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Aliso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綱ღ住院

2007年03月14日
公開
25

本來是媽咪不舒服且叭布的藥吃完了 叭布要帶媽咪去看醫生,可是看華綱一直燒而且咳的很厲害 就想說一直帶華綱再去給小兒科醫師看一下 結果沒想到,醫生竟然宣佈說華綱要住院 歐買尬!怎麼會這樣?! 因為醫生說華綱會喘,而且一直燒 很容易轉變成肺炎還是住院控制比較好 天吶~媽咪這麼不舒服,叭布也還沒好 怎麼照顧生病的華綱呢? 媽咪自己也很不舒服,連站也站不穩一直畏寒想吐... 媽咪想會變的那麼嚴重,原因是華綱一點藥也不肯吃 真的是一點點藥也不肯吃,不管是用騙的還是用灌的 華綱都有辦法把藥吐出來,都不吃藥怎麼會好呢? 沒辦法~還是直接去醫院報到 先照了x光就上病房,護士們看到華綱都嘛說 怎麼又來了?因為來太多次護士們都認得了 唉~在去醫院的路上,媽咪就很心疼了 小小年紀住院的次數比媽咪還多,已經是第四次了 為什麼只有我們家的小孩抵抗力這麼差 媽咪已經想了各種方法來增強你們的抵抗力 到底要怎麼做,你們才會健健康康的呢? 護士札了第二次才找到血管,媽咪只能無力的攤在一旁 什麼忙也幫不上,還好還有大姑姑陪我們幫忙抱華綱, 華綱不知是因為打了點滴還是發燒不舒服一直哭 叭布回去拿東西華綱就一直哭,姑姑怎麼哄也沒用 媽咪只好撐起沒力的身體抱著華綱繞了幾圈 由於媽咪真的很不舒服今晚就由叭布顧華綱 等到叭布回來姑姑要載媽咪回去時 媽咪已經非常難過,奇怪~在診所就吃了藥怎麼沒用 媽咪拿叭布帶來的耳溫槍一量-38.4度 原來發燒了,醫生沒開退燒藥給媽咪,媽咪只好吃叭布的, 回家的路上就難過到不行,乾嘔了好幾次 回到家趕緊躺到床上昏睡 大約十二點接到叭布的電話說醫生剛有來看過 醫生說從華綱的x光片看起來,肺有點發炎 這兩天是高峰期會反覆一直發燒大概要住個三到四天 唉~還好今天有帶華綱去給醫生看 媽咪繼續昏睡到四點起來自己用體溫計再量 還是一樣38.4度,怎麼沒用啊~厚~超難過的 家裡遍尋不著退燒藥,只好拿小朋友的退燒藥來喝 然後就繼續昏睡.......

