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and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可憐阿,女人真的不能太傻。

2013年11月27日
公開

可憐阿,女人真的不能太傻。看完這新聞之後,雖然天底下不是所有男人都是如此,但女人還是自己要有敏銳度,不要太相信枕邊人,任何事都要查證之後再下決定,Sandy覺得內文中的原配應該是傻傻的家庭主婦,不然先生有無經營失利都感覺不出來嗎?嫁入有錢人家難道就不會用點手段讓自己名下有錢有房嗎?真傻!到頭來吃虧的是自己~女人真的要懂得保護自己. http://tw.news.yahoo.com/偷情瞞四年-苦情戲趕妻築愛巢-200900210.html 偷情瞞四年 苦情戲趕妻築愛巢 作者: 記者袁志豪╱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3年11月27日 上午4:09 廖姓小開外遇女同事並產子,瞞陳姓妻子四年後,謊稱家族企業經營失利欠下大筆債務,要求妻子配合假離婚並帶著小孩搬離住處;陳婦扶養兩名兒子極為辛苦,去年申請緊急生活補助,調閱廖財產證明文件才知廖不但沒賣房,還與小三結婚,難過不已。 她今年對廖姓男子提出刑、民事告訴,妨害家庭部分已逾五年追訴時效,處分不起訴;民事部分廖並未出庭,僅遞狀表示前妻要求的一百五十萬元金額過高。新北地院判廖應賠償陳婦精神慰撫金四十萬元。 四十五歲廖姓男子的父親是某公司負責人,他除了擔任公司董事,也在大安區經營兩間服飾店;廖與同年齡陳姓妻子一九九五年結婚,住在他名下位於新北市三峽區的大樓,陸續生下二個兒子。 廖二○○四年與小他十歲的鄧姓女子出差大陸期間,發生親密關係,鄧女隔年生下一子;廖沒讓兒子入籍,並先另外安排住處給鄧女。二○○八年,廖向妻子聲稱家族企業經營失利,個人欠下大筆債務,擔心連累妻兒被討債公司找上門,建議先離婚;且因需要現金周轉,也要賣掉住處,請妻子帶小孩搬走。 陳婦體貼丈夫,連廖要求她先從公司離職,簽下放棄領取資遣費切結書,不要跟公婆說以避免老人家難過等,均一一配合;之後廖除了按月給付一萬元,從未前往探視。 陳婦一個月收入二萬八千元,去年負擔不了開銷,向台北市政府申請弱勢家庭緊急生活補助,並準備子女父母財產證明文件;她調閱資料才發現,廖和她離婚隔年便與鄧女結婚,且廖不但沒賣掉房子,還與鄧女共築愛巢,更登記扶養與鄧女生下的一子一女,痛心欲絕。

(分享)女人如果沒有自己的事業會怎樣?

2013年11月26日
公開

這篇是轉貼,我覺得寫得不錯,給各位姊姊妹妹參考。 今天行政又推薦了一個素質不錯的女士劉小姐,到我辦公室面試,我掃了一眼她的簡歷,就看透她了,不過還是讓她敘述了一下,她一直做房屋仲介,4年換了3個項目,中間休息了一年,現年28歲,來到我們公司,希望繼續在項目上幹接待客戶的工作。 我們公司招聘的人員,歸納起來有三類,一類是物業顧問,是所謂行銷的,一類是項目銷售,是坐銷的,第三類是行政文員類。 我每次都會讓面試的女士挑,往往她們願意幹行政,其次是坐銷,實在挑行銷的寥寥無幾。即使我告訴她們物業顧問底薪最高,還有提成(分紅),未來還能當經理,轉到行政部或項目部是很easy的事,她們仍然不會改變他們的選擇。 她們的選擇順序,正好是與賺錢多少相反的,怪了。其實她們的選擇順序是按照工作的壓力順序來選擇的,也就是說,她們寧可找一個,壓力小的,穩定的, 清閒的工作,即使賺錢少,升值機會小,發展難。可惜,這樣的人,我連行政部都不會錄用她,因為她們根本沒有事業心,也不會學習,除非現在公司恰好有個緊急 的缺崗。 她們的年齡均在25歲上下,有些確實形象可人,但是,我真的為她們的未來擔心,因為,很有可能,她們的未來很麻煩,甚至會過悲慘的後半生…… 在最能吃苦的時候尋求了安逸,在最能學習的時候,談了戀愛,因為她們的計劃是28歲以前結婚生子,所以打扮,交友是她們全部的世界,當然了,享受青春的快樂時光,也是最吸引她們的,即使為此請假,辭職,也不會當回事。 自然她們在28歲,如期的嫁給了一個有錢的或是有潛力的男人,這個男人之所以娶她,往往是因為她花開正艷。 老公那個時候或許還在事業的發展階段,她很聽老公的話,辭職回家了,當了全職的太太,有些還在無心的上班,直到生孩子。 對於一直處於底層員工的婦女,生孩子,幾乎是她們事業的結束。除非是在事業單位,如果是一般性的單位,她們往往因此就辭職了,懷孕到生,餵養孩子半 年,一切恢複的時候,想起上班就頭疼,首先,不好再找清閒的工作,因為那個時候,要找可以回家比較早的差事,否則,無法照顧孩子,不放心呀,其次發現要雇 阿姨(保姆)來代替自己,一盤算,阿姨比自己還貴,結果,給了自己一個藉口,為了教育孩子,親自帶孩子,一直到長大,其實對事業的沒追求,以及對社會工作 的畏懼也是造成她成為專職太太的原因。 全家的經濟重擔落到了老公的身上,老公在事業上不斷的努力和學習,和業務關系的不斷交往,素質提高了,職位和金錢提高了,朋友圈子也越來越大,社會不斷的進步,老公也不斷的進步。 老婆其實也不是那麽的忙,孩子上幼兒園了,她一個人,孩子上學了,她還是一個人,偶爾也會和另一個不上班的太太,一起逛街,美容,但是發現,自己和 社會越來越遠,幾次鼓起勇氣要再次步入社會,但是年齡不饒人,原來的基層工作,她不能幹,原來幹不了的,現在更是幹不了,其實這樣的女人,也不會特別的賢 惠,料理家務慢慢的失去了興趣,畢竟是新時代的女性,哪裡願意甘心在家老這麽呆著,可是,後悔呀,小得時候沒有認真的讀書,在職的時候沒有學什麽,也沒有 真正潛心與任何的行業,沒有一技之長,怎麽開始呢,怎麽堅持呢,在可以吃苦的時候,享樂了,人生的糖果都吃光了,現在除了不斷的猶豫,影響著心情,甚至還 煩擾著老公。 可是她可以接受,畢竟有幸福的家,有愛她的老公和可愛的孩子。只是她經常抱怨家務的煩瑣,她為了這個家,奉獻了一切,老公懶得和她擡杠,其實老公想說,我為了這個家在拼。 她最大的願望,是想讓老公跟她耐心的聊一會兒,可是他回家很晚,因為應酬,即使回了家,也不說話,看電視睡覺,女人不讓他睡,吵架,老公覺得這個女人越來越難以理喻,女人感覺男人好象不那麽愛她。 吵架,對於一對幸福的夫婦,是打情罵俏,而對於冷漠的夫婦,是想打破麻木,打破了麻木,往往是煩,往往是徹底的厭惡。 兩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決定了兩個人產生了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造成了共同語言的減少,女人當初吸引男人的魅力,已經不在,而跋扈和神經質,不斷的騷擾著男人,一直到男人,真的有了外遇。 一個在恐懼中生活的女人,懷著不願承認的自卑,在老公熟睡的時候,偷偷的翻查老公的手機,多麽可憐的景象,發現了什麽,又能怎樣。 女人,悲慘的生活開始了,其實早就開始了,這個時候,她將在寂寞中老去,她將與家務為伴,與電視為伴,如果她精力旺盛,還會與家長里短為伴,當然, 作為報複,她甚至會揮霍老公的錢.她並不快樂,甚至上網,其實,網絡上尋求不到什麽,可能有個比較閒得無聊的人,會和她聊幾句,替她的老公。她的老公,不 僅和她說的少,好像動的也很少,總之,無望的苦難,毫無懸念.一直到老。如果離婚,她會陷入絕望,因為生活曾經是她的全部。 女人,如果在年輕的時候沒有事業,沒有學習,自從她生了孩子,生活就越來越悲慘,苦難的一生。 而有事業的女人,不斷的豐富自己,愛情不是她生活的全部,他和男人,太有共同的語言,生孩子對於她,只是一個小小的耽誤,因為她已經在管理層,我有 個裝修公司的朋友,副總經理,看似柔弱的女子,她是臨產前,老板開車把她送回家,她自然生產的,一個月不到的時候,我給她打電話,她在武漢出差.孩子很健 康,家里安排的很好.她的例子可能有些極端,但是說明了很多問題。 男人有外遇,其實真的不全是因為好色,說句實話,如果當你苦惱於事業的癥結的時候,老婆和你因為雞毛蒜皮的家長里短,嘮叨個不停,你和她說企業管 理,她和你說商場的打折,你很困,因為壓力,她拿枕頭砸你,你說有多煩,你再定睛一看,對面的女人,面目猙獰,滿嘴泥濘,你還能說什麽這樣的女人,不僅僅 自己苦難,也會給她的責任老公帶來煩惱。 有事業的女人,很美,看她們在男人的世界里,閃展騰挪,學習中的女人很美,才情橫逸,和這樣的女人生活,樂趣是難以言表的,她們或許不是花瓶般的絢麗,但會讓你靜,讓你甜,讓你樂,讓你敬。 現代社會,經濟是如此發達,女人當全職太太,如果是女人的決定,是因為她已經退縮,如果是男人的決定,那實在是自私的對自己犯了錯。 我給面試的女孩子講了這個大概意思,她說,她明知道會這樣,但是她還是覺得不想吃苦,和擔風險.她相信愛她的男人,不會那樣的。 什麽叫吃苦?你們真的沒有見過吃苦的工作,看看搬家公司和工地上的工人,你在辦公室裡打打電話能算吃苦?在有空調的高級辦公室,拜訪客戶算是吃苦? 聽老板的話,認真的看看書,網路上查查資料,算吃苦?這樣的女職員,看她們的人際關系很有趣,她們在公司的朋友,不是利於業務進步的,而是有男性魅力的, 不是一起幹活的,而是能玩到一塊或聊到一塊的。 這就是為什麽中國當今離婚率高的原因,所謂中國式離婚,正在不斷的發生,在我看來,繼續會發生。女人憑什麽只是生孩子的工具,憑什麽生了孩子以後就淪為保姆,難道要用所有的精力為了家嗎,別忘了,她也曾經受過良好的教育,她也曾經有過夢想。可是什麽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當然,沒有事業的男人,會更加的悲慘,他的悲慘就是,一生都沒有吃過糖。比女人還慘。 本文獻給所有在職場的女人,因為世界是複雜的,很可能有人會覺得文字偏激,以偏蓋全,畢竟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女人是應該 拿來寵拿來愛的,男人教育女人要有事業心,看起來多麽冷漠和不體貼,只有老板才會這麽卑鄙和務實,可就是這個卑鄙的老板,在公司裡邊給予婦女和男人一樣的 平等晉升的機會,他痛心那些曾和他並肩作戰的紅顏知己,他花心血培養出來的有商業天賦的女職員,早早退出了職業的舞臺,那些嘴上追求平等的女人,暗自默 念,女人是弱者。 一個事業上有追求的女人,是多麽具有魅力,這種魅力是那麽厚重,她辛勤工作的身影,和隨時洋溢的才華,多麽迷人,多麽的禁得起歲月的推敲。這樣的女人,才應該多給她們一些體貼和關愛,因為值得也需要。 那些還天真爛漫,養尊處優,抱怨憂郁的在職的女員工,如果你的事業目標是沒有目標,我還怎麽要求你不要上班遲到,真不知道哪一天,你的男朋友一句 話,就讓你辭職了。她們所受到的關愛已經太多,她們有的是時間休息和娛樂,她們的未來會在慵懶中度過餘生,還能和她們有什麽可聊的?我不覺得她們有什麽魅 力,特別是對於我,在她們辭職的時候,我幾乎懶得假意挽留。 因為我說的笑話,她們聽不懂,我說的悲劇,她們當笑話。 如果老天善待你,給了你能幹的丈夫和優越的生活,請不要收斂了自己的鬥志;如果老天對你不夠疼愛,百般設障,也請不要磨滅了對自己的信心和向前奮鬥的勇氣。 女人,妳可以活得更精彩!

《星雲說偈》法門無量

2013年11月26日
公開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28174 八萬四千諸法門, 諸佛以此度眾生; 分別諸法無量門, 隨眾生性化導之。 ──《華嚴經》 經典常提到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那是為了因應人的八萬四千煩惱而施設。當然人心的煩惱不只八萬四千種,八萬四千是象徵數量繁多,而在佛法裡,不同的煩惱也有其對治的法門。 比方,貪欲心重者,貪心就是煩惱,佛法有「不淨觀」可以對治。觀想人的身體充滿骯髒不淨,人死亡後,屍體會隨著時間爛壞發臭;或者觀察身體裡的髮、毛、涕、淚、汗、垢、痰等三十六種不淨物,都是人人所不喜歡的,如此就能止息內心的貪愛欲念。瞋恨心強者,用「慈悲觀」來對治,觀想一切眾生和我一樣,因而生起慈悲平等的心;愚癡心重者,可以用「因緣觀」來對治。我執很重、散亂心強者,可以用「念佛觀」、「數息觀」來對治。不管是貪心、愚癡、瞋恨、嫉妒或是各種各樣的煩惱障礙,佛法都有因應的法門來消除。 所以「分別諸法無量門,隨眾生性化導之」,佛法有大乘、小乘,頓門、漸門,參禪、念佛,各宗各派,各家都有很多的說法。這許多的法門都是因應眾生不同根性而有,不論眾生是哪一種毛病,佛法都有藥方給予醫療對治。 佛陀就如世間的大醫王,佛法是藥方,可以為我們消除心靈上的各種毛病。所以「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一切佛法都是為了對治眾生心中的煩惱,所以法無定法,都是佛陀「隨緣化導諸眾生」,才方便權巧演說的種種法。

車車亮晶晶

2013年11月25日
公開

利用今日週一休假,sandy做了很多事,(1)繳信用卡(費用超過超商2萬,所以要臨櫃繳款),(2)sandy又擠十萬出來繳房貸,所以目前剩18萬左右(3)詢問自己手機綁約綁到何時,sandy想把手機費率降到200以下,一問才知道要明年8月初才可以換其他優惠方案(4)坐公車到龜山振興路牽自己的愛車,車車弄的亮晶晶,讓Sandy不太敢開說,總共花了8000整理這台車車的外觀,當然不是全銬漆鈑金,是部份做,所以還是有些小遐疵,不過Sandy很滿意了,之前牽回toyota原廠,收費比現在貴,還只做更小部份,所以回原廠是最笨的,除非是新車回原廠,不然開過五年後的車車,還是照外面的師傅做比較經濟實惠,昨日Sandy從南崁坐往桃園客運總站(後站),在從總站坐9102到龜山振興路口處在走路過去,為這麼辛苦是因為往體育大學的公車在17:55分之後就沒開了,因為自己不想麻煩別人 所以只能用走的,走到中央製幣廠那邊(老版的車廠在中央製幣廠那邊),現在想想sandy還真利害,那段路很長,後來自己麻痺自己腦袋想像自己是在自助旅行走路,這樣想就不會不開心了....XD~ (5)約天然氣公司來家健檢,因為管線老舊,所以需要請天然氣公司來查看是否有漏氣,為安全起見,Sandy花2800大洋更換了管線的接頭處,還有後陽台接天然瓦斯的接頭及管線,這種有可能會危害安全的支出Sandy是不會省的. 所以今天一共做了五項大要點. 開著車車,自己不禁滿足的笑了起來,沒想到自己那麼利害,所以女性同胞千萬別小看自己,不要以為啥事都要靠男人,自己也是可以做的到的! 車車亮晶晶讓自己有股不想開車的衝動,想慢慢不要依賴車子,節能減碳坐公車~

慈濟志工2013年度最後一堂志工課

2013年11月24日
公開

今天是慈濟志工2013年度最後一堂志工課,記得2013-四月份讓淑華師姐帶領上第一堂志工課,從上課抗拒穿灰衣白褲,到現在慢慢接受這種慈濟人穿著,經過自己的內心掙扎,因為Sandy不喜歡穿白褲子,純灰上衣Sandy是在靜思堂請購的,第一條白褲子也是,因為那裡面賣的褲子都是one size,所以沒得選擇,只能選腰圍決定買哪條白褲,但因為one size,所以褲子穿起來像燈籠褲所以當時前幾個月Sandy是很抗拒穿這種很蠢的衣褲去上慈濟志工課,直到後來逛NET服飾店,看到有賣合身的白牛仔褲,才又買了白褲二件,真不知慈濟為何要選那麼容易會髒的白褲來當慈濟制服,不過這種制定的慈濟制服是都要志工自掏腰包買的.穿著這種灰衣白褲是要把衣服紮進褲子裡且腰帶要買慈濟logo腰帶,還要買襪套(就是進慈濟靜思堂之後腳要套上襪套避免弄髒室內,因為進室內是要脫鞋的),光這些行頭就要先花個二仟元左右,之前Sandy還有點質疑,為啥做善事先上培訓課要花買制服的錢,不能穿雷同的就好嗎?? 目前Sandy固定都有每月捐小額善款給慈濟,所以慈濟裡面的竹筒就沒有認養(就是每日零錢丟進竹筒,滿了後拿去慈濟捐做國際賑災),對於這塊,Sandy覺得自己除了慈濟之外還有其它弱勢團體機構有捐款(世界展望會/救世會/勵馨基金會),因為捐款這檔事Sandy覺得要量力而為,不是無窮止盡的捐,所以Sandy每月是有固定的捐,這些捐出去的錢是Sandy把自己的物慾降低才有這些餘錢捐出去(例如,Sandy上班把自己的車車停公司外面每月省500元(讓自己的車在外風吹日曬八小時,停公司地下室每月扣500元停車費),每天自己做早餐,及中午帶便當每餐省約有60元左右,少買飲料自己泡紅茶喝白開水及自己煮咖啡),這些善款的錢都是Sandy一點一滴省下來的,再加上Sandy很少買衣/物/包包等身外之物的配件,不過自助旅行是Sandy省不下來的一筆大開銷,飯可以不吃,衣物可以不買,但每年一定要安排一趟身心靈之旅(無論國內外旅行都可以)雖然2013年沒有出國(是因為要擠出錢繳清房貸,今年五月(NTD$268257)和十月(NTD$300000)就已經繳掉五十幾萬,年底前要再繳28萬就可以結清房貸),因為這幾筆大開銷讓Sandy今年不敢安排國外旅行,如果年底再繳28萬,今年就總共繳掉NTD$848257,Sandy覺得自己好利害耶,靠自己節省用死薪水+理財+有效率的控制自己現金流,才能得到現在財務自由的Sandy,所以呀,有志者事竟成,有發心要做到,一定會達成願望的! 之前很羨慕Cherry有個富爸爸富媽媽,因為之前Cherry買房時,下手買700多萬的房子(這700多萬對Sandy而言是天價),Cherry爸就給Cherry負擔300多萬,所以Cherry只有貸款400多萬左右,Cherry媽幫Cherry負擔房子的裝潢費幾拾萬,雖然房子比Sandy家還華麗,但Sandy現在變的一點都不羨慕了,因為Sandy是完完全全靠自己雙手打拼來自己賺的錢,沒有靠爸也沒靠媽,直到現在即將要靠自己力量把房貸結清了,Sandy自己越來越崇拜自己了,房貸大支出處理掉之後要存環遊世界及退休金了,今年Sandy還沒40歲唷,所以Sandy很自豪自己可以在未滿40歲以後開始財務自由了,女人當自強,只要有心一定會達成目標的!Let's go next step!go go go!

