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祈求人人健康喜樂~阿不不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我在那7%裡頭/Regina Brett

2011年01月26日
公開
27

我在那7%裡頭(寫的很棒).... 作者: Regina Brett, 90歲, 來自俄亥俄州, 克里夫蘭, Plain Dealer城 。 為了慶祝變得更老了, 我曾經寫下人生教我的45個功課. 這是我寫過最叫座的專欄." 我這把老骨頭8月就要90歲了, 所以, 再一次, 在這裡呈現這一個專欄。 1. 人生是不公平, 但還是好得很. ==>我們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也就是很苦但是還可以忍受的世界" 2. 如果一段親密關係要偷偷摸摸, 你根本不應該涉入. 3. 人生太短, 短到來不及浪費時間去恨任何一個人. 4. 生病的時候, 你的工作不會照顧妳. 你的朋友和父母會. 保持聯絡. 5. 每一個月付清你的信用卡. 6. 你不需要每一次都吵贏. 同意你不同意的. 7. 找人一起哭. 它比獨自啜泣更加療癒. 8. 對上帝生氣沒有關係. 祂受得了. 9. 退休存款從你的第一張薪水條開始. →現在看到已經太晚了 10. 講到巧克力, 抗拒只是徒勞無功. 11. 和你的過去和解, 所以它不會搞砸你的當下. 12. 讓你的孩子看到你哭沒有關係. 13. 別拿自己的人生和他人做比較. 你根本不清楚他們的人生是怎麼一回事.==>就像在路上有時會有車子跟你競速,但是沒意義,我 回我家你回你家,比不出誰快誰慢的 14. 懷疑的時候, 為未來踏出一小步. 15. 一眨眼的功夫什麼都會變. 但是別擔心: 上帝從來不眨眼. 16. 深吸一口氣. 它會安定你的腦. 17. 沒用, 不美, 或不喜悅的東西都丟掉. 18. 沒讓你死的,真的會讓你更堅強. 19. 重拾快樂童年永不嫌晚. 但這第二次只能靠你不靠人. 20. 當關乎追求你生命的所愛, 不要把不要當答案. 21. 點蠟燭, 用好的床單, 穿上炫麗的內衣. 不要特殊場合才用. 今天就是特別的一天.→有時候翹班給自己一個空間,那種感覺真的很舒服 ^^ 22. 準備要周全, 然後隨遇而安. 23. 現在就離經叛道. 不要一把年紀了才開始穿上紫色. 24. 最重要的性器官是腦袋. 25. 除了你, 沒有人在主宰你的快樂. →”幸福是很私人的東西” 26. 把所謂的不幸用這一句話把它表框起來 "五年後, 這還重要嗎?" 27. 永遠選擇生活. →我選擇了”家”,你呢?工作?成就?名聲?金錢? 28. 原諒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29. 別人怎麼看你不干你的事. .→菜根談:窮人:別人看不起你,是看不起你的窮,不是看不起你這個人,所以沒什麼好難過得;有錢人:別人奉承你,是奉成你的錢,不是奉成你的人,所以你也部要太得意 30. 時間會痊癒幾乎每一件事. 給時間時間. 31. 無論情況多好或多壞, 它都會變的. 32. 不要那麼認真的看待自己. 沒有人會這樣看待你的. 33. 相信奇蹟. 34. 上帝愛你是因為祂就是這樣, 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或是沒做什麼. 35. 不要稽查人生. 現在就呈現和做最大的發揮. 36. 變老了打敗另一種選項 - 死得早. 37. 你的孩子只有一個童年. 38. 最後真正最重要的是你愛過. 39. 每一天都出門. 奇蹟在四處等著. 40. 如果我們都把我們的問題都丟成一堆, 然後看看其他人的, 我們會把我們的撿回來. 41. 忌妒浪費時間. 你已經擁有你所需要的了. 42. 最好的都還沒來. 43. 不管你感覺如何, 起來, 穿好和呈現.. 44. 人生不會打上蝴蝶結, 但它仍然是一份禮物.

人生要看透不要看破

2010年04月10日
公開
15

人生要看透不要看破 事情看透,你就明白該如何進行;人情看透,你就明白該如何相處。事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人了。 所以,只要用點心,其餘只是接受。 離開後才有未來在夏日枯旱的非洲大陸上,一群饑餓渴乏的鱷魚陷身在水源快要斷絕的池塘中,較強壯的鱷魚已經開始弱肉強食同類了,眼看物競天擇、強者生存的理論正在上演。 這時,一隻瘦弱勇敢的小鱷魚,卻起身離開了快要乾涸的水塘,邁向未知的大地。乾旱持續著,池塘中的水愈來愈混濁、稀少,最強壯的鱷魚已經吃掉了不少同類,剩下的鱷魚看來是難逃被吞食的命運。卻不見有鱷魚離開,也許棲身在混水中,等待遲早被吃掉的命運,似乎總比離開、走向完全不知水源在何處還安全些。 池塘終於完全乾涸了,唯一剩下的大鱷魚也不耐饑渴地死去,牠到死還守著牠殘暴的王國。 可是,那只勇敢離開的小鱷魚呢?在經過多天的跋涉,幸運的牠竟然沒死在半途上,而在乾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處水草豐美的綠洲。 原來物競天擇,未必強者生存,小鱷魚有運氣,但牠懂得選擇離開,證明了改變觀念便能改變命運的適者生存哲學。 這則紀錄片,讓我想到多年前一個年輕朋友的遭遇,她在工作單位上屢受某位元資深的同事排擠,使她很難有所表現,最後她毅然決定離開原有的公司,從做自由接案者到成立自己小小的公司,幾年下來的她如今已擁有一家頗具規模的公司,年收入是當初拿人薪水的好幾十倍。 但當初排擠她的人卻因公司經營不善倒閉而失業了。這個年輕朋友告訴我,她一直很感激當初大力壓制她的人,她說那個人給了她一個機會讓她「到別處去尋找夢想」。 人生就是這樣,勇於競爭做強者的人未必一定贏得最後的球賽,反而是能夠自我調整、改變、開創新周的人更能適應環境而生存下來。重要的是要先能內心保有夢想,如果在某個地方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那麼就換個地方吧!只要懂得到別處找夢想,你將擁有更海闊天空的生活。 要做到不去在意他人的言語很困難吧…… 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快樂,是純粹自然的產物,是自己百分百支持自己、肯定自己的禮物。 沒有了自我,一切的快樂都是虛偽的假像。 即使人家批評你、否定你、攻擊妳,也不代表你的自我受到否定,唯一能否定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因此,那些經不起人家批評,人家說一句,就要難過三十天,人家說兩句就要打人翻臉的人,事實上是對自己極端沒信心的表現。 當然了!這種容易隨人家「批評」起舞的人,註定要跟快樂說拜拜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只要人家有嘴巴,就會有意見和批評想快樂的人,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批評。再者,太在意別人想法的人,不僅不能快樂,也容易失去自己的特色和個性,更沒辦法發揮自己的潛能。 總之,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有習慣性被人家嘴巴「虐待」的人,請用左腦右腦想一想:「為什麼我要當人家嘴巴的奴隸?為什麼要這麼在意在意別人的想法呢?」只要你想通了,你就擁有快樂的自主權了! 穿對方的鞋才知道痛在哪裡?在蘇聯這個國家還是普遍貧窮,購買任何東西都必須排隊的年代裏。有一個蘇聯的窮人,為了招待他的外國友人來訪,正興致勃勃地賣力打掃自己的房子。正當他很認真地在掃地的時候,一個不小心,竟然將唯一的一柄掃把,「啪」地一聲,給弄斷了。 蘇聯人楞了一秒鐘,馬上反應過來,登時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他的幾個外國朋友這時正好趕到,見到蘇聯人望著斷掉的掃把痛哭不已,變紛紛上前來安慰他。 經濟強盛的日本人道:「唉,一柄掃把又值不了多少錢,再去買一把不就行了!又何必哭得如此傷心呢?」 知法守法的美國人道:「我建議你到法院去,控告製造這柄劣質掃把的廠商,請求賠償;反正官司打輸了,也不用你付錢啊!」 浪漫成性的法國人道:「你能夠將這柄掃把給弄斷,像你這麼強的臂力,我連羡慕都還來不及呢?你又有什麼好哭的啊?」 實事求是的德國人道:「不用擔心,大家一起來研究看看,一定有什麼東西,可以將掃把黏合得像新的一樣好用,我們一定可以找到方法的!」 講求迷信的臺灣人道:「放心好了!弄斷掃把又不會觸犯什麼習俗的忌諱,你究竟在怕什麼呢?」 最後,可憐的蘇聯人哭著道:「你們所說的這些,都不是我要哭的原因;真正的重點是,我明天非得要去排隊,才可以買到一柄新的掃把,不能搭你們的便車一起出去玩了!」 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一向是人際溝通當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關鍵。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缺乏同理心的人際互動,將會產生什麼樣荒謬可笑的後果。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既定的立場,也因此而習慣於執著在本身的領域當中,忘卻了別人也和自己一樣,有著他固執的一面。 所以,在做任何的事物考量之前,試著先將自己的想法放下,真正設身處地站到對方的立場,仔細地為別人想一想,你將會發現,許多事情的溝通,竟會變得出乎想像之外的容易。 或許您會說,這樣的道理,早在八百年前就知道了,不就是「將心比心」而已,也沒什麼新鮮的。是的,許多又好又簡單的成功法則,包括同理心的哲學,早就在我們的身邊盤繞多時;只不過,我們一直未能將之真正做到最好罷了。 不要用記憶修理自己,如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厭,平等心」。 舉例說:當你跟別人吵架時,吵的只是當時短短的幾分鐘,但是事後你會為這件事一再的折磨自己,每想起一次就生氣一次,認為都是別人的錯,都是別人惹你生氣,但是事實上,讓自己生氣的是自己,所以我們要善用智慧,不要老是用記憶來修理自己。 這讓我想到最近因為受到別人的指責,而心情難過了好幾天,後來突然想起「不要用記憶修理自己」這句話,才豁然開朗,其實每個人的角色不同、看法也不同,我們只要用包容的心來看待事情,也許就不會那麼難過了,與其樹立敵人,不如成為朋友。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由於自己的慈悲心不夠、智慧不足,所以才會為了別人的指責而耿耿於懷,真是慚愧,願今後自己煩惱升起時,能厘清事實不受人影響。

