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晨曦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3歲寶寶早期教育方案

2009年01月08日
公開
38

兩年的生活經歷,寶寶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2歲以後,寶寶的乳牙已出齊,走、跑、跳等基本動作日益靈活,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具備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漸擺脫了小嬰兒的影子。   言語能力的訓練:   ①利用各種機會擴大幼兒的辭彙量。如帶小兒上公園時,給他講他所看到的花草樹木的名稱。教小兒用完整的句子表達意思,可經常讓小兒看圖片,給他講簡短故事,教他說歌謠。並經常在話語中使用常用代詞“我、你、他(它)、我們、你們、他們、自己、咱們”,使孩子逐漸理解各個代詞的指代關係。   ②發展語言能力。鼓勵小兒自己敍述一些事情,如 “今天做了什麽?”,“上公園看到了什麽”等,讓他復述故事,講述圖中所描繪的內容。教小兒記住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的職業、單位,自己的年齡等。   兩歲左右,兒童終於把那些句法上不完整、不連貫的句子擴展爲包括主語、謂語和賓語的完整句型,並且學會使用一些介詞、冠詞和助動詞,感歎詞和語氣強調也出現了。他們會說“這是寶寶的,那是他*的”,“寶寶吃米飯”等。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主要使用簡單句,2-3歲兒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有兩種:主謂結構句,由行動主體和行動動作兩個部分組成,如“娃娃掉了”、“寶寶睡覺”等;謂賓結構句,由動作和動作物件組成,如“看電視”、“找媽媽”等。   有關研究表明,這個階段的兒童掌握句子有如下特點:   1.句子從混沌一體到逐步分化。早期的意動句(語言和動作結合表示意願)逐漸分化,開始用完整語言表示願望,如寶寶會說“咱們玩玩具”並等待大人的回答,而在此之前,寶寶多說“走、玩具”,並拉著大人的手去拿玩具以補充其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   2.句子結構從鬆散到逐步嚴謹。兩歲多的兒童開始使用包括完整句法結構的句子仍時常漏掉主要詞類,詞序也是混亂的,如“寶寶帽子”(寶寶戴帽子)。3歲以後,兒童才會說“狗狗趴在地上睡覺”。   3.句子結構由壓縮、呆板到擴展、靈活。兒童最初的語句結構不能分出核心部分和附加部分,只能說出形式上千篇一律的、由幾個片語成的壓縮句,稍後能加上修飾語。如寶寶從說“嗚嗚嗚”發展到“嗚嗚嗚去北京”再發展到“爸爸坐火車到北京”,表明兒童運用語言去組織和表達他們的智慧與思維。   提高語言能力的活動   1)打電話    活動內容:帶小孩開車出去時,裝著互相打電話,發出電話鈴聲,當他應答時,問他窗外看到了什麽、問他目的地是哪里,如“你在商店裏幹什麽?你喜歡去商店嗎?”    益處:增加辭彙量,鍛煉對話能力,激發想象性遊戲。    2)猜音節遊戲    活動內容:一邊和小孩說他和他朋友的名字,一邊打拍子,如豆豆(兩拍)、王雪兒(三拍)。