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良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論語讀經 泰伯第八 八~十二

2017年04月26日
公開
78

八、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語譯: 孔門為政治學問原則。詩,詩經。禮,禮記。樂,樂經(失傳)。 孔子說:啟發上進,要靠讀詩;立身處世,要靠學禮;完成教化,要靠習樂。 九、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語譯: 孔子說:民眾可使他們照指揮去做,不必讓他們清楚其中原委或道理。 延伸思考: 這一則看起來像是愚民政策,然而深入探究,即可明白人有資質能力上的差異,抑或是有學習型態上的差異,。如果政治的最終目的是要帶領人們成就仁道,實現大同世界,而在成就的過程,有的事只能感受,不必說破。 十、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語譯: 孔子說:「如果說人民只知好勇,而不知有禮,一切但憑力氣,認定『強權即公理』,同時又因為自己的貧窮,而對別人的富有心中常感憤憤不平,這樣的社會一定會動蕩不安的。如果人民的心中沒有愛人的慈悲心,進而惡化到相互仇視的時候,社會也一定會暴亂頻仍,了無寧日的。」 延伸思考: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所以對於好勇厭貧的人,必須想法子安頓他。黃巢、張獻忠等人都是好勇厭貧的人,防微杜漸的辦法,就是要教育人們知道「儉以養廉」,以及感恩、愛人的重要。 十一、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語譯: 孔子說,就算才能好像周公(孔子的偶像)一樣好,但是眼睛長在頭頂上,自以為是,瞧不起人;總是苛求、吝於讚美他人;其他都免談了,做不出成績的。 延伸思考: 用人德為先。“德”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內容,他認為一個人的德行是首要的,是為人之根本,您認同嗎?然而,滿街的才藝、學科補習班,卻沒有品德補習班(其實是有哦!來讀經吧!)……。親愛的家長,您的教育方針放對了嗎? 十二、子曰:「三年學,不至於穀,不易得也。」 語譯: 孔子嘆:求學三年,還未起作官的念頭,不容易做到啊。(穀:官俸。) 延伸思考: 一般人求學目的,不是為了修身養德,而是為了求官。天下父母心,望子女皆成龍鳳;天下學子心,功成名就天下聞;教育因之扭曲矣!

