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愛的小豬

日期

#Tag

馬醫師讀書會推薦文章

2018年05月02日
公開
80

(歐林系列) 靈性成長 第13章 悠遊於空 「空」(void)是一種意識狀態,你能進入其中,擴展自己超越目前的限制,放下舊有的事物並進入成長的下一個層次。在「空」中,你拋開熟悉的架構、習慣、想法、行為和態度,並進入更深的內在,創造符合新振動的一切。在這個狀態,你能接收洞見,並運作許多內在工作。它可以持續幾分鐘、幾小時、幾天、甚至幾個月。你的整個靈性旅程都會經驗「空」。你在接近「空」的狀況生活、任意進入空和與空為友的能力,幫助你更快成長,帶著更多的喜悅。 想像一隻小鳥快樂地在氣流中飛翔。牠向上看,看見了一道更高的流動,很想進入那道流中。牠開始振翅離開原來熟悉的路線,飛向更高的流。然而,兩條飛行路徑之間的狀況並不確定。牠也許會撞進亂流而暫時掉落到比先前更低的地方,也可能被帶到比那道更高氣流更高的地方,或發現兩道氣流間的空氣太稀薄,飛行困難。因為離開原先熟悉的那道氣流,那隻鳥學會了很多關於自己的事,發現更多有關飛行的事和影響飛行的條件。最後牠終於能穩定下來,並輕鬆地飛翔在更高的流中。這份經驗和你在「空」中會遇到的十分相似。 「空」發生在你放掉你的某個人格自我——它不再符合你正在成為的你——的時刻。它代表你的人格臣服於大我指引的新層次,也表示你的部份大我在這個實相的新生。 ❤️「空」是一種轉化和改變的狀態 當你成長,你會一再經歷「空」。在這個狀態中,你也許會感覺生活快速變化,有新的事情來到,或你的基礎正在分崩離析,讓你沒有任何堅固的地方可以依附。你也許感覺像是某些事情正在內部發生,卻看不見生活有任何變化。這不是一個對你的人格而言舒服的地方,你的人格喜歡事情確定而安全。 「空」可能發生在你的計畫交替之際,像是在最小的孩子離家,或是你離職卻還不知下一步做什麼的時候。你最好的朋友可能離開你,或者你必須遷移或是找個新家。有時候它感覺像是你進入一個遊戲規則全然不同的新世界,然而你還不知道規則是什麼。 每個「空」都伴隨心的事件。你會發現自己在問深入的問題,像是:「我如何能更愛和更接納自己?我可愛嗎?我是誰?我能擁有想要的一切嗎?我要用我的生命來做什麼?」在這段不確定的時間,你也許會發現自己感覺更柔軟,對人們更有愛心。你在提高你的振動,擴展自己超越舊的慣性和模式。 「空」讓你感覺不像平常那麼喜歡社交。如果你總是和人們交往,你也許會發現自己單獨生活或沒有什麼主要的來往關係。你也許會感覺和你的妻子或先生保持距離,即使你對他的愛有增無減。在「空」中,你可能比較不想有親密的身體接觸,因為那會把你和別人的能量場交織在一起。在這段「空」的時間,你在淨化你的能量場中別人的能量,那是提高你振動的過程的一部分。 你也許感覺內心的空虛寂寞,即使你的週遭有許多人。你可能想要更多的時間獨處。想要獨處,甚至寂寞的感覺,都是在反射你想和你的大我連結的深切渴望。在你的智慧深處,你明白你和別人的連結不能取代你和你的大我的更深連結。當你花時間獨處,你會更了解自己。那是一段你明白自己的感覺和想法,思考你要拿你的生命來做什麼的時間。當你開始了解並和自己做朋友,你的孤寂感會消失。 你對身體的感覺也可能不同——能量過多或比平常睡得更多。睡眠提供內在工作發生的時間,而你可能需要更多睡眠去整合所有發生的內在變化。有些人會擔心,因為他們不像平常那麼能量充沛,卻又無法解釋為什麼。如果你不尊重你對休息的需要,你也許發現自己會發生一些小毛病來讓你保持安靜。有些人會創造背痛或各種身體的受傷讓他們暫離工作,騰出時間休息和思考。 在提高你的振動的過程中,有時候你會經歷一段迷惑的時光。在「空」中,新的事物尚未建立而舊的事物尚未離去,它們同時存在。這會造成迷惑,直到你把事情理清楚。 你的情緒也許是不連貫的,你可能感覺比平常更情緒化,或幾乎對任何事情不起情緒。當你的內在工作更密集,你的頭腦可能感覺不同。「空」是讓你學習用新的方式思考的時間。因此,也許用舊方式思考會變得很難。你可能有一些時間不能清晰思考,或忘記前一天明明記得很清楚的事。你也許會懷疑自己是否得了失憶症。你也許比平常更不容易做迅速的決定,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而,會有一些更加清明的時間,新洞見和想法湧現,甚至會想起塵封多年的往事。 在「空」中,你的想法可能會和平常不一樣,因為你用新標準來衡量事情。它就像是你用高照度的探照燈照進你的生活,而用新的方式來看事情。你也許會檢視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決定保留什麼和放下什麼。你可能甚至感覺事情正在崩毀,或原本你視為理所當然的做法不再行得通。