四種壞理財的原因,你犯了幾種?

2013年11月24日
公開

俗語說見多識廣,書看多加上常回答人理財問題,除了可發現自己沒注意到的理財問題,更能歸納出人常見沒能好好理財的原因。以下四種原因是我常聽常看常解答破除的壞理財思維,可以看看你身上是不是也有。 原因:沒有錢怎麼理財? 破除:分開成兩個問題來看。 雞生蛋,蛋生雞,現實生活中這種兩難的問題很常見,久了之後人都習慣思考單向選擇而不是考量雙重的可能。在投資理財中,「沒有錢怎麼理財」就不應該當成一句話來解讀。這個問題破解的方法就是在句子中間加個問號: 沒有錢怎麼理財? 改成→ 沒有錢?怎麼理財? 沒有錢與怎麼理財是兩個完全要分開看的問題;沒錢就要存錢(下個原因說明),要知道怎麼理財就要學習,兩者應該要一起進行。我常建議剛起步學理財的人,不論你是學生、上班族還是退休人士,在存錢的同時就要同步學習投資策略,等到存夠錢之後腦袋才會有一定的投資理財知識。 況且理財不是有錢才要做的事,就算你身上只有幾百幾千元的投資籌碼,你也可以去買好公司的零股或是投資黃金白銀開始,這兩個我相信只要時間夠長,擺個五年以上賺錢的機會都很大,而你跨出這第一步也就會開始促使你踏上理財之路。 富朋友逆轉思維:不是沒有錢怎麼理財,而是沒理財怎麼會有錢。 原因:月光光、心慌慌,我是月光族 破除:小豬撲滿來解救你。 「你這個月有沒有可能存下十塊錢?」每次月光族聽到這殺手級的回覆都一時不知如何反應,卻也沒有人回答不可能,就算是身上有債收入扣除支出仍是負的人也會說可以。 這不就成了嗎?你已經開始不是月光族,只要你領到薪水的第一天馬上就做存錢的這個動作,你就開始從月光族名單上退位,而這個動作也將開啟你的存錢模式,更重要的是你開始培養跟月光族完全相反的習慣。換句話說,他們的習慣是愈來愈沒錢,而你的習慣就是愈來愈有錢。 如何做?首先你不用急著花錢去買小豬撲滿,可以把你家中廢棄不用的罐子拿來用(保特瓶用小刀對切也行),每個月領到薪水的時候就丟一些錢進去,經濟壓力大的就丟個10元、20元,經濟還OK的存個上百元也行。平時如果沒花完的零錢也可以丟一些進去,不過切記切記再切記,這罐子裡的錢在滿出來前是絕對不能拿出來,滿出來後也要拿去銀行存下來。 只要你做到這件事,你每個月自然就會想多存更多錢,而你也就正式跟月光族說ByeBye。 富朋友逆轉思維:做月光俠不要做月光族。月光俠都會先洞悉壞人的下一步,你也可以早一步預估自己的花費行為,然後控制好支出。 原因:想要理財投資,但不知如何開始? 破除:設定理財目標就知道如何開始。 當你決定出發到一個陌生地方,你絕對不會問自己要從哪裡出發,而是問要去哪裡,是吧!?你會上網Google地圖,然後查詢你的地點再哪裡,之後你就會決定要怎麼去,走什麼路線,開車或坐車。所以你知道目標後,就會找到到達的方法。 學習投資理財也是,當你不知道要如何起頭時,其實你並非真的不知道,市面上那麼多教人理財投資的書,雖然很多是給鬼給怪的亂寫害人,不過用功一下就知道大部份人都是推薦那幾本理財書。重點還是在於你不知道要往哪個方向前進。 所以目標要如何設?你可以先從大方向開始。想學哪種投資?單一股票、指數化投資、房地產、共同其金、黃金白銀、古董買賣?千萬不要問哪個比較賺,這是初手常犯的思維,你應該要先看哪種較適合現在的你。比如房地產投資需要假日或晚上到處看房子,可是若你跟我以前一樣每晚走出公司時間是從PM十點開始起跳,假日需要陷在床上充電的人,那房地產就不適合現在的你來研究。同理如果你很珍惜白天的上班工作,那就不要冒然去跟人家投資股票當沖,因為盤面上比你有時間,能盯盤專心度比你高百倍的人多如繁星,你要同時應付老闆跟大盤是很難的。 富朋友逆轉思維:書店有很多漫畫式的理財教學書,很適合邊看邊笑邊切入基礎學習。 原因:有錢亂投資,報酬不上不下。 破除:先從穩定投資開始,養成贏的習慣。 最後一個就是壞理財中的高手班。你有錢,你也有投資,可是你的獲利總是不高不低,結算下來也是虧錢居多。我通常會提醒這些朋友,人輸多會輸習慣,當輸急了就會做出更不理智的投資。很多投資多年報酬不見進展的人,到後來都會想要賭一把大的把之前錢賺回來,詐騙集團都是這樣利用人心理。 關鍵在雖然你知道如何投資,可是卻太急著想賺大錢,沒有先求穩再求準。美國職棒MLB傳奇投手 Greg Maddux,人稱控球大師,是我以前玩電玩重要人物,因為他真的太好用了。就算他沒有快如子彈的球速,沒有感覺從二樓往下掉的大幅度變化球,沒有王建民像鉛球般的伸卡球,但他仍然拿下四次全地表職業投手最高獎項賽揚獎,靠得就是準準準的控球。而且因為他夠準,所以投球信心就愈大,在場表現也就愈好。 所以如果你投資經歷超過一、二年,可是投資績效一直不見起色,我會建議你先收起你投資狂人的心,降低你的投資報酬預期率,從較低報酬但穩定度夠高的投資開始。先享受贏的感覺,讓投資準確度變成你的投資習慣,當勝率夠高夠穩之後再開始開始往上調整你的投報率。 富朋友逆轉思維:先把錢拿去定存三個月,磨一下投資耐心,等你看到錢穩定變多後再思考之後該如何投資。 更多閱讀: http://blog.17rich.com/4-bad-financial-habits-to-break.html#ixzz2lZ20xfSH

7個你該準備緊急預備金的原因

2013年11月24日
公開

自從將緊急預備金的準備方法跟心態放上部落格後,偶爾就會收到來信問相關問題,收到時都感到高興有版友正在為更穩健的財務體質做準備。除了預備金該準備多少,有些問題是詢問預備金的使用時機。這問題的答案最大宗旨就在不打亂你原本的理財計畫,不過為了讓更多人清楚何時該用預備金,以及為什麼該準備,富朋友列舉一些使用預備金的「突發事件」與準備理由。 理由一:不打亂你的理財計畫 這句話已出現在本文第二次,因為真的很重要。常言道「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這句話說的很對,所以我們更要準備好預備金來維護原本的理財計畫。想像你這個週未假日要開車或騎車出遊玩,故且說你要去外縣市,出門前你瞄了一下油箱表,發現油錶指針距離底部紅線還有一格。雖然這樣的油量可以讓你跑一陣子沒問題,不過當你上路時你一定會先往附近的加油站開去,就算不順路多數人還是會繞過去加滿油。其實這些油量是有機會讓你在沿途中找加油站,只是我們通常不會這麼做,因為我們不知道沿路是否真的能遇到加油站。再來我們會對這點油量感到不放心,以心理學角度來看我們人喜歡確定的事,避免不安定的感覺。 既然我們都懂得預先加油確保出遊照計畫順利到目的地,那為何我們在做理財時就不遵循同樣的道理呢?看完車子加油的比喻希望你會更了解,緊急預備金對不打亂理財計畫是很重要的理由。 理由二:傻了!電視看一看沒有畫面? 有次我打開電視,發現畫面不是預期的運動台,而是扭曲的黑白畫面,背景配合著沙沙聲不斷地提醒我電視壞掉。心想「哇鳴∼一台新電視少說要二、三萬元吧?」好在我當初買電視就特別選有保固期的廠牌,拿起手機撥了通電話給原廠,對方答說沒問題會派人到府檢查,心想不用自己送真是太好。電話還沒掛斷,服務人員繼續問:「請問先生您購買日期是何時?如果超過三年保固期到府檢查會酌收基本費五百元。」「是喔,我好像差不多買三年了耶…」結果一查是「三年又二個月前」買的,如此的巧合當下表情跟冏字沒兩樣,又是一筆意外開銷。 除了電視,家裡的電冰箱、電扇、冷氣、熱水器、馬桶…等,都是一旦壞掉就要破費不少的生活用品。而且現在科技發達,在製造商利潤控管嚴格下,產品用料早就都算好保固期該多久才不會壞。特別是3C的產品,早就算好了啦!(你可以去問周圍工程師的朋友,他們會告訴你現在的科技產品保固期都怎麼估出來的) 理由三:超過千元的醫療費用 一般看診掛號費幾百元不會影響當月支出變動太多,不過如果是比較緊急或嚴重的醫療費用就可能超過好幾千元。如果運氣不好需住院花得更兇。雖然保險可以支付,但效用性不夠及時,在保險公司支付前就需要動用到預備金。雖然我們都不希望臨時被送進醫院,但人生總是多變,事前做好準備有益無害。 理由四:收到喜訊 「我要結婚了,來給我請吧!」當電話或電腦彼端傳來這好消息,當下除了高興之外代表的是又有一筆臨時支出。雖然有時會半開玩笑的跟朋友說:「要結婚要早點說呀,紅包錢是要存的。」不過親友的喜事並無法控制。天雷勾地火不只在小說裡出現,現實生活也會發生,而且常聽說結婚就是要抓住衝動的當下,而且不知為何這種衝動還會傳染,周圍的朋友往往都接續結婚。 也因為物價指數上漲,紅包包個上千元是很平常的事,相對來說這筆錢佔薪水比例也變高,所以在沒有規劃情況下,臨時的好事也需要動用預備金。 理由五:汽機車突然壞掉! 開車族把車子停路邊都會擔心一件事,回來開車時看到前後或車角凹了下去,不然就是側邊多了一道刮痕。除非你找的到創作的人,不然停車被擦撞真的只能自認倒楣。而且在外地碰到車子突然要維修,修車的老闆一定會笑容滿面迎接你,此時可別誤會他把你當朋友,是因為他看到賺一筆的機會呀!這種汽機車維修費有時要好幾千元,也無法預期什麼時候會發生,但這輩子總是會遇到那麼幾次。這筆費用跟每個月固定的保養費不太一樣,是那種開支較大平時不會發生的費用。 7個準備緊急預備金的理由 理由六:突然要出遠門 在外地工作、讀書的族群,都會有臨時要趕回家鄉處理事情的時候。不見得是家中發生急事,有時只是要處理回原戶籍地才能辦的事,而且這種事都是你聽到當下覺得有點扯的事,「為什麼一定要回戶籍地辦才行?」但有些公家機關就是要本人回去沒辦法。這種不在計畫中的外出,如果交通費過高或是補辦申請的費用較多,預備金的功用就可以發揮了! 理由七:失去工作,收入所得短少…… 最後一個情形比較嚴重,不過也是預備金重要的存在理由。2008年的金融風嘯至今記憶猶存,無薪假這名詞在當時成為新聞常見關鍵字,從此也成為上班族字典中的紅色警戒字。突然的收入來源中止絕對會影響生活品質,更嚴重如果失業面臨到資金缺口,影響一個人的信心及士氣低落都會導致尋找工作更困難。人一急就會慌,慌了就會做出不理智行為,這時如果有緊急預備金能夠支撐自己或家人三到六個月以上的生活,你也可以在較輕壓力下去尋找其它收入來源。這才是我們該面對困難該有的態度,以較充足的能力面對,帶著吃飽的體力才能救火。 富朋友知道對某些人而言,緊急預備金是個模糊離自己還有些遠的名詞。然而,就像商場上許多最終倒閉的企業,可歸因於很多事情在有能力防範時沒準備,等危機發生後才急處理,最後只能栽在那根稻草上。我們也可以從醫院設立急診室方面來思考,負責急診的人通常是技術與輕驗較豐富的醫生,作業人員也隨時待命,因為會在急診時間進到急診室的患者都比較嚴重。同樣地,當我們臨時需要一筆支出時,代表那件事影響程度也會比較高,如果事先能用預備金這道城牆保護起來,相信就能讓自己的理財與人生更安穩。 總歸一句:緊急預備金不是為了降低傷害,是為了不造成傷害。 更多閱讀: http://blog.17rich.com/7-reason-for-preparing-emergency-fund.html#ixzz2lZ6jn0Ye

「全世界都欠我!」註定失敗的13種爛個性

2013年11月24日
公開

還好Sandy沒有以下周刊寫的爛個性及心態~現在Sandy看事情都是用正面去看,且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了,更不會去討好別人,生活越過越自在開心嚕~ 常說態度比能力重要,擁有正確的心態與個性,是成功的關鍵。但是,人們往往忘記了這點,特別是面對困境時。以下是《富比世》雜誌網站專欄作家雪瑞.康諾(Cheryl Conner)列出13種不該有的壞個性: 精采重點: 退休老將,如何讓企業再生?日本航空+宏碁解析套書,優惠399元! 1.浪費時間自艾自憐:面對外界環境的惡劣或是自己的處境感到不平,不停地抱怨,卻不願採取任何行動。 2.浪費時間在無法掌控的事情上:外界環境本來就有太多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情,與其浪費時間抱怨,不如好好地花時間去思考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 3.煩惱著要如何討好其他人:不需要一味的想要討好別人,而是應該在恰當的時機和場合,真實說出自己的讚美,而不會讓對方感到尷尬,或是顯得太過刻意而不真誠。 4.害怕承擔評估過後的風險:承擔風險是成功必要的過程,但不該是有勇無謀,一旦事先仔細評估過可能的風險之後,就開放手一搏。 5.失去掌控權:任由別人左右自己的行為與情緒,容易受外界影響,而認為自己不如人或是能力不足。 6.不敢作出改變:不願意作出改變或是面對新的挑戰,對於未知或不確定,感到恐懼,而想要逃避。 7.執著於過去:老想著過去的成功或失敗,只會讓自己更加裹足不前,無法面對未來。 8.一再犯相同的錯誤:如果無法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只會浪費更多時間,愈來愈難成功。 9.忌妒他人的成功:「見不得別人好」的負面情緒,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 10.一失敗就放棄:面對每次的失敗,就代表你距離成功更近一步,心念一轉,很多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 11.害怕孤獨:真正成功的人,懂得如何獨處,善用獨處時間,進行深度的思考。 12.認為這世界是欠你的:外在環境或許不利,或許有很多不如意之處,但是山不轉路轉,總是能找到應變的方法,幫助自己找到出路。 13.期待立即的結果:凡事應看長、看遠,有計劃的一步步完成,只求短期效果,最終吃虧的仍舊是自己。(吳凱琳編譯,新聞來源)

