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麵包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PG}英繪~01

2010年04月15日
公開
39

時間:10:20 地點:睿睿家 主題:color 內容:Song-?? Story-彩虹出來了/台灣麥克 今天的小麵包異常興奮&活潑.. 有點失控.. 不知對老師及一起上課小朋友有沒有影響..@@.. 感謝cora老師的耐心.. 沒有被活潑又異常興奮的小麵包嚇到.. 今天主題是"color".. 小麵包在把little frog放回媽媽肚子裡是竟然顏色都對ㄝ~ 麵包媽也嚇一跳..是誤打誤撞嗎?? 呵~沒關係..小麵包開心就好.. 才上過3次課程.. 小麵包從排斥English.. 到現在願意大聲唸出English.. 這對你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媽咪知道從開始牙牙學語.. 你就會很在意自己語句與大人一不一樣.. 不大輕易願意發表.. 但現在的你.. range變大了.. 趕勇敢跨出一小步.. 媽咪要給你大聲拍拍手鼓勵鼓勵.. 寶貝~凡是都有第一次.. 沒有人天生第一次就是最棒的.. 願意嘗試,勇於接受挫折.. 你能獲得會更多哦~ 哈~這樣寫好像是大人的想法.. 希望在成長探索的你.. 不知不覺中領悟到.. 加油加油~GOGOGO~ 今天認識color的方式淺顯易懂.. 真是個好遊戲! 故事..讚~ 可惜小麵包在其他地方看過.. 顯得注意力非常不集中.. 而錯過cora老師唸的是英文版ㄋㄟ~ but麵包媽告訴自己不要把一些標準放在你身上.. 不是就希望你開心喜歡英文就好嗎? 呵這樣就好囉~ 今天最開心的事.. 媽咪問:開心嗎?下週還要來嗎? 你回答:開心~還要~^^ 這就足夠啦~ 每過半歲時.. 總是小麵包的尷尬期.. 活潑是好事.. 但有時呈現失控時.. "放"與"收"之間是麵包媽最頭痛的一件事.. 再加上工作讓麵包媽長期睡眠不足.. 發現自己情緒的穩定度快到臨界點了.. 但看著寶貝一點一滴的成長.. 在累在遠.. 媽咪會努力堅持下去帶你繼續探索去.. ps.哇~好多照片沒整理..越積越多好可怕.. 改天要努力消化才行..

孩子鬧情緒,父母不抓狂八大法寶

2010年04月13日
公開
42

爸媽不抓狂完全手冊 文/李想 專家/蕭勵健 幼兒教育專家 家有發飆寶貝,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搞得做父母的也快抓狂。其實,孩子愛發脾氣並非沒有理由,多半是因為遇到挫折或無法表達心中想法的一種外在表現,父母如能對症下藥,就能輕鬆降低緊張的親子關係。 學 齡前幼兒亂發脾氣是常見現象,因為他們還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多數父母遇到這種情況,經常是手足無措,一旦處理不當,孩子就會愈鬧愈嚴重,事情一發 不可收拾,最後父母自己也跟著抓狂,長久下來,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愈來愈惡劣。要解決上述難題,首先得要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 了解孩子為何發飆 三歲前的孩子由於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所以當他們遇到挫折或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想法或欲望時,發脾氣就成了最佳的表達工具。常見的孩子發飆方式有:尖叫、哭鬧、丟摔東西或是賴坐在地上、停在原地不動要你拖才走…等。 平常這些情況若發生在家裡,父母比較方便處理,但是如果一旦發生在公共場所,如餐廳、百貨公司、捷運或公車上,那可就不得了,除了要尷尬面對旁人的側目之外,如何快速平復孩子的情緒,才是考驗所有父母的最大難題。 其實,孩子有時候並不是真的在發脾氣,他們憤怒或哭鬧的表現,有時只是因為父母不懂他們的需求而做出錯誤的決定,導致他們覺得不被尊重。父母應該利用各種方式去了解孩子發飆生氣的原因,以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情形,進而也能減少孩子發飆的機會。 糾正孩子的惡形惡狀如果你的孩子在公共場所出現以下這些狀況,做父母可要幫助孩子糾正過來。惡習1 高聲說話、尖叫惡習2 說髒話惡習3 沒大沒小,不尊重長輩惡習4 取笑捉弄惡習5 隨意打鬧、舉止粗魯惡習6 東奔西跑、探人隱私惡習7 行為暴力惡習8 忸怩自閉 • 父母不抓狂八大法寶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鬧情緒的時候,爸媽肯定是既緊張又尷尬,在眾目睽睽下,想盡辦法要讓他安靜下來,無奈他就是不買帳,您愈急他愈故意。到底要如何安撫怒氣衝衝、又哭又叫的孩子呢?以下提供八大法寶,讓您處變不驚、臨危不亂。 ●保持耐心 深 呼吸,不要自己也跟著生氣。你必須避免自己情緒失控,否則事情會更糟。其實孩子的記憶很短暫,只要在事發時運用適當方法,他的情緒很快就會過去。譬如你可 以對正在生氣的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但是生氣是不能解決問題,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生氣?」雖然孩子年紀還小,他可能聽不太懂你的意思,也不一定 可以完全說出他生氣的理由,但是面對如此情緒平和又有耐心的爸爸或媽媽,他也許會有樣學樣,慢慢和緩自己的怒氣。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 你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先下手為強吧!用他有興趣的事吸引他,讓他暫時忘了原本的不高興。例如,在餐廳中,他可能一直吵著要下餐桌去玩,這時你可以 跟他玩個小遊戲,你可以告訴他:「我們用牙籤來排圖案好不好?看誰第一名!」轉移他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式,如果給他食物或玩具, 嘗過甜頭的他可是會變本加厲的。 ●幫助孩子利用其他方式洩憤 當他準備發怒時, 試著引導他唱他喜歡的歌,或是要他講他喜歡的故事,或者拿出他最心愛的玩具,你可以告訴他:「小維尼看到你在生氣囉,你這樣生氣不理人,小維尼會不陪你玩 喔!」或者你可以告訴他:「小維尼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可以告訴他你為什麼生氣,讓他分擔好朋友的心情如何?」另外,塗鴉也是個發洩情緒的好方法,國外近來 使用「藝術」來改變孩子的情緒,如聽音樂、畫畫、演奏樂器等。 ●讓他自己平靜 長輩的干預愈多,他的脾氣可能愈強烈。孩子鬧情緒,有時是帶點試探的性質,爸媽表現得愈在乎,他可能愈是過份,所以,如果不會影響到其他人,就試試讓他哭夠了自己安靜下來吧! ●鼓勵他敘述 例如,當孩子吵著要買東西時,鼓勵他說出:「媽媽不讓我買小火車,我很不高興!」讓孩子學著瞭解自己的情緒與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嘗試用其他方式解決問題。 ●講道理 告訴他這些行為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困擾,教他學習尊重別人,並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適度的處罰 可以用適度的處罰,例如取消例行的散步或點心時間等等,但必須要讓孩子明白處罰的原因。處罰過後,他的心裏一定不是滋味,別忘了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讓他知道處罰歸處罰,爸媽還是愛他的。 ●使用隔離法 孩 子變得不可理喻時,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告訴他:「如果你覺得已經不生氣了,就可以出來和我們一起玩。」很多爸媽都用過這個方法,但必須注意隔離 處的安全性,而且不能是會讓孩子產生恐懼感的地方,例如黑暗的小房間或不熟悉處;當然也不能是太有趣的地方,否則孩子連玩都來不及,不可能學到教訓。最重 要的一點是,您可得隨時注意他,別因為忙別的事而把他忘了。 事情結束之後,記得要把它置諸腦後,別讓它影響自己的心情。孩子的脾氣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發,別太在意,試著微笑面對吧! 有些教育專家建議父母,當孩子發小脾氣時,不需要刻意去安撫他,因為人都是有情緒的,太過克制或壓抑反而有害身心發展,除非有安全上的考量,否則你可以讓孩子短暫地紓解情緒。 • 孩子有禮貌 脾氣不亂發 你的孩子有沒有良好的行為規範,與他是否經常發脾氣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孩子對許多事都有一定的認知及規範,則會增加他們對周遭事物的理解,明白有很多事情不能做或不可以時,就能減少他們發脾氣的次數。 ●以身作則 要 教孩子成為有禮貌的人,身教重於言教。有一家麵包店的老闆娘對客人總是笑咪咪,噓寒問暖,態度和善有禮,所以她那四歲大的小女孩,在媽媽的耳濡目染,待人 接物也就自然地和善有禮,客人進門時她會說:「你好!很高興你來買麵包喔。」這不是一貫的生意技倆,而是因為孩子平日看多了母親的示範而自然培養的態度。 如果你時常讓孩子看見你等車時排隊、在下車時對司機說謝謝、在公共場所輕聲細語、會在拿其他人東西時先詢問告知…,你可以發現孩子也會跟你這樣做。 ●制定明確的規則 孩 子對反覆無常的規則,最沒有辦法應付,而那些不確定、不清楚的規定和教條,對他來說最沒有說服力。最好的方法是明確地告訴他該怎麼做,如「你看那裏有條界 線,不要超過喔。」與其對他說「你要對客人有禮貌」、「在公共場所要守規矩」這樣的含糊籠統的規矩,倒不如明明白白具體地告訴他。當然,孩子表現的行為有 正面負面,在教導的過程中,獎懲賞罰也就難免。爸媽還必須堅持這些原則,千萬不能因為自己一時情緒不佳或心軟,造成孩子混淆,也就不易建立明確的價值判斷 標準。 ●培養孩子的自我滿足感 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有某些反應時,爸媽 可以更明確地告訴他:「你看,你對爺爺說晚安,爺爺很高興喔」。引導孩子體會自己正面負面的行為態度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尤其是當孩子正在建立自我意識與信 心的階段時,如果讓他知道自己真的做了一件令大家高興舒服的好事,孩子會感到十分的有成就感。注意,這並不是助長孩子傲慢,也不可拿這些「規矩」作為一種 威脅強迫的手段,應是帶領孩子體會人被尊重、和氣、溫暖對待時的好心情。相信孩子會將這樣美好的經驗延伸貫通,學習發揮自己的善良溫和的一面。 ●認真回應孩子的疑問 為 什麼要有禮貌?怎樣才有禮貌?小小孩常會用「問句」表達自己的疑惑,此時爸媽的回應態度必須認真親切,才能讓他進一步對事情有所瞭解。如果只是敷衍、答非 所問,不但不能打消他的好奇心,恐怕只有讓他更加懷疑行為的合理與必要性。用孩子懂得、可理解的說法,即使必須重複,也要耐心懇切地說給他聽。

