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晨曦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15個方法 啟動0~2歲寶寶智能

2008年10月18日
公開
27

15個方法 啟動0∼2歲寶寶智能 文 / 曾愛  專家 / 廣宣(全腦開發出版社社長.高雄市樂仁啟智中心董事) 寶寶從出生之後就展開智能上的學習,特別是0∼2歲階段,寶寶的學習發展是相當驚人的,所有的刺激對他們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經驗,透過豐富的經驗累積,將建構出寶寶全方位的智能發展。 0∼2歲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期 學習從一出生就開始 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開始發育大腦神經細胞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前庭覺、本體覺等器官,出生之後,寶寶的大腦與感覺器官即發育完備,已準備好來迎接新世界所要給予他的刺激及學習。 廣宣全腦開發出版社社長陳世文老師表示,出生後新生寶寶會聽媽咪的聲音、看周圍的環境、以手觸碰自己的身體等,就證明他展開學習的大門,猶如一塊全新的海棉準備吸收知識。所以,家長該從此刻就給予寶寶適合的刺激,讓寶寶的大腦得以收集、組織各種資訊,進而啟發腦部的連結運作。 嬰幼兒的學習方式 嬰幼兒的學習方式,是透過感官來學習的。當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前庭覺等感覺統合完善時,未來就能達到最佳的能力展現。我們可以形容為,兒童的大腦如同一部處理感覺資訊的超大型電腦,而父母就像軟體設計工程師,當孩子大腦中每個軟硬體都處在最佳的狀況時,必然成為運作最快速且最厲害的人腦。 當嬰幼兒看見一個玩具時,大腦會傳達指令,讓他移動身體然後伸出手去觸摸並拿起玩具,接著被搖晃時的聲音吸引,再把玩具靠近鼻子聞一聞,然後放進嘴裡嚐一嚐,一個短短的過程,就可以發現寶寶利用不同的感官,認識了他手中的玩具。 因為3歲前的嬰幼兒無法以抽象的概念來學習,這也是為什麼家長必須透過大量實際的感官來讓嬰幼兒獲得知識的建立。 0∼2歲是學習關鍵期 新生兒剛出生時腦部重量約有400公克,大約是成人腦的1/4,接著以極快速的方式增加,到了兩歲左右已接近成人腦的75%,三歲時已達成人腦的80%。這也是為什麼專家學者表示,0∼2歲是幼兒學習的關鍵期。 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大腦是「用進廢退」,當你越刺激它,給予越多元的資訊,腦部的神經系統就產生蓬勃的連結及快速的傳送,反過來,沒有足夠的刺激,腦部就沒有得到資訊來啟動神經網路,自然就會有發育遲緩、智能較差的問題。 抓住啟發寶寶智能的重點 陳世文老師表示,想要抓住寶寶智能發育的黃金時期,需從以下五點著手,家長若能先掌握優秀大腦所需的元素,要培育出優質、聰明的寶寶並非難事。 1.先認識感覺統合發展情況:嬰幼兒感覺統合的能力好壞,就是學習的關鍵,如果感覺統合能力差,會產生事倍功半的結果;感覺統合能力好,就變成事半功倍,因此,家長應當重視感官學習對於幼兒的重要性。 2.多補充營養素使大腦功能更優秀:聰明的孩子除了要有優質的基因、優質的遺傳、優質的教育環境,也絕對要有優質的營養補充,建議家長可以多為幼兒補充五穀雜糧類植物性蛋白質、維他命C與B群、鈣質、鐵質、卵磷質、不飽合脂肪酸(例如GLA、AA、DHA、EPA)等,將有助於腦部發育及身體的健康。 3.存愛於心嚴管勤教式的教育:很多人說要用愛的教育,但卻往往變成「放任式」的教育,幼兒天生是個追求快樂的個體,習於趨樂避苦,事實上想要孩子好,就必須在有品質、有計劃、有規律的條件下,去教育孩子。存愛於心是以愛善待孩子但不溺愛,嚴管勤教代表的是積極、多元、勤奮的管理、教育孩子,讓孩子有多方嘗試的機會,不要過度保護教出什麼都不會的生活低能兒。 4.了解大腦發展特性、開發多元潛能:所謂三歲定終身,指的就是在大腦吸收能力最強的幼兒階段就啟動大腦,讓資訊透過「感覺的窗口」注入腦中,設計並啟動全腦的超連結網路,使大腦越用越靈光,而方法就在於多元的刺激。 5.身強體壯、聰明學習:兒童的身心發展,始於感覺與運動的體驗,透過感覺與運動的統合,孕育了發展所必需的能力。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無法讓身體活動與大腦學習發揮最大的效果,我們應該說,四肢發達,頭腦就不簡單,因此,多數的教育專家都認同「腦力+體力=21世紀的競爭力」。 15個智能開發的方法 出生∼1個月 身心發展:剛出生的寶寶有大部分時間都是睡睡醒醒,醒著時會出現抓握、吸吮、眼球移動等反射動作。