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亞利安寶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2007年04月18日
公開
29

--父母不恰當的責備,不但無法達到效果,還可能傷了孩子的自尊。-- 康健雜誌 77期 文.張靜慧 我注意到有對夫婦,兩歲左右的兒子在身旁邊跑邊喊。這對夫婦在路邊買了兩支冰棒,邊走邊吃,小男孩也想拿支吃,母親說:「寶貝,你可以從我這兒咬一口,但不能吃整支,因為太冰了。」可是小男孩伸出手來要整支,他母親再次把手拿開,他失望地哭了,父親又重複他母親的做法。小孩邊哭邊向前跑去,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很快又跑回來,嫉妒又難過地盯著兩個正吃得起勁的大人。一次又一次,他伸手去要整支冰棒,但大人緊握著寶物的手卻一次次縮回去。 小男孩愈是哭,他的父母愈覺得有意思。他們不停地笑著,並想跟他開玩笑:「你看你,這有什麼重要的,值得你這麼吵鬧?」於是小男孩坐在地上背對父母,朝母親方向扔小石子,但他又突然站起來,焦慮地四下張望,想知道爸媽是否還在那裡。父親吃完自己的冰棒後,把小木棒遞給兒子,自己繼續向前走。小男孩期待地舔著小木棒,看了看,把它扔掉,又想撿起來,但最後還是沒有撿。接下來他一臉失望,孤獨又傷心地哭起來,全身顫抖。然後馴服地跟在父母身旁。 這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親眼見的景象,寫在《幸福童年的祕密》裡,她非常驚駭於父母可以如此羞辱小孩,其後也展開對小孩成年後也會對弱者輕蔑的關聯性研究。 米勒認為小男孩並非因為「貪吃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而是他的情感不斷受到傷害和打擊。不但願望無人理解,更糟的是,他的需求還被開玩笑。 父母把他們的觀念與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為了生存和愛,學著去服從,甚至對父母所說的傷害自尊心的話,也只有壓抑下來,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社會裡每時每刻在發生,很多大人不自覺地常犯這些錯。 在婦幼節前夕,我們整理出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提醒您,別再說了,別再讓羞辱與輕蔑代代傳下去了。 ◎侮辱、人身攻擊:笨蛋、壞蛋、混蛋、人渣、死人、豬、烏龜、朽木、娘娘腔、男人婆。 ◎情緒性的語句:我討厭你、我恨你、你欠揍、恨不得沒生你、不想再看到你。 ◎否定、貶抑:你真沒用、沒人喜歡你、你什麼都不會、你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壓抑:說不准就不准、閉上你的嘴、小孩子不懂少插嘴。 ◎不讓孩子解釋:再給我頂嘴、你說什麼我都不信、你還有理由啊? ◎諷刺、嘲弄:你也太聰明了吧、這種事只有你做得出來、你能考及格我就謝天謝地了、這麼簡單也不會。 ◎威脅:你給我試試看、給我小心點、打電話跟老師說、送你去警察局、你如果…我就…、你不要後悔、把你送給別人、我看你以後怎麼辦。 ◎哀求:爸求你不要這樣、你再這樣媽要哭了。 ◎冷漠:你活該、我早就告訴你了、自己不會想啊、自己看著辦。 ◎比較:你比得上×××嗎?人家比你強多了、如果你能跟×××一樣就好了。 ◎強調父母的經驗和權威: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會了、你得聽爸爸的。 ◎懷疑:你實在無法讓我信賴、我看你沒這麼厲害吧?那有什麼了不起。 ◎不耐煩:到底要我講幾遍?為什麼老是忘記? ◎不當的引導:去死吧、乾脆跳樓算了、出去就不要再回來、給我滾。 ◎誇張:你對不起列祖列宗、自從有你,我再也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 ◎放棄:我對你不抱任何指望、再也不管你了。 ◎利誘:你少打一點電動,就多給你零用錢。 ◎過於明察秋毫:終於逮到你了、又出錯了吧、你以為我不知道? 責備孩子的原則 1. 尊重孩子的人格。小孩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尊重,不適當的責罵、管教有時造成反效果。 2. 向孩子說明為什麼受到責備,不要讓孩子覺得無故挨罵。 3. 告訴孩子該怎麼改進。責備的目的是下次不再犯,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行為哪裡不對,該怎麼做,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自己思考怎麼改進。 4. 父母的身教很重要。例如要求孩子對人有禮貌,父母自己就不能粗魯無禮。先得到子女的尊敬,他們才會信服管教。 更多快樂童年的教養秘方,「讓孩子快樂長大」、「10帖快樂童年的秘方」,完整提供父母教養孩子可以做什麼的相關內容,請見2005年4月號《康健雜誌》77期。

給孩子的一百句好話

2007年04月17日
公開
25

給孩子的一百句好話 1.好!(豎起大拇指) 2.讚!(豎起大拇指) 3.真棒! 4.好可愛! 5.太好了! 6.好主意! 7.了不起! 8.好多了! 9.做的好! 10.感恩你! 11.真好啊! 12.好極了! 13.不錯唷! 14.好棒啊! 15恭喜你! 16.謝謝你啊! 17.做的很好! 18.太奇妙了! 19.你做對了! 20.真是傑作! 21.進步真快! 22.好優秀啊! 23.這就對了! 24.你做到了! 25.很突出喔! 26.繼續保持! 27.多美妙啊! 28.你真懂事! 29.我好愛你! 30.那就是了! 31.你幫的很對! 32.做的好極了! 33.繼續試試看! 34.你學的真快! 35.你辦的到的! 36.表現的很好! 37.你真是可愛! 38.記性真好啊! 39.你是最棒的! 40.你走對路了! 41.真令人感激! 42.你做的很對! 43.哇!看你的了! 44.真是令人感動! 45.你真是小神童! 46.就是這樣做了! 47.我真以你為榮 48.你快要做到了 49.你真是好幫手! 50.我很喜歡那樣! 51.繼續加油努力! 52.你進步的真快! 53.那實在太好了! 54.你想出好辦法了! 55.你做的很順手嘛! 56.你一定是最棒的! 57.努力就會有收穫! 58.對了!就是這樣做! 59.這才是我的好孩子! 60.你下次會做的更好! 61.我很感激你的幫忙! 62.你沒有任何差錯嘛! 63.這正是我說的好事! 64.你已經盡力做好它! 65.你每天都有進步喔! 66.沒有人是十全十美! 67.我就知道你會做到! 68.你真的讓我好感動! 69.你一定會順利完成! 70.今天的表現好極了! 71.其實,你已經盡力了! 72.你會有最出色的表現! 73.有努力當然會有進步! 74.你今天做的比平常好! 75.真是讓我感到高興啊! 76.你一定可以順利完成! 77.我想你已經有把握了! 78.你今天確實做的很好! 79.真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啊! 80.今天頭腦真是靈光啊! 81.你看你想出辦法來了! 82.你的認真讓我很感動! 83.你真的學到不少東西嘛! 84.你已經有很好的開始了! 85.這是你做的最好的一次! 86.你今天做了不少好事啊! 87.現在你可以一路順風了! 88.你真是不斷的在進步呢! 89.再試一次你就可以做到! 90.我為你做的事感到感動! 91.你真是可愛的小天使! 92.我自己都沒做的那麼好! 93.你正進入很好的狀況呢! 94.那是一件溫馨的事啊! 95.你今天做的比以前更好呢! 96.繼續做,你越來越進步了! 97.我真高興有你這樣的孩子! 98.我為你今天所做的事表現感到很光榮! 99.你真是我的小公主(小王子)啊,跟你在一起讓我感到很開心! 100.看到你做的那麼認真, 讓我覺得做媽媽(爸爸)的,真的也要和你一起努力才行。

排毒最佳的超級食物

2007年04月11日
公開
42

1. 地瓜 sweet potato 地瓜所含的纖維質鬆軟易消化,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排便。最棒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連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 2. 綠豆 mung beans 綠豆具清熱解毒、除濕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綠豆湯有利於排毒、消腫,不過煮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有機酸、維生素受到破壞而降低作用。 3. 燕麥 oats 燕麥能滑腸通便,促使糞便體積變大、水分增加,配合纖維促進腸胃蠕動,發揮通便排毒的作用。將蒸熟的燕麥打成汁當作飲料來喝是不錯的選擇,攪打時也可加入其他食材,如蘋果、葡萄乾,營養又能促進排便! 4. 薏仁 Job's tears 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水分代謝,發揮利尿消腫的效果,有助於改善水腫型肥胖。薏仁水是不錯的排毒方法,直接將薏仁用開水煮爛後,適個人口味添加少許的糖,是肌膚美白的天然保養品。 5. 小米 millet 小米不含麩質,不會刺激腸道壁,是屬於比較溫和的纖維質,容易被消化,因此適合搭配排毒餐食用。小米粥很適合排毒,有清熱利尿的功效,營養豐富,也有助於美白。 6. 糙米 brown rice 糙米就是全米,保留米糠,有豐富的纖維,具吸水、吸脂作用及相當的飽足感,能整腸利便,有助於排毒。每天早餐一碗吃糙米粥或來一杯糙米豆漿是不錯的排毒方法。 7. 紅豆 small red beans 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祕,促進排尿。可在睡前將紅豆用電鍋燉煮浸泡一段時間,隔天將無糖的紅豆湯水當開水喝,能有效促進排毒。 8. 胡蘿蔔 carrot 胡蘿蔔對改善便祕很有幫助,也富含β- 胡蘿蔔素,可中和毒素。新鮮的胡蘿蔔排毒效果比較好,因為它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打成汁再加上蜂蜜、檸檬汁,既好喝又解渴,也有利排毒。 9. 山藥 yam 山藥可整頓消化系統,減少皮下脂肪沈積,避免肥胖,且增加免疫功能。以生食排毒效果最好,可將去皮白山藥和鳳梨切小塊,一起打成汁飲用,有健胃整腸的功能。 10. 牛蒡 lappa 牛蒡可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並有調整腸道功能的效果,所含的膳食纖維可以保有水分、軟化糞便,有助排毒、消除便祕。可作成牛蒡茶隨時用,長期服用。 11. 蘆筍 asparagus 蘆筍含多種營養素,所含的天門冬素與鉀有利尿作用,能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有利排毒。綠蘆荀的荀尖富含維生素A ,料理時可將尖端微露水面,能保存最多營養素滋味又好。 12. 洋蔥 onion 洋蔥能促進腸胃蠕動,加強消化能力,且含有豐富的硫,和蛋白質結合的情形最 好,對肝臟特別有益,因此有助於排毒。煮一鍋以洋蔥為主的蔬菜湯,加入綠花椰菜、胡蘿蔔、芹菜等多種高纖蔬果,能分解體內累積的毒素,有助排便。 13. 蓮藕 lotus root 蓮藕的利尿作用,能促進體內廢物快速排出藉此淨化血液。蓮藕冷熱食用皆宜,將蓮藕榨打成汁,可加一點蜂蜜調味直接飲用,也可以小火加溫,加一點糖,趁溫熱時喝。 14. 白蘿蔔 radish 蘿蔔有很好的利尿效果,所含的纖維素也可促進排便,利於減肥。如果想利用蘿蔔來排毒,則適合生食,建議可打成汁或以涼拌、醃漬的方式來食用。 15. 山茼蒿 山茼蒿含豐富維生素 A,可維護肝臟,有助體內毒素排出。將山茼蒿和柳丁、番茄、胡蘿蔔、柚子、蘋果、綜合堅果等蔬果一起打成精力湯飲用是不錯的選擇。 16. 地瓜葉 sweet potato's leaf 地瓜葉纖維質地柔細、不苦澀,容易有飽足感,又能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祕。把新鮮地瓜葉洗淨後用開水燙熟撈起,與剁碎的大蒜及少許鹽、油拌勻,就是一道美味爽口的蒜拌地瓜葉! 17. 蘿蔔葉 radish's leaf 蘿蔔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質,有促進食慾、活潑腸道的作用,也能改善便祕。將洗淨瀝乾的新鮮蘿蔔葉打成汁,再加入少許蜂蜜一起飲用,常喝可排毒和保健。 18. 川七 川七葉片含有降血糖作用的成分,並能治療習慣性便祕,減少身體負擔。把川七葉、番茄、苜蓿芽、黃甜椒、奇異果等蔬果,加上綜合堅果與少許的百香果汁或蘋果醋混合打成汁飲用。 19. 優格 yoghurt 優格含有大量豐富的乳酸菌,可改善便祕、穩定腸胃。原本積存在腸道的毒素,也會因為乳酸菌的作用,而變得容易排出。喝優酪乳或吃優酪沙拉都是不錯的選擇,最好早餐空腹前吃,利用優格增加飽足感,減少早餐的攝食量。 20. 醋 vinegar 醋有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可排出體內的酸性物質消除疲勞,還有利尿通便的效果。每天早晚用過餐後,各喝一次稀釋過的醋,適量飲用有助健康。