如何引導孩子不搶玩具

2010年04月08日
公開
53

From:Didi & Mama 小小孩在自我意識萌芽的階段,對於分享玩具和輪流玩這件事,常常分不清.玩具到底是該怎麼去玩,因而經常會為了大家都想玩同一樣玩具,造成許多緊張狀態,搶別人玩具或被別人搶玩具,過程中的衝突,想搶人玩具因而打人,或因為不想被搶,因而出現自我防備的打人情況,孩子之間的衝突,經常讓大人尷尬不已,但父母對於孩子又心有不捨!希望他可以玩到玩具,不忍心孩子失望. 根本避免衝突發生是治標,教導孩子分享玩具或輪流玩的觀念,建立他們正確的習慣,讓他知道只是借,不是失去不再回來,衝突的源頭先止住,就不會有更大的衝突在後面,找了好久的一篇文章,大家共享~~希望每個孩子都快快樂樂的長大!! 為了歡慶恩恩的三歲生日,恩恩的爸媽邀請和恩恩同年紀的小朋友來家裡玩,正當孩子玩得開心時,突然傳出恩恩大哭的聲音,原來恩恩正與婷婷搶玩具,因為恩恩不想讓別人玩他的玩具。這樣的情景對家有兩至三歲孩子的父母來說,並不陌生,家長在面對這樣的情況,常常會覺得不好意思。  「分享」是一個重要的社交行為,但是要讓孩子學會分享玩具,父母要先同理孩子的擔心,提供孩子具體的步驟,才能有效的教會孩子分享。     在教孩子分享之前,需先判斷孩子的物權概念發展成熟了嗎?有時孩子搶玩具只因為他無法分辨物品的所有權,才會以為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的,他都可以拿去玩。一般說來,四歲以上的孩子,對於「物權」才會有較清楚的概念。但是,三歲以上的孩子已經能開始懂得與人分享,是交朋友的好方法,可以鼓勵小朋友之間輪流分享。     美國「兒童」雜誌中提到一個很好的方法來教導孩子在教導中學來的經驗。邀請小客人來家裡玩之前,可以先跟孩子談談如何當主人,從迎接客人進門到客人離開的禮儀,讓孩子事先決定好哪些玩具是他願意跟小客人分享,允許他先將最珍視的幾樣玩具收起來,尊重孩子自己要獨享玩具的感受。當小客人來訪時,就會減少因為不願分享玩具而爭吵的風險。如果在挑選可以分享的玩具過程中,孩子想把所有的玩具都收起來,一點也不願意分享的話,可以跟他談:「如果你去朋友家中,一個玩具也沒有,你一定會很失望,覺得不好玩吧?」藉此激發孩子同理的心情。     有時孩子捨不得把東西分享別人,要讓孩子明白,不會因為分享而失去擁有的東西,父母不妨給孩子一個可以放他自己東西的抽屜、櫃子……等,幫助他確立物權的概念,當孩子知道對方玩過玩具以後會還給他,自然會願意和別人分享喜歡的玩具,並且在分享過程中感到快樂。  除了分享與物權概念的建立,搶玩具也可能是孩子要引起父母注意,以及要表達心中挫折與不安,或是經由模仿學習而來,因此在處理搶玩具行為前,須先判斷孩子搶玩具的原因,方能對症下藥呵!     擔心孩子因為搶玩具而造成衝突或打人的話,父母們可以透過下列方式引導孩子避免與化解衝突場面: ★衝突前的預防★ 1. 預先防範:觀察孩子平時搶玩具的原因,並事前做好防範措施,例如:針對想要藉搶玩具來引起注意的孩子,請父母平常注意孩子有好表現時,立即予以正向回應;針對尚未建立完整物權概念的孩子,請多利用故事或巧連智教材來引導孩子與他人分享的方法。 2. 隨時注意孩子們一起玩的爭執情況:避免等到衝突產生後才進行調解,例如:多提供同類型的玩具、先教導排隊、輪流的概念。 3. 平時不跟孩子玩打人的遊戲:以避免孩子覺得好玩而模仿學習打人的動作。 4. 教孩子如何面對搶玩具的情況:跟孩子討論想玩玩具時可以怎麼辦?例如:主動跟別人借玩具、尋求大人的協助、先離開造成衝突的情境,先玩別的玩具……等。 5. 把「對不起」、「沒關係」掛在嘴邊:只要發現自己碰撞到別人的身體,一定要說:「對不起,我下次會小心」;別人不小心碰撞到自己就說:「沒關係,下次請小心」。一定要提醒孩子記得:「沒有人喜歡被打」,並告訴孩子,如果別人發脾氣,做出打人的動作,你也要提醒他說:「我不喜歡你打人」。 ★衝突後的解決★ 1. 了解孩子搶玩具、打人的原因:同理孩子想要玩玩具的心情,陪他一起想辦法可以怎麼解決,例如:跟對方說玩好了再借他,或是一起玩。 2. 盡快處理衝突:適時引導孩子,避免過一段時間才跟他說:「你剛剛打人是不對的」,這樣孩子容易被訓的莫名奇妙,因為之前的事他有可能早忘得一乾二淨了。 3. 轉移注意力:引導孩子們分別玩不一樣的玩具,避免焦點在同一件玩具的爭奪上。 4. 請孩子道歉:只要有動手打人的行為,就請孩子要跟對方道歉,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打,生氣了可以用說的,不要動手。  請父母多以擁抱傳遞關懷,當衝突發生時,請以擁抱孩子讓孩子知道你了解他;談談是否因生氣了不知怎麼辦才會打人。同時請告訴孩子,還是希望他能學會用說話和不傷害別人的方式來表達生氣,這樣才能和其他的孩子和平共處。 敎孩子分享玩具是品德教育的第一步,如此一來,要養成一個懂得分享,慷慨大方的孩子,就指日可待了。@*

