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晨曦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閱讀建議

2009年04月02日
公開
40

0-1歲選書建議 在嬰兒的最初四個月,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的聲音,大人讀什麼書都沒問題,只要是自己特別喜愛的,能夠在讀的時候充滿愛憐與溫情。相比之下,節奏明快、韻律優美的讀物是首選。當孩子漸漸大起來,他會努力在各種事物中建立聯繫,顏色鮮明、圖畫清晰的卡片或書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大人在給孩子指認的同時發出聲音來,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這種關聯。 在1歲以前,大多數孩子還不會說話,我們可以選擇能對他的視覺和聽覺產生深刻而且美好印象的讀物,可以是卡片、認物畫冊、玩具書,也可以是CD、VCD。在語言上,最好能選擇有韻律的文字,比如簡單的童謠、兒歌、兒童歌曲、唐詩等等。 如果選擇圖畫書,務必選擇線條簡樸的,顏色需要是和諧的,並不一定要鮮豔。顏色也可以非常簡單的,甚至可以是黑白的。 在這個階段,著重培養孩子聽和關注的習慣,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孩子在建立這些關聯的同時獲得美好的感受。 1-3歲選書建議 這是孩子學習語言非常重要的起步階段。多數孩子會在這個階段擁有第一本自己可以翻閱的書。孩子的第一本書,語言應該非常簡單的,可以沒有文字;插畫應該非常豐富,最好是圖畫書;內容應該是故事性的,可以是貼近生活的,也可以是幻想的,但應該有想像力。 貼近生活的認知卡片和讀物也不錯。也有家長熱衷於給這個階段的孩子選擇百科認知的畫冊,甚至是科普讀物,其實幫助不大,這方面的認知到生活中或大自然中去接觸會更有意義。 選擇圖畫書,要特別留意逐漸適應孩子接受能力的發展。通常在兩歲以前,孩子對故事的線索、結構和意義不甚明白,選擇情節複雜的故事(哪怕是經典童話),孩子也會感到相當的困惑。注意觀察孩子對書的反應,慢慢來。 圖畫書的形式,不是越精美越好,大人看畫是欣賞的角度,孩子讀畫卻是在讀故事。圖畫的敍事能力是要重點考慮的因素,和諧仍然是顏色和線條的最高標準,“顏色一定要鮮豔”、“形象一定要可愛”的要求完全是誤解,關鍵是要符合故事的需要。有許多經典的圖畫書,顏色並不那麼鮮豔,形象也未必特別可愛,至少並不可愛的角色,在形象上一定是不可愛的。孩子對圖畫的理解能力總是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千萬不要低估。 為孩子選擇書,盡可能選擇圖畫幅面相對開闊,字體偏大,閱讀舒適感強的。在有選擇的情形下,最好不要選純粹電腦製作的圖畫。 3-5歲選書建議 選擇圖畫書,可以參考前面介紹的標準。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漸漸對故事的複雜性要求提高,不太複雜的經典童話、寓言、傳說,漸漸都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有可能,還是應該多選一些單獨成篇的圖畫故事,因為它們特別適合親子共讀。選擇宜求精,不必過分求多,孩子即使反反復複聽或讀一本圖畫故事書,也是會受益無窮的。 在這個階段,應該鼓勵孩子開始培養自己的興趣。在讀書的興趣和取向方面,孩子深受大人的影響。大人一方面應該選擇自己真心喜愛的書,一方面也應該適當控制,不要讓自己的趣味過多地限制孩子的發展。在很多時候,大人說“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歡某種類型的書”,往往真正不喜歡的是大人自己。 許多大人會在這個階段加大培養孩子認字的“力度”。實際上,閱讀起步得較早的孩子會自然表現出對識字的一定興趣。適當選擇輔助識字的讀物也是有益的,但請一定記住,相對培養閱讀興趣而言,識字是次要的事情。不要把圖畫故事書當作識字練習冊,更不要讓識字取代了閱讀。 這個階段也是拓展孩子閱讀領域的好機會,可以捕捉孩子的興趣和熱情,適時提供延伸閱讀的素材。比如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相關的科普故事、知識性讀物,幫助解決孩子的諸多“為什麼”,刺激他更多的觀察和探索。選擇知識性讀物,切忌片面追求大而全,應該著重考慮趣味性、合理性,而且應當是富於想像力的,最好還應該有較好的文學性。 小學1、2年級閱讀建議 目前小學語文教育通常在一、二年級主攻識字,多數孩子在這個階段完成了上千字的識字量。 大人在孩子的這個階段常犯的錯誤是:往往誤將識字量與閱讀能力等同起來。如果一本書中絕大多數字孩子都認識,那麼大人認為孩子肯定能輕鬆地讀懂。實際上並非如此。獨立閱讀是一項需要培養的技能,需要經過大量的練習。大人如果還葆有童年的回憶,應該能記起自己在學習閱讀之初是如何磕磕碰碰過來的。通過閱讀去瞭解意義,並不是讓認識的字排列在一起就能實現的。 曾經堅持為孩子讀書的大人,有的也會在這個階段停止了這項活動,認為繼續為孩子讀書會養成他的依賴性。結果常常是造成了一段時期的閱讀真空:剛剛開始獨立閱讀的孩子一方面失去了大人的幫助,一方面自己舉步維艱。留心觀察這個階段的孩子,你會發現他們常會去選擇類似笑話、腦筋急轉彎這樣的短篇讀物,或者乾脆翻出以前大人為自己讀過的幼兒讀物。 引導孩子獨立閱讀,首先要有足夠的耐性和寬容,允許孩子從盡可能簡單的讀本(甚至比以前大人念過的更簡單的讀本) 開始,同時需要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大人自己盡可能拿出表率來參與閱讀。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需要為孩子提供閱讀的動力,如提供足以引起孩子興趣的書,大人與孩子共同聊書,為孩子做一個閱讀記錄,適時給予鼓勵甚至物質獎勵。 