例如你將手指放入嬰兒的手掌中,他會反射性的抓握,不過,此時還未意識到那是他自己的小手。此外,會被突如其來的聲音所驚嚇,而有哭泣、驚訝等反應。當看見前方媽媽的臉時,會短暫注視媽媽的臉,不過,還沒辦法有明顯的臉部回應表情。 家長帶領幼兒的學習方式:此階段的孩子是屬於較被動式的學習,主要是藉由身體的反射能力來面對外界的環境。因此,家長可以給嬰兒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讓他處在放鬆、安全的狀態,而孩子醒來的短暫時間裡,可以陪他說話、觸摸他的肌膚、與他互看,讓他感受外在世界的美好。 方法一:愛的擁抱與撫觸 做法: 1.當他醒著時,盡量多擁抱他。 2.選擇下午幫寶寶洗好澡時,或是他心情愉快時為他進行撫觸按摩。 3.保持房間適合的室溫,搭配輕柔的音樂。 4.媽媽在雙手上塗抹嬰兒乳液。 5.輕柔、緩慢的為寶寶進行全身按摩。 好處:按摩可刺激寶寶的觸覺接收,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消除寶寶的焦慮感;擁抱可以帶給寶寶自信、滿足及安全感。 方法二:愛的呼喚 做法: 1.當寶寶醒來的時候,與他面對面相視,大約30公分的距離。 2.給予他溫暖、關愛的眼神,並輕輕呼喚他的名字或叫他寶貝。 3.聲音盡量放慢速度,稍微提高言調,因為寶寶多數喜歡輕脆、溫柔的聲音。 好處:母親的聲音對寶寶來說是充滿安全感的熟悉聲音,這從懷孕階段就已經開始聆聽媽媽的聲音有關,母親經常開心對嬰兒說話,會讓嬰兒從小有開朗的性格,同時奠定語言的基礎。 方法三:反射抓握遊戲 1.準備幾個觸感不同的物品,但不要傷害寶寶的小手。 2.輪流放在寶寶的手掌心中。 3.再輕拉這些物品,你會發現寶寶抓握得很緊。 好處:利用寶寶原有的反射能力,能讓他得到不同的觸感,以及雙手肌肉被帶動的感覺,增加對雙手的認知。 1個月∼6個月 身心發展:孩子大約三個月過後,你就會明顯發現他已經變得不太一樣了,開始懂得利用表情、哭泣、聲音來表現情緒,而且更認識自己的雙手,會揮動雙手放入嘴巴,或是想伸手去拿玩具。身體發展方面不但越坐越穩,甚至開始想要學爬,去看看不同的世界囉。 家長帶領幼兒的學習方式:家長應多多給予寶寶各式各樣的刺激,不管是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等,此外,也能根據寶寶的喜好,陪他進行一些有趣的活動,例如搖動玩具、躲貓貓、聽聽是什麼聲音等。這個階段的寶寶會透過觀察、感受、交流,慢慢建立出他對外在環境的理解及認知。 方法一:孕育心智的搖籃 1.將寶寶放在可以左右搖擺的搖籃中,輕輕擺動,讓他享受輕柔搖晃的感覺。 2.或是媽媽抱著寶寶,快樂的輕輕搖擺。 3.等到5、6個月大之後,可準備一個大的彈力球,讓寶寶趴臥在球上,由媽媽將球前後、左右搖動。 好處:適度的搖擺(切記不可過度大力搖晃)會強化嬰幼兒的前庭覺、訓練身體大小肌肉以及幫助手腳協調,使身體的平衡感更好。 方法二:明亮的大眼睛 1.利用自然光或是房間的燈光,給予明暗變化的刺激,採用光暗交替法,先至亮處約30∼60秒,再至暗處30∼60秒,每回5∼10次,每天2∼3回。(光線不可直射寶寶的眼睛) 2.準備黑白顏色的玩具或圖卡,在寶寶視線25∼30公分內,左右上下移動。(先從黑白顏色進階到彩色物品) 3.將藍色或黑色的色紙剪成各種不同的形狀,貼在白色的厚紙板上,讓寶寶看見形形色色的圖卡。 4.5、6個月大時,可開始進入五光十色的刺激,讓寶寶看三稜鏡或利用各種彩色的玻璃透過光照射在牆壁上。 好處:視覺是寶寶接收外來資訊相當重要的一種感官,透過一系列的訓練可使寶寶雙眼更靈活,辨色能力更強。 方法三:絕對辨音 1.利用音感鐘或絕對音感鐵琴,先讓寶寶只聽一種單音,例如Do,每次反覆彈奏3∼5分鐘,每天1∼3回,聽3∼5天。 2.3∼5天之後再更換下一個單音,持續(1)的做法。 3.等熟悉各種單音之後,可讓寶寶聽各音階之間的差異,或彈奏簡單樂曲,接著可增加各種不同樂器聲音辨識的訓練,及演奏出的不同音樂。 4. 再來準備一些自然音樂(如流水聲、鳥嗚聲)或巴洛克音樂(可產生讓大腦放鬆的α波),讓寶寶聆聽。 5.等寶寶大一點的時候,可以玩探聲尋源的遊戲,使用不同的樂器,在不同的方位敲,讓寶寶聽音辨位。 好處:透過不同音樂的訓練,寶寶可分辦出原來音樂有許多不同的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不同的樂器可以讓寶寶發現聲音的美妙與特性。 6個月∼12個月 身心發展:寶寶多半坐得很穩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也進入爬行、站立的階段,轉眼成了好奇寶寶,每天只要一醒來就開始找尋新鮮事物,而因為有了不錯的移動能力,他的認知範圍也將快速的擴張。此外,寶寶的自主能力也越來越強,會清楚分辨他最愛的家人及事物。