孩子愛動手打人

2010年04月06日
公開
30

[文章轉載]孩子愛動手打人 怎麼辦? 對象:2-3歲幼兒 孩子打人,是無意?還是有心?是習慣?還是模仿而來?還是得先了解孩子打人的動機,才能進一步有效的協助孩子克制脾氣,改正動手的習慣,孩子打人的行為才會相對減少。 《摘自巧連智月刊幼幼版2003年6月號》 「打人」是保護自己的本能反應 兩、三歲的孩子感到挫折或受到忽略時,緊張或憤怒的情緒就會油然而生。「這種緊張又不知如何適當宣洩的怒火,就是所謂的『發脾氣』。」美國親子教養專家珍妮波蘭(Janet Poland)在《孩子難纏,怎麼辦?》(The Demanding Child,頁155,新迪文化出版)書中指出:「孩子本來就不及成人成熟,比較不知道運用智慧及經驗來應付緊張情緒,所以經常不當的表達憤怒。」打人,是孩子回應外在問題的最原始方法之一,也是保護自己的本能反應。 了解「打人」的原因 一、表達不當: 精力充沛、體格強壯的孩子,和其他同伴玩球、溜滑梯時,常把別人壓倒、撞倒或推倒,其他孩子認為這叫「打人」。其實,這是他「示好」的行為,他並不喜歡攻擊別人,他還是喜歡和大家一起「玩」。 二、不能自我控制: 衝動易怒的孩子,疲倦、飢餓、想睡時,比較難以自我控制,需要爸爸、媽媽或其他成人從旁協助,及早安撫情緒,並再三提醒:「打人是很不好的行為」。 三、遇到挫折,不知如何處置: 堅持度較高的孩子遇到無法自我完成的事情時,常以打人表示其挫折感。例如:積木每次疊到第五塊就垮下來,飲料罐怎麼樣也打不開,七巧板拼不回最後一片……,你必須在他失去耐心前幫助他。否則,孩子很容易因此發脾氣。 四、要對方服從: 兩、三歲的孩子與玩伴之間的遊戲規則,常是「我懂我的玩法,不懂你的規則。想跟我玩,就要聽我的。」雙方一旦意見相左,就大打出手了。而打贏者,可以讓對方「服從」,和他繼續玩下去。手足之間幾乎天天看到這類爭執的畫面。 五、有樣學樣: 「不快一點吃飯就打你喔!」「再哭,就打你。」孩子和玩偶的對話,也間接顯示出生活中,成人與他的互動模式。要這孩子不打人,有點難喔! 仔細觀察孩子「打人」的原因,有時候是「表達不當」,有時候是「受到忽略,想吸引注意」、「遇到挫折,不知如何與人相處」,也有可能是「希望對方服從於他」,或者是「從生活中的成人身上學習而來」,所以為人父母,得多留意自己的言行啊! 學習「克制脾氣,不再打人」的技巧 教導兩、三歲的孩子克制脾氣、不再打人是有技巧的,爸媽可以試試看: 一、自言自語法: 對兩歲半以後的孩子而言,「自言自語」對理解訊息內容相當有幫助。你可以對孩子示範──用嘴巴說出來:「我很氣維維,可是我不會對他大吼大叫,我不咬人,不踢人,也不打人。打人很痛,我最好不要這麼做。」引導孩子學習健康的表達憤怒。 二、危險動作絕不可以做: 明白告訴孩子哪些是危險動作,例如:掐脖子、用力推撞、拿尖硬的東西戳人、砸人等,這些危險動作絕對不可以做,否則將受到嚴格處罰,如:禁止看卡通、幾天不能玩玩具……。 三、鼓勵孩子認錯: 知道不可以打人,可是還是打了,當孩子在公共場所因為搶玩具而打人,可是問是誰打誰,孩子卻不承認動手打人,直說:「不是我!」這時候建議讓孩子「先道歉」,再把孩子帶離現場;並嚴正的告誡孩子:出手打人將使他不能再到公共場所和其他小朋友玩,除非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與行為。 另外,鼓勵孩子認錯。唯有認錯,才有改錯的可能。告訴孩子,即使他犯錯,只要改正,永遠是爸媽的好孩子,爸媽還是永遠愛他。 四、把「對不起」、「沒關係」掛在嘴邊: 不管和誰玩遊戲,只要發現自己碰撞到別人的身體,一定要馬上說:「對不起」;別人不小心碰撞到自己,就說:「沒關係」。記得:不可以「舉起拳頭來打人」。同時告訴孩子,如果爸爸、媽媽發脾氣,做出打人的動作,你也要提醒爸爸、媽媽:「不可以舉起拳頭打人」,而且「生氣容易變老喔!」 五、當個微笑爸媽: 和孩子在一起,是天底下最快樂的事。進家門前,先整理一下情緒,把工作雜事拋在門外,把心交給孩子,全心全意當孩子的「微笑爸媽」! 六、以擁抱傳遞關懷: 多給孩子擁抱,不論他是一歲或已經十歲。擁抱傳遞的關懷,永遠受用! 七、親子共讀聊心事: 上床前,共讀一段溫馨的故事;合上書,聊聊一天的歡樂與不快。這是一天中心情最平靜的時刻。想想,今天是不是比昨天少發了幾次脾氣?打人次數是不是越來越少了?先讓孩子檢視爸媽這一整天的「脾氣」,再請孩子說說自己這一天為什麼發脾氣?下一次如何不生氣、不打人? 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鼓勵孩子:不任意出手打人。叮嚀再叮嚀,或許三個禮拜,打人次數少一次,三個月少五次,改變雖慢,但是,孩子確實進步了,甚至三年後,根本忘了「打人」這行為。這是教養路上,親子之間一把看不到,卻永遠約束言行的「尺」!

快樂寶貝起步「奏」~PM16:30

2010年04月03日
公開
43

快樂寶貝起步「奏」- 芊芊的夢想旅行 [節目介紹] 兩廳院專為0到6歲的小朋友量身訂做的「快樂寶貝起步奏」又要看大家見面了,特邀「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帶來《芊芊的夢想旅行》,希望透過主角芊芊的旅遊夢想,帶領孩子們聆聽世界各國的歌曲,再由生動的燈光、投影來營造旅行的氛圍,藉此吸引孩子們的目光。 「拉縴人男聲合唱團」成軍以來獲得各界高度肯定,2007年「法國Tours國際合唱比賽」同聲合唱組冠軍、2008年「第19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獎、2009年「第二十五屆寶塚國際室內合唱大賽」金牌總冠軍…等殊榮,已代表台灣擠身為世界水準的著名合唱團之一。 而飾演芊芊的楊小黎,是活耀於影視圈的新生代演員,其代表作是朱延平導演製作的電影「狗蛋大兵」系列,她曾幫迪士尼卡通「小熊維尼」、「獅子王」,及宮崎駿「魔女宅急便」、「心之谷」等動畫配音;這次將在舞台上帶著孩子們跟她旅行去..。 演出者:指揮�聶焱庠 鋼琴�李孟峰 芊芊�楊小黎(飾) 拉縴人男聲合唱團 製作人•影像設計�蔡枏竤 導演•舞監�章元莊 燈光設計�鄒雅荃  【歌曲】 開場曲-小小世界 (歐洲)Pie Jesu Andrew Lloyd Webber (日本)見上げてごらん夜のを星 永六輔 詞 いずみたく曲 寺島尚彥 編曲 (印度)Ramkali Indian Raga arr. Ethan Sperry

