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紘紘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身體像一座最奧妙的化學工廠

2010年07月14日
公開
38

身體像一座最奧妙的化學工廠 但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工廠做些什麼, 甚至,還常「虐待」自己的細胞而不自知…… 。 每天清晨四點,城市的夜貓族剛入睡, 前台大病理科主治醫師李豐就起床。 先喝一杯溫開水, 開始運動, 吃過一碗五榖粥當早餐後, 七點鐘,她好整以暇的出門; 每天晚上八點, 都會上班族還在辦公室裡加班, 李豐已開始準備好九點睡覺。 她的飲食清淡, 中午自己煮糙米飯和蔬菜, 晚上 只吃中午的一半到三分之一量, 整天的飲食,就是五榖雜糧蔬菜。 很難想像,三十年前李豐罹患過淋巴癌, 當年為她治療癌症的醫師,有人都已過世了, 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 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 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 這三十多年來,李豐的工作, 都是每天在顯微鏡下看人體細胞的生老病死。 她說, 人在高興時,細胞很圓潤,就像十八歲的年輕人; 人生氣時,細胞就像八十歲的老頭,皺皺縮縮。 而且, 好細胞和生病的細胞完全不一樣, 癌細胞就是扭扭曲曲,亂七八糟的樣子。 她說, 越瞭解細胞,越為自己過去糟蹋細胞而感到慚愧, 直到學會「尊重細胞」,身體開始好轉。 因為她與癌症共存、「賺到三十年」的經歷, 不少人會找她分享經驗。 六月一個週三下午,李豐又接到一通電話, 電話中的人訴說做骨髓移植後,身體很不舒, 要她介紹推拿師, 李豐不介紹,只簡單的對著電話大聲說: 「去運動啦!」 「身體有六十兆個細胞,有無數生化工廠, 我們是管不了那麼多的! 還是供給原料,給細胞良好的環境, 讓身體自己運作就好了。」 ! 李豐說的「提供細胞環境」,其實是老生常談── 規律作息、清淡的飲食和運動。 以肝臟為例, 每天晚上十一點為什麼該躺到床上睡覺? 因為十一點到凌晨三點是 肝膽系充血、要運作、排毒的時候, 此時身體躺平, 肝就可以擺平,充滿足夠的血, 這時的肝會是平常的二到三倍大, 如果晚上十一點過後還坐著或站著。 她說:「就像菜市場吊著豬肝,放不了多少血。」 肝臟,是最大的解毒工廠 根據醫學研究, 人站著時,肝血的流量比躺著時減少三成, 運動時的肝臟血液的流量, 又較躺著時減少五成到八成, 所以,醫師要肝病患者多休息, 用意在臥床可以使肝的血流量增加,有助恢復肝臟健康。 肝臟被形容成人體最大的化學工廠, 因為,這個重達一公斤半的器官, 可以完成五百種上的化學反應, 遠超過任何人為興建化工廠的速度和效率。 ! 人體生長和活動時, 身體內自然會產生各種化學變化, 這些化學變化需要「酵素」, 人體的有兩千種,肝臟就能生產其中的一千種。 當毒性物質進入人體內, 肝臟會自動透過化學作用解毒, 一些重金屬如汞,和來自腸道的細菌, 也會隨著膽汁分泌排出。 這樣的運作是個極複雜的工程, 所以,在人造器官中, 人工肺、人工腎都可以達到天然器官的功能, 只有人工肝臟無法像天然肝臟般進行好幾百種的化學工程任務。 再說肺臟, 肺臟可以容納六千立方毫米的空氣, 可是人坐在椅子上時, 每次呼吸進的空氣才半公升,只用了十二分之一。 現代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坐辦公室,出外搭車、乘電梯, 每次的呼吸量也同樣只在五百到一千立方毫米之間, 其他的肺臟空間等於備而不用。 「就像一個人有一棟十二個房間的房子, 可是每天忙碌出外工作,回到家裡來,就只用到臥室。」 李豐說, 要用到肺臟的每一個部分, 唯一的方法就是勤加運動。 因為激烈運動時肌肉的耗氧的速度會比心肺供氧速度快, 每分鐘呼吸速度增加一倍,每一次吸進肺部的空氣, 可增加五倍以上,另外, 深呼吸可以使平常空氣無法到達的肺泡充滿空氣。 另外, 為什麼吃冰對胃不好? 李豐曾在手術房中接觸到病人的胃液, 胃液比人體的三十六度C體溫還要高, 也就是說, 在這樣溫度的環境中,胃細胞才能工作, 灌進一杯冰水,胃的溫度一定會驟降。 這時,所有的胃細胞只好都癱在那裡, 暫時罷工。 必須等到身體其他器官的熱抽調過來, 胃回復該有溫度,胃細胞才又會開始工作。

