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佑元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親師座談會

2005年10月27日
公開
8

終於等到今天的親師座談會了, 不過感覺此次的重點是擺放在"儲萱"的演講而非跟園方直接溝通問題點. 雖然儲博士今天所講的內容, 媽咪先前大致都已經接觸過, 但還是感覺獲益良多. 其中又以一句"放手吧! 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只要他在不影響其他人的前提下, 都是可以接受及容忍的". 這句話, 讓媽咪頓時感覺找到教導佑佑的圭臬及準則. 簡短的一句話, 卻已包含及融合了許多教育的理念於其中, 將抽象化為實際. 會後, 媽咪問了有關"如何引導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學習"的問題, 雖然先前儲博士舉了一堆名偉人(愛因斯坦/ 愛迪生/ 湯姆克魯斯...)都有此狀況, 不過畢竟這些人是千百年來少許的特例, 媽咪若已這些名人來安慰自己, 可能反而錯失了糾正的時機, 還是實際點找出最佳的方法吧! 儲博士建議媽咪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讓佑佑吸收消化, 重點是"不強求". 因為強求反而會壞了他求知的胃口. 這點媽咪是非常的認同的, 不過也要先學著控制自己的急性子, 如儲萱一開始提到"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 自己就得先變成那樣的人". 看來最先要改變的人是媽咪囉~ :P 今晚很開心遇到好久不見的金美和金玲老師, 她們都是和善的好老師. 媽咪考慮了一下, 還是雞婆的告訴金美有關芷芷爸爸過世的消息. 她非常的驚訝, 因為芷芷爸媽前陣子還有跟她連絡. 世事真的很難預料啊~ 唉!!

