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HEL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是孩子培養了母親

2008年09月24日
公開
25

一般人都認為是母親培養了孩子。 好的母親,培養出了好的孩子; 成功人士,更是幼年時有個好的母親。 可是我們有誰想過,是孩子培養了母親? 是孩子激發了女人,使其成為母親? 母親因為有了孩子而偉大;沒有孩子,就沒有母親,女人就始終是個女人,而完不成質的飛躍。 首先,母親的耐心從哪兒來?是孩子沒完沒了的糾纏,沒完沒了的哭鬧,沒完沒了地要人伺候,磨平了母親的驕傲和銳氣,磨平了母親的急躁和憤怒,母親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而改變。母親就成了最有耐心的人。 母親的細心從哪兒來?是從觀察孩子而來。孩子幼小,不會說話,不會表達,不會照顧自己,他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冷一熱,都需要觀察,需要理解,需要幫助,所以母親就成了最細心的人。 母親的寬容從哪兒來?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特點,孩子的成長,使母親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而忽略掉了人人都看得見的過失和不足,只看到優點,只欣賞人性,只欣賞生命。不然,怎麼會有「兒子是自己的好」這句?不過,當過母親的人,也都會喜歡所有的孩子,在她們的眼裡,沒有美醜、好壞、乖僻之分。 母親的童心從哪兒來?是孩子讓母親溫習了成長的過程,讓母親回到遙遠而又陌生的年代,感受到其中的甜蜜與歡快,純真與美好。母親才會和孩子玩耍,一起來感受人世間美好的點滴,反省自己的冷漠、世故和圓滑。 母親的能幹從哪兒來?是孩子所帶來的無數意料不到的事,讓母親不僅有顆可以應付一切的心,還有著一雙麻利、有力的手,快捷、穩健的腳,溫暖、寬厚的肩。 母親的勇敢從哪兒來?是孩子的弱小,孩子的無助,孩子的依靠,使母親成了一個鬥士。母親不會比孩子怕黑,比孩子怕累,比孩子怕死,不論她以前有多麼嬌氣,多麼脆弱,多麼膽小,她都會勇敢地擋在孩子的前面,哪怕是面對死亡。 母親的犧牲從哪兒來?是從孩子的需要,生命的召喚,使母親不光在緊要關頭可以犧牲掉自己的生命,還要在每日每夜中,犧牲掉自己的睡眠、自己的胃口、自己的愛好、自己的休閒。生命都可以犧牲,還有什麼不能犧牲的? 所有的這一切,都可以認為是母親的愛的體現,可是,母親的愛從哪兒來?那也只能絕對是孩子,孩子的需要,孩子的依戀,孩子的給予,教會了母親,怎樣才能使人高興,怎樣才能不會使人失望,怎樣才能為他人著想。孩子就是純潔的天使,孩子微笑就是鼓勵母親的最好的獎賞。 所有的一切,就形成了母親的牽掛和責任。不論孩子後來有多成功,年紀有多大,牽掛和責任都是母親終身的職責。這就是孩子,他培養了出色的母親,永不退色,肩負使命到永遠。 做過母親的人,她就永遠定格在母親的位置,不會再回來了,即使對她父母來說,她還是個女兒,但那也是個有母親胸懷的女兒,有「養兒方知報娘恩」的醒悟,對父母,會像對待嬰兒,細心而周到。洗過孩子尿布的人,不會嫌棄癱瘓的老人;吃過孩子剩飯的人,不會拋棄年邁的父母。這就是責任和愛意。 所以,沒做過母親的女人,她永遠只是個女兒,雖然她也孝敬父母,她也愛別人,她也敬畏生命,可是,她永遠都生活在母親的光輝裡,她沒有用光輝去照亮別人。 是孩子讓母親有了宗教般的信仰和獻身精神,是孩子教會了母親的一切,是孩子,讓許多母親改變了人生,改掉了毛病,做一個對得起孩子的人。 所以,要想把自己變得像母親一樣偉大和光榮,那就做母親吧,讓孩子來培養你。