人生的風景何必急著壓縮

2010年07月06日
公開
33

昨天應邀去上「今晚哪裡有問題」節目當特別來賓,當集的節目主題是「跳級生」。 主角人物是兩個跳級生的家長:蔡爸爸與蔡媽媽,我和另外一位媒體人、還有在建中任教超過三十年的陳美儒 老師,則是搭配的來賓。 整場錄影,簡直是讓我有「傻眼」的感覺。 蔡爸爸與蔡媽媽本身都是相當高水準的知識份子,蔡爸爸是光武工專電機助教、留美高材生,蔡媽媽本身是家管,師範大學公民教育系畢業。 三個孩子中,老大佩真今年以十六歲的年紀,拿下大學指考第四高分,錄取台大電機系,在就學過程中,她兩度跳級,國小跳一次、國中跳一次。老二也是跳級生。 蔡爸爸、蔡媽媽與大家分享他的「學齡前教育法」。 他們說,兩個大的一出生,24小時內就抱回來餵母乳,還未滿月前,她就開始「字卡教學」。 蔡媽媽手繪各式各樣字卡,還有由圓點點組成的「數目圖卡」,從1到99,在每次餵奶前,寶寶哭鬧、最有精神時,在寶寶眼前晃過卡片,告訴寶寶相關的字、數目,然後再餵奶。 蔡爸爸說,三歲前的寶寶有大腦有百分之七十的未開發區域,先給予字卡再給予喝奶,就是教導他「學習」跟給予「獎勵」。接下來,寶寶還未學會走路,家中牆壁就貼滿了數字、九九乘法表,以及國小國語課本裡的課文。 家中所有的家具都貼上中英文字卡,隨時隨地不忘教學。 因此,在蔡媽媽的耐心教育下,蔡佩真一歲就已經識得數字及國字,會用手指出正確位置,兩歲會說話時,就已經會背完九九乘法表,三歲已經可以自行閱讀中英文故事,並在鄰居教導下,學會基礎日文。 她中班以前已經把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上完。 於是,她小學二年級就隨著媽媽到師院附小上六年級的數學課,四年級時跳級至五年級。 國二下再跳國三下,隨即考上北一女中。 蔡爸爸並分享孩子們生活的點滴,包括喜歡打球、打撲克牌,以及他自創的「十分鐘預習法」及一些聯想記憶術等等。 節目結束後,他並送我一張他個人印製的「學齡前教育」的演講DVD。 我當場只能不停的搖頭讚嘆。 我看到的是,一個優秀的媽媽,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兒女的教育上,將所有自我的成就都擺在成就兒女上。 但是,我也看到,蔡家父母將所有的心力放在智育的教育下,三個孩子在優秀課業表現的同時,顯然在人際關係上都有極大的問題 不斷的跳級,導致的是在學校裡的寂寞,沒有朋友,還有,人生閱歷顯然較同年紀的孩子貧乏 陳美儒 老師對於這樣的教育行徑十分不贊同,在錄影現場就不停的開砲,導致對方有點小尷尬,因此我的角色其實比較像潤滑劑一般,偶爾開個玩笑,嘲笑自己很懶,沒有辦法這樣教小孩。不過,私底下,我很認同美儒老師的看法。 美儒老師在建中任教三十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她說了一個故事我覺得很有趣。 她說,有一年建中將所有數理資優的孩子集中在一個班上,那年,那個班上考上了六個台大醫科,十幾個台大電機。 其中有一個「考壞」了的孩子,考上台北醫學院醫學系,放榜當天人就消失不見,大家嚇壞了,後來陳 老師在碧潭橋畔找到了他。 