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lulu (喬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小兒麻痹口服、注射疫苗的差異(上隨選)

2008年06月13日
公開
7

採訪�林嬪嬙 諮詢�耕莘醫院小兒科神經專科主任 陳培濤 小兒麻痺疫苗是寶寶出生後必須接種的疫苗,這類疫苗包括有口服以及注射兩種型態,很多家長並不了解到底口服沙賓疫苗與注射型沙克疫苗兩者之間有什麼樣的差異?在效果、副作用以及禁忌上又有哪些不同? 小兒麻痺病毒─早期幼兒健康殺手    小兒麻痺在早期可說是一種很常見的病毒感染,它曾經是台灣,也是全世界小孩腦脊髓膜炎的最大殺手,小兒麻痺病毒會侵犯腦和脊髓,造成死亡,或在破壞脊髓運動神經細胞後,導致肌肉無力或麻痺現象。自從開始廣泛使用小兒麻痺疫苗,才使得小兒麻痺病例大幅減少。   預防小兒麻痺的疫苗有兩種,即口服活性減毒疫苗(又稱為沙賓疫苗)以及去活性病毒疫苗(又稱為沙克疫苗)。很多媽咪都搞不清楚口服沙賓與注射沙克疫苗兩種型態的疫苗,在效果、副作用以及可能發生的合併症等各方面,究竟有什麼樣的差異? 口服沙賓疫苗保護效果佳    耕莘醫院小兒科神經專科主任陳培濤表示,口服沙賓疫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接種後人體可以藉由它提高腸道的免疫功能,其主要優點包括: (1)保護效果佳。口服沙賓疫苗的保護效果優於注射型的沙克疫苗,如果居住地區有小兒麻痺個案發生,最好採取口服沙賓疫苗以達到最好的預防成效。 (2)可以產生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容易產生腸道的抵抗力。 (3)沙賓疫苗的價位較沙克疫苗便宜。 (4)疫苗容易取得,而且只需滴兩滴即可,不必使用到針頭。 雖然口服沙賓疫苗可達到極佳保護效力,但是本身免疫力不好的幼兒,並不宜使用,以免產生疫苗相關的麻痺。所謂疫苗相關的麻痺,是指極少數病例在口服沙賓疫苗之後,發生肢體麻痺現象,有免疫缺損的病患最好不要使用。嬰兒在接受第一劑口服沙賓疫苗後,發生類似小兒麻痺的機會約有百萬分之一。   注射沙克疫苗沒有併發症風險   相較於沙賓疫苗,沙克疫苗的價位要比沙賓疫苗貴了些,它是屬於死的疫苗,必須採取肌肉注射,所以要由護理人員執行,而它的優點則包括: (1)不會有類似小兒麻痺的併發症,所以免疫不全的病患也可以使用。 (2)可達到一定的保護效果,而且免疫力持久。 (3)可以和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合併注射,如現在國內使用的混合疫苗:五合一、六合一疫苗,就是將注射型沙克疫苗加在其中。 加入混合疫苗,寶寶少挨針   國內現在都已經將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加在五合一、六合一疫苗當中,五合一疫苗是除了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之外,又加上b型嗜血桿菌疫苗以及小兒麻痺沙克疫苗;而六合一疫苗是將五合一疫苗加上B型肝炎疫苗的成份,無論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在保護效果方面並無明顯差異。  不過六合一疫苗除了能有效預防原本五合一疫苗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小兒麻痺及b型嗜血桿菌之外,還多添加了B型肝炎疫苗,可以讓寶寶少挨兩針,減少寶寶挨針之苦,同時減輕家長對打針的擔憂。  小兒麻痺口服、注射疫苗都有它的優缺點,只要做適當的安排,就能避免併發症風險,同時達到最好的保護效果。而在混合疫苗問世後,將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加入五合一、六合一疫苗當中,能夠達到預防功效,並且免除多挨針的痛苦,讓家長們有更好的選擇。

