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娃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6個你常犯的營養迷思

2006年08月23日
公開
30

6個你常犯的營養迷思 「每天一定要喝8杯水」、「綜合維他命有益健康」、「吃宵夜一定會發胖」……,專家的意見可能徹底改變這些你深信的健康原則。 康健雜誌66期 文�謝曉雲 每天要喝8杯水? 大多數人認為,每天喝8杯水(2000cc)有益健康。 但近幾年,國外有些報導提出不同意見。有專家指出,不一定每天必須喝足8杯水,喝太多水也會為身體帶來麻煩。 一向反對每天要喝足8杯水的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江文章認為,喝水和攝取熱量一樣,「需要多少,就補充多少,」他更直指,目前根本沒有科學證據可以說,多喝水就能多排毒。而且,水喝太多,有電解質不平衡(鈉、鉀離子大量流失)、水溶性維生素(如B群及C)容易流失等問題。 究竟太多、太少是指多少量?正常人每天喝多少水才恰當? 科學研究指出,人體每天從尿液、流汗或皮膚蒸發等流失的水分,大約是1800∼2000cc,所以才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補充2000cc左右的水分。 但,2000cc水分不一定都由喝水獲得,應該把食物裡的水分一併算進去,馬偕醫院淡水院區營養課課長趙強解釋。 其實,我們每天吃的各種食物內含很多水分。例如,大部份蔬菜、水果90%以上是水,而像雞蛋、魚類中也有大約75%的水。粗略估計,我們吃一餐飯,至少可以由食物或湯裡攝取到300∼400cc的水。 因此,扣除三餐中由食物攝取的1000∼1200cc水分,我們每天只要再喝1000∼1200cc開水,平均上午2杯、下午2杯,就算做好基本工。 不過,水的需求量必須視每個人所處環境(溫度、濕度)、運動量、身體健康情況及食物攝取量等而定,沒有標準值。 「一天不能少於500cc,但也不要超過3000cc,」國泰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馮祥華建議。 不過,有些人的確需要多喝一點水,包括痛風、腎結石患者,保險的方法是遵照醫師建議。 綜合維他命有益健康? 不少營養專家提醒大家,維他命不是多吃多補,所以不要去吃單劑補充品,如維他命E、鈣片等,但每天可以吃一顆綜合維他命,安全又實際。 不過,現在卻又有專家警告,連每天吃一顆綜合維他命都可能出問題。 因為,某些綜合維他命裡的維生素、礦物質劑量,高到超過了安全值,而且愈來愈多研究也指出,高劑量的維他命對健康及預防疾病沒好處,反而會增加某些疾病的風險。 例如,最近幾個國外大型研究指出,血液中維生素A濃度高的人,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也比較高。另外有研究發現,攝取過量維生素A,會增加2倍的骨折風險。而且,我們攝取的維生素A會累積在體內,不像水溶性維生素(如B群、C)能隨尿液排出體外。 根據衛生署訂定的「國人膳食營養素上限攝取量」,及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安全攝取上限」(UL),成人每天維生素A的攝取量,包括來自食物及補充品,總計不宜超過3000微克。但有些國外的綜合維他命裡,維生素A劑量單顆就高達4500微克,已經超過安全攝取上限。 另外,國外也有研究發現,某些抗氧化維生素,如維生素C,吃高劑量(超過500毫克)反而會變成促氧化劑,增加身體氧化壓力,損害細胞,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黃士懿指出。 另一個被研究證實攝取過量會增加心臟病及癌症風險的是礦物質「鐵」。根據衛生署「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50歲以下成年男性每天需要攝取鐵10毫克、女性則需要15毫克;超過50歲的人,不論男女都減少為每天10毫克。至於上限攝取量則是40毫克。 所以,我們如何聰明又安全地選擇綜合維他命? 1.看營養成分標示,選擇各種營養素劑量接近100%的每日建議攝取量(RDA),最好不要高於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50%。 2.產品清楚註明適用對象、使用方法、禁忌、保存方式等。 3.購買合格產品。注意包裝上是否有「衛署藥製第XXX號」或「衛署藥輸字第XXX號」,及製造商、進口代理商、聯絡方式等資訊。 4.知名品牌、藥廠生產的產品,較有保障,黃士懿認為,並且產品應該提供客服電話,消費者不妨試打,看能不能得到關於產品的專業諮詢。 膽固醇高的人不能吃海鮮? 常聽到膽固醇數值過高的人說,他不能吃海鮮,因為蝦貝類含太高的膽固醇量。 但實際上,營養專家們說,這些人更應該注意的是飽和脂肪高的肉類及其他食物。因為,食物中飽和脂肪對膽固醇的影響,遠比食物本身含的膽固醇大許多。 營養界一般會用「膽固醇、飽和脂肪指數」(CSI)來衡量食物對膽固醇的影響,而不是單看食物裡的膽固醇含量。 若以這個指標來看,蝦、蟹等一般人認為膽固醇高的食物,其實和精瘦的紅肉或去皮的家禽肉差不多。而且,魚類、海鮮的脂肪含量都很低,還是有益心臟健康的不飽和脂肪,台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組長楊雀戀指出。 