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麵包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0年01月16日
公開
8

爬爬50

爬爬50

2010年01月14日
公開
56

給孩子跌倒的機會

◎文/洪蘭 (陽明大學教授) 我以前教書的學校有個附設幼稚園, 我常帶學生去觀察, 幼稚園中有個沙坑,內有一些玩具,如小鏟子、空瓶子及漏斗, 小孩子很喜歡把沙裝在漏斗中再裝到瓶子裡。 因為學校很大,各種國籍的人都有,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當外國的小孩子用小鏟子把沙裝在漏斗中,因漏斗會漏,沙裝不滿, 小孩子便把手指頭塞到漏斗底去堵住漏口, 當沙裝滿時便把它移到瓶子旁邊,把手指放開將沙漏放進瓶子中, 但是沙漏的速度很快,從手指拿開到對準瓶口,沙便漏的差不多了, 這時孩子會鍥而不捨,一點一點累積,手指移開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突然之間,孩子開竅了,他把漏斗口直接對準瓶口再倒沙, 瓶子很快的就滿了,這時孩子會發出勝利的笑聲, 高興的回頭看媽媽,媽媽會拍手以示鼓勵。 中國的母親便不一樣了, 當孩子拿起漏斗,沙從底部流失時, 中國的媽媽便立刻蹲下去說: 「來,媽教你,把漏斗對準瓶口,再把沙從這裡灌下去。」 中國孩子比美國孩子早學會用漏斗, 但他很快的便不玩漏斗了,爬出沙坑要媽媽抱。 在這裡我看到了中西教育方法的不同, 我們什麼都願意為孩子做,多替他做一些,孩子少辛苦一些。 我們忘記了冤枉路其實也是學習的方式之一, 有些發現是要在走了冤枉路之後才會出現的, 而且自己辛苦後的成果特別甜美, 它帶給孩子「知」的喜悅「Eureka!我知道了」 這個喜悅會使前面的挫折感一掃而空。 反觀我們的父母, 剝奪孩子從失敗中求經驗的機會, 也剝奪讓他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 別人告訴你的解答,不及你自己作出來的解答有意義, 所以孩子很快就沒興趣了。 這種動不動就找大人幫忙, 輕易就放棄挑戰的現象在上學後非常明顯, 中國的孩子碰到不會的問題時, 常停下來等大人幫忙,不會自己想辦法。 我們無法永遠保護孩子, 但是可以教他保護自己之道, 我記得在美國時, 老師說人生免不了會被人騙, 美國父母教導孩子: 第一次被人騙是shame on you, 但是第二次再被人騙就是shame on me,自己的錯了, 因為我怎麼沒有從上一次的經驗中學到教訓, 還會繼續被你騙,因此是shame on me。 人生很多經驗是要付代價的, 但是也使我們了解這個錯誤,痛定思痛,以後永遠不再犯它。 適量的挫折也培養孩子的忍受力與同理心,以後容易與人相處。 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伴著孩子, 及早在遊戲中訓練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是很重要, 鼓勵孩子去試新奇的做事方法, 不必事事都依你的想法來做, 孩子們自發性的創造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2010年01月13日
公開
8

