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樺媽Kar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真正的禮物*轉貼

2005年04月21日
公開
6

本報內容由 大田出版社 提供 每週 三 出刊.2005.04.20 吳淡如心靈成長 真正的禮物 一連兩天,聽到兩對夫妻談到他們爭吵的內容,都與其中一方要給,而一方領受得心不甘情不願。 有一個丈夫隨著觀光團到泰國,買了一個翡翠的項鍊墜子給老婆,花了兩千五百塊美金,以報答老婆多年的辛勞。他興高采烈地遞給老婆,沒想到老婆是個識貨的人,問明價錢,當下大驚失色,發現那不過是一個價值不到兩百美元的劣質品,一時情急,把老公大罵了一頓,兩個恩愛夫妻於是吵起架來。多年來老公的苦悶仍在,他認為:「如果妳愛我,妳應該連我送妳一顆小石頭都很高興才對!」親朋好友也都支持這種論調,但老婆一聽大家都認為她應該虛心領受,就忍不住要翻臉,她說:「沒錯,你隨便撿個石頭送我,我也會感動,但你知道,你付出去的那筆錢,是我們兩個多月的家庭開銷,你為什麼不問我需不需要呢?」 另一個事端則不定期地在一對夫婦的日常生活中掀起小小的波瀾。太太很愛吃消夜,嚷著要先生陪她,先生也都陪了,但由於先生屬於一吃就會胖的身材,年紀漸漸大了之後,就比較忌口,對太太每次推到眼前來的佳肴總感到頭痛,不吃,太太又說他浪費;兩人結婚二十年,這件事從沒協調好,一般人聽了覺得是小題大作,但當事人確實感到困擾。 以上的例子,相信你只要是那個「我這樣做是為你好」的人,你一定會覺得很委屈;我那麼體貼你,你怎麼反而對我生氣,真是好心沒好報啊。 類似的故事,必然也常在你我家中上演。我的母親和弟弟常因類似小事鬧得不愉快。我的媽媽是個熱心的人,只要在外頭看到她覺得好看、價格又很划算的衣服,就會買給我弟弟穿;問題是,我那個學美術的弟弟從沒覺得好看過,總會很直接地對她說:「媽,拜託妳不要再買衣服給我,如果妳疼我,就乾脆給我錢好了!」我媽因為心血落空很不高興,我弟也徒呼無奈,因為這樣的「買錯衣服」事件,從他國中時就已開始上演。我記得沒錯的話,我媽買的衣服比較適合我爸爸,從沒合過弟弟的意(他說,他也企圖當個孝子,但我媽會以為兒子喜歡,送得更痛快;他後來認為,不要讓母親浪費錢,才是孝順);現在,弟弟都做爸爸了,母子還常為此事生悶氣,有勞好脾氣的弟媳做和事佬。 每次接到我媽打電話來投訴我弟弟的不是,多半是為了這種好像會「至死不渝」的小事,我只能在電話筒這頭靜靜傾聽。 「以此類推」的故事很多,因為每個人都給過人家並不喜歡的東西,有的是物質上的,有的則是精神上的;物質上的還好接受,精神上的往往造成別人的負擔。你覺得你對他越好,他越怕看到你,只因不好明說,你給他的並不適合他,鐘鼎山林,人各有志啊! 看連續劇時,我們常會聽到劇中人咬牙切齒說:「哼,看看你做的好事!」好事,不是真的好事,常只是「對做的那個人好的事」,對另外的人則是不太好的事。熱心過度的我們老是忘了客觀想想,到底收到我們的禮物或善行的人,有沒有獲益? 不妨向原始民族借點清明的智慧,參考印地安老祖先的話吧,北美的 Omaha 族有一句諺語:「所謂善行,是以意志力引導個人行止,以免他人受到傷害。」(可不是為他做盡一切,使他完全失去獨立能力。) 還有和澳洲土著一起過過遊牧生活的作家瑪洛.摩根說的:「你給別人他需要的東西,那才是真正的禮物。」