會有某些時刻,到達你想要的願景要求你放掉某些過去的創造。「空」教導你與你的執著有關的事,它是你檢視關係、感覺、態度和價值的時候,把無益於你的一切轉換成對你有益。 ❤️不知是通往真知之門 「空」是一段不知的時間,它可能感覺起來像是一種什麼也不做,什麼也沒有的狀態。唯有當你不再以一般的方式理解事情並體驗不知,你才能和新的知識連結。這個空無和不知是一種存在的狀態而不是動作的狀態,它是寂定與沉靜的狀態。你們許多人害怕「空」,因為它完全不提供堅實的基礎,也不提供明確的身分。那些你確認的事可能都會改變,而讓你成長到更大的角色。 允許你每天花幾分鐘進入「空」,你可以讓頭腦保持靜默來達成。讓你自己探索這個空無一物(nothingness)的狀態。寂靜是通往更大領悟的門戶,你會在這裡發現難以形容的豐沛能量,而非什麼也沒有。 每一次你進入「空」,你會從一個更高的層次回來。 ❤️「空」給你很多選擇和新的可能性 當你和你的大我的連結變得更強大,你會為自己吸引許多新的機會,它們符合你的更高振動。當你進入「空」,你做的任何決定都會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力,因為你在一個許多可能的未來交會的地方。放掉一切既有的想法,探索你更開闊的選擇性。 花時間天馬行空的幻想和做白日夢。你也許會發現自己經常思考未來,以及事情可以如何改變。即使你還看不見如何為自己創造想要的生活,也請你繼續想像你的理想生活。你的願景正在創造未來,你會為自己吸引實現願景的環境。 當你的振動提高,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愈常進入「空」。你也許會在某個生活領域經驗「空」,而在其他方面保持正常。例如,你的工作可能很穩定,但是你和某人的關係正進行重大的變化。 如果你正在經歷任何生活領域的「空」,好好愛自己。別擔心新的方向還沒有出現。你正在快速提高這個地方的振動,進行很多內在工作,並打開你的心更愛自己。當你這麼做,新環境會開始出現,它會比過去的更好。請你也要愛和接纳你現在的環境,因為愛你此刻所在的地方,會讓你更快地實現你的新願景。 必然有一個轉捩點會在你進入「空」的時候發生。會有某一個片刻,一個深刻的內在音符響起。這個音符代表你的決心,你強大的意志和新方向的決定。會有一個片刻,躍升發生,你更清楚你要什麼。你的自我之愛更強大,而你的內在知道你已準備好開始創造你想要的事物。 一開始,你對這個新決定可能只有模糊的了解,也不知道用什麼行動實現它。採取出現在你眼前的第一步,接下來的步驟會自然來到。屆時,你會離開「空」——那個屬於洞見和新可能性的時間,並開始洞見的執行階段。你就像那隻發現更高氣流的小鳥,你正飛向它並學習在哪裡乘風而上。 有一位男士發現他被迫搬家,因為他租的房子要被賣掉。他並沒有搬家的打算,一時之間覺得流離失所。接著他最要好的朋友因為在別州找到工作而搬走了,感覺起來像是他的生活正在瓦解。同時他剛好結束一個大計劃——一本書,他一直在為此工作,正在考慮下一步做什麼。 與其把焦點放在感覺有多麼不舒服,他把注意力放在這是創造什麼好事情的新機會。他開始把這個不確定看成是帶來挑戰和刺激的機會,並利用這個時機想清楚他到底要什麼。他想像自己住在一間比之前更好的房子,並且很快地發現了一個很好的住處。他開始認識人,也交了幾個好朋友,而他們的陪伴激發了他的靈感。他停止構想下一本書的內容,而當他放鬆時,有一天,一個想法掠過他的腦海,形成了另一本新書的基礎。當他離開「空」並進入更大的穩定感,他開始過著比以前更高、更滋養的生活。 你不需要等待事物離開你的生活,就能利用那個「空」提供的機會。每當你有內在的感覺,覺得事情不再適合你,每當你想要考慮新的方向時,簡單地安靜下來,旅行進入所有可能的未來存在的世界。想像你活出許多不同的可能未來,挑戰自己正面而寬廣地思考,學習愛那個不確定並擁抱新的事物。 ❤️活在「空」中可能很刺激、很有挑戰性而且很寬廣 別急忙做決定,只為了想讓事物再次變得固定和安全。宇宙以完美的方式運作,事情如果變動,必然有很好的理由。當你確定你準備好,並完成重要的內在選擇,你就能夠離開「空」。「空」,沒有結構、確定性和具體方向,能幫助你做出大躍進。 當你離開「空」,你會發現自己想要再次和人們連結,也許以全新和更擴展的方式。你對於你想要什麼更確定、有更大的目的感。當你離開「空」,執行你的洞見,你會看見你內在工作的正面結果正開始實現。 愛那個「空」,因為即使看起來什麼都沒有發生,它是一段很多內在工作完成的時間。在「空」中,你有機會創造更新、更高的未來。不確定的時刻也是新可能性的時刻。去追逐那星星吧!想像你擁有你想要的一切。你也許會發現自己甚至愛上「空」,因為它提供你大步向前和加速成長的機會。