轉貼: 了解孩子的天生氣質

2005年10月15日
公開
36

氣質的九個向度 所謂的氣質(temperament)是指「每一個人天生下來對內外刺激的反應方式,後天環境可修飾這行為」。為人父母應該學習接受孩子的氣質特性,並找出因應這些氣質的方法。 (1) 活動量 活動量是指孩子在一天的時間中,動作的快慢與活動量的多寡。我們可在不同的時期、不同時間、不同場合觀察孩子的活動量。如果不清楚如何觀察孩子的活動量,下列提供觀察點: .洗澡:靜靜的玩水?把水潑的到處都是? .穿衣:安靜的讓人穿衣服?動來動去? .吃飯:一直在吃,動作很慢?離開座位,到處亂跑? .做事:慢吞吞?草草結束?換來換去? .外出:安安靜靜?跑來跑去? .睡覺:睡得平穩?翻來翻去?維持同一姿勢? .遊戲:安靜的玩?在戶外跑來跑去? 因材施教,對症下藥(一)活動量 觀察孩子的氣質愈早愈好,因材施教也愈早愈好。體諒並了解孩子的氣質特徵,當他在人際關係上、學習上遭遇困難時,他最需要的是你的了解與協助。如果孩子的行為會為你帶來困擾的話,不要莫可奈何,以下有一些策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參考使用。 活動量 □活動量高的孩子 活動量高的孩子常動來動去,靜不下來,爸媽應儘量避免讓他喝可樂或吃糖果之類的東西,因為這些飲料或食物會讓他更興奮,更靜不下來。針對這類型的幼兒,爸媽可參考下列做法: 1. 應有顆包容的心:爸媽應有顆包容的心,了解孩子在家裡跑來跑去,或不肯好好坐著吃飯等現象,並非他故意搗蛋,乃因其天生氣質所使然。 2. 注意孩子的安全:這些孩子不是跑來跑去,就是東跳西跳的,如不小心或大人不在旁邊時,可能就會有一些小意外發生,例如可能趁大人不注意時爬到高處,然後說:「媽媽,你看!」接著就往下跳,讓一旁的你捏了一把冷汗。有個媽媽也做了這樣的分享:「我的孩子喜歡在家裡跳來跳去,有次竟然撞到桌腳,縫了七針,真是把我嚇壞了。現在家裡頭只要有尖角的地方,我都會用軟棉墊把它包起來,以防意外再度發生。」 3. 發洩過度精力:無論在家或在學校,每天都應該有適當的場所讓他盡興地活動,一次以20至30分鐘為限,例如爸媽可帶他到住家附近的公園跑一跑,跳一跳,或購置室內彈簧墊或腳踏車,讓孩子消耗旺盛的精力,以免有焦躁不安的現象出現。 4. 安排規律的生活:孩子在睡前不宜安排太興奮的活動,以免影響睡眠。此外,爸媽對他的活動應能適當的接納與約束,避免過分的嘮叨或放任。 5. 陪同孩子做靜態活動:根據研究顯示,青少年的犯罪與活動量之間有關聯性存在,換句話說,到了青少年時期,活動量大較活動量小的孩子更有犯罪的可能性。為了防範未然,除了讓他發洩過度的精力外,也應該培養他做一些靜態性的活動,如畫畫、拼圖、堆積木等,讓他養成靜下心來的習慣。 6. 讓孩子當小幫手:爸媽可向老師建議,如果上課時孩子有坐不住的情況,希望老師能讓他起來擦擦黑板、發發本子或者是跑跑腿,讓他活動一下,這樣對他的學習效果會有幫助。 □活動量低的孩子 活動量低的孩子不喜歡運動或戶外活動,尤其是住在都市的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室內打電動、看卡通或看書,使得他們在小學階段就已經帶上眼鏡,所以父母需特別留意這些活動量較小的幼兒。 1. 鼓勵嘗試動態活動:大人或許會認為他們比較好帶,因為比較不需要你陪他們或擔心他的安危,但我們深知,兒童階段是他們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爸媽應鼓勵他多運動,否則會影響肌肉發展,造成所謂的「近視兒童」。 2. 鼓勵親子體能活動:爸媽除了要注意孩子動作方面的發展外,必要時也應由父母帶他做體能活動,這樣不僅可增進孩子的體能,也可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目前市面上有關這方面的教材不少,都可參考之。 3. 固定體能課或戶外活動時間:無論活動量大或小的孩子,每天應給予戶外活動的機會,以活絡筋骨。當然,老師應特別留意活動量小的孩子是否會主動活動,否則可請小朋友或老師主動帶著他運動。 (2)規律性 規律性 規律性是指孩子反覆性的生理機能,什麼時間肚子餓、什麼時候睡覺或者什麼時候醒來,都非常準時,這項特質在嬰兒期最為明顯,也最會影響爸媽的生活作息。如果不清楚如何觀察孩子的規律性,下列提供觀察點: .吃飯:什麼時候吃?吃什麼?吃多少? .睡眠:固定醒來時間?固定就寢時間? .大便習慣:固定在某個時間? .精力:何時精力最充沛? .東西:置放在固定的地方?隨便亂放? .功課:固定時間寫功課? 因材施教,對症下藥(二)規律性 □規律性高的孩子 按部就班的他,一切都像有個時鐘在旁邊似的,一分一秒要做什麼事,他都有計畫地在進行著。爸媽對於這類型的小孩,可參考下列方法。 1. 訂時間表:在嬰幼兒期,爸媽就應該訂出一個時間表,例如幾點幫孩子洗澡,幾點吃飯,幾點睡覺等,應將孩子的作息時間排出來。 2. 提前通知:如果約定的時間有任何變動,需事先告知,例如週末全家人預計到動物園去玩,但爸媽因有急事必須延期時,就必須提前告知:「女兒呀,這週末我們本來要帶你到動物園去的,可是因為外公突然生病住院,我們必須到醫院去,下禮拜我們再到動物園去好不好?」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規律性低的孩子 毫無章法的他,常不按牌理出牌,令人摸不著他何時需要什麼,需要多少,因此常令爸媽手足無措。