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lue-field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

2009年01月14日
公開
8

電影MAMMA MIA裏頭,Meryl Streep唱出所有媽媽的心情... 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 Schoolbag in hand 手裡拿著書包 She leaves home in the early morning 她在晨曦中走出家門 Waving goodbye 揮手道別 With an absent-minded smile 臉上一抹心不在焉的微笑 I watch her go 我望著她離開 With a surge of that well-known sadness 心頭湧上一股做母親的人都知道的哀愁 And I have to sit down for a while 我需要坐下來平靜一會兒 The feeling that I'm losing her forever 那種感覺、像是我就快要永遠失去她了 And without really entering her world 而且從來不曾真正進入她的世界 I'm glad whenever I can share her laughter 每次我能分享她的笑聲時、我總是很快樂 That funny little girl 啊、那個滑稽有趣的小丫頭... 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 all the time 時間總是從我的指縫中流逝 I try to capture every minute 我試著捕捉每一分鐘 The feeling in it 其中的感觸 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 all the time 時間總是從我的指縫中流逝 Do I really see what's in her mind 我真的理解她的內心世界嗎? Each time I think I'm close to knowing 每次我以為我就快懂了 She keeps on growing 可是她又長大了 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 all the time 時間總是從我的指縫中流逝... Sleep in our eyes 眼裡帶著睡意 Her and me at the breakfast table 她和我坐在早餐桌前 Barely awake 幾乎不曾意識到 I let precious time go by 我讓珍貴的時光溜走 Then when she's gone 然後她走了 There's that odd melancholy feeling 我心頭縈繞著那種奇怪的鬱悶感受 And a sense of guilt 和一股內疚 I can't deny 一股我無法否認的內疚 What happened to the wonderful adventures 那些奇妙的冒險旅程、後來都怎麼了呢? The places I had planned for us to go 那些我曾計畫要帶她一起去的地方 Well some of that we did 是、我們去了一些 But most we didn't 但是大部份我們都沒去 And why I just don't know 至於為什麼... 我想不起來了 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 all the time 時間總是從我的指縫中流逝 I try to capture every minute 我試著捕捉每一分鐘 The feeling in it 其中的感觸 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 all the time 時間總是從我的指縫中流逝 Do I really see what's in her mind 我真的理解她的內心世界嗎? Each time I think I'm close to knowing 每次我以為我就快懂了 She keeps on growing 可是她又長大了 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 all the time 時間總是從我的指縫中流逝 Sometimes I wish that I could freeze the picture 有時候我真希望能把時光凍結 And save it from the funny tricks of time 讓這一幕保留到永遠 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 - 總是從我的指縫中流逝啊.. Schoolbag in hand 手裡拿著書包 She leaves home in the early morning 她在晨曦中走出家門 Waving goodbye with an absent-minded smile 揮手道別、臉上一抹心不在焉的笑...

