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lulu (喬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學齡前幼兒的睡眠問題

2008年03月19日
公開
1

學齡前幼兒的睡眠時間,已不再像之前嬰兒階段需要的那麼多,同時此時也會漸漸轉變為不需午睡,甚至上床前花樣多及抗拒上床等情形。本篇針對學齡前幼兒的睡眠問題,提出解決之道,您絕對不可錯過。 怎樣的睡眠狀況才算正常? 每個父母多少都懷疑過孩子的某些行為,自問:「這正常嗎?」甚至和同齡孩子相比較,藉以確定孩子是否屬於正常發展範圍,而這樣的作法,同樣出現在面對孩子的睡眠行為。對父母而言,了解孩子的睡眠狀況是否正常,能幫助你決定是否要擔心孩子的睡眠狀況,無論是睡眠的足夠與否,或者其他睡眠問題。 成長過程對睡眠的影響 就像其他事情一樣,不同成長階段對孩子的睡眠也會造成影響。以下就列出學齡前幼兒不同的發展面向與其對睡眠的影響。 ●測試你的底限: 當學齡前幼兒發展出較多思考能力,更能了解各種規則與限制,以及別人對他們的期望時,他們相對地會試著想測試你的遊戲規則底限何在,而這也適用於有關他的上床規定。你可能會發現,你那學齡前年紀的寶貝,每到關燈上床的時間,就變得更掙扎、更抗拒上床。 ●語言能力: 當孩子能夠表達較複雜的語言,他們也更能表達自己要的是什麼,同時,也發展出許多更有創意的表達方式,結果之一是,他會在上床時間提出許多要求,如聽故事、喝水、親親、抱抱等,讓父母頭痛不已。 ●想像力: 學齡前幼兒是一種富於想像力的動物。只是,他們也分不清楚想像和事實。也是這原因,耶誕老人和牙齒的故事,以及床底下(或者衣櫃裡、窗外)的怪獸,對這種年紀的孩子而言,都被認為是真的。也因此,這種年紀的孩子害怕黑夜,重點是,要如何處理這樣的事,這小小的「怪獸」才不會變成真正折騰人的大怪物! ●了解前因後果的能力: 這年齡的孩子逐漸開始理解,他們本身的行為可能造成某些結果。他們現在懂得為了獲得想要的成果而等待(延遲性滿足)。一般而言,他們頗想要討好大人,尤其是爸爸媽媽。獎勵制度(這個年齡是最適用代幣制度的年紀)和大量的鼓勵,通常是父母用在上床大戰的最好武器。 ● 睡前的閱讀: 當孩子對閱讀與書籍逐漸感興趣時,固定在睡前大聲閱讀,對於其日後語文能力的建立是相當有幫助的。睡前十五分鐘的閱讀,足以建立令孩子受用一輩子的閱讀習慣! 常見的異常睡眠狀況 ●怕黑和做惡夢:如前文所說,當孩子的想像力開始發展,怕黑和做惡夢就會跟著出現。這時父母要「試著讓孩子安心」,並透過細心教導、正面的鼓勵,讓孩子學習獨立。 ●抗拒上床:學齡前兒童上床前的花樣一堆且抗拒上床,是眾所周知的。發展出固定的上床習慣,並且對上床的規矩加以限制,你不但可以防患未然,且有助於解決其他睡覺相關的問題。 ●半夜醒來:通常,我們只有針對嬰兒或者學步期的幼兒經常半夜醒來,才會認為是個問題。但這種狀況其實經常會持續到學齡前階段。 ●阻塞型睡眠窒息症:學齡前兒童是睡眠窒息發生率最高的年齡,而過於肥大的扁桃腺與腺樣增值體,是造成兒童睡眠窒息的常見原因。如果你的孩子會打鼾、睡眠時暫停呼吸、或者有任何其他睡眠時的呼吸問題,則有必要至醫院詳細檢查。 ●夢遊與睡眠恐懼:這兩個問題也是學齡前幼兒常見的睡眠障礙。研究尚未發現造成此障礙的確切原因,但很可能是與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有關(真正的睡眠狀態),應尋找醫師做正確的診斷。

