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草莓璇ㄉ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管教孩子的技巧》

2005年07月05日
公開
27

◎由父親堅決拒絕孩子的要求★多湖輝親子館 父親在現代家庭中,佔著相當特殊的立場。 因現代的父親權威低落,已不如以前的父親一般穩重可靠。平常父親都為工作而忙碌,難得有機會和孩子相處,偶爾休息時,為彌補平常的忙碌,就想盡各種方法討好孩子,難怪在孩子眼裡,父親毫無威嚴。但如果父親能改變立場和觀點,也同樣能和母親一樣管教孩子。 母親平時和孩子的相處時間長,所以較難拒絕孩子的要求,常到最後向孩子投降。就這樣在不經意中寵愛孩子,到孩子能看透母親的心理時,已無法駕馭孩子。而在現代各家庭平均子女數僅有兩個的情況下,孩子已非母親的教導對象,大部分已成為寵物,母親為減少衝突,於是就允許孩子任性。 然而這時若是由父親出面,在孩子面前表示堅決拒絕,便能控制孩子的任性。對孩子而言,父親比母親陌生多了,因此,孩子比較不敢對父親撒嬌,父親可在孩子心中建立權威的形象,並假藉這形象用作管教的心理作戰。 前些時候,筆者在雜誌讀到某著名動物學家暢談他的「爸爸經」。這位先生因職業的關係,經常出外旅行調查,在家時間相對減少許多。為此,他徹底反省身為父親的責任。他說,他和社會上一般的父親並無不同,可是經過現實社會的考驗後,還能把社會上的林林總總帶回家庭,作為管教子女的素材。這種做法十分可取,男人絕不可因工作忙碌,將管教子女的重擔交給妻子一人承擔,放棄教導子女之職。相反地,應盡力扮演父親的角色,成為能呼風喚雨的父親。以這樣的面貌在孩子面前出現,自能收管教子女之效。 筆者認識一位十分疼愛孩子的作家。因工作所需,他在家爬格子的日子居多,他不只寵孩子,在管教方面也有一套。他並不因在家工作,就花費很多時間在管教孩子上,還是盡量外出,以塑造呼風喚雨的形象。也許是他的管教方法運用得當,他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避免說孩子是「獨子」或「奶奶的寶貝」★多湖輝親子館 最近,最常被議論的問題就是高中教育,連教師也束手無策。學生進入所謂的第三流學校,因自認學校差,一開始即喪失用功的幹勁。學校排名帶給學生的壓力不可謂不大,不知你是否也給孩子類似的壓力。 比方說,稱孩子是「獨子」或「奶奶的寶貝」。相信沒有父母特意如此稱呼孩子,但在實際生活中,不知不覺這麼做的父母很多。 談到這點,東方人大都喜歡表示謙虛,即使自己孩子不錯,也會在人前說孩子「沒用」或「依賴心太強」等。如此說自己的孩子,很可能是誇讚孩子。 筆者並無意否定此一溝通形態,但在眾人面前時,必須慎重考慮,對自己的獨子有何影響。因對別人說「這孩子很會撒嬌」,無異是告訴孩子可那麼做。特別對年輕母親來說,更覺得孩子撒嬌最可愛。而恐怕孩子長大後,不再如此。由於這種心理,才會常對人說「我家孩子沒用」或「很愛撒嬌」等話,也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    偶爾在客人面前這麼說,還不至於出問題,但經常在日常生活中說,就值得注意了。聽過幾次後,孩子自然會朝這方面走,表現出獨子的任性。雖然問題不像先前說的第三流高中學生的例子那麼嚴重,可是養成依賴性是在所難免的。 除此之外,常說「你是奶奶的寶貝」這類話,均可能助長孩子的依賴。為改善這問題,應先堵住孩子依賴的生路。

