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and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小姐,給我一塊錢買咖啡

2013年10月31日
公開

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OE0022&page=2#ph 小姐,給我一塊錢買咖啡 文�吳柳蓓 臺灣城鎮的大街小巷隨處都能見到街友的身影,他們大部分衣衫破爛、蓬頭垢面,眼神如出一轍的茫然、空洞,像已把世界盡情看破。有些肢體殘障的街友,在捷運周邊、廟口、天橋、地下道、騎樓、公園,或坐或跪或趺或臥,向往來的行人叩首乞憐,就為討幾個銅板以求溫飽,那些畫面,我非常熟悉。 有幾年間,因工作緣故經常往來不同城鎮,因此與之擦身而過的機會多了許多。在不同城市、小鎮或國家,街友的破敗形象有如文明社會的毒瘤,難堪的是,再高尚文明富裕的國家,街友依然生生不息,他們是國家身上的虱子,家庭、親子之間的悲歌。每一次出門,疾行之間總不忘在他們膝前的容器投入零錢,聽著銅板摔落的聲音,我的心充滿喜悅。然而,也不是每一次都給,看多了社會詐騙新聞,總會多揣想他們是不是集團派來「擺攤」的?想完的當下,也就不知不覺經過了他們。 除了曾在火車站遇過幾個強勢要錢的街友外,在我的刻板印象中,他們大部分是保守、含蓄,甚至是卑微的。我分析自己每一次讀他們的眼光,總是帶著複雜的情緒(本來以為是憐憫或其他較正面的能量),後來發現其實不只。我接受的教育、生活的環境、價值信仰,對「街友」這個身分輕而易舉做了審判。在我遙遠的童年記憶中,曾聽長輩為了鼓勵晚輩認真念書,而激出一種非蓄意但非常傷人的恐嚇:不讀書?長大當乞丐好了。肢體殘障(不論先天或後天)?嘖嘖,只能當乞丐了。腦袋不靈光?沒第二出路,註定是乞丐命了。如果好手好腳加上有點小聰明卻十足難管教,那是做流氓的料。所以,生在知識較閉塞的從前臺灣鄉下,小兒的前途大致有三,依成績分流,老師、乞丐或流氓。如果要一生風調雨順,不落閒雜人婦的口實,農夫是很穩當的職業。 在美國生活之初,經常於街頭遇見精氣神的老外街友,他們的「主動」與「熱情」讓我大感吃驚。說實話,如此大搖大擺地向人要錢,讓我好不習慣。好一段時日之後,見怪不怪了,才有機會審視自己的心,才知道狹仄的是自己,從前隱藏在內心極深的複雜情緒裏,其實帶有一絲傲慢。中國人愛講因果報應,那些在街頭乞討的人上輩子肯定做了歹事,惱怒了老天爺要處罰他們,這個普世講法像累世的橡皮圈,緊緊套住我的身心靈和智商,可怕的傲慢於焉產生(按照邏輯,我這輩子乾乾淨淨坐在家裏讀書寫字,上輩子應該是印經書或造福鄉里的上流仕)。 傲慢藏得極深,尋常時候不會發現,若要發現也不難,仿照體驗「飢餓三十」的活動來充當「一日街友」,應該很快便會收拾從前的錯誤認知,重新審視「街友」這個角色,多出一層體貼,比如,也許時運不濟、朋友陷害、債務拖累,或是家中有人貧病交迫不得已如此。他們乞討的眼神中,可能透著一股卑微卻堅毅的信念「我只是一時有缺,有一天會振作,你且看著」也亦未可知。我於焉反省自己的恣意傲慢,同時想起少女時期棄學在街頭叫賣包子、豆漿的小落魄,十五、六歲的女孩開始知曉世事,臉皮薄得像饅頭皮,看見心儀的異性經過便羞憤欲死,連不熟的昔日女同學稍微指指點點或輕輕轉了一下眼皮,我便憎恨自己如此沒用。所以,「我不會一輩子當乞丐」,跟「我不會一輩子賣豆漿」很像,當被人「看衰小」的時候,內心自然而然會湧起一股「反衰小」意識,十年風水輪流轉,苦窯蹲久了總有一天會撥雲見日,而後更懂得謙卑與同理心。 一個周末早上,一如往常散步到腳程十五分鐘的Panera Bread吃早餐,那是美國標榜輕食的速食連鎖店,跟漢堡王、麥當勞等高熱量飲食有所區隔。每回上門必點地中海蛋白三明治,烤得香酥軟的麵包夾著蛋白、醃製番茄泥、燙菠菜和味道極濃郁的白起士,一入口,舌頭像待剁的砧板,食物在舌上切切剁剁蹦蹦跳跳好不快活,特別是「去蛋黃」這一招深得人心,少了膽固醇的問題,吃的人更多更勇敢。咖啡續杯,來店的客人攜著書籍、iPad或其他電子產品一坐就是一個上午,人來人往,說說笑笑,沒人干涉也頗能自制。從櫃檯取走餐點,走進特殊用餐區(方便客人約會討論要事所闢的空間)巡視周圍一眼,也許是太早,才四個人,兩名女學生討論功課,一名黑衣婦人一口三明治一口報紙,一名戴耳機的華裔年輕人認真地盯著筆記型電腦,以及早起的我。 挑了一個靠窗且有陽光灑淨的位子,好整以暇地啜一小口咖啡,耳邊冷不防響起一陣中氣十足的男聲,半分鐘之後,聲源出現在特殊用餐區。抬頭望去,一名約莫三十歲的年輕人,濃眉大眼,金髮微捲,衣鞋灰土,雙手交握,笑盈盈地對著兩名正在做功課的女學生說:「能不能給我一塊錢,一塊錢就夠,我想買杯咖啡,天氣很冷。」那男人聲音渾厚,表情真切,討錢的姿態也很陽光,絲毫不卑微。兩個女學生搖頭不給,他微笑走開,沒死纏爛打。男人走到黑衣婦旁說著同樣的話,婦人說她的早餐是刷卡買的,皮包半毛錢都沒有,很抱歉。男人不死心又重複一遍,婦人的臉僵成豬肝色,低頭吃早餐不理他。來了,我在心裏唉唉叫,給或不給都像在挑醜夫婿般進退維谷,不給,對方惱羞成怒打我怎麼辦?給,俗話說財不露白,萬一箭步搶了我的錢,喊破喉嚨也追不回?尚舉棋不定,男人已走至面前,誠懇地開口了:「小姐你好,請問,有一塊錢嗎?天氣好冷喔,我想買一杯咖啡。」說完,往窗外蕭瑟的景象瞅了一眼。當下,我真心覺得「人人生而平等,喝咖啡取暖是身為人應有的基本權利,如果有人因為天冷而喝不到一杯熱咖啡,可以告國家遺棄(這句話成立在「我覺得」之下)。」 我決定給他五美元(約新臺幣一百五十元),買塊麵包配著吃吧。伸手進背包摸錢時,一名穿制服的店員拿著紙咖啡杯進來,對他說,外面有位小姐請喝咖啡。撈錢的動作停止,男人隨店員走到外面櫃檯領咖啡。隱隱約約,還聽得見他的聲音,疑似講了一整團黏在一起我聽不懂的英文,然後聽見好心女士沈穩有教養的回應著不客氣。男人終於端著咖啡離去,在淡寒的冬陽下,飄著一縷慈悲的咖啡香。 在臺灣,如這名金髮老外年輕勇健的街友很少,尤其看上去是當捆工或水泥工的料,長得又不賴,有資格當麻豆或型男。似乎,這樣年輕有勁的街友完全不符合臺灣社會對街友的「期待」,因此,太年輕就「出道」不能算理所當然,容易遭人議論。美國的街友不受這些條件限制,在超市外,馬路分隔島,半自助餐廳等地方,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好幾次在華人超市門口遇到墨裔媽媽抱著小孩跟路人要錢,一手抱小孩,一手拿著紙板,上頭寫著她失業了,沒錢買食物,只要五塊錢就能解決他們的問題。冷風裏抱著稚子的女人很難被拒絕,雖然給錢的人不算少,但若是有選擇,她或許不願如此。那樣的畫面聯想當下的自己,從他人處境看見自己擁有的以及可能失去的,假想冷風中抱子的女人是自己,會不會對人生境遇從此絕望,遑論東山再起。我們皆有可能變成一無所有的人,好友L在短短一個月內失去畢生打拚的兩幢房子,打回無殼蝸牛的原型,她說,人生隨時要有回到原點的準備。 我住的地方離舊金山不遠,街友最常守候在馬路分隔島中央,一旦紅燈,便高舉紙牌,沿車向駕駛人告知他們的需要。這類的街友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帥有醜,有壯有瘦,很難揣測他們成為街友的原因。對此,K從未搖下車窗,他說有些街友看起來比他壯碩,背水泥還算大材小用了。他又說,有些老外酗酒,缺酒錢就討,不值得同情。K十五歲移居美國,骨子裏仍有臺灣人看待街友的角度,貧、病、弱才值得憐憫。相同狀況,多種反應,美國人有不同的想法,街友當中,體格壯碩是有的,酗酒也不無可能,一時找不到工作也大有人在,給與的當下只管當下,不追究背後原因,不帶任何質疑。 文化是一種集體思維堆砌下的結果,是人與人、人與事、事與事錯綜複雜、交互存在的模式,尤其反映出國家的質感和性格。臺灣街友活得保守認分,一旦落難,恐有一世街友的準備。老外不受限年紀、性別、健康,隨時可跳脫身分,因為隨時可跳脫,街友這角色顯得十分彈性,也就沒有所謂「無窮無盡的卑微以及仿若世襲的悲哀」。 在舊金山、西雅圖的碼頭邊,常有一批流浪的街友推著類似COSTCO購物車四處流連徘徊,所有家當都捆在車上,經過的人可清楚看見枕頭、被子、破得離奇,毫不保暖的大衣以及缺角破損的鍋碗瓢盆。他們四處為家,把家走動成一間流動的客廳,在他們心裏,是有家的,天涯海角、此巷彼弄皆是。或許是我們看待對方的角度狹隘成街頭遊民,難保我們不會是他們流浪生涯裏一顆不起眼的過眼沙石。這樣想的當下,誰是誰心中的街友?誰流浪了,而誰又束縛了?

50歲第一次考多益就滿分的秘訣

2013年10月30日
公開

這位50歲大叔真利害,Sandy筆記ing~ 50歲第一次考多益就滿分的秘訣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471424/50%E6%AD%B2%E7%AC%AC%E4%B8%80%E6%AC%A1%E8%80%83%E5%A4%9A%E7%9B%8A%E5%B0%B1%E6%BB%BF%E5%88%86%E7%9A%84%E7%A7%98%E8%A8%A3 【文�Chloe Hsieh】 許景翔 現職:景文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景文科技大學理財與稅務規劃系教授 多益成績:滿分990分 職場成功的關鍵,在於個人願意不間斷地學習與成長!景文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處長許景翔,同時也在該校擔任理財與稅務規劃系教授,儘管工作繁忙,但對於英語的熱情從未停止,年近五十歲的他,在學校的鼓勵下,第一次參加多益測驗,就拿到滿分990的好成績,他認為,這應歸功於自己從大學時代即開始培養英文閱讀習慣。 不背單字不靠補習 許景翔表示,在大學以前自己的英語程度不算突出,直到考上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後,開始重新看待英語。他回想大學時代自己對於英語學習很狂熱,曾經有天埋頭苦讀英語,一念就是八個小時以上,「我整天都在念英文,那天可能只說了三個字,就是在買晚餐時問自助餐店老闆娘:多少錢?」許景翔笑著說。 許景翔的學習方式是從每天看英語雜誌開始,培養出閱讀習慣,當時他選擇從《空中英語教室》起步。「看到不懂的單字就以螢光筆劃記,每當我經過反覆閱讀,都能了解這些做過記號的單字時,那我就會更換下一本難度更高的雜誌。」許景翔坦言:「我一點都不喜歡背單字!所以不停利用大量閱讀來記住單字,而不是死背單字,從字裡行間來了解單字,會比你死背單字還來得有效。」直到現在,許景翔仍然有閱讀英語雜誌的習慣,三十多年來從未中斷訂閱英語雜誌,以許景翔以這樣鋼鐵般的意志來學習,英語不進步也難! 教書過程中,許景翔發現,很多學生一想到要提升英語程度,第一個念頭就是猛往補習班鑽,「英語不能只光靠補習,補習不是一個長久之計。」許景翔強調,自學才是一種細水長流的方法。 閱讀專業雜誌 自學有很多種方式,閱讀雜誌是相當適合大眾的一種方法,隨著求學環境、職場環境的不同,許景翔接著又訂閱了《時代雜誌》(TIME)、《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及《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等。 許景翔表示,目前《經濟學人雜誌》的內容最能夠符合他的學習需求,該雜誌主要報導一周的國際重要政經新聞,用字遣詞偏於艱澀的商業英語,也正好刺激許景翔挑戰自我英語程度的好勝心,他每個禮拜都得花時間仔細拜讀一番。 將閱讀英語雜誌當做習慣至今,也有三十多個年頭,許景翔談到:「閱讀習慣真的幫了我很大的忙,考多益測驗時,甚至有些題目我直接看選項就能知道答案了!」長期的訓練讓許景翔有很強的英語語感,長期閱讀的成果加快他的答題速度。 許景翔曾赴美留學並取得碩博士學位,待在美國七年時間,許景翔認為出國對自己英語能力幫助最大的是英語聽力的部分,其它方面的能力進步空間不大。「因為目前全世界幾乎處處都有華人區,在外留學的思鄉情使華人們時常聚在一塊,因此開口說英語的機會並沒有想像的多,所以真的不見得在國外求學就一定能學好英語。」許景翔認為,就算在美國也要維持閱讀習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 將看過的舊新聞 用英語版再看一次 除了英語雜誌之外,《基督山恩仇記》、《塊肉餘生記》和馬克吐溫的作品等都是許景翔的愛好,「其實原文書遠比影片精彩!」許景翔表示,新世代的學生現在都不再細細品味文字,因為大量依賴影像,而缺乏在閱讀文字時中想像劇情的經驗,也同樣失去從原文書中認識英語文句架構的機會。 他建議,如果對原文小說沒有興趣,也可以閱讀英語新聞,許景翔分享一個訣竅:「可以去找舊新聞的英語版!」意思就是,可以先看過該新聞的中文版,了解新聞內容後,再閱讀該新聞的英語版本,能夠降低閱讀的困難度,不失為是一個學習英語的好方法。 英語是最好的附加價值 奉行一生都要持續學習的許景翔,現在除了仍然持續閱讀,維持優秀英語力之外,他還在專業領域中向自我挑戰:取得美國財務分析師金融證照(簡稱CFAI)!目前已經通過第一階段測驗的他,正準備第二階段考試,希望能儘快取得這張專業國際證照! 他認為,英語早已經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特別是對於想要從事金融相關工作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因財經金融的不確定性和易變性,所以若是想得知最新國際金融訊息,就必須擁有優秀的英語能力來了解趨勢。此外,許多財經相關科系的學生,都想要跨國工作,那更是和英語程度的好壞息息相關。」因此他鼓勵所有年輕人,除了培養專業能力,更要儲備優秀語言力,才能具備國際職場的競爭力。 【完整內容請見《TOEIC OK News多益情報誌》】

