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二個小雨的媽

日期

#Tag

2009年10月09日
公開
16

人格健全理財觀念才會健全

  近年銀行及財金單位舉辦的兒童理財營場場爆滿,突顯父母希望孩子理財也要贏在起跑點,或至少不要養出月光族小孩的心理。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課程中有些主題卻是「信用卡好好用」,換言之,銀行業者已提前向小孩展開行銷。因此,把理財教育的重責大任全交給提供商品的銀行,你能夠放心嗎?   其實,父母才是影響小孩日後理財行為的最重要角色,因為兒童時期的人格發展,決定成人後的大部分行為。以下為兒童人格教育專家楊文貴,從人格發展角度來看0∼12歲兒童該給予的理財教育,提供父母一些教養建議。 理財教育應融入生活教育   楊文貴表示,孩子在成長中需有廣泛的生活經驗、人際互動及健康管理等等,理財教育應是持平放進孩子的生活教育中,因為影響日後理財、消費行為的關鍵,其實是孩子的人格發展,這才是父母對兒童理財教育的起始點及最重要的重點。   以下是楊文貴特別針對0∼2歲、2∼5歲、5∼8歲、8∼12歲等4個階段兒童人格發展,對未來理財行為影響的看法,以及對家有0∼12歲小孩的父母教養建議。 0∼2歲 應建立安全感,避免未來消費無節制   0∼2歲嬰幼兒的認知主要是透過聽、看、吸吮、說話等感官,學習和外界接觸,這時期的兒童人格發展主要是安全感的建立,應該避免嬰幼兒產生和父母分離的焦慮。   尤其是0∼2歲嬰幼兒主要是以哭聲作為引起照顧者注意的訊息,為了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只要嬰幼兒一有哭聲,雖不見得要抱他,但父母應細心觀察孩子的哭聲所傳達的真正需求,是尿濕了要換尿布、肚子餓了想喝奶或是其他需求或病痛,認真看待嬰幼兒的每一次哭聲及每一個動作。   因為0∼2歲的嬰幼兒時期人格發展能否建立安全感,是影響孩子一生理財及消費行為的最重要關鍵期。成人很多的過度消費行為,背後主因是極度缺乏安全感,很多購物狂即是因為這種早期人格發展偏差導致的後果,理性上明知道這樣過度消費不對,但內心就是不安,不斷透過消費行為建立人際關係,以尋求安全感。   因此,鼓勵父母其中一方最好在孩子2歲以前在家帶小孩。因為自己的小孩只有自己最關心,才能立即反應、並處理嬰幼兒哭聲所代表的問題。其實,安全感的建立是有延續性的,人的一生在15歲以前,都很需要父母認真對待其需求,父母在這方面做得愈早、愈好,孩子未來在錢財的使用上將會是理性的,不會因為不安而亂花錢。 2∼5歲 應培養自我管控能力、避免廣告誘惑   2∼5歲兒童已進入認知符號、建立自主性時期,對外界的探索能力加強,這個階段的兒童仍須在父母、師長陪伴下產生安全感,父母應提供豐富的環境,幫助他對外探索能力,並獲得成就感的滿足,而不是什麼事都幫他做好。例如父母應提早準備出門,以等待孩子自己慢慢綁鞋帶,而不是父母因趕著出門急忙替小孩綁好鞋帶。   2∼5歲兒童因獨立自主、探索外在的體驗,所形成的成長智慧,將會在人格發展上轉化為自我管理、管控的基本能力,將來不易受到外界刺激以及廣告誘惑,對於「錢是要被管理」的概念也會因此萌芽。   在《EQ》這本書中也提到有關4、5歲孩童的分組實驗:一組是寧願立刻拿到、但只有一顆糖果;另一組是願意等一下,之後可拿二顆糖果。結果願意等待、以拿更多糖果的這一組孩童,經追蹤結果,不管是後來的學業、人際關係都比較好。   因此,2∼5歲孩童如能有效建立獨立自主性,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會強化自我管控能力,長大後也比較不會產生偏差的消費方式及不當的理財行為。 5∼8歲 應讓孩子知道錢不是憑空而來的   5∼8歲仍是建立安全感及自主性的時期,此時父母最須做的就是順著孩子的自主性幫他建立規範,讓他學會面對結果、處理結果的負責任表現。   然而,現實社會的制式規範,卻可能扼殺孩子的自主性,在此呼籲學校訂定任何規範都應有彈性,讓孩子能心服口服,且孩子的個別狀況要被尊重,不能只用一條規則就管理所有孩子。   這個年齡層的兒童已經能認知「錢」的價值,此時父母最重要的是須讓孩子知道:「錢不是憑空而來,是要努力工作才能賺錢」的觀念。父母能給小孩零用錢,是因為父母工作賺錢才有錢,讓他們知道,未來是要回饋父母的。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教養小孩時,千萬不要採「家事有給制」,也就是應由全家人一起分擔的家事,不該以金錢來作為要求小孩做家事的交換條件;學業成就也不該以金錢獎賞,例如考100分給多少錢,以免扭曲小孩對金錢的偏差觀念。   父母應該啟發小孩「要工作才能賺錢」的觀念,例如簡單的打工、幫家裡顧店等能產生利潤的付出,才能賺錢。   楊文貴就曾和孩子談論每個人的工作獲得金錢的意義不同,例如學校煮飯的阿姨每小時工資90元,當老師的媽媽每小時工資260元,當醫生每個病人診療費收 250元,假設1小時可看12個病人,那每小時工資是3000元,在聊天中讓孩子了解每個人因專業訓練不同,賺的錢不一樣,藉此激勵孩子向上發展的概念。 8∼12歲 應讓兒童思考未來生涯規畫   8∼12歲時期的兒童開始發展理性、邏輯、思考的認知能力,生活經驗更加豐富,是最適合教小孩生活上和金錢有關的事情。   在不造成孩子負擔的情況下,父母此時可以讓孩子認識存摺,養成儲蓄習慣,概念性地向孩子介紹理財的基本觀念。   不過,要教孩子理財,父母本身先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其實在孩子5∼12歲期間,父母就是子女最好的理財教師,因為理財本身就是一種價值體系,父母透過本身的日常生活行為,即已展示了自己的價值體系,無形中向孩子介紹自己的理財及消費態度,因此,這也是子女最易模仿父母行為、潛移默化的關鍵時期。   在8∼12歲時期,父母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時,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兒童思考未來的生涯規畫,也就是讓小孩認知:如果能善用自己的天賦,未來在社會上具有競爭力,就能擁有更多的錢財,這就是積極的理財行為。   尤其父母要特別注意,千萬別將小孩引導到「以錢賺錢」的錯誤方向。我們常看到的「兒童理財營」,往往太偏重於教小孩用錢去賺錢,而不是發揮自己的所長、用技能去賺錢。   就教育觀念而言,對於正值國小及國中階段的孩子,父母應著重於建立孩子的人生目標及價值體系,也就是追求幸福。雖然所有的理財目標都是在追求人生幸福,但「有錢」並不見得和「人生目標」「人生價值」及「幸福」等劃上等號。   而且過度強調金錢的重要性,會貶抑孩子心靈的安全感,因為錢財只是孩子人生中需學會管理的一部分,並非全部。   楊文貴強調,以他擔任人文國小校長追求的三大教學目標,就是希望讓小孩做到喜歡自己、信任自己;尊重別人、欣賞別人;無窮的求知慾。   如此一來,孩子對自己安心、信任,在使用錢財時就會理性,不會因不安而亂花錢;且由於正確認同別人的價值行為,就不會形成「你不跟我好、我買東西送你,你要跟我好」這種用錢買友誼的不當消費行為。而無窮的求知慾養成後,為了賺錢,孩子就會主動想學賺錢的技能。