論語讀經 泰伯第八 四~七

2017年04月19日
公開
82

論語讀經 泰伯第八 四~七 四、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語譯】 曾子於晚年病重時,魯大夫孟敬子前去探問他。曾子對孟敬子說:「鳥將死時,心畏苦痛,故所鳴之聲,定必哀慘;人將死時,本性復明,逐惡向善,其所說的話,定必良善;現在就讓我發自內心的體驗向你進幾句善言吧!凡從政為官的君子,有三種修養最為重要:一、舉止態度須藹然溫和,不可有粗暴無禮和怠慢不敬的態度。二、神色須光明正大,心存中庸之德,奉行其道,內外如一,不可虛偽應事。三、表達言辭時的語氣、聲調,就要注意避免鄙陋粗野和違背情理,自可含章有節(一說是我能動容貌、正顏色、出辭氣,則人不敢向我暴慢、欺詐、鄙倍,亦可通。)。至於祭祀禮儀方面,細微末節的事,自有那些主管事物的官吏在,不必您去多操心。」 【解析】 本章言君子務本,重視在容貌、顏色、言辭之合禮。 君子,言在官位的人。時孟敬子掌魯政。曾子在病危時,尚不忘盡最後一口氣,把握其對孟敬子進一善言的機會,針對其平日的缺失給予告誡、勉勵一番,在不便直說的情況下,他將「逆耳忠言」化為「君子所貴乎道者」這種說話的技巧,實高人一等;再從其談話的內容來看,全係倡導修身為政治的根本;蓋修己可以安人、安百姓也。 曾子與孟敬子在政治立場上是對立的。曾子在臨死以前,還在試圖改變孟敬子的態度,所以他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對孟敬子沒有惡意,同時也告訴孟敬子,作為君子應當重視的三個方面。 這些道理如今看起來,還是很有意義的。對於個人的道德修養與和諧的人際關係有重要的借鑑價值。常言道:「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當我們和周遭的人發生矛盾時,不妨「反求諸己」看看自己哪些方面並沒有依禮而行,這樣便容易找到癥結,進一步得到改善。 五、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 語譯: 曾子追思道:「自己對義理已有相當深入的了悟,卻尚能謙虛的不恥下問;自己悟道的境界頗高,卻尚能禮敬請問不如他的人;自己有才能卻不自誇,就像沒有才能的人一樣;自己學問充實卻不自滿,就像學問空虛的人一樣;有人侵犯無禮時,能不與他計較;從前我的朋友顏回就是在上述各點上用功的。」 【解析】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並不是自己有能裝作無能,有學識裝作無學識,如果這樣,便是“偽”,不誠。然而,自己雖有能而不自覺其能,別人雖不大有能卻不覺其無能,何以故?因在己心中,只見義理之無窮,自己所懂得的,不過如冰山一角,又何足傲氣凌人呢?反觀他人的庸言庸行,都有許多值得自己效法、甚至借鑑的地方啊。 若能如是,則當他人對自己冒犯的時候,吾人亦能先反省自己,即使他人不當,亦可恕諒之,因自己亦是過錯滿身,別人犯了一點小毛病,又怎可嚴加責怪呢?如此,便達“犯而不校”之旨了。 文中所謂“吾友”,指的應是“顏子”,曾子說顏子便是在上述各點上用功的。曾子說這段話時,顏子已逝世,故曰“昔者”。而“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一句,蘊含了無限的懷念之情,而這懷念之情,同時是全幅道義的呈現。我們從中可見古人師友相處之道:固然顏子與曾子一定私交甚篤,但使曾子念念不忘的,與其說是深厚的友誼,不如說是顏子純粹的德行。 由於兩子的志同道合,共同從事於聖賢之學,故一定有著非比尋常的相知。顏淵雖逝,然曾子在實踐道德之路途中,時刻都感到顏子如在目前。顏子的生命,似化做一謙德之典型,而成為曾子踐德的一種“動力”,使曾子奮勉不懈,不敢愧對其友。因此這裡可說是充滿了師友由道義所生髮出的深情,以及師友相感相照之人格光輝啊。 六、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語譯:曾子說:「可以將輔佐幼主的重任託付給他,可以將國家的政權託付給他,遇到國家存亡、個人生死的大事,他也不會改變操守。這種人算是君子嗎?這樣的人真是君子啊!」 【解析】 此章曾子談到君子該有的德性,君子要具備道德、知識、才幹等,他可以在國家臨危之際受命輔佐幼君,也可以是託付國家大事的最佳人選,因為君子如「松柏後凋於歲寒」,即使面對生死關頭也決不動搖,決不屈服,這是真正具有君子品格的人才能做到的啊。 【相關資料】 「忠義雙全」的諸葛亮 諸葛亮人稱孔明,是三國時代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身高八尺、氣宇軒昂、隱居於隆中,人稱「臥龍」,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呼風喚雨,深諳奇門遁甲,以致劉備三顧茅廬,方才請出這位奇士高人,也是三國故事一連串高潮迭起的開端。 火燒博望坡、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借東風、七擒孟獲、空城計、木牛流馬、嚇退司馬懿等精彩的故事說明了孔明是個足智多謀的智者,而他卻心甘情願的在白帝城答應了劉備託孤終生之責,至死不渝! 有感於劉備的知遇之恩,孔明二十七歲就開始為劉備策劃定計-《隆中對》,為蜀漢盡一份心,並於輔佐劉禪時上呈前後《出師表》北伐曹魏,而蜀漢在諸葛亮劬心勞力,衣不解帶的治理下,展現出無比的蓬勃朝氣。 然而,也許是命定,在長期的體力透支下,孔明身體一日不如一日,而伐魏大業的希望卻一天比一天渺茫,在這心力交瘁的情形下,孔明病逝於秋風蕭瑟的五丈原上,享年五十四歲。 二十七歲即輔佐蜀漢的孔明,自始自終忠心耿耿的盡著一個為人臣子所應盡的義務。三分天下的壯志雄心猶存,興復漢室的余願卻未了,吾人為之唏噓落淚之餘,卻也深深領悟孔明一生著實是為人類文化演繹了一出名為「忠義」之大戲! 孔明死後受封為武鄉侯,儘管大江東去,浪淘盡,英雄人物的雄心壯志雖然以走入歷史的洪流,然而他的忠義氣節將一代復一代,伴隨著滾滾江水,永遠為後人所傳唱。 七、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語譯:曾子說:“讀書人的志氣,不可以不弘大而剛毅,因為他擔當的責任重大,而且他將行走的路程遙遠。把弘揚仁道視為自己的責任,這責任難道不重大嗎?到死才放下責任,這路程難道不遙遠嗎?” 【解析】 本章曾子論士,指出士因“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故必須弘毅不懈。由於在古代,士為四民之首,肩負有治國治民、濟世濟人的重任,所以特別受到重視。而以仁為己任的胸懷,正是一個士該努力以求,以至於終身堅守不渝的。由此看來,曾子以此來期許士人,是有極大激勵作用與深遠意義的。 【延伸思考】 (1)在學校念書求學,最重要的目地,是要發揮我們人類善良的本性象真、善、忍。可是一般人卻常常受到外界不好事物的引誘,失掉了善良的心,你覺得要如何做到不受外界不好事物的引誘? (2)古時候的讀書人不是只把“讀書”當做自己的責任而已,而是把“發揚仁道”當做自己的責任,你認為現在的讀書人肩負的責任是什麼?