「後面要過癮,前面就得犧牲。」文:劉墉

2013年10月28日
公開

這篇寫的真好「後面要過癮,前面就得犧牲。」因為Sandy是[前面犧牲 後面過癮]的人,辛勤耕耘之後,才有快樂的收割的機會 ~ 「後面要過癮,前面就得犧牲。」⋯⋯文:劉墉 文學大師梁實秋先生尚在世的時候,我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 冷盤端上來,梁先生說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帶甜味的薰魚。「冰糖肘子」端上來,他又說不能碰,因為裏面加了冰糖;「什錦炒飯」端上來,他還是說不能吃,因為澱粉會轉化成醣。 最後,端上「八寶飯」,我猜他一定不會碰了,沒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這個我要。」朋友提醒他「裏面既有糖又有飯」。 梁大師則笑說他早知道,就因為早知道有自己最愛吃的「八寶飯」,所以前面特別節制。「我前面不吃,是為了後面吃啊;因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須計畫著,把那『配額』留給最愛。」 轉眼過去三十多年了,但我時常想起梁實秋先生的這段話。我發現許多偉大的人,都因為他們節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傑出的成就。 功課表現好的學生也一樣,最近報上刊登大學學測榜首的學生,都說他們常常打電玩,而且天天上網。當記者問他們怎麼還能成績那麼好的時候,答案則是專心──玩的時候,盡情放鬆自己,回到課業則全力以赴。 這也使我想起不久前看到一個統計報告:受高等教育的人平均壽命長得多,老來也比較健康。報告分析,一方面因為那些人收入高,生活比較優裕,一方面因為他們能克制自己,想吃的東西不吃,不想動的時候,仍然強迫自己運動。所以連老來發胖的比率都比一般人低。 可不是嗎?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智商也不會差到哪裏去,那些既能玩,又能讀書的人,都有個本事,就是他們在玩耍之前先有個計畫,如同梁實秋先生決定到最後要吃八寶飯,於是在前面特別節制。 相反地,一玩就忘了時間、忘了考試,以及回到書本上仍然不能收心的學生,則不可能表現得好。 豈止讀書如此,工作也一樣。有位企業家說得妙──「美國工人可能自己去上夜間部,拿到文憑,就要求加薪,不滿意則跳槽,表面看,糟透了,但是有人從我這裏跳到別家,也有別家栽培的跳來我的公司。結果人才交換,大家都能進步。 日本公司則不一樣,員工到一定時候,公司會安排進修、安排出國,屆時又調回國,按部就班地升遷,一幹一輩子,甚至死了之後都葬在公司的墓園。但也正因為他們以公司為家,所以能犧牲奉獻、盡忠職守。 可是我們的工人,沒學到人家的優點,卻學到缺點,他們希望有日本公司的照顧,卻沒有日本工人的忠誠;他們要求美國式的自由,卻沒有美國人的自發。」 如果我們把這位企業家的話,用在華人孩子的身上,會不會也很有道理──今天,華人孩子希望有中國式父母的溺愛,卻沒有傳統中國式的孝敬;希望有美國家長的放任,卻沒有美國孩子的獨立。 各位年輕朋友,「收入」與「付出」常是相對的。當我們拿起一項的時候,往往也得放棄一些。 如同梁實秋先生想吃後面的「八寶飯」,就不碰前面的「冰糖肘子」。也像美國工人要跳槽的自由,就得有進修的自動;日本工人要公司無微不至的照顧,就得有謹守分際的忠誠。 同樣的道理,當你想明天出去痛痛快快玩的時候,今天就得拚命把該念的書讀好、該作的功課作完。當你今天晚上堅持要看兩小時電視的同時,則應該一放學就專心用功,而且看完電視立刻收心。 如果你既不能少玩一分鐘,又不願多用功一點;既想成績好,又不願犧牲玩耍的時間。或在讀書時開著手機,心猿意馬;玩的時候又惦著功課,提心吊膽,怎麼可能成功?而且到頭來既沒能玩好,又誤了學業。 後面要過癮,前面就得犧牲。

慈濟見習志工課

2013年10月27日
公開

又到每月第四週日上慈濟見習志工課,每月這一天的課不知不覺已經上了半年多了,Sandy都是搭師姐的便車共乘前去,一方面節能減碳另一方面自己假日不喜歡開車出門,喜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昨日Sandy把去年旅展買的新北投泡湯卷最後一張用完,還好今年年初佳錦老師幫Sandy share了五 ~ 六張的泡湯卷,不然Sandy真的用不完15張泡湯卷,尤其這些卷都有壓日期,用不完就要白白浪費掉了,所以以後若有去旅展真的不能太衝動下手買,不然沒省到反而還賠錢,且去泡湯Sandy還得從桃園坐車到新北投,來回還要算交通費(單趟是客運59元+捷運24元,來回要價166元,這些成本在買卷同時都要算進去的),,昨日Sandy去新北投也是搭亞通客運+捷運去,冬天泡湯真是舒服,享受一個人的me time,現在不覺得一個人是寂寞,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背著包包隨性就搭車出門了,一個人很開心,因為自己要預習以後一個人旅行的[心],再加上獨立一個人習慣了,也不用誰等誰,以前總認為一個人出門會很無聊,現在不覺得,反而覺得若身邊多一個人一起逛街要等來等去很麻煩,且若遇到要用餐還要考慮對方想吃啥,真的很麻煩,昨日一個人去溫泉會館泡完大眾湯還步行到北投最有名的圖書館看書,真的很自由,如果身邊有朋友隨行的話,隨行的朋友可能不會想一起泡圖書館看書吧! 剛好Sandy mom最近回花蓮讓Sandy有機會一個人獨處及外出多晚都不用報備的自由,所以就好好享受一個的me time 囉~ 今日見習志工課是講環保議題,一開場主講的師姐就放了一段[豬的一生]影片給我們看,看了真的很難過,豬從出生就被打抗生長激素被迫快點長大長肉,一出生被肉商剪耳朵/閹割老二/生長環境擁擠,稍微一受傷若傷口被感染就會死,可能在被肉商賣出前就死亡,牠的肉就會很快被賤賣當做水餃肉餡或肉鬆或肉片干等加工食品,很多超市促銷品或是便宜的肉品就是這樣來的,屠宰動物也是很不人道,一刀就直接劃開豬的喉嚨(其他牛/雞...等等也是如此),豬隻是流血過多身亡,豬跟人一樣都是會痛會恐懼的,所以之前就有人實驗,豬在恐懼中死亡,很多毒素都會集中在血液及全身上下的肉,這種肉你還敢繼續買來吃嗎?所以為什麼現代人什麼怪病都有,真的是業報,所以Sandy在前幾年就是因為自己胃長瘜肉才慢慢把葷戒掉,以前Sandy也是無肉不歡的人,現在茹素後才慢慢瞭解,人類不一定要吃肉才能得到各種營養,素食是對人類身體好的食物,當然加工素料還是不要吃太多才會真正吃的健康. 這堂課還提醒我們出門要帶環保餐具(還好Sandy在多年前就都自己帶餐具),因為外面的竹筷子都是用雙氧水漂白殺菌後製作的,這種東西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反而會衍生出奇他不明原因的怪病,最近又爆發油品/醬油問題,讓Sandy覺得恐怖,還好從茹素後Sandy買的都是中/高價的橄欖油,很少買便宜油來煮,煮菜也都是少油少鹽,鹽的選擇Sandy是買價格高的玫瑰鹽,最近Sandy再選購油或醬油都喜歡到特力家居的有機商店買,雖然貴一點,但起碼不會吃進太多恐怖的食材進肚子內,Sandy的好友Edward師兄說這是台灣人的[共業],因為大家都要買更便宜的東西,所以就讓黑心商人利用化學方式製作出更便宜的商品,大家都忘了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黑心商人也忘了做黑心商品賣會有惡報在自己身上! 上半天的志工課,我們在上課前都會準備空便當盒,讓做香積的師兄/師姐可以幫我們盛隨緣素便當,所以從課程結束後手上接到這個愛心便當Sandy都會覺得自己好幸福,幸福自己可以接受做香積的師兄/師姐的愛心 ~ 感恩並祝福自己 ~