也可以試一下其他有趣的詞,教他和你一起拍手。準備好時,教他如何數拍子。    益處:告訴孩子單詞是由字組成的,增加辭彙量。    3)畫自然    活動內容:在紙上畫各種動物、花和植物,然後在戶外找和圖片上的物體配對的東西,如:在鳥的畫上,粘一片羽毛;在樹的畫上,粘一片葉子。告訴他羽毛是鳥的一部分,葉子是樹的一部分。    益處:增加辭彙量,認識整體和局部的關係,以及對自然的認識。    4)數位轉盤    活動內容:用紙板和夾子做一個數位轉盤。用紙板剪一個直徑20cm大小的圓,拿鉛筆和尺子將圓平均分成6塊。在每一塊上上粘一個用毛氈做的數位。在6個夾子上寫上同樣的數位,幫助孩子將夾子夾到有相同數位的塊上。    益處:加強配對技能,培養精細動作技能。    5)“瓜”聚會    活動內容:將許多以“瓜”結尾的事物攤在廚房桌子上,如:西瓜、南瓜、香瓜、冬瓜、哈密瓜等,與孩子一起舉行一個瓜的聚會,一邊品嘗食物,一邊談論以瓜結尾的詞。下次可以試試別的字。    益處:讓孩子知道字和聲音的聯繫    6)餵養小鳥    活動內容:用牛奶盒做一個鳥巢。在鳥巢一側開一個小門,在頂上紮一個洞,系一根繩子。給小孩一杯穀物讓他倒入盒子裏。向孩子建議一些可以挂鳥巢的地方。當小鳥飛來之後,和他講講鳥的大小、顔色、喜歡的食物,如果知道的話,你還可以告訴孩子小鳥的名字。  益處:增加辭彙和對自然的認識。    7)烹飪數數    活動內容:在廚房裏做菜時,當你在量取或倒配料時,讓小孩幫你數數。要強調數的數,說“1、2、3杯麵粉。    益處:讓孩子知道數量。    8)我自己的名片    活動內容:用舊的名片背面做配對和分類遊戲。在名片背面粘上貼紙或從雜誌上剪下來的圖片,包括各種形狀、動物、數位(給不同類別塗上不同顔色)。如果孩子喜歡,把這些圖片給他,讓他分類,或者將這些卡片撒向空中,落地後,每撿起一張,說出圖畫的名字。這一遊戲可隨著孩子長大而增加難度。    益處:教他歸類、配對、用數位、符號表示的技能。    9)有香味的詞    活動內容:利用嗅覺來增加孩子的辭彙量。收集有不同氣味的東西,如洋蔥、檸檬、肥皂、花椒、香水、玫瑰花等,讓他聞一下物體,瞭解每種氣味,並告訴他這種氣味是什麽,如香的,有肥皂味的、有檸檬味的。讓他貼上標簽。有時,你可蒙住他的眼睛,問他所聞到的氣味是什麽。    益處:增加辭彙量,鍛煉分類和記憶能力。    10)尋找語詞    活動內容:家中收集一些物體的圖片,注意圖片上面不要有物體的名稱。再準備一些紙條,每張紙條上寫一個物體的名稱。讓孩子將圖片與寫有名稱的紙條一一配對。    益處:讓孩子認識文字,並將文字與實物聯繫起來。    認知能力的訓練   觀察能力的訓練:   ①比較遠近。在日常生活中,可用含遠近的詞引導孩子行爲,加強對遠近概念的意識,如“和媽媽*近點”、“離汽車遠點”。   ②比較長短。也可在紙上劃線段,教小兒比較長短。還可比較長褲和短褲,長袖衫和短袖衫,長鉛筆和短鉛筆等。    記憶力的訓練:   ①圖像記憶。讓孩子看一張畫有數種動物的圖片,限定在一定時間內看完,開始時時間可長些,逐漸減少看的時間,然後將圖片拿開,讓孩子說出圖片上有哪些動物,如果孩子記住的不多,還可以教他使用一些記憶的方法如,有翅膀、能飛的有哪些?   ②數位記憶。雖然此時小兒對數的概念還不清楚,但機械記憶能力強,通過數位記憶練習,可強化小兒機械記憶能力,如可教小兒記門牌號、電話號碼、歷史年代等各種數位材料。   思維能力的訓練:   ①歸類練習。可教小兒根據事物的某些性質練習分類。