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lulu (喬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寵愛寶貝的肌膚清潔保養不可少

2008年03月02日
公開
10

寶寶「幼咪咪」的肌膚總讓人想咬上一口,不過嬰幼兒階段,寶寶皮膚的防禦力還不夠強壯,媽咪們可要好好呵護寶寶稚嫩的皮膚,以免受外來病菌的侵襲喔!本文也將介紹寶寶清潔與護膚商品喔! 寶寶各階段膚質特性 新生兒:新生兒的膚質往往會偏乾,這是因為剛脫離濕潤的羊水環境,表皮會逐漸脫落,所以會有明顯的脫屑,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國憲表示,在皮膚完全脫屑後,肌膚就會呈現白裡透紅的粉嫩感。此外,寶寶的膚質會偏向弱酸性,弱酸性的膚質可以抗菌,因此,萬芳醫院新生兒科護理長許碧芳表示,在清潔保養用品上也要盡量選擇和寶寶膚質接近的,以免破壞皮膚本身擁有的抗菌能力。若是選擇偏鹼性的用品,除了可能對寶寶皮膚造成刺激之外,也可能破壞他的膚質,許碧芳進一步指出,細菌喜歡偏鹼性的環境,因此,若是破壞寶寶的膚質,容易降低寶寶的抵抗力而增加感染的機會。 另外,王國憲指出,在新生兒階段,寶寶出生後幾天容易出現生理性紅疹(又稱新生兒毒性紅斑),主要是出現在臉上、胸、背或四肢上的紅色斑塊,其形成的原因不明,不過這些紅疹通常會在2週內自然消失,而寶寶的健康情況也不會受到這些皮膚狀況的影響。 嬰幼兒:到了嬰幼兒階段,寶寶在2、3歲以後,自己的免疫系統功能也逐漸建立,皮膚的抵抗力會較好。 呵護寶寶肌膚要點 要點1. 一歲以前,特別是新生兒階段,寶寶的皮膚都尚未建立良好的防禦系統,也較為脆弱,因此照顧者要特別注意自己手部的清潔以及寶寶衣著的清潔,在清潔保養用品上的選購也盡量選擇成份單純、低刺激性的用品。 要點2. 一歲以後,寶寶的肌膚已逐漸出現防禦能力,其保水性也很好,含水量幾乎是90%,不過還是要避免使用大人的清潔沐浴用品。 要點3.寶寶的體溫調節系統大概要到一歲以後才會建立完成,因此,一歲以前特別要為寶寶選擇透氣吸汗效果較佳的棉質衣物。此外,有些衣物為了賣相好,會添加螢光劑或染料;而有些衣服為了在賣場上較好展示也會上漿,對此,許碧芳建議穿之前一定要下水洗淨、曬太陽。一般消費者難以得知廠商在衣服上添加的成分,這些成分的優劣更難以確定,最好的方式就是買回家後下水洗過、曬過、通風過,以降低這些成分對肌膚的傷害。許碧芳進一步說,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老一輩的人比較偏好穿過好幾次的二手衣了。 選擇寶寶清潔護膚用品4大指標 1選-嬰兒專用:一般成人使用的清潔及護膚成分較複雜,較不適合用在寶寶的肌膚上,以免過於刺激。 2選-成份單純、無味:寶寶用的清潔護膚用品成分越單純越好,雖然添加香精可以讓寶寶香噴噴的,但是只要多了香精就容易造成刺激。 3選-弱酸性:為維持弱酸性可抗菌的膚質,也必須盡量選擇弱酸性的清潔護膚用品,此外,寶寶通常是待在家裡,只有流汗,沒有接觸到外界太多的髒污,因此往往使用一瓶弱酸性的從頭到腳的清潔用品就已足夠。 4選-避開易堵塞毛孔的成分:剛出生的新生兒會有生理性脫水的現象,手腳較容易脫皮,此屬正常現象,媽咪若覺得脫皮嚴重,可以擦一些乳液在寶寶的手腳部位,不過一般不建議使用嬰兒油,因為有些成分會阻塞毛孔,無法達到滋潤的功效。 寶寶的床舖也要維持乾淨 細心呵護寶寶肌膚的媽咪一定不會忘了維持床舖的潔淨!台灣的氣候較潮濕,許碧芳建議媽咪每1∼2個禮拜就將寶寶的枕套和被套清洗一次,且經過陽光曝曬以達到殺菌的效果,才不會使塵?躲在寶寶的寢具中成了傷害寶寶肌膚的兇手。