治療兒童感冒,最常見的七個誤區

2007年03月12日
公開
19

打包自【諭☆瑄】的家 ∼ 孩子健康是所有父母的心願,然而,感冒發燒等小病卻總是不期而至。於是,父母們開始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孩子治療。這些經驗有的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有的是來自過時的科學理論,有的則僅僅是常識。然而,這些經驗卻未必是正確的,美國《養育》網站撰文特別指出了7個典型的認識誤區。 誤區1:傷風時宜吃,發燒時宜餓   這句諺語在西方流傳已久,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營養學家指出,無論大人小孩,無論是發燒還是感冒,或是兩者兼有,病人都需要攝入營養,才能令病情好轉。孩子如果厭食,可以吃點雞湯麵、果汁甚至是冰淇淋。 誤區2:流綠鼻涕意味著病更重了   兒科專家指出,孩子傷風時一般流清鼻涕,但也可能流綠鼻涕或黃鼻涕,這些均屬正常現象。只有當鼻涕變色,並伴隨持續高燒、食慾降低、咳嗽或是嚴重鼻塞等症狀時,才意味著可能是存在細菌感染。此外,如果孩子經常流黃、綠色的鼻涕,可能是存在其他原因,如扁桃體腫大等,應該去看醫生。 誤區3:感冒在出現症狀前傳染性最強   一般來說,感冒在症狀最嚴重時才最容易傳染。因為感冒病毒是通過咳嗽、打噴嚏、或是手部接觸傳染的。而且,只要病毒存在,傳染的危險就一直存在。 誤區4:低燒可以不治療   發燒能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殺死溫度敏感型病毒。然而,這並不是說孩子發低燒就不用治療了。   專家建議,如果孩子發燒度數不高,但感覺煩躁、嗜睡或是痛苦,就應當服用適量退燒藥或消炎藥。如果孩子情緒高漲並且充滿活力,只要多加照看,保證他身體不缺水就可以了。應當注意的是,6個月內的嬰兒只要發燒就應當立即看醫生。 誤區5:腹瀉時就要吃對治療有用的食品   香蕉、米飯、麵包夾蘋果醬是治療腹瀉的標準方法。然而,孩子生病時不一定喜歡吃這些。專家建議,在避免辛辣、油膩和果汁的情況下,給孩子吃他們想吃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誤區6:父母感冒時親吻孩子會傳播感冒病毒   打噴嚏或咳嗽會傳播氣管裡的感冒病毒,但口水中含有的病毒非常少,通過親吻傳染的風險是很小的。父母最應該注意的是要經常洗手。 誤區7:感冒能導致耳部感染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90%的耳部感染則是由細菌引起的,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感冒直接導致耳部感染。而是感冒引起黏液和流體聚集在耳管,造成細菌增生,才是導致耳部感染的原因。 來源: 《生命時報》

我不會說,卻聽得懂

2007年03月11日
公開
18

  你的小寶寶還不會說話嗎?千萬別小瞧他,雖然說不出來,他卻能聽懂。他能明白的意思可比你想像的多得多。你不想讓孩子聽的話,記住,千萬別在他面前說。   很多人都認為一歲的寶寶還不會說話,理解力自然有限,所以毫不避忌地當著孩子的面說他們的事,反正他們也聽不懂。真的是這樣嗎?   一歲的孩子還不能離開成人的貼身照顧,除非他們睡著了,照顧他們的人簡直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這也造成了背著孩子說話的機會有限。