡蘭州,正好碰上該州新教師培訓,人手一本小冊子,是老師在批改學生作業和課堂教學中必須使用的鼓勵用語。 也可以用在家長對小朋友的鼓勵話語 101 ways to encourage a Child 1. Wow 哇!(叫絕聲) 2. Way To Go 就該這麼做 3. Super 極好的 4. You're Special 你不一般 5. Outstanding 傑出的 6. Excellent 優秀的 7. Great 偉大的 8. Good 好的 9. Neat 真整潔 10. Well Done 做得好 11. Remarkable 非凡的 12. I Knew You Could Do It 我知道你能做的 13. I'm Proud Of You 我為你而驕傲 14. Fantastic 太奇妙了 15. Super Star 超級明星 16. Nice Work 幹得好 17. Looking Good 看上去不錯 18. You're On Top Of It 你是數一數二的 19. Beautiful 美極了 20. Now You're Flying 現在你起飛了(進步了) 21. You're Catching On 你是有吸引力的 22. Now You've Got It 現在你做到了 23. You're Incredible 你簡直難以置信 24. You Can Do It 你能做到 25. How Did You Do That? 你怎樣完成的? 26. Bravo 好啊!妙! 27. You're Fantastic 你真太妙了 28. You're Improving 你在進步 29. Hurray For You 為你喊萬歲 30. You're On Target 你達到目標了 You're On Your Way 你在前進中 32. How Nice 多好啊 33. Good Job 幹的好(洋基托瑞總教練最常對王建民說的一句話) 34. That's Incredible 簡直難以置信 35. Hot Dog 熱狗 36. Let's Try Again 再試試 37. Dynamite 非同凡響 38. You're Beautiful 你太美了 39. You're Unique 你太不尋常了 40. Nothing Can Stop You Now 現在你已所向無敵了 41. Good For You 為你好 42. I Like You 我喜歡你 43. You're A Winner 你是贏家 44. I Respect You 我尊敬你 45. You'll Make It 你一定會成功的 46. Remarkable Job 出色的工作 47. Beautiful Work 完美的工作 48. Spectacular 壯觀的,引人入勝的 49. I Like The Way You Handled That 我欣賞你的做法 50. You're Precious 你是寶貴的 51. Great Discovery 偉大的發現 52. You've Discovered The Secret 你已經發現了秘密 53. You're Making Progress 你正在進步 54. You Figured It Out 你搞懂了 55. Fantastic Job 幹的太好了 56. Hip, Hip Hurray 萬歲!(喝彩聲) 57. Bingo 你成功了 58. I Believe You'll Handle It 我確信你能行 59. Magnificent 傑出的 60. Marvelous 非凡的 Terrific 太妙了 62. You Really Tried 你確實盡力了 63. Thanks For Helping 感謝你的幫助 64. Super Job 出色完成任務 65. Creative Job 創造性的完成任務 66. Super Work 超級完成任務 67. You're Sensational 你真令人感動 68. I Like Your Work 我欣賞你的工作 69. I Can See Progress 我已經看到了進步 70. Exceptional Performance 非同一般的表現 71. You're A Real Trooper 你真實一個好騎手 72. You Are Responsible 你是負責任的 73. You Are Exciting 你真令人激動 74. You Learned It Right 你做對了 75. Look How Far You've Come 瞧,你已經有多領先了 76. What An Imagination 多麼豐富的想象力! 77. What A Good Listener 多麼專注的聽眾啊! 78. You Are Fun 你真有趣 79. You're Growing Up 你長大了 80. You Tried Hard 你盡力了 81. You Care 你很認真 82.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出色的表現 83. You're A Good Friend 你是一個好朋友 84. I Have Confidence In Your Judgment 我堅信你的判斷 85. I Trust You 我相信你 86. You're Important 你非常重要 87. You Belong 你屬於我們 88. You've Got A Friend 你已經得到了一個朋友 89. You Make Me Laugh 你讓我開懷大笑 90. You Brighten My Day 你讓我今天增輝不少 91. I Respect You 我崇敬你 92. That's Correct 正確 93. You're A Joy 你真讓人高興 94. You're A Treasure 你是個寶 95. You're Wonderful 你真妙極了 96. Awesome 真了不起 97. You Made My Day 你今天真讓我高興 98. That's The Best 真出色 99. A Big Hug 熱情擁抱你 100. A Big Kiss 親吻你 101. Say I Love You! 我要說,我愛你! 希望這些話大家每天都能用到哦!! :P

