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劭恩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蒙特俊利教育的十大特點

2009年01月12日
公開
48

蒙特俊利教育的十大特點 1.以兒童為中心 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與成人有別的獨立個體,有如毛毛蟲和蝴蝶在型態上是不一樣的。 2.不「教」的教育 (=>有做到70-80%,因為我還是有說教) 六歲以前的幼兒還沒有認知,辨異的能力,不適合說教的教育。 因此蒙特俊利教學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教學,主張由日常生活 訓練著手,再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的主動學習,自我教育。 3. 掌握兒童敏感期 (=>這點我家是憑媽媽的直覺去做的) 0~6歲的幼兒隨著成長,會出現特定的喜好傾向,若在此敏感期學習 該喜好傾向,即可得到最人的學習效果。蒙特俊利教學特別強調此一 特性,掌握兒童最佳的學習良機。 4.教師扮演協助、啟導的角色 (=>由媽媽自己來當老師,更敏銳喔!) 教師的工作是觀察兒童的內心需要,為他們設計環境,並示範教具的操作,再依兒童的個別差異因才施教,提供適時的引導。這種不教的教育能使師生關係和諧,兒童自然能愉快學習。 (問: 如果去蒙式學校,一班這麼多人,老師如何一個個適時指導阿?很懷疑學校裏如何做到這點?我針對2隻熊要因材施教就已經忙不完了!) 5.重視智慧和品格的養成 (=>這點是特別重視) 幼兒教育的本質與意義是在幫助幼兒的生命完美成長。因此蒙特梭利極力主張幼兒教育的目的並不是為入小學做準備,而是為他們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礎,培養終身學習的好習性。 6.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這點有待努力) 蒙特俊利教學沒有課表,不劃分上、下課時間,讓兒童循著內在的需求,自由地專心工作。蒙特俊利認為孩子的「專心時刻」如果被打斷,會養成虎頭蛇尾的草率習性。反之,這種經重複練習而延作時間,則能培養孩子重要的好習性—專心和耐力。 7.混齡教學 (哈哈...有,因為我家有2隻熊!) 不同年齡的兒童會彼此模仿、互相學習,並養成兄友弟恭 ,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 (=>豐富的自然環境和農忙工具--這些我門有,而沒有人工教具) 近四百種的教具是蒙特俊利教學的一大特色。這些教具並非是教師用來教學的「教」具,而是兒童工作作的材料,主要是在誘發兒童由淺入深的自我重複練習,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9.摒除獎懲制度 (沒有!這點真的做不到--會獎也會罰!) 蒙特梭利經長期的觀察,發現兒童對獎懲並不在乎。傳統的獎懲制度是成人控兒童的一種手段:蒙特梭利教學則尊重兒童的選擇,讓兒童有自動自發的學習意願與需求 10.注重日常生活教育及感官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是蒙特梭利環境裡,最早介紹給孩子的工作,它包括基本動作、生活禮儀、小肌肉發展訓練、動作的控制、照顧自己、以及照顧環境等等項目,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主要目的在訓練幼兒 肢體動作的協調能力,使其適應環境,奠定獨立生活的基礎,並培養孩子的耐心與注意力、手眼協調及互助、愛物的好習性。 感官教育指的是感官能力的培養,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及立體觸覺等,若能在零到六歲感官的敏感期提昇其敏感度,對以後的學習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例如音感的培養,一定要趁早進行,若錯過了聽覺的敏感期,等到長大才要矯正五音不全或發音不標準的毛病,可能就會事倍功\半了。

讓學習回歸到孩子身上

2008年10月30日
公開
56

JACK蒙式教法 讓學習回歸到孩子身上     怎麼樣幫助孩子的學習回到自己身上。目前在台灣的社會上可以看到的一個畫面就是小孩子寫功課,父母在旁邊盯著督促他,然後成績單發下來時就很焦慮、很緊張,小孩子也跟著緊張、很焦慮,這是生活中的現象,父母親擔待著孩子所有的學習責任,小孩子讀書是為父母讀,父母也很苦!這麼逼著有好的結果嗎?小學時還可以逼,但到國中、高中就完了。我們會發現孩子沒有『學習的動機』,孩子不想要而父母卻很在乎、很關心功課的問題。父母有必要去想自身為什麼有這壓力?很多先生會對太太說『你當家庭主婦只需教小孩,小孩都教不好!』所以太太就會想要把孩子教好,代替老師教好,變成小孩有兩個老師,甚至會再請家教來教。因此第一個壓力來自先生、公婆,第二個壓力來自外在的眼光,第三來自老師寫家庭聯絡簿的壓力,第四是內在的壓力,因為自己從小功課讀不好而去要求自己的小孩,還有同事的小孩相比,妯娌之間、姊妹的小孩相比等造成我們會將孩子的學習全部攬在自己肩上的原因。我的疑問是:如果大家成績都很好,都在第一名,那誰是真第一名呢?還有什麼其他的原因造成你那麼注意小孩的成績?小孩子的成績不好造成同學的欺負(家長回答),的確,小孩子成績好會得到老師較多的敬重,但如果你是老師,你會如此嗎?或者成績不好會受到老師較多的注意,那全班都要成績不好了。不可否認,身為老師的會去思考如何使成績不好的與成績好的融在一起,因為這個大氣氛使他成績變好,所以老師是很辛苦的行業,老師也是人也需要挑戰,在要生氣時不能生氣,要想辦法解決,因此老師是要不斷的成長。我覺得身為家長的應該支持老師這方面的學習,而不是告訴老師應該如何做。事實上,老師在學校處理班務、教學很累,回家才有心情去繼續思考某些事,也許就頓悟了。因此我覺得在教育系統中老師在學校負擔老師的,在家裡家長負擔家長的,此時很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母親』,母親要做什麼?(開放給家長回答) 一、支持(鼓勵) 二、愛 三、關懷 四、照顧 五、家規   我對大四學生曾做一個調查,發現孩子通常只記得媽媽煮的食物,不記得媽媽的臉與行為,還有記得媽媽不好的行為。我曾經有個學生,他竟然怪媽媽無法掌握爸爸的脾氣。如果我們媽媽不煮飯的話,孩子將來忘記我們的機會很大喔!   其實當母親也是有理想的,你們有沒有想過要當什麼樣的母親呢?我自己當母親的方式是,從小不讓孩子拿錢去外面買早餐,因為會造成許多的問題,如食物有沒有吃、金錢的使用……,因此我都自己做早餐給他吃,一直到現在,甚至作炒飯、通心麵給他吃,光是牛奶、麵包是不夠的。   學習是容許錯誤,在錯誤中學習的。當我寫錯字時,對我來說是大事,因我會對自己開始感到不滿意,當孩子有種種不好情形出現時,是我對母親角色不滿意的時候了,因為指導孩子學習不只是在課本上,還有是在心靈世界上的學習。同樣當我們在看孩子寫字寫不好時,要想我們自己寫字漂亮嗎?所以孩子是我們的師長,因為每個人都不喜歡自己的陰暗面,每個人也都有自己不滿意的一面,而當我們不能接受自己時就會在孩子身上發洩,但我們自己會很不舒服。面對孩子時,我們有情緒和沒有情緒時的教育方式是迥然不同的,所以先要控制情緒,先看自己為何會生氣,才能客觀的教育他們。   那爸爸是做什麼呢?(家長發問)   我們絕對不要去剝奪爸爸當父親的權利與義務。我們在研究『人本』,最大的人本在『易經』,老爸有責任養家,當他義務盡了,他就有權利來關心你,告訴你他的需要,這也是『三生有幸』。爸爸的責任如果只有賺錢,那麼『養子不教父之過』這句話,就行不通了。所以父親的出現常是『家規』的出現,也是家規的執行者。但我發現女人結婚後也常扮演父親這個角色,但是這樣會很損害到自己,因為會對自己不滿意,也會很累。因為母親這角色絕沒有『家規』這項的。   到底我們要教育出怎麼樣的小孩?(身心健康、快樂、自我實現、有自信、負責任,教育就是教育這些)。因為小孩子出生後沒有具備這些本能,所以才需要我們的存在。孩子所學的一切,如果不包含這些,那學習就沒有意義了。學習理論有三個法則:第一是學習是我想要的:一個人能自己實現,他一定有想要的,根據馬斯洛理論,第一是生理需求,第二是愛和安全。父母常做一些認為和愛無關的,但小孩子都當作和愛有關,若父母在吝於給予愛時,小孩子的安全感會較低落。再來是成就感,也就是小孩子得到媽媽的支持。例如老師打電話來我家,我會把電話轉給兒子,這對他是一個成就感,這也是他的事情,把屬於他的還給他,也許有時想偷聽內容、探聽祕密,但若是在前面安全感穩定,孩子和你關係好,他就什麼都會告訴你。那麼如何才可取得這樣的信任,我想除了多聽,不加評價外,再假設狀況讓他自己回答。接著是自尊、自信,再來是自我實現,孩子要從這個基點到那個基點,需要通過這些關卡,而家庭的環境是這些關卡的第一步驟,如果這些關卡都穩定,那麼他就會有自我實現,他就想要學習了,所以學習的第一個指標是『我想要』,而不是父母高興我才想要學。當然若父母和小孩的關係很好,他就會為了討好你而唸書。第二點是我學了對現在有用:有用他才會想學,如果是為分數而唸是沒有用的,很多人拿到碩士、博士卻不知道要做什麼,孩子必須自己要有方向感,雖然他會隨年齡改變志向,可是父母不要指定他,站在旁觀的立場傾聽,並協助就好。第三點是即刻性的馬上學習(這是較難的):因為孩子想學時我們不一定有空,所以提供資源,讓他自己學。   學習不能強逼,必須尊重孩子的意願,這樣,孩子才會快樂而且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是從做家事中學,因此家長要提供機會。要解決問題,一定要先分析問題,再想辦法、再實踐,因此須把生活中每一件事都當做『解決問題』來學習。至於功課不好的孩子,需要多鼓勵,寫不出作時讓他去休息,玩一下,如果孩子不寫作業,可以讓他知道其實他自己心裡會有壓力,所以引導他方向,如何分配寫作業,但不要叫他用你的方法,這就是尊重他。   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是誠實,要孩子學習誠實及勇敢,而我們父母也要多鼓勵,多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再者,再『平和』自己的能力,在心理學中叫做找一個『訣竅』,而這需要事前的演練,在對待先生、孩子的一些問題,都要一些方法來安定自己,這對孩子將來國中、高中都很有效的。和孩子有這樣的互動,他會越來越好。接著要學習有自信,因為有自信的感覺很好。   人生有很多可能性,把讀書的事交給孩子,多照顧孩子在『滋養』的方面,在其他面,當孩子表現好時多鼓勵他,但不要送禮物。但讀書也要有天份,不適合讀書的孩子,不要強求,記得『你要的是健康的孩子,不要一百分的孩子』。