☆爬行的重要☆

2008年03月18日
公開
1

作者:快樂中心 王瀞儀老師 http://www.happy-house.com.tw)   有些父母只知道「讓孩子多爬行,孩子會比較聰明」如此而已!所以才有些父母明知道爬行可能會讓孩子更好,卻由於諸多因素(怕跌倒、他想走、他不爬、地上髒、怕他亂拿東西危險、爬行空間不足...等等),讓父母親最後還是選擇給孩子坐學步車,或是提早結束孩子的爬行階段。    人類如果不需要爬行階段,演化至今,人類直接可以進化成躺→翻身→坐→走路,而不是在坐和走路中間加個「爬行階段」。   所謂爬行必須姿勢要正確,孩子頭不是低低的,是看著前方爬行,時間至少維持六個月,這期間只要孩子醒著想移動身體,70%以上都是藉由爬行來移動,而非你抱著他,或是其他方式移動,這樣在爬行滿六個月後,您會得到一個非常可愛聰明的小寶貝:擁有高度專注力、聰明、學習能力強,乖巧聽話的好孩子!   「爬行和專注力」之間,其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人從懂事開始,任何事情離不開“專注力”。   要聽懂別人講話前,必須要能專心聽;要學習東西時,必須要能專心看、聽,甚至專心操作;要孩子收玩具或是做任何事情,他必須專心只想著先完成任務,如果分心想到其他事情,孩子便會跑開。   爬行和專注力間的研究其實多年前就已經有成果,只是鮮為人知,連電視節目都有專門的人在推廣爬行的重要性,可是父母們往往因為諸多理由,或是孩子比別人早走就是厲害的優越感作祟,選擇提早終結孩子的爬行階段。   人的背後肩膀附近,有兩塊肌肉稱「對稱頸肌肉」,每個人出生時,這兩塊肌肉都是不成熟狀態,所謂不成熟就是指:無法稍長時間用自由意識,來控制身體的大肌肉小肌肉。如果孩子常常跑來跑去像個過動兒,做事情三分鐘熱度,寫作業歪七扭八,上課不專心,家長可反視孩子是否爬行不足,而非拼命指責孩子,其實孩子他也知道這些都是不對,他也想要做好,可是對稱頸肌肉不成熟的孩子,他的身體並非能隨自己意識去控制!   爬行階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訓練這大塊肌肉成熟,只有這項最主要的任務,如果說還有別的,那就還有訓練孩子感覺統合的能力更強,當他爬行觸摸著每塊不同材質的地板、床墊、沙發時,會傳達到大腦,孩子以後的感覺統合能力會更好,而不是只有摸到棉被或軟墊材質。   不足、缺乏甚至略過爬行的人,直至成人,這兩塊肌肉仍是處於不成熟狀態,只有做專門矯正運動,可以再讓這兩塊肌肉成熟。目前美國的印第安那州有專門的矯治機構,一個療程6個月,就要花去台幣約七十幾萬元,大家有興趣可以請在美國的朋友幫你查詢,真的有這樣的專門機構。   結論就是,其實只要讓孩子多爬,家長就不用多花那個錢,帶孩子去美國矯正(其實台灣也有矯正機構,哈哈,只有我知道哪裡有,而且不用錢,可是家長都不當一回事之前,我講出來或許意義不大)。讓孩子多爬,拼命爬!孩子光明的未來就從爬滿六個月開始!