所以,你可以怎麼吃? 1.避開高飽和脂肪的紅肉(尤其是五花肉),限量吃瘦肉。 2.不吃海鮮裡膽固醇集中的頭部及卵黃。 3.少吃飽和脂肪很高的零食點心,如冰淇淋、蛋糕。 4.最後,老掉牙的原則永遠管用。「飲食均衡,每種食物的量就不會多,」趙強認為。如果心中有限量的觀念,例如每星期吃一次,且不過量,基本上都不會有問題,也就不必忌口,完全不敢碰。 吃水果可以取代吃青菜? 有些人不愛碰蔬菜,乾脆吃水果來替代。但水果真的可以取代蔬菜嗎? 問遍專家,大家都不贊成,因為: 其一,水果的熱量比蔬菜高,糖分含量也高,有些慢性病人,如糖尿病、血脂異常者反而需要控制攝取量。 有些人用喝果汁替代吃水果,更加錯誤,因為沒喝到重要的纖維,更糟糕。 其二,蔬菜中的礦物質含量比較高,尤其是深綠色葉菜,集合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植物性化學物質,每天不能少,相較之下,水果裡含較多的是維生素。 其三,健康飲食的基礎之一是「多元」,也就是每天吃的食物種類愈多愈好。專家提醒,即使蔬菜本身,也不是只吃綠色葉菜就能滿足,還要攝取紅、黃、橘、紫等各種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也是,每天2種,常變換,才能充分攝取不同食物中不同的營養素。 不過,水果最大的優勢是能生吃,不經過高溫烹調,比從蔬菜裡容易多攝取到一些遇熱容易遭破壞的維生素,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B群。 纖維攝取愈多愈好? 纖維對健康很重要,日常飲食中要多攝取的觀念一再被提起。聽起來,纖維似乎是吃愈多愈好。 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可錯了。 儘管纖維的好處可以列一長串,包括預防便祕、減低多種癌症風險、降低膽固醇及血脂、幫助控制血糖及體重等。不過,目前理想的纖維攝取量是每天20∼35克,「不宜超過建議量,」趙強提醒。 因為,長時間大量攝取纖維會阻礙我們吸收重要的礦物質,如鈣、鐵、鋅、銅等。不止如此,蔬菜(纖維的主要來源之一)裡的草酸、植酸也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利用。 其次,纖維容易帶來飽足感,所以,當纖維類食物吃得很多,佔了胃容量,其他食物相對就會吃得少,這對一些胃口小的人或是老年人來說,反而造成熱量攝取不足,或蛋白質、脂肪及其他重要營養素也攝取不良的情況。 不過,更令人擔心的,其實台灣人纖維根本吃太少。衛生署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人每天的膳食纖維攝取量平均在15克以下,離建議量20∼35克還有一段距離。 既然從飲食中吃不夠,吞一顆纖維錠如何? 多數營養專家不贊成依賴補充品,來增加纖維攝取量。 一來,目前沒有明確證據說,纖維補充品和食物中的纖維一樣,能帶來健康的好處。 再者,有些纖維補充品遇到水,便形成膠狀體,更容易在腸道內包覆礦物質,影響礦物質的吸收;另外,也會包住膽酸及脂肪,進一步影響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等)的吸收。 但可以考慮攝取寡醣,趙強建議。 寡醣是一種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醣類,存在豆類、洋蔥、大蒜等天然食物裡,有類似纖維的功能。因為它在腸道中會被雙叉乳桿菌(又稱比菲德氏菌)等益菌利用,讓益菌增生,有助保健腸道。而且,腸道中的益菌在利用寡糖時,會產生有機酸,使我們腸道的酸鹼值降低,更有利吸收鈣、鐵等礦物質。 市面上有售寡醣的糖漿類產品,甜度比較低,熱量也比其他糖類少一些,可以取代砂糖、果糖,做為日常調味的甜味劑。「一天10克左右就有效果,」趙強說。 不過,寡醣不宜多吃,會造成脹氣、腹瀉不適。而且,每個人腸胃對寡醣耐受程度不同,建議一開始先少量食用,再慢慢增量。 吃宵夜一定會發胖? 許多減重資訊告訴我們,不想發胖的話,晚上不要吃太多東西,尤其要跟宵夜說再見。但是國外研究調查卻發現,你在什麼時間吃比較多東西,和體重增減並沒有絕對關聯。 美國農業部將一群體重超重的女性分為兩組,一組在中午之前就吃下70%的一天所需熱量,而另一組則在接近晚餐時間吃,結果並不影響她們的體脂肪率。另一個美國官方的大型調查也指出,晚上吃了多少東西,和10年之間體重的變化無關。 專家認為,體重會增加,主要還是因為吃進的熱量比消耗掉的多,因此,維持健康體重最重要的一件事──控制每天攝取的總熱量。 所以,我們可否吃了豐盛晚餐後,再大啖宵夜? 台北榮總營養部組長楊雀戀認為,「這要視個人生活型態而定。」基本上,在活動量較大的時間,攝取較多熱量,比較恰當。上班族下了班回家,多半賴在沙發上或做些靜態活動,消耗熱量並不多,相對於白天的活動量,營養專家認為,晚餐不適合吃得比早餐和午餐多。 而且,宵夜或晚上邊看電視邊吃的零食往往是多出來的熱量,吃了累積起來,當然發胖。 尤其一吃完,倒頭就睡,更不好。因為睡眠時,我們的新陳代謝率會下降大約10%,太接近睡眠時間吃東西,理論上就容易把沒用掉的熱量堆存起來。 如果你一定要吃宵夜才能入眠,最好在睡前2小時吃完,並避免油脂高的食物,像泡麵、燒餅油條、起酥麵包等。油膩食物會讓消化變慢,延緩胃排空時間,有些人因此會在夜裡睡不好,甚至影響隔天一早的食慾,讓最重要的早餐吃不下。宵夜的熱量控制在200卡左右。比較好的選擇:一杯低脂牛奶加2∼3片蘇打餅、清淡的湯麵或鹹粥、燕麥片、紅(綠)豆湯等。