在這個階段,最好不要停止為孩子大聲讀書。 一、二年級適合的拼音讀物有哪些? 就目前出版的情況,拼音讀物沒法作為一、二年級適合的讀物來界定。原因有幾條: 一是目前注音的讀物,沒有任何那個官方或民間的機構要求什麼要注音什麼不要注音,根本就是出版社自己來決定,或者說就是編輯本人來決定。那麼,不是所有的注音讀物都是適合一、二年級的讀物,有些要低得多,比如編輯認為該給3-4歲的孩子認認字了,那麼就會加上注音;編輯認為該給9歲的讀物注音也加上,甚至編輯自己本來什麼都不瞭解也會加上注音。所以,目前已有的拼音讀物不能作為單一標準。 其二,一、二年級孩子的讀物應該是根據他的生活體驗基礎和現有理解能力來閱讀和通過閱讀間接式的瞭解世界。這類讀物的特徵一般要求,故事線索簡潔、儘量貼近孩子的生活、字型大小足夠大、配圖比例足夠多可以幫助理解故事的線索的發展變化。 比如,文學類的有孫幼軍的小豬唏哩呼嚕、梅子涵的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角野榮子的小妖怪系列童話、古田足日的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中川李枝子的不不園、法國的精靈城堡、小裘蒂系列、鄭淵潔的童話系列等等; 多數的圖畫書、漫畫更適合的還是一、二年級的讀者比如雅諾什、阿羅、比得兔、戴高帽的貓、晴天有時下豬繪本、亞卡利、丁丁、關愛生命系列繪本等等; 還有一種類型的書也許更加貼合孩子的需要,比如,神奇的校車、巨眼叢書、不知道的世界叢書、小學生科學認知趣問妙答、我想知道為什麼等等都是在這個年齡段比較搶眼的。 最後一點也請家長們不要輕易放棄親子共讀的機會,“大聲為孩子讀書”是讓孩子儘快提升,多元化發展的最好手段。孩子的聽覺接受力幾倍於視覺接受力。“大聲為孩子讀書”能夠推動孩子儘快進入自由閱讀的境界。適合這一類的書幾乎是所有的,只要大人自己也喜歡的就行。“書到用時方知少”,好書是不會過期的。 小學3、4年級閱讀建議 這個階段可能是孩子閱讀發展的一個分水嶺。有些孩子經過這個階段的穩步發展,漸漸成為嗜書的書迷,在不久的將來,逐漸達到接近成人閱讀者的熟練程度;還有些孩子卻會始終徘徊在閱讀的起步階段,或者漸漸與書疏遠,如果將來沒有很好的機遇,將可能一直對閱讀不抱什麼好感。孩子與故事天生親近,他們還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如果孩子們發現書中有好玩的故事,有很多他們迫切想要瞭解的知識,他們會樂意親近書的。但是問題在於,對於缺乏經驗的入門讀者,通過書去探索的動力相對還比較弱,因為這種探索必須很主動,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且還需要良好的經驗作支援。比方說,一個喜愛偵探故事的入門小讀者,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應該去哪里找到下一個適合的閱讀目標。而現代孩子的生活世界,有太多可以分心的事情,電視、網路、還有電子遊戲,都可以很輕易地疏遠孩子與書的距離。 而另一方面,在應試教育的體系下,孩子們也很容易在大量的功利性很強的文本學習中困頓疲乏。在學校教育中,“閱讀”常常與各式各樣的練習和測試等同起來。我們在教孩子們“會”的同時,很少教他們去“愛”。 想讓孩子們走上閱讀之路,大人需要給他們更強有力的鼓勵和引導。在這個階段,大人應該盡可能給孩子們幽默、輕鬆而且高品味的文學作品,一方面培養他們的閱讀趣味,一方面給他們獲得成就感的機會。試想一下,如果孩子能夠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享受完整的文學作品,並能從中大有收穫,他們就會更有興趣更有信心去開始下一次探索。 在這個階段,大人需要特別留意“投其所好”,有能力的最好多與孩子開展閱讀後的交流。 小學5、6年級閱讀建議 如果孩子還沒有表現出特別的閱讀偏好,請先參考前頁有關“小學中段”的建議。 如果孩子已經累積了相當的閱讀經驗,並且也相當喜愛閱讀的話,在這個階段通常會表現出某種獨特的閱讀個性,比如說偏愛讀某種類型的書,偏愛讀某位作家的書,偏愛讀某一主題的書。在這個階段,大人需要注意一方面幫助孩子開展基於主題的拓展閱讀,一方面要幫助孩子拓展閱讀的興趣面。 在每一個主題、每一種類型中,都有特別優秀的作品,也有一般性的讀物,孩子喜歡什麼都沒有問題,關鍵是如何去發現這個領域中最有價值的東西。這需要有經驗的成年閱讀者給予指點,也需要盡可能多地接觸專題性的圖書資源。大人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搜尋導讀資源的方法,如利用互聯網搜索,或者借助紅泥巴讀書俱樂部提供的資訊;同時,最好在這個階段就能幫助孩子學會如何使用圖書館。 拓展閱讀的興趣面與對某一主題的興趣專注之間並不存在矛盾。知識與知識是相通的,從每一個領域出發鑽研到深處,就會發現與其他領域的大量關聯點。 初中以上閱讀建議 如果孩子到這個階段仍然對閱讀沒有什麼興趣,坦白說,這是一件很難辦的事情。十二、三歲以上的大孩子的個性很強,獨立性很強,大人對他們的直接影響力相對較弱,他們往往更願意受同齡人的影響。這不是壞事。但就閱讀的引導而言,大人能施加的影響確實很有限。如果不是孩子特別信賴的大人,或者有專門特長的大人,很難幫助一個孩子從此時開始熱愛閱讀。 如果大人希望對大孩子的興趣和習慣施加一定程度的影響,需要充分理解和認同他們的“准大人”地位,嘗試與他們交朋友,以朋友的身份提供建議。不要期望他們太容易接受你的建議,那要麼只是一種敷衍,要麼也是缺乏個性、缺乏主見的表現。一個有經驗相當豐富的青少年閱讀者,可以說沒有閱讀的邊界,他可以涉獵任何領域的作品。 紅泥巴仍然向他們推薦以經典兒童文學為主的作品,並不是認為這些是他們必須讀、只能讀的作品,而是因為這些作品是他們容易忽略的作品棗常常是因為渴望長大而刻意忽略的書。我們請他們不要將眼睛僅僅盯在成年人的經典或流行讀物上,請不要忽略那些屬於他們自己的作品。這些作品能給他們的,是專屬於他們的青春的陽光、空氣和自由,值得他們一輩子珍藏,一輩子回味。 梅子涵先生說:“一輩子的書。”