現在就讓寶寶戀上遊戲

2008年03月17日
公開
1

對寶寶來說,遊戲並不等同於單純的遊戲概念,它更重要的是一種探索活動。正是在遊戲過程中,使寶寶的心智與體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1歲以上:他們開始喜歡做各種帶有假想推測性質的遊戲,這是由於他們記憶力和推理能力的發展所決定的,而且通進行此類遊戲不僅能促進上述兩項能力的發展,還能使他們獲得了眾多有關周圍環境的寶貴經驗,並逐漸學會了如何控制自己以及身邊的事物。   由此可見,為了鼓勵寶寶發展自我認知,鍛煉他平衡能力的發展,父母應為寶寶提供足夠多的機會,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爬、去跑、去跳……總之做各種寶寶樂於做的遊戲,這才是順應寶寶天性的最佳方式。   適合寶寶的遊戲   (1)鍛煉平衡能力的遊戲   上下台階可以輕鬆地幫助寶寶掌握身體的平衡,同時也有助於加強他對自身身體的認知;翻越障礙,比如鑽過某個模型、鑽洞、跳過土坑、跨越圓木、翻越矮牆等等,這些活動可以有效地鍛煉寶寶身體各部分肌肉;抓竿懸垂既可以鍛煉寶寶的手勁、有效地鍛煉寶寶的平衡能力,對寶寶的視覺開發也有幫助。   (2)培養寶寶節奏感和韻律感的遊戲   聽音樂時音量的大小、節奏的快慢,樂曲所要表達的各種情感等等,這些來自方方面面的刺激不僅可以幫助寶寶辨別聲音,對提高寶寶記憶力,開發寶寶智力也很有幫助。無論在家還是旅途中,音樂遊戲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3)感受外界的遊戲   通過觸摸,寶寶對冷暖、軟硬、光滑與粗糙等各種抽像的概念有了正確的認識,給寶寶一些按摩,輕輕捏捏或者敲敲寶寶身體的某些部位,給寶寶洗澡的時候用一些安全的玩具,比如塑料瓶子、浴球、噴水器等讓寶寶觸摸或者用這些物件在寶寶身上滾一滾、碰一碰、給寶寶身上噴水等都能帶給寶寶許多的樂趣。   (4)發展智力的遊戲   玩黏土、做手指畫、拼圖、沙畫等遊戲非常有趣,而且可以鍛煉寶寶的肌肉。給寶寶玩顏色鮮艷的線團或其他用於辨認顏色的玩具,不僅可以幫助寶寶認識顏色,還可以提高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   從寶寶降生那一刻起,就對父母的聲音特別敏感,喜歡按摩、做被動操等各種遊戲,因此與寶寶玩遊戲可以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至於遊戲的內容,父母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一些適合寶寶的遊戲,以幫助寶寶更好地掌握各項技能,促進寶寶身體與心智的全面發育。