關於睡眠的七大迷思

2006年08月23日
公開
27

關於睡眠的七大迷思 一般人不吃東西,撐個十來天都沒問題,但要人連續三、五天不闔眼,可是不容易辦到的事。究竟人為什麼需要睡覺,一覺睡到自然醒的秘訣在哪? 以下摘錄《健康好眠》第一章的「睡眠與身心健康」,讓長庚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醫師破解你的睡眠迷思,重尋床上的幸福。 康健雜誌85期 文.編輯部 1.人可以不睡覺嗎? 關於睡眠的重要性目前有好幾個理論可以解釋,其中一個理論認為睡眠是為了讓身體休息,減少能量消耗。在睡眠的時候,身體損耗的細胞會開始進行修補。 另一個理論指出,在睡眠的時候,會經歷不同的週期,每一個週期都會對腦部產生不同的作用。整個睡眠週期可以包含兩大類︰非快速動眼期(NREM)與快速動眼期(REM)。 在進入「非快速動眼期」(NREM)的時候,隨著腦波愈來愈慢就漸漸進入深睡期。深睡期對身體的修復很重要,人如果有足夠的深睡期的睡眠,他睡醒時就會覺得身體休息足夠。 所以睡眠對腦部、對身體的各種功能都很重要。 2.一天睡多久最好? 每個人受基因的影響,睡幾小時最好都不太一樣。平均來講,大約一個人睡眠時間約7∼8個小時,但這個數字往往隨著社會演變,愈工業化的國家睡眠時間往往愈縮短。 睡眠時間究竟需要多久?不僅取決於個人的需要,還來自於社會環境的影響,最好的標準取決於你平日睡醒之後的感覺,你醒來之後精神好不好、身體的感覺很輕鬆、日常生活會不會受影響。 3.不同年齡對於睡眠有什麼需求? 一般來講,小孩子需要比較多的睡眠,因為他們的身體與腦細胞都在成長。剛出生的嬰兒一天當中大部份都在睡覺,而且有較多REM的週期。 隨著年紀愈來愈大,睡眠的時間會愈來愈短,18歲以後一直到老年,所需要的每天睡眠總數應該是差不多的。 很多人以為老年人不用睡那麼久,其實這是不太對的。老年人需要的睡眠跟成年人一樣,只是老年人的睡眠會變得很淺,很容易被打斷,因此白天就常需要補充睡眠。 4.早睡早起健康嗎? 早睡早起比較健康,這對中年以上的人而言是比較正確的,這比較符合中年以後的生理週期。因為中年以後我們的褪黑激素會分泌得愈來愈早,所以就會傾向愈來愈早睡早起比較舒服。 熬夜會不會傷身體也要看狀況,如果你的睡眠時間跟社會習俗不同,就可能影響到睡眠品質,造成你長期睡眠不足。這樣就可能有傷身體,造成健康問題。 所以不論是早睡早起或是晚睡晚起,重要的是睡眠過程不會受到很多干擾,能順應自己的生理時鐘是最好的。 5.長期睡眠不足會發生哪些後果? 睡眠不足最明顯後果是導致白天的表現很差,甚至會有意外。研究發現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免疫力,生病較不容易好等。最近也發現睡眠不足的人血糖的控制較不好、甚至較容易肥胖、消化方面常有胃腸方面的疾病。 對小孩來講,睡眠不足會影響小孩的生長荷爾蒙,因為小孩的生長激素是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期間分泌的,所以深睡期不夠的時候,就不會分泌生長激素。 所以睡眠除了精神上的滿足,對身體健康上的影響也很大。 6.老是睡不飽,是生病嗎?還是有嗜睡症? 老是覺得睡不飽,有可能就是嗜睡。嗜睡並不是一個疾病,而是睡眠障礙反應出來的一種症狀。最常見的原因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因為打鼾缺氧造成呼吸中斷,睡眠被打斷而睡不飽。另外像「肢動症」睡覺時腳會有抽動的情形,這些肢動會造成腦部有醒波跑出來,所以睡眠會被中斷,容易睡不飽。 另外像是感冒、病毒感染、鼻塞、關節炎、精神疾病、慢性疾病、用藥造成的嗜睡等等,都會讓人睡得很淺,而睡不飽。 7.睡午覺好不好? 根據國外的觀察,小孩子是一定要睡午覺,年紀愈小,需要睡覺的次數愈多,到了小學之後,就不一定要睡午睡了。所以,午睡好不好,還不是很確定。 如果你下午容易精神不好,建議可以小睡一下,但最好不要超過半個小時,睡超過兩小時以上會更累,因為進入快速動眼期,那時起來反而會覺得更累。

