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輕描淡寫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什麼不能玩?~思索「為什麼」比一味保護更重要

2010年05月16日
公開
16

什麼不能玩?~思索「為什麼」比一味保護更重要 陳安儀◎著 兒子快滿五歲時,很喜歡收集瓶瓶罐罐。因此,我用完的瓶瓶罐罐,都會順手送給他。他把這些小罐子拿來當作調製他「魔藥」的瓶子,排排站在浴缸邊。 有一天,老公一腳踩進浴室,被一個銳利的薄片割破了腳,流了很多血。原來,是兒子在浴室打破了一個玻璃小瓶子。我覺得奇怪,因為我給他的瓶子通常都很結實、不易碎,於是我問他:「瓶子為什麼破了?」兒子說:「瓶子裡面臭臭的,我用力把它摔破,想看看裡面有什麼東西。」我把破瓶子的碎片害爸爸割傷腳這件事解釋給他聽,順口問道:「有些遊戲不能玩,玩了之後會造成危險跟傷害,你知道這樣的東西還有什麼嗎?」 玩聯想遊戲,引導孩子思考問題 他反應很快,想也不想立刻就說:「門。玩門會被門夾到,上次我就被門夾到手。」 我笑著鼓勵他:「對!很好!還有呢?」 他想了一下,說:「身體!不可以把東西塞到身體的洞洞裡!」 我忍不住讚美他:「答對了!像是鼻孔、耳朵、嘴巴……都不可以亂塞東西!很好!還有沒有?」這回他想了半天,想不出來。「媽媽,換妳說了!」 因為我常跟孩子們玩一些詞語接龍、比賽搶答的小遊戲,因此兒子想不出來,理所當然覺得應當換我說了。我想這可是個機會教育的好時刻,於是立刻回答: 「火。你知道火為什麼不能玩嗎?」 他說:「燙燙。」「對,還有玩火很容易引起火災……」我補充,詳細描述了火災的可怕。說完,我就進浴室洗澡。不料,兒子竟把這段談話當作遊戲,繼續跟著我到淋浴間,隔著玻璃門又接著說:「媽媽,我又想到了一個不能玩的東西,那就是,如果你不知道那是做什麼的按鈕,就不可以按它來玩。」我聽了立刻哈哈大笑了起來。我知道他為什麼這麼說。 除了「不能玩」,還要知道為什麼? 因為有次我們去「好市多」(進口賣場)購物,結果他在我們推著購物車、乘坐手扶電梯上樓時,一時好奇,竟蹲下去按了電梯邊上的紅色按鈕!這下可好,整道手扶電梯倏然停止不動!上樓、下樓的人全都卡在電梯上!原來那是個防止意外的暫停鍵。 剎時,所有的人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害我跟阿姨兩個人滿頭大汗的跑上、跑下去找工作人員,搞得天下大亂!那次他知道自己「代誌」大條了,嚇得臉色發白,手足無措,鐵定印象十分深刻。 我笑著說:「對!沒錯!如果你不確定那是個什麼功能的按鈕,最好不要玩。不只是按鈕喔!昆蟲、動物也一樣。如果你不知道牠有沒有毒?會不會咬人?有沒有病菌?最好不要貿然的去捉牠、玩牠,以免發生危險。」 接著我又說:「同樣的,如果你不知道那個人是誰?最好也不要跟他玩。比如說陌生人、不認識的人等等。你知道為什麼嗎?」 兒子立刻很清楚地說:「因為他可能會傷害我。」哇!真不愧是我兒子!說話太有條理了! 「媽媽,還有,打雷的時候不能在外面玩。」 「對。還有沒有大人在的時候,也不可以去水裡玩。」 「媽媽,還有插座也不能玩。會電到。」 「對,還有馬路上也不可以玩。」 「媽媽,還有刀子也不能亂玩。會刺到人。」…… 我們就這樣聊天聊了半小時,直到想不出還有什麼東西不可以玩為止。 這是一場跟四歲九個月的孩子的談話,做媽媽的我覺得很有意思。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有很多機會,可以跟孩子談一談各式各樣的問題。像是這個「什麼東西不能玩?」也可以換成「什麼事情不能做?」或是「什麼地方不能跑?」同樣都可以考驗孩子的推理,讓他們學習思考「為什麼不能」。有時候「不能」其實是「可以」的,只是時間點不對。所以我覺得給孩子討論的空間是很必要的! 不要小看孩子的小腦袋瓜喔!給他們問題,有時會比給他們答案更讓他們印象深刻,也更能開啟孩子自己思索倫常、生活、秩序、學習等觀念。這都是很好的練習呢!