解開0-6,6-12,12-18,18-24歲的發展密碼

2008年04月24日
公開
52

解開0-6,6-12,12-18,18-24歲的發展密碼 蒙特梭利的生平和簡介 蒙特梭利是1870年代義大利出生的,他的父親是一位軍人,她來自一個貴族的家庭,她的媽媽是對她影響最重要的人,因為她給了她非常多的愛,讓他了解 “愛”,14歲的時候她去就讀的一個學校是都是男生的學校,是個貴族學校,雖然這個學校是對她前途非常有發展,但是他想幫助更多的人,所以她立志要當一位醫生,當然她的老師說不可以,當大家都說不可以的時候,蒙特梭利說:「是的,我一定要當一位醫生」,並且她也做到了。 在當時義大利並沒有女的醫生,所以她去唸的醫學院是完全沒有女孩子的,當她到學校的時候是被醫學院的男孩子所嘲笑的。有一天她心情非常的不好,一個人走在路上,看到一個衣衫不整的老婦人帶著一位大約2歲的小女孩,她看見那位女孩手上一直在玩一張紅色的小紙條,小女孩專注的眼神,在第一個學年的時候,蒙特梭利做出了一個漂亮的專題報告,令其他的男同學都為他鼓掌。並且在在這個醫學院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也成為義大利的第一位醫學院畢業的女生,成為蒙特梭利很大的榮耀。 在接下來的階段雖然他並不知道他將來要做什麼,但這一段經歷卻似乎在他的人生中建構預備好成為將來她的發展方向。雖然此時並不知道她要做什麼樣的行業,雖然很想繼續從事醫學的工作,但在當時醫院並沒有人會聘請一位女性醫生,於是她便去當一位精神學家助手,這是一間專門研究兒童的機構,在那裡她有很多時間觀察孩子。當她觀察一位孩子在玩麵包碎屑時,有位護士告訴她:「我們在餵牠吃東西,可是她們都在玩卻不想吃東西」,蒙特梭利告訴她:「他們不是想要吃東西她們也不盡是在玩兒是只是想用手去摸東西。(6:24) 在瑪麗亞博士生平最重要的2位朋友是塞根博士和伊塔博士,伊塔博士最出名的研究著作就是「野人的小孩」,述說一位由不會說話的母親所生的小孩、在森林長大不會人類的語言的事情。(7:13)賽根和伊塔作了一些能用手操作的教具,瑪麗亞博士請他們與這些孩子一起工作,這些孩子漸漸的進步,還通過國家的一些考試,孩子們漸漸被肯定,被認為這已是正常的孩子了。這時候她才知道她的目標是想要跟小孩和兒童一起工作。(8:27) 這時候瑪利亞蒙特梭利被要求在,義大利羅馬的一個非常貧窮和破舊的房子成立一個有關幫助兒童的一間教室,在1907年的時候也就是第一年頭,就在那裡成立了與孩子工作的兒童之家,在教室裏頭起初孩子是沒有秩序到處製造混亂,可是現在一進教室都很安靜和教具作互動,這個時候呢?有人問孩子們:「你們的老師在哪裡?」那些孩子看了四周,說:「我們也不知道」。所以因為這些教具讓孩子們獨立也提高他們正想要學習的心(敏感期)。這個時候很多人(美國、歐洲和世界其他地方)希望蒙特梭利能夠為他們訓練蒙氏老師,與蒙氏一樣幫他們教正常的孩子。(11:13) 此時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歐洲逐漸掌握權力(墨索里尼和黨羽掌控了義大利),所以瑪利亞便離開歐洲,來到到印度這個地方。這個時候是她最重要時刻開始她個人的研究,“全人教育”就是她在這個時候發展出來的,而且她開始致力於世界的公益活動。他在1952年5月6日以82歲高齡去世在她家的椅子上時正籌劃在非洲迦納設立一個訓練中心教室。(12:49) 蒙特梭利的理想 沒有一個教學理念可以這樣的一直延續100年,就只有她不怕工作的辛苦,很與眾不同的,辛苦而有方向的引導我們邁向教育與和平的功課。孩子在出生的時候應該適應他們所在的環境,然後開始發展他們本身的心靈、文化及全人的教育,她的目標想要讓人類更和諧,也更能知道和平在這個世界的重要。(有三個經句我們把他翻成中文在投影片上大家可以看到)在這個開放性環境中學到很多很多的東西,所以我們會在這三張她的經句裡面知道特別重要是孩子在家裡學習在學校學習,在有關這個步驟以前她(茱蒂)會在這下一個研習時段再陸陸續續的談到。(15:50) 我們看個孩子成長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知道看他的精神層面,而不是看他的智力的方面。因為我們必須要讓他們是有文化和與眾不同的人類。她不認為教育只是傳遞知識而已, 教育孩子還需要更多的東西,因為只有智力並不會改變這個兒童太多。(17:12) 0-6,6-12,12-18,18-24歲各階段發展圖表 在我們進入(投影或講義圖片所示)第一個發展階段的時候,我們要有一些觀念就是瑪麗亞的一些基本觀念要給各位,不管任何一個年紀的孩子,他們都是自發性而且自然的學習著,他們是可以非常非常的很專注在同一件事情上面,每一個孩子他都逐漸經歷過這樣的一個發展階段,那我們的教室,就要幫助他們經歷這一些發展階段,孩子在 “家裡” 跟 “自然” 會有很好的一個上課的資源,那所以我們必要幫孩子把自然跟他們做一個非常良好的連結,因為孩童他是一個社會的動物,所以我們必須要讓孩子學習如何互相幫助、互相合作,而不是跟其他的人互相競爭。(19:30) 在我們的環境裡面,它必須是要一個美麗的環境,這個環境能夠主動的呼喚孩子來跟它做互動,所以這個環境是必須被佈置成能吸引孩子注意和關心的。我們的教學課程是會根據這個發展階段而去呈現,關於這個步驟我們待一會兒會再提到。當他們一起工作的時候必須要有團體互相合作的精神, “自然” 一定是要跟孩子能夠互相做互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在我們跟而孩子做互動的時候,必須要先給孩子一個非常大的藍圖,然後我們再將它縮小到每一個非常詳細的部份。(21:13) 瑪利亞蒙特梭利博士對老師的角色提到非常多的見解,在這裡我們直接舉幾個比較重要的部份,她覺得說老師必須要是一個很有創造力和很有活力的,對於孩子的各種需要,能夠非常的清楚。這個老師必須要是一個科學的老師,他(她)可以把整個教室視為一個非活的實驗室,然後一直不斷的觀察、觀察、觀察孩子,藉觀察孩子暸解孩子,這是孩子心靈所需要被(瞭解)的。老師是一個引導者我們引導他們去知道教室有什麼東西,他想學什麼。(22:43) 因為茱蒂(Mrs. Judith)他知道,我們這邊還有一位家長,所以要說明這張圖是要告訴針對所有成人的,所有成人他必須提供孩子在心情上穩定的情感,是個有感情的成人,他的領導必須公平人人平等的,在課室內的引導他必須要結合他自己的特質。在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的那個年代,其實沒有所謂的教學理論,那這個是他自己設定下來的所謂的對孩子或對一個人的發展階段,所以這是他個人自己一個非常精確獨特的見解。(24:29) 這一條線是一個時間的線,它是指出從0歲到24歲的發展階段曲線,為什麼圖表只到24歲呢?是因為到那時他已經獨立了不需要再依靠其他的人。這一條紅色斜線的意義是孩子的需要和趨向和敏感期。在三角形最尖的部份都是一個高峰期,在那一個所屬的年紀的高峰期,它有他那個年紀最需要某一個特定敏感的感情或知識。例如從3-6歲一直往上延伸的線是代表一個改變,任何方面的改變,為了要讓他的特質更好,所以他(指孩子)的改變會一直到6歲達到高峰期。請注意到0-6歲與12-18歲的線它是紅色的線,她(蒙氏)認為這個是最能夠建構一個個體的時期,第一個階段,孩子他只知道自己是一個個體,他只知道我是誰,這一個階段的名稱是「自我意識的了解階段」,從第三階段12-18歲,孩子他會了解我是這個社會的一部份,這個階段的名稱是「社會意識的發展階段」(27:50),在6-12歲和12-18歲,孩子在發展他的情感和其他的不穩定的發展部分。所以這2個紅色的部份是在代表燃燒滾燙的意思,0-6歲的孩子在3-6歲的時候身體產生一些變化,他們的乳牙開始掉落,他們的臉從胖開始變瘦、手腳開始變長,這是為了他們要準備好自己,然後走出戶外。12歲的孩童也是一個非常不同的時期,他們會開始長出一根一根的智齒這都是在這個時期會形成的,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是非常的不同的。(29:50) 為什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會知道這樣的一個發展階段,都是靠著她觀察所得來的,這裡有一些她(M氏)個人的例子說明:在這個教室有一些3-9歲(含有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孩子,那教室裡有一隻金魚死掉了,有一個比較小的孩子大約3歲多,他走過魚缸時看見便說:「我們的金魚死掉了!」然後就回頭繼續做他自己的工作。另外在6歲以上的孩子看見金魚死了的情形,他會有一個疑問產生,他們會去玩金魚缸裡的金魚然後問:「它是怎麼死的啊?」「為什會死啊?」「我想要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第一階段的孩子他們都比較希望去看到特別的事情,和什麼事情發生了(好奇事件本身)。可是第二階段的孩子他們要知道為什麼 (原因) ?(32:28) 0-6歲 在一個18個月的孩子他開始發展他的熱情和情感,我(茱蒂)有一個故事告訴各位,我有一個孫女大約16或17個月大時,有一次她的孫子和她在一起散步的時候,看到她的手紅紅的,以後每一次見面時孫女都會問候她:「你的手還好吧!」,這是這個年紀的孩子正在他的情感上面發展的時期。(34:28) 這個時期是0-6歲的孩子最重要的「秩序敏感期」(order)也是他們最需要獲得的時期,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們的教室裡面所有的教具都要排得非常有順序(order)非常有組織的(organize)這樣的一個環境。艾力克森(近代心理學者Ericsson)的見解也跟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非常類似,Ericsson覺得如果沒有了秩序(order)就沒有了安全感,所以這個感覺是孩子從內自然發出來的•所以在我們的環境中(包含家裡和教室)都必須要井然有序的(36:31)。 這個時候還有另一個部份,禮儀也是一個重要的部份,因為怎麼讓孩子學到什麼樣的模式和行為是有很有禮貌的方式,去謝謝人家或去請問人家,這個禮儀是可以有各個不同文化的方式(例如台灣或美國)。這就是為什麼早上看到孩子時要向他們道:「早安!」,跟他們握手,歡迎他們來到這個教室,這是因為禮儀對孩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當我們在教室裡面不管你什麼拿東西給孩子,或孩子做什麼事,孩子都要學習著謝謝他身邊的一些事物(38:02)。孩子現在就是在發展他們的身體動作,所以我們在教室都是教導孩子一件一件的拿教具,一次只拿一個,所以對孩子來說,這會讓他練習更多的身體動作,孩子在發展他的動作是對他的人格非常重要的(39:02)。 義大利的女人把他們的孩子用裹巾包起來綁在椅子上,限制了孩子的身體動作,因為這樣對她來說做事比較方便,蒙特梭利博士認為不要限制孩子的身體動作,應該是讓身體能夠自如的動作,因為他們更需要這些(身體活動),在我們的腦子裡面右腦和左腦的功能是不一樣的,右腦跟左腦它開始連結,從接收到訊息經過腦部連結運作再由身體或語言其他的方式表達出來。(40:45) 在語言的這個階段她也非常驚訝的開始發覺到孩子盡力的在學習聲音、字彙,透過移動式字母來學習語言。在「移動式字母」這項教具工作中,她會教孩子先拿“C”這個字,然後“A”、“ T ”,引導發出聲音 “k”、“æ”、“t”,“kæt”,然後帶孩子到這棟房子的最頂樓,讓孩子拿著粉筆寫下他們認識的字或喜歡的字,最後她聽到孩子很高興大叫著;「我會讀(read)了!我會讀了!」,這是爆發性的一個時期,因為孩子不是一下子就會開始讀,是很自然的當他的身體心智準備好了,就會開始學習讀(read)(43:00)。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用嬰兒語跟孩子說話(例如上廁所說大大),我們必須要用正式的語言,因為這是孩子預備開始閱讀的一個步驟,因為孩子都希望模仿大人,希望跟大人做一樣的事情,說一樣的話,所以這時候我們要用正式的語言說話,這對他們的語言學習來講是很重要的。這個時候仍然需要給他們小小的東西讓他們去玩滿足他們的安全感,雖然這是他的敏感期,但說清楚一點,倒底是什麼因素能夠讓孩子學會的,一定有一個非常大的力量幫助他們,這就是「吸收性心智( The Absorbent Mind」(44:31) 因為孩子出生時剛來到這個世界,他是沒有意識的,所以他開始學習每一件身邊的事物,0-3歲的孩子在學習上你必須給他很美觀的事物,她(蒙氏)就是看見一個婦人手抱著小孩從樓上走下來這個孩子眼睛就是很專注的看著樓梯上的一幅很美麗的畫,這個媽媽她是怎樣跟這個孩子做互動的呢?因為這個時候其實是這個BABY應該去睡覺的時間,蒙氏很期待這個媽媽等一下會做什麼事?結果這個媽媽讓孩子一直看著這幅畫去吸收這幅畫的美麗,所以她很高興的能夠看到這件事情,就是這位家長能夠給孩子時間讓他去學習,而不是馬上讓孩子做現在應該馬上要做的事情,另外當蒙特梭利看到有一班一群孩子正要走出到另外的一個地方的時候,有一位很小的2、3歲小孩,他蹲下來開始觀察地上的螞蟻,一直的看到大家都已經走了,老師還是讓那個小孩一直在那邊看,這就是我們不要去趕孩子和催促孩子的意思。(47:59) 非常重要的是,當孩子在教室裡操作任何教具,只要是他想去做的,不管多久的時間,老師都應該要讓他們去做。可是因為我們老師有其他工作要增加在其他項教學上,但是此時尊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有一個方法告訴他,你可以有5分鐘的時間工作,等一下就要放學回家,教室就要關起來了,在工作課時,有孩子不想跟其他人分享他的工作,雖然一般來說孩子當然是需要其他人來和他學習分享一同工作,但這總是他的工作,因為在這時期的孩子是不喜歡跟人家分享的。(50:02) 茱蒂她的大女兒瑪莉凱薩琳三歲上學時不是讀蒙特梭利的學校,但他的兒子是,當時她還是一個高中的老師,那時她也還沒有接觸蒙特梭利教學,也不知道什麼是蒙特梭利教學,有一天學校老師就告訴她說,你的女兒非常的難教,每次鈴聲響她都工作到不願意走,那時她非常的擔心她的孩子是個非常難帶的孩子。可是第二年她送她到一個蒙特梭利的幼稚園去的時候,第一個學期時老師就告訴她說:「你的孩子是很蒙特梭利的孩子!」她拿工作出來的時候一直不斷的做,而且她會把教具放回櫃子去。(52:13) 3-6歲 3-6歲是從一個無意識狀態到有意識的思考模式,所以孩子會去思考說:我想還要什麼東西,在這個時候我們開始要進入這個「環境」、「教室」跟「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此時在環境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它的順序,每一樣東西都是擺在它的位置,而且都要符合這個敏感期的需要,在我們自己的家裡也是一樣,把我們的家佈置的井然有序,孩子拿到玩具以後把它歸位回它應該要放的地方,所以這樣的一個環境是我們在家裡也可以自己讓孩子自己去動手的另外一個方法。茱蒂她參觀超群幼稚園教室裡面的教具和佈置,都是非常的井然有序,她也以為我們在場的所有老師和家長你們的環境都非常的美麗,而且是井然有序的。(54:42) 最重要的在我們的環境裡面有一些植物是很美好的,如果有可能的話,有一個小小的花園,應該是最好的。那孩子與自然的關係,會從小一直到大,等一下我們就會提到「自然與孩子」的關係。 有一個女人名叫作雷秋.卡特蒙,她寫了一本書叫做「好奇心」,書裡寫著說:如果我有能力的話我想要給每一個孩子一個禮物,那就是對自然的好奇心,在其一生每一分鐘都跟著他。我們一定要跟自然有所結合,如果我們對自然沒有好奇心的話,孩子會覺得很無聊、很無趣、很乏味,而且這個是我們力量來源,我們不能切斷這些來源,我們必須要把孩子和自然做一個互相的連結,而這個連結就是「好奇心」。茱蒂她覺得說至少要一個成人能夠陪伴他(兒童)、分享他,去探索這個刺激神祕的世界,而這好奇心是從內心自然而然發出來的一種感覺。(58:07) 父母能提供孩子什麼呢?比溫暖、信賴還更重要的就是有關於對地球的連結。在我們的環境裡面不管是教室還是家裡都需要有植物,如果是動物也可以,端看老師是否能夠跟孩子一起照顧這個植物或動物,如果一個環境裡面缺乏綠色的植物,那便切斷了我們人與自然的連結,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孩子能夠接受到這一些刺激,茱蒂有一位11歲的學生,當他看到植物發芽的過程時,她還是覺得非常的興奮和快樂。(59:47) 現今的小孩都被寵壞,家長都任憑孩子需索,但是茱蒂發現在課堂上,不管在哪一個年齡階段的發展,只要主題涉及自然或動物和照顧環境有關的事,孩子們都會感到有趣自然而然的跟他們互動而且有回應。我們剛剛一直提到說所有的教具都應該是很漂亮的,教具製造必須完整無瑕疵,它並不是一個玩具,孩子在接觸到教具時會自然的會碰觸他內心裡面的情感,讓他去學習,去拿它來工作。孩子要怎麼跟教具互動做連結,孩子在工作時,就是讓他們獲得1.專注力2.秩序感3.手眼協調4.獨立心最重要的時刻,他可以經由自由的意志去選擇他所要的教具工作,在教室裡面所謂的讓自己去選擇,意思並不是讓他們為所欲為,而是必須要遵守秩序的,當孩子拿出教具出來工作的時候,他要做多久的時間都可以,但是當你完成它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回工作櫃上,這些試圖最重要的就是要孩子能學習自律。第一步驟,就是孩子要去遵守自然法則的節奏,第二步驟,去學習尊敬他人這樣的紀律,我們要看到他們的快樂這是唯一的方法,也是非常不一樣的一點(1:05:20)。 現在我們要討論在幼年期0-6歲的部份在成人之後的定位是什麼。在這個階段呢?並不是要讓孩子去做他為所欲為的事,而成人必須和他們討論訂下一些規則和限制,我們可以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去做工作,茱蒂發現在我們台灣,學校老師的動作非常平靜和優雅;也非常的慢,這件事對她而言也是需要努力的。我們的動作不能太大太快,這樣可能會導致孩子不安穩的情緒。6-12歲的孩子就可以很誇張很戲劇化了,這個時期有一個重要的名詞就是「孤立的困難」 就是一次給他一個孤立化(物品、或獨立的教具...)意思即一次給他一種東西。孤立化就是當我們在教授一個課程的時候為了要讓孩子專注在教具上面,老師不要邊說話邊走動,因為這樣一來孩子不知道要去聽或看,所以我們讓孩子只專注在某一件事情上,皮亞傑也稱這個為專注力。 所有老師都應該要努力的是--,去尊敬大自然和以前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所留給我們的經驗,我們必須要讓孩子能夠回應他自己內心世界裡面的感覺