2006搶救生命 棄兒不捨募款活動

2006年08月17日
公開
32

2006搶救生命 棄兒不捨募款活動 家原本是孩子們最幸福的依靠,但卻有許多的孩子失去了家,失去了幸福的依靠,十五年來,兒福聯盟致力於拯救和照顧被遺棄的孩子,光是去年一年,我們就安置和照顧了近500人次的孩子、更接獲3248通收出養諮詢電話。這樣的工作需要更多人的支持和捐款,爲了呼籲社會大眾一起來關心這群失去家庭依靠的孩子,並籌募一年一千萬的棄兒生活照顧基金,東森慈善基金會、東森電視、東森購物、ETtoday邀您加入兒福聯盟主辦的「搶救生命 棄兒不捨」公益活動行列,給他們支持的力量,並號召終結販嬰、為愛收養、搶救生命、棄兒不捨!捐款專線 02-2748 6006 轉1,捐款帳號:18413672;戶名: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網址: http://www.children.org.tw/2006/act1/index.htm 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05年20歲以下女性生育人數達6489人,如果以十分之一的比例來推估,去年可能有649名嬰幼兒進入黑市或灰市被交易。可悲的是,人肉市場裡竟有所謂的『公定價』,甚至還可讓人殺價,顯然有錢就能『買』到一個孩子,並成為他的合法父母。兒盟估算台灣每年販嬰黑市與灰市的交易金額,高達1.3億至2.3億元之譜。」 今年兒福聯盟再度發起「搶救生命、棄兒不捨」行動,除了希望籌募一年一千萬的棄兒生活照顧經費,更進一步大聲疾呼:「買賣嬰兒是觸犯了刑法與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的行為,一旦查獲必須負法律上的責任,親子關係也可能一筆勾銷;更值得擔憂的是,倘若購買來路不明的棄嬰,健康與遺傳資料無人把關,收養人得冒不瞭解孩子潛在醫療需求的風險,也無法避免生理上亂倫的潛藏危機…。不管是要一圓為人父母之夢,或出於愛心想收養孩子,每個收養人都應建立正向的收養觀念,循正式且合法的手續收養,以保障收養家庭自身與孩子的權益。」 S.H.E今年是連續第三年擔任棄兒守護大使的重責大任。三位稱職的棄兒守護大使特別出席8/2記者會響應兒盟「終結販嬰、為愛收養、搶救生命、棄兒不捨」的呼籲。S.H.E表示:「真不可思議!小孩子這麼可愛,怎麼會有人忍心遺棄他們,而且更恐怖的是,竟然還有不肖的醫生或商人,把這些孩子當作商品一樣販賣,身為守護天使的我們,一定要挺身而出,捍衛這些可憐的小生命。孩子真的是我們的親親寶貝,我們既然有那個能力,就應該幫助這些孩子,每個人捐的錢就算不多,長時間累積下來,卻可以讓他們溫暖很久、很久!」 兒福聯盟的棄兒保護工作,是指針對因父母疏忽、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而被丟棄、出養的孩子,所進行一連串醫療服務、家庭式的生活安置照顧、心理諮商輔導及遊戲治療等服務,希望讓這群孩子獲得健康的維繫與生活上的關懷,並進行後續尋找適當收養家庭的服務流程。15年來,我們致力於拯救和照顧被遺棄的孩子,光是去年一年,兒福聯盟就安置、照顧了近500人次的棄兒,平均每天就有1.37個孩子可能被遺棄;此外,兒盟更接獲3248通收出養諮詢電話,平均每天有10個孩子可能面臨被出養或是收養的需求。這樣的工作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與捐款,幫助不幸的孩子都能找到幸福的方向。 今年「搶救生命、棄兒不捨」募款行動自7月20日正式開跑,兒盟要特別感謝許多企業的協助自8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民眾可透過隨身的行動電話、網路拍賣、網路競標活動捐助棄兒生活照護基金;在募款活動期間,兒盟還舉辦「愛心襪襪襪」活動,並在9/2新竹SOGO百貨、9/23高雄SOGO百貨及9/9台北紐約紐約舉辦三場義賣,屆時將邀請知名藝人到現場與民眾一起DIY愛心襪。 搶救生命 棄兒不捨~用愛指出幸福的方向,兒盟呼籲只要透過每月捐款500元為期一年,就能爲孩子籌措8天保母費用、10個月健保費、15次預防注射、25罐奶粉、60次門診、900片紙尿布…,小小的付出,卻能拯救這群失去幸福方向的孩子,重新找到新的希望!

一開一合vs口味vs馬媽沒洗頭vs退化行為

2006年08月16日
公開
13

1.一開一合 趴在魚缸邊看魚吃飼料 自己把魚缸小燈打開 溫柔地說:魚~你要乖乖吃ㄇㄢ慢喔~ 回頭跟我說:馬媽~魚嘴巴"一開一合"的 (配合凱寶自己嘴巴開閉開閉的動作 超可愛的 很會形容哩) 2.口味 睡前宵夜 凱挑惕地說:不要有飯這種口味的 只要湯的口味的 (只想喝好喝阿嬤熬的排骨湯湯頭 不想吃白飯) 3.假裝切蛋糕分送大家吃 拍手唱零零落落的生日快樂歌後 假裝吹蠟燭 切蛋糕 分送爸爸~"把八 請吃蛋糕 這是草莓口味的" 分送馬咪~"馬媽 請吃蛋糕 這是葡萄口味的" 也給自己一塊 "這是葡萄柚口味的" 呵~除了教他要分享 還要會說"請" 還可以生出幾種水果口味的蛋糕 真是有趣的小遊戲 4.馬媽你怎麼沒洗頭啊 媽咪昨天中午去運動已經洗過頭了 想說晚上就不必洗頭了 沖澡時媽咪用浴帽把頭包起來 凱進來陪我洗澡時 就大喊:馬媽你怎麼沒洗頭ㄌㄟ?? 真是觀察入微 5.這台車怎麼停在這裡 10樓鄰居是中油員工 一台公務車經常是擺在B1的 凱每天進出都會見到這台車 而昨晚回家時 一經過大樓下 凱就指著路旁臨時停車的車子大喊 "這台車怎麼停在這邊" 媽咪不是很理解他的意思 再問:原本是停哪裡的啊 凱說:停樓下啊 喔~原來是本來停樓下 今天停這樣你就覺得怪啊 真是太棒的觀察力了 6.退化行為 繼昨天在手推車上尿尿後 昨晚到今晚在我們家已經尿在褲子上三次了 難道他有哪裡的需求 媽咪我沒有呼應嗎? 媽咪再觀察 這種退化行為真的有點異常!!! 唉~尿濕的褲子很討厭ㄟ 丟洗衣機洗洗不乾淨呢 非得要用媽咪的玉手搓揉呢 否則晾後還是會有濃濃的尿騷味哩