論語讀經 泰伯第八 一~三

2017年04月12日
公開
82

論語讀經 泰伯第八 一、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語譯:孔子稱讚泰伯德性己經到了極致,能再三謙讓天下,老百姓對他的稱譽,己經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了。 典故:殷朝時代,陜西邠州有一小國,因受異族狄人侵犯,國君古公亶父遷居陜西鳳翔岐山之下,改國號為周。後來周武王伐紂而有天下,追尊古公為太王。     古公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少子季歷。泰伯是法定的君位繼承人,但古公認為季歷的兒子名昌,有聖人的瑞相,預料他將能興周,有意傳位給季歷,以便再傳給昌,但未明確表示。    泰伯了解古公的意思,在古公生病時,便托辭到南方採藥。他的二弟仲雍也有此意。於是他和仲雍一同拜別父親,到了江南的吳地,從當地習俗,斷髮紋身。伯仲二兄既出,季歷不能出,必須在家事父。古公臨終,遺囑季歷,報喪給泰伯和仲雍。古公薨,季歷遵囑接回伯仲。喪事畢,泰伯和仲雍計議讓位給季歷,季歷不受。泰伯乃言自己已經斷髮紋身,不能再治理國家,又與仲雍出國至吳。季歷遂立為君,後來傳位給昌,為殷朝的西伯。昌的兒子名發,伐紂成功,為周武王, 尊昌為文王。    以上是泰伯三讓天下的大致情形,讓是讓國,孔子是周朝人,所以用天下二字。    三以天下讓一句,古注爭議很多,這是其中一種說法。 此一典故提醒我們:有無禮讓之心﹖夫妻、兄弟姐妹、長官部屬間...到底是爭還是讓﹖存讓是君子,存爭是小人,我們要用這點來檢討自已,常想爭奪﹖還是常想禮讓﹖君子與小人的差別即在此。 二、子曰:「恭而無禮,則勞;煩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語譯: 孔子說:「人應該守禮,用「禮」節制一切行為,才能適中而沒有弊端。為人處世若一昧恭敬,而不知依禮節制得宜,就會流於卑躬屈節而徒勞無功;如果一昧謹慎,而不知用禮節制,就會瞻前顧後反成畏怯;如果一昧勇敢,而不知用禮節制,就會盲動闖禍,行為悖亂;如果一昧正直,而不知以禮節制,就會流於偏頗激憤,性情急躁。在上位領導群眾的人,如果能奉行敦厚之道,上尊敬親長,下慈愛人群,那麼百姓就會聞風興起,趨向仁愛、敦厚的德行;如果能不遺忘故有道德(一說-故交老友),那麼百姓受到感化,風俗自然敦厚而不澆薄了。」 三、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語譯: 曾子生重病快要死了,召見門下弟子過來告訴弟子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掀開棉被看看我的手、我的腳,我把身體照顧保護的很好,而且我用我的手腳來道濟天下,我一生都用它們來做好事,一生全用在利他之事上,我非常戒慎恐懼,十分謹慎小心,彷若走在薄冰上,走在深淵旁,絲毫不敢大意。從今以後,我知道可以免於因身體所可能造成的罪業了,同學們,各位當謹慎效法啊。」