韓式泡菜教學

2008年09月22日
公開
29

今天老師要教的是--如何製作韓式泡菜 AM 10:00 首先 買來大白菜(廢話~~~) 再來 四等分切開 然後 用大量的鹽死命抓菜(當成在對老公出氣!) 等待出水中~~~~~(嘿嘿~妳以為可以悠閒了嗎~~!?想得美!!) 這時 ㄧ堆堆、一把把的青蔥、韭菜、大蒜、薑、白蘿蔔等著你去清洗、處理 然後要分別切成段、末、茸.... (大夥不得閒開始分工合作~~~洗洗切切剝剝剁剁~~~) 此時空氣中彌漫著融合各種辛香料的怪異氣味..... ㄧ群歐巴桑切菜、抹鹽中~ 前置作業--小香切蒜茸 等待著白菜變成軟趴趴任人揉捏之空隙 捉緊時間 趕緊享用老師所準備的炒麵大餐+紅酒(借酒使力) 個個儲備精力、養精蓄銳準備迎接將來的蹂躪白菜階段 醃好的菜菜等待出水中...... PM 2:00 眾人七手八腳把泡在浴盆裡的軟趴趴白菜抬到陽台上 (感謝小芭比盛情贊助洗香香浴盆) 抓起搖搖晃晃的軟白菜 打開龍頭 來個SPA 沖去ㄧ身鹽 接下來比照桑拿 沖完SPA要進水池再次舒緩身心 經過了舒服的水療課程後 即將登場大力士馬殺雞 (由於軟軟的白菜猛力扭轉會造成斷裂, 所以得使勁揉、捏出菜中水分....老師說--不.可.轉!) 幫菜菜洗SPA 用盡吃奶的力,擠乾菜菜的水~ 雖然當了媽媽了, 可是平常嬌柔的模樣ㄧ心想向貴婦看齊, 此時卻齜牙裂嘴、雙手猛爆青筋、手指用力扭曲到極限, 香汗淋漓+汗流浹背+披頭散髮.... 只為把這白菜擰榨乾......(形象~形象~~....) 噢....感謝老天爺 在我雙手將廢之際 終於完成這ㄧ步驟~~~ PM 3:20 終於進入最後階段--調醬料、抹上 老師依序倒入辣椒粉、蒜末、蔥末、蘿蔔絲、韭菜末、糖、溫水拌勻 (啥米??比例??!挖...嗯摘啊ㄋ.....呃...=.=" 妳是去混的嗎??!) 把調好的醬料抹在白菜身上。 要ㄧ片片輕柔地掀開葉片,然後靠根部塗抹喔~ 老師說這樣才會入味啦~~ YA!!完成了~~~~~~嗎~~~~@_@ 還早咧~! 帶回家要在室溫下放1-2天(視氣溫高低而定)發酵 酸味達到想要的程度後,就可以冰起來慢慢享用囉~~^o^ 拿來配飯、炒肉絲、煮火鍋風味ㄧ級棒的啦!! 辛苦的成果! . . . . . 只是..下次要做泡菜別再約我啦~~~>_<

開始家庭作業囉~

2008年09月17日
公開
52

大班以前 不論是在喬登 還是現在的三之三 家庭作業幾乎都是一星期回家作一次 但這學期開始 學校似乎要讓大班生提早過有作業的生活 三天兩頭就會派一些功課帶回家做 上周末是要畫出家庭音樂會的歡樂 我拿了奧福律動的作業本讓典觀察樂器的種類型狀畫出來 期間典一直不肯合作 還鬧脾氣 弄得我倆都很不愉快 後來是老何耐著性子慢慢引導典典完成作業的~ 隔兩天 手機接到學校簡訊 當天的作業是記錄下每天上學途中會經過哪些地方 小孩當然不會寫字 必須由大人來寫下 我希望要讓典有參與自己功課的一部份 於是提議典畫下沿途景致 我再寫下過程 豈知這小子非常堅持老師只說要讓爸爸媽媽寫下 不需畫 為了這點 我們又再度吵架....(老何說媽咪比小孩還小孩...) 最後還是老何來調解 引起典典興趣 完成作業~~ (唉~~媽媽真沒用~~~) 今天到學校接典典 看到書包裡有一張未寫完的紙張 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剩下的部份當然是回家寫啦~ 可是健忘的媽媽一回到家壓根忘了這回事 典說要看電視 媽咪說好呀~轉身準備煮飯去 這時老何問~~有沒有作業ㄚ?? 媽咪才猛然想起~~!對厚~~~ 但這小子還是直到吃完飯才坐定開始寫功課 因為一直跟在爸爸旁邊看爸爸修印表機啦~~ (一直對拆卸機器和內部構造很有興趣) 我先是敎典正確筆劃後 拿了本書坐在一旁陪著典寫 寫了一段時間後 瞄了一下典 只見他先全部寫上何 再來全部寫典 最後再一次寫上恩 呃....那ㄟ安呢.... 基礎都還沒打好 就開始取巧~~@_@ 想當然 寫完後典典免不了又被我精神訓話一頓了~~~ 未來的路還很長 看來我這懒媽媽可得開始繃緊一點啦~~~! 練習寫名字