棉籽油毒嗎?買油最好的5對策

2013年10月27日
公開

康健雜誌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3219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油在飲食生活的重要性。但這幾天,台灣人每天起床翻開報紙、打開電視,都在面對驚嚇。 油品大廠為了降低成本,擴大市佔率,摻低價棉籽油、並非法添加色素混充。造假事件愈滾愈大,幾家市佔率數一數二、耳熟能詳的大品牌紛紛捲入。 食品藥物管理署為安定民心全面稽查油品廠,截至25日為止,共稽查了166家油品廠。 棉籽油毒嗎? 文化大學食品營養學系主任施明智指出,棉籽油精煉後就是一般的食用油,若經過脫膠、脫色、脫臭等精煉步驟,便可幾乎完全去除棉酚(Gossypol)。若未經過精煉,則含有棉酚,棉酚具有生殖毒性,會造成精子死亡、抑制精子生成以及減少精子數。 目前全球唯一針對棉酚規範限量的國家是中國大陸,規定棉酚含量須在0.02%以下。不過一般來說,棉籽油較常用於工業用途,例如製作肥皂等。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孫璐西認為,不需過度擔心棉酚的毒性。因為棉酚在油裡的溶解量本來就少,再加上台灣油品精煉技術純熟,若未精煉的棉籽油顏色較深且有混濁感,從油品外表就能看出。 23日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檢驗大統長基與富味鄉的棉籽油,都未檢驗出棉酚。 檢驗無法揪出犯罪 這次油品食安事件也暴露出,檢驗無法揪出惡意犯罪。 因為橄欖油的油酸高,若利用便宜的棉籽油混充,施明智推測,應該是加了高油酸葵花油,只要計算好脂肪酸比例加以調和,連檢驗單位都分析不出來。 全國公證檢驗公司實驗室經理張毅偉也解釋,以現行的檢驗方法而言,要查驗食用油是否摻假並不容易。 油並不像三聚氰胺或塑化劑,是單一元素,檢驗結果一翻兩瞪眼;目前最常用是以油品中的脂肪酸組成比例分析,不同的油有不同的組成比例,但即使同樣是橄欖油,不同產地的橄欖製成的橄欖油,比例上又會有差異,可變性太高,需要累積大量的資料庫樣本數,及可接受的變異範圍做比對基礎,才能判斷。 GMP保證流程,不保證品質 GMP發展協會在18日取消了大統食品廠的17張認證,消費者對於國內外認證的信心全被打趴在地上。 其實,大統申請通過GMP及ISO多張認證,但這些認證只保證流程,不保證品質。「制度要全面檢討改進,先砍掉問題廠商是治標,改革食品產業的品保網絡才是治本,」台灣食品GMP發展協會執行顧問周能傳強調。 建立制度,更待何時 在此同時,一份歐盟根據學術研究、警方紀錄與產業諮詢的食品安全初稿,也揭露了十大最容易詐欺的食品。此篇報告指出,食品詐欺特色是用摻假、替換、竄改及偽造等方式故意誤導消費者,以致在財務上獲利,和台灣同出一轍。當食品安全事件愈來愈大條,愈來愈難以察覺,大廠、市佔率高、認證標章,以往我們用來購買安心的方法,一再失靈時,怎麼辦? 施明智認為,最近一連串食安危機是國內長期疏忽食品衛生安全的反撲,食品技術、安全管理其實沒有想像中容易。現在不要求安全食物,更待何時。 ■解方1:評等結果應公布 GMP認證廠商仍需接受稽查評等,評等結果應列入公開資訊。 多數消費者並不知道原來GMP認證廠也有好壞之分,只單純相信「有認證有保障」。但大統在過去即是被評為最後一級──「普」級的廠商,必須每個月接受查核,行內人或許不訝異,但卻震驚消費者。 「認證只是廠商的行銷符,不是你的飲食的保命符,」食材達人朱慧芳說。 ■解方2:行政體系轉為檢調體系 周能傳認為,大統長基食品廠是處心積慮的智慧型犯罪,老闆掌控配方,相關表單都造假,而且能調配出和橄欖油脂肪酸比例類似的混充油來,最後請檢調單位出馬才查到配方證據。行政院未來將訂定「食品違規事件裁罰原則」,凡摻偽、假冒、添加,可直接移請司法偵察。 ■解方3 :稽查要人、也要專業 檢驗技術也無法揪出問題時,得靠現場稽查找證據。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江文章指出,要透過真正有效的現場查核去管理食品廠商,「查廠如果只查幾小時都不是看真的,要駐廠1∼2天,將生產過程從頭看到尾,並查核進貨、銷貨、存貨量,」他說。衛生稽查人員也得是內行人,才知道該看哪裡、怎麼看出端倪。可惜的是,政府查廠人員多是護理背景,要看門道還需要與時俱進的培訓。 施明智更建議,比照HACCP流程中「食品安全管制小組需有一人取得食品技師資格」的規定,強制各廠商取得標章必須聘任經過國家考試的「食品技師」,由專業人士控管監督工廠運作,他也坦言,制度建立需要一步一步來。 ■解方4:制裁至少加倍奉還 歐盟這份食安報告建議,制裁業者從食品詐欺取得的好處,至少兩倍。 兩年前塑化劑重大食安事件,一審法院僅判賠120萬,若黑心賺得比罰得多,將無嚇阻作用。 拿回飲食自主權 而每天進食的我們,也該重新思考飲食的意義。將飲食視為權利、更是義務,不要將照顧自己飲食的權力全部委託他人。 也許我們並不會一吃斃命,但一再的食安事件破壞了長久以來我們對食物的安全感、信任感,食材達人朱慧芳認為,是「拿回飲食自主權的時候了」。 朱慧芳自己吃的油,便是自己找認識的有機農夫種的有機花生,拿給認識的傳統榨油行搾。 一般人會詫異,這麼麻煩?但朱慧芳認為,如果你將飲食視為生命重要的事,就會重新控管吃進去的食物。 要拿回飲食自主權,她建議第一步:你吃最大量的食物,去認識生產者吧!若你吃最多米,去認識你的稻農吧。一步步將飲食自主權拿回來,你的飲食不會一夜翻轉,但時間一久,一定可以吃出真食物的真滋味。 也有人會辯解,上班很忙,每天只能吃便利商店。朱慧芳建議,你依舊可以在這樣環境裡選擇最好的。例如切片的水果比果汁好,整顆的完整水果又比切片的水果好,一步步認識真食物。 也許有更多的內幕是無法從食品標示中判斷出來,以下是目前環境下,買油最好的對策: ■對策1 少吃油 台大生化科技系教授黃青真特別強調,「少吃油」。飽和脂肪已經證實和乳癌、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結腸癌有關。 台灣新版的飲食指南將每日油脂攝取從2∼3湯匙(即30∼45公克)降低為5∼7茶匙(即25∼35克),烹調隨便加上一匙油,就增加135卡,況且外食、加工食品、肉類隱藏更多看不見的油脂。 ■對策2 不要一瓶油打天下 營養專家都強調,必須依烹調方式選擇油品。油炸、重炒需要飽和脂肪高、比較穩定的油,如苦茶油;涼拌、輕微拌炒則可以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的橄欖油、亞麻籽油,這樣既可吃出健康,也能分散風險。 ■對策3 不要往便宜貨奔去 黃青真指出,若往大賣場走一趟就會發現,大統橄欖油一公升200元上下,一般的橄欖油價位在380∼420元之間,「高價不保證品質,低價絕對要疑心」,她強調。 ■對策4 不要固定品牌 過去建議,買菜要不同產地、不同攤商以分散風險,現在這樣的建議依舊適用於食品,「大小牌子輪流換,」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建議。 ■對策5 依料理方式買橄欖油 許多人都認為,橄欖油要買Extra Virgin(標準檢驗局規定的中文名稱是「特級冷壓橄欖油」或「初榨冷壓橄欖油」),是最頂級的橄欖油,但其他還有純橄欖油(Pure)、精製橄欖油(Extra Light),目前在超市或大賣場只能買到這三種等級,初榨冷壓橄欖油養分高,適合涼拌,而純橄欖油和精製橄欖油發煙點高達230∼240℃,可以用於煎、炒、炸。 而「優質橄欖油」、「100%特級橄欖油」等都不是正統的標示名稱,消費者購買時千萬要小心(見「橄欖油有三級,用處大不同」)。 ■對策6 食育從小做起 朱慧芳強調,口感要從小訓練,讓小孩學會選擇好食物的能力,將會受用一輩子。例如家裡不買食品,只買真食物,讓孩子參與料理的過程,如買菜、烹調以及飯後收拾。 食安問題已經存在幾十年了,今年爆發特別多,只「表示大家愈來愈積極,反而是好事,」朱慧芳樂觀地說。

關於旅行,準備好勇氣就可以出發!

2013年10月25日
公開

這篇是背包客棧文章,sandy覺得寫的超棒所以分享在日記內給自己看,如題:關於旅行,準備好勇氣就可以出發!-->sandy已經準備好到歐洲流浪了~~~第一站(德國)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1327 關於旅行,準備好勇氣就可以出發! - 2013-10-20, 22: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問你這趟旅行花多少錢? 可以不用花錢就去旅行嗎? 長途旅行要準備那些東西呢? 行李箱還是背包要帶哪個比較好呢? 你是怎麼規劃你的旅程? 一開始就打算旅行這麼久嗎? 長途旅行歸來的一年後,我像是一個勝利者風光踏入家門,身邊的人總訝異,像你這樣的養尊處優的小資女,怎麼可能獨自在外旅行這麼久,而且所經歷的旅程是一般人前所未聞、聞所未見,心底都會在想『從哪裡生來這樣的勇氣讓你堅持下去?』 而我總是笑笑說『當你已經在路上,很多事情就沒那麼重要了!』 是啊!時間拉回到出發前,我也是跟一般人無異,很想藉由旅行這件事情改變自己的人生,但從小到大都在自己熟悉的城堡裡面長大,當你遠離家鄉那一刻起,內心中卻莫名焦慮害怕。 我總擔心口袋沒有足夠的旅費,心想著一年大概要500萬才足夠吧! 我總煩惱還有什麼東西沒準備,明明整個25吋行李箱都快要被炸開還是覺得哪裏有不足! 關於行程,我已經把背包客棧裡面八百年前到現在的文章都看過了一遍,相關書籍也帶了幾本,但我還是憂慮到時候會不會迷路,哪些景點沒安排到! 就連在上飛機前的那一天,我還是焦慮著到底哪些東西沒帶,哪些東西沒準備,就怕在外發生了什麼萬一,我有沒有辦法去解決任何突發狀況。 但出發後我才知道人生是自己,準備好勇氣比任何東西還要重要。 時間拉回到出發後,所有的磨難如潮似湧的快要把我吞沒,儘管我準備了這麼多,擔心了這麼多,但是該發生的、不該發生的也通通發生了。 我以為在馬來西亞或新加坡說普通話也會通,結果這裡大部分人還是說英文居多,還有印度話跟馬來話,甚至我也分不清楚哪個路人是會說中文的華人,因為大家開口閉口都是英文以及我聽不懂得語言。 我以為在紐西蘭找工作很容易,沒想到我到的那年南半球的天氣變化超出所有人的想像,原本預定開始的季節工都延遲招收臨時工,許多果類的產量都不如以往年預期豐盛,前人的例子在這裡完全派上不用場,很多事情真的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我以為自己夠隨和,應該是個好相處的旅伴!沒想到年紀帶來的鴻溝一次又一次把我推向『歐巴桑』的深淵,除了走到哪裡都被尊稱『姐』之外,還會被有意無意的射箭,偶爾會被歸類難搞的老女人行列。我只不過已經超過30歲的大齡女,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外加沒有太多的金錢壓力,除此之外我的內心還是傾向無知的青春少女,儘管如此!旅途中我甚至一度被旅伴逼到半路拆夥的命運。 我以為自己夠身強體壯,但出外的頭一個月還是不停的感冒發燒外加水土不服,然後接下來還有無比的災難無情的降臨。開心在草地野餐結果整個身體被跳蚤咬過一輪,下車拍照結果被成群的毒血蒼蠅攻擊,每天下班工作完就覺得全身骨頭要散開,還曾經食物中毒到雙腳不能走路,在東南亞連續拉肚子一個月,雙腳被蚊蟲叮到面目全非,舉凡被燙傷、中暑、感冒、拉肚子、跌倒這些不斷在旅程中發生。 但會害怕嗎?剛開始會不適應,但生病真的沒有想像中這麼可怕,多喝點水,睡完一覺,明天又是全新的開始,我還是堅持要完成走這趟給自己的旅行。 人的韌性真的有無限發展的可能,以前只習慣一種生活,現在卻可能兩天就換完全不同的環境,而且並沒有想像中難以適應。 在路上,的真的沒辦法預料會發生什麼事情,也沒想過最終只剩下一個人在旅行,更沒想過當初帶來的大包小包全都丟光,到最後只剩下一個背包,幾件衣服,還有全身家當。更沒想過其中我會掉光所有證件,然後失而復得,但卻沒辦法海外提款。 什麼壞事、蠢事、崩潰事都在旅程中發生,但所有幸運的事也同時降臨在我身上。 在路上,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但是重要的是我已經在路上!不管好事壞事都是旅程給我的禮物,即使曾經瀕臨死亡,我也覺得那是一個珍貴的禮物。 於是當我回來後,有人問我該怎麼去準備一個超過一年的旅程!我實在沒辦法用『標準答案』回答你,我總不可以告訴你我是帶著全身現金、破爛的電腦,還有壞掉的行李箱在旅行。 我總是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不會說英文就逼自己去說,東西掉了就看哪裡可以買到替代品,行李箱破了就換新的行李箱,不能帶行李箱就買一個背包揹,沒有工作就努力找工作,能喝酒就大口喝酒,能認識朋友就來者不拒,能去哪裡就去哪裡,即使出發之前我不知道這趟旅程能改變我什麼,但是旅程中我唯一學會的就是愛自己。 在旅程中不管發生任何事情,都不要放棄用盡全身的力氣去愛自己。 以前我很容易沮喪,面對未來也很迷惘,總是擔心自己哪裡不足,什麼東西準備好了沒,但是走過一段歷程,沒有東西比妳的勇氣還來的重要! 這些勇氣都是在旅程中一點一滴累積下來的,都是遇到挫折跌倒後,爬起來才獲得的,於是我再也不會害怕一個人旅行,去任何別人口中危險又髒亂的國家。 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好玩的地方,只有敢不敢去的地方!旅行不是只有別人口中的景點,或是安排好的行程,或是一定要非買或非吃不可的東西,而是你真心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我是為了自己旅行,不是為了旅行而旅行。 雖然我沒辦法告訴你該準備什麼,但是我總覺得可以告訴你我的經驗,我走過的每段路都很真實,遇見的每個人都很善良,看過的風景都很奇特,即使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我真的已經感受不到孤獨這件事。 而且死亡也不可怕,就怕你的靈魂早被現實生活榨乾,與其帶著沒有軀殼的靈魂生活下去,不如走一趟長途旅行,感受你生命的韌性,也不要害怕跌倒,因為跌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會自己爬起來,然後去解決問題。 如果你下一次問我該準備什麼東西?我想回答很簡單。 關於旅行,準備好勇氣就可以出發! 原文:http://cherstravel.blogspot.tw/2013/10/blog-post_20.html

買小筆電 (A4 SIZE)

2013年10月24日
公開

買小筆電 (A4 SIZE),最近Sandy去逛電腦超市,逛到一間賣筆電的地方,因為自己的14吋電腦已經用了有二/三年,且之前這台電腦非常陽春,是什麼軟體都沒灌是一台空的NB,為了省錢二/三年前Sandy買了這台價約15000的14吋電腦,現在因為有點跑不動才想再添購一台更小的筆電,這台ACER NB只有(A4 SIZE),價約16900元,是觸碰螢幕NB,前幾月前這種款式還要二萬多塊,現在竟降到二萬以下,所以NB市場已經慢慢走下坡了,雖然還是有市場,但跟前幾年比起來差很多了,所以這也跟Sandy目前從事的工作一樣,獲利越來越薄,大陸工資越漲越兇,獲利被吃掉,所以公司今年發的紅利很少,還好Sandy有危機意識,前幾年大家領多花多時,Sandy把錢一點一滴存下來,才能在今年還掉將近60萬的房貸,現在Sandy不管外頭景氣如何,因為自己唯一最大宗的負債即將還清,不再擔心工作保不保的問題,因為以後只要煩三餐和基礎的消費即可,這種簡單的費用在外頭找只要不挑工作,應該都可以找的到,現在Sandy慶幸自己的節儉特質讓自己的財務更自由,比起同年齡一樣上班族的人,雖然不是特別會賺,但自己會控制預算不亂花,偶爾出國走走,國內逛逛,無憂無慮,現在覺得這樣的生活已經很滿足及幸福~ 感謝老天爺那麼疼惜Sandy~感恩~ PS,ACER 小筆電(A4 SIZE),很輕,現在很上手,好開心新機到手~

獻給未婚,已婚,已離,單身的!好透徹的一番話 !