可按聲音分類,將能發出聲音和不能發出聲音的東西歸類,還可按顔色、形狀、大小、用途分類等等,以提高小兒歸納、概括的能力。   ②發展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意造成一些明顯的錯誤,讓孩子去發現,並鼓勵他說出錯誤所在及解決辦法,以訓練小兒分辨問題的能力。    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訓練:   ①表演遊戲。可根據故事或童話的情節和內容,讓孩子表演,在表演遊戲中,小兒可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繪畫。在幼兒能畫出一些線條和形狀後,成人可引導小兒將他所畫的東西同實物作比較,這樣孩子會更有興趣在繪畫中想象、構圖。   動作能力的訓練:   ①獨自上、下樓梯練習。用玩具在上逗引或鼓勵小兒上樓,使其能不依*家長或欄杆自己上、下樓梯。可選擇無扶手、只有3∼4層的階梯練習。   ②雙足跳練習。成人可牽著小兒兩隻手,教小兒蹦跳,逐漸訓練小兒不要扶持,雙足能同時擡起跳離地面。   ③獨腳站立練習。開始時讓小兒扶著人和物擡起一隻腳,逐漸地訓練小兒不依*人和物自己能夠單足穩定地站立幾秒鐘,並逐漸訓練延長時間。   ④繼續讓孩子多做動手遊戲,發展手部動作。可用積木搭樓房,和孩子玩比賽拾物,比賽用繩子串珠的數目,學習用筷子來取東西,折紙等等。   社交和生活能力的訓練:   ①與人交往。可教小兒與其他孩子一起做集體角色遊戲,通過這種遊戲訓練:孩子建立起與同齡人的關係。在指導孩子們玩角色遊戲時,家長可幫助幼兒分配遊戲的角色,教幼兒如何遵守角色的各項義務,在角色遊戲中領會人與人的交往和聯繫,豐富生活經驗。通過兒歌、交往等方式教孩子使用“謝謝、對不起、您好、沒關係、再見”等禮貌用語,可一直接示範讓他記憶,也可以用兒歌的形式讓他記住再練習。 ②教小兒練習自己穿衣服,認識衣服的前後,並試著穿好衣服,扣上簡單的扣子。脫衣服時,先自己解開扣子,再脫掉衣服。可用一些較寬鬆的外衣先讓孩子練習,一般小兒先學會脫衣褲,再學會穿衣服。還要教小兒試著自己穿鞋子。教會小兒能夠明確的表達要大小便,可訓練小兒自己脫褲子蹲盆或上廁所,教小兒如何才能不弄髒褲子,並教小兒在中午和晚上上床睡覺時知道先去廁所。   貼心提示:   ① 爲了增加孩子的興趣,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玩耍,還應及時表揚、鼓勵孩子,如 “對,真好!”“真棒”等,以鞏固孩子正確的行爲。   ② 父母不要以爲嬰兒聽不懂就不說話,那是錯誤的。嬰兒的語言理解、表達等就是從看似不懂的訓練開始發展起來的。同時,父母在說話時一定要結合肢體語言,這能幫助嬰兒理解話語的意思。   ③ 父母和孩子講話時要講規範的話,要不用或少用兒化語音或自造詞,要在孩子學話之初,就教給他規範的語言。   ④ 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對他的問題,要耐心解答,千萬不要不耐煩,那會把他的童心、好奇心一塊毀掉。   此外,我們的早早教方案只是針對多數孩子的一般發展水平設計的。但每個孩子的智力發育都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若你的孩子在某個細節上未能達標,也不用過於苛求,相信他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一定會跟上來的,更何況他也有超越同齡孩子的其他技能呢!