她想說的是,一路順遂、超人一等、資賦優異的孩子,並不見得是快樂的孩子大家在一味追求學業的資賦優異過程中,不該忽略的是孩子的體能教育、品格教育、愛情教育、財物教育、人際關係、以及各種各樣生活中的歷練。 最好笑的,是二十年後, 陳 老師去參加這班同學的喜酒。 在喜宴兼同學會上,眼看當年資賦優異、人人稱頌的這一群大男孩,分坐了兩桌,變成醫生、工程師,並為人夫、為人父,喜酒的菜一上,大家不約而同,紛紛低頭不停的剝蝦。 其中最優秀的那一個男生,自顧自的吃蝦,結果被老婆狠狠的踢了一腳之後,也開始低頭幫孩子剝蝦殼! 哈哈!我在一旁,忍不住大笑! 陳 老師的意思是,「資優又SOWHAT?20年後,他跟一般頭腦普通的男人,並沒有兩樣! 他仍然要在社會上生存,跟家人相處,結婚生子、養兒育女。」 今天我去上MOMO親子台時,忍不住跟現場兒童心理師分享昨天的錄影經過。 他說了一句話我覺得超棒! 他說:「人生的風景有多少?值得我們慢慢享用,何必急著把它壓縮著過完?」沒錯啊!就是這種感覺! 我並不否定蔡爸爸、蔡媽媽的心血,也認為他們全心為兒女的付出非常值得讚美,但我相信,以他們夫妻倆資質的優秀,即使不在寶寶滿月前就開使用「閃卡」、「字卡」,奮力的教學,他們的孩子一定也可以順利考上北一女、台大電機!我相信,優秀的父母培育出的孩子,在學業上絕對不會差到哪裡去!只是或許多用了一、兩年的時光。 但是,童年的時光何其珍貴? 與其辛辛苦苦的製作閃卡、字卡、數目圖卡,為何不用這樣的時間多跟孩子去溪邊散散步、看看美好的晨光? 與其花費時間教他「媽媽起床、爸爸讀報」的國語課文,為何不多講幾個好聽的故事、讀幾篇優美的詩歌? 與其花時間背九九乘法表,為何不帶孩子看一場好看的電影,看一齣有趣的話劇? 與其讓孩子先讀他還不需要知道的知識,何不帶孩子一起粉刷油漆、擦地洗碗、種花除草, 或是去一趟育幼院、幫忙照顧其他失去父母的幼兒,讓他懂得關心這個社會? 與其在十五歲時就在大學選修課程,為何不鼓勵她多交幾個閨中好友,去逛個街、打個工,讓她培養正常的社交關係? 在全力追求智育的時刻,我看不到的是強調孩子品格的教育、藝文的欣賞與正常的社交培養。 最重要的並且是:生活的歷練缺乏一個十六歲的女孩,正是最甜美的時刻,她應該要有她這個年齡所該有的青春、愛情,擁有運動與社交、懂得追求自己所愛,享有秘密與夢想。 我期望我的女兒十六歲時,除了唸書之外,看到人會主動的打招呼、微笑,對於長輩展現出應有的禮貌,進退得宜,而不是當別人向妳問好時,只知道直楞楞的瞪視對方、沒有任何反應。 我希望我的兒子十四歲時,對於沒看過的環境充滿好奇,到了攝影棚會問東問西,而不是呆若木雞。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爬山涉水,懂得探詢世界,求知慾不僅僅限於學業。 我希望她在苦讀ABC時,除了用來看TIME雜誌,更能領略毛姆、莫伯桑筆下的人生縮影。是的,生命何其珍貴?求知何其快樂?我並不急得他們跳躍度過,也不在意是否速成有效,我只希望他們慢慢享受、領略其中美的世界。 看信的好處是可以『增廣見聞』,穫取您平凡的生活不會去想的東西。 如果您收到別人分享給您的好文章,不要吝嗇,您也可以繼續分享給好友,請別忘記我這一份喔 ! ! 當我們用心對人時,有心人將以熱情回報您,希望我們都是用心的人,也是有心的人。