固定開會

固定開會

2010年01月13日
公開
21

爬爬49

爬爬49

2010年01月12日
公開
59

孩子愛不愛讀書,家庭影響大

作者:柯華葳  出處:親子天下 家庭是培養閱讀習慣與興趣最初、也最直接的場域。家中藏書量與學童閱讀成就便成正比,家裡不論是成人或兒童書藏書量較多者,該家庭的孩童閱讀成就也比較好。不過這裡的書籍並不包括教科書… 家庭傳書香,一生難忘 朋友德昌一說到「三國演義」,似乎就聞到煙味,也想到了父親。 父親在他小時候總是抱著他唸報紙上連載的「三國演義」給他聽。因為父親抽菸,手指上留有煙味,也因此,三國演義與煙味,還有那濃濃的親情就這樣緊密連結在一起,讓他一生難忘。而一說到這件往事,懷想父親的思緒便油然而生。 我孩提的時候,父親也常說些陳年往事給我們聽,印象深刻的是以前日治時代日本警察欺負台灣農夫的故事。我的父親生長於嘉義的鄉間,日治時代有些衣著筆挺、穿著靴子的日本警察會到家裡巡邏。那些警察態度很不友善,常強行將好不容易等到可以收成的鳳梨全數搜括一空。誰要敢抵抗,蠻橫霸道的警察便會踹他一腳。每每聽到這裡,我總會想像著日本警察腳下那雙黑亮與堅硬的長統靴的模樣。 等到我們長大了些,父親還教我們注音符號和英文字母。三個孩子圍著客廳的那張桌子蹲著,用過了期的報紙不斷練習書寫。 上了小學之後,媽媽開始買東方出版社的故事書讓我們讀。當時班上有個班級圖書區,由大家帶書到學校彼此交換。有幾次上床時間到了,我還捨不得放下手中看得正起勁的書,便躲到被窩裡繼續偷看,好幾次當場被父親抓到,他為了釜底抽薪不讓我躲在被窩看書,有天便親自到學校請求老師,不要再借書讓我回家讀了。當時老師到底有沒有履行父親的要求,我也忘了。 回想起小學高年級的生活,還真感謝瓊瑤的《幾度夕陽紅》、《窗外》等小說,讓我們有過這段無論上課還是下課,只要有機會便捧著課外讀物猛讀的歲月。 等上了中學之後,閱讀這條路上,還是那些學校視為「禁書」的課外讀物伴我們度過好些時光。記得有次上課時,只覺得怎麼身後的陽光不見了,原來是巡堂的修女站在我的身後。雖然手中的「禁書」沒被沒收,我也沒挨罵,不過自知理虧的我自然乖乖的把書收好。好玩的是,國文老師知道了我們常看些有的沒有的書,想說既然大家想「偷看」,乾脆化暗為明,藉機教導書中一些關於李商隱的詩詞與其他古辭。 到了高中時,媽媽幫我們訂的《讀者文摘》,至今還是家人如廁時的最佳讀物。沒想到這習慣一脈相傳傳到了年幼的小姪女身上,當初家人訓練她學習獨立上廁所的時候,她竟然搬了書進廁所,還布置好閱讀的環境,再坐到小馬桶上,有模有樣的一本接著一本的翻閱。關於這習慣,曾有專家建議,如廁閱讀不健康,至於認不認可,就請讀者自己斟酌了。 培養閱讀素養,家庭不能缺席 回憶自己成長過程的閱讀之路,家庭真是培養閱讀習慣與興趣最初、也最直接的場域。我們肯定學校閱讀政策、所提供之資源、教師的閱讀教學等不同面向對於學童的閱讀態度、行為和興趣影響很大。但是,培養閱讀素養不是、也不能單靠學校的努力。 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與習慣上,家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家庭裡有哪些環境因素與孩子閱讀素養的培養有關呢?研究指出,父母的社經地位、家中閱讀活動的頻率、家庭提供的資源、家長閱讀態度與興趣等等,都與引領孩子學習閱讀有關。 例如家中藏書量與學童閱讀成就便成正比,也就是說家裡不論是成人閱讀的書籍或兒童書,只要數量較多者,該家庭的孩童閱讀成就也比較好。不過這裡的書籍並不包括學業上必看的教科書。所以,送課外書給孩子當作禮物,是聰明父母的不二選擇。 再者,如果學齡前父母子女一起閱讀的活動頻率越高,包括親子一起「看書」、「說故事」、「玩文字遊戲」、「讀招牌或標籤」等,子女的閱讀成就就越好。當然,如果父母有著正面的閱讀態度,那麼子女的閱讀態度通常也很正面。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培養閱讀素養不僅是老師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而且在家庭的部分更重要,因為更需要從小做起(請參見《教出閱讀力》)。 不過,從PIRLS 2006 的調查結果可見,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台灣四年級學生在學齡前和父母共同從事閱讀活動的比率並不高(請參見左圖),而這些閱讀活動包括有親子一起「看書」、「說故事」、「聊聊所讀的東西」等,其中不只「經常」共同閱讀的比率不高,就連「有時」共同閱讀的比率也沒過半(46%)。 如果孩子到了四年級,父母仍然經常與他們共同從事閱讀活動,如「子女唸書給我聽」、「和子女聊我們最近做的事情」、「和子女聊自行閱讀的東西」、「和子女討論課堂上閱讀的東西」、「和子女一同到圖書館或書店」,子女的閱讀成就也比較好。 此外,父母對於閱讀所持的態度越正面,如「我喜歡和別人談論書籍」、「我喜歡利用空餘時間閱讀」與「閱讀在我家是一項重要的活動」,子女的閱讀成就也比較好。 讀者或許發現了,PIRLS 2006 問及親子共讀或是父母閱讀時,常關心的幾個閱讀行為是:「子女唸書給我聽」、「聊聊所讀的東西」、「和子女們聊我們最近做的事情」或「我喜歡和別人談論書籍」,這裡面都說到了「聊」閱讀、「談」閱讀。這和第一章所提的閱讀素養四「參與學校及生活中閱讀社群的活動」,以及閱讀素養五「能夠從閱讀獲得樂趣」相互呼應。 也就是說,當孩子在家庭裡獲得了聊書、談書的樂趣,更容易體會到閱讀是可以有不同觀點的,也更能理解「讀」樂樂與「眾」樂樂的箇中樂趣。 那麼家長該如何和孩子聊書和談書呢?不論是親子共讀或獨自閱讀,最簡單的方式便是,讀過了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家人在餐桌上、客廳裡都能聊聊書裡說些什麼。 接著試著以各章標題為問題,自問自答。如「這是我要讀的嗎?」「這是關鍵語詞嗎?」「我讀懂了嗎?」「作者想要說什麼呢?」「我讀不懂,怎麼辦?」 上面這些問題看似自言自語,卻也是一種自我監督。父母經常這樣問自己,為孩子做示範,一方面可以引發孩子的討論,建立家中的閱讀社群,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他們閱讀你正在看的書。如此一來,不僅親子之間多了些聊天的話題,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透過模仿,進而學習到如何進行閱讀的理解監督。 如果還不習慣和家人「聊」書,從現在起試試這個方法,相信一定可以體會到,原來書不只可以看,還可以「聊」,更棒的是,這將為家人編織出一段段難忘且珍貴的「閱讀」回憶!(本文摘自《教出閱讀力2 培養SUPER小讀者》•天下雜誌出版)