家有中等生

2009年01月06日
公開
35

女兒的同學都管她叫「二十三號女生」。 她的班上總共有五十個人,每次考試女兒都排名第二十三,久而久之,便有了這個雅號,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等生。 我們覺得這外號刺耳,女兒卻欣然接受。老公發愁地說,一碰到公司活動,或者老同學聚會,別人都對自家的「小超人」讚不絕口,他卻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僅成績出類拔萃,而且才藝兼備,連父母都顯得春風得意,說話比別人大聲。唯有我們家的「二十三號女生」,沒有一樣值得炫耀的地方。 因此,往往他一看到娛樂節目裏那些才藝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兩眼放光,恨不能變成親友團,坐在前排呐喊。後來,看到一則九歲孩子上大學的報導,他很受傷地問女兒:「孩子,你怎麼就不是個神童呢?」女兒的回答更妙:「老爸,因為你不是神父啊!」老公無言以對,我卻不禁笑出聲來。 中秋節,親友相聚,坐滿了一個寬大的包廂。眾人的話題,也漸漸轉向各家的小兒女。乘著酒興,要孩子們說說將來要做什麼。 鋼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們毫不怯場,連那個四歲半的女孩,也說將來要做電視主持人,贏得一陣讚歎。大人們愈發春風入心,眉目含笑,家宴的氣氛格外熱烈。 十二歲的女兒,正為身邊的小弟妹,剔蟹剝蝦、盛湯擦嘴,忙得不亦樂乎。人們忽然想起,只剩她沒說了,大家都認為,她是孩子中間的老大,抱負更應該不同凡響,才能做弟妹們的榜樣。 在眾人的催促下,她認真地回答:「長大了,我的第一志願是當幼稚園老師,帶著孩子們唱歌跳舞、做遊戲。」 眾人禮貌地表示讚許,但不放過緊接著追問她的第二志願。她大大方方地說:「我想做一位媽媽,穿著卡通圖案的圍裙,在廚房裏做晚餐,然後為我的孩子講故事,帶他在陽臺上看星星。」 親友愕然,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老公的神情極為尷尬,端著酒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回家後,他嘆著氣說:「你還真打算讓女兒將來當個幼稚園老師?我們難道真的眼睜睜地,看著她當中等生?」 其實,我們也動過很多腦筋。從小到大,為提高她的學習成績,請家教、報課輔班、買各式各樣習題文本。孩子也懂事,漫畫書不看了鎖在抽屜裏;剪紙班退出了;週末的懒覺放棄了。像一隻疲憊的小鳥,從一個班辛辛苦苦地趕到另一個班。試卷、練習冊,一本本攤在書桌上,頭也不抬地一疊疊地猛做。 她到底是個孩子,身體首先撐不住了,天氣轉涼就得了重感冒。在病床上打著點滴,她還堅持寫作業,最後引發了肺炎,住院半個多月。出院後,孩子的臉小了一圈,聲音嘶啞,仿佛剛從戰場上廝殺回來。付出了這樣慘重的代價,期末考試的成績一出來,仍然是讓我們哭笑不得的第二十三名。 後來,我們再度絞盡腦汁,嚐試增加營養、獎品、禮物作為激勵……三番兩次折騰下來,女兒的小臉越來越蒼白。而且一說要考試,她就開始厭食、失眠、冒虛汗,再接著,考出了令我們啞口無言的第三十三名。 我和老公舉手投降了,完全放棄轟轟烈烈的揠苗助長活動。恢復了她正常的作息時間,還給她畫漫畫的權利,允許她繼續訂休閒閱讀的書報,接著,家中安穩了很久。我們對女兒是心疼的,但面對她的成績,又有說不出的困惑。 週末,一群同事結伴郊遊,大家各自做了拿手的菜,帶著老公和孩子野餐去。一路上笑語盈盈,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兒沒什麼看家本領,只是開心地不停鼓掌,同時,她亦不時跑到後面照看那些食物──把傾斜的飯盒擺好、鬆了的瓶蓋轉緊、流出的菜汁抹淨,四處照應,像個細心的小管家。 老公看看我,我知道他心裏是有期待的,他一定希望女兒能接受別人的掌聲,而不是只為別人鼓掌。 