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勳勳媽咪

日期

#Tag

4大最危險的早餐食物大公開!

2009年08月10日
公開
44

4大最危險的早餐食物大公開! 天下雜誌 2009-06-08 就算是比一般人都注重飲食健康的營養師們也承認,很難天天親手幫孩子做早餐,仍不免買外頭早餐充數。 不過,即使吃外賣早餐,也可以找出比較健康的選擇。我們請教了台大醫院營養師翁慧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周秀娟,及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徐于淑,一起幫現代忙碌的父母從四種早餐店中,選出最適合小孩的早餐組合。 同時也公開最危險的早餐食物。 一、便利商店 便利商店裡可以當做早餐的食物看起來不少,例如包子、饅頭、飯糰、熱狗堡、優格、茶葉蛋等,而營養師最推薦哪種組合,哪些其實不適合常吃? ●危險組合:熱狗堡+含糖飲料 熱狗因為是加工肉品,熱量及油脂都不低,而且含鹽分也比較多,再加上小朋友常愛擠上番茄醬、酸黃瓜等醬料,又會吃進更多鈉和熱量。一份加了這些醬料的熱狗堡,熱量達到500多卡,十分驚人。如果再喝一瓶含糖飲料,如奶茶或紅茶,熱量更可高達600∼700卡,遠超過小朋友早餐的熱量需求。 ●健康組合:三角飯糰+低脂鮮奶或優酪乳 三角飯糰一個大約200多卡,熱量及油脂含量相對比較低,而且包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若再配上低脂奶類,這樣的組合受到營養師好評,也適合小朋友的食量。此外,有時候也可以考慮買低脂優格,搭配一顆茶葉蛋,蛋白質有助於頭腦清楚、上課有精神。 二、連鎖早餐店 這裡最令人擔心的是飲料,如奶茶、紅茶、咖啡等都是營養價值低,而熱量、糖分、油脂高的食物。所以營養師建議,最好只在早餐店買三明治,另外到便利商店選擇低脂鮮奶或低糖優酪乳。 ●危險組合:鐵板麵+奶茶 不只油膩,而且淋上很多醬汁,口味太重,讓孩子吃進大量鹽分,容易口渴而更想喝高糖分的飲料。如果孩子想吃,建議每個月1∼2次為限。另外,漢堡也要少吃,因為漢堡肉裡的肥肉比例高,油脂偏多。 ●健康組合:吐司夾蛋 連鎖早餐店最好選擇三明治類,而吐司夾蛋會比夾火腿好(火腿是加工品,鹽分比較多而且有添加劑。) 如果是吐司夾鮪魚,要看店家是不是用油漬鮪魚,或者額外添加美乃滋調味,這樣油脂含量不少,也不宜常吃。 此外,記得請老闆少抹一點奶油或其他抹醬,減少吃進去的油脂。如果能夾幾片生菜或番茄較好。 另外,像早餐車賣的廣東粥也是不錯的選擇,但稀飯的水分較多,容易餓,所以建議再搭配喝一瓶鮮奶,或是吃一顆茶葉蛋,增加飽足感。 三、麵包店 通常夾餡麵包的熱量及糖分都比較高,一個就要300多卡,不過,像許多小朋友喜歡的波蘿麵包雖然沒有夾餡,讓人低估了它的熱量,其實一個中型的波蘿麵包也有300多卡,熱量不算低,並不適合常吃。 ●危險組合:起酥麵包+調味乳 起酥麵包的熱量更高達400多卡,油脂佔熱量比例也超過50%,屬於高油脂食物,少吃為宜。