台傭阿宏--from陳安儀

2009年03月25日
公開
38

台傭阿宏 陳安儀著 雜誌編輯傳來下一期的主題:「現代好爸爸。」 我看了,真箇是哭笑不得。 很多時候,我不只覺得我像「單親媽媽」,更覺得孩子根本就是我一個人生的。 孩子的爸爸除了提供精子之外,實在不知道他跟隔壁老王有何不同。 出門前,我估計回家的時間已經無法幫孩子檢查功課,因此打電話交代她爸爸幫忙檢 查作業、簽聯絡簿。 深夜,我拖著一身疲累回到家,坐在餐桌前想吃點東西,順便翻看一下女兒的聯絡本。 結果,看到聯絡簿上有一項「英文考卷訂簽」,我好奇孩子考得如何,因此把考卷翻出 來看。 這一看,就是個完全傻眼:沒簽名,錯誤的地方也沒有訂正。 於是半夜三點才上床的我,只好隔天六點半起來陪女兒訂正考卷。我問她爸爸:「為 什麼沒有教導孩子訂正考卷、簽名?」 他竟回答我:「妳不是叫我看功課嗎?我檢查過了,她功課都做完了!」 對!「訂簽考卷」不在「功課」範圍內,我沒有交代,所以不關他的事。 我忍不住心頭火起:「對!她不是你的女兒,她考零鴨蛋也不關你的事。從今天開 始,她叫你叔叔!你把戶口名簿給我,我去讓她改姓陳。」 這位「叔叔」妙事還很多。他兒子有氣喘,每天晚上固定要吃錠劑;女兒在治療假性近 視,睡前要點眼藥水。 我工作到半夜回家,看到他坐在電腦前很輕鬆。兩個小傢伙都入睡了。 我問:「藥吃了嗎?」「沒有。」 「眼藥水點了嗎?」「忘了。」 「今天他們刷牙了沒?」 「不知道。你又沒有交代我。」 「對!我沒有交代你。他們是隔壁老王的孩子,隔壁老王應該要來幫忙盯他們,提醒 他們每天睡覺前固定要做的事才對!」 他答應改進。 確實,有改進。那一陣子在我忙「媽媽PLAY」晚上晚回家的時刻,他每天都記得給孩 子吃藥、點眼藥、盯他們刷牙。 看起來,「叔叔」比隔壁老王似乎是強了點。但好景不長,有一晚,我回家時,他向 我報告: 「ㄟ,妳兒子的藥吃完了!女兒的藥水點完了喔。還有,他們的牙膏沒有了!」 我看著他半分鐘。「很好!你從『隔壁老王』,進步到『台傭阿宏』了!」 拜託!那個小孩不也是你兒子嗎?他吃藥是為了控制氣喘,藥沒有了,你難道不會擔 心,他氣喘發作時很痛苦? 你不能夠|下班帶他去看病、拿藥? 那個女生不是你女兒嗎?治療假性近視的藥水點完了,要去複檢,看看視力有沒有進 步,你難道不想知道你女兒的眼睛有沒有問題、需要進一步治療嗎? 這些不是爸爸也應該關心的事嗎?難道,我交代你就做、沒交代你就不做,那你跟 「台傭阿宏」有何不同? 「台傭阿宏」最起碼還知道巷口的便利商店,就有賣兒童牙膏了咧! 我氣得一句話都不想講。他竟還皺著眉頭對我說:「ㄟ,對了,我們家的洗手台水不 通耶!」 我氣極而笑:「是啊!你告訴我之後,洗手台不知道怎樣,它就會通了耶!我真是比 通樂還厲害!」 男人的腦袋構造不知道是哪裡出了毛病。 他對於有幾天沒有上床做愛這件事記得很清楚,但絕對記不得幾號該繳給妳家用錢; 他對於電腦下載新程式要花幾分鐘瞭解的很清楚,但絕對記不得幾個小時後該幫寶寶 餵奶? 他對於八千塊一雙的鞋子出手很大方,但對於你多買一件800塊的外套,就不屑的批評 :「又亂買!」 他對於填飽自己的肚子很主動,但永遠不記得幫在家裡忙碌的妻兒多帶一份食物。 他對於妳幾點鐘回家很在意,但他對於自己下班後去哪裡卻很神秘。 沒事時,他一天打好幾個電話;有事時,他的手機卻隻隻不通。 他有選擇性失聰:孩子的哭聲再大聲都聽不到;但手機就算塞在棉被裡,一響卻立刻 跳起來去接! 他有選擇性失蹤:每當孩子問:「爸爸呢?」他不是待在陽台抽煙,就是躲在浴室大 便。 很奇怪的是,你有事情要請他幫忙時,他都正在看一個重要的信件或是講一個重要的 電話。 他可以請假去和朋友瞎打屁講千年冷笑話,但是學校班親會的當天,他一定都很忙, 絕對不能請假。 當你的工作很成功、很忙時,他抱怨妳都不再家陪他; 但當他工作很忙、不能在家陪妳時,妳的抱怨就是「不識大體、不體諒先生。」 雖然台灣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職業婦女,女人跟男人的就業率幾乎一樣高; 但,每當孩子生病,請假陪孩子看醫生的;學校有事、要陪孩子參加學校活的; 下班後要回家煮飯、照顧公婆的,卻都是媽媽居多。 有一次,我去上於美人的節目,於美人在後台喟嘆:「奇怪,男人做爸爸都不會有問 題的嗎?為什麼參加學校親子座談的,都是媽媽呢?」 我說:「那不是因為男人比較厲害,那是因為男人不覺得孩子是他的問題!」 我昨天錄影到深夜。「台傭阿宏」今天早上起來,把電腦搬到樓下去, 一邊煮泡麵給孩子吃,一邊繼續上他的網。下午我起床,看了一下,月考考卷又沒訂 正、聯絡簿也沒簽。 我問他:為什麼整個上午,不叫女兒訂正考卷? 他說:「她說她都弄好了啊!」 我火大:「究竟她是你爸,還是你是她爸?啊!對不起,我忘了你只是『台傭阿宏』, 不是她爸。」 女兒8歲,「台傭阿宏」40歲。為什麼一個40歲的男人卻老聽一個8歲小孩的話? 台傭阿宏還再繼續分辯:「ㄟ!我很辛苦耶!早上起來我幫你煮麵給他們吃、還幫你 吸地板、折衣服,妳還挑剔!」 「你『幫』我?喔!對了!我忘了你不住在這個家裡,你只是『台傭阿宏』。」 台傭阿宏終於閉嘴。 除此之外,「台傭阿宏」有些很奇怪的毛病。 他可以每天自己穿的帥帥,然後給兒子穿橫條紋配直條紋,或是橘褲子配橘衣服,讓 他看起來像個囚犯或是一顆橘子。 他可以給小孩洗完澡,然後沒有換內褲。 他永遠不記得幫女兒洗頭。 他把衣服折了之後就亂塞,以致於櫃門一開,衣服就整落、整落的掉下來。 他永遠分不清上衣跟褲子,女兒跟太太的也會搞錯。更不用說一家大小的襪子,誰是 誰,從來沒弄對過。 除了滑鼠跟遙控器,家裡其他東西在哪裡,通通都找不到。 奇怪,我們不是同樣生活在一個家裡嗎?為什麼這些事,我卻要比你清楚很多? 奇怪,我們不是都同樣的年齡嗎?為什麼我做的事比你多很多,腦子卻也比你清楚很 多? 臨睡前,我塞了一堆減肥漢方給他,瞄一眼他那將近80公斤、可怕的大肚子。 「喏!昨天廠商給的。每天晚餐前吃一顆。」 台傭阿宏說:「怎麼沒有包裝?」 「展示用的,沒有包裝盒。」 「以我們目前緊張的關係,我懷疑你有毒死我的意圖。」他說。 我嘆了一口氣。 「如果可以,我真的蠻想的。」............