文章分享《離職診所》

2008年06月13日
公開
6

撰文:104人力銀行董事長 楊基寬 有一家新開業的診所,名稱叫做「離職診所」,任何面臨離職困擾的上班族都可到此找到解答。診所的生意很好,每天到診所看診的上班族都是人山人海,因為在職場上,內心真正喜歡現在工作的人只有三成左右,其餘七成的上班族心中隨時會出現不如換個工作的念頭,因此診所根本無法消化綿延的人潮。 很多上班族因為掛不到號,就草率地作出了離職的選擇,診所不忍看到大家如此輕率,於是發給無法掛到號的上班族一人一張「自我診療單」,單子上頭有一段說明:「如果你對第九及第十題都回答『是』,那麼離開現在的公司是對的,否則你不該換工作」。「自我診療單」上列有十道題目: 一、當你覺得公司該幫你加薪,不然你就要離職時,請先問問自己,如果你的月薪是5萬元,那麼你每年是否有幫公司賺回150萬元的利潤(不是銷售額),否則公司請到你是虧錢的,因為公司請你一年所要付出的成本平均是你月薪的30倍。若你沒有,而還是想走,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二、當你覺得公司遲遲沒有幫你升官而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你是否曾在沒有人要求的情況下,自發性地完成你想被升遷的那一個職位上所需的績效,若沒有,就表示你只能證明你可以勝任現在的職位,並不表示你能勝任那個你想要的職位,因為要先有那個樣子,才有那個位置。若你沒有,而還是想走,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三、當你無法忍受你的主管而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他是否有限制你什麼都不能做,讓你像個廢物,若沒有,為什麼你只在乎他限制你的那一部份,而不專心在他沒有限制你的那一部份盡情表現呢?若你真的跟你的主管不對味,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四、當你覺得工作一成不變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一成不變通常指的是一個人已經很久沒有給公司新的貢獻,那麼你認為讓工作一成不變的是自己,還是公司?若你還是覺得是公司讓你的工作一成不變而想離開,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五、當你覺得工作壓力太大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找一個沒有壓力的工作比較值得,還是找一個克服壓力的方法比較值得?可以肯定的是,找到方法的人,從此不會再擔心壓力。不想找方法的人,必須一輩子祈求不要再有壓力。如果你不曾找過方法,而還是想走,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六、當你覺得自己所處的產業沒前途而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職場上有人立志去改變一個產業的未來,也有人一心只擔心所待的產業沒有未來,若你不想當第一種人,讓自己永遠走在潮流前面,而堅持當第二種人,在離職前,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七、當你覺得工作與自己的興趣不符而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在你抱怨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之前,你是否曾把它做到漂漂亮亮過,若還沒有,你當然不會因為嚐過它的成果而喜歡上你現在的工作。你會反駁我說:「我不喜歡的工作怎麼會做得好?」那你告訴我,你又曾把那一份你喜歡的工作做到出色過?如果你回答不出來還是想走,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八、當你在工作上覺得無法突破而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你實際嘗試去突破的次數多,還是只有想一想就作罷的次數多,若你想的次數比實際嘗試過的次數多,你怎麼可能突破。若你不想嘗試而執意要走,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九、你確定公司已完全沒有你可以學習的地方了嗎?提醒您,別人衡量你身價的單位,不是你領過多少薪水,不是你有過什麼位階,不是你主管的好壞,不是你曾待過什麼產業,不是你喜歡什麼,而是你曾經成功地做過什麼。如果真的沒有可以再讓你學的地方,請看第十題。 十、請你再確認一次,在走之前,你是否已完成年初或當初剛進公司時所承諾的目標?自己說過的話,若可以輕易忘記,那麼你的下一個老闆要從那裡相信你起?承諾,起碼要告一個段落。 如果你認為能,你就能;如果你認為你不能,你是對的。因為不管我說什麼,你還是聽不進去。