《管教孩子的技巧》

2005年06月29日
公開
28

◎父親保持沉默才是明智之舉★多湖輝親子館 據了解,最近的父親有取代母職的趨向。自育兒到家事等各方面,代替過去母親角色的父親不在少數。從換尿布開始,到烹調、洗衣等,已成為父親分內的工作。這種父代母職的結果,產生了「沒有父親的家庭」的弊害,尤其嚴重的問題是,父親對子女變得十分嘮叨。 也就是說,父親連子女平日的行為都加以干涉,如此,反倒削弱了父親本身的立場。因此,平時再介意子女的行為,也需保持沉默,由母親出面管教。對父親來說,忍住想說的,是應盡的本分。 有關沉默的效力,已在心理學獲得證實。談到沉默,一般人總會和什麼都不做聯想在一起,其實不然。沉默亦屬於互動方法之一。 比較以前和現代的父親,前者擁有其堅實無比的權威。這點除了和社會結構、家庭制度等關係外,還有就是前者擅於運用沉默技術。當然,以前的父親並非受孩子尊敬,只不過是能扮演父親的角色。 現我們把話題岔開。某一廠商以五十家股票上市企業的員工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問題是:「在你心目中,最理想的上司與最厭惡的上司為何?」結果顯示,「適才適用的上司」普遍受歡迎,最厭惡的上司則為「瑣事也嘮叨的上司」與「向自己上司拍馬屁的上司」兩種。 具體而言,什麼樣的上司受喜愛,該調查也顯示,是不說多做的上司。 由此可見,上班族最厭惡喋喋不休的上司,心目中最理想的上司,則是不說多做且重視自己能力者。 但仔細想想,這也很不可思議。沉默何以能評價別人的能力? 很可能是沉默的態度,能給人穩重感,所以別人才會把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投射在他身上。古今父親之間的差別,也就在沉默技術的應用上。 現代的父親偏向於多說話,而子女最討厭的父親,便是母親同樣嘮叨的父親。就這點來說,保持沉默反而有益。 ◎父親應站在第三者的立場★多湖輝親子館 前項也談到,家庭制度已遭破壞的現在,父親權威低落的問題。比起我們那一代,現在已難找到像過去父親一樣稱職的父親。但對孩子來說,父親仍有威嚴的一面。 母親每天與孩子的相處時間長,孩子較容易觀察母親的心理;而父親則不同。照理說,父親應扮演「黑臉」的角色。如此,一旦母親威脅孩子說:「你再這樣,我就告訴你爸爸」時,孩子會聽從。 然而威脅的方法太過火,同樣會帶給孩子不良影響。因此應建立正面的權威;也就是說,父親不僅要能處理家庭內的問題,也要把眼光放遠。 這點以商場來說就容易了解。為促成企業活動不斷發展,必須掌握世界經濟的動態、社會情勢及業界的動向等。若是經營者無法看透這些情勢,除了公司經營會產生危機外,恐怕也會波及全體員工的生活。而父親就須扮演公司首腦的角色。 當然,筆者這麼說並無意貶抑母親的偉大,而是說家庭教育中,不妨以在家時間少的父親為王牌,更能加深孩子的印象。如母親責備孩子時,父親切忌伸出援手,這時,父親宜站在如法官一般的中立立場。也就是說,暫時離開母子之爭的範圍,以第三者的眼光來看這件事。 不一定是母子之爭,如果父親凡事都能離開一步來看事情,教育便能一貫,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當孩子要求購買玩具或出外遊玩時,父親若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場,就可考慮到如何有系統的為孩子購買玩具,如此對教育孩子自會有莫大的助益。