從零歲開始寶寶性教育

2010年04月01日
公開
49

※從零歲開始寶寶性教育 從寶貝一出生,我們的一些行為就可能會妨礙寶貝正常的性心理發育,甚至給寶貝的一生都帶來難以彌補的不良影響。因此,性教育應該從零歲開始,而並非像我們固有的觀念里認為的那樣,非要在孩子青春期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惡補。 ※恆河猴實驗引發的思考 著名心理學家哈洛在20世紀60年代有一個關於恆河猴的著名實驗:將剛出生的小猴子和母猴分離,用兩個模擬的猴媽媽,即用鐵絲網制成的“鐵絲媽媽”和以布片綁在木頭上制成的“布片媽媽”來代替真正的猴媽媽喂養小猴。哈洛為小猴提供的“鐵絲媽媽”身上綁有奶瓶,可以給小猴喂奶,“布片媽媽”身上則沒有奶瓶。實驗結果發現,小猴除了吃奶時會尋找“鐵絲媽媽”之外,大多數時間都會黏在“布片媽媽”的身上。小猴子在模擬猴媽媽的“照顧”下長大了,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哈洛隨后的觀察發現,這些被模擬媽媽養大的小猴子長大后行為孤僻怪異,到了性成熟的年齡,它們都無法找到配偶交配,成了猴子中的性障礙患者。 這個實驗不僅證明了親子之間依戀關係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年幼時的一些經曆對個體性心理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3歲★口欲期 寶貝一出生就有吸吮的需要,因為吸吮,他的生命才得以延續,因為吸吮,他才感覺到貼近媽咪時的那種安全感與舒適感。在3-6個月期間,寶貝進入口欲期,這種吸吮的需要就變得尤為突出。這個年齡段的寶貝小手夠到什麼都會往嘴里塞,還喜歡吸吮手指,喜歡吹泡泡等等,這種現象一般會延續到1歲左右。提倡母乳喂養不僅讓寶貝獲得必要的營養,同時也能帶給寶貝極大的快感。寶貝在口欲期的上述行為,實際上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追求自體性欲滿足的表現,即口欲滿足。 要滿足寶貝在口欲期的特殊需要,媽咪最好母乳喂養,到寶貝1歲左右斷乳,過早或過遲斷乳都可能對寶貝的心理發育帶來不利影響。斷奶過早導致寶貝口欲不足,可能是兒童貪食症與異食癖的心理根源,也可能成為成年后貪食、嗜飲(酒)與吸煙癖的心理根源;斷奶過遲則使寶貝的口欲過度滿足,可能成為幼兒與青少年神經性厭食與神經性***的心理根源;而突然中斷哺乳,寶貝的口欲被無情地剝奪,就可能導致寶貝將來習慣性咬人、咬坏東西與口頭攻擊或習慣性穢語等。 盡量母乳喂養,讓寶貝使用安撫奶嘴是解決這種問題的比較穩妥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不少西方國家1歲左右的孩子幾乎人嘴一個安撫奶嘴的原因。 ※1-2歲★肛欲期 歲寶貝處在肛欲期,寶貝可以從排便與控制大便瀦留中獲得快感,也就是所謂的肛欲滿足。這個年齡段的寶貝可能會對自己排出的糞便很感興趣,所以大小便之后他們常常會用手去玩弄大小便。如果這個時期寶貝受到心理挫折,或在后來性心理發展過程中(直至成年)遭遇到心理挫折皆可退行並固著於肛欲期,以戀糞癖、灌腸癖等等表現出來。 這個時期是訓練寶貝如廁的大好時期,但是一定要耐心地、愉快地訓練他們,如果態度粗魯急躁,或者言談舉止之間顯示出對性器官鄙視情緒,都會讓寶貝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不正確的認識,形成畸形的性壓抑的心理。 ※2-4歲★性蕾期 寶貝進入性蕾期,也就是“陽具欲期”。不少寶貝在2歲左右開始玩弄自己的生殖器,這是他們的一種性游戲。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千萬不要苛責寶貝。不給寶貝穿開襠褲,給寶貝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轉移他的注意力可以防止他發生這種行為。 ※0歲開始性啟蒙教育的6個策略※ ★父母要處理好雙方及與寶貝的關係 除了要注意對待寶貝的態度之外,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會對寶貝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父母關係緊張,寶貝就很容易成為承受父母一方或雙方憤怒和怨氣發泄的對象,因為年齡太小,社會經驗缺乏,寶貝缺乏正確判斷事情緣由的能力,常常會把父母之間關係惡劣的原因歸結到自己頭上,從此種下自責的根苗。寶貝長大后會形成缺乏自信、膽小怯懦、性格軟弱和行為退縮等人格特征,或者內心閉鎖、精神抑郁,甚至因不能承受自罪的壓力而自殺。所以父母一定要處理好彼此的關係,給寶貝一個溫馨快樂的家庭環境,以免給寶貝心理上造成各種傷害。 ★同性父母與異性父母要發揮好的作用 同性父母是寶貝性別意識形成的楷模,異性父母則是寶貝學習與異性相處的楷模,在寶貝成長的過程中都起著無法低估的作用。因此,無論是母親還是父親都應該積極配合,共同養育寶貝,給寶貝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當寶貝懂事后,異性父母與寶貝相處時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過度親密,以免導致寶貝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在日常照料中讓寶貝學會愛自己的身體 孩子一出生,就用自己的感官體驗周遭世界。在喂養寶貝的過程中,父母恰當的行為可以讓寶貝從中體會到自己被關愛,學會尊重並愛護自己的身體。 ★給寶貝換尿布時—— 給寶貝換尿布時一定要耐心、溫和地跟寶貝交流,這樣才會讓寶貝對自己的身體有個正確的認識。相反,如果皺著眉頭,以一臉厭惡的表情來處理寶貝的排泄物,就會給寶貝傳遞一個錯誤的資訊,讓他覺得他的身體是令人厭惡的。 ★給寶貝洗澡時—— 從8個月開始,父母就要引導寶貝認識自己的身體。比如給寶貝洗澡時,父母可根據寶貝的理解力很自然地向他解釋他身體的各個部位和功能,並以關愛、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寶貝的身體,讓他正確地了解並對待自己的身體。 1歲半是對寶貝進行性生理教育的最好時機,比如,可以讓同齡的男孩女孩一塊洗澡,讓他們裸露著小身子識別彼此在生理結構上的差異,鼓勵他們觀察對方與自己不同在哪里。 ★給寶貝做撫触時—— 撫触不僅有助於寶貝的身體健康,也有助於寶貝心理健康。撫触做好了,可以幫助寶貝有更多的有關自己的身體的美好體驗和正面的記憶。 ★進行大小便訓練時—— 在大小便訓練期間,幼兒往往會發生“事故”,如果成人失去耐心,對孩子大吵大嚷,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產生負面的感覺。父母如果能夠採取寬容、耐心的態度則有助於孩子形成健康的身體意識。 ★以恰當的方式讓寶貝了解男女的區別 一般從1-2歲開始,寶貝就會注意到男、女身體上的區別。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2、3歲的寶貝開始詢問與性別相關的詞匯。當寶貝詢問:“妹妹為什麼沒有小雞雞?”“我從哪里生出來的?”等問題時,父母最好告訴寶貝相應部位的正式名稱,或者正式名稱加上俚語中的名稱,並從這些詞匯開始逐漸擴展,讓他對有關性的問題有個科學而系統的了解。不少性教育專家認為,一定要給予性器官以正確的名字,要把***、陰部叫得跟身體其他部位一樣自然,而不要用小弟弟、小雞雞來取代正確的叫法。 研究表明,和寶貝談論性越早開始越好。當然,對於學齡前兒童進行性教育最合適的方式,就是在平時對寶貝的提問或相關行為給予適當反應,在潛移默化中進行。這樣的做法會給寶貝一個暗示:一旦有了性方面的問題,他不需要通過別的途徑去了解,父母會給他提供可靠而科學的資訊。 ★讓寶貝以正確的方式對待自己的私處 當寶貝進入性蕾期,他可能會當眾碰触自己的生殖器,這時,大多數父母往往會以“羞羞”這樣一個含糊的字眼,或者嚴厲的呵斥來制止寶貝的行為。但是這種做法不僅不能教給寶貝正確的做法,還會讓他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不好的評價。正確的方式是告訴寶貝,那個地方是他祕密的地方,不能讓別人看到,如果他想碰触的話,可以回到自己的臥室去。這樣說不會讓寶貝對自己的身體產生羞恥感,同時也教給了他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方式。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選擇適當的時機讓寶貝明白:他身體的哪些部位不宜暴露,並不是那些部位不好;哪些事不適合當眾做,但可以在廁所或自己的臥室做;有些事情男、女要分開做等等。 ★讓寶貝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體 在很多成人眼里,很小的孩子根本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因此他們往往拿孩子當活玩具,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都要隨意逗弄他們。如果寶貝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他就很難學會反抗成年人的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因此,從寶貝很小的時候開始,父母就應該尊重寶貝的身體,教給他關於身體接触的一些基本原則,潛移默化地提高寶貝的自我保護能力。 ★父母應該教給寶貝以下原則: 他可以撫触自己的身體,但撫触隱私部位不宜當眾進行; 如果別人不喜歡他触碰身體,他就不能隨意接触別人的身體; 不可接触別人的隱私部位; 除了父母、其他特別親近的照看者和醫生以外,不要讓任何人触摸寶貝的隱私部位; 如果有人触摸自己的隱私部位,要離開對方並要求對方停止這種行為。 from:Didi & Mama http://www.babyhome.com.tw/Fannie

戒尿布ㄉ文章

2010年03月31日
公開
53

當孩子一歲半開始,父母便可以根據孩子的狀況,開始訓練他如廁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從中慢慢認識生理現象、清潔動作,與向父母、師長尋求協助的必要。此舉對於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及日後擁有愉快的成長經驗都是不可少的喔! 唉,光想到要這麼小的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腦中真是千頭萬緒,不知從何教起!爸爸媽媽別擔心,觀察孩子顯現在外的反應,就能知道是否已達訓練的良機,生活中多給小朋友嘗試的機會,待他稍長一些,還可和幼稚園老師合作。如此一來,無論是排尿或排便的自理,他都能自然地學會囉! 孩子的生理進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佩琪表示,孩子在15∼18個月大時,已具備一定的生理、心理及認知條件,是著手訓練如廁習慣的好時機!按照他的生理發展,順序應為:1晚上能夠控制大便→2白天能夠控制大便→3白天能夠控制小便→4晚上能夠控制小便,並依各階段的表現,教導他洗手、擦拭、更衣,及相關禮儀等。 從一歲半開始訓練起,到孩子夜間能夠控制小便,需歷時約8∼10個月的時間。約有50﹪的孩子在兩歲半的時候,已經沒有夜尿的情形了!不過有些孩子學得快,有些孩子學得慢,只要在一定範圍內,都屬於正常現象。家長切莫太過心急,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但家中的寶貝若超過五歲還有夜尿的問題,則要帶至醫院檢查。 至於完整的如廁動作發展,以下為學者的統計資料,僅供父母做為參考: 年齡    如廁習慣的變化及成長 1歲   排尿、排便的事後告知 1歲半  排尿、排便的預告 2歲   有大人陪伴能自己排泄 2歲半  排尿、排便的預告,並能自行穿脫內褲(尿褲) 3歲   大人幫忙下,能自己完成排尿、排便的動作 3歲半  排尿的自理 4歲   排便自理(使用衛生紙)�熱中遊戲而尿濕褲子的情況消失 4歲半  排便的完全自理(使用衛生紙) Step By Step~掌握訓練的良機 孩子的成長其實是很奇妙的,當他的狀態已達到可接受訓練的條件,自然就會表現出種種徵兆,彷彿在提醒著父母,該與他一同迎接下一階段的變化囉! ★When可以開始了嗎? 光仁文教基金會附設育仁幼稚園老師鐘美齡表示,以訓練的時機來說,「夏天」優於「冬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冬衣遠比夏裝厚重許多,穿脫不易,相對地提高失敗的機會。而且當他無法控制排泄而弄髒衣服,家長與老師通常較難察覺,幫他清理的同時還得擔心他會染上感冒。反之,夏裝輕薄短小,可以不斷替換,不斷訓練,非常地方便。故建議家長們都能把握夏天這個訓練的時節。 1生理:一歲半的孩子,肢體動作及相互協調性已成熟到一定程度,會蹲、坐、站、走路,自己也能夠將褲子拉上拉下。而且此時控制大、小便的肛門、膀胱等括約肌的發展亦較為成熟,這些都是訓練如廁的基礎。 2心理:要著手訓練孩子,當然他要已具備相當的認知能力才行喔!某種程度上,他能理解父母的語言,跟他說「嗯嗯」、「噓噓」,知道這是代表大、小便的意思。即使孩子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但仍可藉著外在的動作讓父母了解他的需求。 3其他:年紀越小的寶寶,大小便的次數越多,到了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尿布乾的時間增長了,便代表了他的控制能力有所進步。當他尿濕了,會表現出哭鬧不舒服的感覺,希望父母幫他換尿布,當家長幫小朋友換尿布,發現他的表情變得比較輕鬆,就可以知道他也喜歡乾爽的感覺,然後開始著手訓練。 ★What該為他準備什麼? 1小馬桶:為他準備一個專屬的幼兒馬桶,當他出現排便暗示的時候,幫他把尿布解開,先讓他在小馬桶上坐一會兒,若他出現排斥反應,也可以先包著尿布坐馬桶,逐漸習慣坐馬桶的感覺。日後若要培養他規律的排便習慣,也可在起床時,或是飯後、睡前帶他去廁所蹲一下。 2馬桶坐墊與防滑椅:在家庭的馬桶上裝置特殊的坐墊,讓孩子使用起來更方便、更安全。馬桶前可放置防滑椅,讓小朋友能踏著它坐上馬桶。 3穿脫方便的替換衣物:一開始,父母可先幫孩子脫下褲子如廁,但當他要開始自己來的時候,有鐵扣、拉鍊及吊帶褲裙等,常使他難以招架。每每發生衣服尚未褪下,便已尿出來的窘境,令他更加沒有信心!所以在訓練階段裡,媽媽應盡量為他準備鬆緊帶式的褲裙,便於他進行穿脫練習。如果家中寶貝已近入幼稚園就讀,亦可每天為他準備2套替換衣物帶至學校。 現在起養成好習慣∼ 好的習慣,絕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在孩子、家長及老師的共同配合下,才能順利地達成。台北縣保母協會專職保母江淑卿認為,隨著他的年齡及相關能力的增長,每個時期的訓練重點也不同,家長不要急於求成,導致他變成一個退縮、緊張型的孩子。但如果父母輕忽自己的任務,沒有適度地訓練他,則可能造成他將來我行我素、過於大而化之的性格喔! 爹地、媽咪放輕鬆∼ 孩子在能夠完全如廁自理前,還需經過多次失敗的嘗試,所以爸爸媽媽可能隨時需要收拾小朋友留下的爛攤子,給他正面的回應。舉凡如: ★案例1:明明告訴媽媽要尿尿了,可是無法忍耐到廁所,半路就尿在身上了! 建議的處理:雖然他還是無法控制排泄,但對於他事前提出的告知,還是應予與讚美,謝謝他告訴你,並鼓勵他繼續維持下去。 ★案例2:告訴父母說要尿尿,但帶他到廁所的時候,坐了很久卻毫無動靜,這是為什麼呢? 建議的處理: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是因為之前因不小心尿出來、排泄在自己身上而被你責罵,故他當稍有尿意的時候,就馬上急著跟你說。還是請盡量以鼓勵取代責罵,不要拿他和其他小孩比較,傷了他的自尊心,養成規律的如廁習慣才是訓練的重點。 許多失敗的經驗,都是過渡期中無法避免的現象,家長不必焦慮,認為孩子學習能力怎麼那麼差,又擔心他到了幼稚園,會因此而受到排斥。其實只要有父母的輔助,搭配老師的共同努力,孩子終會有所成長,達到預期的目標。 SUPERNANNY之幼兒不包尿布訓練法 謝謝分享 我姐的女兒貝貝 92/12/12出生,上個月也開始訓練不包尿布,不用把尿而且七天就完成了!!! 她用的方式是美國SUPERNANNY(電視節目)教的方式 第一天,早上大完便便後,就把她的尿布拿掉,然後 1)蹲下去 2)眼睛看著她的眼睛 3)語氣平穩嚴肅的跟她說 4)貝貝,媽媽告訴妳,要噓噓的時候,要跟媽媽說"要噓噓""(重覆一次) {請從神情確定BABY有聽進去,若沒有表示妳沒有讓他知道這是件重要的事,則妳的神色要再嚴肅一點,但不是兇,記住 !!} 然後就放她去玩,正常的吃喝,偶而問問她要不要尿尿,若她說不要,也沒關係,繼續玩.... 1.5小時後,貝貝在專注玩時,忽然發現一股熱熱的水流出,她就眼睜睜的看它流過褲子流出到地上...(正常),然後才看著媽媽,說噓噓....(一定會這樣,這是陣痛期) 然後, 5)就把她帶到馬桶上坐, 6.)一會兒,放下來, 7)然後在馬桶前,再重覆一次1~4的動作,(不要罵她不要上火,就只要很認真的跟她說就好了), 8)然後媽媽離開, (也不要讓任何人來理他), 9)讓他穿著溼褲子(感覺尿/濕/噓噓/馬桶/忍不住....等的關係及感覺)2~3分鐘, 10)再走進來,再重覆1~4,11)然後幫他換上新褲子...再去玩 (再重覆上面的流程5~11,一直到成功...) 第一天:弄濕七條褲子,擦了七次地板,(絕不要施壓力及發火) 第二天:五條(有些說了但還是忍不住的/有些直接下去/有些2次小的併一次大的尿) 第三天:2條(還是有漏接的...)但3次做對的都給她鼓勵,說她好棒,給她親親抱抱..... 當她學會告知卻常漏接時,4)的內容可改成"貝貝,要噓噓時,跟媽媽說了後,要忍住...到馬桶才可以噓噓" 第四天:2條 第五天:2條 第六天:0 第七天:0......... 訓練成功囉!! 現在一個月了,漏接的次數就手指可數了....... 試試這種美國人的方法吧,科學又不用把尿喔!!

