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Carys 琦琦

日期

#Tag

好文

2016年02月03日
公開
42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880128995383074/ DIY親子遊戲治療 2015年4月20日 20:42 文:王麗娟臨床心理師 孩子照書養或照豬養?現在我們都照Google養,任何疑惑總Google到水落石出,只要有資訊就能DIY,只要DIY就能省錢,或弄得一團亂。現在隆重介紹在家庭中進行的親子遊戲治療,Garry L. Landreth書中真有專章討論。 親子遊戲治療並不新奇,早在1909年,佛洛依德成功教導一名5歲孩子的父親,如何在遊戲中對他的孩子做回應。佛洛依德強調,沒有父親的互動,孩子的行為不可能發生改變。親子遊戲治療藉由父母扮演治療者的角度,來幫助兒童改變及促進親子間的關係。 如何在家庭中進行遊戲治療?先從簡單的部份著手,準備玩具,需要的玩具清單如下:黏土、蠟筆、白紙、鈍頭剪刀、奶瓶、塑膠刀劍、玩具槍、娃娃家族、玩具兵、玩具車、面具、木頭積木、醫藥箱、膠布、玩具紙鈔、繩子、不倒翁拳擊袋、投擲環、小紙箱畫了窗口及門做為娃娃房子,並用以裝玩具。這些玩具都不必是新的,但是只在親子遊戲治療時間才拿出來使用,其他時間要妥善收藏保管。 在哪裏進行?客廳最不恰當,有其他家人在場、走動、看電視。孩子的房間也應避免,因為其他玩具可能干擾。在家中找出安全又獨立的場所,你們都不被打擾,千萬不要滑手機、接電話、出去開門再回來、沖咖啡順便叫另一個孩子洗澡。這一小時,你全然投入與兒童同在,他才能感受到這段時間的獨特性,進而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 頻率與時間,每週一次,每次一小時,固定日期與時間,例如每週三下午4點到5點。在一週168小時之中,你肯定給得出一小時與孩子進行治療,只有一小時,已經足夠。其他167小時,孩子以內在力量自我指引開始改變。 Axline用八個基本原則來闡明遊戲治療者與兒童關係的特性,藉以作為與兒童接觸的原則: 1. 治療者對兒童有真正的興趣,並發展一種溫暖、關懷的關係。 2. 治療者無條件接納兒童,不盼望兒童在某方面有所不同。 3. 治療者在關係中創造安全感及許可性,讓兒童覺得自由去探索及完全表達自己。 4. 治療者對兒童的感受敏感,並把這個敏感用能幫助兒童自我了解的方式反應給他知道。 5. 治療者深深相信兒童有能力表現負責的行為,不變地尊重兒童解決個人問題的能力,並讓他發揮這個能力。 6. 治療者相信兒童決定的方向,並讓兒童引導。避免任何要指導兒童遊戲或談話的衝動。 7. 治療者欣賞治療過程的漸進性,而不嘗試去加速這個過程。 8. 治療者只有在能幫助兒童接納個人及關係中責任的情況下才設定限制。 很模糊的原則,看了難懂。Garry L. Landreth具體指出下列規則: 家長不要: 1. 不要批評任何行為。(你把玩具撒了一地誰要收!) 2. 不要讚美孩子。(你畫得好像!好漂亮!) 3. 不要問引導式問句。(哇,這是機場,他們要去迪士尼嗎?) 4. 不要讓任何事件干擾遊戲治療的進行。(我先去跟阿嬤說一下,馬上好。) 5. 不要提供訊息或教導。(不是這樣拼,要加上這一塊,你這樣拼不起來。) 6. 不要講大道理。(他踢到他沒有禮貌,他要說什麼?) 7. 不要引發新的遊戲或活動。(積木玩這麼久,浪費時間,我們來玩車子,不然折紙好了。) 8. 不要被動或沈默。(一小時坐在旁邊看,使孩子感到被忽略或被觀察。) 家長要: 1. 要讓孩子引導。 2. 要仔細觀察行為。 3. 要反應孩子的情緒。 4. 要適時設限制。 5. 要注意到孩子的努力與能力。 6. 要當一名追隨者。 7. 要多說話。 閱讀到這裏可能像地震般頭暈,請參考Garry L. Landreth示範、解說遊戲治療DVD,很驚喜在youtube發現連結如下。你會發現他是古代大師了,影片有些年紀,片中玩具有點爛,但是只要看過示範,遊戲治療就不致像波蘭文般陌生,它是全新的成人-兒童關係,遊戲只是媒介。 Garry L. Landreth示範遊戲治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IMWOOlR_9g 孩子的第一本遊戲治療書,書泉出版社:http://www.wunan.com.tw/bookdetail.asp?no=8195

