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四兄弟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小樹苗緣起(草稿)

2010年08月06日
公開
3

副標:在育苗的美好時光裡,我們細細灌溉,用愛等待 滋養孩子善.美.真的本質 形塑孩子一生的能力 二年前的盛夏,幾位希望孩子能在大自然的環境,快樂遊戲長大的媽媽們,在土城捷運站附近遇見一處符合心中理想的地方。 沿著綠色小徑,像是發現桃花源般的有座圍繞在楓樹林中的小木屋。 春天時繁花盛開,夏天陣陣的蟬鳴鳥叫,秋日片片落葉的各種姿態,嚴冬呼呼的北風。 媽媽和孩子們深深的和這裡的自然連結著,開放感官享受著人們很難在都市中感受到的輕盈悠閒。一切的一切,都已深深的印記在每個人的心裡,成為珍貴的人生記憶。 沈浸於小樹苗的自然,隨著走過四季更迭,媽媽們在陪伴孩子的同時,接納了孩子與自己做為人的本質之外,也對自己生命過程更加的認識,為自己找到生命的安全感。 這段日子以來,小樹苗有著兩次的幼兒自學園,在此先感謝曾經為幼兒園付出心力與經濟上支持的家長與老師們。 雖然幼兒自學園已於去年十月暫時結束,由於部份家長對於這塊土地的熱愛,也深深感受到這片自然與綠意對於大人與小孩身心靈豐美的滋養,希望能延續各方的愛,而持續的邀請希望讓孩子能在大自然成長的家長們一同聯結彼此的力量,相互支持,為彼此與孩子的最高利益而努力。 小樹苗自今年春天起,固定於每週三為親子樂活班,週五為華德福教育親子讀書會。週一至週五不定時舉辦親子或成人手作相關課程。開課內容與時間將不定時公佈於小樹苗網站。 (後記:感謝一路走來為小樹苗及孩子的教育付出的各方人士 劉麗蘭老師,秋香老師、芳瑜老師 幼兒教師郁茹老師、羽潔老師 以及一路走來無私付出的每一位媽媽們 謝謝妳們~)