寶寶視力發展階梯

2007年04月10日
公開
57

  當胎兒還在母親腹中時,最先出現的器官既不是手,也不是腳,而是腦與眼睛。不過,雖然眼睛在胚胎中發育很早,但孩子在出生後直到孩童期間,眼睛的生理發育仍然在持續進行,而視力發展也隨著年齡而不同。通常寶寶的視力一直要到4歲才能達到正常標準,到12歲左右視力發展才會完全穩定,達到最佳狀態。   胎兒期   眼及視力發育   早在母親懷孕第四周,胎兒的視覺就已形成。此時,胎兒的眼睛很小,而且被一層皮層包覆著。以後四、五個月,眼神經、血管、水晶體和視網膜開始發育,到第六個月末,胎兒眼睛已有很大的發展。   保健重點:   母親要避免不良因素影響   自母親懷孕起,就要注意進食高蛋白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增加抵抗力,不可飲酒、吸煙和隨意用藥。要盡量避免可能受到的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如果孕婦在此時患風疹、感冒發燒,或受其他病毒和細菌侵犯,再加上用藥不當,就會給胎兒眼球的正常發育帶來不良影響。如果夫妻雙方均是高度近視,應進行遺傳性眼病的咨詢。   新生兒期(0∼28天)   眼及視力發育   寶寶剛出生時,對光線就會有反應,但眼睛發育並不完全,視覺結構、視神經尚未成熟,視力只有成人的1/30。他能追著眼前的物體看,但視野只有45度左右,視力也只有成人的1/30。而且只能追視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公分的人或物。新生兒偏愛注視較複雜的形狀和曲線,以及鮮明的對比色。   保健重點:   盡早發現先天異常   應注意孩子雙眼的大小、外形、位置、運動、色澤等,盡早發現先天異常,並應防治源於產道的感染性眼病。   1∼12個月   眼及視力發育   ●1∼3個月   孩子滿月後,已具有注視與兩眼固視能力,會注視抱他的人,不過無法持續太久,眼球容易失去協調。三個月後寶寶的視野已經可達180度,也可看到自己的手,也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此時,大多數嬰兒的視覺可以平穩地"跟隨"運動的物體,也能將視線固定在某物體上。   ●4∼6個月   4∼6個月的寶寶視網膜已有很好的發育,能由近看遠,再由遠看近,4個月時開始建立立體感。這一時期的寶寶會以視線尋找聲音來源,或追蹤移動的物體,例如媽媽在房間內走動,嬰兒的眼睛也會跟著轉動;此時嬰兒己經能夠轉動身體,會伸手去捉眼睛看到的東西,如在嬰兒床上方掛著的小吊飾等。這個時候的視力約為0.1。   ●6∼12個月   6個月以後,兩眼可以對準焦點,孩子會調整自己的姿勢,以便能夠看清楚想要看的東西。   8個月大時,對於眼前突然消失的東西,會出現尋物的反應,特別喜歡用視線來追蹤眼前的物體,眼、手的協調也較為順利。此時,寶寶的視力保持在0.1∼0.2之間。   8個月以後,寶寶真的能夠用眼睛辨識親人了。這個時候的寶寶積極運用全身的感覺器官如視覺、聽覺,尤其是觸覺去認識世界。到1歲時,視力約為0.2。如果孩子學習走路的時間明顯延遲,或走路容易跌倒、被東西絆倒,都有可能是視力出現問題了。   保健重點:   抱著寶寶到處走走   ●防止眼內斜:很多父母喜歡在小嬰兒的床欄中間系一根繩,上面懸掛一些可愛的小玩具。如果經常這樣做,孩子的眼睛較長時間地向中間旋轉,就有可能發展成內斜視,也就是俗稱的摱芳ρ蹟。正確的方法是把玩具懸掛在圍欄的周圍,並經常更換玩具的位置。   ●勿遮擋眼睛:嬰兒期是視覺發育最敏感的時期,如果有一隻眼睛被遮擋幾天時間,就有可能造成被遮蓋眼永久性的視力異常,因此,一定不要隨意遮蓋孩子的眼睛。   1∼3歲   眼及視力發育   1∼3歲孩子的視力發育標準約能達到0.1∼0.6之間。一般2歲時為0.4,已經可以判別事物的遠近,且視線跟得上快速移動的東西,並看得清楚。3歲時為0.6,視覺較為敏銳,喜歡觀察,會借由眼睛來引導手去接觸新事物,眼手協調更靈活,立體視覺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從1歲開始,孩子特別喜歡藉由眼睛導引手部活動,他們喜歡接觸新事物,眼手間的協調能力也因此快速成長,視覺辨識能力在這一階段也大大提高了。   保健重點:   謹防眼外傷   孩子逐漸長大,活動範圍越來越大,還學會了奔跑,眼外傷的可能也增大。這時應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如不要拿著鉛筆、筷子等尖物猛跑;家裡人在使用洗滌劑時,要讓孩子避開,以免液體濺到孩子眼中,造成化學燒傷;如果眼內進了灰塵等異物,不要用不乾淨的手帕去擦,以免造成眼球表面的劃傷和繼發感染。   4∼6歲   眼及視力發育   4∼6歲的孩子視力已逐漸成熟,視力的清晰度增加,6歲時能達到1.0,基本達到成人的水準。   這一階段若孩子視力異常,有明顯的徵兆。喜歡近距離看電視,喜歡瞇眼或歪頭看東西,喜歡揉眼睛,或對視覺活動特別不感興趣,這些都應該引起重視。這時近視問題也已經浮現, 當孩子出現近距離看電視或看書,常抱怨看不清楚,很容易撞倒東西時,可能都是出現近視的重要徵兆,需要及時接受檢查與持續進行各種矯正治療。   保健重點:   不要長時間用眼   ●不要用眼過度:此時孩子的眼睛還處於不完善、不穩定的階段,長時間、近距離地用眼,會導致孩子的視力下降和近視眼的發生。因此特別要注意限制孩子的近距離作業時間,一般每次不應超過30分鐘。可以經常帶孩子向遠處眺望,引導孩子努力辨認遠處的一個目標,這樣有利於眼部肌肉的放鬆,預防近視眼的發生。   ●監測視力發育狀況:此時應開始對孩子的視力進行監測,特別是要分別查兩眼的視力,以便發現單眼的視力異常。因為視力不好的一隻眼睛常常失去使用機會而發展成為弱視,弱視可由屈光不正(遠視、近視、散光)、斜視等引起,越早治療,效果越好,6歲以前是最佳治療時機。因此,最好每3∼6個月做一次視力檢查,有條件的還可以在這一階段進行1次散瞳驗光。   噪音損害視力   ●科學研究發現,噪音不僅會嚴重影響聽覺器官,而且還會通過神經系統的作用而"波及"視覺器官,使人的視力減弱。研究指出,噪音能使人眼對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還能使視力清晰度的穩定性下降,比如噪音在70分貝時,視力清晰度恢復到穩定狀態時需要20分鐘,而噪音在85分貝時,至少需要一個多小時。再者,噪音還可使色覺、色視野發生異常;另外,噪音可使眼睛對運動物體的對稱性平衡反應失靈。   ●缺乏營養素也會造成眼疾   1、維生素   維生素A對眼睛的新陳代謝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於維持上皮細胞的正常結構及生理功能。維生素A缺乏症是引起眼乾燥症的重要因素,它還可以引起結膜色素沉著,造成慢性結膜炎、角膜炎、麥粒腫等;此外,維生素A缺乏還會導致視網膜視紫紅質缺乏,表現出眼睛對暗的適應能力減退。   缺乏維生素B1在眼部表現為看東西模糊,眼睛乾燥等,嚴重的會引起視神經炎。   缺乏維生素B2在眼部表現為視力減退,怕光,眼部灼燒感或異物感。   維生素C缺乏能使血管壁滲透性增加,從而造成出血傾向。維生素C缺乏會引起眼部的血管、組織出血,還可能引起視神經炎和視網膜炎,   2、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鋅、銅、鐵、鎂、硒等與眼組織的關係很密切。   鋅在維持正常的視功能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眼組織中鋅的含量在整個人體中的比例最高。缺鋅可能導致夜盲,還可能引起視神經疾患及視神經萎縮。   缺銅的小孩經常出現視覺反應遲鈍,瞬目反射呆滯,白內障,視功能障礙等症狀。   ●缺硒會致使晶體代謝障礙,發生白內障及近視性改變。   開燈睡覺   會影響孩子視力   醫學研究表明,嬰兒睡眠時不關燈會增加孩子患近視眼的可能性。   ●國外醫學研究人員在對4餘名2∼16歲的近視患者進行研究後發現,睡在燈光下的兩歲以下的嬰兒與睡在黑暗中的嬰兒相比,近視發病率要高出四倍。睡在黑暗中的孩子患近視的只佔10%;夜間睡在照明燈光下的患近視的占34%,睡在室內較強光照明燈下的孩子,患近視的占55%。有關專家指出:嬰兒在出生後頭兩年,是眼睛和焦距調節功能發育的關鍵階段,光明與黑暗的時間多少,可能會影響幼兒視力的發育,希望家長應該慎重對待。

桃園巨蛋親子樂翻天

2007年04月07日
公開
37

今天下午去參觀 二個大人.門票共100元 內容:都是一堆小朋友的教材.玩具 感覺沒什麼內容... 和一家美語要了一支充氣棒棒玩具..很大支噢.. 還拿了五支氣球啦.. 嗯..還吃了燒賣.熱狗.一杯酦梅汁.. 阿寶就睡著了.. (因為下午還沒睡覺覺) 我們待了約1.5小時就回家噢... 結論..下次不會再來了.. 4/4~4/9桃園巨蛋親子樂翻天! 2007桃園兒童玩具博覽會~「歡樂婦幼節 親子嘉年華」 時間:2007年4月4日至9日 上午10點至下午6點 歡樂卡通城堡主題館:花花、毛毛、泡泡第一次來桃園嚕! 大會特別規劃螢火蟲生態主題館、蝴蝶生態主題館、螞蟻生態主題館、寵物主題館,讓您走一趟精采的生態之旅。 「愛媽咪、疼寶貝」展區精心規劃兒童親子園地、寶貝學習天地、媽媽寶寶專區。 新奇好玩全在這裡~快樂FUN FUN SHOW,讓您樂開懷。有寶寶爬爬GO爭霸賽、未來小子真聰明,邀您全家共享新的視覺饗宴、傑克魔術秀、拍一拍樂一樂,留個快樂的回憶。 「桃園相見歡 獎品三重送」有魔法少年賈修手錶、湯瑪士小火車、畫線軌道飛機…等,好手氣摸獎品,讓您幸運抽獎玩具帶回家。 即日起至桃園地區OK便利店可免費索取50元折價券及兒童免費參觀券,數量有限索完為止。 主辦單位:台灣區玩具暨兒童用品工業同業公會