安撫寶寶哭鬧so easy 5項哭泣原因+10大妙招

2008年06月12日
公開
4

採訪撰文�陳其暉 諮詢�三軍總醫院內湖院區小兒部主治醫師 黃清峰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花蓮總院護兒中心護理長 張瑞雲 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室學系助理教授 鄭雅莉 在媽媽子宮內遊玩了9個多月的小娃兒終於帶著響亮的哭聲誕生啦!他的哇哇大哭其實只是發聲的開端,接下來的一年,不管是嚎啕大哭、鳴咽啜泣、真哭?假哭?全都在考驗爸媽們的耐心與智慧,不僅新手媽媽措手不及,經驗老道的媽媽也會發出:「這個孩子怎麼比哥哥姊姊還愛哭?」的疑問,別灰心,這是小寶寶專屬的溝通方式,仔細觀察孩子哭聲中發出的需求訊號吧!找到親子間專屬的安撫法,不僅幫助孩子建立日後人際信任感,也能幫助孩子適性發展。 哭泣是共通語言 5類哭聲,區辨寶寶需求 鄭雅莉助理教授表示,父母的天職很容易去區辨孩子的哭聲需求,根據相關研究顯示,當嬰兒哭泣時,一般人可以猜對60%寶寶的需求,嬰兒的母親卻能分辨90%嬰兒哭泣的原因。黃清峰醫師也提到,在澳洲一位音樂家母親Priscilla Dunstan曾花了9年的時間,研究了7個國家,共計1,000名0∼3個月小嬰兒的哭聲,歸納出不同種族、文化的小嬰兒都有下面五大類共同的哭聲,作為爸媽們區辨寶寶哭泣原因的方法並提供安撫寶寶不讓他哭泣的小撇步。 1.ㄋㄚ、ㄋㄚ、ㄋㄚ… ->我餓了 2.ㄛ、ㄛ、ㄛ…->我想睡了 3.ㄏㄟ、ㄏㄟ、ㄏㄟ…->我好不舒服 4.ㄟㄧ、ㄟㄧ、ㄟㄧ…->我肚子脹氣了 5.ㄟㄟㄟ…->我想要打嗝??? 以上這5種哭聲都是3個月大前不同文化、種族的小嬰兒最常發出的哭泣型態與呼喚訊息,會有這樣共同哭聲的情況,黃清峰醫師指出,主要是和3個月大前的小嬰兒,很多的行為都是靠天生本能的反射,還沒有接觸大量人類世界的教導指令有關。 5大哭泣原因 張瑞雲護理長指出,1歲以內寶寶容易哭鬧主要是下面五大類原因,找出寶寶哭鬧的原因並加以改善,才是最有效的哭鬧安撫法。 原因1.身心理需求:我需要爹地媽咪 原因2.身體出了狀況:我生病了 原因3.天生氣質愛哭泣 原因4.不適應新的照顧者與安置環境 原因5.安撫方式的不適應 10招告別寶寶哭鬧安撫法 黃清峰醫師建議,寶寶哭泣時可以先嘗試下面的安撫方法,要是其哭聲仍是停不了,就得考慮孩子是否有身體不適的因素,應該進一步帶寶寶就醫。 1.使用包巾舒適地將寶寶包住,讓寶寶有如回到媽媽子宮內的安心感。 2.哭鬧抱起時,盡量將寶寶的腹部朝向大人。 3.吹口哨或發出輕輕的噓聲、開慢速吹風機或電扇等方式來安撫哭鬧的寶寶,如此一來將讓寶寶感覺到有如在子宮內感覺脈搏或血流的嘶嘶聲。 4.輕輕搖晃嬰兒,就像胎兒在子宮內感覺媽媽在走動的感覺,但不能過度搖晃以免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 5.雙手像按摩般輕摸寶寶的臉蛋、背部、腹部和腳,長時間輕撫的安慰效果其實大於短暫拍動的效果。 6.輕聲和寶寶說話或唱首歌來與寶寶互動。 7.開車帶寶寶繞一繞,感覺很類似子宮內的震動與聲音,他會很快就睡著。 8.試著幫寶寶洗個溫水澡,流水聲以及和媽媽的皮膚接觸會讓寶寶很安心。 9.試著用新玩具或嬰兒床上的擺飾來轉移的寶寶的注意力。 10.寶寶哭鬧時,媽媽不要緊張生氣,不良情緒的感染將會造成寶寶更難過。