吳佑佑2

2016年02月02日
公開
41

回診看評估報告 小謙進診間就立刻自己走過去翻玩上次的玩具櫃 醫生翻看報告後說:他的狀況還好.倒是媽媽的狀況比較不好。妳還好嗎?(抬頭看我) 我:還好(其實我忘了評估問題我怎麼勾選的....) 醫師:感覺為了照顧孩子犧牲許多...感覺對人沒有興趣...不快樂... 我還是堅持:是..但是我還可以 醫師:也許妳是因為現在的狀況,也許是還在一個療傷的過程中,總之如果真的有問題要提出來。媽媽不快樂,小孩就不會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謙的報告] 醫師說:感覺上語言認知等一些部分超齡很多,會不會是媽媽高估?(其實我寫問卷時是很客觀的) 另外.他在社會互動.自理能力.大肢體發展部分的確是有落後。這部分確實有必要介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報告的數據並沒有刻意讓我看(只給我們看一個曲線圖) 不過醫師放在桌上看的時候我有瞄到幾個數據 基本上 小謙的評估結果跟小均很類似(一樣是發展不平均) 填問卷時小謙是28個月 最高部分應該是語言類別.已經達到40幾個月的標準 另一項認知類大概也差不多 比較偏低的部分(自理能力)則是只有23個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均在3歲8個月(44個月)時做的評估,語言部分就已經達到72個月頂峰值... 小謙比小均更早發展語言(6個月叫爸爸媽媽),很艱難的字句也懂並且會應用,雖然在外人面前因場合跟物品關係,他講的話並沒有那麼多元豐富,但像是睡前時他講的話的確非常多,因此我可以確信回答問卷時關於語言部分並沒有高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醫師觀察小謙] 這次進來沒有上次那麼害羞內向.是因為等待時間久已經混熟了? 我:不是~他還記得上次來講話的阿姨那裏有火車玩具 醫師:記憶力真的很好! 故意問小謙一些玩具的命名跟顏色。小謙回答正確 小謙手上拿著玩具刀子,開口問:切的盤子呢?(切菜板) 醫師:說話命名這些確實都會...對2歲多這麼點大的孩子,本來對他語言的要求就不高(表示當他通過標準且還會更深的語言,評估的分數會偏高) 需要注意的是,他講話的音頻偏高(意思是他說話"不是很自然"),內容也比較固定(沒有很多變化)。 (備註:他在診間是拿積木玩具給爸爸/醫師看,並說:草莓..有x個之類的) 其實我覺得在外人面前他都很會演..故意愛現給人家看(表示他會的東西),所以腔調會提高) 另外,我也認為他在偷聽我們說話,所以拿東西給人是一種插話意圖,並非真的要講這些東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分析] 當然由我填寫的問卷 會依照我的觀察做這份評估。 如果是由爸爸.老師甚至其他客觀專業人士來寫問卷可能結果會不同 坦白說我認為小謙的自理能力並不好(一半以上原因是家庭時間不足問題,我們不想耗時間,因此跟外婆都幫他做太多事) 但如果是在學校老師寫的,或許會認為他雖比較被動,可是是有自理能力的(自己吃) 另外關於社會互動部分,因為我們無法觀察學校情況,所以我基本上都以"沒有"來答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狀況? 他這個月的聯絡簿上看起來有一些進步 包括跟小朋友的一起玩.參予團體課等等部分..情緒也穩定 醫師:是甚麼造成這樣的進步? 我:我認為是老師對他狀況的理解。有刻意帶領。 關於後續的問題? 我說:幼兒園的選擇(共學團體?蒙式幼兒園?) 這點醫師的建議非常好! 她說:絕對要以家為單位做考量,生活不要以他為中心做考量。這麼丁點大的孩子,要學甚麼呢?你們要考慮的是自己交通方便為主...你想要更多人的同儕互動,等到中大班再去換都還可以。這個階段即使只有一個人,只要與他有好的互動就夠了。 因此,要選擇可以對他有耐心引導的老師,是比較重要的。 ASD的手足也常在許多部分呈現很類似的特質,當然這是跟基因有關。 小謙的同期發展相較於小均是不嚴重的,但不代表不需要介入。 自理,社會互動,語言,粗動作(肌肉張力弱)這些層面都是需要介入幫忙。 粗動作跟自理能力跟肌肉張力有很大關係,體能方面著手改善就能改善,不過還這麼小也不要太操他(這我們知道的) 其他部分則是家長先多注意(我說小謙算是好教,因此暫不需要外力幫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個月後回診追蹤