頭髮油膩,小心是掉髮的前兆

2006年08月16日
公開
48

我從多年來的諮詢經驗中發現:絕大部分掉髮的人,都有頭皮過油的現象,以我的研究發現,東方人的皮膚通常比較油,所以頭皮過油的問題相對的也比較嚴重。要如何發現自己的頭皮問題,發現之後又該怎麼解決呢? 頭髮油膩,小心是掉髮的前兆 如果你發現,昨天才洗頭,今天頭髮還是油膩膩的,就要注意了!頭皮與頭髮過油,可能會導致掉髮,如果毫不在意,延誤了護髮時機,禿髮可能成為一輩子無法挽回的遺憾。 頭皮為什麼變油? 隱藏於頭皮的油份稱為皮脂,由連結毛囊的油脂腺產生,皮脂含輕微的酸性,為皮膚提供「酸皮質」,以消滅頭皮上的有害細菌,並且潤滑頭髮及皮膚,是健康頭皮所不可或缺的元素,可是如果分泌過多,就要注意了。顯微鏡下的皮脂線,就像一串細小而滿載油脂的葡萄,爆開後會將油脂傳送到毛囊或皮膚上,一旦形成油性頭皮,最後可能導致掉髮,甚至是禿髮。 草本配方改善頭皮過油 史雲遜獨家的「草本髮理配方」,由植物中萃取天然的有效成分,經過精心調配之後,對頭皮與頭髮健康的改善,效果顯著,溫和不刺激。藉由西方髮理學高科技,萃取中西方草本菁華,對改善頭皮過油的成效更是顯而易見。 髮理專家的建議 頭皮過油的人,最好每天洗頭,選用適合的洗髮精徹底清潔。此外,攝取均衡營養,避免高油脂、煎炸的食物,多吃蔬果,都可以幫助減少分泌過多的油脂。 如果以上方法皆無法改善頭皮過油的現象,最好及早尋求髮理專家的協助,以免延誤護髮時機。別以為頭皮頭髮過油事小,如果長期皮脂分泌過多,又不好好照顧,可能會令毛囊閉塞,擾亂頭髮的生長週期,造成禿髮!

文章分享-溺愛戰爭(轉摘自商業週刊)

2006年08月15日
公開
14

溺愛戰爭 21世紀全球父母的難題 孩子們正遭受「溺愛病毒」的攻擊!他們擁有的物質比上一代多5倍,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然而,他們卻不滿足,還出現負向行為。愛孩子容易,用對的方式去愛,卻很難…… 文�李盈穎.劉承賢.賀先蕙 有一種病毒,正在全球各個角落肆虐,對著孩子們發動攻擊。如果你是個非常疼愛孩子的父母,小心了! 這個病毒的感染源不在空氣中,被感染也不會發燒、嘔吐,但日子一久,孩子可能出現七大負面人格特徵:驕傲、憤怒、妒嫉、懶散、暴食厭食、陷溺、貪婪,從而影響一輩子的競爭力。 現象:千禧之子常見被溺愛兒童症候群 這個病毒帶來的症狀,名叫「被溺愛兒童症候群」(Pampered Child Syndrome),感染源只附著在父母身上,在一九八○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們,發病率尤高。這已成為二○○○年以來全球兒童教育界最憂心的現象。 卡拉(Carla Wagner),十七歲,美國佛羅里達州學生。這一天,她用美國運通金卡消費了一杯龍舌蘭,酒後,她駕著Audi A4揚長而去,撞到了一位女學生。當法院打算以酒醉駕車以及傷害的罪名起訴她時,她的父母問法官:「那麼,卡拉今年夏天是不是還可以像往年一樣到巴黎度過夏天」 這是二○○一年八月,美國《時代》雜誌封面故事「Power Struggle, who's in charge here?」裡的真實案例,該主題係探討美國小孩被溺愛及父母企圖扭轉這個風氣的情況。 調查:三分之二父母承認孩子被寵壞 以下六個數據,分別來自二○○一年哈佛大學的研究、二○○一年CNN及《時代》雜誌聯合進行的民調、二○○二年美國非營利公共意見研究團體Public Agenda的調查: 一、八○%的人,都認為今天的孩子比十年或十五年前被寵壞了。 二、三分之二的父母承認自己的孩子被寵壞了。 三、七五%的人認為,現在小孩比以前做更少的家事。 四、只有九%的成人認為,他們在公共場所看到的孩子「對成人有所尊重」。 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師,因為「無法忍受」學生的行為,認真的考慮離開教職,或他們知道有人因此離職。 六、也是最驚人的數據,一九八四年時,孩童可以影響父母達五百億美元的消費。到了二○○一年,這個數字達到三千億美元。更進一步推論,父母給孩子的物質享受,比上一個世代整整成長了五倍!(編按:這段期間兒童人口數僅成長一五%) 這些數據共同指出一個現象:孩子對父母的控制權越來越大,但其被寵壞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五倍的愛,五倍的物質,孩子消化得了嗎? 