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Annabell lin burgess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導正孩子行為的七項重點

2008年04月14日
公開
30

我們確信如果能夠培養「積極的意願」以及「體諒的心」,將可以栽培出優秀的青年。而且,我們也認知到從小給予孩子們「自由」,讓他們自己「自行處理」 的可貴,孩子的問題行為,其實正是被父母或老師傷害的心所發出的一種求救信號。而一味地把孩子當成「壞孩子」來責罵體罰的話,只會讓其內心的傷痕與隔閡更加嚴重。 由此看來,嬰幼兒時期實在是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想到古人所說:「三歲定終生」不由得令人感佩其中的智慧。爾後,「孩子之本性為善」的「性善說」成了我的堅持,而古代學中的「七歲前的孩子是神佛的孩子」或禪學中的「虔敬三尺孩童」則都成了我的信念。各位爸爸、媽媽們,在孩子面前試著學會謙虛吧!孩子是「童心」的主人,擁有純真的心靈,絕對值得我們加以學習並為之感動! 孩子之間的問題因大人的介入而失和――為什麼總有許多媽媽要在一旁顧著正在公園裡玩耍孩子們呢?只要在旁邊看顧,很多媽媽難免就會插嘴指責。以前的媽媽才沒有這樣的閒工夫,孩子到遠處和朋友遊玩之後,發生了一些問題,彼此之間強弱關係也產生變化。但是因為父母完全不知情,所以不會受到父母的干涉。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孩子也養成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真正的暴力兒乃是沒有受到父母疼愛的孩子。 滿足基本需求,限制物質慾望――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在充分滿足孩子的基本的需求之外,也應該讓孩子了解他們的慾望是有限制的。 反對「如果被打就還手打回去」的教育――因為這應該由孩子自己來下判斷,如果孩子不想還手的話,父母只要給予尊重即可。因為教唆孩子還手打回,等於就是培養孩子復仇之心。 不要強迫孩子成為父母心中期待的模樣。 生活習慣的指導與其嘮叨不如動腦想竅門――生活習慣的管教來說,我想主要可以從「讓孩子全權處理」以及「孩子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兩個考量原則著眼。父母嘮叨的話,孩子當然會乖乖地洗臉、刷牙或洗手,不過因為不是基於自發性的軀使,所以囉嗦的人一不在的話,孩子就會偷懶不做。因此改善的方法就是由媽媽率先以身作則,藉此來帶動孩子的倣效。衛生習慣方面,譬如為孩子準備一把新奇的牙刷或者奇形怪狀的肥皂,便是誘導孩子的竅門所在。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情緒而不是知識。

對孩子讚美與肯定

2008年04月13日
公開
10

不吝給予讚美,時常鼓勵與肯定,人本教育的紮根,就從你我開始。 一個人不管其課業、知識多麼優秀,如果做人方面乏善可陳的話,也不算是真正成功的人;反之,在知識上普通,但只要待人處事均得宜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真正有用的人。 單靠數落和責罵是培育不出有用的人,必須以肯定、讚美和有愛心的教導,才能開啟孩子走向堂堂正正、快快樂樂的成功大道。 美國新澤西州的亨利•哥達特教授曾使用精神電氣現象的能量測定器,來證實誇獎比責罵更有效果。他一直以此測定器研究孩子課業和疲勞的關係,結果發現誇獎對消除疲勞非常有效。 從測定器明顯可以看出,對誇獎用功或寫作業而疲勞的孩子說: 「哇!你做得很好!你真能幹!」 結果因為疲勞而下降的測定器熱量曲線一下子上升。反之,也看到責罵或嘲笑時,那曲線會明顯下降。也就是說,測定器的指針明顯地告訴我們,一方面透過誇獎可以消除疲勞,使用功的效率上升;另一方面,責罵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而已。 根本沒有所謂的壞孩子,每一個孩子原本都是好孩子,他們擁有上帝所賦予純真潔淨的心靈,只不過受到某種阻撓無法發揮其善良的本性而已,我們必設法使其發揮本來之善性,只須以寬容、溫情去教導,孩子自然而然會變成善良的孩子。所以在訓練孩子時,要信任他、愛護他,如此才有可能使孩子正直地成長。 「以愛培育出愛,以恨培育出恨 」 這話非常有道理,尤其是在幼年時期,正是奠定人之性格的重要時期,在此時期凡是能充分獲得父母的愛而長大的孩子,會成為對人溫和的人;反之,在此時期若沒有充分獲得愛的人,自然會成為心理扭曲會憎恨之人。

培養孩子喜歡讀書的習慣

2008年04月11日
公開
31

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才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 「任一成功者的背後,一定有個偉大的母親」,期盼天下的母親都能夠成功地教育孩子。 成為用功的好孩子 1.以多年的教導經驗,建議您避免使用下列五種教育方式:必須避免以「過度保護」、「放任」、「過度支配」、「溺愛」與「父母言行的不一致」等五種方式來教導子女。 2.要育子成功、生活幸福,母親應注意自己生活方式:有位名作家說:「所有職業中,母親的工作最重要」。用職業來比喻母親教育孩子,也許會遭到議論。但毫無疑問地,親子教育在社會上的確是件重要的事。 3.接受母親溫暖與熱情教育的孩子可健全成長。 4.頭腦好壞,視你如何教育他;母親愛的言語對小孩最具影響力,孩子自然而然會有用功唸書的心理。 只要母親相信孩子做得來,用快樂的心情教育子女,孩子也會相信自己的能力而朝氣蓬勃地成長。 5.懂得教育孩子的母親,不強迫他唸書;培養孩子自動自發的態度,是教育孩子的重要課題之一。 藉母親的「愛語」提高成績 Ⅰ強烈的想念與愛語,定能成就母親所願的孩子。 Ⅱ不要為孩子的表現煩惱,持續強烈的描繪盼望: 1.對祖先承諾孩子必能成為有用的人,而努力培育他。 2.不因與別人孩子比較而焦慮,堅信孩子教育能持續發展。 3.深信孩子會用功,並以此態度對待他,成績一定能改善。 Ⅲ常給孩子愛的訊息: 1.成績稍有進展,視為理所當然地表示「你本來就很聰明」。 2.背著孩子誇獎他「我的孩子真不錯」。 3.與其觀察結果不如認同,並別忘了說聲「辛苦你了」。 4.不濫用權威,應以「相信你有能力,失敗也無妨」對待他。 5.不斷地說「你很有才華」鼓勵他。 6.孩子行善時,以「媽媽以你為榮」和他同享喜悅。 7.隨時讚美其長處,才會有持續進步。 8.把他人的讚美說給孩子聽。