2010年01月09日
公開
46

演講~過敏,原來可以根治

第四場報名成功~ ****** 過敏,原來可以根治!陳俊旭博士的抗過敏寶典 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人鼻子過敏, 而且八○%的人有慢性食物過敏而不自知! 「過敏」代表身體正在「發炎」。 如果處理不好,發炎狀態從急性變成慢性, 身體就會長期出現濕疹或氣喘等「慢性發炎」疾病。 如果繼續惡化,就可能演變成自體免疫疾病, 例如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等, 最後甚至走向死亡。 不幸的是,主流醫學目前對過敏並沒有根本解決的方法, 加上環境污染、吃錯食物、壓力過大等等原因, 以致過敏的人越來越多,嚴重威脅著國人的健康。 以《吃錯了,當然會生病!》一書創下25萬冊驚人銷量的暢銷書作者、同時也是台灣第一位取得美國自然醫學醫師執照的 陳俊旭 博士, 從小就是一個嚴重過敏兒,後來利用所學的自然醫學和中醫, 幫助自己及許多人根治過敏。 在《過敏,原來可以根治!》四場不同內容的健康新知免費講座中, 陳俊旭 博士將把自己多年來克服過敏的獨門秘訣大公開, 希望國人能建立正確觀念,輕鬆向過敏說Bye Bye! 第1場:2009年11月22日(日)下午 2:00∼4:00 主題:過敏,原來可以根治! 地點:師大綜合大樓210展覽廳(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1號) 第2場:2009年11月28日(六)下午 2:00∼4:00 主題:向過敏說bye-bye! 地點:金石堂 信義店5樓書院(台北市信義路二段196號) 第3場:2009年12月12日(六)上午 10:00∼12:00 主題: 十大防敏絕招 地點:北市圖總館10樓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25號) 第4場:2010年1月9日(六)下午 2:00∼4:00 主題:過敏Q&A 地點:師大綜合大樓210展覽廳(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1號) 洽詢專線:(02)7741-6588 維爾康天然小舖 報名回函傳真:(02)7741-6589 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公司網址:www.wecarenaturally.com ◎因場地座位有限,敬請事先報名,以免向隅。 請填妥以下資料回傳報名,謝謝。 Yes!我要參加:□第1場 □第2場 □第3場 □第4場 □全部,出席人數: 人 姓名: 性別: 電話: 傳真: e-mail: 通訊地址: 是否為小舖會員? □是 □否 是否想加入會員且定期收到健康訊息?□是 □否

