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亮亮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同學的不實告狀

2009年10月02日
公開
11

今天一如往常到學校接小孩放學,Jen老師這週剛好在大門口輪班,老師一看見我下車,開口問媽媽『Peko最近有沒說誰不跟她做好朋友?』 其實小孩平常都會跟媽媽說誰誰誰如何,但媽媽都是站在輔導的角色居多,例如哪個同學搶她的玩具,或者誰說她怎樣,媽媽一律都是請小孩暫時先不要跟對方玩,或者告訴小孩;對方不是故意的。(雖然對方故意的成分佔大部分) 媽媽知道這個態度是有點消極的,但如果小孩一說誰如何,媽媽就急著寫聯絡簿告訴老師的話,那老師一天到晚只要忙這種事就好了,況且媽媽覺得團體生活就是如此,與其讓小孩一天到晚告狀,媽媽倒是偏向於讓小孩自己去體認,也學習如何和自己不同個性的人相處。 (這個地方的拿捏還滿重要的,程度當然是要媽媽可接受的範圍) 媽媽依稀記得前幾天好像有聽小孩說起,但名字忘記了,老師問我是不是OOO ?我說應該是。 老師告訴媽媽:『OO同學都回家告訴媽媽說Peko每天都打她,都搶她的玩具』 同學的媽媽反應給老師知道,OO同學還說以後不要和Peko當好朋友。 老師了解之後就把同學叫來唸了一頓,因為老師知道Peko的個性不是會去攻擊別人的,媽媽聽了之後笑笑地.... 換個角度想,小孩的這種個性也算是另一類的鮮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