病源:嬰兒潮後期出生的父母易溺愛子女 兒童心理學先驅、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金德倫(Dan Kindlon),以美國九所學校逾千戶家庭為樣本,研究四至十九歲兒童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後,提出一份報告。該報告指出,嬰兒潮後期陸續誕生(一九五五至一九七九年)的父母,很容易變成溺愛的父母,他將其稱為「溺愛世代」。原因有三:一、他們在物質上比上一代富裕;二、孩子生得少;三、他們揚棄權威的教養方式。 根據統計:這群孩子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房間裡有個人電腦、三成兒童及五成青少年房間裡有電話。他們讓父母或爺爺奶奶帶著到全世界旅行,而且以前屬於大人的活動──出外用餐,現在變成全家人的事;有九○%的父親會進產房看孩子誕生。 癥結:民主與溺愛,一線之隔 根據教育理論,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四種類型,此分類係根據父母付出的「溫暖、支持」,與「指導、要求」程度而有所區別。其中,「民主型」父母,是最佳管教方式,他們既給孩子充分的「溫暖、支持」,又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孩子因而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尊重,同時發展出高度的自我接納與個人控制。 但一不小心,「民主型」可能就會變成「溺愛型」父母,兩者常常只是一線之隔。輔大兒童與家庭學所副教授陳富美指出,若只是一味給予「溫暖、支持」,卻未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賦予過度的自由,將變成溺愛型父母,孩子無法制止本身負向、不合理的行為,自我接納能力也低。 而溺愛型父母又可再分為兩類:放任,或過度保護。前者沒有為孩子設定規則,接受孩子所有的欲望和行為。後者則主動代替孩子解決問題,沒有提供孩子嘗試錯誤的機會。 台北現場:怕廁所不乾淨,菲傭陪伴上學 鏡頭轉到台北的大安社區。八歲的Angela(化名),頭髮整齊的程度如同一把利劍削過。她的父母常常出國,收入屬中上程度,但因她是獨生女,從小備受寵愛。 平常她的打扮都是配套好的,花色蘇格蘭裙,肯定搭配相稱的素色上衣,襪子樣式絕不會搶走上衣的風采,腳踩的是ELLE童鞋,連包包款式、該斜背、側背,都有講究。她的人生被父母安排得十分完善,連上廁所這件事也不例外。 她就讀仁愛國小一年級時,每週二中午,菲傭為她送便當。只見菲傭迅速的跑進教室、放下便當,牽著小Angela的手,兩人很快來到廁所前。菲傭一間間敲開廁所的門,「太暗、地上有水、馬桶上有黃漬」的都被淘汰。 如廁完後,菲傭迅速的幫她整理衣服,接著把她拖到洗手台,用肥皂搓了兩分鐘之久。小Angela的媽媽要求她,學校廁所不夠乾淨,若想上大號,盡量忍住不要在學校上,免得「處理不好」。但一年下來,她還是決定將女兒轉到廁所更乾淨的康橋國小。 忠告:「易開罐的愛」只會害了孩子 然而,溺愛的問題不在於愛多、愛少,而在於「怎麼愛」。愛的方法正確,孩子的行為加乘;愛的方法不正確,錯誤的行為也更嚴重。 美國權威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羅伯.寇爾斯(Robert Coles)曾對富家子弟進行研究,他指出這些孩子的問題:「儘管擁有財富及特權,可是他們依然不快樂、不滿足。所有的錢財、玩具、旅遊,全都不請自來。他們已擁有許多,還想更多,得到後卻沒有很大的滿足感,只是生出更多的欲望。在這表象之下,充滿著糾結不去的無用感。」 同樣的,因為不虞匱乏,千禧之子也失去努力的動機、生命的熱忱。 也如同美國心理學教授索羅門.史奇莫(Solomon Schimmel)形容希臘諸神,後來為何變成易怒的一群:「正因為他們要什麼有什麼,有任何願望可以馬上實現,就變得不再有希望。希望,是建立在有未實現的理想、有需要花費力氣才能滿足的需要上。由於不需要希望而失去希望,神也會變得煩躁。」 愛孩子,就別讓你的愛,變成「易開罐的愛」:廉價、易開、隨取隨有。收回你的一隻手吧!