而且,對於大人的指令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家長帶領幼兒的學習方式: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完成一件事情,例如找出玩具藏在哪裡、滾球撞倒瓶子,讓孩子從觀察再到實際操作,產生良好的學習聯結,讓他有更多的因果認知。此階段的幼兒也已經有物體恆有的概念,所以,可以多鼓勵孩子用手去找出物品,強化他的認知。另外,家長也可多多對孩子說話,以建立他的語言發展。 方法一:爬出智慧 做法: 1.從寶寶六、七個月會坐左右,家長可以開始訓練寶寶爬行。 2.為他佈置一個安全、寬闊的爬行空間。 3.拿他喜歡的玩具在前方引導或協助他擺出爬行的姿勢,或趁機在他的腋下搔癢,可加強寶寶肩膀和上臂的力量。 4.等會爬行之後,可再增加一些爬行難度,如擺放一個大枕頭、讓他從椅子底下鑽過等。 好處:爬行有助於大小粗細動作的進步,使手腳能力更協調,加強肢體平衡的能力,促進觸覺的敏銳度,培養空間距離感,是未來學站學走、累積生活經驗、提昇大腦學習的基礎。 方法二:詩詞歌賦 做法: 1.準備繒本或是簡單的圖畫冊,陪寶寶看書說話,為他介紹看到的東西。 2.媽媽可以朗讀或播放唐詩、童謠或兒歌,讓寶寶聆聽,也可以進一步朗誦三字經、詩經、增廣昔時賢文、創意童詩,以及有音韻、節奏感的語文教材給寶寶聽。此外,指物命名、看圖造句、語詞組合擴展、講故事也是很好的方法。 3.或是外出散步的時候,邊走邊唱或唸給寶寶聽。 好處:一歲之前是語言啟蒙的開端,媽媽要多說多介紹,讓寶寶跟著咿咿啊啊回應,寶寶是先從聽再到說的階段,累積足夠的字彙後,未來寶寶能說話時,即能展現豐富的語言能力。 方法三:彈跳玩具 1.這個階段的孩子很適合玩按一下就會有東西跳出來的彈跳玩具。 2.家長可以去買一個類似的玩具,然後鼓勵孩子自己去按看看,有什麼出現。 3.家長依跳出來的玩具,每次都告訴他「這是小牛、這個是青蛙..」等。 4.再大一點家長還可以問寶寶,小牛在哪一個房子,你把他按出來。 好處:可以訓練手指按的技巧,以及物品恆有的概念,讓他知道雖然是看不到,但只是藏在裡面,再大一點還能學會依照指令去找東西的能力。慢慢也能增強寶寶的語言能力。 12個月∼18個月 身心發展:有些孩子不但站得很好,甚至也走得很穩,已經算是個行動獨立自主的小孩了。孩子可以根據父母的指令拍手或揮手說再見。不過,有些時候他也懂得反抗大人,對不喜歡的事情說NO。在語言發展上,可以有意義的叫爸爸、媽媽,或說出車車、狗等熟悉的東西名稱。當他在玩樂時,如果遇上困難或挑戰,他會嘗試換個方法或動作來解決問題。 家長帶領幼兒的學習方式:多帶孩子四處走走看看,為他介紹這個世界神奇有趣的東西,讓他可以真實的接觸各式各樣的環境。例如去公園玩沙子、看小花、和別的小朋友一起互動等。可以做一些動作或多說一些話讓孩子模仿,漸漸的你會發現他已經開始懂得解決事情的技巧以及表現越來越棒的語言能力。 方法一:百科認知 做法: 1.給予孩子大量、多元、快速的刺激。最好的方法即是利用閃卡的方式。(亮出卡片說出名稱,換下一張同樣做法) 2.製作各式不同主題的卡片,每種至少有20張以上,例如分為動物類、植物類、交通工具類、表情類等,最好是用真實的圖案,或是接近實物的插畫。 3.以類似像放幻燈片的方式,拿出來給寶寶看,每次用一個主題,並同時以正確的名稱來介紹,例如博美狗,而不是說汪汪。 4.每次訓練3∼5分鐘,一天2∼3回。 好處:寶寶可以得到大量的知識累積,雖然一開始家長可能不覺得有什麼不同,等未來孩子長大之後,有機會看到真實的東西,就會產生快速的連結及組織分類。 方法二:感覺及運動結合 做法: 1.協助寶寶嘗試盪鞦韆、玩翹翹板、跳躍、旋轉、翻滾、吊單槓、騎三輪車、拍球等遊戲或動作。 2.利用舒服的刷子刷寶寶身體、玩泡泡澡、不同水溫的SPA活動,給他豐富的觸覺等刺激。 3.讓他玩球池、玩沙、黏土,多樣化手指操作的訓練。 4.教他學各種動物走路,如跳、爬、側走、四肢走路等。 好處:各種豐富的感官活動經驗帶給寶寶的不單是歡樂的童年生活,也同時活化了寶寶的腦細胞以及健康的體魄。 方法三:捉迷藏 1.當他已經有物體恆有的概念時,家長可以藉此遊戲加強寶寶的能力。 2.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媽媽要去躲起來,你再來找我喔,你還要問媽媽在哪裡喔」。 3.躲好之後,媽媽可以出聲引導寶寶來發現,只要寶寶開口叫媽媽,媽媽就立即出聲回應;偶爾也可留下破綻,例如露出頭或腳,寶寶都會覺得很有趣。 4.亦可以改藏起某個玩具,要求寶寶找尋,也很有意思。 好處:此階段的寶寶已經有物體存在的概念,而且,對於小小的未知會充滿期待,可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及探索的樂趣;同時能訓練寶寶行走及開口的動機。 