森林小學校長 朱台翔 文章分享

2010年03月30日
公開
48

看到文章中這一段話「母愛最困難的不是撫養小孩長大,而是協助孩子獨立出去。」 突然聯想到子馨出嫁的那一天....我一定是大哭的啦...哈哈...好像想太遠了一點^^ {用心生活}三歲半的彥伯- 森林小學校長 朱台翔 彥伯三歲半了,不喜歡戴帽子,這一天,全家人一起去爬山,七月的天氣實在很熱。不同的人先後 用不同的方式勸他戴帽子,可是,他不要就是不要。 在溪裡玩了一下水,媽媽把毛巾弄濕,掛在他的脖子上,每隔一陣子,就幫他擦一擦汗。走著、走 著,阿公還是擔心他會太熱,脫下自己的帽子就往彥伯的頭上放。 他很不願意地,一面把帽子推回去還給阿公,一面說:「擦的就好了啦!」不等這句話落地,他又 接著說:「不然,阿公也會熱。」 花童 他不喜歡剪頭髮,可是,九月底,就要當花童,這一天,吃完飯,我提議去理頭髮,他不願意。聽 到媽媽說:「要當很帥的花童,」他才同意,不過,「不要今天。」我說,桃園這個理髮的阿姨技 術很好,理得也很快。看他不再反對,我們趕緊把車子直接開到店門口。 等他理完頭髮上車後,我誇張地讚美著他,說:「彥伯理完頭髮,真好看!而且,還會自己坐到椅 子上去。」沒有想到,他轉過頭來,笑著對我說:「哇!你也會說『而且』喔!」 美麗的負擔 這半年多,我有一個小小的困擾,每一次到了要分手的時候,彥伯總是不太願意讓我離開。 五月底的一個星期六,我忙了一整天,傍晚,和他們一起去淡水。在送他們回家的路上,找了一個 機會,我說:「等一下,我就不上去了。」隔了一會兒,彥伯用試探的口氣,問我:「阿嬤,要不 要到彥伯家一下?」既然這樣,我立即改口,說:「沒有問題!你要我陪你十分鐘還是二十分 鐘?」他說:「二十分鐘。」 進到客廳,我指著時鐘,說:「10:40,我就要回去了。」他立即拿出故事書說給我聽,說完一本 又一本。 到了10:50,我說:「一定要走了。」他說:「再說一本。」過了一會兒,又問我:「阿嬤要陪彥 伯看影片嗎?」他指的是他的生活紀錄片。 我想,不管意志多麼堅定的人,在這個時候,都沒有辦法狠下心再提要離開的事了,於是,我說: 「我今天住在這裡好了。」兒子問:「你確定這樣比較好嗎?不會影響到你明天的演講嗎?」我笑 一笑,沒有說話。這是,兒子結婚後,我第一次住在他們家。 媽媽要幫他洗澡,他說:「要阿嬤洗。」換我洗好澡,出來,媳婦說:「彥伯要陪你聊天。」 他把地球儀帶到床上,玩了一陣子,接著,又學捷運的聲音,開門的,啟動的…然而,我已經累到 一個程度,無論他的聲音多麼亢奮,我都可以不受干擾地閉上了眼睛,於是,用剩餘的力氣,跟他 說:「等一下,你要離開的時候,幫我關燈。」他一聽完,就說:「彥伯要離開了。」 隔天早上,5:30起床,臨走之前,我寫了一封信給他。 彥伯: 早安,我先回桃園了,因為,等一下,要到高雄演講。 很高興你昨天在車上邀請我到你們家,你為我說了許多好聽的故事。當你知道我決定留下來時,你 好興奮的模樣更讓人感動。喜歡幫你沖澡,更喜歡你在睡覺前陪我聊天。 昨天晚上對我來說,實在是一個很甜蜜、很美好的夜晚。所以呢?我要再謝謝你一次!同時,也要 告訴你,你真的是世界上最最可愛的小孩。 Byebye! 喜歡你喔! 阿嬤 寫完,夾在房間的門帘上。 一個週末,陪他玩了一整天,再回到他們家,八點多,我說:「要回去了。」他先試著要我住下 來,看我還是要走,就拿出拼圖,說:「阿嬤要看彥伯拼圖,拼好了,再回去。」 當他拼好,知道我該回去了,就不再說話。聽到媽媽說:「阿嬤真的很累了,」他突然很乾脆地說 了一聲:「Byebye!」不過,他並沒有跟著爸媽到門口送我,而是,一個人拿著小車子,不斷地 圍著茶几繞圈圈。見到他用這樣的方式轉移自己的注意,幾個大人心疼地杵在門口,他爸爸打破沈 默,跟我說:「總比一直拖著不讓你走要好,也算是一種進步。」 或許,有的人會問,既然這麼難捨難分,為什麼不跟他們住在一起呢?事實上,是我堅持不要的。 除了希望年輕人能有自己的空間,自在地生活,另外一個理由是,我也要自由。 還記得在兒子的結婚典禮上,當我說:「感謝其燁協助奕成完全脫離母親,」就聽到賓客席裡冒出 不少笑聲,不過,等我繼續往下講,就不再聽到有人笑了,我引用了弗洛姆的觀點,「母愛最困難 的不是撫養小孩長大,而是協助孩子獨立出去。」 彥伯越來越能接受相聚之後,我們必須分開的這個事實,不過,他還是會盡量爭取多一些和我相處 的機會。 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媽媽說:「阿嬤要直接回桃園了。」他沒有說什麼,就在快要到我停車的 地方時,他說:「阿嬤,要不要看我們家的房子?」看房子?真難為他想得出這樣的理由,我立即 說:「好。」然後,問:「那,可以看一下就好了嗎?」他說:「其實,也可以看很久。」 又有一天,爬完山,一進到他們家,我就指著時鐘,對他說:「現在是八點鐘,等到長針轉一圈, 短針指到9,九點的時候,我就要回去了。可以嗎?」 他看了一下鐘,說:「我還以為,一直轉一直轉,到最上面的時候,你才要回家。」 各自獨立地生活是,一直以來,我所堅持的,如今,彥伯和我的好感情,讓我在每一次離別的時 候,都有一些負擔,然而,那是一種,讓人歡喜承受的,美麗的負擔。 文章轉至人本教育札記246期 【用心生活】專欄 ********************************************************************** ************************************* 朱台翔 森林小學 校長 人本教育基金會 執行董事 曾任教育廣播電台《教育新航線》節目主持 人 孩子們都叫她朱朱,游泳、跑步、騎車、教學、照顧貓狗、 主持電台、教育改革,一位不斷學 習,充滿生命力的行動者! 二十年前,為了突破台灣民間興學的限制,讓人本教育的理想得以實踐,朱朱毅然拋下世新專校 (現為世新大學)的教職,扛下森林小學校長的重任,一路以來,從不顧政府威脅,毅然興辦森林 小學;到無懼被汐止鎮代指控違反私校法,差點成為台灣第一個「教育犯」…,對於「對」的事, 朱朱向來敢行動,能堅持。  而這種會思考、敢行動、能堅持的個性,也充分展現在她對待自己、孩子跟動物夥伴上,為了保 持健康與活力,從30歲開始,她持續每天運動,從不懈怠,40幾歲時,參加鐵人三項比賽,還得 了獎…;對於孩子,她絕對不打、不罵、不說命令句,當想盡辦法,孩子還是不太有進展時,「就 等他吧!」是朱朱常說的話,而這也是家長最大的支持;同樣的,朱朱總是盡力照養被棄養的貓、 狗,除了溫柔對待以外,她總是願意等待這些動物夥伴慢慢敞開心房,重新活躍起來。  朱朱以她的樂觀與堅強,迎向種種困難,讓不打罵、呵護人格、啟發心智的人本教育得以在台灣 生根發芽。 記如果您錯過了朱朱校長每年巡迴講座的感動時刻,千萬別再錯過收藏的機會…人本歲末新春獻禮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From:子馨媽咪http://www.babyhome.com.tw/calendar/0,o1de,mid1324328,cid140717778.htm

