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雪(呱呱婷&小豬雯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過敏氣喘兒童的日常保健運動 游泳最佳 宜加強背肌腹肌訓練

2009年07月03日
公開
62

過敏以及氣喘是兒童常見的疾病。通常家長們得知自己的孩子有氣喘的問題時,多半十分擔憂,誤以為孩子不能運動。因此,氣喘兒童多半很少參與體育課或戶外的活動。臨床上也發現這樣的兒童往往比同年紀的孩子被動退縮,同儕互動與人際關係也較差;並且常伴隨姿勢不良、平衡與協調的問題。事實上,適當的運動可以有效的改善上述的問題。目前的研究也指出,運動可以減少氣喘發生機會以及用藥次數。但究竟要如何運動才能幫助氣喘兒童,並且避免傷害呢?  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讓氣喘兒童運動地既開心又安全。一、先了解孩童目前氣喘病情的控制情形。二、注意運動環境的控制。避免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室外或是又乾又冷的空氣環境下作運動。環境溫度應保持在22° C以上,溼度也不可以過低。若有需要,可以戴口罩或圍巾,避免乾冷空氣直接吸進支氣管,引發氣喘。三、最好選擇能間歇性休息的運動。游泳是最佳的運動。騎腳踏車、體操、慢跑、上下樓梯、或是較緩和的球類活動亦可。  此外,應特別加強背部與腹部的肌力訓練,並配合呼吸作胸部及上肢的伸展運動。其他如單腳平衡、手眼協調、以及敏捷度的訓練也是十分重要的活動項目。四、運動前應先喝水,並且要有15-30分鐘的暖身運動。五、注意運動時的呼吸方式。盡量用鼻子呼吸,減少張口呼吸。六、萬一運動中發作,應立即停止運動。若孩童常有運動誘發型氣喘應就診,由醫師指示是否應調整藥物治療計畫。  氣喘兒童應和一般兒童從事相同的體能或休閒活動。只要留心以上這些注意事項即可,不需對於運動做過多的限制。父母及老師也應該多鼓勵孩子參與團體活動,增強體能與自信心,促進人際互動。若對於運動有任何的疑問,或需要個別的活動建議,可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協助。物理治療師可以為氣喘兒童做體適能評估,並訂定個別化適當的訓練計畫,協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過敏孩童之居家照顧 首要營造理想潔淨居家環境