情緒的真面目 *轉貼

2005年04月18日
公開
7

許醫師諮商現場 我是喜怒形於色的人,情緒起伏不定困擾著我,真是修養不到家? 情緒的真面目 以前我老是弄不懂,到底人為什麼會有情緒?情緒的來源、意義及本質為何?或這樣說好了,情緒存在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大的題目,絕對有必要從新時代身心靈的觀點來好好探討一番。就宗教的修行觀而言,情緒似乎是個不受歡迎的東西,宗教多是期待人們必須表現出平靜、詳和,且彷彿永遠不動怒的樣子。一旦你輕易地動怒,一個原因是你的修養不夠,修行沒到家;另一個原因則是你前世不修、業障太重。因此,憤怒、嫉妒、悲傷這類的情緒,是一個人的靈魂提升不夠才會出現,也是屬於世俗眾生、凡夫俗子的特有產物。一個修行人被期待臉上必須永遠掛著笑容,必須永遠不能動怒,一動怒就破功了。(唉!真是太累了!) 在社會的世俗面,對傳統的男性而言,有些情緒也是不被歡迎的,比如當一個男人感覺自身有脆弱、害怕、恐懼、想哭或想依靠的情緒時,那實在是個十分令人難堪的畫面。哈哈!一個脆弱害怕的男人如何成為女人可依靠的堅強臂膀?如何成為一個能幹、果決、發號施令的一家之主或上司?一個恐懼害怕的男人不但會被同事及街坊鄰居譏笑,在社會上根本就沒有一席之地,隨時會被淘汰。因此男性的圈子裡,恐懼、脆弱、無助、想哭的情緒是絕不受歡迎的。 而科學界及精神醫學界是如何看待情緒呢?首先,情緒的起源是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及荷爾蒙化學變化的結果,而情緒障礙乃是腦中化學不平衡所導致的。因此,一個精神病或精神官能症患者,要嘛情緒產生過多且控制不良,如躁症病人所呈現的暴怒;要嘛是情緒產生不足,如槁木死灰、表情平淡的憂鬱症患者。情緒過多讓一個人不斷地與人衝突,起腳動手,潑婦罵街;情緒過少則讓一個人失去動力,不吃不喝,整日消極,彷彿洩了氣的皮球。 情緒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過多過少都會出問題;色彩太少當然索然無味,色彩過多卻也眼花撩亂、漫無章法。情緒來自生命底層,為生活增加色彩,但它卻又如此地不可預測,令人又愛又怕。情緒和我們的真正關係為何?我們能信任它嗎?還是-它是一個來自潛意識的危險東西,猶如核能發電或核子彈和世界和平的關係,一不小心「砰」地一聲,你多年苦心營造的形象及人際關係立刻完蛋。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你又是如何看待情緒的?你也許很氣小孩不唸書、不專心、愛玩、一天到晚打電動,但是聽了教育專家的話,「生氣是無濟於事的」,於是你改為「柔性勸導」。結果一天下來,也許工作不順,回到家又是同樣的畫面;你終於抓狂了,發完一頓脾氣之後,你可能反過來開始責怪自己│你看,又是情緒惹的禍。你也許很愛父母,但看著他們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愛亂吃藥),你真是又氣憤,又痛心,(只是有一天,)你終於忍不住和父母吵了起來,明明知道自己是為他們好,卻總是沒辦法好好說,一說就吵架,又不能不說。一方面你覺得自己沒錯,一方面又覺得自己不該用那種口氣,惹得所有人不開心。此時你也會想:都是我的情緒、我的急性子和壞脾氣惹的禍。 以上的諸多觀點或諸多現象,都反映出現代人對情緒的又愛又恨。許多的勵志書籍都告訴大家,要有正面的思想才能產生正面的情緒,才會有光明的人生。又有許許多多的身心醫學、身心靈的專家告訴大家,大多數的疾病都是負面情緒的結果,脾氣大的人容易導致心臟病、高血壓,壓抑情緒的人容易得癌症;於是很多生重病的人開始「修身養性」,開始學佛、上教堂,調整自己的情緒,希望不發脾氣。到底這樣的做法對不對?是病會好,還是更早死? 到底負面情緒會不會讓人生病? 關於情緒,賽斯說過一句有趣的話:「彷彿只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情緒才會被接納為親生子女似的。」 老實告訴大家,就我對目前所有理論的了解,沒有人真的知道情緒的目的及真面目,究竟而言,「情緒永遠都不是問題,也絕非障礙本身。」 情緒,或負面情緒,永遠不會導致疾病。所有的情緒,都是我們的老師,是我們最親密、最值得信任的朋友。任何情緒的出現,不管是正面或負面,都是為了幫助我們而存在。 以上這幾句話各位讀者一定要牢牢地記在腦海裡。 《許醫師諮商現場-安頓情緒的45個絕妙處方》 .作者:許添盛 �出版者:遠流出版公司 .定價:260元 �頁數:272頁

給有福氣的人看*轉貼

2005年04月11日
公開
3

給有福氣 的人看 有人才貌雙全、能幹多財,情字路上卻是坎坷難行 ------他在說我 給有福氣的人看 作者:張忠謀 在一個講究包裝的社會裡, 我們常禁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 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於懷。 但就我多年觀察,我發現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 每個人多少少了一些東西。 有人夫妻恩愛、月入數十萬,卻是有嚴重的不孕症; 有人才貌雙全、能幹多財,情字路上卻是坎坷難行; 有人家財萬貫,卻是子孫不孝; 有人看似好命,卻是一輩子腦袋空空。 每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上了一道缺口, 你不想要它,它卻如影隨形。 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現在我卻能寬心接受, 因為我體認到生命中的缺口,彷若我們背上的一根刺, 時時提醒我們謙卑,要懂得憐恤。 若沒有苦難,我們會驕傲,沒有滄桑, 我們不會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我也相信,人生不要太圓滿, 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是很美的一件事, 你不需擁有全部的東西,若你樣樣俱全,管別人吃什麼呢? 也體認到每個生命都有欠缺,我也不會再與人作無謂的比較, 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猶記得我那可稱為台灣阿信的企業家姑媽, 在年近七旬遁入空門前告訴我: 「這輩子所結交的達官顯貴不知凡幾, 他們的外表實在都令人豔羨, 但深究其裡,每個人都有一本很難唸的經,甚至苦不堪言。」 所以,不要再去羨慕別人如何如何,好好數算上天給你的恩典, 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絕對比沒有的要多出許多, 而缺失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會快樂豁達許多。 如果你是一個蚌,你願意受盡一生痛苦而凝結一粒珍珠, 還是不要珍珠,寧願舒舒服服的活著? 如果你是一隻老鼠,你突然發覺你已被關進捕鼠籠, 而你前面有一塊香噴噴的蛋糕, 這時,你究竟是吃還是不吃呢? 早期的撲滿都是陶器,一旦存滿了錢,就要被人敲碎; 如果有這麼一隻撲滿,一直沒有錢投進來, 一直瓦全到今天,他就成了貴重的古董, 你願意做哪一種撲滿? 你每想到一次就記下你的答案,直到有一天你的答案不再變動, 那就是你成熟了!! ************************************************************ 小語~~~~ 找一個懂你的人,也期許自己做一個懂別人的人