文章分享:「覺察自己的偏執」

2008年09月05日
公開
12

一個大老闆管理員工頭頭是道,可是卻怎麼也管不住自己的兒子,直到有一天,他試著重複兒子說過的話後,一切有了改變… 李先生,是一個在台中經營出口加工廠的老闆,工廠加公司有五六百名員工的規模,由於自身積極的投入,不管是在業務上或是在管理上,均有相當的成效,在運籌帷幄間,指揮若定,威風八面,宛如領軍千萬的大將,好不神氣。 可是,他就是對他兒子沒辦法,那種代溝,對他們父子倆,就像是台灣海峽般,怎麼樣也無法跨越,每次一見面,講沒三句話,又是拍桌又是摔門,弄得家中雞飛狗跳。 這天,又是因為兒子的晚歸而再度上演鐵公雞,就在雙方面紅耳赤之際,兒子突然間就住了口,然後一字一字的說出:「爸,再這樣吵下去也不是辦法,我能不能請你把我剛剛說的那句話說一遍給我聽?」 「啊?!」李先生真的嚇了一跳,壓根兒也沒想到有這怪招。 「你說…你說…作父親的太能幹,當然看不起兒子。」 「不對!你再想想看,我是這麼說的嗎?」 「渾小子!那你怎麼說的?你自己說過的話,你自己為何麼不再說一次?」 兒子突然間笑出聲:「你看!從頭到尾,我說什麼你都沒有在聽,那些話是你自己想的,我可沒這麼說。我們不是要溝通嗎?那麼,我說什麼,你重複一次給我聽,再輪到你說,我來重複」。 「喂!哪有那麼多美國時間在那邊重複來重複去!!你是真的想氣死我啊!」 「爸!我們就試試看吧!否則這種爭吵會沒完沒了的,你再想一想我到底是怎麼說的?」 李先生想一想,終於承認,「我真的想不起來,你再說一次好了」 「好吧!我說,父親很能幹,兒子一方面很佩服,一方面怕自己跟不上,心裡多少有點壓力。」 李先生冷靜一想,他說的合情合理,自己怎麼會那麼激動? 結果,這天晚上,他們父子兩竟然可以談上兩個小時而不吵架,這個效果連李先生也意想不到。 一覺醒來,雖然睡眠不足,但李先生可是神精氣爽,一大早就到公司。因為早上要開一個重要的採購會議,討論的是未來所要採購價值一千萬的機器,到底要用美國貨好、還是日本貨好。依採購部的報價,日本製的價格便宜,東西也不差,可是工程師卻主張買美國貨。 會議場上,李先生讓總工程師發表意見,這是一種表面上的禮貌,總工程師也知道,老闆作久的人,多少喜歡獨斷獨行,什麼事情早就心有定見,經驗告訴他,老闆問他只是個形式,誰不想省錢?老闆要買那一種大家早就心知肚明,因此他無精打采,說不到五分鐘就說沒意見了。 若是往常,李老闆總是會在這個時候大唱獨腳戲,享受那種權威感,今天竟然是…「總工程師,我來重複你的要點,你看我說的跟你的意思一不一樣;日本製的機器,價格雖然便宜,東西也不錯,可是將來如果出了毛病,要他們來作售後服務,問題就來了,他們的人因為語言問題無法跟我們直接溝通,找來的翻譯對精密儀器又是外行,機器壞在哪裡,我們無法充分瞭解,下次再發生一樣的問題,還是要請他們的人來,說不定還會耽誤生產時間,如此算下來,買美國貨還比較便宜!」 隨著李老闆的重複說明,總工程師眼睛漸漸亮了起來,他打起精神,再次補充,就著麼你一言我一語的,大家滔滔不絕的討論了起來… 各位,如果是要吵架,彼此只顧著反擊對方就好了,如果是要解決問題,就應該誠心去理解對方的想法,那麼,重複對方的話,一方面可以讓對方放心,知道你們之間沒有誤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你在反擊或下結論前,把對方的意思消化一下,通常,這時你會發覺,吵架不再是吵架,而是積極的溝通了。 如果不先放下怎能結善緣? 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所產生的性格自然不同,相對地每個人所執著也會不同。 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偏執,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也就會理直氣壯的拿著自己所執著的價值標準,去衡量外在環境。 合乎自己的標準,就起了貪愛心,不合標準,就起了厭惡心,這個分別心,就是煩惱的根源。