2009年10月09日
公開
45

教小孩珍惜金錢,從一元做起

  「媽咪,這一塊錢我不要。」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這麼說,你會如何回答?「一塊錢流浪記」一書作者李赫建議,父母此時應該告訴孩子:「一塊錢,是成為下一個一百元、一千元,甚至一千萬元的開始。」   父母也可以拿出平常存放的零錢,到市場或便利商店,讓孩子親眼目睹所累積的每一塊錢可以買什麼,以讓孩子體認到:「原來一塊錢,可以存下來買這麼多東西!」   「什麼!這麼早就跟3歲小孩談錢?」很多人聽到的第一個反應是,小孩應該聽不懂吧!李赫表示,其實3歲以下的孩子雖還不能體認到金錢的價值,但父母教的觀念,孩子會照單全收,所以可用日常生活中的小遊戲,教導孩子認識金錢的價值,進而懂得珍惜金錢及努力的觀念。   例如「一塊錢流浪記」提到,一塊錢掉在地上,人們連彎下腰來撿拾都覺得麻煩,但一塊錢若集合在一起,也能做很多事情,買必需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一塊錢,也能幫助迷路的小孩打電話回家求助,原來那麼不被重視的一塊錢,在流浪過程中,大家才發現到一塊錢的價值! 5種建立孩子金錢觀的互動遊戲   以下提供5種跟3歲以下幼兒互動的遊戲,作為父母初步建立幼兒「錢是什麼」「一塊錢能做什麼」的參考。 遊戲1 盡早訓練孩子的數字敏感度   0至3歲的孩子,未必懂得數錢,因此必須先讓他感受數字的「多」與「少」到底有何不同,才能建立金錢觀。   例如點心時間,準備孩子喜歡的可愛造型小餅乾,發給孩子餅乾後,先讓他算清楚有多少塊餅乾,今天給5個,明天給8個,如此讓孩子感受到8個餅乾比5個多,因為可以吃得比較久,對數字的概念更具體化。 遊戲2 藉由打公共電話,讓孩子體驗1塊錢的力量   李赫建議,當媽媽帶孩子去逛街時,可以設計劇情與孩子玩個小遊戲。例如出門前給孩子幾個1塊錢當零用金,放在孩子的小皮包中,然後,假裝媽媽的手機沒電了,但要打電話請爸爸來接,這時怎麼辦呢?讓孩子一起想辦法。   「那麼,去打公共電話吧!」「唉呀!媽媽皮包裡只有10元、50元硬幣與紙鈔,沒辦法打電話呢!」這時小寶貝口袋裡的1塊錢發揮作用了!(目前打公共電話起跳要2元,請父母至少準備2個以上1塊錢),讓孩子從生活上的實際操演,了解一塊錢的力量。 遊戲3 從逛街了解錢的價值   小孩子上街難免想買玩具,有些父母為避免孩子哭鬧,就會答應孩子的要求。有位媽媽建議,這時與其直接答應或拒絕,不如給他10元或50元硬幣,告訴他:「你自己選擇可以用這塊硬幣買到的玩具!」從孩子選擇玩具的過程中,可以藉此教導他了解錢的大小概念。   例如告訴他:「價格後面有一個0的可以買,兩個0的就太貴啦!」這位媽媽從孩子2歲時給予訓練,孩子不但因此認識數字大小,也連帶了解錢的價值。 遊戲4 自己做收支簿記帳   遊戲4的做法在孩子大一點時,可以進一步延伸,讓孩子養成記帳的習慣。因為3∼6歲的孩子雖然還不會寫字,卻已經會塗鴨、畫圈圈了,5、6歲小孩甚至可練習寫阿拉伯數字,此時父母可以選一本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小記事本,幫他們先寫好日期及收支項目。   如果孩子還不會寫阿拉伯數字,父母可一邊教孩子用畫圓圈圈或貼圓圈圈小貼紙的方式,記錄每天的收支,等到一星期或一個月裝訂起來,將來還可進一步和孩子檢討收支。 遊戲5 給孩子撲滿,一起來存錢   李赫建議,父母可幫孩子買一個或製作一個撲滿,跟孩子一起來存錢。例如,孩子想買一個50元的玩具,媽媽就陪他一起存錢。   但這麼小的孩子哪會有收入來源?過年壓歲錢、媽媽上街購物找零的錢、長輩來訪給的紅包等等都可以存入孩子的撲滿,且剛開始媽媽帶著小朋友一起存,久而久之,小朋友就會有存錢的習慣,並建立「不浪費」的觀念。   當存到一定金額之後,父母一定要記得實現諾言,帶著撲滿裡的錢去買孩子想要的玩具,讓他實際體會到「儲蓄」的力量。此外,累積一筆錢之後,可以讓孩子帶著撲滿,到郵局、銀行開個帳戶,落實「一塊錢也能致富」的觀念。