用愛心和智慧有效訓誡孩子

2008年04月10日
公開
28

讓孩子自然成長 現代父母真難為,不知是「愛的教育」有效,還是「打罵教育」行得通?其實,只要掌握「3分鐘訓誡法」教育孩子便零障礙。 訓誡的機會: 1.訓誡孩子絕對不要超過三分鐘:掌握住小孩全神貫注的那一段短暫的時間,說一些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話。對心浮氣躁、沒有耐性的孩子,可利用父子獨處這種比較嚴肅的場合來教導他。對性情憂鬱、內向的小孩,最好的方式便是:發掘他的優點並好好褒獎他。 2.利用講故事來訓誡孩子:說故事時,要留餘地讓孩子有獨立思考的機會。用大道理來訓誡孩子,只會徒然引起他們的反感罷了!只有那種沒有結尾的故事才能讓子女在聽完後得到一點啟示。 3.動之以情的訓誡法:不斷指責孩子的缺點,只會使子女徒然喪失自信心,除此之外沒有一點好處。子女都希望能得到父母全心的信賴,「信賴」就是一種最好的訓誡。用「真情」來訓誡孩子,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用身體所做的訓誡:不知道敬愛父親的孩子比較不莊嚴,穩重,甚至會顯得沒有教養。沒有畏懼感的孩子無法了解倫理觀念。父母太過於溺愛孩子,會使她們根本不知道自制,如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則「強硬的態度」無疑是一劑良方。你的孩子若一直不夠穩重,那麼常與他一起打坐,就可收到正面的效果。「自己的事自己做」是基本的訓誡。教會孩子「笑臉迎人」是父母的責任。讓孩子了解即使路邊的雜草也具有生命,促使他們重視自己的生命與尊嚴。 5.曉以大義的訓誡:例如對不用功的孩子闡述知識的重要性。 6.日常行為當作訓誡的內容:身教重於言教是一句非常通俗的話,也是歷代祖先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產。要影響或改變子女的所作所為,最好的方法就是言行一致。對子女百般遷就是非常不好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養成任性、自私的個性而已。家教不嚴的家庭培養不出好兒女來,有原則的父母,才能塑造出有氣質有風度的孩子。父母本身要有讚美他人的修養,即使在幼兒期,也要教導孩子們抑制自己嫉妒,真心為別人的成就感到高興,否則長大之後,必將成為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和諧的家庭可以培養出子女高貴的情操。 一個家庭是不是有很好的物質享受,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最要緊的是他們這個家的每一個人是否真心相愛。

婆婆給媳婦的信

2008年04月09日
公開
39

我喜歡這種一開始就把 底限 說清楚的方式... 雖說 婆媳感情可以日後培養, 但一開始話說前面, 可以省卻很多麻煩 和 猜疑.. 希望自己 未來 也是個有財力的婆婆...不用依靠兒媳~~ 親愛的媳婦:你好! 在你即將與我的兒子組成新家庭的前夕,為了今後若干年家庭的安定團結,希望我們能夠就相關一些問題交換一下意見。 一 經濟問題: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們首先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1 我兒子名校畢業,現在看來就算換工作,也基本不用擔心經濟問題。他現在年收入10萬以上。我想,按照北京現在的生活水平,在不負擔貸款及房租的情況 下,你們兩個人生活應該是夠了。這個打算是基於你不工作的基礎上的。如果你有你喜歡的工作,我為你高興;如果你有收入好的工作,我更為你驕傲;你們的生活品質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如果你沒有工作,我也沒有任何意見,男人養家是天經地義,你只管玩得開心就好。作為婆婆我非常支持。 2 作為我們老人,在今後的日子裡也不會向你們伸手的,我們辛苦大半輩子,掙得足夠我們的開銷了。在這一點上,不勞你們費心,希望你們把所有的收入都用來建設你們的小家庭,建設得越來越好 3 我和他爸養了他20多年,不求回報,也不用你們給什麼生活費什麼的,但是我們將不會就你們的生活再提供經濟支持,希望你們能夠自力更生,愉快生活。 4 你的家庭養育了你,你應該滿懷感激之情。你的家庭沒有養育我的兒子,所以請你們不要希望他對於你的家庭有所回饋。如果他基於對你的愛情和對你家人的敬重願意承擔相應的責任,我也理解並且非常支持。但是我和他爸爸將不會有任何經濟上的幫助。這一點請你諒解。當然,如果你的娘家實力比我們還雄厚的話,我們也不會對你的娘家要求任何經濟上的幫助的。我們說到做到。 5 我們的資產和有價證券將會有律師陪伴在公證處的公證下進行遺囑的制訂。我們會把遺產放在兒子和孫子的名下,當兒子不在世,而孫輩未滿20歲時,這部分資金將由專人託管,並有律師監督。你將不會有機會接觸到我們的資產。當然你對於我們的房屋是有居住權的。希望你對於我們的決定表示支持,畢竟我兒子今後後掙得全是你們二人的,我們也絕不會惦記。 二 房子問題: 1 你們居住的房子我們會提供,保證商品房,四環以裡,130平米以上,社區成熟。房子的購買在合理的價格範圍內盡量以你們的意見為主。但是房產證上將不會有你的名字,所以也請你盡量不要在裡面接待你的遠方的客人。裝修及家電給你們20萬的預算,希望你們心疼我們,盡量節約,以發票價格實報實銷。裝修的時候我會盡量控制自己,不發表任何意見,因為我十分理解媳婦對於婆婆提出裝修意見時的反感情緒,而且我也同意。 2 你們居住的房子我們將保留一套鑰匙,主要是為了你們沒帶鑰匙後或有突發事件(如漏水,跑電)的準備。我以人格向你發誓,再沒有經你們同意的情況下,決不會擅自進入你們居住的房子。而且我們也不會不打招呼就去拜訪你們。 3 我們居住的房子你們手裡也會有一套鑰匙,功能同上。隨時歡迎你們來,午夜或凌晨能免則免。保姆總在家,也不怕活沒人乾。4 以後你們買了自己的房子,我們將會視情況提供一定額度的祝賀表示心意,除此之外我們將不會指手畫腳發表任何意見。 三 日常相處關係問題: 1 兒子是我親生的,是我血脈的延續,我不可能愛你超過愛他。請你謹記這一點。但你同時也是這世界上除了我老伴和兒子最親的人,因此當你和外人有任何的衝突時(不管是你的親人、朋友、同學、同事還是來自於我家的親朋好友)我將堅定地站在你這一邊。 2 請你要理解,兒子再怎麼不好,他在我眼裡始終是那個躺在搖籃裡的可愛寶寶,是那個滿臉泥水的頑皮小男孩,而你在我眼裡一出現就是個成熟懂事的大姑娘。因此我總會覺得兒子是容易被原諒的。這一點十分不好意思,但我想當你做了母親就會理解。因此我會盡量在你們有爭執的時候偏向你(兒子是親生的不會記仇)但請你盡量少對我講那小子的不是,好嗎? 3 兒子是我生的,我會在你們結婚前盡量客觀地把我眼中的她——尤其是缺點部分和你交流一下。但另一方面,丈夫是你挑的,你們結婚以後他的思想教育工作就與我無關了,請你自行進行後期改造,我不會幫忙也不會阻撓的 4 對於你,畢竟不是我親生女兒,我會首先做到尊重,希望能進一步喜歡。你如果有一些什麼我看不慣或不喜歡的,如果不關我事,我會閉嘴。如果關我事,我會盡量委婉的與你交換意見,希望我們能得到共識。 5 對於我,希望你尊重,如果能喜愛就更好。我如果有一些什麼你看不慣或不喜歡的,如果不關你事,請你會閉嘴。如果關你事,請你不要再第三人面前表達,在我們獨處的時候請直接坦白對我講,我們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四 日常生活問題: 我們畢竟不是一家人,沒有共同生活的經歷,因此總會有磕碰,希望我們能共同遵守以下原則: 1 我家有保姆,因此你來我家時不用幹活,不過如果你願意在開飯時擺擺筷子我會非常開心的。 2 你家有沒有保姆我不管,但是當我們去你家的時候我是不會幫忙幹活的。你要是嫌麻煩,我請你們出去吃飯倒是沒問題。 3 在我的家裡,請你遵守我的生活習慣和衛生標準。 4 在你的家裡,我會尊重你們的生活習慣(年輕人要是喜歡亂七八糟,我就當看不見好了)。不說三道四,指手畫腳。 5 在其他的場合,希望你在合理範圍內盡量讓著我,如果我做了討厭的事或不合時宜的事你也可以直說。 6 每年春節、中秋、五一、十一四個大節請你們做如下安排:如果前夜在我家,正日子請去你娘家,如果前夜在你娘家,過節當日請來我家,循環往返,公平安排。 五 孩子問題 : 1 以後有了孩子,你做月子我不想管,主要是產婦情緒不穩容易拌嘴,傷了和氣就不太好了。我會給你雇一個月嫂,雇一個保姆,人請你事先選好,我來付錢。我每隔一天會去一次幫忙采購,如果對我買的東西及品牌有異議的話,請你列出單子,我會照買。如果你的母親願意來照顧你的話,保姆月嫂我照雇,另外負擔你母親的費用。 2 我支持母乳喂養,我支持孩子每天洗澡,我支持年輕點要……但是一切以你的意願為重。不過建議你以醫生的意見為重。 3 孩子的教育問題我覺得是最易引起矛盾的。在我承認最終決定權在你們的手上的前提下,希望我們充分討論,請教專家,尊重科學,以安全為前提,以培養一個正直的人為目的,健康成長。 六 兩家相處問題 這真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我實在不想多談,但根據我以前的慘痛經歷,還是先說的好:總的意見就是:多玩樂,少共事,經濟互相不往來,關係互相不借用。如果兩家旗鼓相當,以期多多玩樂倒是好伴,如果條件相差太遠,最好兩家少來往(我不是嫌貧愛富,要是你娘家十分顯赫,我們其實也沒有什麼共同話題)。綜上所述,親愛的媳婦,如果我們能共同遵守,相信我們能快樂相處,其樂融融。 最後祝你們小家和美,好好過日子。 你未來的:婆婆