Text Messages May Save Some Fading Languages

2009年01月13日
公開
27

Text Messages May Save Some Fading Languages By William M. Bulkeley Can a language stay relevant if it isn't used to send text messages on a cellphone? Language advocates worry that the answer is no, and they are pushing to make more written languages available on cellphones. Texting is the cheapest and most popular mode of cellphone communication in most of the world, and last year text messages topped voice calls even in the U.S. The world's three billion cellphones far surpass the Internet as a universal communications medium, and they are vital to business development in less-developed economies. But companies that develop predictive text say they have created cellphone software for fewer than 80 of the world's 6,912 languages cataloged by SIL International, a Dallas organization that works to preserve languages. One key to using the languages is the availability of a technology called predictive text, which reduces the number of key taps necessary to create a word when using a limited keypad. Market research shows that text messaging soars after predictive text becomes available. 'The idea of having your cultural identity represented in this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ays Laura Welcher, director of the Rosetta Project of San Francisco's Long Now Foundation. Ms. Welcher, who says linguists fear half the world's languages will disappear in the near future, thinks at least 200 languages have enough speakers to justify development of cellphone text systems. 'Technology empowers the poorest people,' she adds. Putting text on cellphones involves more than just printing letters on the number keys. Texting is cumbersome on a 12-key handset, requiring multiple taps on keys to select some letters. It is even harder in languages with more than the 26 letters of English. In Hindi, a language with 11 vowels and 34 consonants that is spoken by 40% of the Indian population, texting 'Namaste,' which means 'hello,' can take 21 key presses. The solution for most users is predictive text. A phone with predictive text guesses what word a person is trying to type on the 12-key cellphone keypad, requiring far fewer keystrokes. Typing 'Namaste' with predictive text takes just six key presses. Nuance Corp. of Burlington, Mass., which dominates the predictive-text market, says that in 2006 cellphone users in India with predictive text in their handsets averaged 70 messages a week; those without it averaged 18. The majority of users activate predictive text capability on their phones because, according to calculations by Nuance unit Tegic Corp., it is 30% faster than using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hitting the '2' key once for 'a', twice for 'b' or three times for 'c' with a Roman alphabet. Michael Cahill, linguistics coordinator for SIL International, says, 'There are cases where texting is helping to preserve languages' by encouraging young people to write in their native tongue. Native-language boosters in Ireland and Britain have successfully pushed for development of Gaelic and Welsh languages on cellphones for texting so they remain relevant for young people. Breandan Mac Craith, marketing director for Dublin-based Foras na Gaeilge, which promotes Gaelic, says, 'It's extremely important that language isn't something that's only in books.' In 2006, Foras began working to develop texting software for the Irish language with market leader Tegic. He says 'texting way surpasses voice calls,' but 'trying to find the accent marks that we put on some of our vowels is very time consuming. So texts got written in English.' Once the software was available, Foras started pushing carriers and handset makers to install it on their phones. Last year, Samsung Corp., trying to steal a march on market leader Nokia Corp., added an Irish-language handset to its line. 'They're fabulous tools for us,' says Mr. Mac Craith. 'It facilitates the Irish language as a communications tool for every day -- not just in the classroom.'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text capability on cellphones can be vital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elping people who don't speak or read English buy and sell goods. Indian carriers offer at least 12 of that nation's 22 official languages, and Tegic says it is working to add Kashmeri to the list. Says Christy Wyatt, vice president of software at cellphone maker Motorola Corp.: 'Predictive text is one of the technologies that has opened up the handset.' Motorola writes its own software for predictive text, but most other handset makers buy Tegic's T9 software from Nuance, with a growing number using EziText from Zi Corp., a Calgary, Alberta, firm with a big market in China. Predictive text in Western languages has been available for more than a decade, and today it is on virtually every 12-key cellphone, although carriers don't always activate it. Michael Wehrs, Nuance's vice president of industry affairs, says allowing texting in native languages makes it easier for people who don't speak English to conduct business. 'The population needs to be able to use the device,' he says. 'To require them to use English is futile.'