存在即價值

2017年01月09日
公開
44

年關將至 大家都在為年節做準備 或是做個結束 院內的user 頭髮都長了 而年前要安排義剪活動 實在不易 下午,戶外體適能回來 看到美足老師在幫長期住宿者剪髮 剎那間,心生感佩 這份工作,雖然職稱是教保員 但因為是住宿性質 且有半數以上的人 是沒有家可以回的 我們實質上的角色 像是他們的 媽媽、老師、朋友、幫傭 為何說像是媽媽: 因為他們生活上所需之生活用品,只要短缺,我們都盡其所能的去尋找物資,提供給他們,這些物資大部份來自社會人士的愛心或協助他們請機構購買,再不然就自掏腰包的捐助,不諱言的說,有時候我們做的工作比他們的媽媽還像媽媽,如果沒有愛心及耐心,如何繼續下去? 為何說像是老師: 因為我們跟學校的老師一樣,要為他們量身訂做一套服務計畫(撰寫ISP-個別化服務計畫),要寫教學活動設計,要設計輔具、教具、職務再設計等...來提升他們學習的能力,一樣有作息活動,每個作息活動也都融入教學(結構式教學、個別指導、團體教學等),每個月的零月金收支登錄、個案服務記錄、形成性評量、日、夜間生活服務記錄、期中末成效撰寫,製作教學執行成果...等族繁不及備載的資料,這不是學校老師也都在做的工作嗎?因為是機構團體,所以要接受政府的評鑑,評鑑二個字寫的簡單,指標明確,但執行起來的過程,只有八個字形容"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呀!如果沒有持續在職學習專業技能,如何繼續下去? 為何說像是朋友: 因為我們的角色,一個是服務使用者,一個是服務提供者,彼此間的關係是平等的,沒有上對下或下對上,我們連結的關鍵在"服務",就像服務一個朋友一樣,你的朋友心情難過時,請問你會怎麼做?沒錯,我們就這麼做。你的朋友開心喜悅時,你的心情如何?沒錯,我們的心情也是一樣,如果,我們沒有在靈性方面成長,如何用一體的心繼續下去? 為何說像是幫傭: 因為我們服務的個案,其能力差距超乎您的想像,(智能輕度、智能中度、智能重度、智能極重度、多重輕度、多重中度、多重重度、多重極重度,合併自閉、過動、精障、妥瑞症,還有腦麻..等等),儘管個案已2-30歲了,他學不會擦屁股,就是學不會,不是老師不會教,也不是他不願意學,他的能力限制就在那兒,他的障礙就是沒有具備那個能力,就算教會擦屁股,清潔度仍是需要支持,在生活自理上(洗頭、洗澡、洗手、刷牙、洗臉、大便、小便、生理期、修剪指甲、內務櫃整理、居住空間維護...等),大部份都還是要我們親力親為,有些時候我們在做的工作就是幫傭的工作,如果,我們沒有服務的心,如何繼續服務下去? 沒錯,我們是為了愛的代幣而繼續在這裡的。 但請問,世間上誰不是為了愛的代幣而繼續? 明知,還有一堆資料要完成 但昨天的感動沒有記錄下來 可能會又隨風消逝... 每個人,此刻 都在他的工作崗位上努力著 這生生不息的循環 造就了美麗的地球村 賽斯說:「存在即價值」,我相信著。

投稿院訊文章--有故事的人

2016年02月18日
公開
37

有故事的人 作者/古麗萍 感謝姿穎的邀稿,讓每天的專業服務能以故事的形態呈現。 記得那年在整理評鑑資料時,看著一冊冊的資料夾,每一本都是一位服務使用者三年的記錄及相關資料在裡面,而個人資料夾是可以讓評鑑委員知道我們真的有在做事的依據之一,只是隨後起了一個念頭,雖然我們提供的是專業服務,但是每個被服務的對象甚至到他們的家庭,都有著故事,我們用心地記錄了他們的生活點滴,而評鑑結束後,這三年的內容就塵封在資料庫,然後再一個三年…。如果能將我們的服務以文章的方式呈現,到有一天,『他』不再需要被服務的那一天,他在慈生的點點滴滴,不是資料,而是故事,那麼,是否能讓更多的社會大眾看見他們,看見我們的服務,看見這群慢飛天使的價值。 「存在即價值」是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也印證到的一句話。 「阿華」,是我初來慈生即服務多年的對象,是一個身形三十多歲而內在住著五歲孩子的男生,今日就以他作題材為他寫下一小段故事吧! 洗衣班,是我和他結識的地點,院內每日換洗的衣物、寢具都是洗衣班的成員一手包辦,阿華在洗衣班是個得力的助手,舉凡搬運衣物、晾衣、收衣,運送乾淨衣物回家園,阿華在老師的教導下,算是稱職。 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事就是和台灣地名及火車有關的事物,若要封個「愛台灣」代表,真的非他莫屬了。未接受過學校教育的他,可以看著地名然後描繪出相似的字形,第一次帶著他們去火車站參觀時,看著他指著站名,數細他看得懂的文字,口中喃喃唸著:「『台中』…我去過,『大甲』…素美她家住在那裡,『田中』…然後這個是『二水』,『社頭』……老師!我們家的『社口』也是這個社」,在他的內心中,他是有家的,然而「回家」這個二字已離他好遠…好遠…,說「慈生」是他第二個家,我想也不為過呢! 還記得資深員工許老師在退休之際,院長感念其辛勞,作東請 許老師吃飯,而許老師回想起阿華剛入院時,因過胖的體態買不到衣服,都是院長帶阿華去百貨公司購買衣服,提議帶阿華一起去。外出當日,阿華打扮得體,外出禮儀也都很有規矩,見阿華開心的返院,好奇之心問其外出和院長用什麼餐?阿華說:「包子!」 「包子?!」不甚理解也不太相信只有吃包子,於是腦海中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包子?不可能吧?院長不可能只請吃包子啊?但怎麼問都只說是包子?怎麼可能是吃包子呢?....,這個疑惑在數個月後的某一天,無意中和院長的談話才解開,原來阿華當天和院長們是去鼎泰豐用餐,且不是只有吃包子,還有吃飯...等等,當下真的是哭笑不得。 很多時候對方給的和另一方接收到的,會是不一樣的結果,對我們來說『鼎泰豐』代表了高級餐廳,但對一直保有赤子之心的阿華,他只在意的是吃了什麼東西,所以當被對方誤解時也別太在意,因為那是他看世界的角度。 看著我們的教育信念: 「如果他們不能依照我們教的方式去學,那我們就依照他們學的方式去教。」及「一個身心障礙者,不會知道他(她)自己有多大的潛力,直到他(她)被當作一個正常人看待。」,點醒我,他們都是有故事的人。