野餐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兩個小男孩,一個數學頂尖,一個是英語高手,同時夾住盤子裏的一塊糯米餅,誰也不肯放手,更不願平分。豐盛的美食,源源不斷地擺上來,驕傲的他們看都不看,只盯住眼前這一塊小小的碎餅。 大人們連勸帶哄,怎麼都不管用。最後,還是女兒用擲硬幣的方法,輕鬆地打破了這個僵局。我與老公對看了一眼,心頭有個微微的聲音:「沒想到,這個不吭氣的孩子,竟是個處理衝突的高手!」 回程的路上堵車,一些孩子焦躁起來,大人也開始不耐煩,車裏沒有了早晨快樂融融的氣氛,這時,女兒大大方方地開口了,新鮮的笑話一個接一個,她自己很平靜,但把全車人都逗樂了。 嘴裏說著,她手底下也沒閒著,那一堆盛裝食物的彩色紙盒,被剪成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引得其他孩子讚歎不已。到了下車的時候,每個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紙。看到孩子們圍著女兒連連道謝,並要求女兒在剪紙上簽名時,老公終於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後,我接到了女兒班導師的電話,首先得知,女兒的成績仍是中等,對於這個消息,我跟老公並不感到意外。不過,他說,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訴我,他從事教職三十年,第一次遇見這種事。 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你最欣賞班上哪位同學,請說出理由。」除女兒之外,全班同學竟然都寫上了女兒的名字。理由大致上有──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寫得最多的評語是──樂觀幽默、善良聰明。而且很多同學建議,由她來擔任班長。班導師感歎道:「你這個女兒,雖然說成績一般,但做人處事實在是很優秀。」 我開玩笑地對女兒說:「孩子,你快要成為英雄了!」正在織圍巾的女兒,側著頭想了想,認真地告訴我,英語老師在上課時曾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她輕輕地說:「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在溫柔的燈光底下,她安靜地織著手中的絨線,淡粉的線在竹針上纏纏繞繞,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陰,在她手裏吐出了星星點點的花蕾,我心裏,竟是驀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這個不想成為英雄的女孩打動了。 這世間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最終卻成了煙火紅塵裏的平凡人,終其一生都不能釋懷。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 長大成人後,她不會是最耀眼的那一個,她也許會成為──賢淑的妻子、溫柔的母親,或者是熱心的同事、和善的鄰居。在那些漫長的歲月裏,她都能安然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做為父母,還想為孩子祈求怎樣更好的未來呢?

教幼童閱讀的方法--親子共讀

2009年01月04日
公開
41