玩出感覺統合力

2008年06月11日
公開
4

採訪撰文�陳其暉 諮詢�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講師 高麗芷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部職能治療師 范揚騰 孩子學不會綁鞋帶、聯絡簿上總是漏抄功課、走在平地上也會跌倒…,這些狀況常讓家長們百思不解:「我的孩子明明不笨,到底是怎麼了?」神經醫學專家發現,這些狀況不一定關乎智力,您家的寶貝可能是感覺統合功能失調了。 Part1:理論篇 什麼是感覺統合? 我們的大腦從接收、分析、整合環境中各種不同的感覺訊息,然後指揮人體做出適當回應的整個歷程,都被稱作是「感覺統合能力」。 而身體藉由各種感覺器官接收來自環境中多種的感覺訊號後,會經由一序列繁雜的生理及心理處理過程傳送至腦部神經系統,接著由大腦將這些訊號轉換、分析及整合為具有意義的功能性訊息,然後導引人體做出適當回應的整個歷程,都被稱作是「感覺統合」。 這些感覺可大分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本體覺、前庭覺,從字面上來說,視、聽、嗅、味覺是透過眼、耳、鼻、口的感官感覺,而觸覺則是指全身皮膚感受,本體覺(運動覺)從肌肉關節接收訊息,讓身體動作在靜動之間調整,前庭覺則主要掌控身體的平衡。 Part2:實作篇 玩出感覺統合力 高麗芷老師建議家長,應該學習去觀察你的孩子,透過觀察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環境來刺激他的成長,而不是一味地送去各種才藝班,增加孩子的挫折感。 「孩子被動式的接受與主動參與所獲得的領悟和學習,兩者效果相差極大。」高麗芷老師特別提出,因為遊戲具有趣味性,所以能吸引孩子參與,當孩子有意願參與後,引導他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對於腦部感覺統合的發展就會有很好的幫助,而且透過設計不同種類的遊戲活動,更能將感覺統合的元素做適當的整合與應用。 Part3:治療篇 觀察你的孩子 「感覺統合不是一套提供動作訓練的策略,而是誘發及建立一種能激活神經與神經間連結的一種方法。」范揚騰職能治療師指出,發現孩子的感覺統合異常,可從許多的行為觀察開始,像是遊戲時的表現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穿脫衣服、綁鞋帶或進食等行為的觀察,有些孩童會出現上述曾提及的問題行為表現,亦有許多孩童在活動進行時會合併出現過度的負向情緒等,這些均為感覺統合失調孩童可能出現的徵兆。以觸覺感官為例,觸覺失調的孩子可能會因為換了不同材質的衣服、不是使用慣用的湯匙器具進食就會以大哭的情緒來表現,一般孩子不愛吃飯並不代表就是感覺統合能力異常,但是假如不愛吃飯又合併哭鬧不停,甚至打人的情形,就會懷疑孩子在處理感覺訊息時有些障礙。 又如前庭覺異常的孩子,在坐旋轉木馬時,除了不愛坐,抱他上去就哭,平衡感不佳,走路很容易撞倒東西、明明地面很平坦卻容易走一走就跌倒、或者只能拖步走路、腳舉不起來,以上種種狀況的發生,家長也都需要注意。 至於本體覺異常的孩子則是動作明顯笨拙,像是綁鞋帶時怎麼指導,就是綁不出蝴蝶結,握筆總是用整個手掌抓握,無法建立較成熟的前三指抓握動作以及字寫得很用力,又大又硬,無法發展精細動作,都是常見的徵兆。 兩位專家都強調,無論孩子感覺過於敏感或不敏感其實都是屬於感覺統合的異常,發現孩子的感覺統合異常與否要從孩子的發展里程碑觀察起,每個時期應該發展的能力,可參照兒童健康手冊「家長記錄事項」中每個時期孩子應該發展的程度來逐一觀察,當發現不太對勁時就應該帶孩子到復健科門診進行評估,讓醫師及職能治療師為孩子進行鑑別診斷及運用特殊工具進行標準化的治療策略。

各階段適用拼圖建議(上隨選)