我要做有錢人

2013年11月24日
公開

http://www.masterhsiao.com.tw/GetRich/GetRich.htm 每個人都希望當個有錢人,但是如果方法不對,可是一輩子無法富裕,只能平凡的過日子。這裡要告訴讀者,為什麼只有靠投資理財,才有機會晉升到有錢人的行列,也才有可能早日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 唯有理財才可能致富 理財就是個人的財務管理,將已擁有的財富做最有效率的運用及管理。如果不懂得理財,這輩子大概就跟財富無緣。有這麼嚴重嗎,不會理財真的就沒辦法富有嗎? 不會理財有多悲慘 是的!如果不會理財,就只能靠工作亦就是薪資來賺錢。把一生中所賺得的薪資扣除花費外,通通加起來就是積蓄了。簡單算,如果一個家庭每年可以結餘50萬元,25歲開始工作,55歲退休,大概有30年的時間可工作,那麼到退休時的金額是1,500萬元!如果將通貨膨脹考慮下去,以每年2.5%的通貨膨脹率,相當於=PV(2.5%, 30, 0, 15000000) = 7,151,140。天呀!連續30年,每年都能夠有50萬元結餘喔,竟然會落到退休時只有約等值現金貨幣700萬的積蓄,連個台北市的房子都買不起。 注:本文的藍色斜體字是Excel財務函數,均可以直接複製到Excel的儲存格運算。FV為終值(未來值)函數,PV現值函數。函數的詳細說明請參考『Excel投資理財之應用』一文。 定存也只是聊勝於無 我想沒有人那麼笨,只會把賺來的錢藏在床底下,至少也會用定期存款來理財。如果以現今定存利率2.5%來看,每年50萬,30年結果又會是如何: =FV(2.5%, 30, -500000) = 21,951,352 考慮通貨膨脹後: =PV(2.5%, 30, 0, 21951352) = 10,465,146 嗯,還不錯,已經由700萬變成1,000萬了。買個房子大概沒問題,可是想要退休養老,恐怕就不太夠了。談到這兒,其實我很訝異國人在民國96年的調查中竟然有56.6%的比例是只有以定期存款來理財的。 看看會理財的人 如果會理財的人,每年可以有15%的投資報酬率,其他條件一樣,瞧瞧結果又會是如何呢: =FV(15%, 30, -500000) = 217,372,573 考慮通貨膨脹後 =PV(2.5%, 30, 0, 217372573) = 103,630,784 不要以為你數錯了,也不是筆誤,確實是考慮通貨膨脹後還值一億元,整整是定存族的10倍之多。這就是為什麼,薪水可以決定能否吃得飽,然而理財卻決定了一生是否富有。 15%報酬率可能嗎 相信許多讀者心中已經憤憤不平,那有那麼好的事,大家又不是笨蛋,如果每年真有穩定15%的報酬率,又何必得放定存!一定又是投資股票或是基金的,那可是得承擔很大風險,不要到時弄得血本無歸、欲哭無淚,將來連個老本都沒有喔!這就是定存族內心所吶喊的聲音。 沒錯,就只有股票或基金能有這麼大的報酬,而且相對的有某種程度的風險存在。風險與報酬是位於天平的兩端,是對等的。想要有高報酬,就必須勇於承擔風險。可是風險真的有那麼可怕嗎,難道說都沒有方法可以有效管理風險嗎?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們在風險與報酬中得到折衷?當然有,整本投資學所談的就是這些。 風險有很多種,但是威脅最大的是:選錯標的風險以及波動風險。選錯標的風險可以透過購買指數型基金或者是ETF來解決,波動風險也可以透過長期持有策略來化解,畢竟股票或債券市場是長期看漲的。這部份可以參考網站『ETF淺談』及『為什麼長期投資股票一定賺』兩篇文章。 我不主張於尚未充分了解如何管理風險的情況,就進行高風險的投資行為。相反的,我認為投資者應該積極學習什麼是風險,了解衡量風險的方法,進而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擔這風險。當一切風險大小都在掌握之中時,面對風險時自然就不畏懼了。 報酬率決定一切 由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報酬率決定了一切。但是為何報酬率有這麼重大的影響?最主要原因就是有了複利的存在。 複利的威力無窮 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在財務的世界裡,全部都是以複利方式來計算的。不論銀行定存、房屋貸款、汽車貸款以及債券價格都是以複利為基礎。複利的意思是每一期末時,將當期所產生的利息再加上當期的本金,作為下一期的期初本金繼續升息。若第一期初本金為PV,每期利率為R: 複利公式 當期所產生的利息是當期的期初本金乘上每期利率R,也就是每一期的期末本利和等於當期的期初本金乘上(1+R)。由上表的演算過程,可以看出第n期的終值和第一期本金PV的關係如下: FV = PV*(1+R)n 由這公式可以看出本金以‘1+R’的n次方成長,n為期數。就是每增加一期,終值就會增加上一期終值的‘1+R’倍。所以說當期數愈多時,因為累積金額就愈大,每乘上一次‘1+R’可都不是個小數目。 可以看出整個終值是以指數型態往上升的,報酬率愈高彎曲度愈陡,亦就是說愈到後面,每增加一年所升高的終值就愈高。這一點利用72法則來解釋會更明白。 奇妙的72法則 上面的公式及圖表以Excel計算是很容易的,但是對理財觀念的了解還是有限。有一個很有用的方法稱為72法則:用72這數字除上年利率R,所得的數字是:多少年的時間會使本金以複利成長一倍。例如年利率10%,那麼本金以複利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時間為72/10 = 7.2年。也可以這麼說,若投資本金1萬元於年利率10%的標的,以複利計算的話約7.2年會成長一倍至2萬元。使用72法則時,年利率R是要乘上100的,簡單的方法是省掉百分比“%”符號不要看。例如年利率7%,是以7當除數(72 / 7),而不是用0.07來除(72 / 0.07)。 下表的中間那一欄是以72法則所計算的數字,就是每增加一倍本金所需要的年數。最右邊那一欄是以精確公式計算出的,可以看出72法則不用對數運算,只需簡單除法也可以得到蠻接近的值,確實是蠻實用的。 這72法則透露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就是:報酬率提高時,本金增加一倍的年數便大幅縮短了。當報酬率為2.5%時,本金得28年才會翻一倍。若報酬率增至15%時,只需約5年就會翻一番了。也可以這麼說:1塊錢的本金,2.5%報酬率要28年才會變成2元。但是15%的報酬率第5年就是2元了,再過5年(第十年)可不是只增加1元變成3元喔,而是2元的一倍成為4元 這說明了什麼呢?同樣是本金1元,當2.5%報酬率以緩慢的速度成長,花了28年時間才漲到一倍(2元),然而同時期15%的報酬率已經成長至52元了。哇!怎麼差那麼多呀。我們再看看前5年只不過增加1元而已,可是第20年到25年的這5年卻一口氣增加了16元。這是因為到第20年時,已經累積到了16元,所以從20年起的第5年就會賺16元。這代表了什麼,就是每5年會成長以前所累積的金額的一倍。這麼說好了,如果本金是100萬,到了第20年時已經成長16倍(1,600萬),那麼只要再5年就會再增加一倍1,600萬成為3,200萬。聰明的讀者,相信已經知道再5年後會增加3,200萬成為6,400萬了。這就是複利的威力所在!只要報酬率夠高,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賺到一輩子所累積的錢。 說一個我自己親身的故事給讀者分享,有一次和一位親戚閒聊,他很自豪的說年輕時兩手空空,到現在(約70歲)好不容易有了1,000萬存款。我跟他說如果會理財,是可以在5~10年內用這1,000萬賺到另一個1,000萬的。當時我預設7%~15%的報酬率,用72法則可以輕易算出是5~10年。這位長輩非常的不以為然,認為我信口雌黃隨便說說,想說他辛苦一輩子才能賺到的,我如何在這麼短時間內可以達成。可是在資本主義下,以錢賺錢就是這麼回事。如果有一億元,也可以賺到一億元,更不用說是1,000萬了。現在知道為何有錢人會愈來愈有錢了吧! 年紀愈大,威力愈大 從72法則裡,了解到只要報酬率高,可以在短時間賺取一倍的獲利,但這對年輕人效益並不是很顯著。因為年輕能投資的金額不大,通常薪水所能賺到的金額會遠比投資獲利還要多很多。所以即使5年一倍的獲利,絕對獲利金額比起薪資還是很少。但是到中年之後,通常積蓄會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投資理財的報酬可是非常驚人,甚至年報酬會比薪資還要多。例如1,000萬的10%就是100萬了,不會比年薪百萬差吧。 我並無意要年輕人不要投資理財,雖然絕對報酬比起薪資少,但是累積金錢的速度還是比別人快很多的。我想表達的其實是:年輕時的重點是工作賺錢,年老的重點是理財賺錢。而且我更要突顯當年紀愈大時,因為可投資的金額就大,效果更是顯著,這不正就是退休族所追求的目標嗎。 年輕時可以靠工作來賺錢,可是當年紀愈來愈老時,身體狀況便不再允許了。如果不會理財,不會用錢賺錢,也就只能靠省吃儉用來減緩積蓄的耗盡。可是反觀會用錢來賺錢的人,年老時不但不用工作,投資所賺的錢可不比年輕工作時少,而且隨著時間拉長可是愈賺愈多。我常很自豪的說,當我旅遊巴黎時,悠閒的在塞納河的左岸喝著咖啡,我的錢還是很努力的在幫我賺錢的。 結論 想成為有錢人唯一的方式是透過投資較高報酬率的商品,但是高報酬所伴隨的是高風險,只要做好資產配置以及風險管理,一切還是可以在掌握之中的。心中除了不會畏懼承擔風險外,還可以早日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 附註: 精確計算本金翻一倍時的年數 終值和現值的公式如下 FV = PV*(1+R)n 我們希望知道當FV = 2*PV亦就是FV/PV = 2時,報酬率R和n的關係。 將上式等號的雙邊都除以PV,得到: FV/PV = (1+R)n 再代入FV/PV = 2 2 = (1+R)n 等號兩邊各取自然對數 ln(2) = ln(1+R)n = n*ln(1+R) 所以以報酬率R要將本金翻一倍的年數n公式: n = ln(2) / ln(1+R)

車車進廠銬漆

2013年11月23日
公開

昨日Sandy就開始聯絡Sandy哥認識的車廠,位於龜山中央鑄幣廠旁邊,之前Sandy還一直在思考如何車子開去車廠老闆那邊之後自己想辦法回南崁,後來還自己重新開車到車廠老闆車廠,沿途找是否有公車站牌,後來找到中央鑄幣廠旁邊有站牌,回家上網做功課查詢自己要如何搭車返回南崁家中,一查到到中央鑄幣廠的公車只有二種,公車的班次不多,所以要等公車的話可能會等較久的時間,自己坐車回來是因為油價貴,如果要車廠老闆送Sandy回南崁家也不是問題,但是一定是開著Sandy的車送Sandy回家呀,還不是一樣要花Sandy自己的油錢,倒不如自己坐公車回家,這樣也不用花自己油料費,後來還是讓車廠老闆將sandy送到桃園火車站,Sandy自己再坐公車回南崁(刷悠遊卡18元),只是自己負擔從車廠老闆家到火車站油料費,這距離不長還好,現在就等週一去車廠老闆那邊牽車車了,從週六到下週一Sandy都只能騎單車或是坐公車了,不過這種生活Sandy早已習慣,因為Sandy在假日是很少開車出門的,所以下週一Sandy就請個特休好好在家休息再等車廠老闆通知牽車,希望車車再拷過漆之後還可以好好維持外觀不要生鏽,再開個二年應該沒問題,大環境不景氣能省則省. Sandy打算週一請假再順便到銀行再提前繳納一些房貸,剩28萬不到,算一算目前每月還要給銀行抽496元的利息,所以不要再考慮了,雖然目前房貸年利率2.5左右,但若手上有錢還是快點繳清吧~富爸爸網站有說過,能盡速把壞債(房貸)繳清就是最快的省錢方式,每月給將近500元利息給銀行一年下來也要不少錢說,先從固定支出下手是最快省錢的方式,下一步Sandy是要把自己的手機費調降到200元以內(現在是每月繳383)這是不能上網的費用,因為Sandy家有ADSL,所以Sandy每月家用電話費要繳566元(含ADSL費用),Sandy沒有申辦上網的手機費率是因為不需要,出門若是要上網就搜尋free wifi,Sandy跟身邊的朋友不一樣,不會常上FB打卡或是上LINE,因為Sandy不會想為了要知道FB上的朋友們每日瑣碎事而申請手機上網,就像手機申請音樂一樣(別人打電話進自己手機,手機會放音樂給來電者聽),為什麼自己每月要花錢買音樂給來電者聽? Sandy覺得這種花這種錢是一種小浪費捏~所以同理Sandy就不會想要花錢購買吃到飽的手機費率,這對Sandy而言是很大的浪費(手機上網吃到飽通常每月都要花到一仟多元以上),現在的Sandy只想要財務自由,不要讓錢控制自己,要自己來控制錢,最想要計劃把錢花費到存退休金和出國旅行,其餘對Sandy而言都是不太想花的費用. 每天存下100塊,你的人生從此就不一樣 你有算過每天花掉多少不必要的錢嗎?一份吃不完的早餐、隨手一杯飲料、一包零食、一本買來打發時間的雜誌、一包煙……,這些都是讓人多花不必要錢的地方。喔!當然我不是說早餐不用吃,飲料不能喝(但是少抽煙少喝高糖飲料是需要的);我指的是買了過於豐盛的早餐吃不完,或是堅持每次都要喝星字頭的咖啡、身體對水排斥只可以喝飲料的富貴體質……這些多花的哩哩扣扣都可能幫你少支出100元以上,而這每天原本能多存下來的100元,可是足以改變人的一生。不蓋你,看完就知道! 前一陣子分享階梯式存錢法得到許多人的迴響,在見面分享會後還有朋友跟我說正在挑戰階梯式存錢法的極限,聽了之後感動到不行,原來真的有人肯照著做!雖然標準版一年存個1萬4看起來不多,不過存錢就是這樣,短期總是無感,不過時間一久堅持下去成效就會驚人。不論是5萬、50萬、100萬、1000萬,總是都得從每一塊錢開始存起,不是嗎? 然而,現實似乎不是那麼回事。 積少成多這邏輯雖然像加法一樣簡單,但做到的人又有多少?真不知是造物者捉弄還是錢四腳跑得太快,人類被演化成喜歡看短不看長,未來才要面對的事很難在現在就感受到(又不是靈媒體質來的),如果身邊有個小叮噹能讓人爬進抽屜就坐上時光機,那我想大部份人看到自己未來後,保證回來都會比現在還拼命工作,更願意多存點錢,更想要改善「未來」的生活。 但是沒時光機無坊,我們可以自己想像儲蓄後的未來,如果知道多存錢可以改變自己後半生,那存錢的動力就會提高。底下就來唸個魔鏡魔鏡,試問如果現在每天存100元,未來自己的命運會有什麼不同呢? 每天存下100塊,6個月後會存下18,000元,這1萬8的耐心錢可以換得: •去做高級的SPA,花錢當大爺,以前的你從來沒那麼享受過。 •去米其林三星餐廳吃頓飯,讓舌尖多一份美味記憶,以後看美食節目會更有感覺。 •買70本書夠你看好幾年,大腦不怕你裝不下,怕你不想裝。 •買台iPad還有剩,平版電腦真的方便,坐車、出遊隨時上網與世界連線。 •買台五聲道音響,不再需要去電影院人擠人,吃鹽酥雞不會有人趕,看18禁也不害羞。 小結:看來存不到半年就可以體驗很多平時做不了的事。 每天存下100塊,1年後會存下36,500元,這3萬多的耐心錢可以換得: •買一個品質還不錯的皮夾,加一套帥氣的西裝跟皮鞋,突顯自己的品味。 •買一台規格不錯的筆記型電腦,上網不再累格。 •買一台變速腳踏車,登山、運動,或是騎在鄉間學金城武I see U。 •報名上三年的外語課,跟金髮帥哥、美女相約三年後Talk Talk。 •女生可以買個耐用的名牌包;男生可以買來送女生,追到正妹。 小結:三萬元已經可以做很多事,一年後的自己已經明顯不同…… 每天存下100塊,5年後會存下182,500元,這18萬的耐心錢可以換得: •一台國產車的頭期款,出門不再怕熱曬雨淋。 •加盟一家連鎖小店,開啟自己的創業機會。 •跟心愛的人去歐洲旅遊10天,品咖啡、喝紅酒、吃起士。 •6個月沒有工作收入也不用擔心,無薪假就把它當放假。 小結:存了五年就開始聞到財務自由的味道…… 真正改變你一生的在這 好了,鋪梗鋪到這就是要引出這最後一段重點。經過五年的耐心儲蓄,每天存100元存到了18萬,真正能改變人生的方法:就是你開始有一筆18萬的投資本金,可以開始去投資。長期來看,每年6%的複利報酬率,20年後這筆錢就變成57萬;如果運氣好投資環境跟過去二十年一樣,每年平均有9%以上的報酬率就可預期,那這筆錢就會變成100萬。57萬或100萬的錢可以做什麼?你可以自行在家靠網路創業,你可以購買商業年金險增加退休年金,你要減輕房貸壓力都行,去世界繞一圈回來都不是問題;當然,如果你離退休還很遠,那更不急著把錢領出來,可以自己拿計算機再算下去,會發現後面錢滾錢速度是愈來愈恐怖。 雖然以上從存100元變成100萬的過程都是用數學在紙上打轉,現實生活中當然沒人說的準,報酬率是4%、6%、9%不一定,搞不好也有可能15%、20%。不過,就算我們沒有時光機看到未來真正的樣子,但有件事仍然可以確定,那就是:只要每天存100元,五年後一定會有18萬的投資本錢。我想這件事你來做或我來做,結果都會是一樣。而且最重要的是,只要你踏出第一步…… 無論如何,你都會比現在還過著更棒、更不一樣的人生。 更多閱讀: http://blog.17rich.com/100-can-change-your-life.html#ixzz2lSTlDk6M

怪老子�債券基金 最佳配角

2013年11月22日
公開

怪老子�債券基金 最佳配角 2013/11/19 【經濟日報╱怪老子】 債券型基金因為報酬率相對較低,許多投資者不只不願意持有,甚至對這項資產存有鄙視的態度。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雖然債券型基金的報酬率比較低,但是淨值波動相對也小很多,跟股票型基金相互搭配,更具有穩定資產效果。 債券型基金或許不是主角,但卻是個不可或缺的配角,就好像紅花沒有綠葉相襯,怎能顯出這朵花的高貴。 在資產配置中,債券型基金扮演著兩個相當重要的角色,一個是穩定資產的波動程度,另一個就是提高整體資產報酬率。就是這兩個角色,才讓債券型基金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股債為何要均衡配置,因為股票型基金屬於攻擊型資產,債券型基金是防禦型,兩者相互搭配起來才稱得上完美的組合。 就好像鋼筋混泥土也是一種組合,混泥土可以耐重壓但是完全沒有彈性,而鋼筋的彈性雖好,但只要輕輕一壓就彎曲,兩種材料都有優缺點,但卻有互補作用,混合起來才會完美無缺,既耐壓又有彈性。 投資理財的道理也是一樣,透過不同資產之間的互補,組合出較完美的資產配置。 資產互補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不同資產間的負相關程度愈高,相互抵消波動的效果就愈好。相關係數是從-1至1的數字,-1是完全負相關,1是完全正相關。 股票型基金跟債券型基金的相關係數大約落在-0.2,也就是兩者是反向的相關,雖然不是完全的負相關,但也有某種程度的互補效果。這道理很簡單,債券型基金的淨值波動跟殖利率有關,殖利率上揚時債券淨值就會下跌,殖利率往下走,債券型基金淨值就會上漲。 股票型基金的漲跌剛好相反,景氣好時殖利率會上揚,基金淨值也會上漲,相反的景氣不好時,殖利率會下降,基金淨值也會下跌。所以只要將這兩類型基金組合起來,部分的淨值波動就自動相互抵消了。 債券型基金的另一個重要角色,就是取代定存。許多投資者總認為投資股票或股票型基金跟賭博類似,漲跌靠的是技巧及運氣,稍有不慎有可能慘賠。這樣的認知,當然只敢將大部分的資產投入銀行定存,只有少部分的資產拿去玩玩股票或股票型基金,導致整體資產的投資報酬率變得很小。 整體資產的投資報酬率是個別資產的投資報酬率加權平均,例如,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投資報酬率是12%,定存的投資報酬率1.5%,若整體資產的八成投資於定存,只有兩成投入股票型基金,那麼整體資產的投資報酬率就只有3.6%。 用七二法則可知道,需要20年之久資產才會翻一倍,也就是投資100萬元,20年後才會成長至200萬元。 如果說投資者敢用債券型基金取代定存,雖然債券的年化報酬率平均只有6.5%,股債比還是維持二比八,那麼整體資產的報酬率上升至7.4%,相當於每十年資產就會翻一倍,20 年就會翻兩次成為四倍。 雖然如此,債券型基金可是有漲有跌,萬一利率上揚造成淨值下跌又怎辦,投資者怎敢用債券型基金來取代定存。這就是投資者的盲點,殊不知定存跟債券兩者是很類似的資產,投資定存就是將錢借給銀行,投資公債是將錢借給政府。如果投資定存一定賺錢,那麼投資公債也一定會賺錢。簡單說,借錢給人家,只要不被倒帳就一定可以本息拿回,哪有不賺錢的道理。 債券與定存的主要區別在借貸期間的長短,定存的期間只有一年,而債券的期間都比一年還要長,有時長達10年或20年,若要本息都可拿到就需要比較久的時間,除此之外兩者是沒有差別的。 又因為債券型基金持有很多檔的債券,只要所持有的債券都賺錢,長期持有債券型基金就一定賺錢。債券的投資性質跟定存相仿,這樣投資者才敢用債券型基金取代定存,才能藉此有效提升整體投資報酬率。 (作者是知名部落格「怪老子理財」創立人,熟諳股票、基金、房地產等各種理財工具,部落格文章常搭配各式圖表、深入淺出,人氣居高不下,並開設有「怪老子學堂」提供課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或媒體提供,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全文網址: udn基金 - 基金高手 - 部落客專欄 - 怪老子�債券基金 最佳配角 http://money.udn.com/mag/fund/storypage.jsp?f_ART_ID=299631#ixzz2lKh0tQau Power By udn.com