給爸媽的備忘錄

2008年04月07日
公開
23

孩子的成長歷程中,如果能站在他們的角度, 去瞭解事情,勝於只給予物質的滿足。                                     女兒在美國唸幼稚園時,曾由學校帶回來一張給爸爸媽媽的備忘錄, 讀後深感其中有許多重點正是自己需要被提醒的。 這些全非金科玉律,卻能使為人父者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 記於下,或許也能做為您的參考:  1. 別溺愛我。我很清楚的知道,不應該得到每一樣我所要求的東西。   我只是在試探你。                         2. 別害怕對我保持公正的態度。它反倒讓我有安全感。 3. 別讓我養成習慣。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來分辨它。 4. 別讓我覺得我比實際的還要渺小。   它只會讓我愚蠢的裝出超出我實際年齡的傻模樣。 5. 如果能夠,請別在人前糾正我的錯誤。   你私下的提醒,會讓我更加的注意自己的行為。              6. 別讓我覺得我犯的錯誤是一種罪。它會降低我的人生價值觀。       7. 當我說「我恨你」的時候,別太沮喪。                    我恨的絕不是你,而是那降在我身上的壓力。              8. 別過度的保護我,怕無法接受一些「後果」。                有的時候,我需要經由痛苦的方式來學習。               9. 別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時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注意。 10. 別嘮叨不休,否則有時候我會裝聾作啞。               11. 別在倉促或無意中做下允諾。                      請記住,當你不能信守諾言時,我會是多麼的難過。           12. 別忘了我還不能把事情解釋得很清楚,  雖然有時候我看起來像是有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能事事正確無誤的緣故。 13. 別太指望我的誠實,我很容易因為害怕而撒謊。  14. 請別在管教原則上前後不連貫、不持續。 它會使我疑惑,而對你失去了信任。 15. 當我問問題的時候,別敷衍我或拒絕我。   否則你會發現我終將停止對你發問,而向他處尋求答案。 16. 別告訴我說,我的害怕很傻、很可笑。   如果你試著去瞭解,便發現它對我是多麼的真實。 17. 別暗示或讓我感覺到你是完美、無懈可擊的。   當我發現你並非如此的時候,對我將是一項多麼大的打擊。 18. 別認為向我道歉是沒有尊嚴的事。   一個誠實的道歉,會讓我對你更接近、對你感覺更溫暖。 19. 別忘記我最愛做實驗。幾乎每天生活中都離不開它,請容忍。  20. 別忘了我很快的便會長大。   對你來說,要和我一起成長是多麼不易的事,但請嚐試。 21. 別忘了沒有那許多的瞭解和愛,我是不能成長茁壯的, 但是,我並不需對你說出這點,對不? 有時候,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而已,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他的成長過程。 有句話說: 「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得先蹲下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放眼看世界」。 每一位爸爸媽媽不妨抽個空,用心讀讀這份教養子女的備忘錄

52種幫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的好方法

2008年04月06日
公開
26

一個擁有信心的孩子,必能努力向目標邁進,追求自我實現;一個有自尊的孩子,必能成長進步、適應環境。這樣的孩子前途將是一片燦爛! 1. 給孩子一份真誠的讚美。 2. 別讓孩子有負面的自我評價。 3. 常對孩子說「請•謝謝」,也讓他們學會對別人如此說。 4. 只有我和你-----和孩子共度一段愉快時光。 5. 幫助孩子學習作決定-----鼓勵孩子玩需要作決定的遊戲。下象棋、西洋棋,都可以讓孩子們在不受父母的影響下,學習作決定。 6. 讓孩子從游泳中建立自信-----會游泳的孩子,已經能克服生命中最大的恐懼‥懼水症。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將體會‥恐懼是可以面對的,技能是可以學習。 7. 讓孩子擁有貴賓般的尊榮-----孩子的自尊是在他人一次又一次的另眼看待和重視中建立起來的。 8. 問問孩子的意見-----在談話中記得問問孩子:「你認為呢?」、「你的看法呢?」、「你對這事的感覺如何?」、「你有其他意見嗎?」 9. 為孩子佈置一個發表園地-----用冰箱的門做為發表園地,或者在牆上釘一個框框,展示孩子作品。 10. 幫助孩子結交朋友-----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邀朋友到家裏玩。你可以選定幾小時或幾天,讓孩子帶幾個朋友到家裏玩。 11. 讓孩子覺得受重視。 12. 和孩子一起祈禱。 13. 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語言能力。 14. 教導孩子如何使用指導手冊-----讓孩子有親手組合新的孩童床或玩具火車組的經驗。讓孩子從閱讀指導手冊中學會將東西整理就緒。 15. 為孩子訂定生活常規。 16. 教孩子基本的急救方法-----急救和意外預防技巧還能幫助你的孩子有處理緊急情況的信心。 17. 盡可能回答孩子的問題。 18. 遵守諾言-----對孩子來說,遵守諾言也是愛和關懷的高度表現。在孩子眼中看來,不遵守諾言就是說謊,就是不愛他。 19. 教孩子基本的烹飪技巧。 20. 鼓勵孩子讚美他人。 21. 鼓勵孩子參加團體活動。 22. 鼓勵孩子問問題-----問問題需要有勇氣、積極的自尊和自信,幫助孩子獲得知識和改進學業成績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勵孩子問問題。 23. 為自己發光鼓勵孩子走自己的路。 24. 讓孩子學會祈禱。 25. 盡可能告訴孩子你這樣做的理由。 26. 盡量參加學校的家長會。 27. 告訴孩子他的「當年勇」。 28. 讓孩子教你一些「新」事物-----給孩子機會,讓他教你一些他知道而你「莫仔羊」的「新」事物,這將令他神采飛揚。 29. 教導孩子如何「迷途知返」-----教孩子萬一迷路了,該如何「迷途知返」。首先告訴孩子務必要留在原地不要隨意走動。訓練孩子說:「我迷路了,你可以幫助我嗎?」。教孩子如何找出自己的位置,以及教孩子看地圖的技巧。 30. 幫助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拒絕-----讓孩子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相同的品味、好惡、觀念、價值觀或者作風。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許有些人和你的孩子一拍即合, 有些人則不然。 31. 讓孩子學會「給予」-----讓孩子知道給予不是對不如已者的施捨,而是一種愛與關懷的表達。讓孩子知道為需要幫助的人服務也是一種禮物。 32. 準備兩枚應急的銅板打電話-----一個擁有兩枚應急的銅板打電話的小孩,是一個能扭轉劣勢,轉危為安的孩子;一個知道自己應該何時以及向誰求救的孩子,是一個不會孤單和恐懼的孩子! 33. 鼓勵孩子背誦文章-----其實,背誦詩篇、名言警句或成語可以幫你的孩子留意語文文字的結構和使用方式。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比較喜愛舞文弄墨,而且在語文方面也會有較高才能。 34. 給孩子探索這個世界的自由。 35. 教導孩子學會如何自我保護。 36. 鼓勵孩子結交可信賴的大朋友-----鼓勵你的孩子和他的祖父母、叔、伯、阿姨,建立良好的關係,讓這些親人成為孩子可信賴的大朋友。 37. 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別人。 38. 不做無益的恐嚇威脅-----如果你說:「假如你這麼做,爸爸會打你屁股」,在孩子惡劣的行為發生後,卻沒有懲罰,這就是無益的威脅恐嚇。沒有言出必行的話,會讓孩子認為,「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相信爸爸在說真話。」 39. 幫助孩子預作準備-----信心、自尊,是給「預作準備」的孩子,也就是準備就緒去迎接挑戰的孩子,以及知道「爸媽非常尊重我,幫助我為第一次的經驗預作準備,我不需去害怕面對這些新事物。爸媽都認為我可以處理這個情況,所以我當然可以。」 40. 幫助孩子學習如何面對失敗。 41. 讓孩子擁有一個帳戶。 42. 和孩子一起嘗試新事物。 43. 孩子闖禍了,讓他自己善後。 44. 與孩子分享你的希望。 45. 和他談談關於「性」的事。 46. 給孩子一份值得永存的遺產,不一定是金錢。 47. 教導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48. 重視孩子的新發現。 49. 讓孩子養寵物。    50. 勇於向孩子說「對不起」。 51. 讓孩子擁有意外的驚喜。52. 緊抱孩子,告訴他「我愛你」。

