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Enju

那些時刻是如此難得,所以如此珍貴。

那些時刻是如此難得,所以如此珍貴。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十件事的第二件事

2007年11月17日
公開
14

第二, 我的感覺認知不協調. 這表示一般正常的景物, 聲音, 空氣中的味道, 食物的滋味, 還有觸感, 這些你們每天完全不會注意到的事, 對我都可能千真萬確是難受的體驗. 我每天要面對的, 是一個跟我的感覺作對的環境, 在你眼裡我也許表現出退縮或挑釁, 但是, 我其實真的只是在試著保護我自己, 再來, 讓我告訴你為什麼連去超級市場這種事對我都很困難. 我的聽覺可能非常敏銳, 好多好多人同時一起講話, 擴音器在廣播今天的特賣商品, 還加上嗡嗡的回音, 結帳員咳嗽, 磨咖啡豆器喀喀響, 切肉機嘎嘎尖叫, 嬰兒在哭, 貓在叫, 日光燈發出低微的嚶嚶聲, 我的腦子無法濾掉不重要的背景聲音, 我聽進來的遠超過我能承受的. 我的嗅覺可能超級靈敏, 海鮮櫃上的那條魚不太新鮮, 站在我們旁邊這位先生今天沒洗澡, 熟食部在給人試吃香腸, 排在我們前面那個人的小孩尿布好臭, 工作人員正在第三排貨架旁邊用阿摩尼亞清理打翻的酸黃瓜, 我沒有辦法分別出所有我聞到的味道, 我好想吐. 因為我是一個視覺主導的小孩, 這也許會是我第一個接收到太多刺激的感覺器官, 日光燈不只過亮, 它還一直小小的響, 房間好像在流動, 而且看得我眼睛好痛, 光在每樣東西上來回折射, 扭曲了所有我看到的物品, 空間好像一直在改變, 對我來說有太多東西要看(我可能有管窺般的視線tunnel vesion), 比如窗玻璃上如絲的閃光, 天花板上旋轉的吊扇, 一直在移動的每個人, 以至於我反而沒有辦法真正專心"看到"什麼, 所有這些都影響我的前庭感覺, 所以我現在連自己身體在哪裡都不知道了. 每一個自閉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Ten things every child with autism wished you knew, Ellen Notbohm)

杏仁體(amydala)

2007年11月14日
公開
33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杏仁體(amygdaloid body)是基底核的一部分,位於側腦室下角前端的上方,海馬旁回溝的深面,與尾狀核的末端相連 杏仁體是邊緣系統的皮質下中樞,有調節內臟活動和產生情緒的功能 2. http://sa.ylib.com/read/readshow.asp?FDocNo=302&CL=18 3.科學家稱,杏仁體是個『傻瓜專家』,它既不會隨機應變,也不是多面手,但它的工作從來都井井有條、一絲不拘。這樣,它就能最好地完成使命。 假想你晚上獨自在家看書,忽然聽到隔壁有怪異的聲音。接下來,你的腦部會發生一連串變化:腦部會接收到聲波的信息,轉化為腦部能理解的語言,告知你進入警戒狀態。這一連串變化發生的路徑是耳朵到腦乾,再到丘腦。 至此,路徑分為兩條:一條是『羊腸小道』,通到杏仁體與鄰近的海馬回;另一條是『康莊大道』,通到顳葉的聽覺皮質進行聲音的分析與理解。人腦的重要記憶庫存海馬回很快地將這個聲音與以前聽過的聲音做對比,並將這幾項假定傳送給杏仁體做進一步對比。 如果結論令你安心,你的警戒狀態不會持續昇高;如果你仍覺得無法確定,杏仁體、海馬回與前額葉皮質之間的另一條路徑會使你陷入不安;而如果進一步地分析,仍然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杏仁體便會發出警訊,激活下視丘、腦乾與自主神經系統。 在這種時刻,杏仁體作為腦部主要警示系統的優點表露無遺,它會繼續導演一連串的變化:指示腦乾細胞讓你臉上露出害怕的表情,使你變得緊張而易被驚嚇;將正在進行但不重要的肌肉活動僵凝住,加速心跳,提高血壓,使呼吸變緩。同時,杏仁體會與海馬回聯手指揮,使注意力集中在恐懼的來源,讓肌肉進入備戰狀態,讓眼睛專心注意一切危險事物。 一旦這些訊息全部傳遞出去,恐懼便隱然成形:你會感覺到胃部抽緊,心跳加速,肩頸肌肉僵硬,四肢顫抖。全身僵凝成一個專注的姿勢,仔細凝聽任何聲音,腦中飛速盤算可能的危險與因應之道。這整個過程,從驚訝到不確定到不安的恐懼,完全濃縮在一兩秒之內。 (來源:北京科技報)