2013年10月21日
公開

一個女人遇到一個好男人,一輩子都不需要成熟,當一個女人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堅強,就證明她並沒遇到一個好男人。 1. 女人記住了,選男人沒別的,就是選疼妳的!不管他再有錢,再有才華,再帥,再有口才,再有智慧,再有能力,再孝順,再大愛助人,要是不疼妳,一點屁用都沒 有!! 2. 心理醫生給女人的忠告,〝無論妳有多喜歡對方,愛情裡的主動必須是男人。如果這個男人不主動,寧願錯過。〞 3. 沒有伴侶的時候,即使是孤單,也可以很快樂。 這個時候,孤單是一種境界。 妳可以一個人走遍世界,結識不同的朋友。妳也可以選擇下班之後,立刻回到家裡, 享受自己的世界。 一個人的孤單,並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有了伴侶之後那份孤單。 4. 一位父親對女兒的愛情忠告,有些人適合妳但不愛,有些人愛妳卻不適合。想知道愛不愛,別用耳朵聽要用眼睛看。看他付出多少。而想知道適合與否,別問他有什 麼,而要問妳的笑和眼淚。一直讓妳流淚的條件再好也不能要,一直讓妳笑的,就算吃苦也值得。寧可笑著累,也不要哭著享受。 5. 找一個會在錢包裡放妳照片的男人,敢讓妳咬在身上留印記的男人,敢在微博臉書寫妳的男人,敢讓妳知道他一切的男人,就算在妳任性說分手的時候也不會拋下妳 會緊緊擁抱妳不讓妳走的男人,敢對妳一生負責任並且好好對妳的男人。 6. 如果一段感情,沒有把妳變成更好的人,那麼很遺憾你跟錯了人。如果有人真愛妳,那他無論忍受多少,都不會願意跟妳分開。那種嘴上說愛,其實離妳越來越遠 的,不過是謊言。那種滿嘴真愛,其實一點虧都不肯吃的,無非是路過。真愛,就是奔結果去的。沒結果的,只能叫曾愛過。無論妳愛過誰,結果只有一個。陪妳到 最後的,才是真愛。一個人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找對了人,他寵著妳,縱容妳的習慣,並愛著妳的一切。 7. 有些男人愛妳,是想跟你過一輩子。有些男人愛妳,只想和你過一陣子。過一輩子的男人愛妳不會很用力,因為他要把力氣放在生活上。過一陣子的男人必會愛妳愛 的死去活來,因為他只需要愛過妳、睡過妳和拋棄過妳就可以。所以好男人照顧妳的生活,壞男人照顧妳的感情。 8. 男人對女人的傷害,不一定是他愛上了別人,而是他在她有所期待的時候讓她失望,在她脆弱的時候沒有給她應有的安慰。 9. 聰明的男人會把他的女人寵的無法無天,讓別的男人都受不了她的臭脾氣,二流男人會用他的臭脾氣把他的女人變得見到任何一個獻殷勤的男人都有相見恨晚的感 覺。 10 女孩們記住:寧願找一個沒太多錢但捨得給妳花的男人,也不要找一個明明有錢卻對妳事事摳算的男人。男人存摺上的數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花在妳身上。永 遠不要自我催眠說只信愛情不屑物質,在現在這個人人敏感金錢的年代,肯為妳拋灑自己的血汗錢才代表真心愛妳,因為小氣的人永遠只愛自己。 11對愛你的女人,你可以讓她哭,讓她受委屈,但不要讓她沉默,因為無言是一種最深的傷痛,是一個女人最悲的哭聲。你要知道,女人最愛傾訴,不管生活有多 苦多難,無論她有沒有心事,她都想和你講述關於她的一切,這是她愛你的最好方式。如果有一天,她突然安靜了,你也走到了後悔的邊緣。 12女人要記住了:妳對自己好,就會變得更出色,在別人眼裡,就更有價值。而妳對別人付出太多,自己就會變得更薄弱,妳的利用價值完了,也就完了。所以, 別老想著取悅別人,妳越在乎別人,就越卑微。只有取悅自己,並讓別人來取悅妳,才會令妳更有價值。一輩子不長........記得,對自己好一點! 分享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OLJHNiWBGBaegpBis8p2Jq6QgYcgr2jG/article?mid=45280

(分享)三十年來不敗的十檔績優基金

2013年10月20日
公開

這篇是今周刊分享的文章,今年2013年年初Sandy買了富蘭克林在台灣旗下富蘭克林華美基金三檔,當時因為免手續費,所有投資的金額都可以全數投資(就是每月扣3000元,不再多扣手續費)扣滿36次都不贖回,就會有終身免手續費優惠,其中一檔到現在報酬率已經+10%以上了,另外二檔平平但沒賠錢,所以這家基金公司經理人還算會操作,對於買基金,現在Sandy比較會算,因為免手續費可以省下超多小錢,長年下來真的省很大,所以有機會一定要多留意這種好康,另下手買之前一定要多做功課,最近外幣Sandy較常買的是美金/澳幣/日幣/歐元,因為美金出國非常好用再加上Sandy有買美金扣帳的基金,所以最近美金下跌Sandy就有分批買一些來放,澳幣/日幣/歐元這三種是因為算明年會強勢的貨幣所以Sandy也每天注意,一看好匯率就會買一點,買歐元是為了明年要去德國使用的,最近已經向德國在台協會索取資料,應該明後天會收到[德國旅遊手冊],好期待,為了賭Sherry爸說的Sandy還有四~五年好運勢,所以要趁這幾年好好理一下自己的財,不過今年2013/5月和10月已經分批先還掉房貸大約小計約將近58萬,還剩28萬多就可以把房貸都清光,想等基金獲利後再贖回繳清房貸,反正現在房貸年利率才2.4%左右,等央行要升息前再一筆繳清,當個真正這個房屋的女主人~ 哈哈 Sandy可以在買房十年內靠死薪水+基金理財把房貸繳到剩28萬多,而且這十年內還可以存到錢出國玩,還有錢每月捐贈弱勢團體,靠自己不靠爸媽,Sandy不像時下同齡的朋友一樣要父母拿錢出來買房子或繳頭期款,Sandy是靠死薪水+自己省吃儉用慢慢存下來的,存錢是為了讓自己財務更自由,深深覺得Sandy自己好利害呀~加油呀!Sandy,希望2013年底可以把這28萬結清!!!go go go! 對於小資一族來說,要投資,最怕自己好不容易存到的一桶小金,在風險之中翻船滅頂;若擔心風險又不想讓自己的小錢淪為呆存款,那麼,在上千檔基金之中,還是能夠篩選出最適合小資族當作存錢筒的基金標的。 歐債危機仍是「現在進行式」,二○○八年金融海嘯的傷害也尚未完全痊癒,儘管過去五年來,投資市場歷經成熟國家一輪又一輪大舉印鈔救市的行動,但今年以來,逐季下修的全球經濟成長率表現偏偏「不賞臉」,景氣大幅滑落已是不爭的事實。股市動能低,投資人追逐風險性資產的態度也保守許多。 向來鼓勵小額也要投資的基金教母蕭碧燕就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小資族唯有「熬」得住才能成功。也就是說,在景氣低檔時,更要克服人性弱點,持續參與投資市場,未來景氣上揚時,才能享受到甜美的成果。 然而,除了持續定期定額扣款基金外,對於儲蓄已小有成績、累積到一桶金的小資族來說,如果不想讓這一桶金只在低利率的定存帳戶裡發呆,勢必得更加精挑細選,找出兼具「守成」,又不錯過未來「成長潛力」的核心基金,才能在當今風雨飄搖的市場,守住辛苦的積蓄、等待春天來臨。 分散投資 避免重押單一市場 首先,如果想降低投資風險,最根本的作法還是得回歸到「分散投資標的」,不僅要分散投資的國家,更要分散產業類別。從過往經驗來看,在景氣主升段時,單一國家或產業型基金或許能有較優異的表現,但景氣不佳時,這類基金的修正幅度往往也相當猛烈、令人措手不及。 從過去五年來的市場經驗中不難發現,即使像歐美國家這樣的「百年老店」,也已爆發難以收拾的國家債務問題,而新興市場一方面受成熟國家拖累,又常有政治因素、資訊不透明的風險,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到「地雷」,讓資產大幅縮水。對於力求「守成」的小資族而言,「避免重押單一市場」仍是首要原則。 另一方面,產業型基金也是該小心留意的類別。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以其觀察經驗表示,有許多產業型基金,例如黃金、能源基金等,都有其特定的景氣循環特性,受市場供需的因素影響也較大,對於忙碌、沒時間研究產業趨勢的小資族來說,進出場的時間點較難精確掌握,明顯不適合做為重點核心配置。 對於資金不多的小資族,蕭碧燕也建議,作為核心配置的標的,首推「萬年經典款」的全球型基金為優先,若要再細分為成熟與新興市場,也應以區域型介入,例如亞太、北美等類型。 先求穩再求勝 找出潛力標的 其次,則是從全球型基金著手,掌握「先求穩再求勝」的原則,找出長期不敗的「績優生」基金。在過去三十年、二十年、十年的年化報酬率皆為正報酬,且在過去三十年裡又擁有年化報酬率六%以上的基金,共有十檔。 若是屬於極端保守型的小資族,挑選基金的重點,除了報酬率之外,代表波動風險的年化標準差也不能太高。而在年化標準差個位數的群組裡,清一色全都是國際債券基金,年化報酬率平均約五%至八%左右,且主要配置在投資等級以上的公債、公司債等不同券種,表現力求穩定,較能對抗各種景氣循環階段。 而波動風險居中的瑞銀(瑞士)亞洲可轉換債券基金,則是投資於亞洲(不含日本)的可轉換企業債券,此類債券具有債券和股票雙重性質,投資者在企業經營前景尚未明朗前,可先持有債券,享受固定配息收益,等到景氣好轉、公司經營明顯轉佳時,再視時機依約定條件轉換為公司股票,實際參與公司經營的獲利,也可在股票市場上進行買賣,選擇相當靈活;當市場位於復甦階段,相較於一般債券也更具成長潛力,適合穩健型小資族。 其他年化標準差介於一四%至二○%的基金,主要為全球股票型基金,投資區域分散於不同國家,同時也分散於不同產業,三十年來的年化報酬率幾乎都有一○%左右的水準,適於願意多承擔一點風險的積極型小資族。 現今經濟局勢,稍有風吹草動便會使投資市場上下震盪,小資投資人與其猜測市場走勢、費神的殺進殺出,不如做好功課,找出禁得起歷史考驗的標的,將投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靜待景氣復甦、持盈保泰。 適合小資族長期投資的10檔基金 基金 年化報酬率(%) 年化標準差(%) 10年 20年 30年 30年 德盛德利國際債券基金 4.60 6.21 7.56 7.56 霸菱國際債券基金 6.28 6.13 8.78 7.72 摩根國際債券及貨幣基金 5.80 5.92 7.91 8.51 瑞銀(瑞士)亞洲可轉換債券基金 6.32 5.44 7.82 10.37 富蘭克林成長基金 6.31 7.94 11.02 14.66 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 3.78 7.50 11.02 15.43 富蘭克林坦伯頓世界基金 5.29 8.07 11.10 15.57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03-97351?page=1

溫暖的對待別人‏

2013年10月17日
公開

富人不說卻默默在做的:溫暖的對待別人,送客送到電梯口。作者:成功人士「微小差異」特質研究者 延埈赫 親切待人所帶給對方的愉悅,很快就會回報給自己。 --約翰.史密斯。探險家 在歷經了千辛萬苦後,C 終於回到以前他擔任實習工作的那家公司。雖然他也有機會能夠進入其他公司,然而他卻堅持回到這家公司,因為他在這裡找到了人生的良師益友。 他的良師益友,就是他最後所屬部門行銷總部的主管,這位主管雖然看起來木訥寡言,卻得到了所屬部門員工的全力支持。 在實習生活的最後一天,C 才了解到這位主管的為人。那一天,C 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下班,而這位主管帶著部門全體員工一起跟C走出辦公室,主管按下電梯按鈕後,又與C 握手,C 在打招呼的同時,心中產生一種奇妙的感覺。直到他搭電梯下樓時,才明白那是什麼樣感覺。 對 C 來說,這位主管顯然和其他人不同。每當客人要離去時,這位主管總是會送客人到門口,並且幫他們按下電梯的按鈕。他們部門也比較尊重實習社員,不會要求實習社員幫他們做私人的事情,不像其他部門常常會叫實習社員做私人的事情,然後畫一個大餅給他們,最後卻給實習社員很低的考績。當C 踏出這家公司之時,他就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回到這家公司當正式職員,而且要像這位主管一樣,當一個令人欣賞的人。 有人說,在與客人應對時,接客與送客的程度比重,大約是三比七。也就是說,你在送客時最好能比在迎接客人時,更往前幾步,例如,如果你是在辦公室接待客人,那麼送客時最好能送到電梯門口並且幫客人按下電梯按鈕。 拉長送客時間,有點像是在為將來鋪路,並且用行動向客人表達心意,告訴他「今天的見面讓人依依不捨,期待下次能有機會再見」。 仔細觀察那些領導人,你會發現他們對送客多半特別用心。這樣做不僅是在告訴對方自己期待與對方有更好的互動,同時也是希望對方能將自己歸類為「喜歡而且期待再相見的人」。 拉長送客的時間也是一種可以讓對方安心的舉動。如果你跑到很遠的地方迎接客人,送客時卻顯得草率,那麼對方可能會擔心,認為: 「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事?還是我令對方失望,所以送客才會這麼馬虎?」 為了避免這種無謂的誤解,所以領導人物都會送客人到電梯門口,有的人甚至會送客人到停車場。 領導人的送客方式,也會對公司文化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領導人對於送客特別用心,那麼公司就有可能形成一種內部成員特別重視顧客及合作伙伴的企業文化,自然就會創造出向心力較高的組織。 前西南航空CEO赫伯凱勒就是這樣的領導人。他最有名的作風就是無論事情有多緊急,都不會忘記開玩笑。職員漸漸受到他的感染,後來也變得喜歡與客人開玩笑。這種輕鬆而且為對方著想的企業文化,為公司帶來了高速的成長。西南航空曾寫下高達46季連續獲利的驚人紀錄。 人們常把「溝通」掛在嘴邊,認為這只是資訊的交換或流動而已。不過真正的溝通,應該是去確認從對方的鏡子中所反射出來的自己內在,以及從我的鏡子中,讓對方看到他的內心世界。如果我的鏡子沒有擦乾淨,就沒辦法獲得別人的真心。因為沒有人喜歡看到自己的心是一片模糊的。 從這個觀點來看,人類在修煉自我時,必須依靠別人的幫忙。也就是說,為了追求自我的發展,必須先懂得尊重及體貼別人。 飛機上的餐飲熱量很高,想節食的人盡可能不要吃機上的食物,也因此有些航空公司會提供熱量較低的餐飲。但是飛機內的食物熱量比較高是有特別理由的,因為在飛機上用的餐點,很有可能是飛機遭遇緊急狀況時所吃的唯一一餐。 飛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可能意外迫降,而那個地方會是小島還是沙漠,或是叢林,沒有人能預測。萬一碰到這種危急狀況,在求生時所需的能量正是來自於我們在飛機上所吃的唯一一餐。所以如果想支撐到被救援的那一刻,在飛機上的餐點最好還是選擇熱量高的食物。 人生也是如此,隨時都有可能會意外著陸。想要求得生存,就必須要有他人的幫忙。 送行,就如同有可能成為最後一次的機上餐點一樣。因為有可能是最後一次,所以多吃一些;送行時也多往前跨出一步,好藉此傳達溫暖的善意。 日本心理學家曾經針對已被告知生命有限的人進行調查。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次,你最想做的是什麼?」 最多人這樣回答:「我希望能對別人好一點。」 他們表示,自己最後悔的事就是對待別人不夠溫暖、不夠好。他們很遺憾自己虛擲光陰,卻沒能和自己重視的人好好相處。他們也很後悔,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強使別人遭受損害或犧牲。 多為別人設想,溫暖地對待別人,這件事一點也不難。只要有心,就可以從小處開始著手。但是如果放任時間流逝,錯失機會,實現的可能性就會愈來愈低,最後終將徒留遺憾。 就從今天開始實踐吧。對於今天來拜訪的客人,一定要送到電梯前為止。 引用來源:圓神 http://tinyurl.com/ktmxsje