轉寄分享~~對一個孩子最殘忍的事﹐就是對他有求必應~

2010年05月13日
公開
18

文 / 大穎文化 總編輯 Carol 謝 其中最關鍵的一種食物就是澳洲的經典糕點──萊明頓蛋糕。 在我講故事的前一天,我無意中發現有一家精品百貨公司竟然剛好引進萊明頓蛋糕。 雖然很貴,我還是咬牙買了七個。我想如果讓小朋友一邊聽故事、同時也可以吃到故事裡的食物 (特別那東西是台灣沒有的), 小朋友除了開心之外,肯定會把那故事牢牢記著。 當時,我萬萬沒有想到因為一個萊明頓蛋糕竟會引起一場戰爭…… 小朋友如我所料,大家都很想吃吃看讓袋貂變回來的神奇萊明頓蛋糕。 我一開始定的規則是──我要請七位從頭乖到尾的小朋友嚐嚐這蛋糕。 因為我正在引導這一班孩子靜坐,蛋糕是那天的一個很好的誘因。 當然,故事結束後,我從一班二十六位孩子裡挑了七位給蛋糕。 很不幸的是,我沒有給到荳芽在班上最要好的朋友,我們就稱她叫「沒蛋糕」吧。 以往「沒蛋糕」每回沒拿到晨光媽媽們的禮物就會回家跟媽媽哭天搶地地告狀, 「沒媽媽」跟我講過幾次,我一直只當是孩子說說而已,過了便算了。 沒想到這一次「沒蛋糕」沒拿到我送的萊明頓蛋糕,「沒媽媽」也加入戰局。 在我講故事的那天下午,「沒媽媽」本來照例是要帶「沒蛋糕」和荳芽一起去上游泳課的, 因為我要上班,當初「沒媽媽」自願幫我帶荳芽一起去,據說「沒蛋糕」膽小又抗壓性低,一定要荳芽陪才肯去。 那一天,因為萊明頓蛋糕,「沒媽媽」騙荳芽說她們不去,所以不來接荳芽了。 不巧的是,荳芽的家教老師剛好有空,便帶荳芽去游泳。「沒媽媽」的謊言於是穿幫。 隔了幾天,荳芽回家跟我說「沒蛋糕」帶了萊明頓蛋糕去學校,特意拿到荳芽面 前吃給她看。 示威! 一個孩子因為一件小事可以延續這麼些天的壞情緒,再做出示威的動作,頗叫我驚訝。 我每三個星期跟另外兩個媽媽輪流到荳芽班上當晨光媽媽,在老師去開會的早自習時間講故事給小朋友聽。 前一陣子我講了一個很有特色的澳洲繪本故事──《袋貂魔法》。 故事是說一隻會變魔法的袋貂阿嬤為了保護小孫女,就把小袋貂變隱形了。 剛開始小袋貂很開心,漸漸長大後,她想看看自己到底長什麼樣子,於是要求阿嬤幫她變回。 很不幸,阿嬤忘了把小袋貂變回來的方法,她只依稀記得要吃幾種人類吃的食物才能變回來。 最後,阿嬤跟小袋貂走遍澳洲、吃盡澳洲特產,才找到三種食物, 小袋貂吃了變回原形,終於知道她自己長什麼樣子…… 「沒媽媽」始終沒有來問過我萊明頓蛋糕的事,我想她是依著孩子的要求,就帶她去買蛋糕了。 有一個希臘哲學家說:「對一個孩子最殘酷的事,就是讓他有求必應。」 愛孩子跟害孩子,有時只在媽媽的一念之間而已。 換到「沒媽 媽」去當晨光媽媽時,她帶了果凍給全班每一位小朋友,獨獨漏了荳芽。 事情到這裡,身為荳芽的媽的我,不騙人!我是火大了! 我跟荳芽討論這件事時,問她:「妳會難過嗎?」 她說:「一點點。」眼眶有點紅。但是,馬上又說:「沒關係!反正我也不愛吃果凍……」 我真的很想去扁她! 一個大人這樣對付一個孩子! 我很於心不忍,再問荳芽:「妳知道為什麼『沒媽媽』不給妳果凍?」 她點點頭。「知道。因為妳沒給『沒蛋糕』萊明頓蛋糕……」 「我不是故意不給她,因為她沒有做到我要求的標準,我不能因為她是妳的好朋友就給她……沒拿到的小朋友多的是,不能因為沒拿到就亂發脾氣……」荳芽說她知道。 「所以妳知道不是因為妳不好才沒有果凍 ?」荳芽點頭。 「所以──不要在意,好嗎?」 荳芽說:「好。」 之後,我跟荳芽說了我剛剛上班時碰到的一些事…… 那一年我才剛 畢業,剛進出版界,因為之前一直在幫這家公司寫文章, 老闆一見我去上班便極重用,引起一些位高權重的總編、主編們不滿,總是想盡辦法惡整我。 那時候,每天起床一想到要去對那些可以欺侮我、我無力還擊的主管,我就先哭,哭一哭、擦乾眼淚,再去上班…… 「媽媽,妳好可憐。為什麼還要去上班被人家欺侮呢?」荳芽這樣問我。 「因為我很喜歡這個工作,想一輩子都做出版,所以我不要讓那些人影響我。 雖然那時候很不開心,可是,我決定要撐下去。我只要想我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好了……」 幾年後,那些人不知道到哪裡去了。而我,擁有我自己的兩家公司,依然做著我喜歡的出版工作。 「荳芽,有些不愉快,要撐過去,不要被打敗喔……」 我沒有去扁「沒媽媽」,甚至經過好一陣子都沒找她談兩個孩子的紛爭。 我讓荳芽自己去面對「沒媽媽」對她的不公及不友善。 而我,面對「沒蛋糕」這個孩子時,會在心裡暗暗地罵「死小孩!」然後,把該給她的機會跟禮物一> 給她。 荳芽還是每天開開心心地上學,只是換了好朋友。我也一樣去講故事。 孩子一旦上了小一,他們的世界就開始變得複雜很多,要面對競爭。 這個競爭不只是成績或將來的工作表現,更重要的競爭比的其實是──誰能從容、勇敢、有毅力地面對這個世界。 萊明頓蛋糕的戰爭……唉!只是個小Case而已……