數學好好玩-原來數棒有這麼棒這麼多的功能

2009年03月20日
公開
51

http://ycli.blog14.fc2.com/blog-entry-242.html 可以加減乘除 序列 (x+y)2 數棒(Number Rods) 1 教學系統:數量概念的基本練習:1到10量的提示。 2 學習目標:認識1到10實質的量。 3 教具說明: 1到10的10根木棒。最短棒10公分代表1的量,最長棒100公分代表10的量,其尺寸和感覺教具紅色長棒相似。以10公分的長度,10㎝、20㎝、30㎝、40㎝、50㎝、60㎝、70㎝、80㎝、90㎝、100㎝,用紅藍兩色交互分別表示。紅色是奇數,藍色是偶數。數棒是表示連續量的教具。 4 教具配置: 4.1 數學教具區:數量概念的基本練習。 4.2 依1到10的順序排列(10放在最裏面,1放在最外面),紅色部份靠左端對齊。 5 適用年齡: 5.1 3歲以上。 5.2 熟悉長棒的孩子。 6 提示方法:個別提示。 7 基本提示: 7.1 基本提示(一)數棒和長棒組合操作。 7.1.1 教師必先完成教具長棒操作的準備工作。 7.1.2 將數棒從1到10分別放在長棒的上面,告訴孩子數棒和長棒一樣長。 7.1.3 數棒和長棒組合排列變化操作。 7.1.4 將長棒和數棒同時操作補齊差數的練習。 7.1.5 將長棒和數棒同時操作倍數概念的練習。 7.2 基本提示(二)數棒1到10的量與名稱的練習。 7.2.1 教師必先完成教具操作基本提示的準備工作。 7.2.2 準備兩塊地毯。 7.2.3 拿取數棒時由1到10,每次只拿一根,按順序拿到大地毯上,數棒散放時避免重迭,搬運方法與長棒相同。 7.2.4 收拾數棒的順序從10到9,放回教具櫃,每次限拿一根,同時把地毯整理好放回地毯架。 7.2.5 用找出「最長的」這個字,讓孩子操作。 例句:從這裏找出最長的那一根,排在另一張地毯上,紅色的一端在向左側。 7.2.6 再繼續從數棒中找出「最長的」那一根,切齊排列在最長的那根下面。 7.2.7 每排好一根,都要用手做一次切齊的工作,直到全部的數棒都排好為止。 7.2.8 操作完畢,收拾教具。 7.3 基本提示(三)數棒和單元棒組合操作。 7.3.1 用紅色單元棒1和數棒1配對。 7.3.2 用紅色單元棒1和藍色單元棒1和數棒2配對。 7.3.3 用紅色單元棒1、藍色1、紅色1的單元棒和數棒3配對。 7.3.4 以此類推至10的分解與組合練習。 7.4 基本提示(四)用數詞找數量。 7.4.1 孩子找出老師所指示數量的數棒。 例句:老師對孩子說:「請把5的數棒拿給老師」。 7.4.2 孩子找出5的數棒,讓孩子數數看,如有錯誤,指導孩子放回原來的位置,絕不要說:「你弄錯了」這類的話語。 7.4.3 反復練習不同數量的數棒。 8 錯誤訂正: 8.1 排列整齊,紅藍相間亦整齊。 8.2 教師與孩子的數數方法。 8.3 用1的數棒做錯誤訂正。 8.4 例句:我們用1的這一根數棒來量量看,我們有沒有排好。 9 三階段名稱練習:名稱練習-數量與數詞結合。 9.1 數棒排好後,開始三階段名稱練習的教學。 9.2 依序排列之後,依數棒所代表的量,進行名稱練習。 9.3 第一階段:命名:將正確的名稱,告訴孩子。 9.3.1 通常以3根數棒逐次教學。老師先取1到3的數棒排列好。 ※可依孩子的情況而定。 9.3.2 老師拿起1的數棒,告訴孩子這是1,接著把1的數棒交給孩子。 ※雙手的食指和中指合在一起,握住數棒。 9.3.3 拿起2的數棒,告訴孩子這是2(同上)。 9.3.4 再拿起3的數棒,告訴孩子這是3(同上)。 9.3.5 1到3都操作後,進入第二階段教學。 9.4 第二階段:確認:用實物來回答。 9.4.1 教師問孩子2是那一根,3是那一根,進入確認的工作。 例句:請超群小朋友拿2的數棒給老師。 9.5 第三階段:發音:將正確的名稱說出來。 9.5.1 拿一根數棒問孩子「這是多少?」 9.6 用三階段教學法,直到孩子完全真正明白1至3後,再慢慢加強練習(4至6)、(7至9),最後直到認識1到10的實質的量。 10 變化操作: 10.1 估算:老師用雙手展開一段長度後停止不動,請孩子去找一根差不多長的數棒來。 10.2 比長短:讓孩子找出數棒與老師比較長短。 10.3 等差距:以1的等差距,由最短的排到最長的。由上往下數1到10。 10.4 以2的等差距,由最短的排到最長的。 10.4.1 奇數念法:1/3/5/7/9。 10.4.2 偶數念法:2/4/6/8/10。 