文章分享:「打開心門」

2009年11月10日
公開
17

打開心門 有一個人,每到晚上都會作一個夢,他夢見自己走在很長的走廊,走到盡頭時,出現了一道門,看見門他全身發抖,直冒冷汗不敢打開門;就這樣,二十年來他每晚都做同樣的夢,也找心理醫師治療了二十年。 後來他換了心理醫師,也把夢的情形跟醫師說明。醫師覺得很奇怪,跟他說:「你為什麼不把門打開看看呢?!最多只是一死而已嘛!」 這人想想很有道理,於是當晚在夢中他便鼓起勇氣把門推開了………。 隔天,他去找心理醫師,醫師問他:「門打開了嗎?」 他點點頭回答:「打開了!」 醫師問:「結果門後有什麼呢?」 他說:「打開門後,呈現眼前的是一片綠油油的柔軟草地,有燦爛的陽光、耀眼的舞蝶……………。」《我們總是不敢打開生活的心靈之門,因為怕,所以縮在幸福之門外不敢面對》 換水 有一個人去造訪一位高僧,想拜他為師去探尋人生之道,見到高僧時對他說:「我跟過很多位高僧學過禪道,也了解了很多人生哲理,不知道您願意收我為徒嗎?」 他看見高僧拿著茶壺,倒水在一杯已經有了茶水的杯子,眼見著茶杯的水滿溢流出,高僧卻還一直往下倒水。 他阻止道:「師傅!您的水一直流出來………。」 高僧說:「哦!我以為倒新的水就可以把杯內的舊水換掉呢!」───《除非我們屏除腦中主觀的迷霧,智慧的陽光才可透射進來》 純真 有一次,到朋友家,和老朋友的太太聊天,他六歲的女兒總在我們談話中叨擾媽媽,朋友太太生氣的對女兒說:「人家在說話,你這樣真的很不懂禮貌,我不再理你了,以後不要再叫我媽媽了!」 這句話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小女孩果真不再吵鬧。 過了一會兒,小女孩拉拉媽媽的衣袖說:「王太太!我可以喝杯水嗎?」────《「純真」像潺潺的清流,洗濯我們的心靈》 生命是用來愉快的過生活 一位同事跟我說了他自己的故事。 一年多前,他與相戀多年的男友分手,在那段傷心的日子裡,她看了一部不知名的電影,說有個人死後到天堂,那個地方有許多天使,還有許多像電視一樣的機器,天使請他坐下來,然後這些機器就開始放映他的一生。 他就這麼看著他的一生像電影一樣放映著,但是他發現機器只要放映他逃避一些事情時,畫面就停格,於是一部部機器停格著他第一次惹爸媽生氣卻不敢道歉,他愛上一個女孩卻不敢表達,他為人父親時,不敢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愛.....。 終於,他的一生放完了。 天使們一陣討論之後告訴他:你在這一生中缺乏了愛與勇氣,所以我們要請你重回人間,把愛與勇氣學會之後,再回到這裡來。 畫面一轉,這個人又出生在人間,重新學習愛與勇氣。 朋友告訴我,這部電影讓他非常震撼,原來如果她此生學不會原諒,那麼她得來生再學;如果她此生學不會勇敢面對,那麼她得來生再學那為什麼她不在這一生中就學好這兩件事?  她的這一番話,讓我重新提起勇氣,去面對我該面對的生活。 想到這裡,我覺得每個人的心就像座機場,如果你不讓一些人走,那麼就有一些人永遠也進不來,如果你讓自己的心長滿了無名草,就像機場跑道沒有保養,再好的飛機也會發生危險。 我想給自己的心建一座塔台,指引那些起飛和降落的飛機,無論起或落,他們都曾在我心中停留。 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 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 它是用來愉快的過生活

文章分享:「一生只有兩天」

2009年11月03日
公開
19

一生只有兩天-「第一天」和「最後一天」。 就先從賈伯斯追女朋友講起囉!賈伯斯是誰?他是蘋果公司的創辦人,是世界第一部個人電腦的發明人之一,也就是出產iPhone公司的老闆。話說1985年,賈伯斯被自己創立的蘋果公司掃地出門!可以想像當時的打擊有多大,但是賈伯斯只鬱卒了一下子,很快他就振作起來了。有一天他在一所大學演講,「她」坐在聽眾席聆聽,賈伯斯被剎到了。 活動一結束,賈伯斯就去跟「她」聊天,拿到了電話號碼。原本想開口約「她」當天晚上一起吃晚餐,可是又正好有個會議要開,只好把快要說出口的話,吞了回去。 當賈伯斯準備去開車離開時,他問了自己一個「老問題」,這是他每天早上面對鏡子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是我這輩子的最後一天,我今天要做些什麼?」.......答案出來了,賈伯斯馬上跑回去演講廳找「她」,約去共進晚餐。這位「她」-Laurene Powell寶兒-現在就是賈伯斯的老婆。 引述賈伯斯的一段話:「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聲、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 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 賈伯斯又補充說:「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理由不能順心而為。」我們也靜下心來,問自己「最後一天」這個問題-「如果今天是我這輩子的最後一天,我今天要做些什麼?」 「第一天」又是什麼呢?-當「第一天」入大學讀書,我們對學校、課本、同學充滿好奇心-當「第一天」進公司上班,我們謙虛,願意學習,有衝勁-當「第一天」約會,我們小鹿亂撞,珍惜相處的每一刻-當「第一天」晉升職等,新官上任三把火,有滿腹雄心壯志,要有所作為回想我們做任何事的「第一天」,都是我們最有活力的一天。時光不能倒流,但態度可以回轉。 一生只要兩天,就擁有了每一天。 用「最後一天」的心情去選擇下一步,我們會更有方向; 用「第一天」的態度去做每一件事,我們會更有活力,更能成功。

