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lulu (喬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教給孩子8種交際方法

2008年04月18日
公開
5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與其他小朋友好地相處,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呢?下面我們為家長介紹8種方法,你不妨在日常生活中指導孩子運用這些方法,解決一些人際關係方面的困擾的問題。   1、分享   不懂分享的孩子在生活和遊戲中都很難找到合適的夥伴。作為家長,首先應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榜樣,並創造機會讓孩子嘗試一下,同時對孩子的日常行為要給予積極的引導。比如,當孩子和一個小朋友為了某件玩具發生爭吵時,你可以啟發他自己想辦法解決矛盾,要麼兩人輪流玩,要麼大家一起玩,關鍵是小夥伴在一塊兒要友好相處。   2、耐心等待   當其他小朋友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時,當自己喜歡的東西還不能立刻擁有時,孩子應耐心等待。不要在此時此刻比高低、爭輸贏,家長可幫助他逐漸理解社會生活中的秩序,學會「依次」辦事兒。   3、遵守規則   首先是在家庭內,年輕父母與孩子遊戲時要給孩子講清遊戲應有的規則,以及大家為什麼要遵守;執行時盡量嚴格,不隨意遷就孩子的喜樂。如果孩子僅僅是為了取勝而多次破壞規則,你完全可以停止遊戲,避免滋長他的自我優越感。一旦孩子養成了遵守遊戲規則的好習慣,他在與家庭外成員交往時,也就容易運用普遍的行為準則來約束自己。   4、學會溝通   鼓勵孩子說出他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當他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時,他就可以比較容易地去說:「能不能讓我玩玩你剛才玩的玩具?」而不是粗暴地把玩具從別人手中奪過來。孩子如果能學會溝通,盡量用平靜的語氣與人交流想法,這會使他贏得更多的朋友。   5、讚賞   鼓勵你的孩子讚賞對方。當其他小朋友做了好事時,要由衷地讚揚他們。除了通過語言外,也可以用擁抱、牽手之類的友好舉動表達他對小夥伴的好感。如果一個孩子能經常地以積極態度來對待別人,他就能獲得社會的接受。   6、自信   有一位母親曾對孩子說:「如果你不會游泳,別人就不會邀請你到游泳池玩。」這位母親說得很有道理。如果孩子有某方面的特長,他們的信心便可以建立起來,並能利用這種特長結交朋友。專家認為:友誼是以共同愛好為基礎的,如果孩子的朋友不多,你可以幫助他以某種愛好贏得更多的朋友。   7、友善的姿勢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動作表示出攻擊性,比如叫喊、皺眉和緊握拳頭等;而有些動作,比如微笑、讚賞、擁抱等,則表示出友善的意味。對於剛學步的幼兒,由於認知能力和語言發展上的局限,他可能無法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與年齡相仿的孩子交往時,會作出有些笨拙甚至粗暴的舉動。年輕父母不必對此憂心忡忡,只需多加引導,孩子會逐漸做得好一些。當然,對年齡大一點的兒童,你不能強迫他擺出一副看上去快樂的面孔,但你可以跟他講清楚,如果他總是愁眉苦臉的話,其他小朋友將不願意和他一起玩。   8、注意儀表整潔   請注意讓你的孩子在吃飯、外出時都養成禮貌、整潔的習慣,他才更容易得到別人的接納。如果一個孩子穿著骯髒的衣服,這可能是他父母的責任,而不是他的過錯,但這會極大地影響他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因此,年輕父母請不要忽視了讓孩子學會注意自己的外表。「外表美」與「內在美」原本就是統一的。

