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HEL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請把童年還給孩子吧!(不上安親班)

2008年05月16日
公開
35

我的新書【荳芽•不上安親班】這個星期才剛剛上市,已經有很多熱情的媽媽早已買了書、讀過,並且跟我分享了很多心得及作法。真的還是要說──很謝謝大家。 對於上班族媽媽,我也不是鼓勵妳們一定要辭掉工作、自己在家帶小孩,我所提出來的不上安親班的方法也不只適用於像我這種「有錢有閒」的媽媽(我替大家說出不好意思對我說出口的疑問。不過,事實是我既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有錢、還真是沒閒呢!)而已。 我一再的強調,任何一位有心的媽媽都可以找到適合的方法去幫助自己的孩子過一個正常學習、生活的童年。有沒有錢、有沒有時間,從來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有沒有心。 不上班的家管媽媽們,我就真的找不出任何理由來解釋──為什麼妳在家,卻還是把孩子送往安親班呢? 台灣的教育幾十年來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改變(長進),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被一路填鴨過來的,只是我們這一代是從國中才開始,小學,至少還過得蠻像個孩子的!現在的孩子不行了,進安親班是從小學就開始,所以,我說現在的孩子是沒有童年的一代。 以前我們就算在學校沒被啟發,還有放學回家後那一段自在探索世界的時間,足以彌補我們所受的教育的不足。現在的孩子還是跟我們小時候受一樣的填鴨教育,放學後,再到安親班繼續填鴨,沒有童年經驗的這一代孩子,不管是品格發展、學習興緻或對人生的好奇心、穩定性.......一切一切作為一個正常人該具備的基本特質,幾乎都喪失了。 所以,不要再很不負責任的說──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就被帶大了...... 一個沒有童年的人,是個沒有根的人。隨處漂流、無所適從。 所以,我為我的新書【荳芽•不上安親班】開宗明義的寫下序文──請把童年還給孩子吧..... 不管妳是不是買了書,我都很誠心的跟妳分享這一篇序文....... 前幾天,我搭計程車、在車上和司機聊了起來。司機先生很感慨的怨嘆經濟不景氣、生意不好做,他一天要開十幾個小時的車,有時還賺不到一千塊。太太在家閒著,也幫不上忙。他唯一的兒子唸小一,上個安親班、隨便補個英文,他的收入已經去掉大半,日子過得很辛苦。 「媽媽在家?為什麼不自己陪兒子?還要去上安親班呢?」我很好奇。 「媽媽不會教小孩啦……放學回家要是不去安親班寫功課、唸點書,回家睡一下午覺、看看卡通,再打混一下,時間就過去啦!什麼都沒學到!將來要怎麼跟人家比呀!要像我再開計程車嗎?」司機先生很感性的補上一句:「我自己再怎麼辛苦都可以!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別人。」 我問他,「你知道小孩在安親班都做什麼嗎?」 「還不是寫功課、唸書嗎?細節我是不知道啦!可是,他去上安親班以後,考試分數都有進步喔!常常考一百分回來。我看了、很高興喔……覺得我這樣辛苦總算沒有白費……」憨厚的司機先生難掩得意,笑得臉都亮了起來。 一個望子成龍的單純的父親,他的期望,我完全可以理解。有點不忍心掃他的興,我不太願意繼續這個話題。 倒是他又說:「我那個兒子呀,很聰明、就是懶啦!每天都跟我討價還價說他不要去安親班,我說我這麼努力賺錢、就是要讓你讀書呀!他竟然還說賺錢有什麼辛苦的!沒錢,去提款機領就有啦……」 這是一個典型的只被要求學業成績,卻極度欠缺生活能力及常識的孩子。只是,孩子很無辜,這原本不是他自己能選擇的生活方式,是父母的引導失了方向…… 我問司機先生:「你只看到他考試成績進步了,有沒有想過他為什麼會進步?他跟你說他不想去安親班時,除了他偷懶這個理由外,你想過還有其他可能的理由嗎?」 司機先生靜默了。像是在思考我提出的問題。 