加上許多人對寶寶的過低估計,實際上,你在當著寶寶的面議論他呢,若是讚賞還好,若你說的話不想讓寶寶知道,還是別當著他們的面說為好,若你以為寶寶說不出來就一定聽不明白,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寶寶的理解力比你想像的強多了。   許多夫婦都習慣在吃晚餐時進行交流,談論白天發生的事,當然也一定會說到寶寶這一天幹了什麼。很多媽媽一遇到其他寶寶的媽媽,更是找到了談話的對象,若是人家的寶寶恰好和自己孩子的年齡一樣,說起你家寶寶吃飯怎麼樣,我家孩子脾氣如何,簡直像個經驗交流會,而且「當事人」往往在場,毫無顧忌。下次你再說起自己的孩子,可要注意措詞,寶寶就在邊上聽著呢。   一歲左右的孩子在語言的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之間有很大差異,他們能說的詞語有限,但他們聽懂的詞語卻遠遠超過他們會說的,小寶寶聽懂複雜談話的時間比爸爸媽媽想像的時間要早得多。他們能很清楚地理解爸爸媽媽談話的內容。   大約4個半月,寶寶就能識別自己的名字,當你在談話中提到他們的名字,寶寶就會對你的話給以更多的關注,他們的小腦瓜已經知道你在說他了。一到14個月,寶寶簡直成了識別社交暗示的高手:媽媽生氣時,聲音就會不由自主地提高,有時還氣得全身發抖,呼吸急促;若心情愉快,自然呼吸平靜,語氣溫柔,行動疏緩。寶寶在察言觀色中知道了媽媽是高興還是生氣呢。   換句話說,無論你說什麼,孩子都能發掘到深層的語意。比如,爸媽在給小寶寶換紙尿褲時可能會抱怨「哦,臭死了。」但心裡想的卻是寶寶真可愛,她又拉了,那麼,寶寶聽到的一定是很輕快的語氣。若你真的為此感到沮喪和氣惱,寶寶也會把「氣憤」和你的語調聯繫起來。   大部分1歲的寶寶知道50個左右的詞語,一般先是那些發音簡單,而且生活中經常提到的名詞,例如媽媽、爸爸等。接下來的幾個月他們學會一些動詞,如抱抱、親親等,之後他們能初步理解一些簡單的句子中的詞。   在18到21個月,孩子們突然進入了專家們指稱的「語言爆炸」期,在此階段,他們一天中平均學會9個詞,而且開始明白詞在句中的順序是如何影響句子的意思的。這一旦開始,他們所能領會的意思就不僅是你在說他們什麼,而是你在說什麼了。   舉個例子說,有一天你那20個月的寶寶聽到你抱怨他淘氣,因為他揪了小狗的耳朵,他馬上就會識別出你在說他的名字,而且還說到「小狗」,同時,他也知道你認為他做的不對。   既然這樣,當孩子們在房間的時候,我們就要省略掉很多想說的話嗎?其實不必,從某種程度上說,聚精會神對孩子們有好處。當父母在親切地談論自己的孩子時,孩子也會喜歡那個話題,說話時不要總像孩子不在屋裡似的,把他們當成一個局外人。如果你在談話時也讓孩子加入進來,這會加強孩子的語言和交際能力,比單純讓他們做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要好。比如你和伴侶在談論頭天晚上孩子做的事情時,你可以試著問問孩子「寶貝,你願意告訴爸爸昨天晚上我們玩什麼了嗎?」   不過,有一點很重要,當你在否定孩子的某些行為時,最好別當著孩子的面說。假如你的寶寶聽你說「貝貝脾氣真大」或者「貝貝太淘氣了」等句子時,他可能會記住你說的詞,雖然他還不能理解,但等他長大一點,他就會解讀你的詞彙了。對這方面的研究證明,孩子甚至可以在不理解意義的情況下學會一個詞或短語,因為他們會在日後將這個詞或短語與它的意義聯繫起來。所以,假如一個孩子總聽到大人管他叫「小暴君」,當他明白這個詞的意思後,他可能就會把這個詞當成自己的一個標籤,認為自己就是個「暴君」。   假如父母在孩子面前談論他們,這是不是一種嚴重傷害?當然不能這麼說,但在說話時還是小心點好,假如你不願聽別人在你面前說什麼,你就不要在你的孩子面前說,記住一句話,不管孩子有多小,他也是一個人