15個不花錢的小遊戲

2008年03月16日
公開
2

當寶寶對生活中的物品的興趣超過了對現成玩具的興趣的時候,正好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來鍛煉寶寶的小肌肉。   7個益智型小肌肉遊戲   1.用叉子吃東西   把水果或麵包切成適當大小的塊裝在盤子裡。給寶寶一把幼兒專用叉子,讓他自己去叉盤子裡的食物吃。記住,在這個過程中你要有充分的耐心,不要因為寶寶的動作不熟練就去幫忙。   效果:可以提高寶寶的手勁和操作能力,對鍛煉手眼協調能力也有好處。   2.用勺子舀水   準備兩個透明的杯子和一把勺子。在一個杯子裡裝點水,讓寶寶用勺子從這個杯子裡把水舀到另一個杯子裡。如果寶寶做不好,也可以讓他直接拿杯子將水倒來倒去地玩。   效果:玩水是寶寶永恆的遊戲,可以鍛煉小肌肉的控制力、手眼協調能力和注意力。   3.蓋蓋子   準備一個帶蓋子的塑料水杯或小碗。你給寶寶作個示範,教他把蓋子打開,再合上。可以讓寶寶慢慢練習。   效果:這個活動需要同時使用雙手,對培養寶寶兩隻手的協調能力很有好處,還能增強寶寶手腕的力量。   4.迷你汽車遊戲   給寶寶準備一些迷你小汽車玩具,教他玩停車場遊戲,比如把汽車整整齊齊地排成一排。也可以讓寶寶用小手去撥弄輪子,觀察輪子是怎樣轉動的。   效果:這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手部肌肉,還能增強空間意識。   5.敲打樂器   準備好小鼓、木琴、三角鐵等可供寶寶用雙手演奏的樂器玩具。播放寶寶熟悉的童謠或歌曲,讓他隨著節奏用雙手敲擊樂器。   效果:可以使寶寶更加熟練地使用雙手,還能培養樂感。   6.撕紙   準備幾種質地不同的紙,如面巾紙、打印紙、寫字本用紙等。讓寶寶試著用雙手把紙撕開,然後把撕過的紙揉成團兒。   效果:可以讓寶寶靈活地使用小手,提高精細動作能力。   7.翻書   給寶寶準備幾本書或相冊,讓他隨意地翻看。開始時,由於手指還不太靈活,寶寶可能會一下子翻好幾頁。沒關係,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寶寶控制小手肌肉的能力越來越強,逐漸地就能一頁一頁地翻書了。   效果:翻書對小手肌肉是很好的鍛煉,說不定寶寶還會因此很快愛上閱讀呢。 **************************************************** ★39健康網    3個徒手遊戲   1.小手變圖形   教寶寶伸開雙手,伸直手指頭。然後把食指和拇指的指尖對在一起組成圓圈,放在眼睛的前面,就像戴上眼鏡一樣。試試看,還能用小手變出什麼圖形?   效果:可以幫助寶寶認識各種圖形的變化,還能提高想像力。   2.「煎魚」   先讓寶寶把左手手掌向下,用右手輕輕地掂兩下手背,像煎魚一樣。再把手掌向上,捏兩下掌心。然後把右手伸開當成盤子,左手當成剛烤好的魚,把「魚」放在「盤子」裡,把小嘴湊過去假裝吃兩下。   效果:上下擺動雙手,可以使寶寶的手關節更加柔軟靈活。   3.用小手數數   教寶寶按一、二、三等數字的順序,逐一把手指伸出來。等熟練以後,還可以讓寶寶數書中的小鳥、鴨子等小動物。   效果:可以使寶寶的手指運動更加靈活,還能練習數數。   5個玩具鍛煉小肌肉   1.積木   可以讓寶寶把積木堆成各種樣子,再推倒重來。這個過程可以提高手眼協調能力,還能培養創造力和想像力。   2.彩色橡皮泥   寶寶可以用橡皮泥捏成各種各樣的形狀。這種活動可以刺激觸覺發育,讓小手肌肉得到很好的鍛煉。   3.小汽車玩具   寶寶拿著汽車玩具推來推去,可以鍛煉手的靈活性。還能通過它來讓寶寶識別不同的顏色,提高認知能力。   4.鼓類玩具   敲鼓時需要同時使用雙手,所以對手的小肌肉是很好的鍛煉。敲鼓時發出的聲音對寶寶的聽覺是很好的刺激,還能增強節奏感。   5.塗鴉用的筆   可以讓寶寶隨意在紙上畫畫,這對小肌肉鍛煉很有好處。   不花錢的玩具   門把手、抽屜等,可以讓寶寶反覆練習開、關,打開、合上。這都是小肌肉鍛煉的絕好練習。不過要注意安全,不要夾著寶寶的手。

