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麵包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0年05月08日
公開
44

(晚)免費兒童英語戲劇

中永和家長別錯過!母親節最適合親子共賞兒童英語戲劇 免費索票! 010佳音英語給親子的最佳獻禮~兒童英語劇”桃樂絲的奇幻旅程”! 演出地點: 永平國小活動中心3樓大禮堂 演出時間:5/8 (六)晚上7:00(6:30開放入場) 一個好看的故事,可以活在孩子心中一輩子! 故事的力量是無形卻強大的,你永遠想像不到孩子們透過故事,學到了多少,這是別的媒體都無法複製的經驗。 「佳音兒童文教基金會」於2004年創辦「佳音英語兒童劇團」,積極致力於戲劇教學與英語戲劇之推廣,和知名的兒童劇團合作,共同設計培育課程及演出製作,6年來,67場演出,94位孩子站上舞台,69,847人次參與觀賞,佳音英語兒童劇團要讓台灣每一位孩子都有看戲的機會! 2010年度巨獻”桃樂絲的奇幻旅程”,改編自國外經典童話故事「綠野仙蹤」,結合戲劇、優美的旋律、動感的Rap、神奇的魔法。「桃樂絲的奇幻旅程」就像人生旅程的縮小版,旅程中會受挫、難過、無助,但唯有面對才能跨越,就讓孩子一同與佳音英語劇團,找到旅程中的愛、友誼、勇氣、智慧! 【劇情簡介】 來自堪薩斯州(Kansas)的小女孩桃樂絲(Dorothy)和她的寵物狗托托(Toto)因為一場龍捲風(cyclone)而來到了一個奇異的國度,並意外打敗了邪惡的西方女巫(Witch of the West)。好心的東方女巫(Witch of the East),告訴桃樂絲(Dorothy)只有前往翡翠城(The Emerald City) 找到歐茲男巫(The Wizard of Oz)才能再度回到堪薩斯州(Kansas)和阿姨團聚。於是桃樂絲(Dorothy)和托托(Toto)踏上了一場奇幻的旅程,旅途中他們遇到了尋找腦袋的稻草人(Scarecrow)、尋找心的錫人(Tinman),以及尋找勇氣的獅子(Lion)。他們結伴前往翡翠城(The Emerald City),希望歐茲男巫(The Wizard of Oz)能賜給他們心中的渴望:回家的路、腦袋、心及勇氣。然而在經歷一連串驚險刺激的旅途過後,他們才發現原來那歐茲男巫(The Wizard of Oz)只不過是個有智慧的男人。但是桃樂絲(Dorothy)、托托(Toto)、稻草人(Scarecrow)、錫人(Tinman)以及 獅子(Lion) 也因此找到了永恆不變的愛、一路相挺的友誼、面對挫折的勇氣、肯定自我的智慧。 【導演的話】 稻草人要一個腦袋,錫人要一顆心,獅子要勇敢,桃樂絲和托托要回家,那我們要什麼?還缺少了什麼?一張中獎的樂透彩券,一個可以自動工作、整理家務的機器人,還是我們其實早已經擁有,卻都沒有察覺到? 現在的小孩有太多被爸媽付予的責任和目標,考試考滿分、比賽拿第一名、學五花八門的特殊才藝,但這一切都比不上品德教育來的重要。他們學會了比較的技能,學到了謀生的工具,卻不知道怎麼和人相處,怎麼和人溝通,怎麼應對進退,怎麼尊重別人,怎麼做一個好人。 大朋友們,你們是否自己也應該學著更負責任、更有擔當一點? 像桃樂絲一樣,給孩子、也給自己一趟未知的旅程,拋開重重保護和溺愛,勇敢地去探索學習吧! ☆☆☆☆☆ 今年佳音英語永平、網溪分校強力爭取,協辦全國巡演第一場演出,台北縣市只有兩場觀賞機會,機會難得敬請把握! 為有效掌握席次,請家長儘速登記所需票卷。(適合觀賞年齡:四歲以上,全英語發音中文字幕)。 【索票方式】 1.現場報名:報名表親交佳音英語永平、網溪分校。 2.傳真報名:將報名表填妥傳真至(02)2231-0485。 3.E-mail報名:請提供報名表所需資料,mail至[email protected] ,信件主旨命名為-『5/8戲劇索票-(學生姓名)』 4.部落格報名:http://j22331997.blogspot.com/ 網誌留言即可 ☆2、3、4項報名後請來電確認報名成功,永平佳音確認專線(02)2233-1997#201 黃老師 ☆入場卷將於開演前一週陸續發放,若有異動,請務必提前告知。