心理發展

2008年04月23日
公開
65

心理發展 醫生說我兒子有自閉症傾向,怎麼辦? ( 2歲) Q: 在我兒子快二歲時,就感受到他語言稍緩的情形,但長輩們總覺得還好,所以就再等看看。在他滿二歲三個月時,我己等不及了,便帶林口長庚做了一些檢查,我原擔心是聽力的問題,檢查結果聽力正常,心智科則認為他有自閉症的傾向,對這晴天霹靂,我著實難以接受,門診短短地十幾分鐘就能確定嗎?這樣的評估也未免太草率了吧!當然,醫生也還有說也許是語言刺激太少使然,下次評估或許不是這樣,如果語言有發展起來,就可排除自閉症症的可能。 我這兒子是雙胞胎的老二,老大是公婆在帶,老二則是請保母帶,下班時都是我自己在照顧,保母是個溫柔文靜四十出頭的媽媽,她對我老二照顧得很好,但缺點就是話不多,或許真的是語言刺激不多,老二才語言發展慢吧。打從他們出生,我給他們看的聽的大多是英文,但這幾個月我不敢再給他們英文教材,己都改為中文了,因此老二也比較願意講話,只是覺得對不起老大,因為老大英文學習狀況很好,應該說是老大語言發展不錯,中英日語即便是客台語都能說上一些。不過以目前的狀況來看,老二的中文學習,要比老大其他語言的學習來得更重要。 我的小孩現在二歲六個月了,下個星期開始進行語言治療,我也打算提早讓他進托兒所,希望對他的語言發展有幫助。 老二的事讓我心情十分浮躁,在網路上找了些資料,也讀了些自閉症及語言治療的書。說也奇怪,以前我都覺得老二很活潑很可愛,但自從醫生診斷之後,我便滿腦袋認為他是自閉伴隨過動,不再那麼可愛了。唉…..我先生及親友們都說連醫生至今仍不敢斷定,我不該自己嚇自己。 為了老二的事,我不知流了多少淚水,在和自閉症協會連繫的過程,也不自主地在電話中哭了起來,協會的那位新來的工作人員也一直安慰我,孩子太小、還不能斷定是否為自閉症。但我一想到未來,真不知如何面對。當今之計,也只有加強老二的語言能力,期待他語言能力能發展起來,並希望他是個健康的寶寶! A: 在這邊瞎擔心沒有用,趕快送他去上學,最好是蒙特梭利混齡的那種 我有類似的案例二個,二年內都得到正常化 要相信環境可以改變遺傳 Q:"要相信環境可以改變遺傳" Jack 先生 你這個信念非常強喔. 我的研究與遺傳有關, 我是不太同意你的論點. 不過我相信, 透過環境的改變, 可以改善部份遺傳的問題. A: 我沒有研究遺傳,但在實務的經驗裡,卻是如此.先舉一個正常人的例子,我的一個長輩,個性非常內向害羞,不敢與人打招呼.幾乎整日足不出戶.在她三十歲時,先生突然過世,為了養家活口,只好出來工作,經過各行各業,歷經三十幾年,她已經是很有名的企業家,也看不出當年的她.因為家庭的變故,生活上的改變,而使她改變,這樣算不算'環境改變了他個人的遺傳'? 再談到我以前當顧問學校的案例 爸爸媽媽再這孩子很小的時候,幾乎是分居的狀態 到了孩子三歲發展很慢,被診斷有自閉傾向 上學的情形是從不參與,生氣時跑去坐在小馬桶上好幾個小時.我告訴老師要不斷的與他說話,但不要他回答,上團體課時,帶他在身邊,但不要要求他參與. 我發現他對個人教具的操作還可以接受,而且可以做很久,所以日常的工作就有計畫的給他,半年來大約作了一萬多張的縫工,每天擦洗桌子不下十次.後來就逐漸接受團體律動,四歲半的時候已經可以閱讀,與他說話也慢慢有問有答,五歲時他的媽媽給他下了一個評語'好像醜小鴨變天鵝'這樣算不算'環經改變了他的遺傳'? 後記: 每次舉這個例子我就很心酸,五歲多,這孩子到了大班年紀,他的媽媽把他轉到公立學校附設幼稚園,理由是希望他能早日適應將來小學的環境. 你看我輕描淡寫很輕鬆,其實二年來園長及老師們默默在他身上花了多少心血及關愛,大家痛在心裡又能夠說什麼...... Q:"到了孩子三歲發展很慢,被診斷有自閉傾向 上學的情形是從不參與,生氣時跑去坐在小馬桶上好幾個小時.我告訴老師要不斷的與他說話,但不要他回答,上團體課時,帶他在身邊,但不要要求他參與. 我發現他對個人教具的操作還可以接受,而且可以做很久,所以日常的工作就有計畫的給他,半年來大約作了一萬多張的縫工,每天擦洗桌子不下十次.後來就逐漸接受團體律動,四歲半的時候已經可以閱讀,與他說話也慢慢有問有答,五歲時他的媽媽給他下了一個評語'好像醜小鴨變天鵝'這樣算不算'環經改變了他的遺傳'?" Dear jack 先生: 你們雖不是特教機構, 可是卻具有很好的觀察與引導孩子的能力. 你們的做法和目前針對自閉兒所發展的一些被認為很有效的教學方法背後的精神差不多, 難怪孩子有很多進步. 但是一般行為的 intervention, 所能做到的仍有限, 不能算是完全改變遺傳. 我的兒子兩歲會閱讀英文書, 三歲前自學認中文, 經過一些教導, 現在三歲四個月的他要有問有答還是可以. 可是若問題不夠具體, 他仍有理解的障礙. 他三歲前能分辨左右, 最近很喜歡數學. 以現在對自閉症寬廣的定義, 這樣的孩子還是可能被包含. 標籤對我來說沒有負面意義, 但是因為他在物理智能與人際社會智能落差太大, 往自閉的方向思考, 使我很容易引導, 也不致無助. 我們剛從新加坡遊玩回來, 在公共場合, 當我兒子快不受拘束時, 我的安撫方法是出加法的題目, 這樣他就會安靜下來, 認真回答. 這樣聰明的孩子, 卻不懂 "謝謝" 的涵義, 旅途很愛和人說一直謝謝. 我有位學生, 數學推導能力不錯. 最近他要我寫一封介紹信, 順便問我 "老師, 這裏說要介紹信兩封, 不知道是不是你一個人寫兩封, 還是我要找兩個人寫". 其實一些理工科學生他們在用 common sense 就可以處理的問題, 卻有困難. 現代環境比過去更封閉, 加上父母比較在意, 可能是自閉兒增多的原因. 也有說法是和污染, 疫苗, 食物有關. 另有一種說法可能可以解釋我家孩子的情形, 就是 selective mating. 因為高等教育普及, 許多人是在大學或是工作單位找對象. 所以氣質相同的人結婚, 會把本來還不錯的基因進一步 "發揚光大", 造成負面的影響. A:Sorry,我沒有看到你在最上面的留言,原來你家裡也有這樣的寶貝,很辛苦對不對? 我覺得越早發現療效越好,尤其發展明顯不對時,可惜那個孩子五歲以後就失去聯絡了,我們那時還沒有網路,只能硬K書,而且還很懷疑自己的做法,卻要對老師加油打氣,半年後,有一天上午,老師照例問他:吃過早餐了沒?傳來一陣細細的聲音:我在家裡吃過了.我們的眼淚都差點奪框而出. 加油吧,也盼望你能把自己的經驗具體的告訴這些媽媽們. Q:也許我只是個半弔子,也不是什麼幼教專業,不過我倒是相當注意這方面的資訊,因為某種程度來說,我和我的孩子也算高危險群,歡迎來信分享相關資訊 不過針對這個議題,這一期的牛頓雜誌有深入的介紹,標題是:心與腦的世界,科學家已經找到有關精神疾病的基因,所以很多精神疾病是會遺傳的,不過後天受到劇烈壓力創傷(例如:父母分居,921大地震)引發創傷後壓力障礙,經過磁核共振掃瞄影像診斷受過創傷的患者海馬體體積會縮小。 不過我在猜想:後天經歷劇烈壓力創傷引發創傷後壓力障礙,也許比先天氣質使然的症狀較容易恢復。 A:我也不專業耶,OO才是,我只是很'倒楣'遇到幾個個案,又不甘心讓他們就這樣錯過黃金時期,所以就試試看.也很幸運得到一些成果罷了. 不過,我覺得先天氣質的症狀,通常伴隨著某些智能上的資優,如音感,數理等等,在溝通上可以條列出明顯的幾點障礙,不斷的加以具體化,會有很好的成果.而後天所形成的,通常伴隨著學習障礙,在溝通上明顯的偏向劇烈起伏,如果沒有處理好學習障礙,後者的溝通很難有成果. 當然,這只是我的經驗,不代表絕對必然. 如何幫助小孩不急燥 請幫我一下 ( 3歲) Q1: 我兒子三歲四個月 個性非常非常急燥 當我唸故事書給他聽時 他都非常迫不及待要我翻到下一頁 在公園內玩溜滑梯時 經常無法等前面一為小朋友 造成我都不太敢帶他去公園玩 尋求有相同經驗的媽媽 可否幫幫我 這樣是否要去看醫生 Q2:大家好 ! 我兒目前五歲半,大班, 昨天同學告訴他: 大葉高島屋的河馬屋有很多玩具很好玩. 昨晚他吵了三個多小時(根本是整晚)堅持立刻要去, 就連後來被忍不住的爸爸責打也不放棄, 甚至今早送他上學途中他還在要求, 只是總算他讓一小步:等週六才去. 說好聽, 他的專注及堅持力超好; 說難聽, 他根本非常不講理又很吵; 碰到這種情況該如何是好? 而且半年前, 這種情況是每晚都發生, 才會弄得我對我兒子束手無策, 脾氣也越來越差. 這兒應該有討論過的往來留言, 我也會試著找找的. A: 假想你是個四歲的孩子,有人請你做下列的選擇: 一個大哥哥要去辦點事,如果你等到他回來,你可以拿二塊糖果,如果你不願等,你只能拿一塊,但立刻可以拿到. 這的確是個足以試煉孩子靈魂的難題,象徵衝動與自制,本我與自我,慾望與克制力,追求滿足與延遲滿足的永恆難題. 以上是心理學家瓦特.米枷爾(Walter Mischel)於一九六零年代進行的試驗,實驗一直追蹤這些孩子到中學畢業. 大約十五分鐘的時間,有些孩子的確耐心等待大哥哥辦事回來,這些孩子用盡各種方法讓自己撐下去,有的閉上眼睛不去看糖果,將頭埋入手臂中,自言自語,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腳,甚至讓努力自己睡著,最後這些勇敢的孩子得到了二顆糖果,有的小孩則比較衝動,大哥哥才走開幾秒鐘,便奪手拿走糖果. 十幾年後這些孩子成為青少年,這個實驗的預言能力才逐漸明朗,二種反應的孩子在情緒與社會方面差異非常大,四歲時就能抵抗誘惑的孩子到青少年時期險的社會適應能力較佳,較具自信,人際關係較好,也較能面對挫折,在壓力下比較不會崩潰,退卻,緊張或亂了方寸,能積極迎接挑戰,面對困難也不輕易放棄,在追求目標時也和小時後一樣能壓抑立即得到滿足的衝動. 衝動型的孩子則約有三分之一較缺少這類特質,反倒表現出較負面的共同特徵,如讓人覺得怯於與人相處,頑固而優柔寡斷,易因挫折而喪志,認為自己是壞孩子或無用,遇到壓力容易退縮或驚慌失措,容易懷疑別人及感到不滿足,易忌妒或羨慕別人,因易怒而常會與人爭鬥,而且和小時後一樣不易壓抑立即得到滿足的衝動. 這些孩子中學畢業後又接受一次評估,結果四歲時耐心等待的人在校表現優異得多,這類孩子學習能力較佳,無論是語文表達,論理,專注,制定與實踐計畫,學習意願都較佳.更讓人意外的是,這類孩子的入學考試成績普遍較優,最迫不及待拿走糖果的小孩當中,三分隻一平均語言成績五二四分,算術五二八分;等待最久的三分之一孩子,這二項分數平均為六一零分及六五二分,總分差距多達二一零分.......(節錄自EQ一書99頁) 你該不會告訴我這是古早的試驗吧?幾百年來人類的本質並沒有多大變化,辛苦打了這麼久,就是希望你能正視這個問題,才能有計畫的幫助孩子.以前孩子生得多,同樣的需求,總有孩子需要等.現在孩子生得少,幾乎有求必應,這是習慣使然,那就改變習慣吧.當孩子有所要求時,就說, 你可以等我一下嗎? 我馬上來喔. 好呀,等我一下,我一定會給你. 事後, 你好棒,可以等我忙完耶. 可以慢慢延長她等待的時間,但是,不可以讓她等了又等,卻等不到. 另一方面,大人老是催促孩子,我們都不等孩子,卻希望孩子不要急躁,那就改變自己吧.告訴孩子, 慢慢來,我會等你. 沒關係,我等你. 好了沒有,我還在這裡等你喔. 懂了嗎,答案是什麼,希望答案在你的心中. Q: 我找到了, 再謝! 可是理論太長了, 在書上都看過, 我不是要知道太衝動會發展較不適, 這我當然知道也不用再問, 我想知道的是有效的能解決的方法, 請別告訴我要有耐心的持續的 加強以堅定溫和的態度來 面對我兒子的這種不講理狀況, 那我也早知道並已在進行中了. 關於那個拿糖的測驗, 我自己是選立刻拿到, 就算只有一塊也滿足了, 所以, 仔細想想, 遺傳與胎教是很有道理的. 您最後寫的方法, 在早上上班出門前我做不到, 其他時間我都ok的. A:要快速的解決是嗎? 有的 拖到高島屋快打烊時出門,算準抵達時已打烊, 告訴他,你看,沒有開了吧.下次任何事情我說可以去才能作,否則就像現在白跑了,要記住喔. 妳該不會說,我的孩子一定會更大吵大鬧,說,都是妳害的,這麼晚才出門. 那就用第二招, 給他一百塊,告訴他,老娘現在沒空,你要自己去或星期六我陪你去? 妳該不會說,如果他真的拿錢走人怎麼辦? 豈不正中下懷,最好出門不知道回來... 準備開Patty...保重呀,保重. 老是把拿到的東西放到口中,是焦慮嗎?拜託大家幫幫忙 ( 4歲) Q:大概有半年了吧, 我的小朋友不知為什麼, 只要手上有個小物品,就放到口中舔或含著, 我不只一次好言相勸, 然後就是惡言相向, 到最後出手打他, 都毫無改善, 他也曾經把一根lasy的中管橫放在嘴裡, 拿不出來,我發現時趕忙幫他拿出來, 我們都嚇壞了,可是他還是死性不改,依然故我, 一會兒是玩具,一會兒是彈珠,到醫院時則是掛號號碼牌, 出門烤肉就是烤肉夾,吃糖果就塞糖果盒.................. 不勝枚舉. 今天幼稚園老師打電話給我, 說他在學校把畫圖紙揉成一團放入口中, 老師也告訴他不可以這樣, 並帶他去刷牙溂口, 我實在很煩惱不知道要拿他這個壞習慣如何是好? 拜託有經驗的朋友幫幫忙, 他四歲三個月了,是男孩子,天蠍座的, 讀幼稚園小班(上學一年多了), 老是勸,駡,打,惡性循環,我己無計可施, 大家救救我吧,拜託,拜託. A: 孩子沉默或活潑呢. 大小肌肉發展好嗎. 家裡及學校教育的態度嚴格嗎 與孩子溝通對話的機會多嗎 孩子在做事時有大人在,會抬頭一直看嗎 Q: 您好 孩子在家時性情活潑,在學校也還好(還蠻愛去學校的), 不過很不容易接受陌生人, 很會使用剪刀等小工具,lasy和樂高也都玩得不錯, 家裡爸爸比較嚴格,我則是因為近來他越來越皮, 我越來越會對他發牌氣, 溝通時間不算很多, 他做事時我會儘量陪他,但爸爸不會, 抱歉,我不太懂會抬頭一直看嗎的意思? 是說他會不會一直抬頭看我嗎? 如果是這個意思,會,因為他會問問題. 請您看了以後, 再告訴我要如何幫助我的孩子,好嗎?謝謝,謝謝. A:孩子的心很柔軟,很敏感,二歲半到三歲,孩子的主動意識漸漸萌芽,也就是他會選擇要的與不要的,同樣的,三歲八個月這種意識已趨於強烈,如果他感受到壓力或不安全感,很自然的退縮回發展的第一個器官--口.而他們無法表達. 孩子自己有解決壓力的本事,如辦家家酒,幻想自己是超人,常躲在角落等等,但是如果壓力始終存在,問題就越來越嚴重,最後變成情緒抗爭以及不自覺的習慣.給人的感覺是故意唱反調. 