2009年07月02日
公開
65

過敏孩童的照顧,除了藥物外,營造一個「窗明几淨,纖塵不染」的理想居家環境,是克服過敏性疾病相當重要的一環。通常環境中的致病因子可依免疫學原理區分為過敏原(外因性)及非過敏原(內因性)兩類。 一、過敏原: (一)家塵:家塵是最重要過敏原,塵璊被認為是家塵中最重要之過敏成分。台灣地狹人稠,又屬於海島型氣候,地處亞熱帶,終年溼度高,四季又不分明,塵?易滋生,因而製造許多過敏原。塵?的大小約0.17~0.5公釐,是以人或動物脫落的皮屑、指甲、毛髮為主食,喜好生長於床褥、枕頭、地毯、家具裝飾、衣服、有毛的玩具,在攝氏約二十五度,溼度約80%時生長最好,在夏末秋初時繁殖最多,也是過敏孩童最容易發作的季節,由此可知塵?對於引發過敏之重要性。  由於塵璊軀體、分泌物及其排泄物是一種常見之過敏原,因此居家環境中應盡量清除塵?過敏原,尤其臥室及客廳。特別是患童的床壂及枕頭,都必須包裹適當,不只要包住過敏原並且阻斷塵?所需的溼度及食物來源。床單及毛毯應經常換洗(每週一次),使用55℃以上的熱水以殺死塵?,以太陽曝曬也有同樣的效果。另外、盡量避免使用地毯,而窗簾最好採用可以在55℃水中洗滌的材料。而小孩的填充玩具也是塵?的溫床,最好避免,否則最好每週清洗一次。若能同時使用除濕機、冷暖氣機使溫度保持在攝氏24~28度、溼度在50~65%,如此可減少塵璊的滋生,而減少暴露於塵璊的機會。 (二)舊棉絮、草蓆、羽毛:不要用草蓆或榻榻米等稻草製品,棉被可使用化學合成纖維如尼龍被、太空被、或蠶絲被,避免使用羽毛、棉絮等易過敏材料製品。 (三)黴菌:黴菌亦是室內過敏原。黴菌易生長於高溼度的環境中,因此居家環境保持溼度在50~65%之間可抑制黴菌繁殖,使用除濕機及空氣濾清器並定期更換濾網,可以有效降低室內黴菌量。另外,於熱帶及亞熱帶黴菌會因潮濕及滲水而長在屋子牆壁上,所以牆壁必須鋪磁磚或清洗。 (四)蟑螂:蟑螂在溫暖氣候裡容易繁殖,因此蟑螂在台灣也是過敏原之一。定期大掃除及使用克蟑可以控制蟑螂數量,如使用克蟑則最好是過敏孩童不在家時,避免過敏病人接觸刺激性化學劑。 (五)貓、狗、鳥類等等寵物的皮屑、唾液和排泄物會釋出過敏原。住家必須避免這些動物,否則至少要養在臥室外。如果無法養在室外,至少每週要幫它們洗澡一次以降低過敏原的量。 二、非過敏原:一些非過敏因子也會引起呼吸道過度反應,造成鼻子過敏、氣喘病發作,而這些因子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氣候劇烈變化(溫度、溼度、風速和氣壓)、空氣污染(打掃房間、清潔被褥、工廠或車輛廢氣)、刺激味道(如蚊香、燒香、香煙、香水、殺蟲劑、油漆、甚至於廁所臭味等)、哭笑等心理因素、劇烈運動、、冷熱變化(洗澡、冷氣房、冰冷飲料及水果)。  要避免這些非過敏原的方法包括:呼吸道感染流行期間應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如遊樂場、戲院、百貨公司,避免呼吸道感染。天氣變化較大的季節,早晚溫差大,應注意保暖以減少對呼吸道黏膜之刺激。避免進入空氣污染區,避免接觸刺激性氣味,如蚊香、燒香、油漆、香水、樟腦丸、殺蟲劑等有味道之刺激性物質。避免二手煙,長期暴露於二手煙(尤其是母親吸煙)不但會增加小孩未來罹患氣喘的機會,也會增加氣喘的嚴重度。運動後即病情不穩定時避免食用冰冷飲料及食物,宜多喝溫開水。再乾冷的季節進行劇烈運動時,很容易改變氣管管壁的溫度與溼度,引起氣喘發作。至於較緩和的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及體操、慢跑等則較適合。避免情緒過度緊張、激動。  瞭解促成孩童鼻子過敏、氣喘發作的因素後,避開或掌控誘因便能預防發作,減輕症狀及減少藥物的需求。