2010年05月07日
公開
43

爬爬70

爬爬70

2010年05月05日
公開
48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性

From:城堡裡的王子與公主 ((來源:www.sina.com.cn 《怎樣做•好父母》叢書)) 家庭教育中尊重孩子的天性是很重要的,會促進孩子完整人格的形成。  金丹是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一天,美術老師要求孩子們在課堂上完成一幅想像畫,孩子們可以想到什麼畫什麼,任意想任意畫。對於早就討厭每堂美術課都沒有一絲活力、找不到主動機會的金丹來說,高興得心花怒放,一下子被調動起了積極性。  金丹很快完成了作業。老師接過金丹的作業一看,臉一下拉得老長老長,沒有做任何的分析,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口氣嚴厲地批評了金丹:“你畫的是什麼?簡直是亂彈琴,胡鬧!你的想像意識怎麼就那麼骯髒,那麼下流啊!你知不知道你的行為屬於什麼性質?你們都抬起頭,好好看看他畫的是什麼?你們看看這樣的下流東西能不能通過?”老師把金丹的畫舉起來讓同學們來看:畫面上是一個裸體小男孩兒站在石墩上,瞇著眼張開嘴大笑著,一手豎起大拇指,一手扶著小雞雞,尿出來的小便畫成一個個小泡泡,正在澆灌下面花盆裡的小花,花瓣是用簡單的笑的臉譜組成的。圖畫的命題為“寶寶唱歌花兒笑”,批註是:“小便是有機化肥,肥水不能外流”。正因為有老師這樣一番批評指責和負面引導在前,引起同學們的哄堂大笑也就不足為奇了。 老師很生氣,把金丹的畫重重地扔在金丹的面前,呵斥道:“你馬上給我重新畫,必須認認真真地畫!畫不好就別想回家了!” 金丹雖然不是很明白老師前一番話的真實分量與實質內容,但從老師的語氣和臉部表情以及從同學的起哄嘲笑中,敏感地覺得老師說的不是一般的不好,看老師不認可自己認真完成的畫,還要求自己重新畫,金丹感到受到了侮辱。 “老師,這畫是我畫的,怎麼了?我哪裡畫得不夠認真了?您憑什麼說我不好,憑什麼要我重畫,您說清楚!” “你還嘴硬!你看你畫的是什麼下流東西?”老師見金丹膽敢頂撞他,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因為我不知道什麼是下流,所以我認為我沒有畫您說的下流東西,只知道我畫的是人體雕塑。人體是最美麗、最神聖的,很多大城市的廣場上、公園裡都有,兒童公園也有,法國首都巴黎廣場上就有!那是美的展示,而不是您認為的下流!”金丹說得理直氣壯,一點兒也不讓步。 “沒錯沒錯,兒童公園裡就有。” “是的是的,很多國家的城市中心廣場上都有。” “我看到過省美術學院的操場上也有……”同學們感到金丹說得很對,又轉向支持金丹的觀點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課堂上亂哄哄的。 “你……你你你……誰要你畫什麼人體雕塑了?你不尊重老師,不遵守課堂紀律,還強詞奪理強嘴。”老師見金丹那麼頂撞他,再看同學們這七嘴八舌亂哄哄的課堂,覺得太丟面子了,於是把怨氣都遷怒在金丹身上。 “我哪裡不遵守課堂紀律了?我有不尊重老師嗎?我就是按您的要求,認真完成了作業,您沒有特別說明不能畫人體雕塑,我沒有錯。學生規則和少先隊隊章裡,都沒有規定學生不准與老師理論,沒有規定說不可以發表不同的意見。我不是強嘴,更沒有不尊重老師,是老師不尊重我認真完成的作業。”老師沒有想到小金丹會這麼倔強,而且是這麼得理寸步不讓,咄咄逼人,讓他下不了臺。 “你是誰家的孩子這麼沒有教養,你的父母就沒有教過你最起碼應有的禮貌嗎?把你的父母叫來!否則你以後就不要上我的美術課。”老師被金丹惹火了,氣急敗壞地走出了教室。 不久,金丹的媽媽接到一個電話:“我是你兒子班上的美術老師,你現在馬上到學校來一趟。你兒子的品德問題很嚴重,思想意識行為非常不端,小小年紀就滿腦袋下流的事,並把這種行為帶進了課堂作業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他要是再這樣發展下去,不但不會有什麼出息,而且是非常危險的。你們做家長的,應該嚴格管教好自己的孩子。”猛然劈頭蓋臉地迎來這麼一頓沒頭沒腦的數落,弄得金丹的媽媽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還沒等她回過神來,耳機中傳來了“嘟嘟嘟”的短音,很顯然,對方已經掛機了。當金丹媽媽瞭解事情原委後,不但沒批評金丹,反而表示支持他。金丹提心吊膽地怕受到媽媽責怪的心終於放下了,童真的笑容又回到了金丹的臉上。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獨立的人格。就人格而已,不應有家長與孩子之分,不應存在老師與學生之分,人人都應該是平等的,誰也不例外。在孩子最初的人格形成時期,我們應該給予他們平等公正,給予他們光明燦爛的空間。 尊重他們的思維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各年齡段的孩子有他們自己的理解氛圍,有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孩子往往對一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甚至是非常可笑的事情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他們的思維是單向的、不成熟的,他們是靠著眾多的單向思維使自己不斷地豐富認識,積累經驗並產生智慧的,這給孩子日後的認知能力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作為家長,作為老師,如何對待他們,給孩子一句積極上進的鼓勵,給孩子一個肯定的眼神,給孩子一句不切實際的批評,給孩子帶有不公正的評價,對孩子的思維肯定與否,都將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可低估的影響。所以,作為家長或老師,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謹言慎行,千萬不要因為自己一些不負責任的話而傷害了孩子純真的心靈。

2010年05月04日
公開
53

讓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

From:城堡裡的王子與公主 ((來源:www.sina.com.cn 《怎樣做•好父母》叢書))   青青到紅紅家玩耍,紅紅拿出了她最喜歡的泰迪熊,青青也帶來了心愛的小皮球。歡樂融洽的氣氛剛持續一會兒,客廳裡忽然傳來了兩人的吵鬧聲,紅紅媽連忙過去了解究竟。原來,青青想玩紅紅的泰迪熊,紅紅不給,還非要青青把小皮球給她玩,兩人誰也不讓誰,爭執就這樣發生了。   紅紅媽想了想,決定先不指責孩子的過錯,她對兩人說:“你們想不想和森林裡的小白兔玩遊戲呢?”孩子們的興致馬上被“遊戲”兩個字吸引住了,興奮地說:“想啊,我們該怎麼玩呢?”紅紅媽說:“小白兔來到了森林裡,獨自一人非常寂寞,想玩玩具了,可是哪裡有玩具呢?”青青聽了,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的小皮球,說:“我有小皮球,讓我和小白兔一起玩吧!”紅紅也迫不及待地說:“我有泰迪熊,讓我也陪小白兔玩吧!”兩個孩子樂顛顛地拿出自己的玩具,忽然間明白了這才是最快樂的遊戲方式,於是又開心地重新玩耍起來,剛才的不快也就煙消雲散了。   顯然,這是一位聰明的媽媽,她巧妙地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並從中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生活中,家長經常會遇到此類情況,由於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習慣了獨自佔有物品,缺乏與人分享的體驗。家長切勿忽視孩子過度的獨佔心理,也許這小小的毛病將為孩子日後的性格埋下自私的種子,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不過,年紀尚小的孩子不習慣與人分享是很自然的,他們常常認為,凡是到手的東西都屬於自己。這時家長要及時給孩子灌輸分享的概念,教孩子享受分享的樂趣。孩子通常願意討大人歡心,期望大人誇獎,因此只要家長的教導方式恰當,大多數孩子到了五六歲時,都願意和夥伴一起玩耍,共用樂趣。   一天,崔女士在給兒子講完一個故事後,故意問兒子:“曉斌,媽媽來考考你,看你剛才有沒有認真聽故事,好不好?”   兒子興奮地說:“好啊,好啊!”   崔女士問他:“小姑娘為什麼高興?”   兒子回答:“因為小動物都誇她的房子漂亮。”   崔女士又問:“後來,小姑娘為什麼又不高興了?”   兒子回答:“因為她不同意小動物到她家玩,小動物都不跟她做朋友了,她感到很孤單。”   崔女士接著問:“小姑娘為什麼又高興了呢?”   兒子回答:“因為她最後同意了小動物到她家玩,小動物又和她做朋友了,大家玩起來很開心。”   通過這樣的引導,可以讓獨生子女明白分享是快樂的。 後來,孩子說的一句話使崔女士感到很安慰:“媽媽,我不喜歡前面的那個小姑娘,我喜歡後面的小姑娘。以後我有好玩的東西,一定要跟別人一起玩。這樣,別人才會喜歡我。”看來,崔女士的兒子已從小姑娘這一形象中知道了有好東西不應該一個人獨享,懂得與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2010年05月04日
公開
13