◆教幼童閱讀的方法--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就是父母親和孩子一起看書。十個月到三歲的孩子,雖然吸收、學習能力都很強,但仍然沒有能力自己看書,必須大人陪在旁邊一面看一面解說,隨時提供資訊,他才能了解書上的內容。 一.親子共讀的益處: 在這共讀的過程中,孩子和父母緊緊的環抱依偎在一起,內心充滿著安全、溫暖、被關愛的感覺,長大後也會將這種溫馨甜蜜的親情和書本產生聯想。 從共讀中,孩子可學到豐富的語彙、大量的自然科學知識、一般的基本概念,這些都是入學後的學習基處。教育心理學上就有研究報告指出:學前就常接觸書本的孩子,入學後的學習能力遙遙領先那些入學後才接觸書本的孩子。 再從「聽覺」這個角度來分析,整個共讀過程中孩子都會豎起耳朵仔細聽,專注力、精辨力、記憶力也因此而培養出來。 二.親子共讀的先決條件: 1.時間→ 一天中我們要如何安排親子共讀的時間呢?如果您是在家帶孩子的全職媽媽,那這個問題就很好處理。孩子早上醒來,喝過牛奶吃過早餐,稍做其它遊戲活動就可進行,時間約30~60分鐘。下午睡醒後吃過點心,又可進行30~60分鐘。一直到吃過晚飯,處理好一切家事後,又有約30~60分鐘的時間,一天中共有約90~180分鐘的時間可看書,這是很充足的了。 如果您是有工作的媽媽,就只能利用晚飯後睡覺前這段時間了。工作和教育孩子,是一個現代媽媽面臨的兩難問題,要工作就不能全心全意的照顧孩子,要好好的在家照顧孩子,就得犧牲工作。不管怎麼樣,媽媽一定要安排一些和孩子相處的時間。 2.教材→ 寶寶四歲前喜歡看的當然是圖畫書,書上鮮豔的色彩、生動活潑的插圖,常常使寶寶覺得興奮而一看在看,有時甚至用手去撕,去把玩或拿來啃。國內幼兒圖畫書近幾年來有蓬勃的發展,其中適合0~4歲寶寶看的也不少。給寶寶選書大至以圖畫大而精美,能真實的表達事物的本質和特色為原則。 3.父母的態度→ 跟寶寶看書要當成一件好玩的事,而不是在做功課。有些父母給寶寶看書時,心中已預立一個目標,要寶寶學會這個、看會那個,他們以為在寶寶還小的時後,趕快替他灌輸知識,將來長大後功課才不會輸給別人。有了這樣的期望以後,跟寶寶共讀時就沒有辦法自由自在,孩子也因為沒有自主權而漸漸失去自發性,這一點不得不謹慎。在看書的時機上,要趁他情緒好得時後才看,不高興時絕不勉強孩子,智能提昇活動則是順著寶寶天性來做的,寶寶高興了就多看一些,不高興就少看一些,甚至完全不看。只有這樣,寶寶才會自動自發的把看書變成他生活中的一部份。 三.親子共讀的技巧 1.培養興趣→ 要培養孩子看書的興趣,必須先培養他對書本的好感。譬如:圖書中有許多美麗生動的圖畫,大人可先按圖說故事,等孩子正覺的有趣的時候,邀孩子共讀。這一段的孩子大多不會獨立看書,需要父母在旁邊逐頁講給他聽;尤其是一本新書,往往要爸媽講過十幾二十幾遍,孩子才會對那本書產生感情,主動去翻閱。 2.手勢表情→ 和寶寶看書有點而像在「說書」,我們要隨時以臉部表情及肢體動作來詮釋書中的情節,例如講到「好醜好兇的巫婆」時,不妨咬牙咧嘴一番;講到「小女孩這時好冷好餓」時,不妨抖著身子裝出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大人的表情動作一定要放開點、誇張點,寶寶才會看的有趣。 3.聲調的變化→ 您看過布袋戲吧!對驚動武林、轟動萬教的史豔文一定還印象深刻吧?布袋戲因為臉部表情不足,常要藉著聲調來營造戲劇氣氛。緊張時、憤怒時、淒苦時、委婉時,演戲者都會用各種聲調來配合,讓觀眾進入狀況,我們和寶寶看書也需要這樣,隨著書中的情節來調整我們的聲調,有時開懷大笑,有時嚎啕大哭,有時處處可憐,有時怒不可遏,有時喵喵叫,有時喔喔啼。 4.語詞的變化→ 0~4歲孩子的語言發展個別差異很大,有的一歲時已經能明白很難很難的語句了,有的兩歲多還聽不懂幾個字,因此在跟孩子看書說話時,要特別注意觀察寶寶的理解情況,如果書上的字句還不能理解時,要改用淺顯易懂的語詞,聲調平緩,措詞簡單明瞭,如果書上字句孩子可以理解時,就盡量按照書上字句來解說,這樣才能增進孩子吸收語詞的深度和廣度。 5.不厭其煩的重覆→ 孩子對於他喜好的書,常是一看在看,愛不釋手的。同一本書看個五十、一百遍是常有的事,這正是他們在學習上的一項特質。他們聽一件事情,看一個東西,喜歡不斷的重複;我們要把握這個特性,耐心的培孩子反反覆覆的閱讀,在一次又一次的翻閱中,不但滿足孩子對此書的喜好,也增進了對此書的體驗和理解。只讀過一次和讀過一百次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我們大可不必在孩子反覆要求看某一本書時,主觀的拒絕他,如此只會挫傷他的興趣。