【文章分享】孩子說謊怎麼辦?

2010年05月07日
公開
21

親子天下雜誌 2008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1612 孩子說謊怎麼辦? 幼兒開始說謊,是故意還是無心?家長該如何正面管教,而非讓孩子更害怕說實話?波士頓大學幼兒教育博士李坤珊提出「同理、進入問題核心、傳達愛」的三階段處理方法。 作者:吳佩儒  出處:親子天下 大多數父母會發現,孩子開始出現說謊大約是在三歲左右。通常孩子說謊的原因可以簡單分成兩大類:一種是想像與真實不分,也就是編造故事,常見於五歲半以下的孩子;另一種則是趨利避害,希望自己沒有做過某些行為以逃避懲罰,或是想要達成某些目的。 虛實不分的非事實性言語 虛實不分是學齡前孩子出現說謊行為的常見原因。三到五歲孩子正處於想像力發展的階段,尤其四歲半會到達顛峰,在難以區分想像與真實世界的情況下,孩子常會編造故事,說出與事實不符的內容,背後也往往透露出孩子的期望。例如,明明沒去過迪士尼樂園,卻跟同學說自己昨天去了迪士尼樂園;或是告訴同學,上學途中看到一頭好大的獅子,自己還被獅子吞到肚子裡。這些編造的故事都與想像力發展有關。 三到五歲的孩子想像力豐富,當他們說出與事實不符的內容,並不是刻意說謊,而是認為想像世界是存在的。如果父母以大人的眼光來看,將與事實不符的言語都視為說謊,就會覺得五歲半以下的孩子經常在說謊。 參與想像但不鼓勵說謊 五歲半以下的孩子出現說謊行為,絕大多數是因為虛實不分,父母應該謹慎面對,不可以當成錯誤行為處理。通常孩子說出這種想像式言語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內心的期待,例如想去迪士尼樂園、想看到很大的獅子。 以我班上四歲多的孩子為例,當孩子告訴我:「昨天媽媽帶我去迪士尼樂園玩」但我清楚知道沒有這件事,我不會說:「哇!好棒喔!」因為若大人過度反應,會鼓勵他這種行為。我的處理方式是告訴他:「你很想去迪士尼樂園玩對不對?所以你想像了去迪士尼樂園玩,那麼玩了些什麼……」我會先用很清楚的直述句,讓孩子知道他很希望去樂園玩,所以想像了自己去樂園玩,接著才問他玩些什麼,不動聲色的開始參與他的想像世界。 運用想像力將不存在的事物變成真實想像,是幼兒發展的重要特性,父母一方面不能鼓勵孩子說謊,一方面也要導引他了解想像是有可能的,大人喜歡他的想像力、願意參與。上述處理方式的優點,在於孩子不會認為大人是在戳破他、指責他,甚至讓他感受到想像是有可能的,並不算說謊。而大人在參與他的想像世界時,也達到鼓勵他發揮想像、幫助想像力發展的效果。等孩子五歲多之後,可以漸漸區分出真實和虛幻,也就不會出現這種非事實的言語。 相反的,如果大人劈頭就說:「你騙人,那是假的。」立刻給孩子貼標籤,在分不清真實與想像的階段,會讓他以為自己的想像是錯的,反而扼殺了想像力發展。 透過謊言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 孩子說謊的另一種最常見原因,是基於趨利避害的心理。例如,當孩子打破玻璃杯,他看得出來大人會生氣,因為害怕被懲罰,就說是妹妹或小狗打破的。或是為了買太空超人的玩具,即使媽媽不答應,卻私下告訴爸爸已獲得媽媽的同意。 父母若發現,孩子說謊大多是因趨利避害而不敢說實話,大人必須先自我檢討:為什麼孩子會一天到晚說謊?是不是孩子成長的環境不能讓他產生安全感?是不是大人沒有提供鼓勵孩子說實話的環境?因為一個在安全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其實是敢於指正大人的;但如果孩子發現每次說實話,只會挨罵挨打,他為了保護自己,自然會編織許多謊言以求得生存。因此,提供孩子一個有安全感的環境,即便還是可能說謊,但機率會比較低。 使用直述句切入說謊事件 面對孩子因為趨利避害而說謊,我建議父母應保持理性的處理態度,藉此讓孩子學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並養成誠實的習慣。例如,若很清楚是孩子打翻了牛奶,他卻推說是別人做的,我會平心靜氣的對他說:「我知道你把牛奶打翻了,現在該怎麼辦?」