孩子.我要放手了

2010年03月30日
公開
30

好文章分享 「爸,我不想讀書了,我想要跟同學一樣出去工作賺錢!」 宜欣在晚餐時間,對著坐在餐桌對面的爸爸苦求著!此話一出,媽媽立即緊張了起來,雖然沒有破口大罵,但也是急忙的說: 「妳現在還只是一個高中生,能夠賺多少錢?等妳大學畢業後,再去賺也可以,而且家裡又不缺錢,妳就好好讀書就好了」 聽到這番話,原本個性固執的宜欣忍不住的抱怨了起來,「讀書!我就對讀書沒興趣阿,妳能夠保證我學歷讀高,未來就有工作嗎?現在 大學生滿街跑,都找不到工作,你們能夠保證我一定有工作嗎?」 父母親畢竟是過來人,也能夠瞭解到了高中的學生,總是想要開始在經濟上獨立,可是媽媽不解的是,明明又不缺錢,也都有固定給宜欣零用錢,為什麼她還要出去外面工作?其實,宜欣這個倔強的孩子,雖然聰明卻對事情也相當執著,總覺得讀書無法讓她賺錢享受生活,所以一直對讀書都沒有很大的興趣,想當然爾,在校的成績也並非很好。於是,媽媽就接著反問.... 「那妳認為妳現在能做什麼?讀書是一個可以讓妳好好學習專業知識的地方,難道妳就不能夠好好的讀書嗎?」 「我就是不知道讀書是要用來幹嘛的,所以才想要趕快出去工作學技能阿!你們既然無法保證我未來一定有好工作,為什麼現在卻要阻止我出社會學習經驗?」 面對宜欣這樣的反駁,媽媽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樣解釋讀書的重要性,也知道,這時候如果硬是強迫宜欣讀書,一定會造成反效果...而母女倆就這樣沈默了∼ 「好阿!妳就休學去工作吧!」爸爸說話了... 「老公!你怎麼可以...」媽媽聽到爸爸竟然答應女兒的要求,相當的驚訝 爸爸拍著媽媽的肩膀,暗喻直接將這件事情交付給他!此時,宜欣聽到後高興不已,連忙的跟爸爸說「謝謝」,但爸爸又接著說: 「但是我無法確定妳是否真心想要工作,所以...」 「是是是,我是真心想要工作,相信我吧!」宜欣馬上搶著說 「妳先聽我說,我是有條件的。明天我就先陪妳過去學校,跟老師請假兩個月,如果妳能夠在兩個星期內找到工作,而且月薪至少要兩萬二以上,然後做滿兩個月,那我就答應讓妳休學去工作!」 信心滿滿又興奮不已的宜欣連忙的答應爸爸的所有要求... 兩個星期過去了,一個高二的學生在這個不景氣的時代,根本找不到月薪兩萬二的工作,不是被嫌年紀太小,就是學歷不夠、資歷太淺...宜欣看著兩個星期就這樣過去了,心裡卻相當的不服氣,覺得爸爸給她的時間太短了,於是就跟爸爸說: 「爸,兩個星期很難找,可以將找工作的時間拉長嗎?」 此時,爸爸拿了一張紙條遞給宜欣... 「我知道很難找到,爸爸很支持妳的決定,所以我已經幫妳找好了,妳明天到這間公司報到,先從小妹開始做起,月薪兩萬五!賺到的錢,都是妳的...」 聽到兩萬五千元的薪資,宜欣心裡十分的雀躍... 「兩萬五,哇!好棒喔...謝謝爸」 然而,宜欣就在進入公司的第三個禮拜,就在上班時間打手機給爸爸,在電話的一端聽到爸爸的聲音:「怎麼啦?妳不是在上班嗎?」宜欣哭了,就公司的廁所裡,小聲啜泣...:「我要回去讀書,我不想做了!」 「為什麼?妳不是做的好好的嗎?這麼輕易就放棄囉!」 「工作好辛苦,每天要幫忙掃地、印文件、倒垃圾,做不好還會被老闆或前輩罵,爸∼我不想做了...」說到這裡,宜欣滿腹的委屈就這樣爆發了,大哭了起來.... 「好,那妳必須主動跟老闆講,妳想辭職的想法,要為自己的工作負責...」 宜欣就這樣,步履蹣跚的走到老闆面前,跟老闆提出想要辭職的意願,老闆沒有生氣,卻也是苦勸著說:「賺錢沒有妳想像這麼輕鬆,好好讀書吧!」宜欣在得到老闆的「請辭許可」後,緩慢的走出辦公室,開始收拾屬於自己的東西... 此時,老闆的手機響起了... 「小陳,我女兒的事情謝謝你啦!改天我請你好好喝一杯...」 宜欣回到學校後,更珍惜讀書的時光,開始瞭解「自己為什麼要讀書」。雖然課業荒廢了一個多月,卻比起以前更認真的聽課與學習,回到家也相當努力的複習落後的進度,很快的就這樣追上了班上的程度。兩年後的大學考試,也猶如黑馬一般,衝出了好成績,考上了台大國企系。 ================ 我是分隔線 ================================= 作父母親的,經常要面對小朋友的一些「無理的要求」或「不好的習慣」。前幾天,我姐問我該如何教我姪子和姪女,她該打、該罵都做了,可是就是不見小朋友改善...她說: 「妳姪子都很不喜歡吃飯,每次吃飯都好像要他的命一樣,都要我用罵的才吃」 「妳姪女每次寫字都一定要趴著寫,跟她講近視要戴眼鏡,她也毫不在意」...................... 聽她說了一堆我姪子和姪女的壞習慣後,我也接著說出了自己的作法... 「如果智陽(姪子)不喜歡吃飯,我就會跟他講不吃就沒東西吃,如果他仍然堅持不吃,那我就會把飯倒掉,晚上喊肚子餓,我一定不會理他!至於宇婷(姪女),我會去眼鏡行買一副沒有度數的眼鏡,然後要她每天戴著,不能脫下來...」 其實,當我說出這樣的話時,我大概也可以猜想出我姐的立即反應... 「小孩子不吃怎麼行!他們正在發育耶...宇婷又沒有近視,戴什麼眼鏡,這樣難道不會傷眼睛嗎?」 我嘆了口氣: 「就是因為還在發育,所以要培養他們正常吃飯的習慣,一餐不吃不會死,但是卻可以讓他們以後知道『現在不吃,就沒東西吃了』,這是一種『三餐要正常吃的態度培養』。同理,讓宇婷戴著眼鏡,她才能夠真正瞭解到戴眼鏡的不方便,妳就是怕他們跌倒,所以一直保護的好好的,如果真的為他們好,就看著他們去撞牆吧!妳只要負責敷藥,然後在敷藥時,順便跟他們說一些道理∼」 台灣許多父母親,經常心疼孩子吃苦,於是細心刻護。有時候看著孩子態度不對,不是默默接受,覺得「孩子還小,算了!」就是利用父母的淫威來教育小孩。於是,造就了一堆溫室的花朵,常常認為「孩子長大後、出社會後就會懂了」,卻殊不知,當一個人經過社會洗禮後,所學到的經驗背後,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在文中的爸爸,跟朋友套好,讓女兒在朋友的公司裡工作。如此一來,朋友會代為照顧,再者,朋友也跟爸爸故意套好,讓宜欣體驗工作職場上的辛苦,於是,老闆與前輩們,即使心疼這麼小的孩子被苛求,卻也是大家串通好忍痛刁難。而「努力讀書」以及「讀書的目的」,也讓宜欣在高中的時候就比同學更早體悟到。 小孩的教育,就是父母親必須創造一個自己可以掌握的空間然後放手看著他們去失敗、去跌倒 在經過失敗與挫折後的他們,才能夠一輩子真正瞭解父母口中的道理~~