2008年06月10日
公開
9

拼圖世界妙妙妙 諮詢�長庚兒童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組長 黃恢濤 台安診所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心理師 劉培鈴 採訪�洪憶文 攝影�阿春 演出�Baby:洪意喬 拼圖一直是大家眼中的「益智」玩具,坊間的拼圖種類更是五花八門。操作拼圖的優點、所要運用的能力,多集中於認知方面,但因牽涉較廣,家長應留意拼圖難易度是否能配合孩子發展,並適時提供協助,以免引導不成,反而增加孩子的挫折感。 由拼圖看孩子發展∼ 廣義的拼圖,涵蓋:圖形配對盒,如木製圖形板、塑料盒子上有幾何圖形或不規則形凹槽的設計方式,可讓孩子拿著配對之物件放入;及每片拼圖附有小握柄,方便孩子拿取並放入圖形凹槽者;其他還有紙類拼圖、立體拼圖等等。 長庚兒童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黃恢濤表示,就表面來看,操作拼圖明顯和抓握能力、視覺有關,而兩者合併則為手眼協調。不過在遊戲當中,操作拼圖所牽涉到的認知成分較多,手部功能的要求其實較少。基本上,12∼18個月的孩子若能翻厚紙書,及用指尖抓小豆子準確放入像保特瓶瓶口大小的範圍內,操作拼圖就沒有問題。反而是在視知覺方面,需要用到的能力包括: ★形狀恆常 孩子1歲起,會開始認識許多物品,逐漸累積形狀概念,通常他們會先認識圓形,且可完成圖形盒之圓形配對。1.5歲時,大都可完成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這三個基本形狀配對,1.5∼2歲則進展到多樣幾何圖形;2歲後,孩子還能記得生活周遭多項物品的形狀。家長如欲提供孩子拼圖,首先便要考慮孩子的形狀概念發展。 ★形狀區辨 如孩子要能夠區辨圓形、三角形、不規則形等彼此不同,才有辦法進行拼圖遊戲。不過開始僅指區辨圖形,不含命名,很多家長會拼命教命名,其實那是三歲以後的事。 ★基礎分類能力 孩子應具有顏色和形狀分類的基本概念,以便能在眾多物件當中,知道該如何運用線索,像是同樣顏色的物件,位置可能比較接近等。 ★視覺空間關係 即孩子對於不同物件在此空間的位置該如何安排,方可組合成完整的圖案。 ★視覺完形 視覺完形指的是,即使一個圖形缺少某一部份或因被遮蔽而造成輪廓或線條不連續,孩子腦中也能有一完整的基本雛形,並朝著此一概念進行拼圖操作。例如一個蘋果圖案的拼圖,雖然缺了好幾塊,但我們依然能夠曉得它是什麼,且朝蘋果的概念完成拼圖。 活用拼圖,為認知發展加分! 如同所有啟蒙玩具一樣,拼圖若能運用得宜,對於孩子的確有許多幫助,請見專家介紹: ★A+:形狀及顏色認知 台安診所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心理師劉培鈴表示,,色形狀2元配對拼圖圖的難度較為複雜,孩子也能較快找到線索,故應1∼2歲孩子適用的拼圖非常簡單,這時提供拼圖的目的,除了加強孩子手眼協調的能力,主要是以其為媒介,增進顏色和形狀的辨識。形狀方面,孩子最先會認識圓形,再到正方形、三角形、不規則形等;顏色方面,孩子會先認識紅色、黃色、藍色三原色,再逐漸擴及到6個顏色或更多;到孩子3歲時,他不僅能夠指認學過的顏色、形狀,還能訴之言語。在孩子3歲以前,拼圖仍以增進顏色和形狀的辨識為要,且配合其發展,逐步提高複雜度,如進行到顏色形狀2元配對等。而經由前期的累積,之後才能發展出所謂組織能力。 ★A+:空間操作&運思 孩子在拼圖時,會嘗試將物件直放、橫放,或放在角落、中間等,以求達成目的,故有助於空間操作的能力。3歲前,孩子拼拼圖是不斷地嘗試錯誤直到結束,3歲後,才會先想想再去拼,進入到空間操作運思的部分。 ★A+:視覺搜尋 拼圖一片片拆散後,孩子如欲重組原本的圖案,便須逐一尋找需要的物件,增進視覺搜尋能力。 ★A+:察覺關係 黃恢濤表示,察覺關係的能力一般可分為視知覺、專注力兩方面來討論: 1視覺主題背景:當孩子眼睛在搜尋某個線索時,須能從眾多物件中釐清自己所需要者,而暫時忽略其他部分,此即視覺主題背景的區分。 