姓名學命名的禁忌

2009年10月21日
公開
17

姓名學命名的禁忌 一、命名不可犯上:   所謂「犯上」就是孩子的命名選用文字部與長輩相同,倘若犯上,其名字的破壞力,容易讓人一事無成,甚至發生意外。(無論國語或閩南語,同音同字都不行)。   只是長輩界定於,主要是指(直系血親)中的(祖父、母)及(父、母),也包括(旁系血親)中(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的親母舅及舅媽,其他如:伯、叔、嬸、姑、姨等均不在此限。 二、冷僻的文字: 很多父母幫小孩命名時,為求與眾不同,選擇了一些少見,甚至不會唸的文字命名。即使文字本身對生肖是正面影響,也容易造成懷才不遇,或在臨門一腳的時候出問題,應慎用之。 三、男名禁忌:   如古聖三公:堯、舜、禹這三個字,都屬於平民百姓禁用的文字。輕易用者則易導致意外禍事的發生,容易惹禍上身;(男名忌用文、正、政),會有懷才不遇、不定、不安的感受,同時平常的努力,在即將完成結果的時候,也會造成失敗的遺憾。   「聖」字除了肖鼠的人能用外,其他生肖也避免使用。以前黃帝名如:康熙、雍正,乾隆,歷代如李世民(唐太宗)朱元璋(明太祖)等等,我們是普通人,都要避免使用。 四、女名禁忌: (枝、梅、霜、雪、月、霞、貞、亭、英、琴、冰、竹、春、夏、冬)等文字,都帶有孤霜,淒涼,冷傲的解釋,女性朋友的名字出現此類文字,易有剋夫、剋子,晚年孤獨,健康不良等現象,也容易影響到婚姻幸福及婚後生活(兩夫妻會相聚少離別多),有福祿難全的現象。 盡量避免使用字形含有刀字部的名字,如芬、花,逢人帶刀,婦女容易子宮出問題,如霞、露等字意屬於稍縱即逝的美好事物,未婚時,也許表現不凡,人人稱羨,但結婚後容易有財富健康無法兩全狀況。尤其是疾病方面,多注意腎臟,膀胱,子宮,卵巢、腳等器官病變。 ※ 女性也忌用男名:因文字呈陽性,女性朋友用之則一生勞心,勞碌不休,肩挑萬擔,甚至會剋夫、要養家活口。女人當男人用,他的男人不是沒路用,就是超人(在外拯救世界常不在家)。 ※ 女性也忌用單名:雖少年老成,才華洋溢,明辨是非,但主一生勞碌,情字難行,財聚財散。 ※ 男人用女名,則主貴氣,可用。 五、關於情感:   姿:為女性次女用之,情路退位,心境上受委曲,先生易犯桃花   伶:為藝妓,侍妾之流,台語稱(細姨命);心境上是一種美好的表象,委屈勞苦的內在感受   亞:為(第二)的字意。除非配偶是第二次婚姻,否則配偶多半易有桃花運,令本人心境受委屈,感情不順。 六、關於心性:    韋、爰:文字有孤癖,冷傲之意,用在名字裡個性和心境會有孤傲之氣,嚴重者造成自閉。     冬、冰:文字中帶有寒冷之意,用在名字裡會造成冷傲的個性與勞苦的心境。同時造成體質寒冷,健康狀況不佳。     茹、莠:(茹)字意是吃苦;(莠)字意是雜草。 任何生肖用在名字裡,就是吃苦一生,事與願違過一輩子。 七、關於勞而無獲:   真:真假是一體兩面,對於任何事物的用心付出,到結果卻是假的,白忙一場,勞而無獲。   萍:浮萍為無根之草,隨波逐流,永遠沒有自己的方向。一個人的命運喪失自己的方向,最終也是白忙一場。   淑:此自用於(名一)用字時,文字陽邊是(又)字根,奔跑之意,大動物在追逐;小動物在逃命,女性朋友用在感情時,代表付出卻得不到所愛,即使婚後,內心世界亦缺乏安全感。   芬、花:此二字陰邊(逢人帶刀),影射任何努力到最後都是為人作嫁,我們付出耕耘,別人等候收成,多半白忙一場,勞而無獲。   真、萍、淑、芬等字:     只有肖猴者展現其(心猿)特性時較不受限,其餘生肖除非條件相佐,否則難以避其破壞。   秀、美、英、琴等字:     用在(名二)用字時,均失去福氣,僅現其勞碌。女性朋友可用在名字中間字(名一),不喜置用於名字的末尾字。 八、特殊意義文字需知:關於(排行)的長幼之序   乾:代表老父,長兄。   震:代表長男。長子以外的兄弟用之則剋兄長,取代長男的地位。   冠:代表一家之主,一家之主泛指父親,長兄,或丈夫。除了上述三者之外,冠字出現在名中者,會有剋長上的力量,假若女性用於名中,對父兄夫長子四者皆剋。   伯、仲、叔、季:     此乃排行用字的典範,依序:長男、次男、三男、四男,切不可錯用排序,否則長幼無序,家中必起爭執。 九、春秋禮數:   姓名學的基礎在於生肖學、造字學、及拆字學。但是運用上首重春秋禮數。其為男性與女性命名取用文字的需求根據。男名的中間字(名一),重陰邊,末尾字(名二)重陽邊;(有緣人)讀者若未能熟悉(男有分、女有歸)的春秋禮數,請勿用生肖姓名學,以免自誤誤人。 十、萬有引力:   這是生肖姓名學的另一種運用依據,人與人之間姓名的相互吸引力,在於夫妻、父子、母子、長幼、朋友、主顧、乃至流年、流月、流日的互動影響和交叉比對。是生活時空,人事相互之間的參考重點。也是(生肖姓名學)與傳統筆劃命名方法最大差異點之一。   其中的最基本者,是(夫妻一體)的考量:與(雙親和子女)的親子互動考量。   俗語說:(娶某前,生子後)的原理,據此而來 十一、生肖的認定: 姓名學中的主體-本命生肖,假如認定錯誤,則姓名的吉凶變化會造成極大的差異。這也就是同名同姓的人那麼多,但是生肖不同,人生的命運、事業、婚姻、身體就不一樣。解釋不同。 十二、刑剋之歌訣:   羊鼠相逢一旦休、自來白馬怕青牛、蛇遇猛虎如刀戳   玉兔逢龍雲裡去、豬遇猿猴似箭投、金雞遇犬淚雙流

用愛在聽

2009年09月08日
公開
13

用愛在聽 那段日子,我被樓上樓下的住戶折騰得快瘋掉了。 我家住在二樓。住在我樓下的是一對下崗夫妻。為生活,這對夫妻買了一輛破舊的三輪摩托車,那輛摩托車破舊得像個嚴重的哮喘病人,噪聲“巨大”。每晚,我躺在床上,剛有一點睡意的時候,那輛摩托車就拼命“咳嗽”著回來了,攪得我睡意全消。 我樓上的那家住戶,給女兒買了一支簫。每天天剛麻麻亮,就逼著女兒練習。那聲音嗚嗚咽咽,聽在耳裡,像鬼哭狼嚎。 我每晚被樓下摩托車的“咳嗽”攪得沒有睡意,早晨又被樓上的簫聲“哭”醒。我想,是該好好與樓上樓下的住戶談一談了。 但臨到他們的家門口,我又猶豫了:樓下的那個住戶,破摩托車就是他們的飯碗,樓上的那個住戶,簫聲就是家長對孩子的希望,難道我要他們放棄飯碗、放棄希望?我不忍心開口。 幾經考慮,我決定搬家,搬到一個清靜的地方,那樣有利於我的寫作,也有利於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訴說了我的苦衷,叫他幫我物色一個好的住所。 朋友笑瞇瞇地聽著,然後問我:“你覺得我居住的環境怎樣?”我說:“就是覺得你這裡清靜,所以叫你幫我找住的地方。”朋友點點頭說:“好吧,你先在我家裡坐一個小時,感受一下。” 我在朋友家裡呆了一個小時,這裡的環境確實安靜,但一個小時後,人們陸續下班回家,嘈雜開始顯現。最要命的是,隔壁的陽台上,傳來一陣類似於說話的聲音,像原始部落的人用特殊的聲音在喊叫,聲音刺耳而模糊,聽了格外不舒服。 我問朋友這是什麼聲音。朋友說:“一個9歲的男孩,在學說話。你仔細聽聽,他說的是什麼?” 我側耳傾聽,那男孩無疑在重複一句話,但我怎麼聽都聽不明白他在說什麼,我猜測說:“他好像在說,羊剛撲倒在地。”朋友哈哈大笑,說:“你錯了,他是說,陽光普照大地。”說著話,他拉開了通往陽台的門,使那孩子傳過來的聲音更大一些。我聽到,有一位婦女在不斷地糾正那個男孩的發音。婦女說的正是“陽光普照大地”。但無論怎麼糾正,那男孩說的仍是“羊剛撲倒在地”。 朋友問我:“如果讓你住在這裡,每天聽到這樣的聲音,你感覺如何?”我直搖頭,實話實說:“受不了,不但聲音太吵,而且他怎麼學都學不會,聽著都替他急死了。”“但是,在我的耳朵裡,這孩子的聲音簡直就是一曲美妙的音樂。不但我有這樣的感覺,住在我們這棟樓裡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 朋友見我一臉詫異,便解釋說:“這孩子是個棄兒,一出生就又聾又啞,所以他的生身父母拋棄了他。是我的鄰居將他撿了回來,不但撫養他,而且到處求醫問藥為他治療。從他4歲開始,我的鄰居就教他說話,我們都以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的鄰居鍥而不捨,堅持每天教他。到他5歲的時候,有一天,他居然開口叫媽媽了,雖然聲音那麼模糊,但我們都聽清了。我的鄰居當時就激動得哭了,我們在場的許多人都熱淚盈眶。我的鄰居含辛茹苦這麼多年,終於讓這孩子開口說話了,你說這怎麼不讓人激動?從這以後,我的鄰居更加認真地教他說話。我們這棟樓裡的住戶,都覺得這聲音就是美妙的音樂。” 在我離開朋友家的時候,朋友說:“你聽這孩子的聲音,很刺耳,讓你很不舒服,是因為你是用耳朵在聽。而我們聽這孩子的聲音,很動聽,是因為我們用愛在聽。只要學會用愛去傾聽,這世間許多聲音,都是美妙的音樂。” 上帝給了我們耳朵,是讓我們聆聽世間所有紛雜的聲音;而人類給了自己愛心,是讓我們將所有紛雜的聲音,轉換成美妙動聽的音樂。如果你想享受美妙動聽的音樂,就要學會用愛傾聽。