為什麼會有負面情緒?有感

2017年04月05日
公開
83

今天讀經時,小朋友問我,什麼叫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這句話也是一直影響我很大的一句話...當下我簡單解釋後,回家又有進一步的想法,在睡前與他們分享(但是弟弟聽到睡著,哥哥聽了有稍作思考,說他應該聽得懂... 為什麼君子會沒有憂愁,而小人卻總是沈浸在負面的情緒裡,無他,出發心而已...君子做事情總是為了成就別人,所以凡事但求盡力,即可無愧於心,所謂盡人事,聽天命;而小人卻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在汲汲營營,稍有無法滿足的地方,就會失望難過生氣... 我請小朋友下次試著感受,當自己有負面情緒時,是不是為了成就自己... 我說,古聖先賢總是想成就別人,所以大覺者在人間亦能無憂無懼,而終能夠成聖成佛,而凡人凡事都只想到自己,因此落入無窮的痛苦和不滿足中,在人間,也像在地獄一般... 小良說,那顏回生病身體不好時,也會無憂無懼嗎?我說,我相信是的,因為顏回做自己該做的,心中充滿喜樂,不會執著於生病的境之中...,當人生無憾時,是不會害怕生病甚至是死亡的... 後港巷的房子,今天跟仲介下了斡旋金,然而小良不想搬家,因此,小良問我,我們買房子,也是為了成就自己嗎?因為他不想要搬家... 我說,在不損害別人的情況下,成就自己並不是一件壞事,而他不想搬家,也是因為他站在自己的立場在思考,想成就自己,當跟他想要的不同時,就會產生負面情緒... 而買房子如果買貴了,或買不到,就會難過和失望,這也是因為我們想成就自己,這時,就要換個思考的角度,只要盡了力,或許一切都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沒買成,那可以思考下一步要做什麼,而不是讓自己沈浸在懊悔失望難過之中... 這是我的心得,在睡前筆記下來~