英文師分享

2016年01月28日
公開
64

上周家長會時英文老師(中師)分享在學校開始跟孩子們用英文對話七個月的心得 (每周過去兩三天,待一兩小時與孩子們一起活動) 孩子們從一開始完全抗拒(不想讓她抱)到目前都很習慣接受她 也會跟著唱歌跳舞(小朋友最愛唱歌。都喜歡點歌:例如BUS. 咿呀咿呀油) 剛上次一樣特別提到小謙有語言天分(language talent) 不過當用英文問他 他一律堅持不說英文,都用中文回答@@ 她表示這是沒有關係的,有些孩子會先聽先學,等到過一段時間才開始講...如同嬰兒學國語一樣。 例如 師:Did you wash your hands? 他:有~ 師:你可以說:yes 他:有(堅持中文) 問:要不要喝水?(英文) 他:好~ 問:你的水壺在哪裡?(英文) 他:(碰碰碰)跑去拿水壺。。。 後來,她分享最近帶一本原文書給孩子們看 孩子們都很喜歡 那本書翻開一開始只能看到小豬的四個豬腿 問題:這是甚麼動物? 慢慢提示牠有四隻腿。有捲尾巴。有苟苟的聲音。。。 小朋友都猜到是小豬 接著翻開摺頁果然是小豬。。。。 後面幾頁還有其他火雞等等農場動物 的確是一本很有趣的原文繪本 其實這麼幼小的孩子 英文課的目的就是讓他們習慣不同語言為目的.不會產生畏懼的態度 唱唱歌.說故事.自然的對話...就是最好的方式 我也希望到幼兒園也能有這樣子的環境 以前台北家園是每天都有這樣子的英文時間 小均的進步非常神速... 但是似乎除了台北家園以外,沒有其他學校是這個樣子的 要嘛就是全美語 要嘛就是非蒙式的雙語學校 要嘛就是蒙特梭利不重美語(或一周只有一次中師從蒙式工作中自然對話)

台北家園近況

2016年01月26日
公開
67

考量幾天 還是決定問一下Angela老師關於台北家園的近況 就這麼巧 她昨天回學校 台北家園已經確定不繼續了...只打算到周四 Sandra目前好像想把教具賣掉 我跟她說了托嬰中心共學教室的事情, 提到不知道有無可能,台北家園的園長有出租或是合作意願?...畢竟已經有了那些教具跟環境。 當然我也知道這種事情真的不方便干預 她也同意... 但我們也都同意時間點很巧合... 也許這件事...再觀察一下.. 她說:共學教室就擔心是不是能擁有一樣的學習品質,還是希望可以有混齡的狀態提供學習 這點也是我的最大考量,但相對也擔心他相對比較弱的身體.. 人多也怕感染機會大... 我的確有考量先進入共學教室一段時間。等他大一點點再進入其他學校。(當然也可能反過來,先上別的學校試試看)。 在此狀況下,我也會希望學校不是共學教室,而是個正式的學校。這樣子才能夠符合蒙式混齡環境。 還有一點巧合,2月開始我們公司上班時間延後10分鐘, 這等於也給我稍充裕的時間,有機會考慮其他原本覺得交通較困難的地點。 (包括台北家園) Angela老師說:小麵包的求學之路有些崎嶇,看來小麵包也是帶給你們一些挑戰的孩子 我:都是我原本無法預期的情況。當初臨時換保母也是。2月初會再帶他回診吳佑佑醫師,屆時才能知道吳醫師對於評估表的結果。因為小麵包也是有此特質的孩子因此我在學校的選擇上會更傷腦筋。 儘管他學習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團體的參與度目前是比較低。 這點也讓我擔心,幼兒園要是沒有像台北家園當初這樣的接納... 是會衍生其他問題的。

