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四兄弟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六個月產檢

2010年09月28日
公開
30

也許是這兩天媽咪身體不適的小抱怨(感覺下墜感和下腹兩側的筋很痛) 加上媽咪拿著這兩天熟悉的那位在生產時因羊水栓塞而過世的部落客媽咪新聞去給爸比看 爸比早上主動的提醒要帶我去產檢 醫生看了看告知媽咪最好除了上廁所外最好都要卧床,要安胎 頭部已抵著子宮口,還好子宮頸沒有開 他說經產婦可能會比較有下墜感,並問我最近是不是很忙,有可能是太累了 (天啊,還有很多事想做呢) 我說:可是我還要照顧兩個小哥哥呢 他說:唉~就是這個比較麻煩,妳儘量調整囉 今天終於看見了小弟弟的盧山真面目 4D影像清楚的看見他的輪廓,有點像岳哥哥的BABY模樣呢 澤澤也忍不住開心大叫:好清楚喔,是小BABY耶 最後問了醫師羊水栓塞的問題 我問:是不是羊水中有雜質跑進身體裡 (因為想要知道有無預防的方法) 醫生眉頭一緊,語重心長的說:這是婦產科醫生最害怕遇到的狀況 機率雖然很低可是一碰到的話八成的產婦會救不回來 基本上,沒有預防的方法,跟產婦的體質有關 行醫至此,我也遇過兩次,都沒有救回來,是因為妳問我才會說 有些人會忌諱說這個,不過,生產本來就是有風險的事 風險,是啊,這個我能體會,畢竟生澤的時候已驚險的渡過一次 我想,我也不會因此而擔憂,經由這些日子靈性的學習 我知道我會用我一切極致的想像力 顯化並創造喜悅的生命誕生過程

母子聊天

2010年09月26日
公開
1

午睡時,岳翻來覆去的睡不著而一旁的澤早已呼呼大睡夢周公去 媽咪:岳,睡不著嗎,過來媽媽抱抱好了 岳: 媽咪,每次澤澤都抱好多好多次,每次都是他在你旁邊 媽: 澤澤每一次都是自己過來抱媽咪的,如果岳岳想抱媽媽,你可以自己過來呀 岳:好,那我知道了 媽:岳,媽咪很愛你,不管你做了什麼,媽咪還是很愛你,雖然媽咪有時候看到你欺負弟弟,心裡會很生氣你的行為,但我也是很愛你 你知道媽咪很愛你嗎 岳:我知道 媽:可是你打弟弟的時候,媽咪很生氣,岳是不是以為媽咪不愛你 岳:對 媽:媽咪想和你說,其實媽咪不該這樣的生氣,這樣的生氣是我自己選擇的 可是我也在學習不要這麼大聲的生氣,我還在努力學習控制,有時候我可能需要自己的一些安靜時間 岳:媽咪我告訴你,我可以給你很多安靜的時間,還有,我也覺得我都控制不了我自己的生氣 媽:我們一起來學習讓手聽心的話,而不是讓頭腦和心聽手的話,好嗎?手是我們做事情的工具,如果岳的心裡愛媽咪和弟弟的話,試著控制自己不要聽手的話好嗎 岳:好(將頭又埋在媽咪的懷裡很深並甜甜的笑了) (此時,澤突然翻身過來面對著我們倆個) 岳:媽咪,澤澤這個樣子看起來好可愛喔 (這是近日以來對澤難得的讚美,我想他是真的釋放了) 媽咪也會一起努力讓自己更放鬆,最近我們大家都辛苦了

