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Phoebe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非比上菜∼用牛奶做料理

2005年10月27日
公開
26

樂樂變得挑嘴了,這幾天非比大廚絞盡腦汁想菜色以滿足樂樂小饕...。 這兩天推出了兩個菜色,分別是牛奶炒蛋和牛奶鮭魚飯。為什麼以牛奶來做料理呢?因為彼得醫生爺爺說樂樂需要每天攝取兩杯牛奶,然而樂樂其實喝不了兩杯,所以只能在飲食裡面添加了。 牛奶炒蛋: 一、蛋打散加入牛奶和一點點兒的鹽(就只要一點點兒唷,千萬不能多)。 二、橄欖油一點點兒(一兩茶匙即可)稍微熱鍋,把蛋汁到入鍋子裡,不斷地快速的拌炒直到蛋液完全收乾、煮熟為止。 說明: 一、這道料理是參考歐美早餐的炒蛋而設計的,一般來說是在蛋裡面加入鮮奶油、鹽,快速地拌炒至蛋汁成為固體卻仍然濕潤,然後裝盤後灑上胡椒粉即可。但是因為蛋最好吃全熟的(尤其近來有禽流感的恐慌),因此這道料理的蛋也是拌炒到全熟。 二、通常炒蛋需要大量的油,原始的作法也是使用大量的橄欖油或奶油,但是顧及樂樂年紀小不適合攝取太多的油,所以盡量減少了油的使用,因此這道炒蛋很容易沾鍋。 牛奶鮭魚飯: 一、將白飯和蔬菜高湯、雞湯入鍋燉煮。 二、待白飯變軟加入絞碎的蘆筍繼續燉煮。 三、加入鮭魚和些許的鹽。 四、鮭魚全熟之後加入些許鮮奶,等到鮮奶完全收乾即可起鍋。 這兩道料理得到樂樂極大的喜悅,邊吃邊笑還不斷的點頭,真高興看到樂樂開心地吃了這很多東西,馬麻會繼續努力來讓樂樂變胖一點的。

與彼得爺爺有約∼樂樂悲慘的一天(一歲健診)

2005年10月24日
公開
6

今天是樂樂一歲的例行檢查與預防注射,我們沒辦法百里迢迢去Rhode Island與和藹可親的Dr.Pepitone見面,因此就在Princeton附近找了一家小兒科診所。 首先報告一下健診內容: 例行檢查身體檢查的部分: 身高:30.75吋(78公分) 體重;18磅12盎司(8532公克) 頭圍:45.7公分 彼得爺爺認為樂樂的身體很好,發展很正常,活力也很充沛,完全沒有問題。唯一讓他不滿意的是體重,九個月健診的時候Dr.Pepitone認為樂樂的體重有點兒輕,但是因為只有那是第一次體重過低,因此她建議我們再觀察看看;而今天樂樂的體重生長曲線低於百分之三(應該是以美國標準來看),彼得爺爺認為樂樂除了媽媽ㄋㄟㄋㄟ和副食品之外,也要額外增加牛ㄋㄟㄋㄟ的攝取,好讓體重增加快一點兒。 預防注射的部分: Hib (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疫苗) PCV (肺炎球菌結合疫苗) PPD (肺結核病菌測試) 另外還做了G6PD缺乏症(蠶豆症)與B型肝炎的檢查,在打針之前先抽了兩管血液。 預防注射和檢驗是樂樂悲慘際遇的開始,抽血之前護士阿姨知道馬麻會心疼,因此讓把拔留在檢驗室裡面,請馬麻到外面的走廊等候。據說第一次抽血時沒有找到血管,因此抽兩管血液總共挨了三針,而樂樂尖叫和大哭的聲音充滿了整個診間,聽了很讓人於心不忍。 而之後的預防注射也是一樣的情形,這三針(包括肺結核的測試)也是讓樂樂哀嚎,打完針樂樂不肯讓把拔抱他,父子關係面臨第一次的挑戰。 離開診所之時樂樂的眼淚還掛在眼眶,一雙手臂和大腿總共貼了五枚亮晶晶的OK繃,今天可說是樂樂悲慘的一天。 在診所裡,很堅持一定要下去玩男孩兒就是愛車子脫光光量體重身高在診間裡一直想玩醫療器材