共學教室

2016年01月22日
公開
45

家長會中,學校提到要成立3-6歲蒙式共學教室, 目標是希望朝申請幼兒園,但現在當然不可能這麼快作到,(申請門檻很不容易。) 所以她們就找幾個老師的小孩跟托嬰中心畢業的孩子,另外找地方成立共學教室。 因為人數很少,他們的想法很單純,就是蒙式教育,也會帶出去運動/課外教學,也請一位CC老師教創意科學課, 英文是目前托嬰中心那位英文老師也撥出時間去跟孩子們英文對話。 提到了可能也會找想要結束招生的幼兒園,慢慢朝成立正式學校方向走。 小麵包是八月才要上幼兒園,所以我仍打算會去參觀其他學校再做打算。 但是剛好聽到學校的這些計畫,不知怎地心裡有閃過一絲念頭, 不知道台北家園的情況如何...不知後續計畫是怎麼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前有考慮換學校, 曾經也去善導寺問過小均,提了磊心..娃娃家這些, 甚至也問了台北家園...他都回答不是。 問他是不是繼續在目前的托嬰中心待到畢業 他說:是~ 所以我們就擱著這件事。 今天白天均爸休假去了善導寺, 問他:是不是小謙適合去托嬰中心新開的幼兒園? (那時還沒開家長會所以不知道幼兒園詳情,只是聽說有這件事) 結果他回答:是。 (這下子換我嚇到了~) 家長會後我跟均爸說學校講的內容.目前只是共學教室而已。 均爸也跟我一樣立刻想到台北家園,我們想到以前小均曾說過, 要再唸一次台北家園.... 我也希望小謙在已經有經驗有很多哥哥姐姐的學校 我覺得不便干預這件事...但是...是不是太巧合了?

成立幼兒園

2016年01月15日
公開
93

昨天看到聯絡簿上寫著學校2月要成立3-6歲托兒 有兩個同學(我猜是多多跟凱凱)2月以後要升上去 得知這個訊息很驚訝也滿腹疑問 目前IC班的師生比大約是1:3 算是北市難找到的夢幻級師生比 2月以後其中一位老師轉托兒.會減少一位老師 師生比變成1:4 (相較於其他托嬰中心的1:5仍是優勢) 今年得要開始找幼兒園了 仍傾向蒙式環境 但找到的幾所純蒙的卻少了外語接觸機會 以前的幼兒園,每天有機會短暫接觸外師. 加上期末的活動有英文話劇表演 使得小均像是整個自信與天分被激發. 使他整個人變得活潑.煥然一新 小謙這幾個月學校也開始有一位英文老師(中師不過發音不錯). 每周會有一點點時間在環境中自然接觸美語. 才一個月.老師就給了與均很相似的評語--> 小謙也有語言天賦 小謙也有"AS特質".因此在找學校這一條路.更是需要小心謹慎 因此對於目前查到的蒙式幼兒園卻大多沒有外語課 著實有些猶豫. 可能方案會是 1.找純蒙再額外上美語課. 困難之處為:得考慮地點.我們上班時間接送.如果要上其他體能課或音樂.這樣子額外上課將會形成體力與時間負擔 2.找有外語的蒙式學校 3.找有外語的一般幼兒園 目前預計今年四五月左右開始去參觀各學校(8月新學期就要去幼兒園了) 聽到托嬰中心在此時要成立幼兒園.也可當作名單之一 也許..如我們先前經驗的感受 事情似乎總是莫名其妙地出現轉折. 會碰到一些彷彿為他而開闢的路 似乎冥冥中小均不想讓我們操心 會為我們做好的安排一樣 新學校的優勢會是... *有新的硬體 *老師熟悉小謙的個性與特別怕冷體質 *會有較優異的師生比(一般幼兒園是1:8(很恐怖啊)) *學生人數少也會減少一點點感冒傳染的機會 尤其這點對小謙來說也似乎蠻重要的 (當然隨著學校慢慢營運上軌道以後.一樣也會有額滿的情況..不過到那時候小謙也更大了...) 目前狀況不明(學校地點與軟硬體) 就只能靜觀其變吧...