破解幼稚園老師的魔法

2007年03月28日
公開
44

破解幼稚園老師的魔法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在幼稚園和在家簡直判若兩人?在幼稚園裏,他大方、得體、講衛生、懂得尊重小朋友,但是一旦回到家裏,他又變成了登基三年的小皇帝,太獨、太懶、太沒耐性、太不聽話。幼稚園老師究竟有什麽魔法?她們遇到我們經常遇到的教育難題時會怎麽處理呢?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是天生的兩面派:他們在幼稚園的時候就能做到物歸原處、輪流 玩玩具或者排隊領蘋果,但是在家卻是東西四處亂扔、玩具不許別人碰、連一秒鐘的耐性都沒有……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把孩子在家的行爲當作前提,把他在幼稚園的表現看成轉變的話,我們就可以欣慰地告訴自己:“我的孩子已經進步很多了!”“他能夠和小朋友合作了。”“看來他完全能夠很好地適應家以外的環境和生活。”當然,欣慰過後我們還是要想辦法,讓我們的“1/2好寶寶”成長爲“全天候好寶寶”。   那麽,孩子們爲什麽在幼稚園那麽懂事?是迫于老師的威嚴,還是這些接觸過無數小搗蛋鬼的老師,確實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在家裏經常遇到的頭疼事,在幼稚園老師那裏會怎麽解決吧。希望她們的經驗可以幫助你培養出一個“家庭裝好寶寶”。   頭疼問題1 只要有小朋友碰我兒子的玩具,他就會大發脾氣。   老師的魔法   ●允許他藏起最喜歡的那一個。當孩子們發現自己不能控制局勢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採取極端行爲。所以我們應該爲他保留最後一塊領地,使他有必要的安全感。比如,在小朋友到來之前,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選擇幾件他最喜歡的玩具藏起來不讓別人見到。這樣,就讓他有了些許控制權,以至於他可以在自己能夠接受的範圍內跟小朋友分享玩具。   ●示範給他一個姿態。當我的班上有兩個孩子因爲一件玩具起爭執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們說:“事實上,這是我的玩具,我讓你們一起玩是因爲我喜歡這樣,看到你們能夠一起玩兒我很高興。”所以,如果是媽媽的話,可以在買回家的玩具裏面爲自己留下幾個,並且告訴孩子:“這個是媽媽的遙控汽車。”然後,當有小夥伴來玩的時候,你就可以把“你的”這輛車給他們,並且告訴自己的孩子,你看到他們玩你的玩具時,心裏有多麽高興。   ●編織一個關於分享的故事。不要小看故事的影響力,想一想我們至今還記得的《小紅帽》《木偶奇遇記》《狼來了》和《等明天》,你就會感受到童話的巨大威力。所以,你可以利用玩耍的時間給孩子編織一些關於“分享”和“朋友”的小故事。比如,你可以利用畫有小人的圖書、兩個布娃娃或者是天線寶寶的玩偶—如果你的孩子是天線寶寶的超級Fans,這一招就更靈了。你給他看當娃娃甲不給娃娃乙玩玩具時,娃娃乙很難過,但是當娃娃甲和娃娃乙一起玩,或者兩個娃娃交換玩具的時候,大家都很開心。日子久了,“大家一起玩更開心”的觀念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了。   頭疼問題2 我女兒在看書的時候總是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老師的魔法   ●選對時間很重要。孩子情緒的好壞對於她的注意力影響很大,所以應該選擇在她心緒最平靜時進行閱讀,比如午睡起來以後或者晚上臨睡前。如果你剛把她從幼稚園接回家就希望她能夠安安靜靜看一本書,以便爲你爭取出準備晚餐的時間的話,那是肯定不可能的。   ●使閱讀變得有趣。就像我們喜歡看真實生動的電視劇一樣,孩子們也喜歡那些真實可感的故事。所以如果你僅僅是讓她自己坐在那裏看書的話,她肯定會覺得乏味。而如果你能夠記住故事情節,然後通過你們之間的語言把它講述出來,或者是通過捏著鼻子學小女孩、啞著嗓子裝老奶奶的技巧,都可以讓孩子覺得這是很有趣的事情。   ●選擇適合她的讀物。不要照搬那些網上搜索到的書單,你應該爲孩子篩選出真正適合她的一部分。好的兒童讀物的基本要求是,配圖精美、色彩明快、內容有趣,在此基礎上,你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愛好和認知水平,給她提供那些對她來說既不會太艱深也不會太幼稚的讀物。   頭疼問題3 我的孩子永遠是“我現在就要……”怎麽能讓他更有耐心?   老師的魔法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個辦法適合兩三歲的孩子,因爲在這個年齡段裏,他們的注意力範圍是有限的,這一點可以爲我們所利用。一個兩歲的孩子往往覺得自己要求的事情必須現在就去做,但是當你給他一個玩具、一塊餅乾或者唱一首他最喜歡的歌時,他就會把剛才刻不容緩的要求抛到九霄雲外。   ●幫助孩子感知時間。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你就不可能輕易讓他忘記自己的要求了,你可以嘗試幫助他建立時間長度的概念。當你跟他說:“我們一個小時以後才能去公園”時,他並不能感知到底是多長時間,你可以把這段時間分解成幾個連續的段落:“洗衣機10分鐘以後才會停,媽媽需要再拿出10分鐘來晾衣服。然後我們用5分鐘走到車站,坐30分鐘的車就可以到公園了。”這樣他就會知道接下來的時間裏有多少事情需要做,他也就知道自己的期待什麽時候能得到滿足。你還可以通過畫條狀時間表的方式,讓他直觀地看到每件事情的時間長度。   ●幫助他打發等待時間。“等待”對孩子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應該讓他明白,不是他的每個要求都可以馬上如願。你要不停地強化:“對不起,寶寶,你必須等到明天才能去迪斯尼。”他就會慢慢接受這個事實。而當孩子等待的時刻終於到來的時候,你不要忘記誇讚他:“你耐心地等了這麽長時間,真棒!”   頭疼問題4 當我們說“該吃飯了,等會兒再玩兒”時,女兒總是大發脾氣。   老師的魔法:   ●要適當進行警告。由於學齡前的兒童時間觀念不強,所以需要我們在他們的小腦袋瓜裏放個計時器之類的東西。比如通過做一些遊戲:你和女兒一起在紙板上畫出連續的數位標記,然後告訴她這是吃飯時間的倒計時:“媽媽每分鐘指一個數位,等數位到零的時候,就該做什麽了?”“該吃飯了!”她接下茬的時候,就是感興趣的時候。   ●來點兒競爭。小孩子的好勝心都很強,他們喜歡參加並且贏得比賽,那麽爲我們就不妨來個將計就計,不時地給他們製造一些競爭氣氛。比如跟他說:“來,我數20下,看你能不能在我數完之前把玩具全部放到箱子裏,然後去衛生間洗乾淨小手到飯桌邊坐好。”   ●搞搞新花樣兒。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把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孩子也就樂在其中了。比如說,孩子不想關掉電視去洗澡,你可以引誘他說:“你能學大花貓的樣子爬到浴室麽?”或者“讓我們像青蛙一樣跳過去好不好?”最好每次都來點兒新鮮的,比如學大象、學鴨子,學小狗。   頭疼問題5 我的女兒在公共場合太黏人。   老師的魔法   ●笨鳥先飛。當幼稚園組織集體活動的時候,我們都會建議那些有害羞寶寶的家庭最好比別的家庭提前一些到達,這樣可以讓孩子有充裕的時間適應陌生環境。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到來之前,孩子很可能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小夥伴,不會再同時遭遇“人生”與“地不熟”的困境了。這一招同樣可以用在孩子參加其他社會活動的時候。   ●讓他集中注意力在某件事情上。你的孩子可能從下車開始就抱住你的腿不放,不要急著甩開他。你領他到他最喜歡的活動區域,然後你自己也參與進去,因爲當他看到你和他在一起的時候,他才可以安心地投入到玩耍當中。當你發現他已經和小朋友們打成一片之後,你再悄悄地退出。   ●不要強迫他。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個性,如果強迫他投入到使他感到恐懼的環境中,只能愈發加重他的膽怯。所以,如果你觀察發現孩子確實是那種可以從旁觀當中獲得樂趣的人,那麽就讓他保持這種狀態吧。我們希望他和大家一起玩,也是爲了讓他快樂。   頭疼問題6 我讓孩子收拾好玩具和衣服的時候,他總是說:“我不會!”   老師的魔法   ●爲孩子創造便利環境。幼稚園專門訂做的那種兒童型的座椅、衣架和衣櫃會讓孩子感覺更自如,這是孩子在幼稚園比較勤快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家裏最好也能創造一個便於孩子使用的操作環境,比如把他的衣服放在衣櫃最下面的兩個抽屜,在衣帽架下方爲孩子釘一個很容易就能夠到的挂衣鈎,同時最好給他的夾克縫製一個比較大孔的扣袢。   ●讓收拾變得很有趣。我們並不是真的希望孩子能夠把家裏收拾乾淨,只是希望讓他從小養成好習慣,所以不妨把收拾房間當成一次遊戲。用不著昂貴的收納箱,完全可以用那些孩子喝空的奶粉桶當作容器,分別盛放他的小汽車、拼圖、卡片、膠泥,並且讓他爲每個桶畫一個小圖當作標誌。讓他把收拾玩具當作玩耍,他就很樂於參與了。   ●你收拾屋子的時候請哼著小曲。你應該讓孩子看到做家務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情,吹著口哨或者哼著小曲都可以,只要不是愁眉苦臉。   ●激勵措施。畫一個彩色的任務表,裏面填上他每天應該完成的任務,每當他完成一項就在上面粘一個卡通不乾膠貼畫。小孩子都是爭強好勝的完美主義者,他們會爲了爭取五彩斑斕而努力工作的。

關於"給孩子制定規則":