蘇芮的婚姻分享

2013年10月17日
公開

這篇文章Sandy反覆看了好幾遍,婚姻不是長期飯票,所有已婚的朋友都更要好好愛自己,不要為了愛對方而改變自己~現在sandy享受一個人生活,跟不同的異性交往(飯友/聊天之友/球友~運動之友),真的很開心~原來這是老天爺給Sandy最棒的人生禮物.I love & enjoy it! 以下文章轉載自 http://www.theqi.com/essay/essay469.html 2003年6月,蘇芮應邀到長沙出席某晚會。 記者聞訊趕赴長沙,在蘇芮入住的酒店咖啡廳裡,見到了這個屹立歌壇20年不倒的精致女人。正式採訪前,我們閑聊到蘇芮的代表作 《牽手》,蘇芮的笑容有點酸澀:"一首《牽手》,我唱了十年,每句歌詞都爛熟於胸: “因為愛著你的愛 因為夢著你的夢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 幸福著你的幸福因為路過你的路 因為苦過你的苦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 追逐著你的追逐因為誓言不敢聽 因為承諾不敢信所以放心著你的沈默 去說服明天的命運沒有風雨躲得過 沒有坎坷不必走所以安心地牽你的手 不去想該不該回頭也許牽了手的手 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許有了伴的路 今生還要更忙碌所以牽了手的手 來生還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 沒有歲月可回頭 ” 有意境,充滿睿智的味道。可是,進了圍城,真能那麼輕易地去愛他的愛、夢他的夢、以他喜而喜、以他悲而悲嗎?盡管已經獨身多年了,她的語氣中,仍然顯露出對婚姻的幽怨和隱痛。記者很小心地問起她的感情生活,蘇芮躊躇許久後,才緩緩地說道:“在我的生命中,曾經出現過兩個刻骨銘心的男人,我愛他們,付出著、奉獻著:我心著他們的沉默,從來不問他們想要怎樣的婚姻,用揣摩代替事實,一廂情願地經營著這份感情。直到離婚的時候,我也不知道對方想要的究竟是什麼?當我終於有所領悟的時候,已經跨入了50歲的年輪。 這種痛定思痛後的醒悟,來得太遲,遲到我已經沒有歲月可回頭了......" **為愛情放棄歌唱 我26歲的時候,還是孑然一身。那時,我只是一個唱了10年還默默無名的酒廊歌手。偶爾回家,看見兒時的女伴抱著孩子一臉驕傲地談論各自的老公,心就有一種酸。她們羨慕我能夠每天登台迎接掌聲和鮮花,卻不知道我更羨慕她們,如果哪個男孩能給我一點依靠、一個蝸居,我寧願放棄一切專心為他煲湯煮飯。然後,白馬王子出現了。那是12月的一天,我正在台北的一家酒吧演唱,忽然有個醉醺醺的男人衝上台,死皮賴臉非要我喝下他的那杯殘酒。當我的眼淚都快急得流出來的時候,樂隊的鼓手阿文沖上台一拳就把那個醉漢撂倒在台上。 醉漢罵罵咧咧地走了,酒吧經理一副六神無主的樣子,原來,那個客人跟黑道有關系。經理勸我們趕緊離開台北避避風頭。就這樣,我被迫到了香港,陪著我的還有阿文,背井離鄉使得我倆開始了相依為命的生活。不久,我們結婚了。多年的不安定生活使阿文的身體很差,而酗酒又讓他的胃千瘡百孔。看著這個身為我丈夫的男人一天天消瘦,我覺得是該為他、為婚姻做出犧牲的時候了。於是我不再唱歌,回家當起了全職太太。小小的單間,我用鮮艷的牆紙裝點得溫馨無比,又用三天一換的花束讓它更有家的味道;我參加了廚藝培訓班,希望學到的菜式靚湯牢牢抓住阿文的胃......認為自己是在奉獻,是在全身心地將自己交托給阿文,可阿文並未表現出我期待的那種對家的眷戀和對我的纏綿。直到好友陳淑樺告訴我,我才知道自己的後院原來已經烈火熊熊了---阿文認識了和他在同一家酒吧表演的女歌手小憂,兩人已經在外同居。我當然不相信,當晚就跑去酒吧看個究竟。小憂正在台上演唱,阿文揮舞著鼓槌投入地為她伴奏。當客人為小憂獻上花籃的時候,她馬上抽出花籃上最怒放的鮮花送給阿文,阿文接過花,在眾目睽睽下摟著小憂使勁吻她......所有的朋友都站在我這邊支持我離婚,阿文也沒有挽留我,從結婚到離婚,不過一年。辦完離婚手續後,我們一起吃了最後一頓晚飯。我問阿文為什麼這麼快就背叛我?阿文說他娶我是因為他愛我,愛著那個與他一起登台獻藝的蘇芮,他覺得為我伴奏是一種幸福,聽我唱歌是一種享受,他希望能和我做一對長久的舞台夫妻。 然而,我卻那麼快地放棄了舞台,將自己變成了灶台的主角。阿文的最後一句話讓我永生難忘---"我要的是一個並肩進退的老婆,不是一個保姆!" **因事業痛失愛人 我黯然離開香港回到台北,重拾舊業。可是,媒體的觸角無處不在,很快有電視台約我去做訪問。節目剛錄製不到三分鐘,主持人便直奔主題:“聽說你剛剛結束了為期一年的婚姻,可以談談嗎?”我頓時就呆了,不知道如何應答。"據說你做全職太太都沒能挽留住婚姻,是真的嗎? 一個又一個問題就像一把把匕首,生生將剛剛結疤的傷口割開,我僵硬地坐在台上,眼淚開始一點點淌。一個身影沖上台來,一把拽下主持人胸口的微型麥克風扔到了地上:“你到底有沒有人性?採訪提綱是誰設計的?敗類!”他隨後拉起我:”走,這樣沒檔次的訪談還睬它做什麼!“我不由自主跟著他衝出演播室。後來,我知道他叫劉威麟,是傳力製作傳播公司的董事長,小我四歲。他說他一直很欣賞我,喜歡我的歌,還說我將來一定會紅的。不久,飛碟唱片公司就來找我簽約,這讓我很驚訝---飛碟唱片明星雲集,居然會自跌身份來找我這樣一個小歌手? 隨著《搭錯車》電影原聲帶推出,我一下就成了台灣炙手可熱的歌星。當《一樣的月光》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獎,我作為演唱者上台領獎的時候,陪伴曲作者羅大佑一起上台的是一張熟悉的面孔---"劉威麟 ”我這才知道,一切都是他在背後幫著我。我傻傻地問他為什麼要幫我,他的回答石破天驚:“我的女朋友怎麼可以平庸呢?一定要星光四射才能配得上我啊!”威麟送我一塊英奈格手錶,執意讓我戴上。然後,捋起他的衣袖讓我看他手腕上的另一塊英奈格。我們手腕上的兩塊手錶連秒針的跳動都完全同步合拍,一秒鐘都不差。他溫柔地告訴我: “從此刻起,我要和你共度每一秒,讓我們的每一刻都一起開心度過……”這樣的終生許諾,我實在無法拒絕,於是成了他幸福的新娘...... 在家裡,我們是夫妻,在事業上,我們是搭檔。工作的理性很容易打破所有的感性關係,我和他之間似乎忘卻了夫妻關係,變成了純粹的搭檔:早上睜開眼,他就捧著厚厚的日程安排告訴我一天要出席的場合、參加的活動 :在任何場合,他都緊緊貼在我身邊,隨時幫我推開擠得太近的記者和歌迷:晚上回到家,我休息了,他還得去安排第二天的日程......盡管我倆每天朝夕相處,卻沒有完全屬於我們的一分一秒。 他經常苦笑:“你是我老婆,不是我老板。怎麼我現在變成了經紀人、保鏢兼司機,卻偏偏不像老公了。"有一天我回家時,他不在了,桌上有張便條,他告訴我他決定再不回台灣,他要定居美國-----他就這樣離家出走了!他特意叮囑我,如果我還念著這些年的夫妻之情的話,不要去找他。我沒去找他,我以為,他只是一時衝動,等冷靜下來了,自然就會回來了,畢竟,台灣有他結髮 14年的妻子,有他6歲的孩子。 可是,9個月後,律師信來了,他正式向我提出離婚,律師信後面有他附給我的一句歌詞---"放愛一條生路” 。十來年的感情因為寥寥六個字就結束了,婚姻,來得珍貴,守得艱苦,失去卻是如此輕易。如今我正在寫一本書,書名暫定為《牽手奉獻一樣的月光》。 我會回望自己擁有的18年的婚姻風波,給與我一樣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婚姻關係的女性同胞以警示,我的序言是這樣的: “我曾經是一個為了婚姻、為了老公努力讓自己判若兩人的女人,然而,我的每次改變卻加速了老公從我身邊離去的腳步。我終於開始明白:婚姻是我的,我不是婚姻的。婚姻應該從屬於我,而不是我從屬於婚姻。愛婚姻,真的不如愛自己......" 看了蘇芮的婚姻分享,感觸蠻多的,蘇芮說,愛婚姻不如愛自己,我更想說是:愛婚姻更要愛自己! 強調身心靈整體健康的雷久南博士也說道:能夠給自己愛的人,就不會一直想從別人那裡得到愛。 除了自己更能活得圓滿、自在外,周遭的人也很容易會受到感染;而且,當一切不求於他人之後, 也更能學習承擔與生命的成熟。

過年時期內觀準備

2013年10月16日
公開

明年過年期間 Sandy 要安排自己去內觀十日,讓自己沉殿一下身/心/靈,其實Sandy從以前就習慣一個人生活,喜歡一個人住,雖然Sandy mom來Sandy家住讓Sandy在很多地方都被照顧到,但打從內心,Sandy並不喜歡這樣,只想一個人住,但因為Sandy也不能把Sandy mom請回花蓮住,所以一直處在不方便狀態,有時候好想逃開這個地方,因為喜歡安靜的Sandy,不喜歡看電視,但Sandy mom總是把電視聲音開到很大,喜歡乾淨的Sandy,不喜歡Sandy mom把浴室弄的臭臭的,堆放太多雜物,有時候很想把房子賣掉搬到沒人知道自己的地方住,重新開始生活,不想有人給Sandy太多壓力,但這些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因為Sandy mom就是這樣生活無法改變,Sandy的哥哥們結婚了只會顧自己家庭,常常忽略打電話來Sandy家跟Sandy媽問候(因為Sandy mom大部份都住Sandy家),所以有時Sandy還要聽Sandy mom抱怨哥哥們的問題,想說,sandy真的很累,為什麼要女兒來處理所有大小事,真的很煩,哥哥們能不能不要把媽媽的所有大小事都壓在sandy身上,sandy真的很累,sandy想一個人清淨過生活可以嗎! 過年sandy不想回家了,想去內觀中心不受干擾的安靜度過十日! 2014-1/31(五) ~ 2014-2/11(二) 十日 (1/31春節) 底下這幾句印度靈性話語,Sandy常反覆的看,但Sandy智慧還沒提升到這種境界仍無法平覆心中的不平 ~ 一、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 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 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 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麼,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二、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 我們所經歷的事,絕不可能以其他的方式發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細節也不會。 並不存在「要是我當時做法不一樣,那麼結果就會不一樣。」,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樣發生,才能讓我們學到經驗以便繼續前進。生命中,我們經驗的每一種情境都是絕對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們的理解與自尊。 三、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對的時刻開始的,不早也不晚。當我們準備好,準備經歷生命中的新奇時刻,它就在哪裡,隨時準備開始。 四、已經結束的,已經結束了。當生命中有些事情結束,它會幫助我們進化。這是為什麼,要完整享受已然發生的事,最好是放下並持續前進。 你坐在這裡,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如果這些文字觸動你的心弦,那是因為你的因緣成熟,你明白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 善待自己,愛你的存在,讓自己快樂。