改改小寶寶的「牛脾氣」!

2007年03月09日
公開
19

打包自【諭☆瑄】的家 ∼ 孩子真的很倔強?! 當孩子對事、對人、對物有所堅持時,家長可以多觀察後,再判斷如何引導孩子處理堅持與變通之間的平衡;勿因為孩子的堅持,而以強迫的方式讓孩子遵從,剝奪孩子選擇的權益,反而可能助長孩子倔強脾氣與固執的性格。 個性倔強的孩子,為了堅持己見而與家長發脾氣抗爭,個性固執的孩子,為了不易變通而與家長爭執不休,一方面這的確是令許多父母頭痛的時刻,但是,另一方面這也正是培養獨立人格非常重要的關鍵時刻。 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堅持已見的時候,父母別以生氣、權威方式壓制孩子的自主意識,從小讓孩子有多點機會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並鼓勵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意志與見解,對孩子適應未來社會是有幫助的。 獨立、剛毅、堅強的人格特質,與倔強、固執是否有相似之處?孩子成長過程中,展現出倔強、固執或剛毅、堅強等特質時,父母該如何面對?如何處理呢? 不同教養態度V.S.不同個性的孩子 不同父母就有不同的教養態度,不同的教養態度與不同個性的孩子相遇,也會產生不同的交互作用,父母面對孩子的倔強,常會產生下列幾種不同的效應,分析說明如下: 當親子衝突升級時,遇到親子雙方的堅持度都高的情況,有的孩子選擇與父母抗爭頂撞,若父母親態度更強硬,易造成日後孩子脾氣更倔強。 當親子衝突升級時,膽子小或堅持度不高的孩子,在父母強勢壓力下常會放棄己見,選擇順服父母,易造成日後孩子個性懦弱沒主見。 當親子衝突升級時,尚無反抗能力時,在父母強勢壓力下暫時壓抑自己,表面順服父母,易造成日後孩子個性叛逆反社會規範。 當親子衝突升級時,父母因為寵溺孩子或受不了孩子的堅持,選擇放任,易造成日後孩子個性跋扈不講理。 由上述四個例子看來,無論是父母任由孩子予取予求,抑或以權威壓抑孩子,都不是最好的教養方法,都可能助長孩子產生倔強脾氣與固執的性格。 合理、一致的教養原則 其實,孩子的倔強脾氣常導因於父母或照顧者,成人總是認為孩子還小聽不懂道理,直接命令孩子要無條件聽從命令,長期強迫孩子服從自己,孩子在不明道理的情況下,反而更容易產生固執己見或表裡不一的行為,甚至出現特別倔強的個性,公然挑戰父母的權威,與父母抗爭到底的情況。 民主氣氛從小開始營造 孩子有被尊重的需求,想要孩子能接受父母的意見,父母態度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權威思想多半是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認為好孩子就應該乖乖聽話,倔強固執、脾氣不好就是不聽話的孩子。 民主時代的親子教育,家長應避免採取高姿態,勿把自己的意見當成至高無上的聖旨,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接受,父母必須先修正自己的傳統價值,認同孩子在家中也享有自主的權利,才能順利推動民主氣氛。 父母也經常因為管教的需要,制定各種家規,對於孩子而言,習慣的改變不是一蹴可及的,有的父母太講求管教的效率,說制定就制定,說執行就執行,孩子一時間不容易達成目標,反倒又興起家庭裡的另一場親子戰爭。 父母非聖人,受到生活與情緒的影響,難免會對教養子女的尺度失去準則,心情好的時候,孩子犯錯無所謂,在情緒不佳的時候,遇到相同或類似的事件,孩子可能會被處罰得很重,這樣反覆的教養態度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隨著孩子成長,智力發展愈來愈成熟,當然也會培養出自主意識,家長應該有合理且一致的教養原則,告訴孩子那些事是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又有那些事是必須請父母幫忙的,長期下來才可以建立孩子對於「為什麼要這麼做」和「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做」的共識,有了親子共識,自然就可以減少親子間的爭執。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持度發展 我們可以從孩子的先天氣質中「堅持度」瞭解其個性,更重要是要依據孩子的特質因材施教,父母所採取的是怎麼樣的教養態度與方法,與孩子互動的結果是正向還是負向,對培養孩子健全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堅持度表現原本並無好壞之分,成人的褒貶態度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成人的「褒」會讓堅持度轉化為正面「有責任」與「剛毅堅強」的特質;成人的「貶」則會讓堅持度轉化為負面的「倔強」或「固執」。 平時可以觀察孩子對某人、某事、某物是否有堅持的情形,如果不是太過份的情況,家長可以給予多一點的時間來轉換,孩子堅持也是專注的另一面向表現,更是未來學習過程中持之以恆的原始類型,當孩子堅持時,家長可以多加觀察後,再判斷如何引導孩子處理堅持與變通之間的平衡。 避免造成孩子倔強性格的教養技巧 家長應該明白您的教養態度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未來,當孩子非常堅持某件事的時候,我們可以有幾個項目來檢視自己是否給予孩子最佳的引導。 若能正確的處理與判斷親子間的緊張關係,孩子便能逐步享有自己處理事情空間,親子間自然就不必經常面臨彼此僵持的局面。下面的三個實例,有具體的親子對話示範,提供您育兒時參考: 實例1 二歲多的綸綸,雖然不完全會自己吃飯、穿鞋,但是他可能堅持要自己吃、自己穿鞋,此時你可以支援他說:「寶寶長大了,想自己做……,自己試試看,需要幫忙可以告訴我哦!」 實例2 三歲的捷捷,依照平時的作息,下雨天也吵著要出去公園玩,因而與家長發生爭執。如果想要孩子接受你的意見,態度卻硬性阻止,只會引起親子間的不愉快。建議父母先尊重孩子的意識,以同理的語氣跟孩子說:「你很想去公園,我也很想去耶!」「寶寶幫忙看看現在還有沒有下雨?」「雨停了,趕快來跟我說,我們就可以去散步了!」,或者EQ更高的父母,會利用雨天的機會,引導孩子觀察雨的情境、聽聽雨的聲音,是不是感覺更棒! 實例3 四歲的強強,喜歡溜直輪,不喜歡彈鋼琴。家長用強的口吻:「強強,每天一定要 練習一小時的鋼琴,才能出去溜直排輪。」親子間為了練鋼琴抗爭場面非常頻繁。如果家長一味認為你才有權利決定孩子學什麼,不能學什麼,對於孩的選擇權利不但未予重視,更常剝奪喜歡的直排輪時間,恐最後孩子對於鋼琴跟直排輪的學習,都無法培養更進一步的興了。建議與孩子溝通:「鋼琴以訓練強強靜下來,直排輪可讓強強有充分的運動,兩個活都是一個小時的時間,你可以擇要先溜直排輪或先彈鋼琴。」 親子互動,並非要爭個誰贏得勝利、誰屈服於誰的競爭結果,教育倔強的孩子,要從瞭解孩子的人格特質著手,慎思如何發揮孩子堅持的優點,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教養方式!