你我正在變老

2009年01月12日
公開
2

你我正在變老 撰文�楊培珊(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你怕老嗎?你瞭解老人嗎?你對老年生活有什麼期待?其實,人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變老。 一如花開花落、四季流轉,世間所有人都脫離不了這條軌道。 張老太太今年九十八歲,照台灣的算法應該過百歲生日了。但她告訴子孫,不要宴客或送禮,只要到佛廟點燈,替家人求平安就好。張老太太現在和女兒同住,生活充實而快樂,而且人緣極好,雖沒讀過書,但口才流利,詩詞對句信口拈來,尤其「講四句」的功夫更在鄰里間首屈一指。她以前常被請去「接新娘」、「說好話」,現在無法出遠門,但鄰居仍常來聽她講古。 陳伯伯是位退休的銀行經理,目前住在一家老人養護中心,兩次中風使他下肢癱瘓無法行動,但他個性相當樂觀,經常幫忙也老人和來訪的家屬,還協助工作人員辦理一些慶生會和節日活動。由於他的開朗和迷人風範,中心的工作人員、住民及家屬們都感到如沐春風,整個院內的氣氛都活潑快樂了起來。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不管社經地位高低、居住安排為何、健康是否無虞,老年生活同樣能夠過得積極而有意義。關鍵在於是否能以勇敢的態度面對生活,或能否在他人的協助與支持下進行有意義的活動,並妥善調整自己的心態和生活方式,完成有助於自我發展的生活目標。研究顯示,如果老人對自己的生活有決定權、覺得生活有意義、不感覺拖累家人,那麼他們的生活滿意度也相對較高。換句話說,老人家需要的是自主與尊嚴。 無論你想不想要 打從出生,我們都在變老 什麼是「老」?其實人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變老。只是人們習慣把小孩或年輕人的變老描述為「成長」或「發展」,而把三十歲之後身體器官開始走下坡的過程稱為「老化」。這樣的說法可能比較好聽,但也模糊了生命的本相。由這個角度看來,「老」其實無所謂好與不好,喜歡不喜歡,它就是那麼自然的一個過程,由出生開始,然後一直進行下去。 破除歧視 每一個老人都是獨特的 許多人都很怕老,也不瞭解老化的過程,「老人」成了落伍沒用的同義詞,好像人一老就成了過氣商品,失去了價值,再沒有什麼可以貢獻的。這就是所謂的「老年歧視」(ageism)。 通當對老人負面的態度在孩童時期就形成了。有些父母也許是在不注意的時候談到家裡的老人家「麻煩、囉唆、難伺候、老頑固」,孩子就聽進去了。即便一句隨意出口的話,像是「我才不要像阿嬤一樣活那麼老呢!」都會使老化的負面圖像深入許多人的心中。 其實,每個老人都是獨特的,豐富的生活歷練使每個老人都與眾不同。聆聽老人訴說過往,或許就能理解為何老人會有今日的形貌與想法。他們的路走得長,看過的風景自然也多,經驗的差異性也大。因此,比起年輕人來,老人彼此之間的差異性可能還要更大些。 擁抱老年 平心迎接生命花開花落 常聽到有人說:「怎麼活著活著,不知不覺就老了?」生命就是這麼自然,老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如同春去秋來、四季流轉,其間充滿了變化,人的一生也是如此。由生至死,一如自然界中的花開花落,不論你是權能富貴,還是一介平民,都脫離不了這條軌道。 還記得我小時候常常害怕,萬一有一天父母親去世,那我也完了。從事老人工作後,也曾遲疑如何面對屍體,如何向家屬致哀。慢慢地,我成長了,不但在工作中不再害怕猶疑,更能聆聽、支持與鼓勵老人和家屬們談論死亡,並進行相關的準備。當工作人員和老人及家屬一起走這趟生命之旅,我們彼此都感覺平安與寬慰,彷彿生命之流溫柔地擁抱與接納…

絕對不能有雙重標準

2009年01月09日
公開
10

Dear Grace, 這根本是明知故犯(詐騙薪資),跟阿扁貪污有何分別? 偷一元是偷,偷一百元也是偷;貪幾百億是貪,貪上億元薪資亦是貪,哪可以有雙重標準?(阿扁要被押,為何她不用?)國民黨包庇得太過明顯了• Tina ................. Dear Tina, 我以為中國人的社會一直都是持雙重標準在行事待人,只看你站在哪一邊,是與非早已不重要...人性(中國人)有時實在是很不可思議! 所謂"民主法治",就是要對事不對人---就是這麼簡單,絕不能有雙重標準!我們教孩子們不就是該這樣教嗎? Grace Subject: Fw: 雙重國籍�李慶安恐涉詐欺、偽造文書罪 最重判8年 雙重國籍�李慶安恐涉詐欺、偽造文書罪 最重判8年 更新日期:2008/12/25 18:11 社會中心�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委李慶安擔任公職,一旦確定具雙重國籍,將觸犯刑法中的詐欺罪和偽造文書罪,兩罪相加刑期最重達8年以下,如果李慶安能證明自己沒有「犯意」,刑期將可能減為幾個月併科幾百萬元罰金。 李慶安從當選的那一刻起成為人民公僕,在宣示文件上勾選沒有雙重國籍,代表效忠國家,現在卻爆發她除了有本台灣護照外,還具有美國國籍,一旦證實,除了立刻失去立委資格,所簽署過的文件將成為不實,將讓她觸犯刑法214條公務人員登載不實罪3年以下徒刑,以及刑法339條詐欺罪5年以下徒刑,兩罪相加最重刑期8年以下。 律師蔡茂松指出,「如果當事人有相當理由,可以證明她沒有那個犯意,就不會構成刑責,所以這個要由檢察官依照具體的事實去認定,主觀上的確沒犯意的話,也是可以獲得不起訴處分。」 李慶安是否具有犯意,將影響刑期多寡,除了詐欺罪和偽造文書罪,李慶安從民國83年擔任台北市議員,民國88年擔任立委一直到現在長達14年,領了一億多元的公帑,也將全數繳回國庫。 蔡茂松律師表示,「依照犯罪後的態度、犯罪情節,還有她所得財物多寡,去做一個具體考量。」 台北地檢署依公訴罪主動偵辦,李慶安免不了要面臨官司纏身,從政之路能否繼續走下去,就看李慶安說了多少老實話。(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陳敏如、許舒銘)