2專注力:進行拼圖遊戲,孩子不光要將專注力投注在活動本身,另外,這時亦須運用到選擇性注意力,也就是說將注意力放在所需要的物件上,而不是所有的刺激進來都全盤接收。 常常進行察覺關係能力訓練的孩子,辨識力會變高、變快,視覺搜尋也會同步跟進,讓孩子閱讀圖畫書時能掌握更多訊息。而且這類孩子還會學到細部拆解來分析,這對日後進展到組織能力,及更進一步之計畫動作能力都很有益處。 ★A+:短期記憶力 孩子玩拼圖時,如發現少了某一片,便得記住它大概是什麼形狀,才能去尋找需要的部分。 影響拼圖難度2大要素!! 拼圖的難度,取決於片數、圖案難易度,及孩子對圖案的熟悉度等。家長在選購時,亦可由以下兩點著手: ★圖案:抽象→立體 孩子好上手 拼圖圖案對於孩子來說難或簡單,應回歸其認知發展。劉培鈴表示,最初提供孩子拼圖時,圖案越具體越好,並應從單一物件開始嘗試,抽象如卡通圖案、漫畫圖案等,則建議孩子3歲後再作考慮。部分拼圖整個圖案色調相近,且物與物之間無清晰分界線條,這亦不宜過早提供。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孩子對圖案的熟悉度也會影響其表現,例如孩子對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圖案,或他常在電視、圖書看到類似的圖案,可能反應比較好,那麼即使片數增加、圖案較為複雜,孩子也能較快找到線索,故應以孩子熟悉者為首選。 ★片數:由少→多 按部就班無負擔 顯而易見的,拼圖片數越多、難度越高,家長不須急於求成或跟其他孩子比較,配合孩子的發展逐步提昇拼圖的難度即可。 各階段適用拼圖建議! ★1∼2歲: 種類:為提供孩子基礎的形狀、顏色認知,適用拼圖包括: 1.針對1∼1.5歲孩子,可以提供基本幾何圖形的圖形配對盒,一般可先從○□△三個圖形開始,再逐漸增加。孩子2歲左右,可讓他嘗試更多圖形,或附有不規則形狀的立體鏤空的圖形盒。 2.該階段手部動作可能還不熟練,家長可選擇附小握柄的木製小拼圖,該類產品類似圖形盒,但形狀更多元,當孩子正在認識許多生活事物如樹、動物、水果、雲朵時,搭配相關圖案的拼圖,孩子反應通常不錯。這類拼圖主要供形狀配對使用。 附註:木製的圖形盒,因物件體積較大較硬,相對方便孩子拿取,而且比紙類拼圖更容易放入設計的凹槽內,同理可證,附小握柄的的拼圖亦具有上述優點。前期孩子手部動作、手眼協調還不夠成熟時,以此進行視覺認知較為合適。隨著孩子相關能力更為成熟,再適時更換紙類拼圖。這主要是考量其手部動作、手眼協調,又或者孩子的熟悉度,家長千萬不要有孩子無法操作紙類拼圖就是認知能力較差的想法。 ★2∼3歲: 種類:厚紙類拼圖 圖案及片數 黃恢濤表示,該階段適用之拼圖,圖案方面以具體、孩子熟悉,且依物體外型清楚切割為各部位者為首選,而片數則可先從兩片開始,再視孩子接受度慢慢增加,常見為類似像是蘋果、葉子組合而成兩片拼圖、將人體分成三部份的拼圖等,通常如果素材符合上述要求,3歲左右的孩子在嘗試後都可完成6片拼圖。 一開始,家長不宜操之過急,即使是兩片式拼圖,不妨先拼好一片,留下僅剩的部份讓孩子進行單一配對,待孩子熟練後,再讓他自己拼完。 ★3∼4歲: 種類:厚紙類拼圖 圖案及片數 相較於前期使用依物體部位作清楚切割的拼圖,3∼4歲期間可以開始讓孩子嘗試隨意切割的拼圖(每片拼圖為不規則形狀)。通常若圖案為具體、孩子熟悉者,該階段約可完成6∼12片拼圖。部分拼圖雖然片數符合,也為具體圖案,但因為圖案顏色相近,像是整面紅通通的蘋果等,3∼4歲的孩子可能都還要父母的協助才能完成。 孩子如果之前已經知道拼圖上的圖案為何,相對比較容易進入狀況,有些孩子能快速完成卡通圖案的拼圖,一方面可能是圖案熟悉,一方面則可能是重複練習的結果,其他如拼圖的切割方式、有沒有對照圖,也會影響孩子的反應。 ★4歲後: 種類:厚紙類拼圖、立體拼圖 圖案及片數 之前如有練習,這時可以圖案的難度可再提高,4歲以上的孩子多可完成20、30片的拼圖,甚至到5、6歲時,如果孩子原本就已經認識拼圖上的圖案,可能看到其中一小片就可以知道整個圖案為何,並嘗試立體拼圖。當然孩子的表現又要回到家長有沒有提供圖的範例、之前有無相關經驗、對圖案的熟悉度等。