親子共讀8訣竅

2009年01月04日
公開
45

◆親子共讀8訣竅 (報導/施靜雯) 1.時間固定 訂下一個特定的說故事時間,可以是吃完晚餐後或是就寢前,讓說故事成為一個例行公事般,只要時間一到,孩子就有期待喜悅的心情。 2.照書本讀 剛開始練習說故事的家長,通常不熟悉兒童語言,常會面臨說到一半接不下去的情況,建議初期可藉由朗讀兒童圖書的方式,用具體簡單的兒童語言練習說話,之後可利用平時煮菜、洗澡等閒暇時間,以隨手取得的素材,從點放大天馬行空的練習自己編故事說給自己聽,看能否流暢。 3.注意反應 一出生的小朋友就會聽故事,家長可視小朋友年紀大小提供適合的故事內容, 1~3歲的小朋友聽一則故事可重複20遍以上,重複的過程,藉故事中熟悉的情境及語言,可獲得安全感,4~5歲左右才需要有情節的故事內容;另外要留意孩子聽故事時的反應,不可自顧自的長篇大論說個不停,會讓小朋友因為吃不消而倒盡胃口,從此失去興趣,從小朋友坐立難安或心不在焉的反應中,感受到他不想聽或不想說的時候,就不要勉強,可迅速的結尾。 4.貼近生活 盡量選擇小朋友熟悉的生活事物為主題,比如:坐車、上學,小狗、小貓的話題,加上平時常碰觸的玩偶或玩具做輔助,較能獲得孩子的共鳴,比解釋何謂尊師重道等抽象語言來得好。 5.肢體語言 講故事中加入遊戲及動作,例如,講到大樹慢慢長高了,家長可先自己由蹲下站起的方式來表演,也鼓勵孩子一起高高站起試試看,將故事趣味化,更易將故事情節演活。 6.隨時提問 以問句的方式讓小孩子協助主角解決問題,例如問小孩子,若大老鷹在天空飛,看到了地上的小雞想捕抓,這時候母雞該怎麼辦?讓孩子融入角色中,以問句的方式讓小孩子也參與想辦法,但是當孩子的答案和書中不同時,也要給予肯定,孩子才會勇於發表意見。 7.接龍創作 可用任一故事為主題,由家長或小朋友起頭,不用照著書本劇情,改以接龍說故事的方式開始發揮,增加互動也激發彼此腦力,讓小朋友藉此增加語言表達能力。 8.小孩發揮 在家長說了幾次之後,若是見到小朋友也想要參與,不妨放手讓孩子試試看,即便故事說得不完整也沒關係;若說到一半,小朋友出現緊張口吃情況時,家長可用手輕輕撫慰並給予提示或發問方式化解,而不要直接說明解決的方法,慢慢的孩子也會成為一個說故事高手。 ◆需要注意的事項: 1.給予支持 若小朋友在說故事的互動中表現很好,家長除了即時給予鼓勵外,可在父親或長輩返家時,說出「今天小寶說故事說得很好喔,小寶..我們說給…聽好不好」的方式,讓他覺得自己被肯定。 2.不要說教 家長可用融入書中角色的方式,和小朋友增加肢體接觸,說故事間拉近親子情感。說完不要以嚴肅口吻問:「這個故事有什麼教訓?」說完故事後緊接而來若是教訓,會削減聽故事的樂趣,可改問:「故事說完了,如果你是…會怎麼樣?」鼓勵小朋友說出心裡想法。 3.小孩為主 選擇童書時,以孩子的角度、立場為主,用的語言、方向都要孩子能接受的,而非大量的成人語言或是期待,所以,選故事書須以小孩為主。

書摘~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

2008年12月19日
公開
45