朱銘「夏夜開館」 七、八月每週六晚間免費入場

2010年07月06日
公開
20

更新日期:2010/07/05 12:38 記者謝禮仲�台北報導 可以避開這樣的夏天的大太陽,在沁涼的夜裡觀賞藝術作品、參與親子活動,而且完全免費!這樣的好康,只在台北縣金山的朱銘美術館,七、八月間的每個禮拜六晚間六點以後,歡迎民眾免費入場,各項精彩藝術活動,一樣都不少! 「夏夜開館」是朱銘美術館一年四季中獨有的特色之一,今年邁入第8個年頭,自7月3日至8月28日,每週六晚上18:00之後即可免費入館,館中準備了諸多主題與活動,讓民眾玩到21:30。 今年暑假期間的朱銘美術館,以以「光影.劇∼自由穿梭」為主題,將整個美術館打造成一個「劇場」,讓民眾自由穿梭欣賞藝術,並推出以精彩藝術創作所組合的「藝術之劇」和以美術館藝術季紀念扇玩一場光影遊戲的「夜之劇」。 「藝術之劇」,精選6檔精彩藝術創作讓民眾賞遊,包括「追尋雕塑密碼」、「200公尺中,見證愛」、「線條先生與毛線球」、「際遇之歌」、「科學家的溝通器」、「繪遊奇幻仙境」,民眾將跟著導讀劇本進入藝術世界。其中「200公尺中,見證愛」,民眾將可在藝術長廊中現場直擊藝術家的創作,藝術家創作時間為每週六10:00∼21:30及每週日10:00∼18:00,歡迎民眾前往與藝術家互動與觀賞創作過程。 為了讓民眾體驗夜晚中的美術館,朱銘美術館特別提供限量藝術季紀念扇,提供民眾領取,民眾可使用材料進行創作,同時自備手電筒,即可用光、影跟美術館週邊環境或作品演出一場彩色影子戲。持藝術季紀念扇即可享美術館內各餐廳、點心亭餐飲9折優惠。 此外,7月3日起至朱銘美術館官方Facebook,參加「玩『人間之劇』我最愛的美術館一隅」活動,分享你在朱銘美術館藝術季的照片與故事,美術館將選出「朱銘美術館藝術季每週之星」,入選者可獲得「夜訪朱銘美術館」精美夜景地圖明信片乙套,詳情活動辦法請上朱銘美術館官方Facebook! 搭配朱銘美術館藝術季之際,凡於藝術季期間,持朱銘美術館入園門票票根或消費單據,入住陽明山水會館,即贈送精緻下午茶乙套;憑誠品會員卡購票入館參觀,即贈送「夜訪朱銘美術館」精美夜景地圖明信片組乙份,每日限量20份;同時於7月1日至9月30日周日至週四時段入住天籟會館使用「寶貝你最大專案」,即可享有「爸媽同行,小孩免費」,贈送給小朋友朱銘美術館門票乙張,詳情請洽上述各單位洽詢。

【心靈小品】來者是友是敵?