10.5 線條的排列: 10.5.1 直線、橫線、斜線、折線、放射線、迴旋線的排列。 10.5.2 數棒的縱向排列(1在最右側)。 10.6 量的多少與序列 10.7 加法的概念:導入加法練習。 10.7.1 將1補在9的後面。 10.7.2 將2補在8的後面。 10.7.3 將3補在7的後面。 10.7.4 將4補在6的後面。 10.7.5 以10的數棒為例: 這是10,這是9這是1, 9和1也是10, 換句話說9+1=10。 9+1=10 8+2=10 7+3=10 6+4=10 5×2=10 10.8 減法的概念:導入減法練習。 10.8.1 從二根數棒集合成為10的數棒中。 10.8.2 將4取重播回原位。 10.8.3 將3取重播回原位。 10.8.4 將2取重播回原位。 10.8.5 將1取重播回原位。 10.8.6 以10的數棒為例: 這是10,這是9,這是1, 從10拿走1,剩下9, 換句話說10-1=9。 10-4=6 10-3=7 10-2=8 10-1=9 10÷2=5 10.9 乘法的概念:導入乘法練習。 10.9.1 5的兩倍等於10, 5有2次就是10, 換句話說5×2=10。 10.10 10以內的分解: 10.10.1 教師點數最長的數棒說:這是10。 10.10.2 拿起1棒和9棒再組合,點數後說:這也是10。 10.10.3 以下再以8和2、7和3、6和4,組合方法相同。 10.11 倍數的概念: 10.11.1 任何一數字的兩倍是多少? 乘式:1×2=2 2×2=4 3×2=6 4×2=8 5×2=10 1×1=1 1×2=2 1×3=3 1×4=4 1×5=5 1×6=6 1×7=7 1×8=8 1×9=9 1×10=10 10.12 除法的概念: 10÷2=5 8÷2=4 6÷2=3 4÷2=2 10.13 數棒與數字卡的遊戲: 10.14 將數位卡按照1到10,排成三角形(左起1開始) (1)10張、(2)9張、(3)8張、(4)7張、(5)6張 (6)5張、(7)4張、(8)3張、(9)2張(10)1張 10.15 11到18的分解與合成: 2+9=11 3+9=12 4+9=13 3+8=11 4+8=12 5+8=13 4+7=11 5+7=12 6+7=13 5+6=11 6+6=12 6+5=11 11 趣味中心: 11.1 數棒的大小長短和長棒一樣。 11.2 數棒可以計數。 11.3 切齊計數。 11.4 每次都從1開始數算。 11.5 教具的顏色和質感很美。 12 直接目的: 12.1 認識1到10的數詞(記憶名稱:數詞)。 12.2 學習1到10的次序。 12.3 熟悉數的集合量。 12.4 每一個量都有專屬自己的數詞。 13 間接目的: 13.1 數學的基礎工作。 13.2 為十進法的準備。 13.3 導入數的概念。 14 語言發展: 14.1 1到10數的名稱。 14.2 紅色、藍色。 15 教學說明: 15.1 從4的數棒之後,儘量鼓勵孩子以點數的方式數算,而不再用最小的那根1的數棒去量數。 15.2 1到10的數詞念法要一致。 15.3 連續數教導1到10的量,在表示量的10根棒上,有以1為基準的刻度,因此可用視覺來把量與量對應的稱呼。 16 給爸爸、媽媽的話: 在蒙特梭利的數學教育中,用來教孩子的第一套計數的教具是長棒,在感官教育中,長棒可以讓孩子認識長度。 數棒和長棒相同,數棒同紅藍相間,以方便孩子計數,顯然數棒用顏色區隔方便計數,但是它也代表每個單位連結在一起(也就是連續量的概念),孩子不必把一個個分離的單位加上去才知道總合是多少。對孩子而言,每增加一個新的單位,量就會變大,並計數出每次增加的總合,這是三歲半到四歲的孩子在計數上很大的障礙。 數棒是介紹1到10實質的量和數名稱給孩子認識,透過具體的教材,發展孩子數的概念,10的合成及基礎的算術。 當您發現孩子在數數時,有計數太快或計數太慢的情況時,請不必驚慌。因為,孩子在學習數數的最初,這種現象是正常的。但是,我們必須給予孩子以下建議的學習過程及方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盡速完成數數的能力。 ※ 解決方法:依序使用(1)移位數數(2)定位數數(3)目視數數的計數方法。 數棒因數量的增加,而長度也越來越長,它提供了數的絕對概念和相對概念。孩子在感官教具長棒操作,已學會了1:10的比例,這種對數學比例的判斷,讓孩子在無形中進入算術的領域,產生了各種組合與對比,從這些概念,可延伸到+-×÷的四則運算的學習領域。