減肥的一些觀念

2006年08月08日
公開
24

〈健康減重〉 尋求專業協助 建立正確飲食觀念 台北訊 你可能因為體重過重想減肥,但是往往無法控制飲食習慣,吃一碗飯只花不到3分鐘,吃過飯就攤在沙發上看電視,或者嚐試運動減肥,多走幾步路或是讓自己工作時很忙,就自認為達到運動目的。這種沒有持之以恆,或是錯誤的方式想要減肥,可說難上加難。 大多數人都知道減肥必須「少吃多動」,但是方法及觀念必須正確。衛生署台南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林明興表示,少吃多動的確是減肥的唯一方法,但是觀念和方法一定要正確。不少上班族在長年忙碌下,可能只有3、5年時間,就驚見自己身材漸趨「走樣」,才發現應該要減肥了。身材走樣是因為身體屯積過多的體脂肪,原因很多,包括長期作息不正常、缺乏運動、飲食習慣不當,都是造成體脂肪堆積的原因。 先從飲食控制談起,林明興指出,飲食控制相當重要,如果你經常是吃過飯就攤下,而不走動走動,吃下肚子的食物熱量無法消耗,長期以來自然造成脂肪堆積體內。加上吃下過多油膩、高熱量的食物,而且吃飯速度快,容易誘發肥胖,因為吃飯速度太快,會擾亂胰島素分泌的波段,造成其濃度異常,是造成肥胖的主因,想不胖都難。 林明興建議,如果想要改掉陋習,又不知道怎麼吃才適量且營養,可以尋求專業醫師及營養師協助,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 再來談到運動,林明興認為一定要建立正確且持之以恆的運動觀念。他表示,讓自己工作忙碌並非運動,只能稱為勞動,勞動只會讓肌肉緊繃,而真正的運動是讓肌肉放鬆,藉由有效的運動讓體脂肪燃燒,才能達到增加心肺功能及體重控制的目的。而要多少運動量才能達到減肥效果,林明興指出,要想減肥必須是持續性有氧運動,例如慢跑、快走、有氧體操、游泳等,這樣的有氧運動才能燃燒體脂肪,前提是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運動,持之以恆才能達到效果。 有不少體重過重或頂著啤酒肚,要想透過到健身房運動減肥者,不知道要先從跑步等有氧運動作起再進行重量訓練,還是分開來作。林明興強調,要達到有效的運動效果,必須是兩者並行。也就是先作有氧運動再進行肌肉強化的步驟,燃燒掉的脂肪,利用重量訓練將肌肉填補,才是雕塑標準體態的方法。建議先進行20∼30分鐘的有氧運動,再作15∼20分鐘的肌力訓練,但最後5∼10分鐘的緩和收尾步驟千萬不可忽略。唯有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才能達到體重及體態控制在標準範圍。 至於何種情況適合以減重藥物協助治療。林明興指出,如果上述方式經過3∼6個月還是成效不佳,可能考慮在醫師處方下輔以減重藥物協助,例如目前公認安全性最高,而且沒有副作用的羅氏鮮,就是協助減重理想的治療藥物。他強調,羅氏鮮作用機制是減少油脂吸收,如果是偏好吃肉類或高脂肪食物者,可以在餐後輔以羅氏鮮減少油脂的吸收。 【2002-07-19/經濟日報/12版/醫藥保健】 塑身爆內幕 不要小看新陳代謝的作用 趙嘉玲 有沒有聽過媽媽們這樣抱怨:「孩子生完了,身材也完啦!」好像一近中年,發福就是必然的趨勢! 你也可能聽過「我就是會發胖!連喝水都會胖!」、「曾經節食減肥,後來只要吃一點點東西,體重就一直往上升!」的說法。 發出這些抱怨的人,通常都對減肥身經百戰,吃過代餐、試過蜂漿斷食,或是一天有一餐、沒一餐地過日子!他們共同點是──無論如何控制飲食,也難減去幾公斤。 要不然,就是上了三四十歲之後,即使沒有比年輕時吃得豐盛、動得少,體重也隨著年齡步步高升。 這一切問題的解答都有個重要關鍵,在許多保健資訊、第四台的減肥藥廣告裡,常常都可以看到它……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新陳代謝」! 新陳代謝是指身體用來維持生活和生命機能所消耗掉的卡路里,譬如,血液循環、消化食物、呼吸,甚至睡眠。 根據公式可以粗略估計基礎新陳代謝率,計算結果表示身體在一般狀態下,可以「自動」消耗的卡路里。舉例來說,一個體重五十五公斤的三十歲女性,若什麼事都不做,一天大約可以燃燒(同時也表示她的身體需要)一千三百卡。也因此無論如何控制飲食,也不能常常進食都低於最基本熱量一千三百卡。 但是,總還會有其他的活動吧?總不可能都躺在床上?像是每天的瑣事,上網、打電腦、整理衣服、爬樓梯、趕車……事實上,活動量高的人會比活動量低的人,消耗更多熱量。有運動習慣的人,代謝率也會比一般人高得多。 根據公式,一個活動量很高、五十五公斤的三十歲女性,一天可以消耗掉兩千零一十六卡,久坐不動的人卻只有一千六百一十三卡。 然而,我們的新陳代謝率也有可能會跟公式所算的結果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誤差。這些變化因素包括了遺傳、身體中肌肉量的多寡,以及身體的結構或其他原因。 譬如,當你發覺跟你差不多身材的好友,每天正餐之外,又吃點心,體重卻連一公斤都沒有增加!這很可能是他的體內肌肉量較多,可以燃燒更多熱量,而你的體脂肪率太高,肌肉太少,所以就容易發胖! 專家說,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的新陳代謝緩慢是體質的問題,但是實際上,真正天生緩慢的人很少。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因為適當的「調理」,將代謝加快,讓身體在自然的狀況下消耗更多卡路里!想想看,身體中的原始機能,怎麼可能讓我們只吃適量的食物就會發胖呢!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你的新陳代謝究竟正不正常?該怎麼增加代謝率,讓自己健康又窈窕?年齡一定是新陳代謝的宿敵嗎?本系列下周起陸續推出! 【2000-10-07/聯合報/43版/休閒文化周報 活力】 飲食控制加運動瘦身得從產前起 賈永捷 老套方法大有用 記者 許晉榮、張釔泠、華怡珺�聯合報導 賈永婕生完第一胎,體重就像溜滑梯一般直直落,從75公斤迅速減至53公斤,恢復產前苗條的身材,要如何成為像她一樣的「辣媽」,賈永婕笑著說:「其實真的很『老套』呀,說穿了就是運動還有控制飲食。」 天生麗質的賈永婕,其實只要稍微忌口,臉就消了一大圈,產後2、3個月,大家就常驚呼她瘦了不少,可是對自己要求嚴格的她卻說:「那是外表看起來體重減輕了,但是要回復到之前的體態,我大概都要努力6個月左右。」 