規律午睡身體好?好壞處不可不知

2013年10月16日
公開

Sandy並沒有午睡習慣,因為中午都會微波便當,用完午餐通常都要清洗便當,所以洗完餐盒還要刷個牙,休息時間就結束了,所以根本沒時間午睡,有時候如果真的很累Sandy就會直接睡不吃午餐,不過這會導致下午會餓,所以很難,只有休假在家才有時間安排足夠的午睡 ~ 不然用完餐再午睡一下真的對身體很好哦! http://tw.news.yahoo.com/規律午睡身體好-好壞處不可不知-073527676.html 規律午睡身體好?好壞處不可不知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子倫�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2013年10月13日 .午睡能改善下午精神不振 好的睡眠習慣與規律的睡眠時間,能獲得妥善的睡眠品質預防疾病上身。而午後來場短暫的睡眠,對許多人而言是放鬆身心靈的良藥,但午睡並非適合每個人,關於午睡的好壞處,你不能不知道。 午睡的好處 現代人工作繁忙、壓力大,總讓你的睡眠時間被迫剝奪,在中午用餐後嘗試小睡一下,對身體確實相當有幫助。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指出,適當的午睡能幫助放鬆、減少疲勞,並且改善煩躁的情緒與增加下午工作的集中力,減少發生錯誤的機率。 但建議午睡的宗旨,應建立在10∼30分鐘的時間內,且最佳的睡眠時間是在午後1∼3點間,並且避免處在吵雜的環境中睡眠。 午睡的壞處 若你睡超過30分鐘,時間越長,當你醒來後便會感到腦袋昏沉;而若是超過午後3點午睡,鐵定會延後晚上就寢時間,打壞原本規律的作息。 且如果原本就容易在晚上失眠、熬夜的人,白天嗜睡成慣性,午睡就成為加速破壞規律睡眠的幫兇,導致你的睡眠品質更差,甚至影響身體健康。 規律睡眠這樣做 建議午睡仍應建立在原本就規律的睡眠習慣中,若平日容易睡不好,不妨在睡前洗個熱水澡可有效幫助你進入夢鄉,或者是自己創造睡眠的放鬆儀式,例如閱讀、聽輕柔音樂、呼吸練習、瑜珈或祈禱等都可。 另外,如果無法入眠,請先下床20分鐘,讓自己嘗試閱讀或其他較不具聲光刺激的活動,而不是一直躺在床上保持清醒。

傷害寫在沙灘上

2013年10月15日
公開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23578 傷害寫在沙灘上 兩好友曉東、胖胖相約去旅遊,途中因意見不合起紛爭,經過海邊時,走後面的胖胖在沙灘上寫著「他傷害我的心,我好難過。」 他們繼續走一段路,遇到高山,胖胖爬不上去,且差點滑下去,曉東拉他一把,他在岩石上寫著「謝謝曉東救我一命。」 曉東很納悶地問他,為什麼你剛剛在沙灘上寫,人們走過、風吹過就不見了,現在又選擇在岩石上寫?胖胖說:「不高興的事要讓它快點過去,人們對我有恩,要像刻在石頭上『刻骨銘心』。」 一般人往往對被人傷害的事永遠記得,甚至找機會報復。其實,應該學習忍與寬恕,何況心裡累積不好的情緒,多半身體會不健康,嚴重造成精神病症,《法句經》中佛陀曾告誡:「怨恨先將自己毀壞,爾後毀壞他人。『忍』才能平息怨恨。」 天下事有什麼值得讓你恨一輩子,難道你要含恨而終嗎?如果能放下瞋恨,不但顯得你有德行,也顯現高尚的人格。 當你覺得被傷害時,學學胖胖的理念,讓不愉快的事趕快過去。可將心中的不滿寫在紙上,甚至用塗鴉的,然後再撕碎,暫時舒緩情緒,或找生命線傾述,想辦法轉移目標不再去想它。 學會忍,能減少痛苦;學習包容,可避免不必要的摩擦與傷害,若能進一步把不愉快的事,當作磨練心性、是人生必經的過程,知足感恩,生活就能幸福。

一個人可能有多個基因組

2013年10月15日
公開

【王麗娟譯】 從生物課到電視影集「C.S.I犯罪現場」,我們一再被告知,基因組是一個人身分辨識的核心,單一細胞內的DNA即可揭示一個人所有的遺傳信息。 令人吃驚的是,科學家發現我們具有基因的多種組合。就在不久前研究人員還認為,一個健康的人細胞鮮少有截然不同的基因。現在科學家卻發現,一個人有多個基因組十分常見。舉例說,某些人有數組身體其他部位找不到的突變細胞。有些人則有來自他人的基因組。 加州史丹福大學遺傳學家厄本說,個人體內普遍存在基因變異的說法,即使在三年前也會遭人質疑。厄本和另一些科學家最近發表的報告卻顯示,一個人身上的基因組變化,大到無法忽略。他說:「我們現在知道它的存在,現在我們正在繪製這個新大陸的圖譜。」 德州貝勒醫學院遺傳學家魯普斯基在《科學》雜誌發表評論指出,一個人有多重基因組這一事實,可能對醫學影響至鉅。 科學家正在尋找多重基因組與某些罕見疾病的關聯,而他們現在開始探究基因的變異,以了解一些更常見的疾病。 基因組排序的費用已大幅下降,人類第一個基因組排序大約花費了30億美元,現在僅需數千美元,而醫生已開始替一些病患做完整的基因組排序。 不過,這些檢驗的根本假設是,透過唾液樣本,科學家可以了解這個人所有部位的細胞基因組。 1900年代中期開始,科學家發現,情況並非總是如此。如1953年,一名英國婦女捐的血既是O型也是A型。科學家的結論是,她還在子宮時取得了雙胞胎兄弟的血液,包括血液細胞的基因組。 這種狀態後來稱為嵌合現象,似乎頗為罕見。洛杉磯兒童醫院的琳達•藍多夫博士說:「它比我們所知的更常見。」藍多夫是七月份美國醫學遺傳學雜誌一篇嵌合現象評論文章的作者。 女性還可能從子女取得不同的基因組。嬰兒出生後,可能遺留一些胎兒細胞在母體內,它們可能前往不同的器官,然後被組織吸收。藍多夫說:「女人懷孕後變成嵌合體是非常可能的事。」 1960年,研究人員發現,某種白血病是嵌合現象所致。一個細胞分裂時自動產生突變,將一個染色體中一大塊移到另一個染色體內。研究結果同時讓癌症是特定細胞突變的結果獲得進一步證明。不過,除了癌症,科學家對嵌合現象有多常見幾無所知。 波士頓兒童醫院遺傳學家華許博士說:「我們沒有可系統性地思考它們的技術。」華許最近在《科學》雜誌發表一篇關於嵌合與疾病的評論文章。 科學家已開始研究這些狀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對人體多重基因組感興趣的科學家,不限於醫學研究人員。法醫科學家透過DNA比對,試著找出罪犯或謀殺案受害人的身分時,會希望避免因一個人體內有多個基因組而受到誤導。 專家說,搞混的風險確實存在,但還在可控制範圍內。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的法醫分子生物學教授凱塞說:「法醫應該不用太過擔心這個問題。」舉例來說,奧地利一項研究就指出,科學家在受捐贈者的頭髮中,並未發現骨髓捐贈者的基因組。 對協助客戶接受DNA檢驗的遺傳諮詢師來說,人體有許多基因組構成更嚴峻的挑戰。使用血液細胞進行DNA檢驗,可能檢查不出其他器官細胞內可能導致疾病的突變。賓州大學遺傳學家南西•史賓納說:「我們無法告訴你其他地方發生的事。」 隨著科學家發展出更多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基因組,並且找出它們與疾病之間的關連,這種情況也可望改變。 魯普斯基博士說:「這不是明天你走進醫生辦公室,他們就會從這方面思考的事。」 【2013-10-08/聯合報/G5版/UNITEDDAILYNEWS】

(分享)林美秀:保持笑臉,什麼緣都會出現

2013年10月14日
公開

http://topic.cheers.com.tw/issue/2013/ipad/people02.aspx 林美秀:保持笑臉,什麼緣都會出現 不論是喉糖廣告裡哭倒長城的孟姜女,還是搞笑的出浴貴妃,或是剛下檔偶像劇《罪美麗》裡的活潑酒家女,林美秀總是給人親切逗趣的印象,而她舉手投足間的「媽媽味」,也讓未婚的她擁有「偶像劇一媽」的封號。 都說人生如戲,當然現實生活中也不會只有喜劇。總是笑臉迎人的林美秀,曾走過舉債度日的歲月,也長期陪著媽媽挺過一週洗腎3次,隨時都會面臨死亡低谷的日子。但是,抱怨從來就不是她生命的主調,正向看待這一切,反而讓她的演藝之路從暗處走向了發光處。 就算低潮,也欣喜看到自己目前擁有的 人生雖然處於低潮,林美秀幾乎不曾抱怨過,也從不覺得有什麼好不滿的。形容自己很認命的她直言:「我覺得若是把一個人丟到荒島上,他真的會知道該怎麼生存。我也是這樣。」 此外,她也自我分析道:「能熬到現在,我相信是當時在某個程度上,我還滿快樂的,至少還有劇場以及劇場的朋友。」她接著說:「我是活在當下的人,看到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就會很開心啊!」 永遠不放棄快樂的能力,這是林美秀的自處之道。而她的這份能量,不但帶給身旁朋友很多歡樂,也無形中為自己的人生打開更多條路。 保持笑臉,什麼緣都會出現 「人活在世上,要有緣、有運氣。你保持笑臉迎人、開心的感覺,朋友會喜歡你,你的工作緣、什麼緣,都會出現。」林美秀說:「盡量正面,笑笑就過一天了。」 林美秀不諱言,平常會看到不少新人喜歡抱怨,抱怨工作太累、吃不好、睡不好。碰到這種情形時,她通常不會講什麼,但不免替他們捏把冷汗,甚至心中會升起OS:「沒關係嘛,你再抱怨下去,後面的人已經在排隊啦。」「有那麼多情緒的人滿危險的,會影響到自己的前途,」她直言。 舞台上,喜怒哀樂各種情緒要掌握得非常精準,但下了舞台,這些情緒都要一一收起,用最陽光、最正面的方式去對待每件事、每個人,這應該就是林美秀最真實的寫照。

How much is a miracle?