floortime最簡單也最困難的地方6(完)

2007年11月13日
公開
16

另一個跟著小孩腳步的關鍵是: 當個非常好的觀察者, 不要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 比如說, 有個孩子一直反覆來回說, "奶奶, 來. 奶奶, 來. 奶奶, 來." 因為他想確定奶奶會來參加一個家族特別聚會, 媽媽開始對這個行為不耐煩, 但是因為不確定奶奶會不會來, 她並不想去處理, 媽媽覺得最後要是奶奶沒辦法來的話, 小孩會很沮喪, 因為這個孩子只有一點點語言, 所以她認為只要不理他, 小孩就會忘了這回事了. 不過, 這個孩子並沒有停, 於是媽媽跟他說, "別叫了, 停下來." 媽媽也開始沮喪. 面對一個初具口語的孩子, 知道他的訊息是非常重要的---幫助他知道你了解他, 這也是一個把重複的語詞導向比較具創意對話的好方法, "奶奶來? 你要奶奶來? 還是奶奶在她家?" "要奶奶來, 要奶奶來," "奶奶來做什麼?" 也許你因為怕奶奶沒辦法來, 小孩會更失望而不想開這個話題, 不要考慮這個, 讓孩子想像. "奶奶來做什麼?" 如果孩子不知道, 問他, "奶奶來抱抱你? 還是奶奶來睡午覺?" "抱抱", 這時你可以拿些娃娃出來, 讓孩子挑哪個當奶奶, 哪個當小寧或莎莎, 哪個是媽媽, 看孩子能不能開始玩一些扮演遊戲, 如果他不能, 又回去反覆唸奶奶來, 那麼你不妨問他要不要打電話給奶奶, "要打, 要打," 如果這時候奶奶告訴小寧或莎莎她不能來, 那我們再開始處理現實, 我們可能必須面對一個哭鬧的孩子, 但是, 他並不是重複在唸同一句話了. 也許孩子會很失望---人類健康情緒的一種, 可能他會鬧一陣子, 五分鐘半小時甚至一天, 但是這是你早晚當他知道奶奶不能來時都要處理的情緒, 重要的是, 你了解小孩要告訴你什麼, 而幾乎大多時候這都是面對重複性口語最好的解決辦法, 也就是找到重複語言背後的意圖, 了解孩子想要告訴你什麼, 當孩子重複叨唸時, 也許他沒辦法說出什麼合語法的話, 但是, 因為他還沒有太多的語言, 在他不能解釋給你聽他真正要什麼的時候, 他能做的也只有口語的重複, 這其實正是我們會有的行為, 我們在失去一些語言, 或老是擔心記不住事的老人身上, 都可以看到同樣的行為. 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態度來處理肢體的重複行為, 問自己, "孩子想要告訴我什麼?" 在這裡的通則是---試著附予意義, 試著在看起來沒有頭緒的行為背後找尋意義, 假如他在晃或跳, 也許他喜歡這樣動身體, 假如他搖晃他的手, 也許搖晃手讓他開心, 也許在做這些事的時候, 孩子的身體裡有興奮的感覺, 也許他腦海裡有音樂所以他搖晃雙手, 因此, 加入孩子, 試著對話, "好玩不好玩?" "好玩, 好玩," 一旦你加入他, 一起跳, 一起搖晃雙手, 一起指揮樂團, 一起彈奏音樂, 於是現在你們在做韻律性的活動, 這時, 你可以把自己當成一個玩耍的障礙物, 看看孩子能不能改變一些, 比如說, 你可以由此變化出一些遊戲, 把你的手放在他的雙手範圍裡面, 所以在拍手時, 他會拍到你的手, 或者把你的手放在他的手外面, 所以他拍手時會碰到你, 問孩子, "媽媽的手這裡, 還是那裡?" 當你在做這些事的時候, 你會發現更多讓孩子快樂的事, 更多孩子的興趣所在, 總是假設孩子在做的事能帶給他某種程度的滿足, 然而, 我們可以藉著互動讓孩子更接近他的目的, 有些孩子需要很多感覺刺激, 所以我們要帶他去盪鞦韆跳球池溜滑梯, 讓他跳其他可以滿足前庭刺激的活動, 我們跟著一起做這些活動, 包括韻律活動, 音樂, 遊戲, 等等. 讓我做個總結, 我們今天談的是跟隨小孩的腳步, 這也就是, 仔細的觀察, 試著看到或試著附予你覺得沒有意義的行為某些意圖, 也許孩子做的事並不總是有意義, 但是, 相信我, 絕大多數時候你都可以找到原因. 創造互動, 在互動的時候, 不要嘗試得到固定的反應, 總是試著給他選擇, 總是努力得到新鮮感, 或是起碼不要事先知道孩子的答案, 假如你之前就知道孩子會給你你要的那個字或那個動作, 那麼, 你就是在帶領孩子, 你在寫他的台詞, 你在控制孩子, 假如你事先不確定孩子會給你的答案, 那麼, 你就是一個真正的地板時間人(Floortimer), 你真正在跟隨小孩的腳步, 你必須一直挑戰孩子往前一步, 在成長階梯上爬高一層: 更深的互屬, 更多溝通循環, 更頻繁的共同解決問題, 更專注在想像遊戲, 然後最後, 自發性的, 可以把意念連繫起來做合邏輯的對話. 於此種種發生的同時, 蛋糕上加分的鮮奶油是: 當你這樣跟小孩玩的時候, 你們會得到更多樂趣, 更多, 更多快樂. 是的, 你在教, 你一直在教導孩子, 但是你是在教他整片森林, 而不是一棵一棵的樹木. 謝謝各位. (Greenspan, May 02, 2007)