如何不打小孩

2015年09月20日
公開
52

原文網址 http://akai.org.tw/?p=2606 教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但是甚麼才是正確的管教方法呢?在媽媽們的社群討論區中總會出現「我可不可以打小孩?」「我昨天打了孩子怎麼辦?」「不打孩子,他就不聽話怎麼辦?」這些話題圍繞著一個核心問題「打小孩」!孩子可不可以打?要怎麼打?打孩子的訣竅是什麼? g43g34g每當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媽媽總是會先好言相勸,接著板起面孔、語氣開始嚴肅、說話變得大聲,倘若這時候孩子完全不理會,甚至變本加厲的話,媽媽就可能順手拿起「家法」往孩子身上打下去,這「家法」可能是不求人、長尺、愛的小手、甚至是媽媽的雙手,目的在使孩子因為疼痛而能改變不適當的行為,然而「打」有效的話,一次就應該看到效果、孩子以後就不敢再犯才對,可是為什麼媽媽到最後的感受都是「打那麼多次了!怎麼打都打不聽?」其實問題不是出在打的力道,而是打的「心態」! 媽媽在打孩子的時候,是否只是為了「教訓孩子」,還是又多了「發洩情緒」?不可諱言,每次看到媽媽責罵孩子或是責打孩子時,如果是越罵越大聲、越打越大力,這通常就是媽媽在發洩情緒,發洩情緒有不好嗎?當然每個人的情緒都需要宣洩,但是宣洩到孩子身上卻會產生反效果,對於學齡前兒童,被責打的時候,大腦的直接反應是逃避疼痛,因此會想盡辦法不要被打到,但同時孩子會注意到媽媽在生氣,但是在這「緊急時刻」孩子無法馬上想到讓媽媽息怒的方式,所以他也急著哭了出來,這行為又再度惹惱媽媽,「哭!還哭!自己不乖有什麼好哭的?」媽媽的回應造成了負面循環,於是孩子開始忍住哭泣、忍住疼痛,想藉此試圖讓媽媽不生氣,而不是改變自己平時的行為,所以「打孩子」的戲碼依舊在家中出現,甚至在臨床上有媽媽帶著孩子來找我,原因是他那小四的孩子已經打不怕,甚至說出「打啊!你打死我好了!」 v3rvrv 那要如何不帶情緒的打孩子呢?不!當您可以很核心地糾正孩子的錯誤時,您就根本不用打孩子了!您可以扳起面孔,說話變得嚴肅、緩慢,甚至稱呼孩子的全名,讓孩子感受到氣氛的改變。請媽媽用引導的語句取代否定的指令,像是將「不要再把玩具亂丟」改成「把玩具放為箱子裡」、「不要再跑來跑去了」改成「到小椅子上坐好」,當孩子做出我們的期望時,因為媽媽此時並沒有帶著負面情緒,因此可以馬上轉換語氣給予鼓勵,「好棒!玩具放回箱子就不會被別人踢走了!」「厲害,馬上就可以坐到小椅子上,速度真快!」在大腦「趨吉避凶」的本能驅使之下,孩子將來聽到媽媽的指令就會馬上去做,而不是三催四請、無動於衷了! 媽媽這時候又會疑問,「我還是認為孩子必須要打才可以!」那麼我們必須聊聊打孩子的「副作用」了!2009年學者對於美國兒童的研究發現,二到四歲「沒有」被打過的孩子,四年之後的智力測驗會比同年齡層被打過的孩子,分數高出5分。2011年研究指出,小男孩從小被打屁股,會增加孩子亂發脾氣.甚至出現破壞、侵略等反社會行為。另外也有研究顯示,被打屁股的孩子,即使有為人正直、樂於助人的父母,在大學時期的犯罪率仍會比沒被打過屁股的同儕來得高! 孩子已經被您打過了嗎?偶爾跟孩子回憶一下被打的經驗,告訴孩子被打的當下,媽媽是什麼樣的心情,並且告訴孩子什麼才是正確的行為,孩子的表現將會越來越優秀,親子關係也才不會受到影響。下次孩子又惹您生氣的時候,先深呼吸三口氣(一口氣的時間太短,不太容易讓情緒穩定),您將可以找出更合適的管教方法!

瘦身工作坊心得

2015年08月18日
公開
45

8/16的瘦身工作坊 當初報名時,只是單純的想見証元及賽斯家族的朋友,並沒有想要瘦的想法 就在活動日的前幾天,老公傳了一個簡訊,才讓我有想要瘦的動機 活動當日,彰化及台中都下了暴雨 下如此大的雨,卻全員到齊,頗意外的,我想這就是相聚的緣份吧! 活動開始,看著証元準備的名牌,全都是手工繪製,蠻用心的 看著他準備的筆記內容,就知道他帶著想法來上課 確實是有備而來 課桯開始,証元準備了六個題目,讓在場的學員以自我介紹的方式回答 1.昨天吃過的食物中,哪樣食物印象最深刻,吃了有什麼樣的感覺或想法? 2.平常吃東西的順序是如何?(如:先吃菜或先吃飯..等) 3.食量多少?(如:一個便當或二個便當) 4.平常做什麼樣的運動? 5.參加此次活動的動機? 6.為什麼想瘦? 7.想要瘦身的強度有多少?(以1-10來計算的話) 其實,這次參加活動的學員,有半數是不需要瘦身的,來的目的也是跟我一樣,見見賽斯家族 整場活動下來,雖是自我介紹,但每一位學員在介紹的過程中 証元是以問答方式,帶出每個人的信念 例如:問到我的時候,証元就問:麗萍是不是也客家人。我說:對。証元:那你家裡也有勤儉的美德嗎?飯菜不能剩之類的?。我說:對,從小就有,所以不知不覺變成廚餘桶。(信念:沒吃完的東西叫浪費,為了消弭這樣的人工罪惡感,會儘量吃掉食物) 接著,証元說:其實沒有浪費這回事,我們沒吃完的食物,可以給豬吃。(這想法我倒是之前就這麼想了,所以認同,只是沒吃完是浪費這根深蒂固的信念,仍多少還是會影響行為) 其中,問到其中一位學員時,証元說:妳目前的負面能量是需要先處理的。說完,那位學員的眼淚已奪眶而出,有誰在瘦身工作坊中會先處理學員的情緒,而非體態?這就是學習過賽斯心法與眾不同的一面。 全員介紹完畢後,換証元回答以上問題,然後傳授他是如何吃,如何瘦下來的。 有教了薑汁的作法,還有紅豆蓮子茯芩湯的作法,飲食的方法,練習了火呼吸 課程結束後,証元在群組內提醒大家學以致用,值日生1號很盡責,第一天就提醒大家要練習火呼吸,還蠻團結的瘦身團體,感謝! 我的目標是瘦10公斤,每月瘦1公斤就好,自然的瘦不再復胖 另外,我也有買了許醫師的美好體態冥想CD 搭配著一起使用,讓心靈豐盛起來,就不會靠食物一直填補了 PS.阿元老師,雖然你很用心傳授如何吃,但我還是以自己想吃的,喜歡吃的為主,要我記什麼屬性的食物,真的不想記內,人生還是要以吃的開心為重呀~ 我會謹記 少量多餐,分段睡眠 對了,學習後最重要的記憶時間是:下課後,睡覺前,三天內,這口訣真不錯。