如何培養伶牙俐齒的寶寶

2008年04月17日
公開
4

言語和語言能力發展是指寶寶學習運用語言的技巧能夠與人溝通的發展過程。這種能力的發展是在一歲前就開始的了。在六歲前,大部分的兒童都能基本掌握這項能力。   寶寶的語言能力正常發展過程   年齡:一個月大以前   接收語言能力:   ·能夠聽有節奏的說話   ·基本能夠聽出媽媽的聲音   ·如果生活在雙語環境中能夠辨認出兩種語言的不同節奏   表達能力:即使有不同的需要,也只能用同一種哭聲來表達   年齡:1-4個月大   接收語言能力:   ·一個月大就能夠辨認出基本的不同的聲音   ·喜歡自言自語和使用高音調對聲音會產生警覺性,而且會眨眼睛表示,並且開始會被噪音而吵醒,而且會開始找尋聲音源頭   ·媽媽說話時會安靜下來   表達能力:   ·能夠發出「啊啊」「噢噢」等聲音   ·三個月大時如果有人說話的話開始懂得回頭看   年齡:5-6個月大   接收語言能力:能夠聽出自己的名字   表達能力:   ·能夠發出「咕咕」和吹泡泡的聲音   ·六個月大的時候,能夠重複聲音,例如「ma –ma-ma」「ba-ba-ba」等表達感情   ·六個月大以前能夠發出不同的哭聲來表達不同的需要   年齡:7-9個月大   接收語言能力:   ·能夠將詞聽成是不同的聲音   ·九個月大以前,能夠讀出不同的面部表情的意思,例如爸爸媽媽說「不」等   表達能力:重複聽到的聲音模仿別人跟他說話的韻律開始會將爸爸、媽媽等   年齡:10個月大   接收語言能力:能夠分辨出爸爸和媽媽是不同的兩個人   表達能力:能夠正確指出爸爸和媽媽   年齡:1-2歲   接收語言能力:開始直到不同的詞語有不同的意思   表達能力:2歲之前至少能夠說出50個單詞和簡單的句子   父母在怎樣加強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   一歲之前:說話、講故事、唱歌和多跟寶寶玩。充分的交流和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能夠有助寶寶的好奇心的產生,建立自信並且產生語感。這些都是寶寶語言能力發展的堅實基礎。   1-2歲:多跟寶寶進行對話,談及他們喜歡的玩具或者房子裡面的熟悉的東西。慢慢的清晰的說,並且要鼓勵寶寶開口說。控制寶寶看電視的時間,並且每天都給孩子講故事。   2-4歲: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鼓勵孩子多跟其他人說話,包括同齡的孩子。通過以別的方式複述、重複以及糾正的方法改正孩子說話中的措辭錯誤。同時還要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每天給他講故事。

很多婚姻不靠愛情維持

2008年04月17日
公開
4

從☆☆☆劭顏彤語~寶貝屋☆☆☆打包來的~謝謝分享~ 很多婚姻不靠愛情維持 轉載~很多婚姻不靠愛情維持 文�吳淡如 人們如果坦白一點,就會發現,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本來就維持不易, 很多婚姻必須要靠愛情其他的因素來維持。 愛情消失無法控制 王家衛的《我的藍莓夜》,裡頭有一個每晚都沉浸在酒吧的中年警察。 中年警察無法度過寂寞的夜晚,因為他一直渴望美麗的前妻能回到身邊。 前妻有時還會跟現在的男友走進他們常來的酒吧,使他更加難以承受, 一度想要舉槍殺掉她。 警察的朋友都不原諒他前妻。這是一般人的看法, 一個男人如此消沉喪志,都是那個離開他的女人害的。 前妻的說法,卻有一番道理。偶爾的因緣際會相遇後, 他們曾經愛過並結了婚。但他們的個性大不同,沒過幾個月, 愛就不知不覺的消失了。 愛消失是無法控制的,兩人都隱隱感覺到淡淡的惶恐。 為了讓彼此有些共同的興趣,只好一起酗酒,希望重燃愛火, 可是「不愛就是不愛啊,就像你有一天不再喜歡某一種習慣的生活一樣」,女人說。 婚姻的歡愉是因酒精維持的,男人因而變成酒鬼。 女人終於體悟,不愛終究難以白頭。 很多婚姻不是靠愛情維持的。個性不合的兩人, 維持婚姻的方法仍有許多,有婚姻是靠打麻將維持, 有的靠高爾夫球維持,有的靠每年一度出國旅行維持, 有的靠各自忙碌的工作維持,有的靠公婆或岳父母的善良來維持, 有的靠聚少離多來維持,更多的靠小孩來維持。 沒有激情只剩寬容 用來維持的東西,像一條粗麻繩繫住兩端,只要麻繩不斷, 人們就可以白頭偕老,忽略愛或不愛這個虛無縹緲的問題。 婚姻一談到「維持」,就沒了激情,只剩下互相寬容了。

