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浩浩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副流感病毒

2009年06月10日
公開
31

http://www.aptcm.com/aptcm/medinfo.nsf/ByUNID/C8A2D171712F041748256B6500277712?opendocument 副流感病毒感染有何臨床表現?   副流感病毒屬於副粘病毒族,副粘病毒屬。是一種有包膜的單鏈核糖核酸(RNA)病毒,呈球形。人類副流感病毒分為四型: 1型有兩種株別,分別是血球吸附第2型病毒(HA2)和仙台病毒(HVJ); 2型是哮喘病毒(CA); 3型是血球吸附第1型病毒(HA2); 4型分別為A和B兩種株別。   1型是兒童哮喘(喉氣管支氣管炎)的主要病因。3型是導致6個月以下嬰兒肺炎和支氣管炎的第二大病因。2型臨床表現很像1型,但很少引起嚴重疾病。4型常致隱性感染,與之相關的疾病常很輕。   副流感病毒呈全球性分佈,是少年兒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種重要病因,僅次於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流行病毒和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副流感病毒是嬰兒期和兒童期呼吸道疾病最重要的病原,世界各地的研究顯示1、2、3型與大約40%--70%的嚴重哮喘有關,並與少年兒童其他急性呼吸道疾病有關。首次副流感病毒感染一般發生於出生後早期,3型病毒常在出生後第1個月引起疾病,4月齡以後由1型和2型病毒所致的哮喘和其他下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率增加,這種高發病率一直持續到6歲左右,以後發病率則降低。1型和2型病毒引起青少年和成人下呼吸道疾病偶有發生卻很少見。現在1型和2型病毒常同時在奇數年份的秋季流行。3型病毒多年來表現為一種地區性流行,全年各季節都發病,近10年有每年春季流行的趨勢。感染後產生血清抗體和局部抗體,多次重復感染產生的抵抗力才能減輕臨床症狀。副流感病毒通過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傳播,通過人與人直接接觸或大量呼吸道飛沫傳播。3型是副流感病毒中傳染性最強的一個類型。   副流感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1、2及3型病毒初次感染時半數病例可表現為急性發熱性疾病。患兒可出現鼻炎、咽痛、聲音嘶啞以及咳嗽,有時哮吼。嚴重喉炎病例可持續發熱,鼻炎和咽痛加劇,出現銅鑼樣或犬吠樣咳嗽,並可發展為明顯的喘鳴,偶爾會發生進行性氣道阻塞及低氧血症,但多數患兒在1--2天內恢復。如果發生細支氣管炎或肺炎,發熱可持續,咳嗽加重,有痰,可伴有喘息,呼吸急促及肋間隙凹陷,在嚴重病例出現紫紺。X線片顯示間質或肺門周圍浸潤及氣腫。年長兒童和成人的副流感病毒感染較輕,常表現為普通感冒或聲音嘶啞,可伴有咳嗽。下呼吸道病變不常見,偶見成人氣管支氣管炎。   副流感病毒滅活疫苗注射後抗體升高率達90%,但無保護力。

日記

2009年06月04日
公開
7

2009/6/4 伊甸陳老師 今天浩浩唱上課歌之後,老師先拿出理特尚小王子系列的關係配對,浩浩幾乎一下就配對完,然後老師要浩浩說,為什麼這2張配對在一起呢? 浩浩會說但說的句字表達的不太完整,老師教他該怎麼說之後,接下來的就能說得清楚了,不過對於為何照相機是配對”底片”,浩浩不懂,浩浩一直問底片是做什麼的? 恩…現在真的很少用底片阿,浩浩玩相機都是用”卡”,沒看過什麼是底片. 接下來老師拿出大大的塑膠串珠,一個接一個,要浩浩套進去再拔掉,訓練小肌肉.接下來看故事書”大家來畫月亮”,要浩浩自己念故事,浩浩整本部認識的字大概只有2個,都唸完後,老師問浩浩那一共有多少動物參加畫月亮,浩浩說是7各,老師說是嗎?浩浩就改成說是8各,然後老師跟浩浩一起算..結果是9個.然後老師問9是整數嗎? 浩浩說是,老師說是嗎? 浩浩就變小聲的說是.然後老師又問,9是奇數還是整數,浩浩說奇數.老師就說,那你也加入一起畫,變成整數好不好?(所以,我覺得老師應該是想問9是奇數還是偶數吧?) 所以後來老師讓浩浩找教室有沒有東西圓圓的可以畫月亮,後來老師拿各疊疊杯給浩浩畫圓,浩浩畫得很好.然後再用蠟筆塗外圍,然後老師再拿紅黃藍3色水彩讓浩浩塗圓內部,接下來老師說他想要塗紫色耶,怎麼混好呢? 浩浩說紅+藍,老師說浩浩好厲害竟然知道! 後來浩浩說他要混紅+藍+黃,老師問說那這樣是什麼色? 浩浩說是月亮色阿,叫深棕色吧! 結果混起來真的很像月亮色耶,老師又覺得浩浩太神了! 接下來是請浩浩用剪刀剪下一個個月亮. 然後下課後浩浩又要求玩下課玩具,還是玩猴子爬樹.