塔木德---成功致富17法則(1-10)/江緯辰老師

2015年05月25日
公開
35

1.喜歡錢,尊敬錢,學習賺錢,知道存錢,要會省錢,懂得花錢 ◎你若不愛錢,錢不會來靠近你,你不尊敬錢,錢很容易離開你。 ◎讓自己的錢愈多,代表抵擋意外發生的能力越強。 ◎只要能賺錢,金錢是不分國籍的。 ◎把賺錢當興趣,當遊戲,但千萬別把儲蓄當啫好! ◎永遠不要讓支出大於收入。 ◎收入不花在永遠不能滿足的慾望上。 ◎努力掙錢是行動,設法省錢是智慧。 ◎學會討價還價並不可恥,長時間省下的將極為可觀。 ◎在年輕時,儘可能開始持續準備養老金。(定額儲蓄、保險、債券、基金) 2.儘可能把每分錢投資在會長大的地方 ◎躺在銀行裡的錢跟廢紙沒兩樣。 ◎金錢只有進入流通領域,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現在衝動買是血汗錢,忍得住以後買是別人送的! ◎燒鈔票的故事---人找錢很慢,錢找錢比較快。 ◎長期的投資獲利,絕對遠勝於短期的鑽營炒作。 ◎絕不投資在可能血本無歸的生意。 ◎從年輕開始學習投資房地產、黃金、珠寶、有潛力的未上市股票...古董、畫作、藝術品亦值得學習鑑賞並參與投資... 3.懂得借別人的錢或資源來賺錢 ◎沒有能力買鞋時,先借別人的,這樣比赤腳走得快。 ◎付別人利息借一桶金來賺取第二桶金,遠勝過赤手空拳憑己之力來存足一桶金。 ◎巧於借利、精於借勢、借錢必還。 4.良好人際關係是致富之道 ◎猶太人認為「真正的好人脈」是要與人建立「長期」、「有效」、「緊密」三項俱足的關係。 5.洞悉78:22的經商定律 ◎氮:氧→78:22 ◎人體水分:其他物質→78:22 ◎內切圓面積:剩餘外切正方形面積→78:22 ◎銀行最安全的放借款比例→78:22 ◎百貨公司女男購物比率→78:22 ◎人能運用的時間有限,所以...放對焦點,厚利才能賺錢! 6.善用創意和巧思來致富 財富是創意、資金、管理三方的結合 猶太人細膩佈局的思考模式,三個思考 1.有沒有錢賺 2.如何才賺得到 3.賺到之後延伸後續還能賺什麼錢 7.懂得捨棄眼下的利益,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 8.永遠不停止學習,吸收可以幫助賺錢的知識 ●不斷要學習吸收知識 ●知識是用來磨練智慧 ●要擁有智慧先學觀察 ●觀察是為了察覺問題 ●知道問題就要能解決 ●解決問題必須靠智慧 以上定律生生不息的循環 ◎知識是唯一可以隨身攜帶而被奪不走的財富。 ◎永遠不停止學習其他可以賺錢的技能(第二專長)。 ※每一年進修自己的專業,每三年學習不同領域的專業 ◎企業最昂貴的成本,是雇用知識訓練不足的員工。 ◎企業最珍貴的資產,是擁有永不停止學習的領袖。 9.隨時樂於調整自己改變自己 ◎有意願才有行動,沒有人能改變你,只有你自己願意 ◎為何人會抗拒抵制改變? §怕造成個人損失 §未知的恐懼 §感覺時機點不對(會做的先贏) §感覺改變笨拙而且不自在 §拿傳統當藉口 ◎迎接改變的心態 §不論你喜不喜歡,改變都會發生 §改變=改善=進步=成長≠認輸≠悲痛 §改變沒有付出代價,絕不是真改變 §第一個在你身上的改變,是改變心意! §真心面對你一直不願意改變的項目 §記住!改變永不嫌遲 10.在合法範圍內動腦筋,為自己交易,做最有利的安排,省下最多成本!