2010年06月29日
公開
38

 身邊的朋友會變成朋友,總有些因緣,或是恩,有的甚至從怨、從互相看不對眼開始。但總之,有一天,忽然因緣成熟了,可能是有陽光的下午,不小心喝起咖啡,說到一些感動或交流了些溫暖,瞬間刀兵相見的過往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陪伴的心情。  有些人你第一眼見著他,就知道這個人一定會與你的生命有所關涉,這樣的朋友是理所當然的;但有些人,你一見到,居然在未識對方的情況下,油然生起敵意,彷彿是來與自己作對的,卻又有一種業力相牽似的,老是閃避不及,愈想逃走,愈是被黏著,揮之不去。  記得高中時期就曾有過這樣的因緣,那時編著校刊,與他班的一位同學當起了夥伴,也不知哪根筋不對,只要看到她就閃,而向來不擅遮掩脾性的自己,永遠不懂得在臉上假裝一絲溫柔。  不料隔年對方的班級拆了班,她也因緣際會地編進我們班上,相似的高度使她坐到我的正後方,當然由於同為校刊編輯,相對於班上同學的陌生,我突然成了她寫紙條、戳後背說話兒的少數對象。  於是在這種不好意思拒絕的因緣下,才慢慢卸下自己沒來由的冷淡,甚至敵意,乃至於三年來成了極親的密友。  事實上,生命過程中諸如此類的因緣多得不勝枚舉,一直到讀到「天女散花」的故事,才有了不同的體悟,並開始試著用「做功課」的心態看待這樣的來去。 話說天女們聽聞了維摩詰居士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極為讚歎,忙來散花。而那一些拘謹的阿羅漢們,在花灑在身上時,忙不迭地揮撲著,想把花瓣兒掃開,卻是愈掃愈黏,好不尷尬。於是忙忙問起︰「這究竟怎麼回事,誰跟他們過不去哩?」  原來是阿羅漢們怕花黏著失了威儀,急忙要撲走;而也就是這樣的動作與心念,表示了他們的心仍有沾黏與執著,花瓣兒歸花瓣兒,誰說就是不威儀?威不威儀可不是花瓣兒可以決定的。  仍在那兒喜歡或討厭身邊的人,分辨著誰是友?誰是敵?看這個順眼那個不耐煩時,那因緣可就有趣了,偏偏都來你身邊環繞著。除非有一天,看誰都是平平等等、自自然然的那一刻,可能就不會特別有一種「怨憎會、愛別離」的無奈了吧。那一刻,大概就會清爽地看待身邊的人,喔!原來都是增上緣,即使微笑都彷彿在說法,都是善知識呢!  哪天,如果也讓花沾了滿身,願只聞撲鼻香,不起罣礙意。 文:辜琮瑜 摘自根本沒煩惱

越笨 ,越自我感覺良好

2010年06月25日
公開
40

更新日期:2010/06/24 00:28 ■ 撰文�江欣怡 我們常聽到:「 這個人自我感覺也太好了吧!」、「某某人根本就是自我陶醉吧!」這些話多半是帶著諷刺口吻講的,使得「自我感覺良好」一詞突然間便成為挖苦他人自以為是、過度樂觀、過度自信的專用語,但殊不知「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問題可能不在於人格,而是在於大腦額葉的活動量太低了。 大腦額葉與自我感覺有關 美國奧斯汀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比爾(Jennifer Beer)和研究生修斯(Brent Hughes)在今年2 月的《神經影MRI像》期刊中,共同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這篇報告揭露出一項事實,原來,容易自我陶醉的腦袋與此人的大腦額葉活動度,有密切的關聯性。 研究中,他們請20 位受測者比較自己與同儕在正面特質和負面特質上的差異,並以核磁共振攝影(MRI)測試這些受試者的腦袋。結果發現,回答較同儕擁有更多正面特質的受試者,其大腦的前額腦區底部(OFC)及大腦背側前扣帶迴(dACC)兩個區域都較少被用到。額葉位於大腦半球的前端部分,主掌了一個人的思考推理、情緒感知的能力。而這項研究報告也顯示出,對一般人來說,愈刺激活化大腦額葉的某個區塊,這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就愈準確,但如果大腦額葉活動量很少的人,就容易覺得自己很受歡迎,或是自己在同輩之間表現愈好。 這是因為會對自己的看法不切實際、過度樂觀的人,通常在提出看法之前,思考的時間比較短,腦部動用的心智資源較少。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動用大腦的資源較少,其實也代表一種有效率的行為。 但再從另一種觀點來看,也有人認為憂鬱症患者對自我的評價其實比健康的人更正確,因為憂鬱症患者較常使用大腦額葉,他們能客觀認知世界,並且做出正確的判斷,說不定他們才是真正能理解現實的健康人,但精神學家對此仍有爭論。不過,可以明確得知的是,由於毒品會傷害大腦額葉,所以,許多毒癮者容易高估自己戒除毒品的自制能力,於是就更難戒毒了。 愈笨的人自我感覺愈好 當然,比爾和修斯的這項研究絕對不是創舉,過去數十年來,心理學家和腦神經科學家便試圖用各種實驗,企圖找出人類情緒和腦部結構的關聯性。 1981 年心理學家史溫森(Ola Swenson)做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成為後來經典之作,他針對受試者進行駕駛能力的自我評估,結果發現9 成3 的受試者認為自己的駕駛能力絕對是在前50%。這種自我評估的盲點不僅表現在駕駛技術上,也會表現在受試者對自我智力、個性以及健康的評估上。 支持自我感覺良好的調查相當多,1976 年,美國大學聯盟委員會回收所有SAT(大學入學智力測驗)後面所附的問卷,發現7 成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領導能力在所有同儕的前50%,並且有8 成5 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社交能力處於前50%。