收放之間~~家有身心障礙資優生,父母宜如何面對?

2009年05月19日
公開
38

文/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特教教師 鄒小蘭 從筆者接觸過的身心障礙資優生的家庭,可以發現父母面對身心障礙資優生心態上的共通反應是惶恐不安、不知所措,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原來孩子雖然寫字很慢或很潦草,數學的推理與運算能力卻如此優秀;以前怎麼都沒發現呢?總是耗費精力在陪他寫字,擦了再寫,熬夜也在寫。但是驚喜沒多久就陷入兩難困境:可以不寫嗎?作業缺繳老師同意嗎?起跑點跟不上同學怎麼辦?現在的升學制度能夠不會寫字嗎?尤其基測要考作文了,不會寫字更遑論組織文章了,光會數學有什麼用?憂慮的心情油然升起,怎樣取捨拿捏才好?曾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建中數理資優班數學超強的孩子,一心一意要進台清交的數學系,雖然經過層層考驗,數學已達到全國前12名的優異成績,卻因為其他各科學期成績都很糟,未申請上心目中理想的大學,剩下一個月拼指考仍然沒有好成績,最後不得不向殘酷的現實妥協。 對身心障礙資優生來說,兩難的困境比比皆是:如果把時間都用在弱勢領域的訓練,哪還有時間去開發孩子的潛能?如果花力氣在優勢的發展,欠缺的基本技能,讓他未來如何生存?然而,生活中的事情都是兩極化的絕對反應嗎?有沒有可能取得收放之間平衡因應的彈性呢? 最近讓我最早踏入身心障礙資優領域的孩子--波利,又出現在我面前,轉眼間已經是一位挺拔的少年,考入令人欽羨的明星高中,穿著實驗室的白色實驗衣,談起話來成熟與穩定許多,和當年一直訓練我的機智反應、磨合彼此互動模式、躲圖書館不上課、碰上電腦不離線、競賽活動輸不起的小孩來說,是成長與蛻變的欣喜。 這讓我想起對資優教育遲疑的人士說過:「資優教育是錦上添花」,這種持天賦說的觀點認為只要孩子是資優,不用特別課程或訓練,他的天賦不會改變。其實當年竭盡所能提供波利一對一的獨立研究時段,安排他進入資優班上團體課程,或許對於天資稟賦的學科學習能力的開發影響有限,但是對於學習心情的轉變與對自我概念的提升,相信是有幫助的。我同意資優教育不是揠苗助長的補習教育,但是對優勢領域放任不管,絕對沒有好處。 資優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孩子表現潛能的舞台,對於身心障礙資優生來說,優勢領域的扶持有更深層的意義,那就是協助他看到自己的光與熱,才能藉著自己的優勢去照亮周圍欠缺或不足之處,對於年齡越大的孩子,越需要體認自己的優弱勢狀況。因此,收放之間的平衡,便考驗著父母的智慧,不要忽視早療的效應,雖然儼然小學究似的孩子會說:「我不要來上訓練課程,我跟他們不一樣」,但是仍然要協助他釐清自己哪裡不一樣。也不要害怕參加資優課程的活動,雖然孩子的行為與情緒問題,恐怕影響著活動的進行,一次次的嘗試與活動中的成就感,會協助孩子學習怎樣減低弱勢的干擾。對於優勢領域課外活動的安排,歸納幾點原則供參考如下: 1. 依孩子的興趣挑選,提供孩子要的而不是父母認為重要的。 2. 報名時先說明孩子的特殊性,考量主辦單位接納度,若有困難不要勉強,以免扼殺孩子興趣。 3. 找特性相近的同儕一起參與。 4. 考量家庭經濟狀況,如果暫不適宜也不必勉強,孩子的學習是一條長路不急於一時。 5. 善用免費資源,參與社教機構或公益團體辦理的活動,先提高參與度再求深入性。(也可作為試探孩子的興趣) 6. 考量時間的分配,不影響日常生活作息。 7. 重質不重量,同一週不同性質的課外活動儘量不要超過三種。 8. 父母或家族人力協調,不要一個人獨撐所有事務。 至於體制內的資優課程,目前孩子讀大學的AS媽媽表示,她們那個年代(10年前)特殊教育還沒這麼普及,身心障礙資優生聽都沒聽過,孩子哪有進入資優班的可能,不要被請出校園就很不錯了。 幾個月前也才認識一位堅毅不搖、行動力強的AS媽媽,為孩子自然科學的優勢努力奔走,通過單科跳級申請,獲得國中端的課程與大學教授的支援,看似已有一條大路,但仍許多待突破的衝突與壓力。相較於目前孩子還在小學階段的家長來說,雖然身心障礙資優教育才在起步階段,但至少已經開始了,部分孩子已經接受到相關單位的鑑定或專案研究或學校試辦方案的洗禮,我一直覺得只要有開始就會有結果。 對於優勢的啟發並沒有唯一方向的路標,也不用懊惱過去給的太少,正因為不足才又激發前景的開拓。只是要記得,優勢的開展不是為了滿足大人的期待,而是為了提升孩子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