論語讀經 述而第七 三十二~三十八

2017年04月05日
公開
88

論語讀經 述而第七 三十二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然後和他一起唱。 三十三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孔子說:“就書本知識來說,大約我和別人差不多,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那我還沒有做到。” (【註釋】 莫:約摸、大概、差不多。) 三十四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1)為之(2)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3)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孔子說:“如果說到聖與仁,那我怎麼敢當!不過(向聖與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厭煩地做,教誨別人也從不感覺疲倦,則可以這樣說的。”公西華說:“這正是我們學不到的。 【註釋】 (1)抑:折的語氣詞,“只不過是”的意思。 (2)為之:指聖與仁。 (3)云爾:這樣說。 三十五 子疾病(1),子路請禱(2)。子曰:“有諸(3)?”子路對曰:“有之。《誄》(4)曰:‘禱爾於上下神祗(5)。’”子曰:“丘之禱久矣。” 孔子病情嚴重,子路向鬼神祈禱。孔子說:“有這回事嗎?”子路說:“有的。《誄》文上說:‘為你向天地神靈祈禱。’”孔子說:“我很久以來就在祈禱了。” 【註釋】 (1)疾病:疾指有病,病指病情嚴重。 (2)請禱:向鬼神請求和禱告,即祈禱。 (3)有諸:諸,“之於”的合音。意為:有這樣的事嗎。 (4)《誄》:音lěi,祈禱文。 (5)神祗:祗:音qí,古代稱天神為神,地神為祗。 三十六 子曰:“奢則不孫(1),儉則固(2)。與其不孫也,寧固。” 孔子說:“奢侈了就會越禮,節儉了就會寒酸。與其越禮,寧可寒酸。 【註釋】 (1)孫:同遜,恭順。不孫,即為不順,這裡的意思是“越禮”。 (2)固:簡陋、鄙陋。這裡是寒酸的意思。 三十七 子曰:“君子坦蕩蕩(1),小人長戚戚(2)。”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註釋】 (1)坦蕩蕩:心胸寬廣、開闊、容忍。 (2)長戚戚:經常憂愁、煩惱的樣子。 三十八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溫和而又嚴厲,威嚴而不兇猛,莊重而又安祥。

論語讀經 述而第七 二十八~三十

2017年03月28日
公開
74

論語讀經 述而第七 二十八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互鄉這個地方的人,很難和他們交談。其中有位童子來求見孔子,孔子接見了他,孔門的學生卻感到疑惑。孔子就對學生們說:「肯求上進是我讚許的,退步不肯為善,我就不讚許了。哎!何必太過拒人於外呀!一個人肯潔淨自身恭敬求教,正應讚許他潔身上進的作為而加以教導。至於以後是否退步而故態復萌,就不能保證了!」 http://www.minlun.org.tw/old/472/t/8-2.htm 二十九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說:「行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願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從本章孔子的言論來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矣。」是靠道德的自覺,只要經過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達到仁。此處,孔子強調了人於道德修養的主動及自主性,有其深遠的意義。 三十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陳國的司寇問孔子:「魯昭公知道禮法嗎?」孔子說:「知禮的。」孔子走後。司敗便作揖請進巫馬期,說道:「我聽說君子(指孔子)是不肯袒護人的錯誤的,現在看來,大概有時候也難免吧?像魯君娶吳孟子這事,他們本為同姓,在禮不能娶的,現在竟娶了,就諱其姓不說,而改稱為吳孟子,這種同姓結婚,說君知禮,還有誰不知禮呢?」巫馬期把陳司敗說的話告訴孔子。孔子說:「我很幸運,有了過失,人家一定就會知道的。」 http://blog.xuite.net/cyl401106/twblog12/138786989-論語++述而第七(三十)

論語讀經 述而第七 二十四~二十七

2017年03月21日
公開
73

論語讀經 述而第七 二十四、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採用四種課程來教化學生。第一、研讀典籍學習六藝,第二、實踐善行修養品德,第三、辦事做到盡忠負責,第四、與人交往言語講求信用。 http://www.minlun.org.tw/old/468/t/8-2.htm 二十五、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 得見君子者, 斯可矣。」子曰: 「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 得見有恆者, 斯可矣。亡而為有, 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孔子說: 「聖王我現在不能見到了,能遇見讀聖賢書、守仁義的天子諸侯,那就好了。」孔子又說:「樂於行善的天子諸侯,我現在不能見到了,能遇見有恆常德行的天子諸侯,那就好了。本來是沒有的,卻裝作有;本來是空虛的,卻裝作充實飽滿,本來是貧乏欠缺的,卻裝作豐盛還有剩餘。這種虛偽假裝是很難做到有恆的。」 http://www.minlun.org.tw/old/469/t/8-1.htm 二十六、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孔子用掛一個鉤的竿子釣魚,卻不用掛許多鉤的繩子抓魚。使用絲線綁的箭射鳥,卻不射棲止在巢中的鳥。 《易經》說:「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的廣大德能就是使萬物生生不息。孔子聖人德合天地,憫念萬物,以「仁」施教。學為君子應當節制欲望,仁厚存心,與萬物同生,乃能契合天心。 http://www.minlun.org.tw/old/470/t/8-1.htm 二十七、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孔子說:「有些人對事理不明白,卻妄事創作,我不會這樣做的。多聽人家說,選擇好的去依從;多看,揀取好的記下來。能這樣子,雖不及『生而知之』的上智者,但也可算次一等的『學而知之』的人了。」 http://www.haihui.org.tw/bbs/list.asp?Unid=3526