建立孩子自信心的30個方法

2008年04月04日
公開
28

首先.母親本身要喜歡自己:在育兒過程中,如果這邊有孩子說:「我最喜歡媽媽」,   那邊又有先生說:「你已盡了全力」,加上母親能喜歡自己,那麼育兒工作定能順利,並能培養出喜歡自己的孩子。 2.母親自己也要有信心。 3.母親要信任孩子。 4.教導孩子,喜歡自己的第一步是討人喜歡。 5.替他改變對「討厭的地方」的看法:有時自以為是缺點的性格,換一個觀點卻成了優點。 6.也承認孩子有「討厭的地方」:例如對認為「自己很任性」的孩子改口說:「你有時會有一些任性的態度」。然後要他回想曾在那些時候表現過任性的態度。因為孩子會把自子所做的的事情中,凡是討厭的事情都歸咎於「任性的自己」。所以才要他思考,解脫出那種一廂情願、自貼標籤的行為。 7.陪陔子一起找出討厭自己的動機:例如,拒絕上學的孩子,不僅為了無法再上學而苦惱,也為了由於自己的逃學造成父母的擔心而深覺困擾,進而討厭自己,最後甚至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生存價值的廢物。既然如此,就回溯到最初的問題所在,一方面思量如何才能重返學校上學,另一方面同時考慮無法上學的壞處,這般地鎖定動機採取行動,並思考解決對策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8.務必支授孩子克服「討厭的地方」給孩子自信。 9.母親要向孩子提出意見:母親應對孩子實話實說,不可編造謊言或隱瞞事實,只要直接表示意見即可。而且要注意要單方面的「好」、「壞」價值判斷,強迫灌輸給孩子。 10.不要否定孩子的人格,只針對行動本身提出意見。 11.把喜悅和感謝之意傳達給孩子。 12.和孩子說話時,不要使用「經常」、「大家」、「絕對」等「永久語詞」。 13.找孩子特徵以外的「優點」:例如,天生貌美的孩子務必替他找出美貌以外的優點,否則美貌將成為他唯一的優點,等到這種無法絕對存在的容貌或身材衰敗之時,孩子將變得一無可取。 14.「討厭自己」的孩子,大人要改變他的看法。 15.支持孩子選擇的生活方式:不要拿別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應支持孩子所選的生活方式。 16.要肯定孩子的努力過程而不是結果。 17.父母要有分享孩子喜悅的經驗。 18.母親不要把自己的不安推諉給孩子。 19.發生困擾問題時,母親首先要改變觀點。 20.讓孩子分辨幻象的自我和真正的自己。 21.不要拿自己和別人比較來判斷優劣。 22.讓孩子發現自己的潛能:所謂的潛能不外乎「現在可做某件事」、「擁有做某件事的實力」。所以潛能並不需要比別人格外地高明,也不需要是別人一定做不到的事情。 23.告訴孩子別人是多麼需要他:確實感到別人喜愛,或別人需要自己的感覺,孩子才能產生自信。 24.讓孩子肯定自己獨特的才能:肯定孩子課業以外的獨特能力,並開發他的潛力,才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25.教導孩子完全接納自己:傳遞給孩子「雖然你不完美但仍然喜歡你」的訊息。 26.讓孩子坦率回答「YES、NO」而不隱瞞自己: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得宜地說出「YES、NO」,對自己的意志誠實,充耳傾聽,完全地接納,才能喜歡自己。 27.教導孩子「活著就有無比的價值」。 28.利用睡前的「三件好事」來找出自己的「優點」:試著讓孩子在睡前找出自己在當天做過的三件「好事」。所謂的「好事」,也不是指什麼不得了的大事,並非「拾到皮夾交給警察局」等那類模範舉動。只是指「吃完中午供應的午餐」「在步行走廊時,安靜地靠右邊行走」、「上課時沒和同學聊天」等這類於日常生活中毫不起眼的事情就可以了。 29.若有「討厭的事情」,親子一起採用數量化法來改變觀點「數量化法」:對於討厭到想死亡的事情,計為最差的十分;另把不太介意的討厭事情計為一分,讓孩子在這十分中為自己評估分數。現在假設,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責罵,無精打采的回家時,母親可詢問孩子「最差是十分,那麼今天所討厭的事情是幾分?」孩子若回答:「七分」,則有希望的餘地,就接著催促孩子思考:「那麼剩下的三分為何不討厭呢?」這種方法的重點在於讓孩子思考剩餘的三分。老師責罵的七分是討厭受到傷害,剩餘的三分,一分是自己曾努力過;另一分認為若換了別的老師,可能會肯定我;而最後的一分,也讓孩子去尋找受責罵中所獲的「優點」,以便能夠理解老師所說的也是正確的。 30.使用比直接話法更有效果的間接話法來傳達喜悅給孩子:例如,家有拒絕上學的孩子,今天心血來潮去上學了。或許你會直接誇獎他說:「今天能去上學了」,這種作法固然是提高孩子自信的好方法,但是卻有更好的方法。如在孩子和一家人一起吃晚餐的時候,向父親說:「孩子的爸爸,你聽聽看,這個孩子今天己能去上學了。.我好高興!」。母親並沒有把這份喜悅直接告訴孩子,而是在孩子面前向父親誇讚。或許你認為直接誇獎較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其實,間接傳達的方法更具效果。