玩黏土創作有助幼兒身心發展

2010年03月29日
公開
53

玩黏土創作有助幼兒身心發展 你的小孩玩黏土嗎?別怕弄髒了小孩的雙手或家中的地板和桌面,因為黏土創作不但可以豐富小朋友的想像力,對幼兒手部發展也很有幫助. 遊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生活重心,透過遊戲孩子獲得快樂和滿足,且主動探索歷程也可以刺激腦部發展,建之各種概念增進動作和肌肉的協調發展,從中學習表逹情緒和溝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部份的幼兒都喜歡從事捏做塑形的遊戲,黏土創作即是一種需要手腦並用且富有無限創意的遊戲,學齡前兒童由黏土捏塑探索形體,接受大量的觸覺與視覺刺激,提醒家長千萬別抹殺如此的經驗,又隨處可得的學習發展機會. 不過須提醒家長的是,這是一個從遊戲及玩樂中學習的過程,家長多一點參與增加親子互動的樂趣,自然會呈現預期的效果,千萬別操之過急切勿錯把它常成競賽目標,按表操課而喪失於遊戲中發展的樂趣,將適得其反.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職能治療師)~~~自由時報97/03/26 不同年齡階段幼兒於黏土創作中的表現概況 一歲以前 幼兒手部發展:嬰兒的小肌肉活動不靈活,只懂得觸弄或抓小玩具. 操作黏土的表現:將黏土握於手掌中,用整個掌心抓著黏土,藉由黏土的軟硬度來增加手部觸覺刺激 一~兩歲 幼兒手部發展:手指的協調性開始增加,可以用手掌做出拍打或按的動作,還可以伸出食指做出蓋手印般的動作操作黏土的表現:將整個掌心壓或拍打在黏土上,還可手指頭在上面按出花紋 兩~三歲 幼兒手部發展:手腕的動作較成熟,雙手可以開始從事協調性的活動,像是雙手搓揉操作黏土的表現:用雙手將黏土搓揉成長條狀,再捏一 小塊黏土搓出一個個小湯圓 三~四歲 幼兒手部發展:孩子會使用工具性玩具,像是玩具刀叉操作黏土的表現:玩辦家家酒把黏土當成食物,學著用玩具刀分割食物,會用模具在黏土上壓出形狀 四~六歲 幼兒手部發展:孩子操作的技能更加成熟,喜歡自我創作能做出具體的主體 操作黏土的表現:具有主題性的捏塑 (文取自~自由時報高婕螢)

常爆發群體感染的黴漿菌肺炎

2010年03月27日
公開
52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 賴建丞醫師 黴漿菌一年四季都可見到,以春夏交替病例最多,較常侵犯三歲以上幼兒,發病時會出現頭痛、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因此,家長發現孩子有類似症狀,且久久不癒,應儘早就醫檢查。 進入春夏交替之際,小兒科門診及病房多了些連日來發燒不退與劇烈咳嗽的小病患,而這些小病患們常會咳到滿臉通紅,甚至於嘔吐,這些小病患正是罹患了「黴漿菌肺炎」。 常侵犯三歲以上幼兒 黴漿菌肺炎是由黴漿菌感染所致,黴漿菌不是黴菌,是一種沒有細胞壁的微生物。黴漿菌肺炎一年四季都可見到,每年春夏交替以及秋天,病例數會顯著增加,一般侵犯的年紀多為三歲以上的孩童以及年輕成年人,兩歲以下的嬰幼兒病例數較少,但一歲以下的嬰兒也可以見到。 統計上,一歲以內的寶寶,已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受過其感染而產生抗體,五歲時,已有三分之二的幼兒有抗體,成人則幾乎全部都有抗體。每年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兒童會受到感染,尤其以學齡孩童最多。黴漿菌抗體沒有終生保護效果,所以會再次感染。 黴漿菌的傳染是經由飛沫傳染,需要人對人的傳染,一般需要長時間與近距離的接觸才容易受到感染,它的潛伏期可長達2∼3週。因此,臨床上,常見全家或學校同一班級內輪流感染達數月之久,黴漿菌肺炎才告終了。 出現多樣化的症狀 黴漿菌感染主要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咽喉炎、中耳炎、鼻竇炎、哮吼、細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肺炎等,其中以支氣管肺炎是最常見的表現。發病時,最初會出現頭痛、發燒、喉嚨痛、全身倦怠等症狀,二到五天以後開始咳嗽,剛開始咳嗽大多沒什麼痰,之後咳嗽加劇,且出現白色黏痰或膿痰,症狀可持續到三、四周才緩解,10%會引起肺積水。 兒童比大人更容易會發高燒。一般流鼻水現象並不常見,這和一般感冒症狀不一樣。有氣喘病的兒童,黴漿菌感染也容易誘發氣喘發作,因此氣喘控制不良的病童,也要考慮是否合併黴漿菌感染。 黴漿菌感染有時候也會以呼吸道以外的症狀來表現,例如腹痛、嘔吐等腸胃炎症狀、皮膚疹,少數病人甚至會以關節炎、心包膜炎,以及一些神經症狀來表現,這時常會讓人忽略黴漿菌的存在。不過,多樣化的症狀也是黴漿菌感染的特點之一。 根據臨床症狀作為診斷參考 理學檢查時,約四分之三黴漿菌肺炎病童在聽診時會有異常。胸部X光的變化和臨床症狀時常不相吻合。例如有時X光顯示出肺炎感染的很厲害,但病童除了咳嗽很厲害外,精神卻還不錯;有些聽診檢查時,呼吸聲很糟糕,X光照起來卻沒有那麼嚴重。 黴漿菌是可以培養的,然而由於黴漿菌的生長十分的緩慢,所以培養黴漿菌,在臨床上的用途不大。目前臨床上診斷黴漿菌感染主要是靠血清學檢驗,當急性感染後,黴漿菌抗體濃度升高4倍以上,或是典型的症狀下抗體濃度大於1:128,通常認為是急性感染。因為臨床上沒有一個絕對的診斷工具,所以許多時候臨床醫師是依賴對流行病學的觀察,及臨床症狀作為診斷的參考。 以抗生素藥物治療 黴漿菌對一般肺炎常用的第一線抗生素,如安比西林或頭芽孢子素是沒有效的,黴漿菌肺炎的治療,可使用紅黴素或四環黴素10到14天,大部分的病人在治療後症狀會很快的改善。但四環黴素可能會傷害到正在發育中的骨骼與牙齒,所以八歲以下的兒童並不適用。 大約有20%的病患使用紅黴素,會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等腸胃道的副作用。有些病人這些副作用會強烈到無法忍受。新一類的紅黴素抗生素,如日舒等,腸胃副作用就減少很多,而且其組織中的半衰期特別長,一天只需要口服一次,一個療程3到5天即可,是一個很好的替代藥物。另外紅黴素和一些藥物如氣喘病患使用的嘌呤類藥物,以及抗癲癇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使用時要特別小心。 目前尚無疫苗 大多數黴漿菌感染的病例預後良好。少數病例會因黴漿菌感染引起無菌性腦炎、腦膜炎、脊髓炎、溶血、關節炎或心肌發炎。而這些併發症只需好好治療,大多也可以恢復正常,不過仍有極少數病例會因侵犯腦部而留下永久的後遺症。 黴漿菌肺炎病患排菌時間可長達三、四個月之久,經常會造成學校、家庭及社區內的群體感染。目前並沒有疫苗,感染之後也沒有終生免疫。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咳嗽、發燒久久不癒,應盡早就醫檢查、徹底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常洗手、帶口罩、流行期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仍是預防黴漿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詳文請見2006年七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文章載自:http://www.enfamama.com.tw/main/newtec/newtec157.htm