推薦耐人尋味的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2009年01月05日
公開
9

http://tw.youtube.com/watch?v=lVMhEAI3pvg&feature=related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不同的觀點,無限的可能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部片在看之前就聽朋友說蠻特別的,全片就是在一間房子裡一直說話,卻能說到IMDB有8.4這麼驚人的數字。上一回看到蠻喜歡的「談話性電影」是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和丹尼狄維托〔Danny DeVito〕的《征服錢海》〔The Big Kahuna〕,因為這兩個人說話尖酸刻苛,機車到極點,才能讓對話一點兒也不乏味。不過《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並不是這樣子的片,談話當中,有幽默,有哲理,有智慧,有知識,有諷刺,看到片末,有種蠻特別的感受,想到《情歸紐澤西》〔Garden State〕中說到一首歌,會改變你的人生。《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部片,如果感受夠深,也可能會改變你的人生,因為它不是凡人做不到的夜間變身行俠仗義,而是一些凡人,看待世界的態度。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故事超級簡單,一個教授(大衛李史密斯〔David Lee Smith〕飾)要離開了,好幾位和他很要好的教授到他家為他送行,這個教授卻告訴他們一件事,他活了一萬四千年,不會死。於是這群人們就開始了一個下午的「Q&A」,他們當然不相信,每個人的反應不同,有人跟著玩,有人很反感,有人不在意,有人還因此受到傷害。。。這一問一答之間,出於好奇,出於想拆穿謊言,或是純粹想要辯證,雖然大家都知道到頭來,沒辦法證明這個事實,也沒辦法證明這不是事實,卻還是一直進行下去。 如果你是一個有好奇心,遇到一個不凡的人會想一直問問題的類型,大概可以體會這種感覺。比如說如果導演來到試映現場,你會有一堆關於影片的事想要問他,「為什麼會想拍這個題材」「什麼地方是否有什麼隱喻」等等,或者,如果你不擅長問問題,但喜歡聽別人會問出什麼問題,得到什麼答案,應該也能夠參與到這部電影要傳達的感覺。 如果有一個一萬四千歲的人給你問,你會問他什麼問題?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讓幾個不同領域的教授來幫觀眾發問,問問題也是一門學問,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中的問題,都選得不錯。 比如說,或許你會認為,他活過這麼長的時間,應該可以說出每個時代是怎麼樣的,但大衛李史密斯的答案卻是,在資訊傳輸不發達的時代,以一個人,一個角度的觀點,是無法代替一種公正的看法的。 他有十個學位,但他不認為這是自己比別人強,他甚至認為,有一萬四千年累積的知識,還是比不過當代的精英對一個時代知識的了解,因為他的優勢只在於,他有時間。 這又扯到了「時間」這個抽象的觀念,幾位教授更對此做了一個小辯論,時間是看不見、聽不見、無法衡量的,一位教授說: 「It's a subjective sense of becoming what we are instead of what we were a nanosecond ago, becoming what we will be in another nanosecond.」以及「The hopis see time as a landscape, existing before and behind us.」另一人提出了,時鐘可以衡量時間,物理學教授卻說:「they measure themselves. The objective referent of clock is another clock.」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中充滿了這類型有趣的話題,聰明,多角度,各有各的道理。 大衛李史密斯會聲稱他見過許多偉人,比如說哥倫布、佛陀等等,劇本(或者該說原著小說)甚至大膽地對一些大家都很熟悉的史事,給予不同的真相,連耶穌上被釘上十字架都不是我們所知道的那樣,片中也安排了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對這些另類的真相非常憤怒,甚至覺得他是在褻瀆。 如果光是聽到這些事,你可能真的會覺得是一段又一段的胡扯,《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卻能夠讓它們聽來不那麼誇張,或許是大衛李史密斯的語調,或許是他說話時的那種態度。。。 可是,在顛覆我們所認知的東西之外,卻又有一翻道理。 如果耶穌真的是《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所說的這麼平凡,那對信仰虔誠的人又該怎麼辦呢? 