18個月∼24個月 身心發展:孩子已經走得又穩又快,有的孩子可能還會愛上小跑步的樂趣。此外,孩子雙手的能力也發展得非常好,可以準確的把物品放入盒子裡或一頁一頁的翻書等。家長可以很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及喜好。有些孩子已經懂得利用簡短的句子來表達想法或要求父母幫他做些什麼。 家長帶領幼兒的學習方式:多多鼓勵孩子去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例如如何把積木從大排到小、如何把瓶子蓋好或打開等。平常也能和孩子玩一些扮演或模仿的遊戲,學大人講電話、陪大人澆花,讓孩子可以觀察大人的行為,轉化為他的能力。 方法一:全感官學習 做法: 1.將七大感官系統(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前庭覺),全部運用在學習上頭。 2.例如當你對寶寶說故事時,你可以說:「有一個紅頭髮的小女生,身上穿了一件很柔、很舒服的大衣,她先小心走過一個獨木橋,到了森林裡,她想去摘草莓,結果她就吃到一顆酸酸甜甜的紅色草莓,摘了好多草莓之後,她躺在草地上,聞到青草的香味,聽到小鳥在唱歌,還有風吹過臉上舒服的感覺。」 3.將全部的感官全都運用進去了,當然,下回媽媽就可以帶著孩子去公園實際演一遍故事內容。 4.市面上,有許多有聲的故事CD,可提供相關的全官感學習。 好處:帶給寶寶創意及想像力,豐富的故事內容,也會深深吸引寶寶的注意,如果可以實際運用在生活中,寶寶能得到更多全感官的學習。 方法二:全腦多元智能潛能開發 做法: 1.將八大智能(邏輯-數學、語言、視覺空間、音樂音感、肢體動作、自我內省、人際、自然觀察)運用在生活之中。 2.把握每一個可以學習到八大智能的機會,例如教小朋友蓋房子就是學習空間智能、帶孩子到朋友家去玩就是學習人際智能、到公園裡去看看樹木的變化就是學習自然觀察等。 3.此外,我們的腦是分為左右腦,左腦是掌管語言邏輯的腦,而右腦則是掌管直覺影像的腦,而左右腦是連結在一塊,只是,我們可以多多利用左右不同的特性來加強幼兒的全腦開發。 4.例如閃圖卡、翻繪本、說故事給孩子聽、親子音樂律動,啟發右腦畫面的想像力與音感能力;教孩子背唐詩、因果關係、邏輯推理、認字閱讀,增加左腦語言與數理的基礎。 好處:從全方位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學習,家長就不會只拘泥在狹隘的教育上,例如以為教育就是不停學英文、看書,事實上,孩子的聰明來自於多元且豐富的刺激。天才腦的奧秘,來自於全腦的輪動:左腦因語言而發達,右腦因影像而強化,間腦因協調動作而升級,腦幹因感覺運動統合而活化;雙腦輪動,全腦啟動,知識力的左腦加創造力的右腦等於資優腦。 方法三:解決問題的能力 1.家長故意設計一些待解決的問題,讓孩子自己去想辨法。 2.例如將玩具放在比他身高略高的桌子上頭,孩子必須墊腳或用旁邊的工具將玩具拿下來;或是用個紙盒把玩具關起來,請他自己想辦法打開紙盒,拿出玩具。 3.可根據孩子的能力,設計不同的問題項目,如果孩子無法立即解決時,家長可以故意先示範一遍,再讓孩子依照看到的印象去模仿大人的解決方法。 好處:加強孩子思考以及判斷的能力,同時了解透過他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經驗,有助益孩子模仿能力的培養。 資料來源:http://www.smartkids.com.tw/develop/detail.asp?ArticleId=56&AncestorSN=329

零歳教育

2008年10月12日
公開
11

資料來源:http://blog.xuite.net/poem.sea/mybaby/19811790 ----------零歲教育的秘訣-嬰幼兒腦部潛能開發(I)----------- 在一開始,秋真老師用一個廣告讓大家去回想一個溫暖…希望大家能多多去思考關於所有 關於一個溫暖的故事,及把這些溫暖存放於心中  溫度 使感情有了深度  態度 影響你的深度  知識 是可以存記的  智慧 則是需要想透的 ★零歲教育的內容精神-零歲教育的啟發人:卡爾.威特  其實卡爾威特重視的是品格教育,跟日本的七田真不完全是相同的,但方法是類似的。   秋真老師說了一個小故事,一個聰明的父親為了將自己的聰明才志傳承下去,於是夫  婦倆計劃孕育一個孩子,而孩子要在什麼氣候、什麼日子出生,這個聰明的父親幾乎都  做到了,結果在母親懷胎七個月的時候,不小心從樓梯上跌了下來,經過搶救之後,這  個孩子在七個月就出生了,而且沒想到出生後,被認為是有生長遲疑的。   這個父親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並在自傳裡說曾經數度想把這個孩子殺掉並跟隨著孩子  而去,但後來他覺得上帝不可能會這樣對待他,他想說上帝應該是要讓他把一個愚笨的  孩子變成跟他一樣聰明的孩子,所以才出了這樣的難題來考驗他,而這個孩子後來成了  德國十九世紀有名的天才。