新知大耳朵/子宮保養三階段

2010年03月27日
公開
53

子宮保養三階段 陳美玲◎著 經後期保養(濾泡期) 1.經後期可以多攝取鐵質豐富的食物以利造血,如紅肉、黑芝麻、紫菜、海帶、蘋果、紅豆、蜜棗、紅菜和葡萄乾等。 2.也可以依照醫師指示服用少量的四物湯。四物湯由當歸、芍藥、地黃、川芎四味藥組成,功能補血活血,是理血調經的基本方。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服用,體質偏熱證或實證則不適合使用,以免造成上火,出現口乾舌燥、便秘、冒痘痘等症狀。 3.飲食均衡,不要過食冰冷的東西,發育期的青少年則要多攝取高蛋白的食物,如魚、肉、蛋、奶等,來促進乳腺發育。 4.適當且規律的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新陳代謝、調節自律神經系統,有助於體內荷爾蒙協調,以利於濾泡的成熟與發育。 5.濾泡期至排卵期,皮膚處於一個較為平衡的狀態,體內雌激素分泌最充裕,肌膚的血流量增加,是新陳代謝最快速、吸收營養最好的時候,肌膚變得光滑細緻。這段時期仍須注意適當的清潔,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給予肌膚更深層的滋潤和保溼,使用一些營養成分較高、保溼效果較好的保養品,以增加肌膚的滋潤與光滑。每天補充足量的水,多飲用檸檬水,對皮膚具有美白效果。 6.穴位保健:足三里、三陰交、太衝。 排卵期保養 1.排卵期子宮頸腺體會分泌許多像蛋白的黏液,注意保持局部乾爽,避免長期使日常護墊,儘量不穿緊身的衣物,內褲選擇吸汗透氣的棉質內褲。 2.有些人排卵時會伴隨著左側或右側下腹悶痛或1~2天輕微出血,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用過度緊張,保持愉悅心情,可以減緩不舒服的症狀;但是若疼痛劇烈,或是出血量較多時間也較長,則應進一步就醫診治。 3.打算生育的女性朋友,可測量基礎體溫來初步預測排卵時間,在排卵期前後放鬆心情,營造浪漫氣氛,讓身心做好最佳準備。 4.對尚未打算生育的人,則要選擇適合的避孕法,做好預防措施。 5.穴位保健:內關、足三里。 經前期保養(黃體期) 1.經期前有些人會出現下腹部或下肢浮腫的現象,這是因為黃體素的作用造成水分的蓄積,飲食應減少鹽分攝取,避免造成水腫情形加重。可以多吃紅豆、薏仁等食物,因為紅豆富含鐵質又有利尿的功能,薏仁則有利溼的作用,可以減輕水腫現象。 2.避免在睡前2個小時喝過多的水,因為夜間活動力降低,基礎代謝率也較為減緩,如果這時候攝入過多水,容易造成水分蓄積狀況加重。 3.有些女性在經期前會有食慾大增的問題,通常這是荷爾蒙的作用所引起的,但要適度節制以免造成肥胖問題。 4.多補充含鈣、鎂、鋅等礦物質及維生素B6和維生素E等,對於經期前與經期的不適有緩解的作用。 5.另月經前期最好不要減肥,因為刻意壓抑食欲,容易造成情緒低落與焦慮。 6.這個時期因為黃體素的影響,造成皮脂腺肥厚而阻塞,容易長青春痘,飲食儘量清淡,避免油炸甜膩的食物,並且避免熬夜,以免造成青春痘的增多。 7.月經前期陰道容易有較多的分泌物,注意保持局部乾爽,避免長期使用日常護墊,衣著以寬大舒適為宜,儘量不穿緊身不透氣的衣物,內褲選擇吸汗透氣的棉質內褲。 8.皮膚保養方面,這個時期,血液中黃體素和雌激素的平衡逐漸失調,黃體素分泌增加,皮脂與黑色素分泌變得旺盛,痘痘、粉刺和膚色暗沉等現象開始紛紛顯現。肌膚在保養上要特別注重卸妝和清潔,特別是油性皮膚更要預防毛孔堵塞。保養時應該要以控制油脂分泌為重點,最好還能具有溫和、維持肌膚充足水分的洗面乳及化妝水。這個時期肌膚較為敏感,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保養品,例如磨砂、去斑、去痘等產品;肌膚保養的程序儘量簡化,選擇保溼性佳的化妝水及乳液即可。另外要特別加強防曬與美白,即使在秋冬季也要注意防曬,選擇含維生素C等具美白效果的產品保養肌膚。 9.穴位保健:三陰交、太衝、關元。 晨星出版《健康女人 健康子宮》 載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1&subid=1&cid=2526

全科學習

2010年03月25日
公開
58

幸曼玲:適用於全科學習的學習策略分享 14:28 高年級適用學科學習 中年級從閱讀簡單應用開始   「為什麼孩子讀書會讀得這麼辛苦?」「為什麼孩子明明都花時間準備功課,但就是沒什麼成效?」問題可能出在沒有「有效的學習策略」!專長在「認知發展」的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習系教授幸曼玲指出,一直以來,無論課本或老師教學都沒有教導孩子學習策略,大多數孩子只好死背、硬背、通通背起來,而「心智圖法是一種學習策略,適用各科學習,可以幫助大腦組織資訊,功效就是『迫使』孩子去比較、找關係,而這就是『思考力』!」。 把大腦記憶量升級加倍   幸曼玲指出,人的大腦有記憶容量的限制,即「7±2」,如果資訊是零散、沒有關聯性,大腦最多只能記得7加減2的量;如果將資訊有意義的歸類、分組,則大腦可以記住7加減2組的訊息。舉例來說,「全球暖化的原因」可能有上百種,如果只是一項一項單獨地記憶,大腦只能記得9項原因,若將之分成9類,每類中包含9項原因,則大腦最多可以記住81個原因。這就是為什麼面對再複雜、廣泛的內容,運用心智圖法也能有效學習。   她進一步指出,心智圖一開始是被應用在自然科學領域,因為科學裡面有很多抽象概念,透過心智圖可以釐清概念之間的關係。不過,也因為完成心智圖的過程需要透過「比較」、「找關係」、「抓重點」,需要一定理解力,就孩子的認知發展階段,小學高年級學生較適合使用這個學習方法,到了國中階段會更需要這個學習策略。   對於中年級小學生,幸曼玲建議可以先從生活中簡單的事物開始練習應用這個方法,例如閱讀課外書時,將內容以心智圖呈現。一般孩子看完一篇文章,可以指出各別段落的重點,但忘記比較各段落之間的關係,心智圖法迫使孩子大腦練習「連結」,統整意義。 心智圖若不是自己產出 就沒意義   若是由父母教導孩子應用心智圖,就需要很謹慎。因為家長不一定了解孩子的學習困境,若淪為強加孩子學習,只會造成孩子反感的負面效應;若孩子有意願學,不妨從簡單著手,每次討論只要解決一張心智圖中「一條線」涉及的重點就可以。另外,心智圖並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想法不同,畫出來的也會不一樣,所以,一定要自己產出心智圖,迫使自己去經歷「比較、找關係、找重點」的過程,不然就沒意義,也只是把原本背課本、背參考書,改為背別人的心智圖而已。 幸曼玲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博士 •專長:認知發展、兒童發展、教學心理學

甜蜜的家庭

2010年03月23日
公開
41

父母親的解毒妙方~甜蜜的家庭 蘇•帕嫚◎著 家,應該是一個父母及孩子都可以放鬆休息的地方,但是很多大人總認為一定要做些什麼事,忙進忙出、埋首苦幹,最後累倒在電視機前。這種家庭的小孩也會變得很狂暴,只對電動遊戲感興趣,家對他而言很無聊。 ★解毒行為 溫情以待 ˙向孩子解釋並討論家庭行為規範的重要(大一點的孩子有時要協調)。 ˙注重孩子的意見,如果是好的意見,要考慮接受並依他們建議改變規範。 ˙假如孩子違反規定,你的第一個反應是驚訝及難過,而不是生氣,試著永遠不要生氣。 ˙向他們解釋你為什麼不高興,以及你希望他們守規矩。 ˙假如孩子只是在試探規定的底限,不要過度反應,試著忽視他。 ˙每個小孩都會犯錯,因此要表現出你的不滿,但要很快地原諒他們。 ˙表現好就讚美他們,而且讓他們清楚知道什麼是好表現,例如:「很好,你把東西都整理得很整齊,臥室看起來很乾淨,這樣你要找東西也很容易。」 堅定以對 ˙和其他大人(或大孩子)一起訂規則,或許可以把它貼在廚房給大家看;記住,大人自己也要遵守。 ˙不要漫無目標地辯論,最後結論一定要說清楚,你說了算數。 ˙但若他的行為是完全無法接受,即早制止,不要讓問題發酵。 ˙如果孩子沒有馬上妥協,讓他清楚地明白你不高興,而且堅決要他馬上改過來。 ˙如果小孩發現你已經看到了,就不能不管,否則他們會再試看看可以超出底限多遠。 ˙一旦威脅或答應某件事,一定要做到;你若沒做到,小孩以後就不會把你的話當真。 ˙威脅的時候要謹慎,要有一些處罰措施,例如:扣零用錢、禁足或增加家庭雜務工作。 ★一位雙胞胎的媽媽說:「我知道幫兩個男孩洗澡是很棒的事,而且我應該期待這個時刻;但是,我實在太忙而且筋疲力盡,有時我居然想把他們淹死算了。」 另一個媽媽告訴我:「有一天我試著要和孩子一起做菜,但因為準備材料並秤重花了很長時間,光是要把材料拌勻讓他們手酸痛,所以他們從一開始就覺得很無聊。當我說還要煮二十分鐘時,他們就完全沒興趣了。電視上的示範為什麼只需五分鐘?因為他們把所有無聊的程序都剪掉了!」 家庭慣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它把很多每日細瑣的小事都變成一定的習慣,所以大家都可以毫不費力的把它完成。舉例來說,早上叫小孩起床若沒有一定的程序,光是這件事就可能讓一天的開始陷入大亂;反之,若早晨起床的習慣已經像一個上發條的時鐘那樣運作,大家都知道規矩,不需解釋也不混亂,那每天就會是一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