立刻進入事情的中心點,接著告訴孩子:「我教你怎麼清理灑在地上的牛奶。」讓孩子知道要對自己做的行為負責,同時學習如何處理。 過程中,我會用直述句切入事件本身,避免使用「你有沒有打翻牛奶」這類的問句,因為當大人這麼問,孩子就知道大人在生氣,一定不會說實話。但是也不能對孩子說:「牛奶打翻了沒關係,媽媽幫你處理」,這會讓孩子誤以為什麼事情都有大人幫忙收尾,不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另外,若孩子主動承認自己的行為,父母一定要立刻稱讚:「你說牛奶是你打翻的,媽媽很高興,因為你對我說實話,你很棒。」透過這種正向引導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誠實是好的、會被讚許的行為。 三大處理原則:同理、進入問題核心、傳達愛 從兒童發展理論來看,五歲半以下的孩子還無法完整區辨想像和真實,不清楚自己是在說謊,也不了解這是錯誤的行為。六歲以上的孩子如果說謊,則大多已經知道自己在說謊,同時明白這是錯誤行為。 處理六歲以上孩子說謊,父母可以掌握「同理孩子→切入事件問題核心→傳達愛」這三個基本步驟,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並懂得改以正確的方式面對類似問題。 我記得兒子國小二年級時曾對我說謊。原因是白天他和同學在學校玩電動玩具,老師發現後,要他們寫下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帶回家讓家長簽名。兒子擔心我們生氣,回家後拿一張小紙條來找我,說要看我怎麼簽名,我一時沒想太多,就在紙上簽了名。隔天老師跟我提起這件事,我一臉茫然,隨後才了解事情的始末,而老師這時也才發現那是假簽名。 這件事讓我非常生氣,但我還是靜下心來處理。我告訴兒子:「昨天你拿了媽媽的假簽名,我知道你是怕被罵才這麼做。但你做錯了兩件事:第一是在不對的時間和場合玩電動玩具;第二是偽造文書,那是說謊欺騙的行為。你知道自己做錯了嗎?」接著我提出一個月不准玩電動玩具的處罰方式,並再一次明白的告訴他做錯了什麼。最後我跟他說:「爸爸媽媽都非常愛你,但這件事你做錯了,不過只要你肯改過、負責任,我們還是很愛你,你是一個很棒的小孩。」 面對這個說謊事件,我第一步先同理孩子怕被罵而說謊的想法;第二步是清楚讓他知道,說謊是不對的,必須要負責任、接受懲罰;第三步則是再次表達爸媽的愛,讓他了解爸媽的愛沒有條件,和事件是分開的,雖然他處理這件事情的行為錯了,不過可以改正,改正之後永遠都是好孩子。 開啟親子討論及對談的大門 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若想要減少孩子說謊的機會,父母應該主動打開與孩子討論的大門。當孩子知道只要透過正向討論的方式,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或是消除擔心害怕,自然不會倚賴說謊。 保持親子之間的良好對談應該從小開始,但即使孩子已經多次因為趨利避害而說謊,建立對談關係也永遠不嫌晚。父母要有耐心,讓孩子重新信任這種溝通模式,說謊行為就可以獲得改善。 有些大孩子說謊是為了獲得他人認同,增加自信。面對這種形式的說謊行為,父母要先懂得反省,為什麼孩子無法建立自信,必須靠說謊讓他覺得自己比別人好,或自己和別人一樣。同時,父母也要找機會與孩子溝通,讓他認識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培養一定的自信。 最後也別忘記,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裡。大人做錯事被孩子知道時,一定要誠實以對。尤其六歲以上孩子已經了解什麼是說謊,大人應該勇於承認錯誤行為,當大人很誠實的面對錯誤,孩子也比較容易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行為。如果希望孩子做個誠實的人,大人必須以身作則,用自身的正確行為來指引孩子。