塔木德---成功致富17法則(1-10)/江緯辰老師

2015年05月25日
公開
40

1.喜歡錢,尊敬錢,學習賺錢,知道存錢,要會省錢,懂得花錢 ◎你若不愛錢,錢不會來靠近你,你不尊敬錢,錢很容易離開你。 ◎讓自己的錢愈多,代表抵擋意外發生的能力越強。 ◎只要能賺錢,金錢是不分國籍的。 ◎把賺錢當興趣,當遊戲,但千萬別把儲蓄當啫好! ◎永遠不要讓支出大於收入。 ◎收入不花在永遠不能滿足的慾望上。 ◎努力掙錢是行動,設法省錢是智慧。 ◎學會討價還價並不可恥,長時間省下的將極為可觀。 ◎在年輕時,儘可能開始持續準備養老金。(定額儲蓄、保險、債券、基金) 2.儘可能把每分錢投資在會長大的地方 ◎躺在銀行裡的錢跟廢紙沒兩樣。 ◎金錢只有進入流通領域,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現在衝動買是血汗錢,忍得住以後買是別人送的! ◎燒鈔票的故事---人找錢很慢,錢找錢比較快。 ◎長期的投資獲利,絕對遠勝於短期的鑽營炒作。 ◎絕不投資在可能血本無歸的生意。 ◎從年輕開始學習投資房地產、黃金、珠寶、有潛力的未上市股票...古董、畫作、藝術品亦值得學習鑑賞並參與投資... 3.懂得借別人的錢或資源來賺錢 ◎沒有能力買鞋時,先借別人的,這樣比赤腳走得快。 ◎付別人利息借一桶金來賺取第二桶金,遠勝過赤手空拳憑己之力來存足一桶金。 ◎巧於借利、精於借勢、借錢必還。 4.良好人際關係是致富之道 ◎猶太人認為「真正的好人脈」是要與人建立「長期」、「有效」、「緊密」三項俱足的關係。 5.洞悉78:22的經商定律 ◎氮:氧→78:22 ◎人體水分:其他物質→78:22 ◎內切圓面積:剩餘外切正方形面積→78:22 ◎銀行最安全的放借款比例→78:22 ◎百貨公司女男購物比率→78:22 ◎人能運用的時間有限,所以...放對焦點,厚利才能賺錢! 6.善用創意和巧思來致富 財富是創意、資金、管理三方的結合 猶太人細膩佈局的思考模式,三個思考 1.有沒有錢賺 2.如何才賺得到 3.賺到之後延伸後續還能賺什麼錢 7.懂得捨棄眼下的利益,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 8.永遠不停止學習,吸收可以幫助賺錢的知識 ●不斷要學習吸收知識 ●知識是用來磨練智慧 ●要擁有智慧先學觀察 ●觀察是為了察覺問題 ●知道問題就要能解決 ●解決問題必須靠智慧 以上定律生生不息的循環 ◎知識是唯一可以隨身攜帶而被奪不走的財富。 ◎永遠不停止學習其他可以賺錢的技能(第二專長)。 ※每一年進修自己的專業,每三年學習不同領域的專業 ◎企業最昂貴的成本,是雇用知識訓練不足的員工。 ◎企業最珍貴的資產,是擁有永不停止學習的領袖。 9.隨時樂於調整自己改變自己 ◎有意願才有行動,沒有人能改變你,只有你自己願意 ◎為何人會抗拒抵制改變? §怕造成個人損失 §未知的恐懼 §感覺時機點不對(會做的先贏) §感覺改變笨拙而且不自在 §拿傳統當藉口 ◎迎接改變的心態 §不論你喜不喜歡,改變都會發生 §改變=改善=進步=成長≠認輸≠悲痛 §改變沒有付出代價,絕不是真改變 §第一個在你身上的改變,是改變心意! §真心面對你一直不願意改變的項目 §記住!改變永不嫌遲 10.在合法範圍內動腦筋,為自己交易,做最有利的安排,省下最多成本!

