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安琪 (亮亮&騰騰の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省電大作戰~

2008年07月03日
公開
63

家庭用電怎麼省? 空調類~ 1.調高1度(加風扇)~節電6%~每月可節電9度 2.清晨利用餘冷提前半小時關機~每月可節電15度 3.每天少吹1小時冷氣~每月可節電30度 4.每月清除空調空氣濾網~節電2%~每月可節電3度 5.每天少吹1小時電扇~每月可節電1.7度 照明類~ 1.少開1盞省電燈泡(13W)~每月可節電2.0度 2.淘汰1盞小夜燈7.2W白熾燈,汰換成0.8W LED燈~平均節電88.9%~每月可節電1.5度 3.淘汰1盞白熾燈(60W)為省電燈泡(13W)~平均節電78.3%~每月可節電7.1度 4.汰換2盞神明燈(5W白熾燈)為0.8W LED燈~平均節電84.0%~每月可節電6.0度 廚房類~ 1.開飲機設定時開關~每月可節電12.6度 2.每日少用10分鐘微波爐~每月可節電6度 3.每週少用1次電鍋~每月可節電1.6度 4.每週少用1次電磁爐~每月可節電2.4度 5.每日少用10分鐘烘碗機~每月可節電1.0度 視聽類~ 1.每日少看半小時電視~每月可節電3.0度 2.每日少用1小時個人電腦~每月可節電9.0度 衛浴類~ 1.每週少用1次洗衣機~每月可節電0.9度 2.每日少用10分鐘吹風機~每月可節電4.0度 3.每週少用1次電熨斗~每月可節電1.6度 照明節約用電! *採用電子式安定器日光燈及省電燈泡 *採用高功率因數日光燈 *華麗燈具不易保養,避免使用 *定期擦拭燈具,保持清潔 *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PS.20分鐘以上不用才關!否則反效果) *日光燈管有黑圈,應即更換 冷氣機的選購與安裝 *選購高能源效益比值(EER)+有定時及安眠裝置,變頻最好~ *容量大小(噸數)=面積(坪)*0.15 *安裝高度150公分以上,散熱口面牆1.5公尺以上 冰箱~ *減少開門次數~每開一次,壓縮機會自動啟動 *縮短開門時間 *熱的食物待涼後再放入 *食物儲存不超過八成 *箱門橡皮損壞,立即更換 洗(烘)衣機節約用電~ *衣物集中到容量的七`八成再洗(盡量做到) *盡量在深夜(離峰時段)使用(PS.如果洗衣機的聲音過大吵到別人,別怪我) *尼龍化纖衣物脫水以一分鐘為宜 *一般衣物脫水以三分鐘為宜 *用陽光曝曬,避免使用烘衣機 熱水器之選用~ *瓦斯熱水器使用一次能源,因此能源效率相對提高 *電熱水器分即熱式與儲水式二種,即熱式使用時才需消耗電力,沒有保溫熱損,而儲水式電熱水器於使用錢須先將整筒水加熱,使用後須馬上關閉電源

神奇小子試讀第一天

2008年07月01日
公開
11

早上把要帶回汐止的東西款一款.. 亮亮先起床幫亮亮換衣服的時候.. 聽到亮亮咭咭喳喳的聲音騰騰也醒了.. 要出門的時候我叫穿好鞋鞋的騰騰[來來..] 騰騰很驚訝的看著我似乎說: [我也可以出門嗎??]腳步猶豫了一下... 確定媽媽也是叫他出門.. 抱在媽媽手上的騰騰滿臉都是笑容.. 在車上的騰騰也是很開心.. 我心想等一下不知道會哭成什麼樣子.. 繞去亮亮原來的學校拿室內鞋.. 遇到洪老師順便聊了一下.. 8點多到了神奇小子.. 主任跟老師出來迎接.. 我們陪著亮亮騰騰到教室.. 因為現在寶貝班幼幼班跟小班是在同一個區域.. 所以騰騰這一個月適應期可以有亮亮的陪伴.. 老師將騰騰抱過去拿玩具給他玩.. 騰騰將玩具生氣的丟在地下.. 然後就哇~~哭了起來.. 主任說:[把拔馬麻還是先到前面看視訊好了..] 我也是這麼覺得騰騰沒看到媽媽可能會比較好.. 果然到辦公室看視訊的時候.. 看到老師抱著騰騰似乎已經沒有大哭.. 過一會亮亮走到哪裡.. 騰騰會跟著亮亮屁股後頭.. 觀察了半小時.. 沒有媽媽在的騰騰好像慢慢可以接受環境.. 我跟亮公就先回家.. 主任說有不適應的狀況再打電話請把拔馬麻過來.. 回去整理家裡的時間都沒有等到電話.. 12點不到我跟亮公就去學校看狀況.. 主任說亮亮適應的非常好.. 對外籍老師都不會害怕互動的很好.. 騰騰偶而想起來就會跑去找葛格.. 其他時間會跟小朋友玩.. 還有偶而黏著老師.. 整體說來第一天的狀況算是還不錯.. 只要騰騰不哭.. 媽媽我一顆心就放下來了.. 回家之後大概是第一次上學太興奮了.. 兄弟倆回家還靜不下來.. 一直玩一直玩也不睡午覺.. 4點多還帶他們出去散歩 騰騰先是累趴再把拔的身上.. 後來回到家的亮亮也投降了.. 今天是我們一家新生活的開始... 成功!!!!!!!!!!!!!!!!!!!!!!!!!!! ♂亮亮已經 4 歲 3 個月又9天囉! ♂騰騰已經 1 歲 7 個月又1天囉! ♡♡馬麻2008-07-01紀錄♡♡

