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如如蜜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鄭明進專欄】 圖式期的表現(記號表現-五~八歲

2006年08月14日
公開
18

【鄭明進專欄】 圖式期的表現(記號表現-五~八歲) 2006.02.13 孩子到了五、六歲左右,他們的繪畫中會開始把身邊週遭的東西擺放在一起,並會排在一條線上,呈現橫的空間,就叫做「基底線」。也就是畫中的內容皆會與一條線垂直沿著排列... 不同的空間表現-基底線的畫法和展開圖式的畫法 沿著「基底線」 圖畫排排站  孩子到了五、六歲左右,他們的繪畫中會開始把身邊週遭的東西擺放在一起,並會排在一條線上,呈現橫的空間,就叫做「基底線」。也就是畫中的內容皆會與一條線垂直沿著排列。例如﹕山上的樹木會沿著山脈垂直走,而不是像實際生活中樹木直直的模樣。像《附圖A.》的火車下方有兩條線的鐵軌,上方的火車或交通工具也與彎曲的鐵軌垂直。(附圖A.-基底線出現,6歲) 嘗試空間感而先出現「透明畫法」與「展開圖畫法」  而此時期的孩子仍未有空間感的概念,畫中也尚沒有近、中、遠景的差異,所以畫出來的畫也有幾個特色,一為「透明畫法」,次為「展開圖畫法」。  所謂「透明畫法」就是當孩子畫房子時,給予房子的框架線條後就會直接畫出房子內的內容物,如裡面的客廳說明與擺設,或畫汽車、公車時,會畫出裡面的人物互動等。(附圖B.-公共汽車,7歲)  而「展開圖畫法」就是畫中的內容會左右倒下,分為左右四方,好像從空中看的角度,如《附圖C.》當畫出家中餐桌的用餐情形,四個人分別坐於四面桌邊,會各自展開來呈現他們的細節。其實這時期的孩子會想嘗試空間感,但因尚無法傳達而才會以展開的方式繪出。這種展開方式的畫法大約會持續到上小學左右。(附圖C.-一家人在吃飯,5歲 美國) 圖示期的表現  這個時期的孩子多會畫其所「知」,不是畫其所「見」的。通常較主觀的孩子,較多透明畫法的出現。較為客觀的孩子,則會加入更多生活中細微觀察的內容物。像《附圖A.》的火車圖,此孩子的畫中已傳達出在他生活中接觸的東西很多,會畫出多樣的內容,且色感運用很豐富,房子用色也很溫暖,顯現這位孩子是很幸福快樂的。這些繪畫皆尚未進入寫實期的表現,僅是一種圖式期的表現(又稱「記號表現」)。待大約到中年級之後才會慢慢進入前寫實的階段。 接觸大自然,給予豐沛的靈感泉源  許多家長常提出該如何培養孩子好的繪畫能力?其實,照顧者或母親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孩子在透過照顧者豐富的刺激,就能培育出色感豐沛的孩子。比如孩子和母親每天相處,若母親會常常更換不同顏色的衣服,對孩子也是一種無形中的色感刺激。當然,生活中的培養不僅在家裡而已,須讓孩子多接觸外面有色感的東西,如:公園、花園等。常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孩子心情自然會快樂,繪畫的顏色也會多采多姿。而雖然我們無法每天都到美術館,但平時家中也可以作一些小設計,可以將書中的好圖像,或孩子的畫,藉由影印裱框起來,讓家裡自然變成一個小小畫廊。也就是說,生活中不只是讓孩子畫畫,而是之前生活中也需提供刺激與準備。多接觸大自然,給予美的感覺的東西,刺激孩子更多靈感泉源。靈感是來自生活週遭的事物,或外來的事物,尤其是有陽光的地方最好!  就像名印象派畫家梵谷,他會選擇到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去畫畫,就是因為那裡優美的環境與好的陽光氣候帶給他更多豐富的靈感泉源。圖式期的表現(記號表現-五~八歲)附圖A圖式期的表現(記號表現-五~八歲)附圖B圖式期的表現(記號表現-五~八歲)附圖C