以貌取物 狗食下肚

2009年06月29日
公開
14

以貌取物 狗食下肚 撰文者:楊少強 孔子曾因為某人外表奇醜而看走了眼,因此感嘆不可「以貌取人」,西諺亦有「不要只用封面判斷一本書」(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但現實是一般人多是「外貌協會」成員,這種重外不重內的觀念,常使人們判斷失真,以至於連狗食下肚也渾然不覺。 今年四月「美國酒類經濟學家協會」(AAWE)有篇研究〈Can People Distinguish From Dog Food?〉,找來一群受試者試吃五盤食物,然後要他們猜出何者是狗食,結果儘管大多數認為狗食最難吃,但由於外表被修飾得美不勝收,正確猜出最難吃那盤就是狗食的少之又少。 這五盤食物分別是A鴨肝慕斯(Duck Liver Mousse)、B罐頭肉、C狗食、D肝醬豬肉捲、E肝泥香腸,其中C盤由廠商生產的狗食事先經加工處理,使其和肝泥香腸的外表差不多,之後每盤都附上甜點,並用芹菜修飾讓其看來更精緻,再用英國高貴瓷盤盛到受試者眼前。 這五盤菜都沒有標示,在試驗進行中,受試者可以自己選擇加鹽或其他佐料來改善食物口味,之後再對五盤菜評比,結果有五五%受試者覺得A最好吃,七二%受試者認為最難吃的那盤就是C。 但儘管吃起來口感最差,由於該盤狗食外表被加工修飾,以致人們正確辨認出C盤是狗食的卻不多:只有六分之一受試者猜出C盤才是真正的狗食。 人們以「外在美」來判斷事物,以致分不出狗食與人食之別,就如同人們消費某物只看外在價格,以為「貴」就是好一樣:AAWE的另一篇研究〈When Does the Price Affect the Taste? Results from a Wine Experiment>〉,要一群受試者喝標價四十美元的昂貴酒,女性受試者若在喝前被告知此酒價格不菲,則她們給此酒的評價,會比不告知她們價格時還高,若以一百分來計算,相當於多了十一.五分的評價,等於是可從「尚可」躍升至「完美」。

分享:「當大家臉色不好的時候 (劉墉作品 )」

2009年03月12日
公開
15

當大家臉色不好的時候 (劉墉作品 ) 當大家臉色不好的時候,他們對你不好,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因為他們自己有問題。今天晚上我們看了一片哈里遜.福特早期的電影「Regurding Henry」。 哈里遜在片子裡飾演一個紐約的名律師,他的思想細密、詞鋒銳利,能夠在陪審團前侃侃而談,把真實該輸的官司都打贏。 他不但在法庭上兇狠,連對十二歲的女兒都不放鬆。 他把孩子送進嚴格的住宿學校,挑剔孩子的一舉一動,連孩子打翻一杯果汁,都要被他當做罪犯來審問,而且在訓完話之後,得意地說:「看,我贏了。」 但是,片子裡哈里遜的運氣不好。有一天晚上,他去買菸,遇上搶匪,被打了兩槍,一槍打在前額,造成他左邊癱瘓;另一槍更嚴重,因為打中腋下的大血管,造成大出血,腦缺氧。 在醫院醒來,他什麼都不記得了。不能說話、不能行動,甚至連妻女都不認識。他得一切從頭開始,學話、學步、學識字、學認人。 他真是「重新作人」,連個性都改了,成為一個「新人」。當他重新能夠閱讀,看到自己以前的檔案時,他驚住了:「為什麼我以前把重要的證物藏起來,昧著良心,打贏官司?」 他居然偷偷把證據送給「苦主」,使苦主能夠平反。 然後,他辭去了過去熱愛的律師工作。 看完電影,爹地問你「這電影裡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是那律師生病回家之後,女兒打翻了果汁,他不但不生氣,還說『那有什麼關係?每個人都會犯錯。』接著開玩笑地把自己的杯子也推倒,」你說「對,爸爸也覺得那最有意思。」「他好奇怪,生病之後全變了,」你又歪著頭說,「要是以前,他一定會把女兒罵死。」 「是啊,」爸爸一笑,「所以有時候你覺得爸爸媽媽脾氣大,要想想,說不定那只是一時的情緒。所幸爹地和媽咪的脾氣多半的時候都很好,對不對。」 「對。」 爹地和媽咪的情緒確實多半都很好,但是爸爸必須承認每個人都有情緒高潮與低潮的時候,那是無法避免的,可能像片中的哈里遜.福特,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而脾氣不好,也可能因為身體太累而情緒不佳。 記不記得上上禮拜,我們一家去花園買花,回程爸爸問媽媽要不要換哥哥開車,媽媽說不必了。然後爸爸對哥哥說「你媽不舒服,換你開。」哥哥不信,問媽媽是不是不舒服,媽媽搖頭說沒有。可是當爸爸堅持,要媽媽在路邊停車,換你哥哥開之後,你媽媽終於承認她的頭好疼。 記不記得哥哥當時好不高興地問媽媽原來為什麼不說? 又很奇怪地問爸爸「你怎麼知道媽媽不舒服?」 「因為她在花園的脾氣有點急,」爸爸說,「所以我急著往趕。」 還有,前幾天,鄭醫師請客,吃到最後一道魚,爸爸說魚太好了,要你無論如何吃一點,然後給你夾的時候,媽媽阻止地說「她吃飽了,就別勉強」嗎?爸爸那時候就知道媽媽一定胃痛,因為她的脾氣急了。果然,才回家,媽媽就抱著肚子,躺在床上。 不但媽媽是這樣,爸爸也常有情緒不佳的時候。 記得媽媽有一次跟你哥哥打電話,對他說「你爸爸最近總提到你,他一直對你放心不下,我就知道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你說:奇怪不奇怪?當爸爸操心哥哥的時候,你媽媽反而回頭來操心爸爸。 問題是,她說得一點沒錯,爸爸確實在身體不好和情緒低潮的時候,特別會操心你哥哥。 爸爸說這些,是要你知道,每個人都有他背後的情緒,當你關心一個人的時候,不但不能對他失常的行為不高興,反而要幫他想:「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了,他是不是遭遇了什麼事?他今天對我這麼不好,是不是因為他考試考壞了?他今天這麼兇,是不是因為在家裡挨了罵?」當你這麼想的時候,你就非但不會怪他,還會去同情他、安慰他。這比你去怪罪他、責難他,使他雪上加霜,不是好太多了嗎? 孩子,人是很奇怪的動物。 耳朵不好的人,常對你說話特別大聲; 眼睛不好的人,常怪你的字寫得太小; 堵車的人常脾氣急;饑餓的人常火氣大; 健忘的老人常多疑;疲睏的小孩常愛哭。 他們對你不好,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因為他們自己有問題。 所以每當父母的脾氣急、公公的臉色壞、婆婆的聲音大、老師的情緒低、同學的禮貌差的時候,都想想爸爸今天對你說的。 你一定就能像個小太陽,從 那些烏雲的背後,露出你的笑臉了。 禪宗裏,有這麼一則故事: 著名的禪師滴水,得了重病躺在床上,有一天,他把最得意的弟子畫贊禪師找來,他是滴水禪師內定的繼承人。 滴水問他:「你最近都在忙些什麼啊?老看不到你的人影。」 畫贊回答他:「寺廟被信徒的香火不小心給燒毀了,我忙著監工改建它。」 「廟蓋好你打算幹什麼?」滴水忙問畫贊。 「等你病好了,我打算請你去講道。」 「要是我活不到那時候呢?」滴水禪師仍憂心忡忡說。 「我會另外找個好禪師來講。」畫贊回答。 「要是你找不到呢?」滴水仍不放心地問。 畫贊放大聲音回答他:「你別再問這個笨問題,安心睡吧。」 滴水是日本禪宗史上的大師,臨死仍陷在生命的迷霧中,畫贊因為愛他的師父,不得不用如此嚴厲的話敲擊他。 日本自民黨從1989年國會大選失敗開始接著兩年內,選仗連連失敗,當時權傾一時的安倍晉太郎、竹下登、中曾根康弘等派系大老,在一起開完會之後,攜手走出會場,宣布集體「隱退」,並排成一列向日本國民道歉。中生代順利接了自民黨的班,厲行改革,不到10年,拿回了政權,他們沒有「日本政壇非誰不可」的考慮。 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任滿之後,有人勸他再留任,他安然自在說:「美國不缺乏當總統的人才。」任滿那一天,他騎著馬離開了總統官邸,逍遙安享他的晚年去了。果然,後來美國人選出了另一位歷史上的偉人傑弗遜當總統。 西方有一句俗語說:「墳墓裏到處躺著自以為天下非他不可的人物!」廟燒毀了,再建吧!廟裏沒滴水大師講道,換個別人不也一樣?「笨蛋,睡吧!」世界向前走,再偉大的人物,都只是道上 的小石子而已!