勿讓電視成為你的後悔之源

2008年04月16日
公開
7

現代生活中似乎早已離不開電視,電視的作用已深深滲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刻地影響了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   今天兒童所受的電視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兒童應該接受的內容。由於電視的迅速發展與普及,使得兒童提早進入了成人的世界,可以看的,不該看的,孩子們都看了。從動物世界、卡通動畫到成人影視劇,談情說愛甚至床上鏡頭都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節目中還往往充斥暴力、兇殺等血腥場面。現在一些日本產的動畫片,像聖鬥士之類更是讓家長防不勝防:畫面多是打打殺殺,但是形式卻是動畫,孩子們看得格外過癮。節目中還混雜著反覆出現的兒童產品推銷廣告。這些電視節目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孩子學到了很多不該學到的東西,對兒童產品的購買慾望也大大膨脹。   孩子們對電視的興趣遠遠勝過看故事書、聽音樂、聊天。對電視節目製作人來說,孩子們是最好的觀眾:他們對節目沒有太高的要求,不要求有什麼獨創性,也不需要什麼藝術性,還特別相信那些商業廣告。   父母親常常覺得如果不讓看電視,孩子會跟不上其他的孩子,因為從電視上也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有些家長覺得有些兒童電視節目是孩子都喜歡看的,如果不讓自己的孩子看,總覺得虧欠了孩子。還有的父母因為太忙於工作或者家務,樂得讓孩子乖乖地待在那兒看電視。其實,從孩子的健康成長角度看,這些做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著不小的負面影響。   概括地說,電視對孩子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的負面影響主要有:   1.電視中的節目常常過於暴力化和刺激。畫面切換得頻繁,配上相應的音樂,常常給予觀看者過多的感官刺激,造成緊張情緒。有很多孩子,因為受電視的刺激,常常晚上睡不著覺;好不容易睡著了,又惡夢連連。因為在孩子的眼裡,電視裡的節目就是活生生的真實生活。   2.電視節目也會影響孩子的言行舉止。孩子的模仿能力、學習能力很強,節目中的某些角色的行為,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孩子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而現在的電視節目中,暴力、兇殺等一些不該讓孩子看到的內容越來越多。   3.電視剝奪了孩子的日常活動時間。學齡前的孩子需要花時間遊戲,花時間聽一些童話故事,隨著音樂跳舞,出去跑跑跳跳,也需要時間靜靜地堆積木。這些都是他們學習的重要內容,電視的「入侵」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學習。   4.孩子看電視過多,沒有時間與家人談話聊天或交流,而這恰恰是孩子走向社會必需的基礎訓練,也將影響親子關係的質量。   5.使孩子的語言能力下降,因為他只聽不說。視力也要下降。   6.看電視代替閱讀,將使孩子體會不到閱讀的快感。   另外,美國專家對兒童與電視的研究結果顯示,每天持續看電視數小時會對兒童大腦發育產生不利的影響。人的左半腦是語言和動作中樞,右半腦是視覺中樞。看電視時間長了,將使右半腦疲憊,而左半腦則由於沒有機會將思維和感覺彙集成語言而發生遲鈍現象。   身為父母,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長,那麼如何正確指導孩子看電視呢?   (1)嚴格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不要讓3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如果電視節目過於喧囂、暴力、刺激,很容易嚇壞孩子。學齡前的孩子最好少看電視,一個禮拜不要看超過3小時的電視。吃過晚飯之後,孩子就不可以看電視了。尤其是睡覺前的一個小時,最好是平緩地度過,讓孩子能在鬆弛的狀態中入睡。   (2)嚴格控制孩子看電視的範圍,不能把遙控器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選擇節目。如果孩子常常看某一個節目,父母也要把這個節目從頭到尾地看一遍。看完之後,家長要想一想,這個節目對孩子有益嗎?   (3)要和孩子一起收看電視節目,並對電視節目進行討論,使孩子知道,電視節目是「做」出來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生活,不能不加批判地全盤接受。   (4)父母親要花時間計劃一下,孩子一天裡都要做些什麼活動。有了計劃就不必用電視來填補其中的空白了。生活起居,如起床、三餐、點心、就寢、午休、戶外活動、室內活動、講故事、搭積木時間以及和小朋友玩耍的時間、親子時間等等,都要有規律,要讓孩子的生活充實起來。   (5)父母要以身作則,少看電視。電視是休閒的工具,大人在一天的忙碌之餘喜歡用它來放鬆一下。但學齡前的孩子不要花時間在電視上,因為孩子在這一階段有很多生活技能要學。為了孩子,父母也要限制一下自己看電視的時間。