威廉凱特〔William Katt〕半開玩笑說 「In india, sacred cows wandered freely as reincarnated souls. In a thousand years, they'll be barbecued and their souls will be in squirrels.」可是他又不是沒有道理,在那個時代,人們把牛看做輪迴的靈魂來崇拜,幾千年後卻拿來烤肉,我們當下覺得很神奇的東西,未來回頭看,說不定也是個笑話? 「Piety is not what the lessons bring to people. It's the mistake they bring to the lessons.」大衛李史密斯的這個說法,卻讓火行者玩味很久。 你不見得會認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中的每一件事,可是,真的就是無法反駁。 到頭來,並不是說《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很會辯論,而是會讓你重新體會到世界的無限可能。太多無法證明的東西了,何必又要執卓地相信一個說法? 另外,也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大衛李史密斯是一個知道很多的人,可是你完全不會在他身上看到一絲一毫的驕傲,活了這麼久,還會去爭這種小東西嗎?還會為了小事在洋洋得意嗎?一個有見識的人,反而是很謙虛的,因為,他看得太多。 這部片似乎同時有兩個角度,平凡中的不凡,和不凡中的平凡。 所謂平凡中的不凡,一個和我們沒有什麼差別的教授,卻經歷過這麼多,知道這麼多。 所謂不凡中的平凡,那些我們認為是高不可攀的人事物,原來,也有可能就是這麼普通的一個朋友。 又要扯點題外話了。 火行者自認是蠻幸運的,因緣際會認識不少這一輩(六年級後半段、七年級前半段)一些在不同領域走在尖端的人,厲害的真的是很厲害,有趣的是,這些真的是很厲害的人,並不會給你一種「在炫耀」的感覺,他們不見得要刻意去表現什麼,卻能讓你懾服。另外也見過一些有點天份的人,有事沒事有意無意就會在話中帶一些字眼,一副好像自己最行,或是覺得自己就應該是別人的目光似的,反而這種型的人,不少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沒有見過足夠的世面,就沾沾自喜。 以上的描述並不是說絕對,但重點是,到頭來,你尊敬一個人,不光是因為他的學識、能力,更重要的,是氣度。 蠻喜歡《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中大衛李史密斯的氣度,自信當然要有,但自信並不是一味看到自己比別人好在哪裡而自命不凡,也要懂得看到別人的優點,知道自己的不足,沒有人是完美的,了解自己的好與壞之後,才能真正表現出令人信服的自信來。大衛李史密斯很清楚,自己最大的優勢其實只有時間,可是他能夠承認這一點,然而在他講出這麼多經歷所組成的智慧時,你並不會覺得「唉呀,那算什麼,如果我有時間我也可以」,因為他的謙卑,反而更能讓你感受到世界萬物的偉大,而產生了一種敬畏之心,蠻有意思的心理變化。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是部很棒的片子,但也可以想見會有人很不喜歡它。 我想,它比較適合本身就是能「聽」的人,如果你剛認識一個人,他的生活圈和你的差異很大,你會好奇地問他許多的問題,聽他說他自己的故事,從中感受,甚至學習,那麼,這部片子應該可以讓你感觸良多。反之,如果你總是發表自己看法給別人接受的一方,《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可能就不是那麼適合了。 對任何的人事物,為什麼一定要有唯一的觀點?世界並非黑白分明,也沒有必然的對與錯,就是這樣無限的可能,才讓生命更有趣不是嗎?看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或許,也會多了一點包容。 P.S. 這部片子是需要一點常識的,不論是對歷史、物理、或是些有的沒的…火行者看這部片時暫停了不知道多少次,停下來查資料、停下來抄喜歡的對白…比如說,片中一個玩笑就提到了 the ozarks,特別查了之後才知道這是美國的地方,另外也去查了新約、舊約、千禧年預言、還有很多新學的英文單字(cro-magnon、neanderthals、paleolithic…這種小時候在歷史課本上唸過但從不知道英文是什麼的專有名詞)。 P.S. 除了這些必備知識之外,《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也用了一些俚語,比如說在談貝多芬的時候提到了「full circle」這個字,在英文中就是繞了大半圈最後回到原點的意思。有回大衛李史密斯到屋外時,屋內的人就在談論他是否「背上有猴子(has a monkey on his back)意思則是有很難忘的嚴重問題。 不是很容易立刻百分之百看懂的電影,表面上是參與了智慧的舌戰,實質上則是體會了無限的可能。