任爸雙薪退休生活術 活得精采又悠閒

2013年11月21日
公開

退休金真的要提早準備,因為現在政府不能相信,執政混亂,誰還能指望以後退休金能領到多少,真的要靠自己,Sandy是一個身上沒錢就會沒安全感的人,所以對這塊很重視,也希望自己退休後不要成為老年還為生活費煩惱的老人,加油,這週六/日/一 車子要進廠烤漆(三日),所以Sandy會利用週一請假牽車時順便再去多繳一些房貸,計劃今年底或明年初把這28萬清償還給自己一個自由的財政狀況~ 理財周刊 2013/11/21 任爸有個知名的女兒Selina,但不靠女兒支應,依然過著雙薪退休生活,既精采又悠閒,他的故事是許多年屆退休人的夢想。 任爸,大家對他的印象就是偶像團體S.H.E中Selina(任家萱)的父親,也因為Selina的關係讓他成為各大電視節目常客。採訪這天,我們約在公司附近咖啡廳,任爸穿著一身簡潔有力的勁裝,完全看不出已經年屆六十三歲;他開心的跟本刊談論著他從天母騎著他那輛二十幾年的老摩托車來赴約,接著又拿出他那破舊的皮夾得意地說:「這個皮夾是我三十歲生日時岳母送我的成年大禮,也跟著我三十二年了喔!」 提早規劃 悠閒退休生活大不同 「我父親用身教告訴我要勤儉過日子,同樣的,我也用身教告訴我的孩子,物慾生活要儉約。」任爸表示,不論身分變化為何,都不改他儉樸生活型態。 採訪過程中,任爸聲音中氣十足,他更頻頻跟店家致歉音量過高,怕影響其他消費者,就是這種謙卑個性、樸實儉約的任爸,即使有了年收入上千萬的明星女兒,在他身上卻感受不到所謂「星爸」的光環,他依然不改儉樸的消費習慣。 「退休後,你想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與好友一同喝茶聊天、打高爾夫球,享受輕鬆愜意的午後時光?這是很多面臨退休生活的勞工朋友最關心的話題。 三大目標俱備 理想退休生活 任爸說,退伍之後結婚、生子,買了一間安身立命的房子,並費心地培養一對女兒陸續大學畢業,進入演藝圈工作;五十五歲那年,他決定卸下人生重擔,跟攜手三十年,教師退休的太太,兩人靠著任爸每月一萬七千多元的勞保退休金,以及太太每月粗估五∼六萬多元的退休俸,甚至偶爾上節目的通告費,加上女兒協助繳付的三萬多元健身房會員費及每月二千元的高爾夫球費用,夫妻倆開始過著悠閒的退休生活。 而任爸也列出他退休生活清單:每月到球場跟大學同學們打一場高爾夫球賽、每天到高爾夫球練習場打球、到健身房運動、出國旅遊,怡然自得地享受快樂的退休人生。或許很多面臨退休的勞工朋友會說,任爸有兩位明星女兒贊助退休生活津貼,理當不用擔心退休生活費。 根據退休理財規劃研究發現,退休族認為理想的退休生活前三大目標是:一、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二、有完善的醫療照護品質,三、沒有負債。而依據財金智慧教育協會調查報告發現,平均每月生活費達二•四七萬,若以性別來看,男性退休生活費準備金每月二•五三萬元,女性為二•四一萬元。 保障自身權益 勞保退休金知多少 2005年七月一日台灣開始實施勞退新制,如何存退休金成為上班族最熱門的話題。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調查統計顯示,台灣人平均退休年齡是五十六•六歲。 事實上,台灣每年都有一群為數不少的人屆臨退休,除了勞保年金外,勞工退休金為退休準備金挹注一筆資金活水,也協助即將退休的民眾擁有較佳的優質退休生活。儘管「金錢」並非退休生活的最高選擇,但無庸置疑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過去「養兒防老」的觀念式微,而一項嚴酷的事實也擺在眼前。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國內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有七一•九%靠政府補助金過日子。如果能儘早做好退休的財務規劃,你就可以改變晚年人生風景,成為另外近30%的老年人口,財務自主、有尊嚴,活得獨立而凜然,恣意享受美好的晚年。 退休必須正視的現實─健康 希望透過任爸領取的勞保年金經驗,讓許多面臨退休的辛苦勞工朋友們,能藉由本刊的理財文章報導,開始提早瞭解自身的權益,如何運用勞保退休金做好完備的退休規劃,未來能過著安享晚年的退休生活。 「人生一定要有高低起伏,有風浪才能去面對,最終發現平凡才是福,尤其健康才是福。」談到運動方面的理財基調,任爸建議,老人在理財的時候,應該為自己的健康也做一份投資,對不可預測的疾病,要做好先行投入,既可增加風險抵抗力,也能減輕經濟壓力。 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伴侶或者沒錢,可以選擇不結婚;如果經濟基礎不足,可以不生小孩;如果沒有錢,可以不買房子、不出國旅遊。畢竟人生是一條多元選擇的道路,你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或能力,決定你的人生選項。 唯獨退休這件事,在人生道路上是必然的結果,不管你有沒有錢、願意或不願意,年老了,每個人都必須面對退休的現實。 任爸認為,定期存款對於投資理財了解不多的老人來說,算是最簡單的理財方式,而且也是最安全的理財方式,如果經濟能力許可,老人應該預留一部分生活開支,放在活期存款或者可以隨時支取的理財產品上,以備生活上的不時之需。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69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掌握理財力 投資更順利!更多理財課程詳見www.moneyedu.org.tw】 ※理財周刊691期更多精采文章:

致富,你需要的是耐心:讓錢變大的Magic

2013年11月20日
公開

歡迎來到「耐心致富」系列,這系列的文章沒有絕對順序,每篇內容都可以單獨分開來閱讀,等到這系列告一段落後,希望能從不同角度告訴你耐心在財富累積過程中有多重要。今天要分享耐心為何是個「乘數」可以讓東西變大,而錢就是能變大的其中一種。 耐心,我一直視它為奇妙的 Something;在生活上,它可以展現一個人的個性,一個人的品德,也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在小孩教養中,它是一種對未來的期待,一個過程,也是讓小孩獨立的重要關鍵;在投資裡,它是讓投資策略實現的條件,分出投資或賭博的試金石,更是讓本金隨時間變大的一個乘數。 就是這個乘數,所以在投資及理財方面我特別看重耐心的重要,因為它會把事情放大。 然而放大不一定都是好事。 如果把財富放大了,大家當然都是笑歡歡;不過如果你是把債務放大,那就只是銀行笑歡歡而不是你。這種因沒有耐心而變讓壞事放大的都是自己吃虧,要付出不少代價。什麼時候會因沒有耐心而把債務放大?比如衝動消費就是,這點文章最後會再多說些。 耐心的威力,愈久爆發力愈強! 我因為接觸理財的時間較早,所以可以從身旁朋友或媒體資訊觀察記錄不少理財有趣的事。比較早又鮮明的體會就出現在我讀書的時候,那些年因為跟學校的教官互動還算不錯,所以某天就聊到他最近買了一台新車,而且教官說是用全額現金支付。要知道,對一個年輕小伙子而言「買一台新車」這五個字代表著花非常非常多的錢,更不用說是不需貸款而買。雖然那時我還不太清楚貸款的意義,不過猶記那位教官很明確的跟我說,如果他想的話他可以更早就買車,不過因為不想多付貸款利息,而且現金又可以買到更便宜,所以他寧願存多一點錢晚點再買就好。 用現金買車,可能對許多人而言是很難想像的事,我卻相信這種「能不多花就不花」是多數人有錢跟沒錢的差別。其他還有很多因耐心而有能力做出不同選擇的例子:比如耐心的存錢所以可以買到品質更好、更耐用的物品;耐心延遲消費慾望所以可以換取未來更好的生活品質;耐心的等待投資價位才買進所以可以更安心的管理資產。底下我就把這些因耐心而可以成就更好、更大的幾個原因整理給大家: 耐心可以讓錢變大:不用說,讓錢變大的就是複利。但在複利能產生Magic之前,你必需先存到一筆足夠的本金,這需要你的耐心。有了本金還不夠,你還需要時間才能讓複利發揮功效,不然複利很容易變負利,所以時間的累積也需要耐心。我自己隨著實際投資經驗愈來愈多,過去因有耐心的投資都在現在給我愈來愈開心的報酬率,就好像拿著來福槍發射子彈一樣:後座力驚人!而且我不需再做太多的管理,那些錢就會自己慢慢變大。 耐心會讓你分出好機會與壞機會:人常說:「機會稍縱即逝。」如果換到投資上我會把這句話改成:「好機會稍縱即逝,壞機會隨時長存。」我的意思是市場上選到壞機會的機率太高了!試想一下今天你跑到夜市玩丟飛鏢射水球,如果水球牆上每1000個水球只有1個水球有獎品,那麼去玩的人就是平白送錢給老闆吧!同樣地,如果股票或基金投資市場上到處都是壞機會,而你卻因沒有耐心等待而常進進出出交易,那麼射中壞投資的機率一定也比有耐心進場少的人還高很多。行為學教授 Terrance Odean 和 Brad Barber 就曾經做過一個投資統計:以非專業金融人士當做樣本,平均每年進場交易次數最少的人,比最多的人投資報酬率足足高出七個百分點。七個百分點看起來soso,不過如果用七二法則掐指一算,十年複利下來就是本金的二倍。 耐心能讓你看起來更有錢:在電影《鐘點戰》有個讓人會心一笑的橋段,當男主角賈斯汀從貧窮區變有錢進到富豪區時,一眼就被看穿是從貧窮區過來的人。不是因為他的外在打扮,而是因為他在路上行進時是用小跑步,然後吃東西時都一副很趕的樣子。(在電影裡時間就是生命)劇中某角色跟他說:「你是從別區來的吧?因為你做什麼事都很趕」意思就是有錢人的時間很多,去那裡都可以慢慢來,會習慣用跑的,代表他不是富豪區的人。不過以上純屬電影玩笑,我真要指的是耐心會讓人做起事來更有計畫、更從容不迫,會讓人有較穩重的感覺。可以試想,如果你是主管在辦公室交代兩人做事,一位聽完是手忙腳亂去執行你交代的事,另一位是胸有成足穩重的去執行你交代的事,後者應該讓人比較感到安心吧! 耐心能讓你聚焦真正需要的事:打開電視最讓我捨不得轉台的除了體育台,再來就可能是電視購物台了。每次看主持人在那邊一搭一唱,同時展示商品的神奇活用時,都會讓我心動加衝動想要拿起手機打熱線或上網刷卡選購。不過好在目前為止我只被成交過一次,而且自從那次得到的教訓後(買回來的東西不如想像好用),我之後再看到購物頻道時雖然還是沒轉台,也仍然很想買,不過我會多給自己幾天的時間去回神,思考是不是真的需要那些商品。平常在街上也是,在買單價較高東西之前會先有耐心的等待我的衝動消失,然後再理性決定要不要買。學習多點耐心等衝動消費感消失再決定要不要買,一年下來一定可以省下不少的錢。 簡單來說,我覺得多點耐心不只在投資上能讓你多點財富,也可以因為多點時間而讓自己生活更輕鬆。雖然在忍耐當下也算是種煎熬,不過上天也會公平的在未來給你一個好交代。現在多付出一些耐心,未來得到更大的回報,我想這絕對會是件非常棒的投資! (firstimage via Images_of_Money) 這篇文章對學習有幫助嗎? 更多閱讀: http://blog.17rich.com/make-your-money-grow.html#ixzz2lA7RScYi

為什麼要提前還清貸款?

2013年11月20日
公開

思考一個問題:有兩個人想要辦貸款,一個人是月薪平均6萬元,月收入不穩定有時領2萬有時領10萬,領的是現金並且沒有明確文件可以證明收入;另一個人是在公家單位上班領月薪3萬元,你覺得這兩個人誰比較有機會跟銀行貸款買房子?去問每家銀行,答案肯定都是後者只領3萬元的人比較容易貸款,而且可貸金額也比較高。不過為什麼月薪只有3萬元的人可以貸出比6萬元還多的貸款,或者該說是貸出更多的債務?銀行會答覆因為他是公務員,有穩定的薪水,有收入證明…。這些都是審核條件比較有利的原因,但我認為最實際的說法是:後者在銀行眼中,他的「未來」比較有價值。 貸款,大部份指的就是壞債務,也就是會持續從你口袋裡拿走錢的債務。如果今天要你借錢給一個人,先不管是不是朋友、傷不傷感情這類的問題,借與不借的決定就來自你認為借貸方「還不還得起?」。對於銀行而言,它要借錢給人時,最怕的也就是借貸方無法還錢。所以擁有一個穩定可預期的未來收入是銀行能夠借錢的重要考量。 但其實對於貸款的那個人,也等於把未來的自由抵押給銀行。 不然為何每個月只有領3萬元的人,可以在「現在」就比平均月收入有6萬元的人還擁有更多的錢?就是因為貸款的人等於把未來好幾十個月的收入,先集中到現在一次擁有,一次就用掉。拿計算機按一按就知道,3萬元 x 12個月 x 5年 = 180萬,如果要每個月存錢需不吃不喝5年才能存到180萬,而且還要確保這5年每個月都有工作薪水可拿。不過如果透過貸款,銀行馬上就能給你180萬。文件簽一簽,電話確認一下,銀行帳戶就多了好幾個零。 當然,每件事都有它的代價。借錢付利息,江湖之規定。 有一句話說「你要我的本,我要你的利。」這句話套用在銀行借你錢是一樣通用。出來辦貸款總是要還的,辦了貸款之後,就確認每個月都要支付的本利和,如果有使用記帳軟體的人就知道,這筆每個月要繳的貸款是被歸類在每月固定支出。即然是固定支出,那就代表不論颱風要不要上班,公司這個月有沒有發薪水,老闆下個月會不會裁員,小孩有沒有吃飽,這筆錢都是一定要支出。時間到了沒付該付的錢,只能拿信用破產或是抵押的房子跟銀行車拼,代價比不繳錢更嚴重。(不過孩子吃飽應該更重要) 這就是為何要提早還清貸款的第一個原因:因為貸款是種固定支出。 你有沒有發現?如果今天要降低每月開銷的話,從固定支出開始著手會更有效率。比如說你想要省錢所以試著將浮動支出的每日餐費降低10元,一個月下來很痛苦的省了300元。如果換成是從每個月固定要繳的手機費來看,你可能只是每個月少講幾十分鐘的電話就省超過300元。 再來,因為固定支出大部份是不得不花的項目。當你沒錢時,你可以吃得比較簡單,但你不能不繳房租或房貸。所以降低固定支出比節省食衣行費用還更能改善自己財務現金流。而因為貸款幾乎都是固定支出裡的大項,所以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把貸款支出降低是最有效減少開銷的方式。 這邊插邊一則小故事。之前南部八八水災時,有棟大樓的地下室淹水讓住戶車子都變泡水車。當淹水退去時新聞現場採訪了一個車子因泡水而完全報廢的婦人,婦人在報廢車當做背景的情況下,泣不成聲的跟記者說:「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辦?!我還有好幾年的車貸要繳,怎樣子我是要如何活下去….」。那時看到那樣的畫面真是有些心酸,車子被洪水淹到需報廢,但貸款卻一毛不少在後頭追著跑。現在想起仍不禁鼻酸起來…. 第二個要提早還清貸款的原因:提早買回自由。 如果身上有壞債務,未來的自由都被鎖在別人家裡的財庫了,那還想什麼財務自由?美國史上第七任總統傑克遜說過一句現在看起來很經典的話:「當你有了債務,你就成了別人的奴隸」。當你跟銀行辦了貸款,你就等於是將未來部份的自由簽給了銀行,而唯一買回你自由的方法就是還清貸款,那時才是真正的把信用、房子握在自己手裡。(記住,在還清貸款前,不要以為房子100%是你的) 第三個要提早還清貸款的原因:這是種反向投資。 有人借錢,有人就可以收利息。就跟投資一樣,借錢的一方獲取的利息也是一種投資報酬。如果把貸款方跟銀行之間的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畫出來就很清楚: 當你向銀行貸款時,這筆貸款會同時出現在銀行的資產項目及你的個人負債裡。因為這筆貸款所以你每個月都要繳款給銀行,你的這筆支出就會變成銀行當月的部份收入。除了銀行把本金收回來之外,多出來的利息就是該筆貸款的資產報酬率。所以如果你能夠提早還清貸款,其實你就是在做反向投資,把自己的正向現金流逐漸拉高。 舉一個例子來看,假設辦一個五年償還的10萬元信用貸款,貸款利率5%採用本息平均攤還法,以貸款計算表算一下每個月就是要繳1,887元。因為是邪惡的本息平均攤還,表面上看起來每個月都是算好好固定繳一樣的錢,但實際上是「先還利再還本」對銀行有利的還款方式。第一年還掉的錢是1,887 x 12 = 22,645元,其中本金只還了18,056元,利息還掉4,590元,也就是說第一年繳的22,645元中,有20%都是拿去繳利息了!所以在先還利再還本的情況下,你愈提早還清貸款,等於你繳的利息就會愈少,從反向的角度來看,你還款的這筆錢等於幫自己創造更多的現金流。 講到這裡,其實就是希望想要讓自己財務更好的版上朋友,儘快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並且定出提早還款的計畫。或許有些人會想到,把多餘的錢拿去還清債務不投資那不是太可惜了,這句話基本上是要架構在你擁有靠投資賺更多錢的能力才行,不然理當應該要先把自己的財務體質調整到好。適當比例調整各帳戶的比例,先讓較多的火力去集中還掉貸款,等繳完貸款之後再將每個月多出來的錢分配到投資帳戶裡。這是我給現在身上有貸款人的建議,除了房貸這種較大較長期的貸款外,其餘的貸款都應該要盡早還款。先買回自由,再財務自由。 更多閱讀: http://blog.17rich.com/why-you-should-pay-off-your-debt-earl.html#ixzz2lA85kzij