爸媽可參考下列方法。 1. 配合生活作息:爸媽應設定孩子吃飯及睡覺的時間,即使孩子肚子還不餓,一到用餐時間,還是要跟大家一起吃飯,配合家裡的生活作息。爸媽可說:「我們知道你現在肚子還不餓,可是我們希望你陪著我們吃飯,即使不想吃,多少也要吃一點。」 2. 按時做完該做的事:如下課回家,訂時間,讓孩子將功課做完,或固定時間洗澡、吃飯或就寢,如果他做得不錯,可給他適當的獎勵。 (3)適應性 適應性是指孩子在趨避反應之後一段時間的適應情況。例如孩子雖然害羞內向,不過他的適應能力很好的話,孩子還是很快就能接受陌生的人、事、物及情境;但是,如果適應能力較差的話,則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他的行為才能為他人所接受。下列提供觀察點: .大人:需一陣子才能接受新保姆?馬上接納新保姆? .小朋友:花很多時間接納新朋友?立刻就接受他們? .地方:需一會兒才能適應?很快進入新情境? .食物:要一段時間才會吃?一會兒就吃? .衣服:放一段時間才穿上?馬上穿上? .生活常規改變:遲遲無法適應?一下就適應? .計畫改變:生氣?無所謂? 因材施教,對症下藥(三)適應性 □適應高的孩子 對於任何好或壞的人事物,孩子馬上就能照單全收,因此身為父母者,應該幫他仔細把關,避免一些危險的事情發生。尤其這些孩子到了青少年階段,父母應該特別留意孩子周遭的朋友或大眾傳播媒體,注意是否受其影響,而有不適切的言語或行為出現。 □適應低的孩子 假如孩子是低趨進性,但有不錯的適應能力,多少還是能彌補退縮所帶來的一些損失;不過,如果他適應能力又不好時,孩子在學習上就會比其他小朋友辛苦。爸媽可考慮下列做法。 1. 了解孩子的特質:爸媽應了解孩子對新環境或新事物的適應期要比其他小朋友來得長,所以不要拿別的小孩與自己的孩子相比。 2. 環境有大變動時,提早準備:如搬家這件事,孩子要接受新的生活環境、鄰居、學校等,必須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及精神來適應,也會影響他的人際關係和學習。所以當環境有大變動時,父母應該事前安排機會,讓他熟悉未來要生活的情境。 3. 給予充分的時間適應新環境:例如剛進入幼稚園,有些孩子一兩天就能適應,但有些孩子卻過了好幾天,甚至幾個星期都還不能適應新的環境,所以應給他足夠的時間適應新的變動。 4. 有充分時間及機會複習功課:孩子因適應問題可能在功課上差人一截,大人應鼓勵他在家預習及複習功課,不要因功課落後而不喜歡上學。 (4)趨進性 趨進性是指孩子對於陌生人、一個新的地方、從未接觸過的事、吃一種沒吃過的食物等,其反應如何?馬上接受,還是拒絕?大方外向的孩子,他幾乎可以接受任何事物,但害羞內向的孩子,對新的經驗會有退縮拒絕的傾向。下列提供觀察點: .陌生的大人:接近?觀望?躲得遠遠的? .陌生的小孩:一下就熟得很?害羞退縮? .陌生的地方:接受?拒絕? .新場景:接受或不喜歡傢俱變換位置? .新的食物:接受?拒絕? .新的衣服:喜歡?排斥? .新的玩具:喜歡?拒絕? 因材施教,對症下藥(三)趨進性 大方外向的孩子 趨進性高的孩子,小時候不怕陌生人,誰抱他都好。記得曾有電視台對這個主題深感興趣,於是他們就去找在路邊玩耍的小朋友,一旁有隱藏式攝影機在拍攝,叔叔就問她說:「小妹妹,你知不知道附近的良昌書局在哪裡,叔叔想要到那裡去。」小妹妹說:「你往前走,然後左轉就到了!」不一會兒,叔叔又回來問:「小妹妹,我還是找不到,你要不要帶我去?」小妹妹回答:「好啊!」像這類孩子大方的表現,有時也會帶來危險,爸媽應注意下列事項。 1.教導孩子分辨危險情境:例如不要單獨和陌生人接觸,不要靠近危險的地方等,譬如:「弟弟,媽媽知道你體力很好,喜歡東跑跑、西看看,不過,在學校或公園有工地在施工時,就不要過去!」 2.給予適當的限制:尤其出門前要先叮嚀,例如:「我很高興你一下子就跟別人打成一片,不過,你不要隨便告訴不認識的人我們家住在哪裡,也不要隨便跟別人去任何地方。」像這樣給予有效的限制。 害羞內向的孩子 害羞內向的孩子對於第一次所接觸的人、事、物等,常常會有退縮的傾向,這類孩子在家是活潑的,但出外或在陌生人面前就會害羞退縮,爸媽可參考下列做法。 1.應有顆諒解的心:這些比較內向的孩子,當家中有客人來訪時,他們可能會躲在房間裡不敢出來,或爸媽外出找朋友時,就會躲在父母後面,不好意思面對他們。遇到這種情況,大人應該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認識你的朋友,不要責罵孩子不懂禮貌,要了解害羞內向是天生的,他們有時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2.給予機會接觸不同的環境:爸媽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儘量帶他們接觸不同的人、事、物,提早讓他們熟悉新事物,才不至於每件事都是新經驗。 3.採取逐步漸進的方式:在入學後,對於新的學習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同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特別是幼稚園到小學一年級的這個階段,無論是在課程內容、教學內容、上課時間和情境佈置等,都有很大的不同。