九歲時已精通六種語言,十歲即進入哥根廷大學就讀,十四  歲獲得博士學位,十六歲時更被委任為柏林大學法學教授。除其專業領域的法學理論外  ,小卡爾威特還是著名的哲學家、歷史學家、語文學家、演奏家。其父卡爾威特從他出  生十五天起便開始對他進行早期教育,給他最適當的培養,使他在十四歲時獲得博士學  位,十六歲受聘為大學教授,其所受到的教育方式,成為全球教育典範。   他,就是小卡爾威特。   當時這本著作在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裡乏人問津,一直到近年來才開始被重視及翻譯成  各國的語言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書本介紹:卡爾威特的秘密       卡爾威特的教育(市面上找的到的) ☆為什麼零歲教育那麼重要?  因為腦組織在孩子三歲即完成60%,而兩歲則為最關鍵的時候;腦組織在三歲內完成,一  直到六歲為止。  ◎兩歲內的生活習慣及常規最為重要。  ◎從環境及遊戲來改變孩子的生活常規:   以身作則很重要唷,否則只是一昧的管教孩子孩子可是不會服氣的唷。  ◎不要讓他從小就有把自己的錯推到別人身上的習慣,要知道勇於認錯。  ◎別讓孩子小時候就養成驕傲、目中無人的習慣:   要給予正確的誇獎,而不是沒理由或做錯事也亂誇獎一通,這樣孩子會不知道是非、   也不會懂的謙遜。  ◎該誇獎時就誇獎:   不要覺得孩子做了什麼事都應該的,要給予適時的誇獎。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或是過度責罵孩子。  ◎孩子的規範,要從小就養成,否則長大了後都成了習慣,要改變就很難囉,例如:   一起閱讀的習慣;若從小不陪著孩子看書,長大要乖乖坐著看書不但很難,連要他對書   本有興趣都很難唷。 ★爬行與語言的關係(年齡未到少使用學步車或螃蟹車唷)  因為嬰兒從出生到一歲發育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躺在床上只動手腳∼到出生後三個月匍匐前進∼到出生後六個月用四在地上爬行∼  到出生後十個月順著扶手的地方走∼到出生後一年  ☆這四個過程跟以下發育期過程完全一致   ◎延髓之發育期   ◎腦橋之發育期   ☉中腦之發育期   ☉大腦皮質之發育期  ☆若孩子太早讓他學站學走,而略過爬行的話,其中中腦及大腦的發育會被跳過,所以家   裡不需要有太多的玩具及擺設,多利用身邊的器具及東西跟他一起爬行及遊玩吧∼   ☉要讓孩子喜歡爬行,千萬要注意地板的防護措施及環境的安全唷!   ☉多鼓勵他爬行,不要年紀還沒到就誇獎或鼓勵他站立   ☉因為孩子看到的大人世界是很巨大的,他會很想快點長大跟你並行,所以可以的話就    跟他一起爬吧。  ☆孩子三到四個月時,你會發現他開始會認生了,因為三個月左右孩子的一切都打開了對   什麼事都很好奇,這是所謂的探索期,你會發現他對聲音充滿了好奇,但其實孩子在你   的肚子裡時,就能隔著你的肚皮聽的到外面的聲音囉!所以:   胎教→出生→三、四個月   這三個時期,多和你的寶貝說說話唷! ★初期感覺工作-重視模式學習  ①滿足基本身理及心理需求   一歲前不要打罵孩子,因為打罵是沒有用的,一歲前的孩子根本不懂你說的不可以是為   了什麼!可以給予其它適當的處罰或是教育他認知  ②盡量和嬰兒有皮膚接觸   指的就是零歲教育裡的嬰兒按摩啦!  ③用正確字彙多對嬰兒講話   拒絕使用兒語!(例如:穿鞋鞋、洗澎澎、喝茶茶)孩子是很喜歡這些兒語的,因為會   讓他們有親切感,但也因為這樣對正確的語言及字彙、書本通通不感興趣,或者是選擇   性的不感興趣,最好的方法是可以使用其它語言(例如英文)去取代這些兒語,也是一   個不錯的方法唷!而且還能讓孩子對其它語言感興趣呢,少使用兒語的另一個原因是,   兒語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寵溺;他跟閱讀習慣是息息相關的!  ④語言訓練從出生十五天開始   可以讓孩子多聽各種不同的語言,最初可以從3∼4種開始  ⑤欣賞古典樂的名曲   從胎教就可以開始進行囉  ⑥欣賞名畫(印刷品即可)   同上,可以培養孩子的藝術天份及氣質  ⑦朗頌詩歌嬰兒聽   可以養成孩子聽、看、讀的興趣  ★嬰兒的教育  ①太寂靜的環境不好   孩子對寂靜的環境不會產生太大的好奇心  ②不要把新生兒放在太溫暖的環境中撫養   因為太舒適的環境會使孩子長大後變的很被動  ③重視嬰兒睡眠中的快速動眼期(約入睡後半小時)   孩子睡著後,不要停止你跟周遭人的交談,不用怕吵醒他,也不用停止你正在播放的音   樂因為這半小時是孩子的淺眠時間,在淺眠中可以開發腦部的智能及潛意識,可以多聽   