10個投資理財該堅守的原則

2013年11月20日
公開

http://blog.17rich.com/10-rules-to-follow-while-having-financial-plan.html 10個投資理財該堅守的原則 雖然理財規劃會依個人的風險承擔度而有所不同,不過還是有些共通原則只要你願意遵守,長期而言理財成效就不會太差。如同我常拿高爾夫球賽來舉例:令人驚喜的一桿進洞不代表是最後贏家,想贏就必須用最少的桿數推完18個洞。也就是說,投資比得是氣長,比得是長期效率,比得是有沒有堅守對自己有利的理財行為。這幾天瀏覽國外網站時,意外發現一篇針對理財規劃所整理的10個原則,這裡就當個翻譯工分享資訊,只是因為內容不全然適合國人,所以我會用適合國人理財的角度來解釋。 本文部份譯自 The Economic Times 的 10 tenets to follow while planning your investments 原則1:一年回顧一次理財績效 有些人沒有回顧理財績效的習慣,這在我眼裡看來是很危險的事。回顧不代表就要改變理財計畫,像我個人的投資組合或理財規劃每年變動雖不大,但我仍然會去檢視各項投資績效,這樣才能保持對投資組合的掌握度。除了投資,定時查看自己存了多少錢、年度大額支出是花在哪些項目上,都可以讓自己隔年的理財成效更好。 原文中建議要將資源多集中在高投資績效的地方,經由調整將低投資績效商品從投資組合裡。我個人習慣是在每季或是市場上有重大事件時就會回顧一次。 原則2:降低投資手續費,2%為限 隨著國內投資知識提升,愈來愈多人知道手續費是投資者的大敵。原文提到,就算是0.5%的手續費差距,經過25年也會減少投資者10%到15%的投資報酬率。換句話說,如果你的退休金目標是1000萬,就是少賺100萬到150萬的差別。 國內目前受手續費影響最深就是共同基金,動輒2 ∼3%的管理費會吃掉很多獲利。另外房仲佣金因為成交金額大,所以零點幾趴的差別也是用萬元在跳。股票市場的手續費雖然低,但如果你是喜歡頻繁進出的人,摩擦成本就會吃掉你的獲利。 原則3:緊急預備金大於三個月 緊急預備金的觀念部落格提過很多次,這裡就不再說明。原文強調不能把投資的資金當作緊急預備金,這點務必要執行徹底。 原則4:信用卡餘額代償是不歸路 國外信用卡債的清償方式稍微不同,國內比較類似的就是信用卡餘額代償。基本上我建議曾使用過信用卡餘額代償的人,都還是先乖乖刷金融記帳卡吧!(Visa金融卡或Master Debit卡。)等到你名下的淨資產大於信用卡刷卡額度10倍以上時再來辦信用卡,不然很容易又將自己推入信用陷阱裡。 原則5:投資看長不看短 原文說到投資成果至少要看五年,重點就是要有長期投資的觀念。因為不論是股市或共同基金,都會有遇到短期波動忽高忽低的問題,對於非專業投資人,避免套在相對高點的方法之一就是投資時間看長不看短。 *我所謂專業投資人,指的是在投資部門工作,整天需操作好幾台股市軟體的那些人。 原則6:壽險額度要高過六倍年收入 國內比較流行的是十倍年收入的保障額,不過還是以個人保險需求做規劃最好。原文也強調選擇定期險比較能承擔高倍的保險金額,每月保費負擔也較少。關於終生險及定期險該選哪一個,可以從如何顧好當下風險來衡量。 原則7:投資報酬要包含物價上漲率 原文提到美國教育學費每年平均上升12%,這正好也是我擔心的事,我認為國內的教育環境也會漸漸偏向「高學府,高學費」的機制。未來學費絕對是往上漲,畢竟教育資源與教授人才也是「一分錢,一分貨」,大家都是出來混要養小孩,有能力者自然想拿高薪。 如果是一般物價指數的話保守至少抓年均2∼3%,你的長期投資績效若不能大過此數字,錢就是被通膨吃掉。 原則8:個人投資組合要精簡 原文建議個人管理的投資組合不要超過8種,比如三種基金 + 五檔股票就算八種。簡單來說,寧願好好照顧幾隻會生錢的金雞母,也不要因過度分散而疏於管理。如果你剛好手上有很多檔股票或基金,請掌握原則1來檢視績效,好好專心在獲利高的投資部份上。 原則9:投資型保險勿短期解約,不然就別保 雖然投資型保險不是投資的最佳選擇,但如果你是把此類保險納入投資組合中的人,購買前這原則一定要知道:投資型保單初期(一般是前面二到六年)所繳的保費,很多部份是拿去支付保險公司的雜項費用,真正把錢全用作投資的是在後面幾年,報酬也是從後面才會開始累積。原文中建議至少持有九年,所以如果你在規劃投資型保險時,沒有先衡量自己的保費支付能力而幾年內就解約,你絕對是白白把錢送給了投保公司。底下是陣子在臉書上提到投資型保單的發文: 原則10:用10%的收入準備未來退休 傳說古巴比倫王國如此富有,就是因為人民懂得從收入中,每月為自己留下 10% 的錢,然後將這些錢用在能夠保值會財富增長的地方,最終強民則富國。不過在那個年代,很多人是為了贖回自己的奴隸權,為了換自由身才存錢;對現代人其實也很類似,多數人都被工作綁住,也都想提前退休享清福,讓自己可以財務自由不再工作,而這每月存下來的10%就是有紀律的去完成這件事。當然有餘力的話,存下15%、20%以上會更好。 結尾小提醒:或許上面這10個原則無法全都遵守,不過如果能好好執行其中6到7個原則,就能確保你的理財路是走在對的軌道上。 更多閱讀: http://blog.17rich.com/10-rules-to-follow-while-having-financial-plan.html#ixzz2lAH57POK

日劇《人生無價》,一個從無到有的翻身逆轉故事--- (結語) 肯用心,每個人的人生都將是無價,Priceless!

2013年11月19日
公開

日劇《人生無價》,一個從無到有的翻身逆轉故事 更多閱讀: http://blog.17rich.com/japan-drama-priceless.html#ixzz2l35cGyRY 緯來日本台近來在晚上十點放送的日劇《人生無價Priceless》,內容主打木村拓哉飾演的主角從零開始奮鬥的故事,這種熱血的勵志故事很輕易的就吸引我的注意,加上從《東京愛情故事》以來就有不定時看日劇的習慣,早早就在行事曆上註明第一集的播出時間。目前為止已經看完三集,雖然劇情鋪陳方式說實在沒有很另我著迷,不過其故事想傳達的意念在我看來值得透過部落格分享一下,因為裡頭講的都是跟「錢」有關。木村拓哉飾演的角色是位每月收入與支出都很「平衡」的上班族。這裡強調的平衡是指他過著「錢就是要花掉才有意義」的生活,所以每個月領到收入就馬上拿去享受人生,食好吃的食物、飲名貴的好酒,不經思索就購買14萬日圓的棒球簽名衣,是個把錢花完後才會開始擔心生活費不夠的人。不過雖然每月都過著嘟嘟啊好的生活,但生活仍是順順的過,直到某天他待了十七年的公司意外將他開除,加上失業後宿舍就發生瓦斯爆炸,當然那件剛買的14萬球衣也隨著火舞而消失在空氣中。一瞬間主角就從穩定的快樂上班族變成一無所有、身無分文,夜晚只能睡公園的無業遊民。慘呀∼∼! 但說一無所有到也不是,至少他還有一直留在身邊的一顆簽名棒球及一件玩業餘球賽時身穿的球衣,從這邊也就開啟了他窮困人生的一絲翻身啟機:舊球衣讓他不至於無衣服可換穿,那顆棒球則給了他從破產中逆轉翻身的機會。 從以往啪里啪里的風光生活,時常請同事吃飯的氣派,隨便出手就是幾千日圓,銅板掉了也不在乎的表面風光人生,轉成每天為了拼命賺500日圓只求生活溫飽的困境(以日本物價來看,相當於一天賺50元台幣不到),主角從中慢慢體會到賺錢與用錢真正的意義,也開始珍惜難得才能喝到的200圓罐裝啤酒,以及路上可以撿到的任何銅板。日劇的片頭畫面就是呈現這樣的意境,一群劇中角色臉上呈現非常渴望的表情,追著一枚在地上滾動的100日圓銅板。 一枚銅板有多重要?當你沒了收入來源,其他公司不願意給你工作(主角在公司因重大違規事件而被迫離職,業界不會想要這樣的人),加上所有一切資產都在瞬間不見時,想要賺這100日圓將比想像中難好幾倍,此時主角不珍惜銅板都不行,很現實的是真的不少人也只在財富遇到困境時才知道1塊錢的重要。 人往往就是愛跟自己開玩笑,當失去一切時,才知道過往一切有多美好。 這也就是我雖不著迷但仍喜歡看這部日劇的原因,從劇中看著主角從表面風光到一無所有再到重新站起的逆轉心態,開始懂得要珍惜雙手能賺到的每一分錢,開始願意放下身段只求擁有一份打工賺錢機會,這裡面都一再提醒自己努力賺錢的可貴,還有要珍惜生活中的一切資源。當然,如果整部日劇只有這些那就太令人心酸,劇中主角樂觀面對困苦的心態,擁有即使失去錢也不會眼裡只重視錢的善念,以及願意抓住任何可以翻身的奮鬥精神,都讓看的人在感受節儉的重要外也抱著激勵的心一起跟著主角突破困境。 至於主角如何突破困境?就要從那顆棒球開始說起。 主角之所以會把那顆棒球一直帶在身邊,是因為記憶中那是父親送給他的某選手簽名球,上面寫著「不動心」,查過翻譯是指要沉著、不動搖的意思。不過雖然這顆棒球對主角很重要,重新體驗到生命價值的他卻願意用這顆球換取當下認為更重要的物品;主角為了幫助劇中一對需自立更生的小兄弟拿到夜市裡的心愛的玩具,奮而在遊戲中將手裡心愛棒球當成籌碼投擲出去,只是最後不盡如意沒有K到想要的玩具,只換到了一個小公仔。原以為這只是劇情要反應人生不是都能事事如意發展的現實面,所以心愛的棒球最後只換到不起眼的小公仔,不過沒想到這個小公仔卻巧合對一家麵店老闆極為重視,因為老闆的搜藏品中只缺這小公仔就齊全了! 就這樣陰錯陽差,主角得到機會請求老闆給他在麵店打工的機會,也因為主角雖然沒錢但仍抱持的積極與熱情,企圖將麵店生意重振往日風采的熱血,最後麵店老闆決定把他當初白手起家的路邊麵攤送給主角,當做贈送小公仔的答謝。劇情看到這裡,我想這裡面開始透露一些主角能突破困境的原因;因為他的熱情,因為他的樂觀,因為他的用心,還有他的不放棄,讓他從一顆棒球開始一步步「換」到讓他能夠翻身的物品。沒錯,裡面帶點「迴紋針也能換到大房子」的劇情。 珍惜每一塊錢的運用,抱著熱情、積極過人生,在逆境時提起勇氣面對與克服,在順境時感謝過去的自己及曾幫助過你的人,我想這些體驗及結果都是人生中無法用價錢衡量的事,也是這部日劇目前給我的最多的體會。 相信肯用心,每個人的人生都將是無價,Priceless! 更多閱讀: http://blog.17rich.com/japan-drama-priceless.html#ixzz2l35sE3uR

銅板價輕鬆克蟑 環保蟑螂藥

2013年11月18日
公開

http://event.udn.com/dietu/41_11/main05.html 銅板價輕鬆克蟑 環保蟑螂藥 台灣夏季長、濕度高,蟲鼠肆虐橫行,尤其生命力頑強的蟑螂很難絕跡,大多數人通常只能噴灑殺蟲劑對付。然而這種有毒的化學物質,對住宅的室內空氣及周遭環境都會造成嚴重污染,影響家人的健康(如免疫、生殖系統的傷害),這其實就是近年來學者專家擔心的、俗稱「環境荷爾蒙」的一種。為了您及家人的健康,在家就可運用料理小幫手 Vitamix 調理機,DIY 製作環保蟑螂藥。 ※材料:洋蔥 1 個(約 200g)、麵粉 150g、硼酸 250g、砂糖 1 大匙、過期奶粉 1 大匙。 ※使用工具:Vitamix TNC 全營養調理機、量匙、刮棒、磅秤、不要的鍋子、手套、濾布袋。 ※蟑螂小餅乾作法: 1.將洋蔥切 4 塊放入調理機內啟動高速,將洋蔥打成泥後擠掉水份備用(不用擠的太乾)。 2.將砂糖、奶粉、麵粉、硼酸混合後加入洋蔥泥攪拌均勻,直到呈不黏手的麵糰狀態(切忌不可太濕)。 3.將麵糰分搓成一團約 15g 的圓餅(以利蟑螂咬食),逐一擺在紙上,陰乾一星期後即可使用! 注意事項 1.切勿放進烤箱,洋蔥烤熟了香味沒了,效果自然也沒了,其實,只要做好後放著陰乾,夏天不到一星期就可以乾了。 2.使用時將數個蟑螂藥置於家中蟑螂常出沒的角落(如廚房、水管、浴室等…),應避免被寵物及幼兒誤食。 3.剩下的暫時密封置於乾燥處,效果可持續數月不變(約六個月),或可分贈鄰居,一起來維護環境衛生。 4.糖與奶粉為引誘蟑螂之用,可將過期的再利用。 5.若誤食,請喝大量開水或牛奶催吐,並盡快送醫。 6.硼酸於工業原料行可購買得到,1 公斤大約為 80∼90 元。 備註: 蟑螂吃了會脫水而死,使用安全蟑螂藥時,別忘了居家也要打掃清潔,東西收乾淨,紗窗無破洞(有些蟑螂會從室外爬入),抹布、菜瓜布都要擰乾晾起來,保持家裡乾燥,避免變成蟑螂喜歡的潮濕環境,否則,家中若有太多食物殘渣可供蟑螂選擇,可能會減低蟑螂藥的效果。

運動後聰明吃 加倍瘦

2013年11月18日
公開

運動後聰明吃 加倍瘦 運動後,許多人為了讓減肥效果更好,寧願忍著肚子餓猛灌水,也不願意吃東西,主要是擔心辛苦運動燃燒掉的卡路里,會因而前功盡棄。但運動後捱餓不吃東西,隔天往往發現,身體會非常疲累,不僅無法集中精神,肌肉痠動也不易恢復。 碳水化合物+優質蛋白質 提升基礎代謝 營養師建議,運動時消耗掉的肝醣,可以靠好的碳水化合物來填補,讓體力迅速恢復,而且不會轉變成脂肪。適量的複合性澱粉(如麵包、全穀類食物、地瓜)及水果(柳丁、蘋果、香蕉、番茄),都是不錯的碳水化合物選擇。 運動後 30∼60 分鐘內若能即時攝取營養均衡的輕食(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 4 : 1 的營養補充品),熱量約控制在 300 卡左右,這些熱量不但不會被當成脂肪儲存,反而有助於修補肌肉組織耗損掉的能量和組織,增加肌肉量,進而提升基礎代謝,達到不錯的燃脂效果。 運動後建議的食物、飲品搭配: 1.香蕉搭配一杯 250c.c. 大豆胜肽飲品,即為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均衡分配,熱量只有約 170 卡。 2.柳丁蘋果蜜(柳丁 3 顆+蘋果 1.5 顆+180c.c. 冷開水)+大豆胜肽(3 匙;可視個人情況酌量取用) 《成品》3 人份 750c.c. 《熱量》約只有 270 卡 《作法》將柳丁去籽(去苦味)、連皮帶籽的蘋果以及好水置入調理機容杯中加入大豆胜肽,打 1 分鐘,即可完成。不僅攝取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抗氧化維他命 C,大豆胜肽分子小好吸收,還可幫助快速補充優質蛋白質。

慢耕不停頓 財富穩中求 找對模式、守紀律、磨心志

2013年11月17日
公開

Sandy覺得理財這檔事對自己而言是越挫越勇,以前自己不懂亂聽小道消息也曾慘賠過,後來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人生總是要經過許多歷練,無論是生活上或是理財,每天大量閱讀增加知識總是可以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理財心法,雖然不一定通通會賺,但自己的錢自己理自己掌握,別把錢丟給別人理到不三不四,如同前人所說的:自己的命運要自己掌握!就是衝著這股魄力讓Sandy把自己的錢理的讓自己還算滿意,目前有一檔報酬率快突破10%了(今年2013年二月才定期定額買的,還不用扣手續費唷)手續費在不景氣年代能省則省,能存下一塊錢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錢~出國旅行的外幣已經買的差不多了,現在期待明年德國機票旅費快快存到,定時定額加油可別讓Sandy失望呀!加油囉!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02-103669 靠投資變有錢,從來沒有速成班可上,十拿九穩的贏家無不歷經一番寒徹骨;十年磨一劍,就是這些投資達人的最佳寫照,他們練招式、練紀律、練心理,無一例外。他們的故事證明,財富是可以練出來的。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重複就會熟悉,熟悉就會熟練,熟練就會愛上。」這句話也適用在「練富」的過程中,在採訪多位投資達人後,我們發現,財富是可以練出來的。 成功的投資達人,他們的修練遠比我們想像單純,因為幾乎天天都在做同樣的事情,而這就是重複的力量;一段時間後,他們去蕪存菁,對自己的投資模式達到熟練的地步;最後熟練帶來的獲利成果,就讓他們統統愛上了投資! 法門一:務必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 這是一個正向循環,但也是一段無法量化的時間序。沒人可以論定,練富的學程是三年、五年,還是十年,你只要一步一腳印前進,終究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德國股神安德烈.科斯托蘭尼曾說:「牛市可以賺錢,熊市也可以賺錢,但是豬市不會賺錢。」意思是,只有認真的投資人能在不論多、空行情下獲利,唯懶惰的投資人不可能賺錢。 富傳金融資產管理執行長陳冠升,過去是基金界的明星經理人,他剛入行時,公司規定一個星期要出一家公司的報告,但他就是可以一個月密集拜訪,寫出十幾家公司的報告,加上公司的周刊、月刊,他來者不拒,且從沒延遲交稿。 甚至別人認為對自己無意義、不願意寫的報告,陳冠升也接起來做。他的信念只有一個:「多做多學,別人不會我都會,那是我賺到!」而有一陣子負責電子下游的他,只要自己的領域跑完,就轉去看上游公司,「不要局限自己,多跑的都是我的,別人帶不走啊!」結果,陳冠升養成了對產業上中下游互相檢視的能力,之後自然創造出卓越的績效。 陳冠升由於在法人圈工作,所以歷練以基本面分析為主,但他對於技術分析同樣在行;重點是,方法對了,自然容易賺到錢。 其實股市投資的方法不脫基本面與技術面,有的人兩者皆通,也有人只專精其一,結論是,什麼方法都好,就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與無數投資人互動過的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解釋,很多人聽到投資大師的觀點,都會認為很有道理,但講到認同,就需要自己多下一點工夫;不過只有認同也還不夠,得要內化成信仰,才會付諸行動。 法門二:從規律生活養成重複的威力 外資圈曾經流傳一個故事,某券商因為紅利發放不如預期,當天分析師都憤憤不平、收拾包包回家去,但卻有一個人留下來繼續寫報告、call公司,她就是曾在外資圈紅到發紫的明星分析師蘇豔雪。 蘇豔雪是用紀律練出財富的典範,不只工作上年收入最高達千萬元,自己也練出一套一輩子受用的投資思惟。 至於紀律怎麼練?曾獲金彝獎金融創新獎、現任健利投資總經理賴冠吉指出,要從日常生活養成,像是和尚在修練的過程。達到財富自由的他分享,即使已自行創業,還是過著軍旅般生活,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七點多到公司,一進來就是看市場、看新聞、看報告,是最早來、最晚走的員工;他笑稱自己的生活枯燥無味。不過,紀律是一種重複的力量,不斷涓滴累積,就會成湖、成海,投資智慧因此隨手拈來。 陳冠升也自嘲在投資這個領域苦守寒窯十九年,比王寶釧還多一年,其實紀律的養成,不外乎是好習慣的堆疊,「了解自己、改變自己,才能進而克服不理性的自我。」 劉坤錫則提到自己在投資領域「慢耕」了三十年,幾乎都在做雷同的事情,習慣成自然,因此就算想停也停不下來,「事實上也不能停,停下來就會對市場的感覺失去溫度。 」現在他是公司最高主管,卻每天最晚下班,「我大概都會思考投資的相關事情到十點,保全都由我設定。」他還笑說:「不要把我當成常人。」但也是這樣的過程,他總是異於常人地找出不為人知的投資潛力股。 「十年可磨一劍,但心可磨嗎?」劉坤錫思考,做人要修養,投資也要修養。他舉例,二○○九年初,元富是領先市場提出「買進」論調的投顧,如此篤定地喊出來,是因為經濟訊號說話,而提出反轉訊號的這套模型,他們已使用多年,所以信心十足;再加上搭配過去底部出現的指標,一一證明當時是絕佳買點,這才讓他們放膽建議客戶買進。 法門三:戰勝人性就不受市場雜音干擾 「膽識不是憑空而來,必須有實質的數據與指標輔佐,而對於數據與指標必須有信仰,才會產生行動,至於信仰則來自過往『總是對的』經驗值。」劉坤錫點出成就投資修養必要的配套。 所以練心理,必須搭配對的方法,只要對了,就會增強信心,而不會去理會市場的雜音。主要的修練過程則是不斷地「檢討績效」,「一定要真誠面對自己,錯了,找出原因,就會往上走一步。」賴冠吉分享,投資智慧除了來自積極認真的學習過程及豐富的交易經驗外,還必須持續不斷地自我檢討,如此,投資的心理素質便能修練完成。 不過,陳冠升強調,逆向思考違反人性,在市場一片悲觀之際危機入市,要克服恐懼害怕很難;在股市樂觀之際,能夠懸崖勒馬見好就收,要克服貪婪也不容易。因此,能夠練就一身逆市場思考的好功夫,固然很棒,但如果怎麼樣都無法戰勝人性,起碼要做到「見好就收」。 也就是設立合理的報酬率,例如單一個股股價漲幅超過成本達二○%或三○%,即執行停利;當單一個股股價損失超過成本達一五%,即實施停損。陳冠升提到,這樣的投資規畫,雖不見得會賺到大波段漲幅,卻是「財富穩中求」的好方式。 不要再「練明牌」了,想靠投資變有錢,沒有速成保證班,真的只有苦練一途;從練招式、練紀律、練心理做起,就可以循序漸進掌握練富的精髓。練十年,富一輩子,這麼划算的交易,何樂不為? 掌握3大法門,你也可以富一輩子 練招式 Step1 了解自己適不適合做投資 讀一本投資大師著作,例如《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如果愛不釋手,那麼可確定起碼你喜歡投資;若翻了兩頁就想睡覺,不妨另尋求有興趣的領域。 Step2 練基本功,還是練技術功? 若拿到巴菲特的書就想要猛啃,但見到線圖就頭痛,可專注於基本面領域;若見到線圖就像見到金錢符號,就適合朝技術分析領域前進。 練紀律 要領1. 從日常生活中的紀律開始,如規律的作息、運動等。 要領2. 養成天天關心財經訊息的習慣,以免對市場失去溫度。 練心理 方法1 每當碰到買錯、賠錢的狀況時,一定要檢討。 方法2 要有「信仰」指標,例如月KD,一旦看到月KD交叉向上或向下,才會放膽行動;否則忐忑不安,將錯過機會。 方法3 嚴格執行停利或停損,特別是停損,例如損失達15%就出場,才能留得青山在。