既然存在有半年了,孩子越來越皮,表示情緒抗爭情形嚴重,還好孩子活潑好動,如果是沉靜型的孩子,很容易變成自卑,那就麻煩了. 先快速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吞針,吞鐵釘就麻煩了,去蒐集一些小物品,糖果紙,小玩具,放在身邊,當他在玩玩具時,突然塞給他,他會問:要做什麼.--給你吃呀.--這又不能吃--喔,對不起,這不能吃喔,我好像有看你吃過.吃飯的時候,突然丟個小東西到他碗裡,等他抗議時,同樣的,喔,對不起,這不能吃喔,我好像有看你吃過.在與孩子討論今天吃什麼時,說,來,我幫你訂一份火車鐵軌.看到他把東西塞到嘴巴裡,說,來,我幫你沾一點醬油會比較好吃......如此不斷不斷的用這種方式與他溝通. 為什麼用這種方式可以解決呢,因為你與他之間平行相處了,沒有抗爭,所謂的情緒才會消失,你已經知道嘮叨,打,罵,只會惡性循環,何不改變個方式,對孩子多一點童心,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溝通及選擇,也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空間呢. 最後,孩子發生問題了,希望你要相信改變教養的態度一定會解決問題,但這不是特效藥,需要時間及持續去做.祝福你. 請教Jack先生 ( 頭歪歪 ) ( 5歲) Q:目前我女兒是中班年級,老師反應若在課堂上遇到我女兒比較沒信心或困難度較高的課程,不管是靜態或體能,他都會顯得焦躁不安或流眼淚,像是玩電腦配對遊戲,因找不到會哭,而且頭會一直不自覺地往左邊歪過去(大人必須一直幫他教正,一下他又不自覺歪過去),想請問會焦躁不安和頭歪一邊是否為統感失調的一種,若真是又該如何是好呢? A:可以再詳述孩子在家的情形嗎? 例如生活上自裡能力高嗎? 還是許多事要靠你完成呢? 有沒有常常問你為甚麼呢? 歪頭是遇到挫折才會嗎? Q: 平時下課若回家作業為筆順練習如寫數字或注音就容易顯得沒信心,並非我們在旁施壓所致,是他自己給自己壓力,覺得自己沒辦法寫好,一定要我們握著他的手寫才行,但若是自己在隨便塗鴨時,字又寫的蠻不錯的,平時自理能力不差,會自己穿襪,穿鞋,扣扣子,也會自由使用剪刀,會有疑問是否為統感失調,實在是因上街時被坊間,一家販賣兒童電腦學習軟體名叫""遊戲 X 學堂""的業務人員讓我女兒去玩他們的電腦軟體,然後看我女兒對記憶部份(玩配對遊戲不太行,也不知真是這樣,還是因我女兒第一次接觸這項遊戲顯得生疏所致,又看我女兒不自覺地就會頭歪一邊去,就說這個小孩在學爬時太少爬了,刺激太少,導致現在很敏感,頭才會一直歪過去,聽得我緊張兮兮,又說現在除了可以給我女兒在洗澡時多按摩外還需外在工具輔助(就是他們賣的軟體,當然我是不會買,因為我不想小朋友這麼小就接觸電腦,因為他的眼睛有些散光)可是業務人員的一番話卻讓我十分震驚,是否單看一下的電腦配對遊戲能力,就能斷定是否為統感失調 拉拉雜雜地寫了一些,不是是否看的懂呢! A: 沒有人能一下子給小孩貼標籤,我想因為你女兒是因沒接觸過電腦配對遊戲,所以很努力的由各個角度去看,卻讓旁人以為她不自主的把頭歪過去.你想想看,右邊手握滑鼠,想要努力去看,頭當然往左邊歪過去啦.如果能夠,她還想跳進電腦裡呢?如果爬行太少,首先出現的是語言不好,因為掌控說話中樞的前庭,位於脖子上方,孩子在爬的時候,頭會抬起來,就會刺激前庭.刺激越少,說話能力就不會好.這點給你做參考.但是我相信你女兒語言發展應該很好. 我覺得你的孩子是在心理上有些依賴,所以在某些事情上,會常說我不會,媽媽教我或幫我.遇到新的事務時,會退縮甚至以哭來解決.目的在於有效的運用技巧來指揮大人的手. 這時候用二分法來說,就有二種媽媽, 一種媽媽會想,好好喔,你看我與女兒多親近呀,我的女兒多需要我呀,我們母女關係多密切呀,而甘心為她做任何事. 另一種媽媽會想,好討厭喔,甚麼都需要我,不會自己做呀,於是邊做邊沒好氣碎碎念,而孩子的手段越來越高明,常常一刀就捅的媽媽跳起來.每日上演無謂的爭執. 你給我的資訊太少,如果你認同,就繼續看下去,如果你覺得不對,再把問題提出來.我還是把這篇完成,讓有需要的爸爸媽媽作參考. 如果孩子因為依賴心而顯得自信心不足呢, 首先我們在要求任何事物時,要仔細的交代清楚,同時陪她把事務完成.例如你握她的手寫字,好像功課都是你在寫喔.你可以買和女兒一樣的作業簿,或影印她的空白作業簿,對她說,媽媽覺得學校功課好好玩,從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寫功課.然後坐在她旁邊(不要坐對面),你寫一個,她寫一個,然後給予鼓勵. 其次,鼓勵的方式要很具體,不要太抽象 例如,你說,你今天好棒,把功課完成的又快又好,其實孩子知道她寫的並不是那麼好,這是無效的鼓勵. 你可以說,你寫的這個是1,這個是3,我都看得懂耶,是你自己寫的嗎?這才是有效的鼓勵. 也可以讓她做你的小幫手,每天一起洗洗碗呀,擦擦桌子呀,當然這些你都必須經過設計,你會發現孩子的自信心就一點一滴的被你培養起來啦. 別理會業務員的商業行為,他提到按摩,可見上過一些感覺統合的課啦,東西賣不出去,連飯也沒得吃,不須疑慮,抱著體諒的心就好.如果你要確實知道孩子是否配對能力不好,就去書店找找有一種二邊圖片一樣,但有幾個地方是不同的,不要太難,看她會不會找得出來,相信她會很喜歡玩. Q: ""如果能夠,她還想跳進電腦裡呢""jack你說的真是貼切想想換成自已的話,不也是如此嗎 ""孩子的手段越來越高明,常常一刀就捅的媽媽跳起來.每日上演無謂的爭執""真的就是這樣子,常常弄的我一把火熊熊地燃燒,卻苦無良策,孩子真是個天使但也是相當可怕的惡魔,他常常會問一些明知道不行卻又不停探問結果的問題,像之前因感冒有時會肚子痛,現在只要到吃飯時間就也會下意識的肚子痛起來,然後就會問可不可以吃少一點,因為吃太多了所以會肚子痛(在感冒前和感冒後飯量並沒有不同,如果換成他愛吃的東西如糖果,海苔,馬上就改口成,我肚子一點都不痛)幾乎每天都要上演一二次,現在連他弟弟也都學會這一招,真是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 倒是說話的部份我真不擔心,從一歲多開始就很會講話,嘰嘰喳喳像隻麻雀,所以他的前庭應該是發育的很好才對! 不過我有一種迷思,因我們是小家庭,老公下班的晚,回到家要忙著煮晚餐,又因小朋友從小養成八點多就寢,所以又需趕在飯後給小朋友吃水果,然後洗澡,再來還要說床前故事,所以通常在我煮飯時我便要求小朋友拿出回家功課,先自己試著做,如果可以就自己獨立完成,若不行則等我有空時再技術指導,但,如果我不每天開伙,便會有許多時間可以教養小孩,可又擔心每天外食對小朋友健康無益,陷入兩難 jack ,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我們親子關係更合諧! A: 這就是一般職業婦女兩難之處,上班之餘,又要煮飯,又要照顧孩子,又要整理家務,時間好像永遠不夠用. 個人認為,開伙是有必要的,當然偶而可以外食一下,很多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處理,例如幫他們放好洗澡水,教他們如何抹肥皂及沖乾淨,讓他們去泡一下順便玩水,慢慢的讓他們自己洗. 我回到家裡,只要我去煮飯,孩子會去拿報紙舖餐桌及拿碗筷,我把電鍋的飯放在小鍋盆裡,要吃多少讓他們自己拿,菜也一樣.飯後我收拾剩菜飯,孩子會去洗碗及擦桌子,我掃地時,孩子會把椅子拉到一邊,也會去準備拖地的水.我覺得很有樂趣,時間也省很多.與孩子也比較沒有衝突. 當然,很多事基本上起頭難.首先,如果我想讓孩子自己盛飯舀湯夾菜,我會先準備一些適合孩子的容器,尤其孩子比較小時會準備小夾子.當然我也會準備抹布及小掃把. 然後我會自己先試一試看,合不合適呢,如果湯灑了怎麼辦?飯掉出來怎麼辦?等到覺得一切都沒問題了,就找一天讓它上場,我會用愉快的聲音說,吃飯了,今天要吃多少都可以,不過要自己來.接著我會先慢慢作一次,然後當孩子做的時候,我在旁邊偷偷觀察有哪些要改進的.因為一切都在自己的算計中,所以不會動怒.剛開始孩子可能吃的少,慢慢的就吃的越來越多,等到孩子都上手了,我又開始去想怎樣讓孩子去收拾洗碗...... 我們如果一,二週去設計一件家務給孩子做,半年下來孩子可以幫忙很多事耶,而且他會跟你搶著做,你只需改變語氣,把我要摺衣服囉,改成,來摺衣服吧.就可以納涼了. 以上,提供給你參考. 請教jack先生 ( 行為 ) Q: jack先生 我兒子從小意見就一直很多,走在路上,不准我逛街,摸一下商店的服飾,就哇哇叫著要出去(我還真覺得是他爸爸派來監視我不准亂花錢的),從他會講話就會問我們要去哪裡,沒去過的地方還會問,這裡是哪裡,說他聰明,也是,但重點是,隨著他的成長,我感受到他的掌控慾望,雖然上述事項幾乎已經沒再發生,但新的問題又來了... 一直沒變的是,他還是喜歡管我,管我穿衣服,管我可不可以做這事,做那事的, jack,我非常疼我的兒子,但再這樣讓他管下去,我都覺得快失去自我了,我強調,他爸爸都不是這樣的人呀 jack,還請你幫我分析分析 A: 先回答我幾個問題, 1.孩子多大了. 2.孩子在面對事情時會不會常說,我不敢,我不會? 3.平常自己玩的時間多還是你陪他的時間多? Q: 神奇的傑克,你真是問到重點了,平常看你的留言解答就覺得了不得,今天問自己小孩的問題,才深刻感受到傑克的神奇. 我兒子兩歲半,獨子,所以全天都是我在陪. 我記得不到一歲吧,他就開始會指使我跟他玩他想玩的玩具,而且要照他的方法,不照他的方式,他會立刻動手糾正你(那時他還不會說話),一直到現在,爸爸上班之後,他會主動安排,噹噹......,上課囉,我們來上體育課吧,今天要打籃球,我們來玩拼圖吧...,他沒有什麼同年齡的玩伴,我一直認為,他把我當成他的玩伴,不是我就是他安排我們一整天的活動,所以他來主導,並且把我加入,似乎也沒什麼不合理,其中我當然是鼓勵他獨自玩,而且當他自己玩的時候,我都刻意不介入,僅躲著看他是否安全,只是這種along的時間很少,寫到這裡,我不禁還要提一件令我頭疼的事,他還不准我炒菜(燒菜可以),吸地板,凡是聲音大的家事,他一率不准,他的不准不只是口頭抗議,還會哭得很淒慘,根據他的說法是,太大聲,但很奇怪,爸爸就可以炒菜.我其實也懷疑他只是要我陪,但做其他家事就可以,所以我到現在還不懂他的心. 我兒子確實常說我不會,我不敢.但他從小就是個謹慎的小孩,沒把握的事,他不會貿然,一旦做出,就做的很好,很穩,所以,我也一直不在意他的我不敢我不會,而且根據我的觀察,他其實多半是在撒嬌,當我不在時,怪的是,他都會,近來,我常在玩到一半的時候故意離開(找一件他沒興趣跟的事),他都可以獨立完成,當我發現這件事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媽媽也不會,你教媽媽好了,我同時也期待他的我不會,我不敢會有所改善. 我一直期待他上學之後這些問題都會改善,包括對我的依賴,佔有和主導,我期望藉由豐富的生活和人際關係,他會轉移對我的注意力,我也期望我所教出來的小孩,將來能和他自己的另外一半有良性的互動. 傑克,我想你能了解做母親的想法,畢竟太想佔有一樣人.事或物時,不知不覺失去的可能是更多,這是我不希望我兒子會有的性格. A: 神奇???我倒覺得你的孩子很神奇呢. 好啦,回答你問題. 由於你與孩子長期用同一模式密切互動的關係,孩子變得有些”權力慾”,屬於偏差行為的另外一種,這與過度依賴或佔有慾強的孩子很像,但處理方式截然不同. 有強烈權力態度的孩子有二個原因 1.在生活中有一個支配慾很強的人,而造成這種傾向. 2.家裡有人給孩子予取予求,要什麼就給什麼. 特性 1.個性強的孩子喜歡支配他人,容易發怒. 2.個性弱的孩子很愛哭,容易讓人支配. 長大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你去看我寫的依賴的孩子及佔有慾強烈的孩子,長大後的表現是不同的,所以孩子小時後的偏差行為角度差一點,將來差很多) 需要治療嗎?由言談中,我覺得你對幼兒教育是很有概念的,所以我想我不需要詳細說明做法,給你幾個方向,孩子還小,很快就可以調整過來. 1.給孩子等待的機會,延長等待的時間. 2.相對論,他要求你一項,你也要求他一項,他不從你也不從,大家一起”番”.但做法要幽默一點. 3.轉嫁論,不讓你炒菜,給他椅子換他炒,不讓你吸地,換他吸.他不做,你說,事你不做喔,那我只好做了.他不讓你做,你說,那猜拳,誰輸誰做. 大概就是這樣啦,其他自己想吧. Q: 昨天下午就很興奮的看到你的留言,實在是謝謝你撥冗分析,深覺電子情書害人不淺,為了我這寶貝兒子,一顆心都掛念著呢. 短短一天,你的錦囊三計已用了兩計,效果神奇,情事突然很順利,另外還測了你之前提的問題,有關小犬是否可以獨處,今天中午就給了他一杯水彩,筆,水桶及用不完的一缸水進浴室,告訴他不想玩的時候再叫媽媽,結果竟然花了他將近一小時待在裡面,真是令人欣喜.要不是你這局外人來幫忙建議,我還真不知要在這教養的死胡同裏轉多久呢. 傑克,倒是你所提的原因,我與我先生都覺得夫妻互動還算平等,再加上專業分工(主外與主內),犬子的權利慾似乎並不來自家中,我們小家庭生活單純,婆婆媽媽也都不介入,這點原因基本上我們排除,第二個原因有關予取予求的部分,小犬也不是個番人,講道理給他聽他都可以配合,做父母的也不容許他要什麼就給什麼,寫到這裡我再講一個小故事給你聽. 上週六我與朋友一起吃中飯,宣稱媽媽去辦事,留他與爸爸在家,我原本以為他可以讓我離開,因為前一陣子媽媽要去看病或去買菜他都可以理解不能跟的原因,也就該乖待在家,但這一次,辦事?辦事似乎是他不能理解的原因,他哭了,我也照樣出去了,因為不能爽約,我以為事情就這樣過了,五天以後的一個早上,他睜開眼睛的第一句話就開始跟我敘述周六的狀況,並哀求我以後不要再去辦事了,我才恍然這五天他都不願意讓我親親,總是有點距離,原來心理一直有委屈,憋了這麼久才講,說開了以後,這兩天他又開始膩在我身上了. 你看,他是個講道理的人,甚至有時我認為他善體人意,唯獨對我放不開. 另外,他也不是容易發怒的人,他很愛笑,說錯話或做錯事,他都會轉個圈一直笑,表示他知錯了,連你罵他,他也會把臉湊過來對著你一直傻笑,希望你息怒. 神奇的傑克,真的非常謝謝你對我的恭維,但卻因此而少讀了好多你的詳細做法,我覺得很虧耶.. A: 我也替你高興呢. 