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草莓璇ㄉ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責備孩子的技巧》

2005年01月10日
公開

◎不便回答的問題,不可一口回絕,應以「現在還不是時候」來表達★多湖輝親子館 名作家吳先生回憶父親在世的種種,當他讀國中時,非常醉心屠格涅夫和契訶夫的小說,他常將一切的疑問,如屠格涅夫是什麼類型的作家,請教父親,「也許那時候年紀還小,思想尚未成熟,所以提出的問題都很怪異,不過家父都一一詳說。」吳先生又說他與父親之間沒有代溝,因為在他內心深處,對於父親解說的態度非常感激,並不是父親解釋的內容令他滿意,而是被父親肯定的滿足感,使他和父親之間得以充分的溝通。 然而,今日的父母,有幾人能像吳先生的父親一樣,以肯定孩子的態度去接觸孩子,尤其是當孩子問及有關家庭經濟,或親友間糾紛等不便啟齒的問題時,父母的態度更是無法教孩子滿意。當然我並不是主張凡事都得向孩子坦白,有些事情還是適當地隱瞞較好,因此必須劃分清楚各種事情的輕重。 遇此情形,一般父母最常使用的是「小孩子不需要懂這種問題」,來逃避問題或忽視問題,但這是最差勁的處理方式,父母以此態度拒絕孩子,孩子即認為自己被父母否定了,心裡立刻覺得遭到嚴重的傷害。 經常如此,孩子的潛意識裡害怕再次受傷害。於是避免再製造同樣的情形,也就是說,不再問父母、拒絕與父母接觸,當然,並不是一、兩次,就會變成這樣,但是親子之間的感情逐漸疏遠後,彼此的溝通更加困難,最後導致嚴重的代溝。 為了不讓這樣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我要強調,父母接受孩子的意見是重要的,無論孩子提出的問題多麼難以回答,先關心,瞭解其問題,然後說:「現在不便回答,等你長大後,我再告訴你。」這樣一來,孩子便感到滿意,孩子的意見為父母接受,其滿足感足以加強親子之間的關心。

《管教孩子的技巧》

2005年01月10日
公開

◎讓孩子親自下廚煮飯以拓展人生★多湖輝親子館《管教孩子的技巧》 目前一般家庭煮飯,大部分靠瓦斯或電氣。操作方面的確非常簡單,但現今社會上,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普遍不會煮飯,這是因為父母沒有要求的結果。 吃飯與整理房間、睡覺相同,全都是基本生活習慣的一環,所以自小訓練孩子煮飯,對孩子有益無害。 到了小學中年級,一個人看家的機會可能增加,而父母不妨趁機訓練孩子,至黃昏時以電鍋煮飯。 自己會煮飯,具有教育孩子的意義。米飯可說是生命,也就是一切活動的源泉。就這點來說,一個人會煮飯即表示持有向新體驗挑戰的精神,表面上看來這是件簡單的事,可是對孩子的影響卻很深遠。 如團體露營或郊遊時,孩子動手煮飯或炒菜時的神情是那麼的生動,充滿了喜悅和活潑。煮飯這珍貴的經驗與其說新奇,不如說可幫助孩子獨立。所以孩子會煮飯,就意謂孩子已能獨立自主了。 當全家一起露營時,可讓孩子嘗試做飯,或約定休假日是母親的休息時間,自準備食物到收拾善後全由孩子負責,給予孩子練習煮飯的機會。藉由活動雙手、頭腦和身體,孩子必能學會生活的智慧與信心。 單身年輕人出外時,這種傾向更加強烈。而自小就訓練孩子獨立的歐美,此一現象卻很少見。到青年期才離開父母庇護而生活的青年,之所以會難以適應,大都是幼小時候未養成基本生活習慣。

《責備孩子的技巧》

2005年01月03日
公開
26

◎對於孩子無理的要求,不可只是敷衍了事,必須徹底拒絕★多湖輝親子館 為應付孩子的要求,父母多半會說:「以後再說」或「好,改天再買給你」,這是表示現在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但是以後一定可以滿足要求,待時間慢慢過後,他會忘記,然而長此以往,恐怕將有妨礙孩子培養自立的能力之虞。 《Japan as No:1》的作者波克爾分析說,日本的社會中,父母與孩子之間求的是絕對緊密的信賴關係,在此關係下,無論父母的管教方法為何,一定不能違背孩子的意志,有時候,母親為了維持這種信賴關係,對於孩子提出令人無法接受的要求,也很少正面拒絕過,大多以「以後再說吧!」的方式逃避,希望藉時間的流逝,沖淡孩子的記憶,以免傷害親子間的感情。 以某個角度觀看,這確實是維持和睦的好方法,但若以孩子的自立為前提,卻不是理想的方法,因為父母以「以後再說」將孩子的要求閃避開,孩子便沒有機會思考自己的要求何以好、何以不好。 歐美的父母,對於這一點的看法和我們完全相反,有時候為了真理,不惜親子之間展開激烈的辯論,極力表達出拒絕的道理。在我們這個絕對忌諱對立的社會裡,總是拋開問題,以親子關係為優先,永達沒有解決問題的心理準備。 像這樣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以道理解釋,一味地避開問題,不僅使孩子喪失了思考父母何以拒絕的機會,而且,孩子也無法培養辨別好壞的能力。 表面看來,「以後再說」是迴避對立的妙方,但是仔細想想,也許暫時的對立須花費時間去解釋,不過唯有如此才能培養孩子辨別事物的能力和自立性。

《管教孩子的技巧》

2005年01月03日
公開
31

◎孩子失敗時命令孩子重來,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多湖輝親子館 「我家的孩子真糟,不管怎樣提醒注意,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常會聽到母親如此抱怨。從幫忙做家事到演算數學習題,同樣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父母通常會以為是自己教導無方或孩子缺乏這方面的能力。事實上,孩子之所以會遭遇相同的失敗,原因之一是父母太過叮嚀。 某一議員曾在著作中,談到他母親的教育方法。其中一段談到,他上小學時,母親常命令他到離家很遠地方買東西。如果搞錯了,母親雖未發脾氣,卻要求他第二天再去。他為避免發生錯誤或遺漏,就把準備購買的東西寫在紙條上。 這位議員的母親並未學過心理學課程,卻了解如何掌握人的心理。努力做事失敗後,還需遭受指責,無論是成人或小孩都會不愉快,而且會心生反感,失去自我反省的餘地。有鑑於此,不如命令孩子重新再做,可促使孩子分析自己的失敗,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他所以會拿著寫妥的紙條購物,也是因為他能檢討失敗。如果他母親提醒他,下次要記在紙條上,他會主動反省嗎?答案是否定的。這是由於人接受別人的指示後,大部分不會以自己的頭腦思考。因此,當提醒注意時能順利完成,但下次保證會再忘記,造成不斷反覆同樣失敗的情形。 孩子失敗後,不要數落孩子而命令孩子重做,可以用受教育界注目的數學指導法為參考。一般稱為公文式數學的學習法,原則上,指導人員不教導孩子,由孩子自行演算數算習題,而指導人員只檢查答案,如有錯誤,再交還孩子重新演算。如這般一次又一次演算同一問題,直到完全正確為止。利用這種方法,可加強孩子功課方面的實力,甚至於比自己學年更難解的問題,均可簡單解答。 由此可見,以責備或提醒方式,並不能真正幫助孩子反省。 因此,不如命令孩子從頭再來,既可促進孩子動腦思考,也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