夏日美白花招大解讀

2009年07月01日
公開
72

天氣漸漸炎熱,小姐們最熱門的話題不外美白與防曬,各家美容護膚沙龍及化粧品公司無不全力促銷美白產品及療程。在這些令人眼花撩亂的促銷方案中,精明的消費者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而且高貴不貴的產品呢?這其中,有許多問題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一、如何選擇美白產品?  美白產品無數種,但並不是對每一種黑斑都有效,有些黑斑怎麼擦都沒有效果,此時您要考慮幾個因素: (1)黑斑如在皮膚的深層,藉著藥物或保養品是無法達到去除的效果。 (2)目前在醫學上證實,有幾種成份確實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如維生素C、對苯二酚、麴酸、杜鵑花酸。  即使相同成份的東西,也會有不同的型式,維生素C有MAP、左旋C、酯化C,而且濃度不同也會影響到效果。所以當您在選擇美白產品時,不妨問一下產品的濃度,必須使用多久才可以看到效果,以及大概可以改善幾成,有經驗的醫師可以給您一些參考數據的。 (3)防曬不夠徹底:基本上會長斑的人,對陽光都相當敏感,許多人以為只有上山下海才需防曬,這是錯誤的觀念,一年四季不論晴雨,皆需擦防曬乳液。 二、如何選擇防曬產品?  紫外線A及B對皮膚都會有傷害,故防曬產品除了標示「SPF」外,尚需標示「PA++」,才能對A及B皆有效。此外許多人抱怨防曬產品太過油膩,甚至會過敏,所以應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例如油性膚質可以選擇凝膠或含控油成份的產品,乾性膚質可以選擇保濕性強的產品。同時別忘了必備道具,防紫外線的帽子及陽傘,可是便宜又好用的哦! 三、如何選擇美白療程? (1)Vit.C導入:此為最溫和方法,幾乎可以適應各種膚質,但是效果緩慢,尤其是黑斑的治療,光靠Vit.C導入要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其實是不太可能的,然而長期治療,卻有預防皮膚老化、曬斑及細小皺紋的附加價值。 (2)三合一療法:簡而言之,即微晶磨皮、冷噴加Vit.C導入,三者一次完成,適合角質肥厚的人使用,皮膚敏感、乾燥、脆弱的人並不適合。雖然效果較快,且文獻指出有除皺效果,但臨床上還是必須經專科醫師判斷,確實適合才使用,且不宜過度頻繁使用,否則很容易弄巧成拙。 (3)果酸換膚:果酸可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滲透到真皮,促進膠原再生,對於青春痘及老化肌膚效果卓著。至於美白,它扮演的應該是一個輔佐的角色,讓其他美白產品更容易滲透到皮膚內發揮效果,但是因為果酸具相當程度的刺激性,所以必須由低濃度開始漸進性使用。同時它具有角質溶解的作用,所以皮膚薄、敏感者皆不適用,否則同樣也會弄巧成拙。  其實換膚不只果酸而已,水楊酸、A酸、A醇皆可以成為換膚的材料。但A酸類有光過敏的缺點,遇日曬或炎熱時皮膚會敏感,成為紅面族。雖然它是除皺的利器,但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樣,藉由專業醫師的經驗判斷,選擇一個最佳的治療方法,讓您能蒙其利而不受其害,才是聰明的抉擇。 四、雷射過後的皮膚,夏季如何保養,會再復發嗎?  許多人對雷射治療有過高的期望,認為它是治斑的利器,從此可一勞永逸,但事實上皮膚就像房子一樣,多少總是會惹塵埃,必須勤拂拭常保養,否則難保不再發。防曬乳液、美白保養品最好隨身攜帶,常常補充。  最後提醒您,隨著季節變化,皮膚也不斷改變,最好一至二個月請醫師就您的狀況作一個調整,一成不變絕非智舉。