2007年03月27日
公開
37

關於"給孩子制定規則": 著名的教育學家蒙特梭利曾經說過:“父母的規矩應該盡量少立,但立了,就一定要遵守。”我們要讓寶寶自由成長,但自由的底線是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應該不應該要求我們的寶寶嚴格遵守規矩? “她還那麽小呢!” “他死活不肯,又能怎麽辦呢?” 媽媽們經常會搖著頭,這樣歎氣。天大,地大,寶寶最大——誰能拿他們有辦法呢? 事實上,寶寶會不會守規矩,能不能守規矩,媽媽是起決定作用的那個人。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爲媽媽,你應該怎麽做,做些什麽?才能讓你的孩子變成最乖的寶貝兒。 媽媽叫3歲的洋洋來吃飯,洋洋只顧著玩玩具頭也不擡。媽媽大聲說:“洋洋,再不來吃,你最喜歡的雞翅膀就沒有了!”可是叫了幾遍洋洋都沒反應,媽媽只好歎口氣把雞翅膀夾出來放在一邊,等洋洋什麽時候想吃時再吃。 錯誤:說話不算數 媽媽們經常抱怨寶寶不聽話,實際情況卻是媽媽們自己說話不算數。 這種現象其實到處可見,比如媽媽們請寶寶收玩具,如果寶寶不聽,媽媽們發發牢騷後就只好自己收。再比如明明說好在小朋友家只玩半個小時,到時寶寶一鬧,媽媽們多半又會妥協,再多玩半小時。 在吃飯問題上,這一點表現得尤爲突出,因爲媽媽們總是怕餓著寶寶。像“再不來就不給你吃”這樣的話通常只爲嚇唬寶寶。既然什麽時候想吃都有的吃,既然媽媽從來都是“說到做不到”,寶寶當然會對媽媽的話充耳不聞。 規矩法則1:說到做到 像上文提到的,如果洋洋不肯立刻上桌,那麽等他想吃時,媽媽就應該很平靜地告訴他,雞翅膀沒有了。如果洋洋哭鬧,媽媽也應該堅持重複自己的決定:因爲洋洋來晚了,雞翅膀已經讓大家吃完了。 媽媽們一定要讓寶寶明白,吃飯是件自己的事。每日三餐要定點定量,如果寶寶一頓不吃,就必須等到下一頓,切忌稍後用大量零食來補充。這不僅能讓寶寶體會一下“饑餓感”,更重要的是讓寶寶明白,如果不吃,就真的會餓肚子。 專家評點: “說到做到“不僅能樹立父母在寶寶心中的權威,也教育了寶寶:爸爸媽媽尊重你的選擇,但你要接受因此帶來的後果。 友情提示: 最好不要在寶寶玩得正高興時,突然要求她去吃飯。最好給寶寶一個緩沖期,比如說,餐前10分鍾就開始提醒寶寶,再玩一會兒就要吃飯了。餐前洗手不僅是出于衛生考慮,更重要的是借此提醒寶寶,要吃飯了。如果能讓寶寶參與擺放餐具,或者盛飯,那就更能增加寶寶的用餐意識。 星星在飯桌上邊吃邊玩,一會兒用果汁泡飯,一會兒把盤子裏的菜挑了出來扔得滿桌都是,一會兒又把媽媽喂給她的排骨吐出來宣布:“我不要吃肉!”星星媽媽忍無可忍,大聲喝斥道:“你怎麽這麽煩啊,怪不得幼兒園老師都不喜歡你!”星星給罵愣了,過了一會兒“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錯誤:媽媽控制不住情緒 經常看到媽媽們指責寶寶“你怎麽就不能安靜一會兒聽故事?像你這樣,長大肯定不會好好學習!”“怎麽不叫人?你這孩子就是壞脾氣!”或是幹脆一巴掌下去,什麽話都沒有。這樣的舉動其實只發泄了媽媽們的情緒,寶寶往往委屈萬分地嚎啕大哭,全然不知道媽媽爲什麽生氣。 規矩法則2:有的放矢,就事論事 星星媽媽應該就事論事,心平氣和地制止星星的胡鬧,並且解釋給星星聽,她違反了哪些用餐規矩,比如“不可以用果汁泡飯”,“不喜歡的菜可以不吃,但吃了就不能吐出來”等等。如果星星繼續胡鬧,媽媽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懲罰措施,比如說,取消餐後星星喜歡的水果甜點等。 專家評點: 父母越平靜,教育效果越好。讓寶寶服從的應該是父母講的道理,而不是說話聲音的大小。 友情提示: 用餐應該是件快樂的事,所以最忌寶寶不吃,卻逼著寶寶吃。如果寶寶幾頓都不好好吃,卻仍然沒有胃口,請帶寶寶去看醫生,寶寶可能“積食”,也可能有別的問題,最好按醫生的囑咐調理飲食。 兩歲半的阿龍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玩遊戲,一玩就至少1個小時。阿龍媽媽一邊苦惱阿龍的視力,一邊感歎說:“現在的遊戲就是有趣,怪不得兒子這麽小就喜歡。” 錯誤:姑息縱容,不肯給寶寶立規矩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寶寶喜歡吃糖,媽媽雖然也覺得應該適當控制,寶寶一鬧,就一塊又一塊地給。寶寶喜歡看動畫片,媽媽就一次次心軟,總是延長時間,直到一整部動畫片一個半小時全部放完。很多時候,不是寶寶不遵守規定,而是父母心軟,不肯給寶寶立規矩。 規矩法則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像阿龍這麽小的寶寶,腦部還處于發育期。只有通過雙向交流,比如和成人對話,和夥伴一起玩,才更有益于智力發展。而電視、電腦遊戲,更多是一種被動的單向刺激,如果寶寶習慣長時間沈溺于此,就容易對外界反應遲頓,不擅長與他人交流打交道。 所以,國外專家指出,不提倡6歲以前的寶寶玩電腦遊戲,也一定要控制看電視時間。 3歲左右的寶寶,每次看電視的時間不應超過15分鍾,一天不應超過1個小時。寶寶玩遊戲和看電視時,父母雙方應至少有一方陪伴在側。事先一定立好規矩,玩多長時間。如果寶寶不會看表,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買一個鬧鍾,告訴寶寶,鈴聲響時,就要停止。 如果寶寶不遵守約定,發出一次警告。如果還是不聽,那父母就應果斷關掉電源。這樣做也許稍嫌粗暴,卻是表明父母說到做到的最好辦法。 專家評點: 越是喜歡的東西,越是要有節制。從小教寶寶懂得“自我控制”,長大才能“自己管住自己”,成爲一個對自己行爲負責的人。 友情提示: 大多數寶寶需要一個緩沖階段。鬧鍾可以比約定時間定得稍微提前幾分鍾。鈴響後,請寶寶自己選擇,再玩多長時間,媽媽數到10還是20?通常情況下,寶寶都會愉快地合作。 小瑞媽媽帶兩歲半的女兒到單位玩,小瑞把一整包餅幹扔得到處都是,只挑出兩片完整的吃。同事不小心把小瑞挑好的餅幹碰壞一小塊,小瑞不依不饒地又哭又鬧。同事尴尬無比,小瑞媽媽又氣又恨,一巴掌打了下去,“不就一塊餅幹嗎?不許哭了!” 錯誤:處理問題簡單粗暴 常聽媽媽們發出這樣的抱怨,不就一個小髒瓶子嗎?丟就丟了,至于哭成這樣嗎!或者是,這玩具不好玩,媽媽給你買那個!結果寶寶鬧,大人怨。其實寶寶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媽媽們應該多從寶寶的角度考慮問題。像小瑞,其實是到了秩序敏感期,但小瑞媽媽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兩歲半對寶寶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這一時期的寶寶突然發現,周圍的世界很有秩序,她希望一切都是按照原來的樣子。比如說,餅幹就應該是圓圓的,沒有缺角。 規矩法則4:立規矩的同時充分考慮寶寶的感受 在家時,媽媽可以把給小瑞吃的餅幹單獨放一個盒子裏,讓她自己在裏面挑。如果小瑞發現餅幹破了,哭可以,但不可以向別人發脾氣。媽媽要讓小瑞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你不喜歡破了的餅幹媽媽理解,你也可以哭,但不可以因此傷害到別人。 如果小瑞盒子裏的餅幹只剩下有破損的,媽媽最好不要再重新給小瑞買新的。應該告訴小瑞,媽媽知道你不喜歡破的,可是別人也不喜歡破的,所以你可以不吃,但不能把破的都推給別人吃。 如果到別人家玩,事先要跟小瑞講好,這不是自己家。阿姨拿出來的餅幹你可以不吃,但不可以自己在餅幹盒子裏亂翻,更不可以發脾氣耍賴。當然啦,也可以適當跟主人打招呼,拿餅幹的時候,挑幾塊好的放到盤子裏。 專家點評: 雖然只是幾塊小小的餅幹,聰明的媽媽卻能借此和寶寶一起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體諒和理解他人。 友情提示: 媽媽帶寶寶外出時,最好多帶幾樣零食或者玩具。寶寶發脾氣時,與其勸寶寶不要生氣,不如想辦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甜甜跟媽媽去購物,一進超市就開始亂翻貨架,到處亂跑。在結賬的時候,又非要把扔進籃子裏的零食全買下來。看著在地上耍賴打滾的女兒,甜甜媽媽只好一邊付錢,一邊恨恨地講:“下次再也不帶你來了。” 錯誤:沒有立刻指出寶寶的錯誤 在飯店裏或者電影院裏,經常能聽到父母們氣急敗壞地抱怨:“在家說得好好的,可一到外面就發瘋。下次再不帶你出來了!”可實際情況呢?下次還是會帶出來,而寶寶還是會繼續不守規矩。寶寶根本沒有時間概念,所以絕對不會因爲顧忌“下次”,而在“這次”收斂一下。 規矩法則5:獎罰分明 從帶寶寶去超市的第一天起,父母就應該明明白白地告訴寶寶:超市是選購商品的地方,不是寶寶的遊樂場。要跟寶寶約法三章,不能隨意翻貨架,拿東西要經過爸爸媽媽同意。超市的商品,一定要等爸爸媽媽付過錢後,才能拆開包裝。 如果寶寶很守規矩,那麽作爲獎勵,可以讓寶寶在超市自由挑選一份自己喜歡的商品。對大一些的寶寶,不一定非要用物質獎勵。請3-4歲的寶寶幫媽媽找出需要購買的商品,比如說在食品區找出面粉,在水果區找出葡萄。5歲以上的寶寶,請他自己拿著錢比如10元或者5元,去買回如牛奶、醬油醋等簡單商品。這些都會令寶寶非常自豪和高興。 如果寶寶在超市裏發脾氣耍賴,父母一定要沈得住氣。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寶寶強行抱離現場,讓寶寶哭夠後,再慢慢跟寶寶講道理。同時,一定要立刻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比如說,取消原本購物後去看電影的打算。 專家點評: 獎罰分明是讓寶寶明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最好辦法,獎勵和懲罰都應該是寶寶最在乎的東西,比如說晚間睡覺前的故事、每天的動畫片等等。 友情提示: 讓寶寶自由采購商品之前,一定要事先講好一個大致範圍。不然父母答應的是可以買一盒冰琪淋,寶寶拿來的卻是價值150元的哈根達斯,場面就比較尴尬了。 園園3歲半,媽媽第一次聽她說“他媽的”時,愣了一下,接著忍不住大笑起來。看到媽媽的反應,園園一遍遍地重複這3個字。等幼兒園老師向媽媽反映園園說髒話時,媽媽才發覺,園園說這3個字已經成習慣了。 錯誤:媽媽的反應助長寶寶的錯誤 寶寶有許多不良習慣其實是大人無意中養成的。比如說覺得好玩,就慫恿小寶寶打人,或者讓小寶寶叫大人的名字,而不是禮貌的稱呼。像園園這樣的年齡,通常並不理解“髒話”是什麽意思,她只覺得,只要說這3個字,媽媽就會笑,就會特別注意自己。 規矩法則6:防微杜漸,規矩要從小立起 對于3歲以下的寶寶說髒話,媽媽們應該冷處理,裝作沒聽見,或者只當這句話和平常話沒什麽兩樣。寶寶很可能在一兩天之內,自己就把髒話都忘了。 如果寶寶一直喜歡說髒話,媽媽們就應該告訴寶寶,髒話是很不好的話,媽媽聽寶寶說髒話非常不高興。如果寶寶還是說,就應受到懲罰。 專家評點: 好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如果樹苗已經長成大樹,再想修枝就晚了。 友情提示: 在說髒話的問題上,環境的配合非常重要。成人切忌聽到寶寶說髒話時哈哈大笑,甚至一遍遍逗寶寶說髒話。 巧立規矩實用技巧 把“NO”留到最關鍵的時候再用 什麽是最關鍵的時候?舉個例子來說,就是當你的孩子馬上就要咬別人的一刹那。對于小孩子來說,如果你總把“不”字挂在嘴邊,他聽多了一定會煩,很可能加劇他的抵觸心理,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機會 孩子天生喜歡做決定的感覺。如果你能在一些不那麽重要的事情上給他決定的機會,他就會非常高興。比如讓他決定今天穿什麽衣服,早餐吃點什麽等等。對于像打針吃藥,上車出發這種事,你應當堅持立場;但如果他執意要穿一身古怪的衣服出去玩兒,或者陰天戴頂遮陽帽的話,你就忍一忍吧,既然你希望他自己做出選擇,就把權力“下放”得徹底一點。 當你嚴厲地批評完孩子之後,別忘了安慰一下他 與他所犯的錯誤同樣重要的,是你在“教訓”他之後,別忘安慰安慰那個“受傷的小心靈”,告訴他盡管你不喜歡他的行爲,但你依然愛他。 爲了確保所定下的紀律得到切實執行,與懲罰同等重要的是隨時發現他做得好的地方,並獎勵他們。事實上,無論對孩子還是我們自己,保證遵守紀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持續加深印象。你越是頻繁地讓孩子注意到紀律條例(通過表揚,偶爾懲罰),越能減少孩子“越軌”的可能。隨時隨地觀察,用表揚來代替批評。把“不要”換個方式來表達,比如:“不可以打架”換成“你今天對小狗非常溫柔!” ~~~~~~~~~~~~~~~~~~~~~~~~~~~~~~~~~~~~~~~~~ 給寶寶制訂規則的技巧 孩子在一開始,並不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良好的行爲習慣的養成,有賴于父母爲他制定適當的規則。然而,規則的制定也是蠻有技巧的。 紅、黃、綠 行爲三色區 孩子需要一個明確的定義來區分他們可行與不可行的行爲,了解這個界限後,孩子會感到更安全、更踏實。建議父母將孩子的品行模擬地劃分成三個色區:綠色區,認可和贊同;黃色區,不容易被人接受;紅色區,根本不能容忍,必須堅決制止。實際上,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不僅能減少一些危險情形的出現,而且無形中,孩子會感到在家長保護下的安全。 態度堅定 解釋明確 父母給孩子定規則時,態度要堅定。猶豫不決將使父母陷入和孩子無休止的爭執中。而以一種懇求的態度要求孩子遵守規則,則等于是對孩子的一種挑逗,效果不佳。同時,父母應對規則本身解釋清楚,到底哪些是不允許的行爲。限制最好要全面、徹底,盡量避免片面,留空子。像“少濺點可以,但不能弄得太濕”這樣的限制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當父母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則最好先不說。 給出替代物 有的時候,父母們可以嘗試給孩子提供相應的替代物來給他制定規則。例如,媽媽可以對試圖扔盤子的寶寶說:“不可以扔盤子,可以扔……”或者“弟弟的身上不能練拳擊,拳擊包是給你練拳擊的”。 指明物品的功用 當父母提出一種限制時,如果能提及相關物件的功用,有可能更易于孩子接受。比如,媽媽可以告訴寶寶“椅子是坐的,不是站的”就比“不許站在椅子上!”的效果要好得多。又如,“積木是擺著玩的,不是扔的”也比“不許扔積木”和“真叫人煩透了,不許扔積木,太危險了”都好。 讓孩子留有希望 當孩子想得到一樣東西而父母又必須拒絕時,我們至少應允許孩子保留這個願望。父母可以對孩子喜歡玩具的心情表示理解,但原則堅決不能放棄。對特殊規定可以用不同的語句來表達,例如,運用以下4個步驟可能會獲得一定的效果: 1、了解孩子的心願。“今晚想去看電影?” 2、明確表示對某一具體行動的規定。“但我們已經規定了,有課的日子不能看電影。” 3、提出一種部分滿足孩子心願的方式。“你可以等到周六、周日再去看。” 4、幫助孩子平息抵觸情緒。說出對孩子心情的理解:“顯然你不喜歡這個規定。”這樣就比直截了當地說出“有課不允許你看電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在制定規則的時候要謹慎考慮,盡量避免孩子的抵觸心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因爲,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種秩序和權威,而不是爲了侮辱孩子。並且,管教孩子是針對某一具體事件進行的,想在一次的管教之下解決所有問題是不可能的。