重新認識腸病毒

2008年06月29日
公開
17

腸病毒是近三、四十年才被發現的病毒,其實,早在中古世紀就記載過與小兒麻痺病兆相關的資料,1908年分離出小兒麻痺病毒,1949年組織培養成功。1948年在紐約市科沙奇鎮(Coxsackie)的一位罹患“麻庳”病兆的病人身上分離出科沙奇病毒(因發現地得名)。伊科病毒(Echoviruses)則是指一些沒有特異性症狀,不明顯的感染之病毒群,echo是四個字的字頭語:E, enteric; C, cytopathic; H, human; O, orphan.。自1969年後發現之腸病毒不再特別命名,只以發現的次序以數字呈現,稱腸病毒68-71型。最近,又把A型肝炎歸列為腸病毒72型。時下所稱的腸病毒其實就是包括上述的病毒。 腸病毒感染一般來說它是屬於比較良性的病毒性感染,讓大家色變的是71型病毒,因為這一型的腸病毒容易併發腦膜炎類之神經病變,威脅生命。 為恭紀念醫院小兒科賴秀澤醫師指出,腸病毒是由口糞或呼吸飛沫傳染。先在口咽部及部分腸道增生,經淋巴系統入血液,再漫延全身,包括皮膚,黏膜,心肌,肝臟,肺臟以及中樞神經。潛伏期約一至五天,在腸道增生的階段,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當病毒漫延並侵犯全身標的器官時,明顯的臨床症狀才會顯現出來。腸病毒在口咽腔黏膜可停留一至兩週,腸道中可停留6-8週,此期間內其飛沫或糞便都仍有感染力。 賴秀澤醫師進一步詳細解釋:腸病毒的發燒症狀多呈雙峰式型態,先發燒1-2天,退燒2-3天後,再又發燒3-4天。因此,在退燒的2-3天中常被家長或醫師誤認病癒而疏於照顧,增加併發症機率。腸病毒患兒的家長應該不必慌張,要提高覺性,早期篩檢出重症傾向者,俾使獲適當處置,不擔誤治療才是要緊。簡單地說,當一個兒童罹患腸病毒感染,應隨時注意患兒的臨床表徵,如若出現驚嚇,顫抖或嘔吐;嗜睡或哭鬧不安;手腳鬆弛無力;意識木訥,呼吸急促,抽搐;諸徵狀就是表示病情惡化即將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期,必需緊急送醫治療。 腸病毒的診斷通常是臨床診斷,不需做病毒培養。治療方面也只能採支持性療法,補充水分,足夠休息,密切監控病情變化。重症患兒採維持生命跡象策略,插管使用呼吸器,甚至可使愛克膜體外循環,幫助患兒度過生命的難關,等待恢復。 預防腸病毒感染,勤洗手是不二法門。由於腸病毒血清分型多,其特異性抗體只能維持數月至數年,沒有辦法獲得終身免疫,除小兒麻痺外,目前尚無疫苗呈現。 賴醫師特別提供民眾一般之防範方法: 1、增強個人免疫力;起居衣著,營養夠睡眠足。 2、加強個人衛生,勤洗手。 3、注意環境衛生;通風清潔,家長下班回家時,宜換妥居家服裝,洗手後才接觸孩子。 4、避免進入公共場所或擁擠的地方。游泳池,公共浴池,擁擠且衛生差,環境污染處是容易傳染的場所。 5、高危險群:3歲以下,要特別注意。如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 6、一旦被診斷是腸病毒感染,必須在家休息7天以上,避免疫情擴大。

如何處理幼兒分離焦慮?