Forever - Chantelle Duncan

2009年01月05日
公開
35

I found this song from a movie called "The man from earth". I recommend it wholeheartedly! I've seen rivers rise我見過河流崛起 seen mountains fall看到山區秋天 seen endless vistas coming to an end看到無盡的畫卷即將結束 i've seen stars collide我見過星級碰撞 heard oceans roar聽到海洋的轟鳴聲 i know what it means to lose your only friend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失去了你唯一的朋友 nothing lasts forever沒有到永遠 that's what i've always heard這就是我一直聽到 all things good must end一切好的東西,必須結束 you know it's true你知道它的真實 nothing lasts forever沒有到永遠 but maybe some things do但也許有些事做 forever is the way i feel for you永遠就是這樣,我覺得你 forever is the way i feel for you永遠就是這樣,我覺得你 i've seen man take是我見過的男子採取 the world into their hands世界變成自己的雙手 and change it, mold it, to their point of view並改變它,塑造它,以自己的觀點 i've felt the earth shake我沒有感到地球動搖 seen men take a stand看到官兵採取明確的立場。 and fight when it's the one thing left to do和撲滅的時候,它的一個沒有做的事情, nothing lasts forever沒有到永遠 that's what i've always heard這就是我一直聽到 all things good must end一切好的東西,必須結束 you know it's true你知道它的真實 nothing lasts forever沒有到永遠 but maybe some things do但也許有些事做 forever is the way i feel for you永遠就是這樣,我覺得你 forever is the way i feel for you永遠就是這樣,我覺得你 nothing lasts forever沒有到永遠 that's what i've always heard這就是我一直聽到 all things good must end一切好的東西,必須結束 you know it's true你知道它的真實 nothing lasts forever沒有到永遠 but maybe some things do但也許有些事做 forever is the way i feel for you永遠就是這樣,我覺得你 forever is the way i feel for you永遠就是這樣,我覺得你 forever is the way i feel for you永遠就是這樣,我覺得你 * Repeat END *

永不妥協,《陌生的孩子 / CHANGELING》

2009年01月03日
公開
6

「陌生的孩子」是部根據真實故事所改編的電影,是一椿小蝦米力抗大鯨魚 的感人故事。 http://twinsyang.blog.shinobi.jp/Entry/1305/ 永不妥協,《陌生的孩子 / CHANGELING》 1928年的洛杉磯,克莉絲汀柯林斯臨時加班,回到家中發現孩子不見並且馬上打電話給警局報案,五個月後接獲孩子找到的消息,但卻不是她的孩子,警長強迫她接受,並對她的申訴要求不聞不問,甚至判定她精神有問題,而她為了自己的孩子奮戰到底。 這是一部還滿沉重的片子,每次看到警長的嘴臉我都憤怒的想要拿東西砸他的臉,哪有母親認不出自己的孩子,哪有小孩會因為出門在外倒縮三英吋?什麼叫做女人就是歇斯底里就是情緒化,想必那個警長一定沒有孩子,想必他從來也不知道女人是怎樣的一種生物。 而且警局還濫用職權,想要挽回人民對於警察的信任,原來隨便吃案就可以?所以找來一大堆所謂的權威湮滅事實,放出錯誤的消息操縱媒體,這種作法今昔皆然,除了心寒,或許還是心寒。若不是因為另一樁案件的揭露,或許克莉絲汀仍舊會受到永無止境的折磨,不只是兒子失蹤的痛苦,還有強權壓身的恐懼。 母親是一種相當偉大的身份,會為了血濃於水的羈絆而奮不顧身,看到那些警局的人冷漠至極,忍不住也想飆兩句髒話,或是扯著他們的衣領問他們是不是人生父母養的,那些失蹤的都是些孩子,連家都不見得知道怎麼回,只想匆匆結案的警局,只想找到孩子的母親,兩相對比,多麼諷刺。 電影的配樂是有點陰鬱的,或許是因為看過一點簡介的關係,總覺得每一段節奏每一個音符都很揪心,不是什麼驚心動魄的駭人電影,卻總忍不住讓人倒吸一口冷氣,電影終場散去,幾個同行的夥伴都沉默不語,影廳裡的靜默與影廳外的喧囂恍若兩個世界,電影終究是電影,但帶來的衝擊強度終究難以消散。

