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日期

#Tag

基測與玩具

2007年06月30日
公開
35

基測與玩具 文�楊照 玩具「大富翁」於一九三五年,誕生於美國。是的,那正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大家過得苦哈哈的,消遣的方式,就是有點「阿Q」地想像自己如何壟斷(「大富翁」的英文原名叫Monopoly)房地產變成大富翁。 大人玩「大富翁」,而且教小孩玩。大人玩,自我安慰的成分多些,然而鼓勵小孩玩,就不一樣了。反映了希望小孩能夠從遊戲裡學會資本主義賺錢本事的心理。 和「大富翁」同時在美國大流行的另一樣玩具,是叫「秀蘭鄧波兒」的娃娃。秀蘭鄧波兒是三0年代最紅的小才女,能唱能跳人見人愛,她拍的歌舞片大賣,所以去看電影的人,也就順手買下娃娃帶回家做紀念。不只這樣,家長買了「秀蘭鄧波兒」回家,看到自家女兒玩娃娃,照顧娃娃,深感放心,相信小孩可以藉由這樣的玩具,提早學會怎麼當媽媽,將來大有機會帶出像秀蘭鄧波兒一樣的下一帶。 跟「秀蘭鄧波兒」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五0年代之後崛起的新玩具──芭比娃娃。 表面上看,芭比和「秀蘭鄧波兒」都是娃娃,都是給小女孩玩的,但玩法還有遊戲背後的意義,卻大不相同。小女孩玩「秀蘭鄧波兒」,她扮演的是媽媽角色,把娃娃當女兒;可是沒有小女孩將芭比當女兒的。芭比就是玩玩具的小女孩自己的投射,她裝扮芭比,就是在裝扮自己,看芭比穿戴起自己沒有機會穿戴的美麗服裝和時髦髮型,得到最大的滿足與快樂。 芭比象徵了一個轉戾點,小孩的玩具,從準備他們長大後需要的技能,轉變成讓獲得原本小孩無法享受到的滿足,當然玩不同玩具長大的小孩,也就會形成不一樣的世代個性,決定了不一樣的社會。 這是我從美國人寫的書「被催趕的童年」裡讀到的。書裡面列了更多從流行玩具理解美國人的分析,而且,這樣的書在美國書市上隨隨便便可以找到幾十本。 這樣的書,有一份堅實的信念──相信透過小孩玩什麼,比透過小孩學什麼,更能準確掌握一代人的成長經驗。這樣的書,藉由他們的扎實研究,也證明了,與其看小孩學校裡的課本內容,還不如認真關心他們關起房門來玩的遊戲。 這一代的台灣家長,如果真想了解我們的下一代,別放那麼多心思和注意在基測考試上,學生作文裡寫來寫去,都不可能是他們自己。他們自己,他們未來看待世界的基本價值與眼光,恐怕藏在他們玩的玩具和遊戲裡吧!可是有誰幫我整理過台灣玩具遊戲的變遷變化,並解讀其意義讓我們知道呢?

22個月幼兒生長發育

2007年06月26日
公開
24

◆22個月幼兒生長發育 22個月寶寶的體重正常均值為11.3-11.69公斤,身長正常均值為84.26-85.56厘米,出牙16-20顆。 寶寶現下對自己要做的事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想法,凡事有了自己的主意。如果寶寶想做一件事,那么他(她)會有一個目標,並堅持自己獨立完成,不願讓大人幫助。如果做不好,寶寶就會覺得很沮喪,有一種挫折感,如果成功則會很高興。這是寶寶獨立自主意識的萌芽,應予以引導和保護。 常言道︰“初生牛犢不怕虎。”而現下這一時期的寶寶往往都有自己害怕的東西,有的是在真實生活中受過驚嚇,看到過的可怕的人或事;也有的寶寶害怕在故事中聽來的大灰野狼和妖怪;還有一類恐懼心理來自寶寶的想像。不要嘲笑寶寶的恐懼,更不要給寶寶製造恐懼心理,這種恐懼心理對寶寶來說是真實的,甚至會對寶寶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你應該安慰寶寶,告訴寶寶爸爸媽媽會保護他(她),沒有什麼會傷害寶寶。 左手還是右手。你可能會發現寶寶開始更傾向于使用某一只手,這一習慣是先天決定的,不必強行糾正。大約有5%-10%的人是左撇子。約有20%的兒童能夠靈活使用左右手,這能使左右大腦均衡發展,當然更好。 這個時候應該把寶寶的嬰兒床換成小床了,以免寶寶從嬰兒床的圍欄裡翻落下來。因為寶寶個子已經長高了許多,嬰兒床已經嫌小了,寶寶翻身時容易碰到床欄,影響寶寶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