2009年10月09日
公開
57

怎樣給孩子零用錢

  「媽媽,我們班上小朋友,下課都會到福利社買零食吃,妳也給我一點錢,好不好?」剛上小學一年級的美美,跟媽媽提出這樣的要求。   過去,美美的媽媽認為孩子還小,給什麼零用錢,萬一養成孩子愛花錢的習性怎麼辦?如今美美上了小學,看到同學手上有錢,而且還可以自己運用時,難免興起「我也想要像其他小朋友自己買東西」的心態。美美的媽媽該怎麼辦呢? 小時不給零用錢,長大理財難開竅   其實,父母自學齡前即可考慮給予孩子少數零用錢,引導孩子認識錢及如何支配金錢,最晚從國小一年級就應開始給零用錢。而根據幼教學者及數學老師的實證說法也都認為,從小父母未給零用錢的孩子,對理財觀念學習有較晚、也較不易開竅的現象。   但是該給小孩多少零用錢?多久給一次?……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父母親。給多了,擔心小朋友養成亂花錢的習慣;給少了,可能又會失去讓小孩管理分配金錢的能力。拿捏之間確實傷透腦筋。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兒童理財種子教師許旋峰認為,雖然零用錢該給多少、多久給一次,並沒有標準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永遠不給,小孩就無法培養理財的能力。   「其實給零用錢的目的,不在於滿足小孩買零食、買玩具的慾望,也不是單純的只讓小孩學習靜態的儲蓄觀念。」生活理財作家劉憶如強調,如果小孩只是把所有零用錢存起來,也是無法達到學習理財的效果。重要的是,訓練小孩在使用金錢的過程中,花點思考力,將所獲得的有限金錢做妥善的安排。   所以說,會存錢、也要會花錢,然後讓小孩學會計畫性用錢,這才是給予小孩零用錢的真正目的。那麼要如何讓小孩從零用錢的使用中,學習正確用錢?支配金錢?以及決定消費呢?以下提供4種方法給父母參考。 方法1 讓小孩感受物質缺乏,學會安排零用錢   首先要讓孩子有「物資缺乏」的感覺。當物資過多,就會不懂得珍惜,這是人之常情。   零用錢給得太多,或者在小孩要求增加時就答應,孩子會認為錢來得容易,一旦養成「反正開口要就有了」的心態,將來長大後,就容易出現不當使用信用卡及現金卡的「卡奴」後遺症。   所以,在小孩學習使用零用錢的階段,父母應該讓他們體會零用錢使用錯誤的窘境。例如,孩子拿到零用錢後,全部拿去買糖果、玩具,之後因此沒辦法買新的書套時,通常孩子的作法是向父母親求助,或向祖父母求援,此時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父母可以選擇不伸出援手,讓小孩繼續用舊的書套;或者,長輩可以跳出來拯救他們,但需要談條件,表示現在先買新的書套,但將從往後的零用錢中扣除。   不管選擇哪一種方式,都應讓孩子知道:亂花錢,就會有麻煩;也就是要讓小孩學習在一定的零用錢中,折衷選擇「需要」與「想要」的東西。 方法2 讓孩子用零用錢儲蓄與等待,懂得珍惜   另外,要讓孩子學習等待,了解金錢得來不易。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以自己與小孩的互動為例,她說,女兒小時候很喜歡森林家族的房子,要價1000元,她便利用這樣的機會,教女兒儲蓄與等待。由於女兒設定好買玩具的目標,因此將零用錢存下來的態度變得積極,而得到這個玩具時,小孩便更加珍惜。   還有一次女兒想買Gameboy,蕭碧華也是用同樣的方式教育孩子,她告訴女兒:一是用存錢的方式取得,另一種則是等到過年時,用拿到的紅包去買。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女兒反而覺得不需要了,消除「想要」的慾望。   其實孩子想買的東西,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慾望」驅使,如果父母讓孩子輕易買到「想要」的商品,孩子不會珍惜。   相反地,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從有限的零用錢固定存下一小筆金額,例如每次10元、10元的存,經過一段長時間等待,才能滿足需求,小孩便會知道東西得來不易,當下一個慾望來臨時,就會主動思索、考慮了。 方法3 親子共同商量零用錢金額   大原則掌握之後,接下來就要進入實戰模擬階段了。怎麼給零用錢最Smart?對於小學1∼3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專家建議,每周給一次,是比較好的做法。許旋峰提到,天天給零用錢,可能會讓小孩失去管理分配金錢的樂趣;每月給的話又嫌太長,小孩難以有效支配,因此每星期給,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至於要給多少,許旋峰建議如下表:   當然父母每周給孩子多少零用錢,是可以彈性調整,例如孩子只是買買零食、玩具,這樣的金額應該足夠。但如果還有早餐或其他文具必需品,要讓小孩自己去買的話,金額就要增多。   重點是,必須觀察孩子拿到零用錢後的花費模式,最好每星期都與孩子討論,追蹤觀察3個月的時間,如果小朋友懂得儲蓄、也懂得消費、也會捐贈或請客分享,那麼父母可以在小孩養成良好習慣後,慢慢增加金額。 方法4 親子共同簽訂「零用錢合約書」   為了避免小孩賴皮,將零用錢花光光後再來伸手要錢,父母可以制定一套標準化、透明化的零用錢給予方式,譬如親子間設立「零用錢合約書」就是一種是不錯的選擇。在設立合約書前,父母不妨與小孩共同商議零用錢的金額,讓孩子從小建立「預算」的概念。   編製預算、訂定合約書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教小朋友記帳,將每筆錢的去向交代清楚。等到每個周末,父母可以再與孩子共同開個家庭財務會議,了解小孩零用錢的使用、調整金額,並給予建議。   總之,零用錢給得smart,小孩從中可以學習到有計畫地使用金錢,養成儲蓄習慣,也可以訓練忍耐的功夫,而在不斷的忍耐後,自然也學會了珍惜。   當「他律」變成「自律」時,以後帶孩子上百貨公司、玩具店時,就不會再重演親子間僵持的戲碼,因為孩子的「要買!要買!」病已經治癒。搞不好看到喜歡的玩具時,孩子的小腦袋已經開始計算要少買糖果、多存一點錢下來呢! ★當小孩喊說「零用錢不夠」時,該如何處理?   首先要看看給孩子零用錢的金額究竟對不對?很多父母都是參考其他多數小朋友的情況來給零用錢,但是,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太相同,有的是早餐讓小孩自己買,有的是交通費也含在零用錢裡,所以零用錢給多少,最好是經過親子商量。   但經過商量後,若孩子過沒多久,又大喊「零用錢不夠!」這時候父母應該從孩子紀錄的流水帳,來看看孩子的零用錢去向。如果只是孩子無法壓抑「想要」的慾望,或是忽然想買一些紀念品送同學,父母可不要隨意妥協。此時可以讓孩子「打工」,做一些平常不會做的家務,然後給予適度的報酬,或者請他從壓歲錢中支付。 ★本單元內容出自於Smart智富出版的《富小孩栽培手冊》一書