國王的宴席〈 原則 〉

2009年01月02日
公開
5

國王的宴席〈 原則 〉 在某一個王國裡有著一項很特別的習俗,任何人在國王的宴席上,都不可以翻動菜肴,而只能吃上面的那部分。 有一次,一個外國的使臣來到這個國家,國王非常高興地設宴招待這個使臣。宴會開始了,使者端上來一條蓋著香料的魚, 這個使者不知道習俗,吃到一半後就把魚翻了過來。 大臣們看見了,齊聲高喊道:「陛下,您遭到了侮辱!在您以前從來沒有一個國王遭到這樣的侮辱,您必須立即處死他!」 國王嘆了口氣,對使臣說:「你聽見了嗎?如果我不處死你,我就會受到臣民的嘲笑。不過,看在貴國和我國的友好關係上,你在臨死前 可以向我請求一件事,我一定應允。」 使臣想了想說:「既然是這樣,我也沒有辦法,我就向您提一個微小的祈求吧。」 國王說:「好,除了給你生命,什麼要求,我都能滿足你。」 於是使臣說:「我希望在我死之前,讓每一個看見我翻轉那條魚的人都被挖了雙眼。」 國王大吃一驚,連忙以上帝的名義發誓說,自己什麼也沒看見,只不過是聽信了別人的話。 接著在一旁的王后也為自己開脫:「仁慈的聖母在上,我可是什麼也沒看見啊!」 大臣們面面相覷,然後一個個站起來,指天劃地發誓說自己也是什麼都沒看見,因此不應該被挖去眼睛。 最後,使臣面帶微笑地站了起來:「既然沒人看見我翻動那條魚,就讓我們繼續吃飯吧!」 使臣憑藉自己的智慧回到了故土,這好像是一個智慧故事,可是我們在佩服使臣機智的同時,也會有另一些思考。 那些所謂不可改變的原則和貌似忠誠的衛道者, 其實並非無懈可擊的。當觸及他們自身利益的時候,原則便被丟棄了。

Auld Lang Syne

2008年12月31日
公開
11

〔賞析〕Auld Lang Syne 這首詩被人譜了曲,在每年新年零點到來之時,全歐美都會齊唱的這首不朽之作。在經典電影---“魂斷藍橋”中,此曲被作為主旋律。 Auld Lang Syne 〔作者簡介〕羅伯特·彭斯在英國文學史上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復活並豐富了蘇格蘭民歌;他的詩歌富有音樂性,可以歌唱。 彭斯生于蘇格蘭民族面臨被異族徵服的時代,因此,他的詩歌充滿了激進的民主、自由的思想。詩人生活在破產的農村,和貧苦的農民血肉相連。他的詩歌歌頌了故國家鄉的秀美,抒寫了勞動者純樸的友誼和愛情。蘇格蘭人》歌頌反抗英國侵略的民族英雄,號召人民起來爭取自由;《兩只狗》揭露地主階級的荒淫無恥;《威利長老的祈禱》譏諷牧師的偽善。著名的抒情詩有《一朵紅紅的玫瑰》,《高原瑪麗》,《往昔的時光》等。 Auld 相當于Old, Auld Lang Syns 相當于Old Long Since,意思是The good old days. 歌詞大意: 友誼地久天長 怎能忘記舊日朋友 心中能不懷念? 舊日朋友怎能相忘, 友誼地久天長。 我們往日情意相投, 讓我們緊握手, 讓我們舉杯痛飲, 友誼地久天長。 友情常在我心, 親密的朋友 舉杯痛飲, 同聲歌唱友誼地久天長。 Should auld aquainte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quaintence be forgot For auld lang syne? CH: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And surely ye'll be your pint-stoup ! And surely I'll be mine ! And we'll tak'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CH We twa ha'e run about the braes and pou'd the gowans fine; And we've wander'd mony a weary foot, sin' auld lang syne. CH We twa ha'e paddled i' the burn, frae mornin' sun till dine; But the seas between us braid ha'e roared, sin' auld lang syne.