如何讓寶寶從小喜歡學數學

2008年04月15日
公開
10

數學是研究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兒童數學概念的發展是要經歷一個複雜的過程,但千萬不要以為數學是上學之後的事情哦,專家告訴我們,嬰幼兒期是人類數學能力開始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寶寶0-3歲年齡段,就應該引導和啟發他們接近數學、喜歡數學、學習數學了,因為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正是從這樣一些基本的「細胞」開始的。   幼兒數學所涵蓋層面簡單地可概括為數、量、圖形空間和邏輯關係四個方面。數 主要是對數字的理解,如能數數、計數;量 主要是對多與少的理解,如能比較一杯水與半杯水哪個多;圖形空間 包括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和空間感,如能識別圓形、三角形,能辨別前後左右等;邏輯關係 主要是推理能力,如能根據物體的顏色、形狀等特點進行分類,能比較大小、高矮、遠近等。   說到這裡,媽媽一定犯愁了:如何讓小baby在生活中快樂輕鬆地學數學,覺得數學好玩呢?如何將數學學習設計成一件件寶貴而誘人的禮物,讓小baby樂於獲取呢?哈哈,小菜在這裡教您一招,那就是:遊戲!和你的寶寶玩各種數學遊戲,讓他們在遊戲中玩樂,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得到數學能力的培養。   下面這些遊戲,可都是對培養寶寶的數學能力的「科學配方」哦!既簡單又很有效。看了之後,不妨和寶寶試試吧。   適合年齡:0-1歲   剛出生的嬰兒分不清自身與客體,慢慢地,就有了這種區分能力,活動的東西已經能引起他們的注意。這個年齡段的嬰兒尤其喜歡顏色鮮艷的、能發出響聲的物品,媽媽可以在生活中對嬰兒多「灌輸」一些數字。媽媽還可以把數字唱給寶寶聽,培養寶寶的數感。   數字謠,唱一唱(培養數感)   媽媽可以將1-9用自己熟悉的曲調唱給寶寶聽,並且邊唱邊拍手,這樣既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又能培養寶寶的節奏感。   寶寶稍大些,大人可以唱一些有內容的數字兒歌,這裡推薦一首好聽易學的數字歌謠(曲調任意,只要表現出歡快的節奏就可以):   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漂,   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搖,   5像衣鉤掛衣帽,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鐮刀割青草,8像麻花擰一道,   9像勺子能盛飯,0像雞蛋做蛋糕。   唱的時候大人可以利用一些圖片、實物、手勢或動作,讓孩子感受到歌謠對應的內容。雖然不滿1歲的寶寶還不能跟著你唱,但他(她)對這些數字歌謠可感興趣了。等他(她)大些,你再唱這首歌,你會發現他(她)很快就學會了,或許還會做出幾個可愛的動作呢!   母嬰提示:在唱數字的時候,語速盡量緩慢,吐字要清晰。   摸一摸,抓一抓(感知物體屬性)   大人可準備1支香蕉、1個蘋果,拿著香蕉和蘋果先後在小孩眼前晃動,並說出物品的名稱:「香蕉。」「蘋果。」反覆幾次後,讓孩子接觸這些物品,感知物體的個別性,並給他(她)描述:「香蕉,長長的,黃黃的。」「蘋果,圓圓的,紅紅的。」反覆多次。然後,把香蕉、蘋果放在桌子上,逗引孩子去抓握,不管抓到哪個,都要加以鼓勵,並告訴他(她)抓到的是什麼:「呀,寶貝抓到了1個蘋果!」「哇,寶貝好聰明,抓到了1支香蕉!」   母嬰提示:勿讓孩子抓握一些過大過重或尖銳的物品,一般選擇沒有尖角的較輕物品,顏色亮麗的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鏈接:玩積木。