預防孩子行為偏差的方法

2008年04月02日
公開
36

失當的管教以及以升學掛帥而忽略了『五育均衡發展』的教育是造成今日社會亂象的禍首。從種種經驗中得知如果能在嬰兒階段培育孩子『積極的意願』與『體諒的心』孩子將能順利成長﹐更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青年。﹝體諒的心是人格的重要支柱﹞。 1. 從同儕彼此摩擦中學習生活:在遊玩運動中,難免會出現爭吵,打架的情形,但是,『爭吵,打架』對孩子的社會參與性的發展也是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意願:沒有學習意願乃是自發性發展遲緩的緣故.而所謂的『自發性』指的便是由自己思考,決定想做的事,並且不依賴他人而自主一切的能力?.『自發性』發達的孩子正是會對父母的干涉表現『反抗』的態度?.所以在此時採用『無言之行』的態度對他再加上滿足孩子身體方面撒嬌需求,如此一來您的孩子就會脫胎換骨變成充滿『學習意願』的孩子。 3. 『功課讓孩子自己全權處理』:強迫用功的結果反而會使孩子失去學習意願。 4. 改善孩子的情況之前,先修正媽媽自己的個性。 5. 真正的體諒之心讓人感動:接納孩子的心情,耐心等待打擊的平復。 6. 幼童在兩歲到三歲之間由於『反抗』行為顯著,所以稱這個時期為『第一反抗期』, 七歲到九歲孩童出現『頂嘴』行為,便將這個時期定義為『中間反抗期』?.而『頂嘴』行為正是為『自發性』順利發展的證明.另外,在青春期階段則會出現所謂的『第二反抗期』,無論如何,在孩子們邁入青春期之前,請給他們充分的『自由』。 7. 發掘每個孩子的能力,好好培養一項優點。 8. 謙虛就是美麗的心靈所在。 9. 必須教導孩子滿足現有以及忍耐不足的態度,否則恐怕將會使得孩子的慾望變永無止盡…。 10. 「好孩子」的評價標準不同:乖順不讓大人費神的孩子,往往很有可能就是自發性發展遲緩的孩子,尤其是些聽話的孩子更是潛藏著成長的危機。如果父母或老師不改變評價標準,老把聽話的孩子看成「好孩子」的話,只會讓孩子成了此種錯誤評價下的犧牲品。在我們研究中,已經清楚地明瞭那些不作假的孩子總是從「搗蛋」、「反抗」、「戲謔」、「胡鬧」或「吵架」當中,逐漸地發展出自我的自發性。 11. 父母可以坦承自己的過錯:當孩子對於身為媽媽的您提出指責的時候,回應孩子「妳說的也對,媽媽以後會加油!」並且坦承自己的不夠成熟,等於是以身作則教導孩子一種「自我反省」的能力。父母能夠坦承自己的不夠成熟,正是給孩子一種最好的誠實示範。 12.父母的言行舉止就是管教的重點-「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