克服新手父母情緒困擾的6舒壓法

2008年03月15日
公開
1

為什麼生了孩子後,以前約會看電影、旅行的生活完全消失?生活中除了寶寶的尿布、奶瓶之外,夫妻間的甜蜜默契似乎已經悄悄在消失!為了照顧孩子,夫妻倆不是辛勤工作就是將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其實有了孩子後,釋放壓力才更加重要呢! PART 1:影響新手父母情感的6種原因 原因1:睡不好(睡眠品質變差) 原因2:寶寶哭不停,無法得知寶寶的需求。 原因3:照顧上的建議相左 原因4:職場、家庭兩頭燒 原因5:生活重心突然改變 原因6:缺乏適當的舒壓時間 PART 2:增進夫妻情感的舒壓方式 舒壓指數 ★★★ 方法1:挑選氣氛佳的餐廳,約會吧! 假使夫妻倆都是上班族,下班後幾乎沒有體力再下廚,那麼不如就選間燈光美、氣氛佳的餐廳用餐吧!就當作給彼此一個獎勵,讓自己沉浸在美食、情人、浪漫間,和老公(老婆)聊聊也不賴。 舒壓指數 ★★ 方法2:挑個時間,看場電影! 如果夫妻倆實在抽不出時間前往外地旅行,那麼就撥一晚上的時間去看場電影吧!別忘了最好事先上網訂票,才不會因為挑不到好位子而敗興而歸!這時候,體貼的老公請展現風度,為親愛的老婆服務,而不是自己站在旁邊,讓老婆去買票、劃位兼買爆米花和可樂,這樣可不是一位體貼的老公該有的風範哦! 舒壓指數 ★★★★ 方法3:到溫泉飯店泡溫泉! 當疲憊的身軀滑進溫泉飯店內的超大按摩浴缸中,再多的疲累也頓時消失無蹤!其實,並非每戶家中都有設置浴缸,即便有設置浴缸,為了省水費或省時間,通常也很少會使用浴缸,想在家中悠閒地泡澡,又不被外務打擾,簡直是比登天還難呢!這時候,燈光美氣氛佳的溫泉飯店就能展現功用了!不僅可以讓您挑選喜歡的浴池款式,還能享受SPA的樂趣和品嚐美食佳餚,相當適合作為夫妻約會的秘密基地呢! 舒壓指數★★ 方法4:去旅行! 假使孩子有公婆或爸媽幫忙照顧,夫妻倆又能撥出假期,不如就挑個好行程,夫妻倆一塊去旅行吧!假使嫌出國花費太多又放不下孩子,到花蓮、台東選間特色民宿渡假也不賴!加上高鐵縮短南北兩地的距離,若想到愛河畔喝咖啡、看夜景,搭乘高鐵只要2小時以內就到的了!旅行的意義,是要讓夫妻兩人重溫情侶出遊的感覺,因此在旅行的途中,請將對方當作第一次約會的對象,改口稱呼對方為「HONEY」或是「親愛的」,而不是逕自地將對方當作老公老婆使喚,或是稱呼對方為「○○把把、○○媽媽」! 舒壓指數 ★★ 方法5:挑件性感睡衣! 許多媽咪在歷經懷孕、生產後,會覺得身材變形而感到自卑,加上照顧寶寶的壓力,許多媽咪累到一看到床只想倒頭就睡,根本忽略了一旁辛苦等待的老公。久而久之,夫妻之間的甜蜜溫度自然低了好幾度!這時候,不妨挑件性感睡衣吧!無論是薄紗、蕾絲,還是豹紋,只要不是那件天天穿的「阿嬤牌」睡衣就好!別忘了將頭髮放下,在耳後撒點香水,將燈光調暗,給老公一個surprise! 舒壓指數 ★★★ 方法6:別忘了對他(她)說:我愛你! 中國人對於「我愛你」三個字始終太保守!總覺得要在特別的場合、完美的氣氛、愉悅的心情下,才能含情脈脈對老婆(老公)說出「我愛你」。其實三不五時對老公(老婆)說我愛你,讓彼此都能沉浸在愉悅的氣氛下,why not?且絕對可讓感情增溫好幾度呢!要是覺得自己太害羞,不敢說出口,只要主動練習2∼3次,一回生,二回熟,就會愈來愈自然了!親愛的老公們,假使老婆帶點嬌羞地說出我愛你,別忘了給老婆一個擁抱和KISS,鐵定會讓老婆大人更愛你! 結語 孩子是最甜蜜的負擔!當老婆辛勤地照顧孩子之餘,體貼的老公們,別忘了好好感謝親愛的老婆大人!適當的舒壓才能排解負面的情緒壓力,讓夫妻倆的感情愈好,給孩子更多滿滿的愛!

餵藥器具、技巧及正確觀念如何成功餵寶寶吃藥?