袖珍博物館5/4~5/9參觀

袖珍博物館5/4~5/9媽媽帶小孩來館參觀媽媽免費入場。 PS.團體不適用 http://www.mmot.com.tw/4-4.htm 台北市建國北路一段 96 號 B1 Tel :(02)2515-0583 週二∼週日 10:00∼18:00 (最後入館時間 :17:00) 週一休館(逢假日順延至次日) 成人票180 優待票150(學生、軍警、65 歲老人、殘分障人士) 兒童票100(國小、幼稚園學童、110 公以上兒童)註:團體參觀時,110公分以下之兒童須收50元清潔費。 @ 團體票 20 人以上團體購票 9 折優待 @購買優待票者請出示相關證件以茲證明 1.年紀太小的兒童,不論是否需要購票,均須有師長陪同,方可進出展場。進場後,請勿任令兒童於展場內跑進跑出,若僅兒童一人,本館可能拒絕其單獨進入展場。每位家長限帶兩名以內110公分以下兒童入場,以維持參觀品質,請見諒。 2.本館館藏皆為獨一無二的收藏品,請勿於展場內奔跑嘻鬧,或敲擊安全罩等,若造成破壞或損傷,必需賠償。 3. 本館全面開放拍照及攝影,但不得使用閃光燈及角架,或其他可能影響別人參觀之用具,若勸阻無效者,本館可能要求暫時保管該物件,直至離館為止。 4. 導覽服務需提早於七天前預約,以便安排導覽人員,恕無法臨時提供導覽服務。 交通路線: 搭捷運轉乘公車到袖珍博物館 1. 在淡水線的中山站轉乘:由1號出口出來後,面向南京東路往左轉,走約100公尺,可見到公車站牌(因捷運正在施工,可能前後移動,請留意),請搭 306,266,288,282,棕9等公車,到南京建國路口站下車,下車後往伯朗咖啡館方向,沿建國北路向前走約200公尺即到本館 2. 在木柵線的南京東路站轉乘:在兄弟飯店前面的南京東路上,請搭306,307,266,288,282,棕9等公車,到南京建國路口站下車,下車後,過馬路往伯朗咖啡館方向走,然後沿建國北路向前走約200公尺即到本館 3.台北車站捷運站:在新光三越站前店前,請搭307公車,到南京建國路口站下車,下車後,過馬路往伯朗咖啡館方向走,然後沿建國北路向前走約200公尺即到本館 站名:南京建國路口 248 266 279 282 288 292 306 307 46 604 622 652 668 675 711 紅25 棕9 在南京建國路口站下車之後,會在南京東路與建國北路口看到一間伯朗咖啡館,就往伯朗咖啡館方向延著建國北路走約兩分鐘,就可以看到博物館的帆布海報了

2010年04月30日
公開
7

pm進公司

pm進公司

2010年04月29日
公開
10

放對位置

From:亞亞-幸福驛站 http://www.babyhome.com.tw/bb/464447 文�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放對位置 就是天才》 美國有一艘驅逐艦到越南做友好訪問, 這本來是例行公事,會引起媒體注意, 是因為這艘驅逐艦的艦長是當年西貢淪陷時逃出來的小難民。 . . 一九七五年四月三十日,只有五歲的Le-Ba Hung跟隨其他難民乘著竹筏, 在海面上漂流了兩天兩夜,才被一艘美國軍艦救起,把他們帶回美國。 他長大後發憤圖強,以優異成績進入美國海軍官校, 又因為努力向上,被升為驅逐艦艦長, 三十九歲的他終於有機會回到當年逃離的故鄉。 記者訪問他時,他說當年他是一個沒有人要的小難民,美國收留他, 給他機會,做到艦長,統御一艘軍艦,乘風破浪去完成他的大志。 他對美國不計較膚色、種族,給他教育,讓他出頭,非常感激。 他說英雄不怕出身低,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他的話給了越南青年很大的鼓勵。 . . 我最近正好去胡志明市演講,看到他們的大學生非常用功, 大熱天坐在校園樹蔭下念書,越南天氣很熱,約有攝氏三十度, 空氣溼溼黏黏的。本來想問他們為什麼不進教室讀書, 後來才知道因為校園很小,教室設備也不好,圖書館的書更少, 他們拿著老師自己編的教科書努力讀,看了很令人感動。 就像那位艦長說的,心中只要有希望,再多的苦都吃得下來。 . . 回來後,看到南港高工的學生拿到全國技能競賽的金牌。 這個學生當年基測的成績只有八十一分,被同學嘲笑, 但是努力學習,他現在是金牌得主。 其實,人都有長處,只要找到興趣, 學得慢沒有關係,勤能補拙,鐵杵能磨成繡花針, 只要堅持下去,自然能闖出一片天, 因為老天是不負苦心人的。 . . 報上說,雖然他是晚上上課, 但是他每天一大早就到學校學習。 老師問他為什麼? 他說:「到學校就很快樂,聞到工廠的油漬味,精神就特別好。」 聽到這句話就知道他一定會成功。 當學習是快樂的,他就會自動自發的好好學,不需要人督促。 . . 這則新聞很鼓舞人心,後段班的學生不必氣餒,老師也不要放棄他們。 西諺說:「沒有什麼叫天才,只要放對位置, 將他的能力發展出來,就是天才。」 我非常反對「後段班」或「放牛班」這些名詞, 開竅得晚並不代表笨,更不是孩子的錯,它是基因上的關係。 教育者應該要有耐心等待孩子成長和成熟;如果每個人都一樣, 孔子三千年前就不必說「因材施教」了。 把孩子編入放牛班,是在他還沒有起步就倒打他一耙, 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每次看到後段班學生出頭天,我都很高興。 天下沒有不能教導的孩子,給他機會,他會表現給你看。 . . 孩子心智的啟發,不可以用錢來衡量, 我們不知道這個孩子什麼時候會做出什麼事而改變了世界, 就像前面說到的艦長或拿金牌的孩子一樣。 伸出手幫助一個孩子,幫他繳學費, 替他多準備一個便當,甚至是口頭鼓勵都好, 只要一個孩子因我們而改變,我們在這世界上就沒有白走一趟。 . . 這兩個新聞讓我快樂了一天,把它分享出來, 希望每個人都看到社會的希望。 . . **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2009/12/08 家庭版 savage garden - I knew I loved you 1999年11月,野人花園第二張《認定》專輯Affirmation,首支單曲I knew I loved you在告示牌排行榜連續四週冠軍。