遊戲即教育(PLAY IS THE EDUCATION

2008年04月01日
公開
22

遊戲即教育(PLAY IS THE EDUCATION) 主講人:布魯斯爾教授(Gilles Brougere) 巴黎大學教授,哲學、人類科學教授,致力於遊戲與教育實驗工 作,曾發表多篇相關論文並從事教具研究 時 間:82年11月28日 地 點:師大綜合大樓二樓演講廳 翻 譯:輔大翻譯研究所講師丁肇明 整 理:陳偉文 非常榮幸到台灣來,這是我第一次到台灣,今天跟各位介紹遊戲和幼兒 教育的關係,並談談我自己的經驗。事實上我對貴國的幼兒教育以及遊戲 在幼兒教育中所佔的地為並不了解,準備這個演講非常困難,可以說我也 是來向各位學習的。 一般說來,許多人都肯定遊戲的重要地位,認為透過遊戲來進行的教育 是一種開放性的,由幼兒本身開始的教育方式。這種概念是19世紀由福祿 貝爾和蒙特梭利發展出來的他們認為兒童本身有自我發展和自我學習的能 力,這種觀念在當時是革命性的改變,在此之前,大家都認為所有的兒童 性(Childish)都是負面的,沒有什麼興趣研究,但蒙特梭利卻認為兒童本 身的行為是自然的、自發性的,而且都是好的,他認為兒童有自我學習的 能力,可以自己找到學習的方法。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有許多根據這種觀點發展他們的理論,認為遊 戲和自由活動在兒童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他們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支持 自己的理論,例如透過動物行為學的觀察,不過目前並沒有任何確切證據 可以證實這種概念確有其價值,但值得慶幸的是也沒有任何負面證據,可 以顯示遊戲與教育之間沒有任何關係,因此可說是處於一種「不確定」的 狀態。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與此同時發展出來的另一種觀點,他們著重於有組 織、有引導性的遊戲上。二者間雖然有其分歧點,但也有一些共同原則, 他們都認為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本身對其所受的教育就有所貢獻 。這種想法與理論在福祿貝爾學派看來是極自然的事,即使是另一派主張 幼兒教學應該由成人主導的人,也同意幼兒必須積極參與,透過與他們不 同的「物體」(Object)之接觸,來進行學習。 而從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來看,兒童並不只是消極的從外界吸取 知識,他本身也是個「建構者」(Structurer),可以突破不同的行為(O- peration)獲取知識,換句話說,智慧是透過一些感官的、動態的行動而 開啟的。 由此可以發現教材的重要性,幼兒藉著積極的參與、組合、以及觸覺去 認識教材,而這種教材還必須適用於一個成人同時面對許多幼兒時使用, 無論蒙特梭利、福祿貝爾或是法國的幼兒教育理論,都認為兒童應該透過 教材積極參與,我想這也是所有幼兒教育理論的共同點。 但是關於教材的重要性、兒童應該如何使用這些教材,各派學者的看法 就有點分歧了。 首先介紹英國和德國的幼兒教育,他們遵循福祿貝爾理論,強調開放式 活動,以柏林一家幼稚園為例,他們認為老師的角色是要為幼兒營造一種 有刺激性、有啟發性的環境,然後去啟發、鼓勵他們進行這些活動,而幼 兒的遊戲設計一定也都有某些待完成的目的。德國的幼兒教育是藉著團體 生活讓幼兒適應進入兒童期後的團體生活,以及為步入成人社會做準備, 與家庭教育必須有連貫性。 由於真正做選擇的是幼兒本身,因此遊戲與教材的整體性與吸引力格外 重要。除了遊戲之外,其它活動如歌唱、舞蹈等,都是由教師來引導的。 團體活動在德國幼兒教育中極端重要,不過所佔時間也有限,因為大部份 的時間都是在「自由遊戲」。 在英國,我們也可以發現幼兒在教師引導下進行自由活動,其主要目的 是讓幼兒適應團體生活,同時在五歲時開始進入小學,跟德國不同的是, 英國的教師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去了解每個幼兒的需要,因為英國幼兒教育 把重點放在個人。幼兒個人化的過程可以透過教學式、領導式的方法,也 可以讓幼兒在教師所營造的環境中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遊戲,可能每個幼 兒所選擇的並不一樣。 我重申一下這種幼兒教育概念是讓幼兒自己進行發現,並自行選擇,教 師所進行的不是直接干預,而是間接干預,只要準備或營造一種教學環境 ,讓幼兒在其中自己選擇,而教師則花比較多時間來觀察幼兒對這些教材 的反應,然後隨時改變以適應幼兒的發展。 接下來要介紹法國的幼兒教學,其重點不在自由開放式的遊戲,而是比 德、英的幼教學習性更強。我們這種學習方式和教材的設計適用於三至六 歲的幼兒,講究兼容性,一方面配合兒童活動的需要,一方面也指導教師 如何控制有30個幼兒的教室環境,最終的目的不是一般的「社會化」,而 是一種「教學」。這種理論不是一朝一夕發展出來的,而是許多教師平時 的觀察,經過長年經驗的累積演變出來的。 當然法國的總體發展也受到蒙特梭利的影響,不過我們結合這些理論, 又發展自己的理論。例如我們把一天分為幾個時段,每個時段各有不同的 重要性,現在向大家介紹「中央時段」的一個模型。 我們把教室分成「不同的活動空間」,幼兒必須經由教師的引導,透過 這一系列的空間來進行一系列的活動。譬如有30多個幼兒的一個班級,我 們把它再分為5到6個人一組的小團體,每個小團體在老師誘導下,進行一 個不同的「任務」,小團體形成的方式各班不同,有的由幼兒自己選擇同 組的成員,有的則完全由老師決定。 另一種組織方式是全班都進行同一種活動,各組在不同空間所做的活動 都是與某個主題有關的,這種方法進行起來比較困難,教師的工作量比較 大,因為分成許多小團體之後教師不能隨時觀察每個團體,因此有兩種管 理方式,第一種是教師一組一組觀察幼兒的活動,第二種則是花比較多時 間與某一組一起活動,其它組則進行一些比較容易、自主性的活動。 以上便是法國幼兒教育中的中央時段,現在介紹中央時段以外時間的活 動,通常在早上幼兒剛到的時候,大約會有一小段自由活動的時間,不過 所佔的比重很小,大概不會超過一刻鐘,但是自由遊戲還是依年齡層不同 而有不同的比重,年齡層愈小自由遊戲愈重要,四歲以下的幼兒在下午可 能還會有一段自由遊戲時間,而在五至六歲的階段就比較傾向控制性的活 動。 另外法國還有稱為Recreation的時段,也可以算是休閒或自由活動,一 般而言是在戶外進行的,大約二十分鐘左右,只有一個教師在旁監督,並 不直接參與。五、六歲的兒童已經非常接近小學了,他們的活動大多是有 組織性的,配合二十分鐘的下課時間,已經是一種正式或拘束性的教育概 念。事實上也因為法國的幼教理念有學習的時間,所以才需要Recreation ,如果整天都是自由遊戲,就不需要Recreation了。 現在我們來談談教材,法國幼教者希望有一部份是幼兒可以單獨進行的 ,例如拼圖、積木等組合,可以用於15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但絕大部份 都是有多種不同用途的「開放性教材」,可以依照教師的意願來選擇,也 就是說很可能教師心目中已經有一個確切的學習目標,幼兒進行的活動都 是教師事先準備的。 這種教材具有「自我糾正性」,兒童可以透過老師的意願,也可以自己 自由進行。使用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可能是兒童自由發覺,也就 是和教材接觸;第二個階段則是教師依據兒童年齡層的不同,給些難易不 同的任務讓兒童來完成。例如有一種由許多物件組成的遊戲,可以做不同 的組合,兒童就可以做顏色分類或其它感官性活動,當然顏色造型都必須 相當有吸引力,幼兒才會主動接近這個教材。 法國有一套稱為「前數學」(Pre-Mathmatics)的遊戲,設計者是一位在 法國師範大學任教的數學教授,他的設計概念是把問題交給幼兒,讓幼兒 自己解決。這是一種多樣性的教材,不只是一個問題跟著一個答案,而是 教師可以提出很多問題,幼兒也可以在老師設計的框架中去解決問題,而 且可以有不同的答案,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曾觀察幼兒如何使用這 套教材,當時他們進行學習數字的遊戲,對外人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個簡單 的遊戲,但瞭解教師構想的人就知道,事實上教師好像已經寫好劇本讓幼 兒扮演。 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分析,例如記憶性遊戲,教師提出問題讓幼兒解決 ,等幼兒熟悉之後,就可以自己玩,老師再提出另一個問題,讓他們透過 同一個教材來解決。又例如嗅覺的遊戲,在卡片上有不同味道,幼兒必須 找出是什麼氣味,可以自己想像、跟其它小朋友討論、或者到室外尋找相 同氣味的東西。而觸覺性的遊戲則讓幼兒透過觸覺來找出一對形狀相同的 東西,或以勞作做出一組組相同的東西,兩種方式還可以互相用來檢查幼 兒是否真正瞭解。我們可以察覺這種平行檢查的方法不是幼兒自己可以設 計的,而必須透過老師的組織才做得到。 接下來介紹體育活動,一般說來在法國幼兒教育大約會安排45分鐘的體 育活動時間,有一個經過教師設計的特別教室,例如「路程」活動,幼兒 可能要利用不同的體育活動來穿過一個障礙,從這裏可以再一次看出法國 幼兒教育即使是體育也是由教師準備環境設定規則,而不是自由開放沒有 框架的活動,這是一種介於幼教和小學之間的系統,在一段特定時間內把 重點放在某一項體育活動上,也可以做不同的組合。在此幼兒有一定的自 主性,但並非完全自由,當幼兒想進行的不是教師所期望的,例如幼兒看 到田徑遊戲用的墊子,以為是大床而要躺在上面做「睡覺遊戲」時,老師 就會制止他。 接下來要讓大家瞭解體育活動如何與項目性活動結合,也就是把思想性 的活動跟體育活動結合在一起,例如教師給幼兒一個體育教室模型的建構 組合,要求幼兒重新建構體育教室中的安排,或讓他自由設想出體育教室 中一個可能的「路程」,這個遊戲最重要的部份就是把「原型」縮小為「 模型」,幼兒要非常瞭解空間的代表性與平行性,進一步去設想和控制這 個空間。雖然這是一種經過控制,有目的的活動安排,但幼兒也未必是消 極的接受者。 上面這些活動我們可以稱為「遊戲」,也可以稱為「教育遊戲」或「誘 導性遊戲」,這樣的遊戲有兩種不同的概念,一種是兒童本身發展出來的 ,另一種則是教師發起的,這也正是德英幼兒教育和法國最根本的差異。 德英教師的參與是非直接性的,但法國則不把幼兒教育建立在幼兒自己啟 發的遊戲上,雖然我們也認為幼兒自發性的遊戲有一定的社會化功能,但 卻不能達到我們預期的學習功能,因此我們還有一些「項目性」的遊戲。 有人或許會問:哪一種遊戲系統比較好?我想並沒有任何研究證明哪一 種比較好,在英國可以看到一些教育著作批評幼兒啟發系統給幼兒太多自 由,同時也有批評成人設計引導的系統讓幼兒變成單純的執行者,因此可 說是各有利弊,如果能結合優點應該最好,可惜這是非常複雜的過程。 不管是英德或法國的幼教傳統,都是一些社會或歷史因素所造成,每個 國家各有各的教學傳統和組織方式,也有自己的歷史特色,基本上歐洲國 家幼兒教育的發展環境跟一些觀念較新的國家是很不一樣的。 另一個分歧點是父母的期望,在法國或其它歐洲國家,對幼兒教育的期 望都不太一樣,法國父母希望幼稚園是一個學校,像小學一樣是個教學場 所;但德國父母卻不希望幼兒太早步入正式的學習環境,他們認為幼稚園 的功能只是一種社會化,而希望幼兒能盡量享受到不受拘束的快樂。世界 各國的兒童基本上沒什麼不同,而是我們對他們的期望有所不同,對他們 能力的估計也有所不同。 第三個重要的不同點是教師的培訓。在法國,幼稚園教師和小學老師有 同樣的地位,接受同樣的訓練,他們對兩種教育理論都非常了解,可以選 擇到幼稚園或小學任教。但是在德國,幼兒教育有其特性,有特別的訓練 ,而小學和中學的教師訓練是一樣的。 根據我們對教師和對幼兒的看法,所選的教材就不一樣,而教材本身的 設計也要顧及學習興趣與學習環境。這並不是說教材不能互相替換,因為 教師還是可以自行選擇。 最後我想再次強調,教材的設計過程一定有其理論及要達到的功能,所 以無論是鄧波利、福祿貝爾或蒙特梭利,他們所使用的教材都各有特色與 相異處,但卻不表示不能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使用。