論語讀經 述而第七 十五~十八

2017年03月14日
公開
66

論語讀經 述而第七 十五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說:「吃粗糙的飯,只喝水,彎曲手臂當枕頭來睡覺,物質條件雖然貧乏,快樂就在這生活當中。不義所得到的財富及尊貴,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雲一般,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http://www.minlun.org.tw/old/458/t458/t458-8-2.htm 十六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孔子說:「再多加我幾年歲數,或者五年、或者十年,來學習《易經》,就可以沒有大過失了!」 http://www.minlun.org.tw/old/459/t459/t459-8-4.htm 十七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孔子用正音誦讀《詩經》、誦讀《書經》和執行禮節儀式,用正而不偏的講法教授以上內容,這些典籍都是有根據的正式古言語。 http://www.minlun.org.tw/old/460/t460/t460-8-2.htm 十八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葉公向子路請問孔子的事情,子路沒有回答。孔子聽到後,就對子路說:「你怎麼不這樣回答:『老師的為人,一發憤振作起來,即使飢餓也忘了吃飯;一快樂起來,就忘記憂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將已年老力衰如此罷了。』」 http://www.minlun.org.tw/old/461/t461/t461-8-2.htm

論語讀經 述而第七 十九~二十三

2017年03月14日
公開
53

論語讀經進度 述而第七 十九、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說:「我並非一出生就知曉一切學問,我是好樂古聖人的學問,勤勤懇懇學習求來的。」 古聖人的學問蘊藏在經典之中,能珍惜深信,才能生出好樂的心。有了好樂的心,自然肯集中精神來學習。進一步勤勤懇懇的「敏以求之」,方能深入其中。本章是孔子自述學習的寶貴經驗,我們應當自我檢驗有「好古」和「敏求」嗎? http://www.minlun.org.tw/old/462/t462/8-2.htm 二十、子不語:怪、力、亂、神。 有人來請問怪異、勇力、悖亂倫常以及鬼神的事,孔子都不回答說明。 「怪、力、亂、神」弊病叢生,孔子不語。那孔子經常討論什麼呢?孔子常講的就是「道德仁藝」四件事,心中念念於道,時時自我反省改過,力行五倫,關懷周遭的一切人,努力學習各種技藝充實學問。這是孔子一生自我實行、諄諄訓誨學生的內容,正是我們應當用心之處! http://www.minlun.org.tw/old/464/t/8-1.htm 二十一、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有可作為我師法學習的地方。選擇其中善的行為就順從學習,選擇其中不善的行為就自我改過。」 http://www.minlun.org.tw/old/465/t465/8-3.htm 二十二、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說: 「上天既然生下性德授與我, 桓魋他又能對我如何呢?」 今日災難禍害頻仍,一般人不是怨天尤人,就是驚惶失措,忘了反省自己的德行有無虧損?是否對得起本有的性德?現今之下,更應積極於改過修德,效法孔子臨難無憂無懼的行止。 http://www.minlun.org.tw/old/466/t/8-2.htm 二十三、子曰: 「二三子以我為隱乎? 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說:「你們以為我有隱藏嗎?我沒有隱藏啊!我沒有任何言行,不顯示而教給你們,這就是我孔丘呀!」 http://www.minlun.org.tw/old/467/t/8-2.htm