水對人體的重要性

2009年06月30日
公開
53

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如血液、淋巴液以及身體的分泌物等都與水有關,水約占成人體重的60-70%。血液中含水量約達90%以上,我們進食後,吞嚥、消化、運送養份、以至排泄廢物,各個環節都需要水的幫助才能順利進行。水能潤滑關節、水可防止眼球過乾、唾液和胃液能幫助消化、水亦能調節體溫,透過排汗帶走體內過高的熱量。多喝水可降低尿酸、預防痛風發生,還可以降低尿中的鈣濃度,避免尿路結石。  我們身體大約有40公升的水,而我們每天的失水量隨個人活動量及環境而不同。通常,我們人體一天的排尿量約有1500CC,再加上汗水、皮膚上直接蒸發的水份及糞便等,合計起來每日流失的水份大約有2000~3000CC,因此水份的補充量最好是在此一範圍內。  呼吸也會流失水份,隨著工作量與溫度的增加,呼吸量與排汗量也同時增加,水的流失也相對增加。生病所引致的發燒、嘔吐及腹瀉狀況也會令水份大量流失,因此必須儘快的補充,以保持體內水份的平衡,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因為如失去10%的水份對身體有害,若是失去20%的水份則對生命有危險。  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含有水份,而在消化時被身體所吸收。除了白開水以外,水果和蔬菜是水份的良好來源。水是最好的良藥,每人每天應喝8杯的水(約2000~3000CC,但若尿液的顏色較深,則表示所喝的水量不夠)來預防及治療多種疾病。舉例簡述如下: 1.感冒及發燒:感冒的預防須有充足的睡眠及均衡的飲食,充足的水份及流質食物,以補充因發燒所失去的水份。 膽結石及腎結石:每天要喝足夠的水,以沖走腎結石或預防結石的發生。 痛風:痛風是因為尿酸過高,並在關節四周的組織堆積而造成發炎所致。因此每天要喝大量的水,以防止尿酸所造成的結晶沉積,並使尿酸能容易地自腎臟排出。 2.哮喘:哮喘的病徵是胸部緊勒和呼吸困難,且帶著喘息和噓噓的聲音。患者要多喝水,以維持呼吸道之分泌物較稀而不黏稠,如有痰較易咳出,不會堵塞支氣管而加重哮喘。 3.膀胱炎:這種泌尿疾病大都是由泌尿口受到細菌感染而引起,但有時也會是因為腎臟受到感染,而由尿液傳染給膀胱。膀胱炎多半發生在女性,患者要喝大量的水以沖走體內感染之細菌。 4.便秘:多喝水及流質食物以免腸道失水,同時要吃富含纖維之食物,以利排泄,並要充份運動。  水喝得太少或不夠的人除了較易得病外,也比較容易疲倦、思考混亂,而且不容易排除身體新陳代謝的毒素。整天坐在冷氣房裡的上班族們,更容易有皮膚乾澀、容易長小細紋的苦惱,對於上了年紀的人、小孩或運動選手來說,若長時間待在太陽下時,很有可能會有頭暈目眩、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臉色蒼白、血壓下降等脫水的症狀,所以,可別輕忽喝水這個小動作喔!記得隨時為自已的身體補充必要的水份。 但是,喝水雖然看似一件非常簡單的動作,卻也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 (一) 三餐後喝水: 用餐後半小時喝水較為適當,但是現代人習慣喝罐裝飲料,不喜歡喝白開水,然而,喝罐裝飲料也要慎重選擇,其中以運動飲料或是蔬果汁最好,因為蔬果汁可以補充多種營食素,而運動飲料具備適量的電解質,和人體滲透壓相當,比水還容易被吸收。 最近市面上出現了LIGHT的運動飲料,對於不常運動的上班族來說,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相當適合的選擇。 (二) 起床一杯水 清晨可以說是一天之中補充水份的最佳時機,因為清晨飲水可以使腸胃馬上甦醒過來,刺激蠕動、防止便秘,更重要的是,經過長時間的睡眠後,血液濃度增高,這個時侯補充水份,能迅速降低血液濃度,促進循環,讓人神清氣爽,恢復清醒。 (三) 睡前一杯水 人體在睡眠的時侯會自然發汗,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水份及鹽份,而睡眠的六∼八小時內,身體都無法補充水份,這就是為什麼早晨起床會覺得口乾舌燥的原因了。因此建議在睡前半小時要預先補充水份、電解質,讓身體在睡眠中仍能維持平衡的狀態,同時也能降低尿液濃度,防止結石的發生。 (四)運動飲料含有氯化鈉,適用於運動流汗後或拉肚子後的體液補充,不適合在平時當開水大量飲用,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五)如果長期不喝自來水,而改喝礦泉水或蒸餾水,因為沒有添加保護牙齒的氟,可能會增加孩子蛀牙的機會。預防的方法是多使用有添加氟的牙膏刷牙。 (六)市面上飲用的電解水為鹼性水,適合酸性體質或平常喜歡吃肉而少吃蔬菜水果的人。