給孩子跌倒的機會-----洪蘭教授

2009年03月19日
公開
12

給孩子跌倒的機會 ◎文/洪蘭 我以前教書的學校有個附設幼稚園,我常帶學生去觀察,幼稚園中有個沙坑,內有一些玩具,如小鏟子、空瓶子及漏斗,小孩子很喜歡把沙裝在漏斗中再裝到瓶子裡。 因為學校很大,各種國籍的人都有,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當外國的小孩子用小鏟子把沙裝在漏斗中,因漏斗會漏,沙裝不滿,小孩子便把手指頭塞到漏斗底去堵住漏口,當沙裝滿時便把它移到瓶子旁邊,把手指放開將沙漏放進瓶子中,但是沙漏的速度很快,從手指拿開到對準瓶口,沙便漏的差不多了,這時孩子會鍥而不捨,一點一點累積,手指移開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突然之間,孩子開竅了,他把漏斗口直接對準瓶口再倒沙,瓶子很快的就滿了,這時孩子發出勝利的笑聲,高興的回頭看媽媽,媽媽會拍手以示鼓勵。 中國的母親便不一樣了,當孩子拿起漏斗,沙從底部流失時,中國的媽媽便立刻蹲下去說:「來,媽教你,把漏斗對準瓶口,再把沙從這裡灌下去。」 中國孩子比美國孩子早學會用漏斗,但他很快的便不玩漏斗了,爬出沙坑要媽媽抱。 在這裡我看到了中西教育方法的不同,我們什麼都願意為孩子做,多替他做一些,孩子少辛苦一些。 我們忘記了冤枉路其實也是學習的方式之一,有些發現是要在走了冤枉路之後才會出現的,而且自己辛苦後的成果特別甜美,它帶給孩子「知」的喜悅「Eureka!我知道了」 這個喜悅會使前面的挫折感一掃而空。 反觀我們的父母,剝奪孩子從失敗中求經驗的機會,也剝奪讓他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別人告訴你的解答,不及你自己作出來的解答有意義,所以孩子很快就沒興趣了。 這種動不動就找大人幫忙,輕易就放棄挑戰的現象在上學後非常明顯,中國的孩子碰到不會的問題時,常停下來等大人幫忙,不會自己想辦法。 我們無法永遠保護孩子,但是可以教他保護自己之道,我記得在美國時,老師說人生免不了會被人騙,美國父母教導孩子:第一次被人騙是shame on you,但是第二次再被人騙就是shame on me,自己的錯了,因為我怎麼沒有從上一次的經驗中學到教訓,還會繼續被你騙,因此是shame on me。 人生很多經驗是要付代價的,但是也使我們了解這個錯誤,痛定思痛,以後永遠不再犯它。 適量的挫折也培養孩子的忍受力與同理心,以後容易與人相處。 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伴著孩子,及早在遊戲中訓練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是很重要,鼓勵孩子去試新奇的做事方法,不必事事都依你的想法來做,孩子們自發性的創造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洪蘭 從生活小事學會成功條件

2009年03月16日
公開
41

【轉載】從生活小事學會成功條件 【文╱洪蘭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在報上看到有個國二生,父親每天給他們4個孩子200元吃飯,3天前父親出門做工,沒有回家,他餓了兩天後,不得已去超市倉庫偷東西吃,不幸被逮,超商老闆頗有同情心,不願追究,但是警員堅持「依法行事」,將孩子以「竊盜未遂」罪移送法辦,上了報紙。 我看了很難過,因為飢寒起盜心,為了一點情有可憫的小事,讓這孩子一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它所造成的傷害遠大於社會正義;另一方面,我也很好奇他們為何不會自己煮?父親一天給200元,一週就是1,400元,米、麵條、雞蛋都不算貴,蛋炒飯,醬油拌麵也可以混過一餐,何至於去市場偷食?為什麼一個已經唸到國二的學生沒有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能力? 孩子有應變能力,懂得用手邊資源整合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是成功的條件。 先教生活技能和做人道理 1960年代有個好電影「吾愛吾師」(To Sir With Love),影帝薛尼鮑迪演一個黑人老師去到倫敦貧民窟的高中教書,學生上課都不聽講,因為三餐都不繼,哪管得到什麼三角幾何、物理化學?有的還把剛出生的弟妹抱來學校,不這樣做,她就得留在家中照顧弟妹。 老師挫折之餘,想到與其不好好上課,不如教他們生活中可以用到的知識,他們馬上出社會就是大人了,一點生活知識都還不懂,怎麼去外面謀生?於是他請隔壁班女老師來教衣著、打扮、面試時的談吐,他自己教孩子如何用最少的錢養活自己。在教生活技能時,同時教他們做人道理,反正讀書是隨時想讀都可以讀,做人道理卻是有人教才會的。 這部電影的結局非常感人,使我在看過40年之後都沒有忘掉。如果我們在學校裡教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或許這個孩子不必逼著去偷竊。 生活智慧比課本知識管用 外食不但貴而且不衛生,越是經濟不好的學生,越是要教他如何節儉的過日子。我去美國留學時,沒有錢,一個月伙食費只有50元美金,我學會了買時令的蔬菜,買最大包的米和麵條,而且如果有植物知識,大自然中有許多可以吃的東西。 有一次我在跟一個山地老阿嬤吃飯時,電視報說某人因無錢買菜去自殺,阿嬤就很驚訝地說,「菜怎麼要去買?不是去外面採就好了嗎?」我曾吃過野茼蒿,味道比種的還香。 一個國二生應該知道大包比小包便宜,大賣場比零售商便宜,時令的水果比溫室的水果便宜。台灣的育種老前輩,西瓜大王陳文郁先生小時候沒有錢吃冰棒,因為冰棒是買一打送一枝,他就跟阿嬤借5毛錢買了一打,把冰棒轉賣給同學後,錢還給阿嬤,自己也解了嘴饞。 這種所謂的「街頭智慧」(street smart)有時比課本知識還管用,緊急時,救人一命的其實是這種智慧。看到這個孩子被貼上了小偷標籤,心中萬般不捨,但是也讓我們看到目前教育是和生活脫節的,政府要趕快亡羊補牢了! 實用知識從模仿爸媽而來 話說回來,在責怪學校教育不實用之餘,最大責任還是父母身上。這個孩子父母雙全,只是媽媽在醫院陪伴生病的外公。有父有母,怎麼一點家事都沒有教孩子做?小學三年級就可以教洗米煮飯了。 這裡帶出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台灣經濟起飛後,很多父母開始覺得沒有請個菲傭是沒有面子的事,既然有了傭人,孩子就不必做,因此就出現了小三學生,上完音樂課不會自己穿鞋子,坐在地板上哭的現象了。 另外,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父母親不做家事,孩子沒有模仿的對象,自然也不會了。那麼,為什麼不去模仿菲傭呢?因為模仿是只向上模仿我們所看得起的人,所謂「上行下效」,孩子會模仿父母(不論父母職業)、老師、崇拜的偶像或政治人物,但是不會去模仿路邊的乞丐或他看不起的人,即使偶爾模仿,也是嘲笑之意。 從小別疏忽學習生活小事 許多小學老師感嘆,過去父母所負的教養責任,現在落到老師的肩頭了,很多孩子到了高中都還不知道待人接物的禮儀,有個高三學生寫電子郵件來問我什麼是認知心理學,信尾沒有簽名,變成匿名信,真是非常的不禮貌。 生活事是小事,但是小事可以壞大事,教育孩子成材是父母責無旁貸之事。從小教他運用家中現有的資源,不仰賴超商或他人過日子是重要的事。一個自給自足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創造力、應變能力,他會從手邊資源中去整合出他想要的東西來,這不就是成功的條件嗎

