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ehouse

花好月圓人長久

花好月圓人長久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我的國小老師

2010年10月05日
公開
39

我的國小老師 2010-10-05 幾年前和我國小一二年級的老師聯絡上,她已經退休了。 隔了幾年,今天終於準時寄出教師卡。 老師回mail給我。 上次見面,老師說:你們長大了,我們就是朋友了。 現在收到老師的MAIL,感覺好奇妙。 ------------------------- 回顧>2004-07-13 ◎ 和國小老師見面 ◎ 好高興,好高興,和我國小一二年級時的張老師見面! 老師還另外邀一位同學,也是和我一二年級同班的, 當老師在電話中跟我提起這位同學的名字時,我只對名字有印象,長像卻想不起來了。 出門前趕緊翻同學錄惡補一番,這位同學只有一二年級同班過, 而且他又是很文靜的學生,邊回想邊佩服老師超強的記憶力。 老師和我約在高美館喝下午茶,有兩處午後喝咖啡的地方, 我跑錯邊了,遲到一點點。一見面便有很多話可以聊。 回想當年,我算是功課好的學生,小時候的志願是當老師,師長那時都鼓勵有加; 另一個同學是當年功課普通的學生,小時候的志願是離家遠遠的。 可是現在的結局,反而是我離家遠遠的、且愈來愈“不思上進”; 同學則在婚後又考上竹師,現在已是教了八年書的小學老師了。 呵呵 無法規劃的人生。^_^ 但不管當年是功課好或功課不好的學生,我們一致公認,張老師影響我們最深刻! 在人生的路上,一直以來從未曾查覺,即使開同學會,也總是找畢業時的班級同學和老師, 待自己的孩子上小學了,當年低年級老師的教誨竟一一浮現。 我清晰記得幾件印象深刻的: 一是老師對筆劃筆順的嚴格要求, 一是講電話的禮儀, 還有一件不是全班性的、只挑某幾個小朋友:每天都要寫日記。 (我就是那某幾個倒楣又幸運的小朋友) 張老師說,這些事情她到退休前仍如此要求學生。 老師教了36年低年級,退休前兩年教中年級。 我問老師: 會不會覺得教低年級很“吃虧”, 學生通常只記得帶畢業班的老師,低年級其實還處於懵懂渾沌的階段, 而且,低年級老師同樣付出這麼多心力,退休後卻連一本畢業紀念冊也沒有。 老師笑笑說: 可是有很多像你們這樣的學生呀, 在很多年很多之後,忽然想起老師當年為你們打下的基礎,主動回來找老師聯絡的也不少呢! 我也將兩個小鬼介紹給張老師,滿足他們老是聽媽媽話當年的好奇心。 張老師還叮嚀我:「不要給孩子太大課業上的分數壓力。」 也叮嚀小鬼:「請媽媽幫你們買一本漂亮的本子,每天寫一小段日記,很棒哦∼」 陽光如此豐美的午后,我的心是飛揚的!^_^

備份我的這一天.內惟國小校史

2010年09月28日
公開
8

教孩子寫日記@光合教育工作室 升了一個年級,有些孩子的作業開始有「寫日記」這一項,孩子唉唉叫不會寫,弄得一整晚人仰馬翻。 日記有什麼不會寫的?不就... BLOG.ROODO.COM|作者:樂多日誌 >>>當我們大人真心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孩子們闖盪了幾次之後,他們自己會發現:隨波逐流是比較省事的方法 高雄市立內惟國小-內惟簡介 ◎ 民國 9年 4月1日創立,初名為「舊城公學校(今舊城國小)內惟分教室」」,以內惟福德祠為教室,是為本校前身。9月1日,因行政區域不同,改隸為「打狗公學校內惟分教室」。 ◎ 民國10年 4月1日改隸高雄第一公學校(今旗津國小),改名為「高雄第一公學校內惟分教室」。7月1日再改隸高雄第三公學校(今三民國小)。改名為「高雄第三公學校內惟分教室」。 ◎ 民國11年 6月24日更名為「高雄第三公學校內惟分教場」,於今之現址,當時的內惟523番地,後改為534番地,神福祠捐贈。 ◎ 民國24年 獨立設校為「內惟公學校」。第一任校長稻田廉吾,校址在內惟523番地。同時將原第三公學校桃子園分教場改隸為內惟公學校... 葉子 原來我就讀的期間,是人數鼎盛時期。「至九如國小成立前,全校學生數多達三、四千人」∼每年級14班,每班至少45人(因為我都是最後一號45號) Dona Liao 不過 現在九如和中山都要廢校嘍 所以 又快要回去很多人的時代XD 葉子 人數太少嗎?即便如此,也不會回到人多的時代吧∼現在不都少子化了?!