我所知道的大部份安親班,都是讓孩子寫寫功課、再寫評量,積極一點的安親班甚至會千方百計拿到學校的試卷,讓孩子先寫,一再重覆寫過這些評量試卷的孩子,回到課堂上考試,一看到一樣或類似的試題,連想都不必想,很快的就可以把答案直接填上,考出來的成績也都不差。 不明究裡的爸爸、媽媽,一看孩子成績進步了,滿心歡喜,謝天謝地還好我把孩子送去安親班了。 這樣的成績,果真只是用來「安親」的。 孩子呢?為什麼大多數的孩子都不喜歡上安親班呢? 原因應該是安親班的型態接近的是補習班。大一點的孩子因為考不上好的高中或大學,所以勉強去補習班蹲一年,教室小、人擠人、整天背書考試,忍一忍也就過去了,大不了就苦這一年嘛!坐監也是一年而已! 這些從小一就開始上安親班的小小孩呢?他們可不是只有忍一年便了事的,很多孩子是從小一到小六、整整六年時間都在安親班渡過的…… 小學畢業之前的這段時光,我們統稱叫「童年」。上學、然後去安親班待到晚上,假日再去補習(英文、數學或才藝)的孩子,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童年的孩子。 爸爸、媽媽們只要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是怎麼過的,不必再問孩子,應該就知道孩子為什麼不愛上安親班了。 台灣五六零年代出生的世代,應該是現在為人父母的一代。我們小時候放了學,不管成績好或不好的孩子,唯一做的事,便是「玩」。玩跳繩、玩沙包、玩兩人三腳、玩123木頭人……那個時候的孩子很少玩玩具,都是孩子跟孩子玩。在這些看似沒什麼大長進的玩的過程中,我們親身看到了大自然的四季變化,聽見了鳥叫蟲鳴的自然生態,體驗了人與人之間微妙的互動關係。 「玩」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工作,所有有關生活的能力,孩子們都得從玩的過程中學習。一個整天關在安親班的孩子,當然不會有任何玩的機會了。 我家荳芽即將唸小一時,我也曾經想為她找個安親班,那時沒想太多,不是大家都把孩子送去安親班嗎?那麼,照著做,大概不會錯吧。 在我參觀過幾家安親班後,我停下來想的是──安親班有便宜的、貴一點的;教英文的、只幫忙看學校功課的;環境也有寬敞一些的、簡陋一點的……但是,所有安親班都有一個共同的型態,便是類似補習班、把孩子整天關在一個空間裡。只要這個型態不變,安親班對我來說,便都一樣,沒什麼好選擇的。 一個六、七歲孩子的生活,不應該被拘限在一個小框框裡、處處都是牆,她應該出去吹吹風、曬曬太陽,跟小狗一起在公園跑一跑,或者學著種一株花、養一盆草,親手摸摸泥土、赤腳踩一踩地…… 因為停下來想到這些,我放棄了安親班,開始為荳芽找老師、和老師一起規畫荳芽的課後生活學習藍圖,一點一滴、一天一天,努力實踐。 荳芽已經過了這樣的生活近兩年。這兩年來,她去到台灣很多地方旅行、觀察,做了很多筆記,長大了不少。每天,我總是仔仔細細的聽她說話、看她微笑或皺眉,我不願錯過任何一絲一毫她成長的細微改變。於是,我才能說──我是了解荳芽的。 作為荳芽的母親,我不敢誇說她有多優秀,但她的確表現出一種跟一般孩子不太一樣的特質──快樂、開朗、勇敢,樂於學習新事物,很會營造生活樂趣。 如果硬是要追究荳芽的成績如何,我也能微笑著回應──雖然沒有第一名,但也不差,我很滿意了。 童年,是形塑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很重要的階段。一個人將來用什麼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如何看待挫折和成功,甚至怎麼樣定位自我價值,都跟童年所經驗的生活有關。一直到現在,心煩時、困頓時,最能安慰我的,也總是偶然想起的那些小時候的不經意小事…… 一個沒有了童年的人,他要如何定位自己、肯定自己,或是安慰自己呢? 我總是開玩笑的說我把荳芽當白老鼠,做了「不上安親班」的實驗,已經近兩年了。荳芽低年級的生活即將結束,再來她要面對的是競爭更激烈的三年級,我卻依然準備讓她繼續過這樣的不上安親班生活。在我看來,競爭力固然重要,但是,在跟別人競爭之前,先幫助孩子看清自己,恐怕是我們更應該要為孩子做的事吧。 真心為孩子好,我唯一想說的是──請把童年還給孩子吧……. http://blog.pixnet.net/carol541106/post/17392887