吳佑佑諮詢

2016年01月09日
公開
36

11月就約診的日子終於到了,前一晚心中有些忐忑.. 因為我們希望盡早安排諮詢,也希望依照我們的時間,不另外請假,(若去大醫院是一定要請假的) 因此第一次先自費看診(收費很高.半小時2000.不過吳醫師是這方面的權威) 日後追蹤時可以開始轉健保 醫生跟我們聊得過程也會試著跟他互動,(不著痕跡的方式) 聊一下..或是跟他擠眉弄眼一下,謙都能夠立即回應。 醫師說他看起來還好,並不需要早療介入。 事實上依照他的狀況也排不進去。 但是有注意到他的肌肉張力弱,(許多ASD孩子也有此特點).他的手可以彎的角度很大,(我說我也是屬於這種的)醫生說..那也可能是遺傳..這是來自女性粒腺體。肌肉張力會影響粗大動作發展,運動會比較差,大一點也影響寫字坐姿體態 我詢問需不需要去排物理復健? 醫生說,不一定需要。除非是有需要去用儀器拉筋之類才有必要。 家長有注意到發展,多安排戶外運動。 透過運動可以慢慢改善肌力。 (謙不愛走路,最近身體常出狀況比較虛弱就更不想走路,只想要爸爸抱。 我跟均爸早就討論過,走路內八走路跑步都不夠穩,針對這點我想我們還是需要安排看一下復健科。另外謙的運動量/感統不足,也可能以後安排去體能方面的上課。) 學校最近也開始恢復去公園戶外活動,相信這也會有幫助。 至於老師頭痛的部分問題是在情緒以及團體課程 不過醫生認為還好。2歲本來就很容易固執。 不可能跟他講太多道理或是協商,也別想要大人贏。 若想要延長等待時間,可採取"數數字.唱一首歌",等待時間從一兩秒開始再慢慢拉長。 至於團體課的問題,作法採取"洪水法",就是繼續讓他暴露在這樣的環境當讓他慢慢適應。 (是一種較激烈的減敏法..這我之前知道...) (洪水法與系統減敏法同樣是行為治療學派的技巧。但是系統減敏法是循序漸進地給予不同程度的焦慮事件,而洪水法則是一口氣給予最強烈的焦慮事件,然後讓患者焦慮達到巔峰。如此訓練患者對於焦慮事件的耐受性,等到之後,患者遇到較為輕微的焦慮事件時,就不再會感到那麼的焦慮。) 關於心路巡撫老師提到的"語言語用"問題,可以自費上診所的語言課, 不需要太多堂課,主要內容是教家長如何教小孩, 平常隨時機會教育矯正他,讓他學會用正確方式說話。 心理治療,通常醫師一定會問到家族樹... 得知謙上面還有一個小均及發生的憾事.我想她很瞭解我們的感受.... 我說.我甚至想過謙可能是均,他有均的特質但濃度較低,她問有甚麼特別情況?(我簡單提了一兩件事.表示謙曾經找均的床單圖案.還有搶被子這些事情...) 她說.活到這年紀,關於超自然的事,沒甚麼不相信。這是很有可能的。 關於謙作早療評估的必要? 不需要。(評估在這年紀來說也不太準確,因為心理師根本不會有那麼多時間與孩子先建立默契,當孩子配合度不好時,極可能會低估) 事實上早療最重要是讓家長老師瞭解他的狀況,有警覺心 這點由於我們曾有過經驗,此外高齡加上碰到的經歷,對孩子勢必會格外謹慎。 所以警覺心這點,我們已經做到了。 另外他的情況並沒有嚴重到影響生活,跟家長互動關係也很好, 事實上,提早入學,且學校的師生比算是非常好的(可說是很奢侈), 這些都是早療無法提供的。 所以繼續目前的方向,頂多後續追蹤就可以了。 (拿回評估問卷,下次看診時交回,可以知道他目前的發展狀況) 吳醫師也說.韓國現在甚至把這種自閉光譜細分到38種. 可說是滿街上大概所有人都可以算是了... (我說..只是光譜上的濃度問題,對吧!?) 有時候,就視為是一種性格特質,不造成困擾或問題時,並不需要介入。 諮詢完以後覺得安心多了。 她的確是一位溫暖的醫師。 我想,不管標籤如何,好好地把謙這些特點發揮在對的地方的話.會是成功的人。基本上這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也會有比較多的問題,如果教育不正確,當然可能就是犧牲於體制下的人。 我想需要細心一些陪伴他,但不需要過度擔心。 (吳醫師在某個講座說:能力好的孩子不一定要到早療機構接受密集的矯治訓練。一般的幼稚園加上用心的老師,對於孩子的發展更有幫助。或許他更需要的是情感表達能力的提升。)