2010年01月07日
公開
44

多給機會練習 提升感統能力

【文╱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治醫師吳貞瑩】 現代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感覺統合更好, 而願意花費金錢上各種課程, 實際上,對一般的孩子來說, 只要父母在平日多給予機會讓他練習, 讓感覺與肢體動作得到良好的整合及發展! 究竟什麼是「感覺統合」? 簡單來說,就是各項感覺能與肢體動作做整合,感覺就是各項知覺, 當大腦整合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本體覺與前庭覺等外在的信息, 並配合做出適當的反應及肢體動作。 從各種感覺認識世界 的確,孩子一出生,就透過各種感覺開始認識世界, 藉由各種感覺,來認識自己的身體和他周遭的環境。 例如,剛出生的孩子雖然視力不佳,並無法清楚辨認媽媽的樣子, 但他仍可從味道、聲音來認識媽媽。 隨著各項知覺能力逐漸進步,肢體動作日益熟練,透過大腦的指令, 讓動作可與這些感覺整合在一起,如看到媽媽朝自己接近, 就會把手伸出來要「媽媽,抱抱」。 在嬰兒床上,媽媽常掛一些旋轉玩具, 當玩具放出音樂及旋轉時,音樂及視覺刺激會吸引寶貝的目光注視; 然後他慢慢想伸手摸玩具,一下摸不到,再試, 經過眼睛的目測並揣測距離,配合肌肉的伸展, 孩子終於能順利摸到玩具,進一步感受到玩具的材質、形狀。 父母在用心照顧孩子是否吃飽、營養是否足夠、身體是否健康時, 更重要的責任是,協助孩子認識世界,累積經驗, 學習如何因應環境的要求,扮演適當的角色。 失調易阻礙學習進度 當感統「失調」── 就是孩子有知覺或動作的障礙時, 容易阻礙很多事物學習的進度, 如口腔敏感的孩子,不敢吃硬的或軟的東西, 在更換副食品時需要更久的適應期, 往往會讓爸媽覺得很辛苦而遷就孩子, 但少了嘗試吃新食物的練習機會, 口腔肌肉的能力顯得更弱, 更無法順利咀嚼食物; 至於觸覺敏感的孩子,對衣服材質很敏感,每每換衣服時,總是哭鬧不休; 但不敏感的話,又容易疏忽危險的存在, 就像小嬰兒包尿布時,明明尿布中已有屎有尿, 不過,他不會因覺得不舒服而哭鬧,使得父母有時會忘記幫他更換尿布, 容易造成尿布疹, 或即使跌倒受傷了,也不會因為痛而哭泣, 等到父母發現孩子有瘀青傷痕時,也許是一兩天後的事了。 孩子會一直在嘗試中,讓自己的感統能力不斷進步, 當10歲時,整合的表現將趨於穩定, 在這之前,尤其是三歲前的孩子, 就讓他在一次又一次的遊戲中,體驗不同的感覺與回應的方式, 好增加自身的經驗。 個案•不想走路•耐力更差 一歲兩個月的敏敏,是父母的寶貝女兒。 不過,讓父母頭痛的是,敏敏會自行走路了, 卻很不喜歡自己走,每回出去玩,才走一兩步, 就撒嬌要爸爸抱抱,寧可當無尾熊, 也不願跟其他同年齡的孩子一樣, 像個電力十足的小車子到處走走,偶爾高興,才會要求下來自由活動, 但時間並不長。 媽媽發現別的孩子已經可以牽著著爸媽走路走很遠,有的甚至會跑步了, 她會要求敏敏自己下來走路,還刻意帶她去好玩的遊樂園或動物園, 希望能引起敏敏自己走路的興趣。 而爸爸的態度也不是不希望敏敏可以走得更久, 只是愛女心切的他,受不了敏敏的哭聲哀求而心軟, 為此,夫妻倆經常有所爭執。 遊戲中學習發揮能力 敏敏會走路,不過,因練習機會少,下肢的肌肉耐力低, 所以,走個幾步就會覺得累, 但是,父母要注意,愈不讓敏敏練習走久一點, 會讓其他大動作的發展一再被延緩。 想想,孩子剛開始學走路時,動作相當不穩又常跌倒, 但在持續的練習中,大腦會整合了視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 加上一次比一次走的更好的自信及了解探索世界的樂趣, 最後,孩子終於可以自己放手走路了。 然後,會跑、會跳、會爬樓梯, 甚至再發展邊跑邊玩球、接球等動作, 每一個環節都蘊藏複雜的知覺與感覺的整合, 只要有一環節的能力較弱, 如視覺判斷與動作協調性不佳,動作就會跟不上想法, 能力就會與正常表現的距離愈來愈遠。 建議敏敏的父母應積極的陪女兒練習走路, 如爸爸扶著女兒在後面走,媽媽拿著有趣的東西在前面吸引敏敏, 提高敏敏想自己走路的興趣, 或是讓敏敏自己推著玩具車到她喜歡的地方逛逛, 對敏敏這個年紀來說,就是要在遊戲中學習,讓她的能力得以發揮。 資料來源:2009年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2010年01月07日
公開
28