報父母恩咒

2008年08月13日
公開
15

報父母恩咒 ─「 南ㄋㄢˊ無ㄇㄛˊ密ㄇㄧˋ利ㄌㄧˋ多ㄉㄨㄛ 多ㄉㄨㄛ婆ㄆㄛˊ曳ㄧˋ 娑ㄙㄨㄛ訶ㄏㄜ 」 每逢農曆七月中,每日念誦此咒四十九遍,可報父母恩,現存父母延壽, 去世父母超薦,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 每日念49遍後迴向給你的父母,手記部份過7月後在平常有燒金時順便燒掉,若當天忘了念, 可在隔天補念,但不可以先多念起來喔! Ps2.迴向就是唸完後說:願將此持頌”報父母恩咒”的功德迴向給弟子的父親xxx母親xxx及他們的冤親債主, 希望他們的身體能健康長命百歲..等等之類的話語.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 節錄 阿難合掌白言:「世尊!如來是三界大師,四生慈父,眾人歸敬,以何因 緣,禮拜枯骨?」佛告阿難:「汝等雖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 廣。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緣,我今禮拜。」 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造此經典,是真報得父母恩也。能造一 卷,得見一佛;能造十卷,得見十佛 (中略) 。是等善人,造經力故,是諸 佛等,常來慈護,立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諸快樂,離地獄苦」 佛說盂蘭盆經 ─ 節錄 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 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 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 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 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惡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 ,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 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 子,應常奉持是法。」

好文分享:「你是什麼就是什麼!」

2008年07月08日
公開
11

不管到了什麼樣的年紀,我們都很難放棄對外表的一些執著吧。 我一直要到遇見了一個很特別很特別的人,從他身上,我才真正的懂了「外表之於一個人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去年,我買了新房子,本來是想委託我的小學同學幫我做室內設計,但是因為一些因素,他推薦了他口中比他更厲害的,大師級設計師哥哥給我,他說大哥一直都做大飯店呢,不是有點交情,是不接住家設計的。 第一次約了見大設計師時,我真是被他嚇一跳!一件黑T恤、牛仔褲,這還沒關係,最嚇人的是他就拖著一雙那種頂多二十塊錢的拖鞋、滿嘴檳榔的出現在我面前。講台語,偶爾還穿插說兩句黑話、俗話,很「台客」的樣子。他的外表給我的感覺比較像工匠,不像設計師。 我沒有不喜歡他,只是……這個人真的可以知道我要的房子的感覺嗎?他會懂我要的品味嗎? 我很客氣的跟我同學說:「大哥不認識我,他會知道我要的是什麼嗎?」 同學拍胸脯保證沒問題。我只好硬著頭皮耐心等設計大哥的設計草圖…… 看了設計圖,我稍稍放心了。這個人好像還真的可以抓到我要的感覺呢! 之後,一次、二次的溝通討論,我漸漸覺得他的拖鞋不再那麼礙眼了,甚至變成他這個人的風格。 有一次我還在心裡納悶的想:「這個人怎麼可以把一雙二十塊的拖鞋穿得這麼帥呀?」 我想他一定時常感受到別人對他不多修飾的外表的質疑吧? 像我這種人還不會當場表現出來,只是在內心小小疑慮一下,相處過後,也就知道他是怎麼回事了。其他令人難堪的場面一定是有過的吧? 有一次,我真的見識了…… 那天他以設計師的身分陪我這個業主去挑家具,我當時挺著大肚子,跟著他一家一家店的看,我要的是有點小高級的東西,所以去的店都有點門面,有些店員對他的詢問根本睬都不睬,我有點生悶氣,覺得他連累我,一路都不太說話,看得有點意興闌珊。後來,碰到一個從我們一進門就有點不想站起來招呼的店員…… 設計大哥問東問西的,店員愛理不理的,我真是氣結!可是設計大哥一點都沒被影響,還是照看他想看的家具。聽到店員很不客氣的對他說:「我看你不像是要來買家具的!」我真是差點沒跳起來打人!卻只見設計大哥不慍不火的回說:「是呀!我們是來買家具的,這個是我們老闆娘,她要裝潢新房子……」我被他尊稱作老闆娘,覺得有點好笑!就靜靜的看他想變出什麼把戲…… 後來他們兩個說開了,店員說他是老闆的弟弟,因為怕很多同行偽裝成客人來打探軍情,所以才那樣說。我偷偷翻了翻白眼!鬼扯!明明是狗眼看人低! 設計大哥很四海的表示他可以理解。接下來這個自稱是老闆弟弟的店員開始游說我們買一組很貴很貴、聽說那個沙發布是有得到什麼美國認證的沙發,大有來頭的。他為了取信我們,還很鄭重的去拿出證書來……密密麻麻的一堆英文字、外加一個閃閃發亮的鋼印!老闆弟弟很得意的樣子! 設計大哥推著老花眼鏡看了一下!我也很好奇的湊上前去看--真是的!那哪是什麼證書呀?根本就是只寫了一些很基本的沙發資料而已!這個惡劣的店員肯定還是以為設計大哥是個大老粗,大字不認得幾個,隨便拿張紙出來要唬弄人。哈哈!這下糗大了吧!我等著新仇舊恨一起算! 「嗯……這個好像不是什麼證書喔?你拿錯了吧?」設計大哥就這麼一句話?沒生氣?沒拍桌子?沒糗他幾句洩恨? 店員一聽,卻像猛被熱鍋子燙了一下,跳起來,慌慌張張的邊走邊說:「我……我大概拿錯了。我……我再去裡面找找…?」 我看店員那副抱頭鼠竄的樣子,狂笑到跌坐在椅子上。設計大哥還問我:「什麼事那麼好笑呀……」 我笑到流眼淚,一直笑一直笑。 那天,後來我請設計大哥一起去一家只招待會員的高級餐廳吃晚飯。他還是穿那一雙二十塊的拖鞋,我從頭到尾笑著吃完那頓飯…… 最近我看到了一本很有趣的小書《大喇嘛與小老鼠》,原書名: La petite souris et le grand lama,原出版語言:法文。講的就是一隻小老鼠因為怕貓而要求大喇嘛將他變成貓、灰狗、老虎的故事……討論的依舊是一個人的心跟外表的關係。 我想起了去年學的那一課-- 你可以穿得很高級、可以裝得很高級; 你可以因為別人不重視你生氣、或是因為別人在乎你就以為高人一等…… 其實,你是什麼跟這些都無關。 你是什麼就是什麼。 在別人面前, 我們可以裝、可以騙、可以假, 唯有你自己知道,你是什麼就是什麼…… 在遙遠的西藏雪域高原上,住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有一天,老喇嘛救起了一隻小老鼠,從此小老鼠就陪伴在老喇嘛的身邊,但他卻日漸感到不安與憂愁……。 原來,小老鼠一直對老喇嘛的家貓感到很懼怕,因此他希望老喇嘛能夠把他變得比貓還強壯,這樣他就不會再害怕貓了。老喇嘛沉思之後,決定幫小老鼠達成心願,於是,小老鼠就搖身一變成為一隻漂亮的大灰狗。可是沒想到,這隻小老鼠變成的大灰狗,一瞥見那隻家貓,卻還是被嚇壞了,趕緊躲回老喇嘛的房裡。 於是,小老鼠希望老喇嘛能夠再把他變成更兇猛威武的動物,他說,「這樣一定可以解決我所有問題的。」老喇嘛了解小老鼠的恐懼,所以就把他變成一隻雄健的金色老虎。這隻小老鼠變成的金色老虎開始在房裡閒逛漫步,很滿意自己的威武能夠嚇壞所有人,直到他又看見那隻家貓……,又趕緊逃回老喇嘛身邊去。 老喇嘛最後終於明白了小老鼠內心深深的恐懼,這位智者因此告訴小老鼠,一個人的外表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心」,他的內心深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那就是真正的他,那些花花綠綠的外表與掩飾,或許騙得了人,但卻騙不了自己的內心……。 此書以現代心靈寓言方式呈現,提供現代人一個輕鬆閱讀、深刻反思的機會。這個故事想要提醒大家,在追求名利富貴的這一路上,荷包飽飽的了、地位愈爬愈高了、外在光鮮亮麗了……,但我們的內在相對富足了嗎?我們可曾靜下心來,往自己的內心去探求,試著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打開內心的百寶箱,你是否看見了自己的自知、自信、淡泊、恬定、坦率、從容、平靜、寬容、謙和、柔軟……