不要常給孩子負面的評價

2008年06月09日
公開
4

作者:鄭石巖 個體從過去的經驗中形成『我』。「我」的形成是很有意思的, 我把別人對我的看法記錄下來、儲存到腦子裡,歸納起來,那個 觀念就是「我」。 有個孩子來諮商,我看他非常沮喪的樣子,就問說:「今天你生 活得滿意嗎?」這個國中生告訴我:「我有什麼滿意可言?」我 說:「你說說看,從早上起床到現在,為什麼毫無滿意可言。」 「我吃早飯時聲音很大,爸爸說我像豬一樣,長這麼大連基本的 飲食習慣都沒有養好,說得一無是處,所以我很難過,沒吃完就 走了。然後又忘了拿便當,媽媽追出來說我沒頭沒腦,腦袋是因 為脖子連著,要不然連腦袋瓜子也飛了。到了學校,第一堂課要考 試,我昏頭轉向隨便寫寫。接著,老師說要檢查聯絡簿,天啊! 忘了帶,又被老師訓了一頓。晚上補完習回到家裡,補習班的成 績單已經寄來了,真慘。後來媽媽要我來見鄭老師,所以我就來 了。」我說:「那你現在見到鄭老師是不是覺得很倒楣?」他 說:「我希望見到鄭老師,是今天最快樂的事。」 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很少有成功的經驗,常常受到批評, 沒有得到讚美,他的父母、老師、周邊的人,長期認為他不好, 這樣的印象統合起來,歸納出一個不好的我。我是不能幹、不得 人緣的,我是沒有能力、沒有信心的。這樣就會認同個不好的我 ﹝我們稱它 badself﹞、不好的自己。 人不可能全然都是不好的,只不過不幸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父母他太多不好的、負面的回應。幸運的孩子,父母和週遭的 人,給他的評語和看法,都是比較正面的。一位心理學家給一個 班級的孩子做測驗,做完後沒有改就直接鎖在箱子裡,然後隨便 抽出五個孩子,說這五位是潛能最好的人。有趣的是,這五個孩 子一年後,在成績和智力上都有明顯的進步。可見,一個人若得 到他是有能力的、能幹的暗示,就會發展出一條很好的路來。 所以,我們不能常常給孩子負面的評價。你可以糾正孩子的錯 誤,但不要批評他。不要損壞孩子的自信和自尊,這是一定要避 免的事。因為將來他要統合自己時,會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就 會形成自我統合不完整的現象。人的統整發生問題,就會轉變成 邊緣人格,邊緣人格的青少年,生活可能很正常,精神也沒問 題,可是他會比較不清楚自己的立場,較不能拒絕自己不喜歡的 事物或人,比較沒有辦法維護自己的立場,以及拒絕不利於自己 的誘惑,這是自我認同不完整的現象。 可是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雖然要多鼓勵、 讚美孩子,不過要有原則,千萬不要用灌迷湯的方式。「我的孩 子天賦很好,一向都很優秀」,這就叫灌迷湯。要真正讚美孩 子,就要懂得欣賞他:「你折紙折得很好」、「這幅畫畫得很精 細」、「這篇文章很感人」等等。這種讚美方式,才是建構好的 自己、自信、自尊的有益素材。 摘錄自【親子共成長】遠流出版