爸媽可嘗試下列的做法: .第一步:可以帶孩子到學校附近的街道走走。 .第二步:幾天後,再帶孩子從學校門口經過,並且說:「那邊有好多的小朋友。」讓孩子多看看這個學校。 .第三步:幾天後,又經過學校,爸媽可問孩子要不要進去看看。如果孩子還是覺得怕怕的,爸媽也不需要強求孩子一定要進去,否則可能會帶來反效果,讓孩子對學校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懼感。 .第四步:如果孩子願意進學校,可帶孩子玩玩戶外遊樂設備,如果老師在,爸媽可與之打招呼並閒聊一下。 .第五步:隔天再去學校時,如果有小孩在玩,讓他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第六步:這時候爸媽約可帶孩子上學,如此一來,他就不會在門口大哭或者不願進學校去了。 (5)情緒本質 情緒本質是指孩子在一天中,行為表現愉快或不愉快,友善或不友善程度的比例。孩子每天都會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出現,如何了解孩子是否具有較佳的情緒本質呢?我們必須在各種不同的場合及時間觀察孩子的情緒反應。下列提供觀察點: .穿換衣服:高高興興?抱怨連連? .洗澡或洗頭:喜歡?不喜歡? .吃東西:喜悅?憂愁? .睡醒及睡覺:愉快?拗嘟嘟? .見到陌生人:快樂?生氣或不舒服? .自己一個人玩:玩得很高興?很無聊且悶悶不樂? .與其他小朋友玩:玩得很開心?玩得不快樂? .生病:一直抱怨?稍稍抱怨一下? 因材施教,對症下藥(五)情緒本質 □情緒反應強的孩子 這些孩子往往一生起氣來就拳打腳踢,甚至傷害自己,他的喜怒哀樂非常明顯的表現於外,別人很快就知道他生氣或者快樂,對於這些孩子,爸媽可參考下列做法。 1. 應有一致的教養態度:爸媽不可因為他情緒反應激烈而妥協,才可避免孩子亂發脾氣。 2. 他強,我不強:當孩子在發脾氣時,大人不要受他影響,跟著生氣,否則可能會看到大人與小孩怒火相向,誰也不讓誰的畫面,導致親子關係惡化。這時你所能採取的只能是「他氣,我不氣;他強,我不強」。 3. 防止他傷害自己的身體:孩子情緒反應過度,有時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如搥牆或跺腳,除了應給予適當的處理外,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他傷害到自己。 4. 訓練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經常用自己的肢體來表達內在的情緒及感受,為防止有任何身體上的傷害,爸媽應提早訓練他們用語言或畫畫來表達其內在的情緒。 □情緒反應弱的孩子 對於一個情緒反應較弱的孩子而言,他的喜怒哀樂很難被察覺,種種需求也不易被注意到,其幼小心靈常會升起一股莫名其妙的落寞感。所以當孩子在一旁嚶嚶啜泣時,爸媽必須察覺到他的難過,並且走到他身旁,輕輕地摟著他,問他:「弟弟,發生什麼事啦,讓你覺得這麼難過?你要不要說說看!」 對於情緒表達比較弱的孩子,我們也可以嘗試從她的繪畫中看到她的內心世界。有一次,我到幼稚園做校園輔導,學校老師告訴我:「王老師,我們有個媽媽說,她家五歲大的女兒最近一個月都在說『往生』這兩個字,能不能請你幫我們了解這個孩子?」之後,我就去找這個孩子聊天,閒聊中,她說:「往生是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爸爸開車開好久……然後好多人……」孩子的回答不甚清楚。 後來,我和該班老師討論了一下,並且請她有空多和孩子聊聊「往生」這件事,聊完後,拿一張畫紙,讓孩子畫畫。過一段時間後,老師拿了一疊畫紙給我,畫中有爸媽兩人;連續幾張畫之後,在11月23日有一張四個人的圖畫,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說:「這是奶奶躺在棺材裡,媽媽在旁邊哭,另外兩人是爸爸和台北的奶奶。」如圖7-2所示。據老師說:「這個孩子在畫完奶奶躺在棺材的這張畫之後,因為接下來是12月,孩子就開始畫和『結婚』有關的畫了!」 藉由這件事,我們可以知道「往生」這件事一直影響孩子近一個月來的思緒,不過,只要讓她畫出來,或將情緒表達出來,這件事就不再影響她了。所以對於情緒反應較弱的孩子,應儘量鼓勵他說出心中不舒服的事,也可以多準備一些紙張,讓他畫出自己的心情故事。 (6)注意力分散度�容易轉移注意力 注意力分散度是指孩子是否容易被外界刺激,如聲音、光線、人、事或物所干擾,而改變他正在進行的活動。下列提供觀察點: .身體疼痛:易受安撫而轉移?持續注意身體疼痛? .活動或遊戲:專注於活動?易受外界影響? .上課:專心上課?易受外在事物干擾,心不在焉? .聽故事:融入故事情境?東張西望? 因材施教,對症下藥(六)注意力分散度 □專心的孩子 在嬰幼兒階段,爸媽對這種特質的孩子較為煩心,因為他一哭起來就很難安撫,無法讓他安靜下來;不過等他大一點,專心則有利於他的學習。可是這種孩子有時會因為太過投入,因而忽略周遭重要的訊息。 1. 應了解孩子:大人應知道孩子不是不肯回應,只是他太投注在工作上,對環境的變化容易不知不覺,沒有聽到你在叫他。 2. 