Movieღ穿著Prada的惡魔

2007年03月09日
公開
23

因為大家都很推薦,所以過年那一陣子我也去租來看了, 一直都沒空寫感想!過年去百視達租了兩次都租不到 最後終於讓我租到了,真是搶手啊!!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想是,好寫實的一部片,我的工作生涯不也都這樣! 老板討人厭!情緒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要求不可能變可能,辦不到就是你能力不足 我和安德莉亞跟一般人一樣,也是都一直會抱怨,是老板有問題,老板針對我,老板很過份什麼什麼的 用另一個角度想,如果我能完全滿足老板的需求 是不是也表示我能把事情處理的很好,老板也不會再有什麼意見 老板請我來就是來做事的,沒辦法完成對這份工作來說就是沒有用 我是否真的很努力去達成老板的要求?還是還沒去做就認為不可能? 希望我也能像安德莉亞一樣,能人所不能!!加油加油!!! 所以下次老板罵我時,我要忍忍忍!!! 以下是摘自奇摩電影的劇情介紹 穿著Prada的惡魔 The Devil Wears Prada 上映日期:2006-10-13 類  型:喜劇、劇情 片  長:1時49分 導  演:【慾望城市】大衛法蘭科(David Frankel) 演  員:【斷背山】安海瑟威(Anne Hathaway)、【春心蕩漾】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 發行公司:福斯電影 官方網站:http://www.devilwearspradamovie.com/ 劇情簡介: 《RUNWAY》雜誌是紐約時尚界聖經,總編米蘭達(梅莉史翠普飾演)在時尚界呼風喚雨, 但為求成功也掀起無數腥風血雨,誰也不能阻攔她的成功,包括菜鳥助理。 只要稍有自尊的人,絕對無法在她手下工作, 可是進入《RUNWAY》又是所有對時尚有熱情的年輕紐約女孩最大的夢想。 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安德莉亞(安海瑟薇飾演),憑著西北大學的漂亮履歷, 進入《RUNWAY》位於曼哈頓總部辦公室。 但是她的時尚品味可一點都不漂亮,儘管D&G和DKNY傻傻分不清楚, 不服輸的她還是接下工作,準備擔任米蘭達的助理。 這名從頭到腳全是Prada的女士,將為她的人生帶來最殘酷的考驗。 漸漸地,安德莉亞讓自己融入米蘭達要求的氣質和形象,很短時間裡, 她學會了這一行說話的模樣身段及行事方法,穿上Manolo Blahnik走起路來精神奕奕。 只是,當她越嫻熟米蘭達所在世界的遊戲規則, 她也發現這其實是一個表面上精彩華麗但其實很孤獨的世界, 作了那麼大的犧牲才能換得這樣人人稱羨的成功,值得嗎? 米蘭達失去的是什麼?安德莉亞靠自己找到她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