進這三種公司就對了!

2006年10月12日
公開
13

進這三種公司就對了! 作者�李康莉 攝影�吳毅平 鄭錦翬 現任優駿企管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對於工作經驗尚淺的人來說,前幾份工作是打底的黃金時期,公司的選擇非常重要,我建議要慎選下列條件的公司: 選有教育訓練的公司 沒有系統化訓練的公司,優秀的人也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從自己的嘗試與錯誤(try and err)中學習。但是有訓練資源的公司,會有系統地培養你經營產品的能力、談判技巧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決策的能力,甚至衣服怎麼穿、西餐怎麼吃的品味能力,都是科技業的基本職場競爭力。 選大公司 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論你從銷售開始、還是從技術專業人員開始,在科技業每一條路都有出頭天。但是重點是「輪調」。一個崗位上三到五年,有機會歷練其他的部門,會帶給你管理階層所需要的全方位視野,能精又能深,進入大公司比較有這樣的機會。 選品牌名聲好的公司 很實際地說,如果你進入的公司,有一個比較好的品牌,靠著自己的努力之外,你也比較能獲得「名牌」的加持,讓能見度提高。在一堆履歷表中,你的「品質」、「名聲」獲得最起碼的保障,其他有名的公司也比較喜歡用這些公司出來的人。你的履歷表會比較漂亮、也會為你開啟很多下一步的門。 年輕成功者的心態 至於成功者的心態,因為多年從事高科技產業高階主管的人力仲介,我看過許多成功的人,其中不乏年紀輕輕就很有成就的。我發現他們起碼都是兩種情況的交集:一、了解自己;二、了解產業或公司的需求。尤其當你年過30之後,務必專注在尋找與加強自己的優點,不要再花時間彌補自己的缺點了。因為過了30歲,代表別人已經花了五到十年的功夫,他的優點若正好是你的缺點,你再怎麼努力都很難超越。像高爾夫球冠軍Tiger Woods,他的沙坑也打得不好,但是只要適當地管理缺點,專注在專長上,一樣可以做到世界第一。 另外,成功的人有目標,會提前規畫自己的人生方向。成功其實很多元,如何定義成功,真的要看每個人的價值觀。經濟自主是一個基本的標準,但所謂的自主,每個人價值觀不同,有人要有名有利、有人年薪500萬元才能維持名牌雅痞的生活、有人每天修花剪草風格非常簡樸。但是80%以上的定義是「經濟面無憂無慮」,年輕人愈早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愈能比別人獨立且洞燭機先。 年輕成功者的條件 成功還要有哪些條件?以科技產業來說,不管最後你要成為業務部門的副總、行銷部門的副總、還是技術部門副總,至於總經理,我都可以從這些早熟而成功者的身上看見兩種特質──超乎常人的「熱情」與「能力」。所謂的熱情,是你有一份內在的驅動力,不論來源為何,在環境變化迅速頻繁的科技產業,能支撐你度過各種逆境。能力則代表著適才適所,所謂的找對工作做對事。 30歲世代的年輕人如何培養上述的特質?我的答案是持續地累積。若是你剛出社會,我建議不要太快換工作,一份工作起碼做三年。不然那個專業內涵的「味道」出不來。另外我建議找你的老闆去談你的career plan,(當然前提是先把自己的分內的工作做好),因為你的優缺點他都最了解,會告訴你一些reality side,與你可以發展的方向。在科技業到了八到十年,我建議你「應該」要換工作,才能保持與外界鮮活的接觸,避免成為煮熟的青蛙。 總之30歲以前不要去想自己的「頭銜」,或是「領域」在哪裡,先把自己被分配到的專業做好,才能開拓未來的人生。過了35歲,「成功」會成為你的「本能」。 (本文摘自5月號30雜誌)