兼具兩性特*轉貼

2005年04月04日
公開
26

本報內容由 遠流出版公司 提供 每週 一 出刊.2005.04.04 許醫師心理諮商專欄 在孩子的心裡飛翔 兼具兩性特質   現代很多的教育專家或較開明的父母,都會注重兒童的性教育,可是,卻少有人注意到所謂的「性別教育」。何謂「性別教育」呢?就是當你知道小孩的性別之後,開始有意無意地按照個人對性別差異的觀念,或依循社會文化習俗的兩性觀點,對你的小孩所施予的教育方式。   我覺得,性別教育一定要被非常審慎地看待,而多數人卻還不明白它的重要性,因此我先來舉個例子。最近相當不景氣,有些太太到身心科掛門診,原因是先生已失業多年,太太必須承擔在外就業、做家事及帶小孩等所有工作,於是壓力症候群紛紛出現,其中包括焦慮、憂鬱不滿的情緒、失眠、全身倦怠等現象。我相當自然地問起先生的現況,太太們的回答也很妙: 「老公一直在找工作,心情苦悶,每天都東奔西跑,或乾脆看報紙、看電視,找朋友四處聊天、泡茶、喝酒。」我接下去問: 「那先生也可以幫忙買菜、帶小孩及做三餐啊!」太太們都回答: 「那是女人的工作,男人怎麼會做?就算男人會做也不肯去做!」   現今很多男人失業,一失業就開始失去自尊,有的痛苦終日、遊手好閒,有的開始酗酒、每天逃避現實。但是我在想,這麼多的男人失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他們「只會做男人的工作」。有些工作似乎傳統上就被視為女人的事,比如照顧小孩的食衣住行、陪小孩玩、教小孩子功課、煮三餐、買菜、做家事、侍奉家中的長輩等等,男人們覺得自己既不會做這些事,也做不好這些事,有些更擺明了「這不是我的事」,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從小到大,我們的家庭、學校及社會的性別教育做得太好了?   從家庭教育開始,我們就嚴格的依照性別差異,對不同性別的小孩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男孩子不准哭,要獨立堅強,勇敢果決。如果你家的男孩特別愛玩芭比娃娃、喜歡服裝設計和下廚房、愛哭敏感且善體人意,恐怕你會開始擔心他是個娘娘腔的同性戀;女孩子則不准打架,一定得溫柔、體貼及順從,最好窩在媽媽身邊學做菜,否則將來嫁不出去。   可是大家有沒有發現,由於教育機會的均等、兩性的平等,愈來愈多過去只有男性從事的職業,已逐漸為女性所取代,包括現代許多的醫生、工程師及副總統,都見到愈來愈多女性的身影。很多女性的果決、邏輯推理能力及領導能力已不輸男人,並進入過去只有男性工作的職場;但是,男人似乎還不知道社會已悄悄變天,許多過去被視為傳統女性的工作,比如當保母,以愛、溫柔及耐心養育小孩,男人多半還不會做呢。   這下子可糟糕了,女人已逐漸的全人化,可以兼具男女的特質及能力,也可以從事過去只有男人能做的工作;男人卻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加上不景氣的影響,無論在心態及能力上都尚未轉型,逐漸淪落為悲慘及弱勢的族群,每天怨天尤人、遊手好閒。   因此,新時代的全人性別教育,剛好可以解決未來社會的問題。身為父母及教育人員,一定要開始有這樣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把男孩或女孩當成一個全人來教育,意思是說,男孩不能只依男孩子的方式被教育,女孩也不能只依女孩子的方式被教育;無論男女都應具備兩性的特質及能力:所有女孩子會的,男孩子也都要試著去學(除了生小孩),男孩子會的,女孩子也都要學。在全人教育之下的新生代,才能兼具兩性的特質,以應付未來的挑戰。 《在孩子的心裡飛翔》 透過身心靈的觀點,結合身心科的臨床經驗 為親子共處提供48個絕佳妙方, 作為天下父母貼近兒女的最佳心靈管道。 .作者:許添盛 �出版者:遠流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