另外,營養師建議父母訓練孩子習慣喝鮮奶,而不要放任他們喝調味奶,因為根據營養分析,調味奶的成分裡奶類只佔一半,另 一半幾乎全是糖水,徐于淑指出。而只要父母堅持不讓孩子喝調味奶,平時也不買回家,小孩很快就會習慣只喝鮮奶。 ●健康組合:全麥麵包三明治+低脂鮮奶 也可以選擇買全麥吐司回家,早上自己簡單加工,夾乳酪片或水煮蛋片,但儘量少抹植物奶油和果醬,以避免吃進反式脂肪及額外的糖分、色素。 四、中式豆漿店 一般營養師最不建議讓小孩常吃豆漿店的早餐,因為多數是高油、高熱量的食物,例如油條、燒餅、飯糰、肉包等。 ●危險組合:燒餅油條+米漿 一個包了油條、肉鬆的飯糰,或是一套燒餅夾油條的熱量都超過500卡,如果再搭配豆漿或米漿,熱量遠遠超過孩子的需要。 而肉包的內餡裡肥肉比例不低,也算是油脂偏高的食物,不宜常吃。 而選少糖的豆漿或不加糖的清漿比喝米漿好,因為米漿的熱量和油脂都比豆漿高。 ●健康組合:饅頭夾蛋+少糖豆漿 中式早餐裡最被營養師們推薦的是饅頭夾蛋,因為饅頭比起燒餅、包子來,沒有油多的問題,而且吃完有飽足感。如果想換口味,偶爾可選擇蘿蔔糕,但畢竟是油煎的食物,還是不宜常提供孩子當早餐。 為孩子打理早餐的八個原則 1.不論時間再趕,一定讓孩子吃了早餐再上學。 有吃早餐的學生功課會比不吃早餐的學生好,這一點被稱做「早餐效果」,而且腦部要能順利運作,就必須將能量,也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當葡萄糖供應適當的量給腦部時,能夠集中注意力,使頭腦靈活,心情穩定,《大腦元氣飲食》一書中指出。因此,讓孩子早上吃得豐盛,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面對一天的生活及學習。 2.孩子的早餐應該吃多少,很難有標準答案,即使同年齡的孩子,食量也可能相差很大。一般國小低年級的兒童早餐大約攝取300∼400卡,而高年級的孩子大約需要400∼500卡,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徐于淑指出。 3.兒童早餐的內容至少包含三大類食物──碳水化合物(如麵包、饅頭、稀飯)、蛋白質(如蛋、鮪魚肉、豆腐等)及奶類(如牛奶、優酪乳),如果能加上少量青菜(如生菜沙拉),會更完整均衡。 4.一般建議儘量讓孩子每天早上都能攝取奶類,如鮮奶、乳酪、優酪乳等,除了提供蛋白質之外,更重要的是避免鈣質攝取不足。 5.早上不一定要讓孩子吃水果,尤其食量小的孩子,吃了水果可能吃不下其他食物。當然更不建議給孩子喝果汁,因為果汁的纖維少,維生素也會被破壞,營養價值遠不及新鮮水果。 6.儘量避開油炸、油煎、油炒及口味重的食物當早餐,如薯餅、蔥油餅、炒麵等。 7.經常變化早餐內容,做不同搭配,這樣孩子不容易覺得膩而拒吃早餐,也可以攝取各種食物,達到飲食均衡。 8.爸媽最好帶孩子一起買早餐,順便教他如何挑選搭配,而不要給錢打發。要是忙到只能塞錢給孩子讓他自理的話,起碼每星期要找個機會問一問他早餐都在哪裡買?吃了什麼?確保他每天早上有填飽了肚子去上課。 【yam天空新聞╱天下雜誌 2009-06-08】