當人家臉色不好的時候 ... 劉墉

2008年05月15日
公開
21

給女兒的一封信-—當人家臉色不好的時候,他們對你不好,可能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因為他們自己有問題。 今天晚上我們看了一捲哈里遜.福特早期的電影「Regurding Henry」。 哈里遜在片子裡飾演一個紐約的名律師,他的思想細密、詞鋒銳利,能夠在陪審團前侃侃而談,把真實該輸的官司都打贏。 他不但在法庭上兇狠,連對十二歲的女兒都不放鬆。 他把孩子送進嚴格的住宿學校,挑剔孩子的一舉一動,連孩子打翻一杯果汁,都要被他當做罪犯來審問,而且在訓完話之後,得意地說:「看,我贏了。」 但是,片子裡哈里遜的運氣不好。 有一天晚上,他去買菸,遇上搶匪,被打了兩槍,一槍打在前額,造成他左邊癱瘓;另一槍更嚴重,因為打中腋下的大血管,造成大出血,腦缺氧。 在醫院醒來,他什麼都不記得了。 不能說話、不能行動,甚至連妻女都不認識。 他得一切從頭開始,學話、學步、學識字、學認人。 他真是「重新作人」,連個性都改了,成為一個「新人」。 當他重新能夠閱讀,看到自己以前的檔案時,他驚住了:「為什麼,我以前把重要的證物藏起來,昧著良心,打贏官司?」 他居然偷偷把證據送給「苦主」,使苦主能夠平反。 然後,他辭去了過去熱愛的律師工作。 看完電影,爹地問你「這電影裡,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是那律師生病回家之後,女兒打翻了果汁,他不但不生氣, 還說『那有什麼關係?每個人都會犯錯。』 接著開玩笑地把自己的杯子也推倒,」你說。 「對,爸爸也覺得那最有意思。」「他好奇怪,生病之後全變了,」 你又歪著頭說,「要是以前,他一定會把女兒罵死。」 「是啊,」 爸爸一笑,「所以有時候,你覺得爸爸媽媽脾氣大,要想想,說不定那只是一時的情緒。所幸,爹地和媽咪的脾氣,多半的時候都很好,對不對。」 「對。」 爹地和媽咪的情緒,確實多半都很好,但是爸爸必須承認,每個人都有情緒高潮與低潮的時候,那是無法避免的,可能像片中的哈里遜.福特,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而脾氣不好, 也可能因為身體太累而情緒不佳。 記不記得上上禮拜,我們一家去花園買花,回程,爸爸問媽媽要不要換哥哥開車,媽媽說不必了。 然後爸爸對哥哥說「你媽不舒服,換你開。」哥哥不信,問媽媽是不是不舒服,媽媽搖頭說沒有。 可是當爸爸堅持,要媽媽在路邊停車,換你哥哥開之後,你媽媽終於承認她的頭好疼。 記不記得,哥哥當時好不高興地問,媽媽原來為什麼不說? 又很奇怪地問爸爸「你怎麼知道媽媽不舒服?」「因為她在花園的脾氣有點急,」 爸爸說,「所以我急著往回趕。」還有,前幾天,鄭醫師請客,吃到最後一道魚,爸爸說魚太好了,要你無論如何吃一點,然後給你夾的時候,媽媽阻止地說「她吃飽了,就別勉強」嗎? 爸爸那時候就知道媽媽一定胃痛,因為她的脾氣急了。 果然,才回家,媽媽就抱著肚子,躺在床上。 不但媽媽是這樣,爸爸也常有情緒不佳的時候。 記得,媽媽有一次跟你哥哥打電話,對他說「你爸爸最近總提到你,他一對你放心不下,我就知道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你說:奇怪不奇怪?當爸爸操心哥哥的時候,你媽媽反而回頭來操心爸爸。 問題是,她說得一點沒錯,爸爸確實在身體不好和情緒低潮的時候,特別會操心你哥哥。 爸爸說這些,是要你知道,每個人都有他背後的情緒,當你關心一個人的時候,不但不能對他失常的行為不高興,反而要幫他著想:「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了,他是不是遭遇了什麼事? 他今天對我這麼不好,是不是因為他考試考壞了? 他今天這麼兇,是不是因為在家裡挨了罵?」 當你這麼想的時候,你就非但不會怪他,還會去同情他、安慰他。 這比你去怪罪他、責難他,使他雪上加霜,不是好太多了嗎?孩子,人是很奇怪的動物。 耳朵不好的人,常對你說話特別大聲;眼睛不好的人,常怪你的字寫得太小;堵車的人常脾氣急;饑餓的人常火氣大;健忘的老人常多疑;疲睏的小孩常愛哭。 他們對你不好,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因為他們自己有問題。 所以每當父母的脾氣急、公公的臉色壞、婆婆的聲音大、老師的情緒低、同學的禮貌差的時候,都想想爸爸今天對你說的。 你一定就能像個小太陽,從那些烏雲的背後,露出你的笑臉了。