早餐

2008年03月21日
公開
14

1.法式土司--土司對切三角形沾蛋液加一點糖粉煎一煎 2.熱狗捲蛋--熱狗先燙熟,煎個蛋把熱狗捲起來 3.起司蛋--煎蛋時,加一片起司撕成條包在煎蛋裡,沾蕃茄醬吃 4.鬆餅--市售鬆餅粉+楓糖漿(或巧克力醬) 5.小三明治--二片土司切成1/4小三角形分別塗草莓醬,花生醬,起司片,火腿片 (綜合口味) 6.玉米蛋餅--蛋餅皮包玉米粒(可換鮪魚) 7.漢堡肉排(先做好一片片冷凍,要吃時拿一片煎一下即可) 8.土司批薩--土司加上火腿片上鋪一片起司下去烤 9.五穀(白米)飯團--五穀飯包肉鬆(可換鮪魚片)捏成球外撒海苔香鬆 五穀飯好吃有決竅哦~ 1.不要一次煮太少至少2杯米,不然會太乾 2.要泡水6小時以上(米與水的比例1:1)免浸泡的(水要多一點,看包裝指示) 3.煮時加點海鹽和沙拉油(飯就有味道) 4.跳起時再悶一下 5.將熟米飯翻攪一下 10.牛奶+玉米片 11.泡麥片(睡太晚時) 12.煎(烤)個薯餅 13.小饅頭夾蛋 14.西班牙蛋餅--雞蛋+冷凍四色蔬菜+一點鹽拌勻煎熟 15.茶碗蒸 16.粥(前一天晚餐的白飯和湯如果有剩) 17.:黑糊椒鐵板麵:買油麵放入平底鍋炒一炒熱再淋上黑糊椒醬拌勻 多煎個蛋搭配 更營養美味 18.萬用鮪魚美奶滋醬:用鮪魚罐頭 (水煮.油浸的都可以 只要不要買到蕃茄口味的) 取出鮪魚肉拌上美奶滋即成可以用來夾吐司 或是用海苔包飯再包鮪魚美奶滋醬做成飯團或壽司 19.沙拉~ 前一晚將馬鈴薯,紅蘿蔔跟蛋放電鍋蒸熟,涼了搗爛加玉米粒拌勻 隔天早上要吃再挖一點出來混合沙拉醬跟小黃瓜丁, 20.厚片土司 PS.厚片吃不完可以冰起來 下次要烤時噴點水再烤,烤出來還是軟軟的喔 21.法式焗板燒.厚片沾蛋液下鍋煎 培根˙麥克雞塊也順便下鍋煎 煎好的黃金厚片放烤盤 擠上美乃滋 撲上培根 撲上起司片 放烤箱烤2-3分鐘就OK了 飲料--美錄.雀巢奶茶.鮮奶.優酪乳

不吃飯,是我唯一的武器!

2008年03月20日
公開
15

親子營養 吃飯時間,孩子坐在餐桌前,撥撥弄弄十幾分鐘了,一口飯還嚥不下去。一開始爸媽還好言相勸,等到大家都快吃飽了,孩子那碗飯仍然不動如山,於是開始了爸爸吼、媽媽念,最後媽媽抓起湯匙開始餵,或是爸媽端出各式法寶,把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或遊戲一一搬出來,跟孩子「商量」,乖乖吃完飯就可以換得什麼,又或者全家人冷冷的撤退,只剩下小孩獨自一人面對那一碗飯,通常臉上掛著淚痕。 孩子不吃飯或吃得很少,是很常見的,但是孩子不會讓自己餓著,更不可能嚴重到危害性命。不過,大人花了這麼多時間準備的餐點,被孩子拒絕,心中受傷或沮喪的感覺是很強烈的,加上周遭大多數的親朋好友或資料都不斷的提醒:孩子不聽話、不好好吃飯,爸媽應該要嚴格一點,這是管教的問題! 於是孩子不吃飯,成了爸媽眼中的大問題。父母努力學做新菜色、買卡通人物造型的餐具,一起四處問人找答案,弄得吃個飯也神經緊張。 但孩子不吃飯,應該不只是飯或菜色有問題吧?可不可以從其他角度找找原因? 就是不吃,你能怎樣? 關於吃飯,孩子反抗的方法有很多,畢竟我們很難把食物硬塞進孩子的嘴裡,要是真有爸媽企圖這樣做,孩子還有一項終極武器:嘔吐。爸媽知道不能來硬的,另一套對策就被延伸發展出來。 用玩具或出遊來「吸引」小孩依照大人的指令做事,常常被認為是最「平和」的方式。精明的孩子都很清楚,只要撐得夠久,爸媽一定軟化,會同意他的要求,而吃飯是爸媽很重視又不能幫他做的一件事,其他什麼不收東西、不洗澡、不做功課,都可能由爸媽代勞,他知道,不吃飯是他最好的武器,只要不吃飯,終究你們還是要依著我! 當家庭互動進入這樣的權力角力,呈現的是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危機,因為彼此之間不是經過溝通或協調,產生對事情(例如買不買玩具、去不去遊樂園)的處理決策,而是看誰當家掌權,有權力的人說了算。於是,不吃飯行為後續所引發的親子「交鋒」,就成了家庭互動的模式。 嘿,請多注意我! 如果爸媽對待孩子的方式,常常只要求服從,缺乏溝通,孩子會在生活中找到另一個「出口」,企圖讓爸媽停下腳步關心自己,平衡一下長期來對爸媽壓抑的感情。不肯吃飯,是孩子對其他事件的情緒反射。 嚴格說起來,這種心情也是權力爭奪的一種,不過孩子想要的是關注與尊重,平常爸媽被工作、生活瑣事纏繞,孩子連跟爸媽好好說句話的時間都搶不到,每天親子間的互動只有叫起床、趕上學、催著寫功課、問成績、趕洗澡睡覺,只有在吃飯時間,大家才能一起坐在餐桌上,但是,爸媽吃得快,催著孩子也快快吃,顯然一定要有個事件,爸媽才會停一下,問問孩子怎麼了?不吃飯,是很容易引起注意的方法。 不過,不吃飯的舉動,卻往往讓爸媽對孩子的關注,圍繞在為什麼不趕快吃、是不是不舒服上面,孩子或許想說的是今天在學校跟同學吵架了,或是今天聽到了什麼故事很有趣,也可能只是想要爸媽關愛的問候。不吃飯,是要抓住爸媽目光與注意力的動作。 如果有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的關注,也可能讓孩子強化不吃飯的決心,「他有沒有生病呀?看起來好像太瘦了吧?是不是都沒吃東西呀?」這樣的關注,往往會讓孩子發現大家會因為他的吃飯問題,把全家的重心都放在他身上,於是吃飯時的狀況可能就更多囉! 家族中也可能有更多的風涼話出現,其他的親友甚至會舉例,強調他們的孩子都不曾有這樣的問題,這讓爸媽感覺煩惱、罪惡、無能、沮喪,甚至憤怒,這些細微的心理變化,孩子可都看在眼裡,孩子會發現,不吃飯會讓全世界的人都站在他這邊,指責爸媽對他「不夠好」。 就是吞不下去 我是一個因為吃飯太慢而學會看手錶的小孩。每天晚上七點半,爸爸吃飽了,要去看新聞的時候,就會脫下他的大手錶對我說:「你看好喔!長的這根針走到8的時候,如果你還沒有吃完,我就用這根棍子打你。」說完就去客廳看他的電視去了,而媽媽也把大家的碗筷收走,留下一句話:「要是我洗完碗,你還沒吃完,你的碗就要自己洗。」 我清楚的記得那時才四、五歲,總是不知為何的吞不下飯粒。到現在我還是吃飯慢,慢到上餐館時,我才吃到一半,鄰桌已經換了兩輪客人,顯然小時候的手錶與棍子,或是漆黑可怕的廚房,都沒有「教」會我吃飯快一點。但是我終於知道:要是沒把每一粒飯都咬碎,我會覺得像在吃藥一樣「硬吞」,心裡很不舒服。我遇過一樣狀況的小孩,他認為沒有把飯咬得很碎就吞下去會肚子痛。 有學心理的朋友說過,這種狀況屬於輕微的強迫症,如果沒有嚴重到影響生活,可以不用治療,不過,家人的包容與等待很重要。 孩子不可能「什麼都沒吃」 生物體追求生存、努力維持生命,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人體也會經由內在的生理需求,主動尋求滿足維持生命的需要。許多國外研究發現,孩子每餐所吃的總熱量變化可能很大,但是平均下來每一天所攝取的熱量卻是差不多的,當孩子需要的時候,他就會吃多一點。 一位四到十歲的孩子,每天應該攝取的熱量大約是1500大卡到2300大卡之間,差異在於孩子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活動量等等。要是爸媽覺得孩子好像要「成仙」了,每天都不用吃東西,這時候,請爸媽進行嚴格的飲食記錄,您會發現,孩子隨手抓來的東西,熱量並不低。 有一位不怎麼吃正餐的小孩在家很少喝白開水,都喝運動飲料或乳酸飲料,他喝的運動飲料包裝上清楚標示「每100毫升有26大卡熱量」,一瓶飲料580毫升,算一算就發現,喝下一瓶飲料,可就有了半碗飯的熱量(一碗飯300大卡),如果是乳酸飲料,小小一瓶100毫升才只有兩口,竟有四分之一碗飯的熱量。孩子還常常自己開櫥櫃抓餅乾吃,那三片燕麥餅乾就有69大卡熱量,孩子可以一次吃上七、八片。 不只是外面賣的飲料,有的家庭在夏天準備蜂蜜水給孩子喝,蜂蜜也是糖,一樣是一公克提供4大卡熱量,孩子一口渴就大口大口的喝,這樣,還會有人說孩子一整天都「沒吃東西」嗎?請記得,孩子不可能「什麼都沒吃」,否則早就進醫院了! 餐桌不是管教的戰場 孩子是在一次次的生命經驗中學習,建立自己的角色與地位、架構自己的思想與行為模式。當大人為了孩子的某項作為而跳腳時,就是一種「回饋反應」,表示他的行為被重視、被接受,才會激發大人的後續反應。當孩子發現他可以激怒大人,這可是一種勝利,因為這表示他不再是家中的被動份子,而是具有影響家人的感覺、思想、行為的能力,這當然是自我實現的一部分。 吃飯時間,孩子很清楚這是對他有利的時空,因為爸媽不可能幫他吃,爸媽也不敢真的不讓他吃,所以孩子幾乎擁有完全的掌控權,那麼,接下來就看爸媽要如何「管教」了。 大家應該還記得,在《人本教育札記》第215期中,史英老師的『如果不用「管教」-《正面管教法》序』中就提過「所謂『管教』是指:教導或訓練一個人,無論現在或未來,都懂得遵守規則和行為規範。意謂著『管教』不是懲罰,也不是把重點放在一時之間是否『做到』,而是著重在認知和思想層面:規則和規範的意義,理由,以及何以必要等等,是『遵守』這個動作的基礎;缺乏這個基礎的『好行為』,只能是威嚇或懲罰或控制的結果。」 雖然史老師的那篇文章偏向針對教室內的情境,但是在餐桌也是一樣的,難道在教室裡與在餐桌上的孩子不是同一人嗎?如同文章所說:「兒童的天性,並不是靜靜坐著讀書(而是無所不在地學習)」,動物的天性也不是按照時鐘的指示靜靜的坐著吃飯,而是餓了就吃,並且是吃自己想吃的,因為生物本能會告訴身體需要吃油一點、鹹一點或淡一點,而不是桌上有什麼就得吃什麼。所以當我看到史老師說:「他們之所以淪為必須管教的一群,完全是被我們『陷害』的結果。」啊!真是覺得痛快呀! 如果吃飯時間變成「管教」的戰場,有兩件事是我可以打包票的:「吃飯將成為一場惡夢」、「通常贏的人會是孩子」。我希望爸媽可以靜下心來想清楚,我們真正擔心的是什麼。請相信,孩子不吃飯對健康的影響,並沒有您想像中的嚴重,如果不需要擔心健康的話,可不可以讓我們多花點心思,正視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與互動。 相信我!當我們對吃飯所抱持的態度越輕鬆,孩子反而會開始好好吃飯;重要的是,當我們看到藏在孩子不吃飯行為後面的「訴求」,而且認真的面對與處理,不吃飯的問題,就在吃飯時間之外被解決了。