了解自己的天賦

2015年02月07日
公開
35

作者:洪凌煙 一般我們對天賦的認識似乎只停留在「做什麼事」的層面上,好比看到有人很會運動、很會彈鋼琴、很會畫畫,我們就覺得那是他的「天賦」,也因為這樣,當我們自己在尋找天賦的時候,也總是把焦點放在「我要做什麼」、「我要找什麼工作」上面, 我們以為,只要找到一個適當的工作、一些適當的事情來做,就能夠發揮我們的天賦。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我就要來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從過去一路上以來的探索中,對「天賦」的真正認識是什麼。 我曾經在之前的文章說過,我認為天賦是指每個人所具有的潛力,要了解自己的天賦,就要先了解自己的潛力到底有什麼,有哪些面向,哪些範圍,哪些層次。 我認為, 簡單來分的話, 天賦可以分為三個層面,或者說是三件事, 要發揮你的天賦,你必須要: 第一,知道「我是誰?」 這個「我是誰」,指的並不是說我姓什麼、住哪裡、父母在做什麼、喜歡什麼東西…等等,這個「我是誰」,指的是,「我」,身為「人」,存在這地球上,在在這個宇宙中,我究竟是誰? 這個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怪,因為基本上我們平常是不會去想這些的,或者,我們懶得去想,我們認為那是哲學家的工作,或是宗教的工作,而且,我們進入社會越久,被社會化的程度越深,就越會用各種社會面具、社會標籤來「證明」我是誰, 好比我是某公司的職員、某社團的幹部、某家族的成員、某學校的校友、XXX的小孩、XXX的伴侶…等等。 然而,這些其實都不是「真正的我」,它們只是「我」所得到的標籤,是隨時可能改變的, 當除去這些標籤後,「我」究竟是誰呢? 如果我把我的名字、所有我在社會裡、關係裡所得到的標籤都去掉了,這個赤裸裸、沒有任何「身份」的我,這個從大自然當中誕生、從宇宙中誕生的我,究竟是誰? 我知道有些人看到這已經開始覺得不耐煩了, 「這是什麼鬼問題?這跟天賦有什麼關係?能不能講點實際的東西?」 我知道,這個問題很抽象,看似虛無飄渺,然而,相信我,探索這個問題具有無比的重要性,因為這個問題能幫助我們去除掉各種奇奇怪怪、充滿限制的框架,因為「人」是一種奇妙的存在,只有「人」需要去認識自己,動物、植物都不需要做這件事, 一隻狗生下來時,牠就知道牠是一隻狗,一顆樹原本就知道它是一顆樹,或者也可以這樣說,狗和樹都「無法」去想自己是誰這件事,只有人可以,只有人需要這樣做,也因為我們多了這個能力,所以我們所展現出來的天賦才會是如此地豐富與驚人。 好比,如果一顆樹知道它是一顆樹,那麼它就知道它擁有長高、長大的潛力,它知道有一天它將能夠長得枝葉茂密、長的強壯高大,它知道它將能夠開花結果,它知道它將能夠散播它的種子去讓這個大自然更加地繁榮。 那麼人呢?人的潛力是什麼?我們真的知道當一個「人」是什麼意思嗎? 當一個人就只是為了活著、為了生存、為了繁衍後代而已嗎? 或者是為了賺更多錢、買更多東西、吃更多美食而已嗎? 或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多麼厲害、要讓別人都佩服尊敬你而已嗎? 或是只要過的舒服,能夠最好不要工作、財務自由而已嗎? 人的潛力遠遠不只如此,但除非一個人開始認真的探尋「我是誰」,他無法知道自己的潛力到底有什麼。 那麼,究竟要如何知道「我是誰?」 假設不想使用任何社會標籤的話? 這是個好問題,光是這個問題就可以再寫好幾篇文章了,先簡單的講,對於想知道「我是誰?」的人,可以做兩件事: (一)就是不斷去自問「我是誰?」(這不是在搞笑…) 每當頭腦裡浮現了一個身分或一個標籤(好比:我是高雄人、我是台灣人),就馬上把它刪掉,去知道說那不過是個標籤而已,不要讓頭腦浮現的各種標籤來定義你。讓這個過程不斷地持續下去,看看最後你得到什麼? (二)試著去更了解「人」究竟是什麼?「人」存在的目的是什麼?「人」的可能性是什麼? 要回答這些問題,或許你必須從哲學、從宗教、從科學當中去尋找靈感,但不要下結論,我知道有各種宗教等在那裡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訴你「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然而,可以聽聽不同人的說法,但不要下結論 ,要不斷深入地去探究,因為要抓住一個答案是很容易的,但要真的了解這個問題是很費力的,這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重點不是答案,而是你為了了解所花費的努力, 我覺得可以去想想這句話,有人說: 「人本身就是目的」。 這句話不是答案喔,只是一個值得去想的角度,你從探究當中所得到的東西才是答案。 再來,要發揮你的天賦,你必須要: 第二,了解「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是什麼?」 你了解這個世界嗎?我講的並不是了解世界地圖這種了解,我講的是, 你是如何理解這個世界、看待這個世界的? 對某些人來說,金錢就是他的世界,好像某個台灣有錢人曾經說過,世界對他來說就是「旅館與工廠」,對某些人來說,權力就是他的世界,在他眼中,每一件人事物都是可以被利用來為他自己爭取更大的權力。 對我們台灣人來說,大概49到58就是我們的全世界了(笑,提示:搖控器),又或者,Yahoo新聞就是我們的全世界了,然而,這些資訊並不足以幫助我們了解「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是什麼?」 這個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因此我們的天賦必定與這個世界習習相關,我們的所作所為造就了這個世界,也因為如此, 「你怎麼看待世界,就決定了你怎麼發揮你的天賦」, 如果你看待世界是一個等待著被掠奪的寶庫,那麼你就會想盡辦法磨利自己的刀劍、累積自己的武力,然後盡可能地在這個人人爭奪的戰場廝殺,以爭取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財寶。 或許你會洋洋得意的認為,自己是個天生的戰士、天生的掠奪者,這就是你的天賦,然而,我會說,你誤用了你的天賦,因為你不了解你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你以為這樣是對你好,但最後這樣做其實是在傷害你自己。 了解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多麼重要,我們每個人都處於這個世界,都希望自己能夠安居樂業,能夠和平相處,能夠幸福快樂, 然而,現實是, 我們卻不斷地製造衝突、到處破壞、到處擴展權力, 我們的社會是建立在如何「贏過別人」, 如何「比別人有競爭力」, 如何「把別人比下去」, 如何「累積比別人多的金錢」, 也因此我們才會創造出這麼多痛苦,創造出冷漠與殘忍無情。 所以,試著去了解「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是什麼?」 要怎麼做呢?有一個簡單的練習: (一)深刻的問自己,我想活在一個怎麼樣的世界? (二)深刻的問自己,我覺得世界上最大的痛苦來源是什麼? (三)我願意做什麼來讓這個世界成為我所希望生活的世界,化解這個世界的痛苦? 當然,這個練習只是個開始, 為了了解你與世界的關係, 你必須花時間更深入地去想想、去觀察,你是如何與這個世界互動的? 你的所作所為貢獻了什麼? 你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如果你從未想過這個問題,那麼這代表你是個正常的台灣人(?),因為學校從沒有教過我們這些,而我們也一直活在49~58與Yahoo新聞中,現在正是跳出這些框架仔細想想的時候了! 最後,要發揮你的天賦,你必須要: 第三,找到你想投入的領域,發揮你的能力,找到適合的環境,做你想做的工作。 這就是一般人對於「天賦」的認識了,當然這也很重要,這最「現實」的層面,但若缺少了前兩個層面,一個人對於天賦將只會有狹窄的認識,將只會停留在「找什麼做」而已, 在「做什麼」之前,我們必須要先了解「我們是什麼?」以及「我怎麼理解世界與我?為什麼?」, 前兩個層面看似不實際,其實它們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們就像燈塔一樣,在我們迷惘、缺乏信心、缺乏力量時,給我們指出了方向, 找工作就像在茫茫大海裡航行,很容易在其中就被各種恐懼與現實的黑暗吞沒。 在我們這個一切只講求效率、講求結果,用成敗論英雄的社會裡,要想發揮自己的天賦,就更需要了解「我是誰?」與「我與世界的關係是什麼?」, 很多人可能連想都沒想過這些問題,這正是國家與社會用來框架我們、馴化我們的設計,因為國家與社會不喜歡「想太多」的人,他們需要聽從命令的人、叫你做什麼就做的人, 所以用它們工廠式的教育訓練培養出國家社會需要的人,而不是有自己想法、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獨特性的人。 真實的情況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人是無法被簡單化分成365種職業,或1000種職業的,人不只是一堆屬性、技能、能力強弱的組合, 人是一種有無限可能的存在,人要成為什麼、活出什麼,是我們自己的決定。 有相同能力、技能的兩個人,可能做的是完全不同的工作,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理解、對世界的理解不同,因此,在探索自己擁有什麼能力與技能的同時,去了解「我是誰」、「我怎麼看待世界」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關於第三層面,有沒有什麼實際的方法呢? 在這裡提供我的一個心理師朋友所整理的生涯測驗資源: +生涯測驗沒有用?拜託,那是你沒有用對資源+ http://touch-moments.blogspot.tw/2015/02/blog-post.html 我覺得對於各種生涯測驗的結果可以參考看看,但是不要「太」相信它,以為那就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天賦,但用來擴展自己的眼界、自己的資料庫還是很不錯的。 總結, 要發揮你的天賦,你必須要: 第一,知道「我是誰?」 第二,了解「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是什麼?」 第三,找到你想投入的領域,發揮你的能力,找到適合的環境,做你想做的工作 這每一個層面都需要很多的努力,也需要很多的方法與資源配合,我會在之後分享更多如何在這些層面上探索天賦的方法,有些時候,在探索天賦的路上,真的是很需要有人的支持與陪伴,因此我也希望將來能舉辦這系列的課程活動,來幫助大家探索自己的天賦,敬請期待喔~ 請到這裡留下你對課程活動的期望與需求,讓我能設計出更好的課程活動,謝謝~ (有活動時會優先通知你喔~) http://goo.gl/koh2ny