【轉貼】幸福很單純

2008年05月15日
公開
11

有位心理學家曾寫道,一個成熟稱得上真愛的戀情必須經過四個階段,那就是: 共存(Codependent) 反依賴(Counter dependent) 獨立(Independent) 共生(Interdependent) 階段之間轉換所需的時間不一定,因人而易。 第一個階段:共存。這是熱戀時期,情人不論何時何地總希望能膩在一起。 第二個階段:反依賴。等到情感穩定後,至少會有一方想要有多一點自己的時間作自己想做的事,這時另一方就會感到被冷落。 第三個階段:獨立。這是第二個階段的延續,要求更多獨立自主的時間。 第四個階段:共生。這時新的相處之道已經成形,你(妳)的他(她)已經成為你(妳)最親的人。你們在一起相互扶持、一起開創屬於你們自己的人生。你們在一起不會互相牽制,而會互相成長。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通不過第二或第三階段,而選擇分手一途,這是非常可惜的。很多事只要好好溝通都會沒事的,不要耍個性,不要想太多,要互相信任,這樣第二、三階段的時間就會縮短。 和所愛的人相遇相戀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要輕言放棄。兩人相聚是因為有緣,相知是因為有心,真的得好好珍惜這福份,莫說分手不是無由,希望看到上述的四個階段,真能給大家一些啟示與領悟並惜緣,我們會逐漸變成我們所愛的人。 妳和他本來沒有相同之處,外表不相像,性格也是南轅北轍,一旦愛上了,年深日久,妳會驚訝妳的眼睛有點像他的眼睛,他的微笑也有點像妳的微笑。你們走路的步伐也有點相似,說話的語氣也愈來愈相像。他的脖子上有一顆痣,一天,妳發現自己脖子上也多了一顆痣,原來我們會變成我們所愛的人。 妳本來喜歡腳踏實地的人,而他一向比較輕佻,但你們愛上了,他竟會不知不覺變成一個老實人,這個改變,連他自己也不曾察覺。他本來喜歡活潑的女孩子,卻愛上了拘謹的妳,這些日子,妳竟愈來愈活潑,妳差點認不出自己。逐漸變成對方理想中的人,這種改變,絕對不是刻意的。 兩個人愈愛得長久,氣質也愈來愈相近,妳曾經以為他不是妳夢寐以求的那種類型,然而,有一天,妳驚訝地發現,他已經變成妳喜歡的那種類型,妳不必再到處尋覓,他就是妳要找的人。 深深愛著一個人的時候,妳原來真的會一點一點的失去自己,為甚麼妳還會覺得快樂呢?大概是因為妳在失去的當兒,也是賺了,妳把他的氣質跟他的微笑都賺回來。 幸福很單純,所以要很單純的人才容易獲得......地球這麼大,世界這麼廣,不去走走看,怎麼知道你的黑夜是別人的白天。