2008年03月14日
公開
4

每次到了餵藥時間,寶寶和媽咪就開始展開一場拉鋸戰!寶寶開始緊張、抗拒、哭泣、掙扎,無論如何就是不肯乖乖吃藥,真是傷腦筋!因此本篇提供您幾種餵藥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小兒餵藥的正確觀念,幫助媽咪讓寶寶乖乖吃藥! PART 1:現今小兒用藥的型態 藥水、糖漿、粉劑、錠劑 目前小兒用藥的範圍包括兒童專用藥物和一般成人吃的藥品。「兒童專用藥物」的特色是劑型適合小孩,包括液劑、糖漿(包括以粉末加水溶解的類型)、顆粒劑或粉劑、咀嚼錠等。兒童專用藥水附有專屬的器具或餵藥器,有些還會依照體重設計對比的劑量刻度,方便家長掌握劑量。 藥粉主要是由藥錠磨成粉末或是直接取出膠囊中的藥粉。因為嬰幼兒還不會吞食藥丸、藥錠,所以必須經由磨粉調劑的作業。一般來說,兒童專用藥物的味道會添加矯味劑改善,以甜味來取代藥錠的苦味。 PART 2:餵藥的工具和方法有哪些? 工具1:藥匙 可以利用寶寶開始學吃副食品的軟質湯匙,或是稍微有深度的小湯匙也可。 工具2:小藥杯 當醫療院所開立糖漿或藥水處方時,會附贈一個有刻度的小藥杯,因為藥杯上附有刻度,方便媽咪估量藥品的劑量。但是這種餵藥的方式比較適合大寶寶或喝藥狀況良好的寶寶。因為假使寶寶對藥物相當排斥,那麼杯餵時,寶寶可能會奮力抵抗或是用舌頭將藥劑推出,反而增加餵藥的難度。 餵藥器具3:奶瓶用奶嘴 假使寶寶的月齡太小,若以藥杯或湯匙來餵藥,寶寶可能還不懂得該怎麼吃,因此這時候不妨可以奶瓶用奶嘴來當作餵藥的工具。 餵藥器具4:滴管、空針筒 除了藥杯、藥匙以外,您也可以去藥局購買空針筒(小支針筒約3∼5元),回家後再將針筒尖端的針頭丟棄,就變成簡單的餵藥器具了!使用時,請先將藥水抽入針筒中,再一滴一滴地滴入寶寶的口中。 【緊急處理停看聽】 寶寶誤食藥物,怎麼辦? 好動的寶寶經常喜歡將手上的物品順手往嘴裡塞,萬一發現寶寶有疑似誤食藥物的情形時,這時請家長注意以下要點: A:觀察寶寶的外觀,檢查是否有嘔吐? B:寶寶的意識是否清醒? C:寶寶有無出現抽搐? D:請家長蒐集寶寶吃剩的藥劑,並記錄發現的時間,再從剩餘的藥袋(罐)中檢查大約吃了多少份量。 E:切勿自行幫寶寶催吐,並立即送醫急救。因為不曉得寶寶誤食的藥物是哪些種類,且在慌亂中可能無法正確切安全的替寶寶進行催吐,因此建議先讓寶寶飲用大量的水分,並立即送往最近的醫療院所急救。 PART 4:藥劑保存篇 要點1:當次處方藥劑 切勿存放 要點2:並非所有藥品都適合放冰箱 要點3:領取藥劑時,請詢問藥師服用及保存的方式。 結語:童言童語 讓寶寶乖乖吃藥 當寶寶的年紀再大一點,已經可以和他溝通之後,假使寶寶有看卡通或是圖畫書的習慣,或是對某些卡通人物特別喜愛,那麼家長不妨能利用這點,和寶寶進行溝通。媽咪可以跟寶寶說:「寶寶要乖乖吃藥,小熊寶寶才會和你作朋友哦∼」或「小天使都有乖乖吃藥,你要不要也一起乖乖吃藥