2010年04月29日
公開
6

趕工作

趕工作

2010年04月29日
公開
35

爬爬69

爬爬69

2010年04月27日
公開
48

觸覺防禦-讓孩子情緒失控

From:Didi & Mama 孩子情緒失控,有時並不是個性問題,而是因為感覺統合理論中的「觸覺調節失調」,對接觸刺激出現障礙所導致,如果出現類似狀況,還需要父母給予多點耐心與刺激,幫助他走出「壞脾氣」。 【撰文�鍾碧芳;諮詢�萬芳醫院職能治療技術長 王淑真】 (圖片�bobo小天才雜誌提供) 【案例】 •小妤對穿衣服很有意見,也很堅持,就連在寒冷的冬天,也一定要穿上美美的短裙,常常令媽咪擔心她會感冒。 •面對媽咪準備的飯菜與點心,佑子總是依照心情來決定要吃的份量,對那些需要用咀嚼的蔬菜水果,更是敬謝不敏,媽咪每次餵飯,都要費盡心思,連哄帶騙,他才願意勉強咬上幾口。 •每次到了洗澡時間,就讓媽咪異常痛苦,因為遙遙總是不喜歡肥皂抹在身上的感覺,更別提在他頭上出現泡泡的洗髮精,使得媽咪經常需要在他大哭大鬧的情緒下,幫他快速洗個戰鬥澡。 你的孩子有類似上面的狀況嗎?很多父母或許會單純以為這只是孩子脾氣拗、很難搞,萬芳醫院職能治療技術長王淑真表示,有些會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小毛病,其實是因為感覺統合理論中的「觸覺調節失調」,也就是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對調節與解讀碰觸皮膚、毛髮的觸覺刺激出現障礙所致。 認識觸覺刺激及重要性 觸覺刺激是幫助孩子與外界環境互動,協助他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主要觸角,如果發生嚴重的觸覺調節失調,就會造成個體對觸覺刺激產生防禦的現象,王淑真指出,這就是一般人常說的「觸覺防禦過度」。 當孩子出現討厭別人幫他洗頭,或對某些材質的衣物感到厭惡,甚至出現好動、不易專心、情緒不穩等現象,且無法有效、迅速的分辨處理深度與重壓的觸覺刺激時,嚴重時就可能會有動作笨拙、反應慢、堅持度高、不容易專注等行為與學習的障礙問題。 王淑真表示,觸覺刺激簡單可分成輕度與重度兩種,由皮膚接收到的輕壓或輕觸的刺激,在嬰兒時期就已經逐漸發展成形,且對早期發展有著重要的角色,因為藉著敏感的觸覺,嬰幼兒才能輕易地找到母親的乳頭,完成吸吮的動作。 而深度、重度的觸覺刺激則是指中樞神經系統,這類的觸覺作用則能分辨物體的物理特性,如形狀、大小或重量等感覺,她指出,如果缺乏這種感覺,就很容易在知覺動作上出現障礙。此外,深度、重壓的刺激也能穩定嬰兒的情緒,協助與母親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可說是人際發展的重要因素,她進一步說明,隨著年齡的成長,良好的觸覺解讀能力還能幫助分辨自己與外界物質的不同,協助建立安全感並且穩定情緒。 (圖片�bobo小天才雜誌提供) 造成觸覺防禦的原因 至於會造成觸覺防禦過度的原因,通常是因為觸覺系統發展不成熟,以致對外界的觸覺刺激辨識能力不足或混亂所引起,有可能因為出生前後曾經發生缺氧的現象,使得觸覺神經核受到傷害。此外,也有研究指出,如果嬰兒時期缺乏被父母撫觸的機會,使得他對觸覺刺激無法適時的反應時,時間一久,就會養成排斥面對外來的種種刺激。 觸覺防禦的特徵 如果發現家裡的孩子不喜歡讓人減頭髮、修指甲、洗頭,或者有過分的防禦性打人、推人等動作,再加上很怕熱、又怕癢,或是經常留意衣服後面的標籤時,就可能有觸覺防禦的現象,特徵歸納如下: 1. 不喜歡讓人碰觸身體或臉部,對日常活動如洗頭、洗臉、剪指甲、剪頭髮等感覺厭惡。 2. 對旁人不小心或輕度的碰觸會出現攻擊性反應,因此常常發現他有防禦性打人、推人的動作出現。 3. 感覺較一般人怕癢、甚至很在意衣服後面的標籤。 4. 情緒經常處在不穩定的狀況,容易莫名地生氣、哭鬧。 5. 個性偏執、不喜歡學習新的事物。 6. 怕生、退縮,較易與親人相親近,且依賴感重。 7. 不專心、容易分心。 8. 到人多的地方會想回家。 (圖片�bobo小天才雜誌提供) 觸覺可說是人類與哺乳類動物求生過程中,探索環境的重要媒介,除了可保護身體避免受到傷害外,同時也是安撫情緒的重要管道,專家指出,胎兒還在母體 5週半時,就已經開始運作自身的觸覺防禦機制,4個月時已經會利用吸吮手指來安撫自己;而新生嬰兒更需要依靠唇部敏感的觸覺,來搜尋母親的乳頭,獲得滿足、放鬆情緒,在成長過程中,更須以靠雙手對外界的碰觸、操弄器具、玩具等,來了解體認物質的溫溼與軟硬度,才能掌握外界的實際狀況。 王淑真強調,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可能來自於因觸覺處理過程的異常所引起,就要儘早帶給專業的復健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評估,才能確定問題的原因,以對症下藥。