up!培養孩子閱讀力

2008年03月01日
公開
9

網路及電視普及的今日,親子間的互動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從今天起,拾起書本為孩子讀吧!這些共讀的美好的時光,將在孩子的心中灑下種子,迸發出您意想不到的大能力喔! Step1:引領孩子入門篇 關於親子共讀這件事 在沒有繪本、兒童讀物的年代,父母們為孩子讀的書可以是中國古典文學、西洋古典文學、報紙,一頁印刷品,一個小空間,或坐或臥,就這樣享受親子共讀的時光。 隨著電視、網路的興起,轉動遙控器、操縱著滑鼠已經成了生活中最快速、不假思索就能獲取資訊的方法,當大人們習慣在電視及電腦前放鬆,我們的孩子也失去了享受美好閱讀的機會。 關掉電視,陪孩子一起閱讀吧! 柯華葳教授強調,當「世界是平的」的概念被提出,孩子未來要與全球的人來競爭,電視媒介的特性讓孩子不假思索地接收訊息;網際網路讓孩子快速下載大量的資訊;唯有透過閱讀才能讓孩子在眾多資訊中,能「自己學習」吸收資訊轉化為知識,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關於閱讀這件事,親子教育實踐家汪培珽說:「父母的遠見比努力重要太多。」從兩個孩子出生一直到現在上小學,仍舊持續為孩子讀故事的她表示,父母其實也想輕鬆,看看自己的書,好好睡個午覺,但是「因為愛孩子,就要教育他。」而她認為,為孩子讀故事書就是最好的學習媒介,她深信每天持續為孩子讀書,能學習到字彙、刺激孩子的聽覺、感覺,在潛移默化之下,就會有大能力出現。 她就常常為孩子對閱讀的反應感到驚喜,她舉例,有時候書念一念,連她自己都覺得文辭怪異、沒有邏輯的讀本,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時,孩子突然迸出一句:「媽媽,這根本不是故事!」她才恍然大悟:原來,孩子都懂得,也比她更有堅持的自信。 Step2:親子共讀實戰篇 0∼3歲該讀什麼? 至於閱讀的內容如何為孩子選擇過濾?柯華葳教授表示,其實大人們心裡都知道,哪些內容是兒童不宜的,她曾經在乘坐火車時,瞧見鄰座一位媽媽自己在讀報時,小學一年級的女兒湊過來指著印刷物上頭的血腥圖片問媽媽說:「這是什麼?」當下這位母親立刻把孩子的眼睛遮起來,不讓她看。 這個現象也反映出,孩子接觸閱讀的環境完全依賴大人來提供,要帶領孩子領略閱讀的美好,大人就應該以身作則,不去接觸腥羶色的讀(毒)物,她建議,兒童讀物是最能吸引孩子注意的入門書,家長可以從為0∼3歲的小孩選擇適合的讀物開始,它有幾個選擇要點: 1.顏色鮮明:吸引小朋友注意,讓孩子願意看和聽。 2.圖案清楚:讓孩子聽到文字也能與書上的圖案做連結,認識物體。 3.故事生活化:故事書的內容能和孩子的生活經驗連結最好。 在0∼1歲這個階段,故事書其實不用買太多,因為這時設計給孩子讀的書多是沒有故事的,她認為,隨著孩子長大,他自然就會從生活事物中去學習物體的大小及顏色,這個階段這類的書不需多買,找故事內容能誘發孩子的創意及想像力的更重要,家長可以試著買有故事情節的書讀給孩子聽,讓孩子慢慢接受有故事的讀物。 而1歲以上的孩子讀的書,就不應該是沒有故事內容的類型,但每頁的字不用太多,故事有趣,能增進孩子的字彙與啟發聽覺、視覺最重要。培珽媽咪建議家長如果要買書,也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如果這本書不能引起自己的興趣,可能也唸不長久。假如家長真不知道要如何選擇,可以多到書店翻閱,或者和其他一樣家有寶貝的爸媽一起交流閱讀經。 閱讀的魅力正是如此簡單的幸福,等待著家長,翻開書本與孩子一同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