《管教孩子的技巧》

2005年06月23日
公開
32

◎跪下責罵效果更佳★多湖輝親子館 筆者一位朋友到美國參觀幼稚園,回來後語重心長地說: 「美國幼稚園的教師均熟諳責備技巧。不像東方的教師偏向吼罵方式。美國的教師責備小孩時一定會蹲下,使眼睛的高度與小朋友同高,然後握著小朋友的手,輕輕的和小朋友說話。無論那位教師,在任何情況下都採取這種方式。原因是,小朋友被教師握著手無形中會乖乖聽話。」 這種方式之所以能發揮效果,主要原因是視線和小朋友同高及握手的動作,縮短了與小朋友之間的距離,所以小朋友比較容易接納教師說話的內容。同理,對挨罵感覺不安的小孩亦需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方法所以能奏效,與責備時的姿態息息相關,只要運用得當,保證孩子能順從。 就這點來說,老一輩小時候常跪著挨罵的方法,可重新採用。罵與挨罵這種親子間的行為,一旦成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效果定會減半。因此,讓孩子跪下,不管是父母或子女,因氣氛與平時完全不同,更能增進責罵效果,加深子女的印象。 在現代生活中,跪的習慣已逐漸消失。記得小時候,父母一聲令下「跪下來」,整個氣氛立刻為之嚴肅,相信這方法同樣可用在現代小孩身上。平日和藹可親的父母,今天感覺卻大不相同,這氣氛也會傳染給子女的。 在武道的世界,一旦跪下就不能任意起立或搖動,這是表明沒有攻擊的意思。在比試前後,跪的行為,也被視為是求取勝負公正。無論如何,面對面跪著,是意味在對峙時間內要認真。原來可坐下好好洽談的事,特別是日常生活所需的,以一反常態的方式表現,使孩子感到異樣的氣氛,如此不必開口,就能產生良好的訓練。 若是能擺出具有威嚴而正確的姿勢,所傳遞的訊息,將會一輩子影響孩子的身心。 ◎孩子幹勁低落時更應嚴加禁止★多湖輝親子館 想要求孩子做不肯做的事,的確非常困難。若是用哄的或騙的,孩子會更不肯做。在這番折騰下,父母往往會因生氣而破口大罵,致使孩子更加堅持不做。 這時,父母不妨裝作局外人,禁止孩子做。原來應該說「你去做功課」,則改說「你不准去做功課」。 如此大都能提高幹勁。這點和人「愈被禁止,愈想嘗試」的心理有關。 而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傾向。 這是由於人天生具有不受他人支配的心理,即使是依賴心強的小孩也一樣。因此,父母必須重視這種心理。 禁止孩子行動,是為造成一種心理的飢餓狀態,促使孩子產生食欲。有關探討人生的書籍,常這樣寫道:「如果陷入低潮期,不如暫時拋下工作或功課等盡情玩樂。」也是應用這種原理。當然,徹底改變身心狀況,把自己置於禁止做工作或功課的情形下,的確能達成恢復幹勁的效果。 英國有所非常獨特的學校。該校的獨特處,在於不強制學生用功,直到學生下決心用功前,都可任意玩樂,學校方面絕不干涉。這種做法是為了幫助學生產生自動學習的精神。不可思議的是,慢慢的,學生都會自動學習。而且這結果比校方嚴格督促更有效。 該校所進行的方法,其實與克服低潮是相同的,先造成心理的飢餓狀況,進而促成學生產生學習意願的動機。 此一方法也可用在家庭的管教方面。當然,並不限於用在功課方面。無論是家事、禮節,孩子想違抗父母的命令時,應改勉勵為禁止。待過了一星期或一個月的冷卻期間後,另找適當時機和孩子溝通。經過這段期間,孩子的幹勁漸高,通常會聽從父母的話。

《管教孩子的技巧》

2005年06月22日
公開
27

◎孩子轉嫁責任時應如何處置★多湖輝親子館 美國心理學家羅堅柴克發明了有趣的性格測驗,即利用圖畫進行欲求不滿測驗。方法是,由受測者看圖說明意思,從中判斷受測者的性格。此一測驗與知名的羅沙哈測驗(Rorschach Test,令人解釋墨水點繪的圖形以判斷性格)相類似。前者是讓受測者看有意義的漫畫,而漫畫通常是這樣的。 描繪一輛汽車和過路人。其中汽車行駛過低窪處,把水濺在過路人身上,在這種情形下,駕駛汽車的司機和過路人不免有一番爭執。至於他們的談話內容留白。 此一測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由受測者寫出空白部分的對話。有人寫司機的部分是「怎麼這樣不小心」,語氣很壞;另有人寫過路人的部分是「我也有錯」,向司機表示歉意。羅沙哈測驗將這些反應分成「外罰」、「內罰」和「非罰」三類。其中轉嫁責任是外罰,相反地,承擔一切責任是「內罰」,而責任分明,持有合理精神的則是「非罰」。 根據這種分類,最近一般人「外罰」的反應逐漸增加。原來是個人的責任,卻歸咎於「政治的關係」或「社會敗壞」等,把責任全部推卸給別人。若是這種風氣不改,對孩子不良的影響將難以估計。 還未社會化的孩子,都偏向於以自我為中心。因對自己無法客觀,很容易引起問題,一旦遭受父母責備,不免會假藉他人的名義逃避責任。教育最基本的主張,便是不允許這種逃避,但在整個社會都導向「外罰反應」的現在,光用嘴巴指責,也是無濟於事的。 對完全把問題原因推卸給他人而逃避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劃分責任界線,使孩子能客觀了解。換言之,即需促成孩子用頭腦想,除了自己外還要考慮他人的立場。 最有效的方法,是當孩子推說:「都是他,和我沒有關係」時,反問孩子:「換成是那小孩,他會怎麼說呢?」這時,孩子便會動腦想這個問題。藉這種改變立場的做法,孩子將會發現自己的責任所在,並反省完全推卸責任的錯誤。 當然,也可能是對方的過失。如果孩子站在對方立場能合理說明,就表示孩子所言是正確的。但如果是保持沉默或說不清,便可斷定是孩子在逃避責任。在這種情形下追問孩子,不必責備,孩子也會俯首認錯。 從小就訓練孩子冷靜分析對方立場的能力,長大後,一定會成為有主見的人,也就是會成為羅沙哈測驗分類中,所謂「非罰反應」的人。有責任感且關懷別人的人,即使遭受挫折,也會勇於面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