2009年10月09日
公開
41

孩子慾望無止盡,怎麼辦

  5歲的邦邦每次和媽媽到便利商店,不是買糖果,就是想買玩具,只要媽媽說:「不可以!」邦邦立刻哭個沒完沒了,再不然就是賴在地上,怎麼帶都帶不走,讓她十分沒有面子,有時甚至店裡其他的消費者會跑過來說:「才不過幾十塊錢,買給他不就得了……」。 4歲起培養孩子認識及管理金錢的能力   相信不少家長都曾有這種經驗。由於孩子吵著買東西是非常自然的行為,但該如何讓他分清楚什麼是「想要」、什麼是「需要」,而不是看到喜歡的都要買,讓父母被孩子的物慾牽著鼻子走,實在相當頭痛。   學前教育雜誌總編輯黃美湄表示,從4歲開始,父母不妨可以讓孩子認識金錢及學習管理金錢的能力,慢慢的就可以避免孩子吵著買東西的狀況發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鍾志從表示,4歲以上的孩子,可開始教他們認識錢幣,包括錢幣大小、人物、形狀、樣式及故事等,要注意的是,教導孩子認識錢幣時,應使用真正的金錢,不要使用代幣,否則會混淆孩子的視聽。   以下4種方法,可以在孩子無止境地提出各種「想要」時,幫助克制他的消費慾: 1.扮家家酒,體驗「想要」不見得都能買得到   若有機會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不妨可以玩扮家家酒的遊戲,簡單說,就是類似大富翁的買賣遊戲。小朋友可以拿出自己喜歡的玩具、文具或布偶等,在遊戲中買賣或交換。   黃美湄說,媽媽同時可以準備一些錢幣及鈔票,讓孩子自行定價、貼上價格標籤,並且可以讓孩子有部分的金錢,買自己想要的玩具,或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讓孩子們交換相同價值的產品。   扮家家酒的過程裡,孩子有金錢可以運用,他們會知道「金錢=有限」,不是所有的東西「想要」就可以買,如果錢不夠,也會買不到東西。此外,讓他們對商品定價,也能了解孩子的價值觀。 2.沒有事先準備,就沒有這筆錢   即使平常教導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但還是免不了碰到孩子偶爾「想要買東西」的慾望。   要避免孩子出門就吵著買東西,家長的臨場反應很重要。舉例來說,孩子如果經過蛋糕店,指著蛋糕說:「我要買!」並賴在店門口不走時,此時媽媽最忌諱激動的說:「不可以!」因為媽媽用口氣不佳來拒絕孩子的要求時,孩子也會跟著激動起來。   當碰到這種問題,不妨試著理解孩子為什麼想買?媽媽可裝糊塗地試著問:「要買哪一個啊?」或是說:「可是今天沒有準備買蛋糕的錢。」再不然說:「如果我們買了蛋糕,可能就沒有錢買菜了!」等等這類話語,明確讓孩子知道,媽媽有準備「買菜的錢」,但沒有「買蛋糕的錢」。   黃美湄提醒,用「沒有錢」的理由拒絕孩子時,千萬不能只說「沒有錢!」因為孩子無法明白,沒有錢買蛋糕,為何還有錢去買菜,要給孩子明確答案。記住,要拒絕孩子的要求時,媽媽千萬不能動氣,只要表現出自己也很困擾,即使知道孩子想買的理由,也絕對不能隨便答應他。 3.採取延緩策略,訓練小孩再想一想的習慣   若是孩子想買的是大型玩具,且金額又很高,鍾志從說,這時不妨可用「延緩購物」的策略,讓孩子因為忘記或已經不喜歡,而打消購買慾望。舉例來說,6歲的小紫到了玩具店裡,想買一台2000元的電動遊戲機,由於金額很高,媽媽也不希望她過度沈浸在電動玩具裡。   這時候媽媽就採取延緩策略:「這個玩具太貴了,可能到聖誕節再買吧!」如果到了聖誕節,小紫又向媽媽要求玩具時,媽媽此時又說:「我們等妳生日時再買好了。」時間久了,孩子對電動玩具的新鮮感降低,自然也不會再主動要求買玩具。   鍾志從表示,曾有研究顯示,如果父母用延緩購物策略,讓孩子在買玩具之前,都先叫他再想一想,學會等待,將可以訓練孩子克制慾望,將來孩子長大後,比較不容易受到廣告或同儕的影響。 4.給孩子選擇、做決定的空間   在孩子3歲之前,父母可開始訓練他的選擇能力,以在想要塑造孩子價值觀的範圍內,提供2至3種配套方案供孩子作選擇。例如這個月孩子有兩種選擇,一是買一袋巧克力球、設定在每日上午10點才能吃;一是買孩子喜歡的玩具,但條件是孩子必須答應去吃原本不愛吃的水果。   為訓練孩子分配及管理金錢的概念,鍾志從說,家長從小就可以跟孩子談條件,像是等到撲滿存滿了,才可以買生日禮物;或是當孩子生日想買較大禮物時,親子可用互相討論的方式,並給孩子做決定的權利。   鍾志從並提醒,用錢可以獎勵孩子,但千萬不能用金錢來懲罰孩子,例如「你不聽話,我就扣你的零用錢!」因為金錢是中性的物品,也有不少研究顯示,用金錢對孩子做正向的鼓勵,可達到不錯的效果。 ★本單元內容出自於Smart智富出版的《富小孩栽培手冊》一書