讀技巧篇----打開寶寶的第一本書

2007年03月20日
公開
29

讀技巧篇----打開寶寶的第一本書 文/張振芬 本刊採訪編輯 前言   打開一本書,就像打開了一個未知的世界,進入童書世界前,你是否很疑惑不知該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有什麼好技巧可以讓孩子聽得有趣、愛上閱讀呢? 內文   親子共讀的過程不是「爸媽念、孩子聽」,需要的是溝通、分享意見、肢體語言和生動有趣的說故事技巧,彼此相輔相成。打開寶寶的第一本書前,爸媽請先瞭解不同年齡層孩子的特性,裝備好共讀的法寶後,才能達到親子共讀的最佳境界。 0-1歲 閱讀啟蒙的年齡 ▲多次數、短時間的共讀 嬰幼兒的專注力非常短暫,不滿1歲的幼兒只能維持1?2分鐘的閱讀時間。對書中的圖像、色彩或線條特別偏好,太長的故事內容會讓他們感覺很無聊,而頻頻轉頭、推開書。建議家長採取多次數、短時間的閱讀方式,孩子如果沒興趣,立刻停止閱讀,玩別的動態活動,一靜一動取得平衡,以免對閱讀產生反感。 ▲選書技巧 ◇滿足孩子的感官探索 1歲以下的幼兒,感官發展相當迅速,聽覺比較靈敏,對有節奏的聲音相當有興趣,可選擇附有兒歌CD有聲書。有強烈對比顏色和圖形的書,如:《黑看白》(上誼),可刺激視覺的發展。塑膠書、玩具書、布書、洗澡書、硬頁書等不容易被幼兒撕破,適合孩子用手親自操作、把玩,不僅充分滿足孩子的感官探索,提供優質的學習經驗,寶寶也因而被啟蒙成為小小愛書人。 ◇內容與生活結合 選擇童書的內容之前,請先想想,平常你最喜歡帶寶寶去哪裡玩?如:公園、上街、山上、海邊。在生活中,家裡的日常用品,如:食物、吃飯、穿衣、洗澡、睡覺、如廁、家電用品,出外的交通工具等;或是寶寶特別對狗、貓、魚、昆蟲、蝴蝶有興趣,這些生活素材都是寶寶喜歡閱讀的類型,可做為選書的參考。 1-3歲 好奇閱讀的年齡 ▲指物命名閱讀 1-2歲是幼兒已具備行走的能力,喜歡四處探索,對日常生活事物很有興趣,會因好奇主動拿書要求爸媽念來聽。這時期的孩子主要以指物命名的方式閱讀,開始認識口語、圖書中的語言和生活事物的關連性,並將書中所學到的語言應用在生活上。從閱讀中,幼兒獲得大量的字彙,以及如何正確的發音和講出語句。 ▲專注在內容的理解 2-3歲幼兒的閱讀重心會從指物命名,慢慢轉為專注在內容的理解。而且在閱讀時,幼兒不再是被動或聆聽,會跟著唸出部分的語詞,他們會很注意書中畫面的細節,因好奇或不懂一再的重複問問題,爸媽可別嫌孩子囉唆,要有耐心的允許孩子發問和講解,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 選書技巧 內容結構簡單、情節重複的生活故事,或是充滿驚喜的預測性圖書,都很適合這個階段的幼兒。如:以艾瑞?卡爾的《你看到我的貓嗎?》(上誼)為例,故事中的男孩一再重複地問不同種族的叔叔或阿姨:「你看到我的貓?」,而且書中一一出現很像貓的動物圖畫,如:美洲豹、金錢豹、老虎,讓孩子從重複的語句當中學習認識不同的動物。 又如:《我喜歡的顏色》(上誼)書裡的每一個跨頁,介紹一種顏色,將顏色的概念,用真實的物品清楚的呈現。還有物品和寶寶互動的可愛照片,比如大大的一隻黃色玩具鴨子,除了讓寶寶認識鴨子的名稱之外,也讓寶寶看到鴨子的黃顏色。 3-6歲 表達故事的年齡 ▲學習看圖說故事 恭喜爸媽,你的孩子已經邁向能看圖說故事的年齡,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能力、想像力大為提升,從以往閱讀時的模仿、傾聽、複述情節,進階到運用想像力,看著圖就能講出故事。 ▲選書技巧 知識和幻想類的圖書,不但可以滿足這個年齡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還可擴展認知的能力。此外,孩子特定的情緒問題,如怕黑、同儕關係與正確的道德價值觀,都能透過閱讀來引導孩子。 ◇不再害怕黑暗 故事中所設計的情節,可以讓孩子內心的情感得到抒解,原來生活上的挫折和恐懼,故事中的主角也有,如:「怕黑」是很多小孩恐懼的問題,家長也常不知如何疏導。這時可借重童書,透過可愛的圖畫,和生動的文字,讓孩子卸下心中的恐懼。 《你睡不著嗎?》(上誼)內容是描寫小熊因怕黑一直睡不著,即使大熊把最大的「燈王」都拿出來,也安撫不了小熊。最後,大熊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抱著小熊到戶外面對一大片的黑夜,和夜裡最大的光源「月光和點點星光」。書裡面小熊的天真、憨厚,與大熊的耐心和關愛,交織出溫馨動人的親子之情,令人難忘。 ◇克服不情願上學 「不願上學」是許多剛要上幼兒園或小學的孩子的困擾,《小雞上學》(上誼)內容,就是以上學時如何和同儕相處為主題,藉著膽小小雞上學交朋友的成功經驗,鼓勵有同樣問題的小朋友。引導孩子不再膽怯,勇敢上學去,父母及老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書中的蒼鷺老師懂得孩子的心思,藉著戶外活動的機會,讓大夥兒幫忙小雞過河,體驗助人的快樂,小雞也享受被人幫助的幸福,進而克服了新生入學的焦慮。 BOX共讀前備忘錄 1. 情緒平穩:進行親子共讀時,最好避免選在孩子身心過於興奮或疲累,或是孩子喜歡的卡通節目正要上演,或是和鄰居小朋友約好出去玩的時間,孩子的情緒平穩,共讀的效果也比較好。 2. 固定儀式:選擇固定的一個時間進行親子共讀,例如:吃飯後、睡前,坐在固定的地方,例如:某張沙發、孩子的床,每一次都有固定的開場白,如:「寶寶聽好喔,媽媽開始要講故事囉!」講完故事後,親親抱抱孩子一下,透過這些儀式,能增加孩子聽故事的穩定性,增強親子共讀的效果。 3. 融入生命、生活事件:說完故事後,可以和孩子順著故事的內容,做一些融入生命或生活事件的討論與互動,例如:「看完這本書,你會想到爺爺過世的情形嗎?」「這隻小熊到底為什麼害怕?你若是他,你會怎麼辦?」親子共讀不只是說故事給孩子聽,還需有更進一步的分享和討論空間,讓孩子去思考、聯結故事和生活周遭發生的事件。 說故事5妙方 1. 聲音:隨著故事的主角或情節的高低起伏,發出不同的聲音,不僅豐富了故事的生動性,更能吸引孩子的興趣。如:唸《三隻小豬》爸媽不妨裝成大野狼粗啞的聲音,或小豬被大野狼追著到處跑,發出的ㄏㄡㄏㄡ叫聲。 2. 肢體語言:肢體語言可讓靜態的共讀動起來,親子一起模仿書中主角的動作,或笑或跳或伸伸腿。田耐青有一回唸到書中有個「五體投地」成語時,兩個學齡前的幼兒都不知這是什麼意思,他連忙從床上下來,在地板上做額頭、四肢(總共有五個身體部位)頂地的動作,孩子也就懂了。 3. 輔助道具:根據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研究指出,有道具的輔助,幼兒比較容易記得所聽過的故事內容。背景音樂、布偶、襪套等都是讓故事更生動有趣的方法。 4. 速度視情況而定:有些孩子喜歡趕快聽到故事的結局,說故事的速度可以稍微快一點,有的孩子則喜歡慢慢的聽你說故事。邊講邊問孩子問題的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失去耐心,也無法專注在故事的內容中,不建議爸媽如此做。 5. 交互說故事:等故事說了兩三遍,孩子熟悉情節後,可以和孩子交互說故事,讓孩子學習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或是加一些新的元素或主角進去,例如:孩子喜歡的某個布玩偶,幫這個新主角想想有什麼新鮮的事可做。   美國童話作家荷姆司說:「閱讀,好像是乘著作者的翅膀一起飛翔,看到從沒有看過的風景,體驗從未有過的自由。」是的,只要你多用點心,陪伴孩子閱讀,在親子共讀的世界裡,你和孩子就如同親子鳥,跨越了不同的國度,快樂的飛翔著。 .作者:pp 參觀網站 時間:2007-03-12 01:24 樓上媽咪貼的文章跟我女兒的發展情況很相類似吔! 事實上,我給女兒接觸書本也是從認知的書開始(約1.5歲) (誤打誤撞,並不是有計劃的..因為我算是個粗心的媽咪吧^^") 嗯..不知道妳跟女兒看的是什麼書?繪本嗎? 我想那麼小的寶寶除了對玩,其它的應該都是很沒有耐心的吧!哈哈~ 我的經驗是~ 從我女兒牙牙學語開始,給她看些簡單的「認知小書」ex:童韻認知小書, 再來是內容像在玩遊戲的「遊戲書」ex:好玩的花園、小金魚逃走了, 比較會引起她的興趣,甚至把書當玩具一般喜歡哦! 「繪本故事類」在寶寶稍微大一點,耐心比較多一點時會比較好, 我家萱萱一直到快2歲才漸漸會有興趣地聽我講完一整本! 原則上,(1)故事內容我會自動把它簡化。 最好藉機把寶寶自己也當成書中的主角,或是與書中的主角做些簡單的對話, (2)適時做些誇張的聲音與動作, 媽咪妳要多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囉! 其實有時我覺得我在唸故事書時像個瘋子啦~~ (3)同一個故事也有很多不同的講法哦! 就端看小孩每個階段的理解能力,媽咪可創造不同的故事! 對了,有時候讓爸爸來講講故事會別有一番樂趣哦! (4)繪本不要選每一頁看起來都很像的。 我曾買過一本"斑馬花花",畫風"我"很喜歡,但是.... 每一頁都是同一隻斑馬(做不同的動作而已,背景都一樣,沒有做變化), 萱萱一點興趣都沒有,只是叫了幾聲 "馬吔~" 然後人就跑走了...^^" 可以的話,把書放在寶寶可以隨時拿取的範圍, 這樣一來,想看書時就會自己去拿來看,跟玩玩具一樣方便的話她就會上癮了。 我是幫女兒張羅了個小書櫃(買了2個一百多元很簡單的那種二層木頭櫃) 一個直放,裡面放書放玩具都可以; 另一個就橫放當書桌,裡面放她要坐的小椅子,或書跟玩具, 她想寫字畫畫時就可以用 以下是我家萱萱還蠻喜歡的書,列出部份給妳參考看看: 約 1.5歲開始看   童韻認知小書/風車出版/博客來6冊+1CD 378元 學習認知的小書/來逛動物園/風車出版/博客來89元 學習認知的小書/我的生活/風車出版/博客來89元 ------------------------------------------------- 約 1.8歲開始看 小金魚逃走了/信誼出版/雜誌送 好玩的花園/上人出版/南一書局200元 ------------------------------------------------- 約 1.9歲開始看 立體翻翻書(兔子比利等4冊)/上人出版/網拍308元 我會自己穿衣服/三之三出版/網拍225元 ------------------------------------------------- 約 1.10歲開始看 床邊動物故事10本/東方/網拍含運550元 (小棕熊交朋友、妙妙不是懶惰蟲、小岩羚迷路了、勇敢的小狗..等)