一些音樂或是英文歌曲,對孩子是很有幫助的  ④從訓練他的五官開始   比如洗澡時教他認識自己的五官,用中文或英文都可以  ⑤發純正的語言並詞彙豐富   可以讓孩子學習正語的語言,而且會更早學會說話且說的更好學的更快  ⑥讓美好的東西在子身上形成本性及自覺  ⑦不能錯誤的批評孩子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要因為你的情緒去批評跟傷害孩子  ⑧絕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   要以身作則的尊重孩子是很重要的 ★初期的語言訓練(約五∼六個月)  ①教室內的傢俱名稱  ②教繪畫中的名稱  ③數字表或文字貼在牆上,每天唸給孩子聽   前三項的方法是∼可以自行製造閃卡,內容以稱謂為主,貼在牆上以你手指的到為原則   ,最低不要低於你的腰部,因為當你把孩子抱起來時,太低的視線他並不會感興趣,最   好能貼到兩歲。   閃卡的文字盡量用手寫,還有在學習閃卡的圖片及文字時,別在情緒不好的情況下勉強   學習,這樣反而會有反效果,讓孩子造成排斥。   但這是一場長期抗戰,孩子大約在一歲或一歲半才會有感覺或是對你的行為有反應,一   歲前對你的行為孩子雖然不會有太大的反應,但其實這些訓練記憶的方式對他潛意識的   影響是很大的,反正你做你能做的、孩子做孩子能學習的,就沒錯囉。  ④不要讓嬰兒接近電視,也毋需讓嬰兒看電視   因為電視裡的畫面通常都轉的很快,久了孩子不但會產生過動現象,而且也容易養成不   專心及不會自己思考  ⑤四個月父母要跟孩子一起看書   以身作則的原則,從小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⑥三歲前是語言訓練最佳時期(最多到六歲)   和孩子一起學英文,別因為自己英文不好而不去讓孩子學習。因為孩子就像海棉體一樣   ,什麼都會吸收,那種學習的速度可是你意想不到的。 ★閱讀的習慣  心靈的遊樂場  一生的領航員  吉利蘭的詩: 你或許擁有無限財富          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小孩從童話故事中學會挫折、勇氣、寛容、忌妒,並成為他觀看世界萬象的基礎 ★卡爾威特的教育  ☆父母應是孩子最早的教師   不應該是他的保護神   兒子摔倒時大多別去扶他   而是讓他自己站起來   兒子應該從這些小事中學會獨立   他應該明白不能永遠依靠父母   一定要靠自己   (不過也別過度的矯枉過正、過於嚴苛)     不過是撒驕還是真的受傷要搞清楚,別孩子真的受傷了卻沒有得到立即的處理及回應   不去扶他不是冷淡不理采,而是等他站起來再去抱他、稱讚他  ☆這是品格建立的其中一個重點  ☆孩子犯錯,要讓他知道;愛他,所以處罰他   但處罰完了不要再有情緒,要跟他說你原諒他   要讓他知道認錯,或是讓他為他的錯付出代價   而不是一昧的說他犯錯活該而不去教導他   處罰跟體罰不一樣   不是打他罵他就是為他好   要讓他懂的認錯並記取教訓就好   事情過了之後,不要老把舊事重提、老調重談 ★★可以的話,把你孩子的成長紀錄起來,包括他的寫作或畫作或其它作品   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孩子懂的比我們還要多   想像力比我們還要豐富^_^

如何和孩子說話

2008年10月11日
公開
5

資料來源: http://blog.xuite.net/poem.sea/mybaby/19811826   簡單的口訣:愛夠、玩夠、情境夠、盡量找事做  簡單的方法:溫和語言、少說不、多用詢問句  其實主要就這兩個重點,但有時說起來很簡單,當遇到生活上許許多多的狀況時,有時父母們不免抓狂(笑)子蘭老師希望在我們抓狂之餘,能夠把這些能量轉化成開發孩子腦力跟潛能的機會,不要責罵、不要體罰。其實很多時候用同理心去尊重及對待孩子,孩子一定也會用同等的態度回應你,因為孩子本身就是一個會模仿的小動物呀XD  愛要怎麼付出才會夠?孩子要怎麼玩耍才會夠?其實都是有方法可循的。少對孩子說不,應該是最難的吧?不行、不可以、不要…等等,其實若是把這些《不》,換成詢問句:你現在要xxx嗎?你想要ooo嗎?去詢問他,對他是一種尊重,而不是沒有理由的限制他,這樣孩子的腦力是沒有辨法被開發的唷!  子蘭老師說,很多媽咪聽完課回去後,對孩子的態度都有改變,但有些卻持續不久…甚至一段時間後孩子反而變本加厲…其實有這種情形的媽咪們不要灰心,當你平時讓他感受不到你的愛,孩子的情緒是不安定的,你忽然對他很好,他只會覺得你變的怪怪的,也許他會故意去踩你的線,看媽咪們到底在搞什麼鬼…XD其實在你不知不覺中用言語傷害了他多久,想要改正過來其實是需要花十倍的時間去彌補及改變的。因為孩子在過去可能已經不相信父母囉! 