老師的觀察

2016年01月07日
公開
46

昨晚跟老師通電話 大致上跟之前說的狀況沒甚麼變化,事實上最近他的胡亂哭鬧狀況好很多 (我們調整跟他的互動.的確立刻有改善) 說起來仍只有10月左右那些情況比較嚴重(教室搬動就哭.泡泡飛走又哭...) 不過,目前來說,老師的觀察如下: *團體課仍然會想退出坐著.會觀察別人在做甚麼 *活動時間他不會主動找同學一起,會自己在一旁角落玩自己的, 同齡其他孩子會相揪去看甚麼或玩甚麼了,但他沒有這樣子過, 感覺上社交發展比較慢 (他會主動邀約爸爸:把拔我們一起玩貓追老鼠~) *團體活動.如果有小朋友興奮大叫,就會引發他要哭的樣子 *會捏小毛球.把毛巾的線圈拉起來成一線這樣玩 *他很喜歡看老師養的小倉鼠.但團體一起來看時.他只會跟著看一下.就又往後退(不喜歡人多) *不過他會關心沒到的老師或小朋友 Candy前陣子休息兩天.全部小朋友只有他一個人問:Candy老師呢? 小朋友沒來他也會問 我說...我的感覺是他的特徵跟小均很類似.但是他比較沒有小均自閉那些核心問題.(我意思是沒有那麼嚴重)..就是自閉光譜的濃度比較沒那麼高。 小均也還只是疑似.中班以後活潑的要命.也會呼朋引伴.叫到嗓子都啞了 我認為小謙不見得能列入早療體系(因為資源會給更需要的孩子) 除非還合併有其他感統問題(物理治療...也許內八走路部分需要?) 老師也說:我也覺得沒有那麼嚴重,他的一切學習都沒有問題。可是也會擔心情緒跟社交互動會對他後續有影響 另外我也提到他的情況可能與"安全感"也有些關係(分離焦慮,社交恐懼) 當然團體課(音樂/美術)這些偶爾才上的課他比較抗拒 可能是他無法預期會做些甚麼活動,可能大家會比較hi,音樂比較大聲 因此當他一想到會這樣...情緒反應就比較強烈.所以會哭.或是退縮 並不是對老師陌生的關係。 他從嬰兒期就在保母家,突然轉換為托嬰中心, 接著同學從一人突然變成很多小朋友, 照顧的老師也變動(1個離職/新加入3個) 對他來講.這一年變動是很大的....(事實上變動比起在幼兒園大) 他不像凱凱那樣子屬於活潑外向的孩子 他內向也比較內斂.思考層面也比較多. 這些事情的適應對一個比較易不安的孩子來說 可能是很辛苦的 老師也說:的確.這麼小的孩子對於有新生加入通常也都會有情緒.其他孩子也會. 需要格外照顧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