媽媽的八個堅持,別讓孩子變成小霸王

2007年03月13日
公開
4

媽媽的八個堅持,別讓孩子變成小霸王 專家認為,無論你的管教有多「寬鬆」,又或採用哪種教子方法,某些原則媽媽必須對孩子有所堅持,絕不能退讓。以下網羅了八種日常生活常見的情景,大家平日又做到多少? 堅持1﹕入屋要叫人,食飯要叫人。  所謂「入屋叫人,入廟拜神」,以前隨父母探訪親友,入屋時例必要和長輩逐個打招呼,以表尊敬,不過現在很多人都不拘泥這習俗....家長雖不至要求子女按長幼次序逐個「叫人」,但入門一聲招呼或吃飯前一聲:「吃飯喇!」還是必須.....看到誰先便叫誰,一大班親友時,一句:『Hello,大家好!』已足夠。 堅持2﹕讓座給公公婆婆。  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地鐵或巴士時,遇到長者或有需要人士,父母要教導子女主動讓座給他們。「本來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可能受到大氣氛影響,以前會這樣做的人反而變了少數,做起來總覺得尷尷尬尬,大人自己也會內心掙扎一輪,更加不會教導自己小朋友。」 堅持3﹕勿讓孩子做「大帝」。  現在很多家庭都有聘請家庭傭工,照顧小朋友的責任亦落在他們身上,不過父母要留心,勿讓子女隨意差使傭人。「有時拿一件東西、掉一件垃圾,小朋友也要姐姐幫他們,家長應要求子女懂得自我照顧,而非養成:『屋企奉旨有個人畀我使。』的心態,形成依賴性格。此外,亦要讓子女明白,家中傭人是到來「幫」屋企,因此吩咐傭人做事,要記緊說一聲:『唔該!』」 堅持4﹕孩子牙擦擦,要罵!  剛剛懂得說話的孩子,每當表現得「牙尖嘴利」,甚至乎會罵大人時,很多父母都會用「精靈得意」、「口齒伶俐」來形容,一副甚為欣賞的樣子。譚博士:「但從小朋友成長角度來看,這可能是沒禮貌的表現,父母切記勿得意忘形,要立刻制止他們。」相反,假如小朋友看到大人很開心、拍手掌的話,變相鼓勵了他們,日後要糾正這行為就很難了。 堅持5﹕自己的事自己做  很多父母都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的道理,但每次吩咐子女要自己執拾

第一階段幼兒園評量表

2007年03月12日
公開
19

*************************************************** 第一階段幼兒園評量表 選擇幼兒園所前,許多該注意的細節,做家長的不能不知道,在參觀幼兒園所時,不妨帶著這份評量表勾選評量一番,看看這間園所是否符合最基本的要求? ==================================== 先決條件 ○是否已在各縣市教育局或社會局登記立案? ●教師或保育員是否足夠或具有專業資格? ○1.園長、教師都應有合格教師資格,領有教育部廳局所發幼稚園教師證書。 ○2.幼稚園每班二位老師,兒童不得超過30人,師生比為1:15 ○3.托兒所2∼4歲兒童中,每13人到15人需有保育員一名;滿4∼6歲兒童每16∼20人需有保育員一名。 ○4.是否有充分的在職訓練管道。 ○5.是否受過緊急救護訓練。 ○廚師是否具有丙級廚師執照? ○校車司機是否具有職業駕照? 審查條件 ●教師或保育員表現 ○小朋友是否主動和他們打招呼? ○他們是否面帶微笑? ○他們是否穿著得體? ○小朋友會不會賴著他們撒嬌? ○孩子要求協助時,她們的表情及反應? ○是否會蹲下或彎著腰聽孩子說話? ○小朋友喜歡老師設計的課程嗎? ○老師們可以回答問題應答如流嗎? ●總體環境與氣氛是否適合兒童? ○環境氣氛是否明亮舒適? ○活動室佈置溫馨整潔? ○教室內空氣是否流暢? ○有足夠的分區空間提供兒童遊戲與運動嗎? ○廁所及洗手台是否保持清爽整潔,並且備有足夠的衛生用品? ○午休的地點及方式是否適當? ○廚房是否乾淨,沒有異味? ●設備是否符合標準? ○1.玩具和圖書是否乾淨整潔? ○2.課桌椅是否乾淨及安全 ○3.遊戲設備是否老舊,或者根本不鼓勵小朋友玩耍? ○4.是否有電腦或電視教學(有些家長不喜歡老師利用電腦或電視打發時間)? ●資訊是否流暢? ○1.有沒有網站?佈告欄前一張公告是多久前張貼的? ○2.有沒有聯絡簿?老師或保育員每天透過什麼方式和家長溝通? ○3.有沒有親師座談會?有家長可以參與的管道嗎? ●其他條件 ○1.有沒有特殊規定?你同意嗎? ○2.午餐及點心時間的菜單適當嗎? ○3.校車是否外型完好?車門是否牢固?引擎聲音會不會太大? ○4.小朋友上課時間是否快樂? ○5.體能時間給孩子聽流行音樂還是屬於孩子自己的音樂?