2009年10月09日
公開
39

教孩子借貸觀念

  愛花錢的珊珊,這個月零用錢不到月中又花光了,想著今天班上同學炫耀的新款鉛筆盒,她也好想要個新的鉛筆盒,回到家纏著媽媽說要辦信用卡或現金卡,因為印象中電視廣告曾說「借錢真容易、救急沒問題」。   媽媽心想,珊珊才國小五年級就被電視廣告誤導,該好好跟她解釋一下「什麼是信用卡、現金卡」「信用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借錢不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先打預防針,有教才有保佑。於是當晚珊珊媽媽的床邊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話說灰姑娘,為了想參加王子舉辦的轟趴,想著想著不知如何是好,忍不住又想到自己悲慘的身世,在廚房掃地時淚如雨下。突然,她看到垃圾桶裡有一張廣告,上面寫著『借錢免擔保,免利息!』灰姑娘笑了,眼前彷彿看到了童話中的仙女將南瓜變成了馬車來接她!」   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灰姑娘」,偶爾也想嘗試一下不屬於自已現實能力範圍內的願望,想試試麻雀變鳳凰的滋味,比較「私慾」的我們稱作「享受」;能同時創造其他人的福利的,我們叫作「夢想」! 借錢逾期不還,仙女也會變魔鬼   在童話中,仙女幫灰姑娘達成了參加舞會的願望,但現實生活呢?當然囉,金錢是一個最普遍的橋樑。而銀行提供的各種免擔保貸款、信用卡、現金卡就可以把他們看成那個灰姑娘的「仙女姐姐」。   只是要特別提醒,當你過了還款期(童話中的午夜12點)還沒把借的錢還清,結果絕對不是像廣告寫的「借錢免擔保、免利息」,這時,仙女姐姐就會變成「吸血鬼」。   也就是說,你向銀行借錢是要付出代價的,每個月要還給銀行的利息負擔會很重,一般來說,欠銀行100元,還錢時你至少要還115元以上,長久下去,你的血汗錢很快地就會被吸血鬼不知不覺給吸乾了。 你必須教孩子的正確借貸觀念   為了讓孩子內心中的灰姑娘每次都能順利搭乘馬車赴宴,且在安全時間內從容回家,以下提供簡單的「仙女規則」,也就是讓孩子了解信用卡和現金卡應注意事項,以及個人「信用」的重要。 1.信用是什麼?   「信用」就是每次借錢後,你是否能按約定準時還錢。對銀行來說,「信用」是決定要不要借錢給你、要不要接受你申辦信用卡或現金卡的最重要參考指標。   雖然像男生追女生,有的喜歡美腿,有的愛白皮膚,審美觀點各不同,但銀行在選擇客戶時,都只有一個統一標準,那就是你在聯徵中心的信用紀錄。   聯徵中心就像銀行的情報局,任何人和銀行往來的資料,在聯徵中心都會留下紀錄。所以,別以為「信用」無聲無嗅,他的威力可是能讓一個年薪千萬的人,因為一時疏忽而導致連一張信用卡都申請不到喔! 2.正確的信用卡和現金卡使用觀念   信用卡和現金卡都是一種替代現金的工具。信用卡是先刷卡簽字消費,約一個月後再付款。   當你接到銀行寄發的帳單,帳單上會註明「最後繳款日」,在這個日期前繳清消費金額,銀行不會收你利息;但若過了「最後繳款日」,銀行就會以年息約 15%,有的甚至高達20%,也就是借100元要還120元,向你收取循環利息。而且,除了循環利息之外,還要繳交一筆「滯納金」。因此,使用信用卡的「仙女規則」是:還錢絕對不要超過「最後繳款日」。   現金卡是銀行給你一定的額度,再由你依據自已的需要,透過ATM提領現金。現金卡的「仙女規則」是:當日借款、當日午夜12點前還清,銀行就不計息,但隔日就會以銀行自訂的10∼18%不等開始收取利息。每月有最低還款金額限制,一般是消費金額的3%或是1000元。因此,能不用現金卡就最好不要用,因為他的「免息」消費最多只有一天,而且,有些銀行還要按次收取100元的開辦費。 3.借錢不是一種高尚的行為   很多年輕人崇尚名牌,借錢買名牌皮包、服飾,以為透過名牌的包裝,可以讓自已看起來很「上流」,但這不代表「高尚」。譬如一個虛榮且做作的人,即使她全身名牌,你也不會認為她很高尚,因此,借錢是買不到高尚的。   如果你心中的「灰姑娘」追求的是「奢華」,那借錢消費的結果是什麼?當你還不出錢時,討債公司上門,你可能就得當「落跑族」,晚上趁人不注意時搬家躲債。而且,當你借錢消費時,負債愈高壓力愈重,就彷彿是在沙灘上建立的城堡,隨時都可能被海浪衝走。 ★本單元內容出自於Smart智富出版的《富小孩栽培手冊》一書