孕媽咪動一動

2008年03月13日
公開
1

上班族孕媽咪平時在公司待在辦公桌的時間可能一待就是數個小時,難得有時送公文反而成了上班族孕媽咪忙裡偷閒的時機;在家待產的孕媽咪則是每天瑣事纏身,也沒有機會好好運動,但是久坐、久站的情況若持續太久,卻可能會對孕媽咪的身體造成危害。因此本篇特別介紹上班族孕媽咪以及在家待產孕媽咪可以隨時進行的各6種小運動,讓孕媽咪在平時生活中也能找到時機讓自己的各個身體部位能運動到。 隨時隨地做運動 現在的孕媽咪吃得很好卻運動少少,想著一人吃兩人補,卡路里卻是只進不出,現代人容易罹患的心血管疾病,除了要靠飲食控制來預防以外,別忘了適度的運動也將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本篇文章介紹的共12種小運動,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目的及改善的部位,對於孕媽咪及胎兒而言,有著絕對正面的幫助。不必等到下班或是周休二日才專程去運動,不論是在電腦桌前、送公文時、洗碗、掃地…等各種狀態下,孕媽咪其實都能做些小運動,讓自己更健康。 書田診所復健科潘筱萍主任表示,孕媽咪其實比起一般人更需要多多運動來維護身體健康及強壯體魄,適當的運動不僅能幫助孕媽咪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預防孕婦常見的腰酸背痛、預防產後的後遺症及增加生產的順利皆有著極大的益處。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鍾仁燕物理治療師也表示,孕期適度的運動不僅可以改善許多孕期不適的現象,也能鬆弛緊繃的肌肉且減輕疲勞,能幫助孕媽咪控制孕期體重。除了有助於孕媽咪在生產的過程中更加順利,孕媽咪產後的身材恢復也會更為迅速。 適度的運動對於孕媽咪及腹中胎兒的好處如下: 1. 減輕懷孕期間的不適症狀(如抽筋、水腫、腰酸背痛等)。 2. 促進血液循環。 3. 增加骨盆腔和產道肌肉的彈性。 4. 有效減輕分娩時的陣痛並縮短生產的時間。 5. 減少生產時可能造成的產道裂傷與出血。 進行小運動的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1. 室內運動場所應保持空氣流通。 2. 進行運動時應選擇硬板床或者是地板。 3. 運動前應先排空膀胱。 4. 避免在飯前或飯後1小時內做運動。 5. 運動次數應由少漸多,動作則是由簡而繁。 6. 運動方法及步驟應正確,同時注意運動時的安全。 鍾仁燕物理治療師指出,如果孕媽咪本身有心臟病、氣喘病史或者是破水早產、子宮頸閉鎖不全、陰道出血、妊娠毒血症以及前置胎盤等症狀或現象,則應立刻停止運動。另外,孕媽咪們可能會聽到爬樓梯對孕婦的好處多多,但是鍾仁燕物理治療師提醒孕媽咪們,爬樓梯的過程中的確能夠加強心肺功能,同時也能夠活動到骨盆,但是別忽略了爬樓梯也有潛在的危險性呢!譬如脊椎、膝關節壓力增加,容易導致孕媽咪腰酸背痛甚至是膝蓋受傷,因此建議孕媽咪爬樓梯只要爬上樓(以4層樓為上限),下樓則應改搭電梯,避免造成腰部的負擔。 潘筱萍醫師提醒孕媽咪,由於在接近臨盆的時候,身體會自然分泌鬆弛素,讓孕媽咪的關節、軟組織以及肌腱都變得較為鬆弛,使得生產時寶寶能夠更順利的經過產道,若是產前3個月沒有留意運動姿勢、方法的正確性,很可能會讓關節、軟組織及肌腱受傷,必須多加留意。孕媽咪在做運動時應注意下列四點注意事項: 1. 應注意自身的呼吸、心跳和血流的穩定,避免過於急促的運動。 2. 運動的場合應保持乾燥,避免地面濕滑,同時也應特別留意人身安全。 3. 在懷孕後期因為胎兒變得越來越大,應謹防重心不穩而摔跤。 4. 在運動時,建議孕媽咪選擇平常熟悉的運動且循序漸進的進行,並且注意姿勢要緩慢進行。 若孕媽咪能在運動時注意到上述四點,就能夠幫助孕媽咪在孕期更為順利且有益身心喔。 結語 孕期適度的運動對於孕媽咪及胎兒的幫助多多,隨時隨地把握時機做一些簡易的伸展肢體的小運動,除了能夠舒展孕媽咪在孕期可能出現的肌肉痠痛症狀,有些動作甚至能夠幫助孕媽咪減少因自然生產造成的陰道撕裂傷。而且,運動不是一定得特地或耗時的進行,只要有心,孕媽咪便能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的進行有益身心的小運動,在強身健體之外也能讓孕媽咪的情緒獲得放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