提醒他注意訊息:他容易忽視周遭很重要的資訊,爸媽有時必須提醒他注意一下,如:「弟弟,待會兒外公外婆要來家裡,趕快把玩具收一收,幫我一起切水果準備招待外公外婆。」 □容易分心的孩子 容易分心的孩子,在聽老師講故事時,如果有人從教室外經過,他的注意力會立即從教師飛到外面那個人身上,所以對於這類型的孩子,爸媽可做如下處理: 1. 學習環境要簡單,降低分心之刺激物:由於孩子容易被外在無關的事物所干擾,所以環境上不要有太多使他容易分心的事物。例如在家做功課時,爸媽應儘可能拿開會分散他注意力的東西,如玩具、故事書等,並且儘量減少外界的聲音,如電視機的聲音或說話聲。 2. 做一對一的活動:爸媽可與孩子做一對一的遊戲或陪他看書,隨時抓住他的注意力,以訓練他的專注。 3. 分段學習:由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非常短,所以有些學習可以分成幾個小段落,每次的學習時間不宜太長,儘可能依他能專注的量來決定時間。 4. 工作完成後要讚美:如果孩子很專心地做完一件事,爸媽可適時地說:「你做得很好!」或摟摟他的肩膀,以示鼓勵。 (7)堅持度 堅持度是指孩子正在做或想做某件事時,如果遭到困難或挫折時,仍繼續維持原活動的傾向或就此放棄活動。堅持度低是否就容易分心呢?事實上並非如此。例如孩子可能容易分心,但堅持度卻比較高,所以遇到令他分心的事時,他還是可以馬上回到他原先正在進行的工作。下列提供觀察點: .學習新事物:遇到困難仍會持續?碰到挫折就放棄? .工作:會持續將工作做完?即使未做完也無所謂? .看書:專注而不需催促?看不到幾分鐘就不看了? .玩遊戲:即使中斷也會記得完成?玩一下就不想玩? .看電視:專心看某一節目?看一下下就轉台? 因材施教,對症下藥(七)堅持度 □堅持度高的孩子 擁有這樣特質的孩子,做起事來是「不做完不死心」,「不到黃河心不死」,在學習上是非常好的特質,任由爸媽叫他們休息或睡覺,他們都不願意停下來;不過,一玩起來也是沒玩沒了,不知道要休息。針對這類型的孩子,爸媽可考慮下列的方法。 1. 事先給予預警:晚上已近十點了,媽媽說:「弟弟,該睡覺了!」弟弟則回答:「不要,我還沒畫完,我現在不要睡覺!」但媽媽怕太晚睡會影響他隔天早上起床的時間,自然希望他趕快睡覺。遇到這種情形時,孩子應該配合家庭的生活作息,媽媽可以在睡前約20分鐘提醒孩子:「弟弟,待會兒短針指到9的時候,我們要準備睡覺囉,東西趕快收一收!」事先告知待會兒要準備就寢,孩子心理有準備,才不會有抗拒的情緒,而產生親子間的摩擦。 2. 不要過度追求完美:我們有時要提醒孩子不要事事追求完美,也不要抓住一件事不放,應把精力放在其他更有趣的事情上。 3. 判斷其要求合理嗎:如果孩子堅持做某件事,爸媽必須先考慮其要求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則先嘗試轉移他的注意力或解釋原因,倘若無效,則仍應溫和的堅持到底,切記勿先動怒,事後再簡潔地向孩子說明原因。 4. 與孩子比堅持度:如果孩子有無理的要求,例如他非常想買某樣家中已有類似的玩具時,爸媽不同意,他可能因此就坐在地上哭,這時大人應有自己的堅持,不可輕忽妥協。因為只要退讓一次,下次遇到同樣情形時,孩子就會使用同樣的方法要脅你,因為「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無論如何,面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時,一定不能讓步。 □堅持度低的孩子 這種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很好帶,很隨和,遇到事情不會跟你僵在那兒,不過,等他大一點,會玩牌或下棋時,如果眼見大勢已去,就可能會用手將撲克牌或象棋弄混,然後說:「我不要玩了!」一旁的你可能被他這個舉動氣個半死,明明快要贏了,卻碰到有人輸不起,開始「毀牌、毀棋」,令人沒辦法玩下去。這種特質慢慢會影響到他在學校的課業,爸媽可參考下列做法。 1. 應有顆理解的心:爸媽應了解孩子的特質,明白他在遇到挫折時很容易放棄,常無法完成繁雜的工作,也不太可能嘗試去解決一個難題,在學習效果上往往不如預期的好。 2. 分段學習:爸媽可以協助孩子將學校的功課分成幾個小部分,然後再分段完成。例如讓他一次只寫三行或讀一小段,然後短暫休息一下,再繼續未完成的功課,這樣就能逐次寫完或預習完他的課業。 3. 給予解決困難的成功經驗:這類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就容易放棄,爸媽應提供解決困難的經驗,例如他只會20片的凱蒂貓拼圖,那麼你就可試著給他25片的拼圖,超越他原先的認知程度。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在一旁的你可以鼓勵他:「弟弟,加油!你可以拼出凱蒂貓來。」有幾次解決困難的成功經驗後,往後在遇到挫折時,他會依以前的經驗來排除困難。 4. 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多試一下,必要時幫一點忙,當其達到目標時,給予讚美。例如孩子若能在某一次活動中,從頭到尾不中斷地完成一件工作,雖然作品不盡理想,爸媽也應適時的稱讚或給予貼紙、鉛筆或巧克力等獎勵。 (8)敏感度(反應閾) 敏感度是指引起孩子反應所需要的刺激量。各年齡層的孩子,從他們五官的知覺上,都能判斷其敏感度的情形。下列提供觀察點: .味覺:馬上知道換了不同口味的麵包? .嗅覺:馬上聞到尿濕的味道? .觸覺:敏於衣服或床單所造成的不舒服? .視覺:敏於人或物外觀上的改變? .聽覺:敏於聲音的變化? .社交敏感:感受到別人的感覺,隨別人哭笑而哭笑? 因材施教,對症下藥(八)敏感度 □敏感度高的孩子 具有這種特質的孩子,對於周遭環境的改變非常敏感,常被人認為「神經線太細」或「雞蛋裡挑骨頭」,爸媽應知道下列事: 1. 和他說說敏感度:「媽媽剪頭髮,你馬上就知道」、「床單起毛球,讓你睡起來怪怪的,我會幫你換條新的」、「對客廳燈光的改變,你真的比姊姊有感覺」,和他談談,對他是有幫助的。 2. 睡前避免激烈活動:在睡覺前,最好不要和他玩競爭性的遊戲或看容易興奮或恐怖的節目,以免睡覺前還想來想去,影響他的睡眠。 3. 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如果孩子說好熱,並不表示他覺得不舒服或需要脫外套,可能只是感受到房間溫度的變化而脫口說出這句話罷了。 □敏感度低的孩子 這種孩子對內外刺激都不敏感,不過並非他們不知道那些刺激或改變,只要刺激強一點,他們還是可以感受得到。爸媽可參考下列做法。 1. 適時提醒:「天氣好熱,你要不要脫掉一件衣服」、「天氣變冷,我想穿衣服,要不要我順便幫你拿外套」、「有沒有聽到有人在叫你」,提醒孩子注意周遭環境的變化。 2. 刺激改變的訓練:例如聽覺方面,爸媽可錄下周遭環境的聲音,如車聲、馬桶聲、噴嚏聲、喝水聲、開門聲、刷牙聲等等,從小聲漸至大聲,讓孩子聽聽看,然後讓他猜那是什麼聲音,以訓練他的聽覺能力。 (9)反應強度 反應強度是指孩子對內在和外在刺激所產生反應的激烈程度。反應強度較激烈的孩子,他的喜、怒、哀、樂以及需求等,比較容易被人察覺出來,反應強度較弱的孩子,因為他所傳達的訊息太弱了,常引不起他人的注意,所以當他生氣或不舒服時,別人也比較不會知覺到他的需求,因而忽略了他的需要。如何觀察孩子的反應強度,下列提供觀察點: .食物:很喜歡或強烈抗拒?溫和表達喜不喜歡? .肚子餓:強烈煩躁不安?平和的表達出來? .身體疼痛或不舒服:哭得大聲並持久?哭一下下? .遇到困難:把東西摔在地上並大聲哭鬧?小聲抱怨? .穿衣:大聲說不喜歡穿?小聲說不喜歡穿? .與人相處:反應興奮?反應溫和? .情緒的表達:很興奮?毫無表情? 因材施教,對症下藥(五)反應強度 □情緒反應強的孩子 這些孩子往往一生起氣來就拳打腳踢,甚至傷害自己,他的喜怒哀樂非常明顯的表現於外,別人很快就知道他生氣或者快樂,對於這些孩子,爸媽可參考下列做法。 1. 應有一致的教養態度:爸媽不可因為他情緒反應激烈而妥協,才可避免孩子亂發脾氣。 2. 他強,我不強:當孩子在發脾氣時,大人不要受他影響,跟著生氣,否則可能會看到大人與小孩怒火相向,誰也不讓誰的畫面,導致親子關係惡化。這時你所能採取的只能是「他氣,我不氣;他強,我不強」。 3. 防止他傷害自己的身體:孩子情緒反應過度,有時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如搥牆或跺腳,除了應給予適當的處理外,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他傷害到自己。 4. 訓練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經常用自己的肢體來表達內在的情緒及感受,為防止有任何身體上的傷害,爸媽應提早訓練他們用語言或畫畫來表達其內在的情緒。 □情緒反應弱的孩子 對於一個情緒反應較弱的孩子而言,他的喜怒哀樂很難被察覺,種種需求也不易被注意到,其幼小心靈常會升起一股莫名其妙的落寞感。所以當孩子在一旁嚶嚶啜泣時,爸媽必須察覺到他的難過,並且走到他身旁,輕輕地摟著他,問他:「弟弟,發生什麼事啦,讓你覺得這麼難過?你要不要說說看!」 對於情緒表達比較弱的孩子,我們也可以嘗試從她的繪畫中看到她的內心世界。有一次,我到幼稚園做校園輔導,學校老師告訴我:「王老師,我們有個媽媽說,她家五歲大的女兒最近一個月都在說『往生』這兩個字,能不能請你幫我們了解這個孩子?」之後,我就去找這個孩子聊天,閒聊中,她說:「往生是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爸爸開車開好久……然後好多人……」孩子的回答不甚清楚。 後來,我和該班老師討論了一下,並且請她有空多和孩子聊聊「往生」這件事,聊完後,拿一張畫紙,讓孩子畫畫。過一段時間後,老師拿了一疊畫紙給我,畫中有爸媽兩人;連續幾張畫之後,在11月23日有一張四個人的圖畫,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說:「這是奶奶躺在棺材裡,媽媽在旁邊哭,另外兩人是爸爸和台北的奶奶。」如圖7-2所示。據老師說:「這個孩子在畫完奶奶躺在棺材的這張畫之後,因為接下來是12月,孩子就開始畫和『結婚』有關的畫了!」 藉由這件事,我們可以知道「往生」這件事一直影響孩子近一個月來的思緒,不過,只要讓她畫出來,或將情緒表達出來,這件事就不再影響她了。所以對於情緒反應較弱的孩子,應儘量鼓勵他說出心中不舒服的事,也可以多準備一些紙張,讓他畫出自己的心情故事。