深覺電子情書害人不淺,什麼意思,不懂耶. 你別在意,我把理論說清楚,是給其他潛水艇媽媽看的啦. 你對孩子的要求予取予求,等於訓練他的權力慾.可是你很棒,一下子就觀察到不對勁,孩子還小,很快就可調整回來.如果到了四五歲,那你看了權力慾就會猛點頭啦. 又說我神奇,我老了沒什用,不知還能在這裡晃多久,就儘量提供,倒是看了你的說明,覺得你的孩子才是小巨人呢. Q: 自從發問之後就心神不寧,早晚期待你的建議,我先生還在笑我,你這種心情像不像少女在等情書丫. 為了我兒子,就讓他去笑吧... 這就是我的意思,為了等一個依媚兒,一天可以開三次電腦呢,連老公的飯後水果都叫他自己打理了,這讓我想到上網談情說愛的年輕人那種興奮的心情,生活一定更是大亂. 如果還是不懂.你就忘了我的胡謅和無厘頭吧.. 另外謝謝你對我們母子倆的誇獎,昨天突然有個深刻的感受,只希望我兒一生平順,還想到他未來婚姻幸福子女健康即可,也不需要多聰明優秀了,我老公直說,真是想太多了. 我也覺得... 神奇的傑克,我還是覺得你很神奇,以後教養有什麼問題,還請你多多指教了,先謝過了.. A: 喔,是這樣呀,了解了. 妳先生還蠻幽默嘛. 不過我很忙, 已經儘快回覆了. 有機會再交集時,會盡量不讓你等囉. Q:我也有相同的問題.我兒子現4歲.從1.5歲開始每回帶他出門,只要是他不願去的地方就強烈反抗,但要帶他回家又不願意,他很會認路,快到家時他就開始說他不要回家,因他都反抗的很激烈,若硬抱他下車根本沒辦法,那時怕會危險只好順著他開著車在家附近繞圈圈.有一次加油,不依他,他可在車上哭了半個小時以上. 現在這些現象雖有改善,但又有其他問題出現了,陪他玩,畫畫...會要求爸媽要怎麼做,看書時,有時會改字,如大貓來了,他要你說大貓不來了.不依他就變臉.也常不讓我做家事.都要我一直陪著他.要他做什麼,動不動就說不要,要不然就一直拖延時間.感覺自己現在好像被他牽著鼻子走,大概小時候太順著他,但那時試很多方法都無效,只有期待長大會改善. 還有他的情緒起伏很大,高興的時候很高興,但可馬上變臉(不知原因),只要一哭就哭到高興為止,不能安撫他,也不能離開,哭完問他為什麼哭,他都說不知道. 但他在學校都表現的很好,什麼問題都沒有,但一回到家就變個人似的.很傷腦筋! 寫了這麼多,不知你看懂沒,還要麻煩你解惑 A: 我懂的,前面說的是以前的事,所以這是互動之間出問題了,但是權力慾強烈的孩子,很快就可以改善,尤其你的孩子有上學,至少外面沒人會這樣配合他,因此他也了解哪邊的土比較好掘. 所以要改變互動方式,但是這樣的孩子多有某些方面的優秀,以及領袖氣質.孩子夠大,有些好的要保留,不可以抹除. 我想如果改變你與孩子對話的方式,應該就可以了. 這方面可能需要你自己想了. 我有一個速成方法,以前有說過,你可以參考. 與孩子有衝突時,你可以指著角落,很認真用手比著說,出來,出來, 孩子會很好奇你在做什麼. 突然,你用五爪抓向孩子大腿,說,放狗咬你,包管他破涕為笑. 也可以說,我咬住就不放喔. 還有如果覺得他很番,你可以很尊敬的說,是的,老大.好的,老大.充分配合. 然後在他情緒平和時,問他,你知道豬八戒的大哥是誰嗎? 讓他想想,然後說,豬八戒的大哥叫豬”頭”皮,因為叫豬頭皮不好聽,所以簡稱老大.以後就叫你老大好了….. 我覺得帶孩子要有些幽默,有些童心,很多事都可迎刃而解,就這樣啦. Q: 我兒子小班、4歲,是獨子。目前有二件頭痛事: 1、他常常以"不要"來回應我的問題與要求,老師曾建議不用"要不要"的問句來問他,試過了還是一樣。即使他願意,他還是說不要。 2、愛唱反調。回家時我要往東,他徧要往西(和家反方向),好像2歲多就開始這樣,嘗試和他解釋,都沒用。陪他看書時,告訴他這是鴨子,他嘴裏堅持說是鵝,我知道他心裏明白那是鴨子。不過有時很難判別他明不明白。 請jack幫忙。 你的二個問題是同樣的. 孩子直覺式的為反對而反對,所以平時不要干涉他太多. A:先解決你的頭痛吧. 從現在開始,要改用”你應該不…”的問句. 我幫你設計幾個,其他你自己想. 你應該不知道回家的路吧? 你應該不喜歡吃冰吧? 你應該不知道這是什麼吧? 你應該不會自己拿衣服吧? 你應該需要我餵你吃飯吧?….等等. 給你參考 分離焦慮 ( 3歲) Q:我的小孩的" 分離焦慮"讓我很頭疼,常常會哭鬧不已,不知該如何引導他 ,很抱歉也請教您這問題! A: 你的孩子三歲多,不是分離焦慮,是有些依賴傾向,需要調整.我記得我寫過三次文章,你先找找看,如果沒有找到,再告訴我,我再寫一次. Q: 我看到6/19 您回覆給OO的媽咪,您的建議: 1. 準備一透明容器可給小朋友放置玩具. 2.告知何時回來.3. 每日走相同的散步路徑. 不知您是否指這篇的內容? 只是我的小孩3歲8個月和那位媽咪的16個月,年齡似乎相差許多?? A: 我說你的孩子可能不是分離焦慮,而是有些依賴. 我幫你找到了, 給你參考 ( 全文如下 ) 因為你的孩子有些依賴, 你就要設計一些讓他獨立的活動. 還有尊重及選擇,不去打擾他. 例如他上課愛說話, 下課後你就不要說怎麼可以在上課說話? 要誇獎他在上課哪些方面表現很好, 把他導向正面的方向去. 嚴厲及獎懲無效啦. 三歲半的孩子約定也無效啦. 由於他習慣於指揮你們的手, 就要用時間讓他習慣自己做, 當有一天他發現自己也可以做的好, 內在需求慢慢滿足, 情況就可以改善. 尤其他現在已經會挑戰大人的極限, 要有耐心慢慢來. 我看講不清楚,寫個專題送給你,與你先生討論後去做.其他看到的人別對號入座,有類似問題也可參考.要轉貼也別問我.這沒什麼,我不會介意. 依賴心強烈的孩子 在孩子約二歲半的時候,有一天他為了某件事說了"不要", 咦,發現到照顧他的人,居然順從他的意思. 於是孩子常常做這樣的練習. 如果成人發揮高超的愛心,耐心及寬容心,慢慢的具有強烈依賴心的孩子就被培養起來了. 孩子練就高超控制成人的能力,運用語言表達,哭,鬧,耍脾氣,楚楚可憐......等行為來指揮成人的手去達到他所要的目的. 這樣的孩子有以下特色. 1.父母過度溺愛,過度保護,使孩子行為能力變得很弱,很慢. 2.這樣的孩子遇到同質性高的父母,變成絕配.父母親會認為,我們的親子關係好好喔,又親切又和諧,孩子是多麼需要我,我是一個多麼好的媽媽. 3.依賴心強烈的孩子常會挑戰大人尺度,很容易妥協,百分之百配合成人. 4.這樣的孩子常會問"為什麼",可是你發現,當你費盡口舌解釋時,他並沒有興趣.你會發覺他正在想第二個"為什麼",好引起你的注意. 5.這樣的孩子很容易焦躁,不快樂,有如行動不便長期臥病在床的人,很不容易滿足,常常要成人陪他玩,利用支配成人來造就自己,因為他知道自己做不到. 依賴心強烈的孩子長大後, 1.對各種人,事,物不關心. 2.懶惰. 3.凡事沒有決定的能力,最好讓別人做決定. 依賴心強烈孩子的治療 1.培養獨立及自行操作的能力,越多越好. 2.給予具體而正面的鼓勵. 3.必須相信治療時間長短不一.但一定會好. 4.當孩子出現專心,(高度的專心),就是正常化的開始. 呼,講完了. 去做,去做,做的人比說的人辛苦, 向你致意. Q:很感謝收到您的建議,養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想到" 愛的教育" 凡事靠溝通也可能養出行為偏差的小孩. 關於您的建議,我有兩點人有疑問想請教您: 1. 相信治療時間長短不一? 問: 該使用何種治療方式? 2. 出現專心(高度專心)? 問: 小孩的專心該如何去判斷? 玩積木or唸故事書時 間持續的長短? 坊間有" 兒童發展師" 的課程,基於對了解自己小孩日後行為,想法的發展,您覺得家長報名參加課程是否有幫助呢? A: 好的,最近很忙,我是直覺認為你的孩子是如此,不對在告訴我,如果孩子是這樣的,我就回答你的問題. 問題一, 要讓孩子獨立.他要你陪,你就陪他,但是藉故走開,然後馬上回來.然後慢慢延長時間,當他獨自完成去找你時,要給他具體的鼓勵.所有的事情都要引導他慢慢的自己會做. 問題二, 當孩子說,媽媽你走開,我自己會.就是高度專心的開始. 你要引導他從這方向走. 至於課程,任何關於教養方面的課程我都鼓勵,多聽別人說的,自己也會成長,明天我也要去講課. 小被被 ( 7歲) Q: 我有一個外甥暑假完要升小三了,還每天都要摸著自己的專屬小被被睡覺,沒有小被被就睡不著,我那天和我姐討論很久,也不知到底該不該刻意幫他"戒"了小被被,或是順其自然?不知你的看法如何?雖然這已經脫離幼教的範圍了,但還是很希望能得到你的意見! 看你每天混在我們這些女人堆裡,不厭其煩的解答,真是有耐心。如果天下的老公都和你一樣,能常常與我們這些媽媽一起討論,那家庭糾紛可會少很多啦! 我現在常在女兒鬧情緒時和她玩"放狗咬人",效果非常好,她的情緒一下就被轉移了,我家老公還衍生出"蟑螂咬"、"螞蟻咬"...的遊戲用來叫女兒起床!非常感謝你給了我們這麼好的idea呢! A: 還好啦,你們這堆"查某"還願意讓我在這裡混,我也覺得蠻好的. 不可以幫你外甥戒小被被,孩子用這方式紓解壓力,你們順其自然就好. 正確的做法是去追溯六歲以前是否有沒有安全感的很大衝擊,例如趁他睡覺時出去,或夫妻吵架,如果找到我再告訴你如何解決. Q: 看到OO問(小被被)....我忍不住也想問一個問題: 如果是(揉衣角)或(咬被角)的小孩呢? 她住在一個三代同堂且幸福美滿的家庭 媽媽是家庭主婦,爸爸工作雖忙但天天都回家吃晚飯 爺爺奶奶人也很好....這又是怎樣的情況咧?麻煩一下囉!3Q3Q A: 好久沒有交集,你好呀. 你問的這類情形與OO的問題是相似的,和吸手指的狀況也相同,但吸手指狀況比較嚴重,換句話說,吸手指的孩子可以一下子判斷出來哪裡出問題.但這種有”戀物”或”依賴物品”傾向的孩子需要長期觀察. 這是孩子紓解壓力的一種,例如辦家家酒也是. 孩子夠大才這樣,可能是自我要求的壓力造成,如果從小就這樣,那就是家庭的壓力始終存在,而施壓的一方往往不自覺.孩子如果夠大,最好要用心檢討處理,否則到青少年會叛逆到頭痛. 我不知你問的孩子多大,就說說好了. 四歲以前孩子有這種傾向是沒關係,多是物權的習慣. 四歲以後,父母要改變態度,盡量不要給孩子要求及壓力. 到小學以後,標準要寬,不要給孩子標準答案,要讓孩子知道如何去找答案,不要去注意考試成績,還有不要把獎狀貼起來. 就這樣啦. Q:不好意思來麻煩你,實在是看到這個問題和我那不到三歲的寶貝兒子太像,他也是睡覺一定要那個專屬的小被被和小枕頭,我一直都不覺得是安全感的問題,因為我自認給他充足的愛,直到今天看到你的留言... 我確實曾趁他睡時偷跑出去,他起床時找不到我... 我們夫妻也曾在他面前爭執過,我怕他害怕,都會抱緊他,且在爭執完後向他說明狀況...後來只要我們夫妻吵架,他都會跟我說,媽咪你講小聲一點 大哥,你覺得呢.... A: 早安,這不是安全感的問題(好像也有一些關聯),只是孩子紓解壓力的方法.但是你孩子未滿四歲,不需擔心,這是孩子秩序感的原因,就好像吃飯時,孩子會要求你們坐哪裡一樣,四歲以後就會緩解.所以孩子一個動作,我們必須充分了解整個發展過程,而不是馬上下結論.你不要擔心啦. 孩子有沒有常常拿些小東西給你看?例如地上的頭髮或螺絲帽等等小物品,有沒有在你唸故事書給他聽時,只翻到其中的某一頁?只注意那頁的圖片?如果有,千萬不要打擾他.他找到東西,你要鼓勵他蒐集起來,給他個盒子裝起來,只看其中圖片,就讓他看個夠,以後就沒問題啦. Q: ㄜ,看來,我兒子正努力適應生活呢,其實我也覺得小小孩很可憐,似懂非懂不知為何要遵守的生活規範不少,壓力難免就因而產生,是吧. 大哥,我兒喜歡看書,看過n遍(他喜歡一口氣看n遍)的書他就會開始尋找有興趣的圖片,我也會盡量滿足他,有些確實愛不釋手的,我會把書買下來(因為我每兩週到圖書館換書,很多書他很喜歡,可惜看了都必須還,1歲10個月開始時,他還無法接受書必須還,現在他期待還書才能借新書,大哥,你覺得這件事-喜歡卻不能擁有,在他還那麼小時會對他造成影響嗎).另外,由於我專職照顧他,加上他很愛講話,任何大的小的,遠的近的,生活中幾乎是具細靡遺的跟我分享,大哥,我的問題是,一定是要小東西嗎,為什麼你會提到看小東西,圖片及蒐集這些事,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Jack大哥,你若是開一個兒童心理諮商的公司,想必很賺錢… 說到小東西,我兒還在爬行時確實常撿地上的頭髮,棉絮,有一段時間,我在做飯時會把它放在我腳邊,然後倒一包綠豆和一個盆子,他也撿的很愉快,甚至他連餐桌腳的螺絲釘都轉的下來,當時還一度覺得他的手指相當靈巧,但越長越大,好像這方面就並無特別突出. 會走路以後,到公園會去撿些小石頭,小果子,當初都因為衛生問題,會禁止他,家裏撿的會教他丟垃圾筒,外面會教他撿新鮮的落葉,也就是剛飄下來的,但他似乎並沒有想蒐集耶,因他拿著走一段路就會說,我不要了. 大哥,您提到的蒐集,是一個重要的意義嗎. A: 孩子有一段時期會對小東西敏感,那時期的孩子對全盤不了解,只集中在一些小地方,如書中的其中一頁,細小的頭髮...等等,其實大概是這一時期前後就會對專屬物品很依戀. 這二者不是全盤的絕對關係,我說過,也許只是單純的秩序感.但如果將對小東西的敏感處理好,也算讓孩子滿足敏感期吧.所以當他拿小東西給你看時,你可以問他,要不要蒐集起來,如果不要就讓他丟掉,如果要就給他一個小盒子讓他蒐集. 至於為什麼,還沒有標準答案,大概與以後的收藏及研究精神有關吧. Q:OO的話題讓我想起一件事想來請教: 我有一位快20多年的姐妹淘(已婚有小孩家庭生活美滿) 另一位是我的堂弟(是位同性戀者他有固定的"交往對象") 二位彼此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愛咬指甲!! 而且都改不了這種習慣 不知為何會這樣子? A:最近怎麼回事,從幼兒到兒童現在搞到成人啦. 還好人類發展學我看N遍了. 咬指甲並不影響生活.還可以接受吧. 既然是成人,我就說說吧. 有人遇到挫折會去看電影,有人會大吃一頓,有人會購物,基本上都是解決壓力的方式,如果太瘋狂,就是對壓力的紓解有些病態,才需要治療. 如果要治療,就需追溯到六歲以下,是否有不好的經驗,把經驗紓解才會改善.我說過一個故事,一個銀行行員,最討厭人家敲他前面的玻璃,一敲就怒不可歇,後來去看心理醫生,經過催眠才發現原來他在四歲時候,母親常常讓他一個人在家,鄰居的孩子就站在窗前敲玻璃取笑他,影響他現在對工作的反應,這是聯合報副刊的文章,並沒有說如何處理,只說後來他離職了. 