「易開罐的愛」只會害了孩子

2010年06月22日
公開
37

富士康員工的連12跳,震憾中外,不禁使人連想到「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下面的文章也許有一些些的解讀;教導孩子沒有什麼大道理,只要想想我們大人如何過生活,孩子就要如何過生活,父母的角色只是扮演著「保護使之身心不受傷害」而已------讀後感 有一種病毐,正在全球各個角落肆虐,對著孩子們發動攻擊。如果你是個非常疼愛孩子的父母,小心了! 這個病毐的感染源不在空氣中,被感染也不會發燒、嘔吐,但日子一久,孩子可能出現七大負面人格特徵:驕傲、憤怒、妒嫉、懶散、暴食厭食、陷溺、貪婪,從而影響一輩子的競爭力。 現象:這個病毐所造成的症狀,名叫「被溺愛兒童症候群」(Pampered Child Syndrome),感染源只附著在父母身上;在一九八0年以後出生的人,發病率尤高。這已成為二○○○年以來全球兒裡教育界最憂心的現象。 二○○五年十月,英國(泰晤士報)刊出一篇專文:如何終結被溺愛兒童症候群」,文中提到一個案例:她,只有十三歲,已經有了第一次性經驗,用違禁藥品,自殺過一次,每次離家出走都要好幾天才回去。」 你可能會認為,這個少女成長於暴力家庭?事實不然!她的父母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總是細心呵護她,給她一切她所要的,讓她成為家中的「老大」、「皇帝」,這個女孩,正遭受「被溺愛兒童症候群」的侵襲! 調查: 三分之二父母,承認孩子被寵壞,不止英、美國,這股病毒也入侵了台灣。 阿文(化名) 基隆某國中三年級學生,國小時,他很聰明,父母極度寵愛,一次他欺負同學,老師請父母來學校,她的父親,從BMW 座車下來,就怒氣沖沖直奔導師,母親則穿著水藍色碎鑽小禮服,隨後跟來,父親劈頭說:「我的兒子 ,我很了解!」母親再說:「我家阿文很乖,一定有人激怒他,才會欺負人。」 阿文就這樣一直被護著進入國中。國一時,阿文的學習狀況有了變化。數學老師發現他連簡單的運算都不會,請父母來校了解狀況。導師說 :「也許他要去檢定一下智力…」話還沒完,阿文父親拍桌:「你腦袋才有問題!」升上國二,父母這時才意識到事態越來越嚴重。 父母決定帶他去鑑定。鑑定結果出爐 ,醫生說:阿文是抗拒學習,而且懶惰,造成智力退化。」 夫妻倆回想著過去一味稱讚阿文的結果,竟讓兒子變成這樣,兩人楞在原地,久久不能言語。 過去,人們總高唱「給孩子的愛永遠不嫌多」,但如今,過多的愛、不當的愛,卻讓孩子們失去競爭力,甚至產生負向性格。 以下六個數據,分別來自二○○一年哈佛大學的研究、二○○一年CNN及(時代)雜誌聯合進行的民調、二○○二年美國非營利公共意見研究團體Public Agenda的調查: 1. 80%的人,都認為今天的孩子比十年或十五年前被寵壞了。 2. 三分之二的父母承認自己的孩子被寵壞了。 3. 七五%的人認為,現在小孩比以前做更少的家事。 4. 只有九%的成人認為,他們在公共場所看到的孩子「對成人有所尊重」。 5. 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師,因為「無法忍受」學生的行為,認真的考慮離開教職,或他們知道有人因此離職。 6. 也是最驚人的數據:一九八四年時,孩童可以影響父母達五百億美元的消費。到了二○○一年,這個數字達到三千億美元。 更進一步推論,父母給孩子的物質享受,比上一個世代整整成長了五倍!而這段期兒童人口數僅成長一五% 原因有三: 一、他們在物質上比上一代富裕; 二、孩子生得少; 三、他們揚棄權威的教養方式。 在溺愛世代的家庭,美國的平均孩子數目已從四個變為兩個;台灣每個家庭孩子數則僅一.一八人,他們的孩子享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愛。而這一代的父母,過去都被權威方式管教,因此他們質疑權威,如今他們選擇與兒女做朋友、採取寬鬆的教養方式。 這群溺愛世代生下的孩子們(一九八0年以後出生),被稱為「千禧之子」, 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代」 ,因為他們擁有最豐富的資源。 根據統計:這群孩子三分之一以上的房間裡有個人電腦、三成兒童及五成青少年房間裡有電話。 他們讓父母或爺爺奶奶帶著到全世界旅行,而且以前屬於大人的活動:出外用餐,現在變成全家人的事;有九0 %的父親會進產房看孩子誕生。 隨著家庭的收入越多,他們到倫敦聽大笨鐘鐘聲、到巴黎塞納河乘船、到尼斯聖馬可廣場餵鴿子的機會就越高 。 癥結:民主與溺愛,一線之隔,千禧之子,是歷史上得到父母最高注意力的兒童,然而,越多的愛,越多的物質,卻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副作用。 