可以和孩子一起搭積木,然後讓孩子將其推倒,促進孩子理解因果關係;在收拾積木的時候教孩子數數。 ----------------------------- 通過遊戲促進幼兒邏輯推理 ■ 39健康網   適合年齡:1-1歲半   這個年齡段的小孩開始形成較為成熟的空間感,知道「上」和「下」的意思,對躲貓貓遊戲不感興趣了。他們已經能區分物品的一些顯著特徵,大人應該多引導孩子觀察事物,教小兒識別物體的各種形狀和特性。大人可以指著具體物體,告訴寶寶這些物體的共同特徵,反覆多次,最後引導孩子自己說出。這樣可以讓孩子認識一些基本形狀和一些基本顏色。在數字能力方面,則可以從讓孩子聽數發展成教孩子數數。   這些都是圓的(識別圖形,歸類)   媽媽可以準備一些圓形物品,像氣球、鐘錶、小球、圓形鏡子、棋子等。媽媽抱著寶寶,指著這些圓形的物品說:「寶寶快來看,這些東西都是圓形的。圓圓的氣球,圓圓的鐘錶……」媽媽反覆地對寶寶說。然後問寶寶:「這些東西都是什麼形狀的?」引起寶寶回答「圓形的」,反覆這樣問。接著讓寶寶說出(或指出)家中常見的圓形物體,如碗、車輪、圓形的盤子、臉盆、鍋等。   母嬰提示:寶寶還不能分清圓和橢圓的區別,所以先讓他(她)認識籠統的「圓形」。   每人分1個(理解數字1)   先準備一盤蘋果,一盤梨(每樣3個左右)。 家長先問寶寶「這是什麼」,讓寶寶認一認盤子裡放的是什麼。家長對寶寶說:「我們來分蘋果吃,請寶寶來給大家分,1人分1個。」寶寶分時,「爸爸1個」、「媽媽1個」、「我1個」,分對了,家長要說謝謝並同寶寶一起高高興興地吃蘋果。吃完後,家長又讓寶寶分梨,方法同上。   母嬰提示:遊戲時用的材料可任意選用,如是食品,別讓寶寶吃得過飽。   鏈接:識別顏色。媽媽手中拿一塊紅方塊,要小兒從幾個方塊中挑選一個和媽媽手中一樣顏色的方塊。小兒學畫時,讓孩於注意到小草是綠色的,西紅柿是紅顏色的,讓小兒拿綠色畫筆畫小草,紅色的畫筆畫西紅柿。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小兒注意周圍物品的顏色,如媽媽的圍巾是藍色的,小兒的帽子也是藍色的,這時便可告訴這兩件東西的顏色是一樣的。   適合年齡:1歲半-2歲   這個時期的小孩空間意識加強。他們具備上下、裡外、前後方位意識,並且知道空間是一個具體概念,如果一個球消失在長沙發後面,他知道球還存在著,並能夠去翻找。同時,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在加強,對於圖形、色彩、分類等與數學能力相關的概念更能掌握。因此,大人應該在生活和遊戲中多教小孩一些相對概念,如大與小,高與矮等,並讓小孩進行比較;同時和小孩多玩一些歸類、配對遊戲,促進他們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   誰的多(比較多少)   可以準備一副棋和一個棋盤,媽媽和寶寶圍著棋盤坐下。媽媽讓寶寶決定要哪種顏色的棋,寶寶決定好後,媽媽和寶寶各拿好自己的棋子。媽媽說:「開始!」寶寶和媽媽將自己的棋子排列到棋盤上,直到媽媽喊「停」為止,然後讓寶寶比較誰排的多,誰排的少,遊戲可反覆進行。   當遊戲結束時,將棋子一個一個收回盒子裡。比如,放一個,說:「1個。」再放一個,再說「1個」。這樣同時使寶寶理解1。   母嬰提示:家長應根據寶寶排的多少來決定自己排的多少,因為要使寶寶有一個明顯區別。比如,寶寶排5個,爸爸可排10個左右。爸爸也可比寶寶排的少,激發寶寶的遊戲興趣。 --------------------------------- 遊戲能培養孩子的計數能力 ■ 39健康網   分分類,配配對   取紅色、黃色、白色等不同顏色的小球各若干。家長任意取出一種顏色的小球,讓孩子取顏色相同的小球,進行配對。當家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時,還可以進行「看誰拿得對和快」的遊戲。   