五四三又一章

2005年10月19日
公開
4

最近的樂樂太有趣了,要再來一段五四三,好好記錄一下。 對食物很好奇 所有吃到嘴裡的東西都要再拿出來看一看,然後在手上捏一捏再放回嘴裡...。這樣真的很噁心耶;而且每次吃完飯都要幫他洗手、洗臉、換衣服,收拾地上的食物殘骸,真是夠忙了。 拍拍 要東西吃的時候嘴巴會啊啊叫,滿臉笑容地拍拍把拔馬麻的腿;馬麻拍他秀秀的時候,他也會拍馬麻的肩膀已示回應。 喜歡出門 只要要出門就會顯得心情特別好,在外頭也總是東張西望,顯得很開心。孩子大了真是關不住,等樂樂會走之後,應該會更愛出門。 很愛喊媽媽 很愛一邊爬一邊喊「媽媽」;馬麻在廚房忙,他也在客廳喊「媽媽」;哭的時候也喊媽媽,好甜蜜好甜蜜。最近正積極教他喊把拔,希望樂樂能盡早開竅喊把拔,好讓把拔也樂一下! 很會察言觀色 聽到「不行」會稍微停下手邊的工作,抬眼看看大人的表情,確定大人沒有生氣再繼續頑皮;只要看到大人端碗就馬上會爬過來,聽到開門的聲音就知道把拔回來了...。 不吃小孩食物 最近很挑嘴讓馬麻頭很痛,土司不吃,鮮奶cheerios不吃,白米稀飯不吃,沒有加鹽的蒸蛋不吃,沒有味道的東西不吃...自從吃過大人的table food之後,樂樂拒絕吃烹調的軟軟而沒有調味的食物。

寫在樂樂一歲生日

2005年10月16日
公開
8

成為母親之後,我更加深刻的思考、體會生命。 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裡頭這樣寫著:「他爬、他笑、他搖頭、他站起來又一跤跌倒,他眨動著圓滾滾、亮清清的眼睛。我總是目不轉睛地看著他每一個舉動。……孩子將我帶回人類原始的起點,在漠漠穹蒼和莽莽大地之間,我正親身參與那石破天驚的創世紀。」 成為母親之後,我才深刻體會到生命的孕育絕對是個偉大的奇蹟,正如神創造天地的工作,從起初的空虛混沌、淵面黑暗造出宇宙萬物。生命的孕育也正是如此,兩個細胞結合,胎兒在子宮裡漸漸成長、成熟直到到出生,這樣的變化真是非常奧秘,每個階段都很要緊,所有生理、環境因素必須配合的恰恰好才能完成這個偉大的工作。 由嬰孩到成人的過程也是讓人讚嘆的奇蹟,從懵懂無知的寶寶到成熟的大人,翻身、學趴、會爬,進而行走、說話...。孩子的成長為我們帶來許多的驚喜和回饋,孩子就像天使,他們的笑容讓憂慮和怒氣消失,他們的眼淚讓人心疼、心碎,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父母的思緒,讓我們豐富地感受生命的奧秘與震撼。 樂樂的把拔總是說:「成為父親之後讓我更體會神的心意。」對我而言也是如此的,以前我像個任性的孩子,常常不能體會天父的心意,但是這一年多以來,我慢慢能夠瞭解神的心。養育孩子需要全然的付出(不管是有形的物質、金錢,無形的時間、精神、愛心、耐心等等),我們總是想著要給孩子最好、最適合的東西;對孩子有期許,希望孩子快樂平安,一輩子都是主的小羊...,我想,神對於我們一定也是懷抱著相同的心情和期待。 「Tuesdays with Morrie」(中文書名「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裡面有著我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 “Whenever people ask me about having children or not having children, I never tell them what to do, ”Morrie said now, looking at a photo of his oldest son. “I simply say,‘There is no experience like having children.’That''s all. There is no substitute for it. You cannot do it with a friend. You cannot do it with a lover. If you want to experience of having complete responsibility for another human being, and to learn how to love and born in the deepest way, then you should have children.” 親愛的樂樂, 感謝神把你賜給我們,讓我們可以更深切體會神,親眼見證生命的奧妙; 感謝神把你賜給我們,讓我們能夠明白身為父母的心情,進而懂得如何成為稱職的子女; 感謝神把你賜給我們,讓我們有機會來學習全然的愛、付出與責任; 感謝神把你賜給我們,讓我們從你身上得到最真實的快樂和回饋。 求神繼續帶領我們一家人,更求神保守樂樂,一輩子在神的慈愛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