to my son》岔路與鼓聲

2010年09月21日
公開
8

The Road Not Taken-- by Robert Frost 那條我沒走的路 by 美國詩人--佛洛斯特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兩條路在黃樹林裡分岔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但可惜我不能兩條路都走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身為旅者,我佇立良久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我盡可能探向路的盡頭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看它在樹林深處蜿蜒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然後我向另一條路看去,幾乎一樣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也許更好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因為它綠草如茵邀人踩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路口都有過往人蹤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那踩過的痕跡幾乎一樣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兩條相似的小徑在晨間展開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在尚未被踩污的落葉底下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唉,改天再走第一條路吧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雖然知道小路最後總會相連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但我卻懷疑,我是否會再回到這裡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也許我將會嘆息著說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在很久很久以後的某一處;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森林裡有兩條小路,而我∼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我選擇了人跡罕至的那一條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而這使得一切變得如此不同 作家黃明堅詮釋: 林中有兩條岔路, 我選擇了長滿雜草、、有待去踏平的那一條,把另一條留待日後; 然而,我也知道,一條路引導向另一條路, 也許,我永遠也不可能再回來了。 路牽引著路,最後的結局,相去如雲泥。 也許,在多年前的課堂上,我已經選擇了一條很少人走的路, 從那時開始,一切都已注定。 梭羅曾說:「如果有個人,和同伴的步調不一致,也許那是因為 他聽到另一種的鼓聲。且讓他朝著那音樂前進吧,不要管路途多麼遙遠。」 媽媽的話: 親愛的想翔, 恭喜你進入學習的另一個階段∼高中, 面臨選擇,難免有徬徨、有躊躇、有不安, 但是,人生無論走哪條路,沒人能許諾你一座玫瑰園。 你走了一條人煙較少的路,和大多數同學不一樣的路, 送你佛斯特的這首詩,和梭羅的這段話,是媽媽年輕時最愛的句子! 也許,當初在為你命名時,一切都已注定∼希望你能自由飛翔,不受世俗束縛。 媽媽為你勇於走一條和一般人不同的道路(或許是出於無奈)感到驕傲, 也為你「雖然沒有資優的天份,但有資優的態度」喝采。 人生這條路很長,處處有轉寰的餘地,相信聰明的你,知道如何走下去。 走不下去時,還有爸爸媽媽和妹妹為你加油,我們等著雇用你當傭人哩∼ 展翅吧,小可愛!