關於人來世界上的目的

2017年03月05日
公開
53

最近突然有些體悟...關於人來世界上的目的~ 有些人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是否代表每個人來世界上都有他的目的? 很多人會誤以為自己來世界上是為了過自己的生活,但如果只是這樣,應該就沒有特殊的意義,也就是說,天賦只是偶然?但應該不可能...... 天賦只是我們的工具,讓我們借以利益眾生,有些人好像沒有特殊的天賦,但是藉由後天的歷練,也成為他所擁有的獨特利益眾生的工具... 我期許孩子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然而,話可以講得很漂亮,但是很多人,包括我,似乎都弄錯方向了...... 對社會有貢獻,軍人、警察、建築師、老師、醫師、工人......每個人都對社會有貢獻,但是,那只是照顧自己生活而順便附加的利益,應該並不是人生的使命...... 人生的使命,應該是由心開始,用心去利益眾生,打從心底去關懷別人,做別人生命中的陽光......,而這個"別人"的對象愈多,我們的心就能修得愈好,我們的生命價值也就愈高......,而這,似乎比較像是我們來世界上的使命!! 所以佛堂的平台,聚集許多人的力量,也讓我們能夠走入更多人的生命,關心更多人,修行自己,圓滿自己的生命,也照亮別人的生命!! 其實這是週五爸和媽來拍打功時給我的感動,WENDY關心著這麼多來運動的朋友們,有老有少,用心去關懷他們的生活和健康,和他們互動,為他們的生命帶來光亮,而這些人,沒有一個跟她有關係......,拍打功結束,20:45,媽拿了幾個饅頭給我們,因為我們家饅頭很多了,順手拿給WENDY,她拿了一個,其他轉送給其他道親,我們才知道她連晚餐都還沒吃...... 那天帶爸和媽做拍打功,看著WENDY關懷著他們,也真切感受到自己對於讓他們健康有所貢獻,我也對於該怎麼帶大家練更有體認,而原本我是不太會跟大家聊天的,但是現在也體會到,教功只是工具,真正的任務,應該是用心去關懷長輩們,給他們的生命帶來光亮... 還有週六參加讀經班辦的孔廟巡禮暨讀經班始業儀式時,趙老師跟每位家長表達的感恩...。讀經班的志工們用心付出,還感恩家長,當下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但是趙老師十分真摯,應該是有真切的體認,體認到大家共同的參與,是給予他們服務、修煉以及圓滿自身的機會...。 活佛老師想告訴我們的是這個嗎?

在世間化緣~或許這就是一貫道的真諦?