侯文詠:「我不要「團進團出」的人生。」

2006年10月10日
公開
13

侯文詠:我不要「團進團出」的人生 如果人生是趟旅行,你不覺得多數人都是在「跟團」嗎?傻呼呼地跟著團走,結果永遠看不到期待的風景。那麼,這趟旅行,豈不無聊透頂? 作者│楊紹華 攝影│李芸霈 人類建立了制度,努力維持制度運行,然而,制度的種種標準規範,卻又回頭主宰著眾人的行為與想法。那麼請問,人與制度的關係,究竟是大於、等於,或著小於? 在創作時,侯文詠屢屢企圖為此找到正確解答,但聰明如他,至今也尚未能夠解開這個「迴旋邏輯」似的詭譎習題。《白色巨塔》、《危險心靈》兩本小說,分別討論醫療、教育的制度問題,隨著情節發展,大快人心的結局幾近呼之欲出,這才發現,其實主角終究還是迴旋於制度之內。或許,侯文詠真的難以找到萬無一失的標準答案,於是只能留下無解之解。 即便,他已證明了自己的確能夠脫離制度。 「這個制度不能讓我感到快樂,制度之內的侯文詠不會是真正的侯文詠。」 1997年,侯文詠36歲,毅然辭去台大醫院主治醫師的工作。「我應該可以繼續往上爬,至少,可以混個醫學院教授來當。」他預想著自己在醫院制度之內的未來,一條恐怕沒人願意放棄的路,「但我很清楚,這個制度不能讓我感到快樂,制度之內的侯文詠不會是真正的侯文詠,因此我必須跳開。」 要跳開的不只是醫院制度,還包括了整個社會體制長期型塑的刻板價值,「在我的老家,有人當醫生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但說到作家,恐怕沒人理你。」以此延伸之後,你會發現侯文詠竟也擺脫了父母的期待,即便這份期待包含了絕對的溫柔,但誰說不是一種最強大的制約力量? 依據侯文詠的記憶,關於「離開醫院」這個念頭,他至少想了十年之久,「我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才確定自己累積了足夠的實力和經驗。在我眼裡,這些實力和經驗就像籌碼,一疊疊地累積,終於足夠讓我擺脫重重制約、換得自由。」 原來,侯文詠是個會「算計」的傢伙!「我常在想,當了這麼些年的醫生,寫了這麼些本書之後,究竟,這些籌碼能為自己的未來兌換什麼?」1997年,當侯文詠再次算計這個問題時,腦海浮現出了兩組選項:A、榮耀與權力;B、更多的自由時間。當然,他選了B。 「典範是社會要的謊言!拜託,不要把我寫成值得效法的典範。」 「一方面,我本就渴望更多的自由時間;另一方面,如果我不跳開,那麼,我恐怕會成為集名醫、名教授、名作家於一身的『典範』,而在我的觀念中,這種典範,其實只是一個『社會要的謊言』。」 「典範是社會要的謊言!」話似乎說得重了些。他解釋,普羅大眾所期待的典範,其實只是社會制度底下的一個樣板,藉此,狹隘地定義了何謂「成功」。人們渴望成功,開始循著體制內的階梯努力攀爬、競爭,甚至鬥爭。然而,這塊樣板是如此高高在上,於是,體制內的多數人,窮其一生心力恐怕都無法享受成功的喜樂,「你想,這會是個什麼樣的人生啊?」 至於那些制度外的「份子」,下場並沒有好到哪去,因為他們棄離了多數人的標準,於是,也就像是一種尋常社會裡的不正常,一種畸形,成了遭到摒棄、遭到漠視、不被關心的一群。「如此看來,制度顯然存在許多違反人性的晦暗,而制度裡的每一個人、每個典範,就組成了共犯結構。」 「所以,你們今天來採訪我,拜託,不要把我寫成值得效法的典範,真的,其實我也很俗、很普通,我也希望大家都能準時收看白色巨塔!」忽然,沉重的討論裡,蹦出一個侯文詠式的幽默。 「決定寫長篇小說後,我開始重組拼圖,試著拼出我一貫想表達的核心價值。」 沒錯,在離開醫院工作之前,「侯文詠作品」就是風趣幽默的代名詞,其所展現的搞笑程度,幾乎可以用「境界」二字形容。《頑皮故事集》、《淘氣故事集》、《烏魯木齊大夫說》,乃至於《大醫院小醫師》、老婆系列等,無一不是在極具喜感的詼諧筆觸之下,提供讀者一個笑看世事的新鮮角度,也為讀者營造一個樂觀開朗的處世空間。 於是,當《白色巨塔》、《危險心靈》忽然用了這麼赤裸深沉的手法,毫不留情地揭開制度面的暗瘡之後,人們難免開始懷疑,「他發生了什麼事?」一向幽默風趣的侯文詠,對這世界的觀感改變了嗎? 「觀感、態度、角度,什麼都沒變啦!」侯文詠開始解釋,無論是搞笑或者深沉,其實,創作的原點多半還是回到開宗明義的那個大哉問──人與制度的關係。「如果有變,那就是我的自由時間變得更多了,多到可以開始創作長篇小說。」 或者應該說,侯文詠前、後期的作品,雖然呈現方法大異奇趣,但實則具有一貫的本質。「過去的散文、短篇故事,就好像是散落一地的拼圖,在決定寫長篇小說之後,我開始蒐集、重組這些拼圖,試著拼出我一貫想要表達的核心價值,而它的樣貌,自然也就不會只是一塊拼圖而已。」 可以想像,當我們把許多荒誕的情節彼此相連,赫然發現原來整個世界都很荒誕,那麼,就算還能笑得出來,恐怕,也是基於一種黑色的幽默。如此思考之下,「頑皮故事」裡面小小男主角為了獲得上台表揚機會的怪誕做法,加上「烏魯木齊大夫」對那個準備革命的考生所提出的搞笑建議,好像真的也就形成了《危險心靈》故事背後的真正核心。 「如果制度有生命,人的思考就是DNA,是DNA決定了生命的樣貌。」 「除此之外,剛好,我也認為在當前這個環境當中,小說對社會的影響力是最深刻的。」侯文詠表示,相對於散文或短篇故事,在長篇小說的結構裡,作者的形象可以藏到深處,相反的,故事主角的形象,則更容易投射在讀者的內心,產生共鳴。 「沒錯,《白色巨塔》與《危險心靈》的結局都是無解,但是透過無解,才能讓讀者開始獨立思考。」侯文詠開始闡述自己的創作企圖,「我相信人的心裡都有分辨善惡的能力,因此,當制度裡的人開始受到小說引導,能從更高的角度觀望制度全貌,開始思考何者『當為』或『不當為』之後,制度的樣貌自然也會開始改變。」 「如果制度有生命,人的思考,就是這個生命的DNA,畢竟,是DNA決定了生命的樣貌啊!」侯文詠或許已經不當醫生,但跳脫了醫院制度的他,卻能從更高的位置執行手術,試圖為這生病的制度,徹底改造DNA。 侯文詠再次開始扳著手指算計起來:「兩本小說的讀者差不多有六十萬以上,改編成電視節目後,不是我臭屁,但我想收視觀眾應該會有百萬以上,你想想看,台灣的人口並不太多,這場DNA改造工程,贏面其實不算小哩!」 「如果人生是趟旅行,你不覺得多數人都是在『跟團』嗎?」 嘴巴上說沒有答案,但是擺明了,侯文詠正在努力證明人的價值絕對可以大於制度,成功的定義也絕對不會只是制度內的那個樣板。侯文詠舉例:「蔡康永的父親過世時,康永哭得非常傷心,據他說,他最感念爸爸給了他絕對的自由。」而這個自由,往往是不被社會制度的標準所認同的,「你看,這是一個成功的父親,但成功的原因是脫離體制的。」 再想想,何謂成功的人生?「對我來說,成功非關成就,只要能夠享受生命,永遠保持熱情與好奇心,就是成功。」侯文詠強調,每個人都該思考「自己是什麼」,在自己的內心裡,找到一個最讓自己感到舒服的地方,然後勇於追求,即便這方樂土似乎並不屬於制度的象牙塔內。 「當然,我並不鼓勵每個人都自我放逐,也不是鼓勵大家衝撞制度。」侯文詠試圖找個具體而適當的比喻,為「人」與「制度」的關係做個結論:「如果人生是趟旅行,你不覺得多數人都是在『跟團』嗎?」如果覺得導遊安排的行程合你胃口,保持熱情跟下去吧!但若明明想去別的地方,卻又不敢走自己的路,「傻呼呼地跟著團走,永遠看不到心裡期待的風景,那麼,這趟旅行,豈不無聊透頂?」 (本文摘自9月號30雜誌)

分享:「行善不能等」

2006年08月26日
公開
16

如果您發現有生活陷入困境或造成就學困難之兒童 請連絡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  104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87號3樓D室  電話:(02)2508-3469  傳真:(02)2508-0469  一、兒病童急難扶助專案: 本活動全年受理。提供需要幫助的兒童生活、就學、醫療等扶助。 二、北區聽障兒童律動音樂班: 於台北每週一、三上課,目前共有六個班級。秉持卡爾•奧福(C.Orff)的藝術教育理念,從音樂與舞蹈出發,並培養老師的專業素養,誘導兒童對節奏、時間、空間的敏感性,進而增加自我的肢體意識感,並能開發其表達能力即想像創造力,使聽障兒童不因身體上的障礙而仍擁有接觸藝N活動機會與學習適應群體生活。 三、中區聽障兒童律動音樂班: 於台中每周一、三上課,目前台中共有三個班級。 四、小太陽學習成長研習營: 於每年四、七月舉辦。為拓展育幼院童、殘障、智障等弱勢族群及國小啟智班學童生活視野,建立積極人生觀,舉辦發展及健全身心的活動。 五、兒童文化體驗營: 於每年十一月舉辦。主要邀請國小三~六年及單親清寒優秀學童參加,並安排各項文化參訪活動。 六、愛心關懷訪視: 參訪育幼院等相關機構,提供物資及關懷,並於深入瞭解該院情況後,再進行後續相關支援。 七、慈善募款音樂會及晚宴: 結合企業界及善心人士的年度募款活動。 不定期活動: 國小學童舊物募集、與國內團體合作募款、偏遠地區慈善慰訪活動、發送舊物至育幼院及公益團體、發展認養計畫等。 http://www.helpkids.org.tw/ugC_ServiceA01.asp [email protected] 慈愛耕福會 WWW.HUA3.COM.TW