0-7歲孩子的學習是透過身體的模仿,

2007年03月08日
公開
43

0-7歲孩子的學習是透過身體的模仿, 而非語言的理解,我們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教他們讀書、寫字,教任何我們想要他們做的事, 因為孩子愛我們,他們會盡最大可能滿足我們的要求,滿足我們要他們做的事, 但這些學習成果都是假象,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如果讓孩子自由、順性的發展,讓他們做自己,他們就會一直遊戲、遊戲、再遊戲。 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只要有東西,就可以一直玩,我們不需要給孩子精緻的玩具, 越精緻、昂貴的玩具對孩子而言越是沒有用的玩具,因為這一類玩具多有固定的玩法,玩法有限,孩子很快就玩溺了, 接著他們就會開始拆解玩具,拆了之後就裝不回去,然後玩具就壞了。 孩子的意識發展是跟著周圍的環境走的,不管是在室內或室外,不是頭腦或智力來做決定,孩子一入校園, 看到一根棍子便玩起棍子,把棍子當馬騎;接著看到石頭,放下棍子撿起石頭玩,最後也忘了他還在玩棍子……, 所以,一直是環境在引導孩子,環境抓住孩子,環境中有任何東西吸引他們,他們的焦點就跟著轉移。 我們要了解,孩子是透過「做中學」的,他們做任何事會本能地不斷反覆, 例如:小嬰兒要站起來,試了一次又一次,跌倒了再爬起來。孩子的學習,都是透過不斷練習才成功的。 小嬰兒出生時,他們的身體看起來似乎已經發展完整,但事實上仍然有許多未完成的, 孩子的眼睛要到8歲才會發展完成,肝要到12歲才發展完成,其他像腎或許多器官還要更大才會發展完成, 身體發展健康與否就決定在生命的頭7年,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幫助孩子有最大發展的可能。 另一方面,如何發展孩子健康的感官也很重要,孩子出生時,感官便向世界開展, 孩子如何經驗這個世界,與他的感官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鼓勵父母在家裡可以預備這些玩具給孩子: 1.去樹林、公園或海邊玩時,搜集東西給孩子,例如:石頭、木頭、貝殼等,把這些大自然的素材給孩子,他們就會很自然的去玩。 2.娃娃:不給孩子硬的、塑膠的娃娃,要給孩子柔軟、溫暖、沒有表情的娃娃,沒有表情的娃娃給孩子想像的空間。 3.舊衣服:一些不穿的舊衣服,可以讓孩子拿來玩。 在紐西蘭,有些人家裡很漂亮,有很好的沙發、很漂亮的裝飾、很好的裝璜,還有美麗的房間, 但是這樣就沒有地方給孩子玩,因為要保持美麗。 但是實際上,孩子是需要遊戲的,而且特別需要在大人腳邊玩,不要一直說:「你去,你去房間玩。」 孩子離開大人就不會真正的玩,他們喜歡在大人的身邊遊戲。 我曾經在一個孩子房間裡看到,地毯是一個圖案、床單是一個圖案、窗帘、牆壁各有不同的圖案, 如此一來,我們如何期待孩子可以安定、安靜、和平的睡覺? 台灣是世界上有名的塑膠城市,我們要避免這樣的東西給孩子,免得孩子無法有好的感覺、好的看見, 如果形體是很不自然的,例如:誇張的表情、失真的玩具,孩子吸收到的就是不自然、不細緻的印象。 在紐西蘭,我告訴朋友們,在台灣有些幼稚園裡都是塑膠草皮、塑膠樹、塑膠玩具…,他們都覺得難以置信。   童年很短暫,需要自由的發展,多帶孩子到戶外動一動、跳一跳是好的。 現代孩子多住在高樓,出門就坐車或摩托車,很少有走路的機會,有的話也只有走幾步路, 我每天都走路到學校,走路回家,走路做很多事,透過自己的身體完成很多事情。 在世界各國,今天和過去的經驗很不一樣,我們可以清楚看到20年前、20年後孩子的能力差別非常非常大, 我們要正視這些狀況,才能幫助孩子。我們要讓孩子有光著腳在草地上行走的經驗,感受土地、露水…; 我們要讓孩子有爬樹的經驗,這是與人工的爬梯不同的,因為爬梯有一定的形狀,不是正方形就是長方形,爬樹更具挑戰性,因為每棵樹都不一樣。 我小時候的家,房子外面有圍籬,圍籬頂端尖尖的,我非常喜歡走在圍籬尖端,在上面練習平衡,一直到現在我仍然記得那平衡的感覺。 人要成為一個平衡的人,必須要先得到身體的平衡,如果身體不能平衡,內在其實是很難平衡的。 在台灣,週一至週五大家都很忙,到了週末就想放鬆、休息,所以帶孩子去公園、去露營、接近大自然成為很多人最後才會想做的事。 我要再一次慎重的提醒父母:0-7歲的孩子需要充分的動、爬、跳,如果他們可以充分地動、爬、跳,他們就能更自由的進入語言表達、思想表達。 我們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一個成熟且思想自由的人,不是讓孩子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而是要讓孩子有很多動、爬、跳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大人要陪著孩子一起去做,這些生活上的改變是非常值得的! 問題一:老師剛提到孩子會一遍又一遍的要求聽同一個故事,可是我的孩子都對我說:「媽媽,講別的,不要每次都講這個。」她已經4歲了,這是正常的現象嗎?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的孩子要更多一點,有的要更少一點。我曾經跟一位家長做入學前的面談,我告訴家長,學校裡同一個故事要重覆聽三週,這個媽媽說:「不行,我的孩子一個晚上就要聽6個故事了。」 最後,這個媽媽讓孩子來上學了。一年結束後,媽媽告訴我:「我們現在一個晚上只要一個故事就夠了。」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已進入學校的節奏裡。 重覆說同一個故事是要讓孩子可以消化,真正吸收整個故事,當然有些孩子會更快消化,所以,不需要將這件事情看得那麼嚴重。 問題二:如果已經講完一個故事,孩子又要求另一個故事,是否要迎合孩子呢?     一個晚上給孩子一個故事是很好的原則。常常孩子要求一個又一個故事是因為還不想睡,想引起大人的注意,父母這時候只需要給孩子溫暖的擁抱,告訴孩子夢裡的小天使已經在等他,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期待明天的故事。 問題三:我的孩子現年4歲,另外我還有一個小嬰兒,可是4歲的孩子表現出急欲認知的渴望, 例如:看到桌上的醬油瓶,就會指著字問我:「媽媽,這是不是醬油?」以前有給孩子學英文,可是現在沒有了,畫畫時,她會在房子上畫門牌,寫號碼,也會寫英文,孩子有強烈的認知欲望,我該如何面對較恰當? 從典型的情況來看,老大出生時,只有一個孩子,所以,整個世界就是天堂, 因為父母都愛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當老二出生時,不管父母如何照顧老大,老大仍會覺得被推出天堂,所以,不管老大做的任何事無非只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要父母關心。 每個孩子都需要特別的時間單獨和大人在一起,也許是父母,也許是祖父母,如此他才會感受到大人是和他在一起的,如果有2∼3個孩子一起和 大人花長時間在一起,孩子仍然不會感受到父母是和他在一起的。不僅人智學如此討論,心理學亦如此, 所以,「品質時間」很重要,並不是要很長的時間,重要的是要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一天10分鐘就夠了,這段時間裡,是一對一,不受任何干擾的,即使是電話鈴響,當然,我們也不能告訴孩子:「現在就是你的品質時間。」 一個孩子很容易,也不急,如果有二、三個孩子時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因為每個孩子都需要有單獨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但是夫妻只有二個。 比較容易的方式是孩子睡覺時間不同,小的孩子比較早睡,大一點的孩子比較晚睡,然後一個一個輪流陪伴,但是,說易行難。或者有些孩子早起,那父母就早起,總之,找出一週的時間表,努力從中找出10分鐘給孩子。 品質時間要每天規律,不要有時早上,有時晚上;也不要今天十點,明天八點,如此沒有規律,孩子會不知道他可以做什麼。 規律生活的建立也需要一段時間,剛開始品質時間時,孩子會很興奮,他可能會叫、會鬧,主要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慢慢的孩子的身體就會感受到這個規律,知道這個時間可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然後,不好的行為、吵鬧就會消失。 知易行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些父母一開始很熱,我們都可以看到孩子很快樂,可是有時我們的生活很容易受到影響,例如:去爺爺奶奶家或是某人生病,然後就忘了品質時間,最後就漸漸不做了,等到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又變得攻擊,問題又出現時,才又想起品質時間。不過,只要再重新開始做就好了,但是一定要去做,特別是有好幾個孩子的家庭更需要。 我有一些經驗,在有好多個孩子的家庭裡,常常中間的孩子最容易被忽略,大的孩子會被要求去做一些事情,而小的孩子因為還小也會倍受重視,除非中間的孩子偶爾也能做做壞事或大叫一下,否則很容易受到忽略,特別是安靜的中間孩子最需要品質時間。 品質時間要做什麼隨孩子的需求而定,也許一個孩子想要父母為他讀故事;另一個孩子想要父母陪他玩玩具;另一個孩子只想和父母說說話,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 我有一個孫女,每天,我都和她一起洗澡,我孫女就會在這時候玩玩她的小鴨鴨,這段時間就是我和孫女的品質時間。品質時間重要的不是時間的長短,而是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感覺。

「鼓勵」講義

2007年03月07日
公開
55

http://mail1.tmtc.edu.tw/~oliverys/course/ ! ----------------------------------------------------------------- 「鼓勵」講義 鼓勵的類型 一、肯定孩子性格的正面特質/性格/能力 二、表示接納和認可的句子 三、表示信心的句子 四、指出努力和進步 五、強調貢獻和感激的句子 一、肯定孩子性格的正面特質/性格/能力 ■主要概念:發掘孩子正面的特質,讓孩子知道你注意到了「他的好」。孩子將從你的眼中看見自己,並據此建立自信與自我概念,同時也會發展出一種自我期許,更有意願地表現出那些受到注意的良好/不良好特質的行為。小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也非常容易相信人。他相信父母對他所說的話。當父母看見孩子身上積極特徵、能力或力量並反應給孩子時,孩子就會相信他們的確擁有這些特徵、能力或力量。 ■主要句型:你是個(特質形容詞)的孩子+(具體事件描述) 正向特質列舉: 愉快、誠實、富同情心、幽默、仁慈、合群、勇敢、整潔、有禮、順服、耐心、負責、忠誠、熱心、公平、有彈性、大方、慷慨、好幫手。 1、你是個好熱心的孩子,常常主動幫媽媽拿東西。 2、當媽媽和阿姨談話時,你一直很安靜,我知道你等我很久了,你很有耐心。 二、表示接納和認可的句子 ■主要概念:單純地描述孩子的行為、感受、意願即能表達出「我看見你了……」、「我知道你……」的意圖。表示接納時並不需要額外加上什麼其他的指導或要求,如此可傳遞出「孩子你這樣子很好」認可的訊息。 ■主要句型:描述孩子行為+描述孩子在行動中情緒、感受或意圖 1、你畫圖又快又好,你對美術真的很有興趣。 2、看你那麼喜歡小狗,我也很高興。 3、我看見你很喜歡玩積木,玩的好愉快。 4、你自己一個人專心的畫畫,你畫了好多的圈圈。 三、表示信心的句子 ■主要概念:為人父母/教師就像教練一樣把生活的技巧教導孩子,幫助他們熟練那些技巧,然後派他們出去參加比賽,對他們說:『你一定辦得到!』當你說:『你辦得到』時,也就是預期孩子能成功,相信他們辦得到。如果你不相信他,他也不會相信自己。他會因為不相信自己做得到而失敗;因為起初你就不相信他。 ■表達信心的鼓勵應有的準備 1、不要逼他做很難達到的事,對孩子的能力要有實際的看法。 2、把孩子所需要的技巧教導他,好讓他有機會成功。 3、要看重他還沒有發揮出來的潛能。要敏銳孩子的想法與感覺,知道什麼時候該推他一把,什麼時候該等一等。 4、當孩子定下一個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的目標時,你要全力支持。也許你認為那目標並不重要,但如果他想要達到那個目標,你就相信他吧! ■表達信心的句型 1、你做得到 2、你有進步了 3、我相信你處理得來 4、我對你(的判斷)有信心 5、我知道,你會做出來的 6、要自己穿鞋很不容易,我相信你很快就能學會的 7、你快要學會自己穿衣服了,我想你可以做到的 ■例句 1、對一個自然科考試成積不理想的五年級小孩說:「下一次你會考得更好,我知道你可以。你只需要學一些讀書的技巧,我來教你怎樣預備考試。」 2、對一個六歲大的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認識對街新搬來的小女孩。你只要走過去敲敲她家的門,問她想不想跟你一起玩,也許你會覺得有一點不好意思,不過你絕對可以做得到的。」 3、「如果你想買部腳踏車,我知道你可以自己存錢。我們現在就來算算你還需要存多久才能達到目標。也許你可以打工賺錢。」