自閉症的迷思與事實1(Greenspan, floortime)

2007年11月07日
公開
45

迷思---自閉症的小孩, 無法與人發展出互愛關係, 他們無法像常人愛的一樣多,也無法建立同等的親密關係. 事實---當我們用完整, 全面, 以培養情感及建立人際關係為主的方法做介入矯治時, 小孩便慢慢開始以身處親密, 溫暖的關係中為樂, 也可以深刻愛上某些人, 1940年代, 當醫生開始界定出自閉症是一種發展障礙時, 當時普遍認為, 自閉症的根本問題是患者沒有能力與他人建立親密溫暖的關係, 從此之後, 這個觀念就一直根深柢固的出現在所有對自閉症的定義中. 但是, 在我們臨床上對受診為自閉症兒童的療育中發現 ,當使用DIR/floortime技巧介入, 也就是以小孩為主導, 專注於孩童本身原有的興趣, 並源此建立互動時, 孩子首先表現出的人際關係要素, 就是彼此相屬的感覺, 也就是說, 在一同微笑, 分享喜悅, 共同做一件事時, 這種人際上的歸依感, 這種深刻覺得彼此互屬的感覺, 發生的相當快. 自閉症的小孩, 可以愛的與其他孩子一樣深, 其中有些甚至可以愛得更深, 因為, 假如孩子身處於一個合適的療育計劃中, 那麼, 我們與孩子之間溫暖, 關愛的互動機會甚至比一般小孩能得到的還多, 在對自閉症的研究中我們相信, 受診為自閉症孩子所要面對的主要挑戰, 是他們溝通情感的能力, 而不是他們不能體會到溫暖, 親密, 與愛. 註: DIR(developmental, individual-difference, relationship-based) (發展的, 注重個人差異的, 以人際關係為本的.) (floortime dvd training series by Greenspan, p49)