孩子的尖叫聲令你抓狂!

2009年06月30日
公開
42

採訪�王紹媛 諮詢�道爾敦課輔中心主任 賴映秀 孩子愛尖叫有可能是想要表達自己不滿的情緒,或是吸引大人的注意、模仿大人行為方式等;面對孩子尖叫行為時,父母除了要適當的糾正與教導外,自己也應以身作則,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孩子的好榜樣。 常見孩子尖叫的原因 「尖叫」是孩子最常使用的情緒表達方式,孩子為什麼喜歡尖叫呢?道爾敦課輔中心主任賴映秀表示,一般常見孩子尖叫原因有下列幾項: (一)過分溺愛 (二)老二情結 (三)身教失當 (四)高標準的親子關係 尖叫孩子的特色 以尖叫方式處理情緒的孩子,經常會出現下列的外顯行為: 1.拉長了臉表示自己不悅的情緒。 2.若身旁有其它物品,很可能隨意拿起來扔擲。 3.嘴裡不時發出嗚-嗚-的聲音,旁人詢問時會故意越叫越大聲。 4.不停的揮動著手臂,雙腳也用力跺踩地板。 5.扯開喉嚨發出尖銳的呼喊,吸引大人對自己的注意,強烈表現出自己的不滿情緒。 6.坐或躺在地上耍賴甚或翻滾,無視週遭旁人的眼光。 長期尖叫的不良影響 僅管幾乎每個孩子在某一段時期都會出現尖叫行為,但長時間下來卻會對孩子成長學習造成負面的影響。 1.喪失基本生活技能: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習慣處處「代勞」,只要孩子尖叫吸引到父母的注意力,父母便會立刻無怨尤地滿足孩子需求,少子化的家庭更是如此。父母幫孩子做事,容易讓孩子捨棄一切自我學習機會,待孩子長大後便會發現,週遭同齡同儕都有基本的生活能力,而自己卻沒有時,不僅容易被排擠,也會影響到自信心。 2.情緒管理失當:習慣以尖叫來發洩情緒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較缺乏忍耐寬容的心胸、忌妒心強、容易半途而廢、自暴自棄等,且不易獲得別人的認同。因此,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上自然無法正常的維持。 3.挫折忍受度低: 當遇到問題,不願意去面對或解決時,「尖叫」就成了孩子表達需要尋求的協助方式。孩子一尖叫大人就幫他處理,長久下來,容易養成孩子面對挫折的忍受度低;日後進入團體生活時,稍有挫折壓力,便會無法應變處理,「逃避」便成了解決問題最佳途徑。 4.聲帶受損:長時間的尖叫,不僅對孩子的聲帶造成傷害,更可能變成無法恢復正常聲調頻率的遺憾。尖叫久了不僅口乾舌燥,有時還會出現嘔吐的現象,而影響身體健康。 面對叫聲,父母該如何做? 面對孩子愛尖叫的行為和習慣時,父母該如何解決呢?賴映秀老師提出以下一些方法: 1.帶離現場。如果是在公共場合,人潮較多的地方時,父母可以先將孩子帶離開現場,然後再分析孩子尖叫的原因。是討厭?或是害怕?亦或是有不如意的事? 2.尖叫比賽。有尖叫習慣的孩子,往往不知道尖叫會帶給周遭人不舒服的感覺。家長不妨考慮與鄰居媽媽協商,把愛尖叫的小朋友都聚在一起,舉辦一次「尖叫」大賽,讓孩子感受到與自己有相同尖叫習慣的小朋友,放聲尖叫後造成別人的反感及喉嚨的不適,並趁機教育孩子,「尖叫」有哪些害處,影響到別人、造成喉嚨不舒服、媽媽不開心等,讓孩子了解原因進而改善習慣。 3.了解原因。與孩子獨處時,當孩子使性子的尖叫,不要立即去阻止,父母可以花些時間、耐心觀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尖叫。當孩子情緒緩和之後,再與他好好溝通,並傾聽孩子心裡的想法。此法通常大約試個二三回後,多數的孩子都能改善自己尖叫的毛病,而且重複再犯的機會很少。