水與新陳代謝

2009年06月30日
公開
53

水在人體約佔2/3,人體溫度為37度,故呈液相存在。許多身體的內分泌物質(荷爾蒙)經由血液輸送到各標的器官作用,以調控人體每日所需之恆定。以下簡單介紹新陳代謝疾病與水的關係: (一)糖尿病:血糖過高時,血中滲透壓會升高,而使水分由細胞流向血管,再由腎臟排出,造成身體脫水。脫水現象猶如植物缺水灌溉,會導致細胞萎縮,嚴重甚至失去動能、血液濃度增加、血液循環變差,使病人覺得口乾舌燥、排尿量增加、體重減輕、身體疲累。所以,當血糖增高時,須多飲用白開水或不含糖分的運動飲料來補充水分。有的人會飲用汽水或果汁來補充水分,但這樣反而使血糖增高,造成更厲害的脫水。在此提醒糖尿病患:須特別留心水分的補充,尤其有心臟衰竭及腎臟病的糖尿病人。在水分補充時更須嚴格監控。 (二)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亢進行,會有流汗量增加、新陳代謝率加快等情形,此時補充水分宜足量。 (三)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副甲狀腺機能過高會使血鈣過高,造成脫水。此時建議病人需適當補充水分。 (四)腎上腺皮脂功能不足:腎上腺功能不足時,會使水分流失,病人會有疲累、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的症狀。此時,除需補充腎上腺皮質素外,也需要大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五)中樞性尿崩症:中樞性尿崩症患者會大量排水,造成高鈉血症及滲透壓增加。因此,除補充水分外,另需補充抗利尿激素。適當補充每日流失的水分是必要的 !而所補充的量應包括由皮膚散失的部分,以及每天所需的生理量。若有上述問題,宜每天量體重來簡單監測,但糖尿病患者另需監測血糖。

夏日的皮膚保養-從防曬做起

2009年06月29日
公開
48

到了炎陽高照的季節!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以及殺菌等作用,但它卻也是皮膚的大敵,可造成曬傷、黑斑、老化(皺紋、鬆弛),甚至皮膚癌等各種皮膚病變。因此,如何保護您的皮膚避免紫外線的傷害是亟需建立的觀念! 先來了解一下紫外線,它依波長可分為三種: 1.長波紫外線/UVA:波長為320~400nm,可穿透至真皮層,破壞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造成較深層的傷害,是皮膚老化的主因。 2.中波紫外線/UVB:波長為280~320nm,可穿透至表皮層,造成較表層的傷害,如曬傷、黑斑,亦可誘發皮膚癌。 3.短波紫外線/UVC:波長為200~280nm,是最能致癌的紫外線,會被大氣層的臭氧吸收,無法到達地表。  由於工業化產生的諸多廢氣,從1970年以來,地球大氣層中的臭氧值逐漸降低,現今已在南半球(智利、紐西蘭、南極)部份上空出現破洞,使得到達地表的紫外線與日俱增。相對的,我們接受的照射量也隨之增加,故生活在今日的人們之皮膚老化和罹患皮膚癌的機率也比以往為高。  我們應有一個正確觀念,那就是沒有一個方法(包括防曬品)可以達到100%保護皮膚,也就是防曬的效果,但是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達到最佳保護,例如帽子、陽傘、防曬品、長袖衣服,待在陰涼處,避免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之間外出等。防曬更應從小做起,因為陽光的傷害具有累積性,大多數人在18歲時就已接受80%的終身照射劑量,所以若能從小就養成防曬的習慣,則可以減少75%罹患皮膚癌的機率!  父母可能會擔心二個問題:一是少曬是否會影響小孩的健康?傳統上陽光和健康是劃上等號的,但實際上是不會的,因現在的營養攝取,只要不偏食,比起以往只有過之而無不及,且前面已提及,現今的紫外線較之50~100年前增加許多,毋需擔心會曬不夠!二是擔心幼兒是否可使用防曬品?目前並無證據顯示會有明顯的副作用,除了少數嬰幼兒可能會對產品中香料或防腐劑過敏。所以一般建議小於6個月的嬰兒使用衣物、帽子、遮陽傘之類的防曬措施,並避免直接暴露在陽光下;而大於6個月的幼兒,就可在暴露部位使用防曬品,若有過敏反應,則停用此品牌,改用它種便可!  正確地使用防曬品才能發揮它應有的效果!先了解一下何謂防曬系數(Sun Protective Factor,簡稱SPF),SPF只針對中波紫外線(UVB)而言,SPF15可阻擋93.3%的UVB,而SPF30則可達96.67%,由此可知SPF再高也不能達到100%的防曬,所以不要迷信高系數的防曬品,效果只多了數個百分點,但卻要使用更多的化學性防曬原料,結果可能反而造成對皮膚的負擔和傷害,所以使用SPF15~30便已足夠。再來就是使用的時間和次數,多數人認為外出時才需使用或一天一次便夠了,事實不然!正確的方式應在早上洗臉後便可使用,若無外出,每3-4小時補充,若外出每2小時補充,如此才能有最佳的防曬效果。  以下是幾點防曬的綜合建議: 1.避免在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之間外出,以減少照射量。 2.雲層可減少50%紫外線但非全部,故陰天時仍需使用防曬品。 3.在所有暴露部位使用SPF15~30的產品。 4.每兩小時補充一次,尤其是游泳或流汗後。 5.穿戴可遮覆臉部和身體的衣帽(深色衣服效果較好,帽子應可保護臉部兩側和頸背部)。 6.避免照射人工太陽燈。  紫外線對皮膚最大也最可怕的傷害是誘發皮膚癌,這是一種皮膚惡性病變,其病因有日曬、遺傳和居住的環境(如暴露在重金屬、化學致癌物,同一部位反覆受傷等),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紫外線,較常見的皮膚癌有三種: 1.基底細胞癌:多發於臉上,惡性程度低,極少轉移,多在局部擴散,造成皮膚破壞缺損。 2.鱗狀上皮細胞癌:惡性程度高,不及早切除易轉移,多見於曝曬和易受傷(包括放射線治療)部位,如臉、頸、手、腳等。 3.黑色素癌瘤:較上述兩種少見,但最為惡性,極易經血液或淋巴轉移,以軀幹為多,而東方人多見於足蹠。  皮膚癌之治療以切除為主,故如同其他惡性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最好。所以若發現皮膚任何部位出現腫塊,不易癒合之傷口,新生的色素痣,或原有色素痣有形狀、顏色、大小、感覺的改變時,應立即尋求皮膚科醫師的診治,以期〝勿枉勿縱〞!  陽光對身體有益,但過度長期的照射,反而會弊大於利了!所以奉勸諸位,養成防曬習慣,避免皮膚的提早老化和罹患皮膚癌。