格格語錄

2010年05月01日
公開
25

有時候格格半夜會爬上床跟我們睡覺 不過她的睡癖很不好 所以我發現她要爬上來的時候 就會跟她說"媽媽,下去陪妳睡" 她就會說"好吧!!" 她最近很愛說"好吧!!" ===================================== 有時候格格會跑來跟我說"媽媽說不可以看海綿寶寶" 我就回她"對!!不可以看!!還有天線寶寶跟花園寶寶" 她就問我"為什麼!!" 格格娘回因為妳會跟姐姐一樣笨啦!! 格格說"哦!!" 好幾次她們在看海綿寶寶之前的卡通 做完之後就做海綿寶寶了 我就跟她說"媽媽不是說不可以看海綿寶寶嗎??" 她很直接的回我"他自己做的丫!!"= ="" 是沒錯啦!! 妳是不會叫姐姐轉台哦!! ==================================== 昨晚還說她要去看醫生.. 我說幹嘛要去看醫生.. 她說我咳嗽.. 我說沒丫妳沒咳嗽丫.. 她就假裝的咳幾下 ==================================== 格格很會看臉色 有時候她惹我生氣 她就會先跑走 過沒多久再跑來問我"媽媽!!妳生氣了嗎??" 媽媽說:對!我生氣了!! 格格再問:一點點生氣?? 媽媽:沒有!!很生氣 格格:媽媽!!我愛妳!!我真的愛妳..妳不要生氣啦!! 媽媽:.....&^%$#* 昨晚她一直不睡一直在鬧好幾天沒看到的爸爸 她老爸受不了了就說:快去睡!! 格格就很可憐的爬下床躺在我身邊說:媽媽!!帥哥哥生氣了!! 媽媽說:那妳去跟帥哥哥說不要生氣丫!! 格格說:我不敢!! 媽媽說:好啦!!妳早點睡!!爸爸就不會生氣了。 ====================================== 格格:爸爸上班!!媽媽上班!!媽媽賺錢錢買ㄋㄟㄋㄟ給我喝!!妳要買什麼玩具給我!! 媽媽(安靜不說話!!) 格格:妳問我丫!!妳問我要什麼玩具?? 媽媽:妳要什麼玩具?? 格格:我要貝貝的書包、貝貝的照片、貝貝的...... 媽媽:.....&^%$#*..好好好!!妳要什麼我都買!!快睡... ======================================= 最近她很愛說話 也很會說話 不過....可惜的是.. 她老母都記不起來= =""