【鄭明進專欄】 兒童的黏土造型引導 (一) (一歲半~兩歲) 2006.07.17

2006年08月14日
公開
21

【鄭明進專欄】 兒童的黏土造型引導 (一) (一歲半~兩歲) 2006.07.17 黏土是幼兒時期塑造形狀最好的材料,對幼兒而言,基本上就是「玩」黏土。對於1、2歲的孩子主要就是讓他接觸、玩玩看,教他搓出圓形、捏出長條狀等各種形狀。若家中沒有黏土,亦可用麵團來代替。 塑形的第一類接觸∼玩黏土 黏土是幼兒時期塑造形狀最好的材料,對幼兒而言,基本上就是「玩」黏土。對於1、2歲的孩子主要就是讓他接觸、玩玩看,教他搓出圓形、捏出長條狀等各種形狀。若家中沒有黏土,亦可用麵團來代替。 小小孩從幾何形狀開始捏 就塑造形狀的材料而言,除了最常接觸的黏土、麵團外,還有一種叫「油土」也常會用到,那是一種人造土,比自然的黏土稍硬一些。另外「紙黏土」更常被拿來塑形,其製作方式也相當方便,只要利用報紙加上傳統漿糊混合在一起,待其風乾後就成為紙黏土了。平時也可以用一個空的牛奶盒,用紙黏土包覆盒身,再沿著盒狀黏土延伸出頭、手、腳,就可以塑造出有趣的造型。不過,要塑造多樣有趣的造型得要中高年級的孩子較有能力執行。對於幼兒階段孩子的黏土引導,可以先從簡單幾何的形狀開始做起,像水果形狀、饅頭、麵包等。 多樣觸覺引導 玩出驚奇來 在日本黏土教學中,會鼓勵幼兒接觸到黏土或麵團時,還可用嘴巴去感覺它們的觸感及材質。這是台灣一般家長較難接受的,但若使用麵團來遊戲時,讓孩子也能透過嘴去感受,其實很安全,還能刺激幼兒更多的感覺神經。 引導孩子玩黏土的方法可以用搓、揉、撕、捶、拉、拍、打等各種動作來教1、2歲幼兒塑造形狀,進而帶出玩黏土的樂趣。像的孩子在矩形黏土塊上挖洞,也很有趣。另外,的長條狀、塊狀、片狀等形狀遊戲,都是引導此時期幼兒玩黏土的方式。 此時期最重要是接觸、玩哪一個是麵團或黏土,刺激孩子對黏土質感的感受力。再到了2歲之後還會慢慢發展出排排看(如附圖G)、堆堆看等的組合能力。兒童的黏土造型引導 (一) (一歲半~兩歲)附圖A兒童的黏土造型引導 (一) (一歲半~兩歲)附圖D兒童的黏土造型引導 (一) (一歲半~兩歲)附圖B兒童的黏土造型引導 (一) (一歲半~兩歲)附圖C

【鄭明進專欄】兒童畫的技巧(一)鉛筆畫的引導

2006年07月01日
公開
28

兒童畫的技巧(一)鉛筆畫的引導 2006.05.22 鉛筆是小朋友畫畫最簡便的工具,因為鉛筆使用普遍,可隨手拿來塗畫。 由於鉛筆比較銳利對幼兒較不安全,通常都在小學一年級左右來使用會比較合適。鉛筆書寫的濃淡程度分很多層次 鉛筆畫是繪畫最基本的訓練 鉛筆是小朋友畫畫最簡便的工具,因為鉛筆使用普遍,可隨手拿來塗畫。由於鉛筆比較銳利對幼兒較不安全,通常都在小學一年級左右來使用會比較合適。鉛筆書寫的濃淡程度分很多層次,一般來說寫字用的為HB,H表示硬,B表示軟。畫畫時通常使用2B∼4B,專業畫家則還會採用6B∼9B的鉛筆。 任何繪畫的學習過程都是先學會畫出「形狀」再畫出「顏色」。所以鉛筆很適合剛入小學的孩子來學習畫畫。但往往很多人讓孩子一開始接觸繪畫時就要他學習顏色、用水彩等技能,但這並不是一開始學習繪畫的重點。因為水彩本身需要更高深的運筆技巧,而且水彩的水本身會流動,不容易讓孩子掌握形狀,若讓孩子一下子就接觸水彩比較不恰當。 鉛筆畫很適合捕捉「線條」的部分,甚至「形狀」、「面」也可以清楚表達。而繪畫用的鉛筆本身較軟,對孩子的使用會相當順暢,並能表現出深淺不同的效果。鉛筆的功能除了線條本身外,優點是可以塗擦修改。孩子透過鉛筆畫的呈現特質可以培養出畫畫描繪的能力。從線條、塊狀圖畫的描繪下,可以傳達內容的濃淡、形狀、質感等區別,就是給孩子繪畫最基本的訓練。 在16開的紙張發揮細緻創作 一般來說,給孩子畫鉛筆畫時,紙張不宜太大,太大會畫得很累,也不容易塗。所以,通常建議紙張為16開大小較為合適。鉛筆畫適合畫細膩的地方,像畫小人物、小動物或建築物等細微的呈現,都很適合小朋友來創作如:呈現公車內的人物。 訓練孩子觀察力的最佳工具 由於有塗擦的功能,所以題材可以很廣,像生活觀察畫、想像畫、風景畫、靜物畫等等。對於用心的孩子而言,鉛筆也可以畫出相當細緻美麗的作品,如「樹」就畫得栩栩如生。另外,像畫出的建築物也相當有趣,發揮了鉛筆可將建築物剖面傳達出來的特質,讓這幅畫變得更好玩。 因此,從鉛筆畫中可以觀察孩子對「形」的掌握是否具體。也就是說,用鉛筆畫是最適合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在繪畫過程中培養更細膩的眼力。而鉛筆畫的好處還可直接發展到顏色,也就是彩色鉛筆的運用。此技巧的引導將是下一篇專欄會深入說明的。兒童畫的技巧(一)彩色鉛筆畫的引導附圖A兒童畫的技巧(一)彩色鉛筆畫的引導附圖B兒童畫的技巧(一)彩色鉛筆畫的引導附圖C兒童畫的技巧(二)彩色鉛筆畫的引導附圖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