所以說,要找出原因也很難.經驗與壓力恆在,如果不追究過去,也可以改善的,問題是他們要不要做,去找一種寄託,如學烘陪,韻律或瑜珈等等,這種人呀,是可以很深入學習的. Q:我是第一次發問,小兒現4y”關於小孩會有戀物情形及剝手指的皮(是同吸吮手指同意思?)該如何導正呢?看到您回覆大家的問題中,提及要追溯至6y前...我細想我和先生是不吵架的也没在他睡時偷跑等問題,只有在他2.5y時送他去念蒙式的1-3教室,那時他每天早上上學都會哭(因老師說是正常,是分離焦慮也就不以為意)後來是因腸病毒才終止上課,期間他哭了2個月!!我不知是否是這原因直到現在,他從3.5y正式上學後也是哭了二個多月,現已正常没哭了,但有時會要求不要上學...到底該如何?謝謝您! A: 孩子四歲啦,戀物還好啦,但剝手指就不可以.你仔細觀察他,聲音的遊戲會了嗎,語言發展好嗎?老師與他互動的情形如何呢?他是屬於依賴的孩子嗎?(關於依賴我說過很多次,你可以搜尋看看),如果不是,哭二個月就不正常.沒關係,你把問題說詳細些,我會幫你. Q: 您指的語言發展是語文的拼音嗎?如是,那他是完全不會!(因他們學校的拼音是4y(約中班)才開始的,所以我認為不需push孩子,也就沒有訓練他,會不會這樣的錯誤觀念而耽誤了?而學校的說法正確?),看2月份大哥的文章中提到孩子的聽覺敏感期在2.5y到3.5y,那他4y是否就已錯過了? 對於生活中的語言陳述,他是沒問題,他現在可是很會把家中大小事都和老師報告的年齡呢!和老師的互動也可以,很喜歡老師(除了老師有請他罰座的那天,他訧會說不喜歡老師)所以基本上和老師互動是可以的.他剝手指皮的毛病似已成為習慣,只要沒事就看到他在剝皮現在還剝到腳指去了,要看醫生嗎? 至於說到依賴-他是個依賴的男生,很黏我!可以如何增加他的獨立性呢?(您寫的依賴文章我找不到吔!) 感謝大哥,再次麻煩了! A:Sorry,我的電腦有問題,會無預警關機,所以很難上網及回覆. 拼音你可以自己帶,不需等學校教,現在做還來得及的. 剝手指皮確是會成習慣,但與壓力不必然有關係.如果不是有富貴手之類的話,就不需看醫生,也不能講他.我教你一個方法,治療富貴手也有效,你去摘芭樂葉子約二三十片,用水煮開後滾個十來分鐘,放溫後水是綠色的,請孩子雙手下去浸個二十分鐘,有脫皮的地方就會變綠綠的,幾天後,就會汰舊換新.然後你跟他說,如果手癢就來泡綠綠的水.慢慢地把這個習慣改掉. 至於依賴的文章,看有沒有媽媽幫忙啦.我怕電腦再關機,目前飛快打字中.還有,可以用問題搜尋,打上我的名子,時間約在四五月間吧,應該可以找到. 我要去游泳---害怕 ( 4歲) Q:我家這隻OO4歲,每年夏天都會帶他去渡假 他嘴裡總嚷著:我要去游泳 但真的一到泳池畔,他總是又哭的呼天搶地緊扒住我 無論如何都不願下水,寧願在池畔當烤鴨 真的快氣死我了! 而且他很怕孩子之間的推擠, 在兒童池孩子都玩的很瘋,難免會碰撞或噴水,此時他就會哭的哇哇叫,一個不算小的男孩耶! 那時我真希望自己是隱形人. 還有渡假的地方有大型的彈跳床, 他也不敢玩,上去跳沒兩下看到其他人向他逼近, 他就趕緊溜下來,我問他為何不玩? 他說怕那些妹妹會撞到他,他怕跌倒 我的臉上頓時出現3條斜線, 到底是怎麼搞的?我兒子怎麼會這樣? 我常覺得他很掃興,這樣也不敢,那樣也怕, 虧他還長的又高又壯,怎麼跟他的行為都兜不起來. 看別的孩子比他小的,都玩的好開心, 也不怕哥哥姊姊擠他,怎麼他一個大個兒就怕東怕西 這樣的個性,會喪失許多體驗不同經驗的機會, 真希望他能有所改變,能真的享受玩的樂趣, 而不再認為那是一種壓力. A: 好的,我隨便說說,你自己去想. 孩子天生是不會害怕的.但孩子會害怕,那是有一些不正常的經驗,大部分來自成人的暗示與恐嚇(不乖就抓到警察局,再不睡虎姑婆就來找你了),當然害怕也有正面價值,淡大部分是屬於負面的影響. 解決害怕的方式 面對現實,充分了解現實(例如怕黑,帶他去房間開燈,說房間哪有甚麼,把床單掀起來讓他看看床下,說,又沒有東西何必怕), 讓孩子了解很多事情不是只有害怕而已,而是如何來應變. 成人不要給孩子無謂的暗示或恐嚇. 以游泳為例, 在家就要給他心裡建設,要游泳要先學會低頭洗頭,把頭低下來,前面的頭髮弄成尖尖的,要用嘴巴呼吸,就把水沖下去.等到會了,也可以帶泳鏡在浴室裡憋氣,做水母飄. 如果已經到渡假地點了,可以故意去潑他水,鼓勵他來潑你,你就邊唉唉叫邊閃躲,他在彈跳床上跳,你就讓他跌倒,自己也故意跌倒,幾次之後就可以改善. 孩子因為不了解過程而害怕結果,當他發現結果並不可怕,就會樂在其中. Q: 本來這幾天就想寫信給你,看到有類似的問題,就在這裡問吧! 上個星期某一天,我放了打擊樂的cd給2個女孩聽,然後我就到1樓曬衣服,曬到一半,聽到2個人都哭起來了,我以為2個姊妹吵架,繼續曬我的衣服,等我曬好回到3樓房間,才知道他們覺得音樂很可怕,害怕的哭了。 我問明白後,馬上找到同樣的曲目,抱著2人再聽一次,然後我請他們想像曲目下可能的意境,並且說這是音樂的表現,沒有關係。 但是,這一個星期以來,2人都變的膽小,在家裏也不敢獨處了,比方說我要到房間拿東西,2人都跟在我後面,說要陪我。他們睡覺時也不肯讓我先去洗澡或做別的事。 我知道成人不要給孩子無謂的暗示或恐嚇,但是他們會從其他人身上聽到,比方說昨天我和一個朋友載著小的,小的要我抱,我說:媽媽在開車不能抱抱,會有危險。朋友就接著說:媽媽開車抱你會被警察抓走喔.... 還有我們家的girls各有一件小被被,睡覺一定要抱著,甚至要上學時,眼角如果又喵到,還要帶去學校,大哥在回覆OO的留言時說不用戒,可是大哥問到6歲前是否有大人吵架或是睡覺時出去的狀況,我是不曾在他們睡覺時外出,但是...吵架是有啦,那現在我該做些什麼? 最近我們這幾個小朋友相處,還是會出現【罵人】的話,可是小朋友說完會接著說:我是在罵我自己啦!這樣的話,大人需要繼續【處理】嗎? A:如果我是你,馬上把家裡的鍋碗瓢盆翻個面,拿雙筷子給他們敲個夠.甚至錄音給他們聽.你可以試一試,不過真的很吵. 你也可以鼓勵他們,誰要去房間幫我拿甚麼東西,去商店自己站在門口,鼓勵他們自己去買.這樣問題就可以慢慢解決. 至於小被被的問題,你現在有比較尊重孩子了,給他們獨立及選擇,慢慢來,少吵架,就會改善啦. 還有罵人,他自己知道不對,反正是罵自己,隨她去吧. 黏人的小孩 ( 2歲) Q: 歹勢啦!素未謀面厚顏請教. 小女2.1歲,打出娘胎都自己帶,全家人都對她關愛備至,可是她很黏媽媽,例如爸爸和她在客廳玩得父女皆開心, 可是她突然就會問媽媽在哪裏?然後咚咚咚跑過來看媽媽在做什麼,才能安心的再回去玩.頻率約30-40分鐘一次 why?這是沒安全感的表像嗎?我們夫妻曾在她4個多月大時在她面前大吼鬼叫,僅此一次絕不二過,她1歲前不會這樣,家裏誰帶她都ok.從她1.3歲住院3天回家後情況一直日趨嚴重.如果這是她性格的一部份,我會全心的接納她,我只是擔心會不會有我所忽略的無知而沒有幫助她 A: 我好像還沒跟這裡的人碰過面. 你孩子的現象不是沒有安全感,而是還沒有擺脫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多在一歲半到二歲半之間,以為媽媽離開就再也不會回來, 慢慢的才能理解還是會回來. 你可以買一個物品放進去的盒子(例如上面幾何形狀的空圖形,及一些幾何形狀),當物品放進去後,有門可以打開將物品拿出來,但需不透明的.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東西看不到並不表示不存在. Q: 我的女兒2.2y也很黏人,2歲多了整天還要吵要人抱,不抱她也哭,看不到我也哭,而且脾氣很不好,如果罵她她會生氣然後不理妳,要不就哭得很大聲,我很少大聲罵她,也很少打她,不過有時候被她的哭聲真的是吵到快受不了.跟她講道理,她都說不敢了,但是不到3分鐘就忘了,有時候哭到我不想理她,她就愈哭愈大聲,甚至哭到吐,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辨,請問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她不要這麼愛哭呢? A: 我想你的孩子應該很會說話. 要注意喔, 這是依賴初期的前兆, 固執,黏人,壞脾氣,你想想,他是不是都要你幫他做事或陪他.如果你順著他,沒一會兒他又有別的花樣了. 慢慢來吧. 這樣的孩子需要更多尊重與鼓勵. 首先,你每天與它握握手說,早安. 多給他選擇的機會,例如,你要現在洗澡還是等一下,要吃飯還是吃麵…. 多鼓勵他自己做,例如,你應該不會自己洗手吧.我想你應該沒辦法自己走回家吧….. 這樣去做,你會發現他愛哭的頻率越來越少. Q: Dear Jack, 謝謝您的回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公公太寵她了,她要什麼我公公都順著她,生氣的時候還會打我公公出氣, 我會跟她說小朋友不可隨便打人,這樣沒禮貌,所以她都會在我沒看見的時候偷打阿公. 而我公公也被她打得很高興,還說她孫女怎麼這麼聰明,我都快氣死了. 她比較不會要我或我婆婆幫她做事,因為我們比較不會順著她,她只會去叫阿公做. 像我會跟她說自己的玩具要自己收好,她就會去叫阿公收,還在旁邊說要收乾淨. 如果這時我跟她說不可以叫阿公收,要自己收才可以,她就會哭了. 我現在幾乎每天都為了她不吃飯都要跟她大戰,不過都是她贏(哭到贏),她會一下跟妳說要看 卡通,一下又跟妳說要阿公餵,一下又要阿媽餵,一下又要爸爸抱,到最後乾脆趴下不讓我餵, 我也會跟她說妹妹長大了要自己吃飯了,她會跟我說妹妹不會,妹妹笨笨. 像她如果要人抱的時候,我會跟她說妹妹是小朋友了,不能一直要人抱,會被別的小朋友笑, 她會跟我說妹妹腳酸酸了,昨天我婆婆跟我說她一直吵,所以我婆婆只好一手炒菜,一手抱她. 而且我覺她好像很沒有安全感,睡覺時一定要你的身體碰到她的身體她才會安心睡覺, 如果你起來,她馬上就跟著你爬起來,所以我覺得她的睡眠品質很不好,因為我看書上說,小孩要常給她 擁抱才會有安全感,所以她從出生時,只要一哭我就會去抱她,常常讓她睡在自己身上,等睡著後才把她 放下,一直到快一歲才沒有,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會讓她有安全感一點. 其實有些事她還蠻喜歡自己去做的,例如洗手,刷牙,吃飯等等,但是她如果想要撒嬌的時後,她就會跟我說 "妹妹不會""妹妹笨笨",真不知該怎麼辦. 再麻煩你幫我決解一下,謝謝囉! A:哇塞,好棒的阿公喔.他好幽默,會刺激妳女兒打他(因為無法答辯),別生氣,繼續呀,對孩子有好處喔. 我覺得妳的問題可以在網上說,就不回妳信箱了. 妳的孩子有些依賴,但不嚴重,吃飯問題,讓他自己盛飯,愛吃多少就吃多少,慢慢的就可以改善. 婆婆也好厲害,可以一邊抱一邊炒菜,真是非常好的老人家.很感動耶. 至於安全感的問題,就是要尊重他,握手,親親,然後給他心理建設,說,你先睡,我很快就來陪妳喔.這些步驟要一步一步慢慢來, 請教Jack,有關孩子躁動問題 ( 5歲) Q: 我的女兒現在5歲半,她出門在外總是動來動去,上課也是。 身體好像很緊張,必須藉由晃動紓解。 我問她為什麼動來動去, 她說:身體會酸,動來動去比較舒服。 平時她的運動量應該也夠啊! 請教您,我可以如何讓她舒緩下來呢? 謝謝! A: 在家應該也會動來動去吧. 老師教的可以吸收嗎? 如果可以,就沒問題了. 我有說過孩子的類型, 你可以參考. 運動方向有做嗎?可以提昇專注力喔. 帶她去跳芭雷或民族舞如何,這是她的最愛, 有漂亮的腳尖,彎彎的腳勾, 是可以舒緩的. 請教Jack,有關孩子對聲音的恐懼的問題 Q: Jack,您好! 小女兒2歲10個月,從小對聲音就很敏感的她,前陣子雷聲較大且來的突然,因和阿公在別人家,他因恐懼而哭泣不安一直吵著要回來我身邊,阿公在無法安撫她的情況下,就大聲斥責她. 後來他常常嘴裡念著昨天下雨打雷(其實昨天根本沒有下雨) 最近的天氣經常有雷雨,我才驚覺她竟然因雷聲而全身發抖,昨午才因雷聲而不敢入睡,小手钨著耳朵,都不敢放下,好不容易睡著了!一醒來就钨著耳朵衝下床說打雷(當時已無雷聲),要她放下來,她就一直哭一直尖叫,情緒完全失控,完全不聽我們說. 心理醫生建議用繪本去帶她,但似乎沒有用,後來用yoyo的蛀牙怪人和她談,當時他就ok了!但隔天就沒效了! 以前她不會這樣的!還很喜歡下雨玩水呢? 看她因恐懼而全身發抖,真的很令人心疼! 請教您,我要如何讓她的情緒控制下來呢? 謝謝! A: 就按照OO說的去做,她講的很對喔. 利用下雨天機會教育一下, 讓她看閃電,還可以決定是大雷聲或小雷聲, 要不要把耳朵遮起來呢. (原文如下) (我兒子2.6歲,跟你女兒一樣怕雷聲,前幾天那次的大雷也把他嚇得當晚睡覺時一定要我幫他捂住耳朵才肯入睡,不過也是睡一半發現我的手離開他的耳朵就又大哭(因為我的手粉酸...),後來雨停沒打雷了,他還是這樣反覆數次嚇醒(約15分鐘嚇醒一次) 我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就索性把他喚醒,慢慢的跟他說"OO你聽看看,外面已經沒有下雨了,你知道的,只有在下雨的時候才會有閃電跟打雷,對不對?現在外面沒有下雨的聲音,所以也就不會再有閃電跟打雷了,你不要害怕,安心睡覺吧,媽咪會陪著你的...." 可能是今年下第一場雷雨時,我很開心的帶著OO在窗戶邊簡單介紹了這大自然下雨--閃電--打雷的連續現象(那時雷聲並不大,OO反應正常&覺得這自然現象十分有趣,那天在窗戶邊足足看了半個多小時的閃電打雷),也可能是他已經很清楚&理解這連鎖過程,所以當我這麼安撫他的時候他蠻能接受的,一會兒就入睡了,之後也沒有再嚇醒 我現在是教OO碰到打雷的時候如果怕聲音太大,就將自己的耳朵捂住,不過說真的,一旦大閃電出現,他還是先大聲呼叫媽咪(小閃電時他的反應還算鎮定);或許你也可以試試教他下雨--閃電--打雷這種自然現象,可能會有點幫助 另外,你女兒會如此驚嚇會不會多少有受阿公斥責影響?基本上我是認同雷聲的確是很嚇人的(我長這麼大了也還常會被嚇到),所以對於小小孩來說,害怕恐懼更是正常的現象,我們先以同理心體諒&慢慢耐心安撫,應該就能慢慢改善吧