floortime最簡單也最困難的地方5

2007年11月03日
公開
20

跟著孩子的腳步, 從小孩感興趣的事情中找你的線索, 他在看什麼? 他在玩什麼? 他在做什麼動作? 即使他只是漫無目標的在房間裡晃盪, 這些都是你打開寶盒的鑰匙. 從孩子身上找線索, 然後, 請注意, 然後你要試著擴展它, 試著把這些行為推前一步, 你 一 定 要挑戰孩子多向前一步, 所以你總是在那裡把情況弄混亂一點, 放多些調味料, 丟曲球, 幫助孩子擴展他的視線, 幫助孩子成長, 你 絕 對 不 要只放著小孩在那邊一遍一遍重複做一樣的行為, 不是因為你告訴他, "別再一直重複了!", 而是你的角色讓重複變成一個不太可能的任務, 或是你用你的姿態挑戰他停止他的重複. 假如孩子拉你陪他玩同樣的玩法, 比如說, 拉你去幫他拿架子上一個他已經第四次放在那兒的球, 那麼, 你走過去的時候腳突然卡住了, "啊! 我不能動了, 我的腳卡住了, 我很想幫你拿球可是我的腳卡住了, 卡腳卡腳!", 這個勇敢的孩子現在得幫你把腳給拔出來, 然後, 然後你開始走的時候又絆到東西跌倒了, "啊! 我摔倒了!", 現在這個孩子得費盡八力的把你給拉起來, 最後你終於走到架子前面幫小孩把球給拿下來, 不過在這之中你已經加了五個多出來的步驟了. 假如孩子拉著你要你把門打開, 那麼, 突然間門卡住了, 於是你們得去叫媽媽來幫忙, 然後叫奶奶來幫忙, 叫狗狗來幫忙, 最後你們必須說一個神秘的咒語, "打開打開, 打開門"等等, 你持續一直想辦法在起點跟終站之間加入步驟, 於是, 在跟著孩子的腳步時, 你也得到了更多的溝通循環. 記得總是給孩子挑戰, 有時你可以拿自己當個好玩的障礙, 假如小孩只是漫無目標的在房間裡晃來晃去, 你可以跟他玩我們"移動柵欄"的遊戲, 用手臂環著他但是不要碰到他, 所以他可以把你的手臂移上移下. 你也可以爬進一個帳篷, 孩子要爬進來才能抓到你, 或者可以佈置一個障礙物遊戲場, 你們可以跳進球池裡, 盪鞦韆, 做一些孩子喜愛也具備感覺刺激的活動, 於此同時你可以創造出許多, 許多步驟. 在這裡我必須再說一次, 你並不能確定他會先做哪一個後做哪一個, 你能做的是不斷加一些新鮮感, 總是給小孩選擇, 因此孩子也一直在創作, 你並沒有在帶領活動, 如果你十分滿意於孩子一直給你你要的反應, 那麼, 現在就把臉上得意的笑容拿掉, 因為你在為小孩做主, 而這絕對是 不 可 以 的, 假如一個孩子讓你覺得有些無計可施, 有些費力, 換個角度來看也許是件好事, 因為, 這表示孩子是他自己, 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Greenspan, May 02, 2007)