根據教育理論,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四種類型(民主、權威、溺愛、忽視) 。此分類係根據父母付出的「溫暖、支持」,與「指導、要求」程度而有所區別。其中,「民主型」父母,是最佳管教方式,他們既給孩子充分的「溫暖、支持」,又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孩子因而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尊重,同時發展出高度的自我接納與個人控制。 但一不小心,「民主型」可能就會變成「溺愛型」父母,兩者常常只是一線之隔。 輔大兒童與家庭學所副教授陳富美指出,若只是一味給予「溫暖、支持」,卻未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賦予過度的自由,將變成溺愛型父母,孩子無法克制本身負向、不合理的行為,自我接納能力也低。 台北現場:怕廁所不乾淨,菲傭陪伴上學。台北的大安社區,八歲的Angela,頭髮整齊的程度如同一把利劍削過。她的父母常常出國,收入屬中上程度,但因她是獨生女,從小備受寵愛。平常她的打扮都是配套好的,花色蘇格蘭裙,肯定搭配相稱的素色上衣,襪子樣式絕不會搶走上衣的風采,腳踩的是ELLE童鞋,連包包款式、該斜背、側背,都有講究。她的人生被父母安排得十分完善,連上廁所這件事也不例外。她就讀仁愛國小一年級時,每週二中午,菲傭為她送便當。 只見菲傭迅速的跑進教室、放下便當,牽著小Angela的手,兩人很快來到廁所前的門,「太暗、地上有水、馬桶上有黃漬」的都被淘汰。 如廁完後,菲傭迅速的幫她整理衣服,接著把她拖到洗手台,用肥皂搓了兩分鐘之久。 小Angela的媽媽要求她,學校廁所不夠乾淨,若想上大號,盡量忍住,不在學校上,免得處理不好」, 但一年下來,她還是決定將女兒轉到廁所更乾淨的康橋國小。逢年過節的時候,Angela的媽媽一定認真打點,從接車的阿姨、司機、到外籍課程 老師、導師等十幾人,都送上高檔禮品。因為這些錢可保證她女兒坐上校車最好的座,一旦在校有任何異常,老師總是第一時間回報、聯絡簿的老師留言也總比別人多得多。 房間有人掃、上廁所有人伺候、出門有人接送,Angela做什麼呢? 常常,她讓自己變成一座雕像,不發一語。她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完全被剝奪了。 不只台北,在上海的地鐵車站裡,有很多「地鐵父母」。 上海的地鐵車站裡,有很多「地鐵父母」。上海的地鐵有三層,最底層是搭車處。 這天,一位爸爸在車站外買早點,他拿著手機,氣急敗壞對著另一頭的太太說:「叫你先去排隊買票啊!上什麼廁所?萬一兒子來不及怎麼辦?」 說著邊掏錢、邊罵、邊揮手叫兒子先去月台等。原來,上海父母為了讓寶貝兒子省時間,夫妻兩人分工合作,一人買早點,一人買票,好讓孩子不用浪費時間,多個十分鐘看書。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曾說過一個小故事。他第一次回老家祭祖時,包了一輛計程車。當天,郭台銘趕夜車 ,從山西南部渡黃河。晚上十點多,月光瀉了一地,司機跟郭台銘坐在黃河邊聊天,聊啊聊啊,司機先生竟哭出來了。原來,這司機每天賺了錢,只吃兩個饅頭、兩根蔥,但為了孩子,他一定會買根雞腿回去給兒子吃。有一次,他生病了,妻子把兒子的雞腿給他吃,兒子竟然打妻子一巴掌說:「這雞腿是我的,為什麼要給爸爸吃?」 郭台銘感嘆:小孩一直以為雞腿是他的,連他爸爸生病了,也不讓步。這種小孩沒有感恩心,只曉得占有,不曉得失去的滋味。 在紐約長島,有間名為「船塢」的餐廳,門口就曾掛了牌子寫著:「如果你不能控制好你的孩子,請你們不要進來用餐。」餐廳的規定則是:「No checks, no credit cards, no cell phones ,take screaming kids outside 」. 不收支票、不收信用卡、不能在裡面打行動電話,把會尖叫的小孩帶出去)」。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周文君分析孩子在社會互動中,最需要的就是「妥協、分享、互動」三種特質,被溺愛的孩子,容易喪失學習這些特質和演練的機會,就容易自我中心。 幼稚園,是社會情境的第一關,被溺愛的孩子因為不具上述三種特質,容易與同儕出現爭執,隨著時間長大,在人際交往上就會產生挫折感。 這個挫折感緊接著會帶來焦慮、憂鬱、拒學,然後產生更多的情緒問題,甚至出現自殺、攻擊性的行為。 此外,被放任的孩子,由於將「獲得東西」視為理所當然,通病就是「等不得」,當「無法獲得」的情境出現 ,就容易出現犯罪行為。 忠告:「易開罐的愛」只會害了孩子。然而,溺愛的問題不在於愛多、愛少,而在於「怎麼愛」。 讓孩子學做家事吧!