2008年06月28日
公開
18

對幼兒來說,媽媽就是他的一切!媽媽的存在,對幼兒來說就等同於生命的存在!失去母愛就失去了維生的機會。與媽媽分離就好像要與自己的生命分離一樣。 ※分離焦慮的成因 幼兒為什麼會有分離焦慮呢?發展心理學家探討了幾個可能的因素。 第一個因素可能跟幼兒的認知發展程度有關。大約在嬰兒期7、8個月開始,幼兒記憶力發展更加良好之後,能夠開始辨認媽媽和其他陌生人的不同,所以開始產生陌生焦慮,分離焦慮也伴隨發生。 第二個因素可能與認知發展中的「物體恆存概念」有關。「物體恆存概念」是指嬰兒可以了解物體從眼前消失後,並不是永遠消失,還可以在他處找到。大約5、6個月的嬰兒就有這種概念,所以假如看到眼前玩具消失了,他們多會表現尋找的行為。分離焦慮似乎可以用「物體恆存概念」發展不完全來解釋:幼兒不了解媽媽在眼前消失後,還是會出現的,因此就產生心裡的恐懼和焦慮,展現分離焦慮的行為。 第三個可能因素是幼兒「社會發展」較成熟,有「安全的依附關係」,與媽媽關係非常緊密。這種母子關係的緊密連結,會讓孩子無法暫時離開媽媽的身邊。不論如何,分離焦慮是一種心理反應,與生命中越重要的人分開時,個體越可能產生痛苦的情緒。 ※處理分離焦慮的適當技巧   該如何處理幼兒的分離焦慮呢?以下分享幾個重要的技巧: 一、平時的訓練:在嬰兒時期約5-6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平常讓孩子獨處時候也要常發出聲音,讓他知道你在身邊。大一點的時候,可以開著門但是在不同的房間活動;或是不時查看孩子等等。 二、要有一段分離緩衝期、漸進式地引導:對孩子會害怕的某些人、事、物,或是情境,用漸進式的引導,協助他們認識了解陌生的事物,引起孩子的好奇心,進而敢去接近或做嚐試。分階段讓孩子習慣分離的經驗,譬如托育時先從幾個小時到半天,最後變成一天。托育前先與褓姆見面、去褓母家熟悉環境。 三、在必要時堅定地離開:不要擔心分離焦慮會對孩子產生長遠的影響,畢竟這是人生必學的功課之ㄧ,有一天你跟孩子還是要分開的!因此一開始碰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該離開還是要離開。但是要給予保證:拿一個東西給孩子保管,並且承諾一定會回來。放一個孩子熟悉的屬於你的物品在他身邊,好像你就在身邊一樣。 ※錯誤的處理技巧 以下幾個錯誤的處理方式,供大家參考: 一、避免將幼兒關在黑暗的場所,或施以恫嚇的手段:例如孩子不聽話時,威脅他說會被鬼抓走,這類的話語會讓幼兒的潛意識產生幻想,加深他內心的恐懼,容易產生分離焦慮症狀。 二、避免強迫分離的情形發生、不要在生氣地情況下與孩子分開:孩子需要的是你的安撫的話語或肢體接觸,媽媽情緒化的表現會讓孩子更加不安。 三、避免以欺騙的方式處理:分離焦慮就是因為他不相信你還會再回來,欺騙只會加深孩子對你離開的不信任感。 四、避免趁孩子睡著時離開:醒來後找不到媽媽,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的創傷。經過說明的分離,可以提升孩子適應分離的能力。 最後,分離焦慮是人生必經的歷程。通過了它的考驗,孩子的人生會走得更順、更加獨立、更能爲自己負責。學會面對生命的失去,才會更懂得珍惜擁有的!媽媽只需要適當的處理和協助,扶孩子一把,但不是用全力支撐孩子生命的重量,這樣才能扮演好母親的角色!不會因為過度保護,讓孩子失去自我防禦的力量。眼看著孩子哭泣跌倒,卻能溫暖地關懷引導,就是母愛最充份極致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