如何修煉快樂

2008年12月29日
公開
8

如何修煉快樂【2008/12/26 聯合報】 文╱舒國治 他們說,有太多的人不快樂。於是四處尋覓法門;或是參與修行,或是投身教派。 也有的或只是穿上寬鬆手工染布衣袍,或開始吃素、吃生機飲食。也有的將主題放在練氣功上,如打拳,如站樁,如靜坐。 這個社會人人皆有一些責任,教自己或別人更快樂些。我的觀察是,那些覺得不夠快樂的人,有一通象,便是對人生有一片被教育過的期待;當這期待不夠完滿時,他便開始滋生不快樂的念頭。最顯著之例是:對金錢之期待。當金錢之獲取不那麼容易時,他便有一種稱為「貧」的苦惱。另就是,對情感的期待;當愛受到挫折,人便完全萎頓了,怨也出來了,恨也出來了。 追求快樂 先改掉舊習慣 故要追求快樂,首先必須離開這類諸多的「教育」。 但這種離開,談何容易。像父母要你嫁給門當戶對的某個家庭,像小孩應考上醫科或攻讀某些將來賺錢的科系,等等皆是常見的「教育」。 正因為這種離開不容易,許多人參加心靈營,至少暫時拋卻平日的那一套。我常說,參與心靈體驗,並不是來練一套功法,而是來換一套習慣。尤其是你已經專注了幾十年的堅固習慣,最好全盤改掉。燒什麼菜都必定放醬油,把它改改掉。時間到了,便打開電視看連續劇或是新聞,把它改改掉。吃完飯,必定點上一根菸,改改掉。路上看到一雙鞋子漂亮,一定想買回家,改改掉。菜沒吃完,便冰進冰箱,五天後或五十天後再將它自冰箱臭兮兮的取出扔掉,這習慣也改掉。 因為你若不痛定思痛的的去做,那麼你一早起來便又是先往你最習慣的沙發上坐一下,垂頭喪腦,接著很無精打采的拿起茶几上的報紙,很沒氣力的、卻又似乎不能不的,去翻看一下。然而經過你心底深處的挑選,或許你根本連沙發也不需備上。或許客廳根本應該一物也不備,全部空著,這樣你可以在上面打滾(或許你已有三十年沒打滾了),也可以在上面跳舞,更可以在上面吼叫、唱歌劇,在上面打太極拳或自己發明的任何拳。你且想一想,你已有多久沒自己發明東西了? 快樂之道 回歸自然本質 如何過全新的每一天,且要做到快樂,這其實已經是一種修煉。譬似呼吸,有的人已經有十多年沒有好好呼吸了。須知人心中一逕有事,連綿長的大口氣也好久沒吸過了。永遠緊張的人當然也是。 快樂之訣無它,只不過是要常做很簡單卻又最本質的小事。像每晚十一點睡覺。像洗玻璃杯,要不必用洗潔精便能將杯子洗得淨亮無瑕,且絕無怪味(如肥皂味)。 這洗杯子之例,道出了人的獨具慧眼。人要去做你的慧眼一眼便瞧見而別人怎麼盯看也看不見的那種事。要獲得快樂,也在於應去做自己獨擅或才氣所鍾之事。 要在做喜歡做的事中獲得瘋迷、獲得歡笑,也同時獲得如勞力般的累,然後在一天之終睡一個好覺。睡覺,為了迎接一個很新很不同的明天。這是距離的了不起之處。如此起床後,世界又像是新的了。 最好的,是要同令你舒服的人接近。人,或說朋友,才是我們開心的最大來源。當然,拿捏不好,它也是怨恨的最大來源。但看我們如何處理人我的關係。培育朋友,亦是需下過深心的。怎樣找尋朋友外,亦要打造你的四周朋友;逐而漸之,他也潛移默化了,不那麼勢利了,不那麼好物質追逐了,懂得對人用上真心深情了… …等等。 人能善待別的人,能善待大自然;放眼而去何處不是風光明媚?又焉得會不快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