書籍-換個想法更好

2010年06月19日
公開
41

換個想法更好:把握變動調適,開拓成功人生 作者:鄭石岩 目錄 總序/我的創作歷程 4 導讀/正向的生活智慧:唯識心理學的意義 14 自序/想得對就做得好 20 人的想法會帶動行為,牽引感受和情緒,隨之而來的是對行為結果的解讀。現代人的挫折容忍力低,導因於想法不正確:固執己見、缺乏彈性思考、阻抗新觀念、看不清事件的本質。唯有在陷入困境時改變想法,才能突破思考的盲點A看出新希望。 唯識論的佛理,有著特有的治心方法,作者根據「心所法」中的五遍行──意識活動中的觸、作意、受、想、思五個作用──配合諮商的基本技巧,期望建立一套屬於東方文化的唯識派心理學,提供日常修行和轉識成智的基本運用。本書以幫助讀者重新啟動自己的心力、迎接新的變化為著眼點,其中穿插著真實的諮商個案,值得讀者細細推敲,以增進個人心理的適應能力,提昇高層次的心靈生活。 佛教的信仰和修持,必須配合現代生活的需要,信仰和生活相融,才能做到「解」與「行」相應。唯識心理學提供了科學和清晰的解釋,讓修持者有清楚的實踐方法。其宗旨和重心,在發展個人正向的性格、態度、情緒和優點,並引導一個人作正向的人生覺悟(正等正覺),找出有限生命的無盡希望。 唯識心理學目前已完成六部作品,都以唯識論中「心所法」為藍本,結合心理學理論和實務經驗,所建構出來。另外五本書分別為:《尋找著力點》、《勝任自己》、《精神體操》、《過好每一天》與《生命轉彎處》。 我先利用假日來研讀一番.. 到時候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