NHK教育節目

2008年03月11日
公開
10

NHK教育節目 1.日本NHK電視台一個兒童節目「ピタゴラスイッチ」裡面的一個小單元「ピタゴラそうち」,用輕快的音樂和玻璃彈珠與迷你車,利用自的重力、彈力、甚至是磁力來建構一連串的小機關而引發一連串鎖效應,這就是「ピタゴラ装置」。中文的話我也不知道怎樣翻...就叫他「自然力機關裝置」。英文倒是有個專有名詞:「Rube Goldberg」。 2. 在「ピタゴラスイッチ」中穿插了許多的小單元,主要都是為了啟發小朋友的「想像力」和「創意」,節目中有很有創意的小動畫叫「10本アニメ」和「フレーミー」就很有想像力。「10本アニメ」這十根每集都會遇到不同的狀況,十個人就一起想辦法透過各種排列組合來解決眼前的問題。「フレーミー」則是是以各種大小的四角方塊構成的一隻小狗「FRAMY」,狗狗每集都會演出一個小故事,以下影片是「10本アニメ」的其中一集的內容,其他的可以上 YouTube搜尋>「10本アニメ」觀賞。 3.另外在「ピタゴラスイッチ」中有以可愛造型的老鼠、企鵝、電視狗和百科全書所構成的人形劇場,藉由各種影片來介紹知識與常識,另外還有結合日本傳統藝術與文學、比較有點難度的「遊戲學日語にほんごであそぼ」,和給較小年紀觀賞的「遊戲學英語えいごであそぼ」 ----------------------------------------------------- ピタゴラスイッチ 10本 http://jp.youtube.com/watch?v=A-9w5jsxbSM http://jp.youtube.com/watch?v=iRuzCjIgEe4 http://jp.youtube.com/watch?v=GZWgolcMpW8 http://jp.youtube.com/watch?v=Qd6_P9uE-y0 http://jp.youtube.com/watch?v=90rJ6peRIs8 http://jp.youtube.com/watch?v=wf2CL6YqxPE http://jp.youtube.com/watch?v=Qj0XzA7juvI http://jp.youtube.com/watch?v=JnMuBRBQHDI http://jp.youtube.com/watch?v=9x4nFEz08S4 http://jp.youtube.com/watch?v=m1Y28enda3k http://jp.youtube.com/watch?v=OSgrFpy9UGU http://jp.youtube.com/watch?v=JnMuBRBQHDI http://jp.youtube.com/watch?v=ayNjaAz-SN8 http://jp.youtube.com/watch?v=BdzSCv_p7QA http://jp.youtube.com/watch?v=PxmdUTUxZD4 http://jp.youtube.com/watch?v=1_u8KelQJbA http://jp.youtube.com/watch?v=1AXSTAQkmSk http://jp.youtube.com/watch?v=JlUzqDwTrto http://jp.youtube.com/watch?v=1_u8KelQJbA NHKピタゴラスイッチ 皮斯古拉的為什麼 ( ピタゴラ装置 機關裝置 跟著小球一起滾動啟動機關!) http://jp.youtube.com/watch?v=0fnD-G0GS80 http//jp.youtube.com/....../... Inai Inai baa http://jp.youtube.com/watch?v=EoND8emQ9oE http://jp.youtube.com/watch?v=7cL_z3AKbnw Okasan To Isho http://jp.youtube.com/watch?v=xeh0C-AwOj4 http://jp.youtube.com/watch?v=_QFXJQNLP8s http://jp.youtube.com/watch?v=_31DXhzXaSU http//j/....../... PKMN Game Center http://jp.youtube.com/watch?v=wE3bOiudkRg http://jp.youtube.com/watch?v=nk5lZaioqOc http://jp.youtube.com/watch?v=sizFJmW03OU ピタとゴラ「んがなくちゃ、いか」 http://jp.youtube.com/watch?v=vKJK1ljyoNk がらぴぃ gyarapy http://jp.youtube.com/watch?v=767jB-igEAM ピタゴラスイッチ http://jp.youtube.com/watch?v=9x4nFEz08S4&NR=1 いたちのたぬき http://jp.youtube.com/watch?v=BdzSCv_p7QA Funday Pawpet Show - Toilet Training Translated?! http://jp.youtube.com/watch?v=PuCY5vZHT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