賈永婕說,瘦身從產前就得開始,飲食方面,要多攝取「高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肉、牛奶、堅果類等,千萬別碰一些高熱量卻又沒有營養的垃圾食物。運動則一定要持續,產前她推薦做「瑜伽」,可以緩和身體的肌肉,也能幫助生產順利。產後就必須改做「有氧運動」,游泳、上健身房都是不錯的途徑,總之是以消耗卡路里、結實肌肉為目標。 吃的方面,賈永婕產後一定施行「魔鬼減肥計畫」,早餐喝1杯「優酪乳加綠茶粉」或「新鮮蘆薈打成汁加蜂蜜」,中午如果不餓,幾乎都不吃,晚上則是因為接老公下班,就一起正常吃。賈永婕笑說,所謂的「魔鬼」,不是完全忌口,那樣可會憋壞人,「是吃東西的份量至少要減到平常一半,才會有效果。像我喜歡吃冰淇淋,也從來沒放棄過,只是控制在3口以內、嚐嚐味道就好。」 賈永婕的女兒安安剛出生時,每4小時要餵1次母奶,每次1小時,加上半夜也要爬起來餵,讓她不瘦也難,難怪她強調:「餵母奶的好處是女兒會頭好壯壯、媽媽變苗條,產後瘦身一定得從餵母奶開始!」 【2005-01-05/星報/A8版/藝能spa】 從名人減肥菜單 尋健康飲食妙方 記者 薛桂文�報導 現代人追求健康,減肥幾乎已成為全民運動;尤其企業家,由於應酬多,飲食易過量,常有肥胖的困擾,因此也各有不同控制體重的小秘方,營養專家特別從媒體報導中蒐集了這些減重食譜,分析優劣,供大眾參考。 新光醫院營養師張瑛芳指出,據傳,統一企業集團的龍頭高清愿有一套「飲食調整法」,早餐1杯番茄汁、2個水煮蛋、外加20粒葡萄,中午和早餐一樣吃番茄汁、水果,但多加一隻水煮雞腿,晚餐則將雞腿換成烤牛排。 張瑛芳分析,這份食譜強調原味,都以水煮、火烤取代煎炒,油脂少,一天熱量約僅1000大卡左右,對減重應該很有效;問題是,其中蛋白質含量比例偏高,尤其每天吃蛋,對上了年紀的人而言,恐攝取過多膽固醇,最好一天以一個蛋為限或只吃蛋白,且食譜中缺少根莖澱粉類食物,營養分配不夠均衡。 至於投資抗老化診所、中華開發公司的總經理胡定吾,也有一套「輕食減重法」。據報載,胡定吾飯前習慣先喝一大杯果汁、或吃一大盤青菜、水果沙拉,產生飽足感,以減少正餐食量;若覺得餓,則在午茶時間多一餐,以青菜沙拉為主的三明治果腹。 張瑛芳表示,飯前先吃東西填肚子,以減少攝食,是不錯的減重點子,但果汁含糖量高,一杯240西西的柳橙汁就有120大卡,幾乎相當一碗飯,而青菜若是炒的,一大盤含油量不低,沙拉若加沙拉醬,也可能有不少熱量,所以飯前若想先有飽足感,最好選擇無糖飲料、少油的青菜、沙拉。 在眾多企業家的減重食譜中,張瑛芳最推薦華南金控公司董事長林明成的「蘋果減重法」。這套食譜與胡定吾的食譜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餐前先吃一顆蘋果墊底,加上每餐只吃三分之一量,待體重明顯減輕後,再將食量由三分之一增至二分之一,循序漸進,容易執行,也較無營養不均衡的顧慮。 對於應酬多的人,張瑛芳提供幾個控制體重的飲食秘訣,首先,進食順序宜採:開水或清湯、蔬果、米飯、肉類,即熱量低者應先吃;烹調以蒸、煮、烤、滷、微波等少油者為佳;每餐只吃八分飽,不吃的量先挑出來,若有許多道菜,可別每道都吃光。 值得一提的是,應酬常得喝酒,但酒的熱量其實不低,1克酒精就有7大卡熱量,180西西啤酒或50西西威士忌就相當於1碗飯;且喝酒若加上大魚大肉,人體消耗能量時,會先用掉酒精,使大魚大肉容易變成脂肪堆積在體內,所以酒最多2、3杯就好,有應酬時,當天其他餐的食量也應酌減。 【2003-05-16/民生報/A14版/健康平台】 不吃早餐 真瘦不了 選擇低脂奶類 維持健康身材 記者 黃美真�報導 不吃早餐可以減肥?根據9999汎亞人力銀行調查指出,有32.98%的上班族不吃早餐,其中高達56.13%的人是為了「減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科主任洪若樸說,正確應該每天攝取約1200大卡熱量、在3餐之中平均分配熱量,才能達到飲食控制的目的。 許多美眉以為只要不吃早餐就能瘦身,洪若樸說,早餐所需的熱量沒有及時補充,等到了中餐或晚餐反而會吃的更多,根本沒有減肥的效果,倒不如把每天所攝取的熱量控制在1200大卡,然後平均分配在3餐飲食上。 另外早餐的選擇也很重要,調查也發現上班族早餐最常吃土司、三明治再搭配奶茶或豆漿、米漿等飲料,洪若樸說,三明治的熱量很高,相當於半碗飯(140大卡)熱量,如果三明治還夾著肉,又增加75大卡,而奶茶太油又太甜,熱量高達150大卡,最好改喝牛奶、低脂牛奶(70大卡)或調味牛奶等飲品較健康。 洪若樸提醒上班族在購買食物之前,最好先看清楚營養標示,每天建議的「飲食金字塔」內容應該要包括:1分奶類、6至9分主食(飯、麵)、2分水果(10顆蔔萄=1分水果)、3分蔬菜及3湯匙油類。 上班族外食原則建議 1.少油:多利用低油烹調器具,如不沾鍋、蒸籠、烤箱、燜燒鍋、微波爐、電鍋、鐵板燒等,少用炸、煎、    爆炸。 2.少糖:高糖調味品,像蔗糖、蜂蜜、麥芽糖、果糖、果醬、太 白粉、蕃薯粉、玉米粉等最好少用。 3.少鹽:高鹽調味品如醬油、蕃茄醬、胡椒鹽、沙茶醬、味噌、 烤肉醬、烏醋等儘量少用。 4.多纖:多攝食蔬菜、水果,但蔬菜切忌煮得太油,並避免醃製蔬菜。 5.飲食多樣化:最好每餐變化菜色種類,才能獲得各種營養素。 6.少應酬喝酒:每日最多不超過兩分酒精量。 一分=30C.C.高粱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科主任洪若樸�資料提供 黃美真�製表 【2005-02-27/星報/C4版/青春診療所】 到便利商店買熟食 記者徐淑媛、龔小文�報導 上班族經常在便利商店打轉,便利商店內所有的熟食都清楚標示熱量,對減重一族來說也是福音,只要「掐指一算」就能控制熱量。 一般男性每天要攝取的熱量約1800-2000卡、女性是1500-1800卡,在減重期每天減少500卡攝取,加加減減即可在2星期內減輕1-2公斤。 根據敏盛減重研習中心醫師何翊菁所設計的1300卡便利餐組合如下: 早餐:脫脂鮮奶1盒+鮪魚青蔬三角飯團1個 午餐:滷棒棒雞腿1支+海帶芽拌豆干+蛋花湯1碗+米飯3/4碗+蘋果(小)1個 晚餐:水餃10個+青菜豆腐湯+楊桃(小)1個 李青蓉則建議,挑選還是要注意營養均衡,便利商店的飲食中多半缺乏深綠色蔬菜,可以到麵攤買一份燙青菜或自行烹煮,但不要放肉臊,改放點醬油即可。 【2005-02-18/民生報/A9版/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