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Enju

那些時刻是如此難得,所以如此珍貴。

那些時刻是如此難得,所以如此珍貴。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自閉症的迷思與事實3(Greenspan, floortime)

2007年10月03日
公開
39

迷思---有自閉障礙的孩子, 無法正確辨識出他人的情緒. 事實---支持這個論點的研究, 已受到之後研究的質疑, 之前的研究結果認為, 有自閉障礙的孩子, 在讀取接收他人臉上的表情時, 腦中起反應的區塊與正常人不同. 但是, 在最近由威斯康辛大學Morton Gernsbacher教授及其同儕所做的研究發現, 在原始研究中做為樣本的孩童可能根本就沒有看到被測試的人臉, 因此, 他們腦中不同區塊對讀取臉孔表情有反應的原因, 是因為他們實際上根本沒有看到任何表情, 於是, Gernsbacher教授重新複製了原始研究, 並在測試時, 鼓勵並確定受測試的孩童真的有注視著帶有情緒的臉孔, 新的結果發現, 泛自閉障礙孩童腦中有反應的區塊, 跟正常孩童有反應的區塊完全一樣. 人類臉孔可傳遞極為大量的訊息, 有時會超過接收者可承受的程度, 尤其是對訊息處理有困難的人, 更會造成其過度負荷. 就像雞尾酒會中, 在暖身準備好與人交談前, 一個很害羞的人都只能低頭看著對方的腳踝, 或望著其他無關緊要的地方. 對於感覺過度敏感的小孩或大人而言, 情況非常類似, 他們在真正可以注視著你的臉之前, 需要一些暖身的時間, 但是, 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辦法看著人們的臉, 也不代表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處理人們臉上所表現出的情緒, 這只表示如果太快要求他們看著你的臉的話, 會對這些人產生巨大的壓迫感, 當Gernsbacher教授及其同儕測量這些受試者的情緒反應時, 他們發現, 在鼓勵受試者看著他人臉孔時, 這些人的生理指數都顯示出某種程度的壓力反應. 研究結論是, 他們發現受試者與正常人一樣, 以相同的方式處理所接收的表情情緒, 但是, 因為過度負荷及某種程度的壓迫感, 受試者偏好選擇不正視人們的臉孔. (floortime dvd training series by Greenspan, p52)

語言

2007年10月01日
公開
44

為什麼要使用語言? 語言是用來解決問題的, 比如說, 我們不會突然說, "我要開門", 在這之前浮現出的念頭是, "我想出去". 然後可能才會問人, "出去的門在哪裡?" 學習語言時, 小孩並不只是靠看圖念字跟表達他的需要來建立語言系統. 在發展語言時, 孩子是靠著"談到"事物與環境中事件的關係來建立他們的語言系統(語言內容/意義), 而不只是看圖識字. 代表關係的字(也就是:不是給事物一個名稱, 而是給事物之間關聯處一個代稱的字, 比如說, 還要(more), 再一次(again), 不要(no), 那個(that),) 一般在語言發展中會先出現. 試著讓孩子自己說他要的東西, 給他複選題, "你要果汁還是要去睡覺?" 使用表情姿態來維持互動, 不要逼孩子到他崩潰大哭的地步. 只要你是互動性的使用語言, 並且所用的話是小孩想要的東西或每天要用的事物, 你的孩子就會一直使用語言, 語言必須要有意義的被我們使用. 拉長互動, 小圓說, "我要餅乾" 你說, "要哪一種? 巧克力還是鹹餅乾?" "巧克力" 拿別的給她, 試兩三種. "這是巧克力餅乾嗎?" 小圓搖頭. "那這是巧克力餅乾嗎?" 小圓搖頭. 拿巧克力餅乾給她. "這個是巧克力餅乾嗎?" 小圓點頭. "巧克力餅乾要給誰? 小圓嗎? 還是媽媽?" (小圓一般到此已經有點不悅, 會伸手來硬拿, 一面講幫我) 你說, "小圓", 然後把餅乾給她. (維持表情與姿勢的活潑)