2007年12月07日
公開
12

卡住的閱讀~台灣十年為何比不上香港四年

推動閱讀教育多年的台灣來說,今年的冬天特別嚴峻。 兩個大型的國際閱讀素養評比都在冬天揭露。台灣成績明顯低於國內原本的預期。 十一月二十八日,「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PIRLS)針對全球四十六個參與國家的國小四年級學生,進行閱讀能力檢測。台灣今年首度參與調查,排名結果不盡理想,只排到第二十二名。    另一個由經合組織(OECD)主導的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chievement),針對十五歲青少年閱讀、自然、數學能力測驗的評比,台灣在自然與數學能力都排名前三名,但閱讀的能力卻排在十多名。 兩項調查不約而同指向:台灣學生閱讀理解、統整、分析能力不足。 過去七年,教育部編列近七億元推動三千多所中小學閱讀活動。結果國際評比的成績不佳。 讓教育部焦慮的還不僅於此。 同樣以繁體中文進行檢測的香港,在PIRLS調查中從五年前的第十四名躍進到今年第二名(PIRLS評比五年一次),是進步最多國家之一,也遠把台灣拋在後頭。 學術界紛紛張大眼睛問:「閱讀推了十年,怎麼推出這樣的成績?」 文�李雪莉 摘錄自十二月天下雜誌368期 從魯迅時代就被定位為「文化沙漠」的香港,過去幾年是派遣閱讀推動教師到台灣取經,從誠品等書店購買優良的繪本,於是有不少人意外稱道:「才三年,香港就成功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PIRLS調查倍受重視的關鍵,在於它測驗了學生是否具備閱讀基本能力、邁向吸收知識的階段發展。 負責PIRLS台灣調查的中央大學教授柯華葳指出:「小三前是學會閱讀需要的識字等基本能力(learn to read),小四後就是藉由閱讀學習(read to learn),這決定國民能否透過閱讀掌握知識與訊息,學會終身學習。」 香港學生的閱讀強項有幾個:閱讀融入生活:廣泛閱讀傳單、報紙、雜誌、小說;閱讀自主性強:喜歡安靜閱讀、自己選書。 這些結果使香港學生思考更靈活、批判,舉一反三。 「的確是該停下來,檢討閱讀政策的時候了,」長期推動閱讀的柯華葳焦急說著。 為了追溯台灣閱讀面臨的困境,《天下》決定回到教學現場。 **閱讀=讀繪本=學習單 走北宜高,經過一個半小時,來到宜蘭山區大同鄉,早晨的大同國小正被雲霧包裹著。六點五十分,二十多位小學生站在鄉公所前排隊上課,孩子們沒有打鬧聲,眼睛古嚕嚕轉著,靜靜聽亞衛哥哥讀書。亞衛依哈勇是被分發至大同國小的替代役男,他每星期有兩天,會選一本書,站在曠野間,讀書給泰雅族學生聽。「與其讓孩子浪費早晨時光,不如讓他們多聽故事,」亞衛熱情說著。 與大同國小情況相似,這幾年,閱讀像蒲公英播種般,點點從城市飄進鄉野、都會進入偏鄉,一箱箱的書與人力,隨著卡車、故事媽媽、企業志工進校園。 每個人都說,「最大的改變是,閱讀變成全民運動,人人知道閱讀很重要。」 但深入校園,記者卻發現閱讀雖流行,學生的閱讀卻明顯偏食。 宜蘭縣順安國小校長廖秀微是宜蘭縣的閱讀推手,這幾年她看到「小一到小六學生習慣看圖畫書,校園裡繪本氾濫,而對小說、散文等文字多的書籍卻有排斥感。」 在小學的圖書室裡,隨口問小五的學生看過哈利波特嗎?他們回答「看過啦!」當記者接著問:「是小說還電影?」學生不加思索:「當然是電影,小說字太多,不想看。」 閱讀不只被簡化為讀繪本,也被簡化為寫學習單。 台北市今年十月針對台北市一五一所、近三千名高年級老師所做的調查顯示,學生最討厭閱讀伴隨而來的學習單。 負責這份研究的明德國小校長林枚伶發現,不少老師沒時間與學生共讀,只好把學習單發下去,「似乎只要學生寫得出來,就盡到推廣閱讀的責任,還可以留下閱讀的證據,」林枚伶觀察,約有兩成學生的閱讀胃口就這樣被打壞了。 閱讀在教學現場,變成了嘉年華活動。各種閱讀小博士、閱讀小超人、閱讀護照等活動,強調讀書超過一定數目就可兌換獎品、與校長合照等,過度重形式與產出。但老師卻明顯缺少策略,把閱讀的能力「教」到學生手裡。 九月份,《天下》「教出寫作力」專刊中,記者深入香港觀察閱讀推動,發現香港閱讀成功的關鍵,在於它的專注與策略。 過去五年間,香港做對了幾件事:清楚的目標、有效能的執行。 香港自兩千年開始啟動教改,目標之一就是達成「從閱讀中學習」。香港枚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陳嘉琪強調:「閱讀和語文能力,是學會學習的重要工具,教育不單是要培養『看得懂的能力』,還要培養『思考能力』,」她認為閱讀是教改最關鍵的能力。 **閱讀策略是能力提升的關鍵 執行上有兩個特色:其一,讓第一線老師學會閱讀的策略;其二,課外閱讀課內化。 所謂閱讀策略是教會老師賞析文學、兒童文學、散文、小說的能力;教會老師開讀書會、摘要重點、引導討論的能力。 但台灣的教學現場,老師仍倚賴教科書與教師手冊。 在第一線教學快二十年,經常到台北縣市分享閱讀經驗的健康國小老師陳純純指出,多數老師習慣要孩子精讀、學會生詞難字。 她舉例,老師考試時,要學生解釋每個名詞的意義,像是「夕陽」二字的解釋,學生必須寫出「黃昏的太陽」。荒謬的是,學生少寫一個「的」字,會被指正是不完整的答案。 過度鑽研字義,忽略理解、表達、創造思考的結果,學生統整能力偏低,而且還影響數學、社會等其它領域的學習。 除了教會老師閱讀的策略,香港也推動「閱讀課內化」,與台灣的「閱讀活動化」策略形成對比。 明德國小校長林枚伶觀察,閱讀質量明顯隨著學生年齡而遞減。不少中低年級老師喜歡用繪本教學的原因是,故事書一進來,學生馬上安靜,閱讀的工作不影響老師的時間規劃。「但高年級老師拼命趕課,反倒認為閱讀是浪費時間。」 一位現場老師就不諱言:「某章節的國語沒教完,就有家長說怎麼沒教,但書少讀一本,沒有家長會怪罪。」 但香港的閱讀則是融入人文、社會、自然等各科教學,好的文本就是老師的教科書。把閱讀鑲嵌課程的好處是學生能廣泛閱讀各類型文本,閱讀沒有「外加」、「多餘」的困擾。 兩份國際閱讀素養的評比結果提醒台灣,閱讀從絢麗的天上花火開始,會不會曇花一現? 林枚伶提出從「天花到種花」的理論。她認為大張旗鼓推動閱讀的階段性任務過了,火花型的活動要回歸「種花」,專注細心安靜把能力教給老師與學生,真正懂得用閱讀來學習。