16:00臨時開會

16:00臨時開會

2010年01月07日
公開
25

李國修的教養理念

李國修的教養理念---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功德圓滿 李國修教3寶:想像力、幽默感、愛 【聯合報╱記者 何定照】2010/01/03 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與監製妻子王月,最近成為談親子教養的紅人。 一則「我就是要你功課爛」的電視訪問,被網友大量轉寄討論,不少人看得感動淚流。 寧願輸在起跑點 與「孩子,我要你贏在起跑點上」相反, 李國修喊出「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上」; 如此理念,其實是看似根本、卻常被忘懷的「對孩子的愛」。 李國修感觸良多:「我的中心思想,是『讓孩子過得像個人』。」 「贏在起跑點,只會毀滅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 李國修認為,國內教育政策要求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進「非常糟糕」, 太多父母把這當目標彼此競爭,比孩子成績、比上才藝班, 把孩子視為陶土,捏塑出自己達不成的目標。 然而孩子往往不快樂、不知自己要什麼, 他看過有孩子在拿到父母要求的文憑後,就離家出走甚至自殺。 不教知識教未來 李國修認為,知識該由學校教,父母則要意識到社會不會教的—孩子的未來。 他和王月不求孩子功課,只教給孩子三樣法寶:想像力、幽默感、愛, 鼓勵孩子發展興趣,進而找到自我。 兒子李思源小時功課不好,數學考八分,注音拼音不會, 小學畢業時倒數第三名的李國修, 只對他說了父親對當年自己說過的話: 「你念多少書都沒關係,不作流氓就好。」 他知道這個四歲就用數位攝影機拍動畫的孩子,必能找到自己的天空。 全家比賽哭大聲 女兒李慧凭從小愛念書,李國修覺得她太勤奮, 該抽離一下,反而常鬧她「忙裡偷閒一下,陪我去買東西」; 參加縣內演講比賽得第三名,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他卻建議女兒「有個體驗就好」。 他們在生活中力行想像力與幽默感,開車出遊, 李國修總耍寶裝在開飛機,學空中廣播; 買玩具時全家必唱自創的玩具歌; 在「不要壓抑」信仰下,大家還常比賽誰哭得大聲。 這樣成長的思源、慧凭,連在夢裡都是笑的,「我們在歡樂中長大」。 親子同睡感情好 夫婦倆還有個獨特見解:小孩和父母同睡時期愈長,感情愈親。 思源十二歲前,都和父母同睡,十七歲的慧凭也至今跟媽媽睡, 還誓言「我到婚前都要跟媽媽睡」。 滿是愛的家庭,並非一路無波。 王月曾憂心思源上網過久,在作家好友陳玉慧提醒「為何不把對別人的寬容對待自己的兒子」下,才鬆開自己; 王月慨嘆,夫婦倆雖開明,仍難抵國內教育體制,思源功課不好, 在校常受挫,國三時赴加拿大,現在準備讀美國大學電影系。 李氏家訓�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功德圓滿 【聯合報╱記者 何定照】2010/01/03 「我覺得我爸媽比我笨!」訪談中,高二的慧凭冷不防冒出這句話, 愛笑愛哭的一家,再度笑出眼淚。 慧凭說,她曾羨慕許多同學的父母是教授,可以教他們功課, 她卻從小學三年級後課業就得靠自己(王月在旁說:我真的看不懂)。 然而父母給她的生活知識、愛及快樂,都讓她好滿足, 更發現心情不好時,「最希望在身邊的不是好朋友,而是爸媽」。 這家看似另類,其實深繫三代傳承。 李家有條家訓:「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是功德圓滿。」 這是李國修國二時質疑父親「一生做戲鞋,都沒發大財」時,父親回他的話。 這話激勵李國修十八歲參加話劇社走上舞台後, 一走三十多年,也悄悄印在「妹子」(慧凭小名)心坎, 影響她早早發願:「我一生要做好的事,就是給父母最好的生活。」 思源的願望也跟父母有關。申請大學的自傳, 他寫「我一生的夢想是贏一座奧斯卡」,原因是十六歲時, 他看到父母因好友李安得了奧斯卡而感動落淚, 當下許諾自己也贏座奧斯卡,好「再看一次父母臉上的表情」。 慧凭最近拿到一只印章作為她的成年禮,也基於李家傳統。 李國修廿二歲時,父親送他的印章,至今仍是他的印鑑章; 從小看在眼裡的妹子,深知印章象徵意義, 在拿到印章時感謝得自動向父母磕頭。磕頭,也是李家過年的傳統。 孩子成長總有驚心動魄時,小時怕鬼的思源, 十二歲時宣告獨睡一間房,離去的背影看在媽媽眼裡,是「身體的獨立」; 十三歲時,思源問爸爸:「你怎麼找到自己的?」那離開爸爸房間的背影, 對王月來說,又是「心靈的獨立」。 找到人生方向的哥哥,立志拍電影,還延續爸爸「我願意死在舞台上」誓言, 說「我要永遠活在舞台上」; 妹妹則打算念藝術行銷,幫哥哥賣電影。 這對從小跟著父母排戲的「劇場長大的小孩」,果然承襲「戲」胞。 最近給爸爸的卡片, 妹子寫「有人說爸爸是女兒上輩子情人,如果是真的, 我相信我上輩子一定很幸福」。 *給孩子的一句話~ 李國修:在成長中找到自信,在生活中找到想追求的未來。 王月:希望你們成為懂得愛人與被愛的人。 *教養理念~ 李國修:讓孩子過得像個人、輸在起跑點上。 王月:被寵愛的小孩不會變壞,但一定要是有愛的寵。 不要做直升機父母,要做紅十字會,急難時在第一時間出現。