二歲的孩子應有的表現及父母的態度

2009年03月13日
公開
42

二歲的孩子處於自立期 任何事都想自己學習~所以父母要學習放手 三項重要關鍵~運動.語言.簡單技能 每天散步.儘可能讓二歲孩子每天去散步 因為他們內心非常想多運動~所以要讓他們滿足內心需求 除了平地走.還可以走獨木橋.上下樓梯.雙腿併攏跳上.下台階 在坡道上將球滾下來.讓孩子去追球 剛開始.孩子只能追球.在多次練習.孩子就可預測球的方向 以最短距離追到球 每天讓孩子跑一定的距離∼ 二歲至二歲半會出現語言爆炸期 所以絕不可對孩子童言童語~這會導致語言障礙 儘可能以大人說話方式與孩子交談 語言遊戲是最愉快的遊戲~ 如~房間裡有啥是紅色的東西? 哪些東西以"大"開頭? 盡可能多為孩子買書~不要讓他自己看 由媽媽唸給他聽 只要孩子願意~一天5~10本皆可 二歲兒想知道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對因果關係很有興趣 如~手去摸電暖爐.要跟他說~手會燙到~所以不能摸 讀繪本很重要~但是也別忘了詩集 不必翻譯詩集的意思~只要反覆唸給孩子聽 睡前一定也要唸唸繪本 應該讓孩子在這時期對文字感到興趣 當孩子認字後.會改變頭腦的構造 到處都有文字~可以不時的唸給他聽 先將孩子的名字寫好貼在牆上~每天唸給他聽 二歲兒有強烈欲求~想處裡自己週遭事物 當二歲半至三歲這段期間更加強烈 認同欲求並加以協助是培養優秀孩子的秘訣 洗手.穿鞋.綁鞋帶.扣釦子會花很多時間~也要讓孩子自己嘗試 剛開始父母花較多時間教導.以後就可高枕無憂 盡可能讓孩子幫忙做家事~完成後 要盡情的稱讚~不要在孩子面前重作.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讓二歲兒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 幫他先分類好~在教導他如何放回去 久了就會自己放了 如果養成一次只玩一種玩具的好習慣~整理工作會比較輕鬆 可用命令方式 滿2歲可以讓孩子學習拿筷子 玩黏土~以範本要求他做出來 玩積木~疊高高或是橫向發展.或和媽媽做一樣的. 及自由創作 組合的房子車子.拼圖之類的 拿豆子分色或迴紋針~以訓練手指能力 二歲兒的第一反抗期 會持續4-6個月~凡事都愛自己動手做 當大人說"不可以"時.他們會表現出強烈反彈 這是他們想要自己動手做.卻無法如願的欲求不滿表現~ 如果只是訓斥.就無法協助孩子度過"可怕二歲"時期 雖然了解孩子想法~不要搶先為他說出 剝奪他自行表達的權利.父母可以告訴他規則.使他懂事 當孩子在做什麼~不要過度插手.應一旁靜靜觀察 如果能在此時期培養孩子高度的語言.處事技能. 就可以避免孩子變成可怕的二歲兒 不要一直對孩子說不可以 2歲兒的幼兒處於天才期.是建立能力基礎的階段. 如果不加以訓練.無法掌握優秀能力~ 所以應該接受嚴格的"記憶訓練" 世界國旗.車子種類.車站名稱.論語.詩集.三字經. 這時期所吸收的知識將一輩子留在潛意識中 排10個盒子∼將東西放3個中~讓孩子猜 排10個東西~~看一分鐘.藏其中一個~讓孩子猜 觀察力~去的地方有些什麼東西? 去公園~看螞蟻.收集樹葉.看看小動物~ 去動物園.水族館.遊樂園.農場.消防隊等不同場所 並訓練他將所看到的一切說出來 讓孩子他火車.公車.飛機.捷運.去海邊.果園 盡可能讓孩子有豐富體驗 2歲適合學習外語~這時期他們對音感非常準確 是語言天才~你教啥他就會啥 多聽世界各地的搖籃曲 越是有耐心重覆教導越能培養孩子高度才能 -------------------------------------------------------------------------------------------------- 寶寶到了2~4歲,他們的大腦發育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使得他們能夠理解並接受許多道理了。家長可以通過小故事、兒歌來向寶寶宣傳獨自睡覺對身心發育的種種好處;通過心理暗示,激發寶寶潛在的獨立意識,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敢於挑戰自我,做一個勇敢的孩子,從心理上產生自己睡的願望。    還可以帶寶寶到小朋友家串門,爸爸媽媽有意識地當著寶寶的面詢問小主人跟誰睡,並做出驚喜的樣子說:“你真行!一個人睡一張床,像個大孩子了!”    隨後帶著寶寶一起參觀小主人的床,誇小床柔軟、漂亮、乾淨、整潔。這時候,寶寶會因羡慕而產生“我也想擁有自己的床”的願望,並希望在小朋友面前表現一下自己也長大了的樣子,此時,父母則可趁熱打鐵鼓勵孩子單獨睡一張小床。    [循序漸進 逐漸適應]      讓寶寶忽然自己睡小床,甚至獨自睡在一個小房間,的確會令寶寶一下子難以接受,難以適應。所以應該採取必要的步驟,循序漸進,讓寶寶逐漸適應獨自睡覺。   大床入睡,小床清醒。最開始的時候,家長可以先把小床放在大床的一側,讓寶寶先睡在大床,哄寶寶入睡,等寶寶睡著後再把寶寶單獨放到小床上。   清晨寶寶醒來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出現在寶寶面前安慰他,並以愉快的情緒感染、鼓勵寶寶:“寶寶真了不起,睡自己的小床,寶寶長大了!”這樣既保護了寶寶的安全依戀,不會產生情感上的失落,還增強了寶寶自己睡的勇氣和信心。   先分床後分房。接下來就應該訓練寶寶在小床獨自入睡了。爸爸媽媽要在小床邊給寶寶充分的愛撫,使他感到安全和溫暖;爸爸媽媽可以在白天加大寶寶的活動量,晚上避免激烈興奮的刺激,從而使寶寶產生睡意;同時還可引導寶寶聽故事或欣賞舒緩的音樂,起到平靜心理催眠的作用。   切忌睡前接觸恐怖的資訊和刺激,以免造成寶寶心理上的恐嚇,從而不利於入睡。在寶寶可以順利地獨立入睡以後,爸爸媽媽就可以嘗試與孩子分房而睡了。   分房不分心。讓寶寶獨自睡在一個房間,首先要把這個小房間好好裝飾一番,使它成為溫馨別致、充滿童趣的“童話小屋”。牆上貼一些寶寶和爸爸媽媽的照片,或者孩子喜歡的卡通圖片;小床可以設計成汽車、小船等形象,周圍掛上卡通小動物、帶有悅耳聲音的小玩具、漂亮的貼畫等做裝飾,再把寶寶平時喜歡的玩具擺在床邊,告訴他小動物是他的好朋友,會陪他一起睡覺。   這樣,寶寶的恐懼感就會漸漸消失,轉而喜歡這個環境。爸爸媽媽要在寶寶睡前多陪他一會兒,讓寶寶感到雖然和爸爸媽媽分開了房間,但是他們的心沒有分開,爸爸媽媽始終是關心他呵護他的,並沒有不喜歡他、拋棄他。