好奇,啟發五感的第一步

2010年08月04日
公開
6

【張老師月刊�文字整理:陳舒榆�口述:洪曉芬】 現代父母往往基於「望子成龍」的心態,甚至期望孩子強過自己,因此多數有經濟能力的父母都會送小孩進入號稱能開發心智的才藝班。只是,一旦孩子的表現未如預期,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恐怕還會增添孩子在學習上的壓力及焦慮。 許多人總是誤解「潛能開發」的意義,總以為只要提供大腦足夠的刺激,就能誘發腦部各項功能的發展趨近完整;也就是說,只要透過訓練,就能教出全方位的資優生。但卻往往忽略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尤其在早期的潛能開發階段,更應該考量「適性發展」的原則,來提供孩子多元學習的機會,這樣才能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讓孩子的潛能得以自由發展。 好奇,啟發五感的第一步 有許多父母發現,孩子的學習總是斷斷續續、無法集中注意力,而且再怎麼加強、提升,也都很有限。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看卡通時、玩電動時,孩子卻可以目不轉睛,完全變了樣。所以,小朋友「沒有專不專心,只有專心在哪」的問題。只要能夠提起孩子的興趣,對事物產生好奇心,學習的問題也就能夠迎刃而解。 好奇心會驅使小朋友主動觀察、用心聆聽。不過,這樣的學習仍不夠全方位,要五種感官「視、聽、觸、味、嗅」一次到位,多元感受的交互刺激下,才能讓孩子建立起對事物的全新看法和經驗。有了新的認識、能夠體驗出不同的感受,記憶的東西也會變多了,就能促使孩子大腦的組織能力學會重組思考。 對外界的感受力提升了,專心度也用對地方,就能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此時再從旁引導、適性發展,孩子潛在的天賦,無形中就能不斷地萌芽。 以作文為例,常有人問我該如何提升孩子的寫作能力?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要能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真實的故事往往最動人,自己如果可以被感動,自然也就可以感動其他人;所以,試著在孩子寫作前,先讓他身歷其境地體驗學習,像是寫「颱風天」,那就陪著孩子點蠟燭、沖泡麵,運用道具模擬窗外狂風驟雨的聲音,讓孩子啟動五感,想像萬一突然停電了怎麼辦?還有,颱風天的泡麵是不是特別香?…… 誘導他們透過五官的感受,細細勾勒出情境下的背景、顏色、溫度,甚至氣味,再用文字一一表達出來;這樣,創作的靈感就能源源不絕。久而久之,當孩子開始能夠發自內心地連結自身的相關經驗,縱使是最簡單的文字,也能創造出最動人的故事。讓孩子可以往內找到屬於自己的與眾不同,並且去接受它、表現它,就是潛能開發的精神。 增加彈性,激發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好奇心,孩子的冒險精神也很重要。 或許父母不知道該如何做引導,但至少可以做到跟小朋友一樣,擁有無窮的好奇心,像是生活中,適時引導孩子多觀察周遭的事物、不刻意壓抑他們的好奇心及冒險精神等,藉由多元學習進而觸類旁通,孩子的思考迴路也就可以更開放地多元發展。不論是帶孩子看電影、欣賞畫展,或是品嚐不一樣的食物,透過不同的感官刺激,讓他們分享心中感受,同時也可以達到開發幼兒潛能的目的。 現代的父母因為生育得少,所以對孩子的照顧變得謹慎、細心,甚至過度保護,使得任何一個看似危險的行為或動作,都會極力禁止,但卻也在無形中箝制了許多可能的發展。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當人們做成功一件事,大腦就會產生成功的模組,肌肉也保有這樣的記憶,因此只要不斷反覆進行同一件事,就會愈做愈好,甚至激發這方面的潛能。因此,讓孩子適度地嘗試和冒險吧,去跑去跳、多方探索和挑戰,讓生命挖掘更多可能發展的面向。 基本上,我個人覺得欣賞藝文創作和表演,可以快速累積、啟動孩子的五感體驗。在舞臺表演上,我常藉由五感啟發孩子的感受力,不事先告訴他們劇情是什麼、臺詞要講什麼,或是要他們扮演什麼角色,而是試著從遊戲中,刺激孩子的反應,讓他們自己去發現本身的潛能;透過臺詞、演出,幫孩子們把潛能給挖掘出來。當他們看見了自己擅長的地方,就會開始相信自己的能力,再透過別人的掌聲,就會更有自信地發展下去。所以,舞臺上,孩子做的每一個動作,會讓自己的能力愈來愈好,甚至幾乎不需要綵排就能表現得十分精采。 適性,才能產生自信 於是,當家長瞭解到潛能開發的真正意涵是藉由多元探索的過程,讓自我發揮得更好,而可以領悟到,要開發孩子的潛能,不一定要花許多的時間和金錢去上才藝班。其實父母就像是把引導的鑰匙,但孩子們仍必須自己開門找路,累積了足夠的自信,並且適性發展,挑戰適合的目標,才會愈挫愈勇;否則缺乏自信、缺少興趣,一味地要孩子往前衝,只會讓孩子愈挫愈退縮。 小朋友如此,一般不懂得表達自我、在傳統期望束縛下長大的成年人也是如此。許多人進入打擊、挑戰不斷的現實社會中,更應該鍛鍊自我膽識、培養自信,進而開啟其他方面的長才;因此,透過五感開發,發掘自己更多的潛能,擁有新的能力,整個人也就會愈趨近完整,也會對自我更有自信,對生活或工作的掌握度,相對地也會提高。 對於未來,人們永遠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多,因此不妨拿掉自我框架,好好地去探究內心更深層的需求,才能真正開發潛能。 洪曉芬小檔案   從事藝術教育、戲劇教育、電影行銷等工作達十餘年,曾任大學講師、企業講師、媒體行銷總監等職務。現任橙智藝術教育事業集團藝術總監、美國NGH國家催眠師協會會員、ACART社團法人亞太地區創作藝術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親子關係與教養

2010年07月28日
公開
20

轉貼之前郁茹老師寄給樂活班媽咪的文章 -------------------------------------------- 親愛的朋友 這是來自仁美老師的轉文和大家一起分享這篇文章。 現在的我們自己才是最需要先成為孩子的榜樣 孩子的未來是建築在目前的我們(大人們)。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知行合一】的好大人。 祝平安 郁茹 ------------------------------------------------------ 親子關係與教養 在繁忙工作一天回到家之後,身為家長的您,是否希望孩子自己可以快樂的做該做的事,讀完該讀的書,該準備的東西都準備好,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事,不用您操心呢? 我想說這是「教育的理想目標」。以目標言,能敎出獨立有次序、有紀律的孩子,是非常值得努力的目標。 這意味一個理性且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個體,他保有自己的決定力,並且能付諸行動達成目標。而未來的世界取決在他們。這是一份非常有價值的工作,而執行者是「家長」。事實上,媽媽所承擔的責任比較多。 「家長」這份職務需要多種專業知識才能完美達成。 1.「家長」是一位實踐家 能做到自己所說的,樹立良好典範。示範:是教育裡最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在幼兒教育領域,家長身教做的正確孩子通常也學得好。如果家長回到家就坐下看電視,就別要求孩子要喜歡讀書。如果家長常生氣的跟孩子講話,孩子在哪裡學習禮貌呢? 2.「家長」是一位敏銳觀察家。觀察是為了分辨孩子的狀況是屬於哪個領域範圍,是身體的、情緒的、學習的…. 先定位問題,正確定位後接下處理步驟才會有效 。 3.「家長」是一位傾聽者。傾聽-是注意聽。不帶有否定、評論、和貶低。 「傾聽」是為了確認你的觀察是否正確? 大部分的情緒問題在「傾聽」和「了解」之後就平復。關鍵在於聽者的能力,用情緒處理問題的家長其實缺少觀察和聽的能力。 4.「家長」是一位溝通專家。「溝通」是應用方法進入處理,目標是建立共識,取得合作。 用溝通取代權威,權威沒有錯,有時候可以用,但不是最好的選擇。溝通和權威教育下 的結果大不同。理性的溝通將會保有孩子自決力免於干擾。 5.「家長」是一位教育家。由「溝通」來進行,敎之前要先給目的,再執行,缺少目的的 傳輸是做白工,因為孩子無法將資料歸類,因此也無法應用。或許你會感嘆為什麼敎很多遍還是學不會?給予任何資料之前要先標示目的。 6.「家長」是一位優秀的管理者。不管是生活、讀書還是工作,都需要有次序的完成事情。 孩子最先學習的是管理自己的玩具,處理接觸的環境,進入學校管理學用品和書籍和課業就不困難,當我們看到混亂的處理書包或是無秩序的做事,通常在家庭教育裡也很缺乏秩序。 現在我們把視線拉回到自己身上,檢查看看自己缺少什麼能力?需要什麼能力來幫助自己把家長的工作做好。 是否自己也能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找到值得學習的資料,成功的關鍵是「有能力敎育自己」。 再需要的時候學習新方法以解決問題。