2013年10月13日
公開

每個人都要養成閱讀習慣,這樣可以多涉略許多人/事/物,也可以增廣見聞~現在Sandy只要有空閒都會讀一些關於旅行方面的英文,當下雖然背不太起來,但讀久了一定會有印象,加油,為下一次的自助旅行自我充實~明年第一個預計安排去歐洲_德國,考驗自己的歐洲第一站,加油! How much is a miracle? 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323541 沒有信念或不堅持信念的人,可能必須屈服於現狀,度過平庸甚至淒慘的一生;但堅持信念的人,不會被人生路途中的挫折擊敗,因為信念的力量驚人,它可以改變困境,帶來令人難以置信的圓滿結局。 Tess was a precocious eight year old girl, when she heard her Mom and Dad talking about her little brother, Andrew. All she knew was that he was very sick and they were completely out of money, and only a very costly surgery could save him. She heard Daddy say to her tearful Mother with whispered desperation, "Only a miracle can save him now." Tess went to her bedroom and pulled a glass jelly jar from closet. She poured all the change out on the floor and counted it carefully. The total had to be exactly perfec, no room for mistakes. Carefully placing the coins back in the jar and twisting on the cap, she slipped out the back door and made her way 6 blocks to Rexall's Drug Store with the big red Indian Chief sign above the door. She waited patiently for the pharmacist to give her some attention but he was too busy at this moment. She cleared her throat with the most disgusting sound she could muster. No good. Finally she took a quarter from her jar and banged it on the glass counter. That did it! "And what do you want?" the pharmacist asked in an annoyed tone of voice. "Well, I want to talk to you about my brother," Tess answered back in the same annoyed tone. "He's really, really sick...... and I want to buy a miracle." "I beg your pardon?" said the pharmacist. "His name is Andrew and he has something bad growing inside his head and my Daddy says only a miracle can save him now. So how much does a miracle cost?" "We don't sell miracles here, little girl. I'm sorry but I can't help you, "the pharmacist said, softening a little. "Listen, I have the money to pay for it. If it isn't enough, I will get the rest. Just tell me how much it costs." The pharmacist's brother, a well dressed man, stooped down and asked the little girl, "What kind of a miracle does you brother need?" "I don't know," Tess replied with her eyes welling up. "I just know he's really sick and Mommy says he needs an operation. But my Daddy can't pay for it, so I want to use my money. "How much do you have?" asked the man from Chicago. "One dollar and eleven cents," Tess answered barely audibly. "And it's all the money I have, but I can get some more if I need to. "Well, what a coincidence," smiled the man. "A dollar and eleven cents the exact price of a miracle for little brothers." He took her money in one hand and with the other hand he grasped her mitten and said "Take me to where you live. I want to see your brother and meet your parents. Let's see if I have the kind of miracle you need." That well dressed man was Dr. Carlton Armstrong, a surgeon, specializing in neuro surgery. The operation was completed without charge and it wasn't long until Andrew was home again and doing well. Mom and Dad were happily talking about the chain of events that had led them to this place. "That surgery", her Mom whispered, "was a real miracle. I wonder how much it would have cost?" Tess smiled. She knew exactly how much a miracle cost... one dollar and eleven cents, plus the faith of a little child. 解說 泰絲是一個早慧的八歲女孩,她聽到爸媽正在談論她的小弟安德魯。德魯病得很重,只有價格非常昂貴的手術可以救他一命,但家中的錢都用光了。 她聽到爸爸對著含淚的媽媽低聲而絕望地說, 「如今只有奇蹟才能救他!」 泰絲回到臥室,從衣櫃拿出玻璃罐,倒出所有的零錢,在地板上仔細地數,「數目一定要對!」她仔細地把硬幣放回瓶子並把蓋子擰好,接著從後門溜向六條街外的雷克索藥店,門口有大紅色的印第安酋長標幟的那間。 她耐心地等著藥劑師注意到她,但他實在太忙了。 她清了清嗓子,發出古怪的聲音,但仍然無效。最後,她從罐子中拿了二毛五的硬幣彈到玻璃櫃檯上,才成功地引起藥劑師的注意。 「妳想要什麼?」藥劑師用惱火的語氣問她。 「嗯,我想和你談談我的弟弟,」泰絲回以相同的惱火語氣, 「他真的病得不輕……我想買一個奇蹟。」 「對不起,我沒聽清楚妳說什麼?」藥劑師說。 「他的名字是安德魯,他的腦子裡長了一些壞東西,爸爸說現在只有奇蹟才能救得了他,所以我想知道,一個奇蹟要賣多少錢?」 「我們這裡沒有賣奇蹟,小女孩,我很抱歉,但我幫不了你。 」藥劑師說,語氣軟化了一點。 「聽我說,我有足夠的錢來買奇蹟,如果不夠,我可以想辦法,請告訴我要花多少錢。」 藥劑師的哥哥、一個衣冠楚楚男人,原本安靜站在一旁,這時彎下腰問泰絲, 「妳的弟弟需要什麼樣的奇蹟?」 「我不知道,」泰絲的眼淚湧了上來。 「我只知道他是真的生病了,媽媽說他需要做手術,但我的爸爸又付不起,所以我想用我的錢。」 「妳有多少錢?」這個遠從大城市芝加哥來的男人問她。 「一塊又十一分錢(約台幣三十三元),」泰絲低聲回答, 「這是我所有的錢,但如果我需要,我可以想辦法拿出更多錢」。 「真巧,」 男人笑著說,「一美元十一美分,剛好是妳兄弟所需要奇蹟的價格。 」他一手拿著她的錢,另一手抓住她戴著手套的手說:「帶我到妳家,我要見見妳弟弟與妳的父母。」 讓我看看,需要哪種奇蹟。」 這位衣冠楚楚的先生是外科醫師卡爾頓阿姆斯壯,專長腦神經手術。 安德魯接受了「不收費」手術,不但很成功 ,術後的反應也良好。爸爸和媽媽高興地談論著這一連串的事件。 「這個手術」,她的媽媽小聲說,「是不折不扣的奇蹟,不知道本來會要多少錢?」 泰絲笑了,她很清楚知道這「奇蹟」要多少錢,一塊又十一分錢,加上一個小女孩的堅定信念。 找出隱藏的字Finding Words C C S C M T F S C U H P D Z Q O I L T U O F A I J N Y M R E P S I H W H T H R O A T I G N E Y T H D E L C G M E C X E I U T G E L S I R I A N A M H U T E M R Y D C O F I R S E S M I L E T M R D O C T O R M O N E Y Y Y L T C A X E E C Y L J S C O M P L E T E L Y X ※「找字遊戲」之中, 有些字沒按照傳統英文字「由左到右」的規矩,所以有的字由右到左,有的字上下排列。 你至少可以找到十個字,這些字都在內文中找得到。 而且還藏了一些早就學過的字。 解答 Finding Words C C S C M T F S C U H P D Z Q O I L T U O F A I J N Y M R E P S I H W H T H R O A T I G N E Y T H D E L C G M E C X E I U T G E L S I R I A N A M H U T E M R Y D C O F I R S E S M I L E T M R D O C T O R M O N E Y Y Y L T C A X E E C Y L J S C O M P L E T E L Y X 你至少可以找到completely;whisper;miracle;throat;coincidence;surgery;faith;exactly;smile;money等十個字。這些字都可以在內文之中找到。 ※ 若只找十個字不過癮,還有其他的字可以繼續找,例如第一列可以找到humid(潮溼的),倒數第三行可找到doctor(醫師). WOW! 原來如此 I beg your pardon 「pardon」是法文,等於英文的「Excuse me」。「beg」是乞求,「I beg your pardon」不至於到「我乞求你的原諒」的程度,而是非常客氣的表達方式。 例如:(沒聽清楚對方說什麼)「I beg your pardon,could you repeat that again?」(對不起,你能重複一遍嗎?) 藥劑師不敢相信有人要買「奇蹟」,於是問泰絲:「I beg your pardon」(對不起,妳說什麼?) 也可以用來道歉,例如在公共場所不小心碰了別人一下,也可以說:「I eyes welling up 「well」是井。文中不說「crying」(哭),也不說「weeping 」(啜泣),卻形容泰絲的眼淚「如井水般湧上來」(eyes welling up) 是指她想要表現出很堅強,但想到弟弟安德魯病重,禁不住就溼了眼眶。 audibly 「audio」是聽覺,相對於「video」 視覺。「audible」是「聽得見」。例如:His voice was barely audible above the noise of the machinery. (機器的聲響很大,幾乎聽不見他發出的聲音。) 文中「Tess answered barely audibly」的「barely」意指「幾乎不」, 泰絲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音回答,因為一塊又十一分錢,實在不是可觀的數目。

旅德國人須知

2013年10月13日
公開

旅德國人須知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867931 http://www1.zoll.de/english_version/a0_passenger_traf...ays_germany/index.html http://www1.zoll.de/english_version/a0_passenger_traf...ree_of_duty/index.html 一、入境德國機場海關申報 案例:旅外國人攜帶自用高級照相器材入境德國法蘭克福機場時,因未向海關申報被查獲被課以收據金額之17.5%稅金,及17.5%罰金。 提醒國人注意:旅客到歐盟原則上在一定金額內,可免稅攜帶自用物品,無須申報,於機場入境時,可走「綠色區塊」走道通關。惟,如果攜帶物品超過430歐元或攜帶現金超過1萬歐元時,務請走「紅色區塊」走道,逕向海關申報。通常新購高級數位相機、電腦等物品,需特別留意。 二、旅德國人租車提醒事項:旅德國人租車自助旅行風氣日增,為便利國人順利租車,請國人事先準備妥本人護照、國際駕照及本國駕照正本。 三、國人在德國火車站、機場或購物中心遭便衣警察盤查時,應從容應對,無須緊張,茲建議因應作法如後,必要時請直接與駐德國代表處聯繫(電話:0171-9061-034或0171-9149-522): (一)一般情形下,德國便衣警察應在出示身分證件後始能進行盤查,倘警察未主動出示證件,國人應加以要求。 (二)為防患歹徒假冒便衣警察之可能,倘遭檢查之地點人跡較少,可要求至較多行人出入之地方受檢,惟態度宜適度拿捏,以避免遭妨害公務之指控。 (三)警察出示身分證件之重點: 1. 照片(應注意照片與本人相關之特徵)。 2. 姓名。 3. 單位。 4. 職級。 5. 效期(德國警察證件須定期更換,故有一定之效期)。 (四)倘檢視證件後,對警察之身分仍有所疑義,倘附近正好有制服警察經過,可請求制服警察加以確認。 (五)無論何種情形下,受檢之國人均可要求撥打110之警察報案專線,要求確認便衣警察之身分。 (六)除便衣警察外,國人亦有可能遇到制服警察之盤查,雖然警察所著之制服以為公權力之象徵,惟受檢人仍可要求制服警察出示身分證件。 (七)德國便衣警察因有逮捕現行犯等需要,亦配發金屬製之橢圓形識別牌,因該識別牌無照片及效期等資料,故受檢人仍可要求該等警察出示上述身分證件。 四、歐盟自100年1月11日對我實施免簽證待遇,國人可於半年內在歐盟免簽證停留90天。相關問題可參考外交部網站--領務消息:「歐盟免簽證常見問答集」(www.mofa.gov.tw)。茲就半年內停留90天之解釋及學生簽證到期之作法提供參考如後: 1. 6個月內停留90天的解釋: 假設王先生於2011年2月1日第一次入境申根區,則至7月31日計6個月內,可在申根區停留90天並自由進出。在此「第一次入境」的日期,在之後入出境時都被當成6個月內90天的計算起點,王先生於2月11日離開申根區計停留11天,因此在前述6個月期限內他只剩79天可使用。當他7月30日再度入境申根區時,理論上可再合法停留79天。惟王先生不會停留這麼久,數天後應返家。當王先生下次再入境德國或其他申根國家時,,他再次被重新賦予6個月內停留90天的權利。 2. 留學生求學結束後打算在歐洲旅遊,如果其居留證(Aufenthaltstitel)到期時,在法律形式而言,必須先離境後始能再以免簽證入境申根國家。但為了免除外國人基於純粹形式原因的入出境,當事人可依據德國居留法第7條第1項第3款(§7 Abs. 1 Satz 3 AufenhG/ Aufenthaltsgesetz)向所在地的外國人事務局(Ausländerbehörde)申請3個月的延長居留許可(Aufenthaltserlaubnis),如果獲准延長,則毋須出境後再入境。

(sharing)煩惱來時怎麼辦? ─放下與轉念

2013年10月12日
公開

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323532 有位滿懷煩惱的人,想請趙州禪師開示。他尚未開口,趙州禪師就跟他說:「把你帶來的東西,放下!」那個人狐疑地望著空無一物的雙手後,回答:「可是,我沒帶任何東西啊!」趙州禪師微笑回應:「那你就把它帶走吧!」 人的一生面臨的煩惱可說是多如牛毛,若從時間的序列來談,年輕時從學校畢業就面臨就業,即使不失業也要面對薪水22K的經濟壓力。到了中年,年資久、薪資高的員工,又要面臨資遣或解雇的命運。此外,中年父母還要面對子女長大離家後的孤獨與寂寞的「愛別離苦」。晚年時身體逐漸老邁,更要面對「老病死苦」的考驗。 佛法將上述種種煩惱稱作「無明」。「無明」就如同船失去舵時,只能迷失在茫茫的苦海中。佛教唯識學將煩惱分成根本煩惱,與伴隨根本煩惱而起的枝末煩惱。根本煩惱,就是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簡言之,就是因為有「我」,便產生你、我、他的分別對待,而要對治「我執」,便要學習放下。 「我執」就是心中的重擔,他可能來自於別人的一個動作、一句話或者一個眼神,引發自己的揣測妄想,接著便是業識田中比較、計較的種子,不斷興風作浪而起。正如同有位小沙彌看見一休禪師背女人過河,過了三個月後忍不住問:「您不是說男女授受不親,您為何還背女人過河?」一休禪師說:「你太辛苦了!女人到對岸我就放下了,你怎麼一直背了三個月呢?」反觀我們的人生,或許就經常陷入「人我是非、爭長論短」的漩渦之中。 面對同樣的煩惱考驗,每個人所看到的境界可能不同,就如同水對人們來說,是水;對魚兒來說,是牠們的宮殿;對鬼道眾生來說,是膿血;對天神來說,則是晶瑩剔透的琉璃。上述的「一水四見」,正是因為見者心識之不同,所抱持之觀點迥異,看到的世界也因而大異其趣。星雲大師曾說:「煩惱也是一種壓力,我們在煩惱之前,如果完全禁不起,就太可憐了,永遠得不到平安,得不到安身之處。」 「不怕煩惱起,只怕覺照遲。」所謂的覺照,就是面對煩惱時,能轉念,能心悟轉法華。當社會新鮮人面對22K薪水時,能感謝公司給自己學習的因緣,透過工作與大眾廣結善緣,相信未來的前途便會一片光明;中年失業的人能夠將危機當成轉機,透過積極培養第二專長或找出問題所在,再度重新出發,加上秉持滴水穿石的精神,相信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對愛別離與老病死的磨難時,能夠體悟生命是不死的,就如薪火一樣,賡續不已,與家人及親友間只要永續經營著善緣,未來在學佛路上都是好道侶。 種種煩惱就如同沒有成熟的鳳梨,味道酸澀,但經過陽光的照耀、和風的吹拂以及澆灌適量的水分等因緣聚合,就會變得甜美。因此,煩惱並不可怕,只要懂得放下與轉念,透過身體力行廣結善緣,就能讓酸澀的煩惱轉成甜美的菩提。