2010年01月06日
公開
8

固定開會

固定開會

2010年01月05日
公開
32

偷走孩子專注力的4大兇手

作者:許芳菊  出處:親子天下 根據《親子天下》調查:94%中小學導師認為學生專注力不足的現象很普遍。為什麼現在的學生專注力都變差?是誰偷走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小偷一:睡眠不足 《親子天下》針對三千多位中小學生的調查發現, 「沒睡飽」是孩子上課無法專心的頭號殺手。 其中「家庭作息不正常」、「過度學習」更是導致孩子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 家庭原本應該是提供孩子穩定作息的地方, 但台灣很多家庭卻是經常一團亂。 專家發現一個班級裡常常有五分之一的孩子來自單親家庭, 複雜的家庭生活,讓孩子無法專心。 而大人把自己的生活與孩子的生活做適度的切割, 也讓孩子跟著父母幾點睡,他們就幾點睡,當然注意力不好。 學習過度也是造成孩子沒睡飽,上課無法專注的原因之一。 根據《親子天下》調查,台灣的中小學生,在學校教室上了一天課之後, 有超過六成(在都市超過七成)的孩子還要上安親班, 有些小學生甚至到晚上十點才從安親班回家。 當孩子上了一整天的課,身體與腦力都呈現極度疲倦狀態, 永遠被逼著寫功課,永遠沒有主動學習的快樂經驗, 當然也就沒有機會練習專注。 專注力小偷二:老師上課太枯燥 《親子天下》調查顯示,「老師上課方式太枯燥」(45.8%), 是學生認為他們上課無法專心的第二大原因, 尤其是都市裡的小孩,老師上課太枯燥甚至是讓他們無法專心的最主要原因。 任教於國小的宋老師就不諱言,學生不專注,有一半的原因老師要自己檢討。而另ㄧ個現象是:有64%的導師認為學生上課不專心, 是因為上課內容安親班都教過。 安親班還會超前學校進度,學生有時還會質疑學校老師教的不對, 讓老師面臨更大的教學挑戰。 專注力小偷三:上課內容太難 但另一方面也有將近相同比例的學生(44.2%), 覺得上課內容聽不懂,所以無法專心。 尤其到了國中,同一個班級中學生的程度落差更嚴重。 任教於國中多年的陳主任發現:平均一個班級在上理化課時, 約有五分之一處於完全聽不懂的狀態。 有些老師為了方便管理讓學習落後與無法專心的孩子, 全部坐到同一區(常常是最後面), 更讓原本便落後的學習狀況,雪上加霜。 專注力小偷四:一心多用,媒體聲光刺激太多 根據《親子天下》的調查,超過三成的學生, 會一邊寫功課一邊聽音樂或上網、打電腦、講電話或做其他的事。 國中生尤其嚴重,將近四成的國中生有一心多用的情形。 尤其數位媒體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很大,一個刺激接著一個刺激, 不經循序漸進,也不須要觀察等待的注意力模式, 在這個聲光當道的時代,各種數位多媒體已經成為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強力殺手之一。

2010年01月05日
公開
9

15:00臨時開會

15:00臨時開會

2010年01月05日
公開
10

對付小孩在街上吵鬧的絕招~~到底誰丟臉??