語言治療課

2007年11月02日
公開
23

仍然坐鞦韆玩, 玩了半個小時, 治療師才不動聲色的隨意拿兩種口味的塑膠手套要小圓挑, 小圓挑了泡泡糖口味的, 治療師戴上手套, 沒有急著按摩唇頰, 先拿笛子給小圓吹, 她完全不會, 也不肯把笛子放嘴裡, 好堅持的頑固小孩, 治療師開始拿糖膠出來, 抹一點在笛子口舔給小圓看, 推她的笛子給她, 不吃, 要治療師吃, 治療師問我她愛吃什麼糖, "巧克力", 拿巧克力漿出來, 不吃, 我想起小圓最近又開始要花生醬三明治吃, 就告訴治療師, 他跑到廚房拿花生醬回來, 裝了一小杯給小圓, 我才開始說她大概又要餵你了, 結果, 小圓竟然用笛子口挖花生醬吃起來, 舔的津津有味. 治療師露出勝利的笑容跟我說, "完全是食物對不對." 小圓一面舔, 治療師一面觀察她的舌頭, 吃了兩杯, 治療師說小圓的舌頭, "運作的非常好", 叫我們回家盡量給小圓用吸管, 給了我一把咖啡店專用的小吸管, 因為吸起來比較費力, 治療師說吸跟吹這兩個動作都要用到舌頭, 而且, 舌頭這兩個動作除了可以幫助我們清楚說話之外, 還能讓我們看的比較清楚, 我有點不明白, 治療師問說穿針引線的時候, 妳有沒有發現舌頭頂在哪? "什麼?" 他弄給我看, "頂在上排牙齒後面", 我想想, "對呀", 治療師說, "研究終於弄清楚了, 舌頭這樣子的時候, 會幫助你看的比較清楚." 很有趣. 回家功課是, 每天要求小圓說"morexxx"來要東西, 一天三次就可以, 可是, 不要在她很餓或很強烈要吃的時候要求她講, 因為她的腦子當時只有, "要吃", 這件事, 所以, 她如果很餓, 要吃花生醬三明治, 就先給她一塊, 吃完了還想吃的時候, 再要求她說.

floortime最簡單也最困難的地方4

2007年11月01日
公開
20

因此, 當你跟著小孩的腳步, 比如說放一個紅球在頭上, 手上再拿個藍球, 看孩子會去拿哪一個, 試著介紹左右給他, 試著讓他更親近你, 當你做這些努力引誘小孩過來跟你玩的時候, 你期待的是他在成長階梯上可以更往上一點, 你在試著得到更多溝通循環, 更複雜的共同社交性解決問題, 或是, 你在試著幫助孩子開始玩扮演遊戲, 在這裡我要強調一點, 那就是, 對一個幾乎可以或已經能來回跟你互動, 在某種程度上也開始運用想法的孩子來說, 跟著他的腳步, 不用帶領他也能讓玩耍開始閃閃發光的最好方法之一, 就是想像扮演遊戲. 我認為許多專業同儕及小孩的照料者都不夠重視扮演遊戲這一部分, 因為畢竟, 一旦孩子開始說話了, 他可以告訴你他要果汁而不要花椰菜, 對你來說這的確是全然的狂喜, 於是你便不太能清楚看到: 扮演遊戲, 才是讓孩子能夠更深更廣運用想法及語言的引擎. 由小孩主動, 有意義, 具情感, 生動的與你互動的扮演遊戲, 才是讓一切起飛的引擎, 不論他是一頭兇猛的獅子, 你是母獅或是一隻嚇壞了拼命逃跑的小兔, 你都要想辦法延長對話及增加戲劇性, 扮演遊戲很不容易玩, 但顯而易見的, 玩扮演遊戲的方法, 就是成為小孩腳本裡的一個角色, 然後你必須一直嘗試加深加廣這個腳本. 每當某個照料者或治療師告訴我, "你知道嗎, 他扮演的時候真的沒辦法有多複雜." 我的建議都是, 好好觀察孩子, 他真正的興趣在哪裡? 他在試著做什麼? 觀察他並挑戰他, 讓你的角色更有趣於是這個角色不是一直重複在做千篇一律的事, 比如說, 你們開始玩上課的遊戲, 孩子是老師你是學生, 假設他一直翻來覆去的說, "坐好把鉛筆拿出來", 因為他在學校聽到老師這樣說所以他也照樣說出來, 那麼, 你必須挑戰孩子往前一步, 你也許可以當個調皮的學生, 然後跟老師說, "我的鉛筆不見了, 不見了不見了, 幫我幫我." 這個老師拿了一枝鉛筆給你, "鉛筆在這, 給你, 不要講話了." 然後你可以再玩, "啊! 我的鉛筆又丟了, 又丟了又丟了", 或者, "我要蠟筆, 不要鉛筆, 蠟筆蠟筆", 不管怎樣, 不論你是裝傻或混淆情況, 試著對話, 試著得到更複雜的對話, 你還可以說, "我要用鉛筆畫什麼? 我要用鉛筆幹麻? 我有鉛筆啦! 那現在要幹麻?" 不論你用一些小矛盾來挑戰孩子, 或是你用"我要畫什麼"來延長對話, 你 必 須 挑戰孩子加深他的扮演遊戲, 所以, 挑戰孩子並不表示你沒有跟著小孩的腳步, 有些人認為跟著小孩的腳步就是做小孩想做的事而不能放太多自己的意見在玩耍中, 但請再想想, 扮演遊戲, 特別是充滿想像力的角色扮演, 甚至僅僅是姿態的互動, 都是要兩個人合作才玩的起來的遊戲. (Greenspan, May 02, 2007)