幼兒發燒的處理方法

2010年07月25日
公開
25

幼兒發燒的處理方法 人智醫學認為,發燒是孩子的心和靈進入物質體 (肉體) 時,為了適應這個新的身體所進行的微調工作,因此0-7歲的孩子較常發燒,他們藉此處理身體中來自遺傳的不適合的部分,讓自己變得更強壯,更能掌控這個身體。麻疹和水痘有類似的功能。所以他們不贊成打疫苗和退燒,認為現在的孩子這麼容易感冒、過敏,多半來自於以上兩種不當的處理方式。若真的不放心要打疫苗,建議最好拖到三歲以後再打。 1.畏寒時-發燒開始時通常會發冷(畏寒),這時要為孩子保暖,可以蓋被子,把熱水袋放在肚子上。 2.體溫升高時的注意重點-當發冷結束,體溫就會開始飆升,此時注意手腳是否溫暖,若是,就算體溫升到40度C (此處皆以肛溫為準,耳溫需減1度) 也都OK。 3.發燒時手腳冰冷的處理方式-若手腳冰冷表示燒集中在身體某個部分,譬如肺,就必須處理。判斷的方法是高燒39度C以上,手腳冰冷,此時可以把冷水敷在手臂及小腿肚,若10分鐘後沒有改善,則改用冰水敷,若還是沒有改善,則用冰塊放在小腿肚上。此法可以將熱引導到四肢,讓手腳溫暖,而非退燒。若是突然發現孩子發高燒且手腳冰冷,則可以跳過前二者,直接將冰放在小腿肚上。 4.若擔心孩子夜裡燒太高,可以將檸檬切片,放在腳底中心,再用透氣膠帶固定,酸和溼可以讓體溫往下發散。這樣父母和孩子都可以睡得好,對孩子來說睡覺是治療的過程。 5.發燒不要超過41度C,高燒 (39-41度C) 不要超過三天,都是可以接受的正常範圍。若孩子燒在39度C以下,最好讓他在一天之內燒上去,例如蓋被子。低燒很久,表示身體有在發炎,但卡住了,無力處理,反而更危險。退燒藥讓身體停止該做的工作,會轉變成其他的疾病,例如氣喘或中耳炎。 7.高燒期間不要強迫孩子吃東西,肚子餓想吃的時候可以吃粥,加一點薑,或喝草藥茶和水。高蛋白質的食物會增加孩子身體的負擔。 8.發燒要留在家裡休息,一整天都沒燒了才可以去學校。 9.發燒開始一天半達到高燒後 (39度C以上) ,才可以幫孩子擦澡,擦澡時要注意保暖。 10.高到42度C的處理方式-少數的孩子體溫可能高到42度C,此時可用深度到孩子大腿的水桶,裝冰水,水溫8-15度C,孩子上身用毛毯包住保暖,讓孩子站在冰桶中10-15秒,同時注意孩子是否開始發抖,此時立刻把孩子抱離,然後量體溫,若沒有下降,則可以再試一次。通常若體溫開始下降就不會再上升。Jake老師的兒子曾經高燒5天,就是用這個方法退燒的,而且一退就完全不燒了。 11.父母的心態:父母的心態很重要,若有疑慮孩子也會感受到,此時要尋求可信賴的專家協助,或乾脆帶去看醫生(西醫或中醫皆可),確定不是其他更嚴重的問題,可以幫助父母更有信心的度過這段時期。孩子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大人的角色是確保整個過程在安全的範圍內,不要驚慌,否則會影響孩子,讓情況變得更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