『墓園裡的男孩』心得

2010年08月29日
公開
5

「『墓園裡的男孩』是個架構簡單卻又相當迷人的故事 。雖然單純,但那份溫暖與正面的態度仍叫人被感窩心。」------網路書評 的確,本書雖然是關於墓園的故事,讀來卻讓人感受到家庭的愛與關懷。從主角巴弟在墓園中學習許多知識、保護自己的技術、還有與眾鬼的互動……中,讓看似沉寂的墓園顯現出生命力,更打破了平日大家對墓園的刻板印象! 記得小時候,我是個膽小如鼠的人,只要聽太多鬼故事,半夜都不敢單獨行動。不過,說不定讀過本書的孩子,就不會再害怕鬼了。畢竟,在此書中真正可怕的不是鬼魂,而是活人的殘忍作為啊! 一個名〔傑克〕的殺手組織,他們為了獲取一項不可告人的利益,刺死了一對夫妻和他們的女兒,還差一個男孩就完成工作了!但誰也沒想到還在蹣跚學步的寶寶竟然悄悄的爬出搖籃、穿越大門、繞過小徑,然後消失不見……很顯然殺手沒有達成任務。事實上,寶寶不是消失,只是溜進墓園罷了。幸運的是,墓園中的〔住民〕個個善良樸實,所以收養下這個不屬於他們族群的小孩。並將寶寶命名為「奴巴弟•歐文斯 (Nobody)」 「巴弟」奇蹟似的存活下來。不過那名兇手「傑克」,卻仍繼續尋找著寶寶,要達成「滅門」目標。一方面墓園裡的鬼魂們努力守護著巴弟;另一方面傑克要追殺這隻漏網之魚,於是一連串的冒險就此展開了……。 剛開始購買這本書,其實是個巧合。本來是想要找《第十四道門》的書,原因是看過了改編電影覺得別有感觸,想看看原著內容。不過《第十四道門》沒找著,卻意外發現架上這本相同作者的[墓園裡的男孩]。由於標題引人,再加上劇情生動流暢,使我忍不住想往下翻,我僅花了幾個睡前時光就將它讀完了。 閱讀過【墓園裡的男孩】和【第十四道門】後,我發現它們皆有描述兩種不同世界的相互交流。我認為這是作者傳達理念的獨特風格。 以【第十四道門】來說,作者利用寇洛琳(主角)的現實問題和第十四道門後的世界形成對比,展現出事情一體兩面的觀點。巧妙的表達出:大多時候很別人對我們的好,似乎遠勝自己的雙親,其實那些並不一定是真心,往往出自於自私利益,甚至控制別人的佔有慾望。唯有父母的愛,或許看似冷漠,但卻是無私的。 而【墓園裡的男孩】,也同樣以兩個世界的面貌來呈現,墓園的圍籬將世界分隔成黑暗與光明,然而,事物的本質真如外表所呈現的那樣嗎? 通常說到墓園,主觀印象就是陰森、肅穆,令人畏懼三分。這是因為人類往往將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認定是危險、可怕的。再加上,我們時常只看表面去判斷好壞,並沒有深入探究,因此我們總認為那些地方(墳墓),是不乾淨的、是壞的、是不好的。然而,本書作者卻利用巴弟在現實中的遭遇,以及與墓園鬼魂生動活潑的互動,讓我們去思考,那些已死去的鬼魂真的邪惡嗎?我想看過這本書的人都認同:真正黑暗的,不是陰暗本身,而是擅於掩飾、隱藏、偽裝的人心啊! 難怪有人感嘆:人心是世上最黑暗的角落。 故事到了後段,墓園在保護著巴弟不受傷害之餘,最終仍必需讓巴弟放手一搏和傑克對決。此處是故事的一大轉捩點,但我覺得這裡不單單只是順水推舟的劇情發展,它更隱喻了現代家長護子女心切的病態,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應盡最大的努力保護孩子,避免孩子受傷害,最好為他提供一條世俗公認最好的道路,但過多保護好比優氧化,未必是最好的方式。 故事中,墓園裡的朋友們將巴弟從小撫養長大,他們就像他的家人,當然會捨不得道別,不過他們也知道:「你還活著,代表你還有無窮的潛力。你什麼都辦的到、什麼都可以創造、什麼夢都可以作。如果你想改變世界,世界就會改變,那就是潛力。」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席話,字裡行間雖簡短易懂,卻深遠的闡述了身為"活人"所擁有的特質,也是面對人生應有的信念!如果我們過度的壓抑這樣的「潛力」,即將展翅的雙翼,怎能變得堅強呢?沒有勇敢起飛,怎能翱翔天際呢?或許我們會擔心,單飛之後我不能過得【最好】,不過無論如何,過去種種學習體驗早已成為自身的一部分,將有助於我們面對外界總總的挑戰和考驗。 世界是一個廣大的遊樂場,趁年輕看世界、體驗世界,建立自己的夢想,努力邁進,讓自己無悔的走向人生另一個階段。人或許會短暫停留在某處,但當起行的時刻來臨,我們也要勇敢的迎向自己的人生道路,體驗生命的喜怒哀樂,寫下屬於自己的傳說。 本書結尾只有淡淡的道別,沒有太多濃郁的修飾,不過這樣帶著絲絲的憂傷,內蘊裡卻充滿著希望與光明,深深扣人心弦。不知是我太融入這場墓園之旅,亦是怪我的心靈太不爭氣,闔上了書竟還捧著面紙盒,想像著NOBODY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不畏錯誤的勇敢面對人生。 最後,我引用書中的句子作結:【現在與未來之間,還有一段漫漫人生。巴弟張大了眼睛,敞開了心胸,迎向他的人生。】(墓園裡的男孩p.299)

Say∼Ha!