2007年12月06日
公開
7

除了一百分

「知道錯誤,改進缺點,比考試拿一百分更棒!」在國小一年級的親子學習單上,一位母親寫了這句話送給兒子。 這位母親從不認為考試拿一百分很重要,但令她意外的是,孩子卻為了無法拿一百分跟母親說謊,只因為兒子從小自尊心強,只因為卡通裡的主角總是贏得比賽,只因為安親班的老師說滿分就有獎品,兒子打從心底不願面對只拿到九十八分的事實。 於是,小男孩偷偷在考卷的答案欄改上正確答案,再謊稱是老師改錯了,母親請教老師,才知道兒子原始答案是錯的,因為月考數學沒拿一百分,兒子為自己圓了謊。 母親並沒有馬上拆穿兒子的謊言,她帶兒子出去玩,在愉快的氣氛中,她以分享的心情告訴兒子,「媽媽以前考試很少拿一百分,也從不覺得考試一定要拿一百分」,接著他又告訴兒子,「媽媽不要你拿一百分,只想知道考試以後,錯的地方你學會了沒,只要你告訴媽媽錯在那裡,然後把它學會,媽媽覺得你比拿一百分的同學更棒,因為你很誠實,而且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問題!」 兒子笑了,笑得有些尷尬,他告訴媽媽,學校的考試題目他都會,就是太粗心了,沒把題目看清楚。 母親趁機再告訴孩子,別為了考試拿高分作弊,真的學會比考試成績拿高分更重要,也不要因為沒拿一百分就騙爸媽,有很多事比考一百分更重要,此時,兒子睜大了眼,好奇的問,「有什麼事比一百分更重要?」母親說,多運動、讓身體更健康,把不懂的地方學會、讓今天比昨天更棒! 面對無法承受課業壓力、學生自殺事件頻傳,這位母親感嘆的說,成人社會與媒體該為孩子的價值觀及行為負大半責任,因為,父母不懂孩子的個性,常對自尊心強的孩子做出過多要求,結果反而把孩子逼到死角;社會常不自覺灌輸贏的價值觀,但卻並非每個孩子都能拿第一,為了怕挨罵、擔心無法達成大人的期待,孩子們只得想出對策,卻因此讓自己的價值觀更為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