蒙氏園所(二)

2008年04月23日
公開
51

蒙氏園所(二) Q:以往蒙式的師生比為30個學生配置一主教一助教, 可是現在學生早熟, 您認為一個有經驗的主教可以handle 30個學生嗎? 謝謝您! A: 你好,你描述的情形越短,我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分析及答覆你,當然可能對其他信誼媽媽們而言具有參考價值,但你就必須腦力激盪一下囉.而如果我信箱跳個不停,也要謝謝你啦. 你說的比例是沒錯, 一個主教需要面對30個學生, 主教掌控觀察及主要教學,而助教必須做保育,清潔及部分教學. 何謂觀察及主要教學? 觀察有二個目的,一是觀察孩子的敏感期,一是觀察孩子是否有偏差行為.然後做示範及調整. 主要教學是什麼? 就是對孩子的個別差異排定進度,以及在瞭解孩子的需求後去做示範動作.或指示助教去示範工作. 而助教在教具操作上必須能依照主教的指示,同時能夠獨立完成保育的工作. 這樣的搭配就很完整,也許你會質疑其他的孩子呢?他們需要重複,所以會自己去找工作. 所以主教是站在角落看的人,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的厲害腳色,這才叫經驗. 助教呢?分配到的教室的清潔免不了,要會操作教具,能遵從主教的指示去達成. 以上是對人的分析,如果沒有這樣的搭配,教室成人再多都對孩子沒有幫助. 其次是環境,教室夠大嗎?教具豐富嗎?有沒有容忍孩子遊蕩呢? 教室最好每個孩子活動空間要一坪以上,三十個孩子最少需要三十坪以上,否則只是把孩子塞進去而已. 豐富的教具表示孩子成熟度高,大的會教小的,這是教室裡往往老師沒教孩子就會的現象,所以不用為孩子的學習擔心. 還有, 孩子的混齡情形如何?混齡最好年齡層平均,否則有負面影響. 所以,學生早熟代表敏感期下降,反而可以多收一層,即二歲半的六歲的混齡,與師生比無關. 你自己去評估啦. Q:Dear Jack, 非常謝謝您詳細的解說, 我想再請教您, 幼教界老師的流動率是很難免的, 如果一個蒙式教室在兩年內換了三個老師, 那麼對此教室的小朋友的影響會有多大, 一個接手相當有經驗的教師要多久才能安定這個教室? 謝謝您如此熱心的替我們解惑, A: 蒙氏教室二年換三個老師,如果是助教,可以接受,如果都是主教,那管理有問題,要知道蒙氏主教老師養成不易,幾乎都不變動的. 至於對孩子的影響,如果以一家正規的蒙氏園所,在工作時間的影響不大,但每個主教對教室的紀律要求不一,這是孩子必須去適應的,如果有經驗的主教,會事先說清楚,再不斷提醒,讓孩子能夠很快適應.所以教室安定沒問題. 問題是老師對孩子不瞭解,需要去看以前的紀錄,分析前任老師的做法,然後要觀察孩子,這樣的流程如果順暢的話(我是指以前的紀錄很完整),老師需要三個月才能進入狀況,而且晚上還要加班(為當日的觀察做紀錄). Q: 看了你給OO媽的留言,我也想問類似的問題 我兒子剛上了三星期的蒙式幼兒園, 他非常喜歡, 每天都高高興興的上學放學 這幾天他告訴我他不喜歡新助教,還說新助教也不喜歡他 (但還不至於因此不去上學,可是感覺他沒那麼愛說學校的事了) 我有點小小的擔心,雖然我知道這是不可避免的事,但還是不希望換了新的助教而影響他愛上學的想法. 不知道我應該怎麼開導孩子, 還是不予理會呢? 甚至他還跟我說新助教會打小手心...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你覺得我應該怎麼處理呢? A: 好的,你應該去學校瞭解新助教的背景.有機會看看她對孩子的態度.但不要提孩子對你說的話. 其次,你要對孩子說,你可以不喜歡新助教,但是記得要去上學喔. 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建議你與園方反應. 該唸哪裡好,請大家及JACK大哥提供意見 ( 3歲) Q: 我有個三歲半的小男生,屬於Jack大哥所稱遊蕩型的孩子,不易順從,吃飯時很難坐上十分鐘,別人招呼時也不愛回應,但會自己看書及玩玩具,遇挫折而大人無回應時 ,會大哭。之前在我工作處所旁念一年傳統托兒所,但學校教具、書籍較少,老師都會在下午四時半後,將小朋友聚集在一間看電視,等父母六時來接,而疏於照護,致二度發生遭大班抓傷臉。又於體能專業老師上課時,並無導師在後協助,而發生撞傷。而想更換學校,最近參觀了幾所,想請各位熱心的家長、老師提供意見,感激不盡: 一、剛開始因媒體一直報導因英語程度差異增大,造成學習障礙的新聞,且自己無力自行教導,而參觀幾家全美的幼兒園,如瑪麗安、何嘉仁,發現教室內教具及書籍也不多,致小朋友在早上及傍晚時,仍無所事事,只能依賴老師平日的教學。 二、後來基於對蒙氏自理及自律能力的景仰,而讓小朋友試讀蒙氏園幾天後,發現他吃飯時有比較有耐心,被弟弟打也不會反抗,但似乎變得很安靜,逆來順受,不再像以前會瘋、會大叫。小朋友雖對這裡有很多教具及書籍而感到新鮮,但仍天天問我什麼時候可以不用去上學。 三、之後又參觀了我們版主信誼的托兒所,很嚮往它的主體教學及角落教學,缺點就是小朋友仍每天須跟著我耗時耗力從文山區到中正區來上班,日後要到其他補習班加強英語,對他似乎太累。 四、小朋友跟著我到中正區來就學,似乎可以以在途期間來增加陪伴他的時間,但對他的體力似乎過苛。但若在住家文山區就學,須讓他在外渡過將近十二個鐘頭,是否也很可憐? 五、我的小朋友適合蒙氏嗎? A: 仔細看了你的留言,我先說明,各種教育都很好,主要問題還是在老師身上. 如果你覺得孩子屬於遊蕩型,我會建議他去讀蒙氏學校. 因為他比較坐不住,需要活動,在蒙氏教室裡可以比較輕鬆自在. 混齡有社會性,這是你的孩子需要學的. 同時,他可以學習自由與紀律,抗壓性會更大. 其實遊蕩型孩子最適合蒙氏學校, 理由是因為沒有一種教育適合他. 而在蒙氏學校的激發,孩子會很優秀, 尤其你的孩子三歲,進入教室是好時機. 不要讓孩子那麼累,讀文山區就好,我無法推薦園所,可以去看看樓上媽媽推薦的這一家. 如何知道主教有沒有在觀察孩子 Q: 謝謝您的解惑和方法,我的孩子自8/4上學後,經歷一天哭到吐兩次,到目前只有在早上起床後,一直吵:我不要去上學。到學校後,會很開心的和我說再見。 我一直想弄清楚,到底他接受了這個幼稚園了沒?不過,我想連他自已也還不清楚吧!!他有時會問我,是不是只要讀一個月就不用再讀了?(有一次我和他爸討論時,我有說,先觀察一個月,若還是持續哭鬧,我也不會逼他一直讀下去!)我會跟他說,不是,要一直讀下去。 每次碰到他說不想去時,我只有說:我聽到你說的話了。 其實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接。看到有些孩子很期待去學校,真的很羡慕。 (他會說,其實我很喜歡去上學,只是不喜歡你走。也會說,其實我根本不喜歡上學,只是爸爸說上學才給我玩火車。) 在我陪讀的經驗中,只有看到一位主教(園方聲稱一個教室有二位老師),他要面對24個混齡孩子,我很懷疑能有多少時間精力觀察孩子,給予必要的引導? 才三週,我也不期待老師立刻和我談孩子的總總,但不知,一個有用心觀察孩子的老師,我可以期待他會和家長有什麼樣的互動?或者是:老師不見得會和家長有互動,但可從孩子身上看到改變?? 謝謝您的說明 A: 很高興看到你的孩子有進步了,慢慢來沒關係的. 你要先了解園方與家長溝通的管道為何? 例如是否有學校觀察日或一對一家長會,每週是否有孩子的成長冊......或其他溝通管道. 然後在溝通時間與主教老師見面時,聽聽他對孩子的描述有沒有與你所觀察的符合,往往一位厲害的老師,三句話就講到你的心坎裡了.這是可以判斷出來的.就好像我現在也在隔空觀察一樣啦. 當然最直接的就是看到孩子的改變,所以你也可以學習觀察. 請教Jack及大家 ( 蒙氏園所 ) ( 2歲) Q: 請教Jack及大家: 今天我和先生談到蒙氏教育的好處, 他突然反問:「不受蒙氏教育,但成長過程及長大後品格良好、情緒穩定、成就不錯的人也很多啊!」 他沒有惡意,但我當場傻眼,不知該如何回答。 我很想聽聽大家的看法。先謝謝了。 A:妳先生說的沒錯呀. 但改一下會更貼切些, 不受"學前"教育,但成長過程及長大後品格良好、情緒穩定、成就不錯的人也很多啊! 今天可能只有我在信誼以蒙氏的眼光來談孩子,但我的出發點以家庭為主,我覺得家庭教育重於學校教育,其實這幾個月來,我覺得很多媽媽們功力都提昇了,多多少少對孩子都有進一步的瞭解吧.孩子不是私產,帶不好將來所有的納稅人都要付出代價的. 但是現在文明如此發達,網路無遠弗屆,生活空間卻越來越狹小,父母干涉孩子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如何用以前的童年生活來看待現在的孩子他們的將來呢? 因此在不得已之下,只好找一個笨方法,讓比較瞭解孩子內在需求以及以培養孩子能力為重的蒙氏教育來幫助孩子. 這樣很難,所以我為蒙氏教育園所的背書,一隻手就數完了,簡單的說,我是希望爸爸媽媽們能多些知識,能夠自我判斷,選擇,理解你所做的一切對孩子的將來是有幫助的. Q:剛搬家,全部亂糟糟,?月我就要正式上任了喔,最近被分派去聆聽受刑人的經驗,實習經驗啦,真正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不得不來求助你,不就是老問題,我兒子的事情。 你說的很對「孩子不是私產,帶不好將來所有的納稅人都要付出代價的.」,心靈上要付出百倍代價的無非是父母,跟孩子,以及被傷害的人吧。 我覺得台灣引進的蒙式教育教學法,教出來的孩子彬彬有禮,不過,不太適合生存在險惡的環境中,但是我發現,為何日本引進蒙式教育教學,教出來的孩子,卻能在日本生存下去,又能生存的很好,仔細探討,官方重視學前教育,家庭教育,官方有落實學前教育的師資,但是台灣好像沒有很落實,是不是關念改變了人的慾望,進而不得不在教育上錦上添花呢,過去,大家尊重蒙式推崇,未來蒙式也會被推崇,因為蒙式基金會有在內部改革,所以,並不是它不好,而是實行者的推崇落實點好不好。 A: 知道你忙,不敢吵你.我等一下留信箱給你,等你忙完了再私下聊聊. 關於你對蒙氏的感想,我也來說說,台灣的蒙氏比日本好,除了爭先恐後的開蒙氏園所,不好.真正落實蒙氏教育的園所確實比日本好. 理由如下, 台灣與大陸之間本來是臍帶相連,卻切斷四五十年,這四五十年來我們與中國幾乎斷絕各種交流,而台灣的安全又靠美國,所以我們接受的是美國文化.雖然我們上一代被日本統治過,有色彩及影響,但主要影響還是美國. 因此我們比日本還接受更專業的蒙氏教育(直接吸收),不像日本有美式,義大利式,搞的混亂不堪.我不覺得蒙氏孩子在台灣不能生存耶. 就師資方面, 官方真的很落實.也有一套監督及進修的管道,對於經費補助也很用心,各方面來說,其實還可以啦. 問題在哪裡,日本的蒙特梭利園幾乎沒有午睡,孩子工作到三點以內,就放學了,爸爸媽媽已經在校門口準備接孩子回家. 反觀國內的爸爸媽媽,觀念是付費上課,能晚接就晚接.有狀況就請學校幫忙,說難聽些,保育工作太多,如何做好教育呢.所以有些園所還會請家長自己帶便當呢.問題是能接受的有多少? 這是文化問題,所以蒙氏教育,累呀,大家能夠體諒分攤蒙氏教育也未必要收費那麼高呀. Q: Jack大哥你好,看到你提到「有些園所還會請家長自己帶便當呢」,我女兒目前上的蒙氏托兒所就是如此,當初我們決定要選擇這個托兒所時,就因為「自己帶午餐」這點,還被長輩們小小地唸了一番。不知除了「節省時間以便做教育」以外,還有其他的理由嗎?謝謝! A: 好的,請家長自備便當不會有"節省時間以便做教育"的效果,你想一想,煮飯是廚房的事,孩子該吃飯時還是要吃飯,除非不讓孩子吃飯進行教學,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這樣解釋行不通. 如果讓孩子帶便當,我想園所要有幾個條件, 一是對教學相當有把握,把行政工作減到最低,接受有共同理念的家長參與. 一是園所規模不大,沒有空間設廚房,所以多些空間讓孩子活動. 這樣的園所多半園長親自參與教學,老師不多,對招生沒有壓力,是為了某些理想而開設,甚至沒有娃娃車接送,所以品質應該還可以. 要知道讓孩子在園內吃中飯,必須要有三個水槽,及專業的冰箱,要聘請廚師,最近又要改為需有丙級執照的廚師,每月還要開菜單,假日拖推車去買一星期的菜,每天的菜還要留樣品在冰箱保存三日,還要經過衛生局檢查,所以會有很多行政工作. 這樣的園所我說過,會有相當的理念,屬於美式作風,但是也要注意,他們的點心大多是擺在教室角落,也以乾食為主,孩子可以自由拿取,所以衛生及營養必須注意(例如感冒的孩子打個噴嚏,可能......) 蒙氏用餐的規定五花八門,要講也講不完,完全看園所長的觀念如何. 就先這樣,你可以參考,有問題再提出. Q: ”孩子不是私產,帶不好將來所有的納稅人都要付出代價的.” 對於這句話,我舉雙手雙腳讚成. 因為我要生老二之前有和老公先達成共識,如果再生第二個,那麼二人要共同為生活�孩子�夫妻關係而努力,否則將來大人小孩都痛苦. 身教大於言教,在家要施行蒙式教育也很好,但我覺得孩子會挑人的! 在學校會想要得到其他人的讚美(可能是父母給得不夠),所以”易子而教”可能會加分的較多,當然前題是要選一所好的幼稚園囉! A: 我與我家老大在一間教室裡共處到畢業,沒問題的. 很多蒙氏的老師,都希望與孩子在同一間教室, 觀念只有一個. 因為這是我的孩子,我必須以正確的方式幫助他. 因此,我佈置一間適合孩子的教室,給他各方面的刺激, 找很多混齡的友伴陪伴他成長, 現在我的孩子六年級了,與他們的玩伴好的不得了. 如果有蒙氏老師說,我的孩子沒有跟我同一班,只能打四十分,再視其他情況加到六十分以上就可以了. 如果有蒙氏老師說,我與我的孩子同一班,直接打七十分. 這是功力問題.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特徵

