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HEL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章分享:不怕生的小孩是危險小孩

2008年04月14日
公開
52

寶寶是否與母親或父親之間產生情緒感應,可以在出生六個月後至九個月間,根據是否出現〔怕生〕現象來判斷。〔怕生〕就是害怕不熟悉的人,而緊挨著熟悉的母親不放,十分信賴母親。如果父親很少親近寶寶,寶寶也會對爸爸產生〔怕生〕現象。   〔怕生〕是出現在寶寶出生六個月後,很容易發現。出現〔怕生〕,表示母子之間己經開始產生情緒感應了。如果沒有〔怕生〕現象,又該如何解釋呢?那正是親子之間,尤其是母子之間缺乏情緒感應的證據。換言之,寶寶不會戀棧母親,對母親缺乏信賴感。只要有人願意抱他,他就願意讓人家抱,儘管不熟悉的人對他伸手,他就肯把身體靠過去。這種狀態表示在此之前的母子關係非常淡薄,意味著母親很少哄孩子、抱孩子。認為不怕生的孩子具有獨立心與社交性,其實是個大錯誤,長大後,很可能會產生情緒缺陷的狀態。    如果看到不怕生的寶寶,我會拜託寶寶的母親,應該多哄孩子、抱孩子。理解我話中之意的母親,在哄孩子、抱孩子的過程中,寶寶感受到母親的疼愛,就會開始用身體撒嬌,伴隨而來的就是怕生現象會愈來愈強烈。怕生會一直持續到三歲左右。怕生的孩子是〔好孩子〕,不怕生的孩子是危險的孩子。為什麼危險?在

不同氣質的孩子反應大不同

2008年04月07日
公開
22

不同氣質的孩子反應大不同 在氣質(temperament)理論中,「趨避性」就是指我們第一次見到新的人、事、物時,所表現出來的反應:接受或是退縮的態度。對新事物傾向趨近態度的孩子,好奇心較強,樂於接受新的刺激,通常適應力也不錯,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相對地,對新事物傾向退避的孩子,遇到新的情境似乎較為膽怯,喜歡舊的玩具、舊的朋友,尤其當面對不確定的狀況,會顯得焦慮、害怕。 有些孩子膽子大,有些卻很膽小。爸媽的引導與教養態度,對孩子未來的行為模式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圖�學前教育月刊提供) 要膽量,不要操之過急 勇敢、樂於接受新的挑戰,確實是我們所必須具備的重要的積極態度。然而。對生性屬於退縮的孩子來說,「勇往直前」是需要學習、需要練習的。爸媽怎麼做? ★不要強迫,要「了解」:觀察孩子害羞、退縮的原因,是天生氣質使然?或是曾經的負面經驗?或者是能力未及、缺乏適當的回應方法? ★不要心急,要「等待」:給孩子調適的時間,等待孩子觀察、摸索,等待孩子準備好,等待孩子建立自己的回應方式。勇氣的醞釀和累積,更是需要時間。 ★不要責難,要「鼓勵」:鼓勵孩子的努力。給孩子更多的了解與支持,即使是小小的一步,也值得給予大大的鼓勵。 ★不要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最好能事先給孩子心理準備,透過各種方式讓孩子熟悉新事物,再用漸進並且示範的方式,帶領孩子一階一階的克服。 ★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就算是個再活潑外向的孩子,他仍然隨時需要找到那個他所信任的人。在孩子願意獨立探索之前,是需要累積足夠的安全感的。 ★多讓孩子進行大肢體動作的訓練:攀上爬下的攀爬架、高高低低的平衡木、大型韻律球、或是走在沙坑、石子路、草地上,都可以刺激孩子放手大膽的玩。 ★多讓孩子與不同性格特質的朋友相處:在遊戲、互動之中,孩子會遇到不同的衝突,也能學習不同的溝通方式,增加自己的社交經驗。 在安全的環境下,孩子才能大膽遊戲。當孩子回頭看見爸媽在一旁支持他,心裡更多了一份踏實感。(圖�學前教育月刊提供) 練膽量,不要莽撞 通常當孩子有了冒險犯難精神,勇於接受挑戰、容易適應新環境;但是,當勇往直前變成了橫衝直撞,爸媽的擔心恐怕不亞於孩子的退縮呢。爸媽怎麼做? ★提醒大於阻止:我們必須在事前給予提醒,讓孩子先在心中勾勒應有的行為規範與界限,清楚如何維護自己的安全、以及如何適當的動作。 ★積極地提供安全環境:爸媽可以正面營造一個安全無虞的環境,帶著孩子親身體驗,也藉此機會讓孩子學習如何在合理的限度之內進行探索。 ★引導孩子辨別危險:在遊戲過程中、或是透過生活周遭實際案例、利用圖書、故事,讓孩子學習辨認危險情境以及保護自己的方法,避免莽撞衝動行事。 ★和孩子一起警覺:有些危險威脅是隱藏不顯著的。生活事件的當下機會教育,對孩子最具體而有效。 ★習慣思考後再行動:在孩子行動前讓他先想想。而當孩子面臨挫折時,除了給予情緒上的同理與安撫,更可以提供孩子不同的思考,讓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最重要的是,爸媽的陪伴、引導、以及信心。當孩子相信自己能,他就更願意勇敢冒險;當孩子在探索中找到成就和愉悅,他也就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心。就讓我們勇敢的相信孩子,勇敢的放手,讓他跨出去吧!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學前教育雜誌》4月號】