45歲前做對9件事 存摺多千萬

2013年11月17日
公開

Sandy房貸繳完,明年才要開始存退休金~:D (PS, Sandy 還沒40歲哦! ) 希望可以早點退休,不要再受智障+腦波很弱的主管擺佈了,想自由自在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學自己想學的才藝,做自己想做的事~加油了!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01-102593?page=1 計畫力+行動力是致富的關鍵 雖然大家都知道理財要趁早,不過知易行難的原因就在於,太年輕展開往往無財可理,等年老了,手上有點資本而覺悟要開始理財,人生也快到盡頭了。 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郭迺鋒認為,從生命周期的觀點來說,40歲開始有計畫地進行投資理財,不但不會太晚,也比較符合現實狀況。「25歲至40歲之間,一來薪資不高,二來兒女年幼,開銷驚人,加上又得存錢買房,收入扣除種種開銷後,能存下的錢相當有限。」郭迺鋒分析說。 「40歲到55歲的壯年期間,正值一個人生命週期的巔峰狀態,他的職位與收入,往往是一生當中最輝煌的階段。孩子也大概正在讀小學至中學,開銷反而相對較低。」「如果錯過這時段,還不知覺悟要有計畫地進行投資理財,等於是錯過人生中最能有效累積財富的黃金時機。」郭迺鋒強調。 要擺脫窮忙一族,改變觀念只是讓你踏出了第一步,還要加上具體的行動,理財才會更有意義。接下來我們綜合數位理財專家的意見,提出9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並且分篇講述每個方案可能發揮的理財效果,你也可以按部就班朝富裕之路邁進。 愈早做到愈多的行動方案,將可以愈早享受財富的甜美果實,即使無法全部做到,只要做到其中的6、7項,即使不會成為巨富,離窮忙處境也將愈來愈遠。 9大行動方案 方案1 :養成記帳習慣 不管賺多賺少,薪水高低,上班族都應該先養成「記帳」的好習慣,除可清楚掌握金錢花費流向外,更可藉此了解各項民生消費的價格,培養對數字的敏感度,未來購物時只要貨比三家,就不會吃虧。 方案2 :制定下一年度的家庭預算 一般來說,家庭收支預算包括年度收支總預算和月度收支預算。按照「量入為出」的原則,制定年度收支總預算,首先要先知道家庭在未來一年要存多少,有哪些年度支出,一方面達到家庭資產按計劃增長的目的,同時還要防備未來的各種不時之需。 方案3:避免獨居 獨居雖然自由自在,卻成本頗高。理財專家最常給年輕人的建議是:結婚前,如果情況允許的話,盡量與父母同住,因為省錢效果驚人。如果情況不允許與父母同住,也不妨和處得來、信任得過的朋友一起合租,不僅可以住較大的房子,還擁有各自獨立的房間,同樣可以達到省錢效果! 方案4 :晚10年買車 投資理財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是:盡量及早買進會增值的東西,盡量延後買進會貶值的東西。因此,晚點買折舊速度快的汽車比較好,不僅車價是一大筆支出,每年的停車費用、牌照稅、燃料費、第三人責任險、保養費、驗車費用,加起來是一筆極可觀的開銷。年輕人要買車,最好三思而後行。 方案5 :早10年展開投資 愛因斯坦曾說:「複利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Compound interest is the most powerful force in the universe),所以要累積第一桶金就不能忽略時間的力量,「金錢躲在機會裡,機會則躲在時間的洪流裡。」這是德國投資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的名言,這句話也點出了長期投資所產生的複利效果,才是投資理財的最佳利器。 方案6:逢低買進定存概念股 方案7:早5年買房 方案8:增加自提勞退 方案9:早10年實施退休規畫 人們常常覺得退休距離自己還很久,特別是對許多30、40歲的族群來說,在他們這樣的年齡,就開始規畫退休生活,似乎還太早。的確,年輕族群的財務往往比較重,結婚、生子、買房、子女教育基金等,都需要花費大筆資金,通常無暇顧及自己看似遙遠的退休生活。 這樣做的後果是,會推遲開始執行退休計畫的時間,例如推遲到50歲左右。直到某一個重要生日出現,才恍然大悟,但可供準備退休金的時間很可能已經所剩不多。

9成想買房,如何不當屋奴?3個發現,看清購屋現實

2013年11月16日
公開

看到這篇文章Sandy不禁竊喜,因為十年前買房的Sandy經歷過經濟風暴,現在可以幸運的把房貸繳到剩不到30萬,真的很開心,當然這筆錢Sandy早就預留好了,就等央行要升息房貸前幾日把房貸都清光,真如算紫微斗數阿姨所算Sandy運勢,過了33歲以後會越來越好,財務自由真開心,現在不擔心被私人企業裁員,反正不幸被裁自己可以找個parttime工作(走路就可以到的工作地點),扣除房貸大支出,其實生活費都還是可以掌控,但有工作的Sandy現在還不能鬆懈,繼續走自己的理財之路,再存一筆錢買套房或是一房一廳的小房自住,這樣老年才有尊嚴過生活!加油囉!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3532 2013-11 Cheers雜誌158期 作者:葉彥君 房貸利率將可能調升、購屋痛苦指數創新高等訊息不斷放送,對於買房決策的影響,上班族如何看待?《Cheers》雜誌特別規畫「上班族購屋意向大調查」,解析上班族對買房的憧憬、焦慮與行動力。 「要結婚了!想買一間房子和另一半及未來的小孩一起生活。」 「長輩都說房子是『不動產』,是最保值的資產,我是不是真的該存錢買房?」這些購屋理由,是否就是你目前的心聲?買房子,一直是台灣上班族討論最熱烈的話題之一,不過,它卻也是難度最高的事情之一。 有「財」斯有「土」,已成現實 根據內政部9月公布2013年第二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全台灣平均「購屋痛苦指數」,即房價所得比(購屋總價÷家庭年所得),是8.4倍,各地區則以台北市最高,為12.4倍,相當於在台北得不吃不喝12.4年,才買得起房子。 《住展》雜誌進一步以預售屋、新成屋做出評估:台北市8月預售屋、新成屋行情每坪86.6萬元,等於一間40坪的預售屋或新成屋總價高達3,464萬元。對照政府公布的2012年家庭可支配所得調查,台灣30.34歲之受薪階層,可支配所得為48.3萬元,雙薪夫妻則約96.6萬元,結果發現台北小家庭買預售屋、新成屋的「購屋痛苦指數」竟來到35.8倍。 雖然35.8倍並未反映小家庭在收入上的成長性,卻也足以使人驚詫:「有土斯有財」的夢想或許還在你我心中,但現在,「有財斯有土」才是真正的購屋現實。 為了解在房價高漲的年代,上班族是否還對買房抱持「非買不可」的態度?以及買房的動機是自住、還是出租獲利?《Cheers》雜誌進行「2013上班族購屋意向大調查」,有以下3大發現。 發現1:房子=夢想,意義>價值 幾乎所有上班族都認為,買房子是人生目標中相當重要的項目,其中認為「非常重要」的比例高達41.2%,認為「重要」者則有49.2%,合計超過9成。 進一步了解買房動機則可發現,「自住」還是多數購屋者的主要目的。18.9%的填答者目前已買了房子,其中有超過8成都是為了自住。 至於沒買過房子的人,有高達92.4%曾想過要買房子。他們的理由相當感性,近四分之三的人都認同「一輩子一定要擁有自己的房子」,接下來才是「把房地產當做出租或投資的獲利工具」以及「不想再到處租房子了」。 本次調查也針對「買屋好、還是租屋好」向上班族詢問。結果超過7成都認為「繳房租不如繳房貸,住自己的房子最舒服」,而現在房價雖高,認同「購屋壓力太大,不如租房子住比較輕鬆」者比例卻還是很低。 房子的重要性也幾乎要凌駕工作之上。問上班族「會考慮遷就買房地點而換工作嗎?」結果出乎意料,竟有45.4%回答:「會考慮買得起房子的地區,而在附近找工作」,也就是說,高達4成5的上班族願為買房換工作。 發現2:月付2萬為房貸上限 儘管9成上班族都認為買房子重要,調查卻發現,有所行動的人並沒有相對的多。被問到是否已經為買房子或換房子展開儲蓄或財務規劃,僅54.4%的上班族回答「是」。對此,著有《美元圈套》等書的財經作家王伯達觀察,很可能的原因是許多人並沒有財務上的餘裕做規劃。 從上班族對於購屋時機的判斷,也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有超過6成的人都認為「財務有餘裕,不影響生活品質時,才考慮買房」,顯示對於買房子的決定因素中,最關鍵的考量還是在於自身負不負擔得起,房價則是其次。 至於想買房的上班族,究竟對「夢想屋」有什麼樣的想像?以及對自己財務負擔能力的評估又如何?調查發現,有超過8成的人都預計自己30歲以後才會買房子,尤其以31.35歲最多;空間大小方面,近4成的人希望房屋坪數在26.30坪。 在財務方面,則有7成4的人,可接受的房貸月付金在2萬元以下,這其實也意味著上班族的買房能力有限。換算為佔個人月收入的成數,近8成的人願意接受4成以下的房貸月付金。 這樣的比例,與理財專家提出房貸和生活開銷應佔收入比重6成以下的建議吻合,顯示上班族其實是很理性的在思考自己的購屋能力。 發現3:明年房市不看跌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上班族對於房價走向,有兩派不同的看法。從關於購屋時機的調查來看,可發現認同「買房子愈早愈好,不然房價只會愈來愈高」與「買房子不用急,慢慢等房價在低點時再進場」的比例相當。 房價究竟近期內會不會有大幅度的變化?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9月曾公開表示,美國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QE)遲早會逐步退場,將對國內長期利率有影響,被外界解讀為利率將調漲的發言。 在過去,利率調漲被認為會對房市造成影響,因為帶動房貸利率調高,許多買房大戶就會被迫縮手,進而促使房價往下走。 不過,上班族對此抱持不同態度。當被問到「隨著房貸利率上升的可能性提高,你認為明年台灣房市會漲還是跌?」43.1%的人認為會「和今年差不多」,僅21.3%認為會下跌,認為房價會上漲的人甚至還比較多,佔35.6%。 會有這樣的結果,王伯達解讀,有一部份可能是有些人對利率與房市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很熟悉;另一方面,則可能是由於近10年房價不斷上漲,以及對於政府「愈打房、房價愈漲」的現象失去了信心。他自己則認為,房價不會一夕之間大幅下跌,但是會呈現緩步下降的趨勢。 外商地產公司高階主管、房市評論專家紅色子房則認為,台灣的房市有M型化現象,一端是各地區的成熟商圈,尤其是台北市,因為需求大於供給、房子具稀有性,未來跌價的機會不高;而M型化的另一端,則像是一些有大量新建案的新興重劃區,若是明年升息,對投資客來說就會有賣壓出現,進而使得房價下跌。 上班族想關心房價的資訊與政策面,除了要持續注意利率之外,紅色子房認為,奢侈稅滿兩年後的修法方向也會對房價有所影響,假如政府決定拉長課稅年限,結合利率調漲,就會有雙重賣壓出現。 租不如買?如何不當屋奴? 雖然調查發現上班族仍相當重視買房,但近年來,也不乏一群人提出「不想買房」的聲音。根據內政部每年進行的「住宅需求動向調查」,2004年台北市「欲租屋者」族群中,希望長期租屋的比例為5.4%、維持現狀即可則為24%,但到了2013年,希望長期租屋的比例大幅提高到48.9%(已無「維持現狀即可」選項)。 王伯達自己就是一個例子。他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台灣的房價高、租金低。像他現在,在台北市租一間三房兩廳的房子,每月租金16,000元,但假設房子的總價是1,000萬元,若他用頭期款200萬元買下,剩下800萬元的貸款,每月差不多要繳4萬多元的房貸本利和,跟原本的租金相比,對他來說差異實在太大。 王伯達進一步表示,台北市已是全球房價租金比最高的地方。根據統計全球主要城市租金報酬網站Global Property Guide最新數據,台北市目前的房價租金比為64倍,背後隱含的意義就是:一間房子必須付出長達64年的租金,才能買到它。 除了租金便宜的考量外,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彈性也是長期租屋的一大主因。曾任北歐櫥窗產品經理、現為自由接案族的盧俞如指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地點不定,年初就到阿根廷旅居了一個月,所以並沒有深耕一個定點買房的打算。而且她觀察,身邊很多朋友雖然因成家而買房,但陸續都出現夫妻其中一人要外派的情況,房子反而變得很難處理。 紅色子房則提出「房與錢的四象限」概念:在「沒錢沒房」、「有錢沒房」、「沒錢有房」、「有錢有房」這4種狀況中,要避免讓自己落入「沒錢」卻「有房」的象限,也就是成為屋奴。 好的房子雖然買不起,卻可以用租的;再加上租房可維持自己工作與生活的彈性,不用因為被貸款綁著,而不敢在人生其他面向上有所突破,這些都是值得納入買房決策裡的思考方向。 此外,調查中還發現,「把房地產當做出租或投資的獲利工具」也是上班族現在考慮買房的一大原因(圖表2)。不過,平均而言,台灣租金報酬率跟其他國家比起來低很多,在挑選物件與評估獲利表現,必須做更多的準備(見「買房收租Step by Step」),才能真的高枕無憂。 看完了《Cheers》購屋意向調查結果與分析,對於自己買房子的需求與能力,你是否又清楚許多?買房子關係著人生的方向,與財務上的平衡,不可不慎! 買房自住Step by Step 建議專家:宏觀財務顧問平台資深首席財務顧問李鳳蘭 財務能力的評估,絕對是買房規劃的第一要務,也是讓自己不要落入「屋奴」窘境的關鍵: Step 1. 掌握自己的收支狀況,估算「儲蓄率」 算出自己每個月可以為「買房子」存下多少錢。在列出收入與支出時,記得年度收入與支出也要算入;此外,支出部份只需列下「必要支出」,如吃用、房租、小孩學費、保費等等。 Step 2. 計算自己拿得出多少頭期款 買房子大約需要支付2∼3成的頭期款,例如:1,000萬元的房子就要200或300萬元現金。針對想買的房屋總價,評估一下手頭上有多少錢可以用在頭期款上,以及還要再存多久才能有你設定的房屋頭期款。 Step 3. 評估買房後的還款能力 房貸加上生活管銷費用,不應超過月收入的6成,月收入的其他4成還要繼續為了退休、子女教育做規劃。算算看自己現階段的能力是否可以應付每個月的房貸。 Step 4. 找地點、看房子 先有數字目標後,才開始行動去看屋。除了個人喜好與習慣,也要考慮將來換屋的可能性,看房時要留意「地段」,好地段的房屋才比較有保值、增值的可能性。 買房收租Step by Step 建議專家:外商地產公司高階主管、房市評論專家紅色子房 買房收租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投資方式,但紅色子房認為,存錢、尋找物件都不急於一時,結交對的朋友,與學習投資的專業知識,才是優先該做的事情: Step 1. 先結交「房產投資3友」 1. 值得信任的房屋仲介,能提供光靠自己找不到的房產資訊和內幕。 2. 長久往來的銀行,例如薪轉戶頭的銀行、信用卡發卡銀行等,能提供較好的貸款條件。 3. 依投資房產類型尋找顧問,例如想做老屋改建,最好結識室內設計師。 結交朋友的目的是幫助自己更加了解買房實務,像是看房子,到底應該看出哪些重點等等。 Step 2. 學習投資專業知識 例如投資可行性評估,就涵蓋3個面向: 1. 法令可行性,指你想投資的房產類型在法律上是否有相關規定,如背包客棧在法律上屬於旅館,須拿到旅館執照。 2. 市場可行性,如想買店面招租給便利商店,但附近是否真有市場?有沒有競爭者? 3. 財務可行性,如每年收取的租金加上預期售出後的獲利,扣掉銀行借貸利率,能賺多少?