◆不強調要贏在起跑點 只在乎不讓一人落後   不強調要贏在起跑點 只在乎不讓一人落後 在芬蘭,學校不設資優班,上課時數全世界最少,課後複習時數也最低,但是芬蘭在國際教育評量(PISA)數理成績全球第二,僅次於台灣(差一分),而且芬蘭15歲中學生還被「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評為整體表現世界第一。 在芬蘭,學校也沒有後段班,小孩滿七歲才能入學,但芬蘭被被評鑑為全球最平衡、學生通過測試比例最高的國家,也是全世界學生成績落差最小的國家。 唯有人人都有好教育,國家才會世世代代有好人才,整個民族的前途,才會有希望芬蘭在1917年奮力爭取獨立成功之前,有將近八百多年是夾在瑞典和俄羅斯兩大強國之間,建國後的內戰和二次大戰中兩次對抗蘇聯,讓芬蘭民族認清,一定要建立堅實的國力,不能讓鄰國看低、欺壓自己。 而培植紮實國力的唯一方法,就是藉由原本就十分重視教育的理念,平實地一代又一代逐步培養出建構國力的基礎人才。今天,芬蘭得以成為全球國家競爭力、國家清廉程度、資訊科技能力、教育成就等各項評比的佼佼者,實在不是憑藉僅有的森林與湖泊,而是一直深深信仰唯有「教育」才能延續、發展自己民族的生命力!國力的基礎唯有靠自己建構,也唯有「教育」,才能使芬蘭社會重生,走出一條自己的路。為什麼芬蘭教育辦到了?本書囊括芬蘭教育成功的精髓,以作者親身的貼近觀察與走訪,去敘述、探討芬蘭教育的完整樣貌,將芬蘭這個風靡全世界的新品牌「教育」以更細微的呈現,冀望激起不同角度思考的火花,引起更多人對你我人生、所處社會、教育本質的重新認識。 延伸閱讀(書名) 芬蘭驚豔、老師的12樣見面禮、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一位母親的十年教養札記 【作者簡介】   陳之華,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視覺傳播碩士,目前旅居芬蘭,曾住過英國、美國、奈及利亞等多年。曾任職台灣的紐約設計公司、美商李奧貝納廣告公司、格蘭英語、格瑞文理中心等。並曾在美國開設個人工作室、非洲卡拉巴大學藝術系客座講師、芬蘭赫爾辛基國際婦女會理事。現為自由撰稿人,並擔任天下雜誌《親子天下》、城邦《旅人誌》、芬蘭《Agenda》英文雜誌等專欄作者。譯有《泰國》、《尼泊爾》、《以色列》(知性之旅)、《亨利八世》、《伊利莎白一世》(鹿橋)等書。譯編有【夏威夷旅遊局】《夏威夷觀光圖集》、《夏威夷•歐胡島旅遊》等。作者其他經歷還包括台灣《T3 雜誌》、《Macworld麥克情報》國際中文版特約翻譯及撰稿,美國GTE電話公司、夏威夷玻里尼西亞文化中心、泛太平洋學院等特約編譯與藝術設計。作者個人部落格《北國風情》,述說芬蘭、歐洲及世界各地的生活、人文、設計、藝術、建築、音樂、教育、旅遊等感受與體驗,獲2007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生命記錄」首獎。 ------------------------------- 沒有落後的孩子 只有不被關心缺乏自信的孩子 沒有不聰明的孩子 只有沒被引導啟發被耐心指導的孩子 沒有學不會的孩子 只有缺乏勇氣去勇於嘗試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應該被珍視他的學習機會 珍視他的學習過程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裡 媽咪們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 因為孩子還小 他需要的自我探索與思考的時間較長 在這長時間裡 可能他體悟了許多的珍貴的事物 珍愛孩子的學習經驗 除了愛心與耐心之外無他 每個孩子擁有的特質不一樣 當然老師的教學法也會有所不同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這樣的 內向的孩子 多多給他鼓勵 讓他建立自信勇敢向前 外向的孩子 多多給他挑戰 讓他勇於挑戰 多多思考 學得好的孩子 給他多一點思考空間 讓他延伸更伸一層的體悟 還學不會的孩子 給他多一點引導與鼓勵 讓他發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與豐富快樂的一面 教對方法 每個孩子都是資優生 都能發揮潛能展現他的特色與優點的一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