培養專注力

2009年06月30日
公開
39

孩子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狀況:每玩一個遊戲玩到一半就會中斷,拼圖也從來沒有完整地拼好過?孩子可以說是個「不完全」大師。 集中精神是個藝術。在這個繁忙的時代,連許多成人也無法掌握這項藝術。事實上,將思考集中在單一事物上,對大腦來說是一項極為困難的工作。 由於孩子常常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像是:大聲播放的收音機、電視、電話鈴聲、音樂聲……這些外在的刺激會使得孩子的注意力下降,也因此孩子需要您的協助來慢慢學習「專心」這件事。還有,因為時間永遠不夠用,同時做五件事的父母……難怪孩子永遠無法集中注意力! 重點 兒童的能力 不要高估孩子的持續力。孩子集中精神在一件事上的時間,大約是他的年齡乘以二。成人認為孩子不專心的情況,對小人兒而言卻是正常的。 孩子需要安靜 想要集中精神的人,需要安靜,有時甚至需要獨處,也就是隔絕干擾及不必要的分心因素。請檢視您的生活習慣,透過這種方式,也許可以增進您孩子的專心能力。 另外,也要注意健康的飲食,只有獲得良好營養的大腦才能有效工作。從不吃早餐,午餐吃速食,下午以甜點止飢的孩子,是無法供應大腦所需的能量的。 您可以這麼做 培養孩子專心的基本規則 ◇輕鬆訓練孩子集中精神的方法:與孩子一起玩圖卡對對碰、堆骨牌、穿珠子、用積木蓋房子或車子、玩著色遊戲。一起看書與朗讀也是很好的練習,並藉由不斷提出問題,讓小聽眾保持專心。 ◇與孩子一起來一趟「幻想旅程」:首先,讓自己放鬆,「想像您們一起「散步」一小段路,站在一片大草地上……」接著讓孩子繼續編織故事情節。 ◇沒有必要的話,不要干擾孩子的注意力:不要常常打斷他正在進行的活動,盡可能給他時間結束他的遊戲,或在他認為有意義的地方中止。很重要的一點是:提供一個地方讓他能夠存放還沒完成的作品,讓他之後還可以繼續完成。 ◇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選擇:如果他的眼前有五種拼圖,他常常會不知道要選那一種才好。您可以把孩子的一些玩具暫時收起來,這樣他就能花較多時間專注在幾項玩具上。 ◇讓孩子活動一下身體:當大腦無法集中注意力時,往往是因為身體需要氧氣。這時,在新鮮空氣中跳躍、活動一下,可以產生神奇效果。 ◇一點點的活動也能刺激大腦:您可以讓孩子坐在體操球上動一動;放顆石頭或彈珠在他手中,讓他來回搓動。嚼口香糖也能促進注意力。 ◇按摩孩子的耳朵:用拇指及食指輕捏他的外耳,手指溫柔地劃圓,從內到外、從上到下移動。或是讓您的孩子慢慢地從左到右轉動頭部,然後再轉回來。 ------------------------------------------------------------ 讓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 文 / 翟英  專家 / 張海燕 兒童教育專家 學齡前的孩子身心發展還不成熟,注意力總是無法集中,而常不自主地分心在別的事物上。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絕大多數是由於在幼年時期未能得到正確的培養所致。注意力不集中,對孩子將來的學習會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對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和克服是必要的,父母首先應該瞭解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孩子不專心,注意力分散,通常有兩種表現: 表現一:注意力不能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注意的目標經常轉移。 表現二:心不在焉,常沈浸於白日夢而忘記眼前的事情。 第二種表現的孩子其實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將注意力放錯地方。 學齡前孩子專心時間有限 學齡前孩子的注意力是由無意逐漸發展成有意,同時,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是不斷增加的。研究顯示,孩子專心的程度與年齡成正比: 2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平約為7分鐘;3歲約為10分鐘;4歲為12分鐘;5歲為14分鐘。 孩子年齡愈大愈懂得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逐漸增加專注的時間。因此,判斷孩子是否專心,應依據孩子年齡的專心時間長度,而非依據家長的主觀感覺。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原因解析 ◆環境原因─外界干擾 幼小的孩子注意力形式以無意注意為主,一切新奇多變的事物都能吸引他們,干擾他們正在進行的活動。如環境的色彩、聲音、來往的人車等都可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生理原因─身體疲勞 孩子神經系統的耐受力較差,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或從事一種單調的活動,容易引起疲勞,晚上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玩耍,不督促孩子早睡早起,造成孩子睡眠不足,第二天孩子的注意力也無法集中。 ◆心理原因─孩子對某些事物不感興趣 家長要求孩子所做的事過難會使孩子產生害怕的心理;過於容易則不能吸引孩子,這些都不利於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介於兩者之間的事物,才最容易引起和維持孩子的注意。記住孩子只對他感興趣的事物集中注意力。 ◆年齡原因─注意轉移能力差 由於年齡的關係,孩子注意力轉移的能力有限,因而常常不能根據需要及時將注意力集中在應該注意的事物上。如果事前的活動量過大,刺激較強,孩子過於興奮,便很難將注意力轉移到後面的活動上,更容易分心。 疾病也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 ◆感覺統合失調是由於遺傳、環境等原因,使寶寶不能把感覺學習獲得的資訊,經大腦統合整理為指揮身體正確行動的運動計劃。無法將注意力集中是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之一。 ◆聽覺、視覺障礙,貧血、鉛中毒,也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由於疾病原因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父母要帶孩子儘早去醫院檢查,及早進行治療,以免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 防止孩子分心 父母從旁協助 1.排除干擾 當孩子從事某種活動時,周圍的環境要儘量保持安靜,而且要確保孩子對所處的環境必須熟悉。大人講話聲音要儘量減低,最好以動作暗示,以免干擾孩子的活動。房間內要杜絕噪音。面對馬路的房間,或坐落在鬧區的房間,可以厚窗簾隔音;條件許可的話,也可以鋪設地毯,因為厚窗簾和地毯的吸音效果很好。 2.作息時間要合理 要為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讓孩子的睡眠充足,確保孩子可以精力充沛地從事各項活動。 3.安排活動符合孩子的興趣 按照孩子興趣安排活動,不要逼孩子去做他毫無興趣的事情。只有引起孩子強烈興趣,才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培養他的學習興趣,促進他集中注意力。 4.不要給孩子過多的玩具 許多父母習慣把孩子的房間布置得五顏六色,玩具堆成堆。孩子最容易被形象性較強的事物所吸引,這些複雜的布置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利於孩子的學習。 5.讓孩子既動手又動腦 積極的智力活動(動腦)和實際的操作活動(動手)有利於維持注意力。動靜結合能預防孩子長時間從事單一的活動(如只動手或只動腦)而引起的疲勞。 6.交互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完成任何有目的活動所必須的,但有意注意需要較強的意志力,容易引起疲勞。3∼6歲的孩子來說,很難長時間保持有意注意。因此,這個時期孩子以無意注意為主,任何新奇多變的事物都能吸引他。成人必須靈活地掌握方法,不斷地變換孩子的兩種注意方式,使大腦的伸縮活動,既能做好某件事情,又不至於過度疲勞。 注意力集中訓練法 專心其實是一種可以訓練、學習和培養的行為習慣。 ▲年幼的孩子 ◇對於年幼的孩子,可以從說一則故事開始,然後不斷地增加數量來加以訓練。 ◇為孩子讀故事時,媽媽可以用手指指著書上的字,讀到哪就指到哪,讓孩子的注意力跟隨媽媽的手指堅持下去。 ◇和孩子一起玩聽覺遊戲。媽媽說:「鼻子在哪裡?」看看孩子是不是能馬上指出鼻子的位置,還可以指眼睛、耳朵、嘴巴等等。透過和孩子一起遊戲,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年齡較大的孩子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鼓勵他們做有興趣和可勝任的工作,並且做完一件以後再開始做另外一件,投入的時間逐漸增加。 ◇穿針引線。可以讓大一點的孩子做穿針引線的遊戲,媽媽在縫補時,不要怕孩子扎到手,可以讓孩子為你穿針引線,這是一個很精細的動作,可以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拼圖。拼圖是大人、孩子都喜歡的遊戲。父母為孩子買拼圖,可從100塊開始,逐漸增加塊數和拼圖的複雜程度,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會不斷增加,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很有效。 ◇找數字。在空白紙上不規則地寫0∼20或0∼1000數字。先任意指定一個數字要求孩子迅速、正確地找到並用筆畫掉。如畫去5、10、15。再指定畫去某數前一個或後一個數;指定畫去某數前或後的奇數或偶數;指定在奇數上打√,在偶數上打×等等。 ◇計數法。 A要求孩子跳著畫,如 2、 4、 6……到100或到 1000。 B要求孩子倒著畫,如 100、 99、 98……0或1000、998、997……。 C要求孩子按手腕的脈搏計數。 ◇視物法。讓孩子先觀察某一物品,如答錄機,一分鐘後復述出物品的特徵,如外觀形狀、顏色、功能鍵排列等。也可進一步要求從簡單到複雜,從少到多講出物品特徵的細節。