從一萬名成功者的失敗婚姻,歸結出5個幸福法則

2013年11月15日
公開

外遇題層出不窮,其實有很多高知識份子或事業成功人士都有發生過外遇,所以已婚的女性更要好好愛自己,多充實自己,不要變黃臉婆了,一旦變黃臉婆您的另一伴更會有外遇出軌現現發生唷! 剛從學校畢業時,我就進入RECRUIT公司的新客戶開發團隊,除了到處向RECRUIT的前輩們請教提高業績的訣竅之外,每天的業務便是拜訪中小企業的經營者與知名企業經理人,聽他們暢談工作上的成功事蹟、創業動機以及攀向高峰的時刻。甚至到後來辭職創立客製化企業研修公司後,依然有機會聆聽到眾多商務人士的真誠告白,長久累積下來,至今已超過了一萬名知名人士了。 在這一萬名的訪談者中,每當聊到為了某件事而感到後悔,必定會出現的話題就是:「我在這方面其實做得不好」、「我到現在還在反省那件事」等失敗經歷。其中,最讓每個世代感到後悔莫及的,就是「結婚」。 導致的原因很多,例如:婚前沒察覺到一些生活習慣的差異、因成長環境不同所形成價值觀落差、對另一半惡言相向、與對方家人的相處,或是外遇及性生活等問題。 總歸來說,大致可分為以下六種: (1) 家事、育兒的分擔比例 (2) 配偶的教養水準與成長環境造成彼此個性不合 (3) 溝通的方式 (4) 金錢與時間價值觀不同的齟齬 (5) 與對方父母的相處 (6) 育兒觀念的差異 這些經營者與商務人士在談到失敗經驗時,相較於工作上的挫折,對婚姻的懊悔更顯沉痛。回顧整個人生,突顯了一項事實,婚姻的維持是決定未來好壞的關鍵。 2012年台灣的離婚率,位居全球排名第四,是亞洲最高,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對夫妻離婚。2013年已居全球第三名,每小時就有6對離婚。在我訪問過的一萬人當中,即有三、四成的男性後悔結婚。 婚後的點點滴滴,並不是婚前可以預測的,相信有不少人後悔著「結婚怎麼跟我當初想的不一樣」。而我也從一萬人的訪談中歸納出兩個結論:「人生最後悔的決定莫過於結婚」,以及「結婚是影響人生的最大關鍵」。 正因為有那麼多人為了同樣的理由感到後悔不已,更讓我深深覺得在這些事端當中,一定隱藏著某種「夫妻法則」的真理。 當然,我並不是因為婚姻圓滿才寫這本書。想當初我們夫妻倆也和其他人一樣,差點走上離婚一途,直到偶然機會聽到過來人悔不當初的沉痛心聲,就像是一語驚醒夢中人般,讓我們即時醒悟並努力維繫這得來不易的婚姻。 不過,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因為結婚而使人生更加順遂的最佳範例。實際上與婚前相比,我在婚後的工作與生活的品質確實變得更好了。 結婚不應該只著眼於兩人個性合不合的問題,重點在於將婚姻視為讓人生變得更美好的課題,並且進一步思考如何永續經營。 這篇文章將徹底為各位介紹我從一萬名婚姻失敗者的悔恨經歷當中,淬鍊及學習如何經營婚姻的「實用處方箋」。 一、不應該老是把工作當藉口 這樣的懊悔以男性居多。 忙於工作而忽略了妻小與家庭,一旦積怨已久,便形成了離婚的主因。熟年離婚在近30年來增加了八倍,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出在只專注於工作而忽略家庭的男性身上。 目前45歲以上的男性中,有不少人是以全心投入工作為優先,希望用穩定的收入為家庭帶來幸福,就算要犧牲部分的自己也是莫可奈何的事。 對上班族來說,超時工作、犧牲假日、責任制加班等,已成了現今社會的常態,即使想要好好珍惜家庭,也無法輕易拋下十萬火急的工作立刻趕回家。身為家庭的支柱,自是要全力以赴,然而只顧工作隨之而來的後果,不僅會造成夫妻間缺乏溝通,陪伴家人的時間與心力也會愈來愈少。即使是雙薪家庭,夫妻間多少較能互相扶持與諒解,但也不能理所當然地因過於忙碌,而把「工作」視為人生的第一順位。 如果硬要將工作與家庭排列出優先順序,大部分的人一定會拿工作當藉口。例如:因為「工作太忙」,沒辦法花心思規劃家族旅遊;因為「工作太累」,無心檢查孩子的回家功課等。若要辯解,人總是有一大堆「自以為辦不到的理由」。 其實,婚姻生活才是一切幸福的基礎,儘管「工作」與「家庭」兩者難以取得平衡,只要隨時提醒自己,養成將兩者「相提並論」的習慣就可以。 以G小姐為例,她就是非常厭煩丈夫的「藉口」,才會在將近50歲時選擇離婚。 當時兒子正準備升學考試,她希望丈夫能以問答的形式,出一些題目幫助不擅長社會科的兒子加強複習,但因工作累得筋疲力盡的丈夫卻一口回絕:「這個我做不來。」 此外,為了家族旅遊而詢問丈夫的工作狀況,得到的回答盡是:「我不曉得公司的行程能不能配合。」然而,當G小姐安排與友人的家族一起高爾夫旅遊時,丈夫卻又一派輕鬆地參加,使得他在G小姐與兒子的心目中,成了一位「不願與家人出遊,但聽到有高爾夫可以打,就興沖沖跟來」的人。 從上述例子來看,也難怪G小姐會認為丈夫不是因為工作忙碌而沒空參加家族旅遊,根本只是嫌麻煩而將工作當成藉口。如果不能把工作與家庭相提並論,最後一定會用各種理由來當擋箭牌。 話雖如此,有時候卻真的是無可奈何,疲憊到無法思考的地步。同樣都是忙碌的上班族,為何有人可以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 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最大的祕訣就在於,不要「只顧工作」。至少維持一週一次或隔週一次,定期與家人溝通交流的習慣。即便平時的重心都放在工作中,到了週末若能撥出時間全心陪伴家人,相信能消除家人心中日積月累的不滿。 我認識一位40代的上市公司老闆,據說他是以週末假日不談工作、全心全意陪伴家人做為交換條件,央求妻子週一到週五讓他專心工作。其實,對公務如此繁忙的他來說,挪出假日時間也相當不容易。但是,當他開始不再拿工作忙碌當藉口,且定期陪伴家人之後,逐漸得到家人的體諒,瞭解他是為了家庭而努力工作,反而使他與家人之間的情感更加緊密。 想要減少夫妻間日積月累的怨懟,最重要的是不要找各種理由來搪塞,而且定期抽出時間來溝通。這不需要每天進行,只要夫妻兩人能夠諒解彼此的狀況,相互配合即可。 二、當初應該多分擔一些家事 家事問題是造成夫妻吵架原因中的第一名。 家事的分擔,深受成長環境的影響。對先生來說,如果從小到大沒看過自己的父親或爺爺做家事,自然就會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認為煮飯、洗衣、打掃、育兒全都是妻子的工作。他不是故意不做,而是根深蒂固的觀念使然,相對的,也使得問題更難以解決。 此外,有許多男性在婚前信誓旦旦地說:「這些家事我差不多都會」、「我願意幫忙做家事」,婚後卻只負責倒垃圾而已。 為什麼男性普徧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呢? 我從一萬人的訪談中發現到一件有趣的事,這些男性通常都有「打如意算盤」的微妙心態。 不願意繼續分攤家事的男性往往有著大男人主義,認為自己是「賺錢養家」的人。即使是夫妻兩人都有工作,彼此也能互相合作,但是這種自尊心仍舊讓他以一家之主自居。 先生在心裡打著如意算盤,覺得自己每天工作累得半死,還要負責倒垃圾,已經很不錯了。不僅認為倒垃圾就算是「分攤家事」,甚至還覺得自己的負擔變得更大了。 也有許多人心裡想著要倒垃圾,卻一拖再拖遲遲不去,最後在妻子的催促下忍不住發火,夫妻兩人便因為對方說話帶刺、態度不佳而嚴重爭吵。 積怨已久的家事問題是造成離婚的最大因素。解決之道並不是強迫先生做家事,而是以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互相分擔。 能夠順利分攤家事的夫妻究竟是如何達成共識的呢? 從過來人的訪談中不難發現,成功案例都有一套明確的「規定」,藉此慢慢提高先生做家事的技術水準。 除了採取分工合作或是輪流負責的方式之外,如果能事先確立分擔的理由,就能避免規定流於形式。 以雙薪夫妻為例,可以規定先生負責洗衣服,次數則是一週兩次。 至於煮飯,也能規定先回家的人負責準備。先生若是不擅長做菜,為了減輕負擔,夫妻兩人不妨以手機溝通,由妻子決定菜色,先生只要煮好飯、簡單準備一下主菜的食材就好。 也有夫妻為了應付緊急或繁忙的情況,特別設置了「例外規定」,結果成效也相當不錯。 一旦以忙碌為藉口,規定就會逐漸形同虛設,因此,夫妻倆可以試著製作類似「免死金牌」的小卡片,利用卡片換來搥背等服務,並且採取收購制,遇到實在不想做家事時,就把卡片賣給對方,讓彼此都能開開心心地遵守規定。 如果能有一套公平的制度,男性應該也會樂於遵守。 分擔家事的祕訣就在於事先建立明確的規定,讓彼此難以用藉口推卸責任。 剛開始或許會有些辛苦,不過,這些能順利分擔家事的夫妻們都強調,等到做家事的技巧愈來愈進步時,就會發現新的生活樂趣。 三、婚前應該多瞭解對方的價值觀 不論性別及年齡,「個性不合」均名列離婚原因的榜首。 然而,夫妻兩人的個性本來就不可能完全契合。很多人誤以為夫妻之所以能結婚應該是彼此個性相合,事實上,這是因為對對方的好感,使得容忍度提高所予人的誤解。 既然雙方決定結婚,應該多少已經清楚彼此個性的契合程度。可是,為什麼直到婚後才懊悔「跟原本想的不一樣」呢?總結一萬名過來人的失敗經驗,我歸納了一個結論─與其說是個性不合,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價值觀的不一致。 說得精確一點,也就是不夠瞭解對方的價值觀。 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與個性一樣,不可能和別人完全一致。即使對於工作、教育、哲學、道德等價值觀是一致的,金錢觀卻未必相同。因此,在不同方面總會有「一致」與「分歧」的部分。 如果一昧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價值觀與認知,不但會造成對方的心理負擔,當積怨到達臨界點而爆發,便是兩人宣告仳離的時候。而且問題往往是在生活中日積月累所形成,當事人總是等到對方遞出了離婚協議書,才驚覺問題的嚴重性。 維持家庭生活圓滿,要像處理工作一樣不斷調整,需要的是無止盡的磨合過程。在彼此磨合之前,必須先瞭解對方堅持的信念。 以30代的H小姐兩夫妻為例,由於父親是公司的負責人,她從小便在優渥的環境下成長,而H小姐的先生家裡則是在商店街開餐館的。 兩人是自由戀愛而結婚,當初決定走上紅毯時,據說H小姐的母親曾給予忠告:「你們兩個的生活水準差太多了,結婚以後會很辛苦。」但H小姐對於母親的忠告完全不以為意,直到孩子出生了,才驚覺母親說的是事實。 H小姐是在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環境下長大,所以只要看到可愛的衣服或孩子想要的玩具,都會想買給孩子。因此,總是被丈夫責罵:「為什麼要買那麼貴的東西!」 而對丈夫來說,小時候如果有想要的東西,只能一直忍到生日或聖誕節才能擁有。這樣的成長過程反映在育兒態度上,使得丈夫認為不可以養成孩子想要什麼就買什麼的浪費習慣;也不可以太寵孩子,必須教導他懂得忍耐。 這就是「成長環境」所造成的差異。 若惡意解讀的話,丈夫在H小姐眼中是個「吝嗇鬼」;而H小姐在丈夫眼中則是個「敗家女」。有些夫妻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妻子節儉,先生浪費。 諸如此類,由於金錢觀的差異造成夫妻失和的例子多不勝數。也因為這個緣故,才有那麼多人悔不當初:「應該要在婚前多瞭解對方的價值觀才是」。 但其實問題並不在於「沒有認清對方的價值觀」,而是對彼此的價值觀「瞭解不夠透徹」所致。 後來H小姐改變了做法,在購物前會主動跟丈夫商量,也會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把丈夫可能會有的顧慮先說出來。例如:「孩子想要買這個,可是有點貴,可以嗎? 」以詢問的口吻試問時,丈夫的態度也一八○度大轉變:「是有點貴,既然他喜歡,還是買吧!」 其實,丈夫不能認同的是H小姐不跟他商量,間接強迫接受她的價值觀。 然而,在H小姐主動與丈夫溝通到最後拍板定案的過程中,決定的依據不再是單憑任一方的判斷,而是身為一家人所彼此磨合而成的共識。 在婚姻生活中,絕對不可以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價值觀,如果沒有經過磨合,遲早會因為某一方不堪壓力而爆發出來。 四、必須保有私人的時間 不論30代或40代,最令人懊惱的就是無法妥善安排時間。 尤其是婚後,許多人常覺得自己的時間被左右了。已經被工作佔去了多數的時間,還得額外分擔家事,這使得大部分過來人均表示,不能擁有「私人的時間」,是造成無形壓力的主要原因。 特別是許多男性表示,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擁有自己的時間,否則,久而久之就會萌生「犧牲」的負面情緒,將對夫妻生活形成阻礙。 夫妻之間如果有一方堅持保有自己的時間,一定會影響到另一半,所以雙方必須事先溝通才行。這對雙方而言都非常重要,以便能在轉速飛快的忙碌生活中稍作喘息。 有孩子的夫妻更需如此,時間幾乎都奉獻給自己以外的人事物,因此,婚姻能圓滿的祕訣就在於尊重彼此的時間,才能攜手共度漫長人生。儘管在另一半的眼裡,擁有個人時間感覺就像在「逃避現實」,但對當事者來說卻很寶貴。最重要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有多麼需要這短暫的空檔。 為了取得對方的信任,不妨定下規矩,並在其餘時間幫忙分擔家事。既然問題出在時間的安排,這麼做也能減少另一半對於保有個人時間的不滿。 從過來人的訪談中不難發現,能夠保有私人時間的夫妻,往往都十分擅長享受生活。他們的共通點是在家裡也能事先規劃行程。 以職場為例,有的人不僅工作效率高,還能為自己忙裡偷閒安排假期;有的人則是從早到晚不停工作著,不但無法休假放鬆,也沒有顯著的工作成果。 兩者之間的差別就在於能替自己安排假期的人,不是臨時決定,而是事先就把假期規劃在的行程裡。如果老是心裡想著「如果有空的話」,將永遠也無法挪出自由時間。若能提前決定,自然會想辦法安排工作、調整行程,讓自己如願以償。 如果已經習慣將一天的時間劃分為「早、午、晚」,便能把星期六、日分成六個時段。舉例來說,有人或許想在週末好好睡一覺,因此,星期六上午就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即使有了孩子,也要能設法滿足彼此的需求,例如,星期六上午是丈夫的個人時間,星期日夜晚則是妻子專屬的時間。 此外,就連家庭主婦也需要擁有私人的時間。有的夫妻因此立下了規矩,將每個月第二個星期三晚上定為妻子的「無家事日」,由丈夫負責包辦所有家事與照顧孩子。 這些都是過來人的生活智慧。實行時必須注意到一個重點:臨時起意的決定,到最後一定會敷衍搪塞,必須互相溝通好並定下規矩,事先將它安排在行程裡。 話說回來,倒是有個方法雖不值得鼓勵,但可以在關鍵時刻把它當作最後的彈性。令人意外的是這一招還有不少人用呢,那就是「假裝假日出勤」。 只是當另一半處境為難時千萬不可以使用這招殺手鐧。不過,在此也必須和各位老實說,實際上有許多大忙人為了不讓自己累垮,會選擇在假日假裝出門去上班,藉此保有讓自己喘息的空間。 五、若離不開自己的父母,將無法成立真正的家庭 不論是男方或女方,有不少夫妻因為選了一個離不開父母的配偶而只好選擇分居,使得夫妻關係變冷淡,甚至走上離婚一途。 許多人往往在婚前只感受到對方很孝順父母,直到婚後才發覺事態嚴重,因而累積不少怨言。由於婚前較難察覺到這一點,因此很容易悔不當初。 女性對男性最大的不滿,就是自古以來的「戀母情結」。丈夫比起在乎自己更在乎母親,不論大小事,都要一一請示父母。這些看在妻子的眼裡,不免覺得丈夫根本就是還沒斷奶的孩子。 婚姻本是一種社會契約,雙方通過社會認可確立彼此的夫妻關係時,也如結婚誓詞中所說的:「無論病痛或健康都不離不棄......」,這份社會契約立下的,其實是比石堅比海深的愛情盟約。 在步入禮堂的當下,兩人都立誓不依賴他人、要敬重對方、彼此互相扶持,但回到現實生活中,令人不解的是,丈夫卻經常夾在母親與妻子之間裡外不是人。若根據結婚誓詞,先生立下的契約是凡事要以妻子為重。 敬愛父母的孝心固然重要,但不能因此不顧及妻子的感受。重點並不在於哪一方才是正確的,而是做為人家的丈夫,就必須尊重妻子的感受。 另一方面,先生對太太最大的不滿,則是「娘家依賴症」。有些妻子會堅持住在娘家附近,完全不在乎丈夫的通勤時間,也不考慮住在較便宜的員工宿舍,使得丈夫對妻子產生不少怨言。 如果是考量到生產與育兒,而選擇住在娘家附近確實方便。可是如果妻子是全職的家庭主婦,不僅不用工作,還一天到晚往娘家跑,連晚餐都在娘家吃,再外帶飯菜回來給晚歸的丈夫,丈夫心中的不滿自然會愈積愈多。 對先生來說,結婚之後便是獨立的家庭,太太當然要以自己的家庭為主。基於這份大男人的自尊心,怎麼也無法認同太太婚後仍想依賴著父母、讓自己樂得輕鬆的投機心理。 有許多男性表面上雖然同意住在妻子娘家附近,但私底下卻時常大吐苦水。由此可知,與原生家庭的距離遠近,容易成為破壞夫妻感情的導火線。 除此之外,仰賴父母的「經濟援助」,也是破壞夫妻間彼此信任的主要因素。受訪的過來人均表示,從「原生家庭與金錢」方面的問題,可看出兩家的等級差距與價值觀,而這往往也是造成糾紛的起因。 以N先生為例,他的妻子來自富裕家庭,很愛購買名牌。但N先生只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沒辦法一直提供高級精品給妻子。 有一天,岳父岳母送來了一筆錢,希望他交給妻子讓她能去買名牌。N先生則表示自己會想辦法供應妻子,堅決不肯收下。卻也因此發現妻子婚後仍一直向娘家拿零用錢。 雙方對金錢的認知本來就不同,再加上對方父母的干涉,當隔閡逐漸擴大,已經不是用溝通方式就可以解決的。對妻子來說,從小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自然不認為有哪裡不妥。 然而,N先生的男性自尊卻因此受損,他認為應該靠夫妻兩人的力量建立家庭,而不是依賴父母的援助。由於價值觀的差異,使得這段婚姻維繫不到十年便結束了。 對當事者來說,婚後仍與父母往來頻繁,是基於割捨不斷的親子血緣,這樣的事情就算是坐下來面對面溝通,也幾乎無法順利解決問題。直接硬碰硬反而會觸怒對方,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採取間接的方式。其中最單純的,就是以物理手段改變住所。 最常見的例子,是丈夫為了解決妻子的「娘家依賴症」,於是申請派駐海外或轉調外地,讓夫妻倆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生活,藉此拉近彼此間的情感。除了轉調以外,搬到離妻子娘家有段距離的地方,據說也有幫助。 只不過,問題似乎沒有那麼簡單。過來人之所以質疑這種方式的成效,是因為夫妻間只要懂得同甘共苦,擁有共同的體驗,脫離父母獨立的問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換句話說,不要用強硬手段要求對方脫離父母,而是應該夫妻兩人同心協力。例如:藉由全心投入對孩子的教育,無形中便能擺脫對父母的依賴。 如果能憑著自己的力量來克服困難,便能增加彼此的信心,一再依賴父母的結果,將永遠也無法獨當一面,也會破壞另一方對自己的信任。 依賴父母本身並不是壞事,只不過夫妻之間如果能多累積「成功體驗」,將能加速讓兩人成為生命共同體的「家族」。畢竟夫妻兩人並不是從結婚那一刻就成為家族的,而是慢慢「演進」而成的。 有過失敗經驗的過來人在深刻反省之後,均表示若過度依賴父母,只會妨礙彼此成為真正的家族。 書籍資料 書名:祝你幸福美滿:從一萬名成功人士的失敗婚姻中,歸結出的50個幸福法則 作者:大塚壽 譯者:莊雅琇 出版日期:2013/10/01 出版社:悅知文化 大塚壽(Hisashi Otsuka)(Hyonman Sin) 1962年生於群馬縣。曾任職於RECRUIT,之後前往美國雷鳥國際管理學院取得MBA學位。現為EmaMay公司董事長,主要為企業提供客製化的企業研修課程。 由於本名中有個代表喜慶的「壽」字,從學生時代、上班族時代到美國留學時期即安排許多聯誼活動,撮成不少佳偶。目前也在東京青山的「黑暗對話工作坊(DIALOG IN THE DARK TOKYO 東京青山)」策劃暗闇婚活「Kids(婚活In The Dark Special)」,撮合了許多姻緣。 以志工身分、或基於企業社會責任(CSR)籌劃聯誼活動之餘,深感時代的變化,如今四十熟女的結婚觀與二十世代的結婚觀已相去甚遠。 著有《40歲,好日子才開始:享受人生下半場,50件該做的事》、《30歲,做對決定做對事》、《RECRUIT流》、《職場活性化「超強!」手法》等多部著作。