2009年10月09日
公開
7

孩子瘋流行,怎麼辦

   就讀國小三年級的小嫻,跟同學一樣迷上了收集Hello Kitty磁鐵,總是吵著父母到超商買東西一定要超過77元,以獲得一個Hello Kitty磁鐵。媽媽認為多花小錢並不算什麼,常常就依小嫻的意思。   近年來,便利商店為了促銷,陸續推出Hello Kitty磁鐵、Hello Kitty花花胸章、哆啦A夢立體磁鐵、神奇寶貝樂園磁鐵、小丸子Q版相框、迪士尼足球公仔吊飾等促銷贈品,深深吸引小朋友的目光,因此掀起一股蒐集熱潮,很多父母深受其苦,有的父母甚至比小孩更熱衷蒐集。   教孩子辨別商品價值及需求等級   對於Hello Kitty磁鐵熱潮這種社會現象,台北縣北新國小校長潘慶輝指出,由於社會風行,導致小朋友認為跟著同學一起蒐集Hello Kitty磁鐵,就能被同儕接納認同,可以有相同的討論話題,讓自己成為團體的一份子,藉此達到個人的滿足、成就。   潘慶輝指出,既然小朋友很難抗拒流行的誘惑,父母可以機會教育小朋友將錢花在刀口上,也就是77元可以換到的商品才是主體,並不是亂湊一堆商品,只為了獲得一枚磁鐵,也就是應該教會孩子如何組合出77元的商品。   如果父母親為了湊足77元,隨便抓一條口香糖「墊檔」,這種行為會導致孩子不重視金錢的價值。相對地,父母在決定要多買什麼東西前能深思熟慮,就能教導孩子思考商品的價值與重要性。   潘慶輝強調,父母可先教小孩分清楚什麼是「必要」「重要」「想要」的商品。要湊足77元時,一定要先選擇「必要」的商品,如橡皮擦;如果真的都沒有必要的商品時,再選擇其次的「重要」商品,如膠水;最後才是選擇「想要」的商品,如糖果。   父母如果能從流行潮流中教導孩子認識商品價值及其需求等級的正確觀念,小孩子的收穫就不只是一堆磁鐵了。   教孩子釐清名牌的正確觀念   從事小學教育31年的教育專家黃菁表示,跟隨流行本身沒有對或錯,重要的是,跟隨流行背後是否有其價值。例如選購LV名牌包包,如果只是不經思考地跟著流行及風尚,認為別人有、我沒有就是跟不上流行,這是被商品行銷混淆了價值觀,是不正確的。   如果買LV包包、買名牌,是經過沈澱、思考、價值判斷後的購買行為,例如想買LV包包,是因為其設計、做工、功能、耐久,如果是這樣,就是經過價值判斷後的選擇,不是盲目跟著流行。   善用價值澄清法,建立價值概念   黃菁指出,當小朋友出現搶跟流行的行為時,父母應趁機引導孩子去想,選擇收集Hello Kitty磁鐵是跟著潮流,還是他真的喜歡這些磁鐵的造型、顏色、背板、立體影像等設計,引導孩子做價值的判斷。父母親甚至可以鼓勵小孩跳脫從眾性,可以選擇跟別人不同的收藏標的,學校老師也應給予肯定,這對孩子價值判斷的培養非常重要。   黃菁以自己的小孩為例,兒子小學時校內流行養白色蠶寶寶,他兒子也很想養,黃菁就引導兒子做「價值的釐清」,他問兒子養蠶寶寶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別人有、我也要有,還是為了真的想觀察昆蟲生態變化,如果是後者,那麼是否也可以養毛毛蟲來觀察。   黃菁先教兒子釐清養蠶寶寶的目的後,再告訴兒子可以選擇蠶寶寶、毛毛蟲或其他昆蟲幼蟲等其他不同的選擇,並對兒子強調並不是別人有,你就一定要有。後來他的兒子選擇養毛毛蟲,除觀察蝴蝶幼蟲的生態變化,也從其他同學養的蠶寶寶觀察到蠶的生態變化,收穫其實更多。   如何教孩子價值澄清法   黃菁表示,教孩子澄清一件事情的價值非常重要,以下提供父母三階段、七個要點的「價值澄清歷程」參考。   從小培養鑑賞能力及量入為出概念   同樣的,當父母下次遇到類似Hello Kitty磁鐵的收集風潮時,可以讓孩子先自由選擇是否收集,接著父母可以從不同途徑提供選擇,如提供植物種子、喜姆娃娃、泰迪熊等不同收集的選擇,再提供這些不同的選擇評估,讓孩子自己衡量真的喜歡什麼、再決定收集什麼。   當小朋友決定想要收集的東西後,假設是植物種子,一定會非常珍惜它,且會進一步展現自己的收藏,一有機會到花市,也一定會再找尋自己想收藏的不同植物種子。   同時,父母也要善用機會教育,黃菁表示,父母親買名牌服飾給孩子穿時,一定要跟孩子解釋為何要買名牌,當然並不是因為品牌的虛榮心,而是要告訴孩子名牌服飾的用料、織法、款式設計等優點,而且要有消費能力才能買名牌,從小培養孩子的鑑賞能力及量入為出概念,以免孩子將來長大後迷失在名牌中。 ★本單元內容出自於Smart智富出版的《富小孩栽培手冊》一書