發現富女人的40個好習慣 改掉壞習慣 迎接美麗人生

2013年10月11日
公開

寫的真好,無論是已婚或單身女人都要努力維持身材與健康~共勉之~ 發現富女人的40個好習慣 改掉壞習慣 迎接美麗人生 •女人變有錢 2013/09/20 富女人和窮女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她們對於美麗、健康、財富和人際關係,有完全不一樣的想法和作為!想要成為美麗的富女人,絕對要學會「做對的事」,而第一步就是改掉壞習慣,開始學習富女人的好習慣。 【撰文�葉小綺】 追求美麗和財富是大家的渴望。但是為什麼有人能如願以償,成為美麗富女人,有人卻只能羨慕?其實兩者最大差別在於:美麗富女人總是能確實執行每一個想法,然後達成目標,一般人卻往往容易眼高手低,一事無成。去年底,《女人變有錢》舉辦了「第一屆美魔女選拔賽」,歷經初選、複選和決賽三道關卡,從兩百位參賽者中選出了前三名美魔女,從這三位身上除了看見美麗、健康與智慧的傲人實力,她們待人接物的成熟圓融也令人印象深刻。 成功女性的共通特徵 持續不斷做「對的事」 我們發現並非每位成功女性與生俱來都有很好的條件加持,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懂得持續做「對的事情」。舉例來說,去年美魔女冠軍劉文娟,具有旺盛的學習力,每周學舞兩次,保持運動習慣,今年四十七歲的她,身材火辣,絲毫看不出來小孩已經二十五歲了;第二名的陳奕麟曾經是七十八公斤的胖妞,為了健康,改變飲食習慣,把白米飯換成五穀米,一周游泳三次,成功甩掉二十三公斤;第三名的黃毓如,每天睡前做仰臥起坐五十下,同時敷面膜,固定每兩周做SPA和做臉,三十九歲的她看起來像只有二十五歲的美眉。 她們都做了對的事情,所以身體得以保持最佳狀態,自然也就擁有健康和美麗。記住,千萬不可小看這些微不足道的動作,只要持續重複的進行,每一個習慣都可能變成一股改變人生的力量。 究竟擁有「好的習慣」有多重要呢?英國文壇詩人約翰• 德萊敦〈JohnDryden〉曾說過一句話:「我們先養成習慣,然後習慣開始塑造我們。」也就是說,如果妳能養成成功人士的習慣,妳就會成功;如果妳養成了憂鬱人士的習慣,妳就會變憂鬱,可見「習慣」能讓人成功,也能讓人沉淪。有許多成功的企業家擁有一些普遍的好習慣,讓人津五點起床,打完半小時高爾夫球才去工作;蘋果公司執行長提姆• 庫克〈TimCook〉也是早上四點半起床,五點就開始運動,因為他們都知道「早起和運動的好習慣」有益健康,能把成效反映在工作上,產生驚人效益。 12 個妳該改掉的有氧壞習慣 ● 壞習慣1:習慣晚起或匆忙出門 → 現在起:每天規律早起 ● 壞習慣2:開車或搭車聽音樂,或玩手機遊戲 → 現在起:利用零碎時間,開車聽演講,K書 ● 壞習慣3:記帳只有5分鐘熱度,經常中途而廢 → 現在起:每天固定記帳 ● 壞習慣4:錢包塞滿發票、集點卡,雜亂無章 → 現在起:皮夾只放重要證件,鈔票歸 ● 壞習慣5:沒有固定運動,報名瑜珈課卻沒去過幾次 → 現在起:每天快走半小時,或每周跳1到2次 ● 壞習慣6:喝咖啡和市售茶飲取代白開水,飲食不正常 → 現在起:每天喝足1200cc的水,三餐少量可以,但要正常吃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女人變有錢》NO.29 2013年9~10月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477650/%E7%99%BC%E7%8F%BE%E5%AF%8C%E5%A5%B3%E4%BA%BA%E7%9A%8440%E5%80%8B%E5%A5%BD%E7%BF%92%E6%85%A3%20%E6%94%B9%E6%8E%89%E5%A3%9E%E7%BF%92%E6%85%A3%20%E8%BF%8E%E6%8E%A5%E7%BE%8E%E9%BA%97%E4%BA%BA%E7%94%9F

總有一個人要先走

2013年10月11日
公開

人生的道路總有一個人要先走,要好好把握當下! •讀者雜誌 2013/10/04 爸爸瘦弱的身體穿梭在灌木叢裡扶鋤鬆土,媽媽在院子一角拎桶接水澆灌。我勸媽媽:「爸爸身體不好,你勸勸他,別操心這些事了。」媽媽回答:「勸不動,他做得高興,就隨他去吧。」 【年年�摘自《人生與伴侶》2013年第17期】 爸爸被查出身患肺癌那天,媽媽並沒有表現得過度傷心,她只是怔了好久,然後悄悄抹掉了眼角的淚花。爸爸也很冷靜。在詳細諮詢了醫生、得知化療的過程和結果後,他獨自在房間裡待了一天,出來吃晚飯的時候宣布,他拒絕治療。在我和妻子小季的勸說和反對聲中,媽媽始終沉默著,一聲不響地往爸爸碗裡夾了幾筷子菜。爸爸有醫保,治療費用家裡能承擔,但爸爸堅持不治療。他說接受治療不過是延長數月至大半年的壽命,他不願意把自己最後的人生放在醫院,在那裡接受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化療。在所剩不多的時日裡,他希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媽媽沉默了許久,最後說了句:「讓我們回老家吧,你爸一直想家。」我和小季結婚後,把從學校退休後住到農村的爸媽接到了身邊。但爸媽時常懷念農村出門就可見到的田園河流,喜歡鄰里間淳樸的家常往來,不習慣大城市裡的壞空氣。 第三天,我和小季就將他們送回了農村老家。回去以後,他們的日子竟然也過得從從容容。 荒蕪已久的院子被打理得生機勃勃,爸爸隔三岔五去花市,買來許多花、樹,雇三輪車拉回家種下。我和小季每周回去看他們,小院裡的花一次比一次開得繁盛。 爸爸瘦弱的身體穿梭在灌木叢裡扶鋤鬆土,媽媽在院子一角拎桶接水澆灌。我勸媽媽:「爸爸身體不好,你勸勸他,別操心這些事了。」媽媽回答:「勸不動,他做得高興,就隨他去吧。」 媽媽退休前是教植物課的,一輩子最喜歡的就是花。爸爸悄悄告訴我:「這些都是你媽喜歡的品種,你媽一直想要這樣一個院子。我年輕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忙,沒空打理,又覺得日子還長,拖來拖去,居然拖了幾十年。再不著手,就真來不及了。」媽媽的心願,爸爸原來一直是記在心裡的。 飯桌上,我看見爸爸並沒有因病忌口,肉和辣椒什麼的,只要他想吃的,媽媽都給他做。 臨走前,我問爸媽要不要再跟我回去,爸媽拒絕了。爸爸說:「廣兒,爸陪你半輩子,知足了。你媽跟著我半世辛勞,爸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想跟你媽兩個人過點兒清淨日子。這裡挺好。」 生命最後的日子,爸爸選擇和媽媽一起度過。 我和小季每周末都回家看他們。一個周末,媽媽提前打電話過來通知我們不要回去,說有親戚結婚,他們要去參加婚禮,不在家。事後從姑姑口中得知,爸媽是出去旅遊了,在雲南待了八天。怕我和小季不同意,兩人才商量好瞞著我們。 我生氣地責怪爸爸對自己的身體不負責任,責怪媽媽太縱容他了。媽媽後來對我說:「你爸時日不多了,我們就尊重他,讓他把想做的事都做了吧。人活一輩子,終歸是要走的,如果能做到不留缺憾,那就很完美了。」我無言以對。 從雲南回來後的第二周,爸爸的病情加重了。這一次,我們尊重了爸爸的選擇,沒有去醫院。爸爸在自己家中,在我們的陪伴和注視中,平靜地離開了人世。臨走前,爸爸輕輕叫了一聲媽媽的名字,媽媽把手遞給他,兩雙乾瘦的手握到了一起,十幾分鐘後,爸爸走了。 爸爸的葬禮上,媽媽井井有條地打理著事務。雖然悲傷,但情緒沒有失控,她還用瘦弱的手臂環住了我因壓抑哭泣而抖動的肩說:「廣兒,不要哭,你爸走了,在那邊再也沒有病痛了。」 只是幾個小時以後,送葬的隊伍散去,媽媽還不願意離開。她讓我和小季先回去:「你們走吧,我想在這兒安靜地陪陪你爸。地底下黑,他一個人太孤獨。」 爸爸離世後,媽媽開始旅行。短短半年時間裡,她去了三亞、南京和杭州等地。 回家看媽媽時,她翻開自己的旅遊相冊。我看見在雲南時,雖有病態卻一臉滿足的爸爸握著媽媽的手站在洱海前;我看見他們在大理的小巷中悠然並肩前行;我還看見,在媽媽後來獨自去的許多景點照片裡,媽媽手上都拿著一張他們的合影。媽媽說:「這都是你爸生前想去的地方。他來不及去,我把他帶過去。」 這時,我才第一次讀懂了爸媽之間的深情。 「每次在醫院裡看見那些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病人,我就慶幸當初沒讓你爸遭罪。我瞭解你爸,一輩子最要尊嚴,他不怕死,就怕走得不體面。你爸走,我是最傷心的那一個,但是我寧可看著他高高興興地走,也不願看著他活受罪。我相信換了我,你爸也會這樣做。」媽媽說,「每個人最後都是要走的,就像每一條河、每一條溪,最後都要流向大海一樣。我願意他從從容容地淌過去,在那兒等著我。」 爸媽的愛情,像一片無言的沃土,沒有花哨的張揚,不需要淺薄的表達,卻是彼此人生最可靠、最實在的根基。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讀者雜誌》2013年10月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478176/%E7%B8%BD%E6%9C%89%E4%B8%80%E5%80%8B%E4%BA%BA%E8%A6%81%E5%85%88%E8%B5%B0

挑戰自我極限… 王文華練就韌性人生

2013年10月09日
公開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480272 挑戰自我極限… 王文華練就韌性人生 •經濟文摘 2013/10/08 在山上,每一步都要靠自己,沒有授權、委派、外包的空間,對企業家或高階經理人,是很好的學習… 【撰文�潘俊琳】 「當了老闆之後,很多事情都是光說不練,在爬山的過程中,人會累得講不出話來。這會改變很多習慣,因為平常老闆都是出一張嘴,到了山上,就必須要用嘴巴以外的部位,每一個步伐都要自己踏出,這是滿好的體驗。」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這麼說。王文華是知名作家,曾經擔任知名企業的總經理,也曾自己創業,他給人的感覺是斯文機智的思考型人物,和身強體健的肌肉男似乎連結不到一塊兒。事實上他每周固定爬兩、三次山,並且勤練瑜伽。王文華說,「開始爬山之後,我體悟到人生很多的力量,來自於身體、來自於外界的環境、來自於自身的肌肉。有強健的肌肉,才可能靠著身體走到更高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外界的風雨,度過人生的艱辛,經過這些歷練,才可能找到人生的快樂。」 耐力訓練 身心力量合一 爬山讓王文華學會肌肉與心靈、柔軟與堅韌,兩者合而為一的人生,而這些都是職場上不強調的。他說,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數學要念好、考試要第一、工作要步步高升,不是強調腦就是訓練心。但不論是事業或是人生,一定都要有「肌肉」,一定要有磨練出來的韌性和身體的強度,如此才能度過事業和人生的挑戰。沒有肌肉的人,加班靠的是體力,但撐到某個階段,人就垮掉了。肌肉代表著平常不斷地訓練,有了肌肉就有了身體的強度。王文華認為,一般人對身體和人生有一個很大的誤解,就是想說,我只要不斷地訓練腦力、學習、閱讀、工作、打拚,就可以達到成功。其實不然,一個組織確實需要有很多優秀的腦袋,但也要有執行力把好的想法做出來,肌肉就是事業和人生的執行力。 輕裝簡從 學習減法心態 爬山,讓王文華看到了身體的重要,也看到了自然的美,他說這是他人生前半段忽略的兩件事,要在人生後半段把它們補回來。 王文華有一群固定一起爬山的好朋友,他們都是企業的創辦人或是高階經理人,從自己和他們身上,他看到了山上和山下生活的不同。 在山下,大家慣用「加法」過日子,事業體愈大愈好、人才愈多愈好、業績要每月每年成長、資產那更是要不斷增加。但是用這樣的加法心態上山,帶著一大堆的隨身之物,不但很吃力也走不動,還可能根本用不著。上山,讓王文華和他的企業家朋友學到「減法」的人生哲學,和輕裝簡從的奧義。他說,企業家在山下任何事情都可以授權或指派,這種生活過得很「虛擬」。例如,不用自己去寄信,就不知道現在郵票一張多少錢,不用自己去買水果,就不曉得現在香瓜一斤多少錢,這讓人的生活離現實愈來愈遠。但是在山上,就算請了山青幫忙扛裝備,每一個步伐還是要自己踏出,這件事情沒有授權、委派、外包的空間,對企業家或是高階經理人來說,是很好的學習。因為他們在山下,大多是靠一張嘴下指令,很多事情光說不練,在爬山時,大家會累得說不出話來,從極度虛擬的生活,回到極度「現實」的世界。這有助於他們貼近現實生活,帶來不同的思考和眼光。此外,上山難、下山更難,上山因為要往上爬,比較不會失控,但是下山如果沒有控制好速度,沒有學會把重心放後面,就很容易受傷或摔個倒栽蔥。 調整重心 重視團隊精神 學會把重心放後面,王文華說,這是很多大企業家要調整的心態,因為在山下,大家太習慣一路往前衝,一輩子都在追求、爭取、掠奪,人生到了某個階段,總要開始學習「下山」,這時如果還是想要一步當兩步走,一直想要抄捷徑,沒有取得一個安全的姿勢,最後可能就會滾下山去。 爬山也讓王文華更加體會出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因為爬山不像慢跑、游泳或是瑜伽,可以一個人做,尤其是爬百岳,大家要互相分工扶持,除了背自己的東西,還要背公家的東西,甚至需要山青的協助,沒有一個人可以踽踽獨行。經營企業也是一樣,不管大老闆再怎麼天縱英明,最後還是需要眾人的力量一起完成,經營者要瞭解團隊合作的本質,不要太倚賴一個人的能力與鋒芒,讓整個團隊有適度的分工和合作,在一起上山的道路結伴同行,互相打氣、支援,大家才能一起享受攻頂後的成就感。 【本文出自《經濟文摘》2013年十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