1.5歲以後的玩法

2007年03月06日
公開
36

1.5歲以後的玩法 1. 快慢停:利用有輪子的車子或跟著音樂快慢停 2. 用積木搭高樓、橋、門樓、火車、樓梯等。 3. 認識數字、數數(增強記憶力)。 4. 扔沙袋進入藍子(從近到遠)。 5. 學木琴 6. 學做小幫手(請小孩幫忙做事,如剝蒜頭、剝香蕉等) 7. 根據興趣認識東西(如小孩喜歡車就介紹各種車) 8. 認識大和小(從吃的東西開始教最容易 或喜歡的東西開始 如拿小球給我 拿大球給我) 9. 認識多和少 10. 認識顏色(拿黃色的積木給我 能認兩個顏色已經很不簡單了) 11. 學玩球(把手轉過來往前丟 與人合作玩) 12. 認家門(讓小孩走在前面帶你回家) 13. 聽音辨物(如放不同的東西在罐子裡面搖晃,問是什麼?拿出來給小孩看。區別不同的聲音。如兩個罐子放米,兩個罐子放豆子,請小孩找出相同的。) 14. 玩『有?』或『沒?』的遊戲,用兩個碗蓋一個東西,猜在哪個碗。 15. 將碗中的東西倒到另一個碗。 16. 兩個長方形的立體積木綁一條線請小朋友把這兩個積木串過一個洞(這個洞可用紙箱做出來)(訓練問題解決) 17.練習穿襪子:先將襪子穿一半 再請小朋友穿上去(襪子四步驟:將腳放在襪子口 將襪子拉到腳後跟 將襪子拉過腳後跟 自己拉上去) 第一次先幫小孩做前三個步驟 最後一個步驟 小孩自己做 (也可以用在練習穿衣服) 18.拼圖:兩片到三片 若是買的拼圖 還可以用布蓋起來 叫小孩子用手摸摸看 19.玩套套杯(先玩圓的 等會了再玩 正方形 三角形) 20.玩長高變矮的遊戲:例如手牽著小孩子讓小孩站起來變高 蹲下去變矮 或墊腳尖走 之後 叫小孩自己變高變矮 21.撿火柴撿豆豆放入盒子內:練小孩手的細部動作(但要注意安全 也可用爆米花 或葡萄乾 替代) 22.問東西的功能:如碗用來做什麼? 牙膏用來做什麼? 23.幫娃娃洗澡(乾洗):拿布娃娃以及一片布 叫小孩幫娃娃洗澡 可以洗手洗身體各部位 順便認識身體各部位 24.學唱歌:平時沒事就放兒歌給小孩聽 自己先唱給小孩聽 25.畫畫:不論小孩畫什麼 都給予正面解釋 如小孩畫一個圈 就可以說 哇 你畫一個太陽 好棒喔...雖然一點都不像... 26.變戲法:如一個盆子加一點水 用乾布放下去 告訴小孩說 你看我把水變不見喔....問小孩水跑哪去了 再告訴小孩 你看我把水變出來喔 擰布 水又出來了 重複幾次後 再告訴小孩 水被布 吸走了 (訓練觀察力) 27.用筷子夾東西:可先用筷子夾櫻桃 28.摘蘋果:自製摘頻果的小遊戲 可順便教數字 29.玩套圈圈

《為怕黑的膽小鬼說句公道話 》

2007年03月05日
公開
14

《為怕黑的膽小鬼說句公道話 》 孩子突然間開始怕黑了,這可不是他們的膽子變小了,而是因為,他們對世界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有一天,我2歲的女兒突然就變得怕黑了。於是,我在她睡覺的房間裡安了一個夜燈,整夜開著。但是,每天一大早,她都會哭叫著醒來,還捂著眼睛。我該怎麼辦呢?   你兩歲的女兒開始怕黑了,說明她對世界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她已經知道,在夜裡,即使她看不見任何東西,那件東西還是存在的,只不過被黑暗遮掩住了,所以才看不見。孩子們在兩歲以前,還不懂得東西看不見卻存在的道理,也就是說,他們對外界環境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他們不懼怕黑暗,無知者無畏嘛。   但是,兩歲的小孩兒還不是唯物主義者,所以他們不會明白,原本不存在的東西,並不會在黑暗中滋生出來。因此,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像出一些怪物,或者又大又凶的狗藏在黑暗的地方了。即使你開燈讓她看了沒有東西,她仍然認為有可怕的東西藏在黑暗的角落裡,就是她白天最喜歡的動物玩具,在夜裡也可能變成了怪物。這些行為都是孩子在發育過程中很正常的現象。   孩子的恐懼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和無法分辨現實與夢幻的困惑。就像他相信聖誕老人會在聖誕前夜悄悄送給他禮物一樣,他也同樣相信會有怪物藏在他的床底下。而且,3到4歲的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將有一個飛躍性的感性認識,所以他們對危險更敏感。到了5、6歲的時候,他才會清楚地認識到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不真實的,到那時,他對黑暗的恐懼也將逐漸消失了。   另外,與日俱增的自立感同樣使他們對外界更敏感。當小孩子從父母身邊走開的時候,他們會意識到世界竟然這麼大,自己卻如此的渺小和脆弱。慢慢地,他們的態度就會有180度的大轉彎兒,從原來的我是大孩子了到現在的別離開我,我害怕。 ●下面有這些辦法可以幫助你的孩子克服怕黑的心理: ★1、 交流。鼓勵你的孩子說出他害怕什麼。有的父母會認為與孩子談論他害怕的東西,會使他們更加害怕,因而索性避而不談。其實,讓孩子發覺他所害怕的東西是什麼,並且一五一十地告訴你,這是克服怕黑心理的第一步。   即使說出來並不完全解決問題,也能夠教會你的孩子用這種有效的辦法,去應付令他焦慮不安的情緒。如果孩子並沒有告訴你他的全部感受,那麼,你想傾聽的這個願望卻能夠使他逐漸明白,他所害怕的東西並沒有可怕到無法對付的地步。 ★2、 認同他的恐懼。好好與你的孩子談一談。和孩子們談論他所害怕的東西的時候,父母該如何說,說什麼這都是很棘手的事情。通常父母會試圖對孩子的恐懼開個玩笑,或者表現出把這不當一回事,因為父母知道這些確實是沒有什麼可怕的。也許父母會說:怎麼那麼容易就被嚇著了?!沒什麼可怕的。房間裡根本沒有怪物。   顯然,要讓孩子知道我們不怕,而且我們也沒有看見任何怪物,這一點很重要。但是,同樣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理解他害怕的感受。父母可以先對孩子說:我知道你感覺黑暗很可怕。然後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孩子:但是,我也知道黑暗裡沒有藏著任何東西去傷害你。最後,你可以和你的孩子繞著房間走一圈視察一下:這是你的衣服,這兒放著你的積木,這兒放著你的小車……   告訴孩子不要害怕並不能使他勇敢起來,反而給他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恐懼。為什麼呢?因為他不敢告訴你他害怕了,他怕你把他看成一個膽小的孩子。取笑和輕視同樣會使你的孩子把他的恐懼掩蓋起來。   總而言之,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取笑孩子,或者小看他的想法,忽視他的感覺。你可以告訴孩子你有不同的想法和觀點,但是不能表現出你小看他。這是因為你的孩子正處於對自己認知世界的觀點逐漸產生自信心的階段,父母是否尊重他的觀點和想法對他來說非常重要。   強迫你的孩子與恐懼對抗也是徒然的,不會有任何效果;讓你的孩子完全依賴於你的保護還是不能使他不再去害怕那些他想像出的怪物。所以說,如果你的孩子害怕晚上自己去廁所,那麼你就先陪他去一段時間。過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後,你再慢慢增加讓他自己去的次數。 ★3、 給予支援和鼓勵。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能夠自立的時候,你肯定會感到很高興。同樣,當你的孩子覺察到自己能夠自立的時候,他也會興奮不已。但是,當他有害怕的感覺的時候,他還是非常需要你的支援和鼓勵的,這對他很重要。   孩子們都很信任自己的父母,所以解決孩子怕黑的問題只需要父母有相當大的耐心就可以了。要知道3、4歲大的孩子是最容易受到那些可怕念頭的影響的,恰恰是父母這邊適當的反應能夠幫助孩子減輕他們的不安和憂慮。   有一個4歲的小女孩丹丹,突然有一天晚上,她不讓她的媽媽離開她半步,但是又沒有表現出來她的害怕。她的媽媽最後問她:什麼能使你感覺好點兒呢?令她媽媽奇怪的是,她想要一個創可貼貼在被子上。她的媽媽就拿了一個創可貼幫她貼在了被子上,沒多久,丹丹就睡著了。顯然,對她的媽媽來說,這樣做沒有任何的意義,但是卻能夠使丹丹感覺良好,效果不錯。 ★4、 允許他對恐懼的「癡迷」。令人吃驚的是,大多數孩子都有一種源於自身的動力去克服他的恐懼。他們也許會不斷談論他們害怕的事物,也許一遍又一遍地問一些問題,也許讓父母重複講同一個恐怖故事,還可能把他們害怕的事物融入他們的遊戲當中。通常這種癡迷是孩子們本能地自我抵禦恐懼和克服恐懼的一個方式。   孩子們可能關注一件可怕的事情幾個星期,有時會幾個月。如果幾個月後,你孩子的恐懼心態沒有任何改善,或者更加嚴重了,那麼你就要尋求專業人事的幫助了,可以讓他們直接與你的孩子接觸,或者只是與你探討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以便你去幫助你的孩子。 ★5、 幫助他學到解決問題的技能。克服恐懼心理固然重要,但是同樣重要的是,你孩子的這種經歷,能夠使他有機會在實踐中學會如何解決問題,這將使他終身受益。   你可以教他探究他的恐懼,學會面對他的恐懼,並且最終找到一個能夠使他感到安全的解決辦法。探究的意思是,他會詢問其他人,或者自己在房間四處查看一下,看看是否有一些可怕的東西。面對是指他能夠自然地從黑處到亮處,從亮處到黑處,沒有任何心理陰影,比如,你可以和他做一個捉迷藏的遊戲,讓他自己用毯子先把頭蒙起來,然後再露出來。   尋求解決辦法是說找到一個使他認為安全的做法,比如,在房間裡安一個燈光比較暗的夜燈或者小檯燈,也可以讓他抱著心愛的小熊使他有一種安全感。無論怎樣,最重要的是讓你的孩子也想辦法,獻計獻策。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害怕使他變得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攻擊,但是想辦法解決它,就能夠使他重新又得到他失去的那些力量和能力。 TIPS:克服怕黑小招數 ★1、 把孩子的玩具小動物在窗台上擺成一排,像士兵一樣保護他,打敗那些入侵者。 ★2、 把一瓶驅魔降妖水放在孩子的床邊,告訴他有了這瓶神奇水,怪物就不敢靠近了。 ★3、 幫助孩子找幾句驅除不安的話,像怪物走開!之類的,大聲念出來。 ★4、 有的孩子能從一些物品中找到安慰,或許穿上爸爸的T恤衫睡覺就有了一種安全感。 來源: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