觀察華德福孩子普遍特質

2010年09月20日
公開
6

轉貼自夏日海島論壇:中部華德福學校理想與夢 (某位台中華德福家長所發表) ------------------------------------------------- 我之前也問了很多在前面的家長,當然也問過一些學校,尤其是受華德福教育的孩子的共同特質 我簡單寫一些”也許不能套用在所有華德福孩子身上、但是可能是這些孩子普遍的特質或傾向”的東西 如下: 1.因為沒有考試,所以反而喜歡考試~ 2.有自信,而且喜歡學習、主動學習 3.喜歡挑戰,不怕難 4.專注力夠、喜歡聆聽 5.手腦並用、術科能力很強 6.腦筋清晰、思考靈活 7.會自己分配放學回家後的時間、不會死讀書 8.只需要比一般中學生還短的時間作準備,就可以考得不錯,而且覺得很新奇 9.不會像體制內學校的學生在完成升學之後,就把課業鬆懈掉了(彈性疲乏現象 10.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要什麼、想念什麼科系    | 給大家參考~ 當然給孩子念華德福學校,絕對不是功利取向、也不是升學取向 只是當孩子要回到體制內的升學之路的時候,家長與孩子確實需要準備,因為考試制度是必須面對的 再說,只要孩子有能力、內心素質強、準備好了,孩子根本不會害怕考試 華德福教育並不是害怕考試的教育,它想把孩子的內在準備好,讓孩子去面對任何世界變局 今天台灣或臺中的華德福教育已經不再只是幼稚園加上小學了: 大家都開始有中學了、甚至有高中了 從今年起,校方都有注意到這個延伸教育所必須處理的各種現實面向 這是可喜可賀的事情!我們沒有必要也不能閃避任何這些孩子要面對的課題 邁向新的里程碑,我相信臺中三所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都會盡力做好準備" 家長要有耐心與愛心,去用心耕耘孩子的心田、去等候孩子長好他自己的能力 華德福教育不可能一簇即成,大家都是逐夢踏實! 希望大家多多祝福華德福教育、多多祝福這些孩子吧~ -------------------------------------------------- 我自己是體制內學校一直念上來的標準好學生 其實成績好的學生(我應該是其中之一吧,我第一年聯考失常就考上醫科,第二年重考就上台大醫科: 我的第三類組成績是全國前八十名,第二類組成績是全國前七名,任何五科的成績就已經能錄取需要六科成績的台大電機系)都具備我寫的那些特質,但是因為體制內教育的關係,要做一些修改: 1.因為沒有考試,所以反而喜歡考試 ==> 下課後沒有特別多的補習,加上考試成績不錯,所以保持對考試的興趣,也對考試有正確的態度:”跟自己比賽!”。用考試來檢驗自己:還有哪裡失分或不會、需要加強的地方。 2.有自信,而且喜歡學習、主動學習 ==> 因為沒有太多的補習,所以我甚至高三那一年每天晚上八點半就睡覺了,白天集中精神好好地上課,學習效果就會很不錯,其實不太需要晚上用功唸書。也因為晚上早睡,所以白天就有好精神,增進上課時間的吸收力。 ==> 喜歡做困難的題目,喜歡考試不考的領域,甚至提早閱讀,例如:我小學就喜歡數學,自己拿了中研院的數學論叢在看,還看得很高興。國二我就對物理學很有興趣,自己念了很多課外讀物,例如: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演講論叢。為了看懂狹義相對論的程式推算,我又向鄰居學長借了初等微積分來看;而愛因斯坦的演講論叢是他演講稿的收集冊,裡面充滿了人文氣息,這養成了我覺得學科學就應該同時學人文、懂歷史的習慣。其實,重視過程、瞭解歷史由來、從最初開始推演到現代...這些正是華德福學校的教育方式,非常傳統、但是我們的孩子就是非常需要以這樣的方式來學習!這是紮根、也是傳承;這是延續性的內化,也是富有探索樂趣與迷人魅力的教育。事實上,教育本來就是應該這樣教才對!我們也不需要對孩子設限,當他們準備好了,就是他們開始起飛、贏過別人的時刻! 4.專注力夠、喜歡聆聽 ==> 跟前面一樣,只要保持好體力、充足的睡眠,就有好的精神,上課就不會打瞌睡。但是喜歡聆聽、培養足夠而且穩定的專注力,那就需要個性發展、以及長期習慣的養成。如果選擇華德福教育,學校就有一套方法來讓孩子喜歡聆聽、也培養專注力。如果沒有選擇華德福教育,那麼父母就要靠自己來帶孩子培養這種能力。 5.手腦並用、術科能力很強 ==> 以前常有人說:體育好的人、智育不好;智育好的人、體育不好。同理也有人說:美育好的,智育不好、智育好的人、美育不好。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念!孩子四肢發展得好,表示腦部也發育得好,智育不會不好;同理,美育好的人,腦部思考清晰、有很好的想像力、建構萬物的能力,那麼智育也不會不好。在華德福學校,將這些更放進課程裡,重視孩子的個性發展、五育均衡,老師要看到孩子的內在成長,讓孩子有韌性、保持對人性的正面想法、樂觀堅強。 最後一點,我想很多體制內的學生都做不到。連我只想填台大物理系都不被父母許可,可見很多孩子的困難都在於父母的觀念、父母的問題。其實孩子只要永遠向前邁進,越來越好,自己能不斷地進步,我們何必在意考試成績或者排名? 出了社會,真正的成功需要的不是考試成績、也不是畢業學校,而是孩子自己的個性(能在社會上跟別人相處、懂得人我分際、自愛自重..)、 能夠跟別人合作(這個很重要,現在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好品德、合群與交際能力反而是工作能力的基本條件)、 能不怕跟別人競爭(怕競爭就很難在社會上生存,但競爭有良性與惡性,孩子要有充足的內在能力才能堅定地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做出有益的貢獻)、 有企圖心與勇氣(孩子要知道自己的方向、瞭解自己的能力、要有不怕艱難的精神)、 有愛與願意分享的內在力量(物以類聚,相同性質的人會在一起形成互助的力量,而這個力量可以幫助他成功、更快樂!)、 有豐富的感受力(感受才會有回應,然後才有後面的思考;沒有感受能力的人,就不知道怎麼回應,思考就沒有方向和內容)、 願意不斷努力並且自己得到快樂與滿足(樂在工作、樂在生活、樂在享受自己的一切;否則就會憂鬱、容易陷入人生低潮)...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自由呼吸、感受自己、享受活著的感覺,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