幼兒營養面面觀!如何增加寶寶食慾?

2009年06月28日
公開
62

您家的孩子胃口不佳嗎?您是否為此煩惱不已? 其實任何疾病都可能使孩子失去胃口,例如常見的感冒或腸胃炎,都會出現這種現象.有些藥物也會使幼兒失去胃口,例如抗生素、阿斯匹靈,也同時抑制了食慾。 情緒上的因素如煩惱,也會減低食慾。因此首先要了解孩子食慾不佳的原因,然後除去發生原因,配以合理的膳食。 幼兒食慾不佳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 孩子吃零食過多,使食慾中樞長期受到抑制。 2. 偏食會造成某些稀有元素(如鋅、銅、鐵、鈣)缺乏,  使體內代謝的酵素失去活性,影響食慾。 3. 飯前的劇烈運動,抑制了視丘下的食慾中樞。 4. 強迫進食,造成心理壓抑,食慾反而下降。 5. 身體不適。 6. 因運動量太少,機體能量消耗量過少,缺乏飢餓感。 為提升孩子食慾,可以從下列三方面來著手 1. 食譜方面:  加強菜色上的口味及變化,在菜餚中添加水果,例如番茄、奇異果、  鳳梨、芒果等食材,亦有開胃的作用。 2. 餐具方面:  使用較可愛,或小孩自己挑選喜歡的餐具,增進孩子們用餐的興趣。 3. 家人方面:  可在孩子們開始學習吃飯時,養成全家定時用餐的習慣,並且不讓孩  子在餐前吃零食,以免影響正餐食慾。 幼兒對維生素的需求?維生素是一種微量的營養素,雖然含量很少,但卻能保護幼兒健康的長大。就其性質不同,又可區分為脂溶性維生素與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是屬於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維生素C是水溶性維生素。 天然食物中含量豐富的維生素群是幼兒健康的活力來源。爸爸媽媽們平日可以讓幼兒多食用這些相關食物,藉此幫助寶寶健康成長,建立強健身體。 維生素A 保護幼兒的眼睛,對於幼兒的眼睛視力發育有很大的幫助,並使幼兒牙齒、骨骼、頭髮的細胞正常運作。食物來源:魚肝油、胡蘿蔔、南瓜、黃色水果、動物肝臟、蛋類、黃綠蔬菜等。 維生素D、E、K 是屬於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維生素C是水溶性維生素。 長高的重要元素,可幫助鈣、磷被人體吸收及利用。幼兒一旦缺乏維生素D,便很容易發生骨折、椎彎曲,甚至O型腿的產生。因此除了從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之外,到戶外曬陽光,皮膚吸收陽光可合成活性維生素D,也是很好的來源之一。食物來源:牛奶、鮭魚、小魚乾、沙丁魚、蛋、香菇等。 維生素B群 對人體的神經機能佔有重要的功能。體內如果維生素B2不足,可能造成幼兒發育不良。食物來源:全麥、糙米、牛奶、肉類、酵母、綠葉蔬菜、堅果類、芝麻等。 維生素C 能促進鐵質的吸收,活化細胞與細胞間的聯繫。能夠促進人體骨膠原的合成,膠原質是人體牙齒、骨骼、組織細胞等的組成部分,而維生素C在協助骨膠原的生成上佔有重要的功能。食物來源:檸檬、番茄、草莓、柑橘類、花椰菜、綠葉蔬菜等。