我家有個告狀王

2008年09月02日
公開
25

我家有個告狀王 文 / 潘捷  專家 / 樂善耀 家庭教育專家 孩子愛告狀,的確令一些父母不知所措:對他的告狀很關心,生怕孩子養成動不動就告狀的習慣;不去理會呢,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問題,受了欺負,真是兩難…… 其實,父母並不需要對孩子的告狀太過在意。專家告訴我們,孩子喜歡表現,這是兒童期的一個特點,也是正常現象。因為在這個時期,孩子的獨立性尚未完全建立,依賴心理還很強,也沒有足夠能力去解決困難。因此,當他們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想到找大人去解決。所以當孩子向你告狀時,首先你需要了解孩子為什麼要告狀。 寶寶告狀六大動機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孩子的告狀動機主要有以下6種: 1.為排解緊張情緒而告狀。有些孩子與同伴發生了紛爭,或受了委屈,會向大人告狀,實際上這是孩子排解緊張情緒的一種方式,用以減少憂慮,以達到心理平衡的過程。 2.檢舉他人,希望大人對他的是非判斷作出肯定。告狀的出現表示孩子已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但孩子總是先看到別人的缺點,而忽略自己的缺點。 3.為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告狀。孩子遇到問題時常手足無措,他們便利用告狀來請求成人幫助解決問題。 4.追求自我表現,想從成年人那裏得到肯定的評價; 5.做錯了事想逃避責任,免受批評和懲罰; 6.嫉妒他人,企圖利用告狀來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聰明父母即時解決step by step 當孩子興沖沖地跑到你面前又要告狀時,你是不是立刻就感到頭大呢?別著急,這樣的時候你需要冷靜一下,一步步來解決孩子的問題。 Step1認真傾聽 父母首先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態度認真傾聽。一般情況下,當孩子告狀時,父母不能隨便敷衍,這樣對孩子是不禮貌、不尊重的,會使孩子更感委屈。父母應該耐心傾聽,並從孩子的角度去尊重和理解他。 Step2弄清事實 聽完了孩子的講述,接下來就是要弄清事實,幫助孩子尋求解決的辦法。父母可以適當地安慰孩子,但不應完全相信自己孩子的話,更不應找別的孩子的家長爭吵,而是應該鼓勵孩子說出事情的過程。如果孩子一時說不清楚,父母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回想一下發生的事情。 Step3對症處理 父母弄清楚了事實的真相和孩子告狀的原因之後,應根據具體的情況採用不同的處理方式。 1.若孩子是因被人欺負而告狀,父母應該要先安慰他,同時可以教育孩子們,欺負別的小朋友是不對的,小朋友應該和睦相處。如果對方的家長也在場,可試著與他們溝通,但不要過於激動。同時,父母還可以教孩子怎樣保護自己,免受欺負,而不需用告狀去解決問題。 2.若孩子告狀是出自對別人的真心關懷,你便無需太介意。比如,當孩子看見別人做危險的事,而希望大人去阻止時,如孩子說:「哥哥在玩刀」,若真是這樣,你不妨告訴孩子:「你可不可以去告訴哥哥這樣做很危險,請他不要再玩了。」除了可以讓孩子知道「玩刀是危險的,哥哥做錯了,你也不能這樣做。」同時也是在教他處理的方法。 3.若孩子告狀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父母便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因為工作忙碌或是別的原因而忽略了孩子。你可以先告訴他:「媽媽已經知道你說的事情了,等一下會來處理。」然後在他不告狀時多關心他。 教孩子學會處理矛盾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父母已經幫他們處理過很多問題了,不妨讓孩子試著自己處理小朋友間的矛盾。 當孩子告狀時,應儘量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千萬不要事事代辦,否則會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還會助長孩子只看別人的缺點,不看別人的優點,搬弄是非等壞習慣。孩子學會了自己處理的方法,以後就不會動不動就告狀了,而且對他將來面對困難、解決問題也有幫助。 冷凍不停告狀的孩子 有的孩子告狀成了習慣,不管大事小事,動不動就告狀。對於這樣的孩子,當他再次向父母告狀時,你可以告訴他:「媽媽現在很忙,你先去玩,媽媽等一下再幫你解決,好嗎?」孩子一時興起,告狀的興趣大增,但如果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冷處理」一下,他很快就會忘記,和小朋友和好如初。如果確實有需要大人處理的問題,晚一點去處理也不遲。 兩個方式不可行 1.簡單訓斥 有這樣的父母,他們以為孩子告狀是件不好的事情,因此每當孩子來告狀的時候,他都會很不耐煩地說:「去,沒看媽媽正在忙嗎?不要一天到晚告狀!」 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孩子們發現了問題,想要解決,但他不知道怎樣解決,因此去找父母,然而他不但沒能從父母那裏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反而遭到責罵,這會使孩子因此失去解決問題的動機。當他以後在生活中再遇到問題時,就會變得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樣的孩子逐漸就會養成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及退縮的性格。 2.鼓勵告狀 有的父母可能鼓勵孩子的告狀行為,如「你說得對」等等。如果鼓勵孩子的告狀行為,會使他們爭相模仿,以致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得不到發展。更嚴重的是,會讓孩子養成窺視他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態,影響日後人格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