對付小孩在街上吵鬧的絕招‏ 4歲的小明和33歲爸爸在路上經過一家冰店。小明:「爸爸∼我要吃冰棒。」爸爸:「不行,沒營養。」小明:「我要吃!」爸爸:「別在街上吵,很難看!」小明:「我不管!我要吃,我要吃!!」 中間哭鬧了5分鐘吧,其實在熱鬧的街上,拖著一個小鬼吵死人的小鬼是很丟臉的,但是小明的老爸可是真強者,既沒有不耐煩,也沒動怒,他只是…趴!倒在地上,翻白眼… 小明:「(大驚)!!爸爸!爸爸!……」小明嚇呆了,在街上哭的鼻涕眼淚狂噴。聚集的路人越來越多,看著一個小明一直搖他昏迷的爸爸。路人們:「怎麼了?要不要叫救護車?小弟弟這是你爸爸嗎?」 小明:「嗚嗚……爸爸,我不吃冰了,快起來……」小明的爸爸突然說道:「很好。」然後若無其事的站起身,拍拍灰塵,抬頭挺胸,點根煙。 路人們大驚的看著小明的爸爸。 爸爸:「大家好,已經沒事了。」滿頭問號的路人們逐漸散去。 爸爸:「被一堆人圍觀,很丟臉吧?」小明:「… 嗯(點頭)。」爸爸:「所以,以後不要在街上吵鬧。身為一個男生有三優: 『行為要優雅、談吐要幽默、內在要優秀』。在大馬路上丟人現眼,太失敗,不夠資格當男人。」小明:「懂了(點頭又點頭)。」 小明覺得超丟臉,但他覺得有一半是他爸爸丟的…雖然他爸爸完全不在乎。不過,往後,小明再也不敢在街上喧嘩吵鬧,一次都沒有

2010年01月05日
公開
9

爬爬48

爬爬48

2010年01月01日
公開
13

元旦祭暨月並祭

元旦祭暨月並祭

2009年12月31日
公開
45

「直升機父母」增,小孩生活能力ORZ

為什麼會有孩子以為雞有4隻腳或6隻腳?追究其原因,其實有些家長扮演「直升機父母」的角色,不時在小朋友上空盤旋,注意他們的一舉一動,從人生方向到小細節,甚至削水果,父母都親力親為,捨不得孩子花時間在生活瑣事上,但這卻恐怕讓小孩失去生活的能力,變成溫室裡的花朵。 尖叫聲此起彼落,住在都市的小朋友,難得出家門,因為平常是爸爸媽媽,把他們「保護」的無微不至。記者:「芭樂有籽嗎?」國小學童:「有。」記者:「芒果呢?」國小學童:「沒有。」 國小學童:「都是我爸媽削好給我的。」記者:「爸媽削好,所以你沒看到籽?」國小學童:「對。」 記者:「你自己想來攀岩的,還是爸媽幫你報名的?」國小學童:「爸媽幫我報名的。」 童言童語,卻反映現代家長的心態;怕小朋友吃虧,怕小朋友受傷,乾脆就把寶貝關在家裡。 曾經有一份雜誌調查顯示,國中、小學童最常玩什麼?「上網」榮登榜首,「運動」緊跟在後,第三名則是「看電視或DVD」;另外一份報告則指出,中小學生平均一天花9個小時在上課,另外還要騰出3個鐘頭補習,再扣掉睡眠的時間,休閒活動根本不到4小時。 而且這休閒的時間裡,也不一定是戶外活動,恐怕都是「宅」在家吧。攀岩老師鍾明均:「有些家長,他們家的孩子在攀岩時,他會流下汗,手心會流汗。」 專家說,這些家長內心其實很恐慌也很矛盾,就怕孩子比不過人家;但過分介入和照顧的同時,小朋友可能學校功課一級棒,生活能力卻大大缺乏。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108/8/1uk5y.html