回學校上課

2005年10月14日
公開
4

今天是這半個月以來, 佑佑第二次回學校上課. 一早, 佑佑聽到要回學校找同學們, 便連忙起身讓媽咪幫他換穿衣服, 並且蹦蹦跳跳開心的出門. 到一樓大門口時, 佑佑心急如焚的趕緊爬往二樓找同學. 結果一到鞋櫃處, 恰巧遇到Erin老師要下樓接世鈺, 佑佑一見到Erin老師出來, 突然變臉開始哼哼哼的裝哭, 並一直拉著媽咪的手想往樓梯方向走, 不願意進教室且執意離開. 由於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佑佑見到Erin就開始哭泣, 而且之前跟佑佑提起Erin老師的名字時, 他會一直拍著胸前跟我說"怕怕"... 所以當Cindy出來接佑佑時, 媽咪便直接跟她說"我感覺佑佑似乎會害怕Erin老師耶!". Cindy只回答"哦?! 應該不會吧! 可能是他太久沒來上課了! ". 媽咪當然明白問不出個所以然, 而且想必Cindy也不知該如何回答這個棘手問題吧! 其實, 媽咪只是想告知老師佑佑有這種"負面情緒"的反應出現, 希望老師們能注意到這個環節... 今天佑佑在美秀的班級上課, 美秀老師說佑佑適應情況良好, 完全融入大哥哥和大姐姐們的圈子. 美秀老師還說佑佑今天發生一件趣事喔~ 上英文課時老師請大家站起來跳舞, 全部人都站起來, 只有佑佑還直挺挺的坐在原地. 老師走上前關切, 才發現原來佑佑已經睡著了, 但身體仍是坐得正正的, 沒有任何的歪斜或點頭. 呵呵! 這小子的功夫真是了得啊! ^^"

和燁燁共進晚餐

2005年10月13日
公開
4

佑佑聽到燁燁要到家裡玩好開心喔~ 迫不及待拉著媽咪到一樓迎接他的小客人. 可能是一陣子沒見面了, 燁燁剛被抱下車時, 臉上的神情有些憂鬱. 不過, 沒一會兒就開開心心的和媽媽道別, 並與佑佑蹦蹦跳跳的朝著餐廳出發. 今晚燁燁和佑佑的表現都很好喔~ 從頭到尾都是乖乖的坐在餐椅上進食. 燁燁超愛澱粉類食物, 舉凡玉米/烏龍麵/ 餅乾和麵包... 他都能一掃而空, 對西瓜也很喜愛, 但就是不願意吃肉類食物. 不過若將肉類參雜在澱粉食物內, 他就能接受. 媽咪頓時能體會燁媽擔憂的心情, 真的會擔心營養不均衡的問題, 尤其又是在各方面急速發育且需要更多營養的節骨眼... 吃完餐後, 媽咪帶他們到水族館看魚蝦和烏龜, 還眼睜睜看見一群凶猛的魚正在分食一條已經厭厭一息的垃圾魚. 媽咪本來擔心這種畫面會對孩子不好, 不過後來想想這不就是大自然的一環, 他們遲早需要學習面對的, 乾脆帶他們一起看順便講解一下. 兩個孩子對缸子裡的蟋蟀也很感興趣, 當時有一股衝動想買一隻回家飼養, 讓佑佑觀察蟋蟀的生活. 但又考慮到馬上就要搬家了, 多買多操心, 最後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等一切就緒後再說吧! 不過之後一定要在家裡養蟋蟀/蝌蚪和蠶寶寶. ^^ 逛回家已經9點了, 不久燁爸燁媽也來接燁燁. 燁燁和佑佑兩個人開心的在中庭奔跑, 還自行創造出新玩法. 真可愛! *^-^* 兩個孩子持續東奔西跑近半個鐘頭, 竟然絲毫都沒有感到疲倦, 還樂此不疲. 燁燁回家時, 佑佑好捨不得, 一直傷心的哭喊著"燁燁~ 燁燁~.......". 就這樣沿路哭上樓, 回到家後繼續哭... --" 直到媽咪答應帶他明天去學校找燁燁才停止, 不過已經哭了20幾分鐘了~ @_@https://bb5.babyhome.com.tw/UPLOAD2/40211/40211.8330136.83456.wmv