【轉貼】爭吵的目的

2008年05月14日
公開
14

吵架的時候,什麼最重要? 驕傲?自尊?面子?輸贏?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仍然是你心愛的那個人,最重要的仍然是你們這份得來不易的感情........ 本來,在愛情裡,不管是爭執或衝突,只要最後能協調、能化解就好了,哪有什麼贏者或輸家?真要爭誰贏誰輸,誰有面子誰又低聲下氣,最後賠上的只是這份感情,誰也沒贏,實際上是兩敗俱傷。 有沒有想過,爭吵的目的是為什麼? 其實不是單純的為了道理講理,而是對方不肯讓你,男生女生亦然,因此爭吵到了最後,其實早已偏離主題,而是為了賭一口氣。好大的一口氣,代價不貲。和好的時候,才體認出那些淚也白流了,氣也白生了,是何必?還是活該? 生氣的時候,什麼狠絕的話都說的出來,什麼惡毒的事也做的出來,但有情人生氣的時候,也必定保有溫暖的情懷,就看妳看不看得出來,而妳看不看得出來,就看妳了不了解他,信不信任他。 生氣時不說氣話也不做惡事,真的很難,但起碼要學會退而求其次,懂得從中去感受原本就存在於兩人間的情意,不消太多腦力,其實只要用一點心。 有愛情的時候,其實什麼都好談,但一般人不易發現,也不太會利用這個道理。 你想當一個聰明的人,還是高明的人? 聰明是智商,高明是智慧。 聰明是向外開拓,高明是往內尋求。 聰明是以頭腦思考,高明是用心去想。 聰明是用比例尺畫出精密的設計圖,高明是無所為而為的隨手塗鴉。 聰明是乾旱時的造雨機、淹水後的抽水機,高明是隨時隨地的保持雲淡風清。 聰明是在一杯咖啡裡變化出數種花樣,高明是從一盞清水中感覺出單純的甘甜。 聰明是天生的優勢,高明則靠後天的養成;如果不夠聰明,沒關係,你至少可以把自己的靈魂鍛鍊得更高明。 是的,這裡就說到重點了:聰明的人可以折服別人,高明的人卻能擺平自己。

四川大地震--【轉貼】送給天堂的孩子

2008年05月12日
公開
17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你們剛剛走進教室準備上課,在你們還没有完全聽清楚老師念的第一個英語單詞,頃刻間房屋轟然倒塌,黑暗變成了你們全部的視野。在這個美麗的五月,鲜花盛開的季節,孩子呀,在你們如詩如畫的花季,你們走了,没有來得及叫一聲爸爸媽媽。 還記得就在災難來臨的前一天,是母親節,媽媽還受到你的短信祝福,你向媽媽報告單元測驗的優異成績。可是,晃然一夜間便成了隔世。剛强佛岸的父親和温柔慈愛的媽媽 ,他們相互攙扶著,跌跌撞撞來到學校,在黑暗中,他們顫抖著手,用手電筒的微光依次照向一個個幼小的身軀,在夜晚的冷風中,你們没有長成的身體越發柔弱。冰冷的水泥牆擠壓在你們的頭頂上,鮮血染红了牆磚。 爸爸和媽媽一個個辨識下去,還没有看到塑料布下的頭,媽媽就斷定那個穿粉色絲襪的就是他們的女兒,因為露出的襪邊上有媽媽親手缝上的絲線。那個穿藍色運動服的男孩,曾經是校籃球隊的主力,曾經俊朗的笑臉被鐵絲穿過,他告訴媽媽他的偶像是姚明。 孩子,你冷呀,讓媽媽在你的身下墊上些報紙!孩子,你怕吧,讓爸爸再牽一次你的手! 你們静静地躺在了你們曾經在課間嬉戲玩耍的地方,却聽不到媽媽的呼喚。媽媽襁褓中的嬰兒呀,媽媽給你們哺乳沐浴,請老師教你們彈琴畫畫;可你們還没有來得及體味世間的繁華,没有感受到人間的喧囂繁榮,就悄悄地走了。 300朵新鮮的鮮花呀還没有完全開放就夭折在了一片廢墟瓦礫中。 孩子們,天堂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