2010年04月23日
公開
46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 —3-4歲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 —3-4歲嬰幼兒發展手冊 謝謝Hardy媽的分享 3-4歲的孩子 ■生理動作發展 • 孩子四肢動作的協調性愈來愈好,可以同時控制手和腳的動作,如:一邊拍手、一邊踏步。 • 能用一隻腳站立,踮著腳尖跑,會自己下樓梯、上廁所,接近四歲,排便後能自己把屁股擦乾淨。 • 孩子會熟練地自己吃飯洗手,學習解開拉鍊、鈕釦脫下衣服,會自己穿襪子和不用繫鞋帶的鞋子,能雙手接球。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孩子精力旺盛,因為他正在學習掌控、運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能力,父母不要過於苛責或擔心。 • 如果無法常帶孩子外出活動,可以在家裡準備一塊軟墊,帶孩子隨著音樂的節奏自然擺動。 • 鼓勵孩子自己解開鈕釦、拉下拉鍊、穿鞋、擺碗筷,對孩子來說,都是有趣的事。 ■孩子用餐習慣的建立 家裡應有固定的用餐時間,跟孩子約定好,在開飯前把電視關起來,要求孩子把玩具收好。不讓孩子在吃飯前,從事劇烈活動,或是開始一個遊戲,如果孩子玩得正高興,他當然不想乖乖坐下來吃飯。 家裡可以營造愉快的用餐氣氛,可以讓孩子更愛與全家人一起用餐,享受家人的共處時光。如果孩子愛在吃飯的時間滿屋子跑,應該要求他坐在固定的位置用餐,不要在後面追著餵他吃飯,要求孩子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才能吃東西。 ■認知能力發展 • 孩子常只關注事物的某一點,無法掌握全面,只能從自己的角度思考事情。 • 孩子會把不相干的兩個事件連結成因果關係,如:媽媽生病,是因為我不乖。 • 因為日常生活經驗的累積,孩子可以指認出常常看到的數字、標誌或符號,如:知道招牌上的M代表有吃有玩、有麥當勞叔叔的地方。 ■父母可以做的事… • 鼓勵孩子多觀察生活周遭的事物,與孩子討論他有興趣的主題,如:昆蟲、寵物、動物等。 • 讓孩子嚐試自己解決問題,不要搶著幫孩子做事,鼓勵他尋找問題的答案。 • 常說故事給孩子聽,與孩子討論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結果,鼓勵他表達自己的想法。 ■為孩子打造閱讀環境 為孩子布置豐富的閱讀環境很簡單。首先,在家中一個舒適的小角落,預備好書架及充足的光源,圖書資源則可以從下列很多方式取得: (1) 到書店或各縣市立、鄉鎮圖書館看書或借書。 (2) 可與親戚朋友、孩子的同學交換圖書。 (3) 到二手書店或是拍賣網站尋找二手書。 (4) 文建會兒童文化館網站有提供繪本動畫。 http://children.cca.gov.tw/home.php ■語言溝通發展 • 學到許多新字彙,能理解較長的句子,如:請你把地上的球跟球拍拿給媽媽。 • 喜歡聆聽、模仿各種聲音,如:各種狀聲詞「咩咩」、「喵喵」。 • 開始使用有連接詞的「複合句」,如:「彤彤不去睡覺,因為還不累」,也能使用問句及否定句。 • 會哼哼啊啊,唱簡單的歌。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多與孩子溝通分享生活中的經驗,如:今天做了哪些好玩有趣的事情,你最喜歡哪一樣? • 教導孩子說話時應注意的禮貌,如:借東西時說:「我想跟你借這本書,可以嗎?」 • 利用睡前,為孩子說一個床邊故事,或播放合適的有聲書、好聽的歌謠給孩子聽。 ■鼓勵害羞的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每個人的氣質有天生的差異,某些孩子天生害羞,父母不要一直責怪他不夠大方,安靜害羞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優點。父母可以別種方法,慢慢地鼓勵孩子願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1) 不要強迫他發言,愈給他壓力,他就愈會抗拒。 (2) 多與他討論生活中的事件與經驗。 (3) 當他願意發表自己的想法時,多肯定他,增強他的自信心。 ■社會情緒發展 • 會和同伴一起遊戲,能夠與人合作,尋求同伴的幫助,能適應團體生活及遵守群體規範。 • 因為剛上學有適應上的問題,孩子會有更多的負面情緒,喜歡告狀。 • 會主動向人打招呼。能對他人表達同情。會依據外顯的特徵,如:髮型或服裝,來認定性別。 ■父母可以做的事… • 爸媽可以邀請班上小朋友到家裡玩,讓他有更多機會練習與人相處互動的方式。 • 孩子鬧情緒時,可以適時回應孩子的情緒,幫助他認識情緒,如:「你看起來好生氣。」 • 提醒孩子與人互動時應該注意的禮貌,如:「請」、「謝謝」、「對不起」。 ■照顧自己的情緒 照顧孩子是十分費心辛苦的事,父母當然也會有情緒失控時,當你心情低落時,可以 (1) 跟孩子說:「我現在心情不好,需要安靜地休息一下。」 (2) 鼓勵孩子在一旁安靜地玩,自己聆聽輕柔的音樂,泡一杯茶喝。 (3) 請人幫忙看顧孩子,讓自己放個半天假,出門散散心,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 (4) 帶孩子到朋友家跟小朋友玩,自己則跟好友聊天、紓解情緒和壓力。 ■ 爸媽的Q & A 1. 該如何跟情緒暴躁易怒的孩子溝通? 「小偉只要不如自己的意,就會大哭大鬧,在地上打滾,該怎麼跟這樣的孩子溝通?」 暴躁易怒的孩子,有時因為容易受挫折,面對不合自己心意的人事物,常有激烈的情緒反應。這樣的孩子,可能天生情緒反應就比較激烈,但還是可以透過合宜的教養方式,提升孩子對挫折的忍耐度,幫助孩子學習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情緒,用正向的方式處理情緒問題,與人溝通。 • 更好的溝通:同理心的語言 使用責罵或處罰,對孩子是沒有用的,孩子可能哭得更激烈,覺得自己很委屈。即使一時停止吵鬧,心中可能累積更多負面情緒,對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更缺乏善意與信心。 如果父母學習對孩子使用同理心的語言,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瞭解他的感受與難處,孩子可能變得更容易溝通。這樣,孩子可能學會如何適當地表達自己的需要與感受。當別人無法滿足他的需求時,他比較不會感到憤怒與生氣。 • 甚麼是同理心的語言? 孩子的情緒正處於激烈、無法控制時,建議父母可以蹲下來,平緩自己的情緒,試著用同理心的語言與孩子說話,如:「你現在很生氣。」 使用同理心的語言時,父母可以試著描述孩子的狀況,如:「你現在看起來很不舒服」、「你的表情好像很不高興」、「你覺得很難過」。 當成人有不同的反應,不是大聲叫罵,孩子可能會停下他無理取鬧的動作,想要與你說話。這時,你可以跟孩子有更多溝通的機會,記得先傾聽孩子的感受,不要急著解決問題,也不要責罵他。 2. 孩子有交友問題,該如何是好? 「孩子常抱怨同學不理他、不跟他玩或不跟他作好朋友。該如何處理呢?」 • 耐心傾聽孩子的困擾 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先學習耐心地傾聽孩子遭遇到的困難,雖然孩子抱怨的事情可能大同小異,但他的情緒需要抒解及安慰,父母應該傾聽他的苦惱,給他一些鼓勵與建議,幫忙他想一些積極的方法挽回友誼,也可以藉機讓孩子學到一些社交相處的技巧。 • 積極的作法及建議 父母可以邀請幾個熟悉的孩子到家裡玩,示範如何與他人交往互動,帶孩子們一起玩簡單的遊戲,與其他家庭一起出遊活動,讓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下,長時間與別的小朋友相處熟識,慢慢地就會玩在一起。 鼓勵孩子與別人分享玩具及點心,讓孩子帶玩具或點心到學校與同學分享。挑選跟友誼有關的繪本與孩子共讀,與天生害羞的孩子分享交朋友的經驗與方法,這些都是幫助孩子解決交友疑難的方法。 • 幫助不會交朋友的孩子 有些孩子不被其他孩子接納的原因,可能包括:服裝儀容不乾淨,喜歡說粗魯的話,搶同學的玩具,常推擠同學,破壞別人正進行的活動。這些孩子往往以為這樣做可以吸引大家的注意,不知道這樣是不適當的。 建議父母瞭解孩子的交友狀況後,從旁觀察孩子與別人的相處的情況,從其中找到問題的關鍵,幫助孩子學習尊重別人,瞭解正確的社交方式,在團體活動進行中,學習與他人互動、合作、分享,注意他人的需要,學會用正確有禮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要。 幫助孩子轉變的過程是漫長的,父母也可以透過繪本童書跟孩子討論分享,在家庭關係的實踐中,以身作則,多瞭解孩子的想法與動機,孩子如有情緒上的問題,可以多使用同理心的方式,傾聽孩子的情緒及心聲,才能真正地幫助孩子。

2010年04月22日
公開
54

親子共學,孩子自動變好!