2009年11月02日
公開
20

  舉起、放下、規律、擺動,珍惜所踏出的每一步,這是「徑」,也是「勁」,更是「競」。   槍聲鳴起,在跑道上奮力奔馳;哨音響起,在場中振臂一擲。吶喊著加油,尖叫著歡呼,當然也有失敗的沮喪啜泣聲。起迄之間,熱血在體內各個角落流竄,汗水在每個毛孔裡穿梭,緊張和刺激交織成一張恐懼的網,而這股恐懼轉瞬化為風,只因為愛∼田徑。   每天中午,操場儼然變成田徑隊的天下,就算大雨將我們淋得全身濕透,就算大風將我們吹得寸步難行,就算烈日灼燒我們的肌膚,但我們的身影依然不止息地奔馳著。憑著執著的毅力,無論如何艱辛的練習,如何重重的困難,都無法阻擋我們那股往亟欲突破自我的衝勁。   重量訓練、肌力練習、短程衝刺……在眾多的練習中,我最痛恨的非「速耐」莫屬。這是一項訓練中長距離的課程,不只衝刺,更要持續而不間斷。說明白一點,就是速度的耐力訓練:五百公尺、四百公尺、三百公尺……整套練習跑完,沒有一次不是體力透支、兩腿發軟、腦部缺氧,這都只是小事,有時胃還會跟你過不去。   有人問過我,有沒有曾經想要放棄的念頭?老實說,每一次在最後五十公尺我都想放棄。幸而有同伴的支持與鼓勵,每一次我都能咬牙抵達終點。你問,辛苦嗎?當然。可是,世界上有什麼事是不勞而獲的呢?   在我一年級時,田徑隊一度因人數只有二人而差點遭併社,幸好陸續增加了不少喜歡運動、將田徑視為生命的夥伴,漸漸人數越來越多,在上次比賽時,已經達到二十多人了。由於擁有共同的目標,也因為田徑隊人數不多,隊員間感情與默契都很好,於是有人說,我們像個大家庭似的。一點也沒錯!在這裡,我們一起開心喜悅,一起傷心難過;只有扶持,沒有歧視;不分學長學弟,一視同仁,這就是光武的田徑隊!   在運動場上失利,是每位運動員必經之路,而我們是最有力的見證者。以往的比賽,不是無功而返,就是雖進決賽卻是陪榜。然而經過一年又一年的勤練,我們漸漸有所進步和成長。今年新竹市運動會中,得到了團體第三名!   「第三名,光武國中……」在別人眼中這只是區區的季軍,對我們這些選手而言,這不起眼的小小果實,卻是如此甘美!流汗耕耘所收成的果實,格外值得回味。   「Say∼Ha!」就在領獎的那一刻,大夥兒很有默契的喊出隊呼,讓他校見識到我們的團隊精神。我知道,這一剎那的畫面,將刻在腦海中成為永恆的印記。   參與過田徑的人都知道,和我們競爭的是「時間」,因此,把握當下是我們田徑人的中心指標!我們珍惜每分每秒,重視每一個當下,縱使學校的設備不是最新穎最齊全的,我們仍然歌詠出燦爛的音符,並飛翔在轉瞬的風中。   其實,生命不就是如此嗎?當槍響的那一刻,每個人都朝著相同的終點邁進,一道屬於你自己的路展開在眼前,你可以奔跑,可以跳躍,你可以很珍惜地跨出每一步,也可能隨隨便便逛到終點。不過,最後的成績,你自己需負全責。   「Say∼Ha!」下次當你聽到光武田徑隊的隊呼,你會知道,這裡頭不只有夢,更有踏實! 媽媽註:結尾媽媽有稍微改過,改得最多的是白字="= ****** 翔說:忙死了,今天在趕稿 你?趕什麼稿? 翔說:校刊啊∼主任催老師,老師催我,寫一篇關於田徑的。 翔的感想:原來書中作者常寫說趕稿的痛苦,我現在終於知道了∼ 我說:你...離作家還很遠,好嗎? 結果,真正需要趕稿的人,是媽媽,我! 這小子鴉鴉烏的手寫稿,要我幫他打字,明早要!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