分享:「癌症細胞/作者:李家同」

2006年08月26日
公開
10

癌症細胞  作者:李家同 老張是我們高中同班同學中唯一念醫學院的同學,他是癌症醫生。 我們雖然是好朋友,但我們常常開玩笑說最好不需要去找他。 同班同學聚會,老張一定會到,他的收入高得不得了,所以有的時候他會請客,偶爾同學中有人發生一些經濟上的困難,他也會慷慨解囊。 雖然老張對人很慷慨,卻過著很簡樸的生活,他每次都坐公共汽車來聚會,他也乘公車離開,現在有了地鐵,他當然都乘地鐵。他也從不大吃大喝。 我的感覺是,老張非常不喜歡過非常舒適的生活。 我們都是六十二歲左右的人,到退休年齡,卻沒有人真正退休。 大概四個月以前聽人家說,老張退休了,醫院還為他舉行了一個退休儀式,而且聽說場面有些感傷。 我弄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正想打電話給他,沒有想到在台北的一家書店碰到了他。他正在買偵探小說,看到了我,高興得不得了,一把抓住我,找了一家環境優雅的咖啡館,坐下來大談他所喜歡的偵探小說,我也聽得津津有味。 可是,我注意到一件事,老張瘦了一些。老張是個聰明人。他當然知道我已注意到他的消瘦,他主動地告訴我,他得了癌症,已經只有幾個月的生命。 對我來講,這真是青天霹靂,也沒有問現在有沒有治療?因為我想他是這方面的專家,應該知道如何治療。 離開咖啡館的時候,下雨了。我替老張攔下了一輛計程車,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老張乘坐計程車。 一個月以後,老張來埔里找我。他的兒子也是癌症醫生。我們一起去了附近的農場看油桐花。那裡的油桐花種在道路兩旁,大樹成蔭,車子開過滿地的白花,真是奇景。 老張雖然時常面露倦容,但他一再說不虛此行。因為,他以後再也看不到這種遍地都是白花的情境了。 除了看花以外,老張也對我們的多媒體系統有很大的興趣。我們的研究生,替他表演了好多有趣的系統。老張仔細地看這些表演,也問很多有道理的問題。這也是看到老張的最後一次。 不久,老張就去世了。我當時心中納悶,為什麼他走得這麼快?以他的專業素養,他的癌症一定是初期,他所得到的治療也一定是最好的。為什麼他這麼快就走了? 我 們都收到了訃聞。訃聞中除了絕對婉謝花圈這些玩意兒外,還有一個特別的請求,請大家在指定的地點坐他們家租的遊覽車去。訃聞中,好像拒絕任何人開汽車去參加葬禮。期間來了一大票名醫,他們都面容嚴肅。我們這些人看了這麼多的名醫,更加深一個疑問:為什麼老張走得如此之快? 謎底終於揭曉了,老張的兒子致詞的時候,告訴我們一個我們都不知道的故事:老張從頭到尾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為什麼呢? 老張的兒子在禮堂中放映了一段錄影帶,在這段錄影帶中,老張解釋了何謂癌症細胞? 我們常以為癌症細胞是不健康的細胞,其實不然,癌症細胞是最健康、最有活力的,別的細胞雖然會分裂,但分裂會有止境。癌症細胞的分裂永遠不會停止。不斷的分裂需要養分,但是人的養分有限,癌症細胞的不斷分裂,最後將其他正常細胞的養分吸取得一乾二淨。 因此老張認為我們這些人都是 [癌症細胞]。因為太健康,所以我們吃得多。因為有錢,所以我們消耗掉大量能源。可是,地球上就這麼多資源,我們用得多,其他人類就倒楣了。 老張在錄影帶中一再地強調:百分之八十的資源,由百分之二十的人類消耗掉。他也一再地提醒我們: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我們這樣地吃遠洋的魚,全地球海裡的魚只夠我們吃一天。 他一再地問一個問題: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我們一樣地享受,地球上的資源能撐多久?舉例來說,四十年後,石油就用光了。 老張的錄影帶也介紹了,非洲二千五百萬人得到了愛滋病的慘相,這一段的聲音被消除了。但這一段靜寂的錄影帶,帶給我們極大的震撼。 老張的兒子沒有解釋,為什麼老張不願意接受治療?那一段沒有任何聲音的錄影帶,解釋了一切。 老張早就對於他的生活好感到內疚。所以,他一直儘量地過得很簡單。最近非洲大批人得到愛滋病,卻沒有人得到任何治療。歐美雖然有治療愛滋病的藥,但這些非洲窮人,如何有錢買這種藥呢? 老張熱愛生命,但是他不願他的生命影響了別人,他不願意看到自己太健康,太健康就是癌症細胞了。 最後,老張提到他自己的病,他說:他的病是不可能痊癒的,花了很多錢以後,他可以多活三至四年,在這三、四年內,他所能做的非常之少,所以他不願意為了他的這三、四年的生命,而花費人類大量的醫藥資源。 老張的兒子也在葬禮上告訴了大家:老張臨死以前,捐了大筆的錢給一個慈善機構,專門用作醫治非洲愛滋病人之用。老張如果多活幾年,也許可以醫治一些人,但是他的拒絕治療,卻是一個強有力的震撼教育。 前天,我們同學會,每人一個盤餐,大家不發牢騷,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滿足。 我家現在平時只開電扇,有客人來才開冷氣。我們也越吃越簡單,每次餐後有香蕉吃就心滿意足矣。 我住的是公寓,有時,難免想念當年在國外住的獨門獨園房子。現在,我的想法也改了。如果,全台灣的人都這樣住,台灣恐怕會看不到一片青山,一片綠水,全台灣只看到房子了。 老張說得有道理,我們不能生活得太好,我們不該是癌症細胞。我們應該將青山綠水留給下一代,留給別人。 老張瀟灑地離去,使我們可瀟瀟灑灑地活著。我們都輕鬆多了。如果,你也認同這樣的理念覺得應該把它傳出去,請別吝嗇那一點點時間,轉發讓更多人看到它吧!一起期許自己別做地球的癌細胞當然 還是要提醒您 [天天五蔬果 防癌輕鬆做]也別讓身體的癌細胞侵襲我們喲! ~~~~~~~共勉之~~~~~~~ *行程可以不用太趕 , 給自己一些思考喘息的機會. *工作可以不用太多 , 給自己一點調養適應的時間. *朋友可以不用太好~給彼此一片自由獨處的天地. *關懷可以不用太過~給對方一個成長自主的空間. *言語可以不用太白~給聽者一次發揮想像的證悟. *鋒芒可以不用太露~給別人一般如沐春風的溫馨. *名氣可以不用太大~給自己保留隨意任性的自由. *錢財可以不用太豐~給全家免於杯弓蛇影的恐懼.

好文分享:「菩薩的樣子」

2006年07月17日
公開
9

菩薩的樣子 ●文/慈惠法師 「我們應該以另一種眼光,來看待一些不喜歡的人、事、物,或許那就是菩薩的樣子。」 菩薩是什麼樣子的呢?菩薩就供在廟裏,是不是就長這樣呢?在《普門品》裏提到,觀世音菩薩為了普度眾生,於是「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讓自己化身成千百億,也就有了千百億種樣貌。 某個寺院的信徒,家境十分富裕,夫妻感情和睦,事業也相當成功,唯一的遺憾就是生了一個殘障的兒子。這讓他覺得很沒有面子、很難受,但也因為這樣才信仰了佛教。 這位信徒在寺院聽了許多的佛法,懂得要布施、行善,漸漸地也身體力行參與其中。有幾次他到收容所、養老院,驟然發現到原來這世間上還有這麼多不幸的人。這些人不但身體殘障、行動不便,甚至年紀老耄、疾病纏身,更可憐的是他們根本沒有錢可以到醫院看病。 相較之下,他自覺慶幸,因為經濟充裕,能夠將孩子送到醫院,做更好的治療,甚至聘請專人妥當地照顧。 此後,他每次去醫院看孩子,就會發現孩子的臉上洋溢著幸福滿足,似乎想要向他表達什麼。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給與殘障者一份關心照顧,就能帶給他們這麼滿足的感覺。 後來,這位信徒對師父說:「我的孩子雖然是殘障,但就是因為他,才讓我有機會了解到,幫助殘障者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 寺裏的師父聽完後,告訴他:「你的孩子不是業障,是菩薩啊。」 「對,對,他是菩薩,是專程來向我說法的啊,」信徒感慨地說。 還有一對夫妻,他們經常吵架,每次都說要離婚,可是很多年過去了,還是沒有離成。探究原因,才發現原來每次吵完架之後,先生總是氣得想要離家出走,這時候孩子就會跑去抱住爸爸的腿說:「爸爸,不要生氣,好嗎? 不要生氣,好嗎?」於是,這個先生也就狠不下心離婚,他們的婚姻得以一直維持下去。 後來,這對夫妻回想起這麼多年來,他們的婚姻能夠一次次度過難關,就是因為有了這個孩子的幫助,才能順利地一路走來。所以,這個孩子就是菩薩的化身。 在我們的家裏,或許有一些調皮、不聽話,乃至殘障的孩子,不要覺得這是業障,或許他們正是菩薩的化身,來啟發你的慈悲心、來維護你的婚姻和家庭,幫助你在人生的菩提道上有所增長。因此,我們應該以另一種眼光,來看待一些不喜歡的人、事、物,也許那就是菩薩的樣子。 --------------------------------------------------------------------- 許多事換個方向想、換個觀點看又大不相同了~ 與大家分享~舞直線《千手觀音》不僅是藝術,更是一種境界正視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