病毒性腸胃炎 細菌性腸胃炎比一比

2008年06月09日
公開
6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主任 廖宏才 發燒、嘔吐、腹瀉是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最害怕,也是最常遇到的腸胃道疾病症狀,當症狀來勢洶洶,家長總是焦急不已,到底什麼原因會造成腸胃炎?而細菌性腸胃炎和病毒性腸胃炎又有什麼不同?家長要如何防範?這些都是每位父母必須學習的課題。 夏季多沙門氏菌,冬天常見輪狀病毒    國泰綜合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主任廖宏才表示,腸胃炎分為細菌性腸胃炎以及病毒性腸胃炎,細菌性腸胃炎多發生在夏季,在台灣又以沙門氏菌最為常見,其他的腸胃疾病尚有桿菌性痢疾、霍亂等,一般而言,以桿菌性痢疾的症狀較嚴重,而且只需10~100隻的細菌即可發病,沙門氏菌則要多達百萬隻以上細菌才會致病,不過如果一旦引發合併症,即便是沙門氏菌也可能造成敗血症、骨髓炎或腦膜炎等嚴重後果,家長不可輕忽。    病毒性腸胃炎則以輪狀病毒最多,其他還包括沙波病毒、諾羅病毒和腺病毒等,輪狀病毒通常好發於秋、冬季節,但也可能因氣候異常而改變,例如今年冬天屬暖冬型態,輪狀病毒的高峰期就延後到農曆過年後。出生6個月到2歲以內的嬰幼兒都是輪狀病毒的高危險群,輪狀病毒的繁殖力很強,只要10隻病毒就足以讓抵抗力低弱的嬰幼兒和老人發病。 腸胃炎共同感染途徑─糞口傳染    「病從口入」是腸胃炎感染的主要途徑,沙門氏菌主要經糞口傳染,如果細菌量不多,可能在經過胃部時會被胃酸殺死,若一旦逃過胃酸而到達腸道,細菌的繁殖力就很驚人,老年人胃酸分泌較少,所以和嬰幼兒一樣有較高的感染機會,因此,洗手是預防腸胃炎的不二法門。輪狀病毒也是以糞口為傳染途徑,不過它也可能藉由飛沫傳染。通常只要一個小朋友受感染,其他兄弟姐妹很可能經由手觸摸尿布、玩具等物品,直接將細菌吃進嘴巴。與其他腸胃炎不同的是,環境衛生似乎與輪狀病毒的感染無太大的關係,因為其感染率在已開發中國家如歐美,或是開發中國家如拉丁美洲是一樣的,全世界5歲以下的嬰幼兒都至少會被感染一次。 飲水、禽類、蛋殼是沙門氏菌傳染源    相較於輪狀病毒,沙門氏菌的預防要特別注意幾個危險的傳染途徑,首先是飲水問題,廖宏才主任強調,即便是自來水都需要煮開才能飲用,若是山泉水或地下水就更要小心,只要溫度達到100℃,就能將沙門氏菌殺死。      其次是家中飼養的禽類,由於沙門氏菌會停留在禽類身上,但不會發病,所以容易在飼養過程中或因烹煮時未將肉煮熟而遭到感染。此外,有些家庭飼養烏龜,它也可能帶有沙門氏菌,飼養過程要格外謹慎。   除了禽類、爬蟲類之外,蛋殼也是危機所在,如果從雜貨店購買直接由養雞場運送、未經洗選的蛋,蛋殼上很可能存有大量沙門氏菌,放在冰箱內很容易被小朋友碰觸,或大人在烹煮時摸了蛋又接觸幼兒,而容易造成感染,家長應特別注意。 輪狀病毒水瀉明顯,沙門氏菌多黏液便    一旦感染沙門氏菌,多以腹瀉為主要症狀表現,並有腹痛、發燒、嘔吐等情形,嘔吐情形不如輪狀病毒嚴重,腹瀉次數也沒有輪狀病毒多,大便常帶有黏液和血絲;感染輪狀病毒通常會先出現發燒、嘔吐,食慾減退,緊接著開始水瀉,患者可能一天有多達10幾次的水便,家長可大致從糞便分辨感染源是否為沙門氏菌或輪狀病毒,不過要真正確認,必須做糞便檢驗才能判定。 補充水分、清淡飲食為照顧原則    腸胃炎急性期多半會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臨床上以補充水份、電解質為原則,飲食方面建議儘量清淡,少量多餐,並暫時避免油膩、油炸食物,水果則以蘋果較適合。      嬰幼兒患者可能因高燒而無法進食,例如感染輪狀病毒後往往一吃就吐,所以較建議採取短期禁食,在禁食過程中,年紀越小的病患越容易出現脫水現象,因此水份和電解質的補充更是重要。   哺餵母乳的嬰幼兒,母乳的哺餵不需中斷,如果喝的是配方奶,應將配方奶稀釋後餵食,少數腹瀉情況嚴重的嬰幼兒,較容易導致乳糖吸收不良,所以如果已經腹瀉一個星期,最好改以無乳糖配方奶餵食。   輪狀病毒採症狀治療 沙門氏菌少數需用抗生素   在治療上,輪狀病毒只需採症狀治療,如給予退燒藥、緩瀉劑等,不需使用抗生素;感染沙門氏菌則要看病患身體狀況,例如出生3個月內的幼兒、有先天性疾病、免疫功能不全以及持續高燒者,可能要住院觀察治療,嚴重時會使用到抗生素。 兩種疾病病程比較    沙門氏菌的潛伏期從6小時到3天都有可能,整個病程大約要1星期至10天的時間,而少數病患痊癒後仍有可能繼續帶菌達數個月之久,所以洗手對預防沙門氏菌尤其重要;輪狀病毒潛伏期約1到2天,病程會持續約一週。 新生兒可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腸胃炎疾病中,只有預防輪狀病毒的疫苗問世,目前國內有兩家藥廠引進,皆以口服方式接種,其中一家需接種2劑,另一家為3劑,接種時間都必須在出生後6個月內完成,一旦超過6個月就不能接種。醫療院所會主動提供新生兒家長相關訊息,再由家長決定是否接種,接種費用須自費,每一劑收費約2500元。   由於兩家藥廠生產的疫苗所使用的來源不同(人類或牛人重組的輪狀病毒疫苗),所以建議避免交替接種,也就是接種時必須只選擇一家,所以接種第一劑時應該問清楚使用那一家疫苗,第二次接種若不在同一個醫療院所,記得要告知醫護人員。輪狀病毒疫苗的保護效果可達到9成以上,保護力約可持續3~5年。    無論細菌性或病毒性腸胃炎,其防範之道不外乎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才能避免病從口入。不過,輪狀病毒腸胃炎則以接種疫苗有較大的保護力。此外,在進入傳染高峰期時,爸媽應盡量避免帶嬰幼兒到公共場所,若家有就讀托兒所的幼兒,更要特別注意與防範,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