2009年10月01日
公開
20

血與火豈能割捨母愛

血與火豈能割捨母愛(極度震撼) 在我的《非洲奇遇記》中曾經提到過, 非洲的尼日爾河流域有一個很大的市場,很特別, 整個市場賣的都是野味。有很多野生穿山甲、鱷魚、大號蜥蜴, 甚至有賣梅花鹿、斑馬和猴子,這些東西在國內都早已禁售、禁食。 有一次,我們為了招待國內來考察的官員,特地驅車一百多公里, 帶他們一起去採購野味。 鱷魚欄一般人不敢靠近,只叫我的老司機丹尼爾替我們去選購, 我們一行人則直接去挑選穿山甲。穿山甲被捕獲以後, 出於恐懼或是自衛的本能,總是把軀體緊緊蜷縮著,卷成一圈。 一般購買方式是這樣的:買主選定以後, 賣方黑人便用力把穿山甲拉直,開膛破肚,取出內臟丟棄, 將身軀清理乾淨,再用鐵夾夾著放到火盆燒灼, 直到其身體上的鱗甲全部脫落。 那天貨源頗豐,許多卷成圈的大小不一的穿山甲。 那些官員便揀大的挑了幾隻,並聲稱要親眼看著宰殺才放心。 一個黑人小夥提起最肥的一隻,準備把它拉直, 費了半天力,卻怎麼也無法把那蜷縮的軀體拉開。 這下所有人大奇,那小夥十分難堪, 便一下又一下把那穿山甲往地面上摔去,邊摔邊解釋說, 穿山甲遇痛就會將軀體伸張開。不曾想,連摔幾下, 眼見它的小眼睛早已閉合,尖尖的嘴角挂出一縷鮮紅的血絲, 身體卻始終未見張開,反而越蜷越緊。 我們不忍卒睹,便搖手示意作罷。那黑人小夥兀自不甘心,直接拿鐵鉗夾了放到火盆上灼燒。待到鱗甲脫盡,焦味彌漫,那穿山甲仍然保持原狀。 這下黑人黔驢技窮,對我們無奈地搖搖頭, 說這隻穿山甲一定有了什麼毛病,不可食用, 隨即順手將其甩落在身後的沙土地上。 接下來另選的兩隻宰殺工作都十分順利,不到五分鐘便完成了。 我們和黑人正在付錢找錢,卻十分意外地發現, 原先那隻被丟棄在地上的穿山甲,竟慢慢地伸直了軀體, 把眼睛眯開一條線,接著一陣抽搐,僵硬挺直,徹底沒了氣息。 隨著它軀體的伸展,我們震驚地看到,在它攤平的肚皮上, 竟蠕動著一隻粉嫩透明的小穿山甲,只有老鼠大小,身上的躋帶, 仍與母體相連,小嘴慢慢張合,仿佛在無聲地呼喚著母親。 這場景,驚得所有人目瞪口呆。 剎那間,我只覺得熱血翻湧,鬚髮皆張,幾欲落淚。 那隻母穿山甲自身體重不超過十斤,卻用血肉之軀歷經摔打與灼燒, 至死護衛著自己的孩子,被烤至半熟,竟還能保得孩子周全。 那份精神之力,早已超越了生命的常規。 動物是朋友, 不是食物, 俠之大者, 不欺凌弱小, 保護動物朋友, 請當個素超人吧!