2017年03月02日
公開
51

今天看到的分享,我覺得很棒! 【緣來 緣去 都是福】 龍山的善國寺有兩個和尚:悟空和悟了~ 一開始他們每天都出去化緣,後來就只有悟空天天出去化緣了~ 原來,悟了發現只要隨便到山下走走,就能化到很多錢,悟了就把化來的錢買很多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存放著,其餘的時間就在寺廟裏睡懶覺~ 悟空就勸悟了,讓他不要虛度時光,要出去化緣~ 悟了聽了很煩,說:「出家人豈可太貪?有吃的就行,你看我有這麽多的糧食,足可以讓我吃上半月,何必出去奔波勞累?」 悟空念了聲阿彌陀佛,說:「師弟,你化了這多年緣,還沒有參悟到化緣的妙處和真諦啊?」 悟了聽了,就諷刺悟空,說:「師兄,你倒是日出而出,日落而歸,可你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你化的緣呢?」 悟空說:「我化的緣在心裏,緣自心來,緣也要由心去~」 悟了聽得一頭霧水,說:「不明白不明白~」 後來,悟了化的錢物越來越少了,原來化一次緣可以吃上半月,現在只可吃上幾天,這讓悟了很苦惱~ 但悟空依舊天天日出而出,日落而歸,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但悟空天天都面帶微笑~ 悟了問師兄,說:「師兄,你今天收獲如何?」 悟空說:「收獲多多~」 悟了說:「收獲在哪裏?」 悟空說:「在人間裏,在人心裏~」 悟了很難參悟師兄的話,便說:「師兄,我悟性太差,我想明天跟你去化緣~」 悟空點頭同意~ 次日,悟了要跟悟空去化緣了,悟了又拿了他出去化緣用的布袋~ 悟空說:「師弟,放下布袋吧~」 悟了說:「為何?」 悟空說:「你這布袋裏裝滿私欲貪婪,拿出去,是化不來最好的緣的~」 悟了說:「那我們把化來的東西裝哪兒?」 悟空說:「人心裏,人心無所不容~」 就這樣,悟空和悟了就上路化緣。悟了跟悟空每到一處,就會有很多人認出悟空,悟空還沒來得及說話,他們就主動拿出東西給悟空~ 有的還說,幸虧悟空大師上次施捨,才使我們渡過難關,悟空大師的大恩大德,我們沒齒難忘啊! 悟了在心裏想:「不讓我拿布袋,看你一會把東西往哪裏擱~」 他們繼續往前走,他們化的緣也越來越多,悟了看到今天收獲不少,滿懷欣喜~ 恰巧在這時候,從遠處走來一個農夫,懷裏還抱著一個孩子,邊走邊哭,原來農夫的孩子得了重病,他拿不出錢來給孩子看病~ 悟空就走過去,把化來的財物全部給了農夫,他們繼續前行,除了溫飽外,他們一路化了就捨,捨了再化~ 悟空問悟了:「師弟,跟我出來你化到了什麼?」 悟了苦笑~ 悟空說:「師弟,你只知道緣來之福,而不懂得緣去之福,看天地間,自然萬物為何如此美麗,天地萬物都在循環啊~ 師弟,風水,日夜,四季,哪一樣不是在循環?光知道緣來之福的人,那只是片刻的歡愉,時間久了,就是一池死水~ 我們之間的區別就是,你把化來之物放在了充滿私欲貪婪的布袋裏,我則把化來之物放在人心裏循環,讓善良和愛在人間、在人們的心裏循環~」

運動會

2016年12月16日
公開
40

今年高雄市新莊國小的運動會十分便宜行事,與過往選在週六不同,居然是選在星期五舉辦,而且賽程表亂七八糟,是按事件排,不是按時間排,排在10:40趣味競賽之後的比賽居然是10點的大隊接力,所以一不注意就會趕不上看比賽... 更離譜的是,下午的比賽一整個沒按時間表,原訂六年級400公尺接力下午2點半舉行,原訂會跑到3點,結果2點半到校時,操場幾乎沒有人,顯示已經結束很久了,所以男生和女生的400公尺接力都沒有錄到... 還有更離譜的,就是跟寫名次的老師詢問為何這次不是假日舉辦,她居然說原本就是一次小型一次大型,不知道這位是新老師,還是故意欺瞞家長?我們家的已經小六了不是小一好嗎?這是他們"最後一次"的國小運動會...兒子說,校長還再三強調這次是辦小型的,不是大型的,明年就會有大型的,聽在六年級的耳裡真的非常無言...我想,為了自己省事,卻犠牲孩子的回憶,以及家長參與的機會,到底還好意思說什麼呢??? 這次的大隊接力也是採計時制,分2組,沒有決賽,也是超級便宜行事的做法...跟不同的人一起跑會有不同的速度好嗎?如果目的只是要交差了事,那就平常日上課時間跑一跑就好啦,也可以一個班一個班分開跑分開計時啊... 這次的園遊會更是弱到爆,整個算起來只有2個攤位!!聽說原本校長連這2個原本都不想讓他們辦?!..... 這次的運動會,真的讓人感覺...高雄市新莊國小的行政團隊真是一個便宜行事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