決勝13歲 (今周刊)

2013年11月13日
公開

最近Sandy很喜歡看網路上的財訊電子報,這幾天每天都買一些外幣(美金/澳幣/日幣/歐元),這幾天就看著這些幣別漲又跌,跌又漲,等待自己預設的金額買夠之後,Sandy想買定存股或配息股如0050/台積/中鋼,Sandy想計劃在年底之前把房貸結清,12月的重點是把自己的愛車牽到土城哥認識的朋友開的保養廠重新鈑烤,因為外面不認識的修理廠Sandy比較不趕亂牽去,因為擔心被亂喊價及零件被調包,還好Sandy哥是做汽車拖吊業,認識很多修理廠,預計年底把車外觀翻修一下,這台車車跟了Sandy好幾年(是2000年份出廠),在2006年從表姐手中承接後(表姐開了六年就賣給了Sandy),今年已經2013年了,不知不覺已經開了7年了,時間過的好快~感恩表姐把這台好開的車賣給了Sandy.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09-103668 決勝13歲 從小拚課業 雞排博士:若能重來,我不會去念博士 今周刊•撰文:方德琳 最新研究指出,人一生的成就與學校成績無關,而是取決於中學時期,是否擁有7項關鍵心理特質,這些特質也與智商無關,每個孩子都能透過學習、探索而來。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選擇,我不會去念博士。」新聞焦點人物雞排博士宋耿郎曾經如此感慨。可惜人生沒有「倒轉」鍵,不能重來的人生,要如何避免同樣的錯誤? 中學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只逼念書沒有探索 博士生最後去賣雞排 如今,站在演講台上回顧過往,宋耿郎對年輕學子最衷心的建言就是:「適性發展。」他為了不想當兵,逃避就業一路往上讀,到頭來發現白白浪費好幾年時間。 類似雞排博士的現象,心理醫師王浩威稱之為「晚熟」,這個現象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台灣也不例外。晚熟引發心理學界與教育學界關心。「為什麼越來越多青年人不肯接受挑戰,只想一路念書,甚至躲在家裡啃老?」而另一個大家更關心的問題是,「相對於這些不肯面對真實社會的人,那什麼樣的人才願意接受挑戰,有勇氣克服困難,甚至最後有高成就?」 研究結果發現:一個人可能成為「啃老族」或「高成就」的分水嶺,就在中學時期;關鍵因素也不是成績好壞,而是中學時期是否有時間去自我探索,發現自己內在的動機。 王浩威說,早在1970年代,就曾經有一份調查追蹤所有哈佛醫學系畢業生的研究,他們發現,歷屆成績排在前五名的學生,幾乎都是一般醫院的主任或開業醫師,成就平平;但後來可以成為美國醫學界重要人物的,則看不出成績與成就的關聯性,反而與他們在學校時的社會參與,或社團活躍程度高度相關。 這項研究似乎讓人覺得「會玩的學生更有成就」,但為什麼會玩的人可以有高成就呢? 教育專家對這個謎題很感興趣,2002年,美國教育家列文(Dave Levin)和心理學家皮特森(Chris Peterson)合作實驗,目的就是要找出可預測未來高成就的能力,以及如何擁有這些能力。 成績越好將來成就越高?/七大心理能力才是關鍵 可透過學習而來 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有七項心理能力與未來成就高度相關,分別是:熱情、自我控制、好奇心、樂觀、毅力、感恩、社會智商。而這些特質與聰明才智的關聯很薄弱;換言之,智商(IQ)高的人不代表他就比較有毅力、樂觀與好奇心……。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成就與智商無關,而是與熱情、毅力……這些心理素質有關,那是不是天生有這些特質的人就占優勢呢?在心理學家看來,這些心理能力百分之百可以被塑造,是可以透過教育學習而來的。 「這些心理能力都與人的內在動機有關。」王浩威說。「我們稱之為自我探索,也是人從依賴邁向自我獨立最重要的一步。人要知道自己要什麼,決定要了之後,做出承諾,然後去克服困難,這一連串過程就是探索最重要的精神。」 探索,不只讓人從依賴走向獨立,真正進入大人世界,不至於躲在家裡靠父母。同時探索,也能學習到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經驗,擁有高成就該具備的心理能力。 在什麼都有的豐饒社會,自我探索更加重要。王浩威解釋,以前沒聽過大家談探索,也不會有啃老族,因為以前的人要脫離貧窮,追求經濟的動力很快轉換成內在動機,再怎麼不情願,也要為養活自己去工作。現在的人不一樣,父母給的經濟環境都不差,需要更符合自己內心需要的動機,才有辦法說服自己往前 走自我探索為何這麼重要? 培養帶著走的能力 才能應付未來變局 就像學習語文、鋼琴都有所謂的黃金期,學習自我探索也有關鍵期。十三歲,青春期階段,正是最敏感、最有效的時候。 青少年會開始思考未來的社會角色,急於尋找自己在社會的定位。 芬蘭的「教少學多」讓中學生花在課業的時數降低,每天平均約六到八小時,其他時間鼓勵青少年去參加活動,去企業實習;日本教育專家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也試圖透過新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在人際關係中深度學習。他們的目的都是要釋放時間與空間,讓中學生有多元的人際往來,與社會做第一步接觸。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柯華葳觀察,台灣也正興起一股培養孩子「帶著走的能力」的趨勢,像是:解決問題、勇於接受挑戰、自動自發承擔責任等。這股風潮來自職場轉變。「以前只要關起門來用功讀書,得到一個學位,優勢可以持續很久。現在專業被整併得很快,誰知道五年後企業需要的人才是什麼?」企業人資已經察覺,只有具備內在動機、充滿活力的人,才能面對高度不確定的世界。 「帶著走」的能力愈來愈重要,但是這些能力需要家長「放手」,才可以學習,這考驗台灣絕大多數的家長,需要徹底改變觀念。 編按:本文摘自11月13日出刊之《今周刊》882期封面故事「決勝13歲」,同期內容除本文外,並有「人生像馬拉松 贏在起跑點未必能勝」、「這裡,不逼成績 教孩子探索自我」、「培養孩子『帶著走』的能力」等系列報導,更多內容 請參閱882期《今周刊》。(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882期 謝謝!)

一切都是取捨(2),為了更好的人生你選哪一個?

2013年11月12日
公開

這個富朋友的網站分享的文章每一篇都很棒,所以Sandy想記錄在自己日記中慢慢回頭再來反覆看~ http://blog.17rich.com/will-you-sacrifice-to-be-freedom.html 這句話你應該不陌生:「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過去的選擇成就今天的你。」巧克力還是棒棒糖?5歲小孩做出選擇;參考書還是漫畫?14歲國中生做出選擇;大學選哪科系?18歲高中生做出選擇;先當兵還是考研究所?20歲男人做出選擇;職涯選哪條路?第一份工作做出選擇;有骨氣還是拍馬屁?上班族做出選擇;分手還是牽手?吵架完的情人做出選擇。 人生真的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選對選錯當下無法知道,未來才會給你證明,只是到時願不願意、接不接受都無法後悔,回到過去這情節只會在電影中上演,現實中只有看清事實的份,還外加一點後悔的調味。個人財務當然也是人生一部份,自然要做出選擇,現在選擇取捨什麼,決定自己未來的財務狀況。所以我們來看看,為了將來的財務自由,你有的選擇是什麼,會選擇哪一個?又甘願放棄哪一個?這些取捨沒有給答案,因為人生是你自己選出來的,留給你作答,也只有你能作答。 取捨 #1 想多存錢:開源還是節流? 第一個取捨完美答案當然是:兩個都要。不過這是 idea值,是理想來的呀!對於大部份上班族,除非你有嗜錢命格,不然要人下班後捨棄沙發、關掉電視去打第二份以上的工,套句現代人說的話:「這可是要人命!」 更何況身為二十一世紀的新知識份子,要賺錢當然要賺動腦錢,不然只需動手敲鍵盤的也好,如果什麼都不用動就有錢更好……,只是這些都需要專業,不像Candy Crush般滑鼠動一動就能破關。專業可是需要花時間培養,而時間管理又是另一種取捨。 所以說起來,想多存錢 → 節流是比較可以預期的方法。BUT,看出文字破綻了嗎?我說的是「預期」,是指一種對尚未發生事情的期盼,英文裡稱 hope(可能發生),對有些人可能是 wish(不可能發生),然而這世界充斥鼓吹人消費的商業廣告;走過、路過、低頭、抬頭,大至高速公路邊的超級霸T型廣告,小至低頭族用的手機,無時無刻都有廣告跳出來「提醒」我們:平時那麼辛苦工作,該花錢了!(說到廣告,不好意思,本站也有……) 所以要節流,對現代人也非容易的事,花錢享受總是比存錢吃苦來得爽快,只是這一時的爽快是有標價,是要淘錢才能擁有。所以想想還是回頭考慮開源好,只不過這樣又回到最初的問題…… 說來說去,想多存錢就要做取捨,人客呀 ∼你選哪一個? 取捨 #2 錢何時花:現在還是未來? 金錢的時間價值:經過儲蓄,未來的錢比現在還值錢。 但這是玩笑話來的吧?現在銀行利率才零點幾咪咪而已,物價指數隨便就破1%,未來的錢怎麼會比現在還值錢?所以上面這句我少打幾個字,應該這樣寫:經過儲蓄,透過投資理財,未來的錢比現在還值錢。只是要投資就要多儲蓄,要多儲蓄就要開源或節流,這問題又回到上一個做取捨。我不是無聊要學微軟讓程式迴圈當機,因為這就是人生呀……(攤手) 而且說到物價指數就又聯想到買東西的爽度,現在買跟未來買,兩者爽度可是不同。如果將心理爽度與金錢累積畫成圖,我覺得它們會長這樣: 金錢時間價值 個人爽度比如購買當下最新的衣服,新衣服當下買感覺最爽,穿著新衣走在路上好比明星,一身時尚就是爽,被人羡慕追捧更是爽爽爽。不過衣服時間愈晚去買這 feeling 就會愈少,甚至最後那件衣服給你的感覺已經過時,再去買爽度就是負的了!其他像3C電子產品、去電影院看最新院線片都有類似的爽度曲線。 金錢價值則是相反,隨著時間會上升,一開始上升幅度很慢,後來上升愈來愈快,最後還會超過當時個人爽度最高點。價值一開始慢,後面快,是因為報酬要滾大需要時間,無奈人生最缺的又是時間。 從以上分析,照理看來注重金錢價值的好處大過於注重個人爽度。只是,爽度在人生也很重要,不是嗎?回首來時路,總是會後悔有些事當下沒做…… 所以錢何時該花呢?現在花比較爽,未來花能增值,是你的話會選哪一個? (還有取捨#3、取捨#4,待續……) 更多閱讀: http://blog.17rich.com/will-you-sacrifice-to-be-freedom.html#ixzz2kRXwvdyQ 最近因為日本拓也哥而讓節目〈矛盾大對決〉紅起來,話說這個節目從國內電視台開播以來只要我轉到就會定在那邊收看,因為每次的競賽都令我太好奇,腦中總是想知道到底哪方才會獲勝。我想這節目能一直做下去,多少跟人性對矛盾無解的求知慾有關,不過站在旁邊笑看與自己無關的矛盾很輕鬆,如果這矛盾換到自己身上就令人煩惱。繼前篇〈一切都是取捨──取捨#1開源節流,取捨#2何時花錢〉後,現在我們來看還有什麼取捨是足以影響自己人生。同樣答案留給你作答,因為只有你能對自己負責。 取捨#3 什麼才叫自由:且走且看還是先規劃未來? 從正經的角度來看,當然是認為未來要好好規劃。不管你是去做職涯分析、性向測驗、上時間管理課、請教師長,或是去找大師分析手相、看八字算命,內容都是指向你要規劃未來。不過「好好規劃未來」這教條我認為大大地跟人性相違背。以人類來說,其實生來就是喜歡活在當下。 看一下我們的老祖宗:靈長類猴子,哪個不是樂活在當下?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再看看小Baby,他們完全忽視大人眼中的時間,餓了就哭,想睡立馬就閉眼睛,半夜睡不著就把父母哭鬧起來。時間這東西本來就不存在自然界,那是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文化產物,以為手上戴個錶,把一天切割成24個格子就可以掌握這世界,但其實也綁住了天生的自由。 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當全世界的人都在玩這場遊戲──用時間來衡量生活與工作──你就一定要參一咖。在沒得選擇一定要玩的情況下,只好早晨上班一起塞在車陣裡,假日一起擠在風景區給野生動物看,連續假期前一起訂不到火車票。只是這看似每天都在跳針的無奈重複人生,真的沒得選擇嗎? 想要不過著上班必塞車的生活,你只要提早30分鐘出發,前往公司路上的街景可能就完全不同;只是你必須克服貪睡選擇早起,必須調整你的作息,你需要選擇先規劃作息時間。 想要假日不擠成沙丁魚被野生動物看,你可以選擇在平時好好工作,假日還是好好工作,偶爾再請個非假日的假期去風景區;只是這必須打破平時的工作習慣,假日時別人休息你工作絕對是種不舒服的感覺,而且你要有「摘雕」可以讓主管放你假,這些都需要你先規劃工作內容。 至於連假前訂不到火車票的問題……就是真的無解。有時多請一天假還是訂不到票。 最後還有一個終極招數,那就是跳脫這場被時間限制的遊戲,讓自己盡早財務獨立(需要取捨#2),或是成為自由工作者,做自己人生與時間的主人。 所以,是要做且走且看的人,還是成為先規劃未來的人呢?選一個吧。 取捨#4 吃什麼才好:現在養生還是老年養醫生? 最後一個取捨就是該不該現在就吃得健康?要吃健康但吃得不爽,吃得爽快就吃得不健康。如果說些冠冕堂皇的話,那當然是要吃得健康!至於吃什麼才健康,吃什麼對身體有害就不在這說出來恐嚇你,自己去網路找就有。本部落格是走金錢管理路線的,所以我要談得是「健康的成本」。 合理推論,如果我們在年輕時能照顧好自己青春的肉體,年老時的Body就會比較健壯,去找醫生報到的次數就會減少,醫療開銷就比較少。說到錢可就關係大了,因為愈是走到晚年,如果醫療費卻呈倍數上升,那在財務上代表的是什麼?是老年愈來愈沒錢,財務愈來愈不自由。 不過人生可只有一回,如果現在就要過得健康,很多令人垂涎的美食就不能碰了,食尚玩家也不能常看了,那怎麼行。 當然也有折衷的辦法,就是偶爾吃健康,偶爾吃大魚大肉,不過這可是滿分10分有8分的高難度動作,我就曾經試過一陣子,今天吃Pizza,隔天吃沙拉,這種生活只能說痛不欲生。吃大魚大肉時超High,吃健康餐時變成超悶,持續一陣子最後還是成為逃兵,打回原形繼續善待五臟廟,每天跟食神朝拜。 所以,養生與養醫生,是你的話想選什麼?……實際上又怎麼做(賊笑)? 更多閱讀: http://blog.17rich.com/will-you-sacrifice-to-be-better-life.html#ixzz2kRXd7KjN

二種繳稅技巧,明年所得稅多省一些

2013年11月12日
公開

http://blog.17rich.com/save-your-tax-next-yea.html 臨時支出一直是個人理財中的痛,它的出現往往會打亂每月的收支平衡,更是造成許多人超支負債的原因。在我輔導別人理財經驗中,所得稅就是常被誤認為臨時支出的一種。其實只要善用二種繳稅技巧,那麼不僅明年度的所得稅不會造成你的困擾,更可以在微利時代幫自己省下更多錢。 技巧一:善用零存整付,繳稅同時賺利息 繳稅雖是一次性的大筆支出,不過如果我們能預先用零存整付的方式每個月存一點,那麼就能減少自己操心去準備這筆錢,同時可以多賺利息。一來可以把稅金分攤到每個月減少負擔,二來也可以確保這必要支出能安全的在明年繳出去。以一個雙薪三口家庭年所得130萬元來看,2012年綜所稅以標準扣除計算需繳48,280元;如果以十二個月均攤下來,一個月需準備4,024元。這時我們就可以用零存整付的方法每個月預先儲蓄4,000元。 以一年期定存利率1.37%計算,12個月的零存整付到期就可領回48,358元去繳稅,利息358元幾乎是抵掉一般家庭一個月的水費,不無小補。 省稅方法1 技巧二:信用卡繳稅延後支出 信用卡刷卡從入帳到繳費有段時間差,各家信用卡公司也都會趁所得稅季節推出許多刷卡優惠,此時刷卡繳所得稅就可以幫自己延後支出這筆錢,再多賺些利息。 至於如何掌握所得稅刷卡的繳費時間達到延後支出,各家銀行信用卡不盡相同,不過大致上可以分成兩類別來判斷。正確日期仍需以各家銀行公佈為主。 (1)銀行是在六月初才將所得稅刷卡款入帳: 若銀行所得稅刷卡入帳日是在信用卡結算日之前,那麼這筆所得稅刷卡支出就會被計算到六月份的帳單,約在六月底到七月初要繳費。若所得稅刷卡入帳日是在信用卡結算日之後,那麼這筆所得稅刷卡支出就會被計算到七月份的帳單,約在七月底到八月初才需要繳費。 舉例: 以信用卡繳費日期是在結算日20天後,銀行在6/5將所得稅刷卡款入帳為例:若信用卡帳單結算日是在6/10,那麼繳費日期就會在6/30;若信用卡帳單結算日是在6/4,那麼6/5所得稅刷卡款入帳就會被算到7/4結帳,那麼繳費日期就會在7/24。 (2)刷卡繳所得稅銀行視同正常消費: •找出信用卡四月份消費帳單的結帳日,將月份與日期各加一就是可以開始刷卡繳稅的日期。 •找出信用卡四月份消費帳單的繳款截止日,往後加二個月就是這筆所得稅刷卡的繳費期限。 舉例: 四月份信用卡帳單上所列結算日是4/15,那麼就是5/16可以開始刷卡繳所得稅;四月份帳單上所列繳款截止日是4/30,這筆支出最晚就是在6/30要繳費。 省稅方法2 提醒,此例是依多數銀行信用卡結帳方式做簡易推算,若繳稅季節信用卡結算方式不同或結算日期遇假日,請務必確認最後結算與繳費日期,必要時主動詢問信用卡客服人員。 更多閱讀: http://blog.17rich.com/save-your-tax-next-yea.html#ixzz2kRbKyuQ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