2009年09月29日
公開
9

晨光故事時間﹣第一次上街買東西

因家事而忙得不可開交的媽媽,在煮午餐的時候,才發現要餵小妹妹的牛奶,「沒了!!」爐子上的湯正滾著,肚子餓的小妹妹,哇哇哇用力的哭著,還好,在一旁乖乖自己畫畫圖的姊姊,可以幫幫忙喔!媽媽委託小姊姊到巷口的雜貨店,買一瓶牛奶回來。 (問小朋友,有沒有自己買東西的經驗啊?都買些什麼勒?你知道怎麼看物品的價格嗎?) (媽媽要讓小姐姐去買東西時,有交待她,要注意的事情。如果是你,要注意些什麼呢?對!小心車子,不要跟陌生人走掉,不要迷路,不要在路上玩....等等,小朋友的答案很多哦,可以看出平常家長們真的都有叮嚀孩子要注意的事情) 小姊姊信心滿滿的出發了。路上遇到腳踏車迎面而來,趕快靠邊邊站,不小心跌倒受傷了,沒有哭,趕緊爬起來。 (走在路上碰到迎面而來的車時,該怎麼辦呢?) (小姐姐跌倒以後,沒有哭,很快爬起來。她在找什麼呢?跌倒很痛吧?跌倒時要怎麼辦呢?) 到了雜貨店門口,因為聲音小、個頭小,老闆娘一不小心就沒看見,還好在最重要的一刻,鼓足勇氣,大聲說出「我要買牛奶」,五歲小姊姊,終於完成媽媽交待的使命。 這是一本典型的好書不寂寞的作品,因為它的出版年齡,已經有二十幾年了喔!書中的環境,和現在孩子所生活的,有很大的不同,這也就是為何只有五歲的小姊姊,能夠單獨上街的原因就在這裡了。 對於孩子來說,自家附近的街道和商店,或是後院,都是充滿了新奇好玩的事和新經驗,所以,以買東西為主題的這個故事,很容易讓孩子與生活經驗做結合,因此深深的吸引著孩子,對它一讀再讀。

2009年09月25日
公開
26

疫苗接種

疫苗接種

2009年09月19日
公開
5

挨打

今天小姑帶孩子們回來, 幾個孩子從小玩到大, 幾個孩子就能玩到掀了屋頂. 二姑生了一女一男, 三姑只有一個男生. 話說從頭, 二姑因為女兒是長女, 從小要求當姐姐的一定要讓弟弟, 也算教得夠好, 從小姐姐對弟弟的打人咬人, 從不敢還手,只能開口求救. 所以,印象中姐姐在玩遊戲時, 似乎經當是挨打的那一個 (有時是被弟弟打,有時是被表哥(三姑的孩子)揍) 二個大的上小二了, 三姑小孩的暴力次數變頻繁了. 上個月,我從公司回來, 聽到姪女對著媽媽哭, 她說:書銘打我,打得我快吐了. 但是,礙於姐妹之情吧, 二姑只有跟女兒說那是在玩, 不要一直告狀. 那天,我問了妹妹. 媽媽:書銘會打人哦 妹妹:會啊,他不高興就會打人,還會罵我們是白痴.笨蛋 媽媽:那他有打你嗎 妹妹:沒有,因為他說你的媽媽很凶,所以,他不敢打我. 媽媽:那他為什麼要打雅匀. 妹妹:我不知道.他就一直打啊.還打雅匀的肚子. 媽媽:他敢打雅匀哦 妹妹:對啊,因為他說他不怕雅匀的媽媽啊. 原來,父母的嚴厲在必要的時候也能撐起孩子的保護傘. 今天,又是一樣的情形, 雅匀又被打肚子了, 她跟二姑說:書銘打我,因為他說他不怕你,他只怕舅媽. 二姑看著女兒被打,而且女兒說她被打到想吐了, 但是,身為孩子的母親為了顧及妹妹的面子, 跟孩子說:你們是在玩,可能只是玩得不小心打到的. 唉!孩子會分不出來什麼是玩,什麼是挨打嗎? 也許是我想得太遠, 如果以後這孩子遇人不淑,被打了, 會不會認為挨打是正常的? 不會再找父母求救呢? 三姑有跟兒子說過不能打人了, 但今天,就是道歉了事. 沒有處罰. 重點是,二姑的表現會不會讓姪子認為: 反正只要說對不起就好, 你媽又不會把我怎樣. 說實在的,這是別人的家務事, 如果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被欺負都只能不計較, 那麼,雖然是發生在我家屋簷下的事, 我也無話可說了.

2009年09月18日
公開
6

溪山苗圃

溪山苗圃

2009年09月07日
公開
4

當班長

妹妹說,她當班長了。 媽媽:你有舉手要當班長哦。還是同學選你的 (哥哥以前都是自願後,再由同學票選的) 妹妹:不是啊,是老師選的。 (OS:老師選的?所以是每個老師的做法不同囉) 媽媽:那老師有沒有說為什麼讓你當班長。 妹妹:老師說因為我上課很專心,還有.. 媽媽:還有什麼 妹妹:我忘記了。@$﹪#﹪$ 媽媽:我知道了,是你上課很專心,還有忘性很好囉。 妹妹:............,不過老師說,如果我不乖,就要換別人當班長了。 媽媽:那你就乖一點啊! 妹妹:我有很乖啦。 妹妹:不過我沒有選上當那個"模"什麼的(妹妹你的記性真的很差) 媽媽:你指模範生嗎? 妹妹:對 媽媽:那誰當上模範生了。 妹妹:還沒有啊,但是當了班長就不能當模範生啊。 (OS:有這個規定哦?) 媽媽:老師說的哦 妹妹:不是啊,當班長不是就不能當模範生了嗎? 爸爸:模範生就是要當大家的榜樣,乖的學生才能當啦。 妹妹:什麼是榜樣(OS:天啊,妹妹的中文真的有待加強) 爸爸:就是要讓大家學習的人。 妹妹:哦! 爸爸:只要你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有沒有當模範生都不重要,知道嗎? 妹妹好像懂了。 怎麼小一的孩子,詞語的記性這麼不好啊。唉唉! 上全美語的幼稚園,真的需要再加強一下中文才行。

2009年09月04日
公開
4

園區普渡

園區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