2009年12月31日
公開
39

「繽紛公館水岸」花卉展

感謝小菁菁的媽媽分享 [好康]水博館至99/1/17免費入園 自由時報〔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台北自來水園區今天起展開為期1個月的「繽紛公館水岸」花卉展,園區以大型風車、小動物綠雕與耶誕花卉妝點出繽紛色彩,下午還有音樂表演,活動期間入園參觀完全免費。 台北自來水園區今年加入台北花卉展,首度變身花卉庭園,236種花卉、上萬盆花草變化出各式造型,入門的「搭雪橇的小矮人」,似乎是捎來耶誕氣氛,還有聖誕紅堆疊成的蛋糕與雪人,相當有意思。 巴洛克造型的自來水博物館在萬紫千紅的花卉點綴下,更顯優雅,不只有室外花卉展,在水資源教育館中也有名家花藝作品展,展期至明年1月3日。 開幕音樂會今登場 入園免費 園區即日起至明年1月17日入園免費,今天下午2點舉辦「花卉展開幕音樂會」,邀請金曲歌手蕭煌奇、排笛王子張中立與爵士鼓王黃瑞豐帶來民歌、爵士、拉丁及古典等組曲,讓悠揚樂曲搭配花團錦簇的美景驅走寒冷天候。 25日晚上7點半有「水博聖誕音樂會」,由國家實驗合唱團、台北市立國樂團附設合唱團及知名音樂家葉樹涵教授率領師範大學管樂隊攜手合作,演出東西方經典民謠及耶誕組曲,與民眾共度耶誕節。 26日下午2點半「水岸嘉年華」活動,則有小丑雜技、魔術表演,另外還有歌手庭竹現場演唱。 家族名稱:永和市公所生活圈家族網址是:http://www.babyhome.com.tw/club/club.php?gid=2149

2009年12月31日
公開
34

大安森林公園花卉展

http://www.2010taipeiexpo.tw/site/expo/public/story/index.html http://www.2010taipeiexpo.tw/mp.asp?mp=3 http://taipeiexpo2010.pixnet.net/blog 臺北花卉展豋場 為明年2010花博暖身造勢分於今(19)日登場的「臺北花卉展」,成為「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地前哨站,選在佔地廣闊的大安森林公園開場,吸引許多民眾慕名前往觀賞,可說是萬眾矚目的焦點!這次臺北花卉展將展出2010臺北花博主題展館外觀模型,民眾還可以搶先目睹幾近擬真的主題花卉花海,體驗花博的獨特與震撼,率先替2010臺北花博暖身、造勢! 竹編芽比 傳達環保意念 臺北花卉展今年主題定為「印象花博˙夢想2010」,展場以意象及縮影的設計手法進行佈展,讓民眾可優先一睹2010臺北花博會場的特色與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選在花卉展舞台前方,規劃顯眼且最具有花博意涵的主題展區,以「彩花流水新視界」為設計基礎,透過不同色彩與種類的植栽,呈現流水原有的流暢弧線,並以不同的植栽高度表現地球的陸地與海洋,營造出花卉生生不息和極具生命力的意涵。周圍再搭配十分繽紛的立體植栽牆與造型花壇,不僅設有解說牌,還有吉祥物互動裝置,民眾翻動花精靈立牌,便會產生動畫效果,引人駐足觀賞。 有別於以往花博皆使用花精靈為宣傳元素,這次選擇以種子寶寶「芽比」為佈展主角,引用「芽比」給人充滿希望與夢想的印象,並透過較環保的竹編架構,重新呈現花博吉祥物「芽比」想要傳達的意涵與理念,幾乎與人一樣高的「芽比」竹編裝置藝術,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搶先感受花博會 享有雙重體驗 這次花卉展中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所佈置的主題展區,全數皆使用來自於臺灣的原產花卉植栽,如:海棠、鼠尾草、萬壽菊、金魚草等,不僅照顧到臺灣在地的花農,也確實傳遞2010臺北花博舉辦的精神與理念。 另外,花卉展中也將擬真呈現花博會展出特點,如花茶殿、林下花圃、花之隧道、「夢想、未來、生活」三館、舞蝶館、大佳水生植物、蕨類植物、寰宇庭園區等;在週末假日時,除了安排精彩豐富的藝文表演外,不僅會有與民眾互動的有獎徵答,花精靈也會於整點時間遊園與民同歡。快走訪一趟臺北花卉展,搶先感受2010臺北花博的繽紛與美麗,及臺北花卉展的獨特風貌,雙重的體驗與享受,絕對會讓人流連忘返! 臺北花卉展自98年12月19日開展,持續展出至99年1月17日,歡迎民眾踴躍參觀,為2010臺北花博暖身,將花博之美烙印在遊客心中,並將興奮及愉悅的心情,延續到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