floortime最簡單也最困難的地方3

2007年10月30日
公開
9

容我再提醒各位一次---你應該一直覺得有些新鮮, 而不要試圖從孩子身上得到固定的反應或字彙. 拿著兩樣東西, 小孩會選哪一樣, 你不應該事先就可以確定, 當然, 你可能會猜到, 但並不能百分之百確定, 如果有一個小孩很喜歡你搔他的肚子, 於是在玩觸覺遊戲的時候你問他, "要癢肚肚嗎?" 他點頭說是, 這並不是不好, 因為你們仍然在互動, 問題是, 你之前就十分確定他的答案會是什麼, 而你也在努力的從他身上得到那個答案, 也就是說, 你在幫助孩子做一個記憶排序的學習, 而不是讓孩子想想他自己, 然後再做決定, 在玩搔癢遊戲的時候, 不管小孩會指他的肚子或腳底要你癢他, 你不應該事先知道他的反應. 即使是簡單如看左或看右這個行為, 我們也要試著給他選擇, 如果你之前就放了一個他毫無例外興趣十足會看的東西在右邊, 所以你知道他一定會往右看, 這完全跟選擇無關, 你是在做一個排序的反應, 你在建立常規, 對於晚上上床睡覺這種事, 常規是好的, 對於用餐, 個人衛生等等, 規律化也是好的, 但是, 在學習情緒, 社會性, 智慧發展及語言發展的基礎時, 規律化就不太好了. 因此, 不論他的回答只是姿態, 或是有意義的運用語言, 不能夠事先確定孩子會給你的反應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幼兒發展的六個里程碑---參與, 互屬, 有意義及具目地性的以姿態一來一往溝通, 可以社交性的共同與人解決問題並持續互動, 扮演遊戲時能夠有意義且具創造性的運用想法, 而後可以合邏輯的把念頭連接起來, 檢視自己的意願來回答"為什麼"這個問題, 比如說, 把自己的想法跟媽媽的問題連起來. "你為什麼要出去?" "因為我想出去玩." 這些過程, 這些從參與一直到合邏輯的把念頭連接起來的六個過程, 這些是我們要挑戰孩子, 要從孩子身上扯出來的成果, 某種程度上來說, 我們的確試著控制孩子的情況, 希望他能在成長階梯上越爬越高, 所以, 如果用"森林"這個角度來看, 是的, 我們是在引導孩子, 但是如果以一棵棵的"樹木"來說, 小孩才是領導者. 我們不妨用另一種說法來加深印象, 那就是, 身為一個孩子的照料者或治療師, 在小孩的安全上, 你們是老闆, 在吃東西, 什麼時候上床睡覺, 個人衛生上, 你們也是頭頭, 此外, 你們還必須負責為孩子做重要的決定. 但是, 在內容上, 也就是到底是白楊樹或櫻桃樹, 這些互動及玩耍的內容上, 小孩是永遠的贏家, 而你, 你是一個一直要在成長階梯上, 確定孩子越來越往上的那個人. (Greenspan, May 02, 2007) 註: 有些孩子在與父母跟同儕玩耍時十分僵化, 顯示他們缺乏我們稱之為"社交性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 他們顯少拿正在玩的玩具給照料者看, 不能露出快樂的笑容, 也無法用姿態對他人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