第2次到動物園

2005年10月12日
公開
7

想了好久, 今天終於展開行動帶佑佑到動物園了... 媽咪先到國北師那邊接玫瑤阿姨和哥哥, 然後2個有路癡傾向的女人仰賴著不是很準的方向感及沒默契的導航找到了動物園. 今天真是出奇的幸運, 雖然偶爾有飄落一些毛毛細雨, 不過天氣涼爽舒適非常適合出遊. 此外, 我們不僅看到所有想看的動物, 而且還正巧都在我們面前"嗯臭臭"喔~ 動物們很配合的屁股朝向我們, 讓媽咪掌握到最好的鏡頭. 兩個小蘿蔔頭看得目不轉睛, 又興奮又刺激. 更值得一提的是, 媽咪今天有餵到大象吃草喔! 而且台灣黑熊也恰巧就躺在玻璃邊睡覺, 讓佑佑跟哥哥得以近距離只隔一層玻璃的接觸黑熊. 企鵝對我們也特別友善, 繞了一大圈, 就選在我們正前方表演跳水及游泳. 媽咪趁機問已經看傻眼的佑佑"你想不想像企鵝一樣跳水後在水裡愉快的游泳啊?". 佑佑邊學企鵝跳水的動作邊回答"想!", 那種想現在馬上就跟企鵝在水中遨遊的神情完全顯露出來. "那星期六媽咪帶你去游泳, 你就可以像企鵝一樣跳水和游泳了喔!" 媽咪想可藉著企鵝的引導讓佑佑對於潛入水中不會感到畏懼. 佑佑毫不考慮的回答說"好!". 但目前對他的回答還是語帶保留, 看看這星期游泳課的情況再說囉~ 不過至少企鵝已經激起他一些潛水的慾望了. ^^ 原本對恐龍毫無概念及喜好的佑佑, 在恐龍迷哥哥的帶動下, 也開始對恐龍產生一些好感. 也許過不久他的喜好也會從車子轉往恐龍吧! 非假日去動物園真是一大享受, 沒有擁擠及吵雜的人群, 可以隨心所欲的慢慢觀賞動物的一舉一動. 哥哥和佑佑都很棒喔! 從早上到下午3點多回家前都是自己乖乖的走完全程. 結果一上車兩個人都累的呼呼大睡. 真是兩個乖寶貝! *^-^*和大象一起拍照https://bb5.babyhome.com.tw/UPLOAD2/40211/40211.8769667.61413.wmvhttps://bb5.babyhome.com.tw/UPLOAD2/40211/40211.8795830.86927.wmvhttps://bb5.babyhome.com.tw/UPLOAD2/40211/40211.8795954.13512.wmv

亞盧義大利窯烤 - 讚喔!

2005年10月11日
公開
3

媽咪和Jenny阿姨以及小戴叔叔相約在 "亞盧義大利窯烤" 吃午餐. 這間餐廳是戴叔叔推薦的, 媽咪也是第一次去. 店位在基隆路上, 由於門面不大, 媽咪還帶著佑佑找了一下才看到入口. 店裡面的裝潢蠻普通的, 感覺就像一般的西餐廳, 並沒有獨樹一格的設計與景觀. 該怎麼形容呢? 若為五/六年級生且高中時有混過南陽街的人, 大概都知道館前路上的"西堤"牛排館吧! 亞盧的感覺跟西堤很類似... ( 媽咪講古 : 會對西堤印象深刻, 是因為當時對於一餐最多花費不到40元的窮學生而言, 吃一客近300元的餐點是多麼的奢華的事啊! 也許是酸葡萄心理作祟吧! 每次經過店門口時, 心理總不免滴咕著 "一樣都可以吃飽, 為何總是有人要多花這些冤枉錢!". 話雖如此, 大二暑期在補習班打工結束時, 班主任請大家到西堤吃午餐, 為此還整整開心了一天. 當時用餐時的點點滴滴, 至今仍記憶猶新. 但曾幾何時自己已經變成當時口中的呆子了... ) 亞盧是吃到飽的餐廳, 除了自取式的沙拉bar之外, 師傅還會扛出各式各樣剛烤好的肉品到每桌巡迴且當場切給客人. 最棒的是, 他們都會介紹每樣食物特色所在, 讓客人可以細細品嚐每樣佳餚的美味口感. 此外, 沙拉bar菜色非常豐富喔! 生魚片及生蠔等高價位的海鮮也毫不缺席. 以350元的價位來看, 算是很便宜且合理了. 但是媽咪並未能好好享用眼前的美食, 因為佑佑今天中午食慾欠佳, 沒吃幾口就開始不安分的想下餐椅, 還猛拉媽咪的手直嚷著"走了! 走了!". 真是...唉! 不過媽咪還是很開心, 因為又知道了一家好吃的店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