From:晞晞筑筑的娘 http://www.babyhome.com.tw/double1221 「媽媽!難吃死了!」知名五星級飯店的自助餐廳裡,一個孩子扔下餐具,臭臉對媽媽抱怨起來。媽媽暗想:「這頓飯每人可要500元哪,若不是為了全家難得聚餐,哪捨得來這裡吃呢?」但媽媽卻不敢將內心話說出口,任由孩子在餐桌上埋怨,大氣都不吭一聲。 你也是這樣的現代父母嗎?管不動孩子,還得忍受孩子臉色,甚至孩子脫口說:「媽,你怎麼那麼笨!」「少管我的事!」「你真的很煩耶!」身為父母的你,又氣又怨,卻不知該拿寶貝兒女怎麼辦? 信誼基金會今年5月間針對《現代媽咪的育兒滿足感》發出6,000多份問卷,發現現代媽咪對於自己「教養孩子」的能力滿意度偏低,有57.89%的媽媽期待「學習正確的教養態度與觀念」,52.49%的人希望「強化孩子的品格教育」。 小孩的教養與品格教育,成了現代媽媽最頭痛與期待解決的問題。 中央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知名教育專欄作家洪蘭,最近寫了本新書《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上市2個月就賣出逾10,000冊,反映現代父母對品格教育「求知若渴」的狀況。 洪蘭在書中寫到:「我常不了解父母親為什麼肯起早睡晚的賺錢,再開車接送孩子去上昂貴的補習班、才藝班,卻沒有花時間在教導孩子品行上?」洪蘭指出,現代父母沒有從小把誠實、尊重、勇敢、相信、謙虛、毅力等基本的做人道理教好,等到孩子上了中學後,自然更不服管教了。 觀念偏差:只計成績結果,不問過程手段 父母自己先不重視小孩的品格教育,自然讓孩子只在乎考試成績,惡性循環下來,結果就是孩子從小不聽話,怎麼都講不動。 國內升學主義的制度與環境,似乎是破壞小孩品格教養的元兇禍首。近年積極推廣品格教育的宏達基金會,正視到這一個問題,已與全台灣200多所中小學合作,致力品格教育在校園的耕耘與播種。 詢及推動品格教育的最大阻力何在?宏達基金會處長黃素雲有感而發:「價值觀!到底品格是不是最重要的?這項價值觀仍被多數人質疑著。」黃素雲認為,現代人太短視、太在乎結果,父母只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卻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自然不覺得品格有什麼重要,因為主流社會價值觀一致認定「成績」才是決定孩子成敗的關鍵。 品格教育如果只靠學校,顯然還是不夠的,黃素雲說:「如果家長懂得『品格』的重要性,那麼,看待教育這件事情的角度一定會很不一樣。」 「孩子的品格教育,不可能假手他人!」桃園縣兒童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吳秀卿斬釘截鐵的說。 從大學時期就在金車文教基金會擔任志工的吳秀卿,當了媽媽以後,卻發現孩子不敢上學校與人群接觸,因此留職停薪,擔任學校志工媽媽,陪孩子一起到校。吳秀卿從參與教師團體的志工活動中,觀察到許多校園裡的老師只會威權式的教導,教錯了也不願意承認,孩子有樣學樣,就變成「強詞奪理」與「硬拗」了。 「把孩子都丟給學校、丟給補習班,孩子的品格教育就會自動完成嗎?」吳秀卿搖頭表示,父母如果自己不以身作則,用心做好教養的責任,就不能怪孩子「唸了書,卻還是不聽話」。 過度功利導向的社會風氣,讓父母漠視孩子在家庭裡的品格教育。也許有些用心的父母會跳出來抗議表示,自己已經很盡力了,實在是小孩太難教了。為什麼孩子那麼難教?近年積極協助親子創意教學的「藍魚兒童創意教室」負責人郭恆祺認為,以下三個狀況導致現代小孩很難教: 第一、國內傳播媒體出了問題,大力報導犯罪、明星敗家等負面新聞,導致小孩有樣學樣,讓父母的言教、身教發揮不了作用。 第二、父母以「聲」作則多,以「身」作則少,大人都是用說教的方式在教小孩,而小孩理解能力不夠,說再多也沒有用。 第三、親子溝通缺少創意,父母只會用「不行」、「不要」等負面表列方式要求孩子不要做某些行為,卻從來沒有正面去告訴他,「為什麼拿人家東西之前,必須經過他人同意」等觀念。 3歲起就要奠基:掌握品格教育黃金養成期 郭恆祺認為,現代父母常犯了「四不一沒有」的錯誤示範,也是導致孩子不易管教的原因。所謂「四不」是指:不聽—不聽小孩說話;不說—不讓小孩說話;不懂—不懂小孩在說什麼;不行—小孩一提出要求就馬上說「No!」一沒有,則是指小孩想說話時,忙碌的父母馬上會說出:「沒有空!」 親子溝通出了問題,正確的價值觀當然無法傳輸到孩子身上。也許孩子不是那麼難教,而是管教方式出了問題。或者,新手爸爸、媽媽沒掌握到教養的要領? 今年7月,美國Super Camp國際中文營在桃園龍潭鄉正舉辦「超人營」活動,20多名8到12歲的小朋友正在舉行「父母之夜」,在父母沒參與的狀況下,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自己所期待的爸爸、媽媽能在家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希望爸爸多陪我看電視!」「希望媽媽不要嘮叨。」「希望大人信任我!」「希望父母多在家陪我。」孩子們一一將這些期待寫在海報,第二天結訓前,父母會先集合起來,從海報中看到孩子對他們的教養期望。 「超人營」是前電視旅遊節目主持人謝佳勳所代理引進台灣的青少年夏令營活動,旨在教導小孩的品格教育、體能律動與學習的技術。 謝佳勳說,學員的父母隔天也會被要求在另一張海報寫下自己所期待的父母的樣子。奇妙的是,對照親子所寫海報,竟然非常接近。 「孩子就是大人的模型,」謝佳勳說:「品格是一個不斷累積的人生價值觀,小孩的價值觀最後一定會等於父母的。」 孩子的人格形成期,可能遠小於多數人的想像,因為從3歲後,孩子就在模仿大人的言行了。信誼基金會知識長譚合令指出,0到2歲的小孩屬於「無律期」,身體會亂動亂動的,目的在訓練肌肉與腦部發展;3歲到7歲為「他律期」,孩子會從大人的眼神或命令來規律自己,但這階段的小孩不可能自律;要等到7到11歲時,孩子才進入「自律期」,開始學習進行自我管理。 如果品格是一種是非對錯的價值判斷,以及獨立生活能力之培養的話,那麼,是否要等到孩子7歲以後,進入「自律期」才開始教呢? 錯!譚合令指出,品格教育就是家庭的教養觀,孩子成熟階段前的「他律期」才是品格教育的黃金期與奠基期。 洪蘭認為,人格的形成是一個內隱學習機制,孩子不知何時學的,父母也不知何時教的,但一旦刺激出現,反應就會出現;而且這個從父母身上模仿、學習來的內隱效果會很長久。「幼兒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品德,不是教知識。」洪蘭說。 品格並不難教:陪伴、鼓勵,可促進溝通效率 為了協助現代忙碌的父母作好品格教育,本刊整理多位教育專家意見,提出下列品格教育的標準作業流程,提供家長依循參考: 第一、每天至少要花30分鐘陪伴小孩:謝佳勳與吳秀卿正在合力推動「親子共學333運動」,希望現代父母每天都要花30秒擁抱自己的小孩;花3分鐘靜下來專心聽小孩說話;花30分鐘陪伴小孩,一起做作業、寫功課、共讀或做勞作。 第二、充分且有創意的親子溝通:郭恆祺認為,父母與其說教,不如用說故事、親自演示方式,會比單向命令更有效。也可以用「置入性行銷」,運用創意,把想傳遞的觀念,融入遊戲或課程,比如讓小孩透過玩「分類遊戲」來達到收拾玩具的負責任態度。 第三、以身作則: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什麼都不懂,譚合令指出,小孩的是非對錯觀念都是來自於模仿和學習父母,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帶來影響。當大人不能以身作則時,所有對小孩的要求也會失去信任與接受的基礎。 第四、清楚品格定義:培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寶國認為,如果父母對品格的定義並不清楚,根本很難注意到品格的落實。陳寶國引入台灣的「品格第一!」教育方案便將品格分類出49種項目,並逐一加以精確的定義,俾使使用者能清楚品格的內涵指涉。 美國親職組織Josephson Institute於1992年推動的「品格才算數!」(Character Counts!)教育系統,則列出「品格的六大支柱」(six pillars of character)。這個品格教育系統已被全美逾40個州、超過千所學校、城市導入為推動社區品格教育的重要基石。「品格才算數!」系統在「品格的六大支柱」之下還詳列出18個子項,並加以精確定義。 第五、讚美、肯定與鼓勵:陳寶國認為,想要正面引導孩子學會品格、活出品格,用正面鼓勵方式是最好的辦法。但是鼓勵不是沒有技巧的,一定要掌握讚美三部曲: 1.先說出品格的定義; 2.說出孩子表現該品格的具體例子或行為; 3.說明實踐品格對人產生的好處。 舉例說,若對孩子說:「你好有禮貌喔!」他其實無法理解「禮貌」是什麼意思;父母應該說:「禮貌是善意且熱情對待周遭的人,你剛剛跟隔壁阿姨打招呼,有沒有看到她很開心?你的禮貌可能會讓她一整天都很高興喔!」 你覺得讓你的小孩學會有禮貌,很困難嗎?或者,你也不知道品格的定義為何?更不知該如何像前面這個例子一樣,有技巧的激勵小孩自動變好嗎? 本刊以「品格才算數!」系統的「品格的六大支柱」為主軸,補充其他教育系統的品格要項,詳列20種品格項目的定義,並整理出案例、互動式教材與讚美的示範格式,集合成國內第一本親子品格教育系統。 只要從今天起,父母每天至少花30分鐘與小孩共讀這本教育專刊,孩子很快就會變好! 【專家分享品格教育小撇步】 郭恆祺:「請」、「謝謝」、「對不起」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品格「密碼」,父母應該從胎教時期就常說這三個字。 謝佳勳:父母不要給選擇題,不要問:「你乖乖收拾東西好不好?」有時要直接給指令說:「再過10分鐘就要走了,你收拾東西,時間一到,我們就要離開!」 吳秀卿:看到孩子缺乏好品格行為時,要掌握即時機會教育,馬上示範正確動作。 黃素雲:親子之間應該建立有品質的共處時間,比如一起看一本書或一部電影,並互相一起討論。