(婷) 坐幸福巴士GO

2009年06月22日
公開
22

蓮香瀰漫,到繽紛的觀音賞蓮! 行程特色 觀音鄉地方特色產業【遇見觀音蓮,讓我好心情】 中壢雅典娜形象商圈【多樣的咖啡藝術文化街】 大潭風力發電廠 07:30 板橋火車站北二門 集合報到/專車準時出發 逾時不候 09:00~13:00 觀音鄉地方特色產業 『北觀音、南白河』夏天賞蓮的代名詞,觀音鄉有聞名全國的蓮花田,還有數量眾多的陂塘,悠閒的環境孕育了許多頗有味道的蓮花農場,蓮子特色餐、採蓮、DIY等活動,讓這兒常見全家溫馨度假的人潮。而吳厝楊家莊更是賞蓮、休閒、農場體驗的好地方,此處為一生態教育休閒農牧場。設有佔地1500坪的放牧體驗區,提供遊客餵豬吃草、滾牧草包……等牧場生活體驗;此外還有麝香豬、寵物兔、天竺鼠、錦鯉、鴛鴦、綠頭鴨、鴿子、黃牛……等供餵食或觀賞。 1.午餐自理 2.建議套裝行程專案(350元) 13:30~14:30 大潭風力發電廠 到觀音除了賞蓮,還可以到海邊欣賞風力發電的美麗景致。由於桃園觀音台地終年強風吹襲,台電公司在觀音海岸設立一整排的超大型風力發電機,白色機身與蔚藍的天空,無意間創造出另一種雅致的空間意象,更帶點淡淡的詩意。 15:30~17:00 中壢雅典娜商圈 中壢市是南桃園的重心都市、北台灣的客家重鎮,更是整個桃園地區的核心城市之一 ,此處成立了藝文活動與咖啡、餐廳及生活精品之「雅典娜咖啡街」。本區景觀環境以整體綠化、營造清新氣氛為主軸,並建立精神地標及獨特商店街標誌,使本區充滿著音樂風情與咖啡香。除此之外,更積極提倡藝文活動,孕育休憩情調,成功的在此塑造出台灣的「左岸咖啡館」 18:00 返程 抵達板橋火車站-珍重再見 每人費用 NT$100元 費用包含 全程遊覽車資、全程領隊服務費、貳佰萬責任險及拾萬醫療險、2百萬旅遊平安險及10萬醫療險 費用未含 1.午餐、門票、活動等費用。 2.吳厝楊家莊門票專案:100元送可愛小豬餵食及蝴蝶頭套或DIY製作〈鐵罐車、竹簾風鈴彩繪、葫蘆彩繪擇一)。 3.吳厝楊家莊建議套裝專案:350元(全程專業園區導覽解說、餵食可愛小動物、養生粽教學或DIY活動二擇一、特色蓮花餐中式合菜)。(需10人以上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