母嬰提示:也可以準備一些顏色相同但形狀不同的物體,讓小孩分類、配對,以訓練小孩對圖形的觀察和判斷能力。   鏈接:撲克分類。準備一副撲克牌,讓孩子按花色形狀分成幾堆,如按方塊和紅心等。隨後,可以讓孩子按紅色和黑色分類,最後可按數字分類。這是一種學習顏色、形狀和數字概念的極佳的遊戲。   適合年齡:2歲-2歲半   這個年齡段是孩子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家長在生活中要多對孩子進行「數量與數字的積累」教育,如和小孩一邊走,一邊說:「1步,2步,3步……」或是帶孩子去動物園看動物,也可以數給孩子聽,並鼓勵孩子自己數一數:「1隻猴子,2隻猴子……」總之,讓小孩數生活裡一切能數的東西,培養孩子對數與量的理解能力,並學會數10以下的數字。同時還要注意小孩邏輯能力的培養,如讓孩子比較遠近。家長可以問小孩:「媽媽現在離電視機近還是離床近?」「你現在離爸爸遠還是離媽媽遠?」   上一上,數一數(數數,理解數字)   媽媽和孩子各站在樓梯的兩端,媽媽喊「開始」,兩人一起往上走,邊上邊領著孩子數:「1個台階,2個台階……」數到10的時候,可以重新開始數。這樣反覆多次,然後給出一個數字,讓小孩上相同的台階數,一般不要超過10。   母嬰提示:所上樓梯不宜太陡,並且要注意對小孩的扶護。   比一比,哪個近(比較遠近)   這個遊戲可以讓孩子瞭解遠與近的概念,同時還能鍛煉孩子控制力度的能力。   家長準備2∼3顆小球、1條粗一點的線。將線拉直放在地上,家長與孩子分別拿著一顆小球,然後看誰能將小球滾得離線最近。開始幾次,由家長告訴孩子哪個離線近,哪個離得遠。慢慢地,讓小孩判斷遊戲的結果,比較哪個小球離線最近。   母嬰提示:小球大小、輕重要適中,以免小孩誤吞或砸傷自己。   鏈接:撲克接龍。準備一副撲克,先讓小孩把不同的花色歸類,然後根據大小順序依次排列起來。還可以用撲克比大小,幫助孩子熟悉數字、理解數字。   適合年齡: 2歲半-3歲   俗話說:「3歲小孩粘人精。」這個年齡的小孩對任何事物態度認真,凡事喜歡追根究底,「動手動腳」。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壞毛病哦。小寶貝們之所以這麼「調皮搗蛋」,正是因為他們已經有了簡單的邏輯思考,可以運用自己瞭解的數目、概念及工具架構自己的小世界了。因此,大人在這個時候,一定要耐心,給小天才們更多思考的機會和動手的機會,給他們更多的主動權,如從識別圖形改為畫出認識的圖形,讓孩子組合、拆分一些結構較複雜的物品,讓孩子做一些簡單小實驗等。   誰的厚(比較厚薄)   準備幾本薄厚不同的書。讓孩子拿一本小畫書,你拿一本更厚一點的書,同孩子比較,說:「我的書比你的書厚。」「你的書比我的書薄。」然後,鼓勵孩子尋找一本更厚的書,孩子就可以說上邊的話,其後你再找一本更厚的,依此類推。以後可以倒過來玩:「我的書比你的薄。」「你的書比我的厚。」   母嬰提示:這種遊戲也可以用於比較被子、衣服等其他物品。   冰塊到哪裡去了(因果關係,邏輯能力)   準備一塊冰塊,先讓小孩摸一摸冰塊,感受一下冰涼,讓小孩記住冰是涼的。把冰塊放進不透明的杯子,倒進熱水,蓋上杯子。過上幾分鐘,讓小孩打開杯蓋,看看杯子裡的冰塊:是不是變小了?還是不見了?讓小孩想一想:冰塊到哪裡去了?然後,再取一塊冰塊放進透明玻璃杯,倒進熱水,讓小孩仔細觀察冰塊慢慢變小、直至消失的過程。並告訴他(她)這種現象叫「融化」,冰遇到熱水就會融化,變成水。「看一看,杯裡的水不是變多了?」   母嬰提示:冰塊體積要稍大些,使小孩能更好地觀察清楚冰融化的過程,並感覺到杯子裡的水在增加。   鏈接:量一量。給孩子一把尺,教小孩認識尺寸,並讓他(她)去量一些物體,如枕頭、小板凳等。也可以用尺子或一定長度的繩子來測量身高或桌子、床等物品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