2010年04月21日
公開
45

進公司

進公司

2010年04月21日
公開
45

保護孩子,把這些告訢他~

From:Kavin & Kair home ://www.babyhome.com.tw/910912 經常聽到活潑可愛的孩子遭到意外傷害的慘 聞,而大多數孩子在遭到危險時都不知該如何應變。 那麽孩子能學會在緊急情況下避免危險嗎?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保護孩子,把這些告訴他 如果您僅僅告訴孩子, “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糖果” 或者“遇到火災時不要驚慌” 是遠遠不夠的。 您必須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 然後告訴他正確的做法。 下面就是您應該向孩子描述的幾種情況: 1、你跟媽媽一起在大型購物中心購物 (或者在海濱浴場、公園等地方遊玩)。 你停下來張望了一會兒,當你擡起頭時找不到媽媽了…… 正確的做法: 這個秘密只能告訴一個可靠的人(警察或者保全)。 如果在購物中心,就去找最近的收銀臺。 如果在海濱浴場,就告訴救生員。 切莫驚慌哭泣,或者隨便告訴別人你和媽媽走散了。 2、你獨自在家,門鈴響了, 你從門鏡中看到一個陌生人…… 正確的做法:決不能為任何陌生人開門。 哪怕他說有緊急情況、說自己是警察、 說是你爸爸或媽媽讓他來接你…… 但也不能在門鈴響起時不去理會它, 因為小偷有時會按門鈴試探是否有人在家。 你可以隔著門告訴他,你爸爸在睡覺,讓他過一會再來。 然後,給家長或鄰居打電話,告訴他們有一個陌生人在家門外, 讓他們不要掛斷電話,直到陌生人離開為止。 3、當你回家時,發現有個成年人在後面跟著你…… 正確的做法: 應穿過馬路或者走另一條路,避免與尾隨者接觸。 如果這個人仍然跟著你,或者他強迫你跟他走。 你要大聲尖叫並跑向有人群的地方,例如商店或者行人多的十字路口。 不要往你看見的某一所房子跑,因為房子可能是空的; 如果這時家裏沒人,也不要往家裏跑。 4、夜間,家裏人都已入睡,突然你發現家裏失火了…… 正確的做法: 大叫“失火了!失火了!” 來叫醒其他家庭成員,然後沿安全通道迅速離開房子, 到達戶外的安全地帶。如果房間裏充滿了煙, 應盡量讓身體貼近地面爬出屋外。 如果你發現臥室的門是熱的,說明火源在客廳。 因此,不要打開臥室的門。 如果住在樓上,不能從窗戶逃生, 那麽就打開窗戶, 用床單之類顯眼的物體向樓外的消防人員發信號, 然後,盡可能地讓身體貼近地面,等待救援。 5、你獨自在家時,不慎受傷…… 正確的做法: 如果傷口流血不止,應馬上用幹凈毛巾將傷口包緊。 包緊的程度應能止住流血, 但也不能太緊,避免令血液無法正常通過, 然後,給家長打電話求助,或者叫鄰居幫忙。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拔打110急救中心的電話, 清楚地告訴他們家庭地址,打開房門,等待救援。 6、你和小朋友在湖邊或者遊泳池邊玩耍, 同伴不小心掉入水中,並且他不會遊泳…… 正確的做法: 切莫跳入水中企圖救他, 而應該將救生圈或者其他任何可以漂浮的東西扔給他, 讓他抓住並堅持住,然後,跑去叫人幫忙。 也可以找一根樹枝或者一根竹竿,抓住一頭,人趴在岸邊, 讓你的朋友抓住樹枝或竹竿的另一端,將他拉向岸邊。 除上述幾種情況, 家長也可以根據具體生活環境, 補充數種情況及應變方法告訴孩子, 為他的健康成長提供一道自我保護的安全屏障。 保護孩子,把這些告訢他~