分享文章~以後你也可以跟你兒子這麼說

2008年04月01日
公開
15

以後你也可以跟你兒子這麼說 曾在廣播裡聽到 ,當孩子頂嘴甚至步入叛逆期時的因應之道 做媽媽的總是嘮叨 ,有一次已經高中的兒子不耐煩的頂撞了母親 ,母親氣得半死。 做父親的便約兒子一起出門散步。兩人走了好久 ,父親一路上不發一語、兒子納悶。 一直到要進家門口時 、父親拍拍兒子的肩膀,以男人對男人的語氣說 : 『等一下進去時 ,給我女人一點面子 !』 兒子驚訝於老爸用哥兒們的語氣對他說話 ,並因男人跟男人之間的義氣、從此對母親 畢恭畢敬的。 所以 、有的時候 、父親這個角色還是頗重要的 ! 當我的小孩頂撞我時,我想告訴他,下列的事任選一樣,做到後,才有頂撞的權利: 1. 連續3個月每吃完一餐就須催吐 (孕吐) 2. 乳頭被別人吸到破皮達一個月 (餵奶) 3. 肚子塞一顆籃球達 10 個月 (懷孕) 4. 接受皮鞭抽打達 48小時 (生小孩) 5. 10個月不能喝冰水、咖啡、茶 6. 5個月睡覺不能翻身 7. 10個月不能出遊遠行,不能跑跳 8. 10個月不能生病,要不,生病不能吃藥 9. 至育嬰室把屎把尿一個月 10. 晚上睡覺每二個小時起床一次,清醒30分鐘達一個月 寫完上述 10項,我覺得當娘的真不是人幹的。 想起一個高中同學他說:有一次頂撞母親,父親把他從椅子上踹下來,斥責他: 你媽是我捧在手心的寶,我呵護她,照顧她,對她輕聲細語,你憑什麼對他大小聲 !!! 我的同學再也不敢頂撞母親了。 >

小品分享

2008年03月26日
公開
21

有時候,你被人誤解,自己不想爭辯,所以選擇沈默。 本來就不是所有的人都得了解自己,因此你認為不必對全世界喊話。 卻也有時候,你被最愛的人誤解,自己難過到不想爭辯,也只有選擇沈默。 全世界都可以不懂你,但他應該懂,若他竟然不能懂,還有什麼話可說? 那麼,不想說話,就不說吧,在多說無益的時候,也許\沈默就是最好的解釋。 以退為進,以默為辯。 至少要平靜 在你跌入人生谷底的時候,身旁的人都告訴你:要堅強,而且要快樂。 堅強是絕對需要的,但是快樂?在這種情形下,恐怕是太為難你了。 畢竟,誰能在跌得頭破血流的時候還覺得高興? 但是至少可以做到平靜。平靜地看待這件事,平靜地把其他該處理的事處理好。 平靜,沒有快樂,也沒有不快樂。能做到這一點,你就已經有了復元的能量。 靜則明,動則昏。 彎腰 和別人發生意見上的紛歧,甚至造成言語上的衝突,所以你悶悶不樂,因為你覺得都是別人惡意。 別再耿耿於懷了,回家去擦地板吧。 拎一塊抹布,彎下腰,雙膝著地,把你面前這張地板的每個角落來回擦拭乾淨。 然後重新省思自己在那場衝突,所說過的每一句話。 現在,你發現自己其實也有不對的地方,是不是? 你漸漸心平氣和了,是不是? 有時候你必須學習彎腰,因為這個動作可以讓自己謙卑。 勞動身體的同時,你也擦亮了自己的心緒。 而且,還擁有了一張光潔的地板呢。這是你的另一個收穫。 謙卑中求,恭敬中求,無私中求。 單純 因為思慮過多,所以你常常把自己的人生複雜化了。 明明是活在現在,卻總是念念不忘著過去,又憂心忡忡著未來; 堅持攜帶著過去、未來與現在同行,你的人生當然拖泥帶水。 單純是一種恩寵狀態。 單純地以皮膚感受天氣的變化, 單純地以鼻腔品嘗雨後的草香, 單純地以眼睛統攝遠山近景。 單純地活在當下。 而當下其實無所謂是非真假。 既然沒有是非,就不必思慮; 沒有真假,就無須念念不忘又憂心忡忡。 無是非真假,不就像在做夢一樣了嗎? 就單純地把自己的人生當成夢境去執行吧。 用單純的心,處理複雜的事。 別浪費了 今天的你又不開心了,因為又有人在言語間刺傷了你。 你不喜歡吵架,所以你離開; 可是你只是離開了那,卻沒有離開被那人傷害的情境,因此你愈想愈生氣。 愈有氣,你就愈沒有力氣去理會別的事情, 許\多更該用心去做去想去處理的事件, 就在你漫天漫地的心煩意亂之中, 被輕忽被漠視被省略了。 因為,你只是一心一意地在生氣。 在情緒上做文章,這是對自己的浪費,而且是很壞的浪費。 畢竟,生氣也是要花力氣的,而且,生氣一定傷元氣。 所以,聰明的你,別讓情緒控制了你, 當你又要生氣之前,不妨輕聲地提醒自己一句:別浪費了。 有些人常起煩惱, 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他卻有意的接受。 悄悄 曾經有一段時間,你心情低落,甚至懶得拉開窗簾,看著窗外的陽光。 因此你當然也忘了,去看看窗台上那一盆每天都需要喝水的瑪格麗特。 不知過了多久,總算有一天,你度過了心情的低潮,同時也想起了你的瑪格麗特。 天啊,可憐的花,她還活著嗎?你戰戰兢兢地拉開窗簾,卻見她迎風招搖,花顏可掬。 原來在過去的這段日子裡,你雖然忘了餵她喝水,老天卻沒忘了以雨露眷顧她呢。 許\多事物悄悄地在你的視線之外進行,而且悄悄地安排好了它們自己。 天生萬物,天養萬物,一切其實無須擔心。 一個人性格不改,煩惱將無窮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