"囝仔人某六月天"

2010年04月29日
公開
22

台灣有句俗語說「嬰兒沒有六月天」,意思是說剛出生的嬰兒,無論天氣溫度如何,都要多穿一些,以免著涼。所以在門診常可看到一些初生嬰兒,尤其是老一輩幫忙照顧的小孩,就算在大熱天,還是穿了一堆衣服,包了一堆的包布,讓小孩子流汗、長痱子,十分的不舒服。其實小寶寶還是會怕冷怕熱的,根據氣溫給小寶寶穿著適當、適量的衣物還是比較正確的觀念。 如何選擇適合的衣物? 首先談談如何選擇嬰兒的衣物。嬰兒服的選擇,應以棉質、透氣、吸汗、質地輕軟、不易褪色為首要考量。 內衣 內衣直接接觸寶寶敏感細緻的皮膚,應選擇棉紗或棉布製成的為宜,最好是以前面開襟,有小帶子固定的較為方便。 上衣 至於短上衣和長上衣,質料有厚有薄,可視天氣冷熱來選擇。長上衣是很好用的衣物,它可包住嬰兒全身連同腿部,在較暖的氣溫之下,內衣外面再穿一件長上衣就可以不必再穿長褲了,小孩子的肚子和腿也不會露在外面。 天冷時,則須穿厚一點的外衣,外套則可選擇充填棉花、羽毛的製品,輕暖、保溫又不覺笨重。 如何幫寶寶穿衣服? 通常幫寶寶換穿衣物的時機是在洗完澡後。洗澡後應用大浴巾包裹住,並徹底擦乾,尤其是皮膚有皺褶的部位。若是要穿的衣服多於一件,應先將衣服套在一起,以縮短穿衣時間,避免著涼。 新生的寶寶手腳常呈屈曲狀,穿衣服時應以衣服去遷就小寶寶的姿勢,而不宜硬拉他的手腳來套進衣服,以免使寶寶受到傷害。為寶寶穿袖子時,先以一隻手穿過袖口拉住寶寶小手,再以另一隻手將袖子往裡拉 注:幫寶寶穿衣時,先以一手穿過袖口拉住寶寶小手,再以另一隻手將袖子往裡拉。穿套頭衣服時,宜先把領口以下的衣服捲起來,把領口撐開,再把寶寶的頭輕輕抬起,將衣服套入。以穿脫的方便性來說,還是以前面開襟的衣服比套頭的衣服要來得方便。 寶寶要穿多少衣服才足夠? 至於寶寶要穿多少才適當呢?其實是和一般成人或大一點的小朋友差不多的。倘若夏天有吹冷氣,則穿著薄的長外衣蓋住手臂及腿,較不易受涼;另可以用手測試寶寶的手、腳及背來看看是否穿得太多或太少。若穿著適宜,那麼寶寶的手、腳、背部都會溫溫的;若穿得太多,則溫度較高,除了背部流汗外,甚至手腳也會出汗;若穿得太少,則有四肢冰冷的情形。 如何清潔寶寶的衣物? 寶寶衣物的清潔,也要特別留意。應將寶寶的衣物和大人的衣物分開清洗,而且最好用手洗。因為大人的衣物較髒、細菌多,而且洗衣機容易藏汙納垢。 若寶寶的衣服沒有特別的汙垢,用清水清洗即可。若要使用清潔劑,則應使用成分天然、無害的製品,尤其應該避免含有苯、磷化合物與螢光劑的成分,另外,也應該避免使用漂白劑、乾洗劑來處理寶寶的衣物。 衣服清洗過後,應晾在通風、有陽光的地方,徹底乾燥後再收藏起來,才不會發霉,而寶寶的衣物收納處應避免使用丸(俗稱樟腦丸),因為酚會使得患有蠶豆症的寶寶產生急性溶血性貧血,對於一般的寶寶,也會有不良的影響。 總結來說,給寶寶準備衣物、穿衣、清理衣物皆以配合自然環境,使用天然製品為佳。初生的寶寶是那麼嬌嫩,穿著適當舒適的衣物才能使寶寶逐漸適應多樣、多變的環境,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