2010年04月20日
公開
62

別輕言失望 別讓孩子放棄自己

From:亞亞-幸福驛站 http://www.babyhome.com.tw/bb/464447 文.洪蘭 有位媽媽把孩子打得遍體鱗傷,警察來到時她振振有詞地說 是因為「恨鐵不成鋼」才會把孩子打成這個樣子 我看到這則新聞非常恐懼,這個觀念很錯 孩子一定要先是鐵,打了才會成鋼,如果根本不是鐵,打死了也不會成鋼 父母不能不論孩子本質是什麼,就一味要求他和別人一樣,更不能因孩子的 表現不如自己預期而去痛打孩子 時候未到 要求太多變成壓力 孩子開竅的早晚有基因上的關係, 如果父母小時候就是學習比較慢,那麼現在孩子學得慢 可能是他成熟得晚的關係,不是他的錯。 成熟晚並不代表笨,只表示時候未到,當他成熟後可以和別人做得一樣好。 . . . 「成熟」這個觀念非常重要,它是「水到渠成」, 時間到了、發育好了,孩子自然會做, 在成熟之前要求他是強人所難,任何事情超越孩子的能力就是壓力。 太多的壓力孩子會恐懼而逃避,學習的效果反而不好。 每個人大腦成熟的時間和快慢是不一樣的,很多大器是晚成的。 同卵雙胞胎的大腦造影圖片也顯示雖然來自同一個家庭, 但是在做同一件事情時,大腦活化的區域仍然不同, 因為他們後天的經驗不同。 . . . 因此,父母不能拿孩子跟別人比, 他的基因跟別人不同,後天的環境也不同, 這樣比不公平,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 就該鼓勵他,孩子只能跟自己比。 . . .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有一首非常好的詩: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自己的孩子。 他們透過你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提供他們身體的住屋, 卻不能替他們的靈魂找房子,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是你即使在夢中也無法到達的地方。 你可以努力像他們一樣,但是千萬不要使他們像你一樣, 因為生命是無法逆轉的,更不能被昨日的你所耽擱。 . . . 任何事情不論多微小,只要超過孩子的能力就是壓力, 過長、過大的壓力會殺死海馬迴的細胞, 使孩子的記憶衰退。 不要叫孩子圓你的夢,因為那是你的,不是他的, 更不要常說「你讓我很失望」,這種話只會使孩子放棄自己。 . . .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 當一隻狗怎麼做都不能改變環境時,牠會放棄嘗試, 到後來環境改變了,牠有機會可以翻身時,牠也不會去做, 因為牠已經習慣牠的悲慘了。 . . . 別輕言失望 別讓孩子放棄自己 「先前的經驗會決定後來的行為」,這是我們最害怕的地方, 看到現在小學生也要上大夜班就深覺台灣家長的觀念一定要改, 如果我們百分之七十五的國小三、四年級學生放學後不是回家, 而是去補習班,就難怪最近的調查發現國中以上的人, 五個有一個曾經想過自殺。 紀伯倫的話是對的,孩子透過我們來到人間, 但是他們不是我們的化身, 不要因昨日我們的觀念去限制明日他的發展。

2010年04月17日
公開
39

爬爬68

爬爬68

2010年04月16日
公開
35

貓咪Music Play~14

貓咪Music Play~14

2010年04月15日
公開
18

心的溫度,自己決定~

一位白髮 蒼蒼的老 教授在學生畢業的最後一節課時說: 「這是我給你們上最後一堂課了,這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也是一堂深奧的實驗課,我希望你們以後能永遠記住這最後一堂課。」 教授說著,取出一個玻璃容器,又注入了半容器清水。 教授把盛水的容器放進一旁的冰櫃說:「現在我們將它製冷。」 過了一會兒,容器取出來了,裡面的水凝結成了晶瑩剔透的冰。 教授說:「 0℃以下,這些水就成了冰,冰是水的另一種形態, 但水成了冰,它就不能流動了。」 「現在,我們來看水的第三種形態。」 教授邊說邊把盛冰的玻璃容器放在酒精爐上,並點燃了酒精爐。 過了一會兒,冰漸漸溶化成了水,後來水被燒沸了, 咕咕嘟嘟地翻騰出一縷縷乳白色的水蒸氣,在實驗室裡靜靜地氤氳著、瀰漫著。 過了沒多久,容器裡的水蒸發乾了。 教授關掉酒精爐,讓同學們一個個驗看玻璃容器, 說:「誰能說出這些水到哪兒去了呢?」 學生盯著教授,他們不明白這最後一堂課, 學識淵博的教授為什麼給他們做這個最簡單的實驗。 教授看著那些不願回答這個問題的學生說: 「水哪裡去了呢?它們蒸發進空氣裡,融進藍藍的遼闊無邊的天空。」 教授微微頓了一頓又說:「你們可能都覺得這個實驗太簡單了,但是……」 教授口氣一轉,嚴肅地說:「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實驗!」 教授瞅了一眼那些迷惑不解的學生說: 「水有三種狀態,人生也有三種狀態。水的狀態是由溫度決定的, 人生的狀態是由自己心靈的溫度決定的。」 教授說:「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溫度是 0℃以下,那麼 這個人的生活狀態就會是冰,他的整個人生境界也就不過他雙腳站的地方那麼大; 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態,那麼他就是一掬常態下的水, 他能奔流進大河、大海,但他永遠離不開大地; 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是 100℃的熾熱,那麼他就會成為水蒸氣,成為雲朵, 他將飛起來,他不僅擁有大地,還能擁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樣大。」 教授微笑著望著他的學生們問:「明白這堂最簡單的實驗課了嗎?」 「不,這不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水的溫度靠火的加溫達到 100℃,而人心靈的溫度則靠正面的思考、樂觀的心、 親友的關懷、溫柔體貼的心、 對這世界的好奇心、勤奮努力等等來加溫。 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讓各位朋友們心的溫度升到滿滿的 100℃, 讓您我的生活變的更多加采多姿。 轉載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wO23APeWEQ55I3p1VW7PrMSiOQ--/article?mid=1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