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Phoebe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他很快樂

2005年06月16日
公開
22

我們家的老朋友都知道為什麼樂樂叫做「樂樂」,這是因為多愁善感的馬麻覺得生命其實充滿苦難與悲傷,她希望樂樂能夠很樂觀,希望樂樂很快樂。 樂樂剛出生的時候長的像小老頭兒:是皺紋的額頭,不太張開的眼睛,嘟老是嘟著的小小尖尖嘴巴;再加上小小嬰兒本來就比較弱,也不會跟人應酬微笑,那時候真覺得自己給他取錯了小名,這樣的孩子怎麼會叫做「樂樂」?這麼小隻,這麼沒有活力,連喝奶都沒力氣,「樂樂」真不適合他。 出生第二天 樂樂三個月大開始對人有回應、會微笑,儘管如此我還是不覺得樂樂像「樂樂」。 這個表情真好玩 直到這幾個禮拜,我漸漸發現樂樂真的很快樂。看到把拔會表現出超級熱情,看到馬麻也會笑的很開懷;他很願意跟人打招呼,大部分的時候不怕生;就算哭了,只要我們抱他,他就會馬上停止哭泣,甚至破涕而笑;看到有趣的東西、睡醒、洗澡、吃東西、有人跟他說話、陪他玩...的時候,樂樂都會笑。 樂樂會坐了∼開心 前天去剪頭髮(沒錯,我把留了六年的長髮剪短了,而且剪得很短),我在裡面剪頭髮,聽到樂樂睡醒之後開心的大叫、大笑;結帳的時候,美容院的小姐笑著跟我說:「他好快樂!」這是第一次,我覺得樂樂真是人如其名。 脫掉頭盔,好開心! 感謝主,給我們一個快樂的寶寶;也祈求神讓長大之後的樂樂跟現在一樣開朗快樂。

寂寞?不寂寞!

2005年06月15日
公開
8

每個人都會寂寞。 在台灣的時候,白天忙著工作,下班之後累得不想移動,不想思考,那時候的我寂不寂寞?我想,有時候我寂寞,儘管有工作,家人朋友圍繞四周,偶爾還是感到孤單,想跳脫忙碌、疲乏的生活。 朋友告訴我:「我很寂寞。」 就算身邊有著愛你的人,有著所愛的人,但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面對的只有自己;大部分的時間,我們與自己對話;大部分的時間,我們感受到心裡需某些東西來補足,而我們的心靈又像是永遠不滿足,在巢中嗷嗷待哺的雛鳥。 剛來美國的時候,我很孤單:老公天天上學,晚上還待在實驗室寫東西;而英文是別人的語言,Providence是陌生的城市,我沒有朋友。那時常常想台灣的日子,想回到過去的時光(雖然過往的忙碌是如此讓人急於跳脫);一聽到屬於台灣的聲音,就忍不住心酸。 之後,我到I house上課,認識許多友善親切的美國人,也認識了跟自己一樣,從別的國家來的年輕太太們。於是,生活有了小小的點綴:上英文課、上編織課;下課後偶爾一起吃午餐聊天、一塊兒看書,偶爾到彼此家裡辦個小小的party。儘管我們的英文不流利,常常需要翻字典、查單字,但是我們之間相似的背景與經歷,使得這份友誼顯得純粹而自然。 其實,心靈可以強壯也可以脆弱,人可以選擇適應環境,也可以選擇被環境駕馭。 從陌生到熟悉,從孤單到豐富,從沮喪到快樂,這段日子是我的生命中最特殊的經歷,也是最美麗的回憶。我發現,當學會與自己對話、聆聽內心的聲音之時,便明白如何去享受孤獨的感覺,如何讓時間更有意義、更充實,甚至一個人走路時,也能感受到獨特的樂趣。 (節錄自Phoebe的新聞台"非比尋常的生活"∼2003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