我想牢記的一段文章

2007年09月27日
公開
11

我們應該將泛自閉障礙癥候視為一個動態的可變程序, 而不是靜態的程序, 當我們想到靜態程序這四個字時, 我們想到的是某些固定不變的行為或事物, 不論其環境, 因果, 情況為何, 如果一個小孩有一雙水藍色的眼睛, 他不會因為情境的不同而改變眼睛的顏色, 不論是今天或六個月之後, 他的眼睛仍然會是藍色, 我們可能會因為光線的不同把他的眼睛看成深藍或淺藍, 但是藍眼睛還是藍眼睛. 反過來說, 動態的可變程序跟我們許多感覺及情緒都有關係, 它們可能一天一天會改變, 而且可肯定的是, 經年累月下來, 它們一定會改變. 與人親密相屬的能力, 與人作情緒上姿勢與訊息溝通的能力, 運用有意義有情緒的想法的能力, 也就是處理自閉症的核心問題的能力, 是動態的行進程序, 而不是靜態且無法改變的行為, 這些核心能力可能也可以改變, 有些孩子改變的多, 有些改變的少, 如果療育計劃是依小孩的需要, 而且把重心放在建立相屬, 與人溝通, 及邏輯思考能力上為孩子量身打造, 那麼小孩就可以改變的多. 在對兩百個孩子設計了這種療育計劃, 實行並觀察統計後, 我們發現,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與人建立親密相屬關係的能力上都有顯著的進步, 其中有一個子群不只變得溫暖及喜歡與人親近, 同時也發展出極佳的語言能力, 具有同理心 , 也具備邏輯思考的能力. (floortime dvd training series by Greenspan, p49, 50)

看Dr. Greenspan(特殊兒教養寶典)

2007年09月25日
公開
39

看診經過如下, 看診第一部分 Dr. Greenspan 早上八點半到十點(遲到一點點, 因為塞車), 看Dr. Greenspan. 之前醫生已經看過小圓所有的報告, 一開始Greenspan先要我跟小圓玩, 他一面看一面教我, 重點是要維持一來一往的互動, 把在玩的東西跟我連起來, 然後要爸爸跟小圓玩, 一樣一面看一面教, 玩了一陣, 因為我們遲到, 所以很快進入下一部分--診斷跟療育計劃, Greenspan說, 他認為小圓互屬能力很好, 一旦用互動的方式跟她玩, 小圓馬上有眼神接觸, 跟人的親密感有, 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在這種時候, 她並不屬於自閉癥候群, 以後呢, 不能斷言能不能完全脫離自閉癥候群, 但他認為小圓有很大的潛力, 所以他並沒有下自閉症的診斷. 療育計劃包括 一天八到十次floortime, 我六次, 爸爸兩次. 語言治療師, 職能治療師. 一週四次跟年齡小一些的正常小孩玩. 一週五次, 每次二十分鐘, 去幼兒園跟年齡小一些的正常小孩一起上課. 每個月最少要去DIRSS一次, 有人會教我們用floortime. 考慮諮詢營養學醫生. 我們要自己安排所有療育計劃. 看診第二部分 DIRSS 十二點半到三點半, 去Greenspan手下的DIR團隊, 做第二次評估. 這次談的更細, 談小圓的理解力, 聽覺, 視覺, 肌肉張力, 行動計劃能力, 後來, 一面錄影, 一面教我們怎麼用floortime的方式跟小圓玩, 真的玩出比較多話來, 教了兩場. 評估結果是, 小圓並不屬於典型的自閉癥候群, 為什麼? 因為她跟人的互動能力很強, 全程看著爸爸跟我, 有正常的想像扮演能力, 會用簡單的字辭表示需要, 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他(Jack Greenspan)也認為小圓有很大的潛力, 而且他建議分不同部分觀察小圓可能需要的東西, 建議我們廣泛的給小圓更多刺激. 評估過程他提到, 有些孩子需要較多視覺刺激, 這些孩子坐車時大多一直看窗外, 正常人這樣看可能會頭暈, 但這些孩子卻非常喜歡, 我聽了有些吃驚, 因為小圓跟我都這樣. 看書跟當場教, 真的差好多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