同理心與同情心

2014年04月20日
公開
41

什麼是「同理心」?為什麼它和「同情心」有所不同? 同理心可以激發連結 同情心卻促使失去連結 同理心是非常有趣的 Teresa Wiseman是名護理學家 在他的研究裡很多都與同理心有關 他提出了四種同理心的特性 1.接受觀點 接受他人觀點的能力,或是認同他們的觀點為他們的事實,不加評論 這可不容易,因為我們跟決大多數人一樣喜歡去評論他人 看出他人的情緒,接著並嘗試與他交流 2.同理心是種與人一起感受 對我而言,我總是把同理心想成是一種神聖的空間 就好比當某人好像陷入一個地洞裡,而他們從底部大叫說: 「我被困住了,這裡好黑,我快受不了了!」 然後我們看到了之後說:「嘿!」 並爬下去說 「我知道在這下面是什麼樣子,你並不孤單」 而同情心則是 「哇!真糟糕啊,對吧?」 「呃∼現在你想要來點三明治嗎?」 3.同理心是種選擇 那是種很容易受到傷害的選擇 因為為了要能與你連結 我必須連結到我自己心裡面能理解那種感受的東西 4.真正同理心的回應很少以「至少...」來開頭(如果真的有的話) 我有個...對,而我們總是在做這事 因為你知道嗎,某人剛與我們分享一些極為痛苦的事 而我們常試著要「一線希望」它 但我不認為那是動詞,我要把它當動詞用 我們經常會試著要擠出一線希望 所以只要當有人說:「我流產了!」 「噢,但至少妳知道妳能夠懷孕」 「我覺得我的婚姻正在破碎...」 「至少妳有段婚姻」 「John快要被學校退學了...」 「至少...他還是個優等生」 但每當我們在面臨類似這種非常難受的對話時 我們經常會做的一件事 就是我們會想試著要讓事情感覺好轉一點 但如果我跟你分享的是件非常難過的事,我寧願你說 雖然我現在不知該說什麼才好,但我真的很高興你願意跟我說 因為事實是「回應」很少會讓事情好轉 而真正能讓事情好轉的是「連結」 那是愛的連結

吳明哲的企業經營觀

2014年04月18日
公開
44

1. 【企者止於人】:沒有人就不成為企業。 2. 【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本及成敗關鍵。 3. 【企者氣也】:有人沒有氣企業必亡。 4. 【威力之點就在當下,行動(執行力)才是成敗關鍵。】 5. 【控制與稽核≠管理與改善】: 唯有團隊的信任與信心及從業人員的主動與積極,才是管理的保障。 6. 【企業是生命共同體是共業】: 企業C.E.O.S(客戶、從業人員、投資者、供應廠商與社會),所有人 都 必須共同面對困境並共享成敗。 7. 【企者器也】: 企業是社會公器,目的在於賺錢,沒賺錢的的企業是社會的罪惡。 8. 錢是「金」字旁邊兩把「刀」,賺錢是「兼貝」大家都有錢, WIN-WIN才是「賺」。 9. 【職場即道場】:企業是人類追求幸福意識的延伸,企業有其眼、耳、 鼻、 舌、身、意、與生、老、病、死。經營企業如同修養身性與靈性。 10. 【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重要。】 Vision、Value願景與價值是勝利的根本,企業文化重於一切。 11. 【態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 12. 【業者障也】:沒有問題是最大的問題。 13. 企業經營是【乘式】而非【加法】。 每個人都是整體的一份子,一人失敗,全體失敗! 14. 不連續時代--知識爆炸、科技進步、網路發達與經營關係, 導致【舊知識不見得能解決新問題】。 15. 【老年化、少子化與M型社會】導致: 講求快速缺乏耐心、追求快樂的工作環境、追求有成長的工作環境、 知識 傳承與老師傅、創造力重於勞動力 16. 【擁有不能持續,創造才能永恒﹔ 改變不一定會贏,不改變絕對會輸!】: If you are bold change , you may loss . If you are not change , you will loss. 17. 【知識才是力量】: 資本≠力量 知識=力量 知識=士=十一=先給後取。 18. 【No in put , No out put.】 只有天上掉下來的鳥屎,沒有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19. 【平衡才能永續,陰陽要調和。】 20. 【管理無非開與關。】 沒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流程、制度、辦法。 21. 【失敗是成功的肥料】: 包容錯誤與失敗,鼓勵創新與擔當。 22. 【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發掘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是管理人員的基本職責。 23. 【知識與技術的傳承是永續經營的基礎】: 強化對知識管理及技術傳承的重視。 24. 就事論事勇於爭辯容許異議,會議中沒意見,是和浠泥、是沒能力、 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決議前充分辯論,決議後放棄自己的成見一致執行。 25. 強化團隊合作降低個人英雄觀,經營是乘法鼓勵協助及教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