子蘭老師說了一個小故事,他說他小姑有個女兒,因為他小姑比較晚婚,所以相對對孩子的要求也比較高一點,不管發生什麼事,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獨立自主。於是不管什麼事都告訴他《自己的事自己做》乍聽之下是很合理,但沒想到後來他小姑就算只是請女兒幫他倒一杯水,他的孩子反而告訴他《自己的事自己做》,因為孩子是會模仿的,反而子蘭老師請他倒茶,他都開開心心的去倒茶,而且覺得子蘭老師比自己的父母還要更愛他…這是什麼原因?因為在你矯枉過正的教育及嚴格教育之下,把你對孩子的愛給抹去了。這不是說孩子都不用教,犯錯了也不去管教,而是希望用對的方法及說正面的話,來改正孩子的錯,讓孩子情緒安定下能開發自己的大腦!  課程最後還有一條檢討項目,你可以想一想,會不會平時常常都不小心犯了這些錯呢?其實不單單跟孩子說話時要尊重細聽,跟其它人說話也一樣啊!今天當你尊重一個人的時候,對方也會相對的尊重你,只不過我們常常看不起孩子,覺得他比我們小很多,我們比他懂很多…其實去掉這種心態,跟你的孩子說話時,一定會得到不一樣的反應唷! ----------------如何和孩子說話---------------- ★創造快樂,啟發智慧  如何和孩子說話是大家都想學習的吧?如何說話才不會傷的孩子?如果說話才能讓孩子  感受到你的愛?如何說話對孩子的成長及潛能開發才比較有正面的幫助? ㊀人是情境之子-一切都是學習來的  ☆和孩子說話的四個大重點   ①愛夠    愛要怎麼付出才算夠呢?是不是常常覺得對孩子的愛明明很多,但孩子卻總覺得父    母不夠愛他們呢?其實是因為平時一些負面的話語,蓋過了你對孩子的愛。    那要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呢?    其實只要少嘮叨,多說正面、溫和的語調,才能表達出你的愛,也比較能讓孩子感    受的到唷   ②玩夠    跟上一項一樣,孩子要怎麼玩都嫌不夠的吧?要怎麼讓他們覺得玩夠了呢?    其實只要孩子在玩的時候,減少大多不必要的干涉,孩子能專心、開心的玩,情緒    也比較能安定,當孩子玩累的時候,表示他今天玩夠啦!    但若他在玩的時候,父母一直干涉他;比如一下這不能玩、那不能玩;一下子叫他    停下來做這個、做那個,那孩子在玩時一直被打段,就會覺得時間永遠都不夠他玩    哦。   ③情境夠    從零歲開始布置環境情境,孩子比較會依環境去發展哦。    (個人補充:跟零歲教育的意思差不多,比如當你布置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音    樂環境、溫和的環境,那孩子從出生到長大,就會很習慣性的在這個良好的環境中    成長,對腦力開發也比較有幫助唷。包括音樂,房間布置,都很有幫助的)   ④盡量找事做    找事給你的孩子做,是製造你罵他的機會哦!而是讓他有事可以做,然後做的不好    就引導機會教育,做的好就給他正面的誇獎或鼓勵,這樣孩子會變的喜歡幫你做事    ,父母跟子女也會有比較良好的互動唷。只是找事給孩子做事,可別帶著情緒哦。  ☆溫和的語氣、少說《不》,多用詢問句、少情緒、多點正面的話  ☆你對待孩子的態度,將決定孩子將來對待別人的態度  ☆不要打罵。   因為孩子會模仿,而且會抹去愛的感覺。溫和的對待他,孩子的態度個性就會溫和。   出生一年都還可以改變他的性格,但你想改變他的性格,要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想要努力,就要有耐心,不要沒幾天就放棄。試想想當你用負面的語言不知不覺傷   害了他多久,要孩子怎麼在短短幾天就跟著你改變性格呢? ㊁如何和孩子說話  ☆秘訣一:態度的問題。       ①請以對待老師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你對待老師會用什麼方式?禮貌、客氣、尊重、虛心?       ②請以對待客戶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你對待客戶會用什麼方式?同理心、耐心、熱心?       ☉因為原身家庭很重要,所以你的態度將取決孩子長大對別人的態度。       ☉為什麼要對待孩子像老師及客戶一般?因為大人有一個毛病,那就是:        你還小、你不懂        其實不一定哦!因為孩子看世界的方向跟我們不同,有時多去尊重你的        孩子,你會發現孩子有時可是比大人聰明的多了呢!  ☆秘訣二:做人的基本禮貌       ①先調節自己的情緒。        ☉因為孩子是敏感的動物,尤其是對父母的情緒特別的敏感哦。         人都會有情緒或心情不好的時候,但當孩子關心你的時候,不要因為         自己的情緒不好而對孩子口氣不好,甚至找其它不相干的事情責備他         ,當孩子感覺到你每次都這樣時,久了他就不愛關心你了,怕掃到颱         風尾嘛!        ☉若你現在真的很累,人在疲倦時有時說話容易不替別人著想或冷淡,         所以當很疲倦時孩子找你說話,可以先用溫和的語氣告訴他你很累,         想要休息,然後盡量不要在此時說太多的話,因為此時容易說出很多         負面的、抱怨的話,對孩子是不好的。        ☉以上兩點都做到的話,這樣對你跟孩子而言,才是彼此尊重,所以不         要亂發洩你的情緒唷       ②請用正面語言,溫和的語調,少用禁止句。        ☉正面語言,溫和的語調,少用禁止句有一個很實用又簡單的公式:         少說不!多用詢問句         很簡單吧!因為孩子腦力未開發時,他不懂什麼是不行,加上孩子本         身好奇心就很重,本來就會東摸摸、西摸摸,若什麼都禁止他、限制         他的話,那孩子就會失去他的冒險、好奇的心。        ☉可是,人的行為本來就大多是模仿來,所以要做正面的教育。當孩子         做錯事時,不要只有責備,否則你平時對他的愛不就又全都沒有了、         然後智慧也沒有開發到?         與其一直責備他,還不如多注重孩子的感受,讓他從錯誤中去學習。        ☉全然接受、全然享受。任何時間都應該著重在孩子的腦力開發,當你         總是使用正面的、溫和的話來跟孩子溝通時,孩子的情緒也比較容易         安定,情緒能安定才有機會能做腦力的潛能開發!  ☆秘訣三:①對年幼的孩子,請給予鼓勵。        ☉一直到五歲,才能滿足孩子對愛的感覺。         所以在五歲之前盡量不要責罵孩子,好的行為去讚賞他:不要覺得孩         子做的好本來就是應該的;不好的行為漠視他:但並不是指說不去理         會任由他犯錯,而是要做好適當的教育,教育過後不要老是提出來講         ,或老是責罵他同一件事情。         否則孩子會故意搗蛋,反正不管怎麼做大人都不滿意嘛!         孩子是一種聰明的動物,你愈愛讚賞他、他愈愛幫你做事,所以不要         只有指責,不要只有罵他講不聽、活該,久了孩子會容易退縮、自卑         。還可以輕輕鬆鬆讓孩子學會做家事唷!        ☉與人相處也是一樣,不要一直只會說別人不好       ②不和善的話語會刺傷孩子的心靈。        如冷潮熱諷、笨啦…等等。        常常這樣子的話,孩子會變的容易沒有安全感,沒有愛的話,則沒有了        好奇心、自尊心;所以也變不敢開口。         孩子犯了錯,其實正好可以用認知來教育他是非。       ③與孩子說話懇切細聽。        因為這樣孩子才有愛、被尊重的感覺。        多聽孩子說話,才有被尊重與喜悅的感覺。陪著孩子一起感受,才會激        起好奇及探究的心,也可以建構孩子主動學習及閱的樂趣。若你不愛聽        孩子說話,那孩子長大也不聽別人說話,包括你說的話他都不愛聽。       ④多用詢問句,尊重孩子。        ☉學著妥協、不要強迫、不要命令、不要權威。        ☉若孩子常故意唱反調,有三種可能:         不會做:有耐心的去教他。         不想做:慢慢跟他溝通。         故意不做:孩子的心態比較難了解。        ☉當你不了解孩子的心態時,其實可以慢慢用時間去改變他的行為及想         法。因為孩子有7/8的潛意識及1/8的學習;多和孩子相處及溝通,才         比較有可能去改變他的內在 ★孩子的自信心也很重要!  ☆從小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  ☆在孩子能說話時,讓孩子多說話;   孩子不會說話時,多和他說話;   孩子會模仿你說話的態度,所以當孩子願意和你多說話時,你也比較容易了解你的   孩子。  ☆不要製造恐懼及壓力。  ☆希望孩子閱讀是好事,但不要因為看書而製造罵他的機會。   比如罵他說你買了書他為什麼都不看!  ☆當你說話孩子卻不聽時,無需有太大的挫折,跟大人說話大人也不一定會聽呀∼更   何況是個孩子呢!  ☆兩歲前對於孩子要求要立即給予回應。   否則孩子容易有被漠視的感覺,會抹去你對孩子的愛。  ☆三歲前的孩子本來就會比較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對孩子要多點耐心。 ㊂請檢視自己對孩子說話的態度  ☆你是否採用正面語言?  ☆你一天說的話是否比孩子多?  ☆你對孩子說話是否有應有的《請、謝謝、對不起》?  ☆你是否會運用恐嚇的語言?  ☆你是否會採取開放式的問話?  ☆你的態度是否專注、有耐心?  ☆你的語調是否溫和、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