爸媽溫馨陪伴,孩子愈受教

2009年03月11日
公開
55

爸媽溫馨陪伴,孩子愈受教∼ 文╱洪蘭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愈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愈受教,而講故事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透過講故事,親子擁有共同做一件事的溫馨感覺,將成為支持孩子上進的力量。 最近四個妹妹回台省親,閒聊起來才發現,我們共同的童年回憶竟然都是睡在榻榻米上聽母親講西遊記的故事。 ●媽媽講古 滿足心靈生活 民國40年左右的台灣沒有電視,連收音機都很少,我們最大的娛樂就是聽老人家講古,夏天晚上去院子裡乘涼,冬天則窩在溫暖的被窩裡聽故事,聽完故事後,心滿意足,各自在心中繼續自己版本的續集。 那時雖然物質生活很差,但是心靈生活充實,現在回想起來,母親在忙完一天家事後還肯講故事給我們聽,真是不容易。 ●一舉一動 流露愛與期望 以前的父母從不把愛掛在嘴上,但是一舉一動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而這個愛與期望正是激勵我們上進,在我們跌倒時,使我們有勇氣再爬起來的動力。 看到現在的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情形常覺很難過,不知為何,他們把親子最美好的那一塊丟棄了,父母跟孩子講話都是催促、責罵、抱怨,「功課作完了沒有?」、「為什麼考的那麼差?」、「趕快去洗澡」、「趕快去睡覺」。 當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講不聽、叫不動時,或許應該停下來檢討一下跟孩子的互動是不是出了問題,不要繼續用原來的模式讓問題加深。 ●與其說教 不如多說故事 父母最忌就是說教,所謂忠言逆耳,必須想別的方式讓道理進入孩子的心中。教孩子一定要趁早,早才會受教。講起來最好的方式就是講故事,尤其小小孩常要求一直重複唸同一本故事書,當故事情節深入孩子心中時,他也學會了在那個情境恰當的應對方式。 父母講故事不一定要照書講,自己可以編很多生活的經驗進去,孩子都喜歡知道父母在他們那個年齡時的行為,這種說故事法可以增加孩子的共鳴。我小時候台灣幾乎沒有任何童書,我父親給我們講的故事是左傳中的歷史故事,他有時用唸、有時用說,這都沒有關係,因為我們喜歡的是圍在父親身旁看他神采飛揚的樣子,故事懂多少不重要,我們要的是親子共處的時間。 ●親子相伴 共譜生命樂章 後來我父親病重,住在台大醫院,小妹心血來潮,唸左傳給父親聽,我注意到一開始,爸爸的表情很驚訝,他大概沒想到小妹過了40年還記得他當年講的故事,到後來他開始微笑,因為他看到小妹身上有他當年的影子,那個口氣就像爸給我們講了千百次故事時的口氣,我相信那天他很安慰。 生命是個圓,大人以前講故事給小孩聽,小孩大了,大人老了,現在小孩講故事給大人聽。假如我們沒有跟孩子有共同的經驗,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回憶時,我們怎麼期待孩子在我們年老時來陪伴我們呢? 現在的父母太忙了,忙著賺錢給孩子享用他們當年沒有的東西,他們忘了應該先給孩子他們曾經有過的東西。父母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他的愛,愈感受到父母愛的孩子愈受教,因為他不願讓父母傷心。 ●心靈困境 從閱讀找力量 前幾天報上有個小學二年級的男孩拖著一個跟他一樣大的行李箱離家出走,因為他覺得別人的媽媽都在家陪他們,而他媽媽要上班,不能陪他,他覺得媽媽不愛他,所以離家出走。 我們除了感嘆現在的小孩早熟,小學二年級就懂得收皮箱離家出走之外,心中也覺很不忍,因為這孩子渴望母愛,他太小,不了解單親的母親不上班衣食會無著落,對這種孩子,母親應該唸很多跟他一樣情況的故事給他聽,讓他了解很多人其實跟他一樣,看看別人又如何度過沒有母親在家的一天,最重要的是母親應該養成他閱讀的習慣,讓他從書中去找慰藉。 親子關係需要經營,講故事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透過故事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透過故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最主要透過故事,親子共同做一件事,這個感覺會在故事內容已經淡忘掉後,化成一股支持孩子上進的力量,因為他長長久久都感受父母陪伴的溫馨。 洪蘭語錄 潛在學習 爸媽影響力大 潛在的學習又稱作無意間的學習,是孩子學習最主要的一種方式,也是父母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一個方式。 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父母的為人處世經驗,內化成為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個內在的觀念或看法表現在外時,就是我們所謂的態度、行為,也就是近年很紅的EQ——情緒智商。 摘自《0~3歲嬰幼兒發展研究彙編:情緒、氣質與親子關係》(信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