不打也不罵,6招教出自律小孩

2009年06月29日
公開
6

作者:陳念怡 出處:親子天下 現在的父母,知道不可以打罵小孩,但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愛的管教」是新一代父母與老師必須要有的基本知能。專家提供愛的管教6法,不用打也不必罵,協助父母教出自動自發、守規矩的小孩... -------------------------------------------------------------------------------- advertisment 工具一:「壞掉的唱片」 當孩子違反規矩,開始討價還價甚至轉移話題,父母可使用「壞掉的唱片」這一招,避開一場冗長失焦的爭辯。方法是,重複幾遍孩子應該做的事,例如「現在把玩具收好」,暫時不要理會他的抗議,讓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對於明確而清楚的決定,通常孩子會照辦。但記得事後主動提供孩子討論的機會,讓他充分表達想說的話。 工具二:集點獎勵計畫 習慣的養成來自於練習。「集點數換獎賞」是強化孩子正面行為的遊戲。先設計一張點數表,貼在家中顯眼處,將獎勵目標放在孩子比較容易集到點數的項目,每日持續追蹤、每週定期將累積的點數兌換成獎賞。獎賞不一定要用物質的東西,有時心理的滿足反而更容易成為激勵孩子的動力。此外,獎勵制度並非一成不變,可以依據孩子的年齡和成熟度稍做調整。 工具三:積極的暫停 傳統的關禁閉,懲罰意味濃厚。積極的暫停強調每個人都需要冷靜時間,包括父母自己。先和善的告訴孩子,需要冷靜下來時,可以坐在特定的安靜角落或「安靜椅」上,直到能做出尊重他人的行為。 這不是懲罰,而是一種邏輯後果,可中斷孩子攻擊或破壞行為,但無法鼓勵孩子做不喜歡的事。重點是,每次只能鎖定一、兩種屢次發生的問題行為。孩子一違反規矩,就要立刻使用。暫停時間和年齡相關,以一歲一分鐘為原則,執行時,需要鬧鐘或廚房計時器。 工具四:小布偶的建議 解決小小孩的行為問題時,小道具是不可或缺的好幫手。相較於無聊的「衝突對話」,孩子比較願意跟布偶透露自己的心事(即使布偶配上父母的聲音)。讓小布偶問問孩子:「到底怎麼了?」「為了什麼事生氣?」「下次怎麼做比較好?」小布偶當然也要樂意回答孩子的問題。 工具五:故事中的熟悉身影 與其反覆說教,不如提供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父母可自行改編童話,將現實情形反映在故事裡。孩子會從似曾相識的情節中辨認出自己的身影,再藉由討論,幫故事中的主角找到解決之道。 工具六:老祖母的激勵法 運用「老祖母」的原則,可幫助孩子完成不喜歡的事。問問孩子想做什麼:「你想不想馬上出去玩?」「想不想看卡通?」如果你猜對了,就只需補上一句:「你知道規矩是什麼。做完功課後,就可以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若有一件期待的事等著孩子,他通常會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歡的事。完成工作後的獎賞,可提升孩子的行為動機,但前後順序不可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