2008年04月21日
公開
46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特徵   這裡所說的「教學法」,應該說是教學「理念」。蒙特梭利常說,不希望大家把她的教育理念說成是一種方法,因她所主張的是一種理念、一項真理,要讓我們做對的事,做該做的事。正如我們信上帝,是相信一個「真理」,而非只是一個「宗教」。那麼,蒙特梭利教學法有什麼特徵呢? 1.尊重兒童,以兒童為中心   尊重兒童是指:認同兒童的情緒,了解兒童的感受。如果一個孩子被尊重,他很容易產生自信、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自然也會尊重別人;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被踐踏、侮辱,總是不被尊重,那麼他很難產生尊重別人的看法。重點在於,父母親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附屬品。我們平常跟孩子講話,最好蹲下來,跟他眼神相對,不要用一個「高高在上」的角度。反過來,當孩子跟我們講話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傾聽,雖然孩子常常說童言童語,可是一定是對他有意義,才會說出來,所以父母親要重視孩子講的話。 到底什麼才叫做「以兒童為中心」呢?怎樣拿捏尺寸才不會變成縱容孩子?這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台灣社會的孩子有兩極化的現象,不是被寵得過頭,變成小霸王,什麼是都以「我(兒童)」為中心;不然就是另外一個極端,被打、被虐待、被屈辱、被罵得不是人,很兩極化。所以,首先要釐清的就是,「以兒童為中心」絕對不是讓孩子成為家中的小霸王,而是以教育的角度,來看看我們的兒童需要什麼樣的學習環境與內容,特別為他設計,這才叫做「以兒童為中心」。 2.給予兒童自由的選擇權   我剛接觸蒙特梭利教育的第一印象是:「不錯喔,孩子可以自己選擇他要做的事,不是填鴨的,蠻好的。」這種顛覆傳統教育理念的方式,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特色。 基本上,孩子可以在教室裡自由走動,自由選擇他想要做的「工作」。當這項教具是他自己選擇的時候,孩子比較能維持興趣,因為「不是大人指定我做的,是我自己選的!」孩子有興趣,注意力自然就會提高,操作教具時也比較會有「重複」的情形發生。孩子為什麼會重複呢?因為當孩子自己選擇時,他有學習動機,他想要學會。 我們講故事給孩子聽的時候,最容易體會孩子喜歡重複的情況,因為孩子聽一次故事不滿足,他想要聽好多次。為什麼同一個故事他不會覺得膩呢?不只是因為孩子喜歡聽、有興趣,還有一個更深的理由,就是孩子正在學習,他要把故事內容記住。 小孩子的頭腦充塞著許許多多的資訊,很需要組織、整理、吸收。當孩子重複操作教具時,就是在一個大腦吸收的過程中,不斷地鍛鍊他的感官與運動器官。所以,蒙特梭利的教育以自由為前提,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鼓勵孩子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一般幼稚園的孩子,通常是由老師安排幼兒的課程,幾點到幾點做什麼,中間休息一下,待會兒再看老師給我們做什麼。這樣教育之下的孩子比較被動,什麼事情都要聽人家安排,所以到了寒、暑假,最常聽到孩子抱怨:「好無聊喔!我不曉得要做什麼。」難道孩子往後的一生都是這樣嗎?都要接受別人的安排嗎?所以我們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給孩子自由,包含背後更深刻的意義,那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主動的學習者,能夠為自己以後的人生負責。 當然,雖然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工作項目,但在蒙特梭利教室裡還是有一些基本的限制,假如說有個孩子選了一個對他而言太難的工作,我們要跟孩子明講:「這個教具現在還不適合你。」然後再向孩子介紹適合他的工作,引導他去學習。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蒙特梭利所提出來的一個影響非常深遠的觀念。以前我們帶孩子的時候,會發現一些現象,可是卻不知道這些現象叫做敏感期,也不曉得這些敏感期在教育上面,有這麼深遠的影響。人從出生到長大,有很多段的敏感期,以後我們會在「認識兒童各階段的敏感期」中詳細講。 這裡先舉一、兩個例子,簡單說明一下。神在創造兒童的時候,就給兒童每個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在孩子一歲左右,會很仔細的看地上有哪些小東西,即使是一條小毛線、一根迴紋針、一顆小米粒,他都會撿起來,然後塞到嘴巴去舔舔看。相信很多當媽媽的人都知道孩子有這樣的現象,可是卻不知道背後的意義。一歲多的孩子為什麼會對這些小東西這麼敏感呢?因為他要從觀察這些小東西來了解這個世界。 至於兩、三歲的孩子,他有個秩序的敏感期,這時候的孩子希望環境保持在他熟悉的狀況:每天散步的路線要一樣、洗澡的順序要一樣、餐桌的座位要一樣、東西要放在一樣的地方…。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要靠這種方式來建立他的生活秩序,如果生活中有太多變化,他會覺得很不舒服。四歲的孩子不會這樣,五歲的孩子也不會這樣,奇妙的是,一旦過了那個敏感期,他就不會這麼堅持了。所以,對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若要做任何改變,都應事先告知,給他心理預備,否則就是大人單方面的問題了,因為你不了解他的需要嘛!若是了解,就可以和他和平共處,親子間的交流就會更順暢。 4.混合年齡教學   正統的蒙特梭利幼稚園一定是混齡的,三至六歲混合教學。以我在美國實習任課時的觀察,蒙特梭利混齡教學真是一幅很美的畫面。在一個蒙特梭利教室裡,一班大約有二、三十個孩子,如果有小孩弄倒了豆子,很多小朋友都會過來關心,主動幫忙。若有新來的小孩,舊生也會過來照顧、介紹環境。同學們互相友愛、互相照顧、互相學習,小的孩子以大孩子做榜樣,尤其是當大孩子做數學、語文的工作時,小的孩子在旁邊都看呆了:「哇!好厲害喔!」眼神充滿了仰慕,此時在這些小孩子心中認定一個想法:「希望我以後也要像他這樣。」「希望我以後也要做這個數學,做得這麼好。」 反過來看,有的人會問:「對小的孩子好,那對大孩子呢?」好處就是大的孩子學習照顧幼小、學習自律、作榜樣,責任感與榮譽感被激發出來,這樣的收穫是無價的。我曾經在美國觀察一個小女生個案,她三歲剛入學時,真是教室裡的一個小麻煩,什麼人都不准碰她,她有自己的領域,如果有人「越界」,就馬上打回去,什麼人都不甩,非常自我中心。可是她在蒙特梭利教室待了兩年以後,慢慢進入她的工作領域,慢慢的投入,等到她入園第三年,也就是五歲的時候,她忽然發現,自己是班上最大的孩子,咦!這下子不一樣了,榮譽感來了,每當有三歲的新生進來,就馬上過去呵護照顧,她不但不再以自我為中心,還能夠看到別人的需要,主動關心別人,這是在傳統班級裡所看不到的現象。 5.著重智慧和品格的養成   蒙特梭利教育有千餘種教具,幫助孩子把複雜的東西變得很具體,所以孩子學起來輕鬆快樂,自主性強,無傳統的填鴨式缺點。例如感官教具裡的長方體、圓柱體等立體幾何教具,讓孩子從小就摸一摸,等到他將來真正學到數學的體積、面積時,就會發現這些是他的老朋友了,他有很具體的概念,怎樣也難不倒他。再舉數學教具的例子,乘法、除法都可以拿來讓孩子操作,用很簡單、具體的方式「摸」出答案來。到底怎麼摸乘法呢?請看介紹數學教具的地方,你就會發現,數學真的可以用摸的! 所以,我的女兒常常說:「數學好簡單喔!」她絕對不是吹牛,我想如果把蒙特梭利教具拿給你們的孩子來操作,結果也是一樣,你們的孩子也會說數學好簡單!記得我女兒上小學一年級時,我看一下國小的數學教學進度,拿三年級的測驗卷來給她試試看,結果她都會做,因為她已經了解什麼叫「位格」,知道數字的進位概念。位格就是十位、百位、千位等,當時她就算是算到百萬,也都沒問題,因為位格的觀念只要一弄清楚,就很容易應用。所以在智慧的養成方面,蒙特梭利的教具不論是數學、語文、科學或其他學科,都是一樣,能夠很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效果非常好。 品格與智慧相輔相成,有了智慧卻沒有品格,將是人類的大災難。蒙特梭利的「新兒童」讓我們看到,孩子經由專心的工作,會經歷一種轉變(正常化),從而發展出一群喜愛秩序、自動自發、專注、自律並且快樂的兒童。就如同蒙特梭利的說法:「我們的學校一開始可比擬為療養院,兒童在這兒發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復心智健康。」 在日常生活教育中,我們應該教導孩子應對進退的各種禮儀,包括開關門、接電話、接待客人、以及擤鼻涕等等,這些小事累積起來成為一個有品格的孩子,這也是我們作父母親的責任。 6.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沒有課程表   蒙特梭利的教育偏重個別教學,依照每個孩子不同的需求而設計,沒有課程表。家裡如果有兩個孩子以上的父母親會發現,同樣都是父母所生,可是兩個孩子的個性、喜好、資質卻都不一樣。我們家的孩子差更多,老大學什麼都很快,才教她數字一到十,她一天就學會了,之後怎麼考都考不倒;老二就不一樣了,同樣的一到十,他學起來就有困難,我還為他設計了各種延伸變化,讓他反覆練習。這樣經過一年,他好不容易才學會了。您想,一天和一年,這其中的差別有多大?!如果我事先就計劃好課表,他能「裝」得進來嗎? 媽媽們聽了或許會很煩惱,不要課表到底要怎麼教?只有一個秘訣,就是尊重、跟隨孩子的引導,讓孩子「告訴」你。父母親從生活中仔細觀察孩子,就會發現他現在對什麼有興趣,你就趕快做學習紀錄,馬上介紹他適合的教具。舉個例子,我兒子做數學的加法板時,算1+1啊,1+2啊,他用長條木板來算加法,突然,他發現:「媽媽,有好多答案都是9!」因為他在寫9這個數字時,印象特別深刻。我耳朵一豎,立刻乘勝追擊:「真的嗎?好啊,我們來看一看有哪些可以湊成9呢?從1開始,1跟什麼可以配成9?那2又跟什麼配成9?…」我和兒子兩人就把哪些數字木板可以配成9的延伸變化通通擺出來,然後,又進一步發現「1+8和8+1的答案是一樣的」,長條木板放在一起比比看,「喔,是一樣的。」就這樣,他又了解數學加法交換律的概念,原來:1+8和8+1是一樣的,2+7和7+2是一樣的。 所以,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你看到孩子有興趣的地方,跟著他就對了,孩子無形中就會透露給你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我們要做個細心的觀察者,才能夠為孩子設計出特別的教導。附帶一提,最近我碰到比較多屬於學習遲緩的孩子,或是有自閉、過動傾向的孩子,我深深覺得,這些孩子更需要父母親特別的教學設計與引導。 7.教師是一個引導者   蒙特梭利認為,教師的主要角色是一個引導者(director)。我們要好好觀察孩子,跟著孩子走,順著他可以學習的東西,把教具適時的帶進來。 做父母親的也一樣,我們要牢記,自己是一個引導者、是一個觀察家,而不是一個「教」的人。我的兩個孩子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自己會的。」因為是他們自己從做中學會的,再用前面提過的例子來說,我兒子操作數學教具時,有幾個答案都是9,那是他的發現。孩子自己的發現,遠比大人告訴他的學習效果好,而且好上幾百倍!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媽媽,我自己會的。」你應該把這句話當成是一句恭維,代表你教育成功的指標。就這一點來講,我們非常需要一次心靈改革,不要再把自己當成權威角色,而要退居隱密地方,當一個成功的引導者。 在蒙特梭利幼稚園裡,可以見到這個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實。你不會聽到老師大聲喊著:「不要吵了!」代替的是,老師輕聲細語跟孩子說:「現在是安靜下來的時候。」以前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將來可以當老師,因為我覺得自己的音量太小,一定管不住孩子。沒想到我可以當個很好的蒙特梭利老師,這樣剛好符合引導者的形象。大人輕聲細語,小孩子也會跟著輕聲細語:你越大聲吼,孩子也越大聲吼回去,他都學你的。別忘了,孩子是最佳的模仿者。 8.配合兒童的環境及豐富的教具   蒙特梭利的教室都有精細的設計與規劃,教具擺在兒童拿得到的地方,而且是一個安全的環境。在「居家環境的設計」單元,會有更仔細的討論,還有實際的照片可以看。你們知道嗎?誰是第一個想到在幼稚園裡,擺放適合孩子尺寸桌椅的人呢?就是蒙特梭利本人。她主張在一個配合兒童的環境裡面,需要擺放小桌子、小椅子、小櫃子,給孩子主動去使用。在這樣的環境裡,蒙特梭利說:「兒童可以脫離成人不當的干預,根據成長的定律,去過自己的生活。」 談到豐富的教具,是一個準備好的環境必備的東西。蒙特梭利不只是一個哲學家,她還是一個實踐者,她創造發明了無數種的教具,我個人所學過的教具就有一千多種,還不包括「延伸變化」。 這裡簡單說明一下所謂的「延伸變化」如何應用於不同的孩子。以我兒子學數0-9數量(教具名稱為紡錘棒盒)為例,他不喜歡我採用的冰棒籤,我只好動腦筋來個延伸變化。對了,他喜歡玩小的模型軍人,那我就把他的玩具拿來取代,做成數數的教具,結果他真的樂意操作了。再舉一個例子,我今天拿綠豆讓孩子做日常生活教具「舀豆子」的練習,那你說,孩子比較喜歡彩色珠子,換成珠子可不可以?當然可以。所以一項教具的基本原理把握住了,根據不同孩子的需要與學習狀況,就會有很多延伸變化出現。父母親因此就會變成一個動腦筋的人,一方面觀察孩子對什麼有興趣,一方面就不斷動腦筋,教具就會不斷開發出來。這也是當一個蒙特梭利老師很有樂趣的地方,因為不斷看到每個孩子的需要,就會不斷有新東西開發出來,做父母親的也是一樣,可以針對自己的孩子來設計。 9.摒除獎懲制度   接受蒙特梭教育的孩子,從工作中就已得到滿足和快樂,且有自尊和榮譽感,所以每天都有學習、收穫和成長,是很忙碌的工作者。物質的獎勵對他來說已經覺得沒必要了,他愛工作勝過愛糖果、玩具,他的精神早已提昇至更高層次了。 但在剛開始使用蒙特梭利的教學方式,來帶領孩子工作時,孩子很可能沒興趣,因為他還沒有養成工作的習慣。這就像剛上蒙特梭利幼稚園的新生一樣,也是混來混去,因為他還沒有找到他喜歡的教具。一旦孩子找到真正吸引他的一項工作,他就會很投入,那時候,你會看到孩子很專心,而且漸漸喜歡工作。到這時候,如果你跟他說:「等你做完這項工作,我就給你一顆糖果。」其實對孩子來說,這已經不重要了。因此,獎勵並沒有必要,孩子從工作中會感到滿足、有收穫,他不需要你給他任何獎勵。 至於懲罰,我們主要是指體罰,那根本都不需要了。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做出偏差的行為呢?那是因為他的能量沒有導引到正常的工作上去。我們常常看到傳統幼稚園裡有一些「小滑頭」,因為學的東西太簡單,可是又被迫要跟著大家一起行動,實在太無聊,當然只有搗蛋了。我發現,很多愛搗蛋的孩子其實都很聰明,原因就出在他的能量沒有被導引到正常的發展方向去。所以,當蒙特梭利教室裡的孩子已經投入他的工作,很專注的時候,外來的獎勵跟懲罰其實都已經不需要。孩子自己有尊嚴,他會自動自發,他很有學習的意願,外來的動力根本不必要了。 10.注重日常生活教育及感官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是蒙特梭利環境裡,最早介紹給孩子的工作,它包括基本動作、生活禮儀、小肌肉發展訓練、動作的控制、照顧自己、以及照顧環境等等項目,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主要目的在訓練幼兒肢體動作的協調能力,使其適應環境,奠定獨立生活的基礎,並培養孩子的耐心與注意力、手眼協調及互助、愛物的好習性。 家有兩歲幼兒的媽媽常會發現,你掃地時,他會跟你搶掃把說:「我也要掃。」或「我來!我來!」這就是教他使用掃把的最好時機,因為這時他最有興趣。大部份說得出來的動作,如縫、撕、貼、切、拿、打、轉、貼、剪、捲、揉、捏、走、坐、站、跑…等,均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這些動作的練習也都是日常生活教育的一部份。   感官教育指的是感官能力的培養,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及立體觸覺等,若能在零到六歲感官的敏感期提昇其敏感度,對以後的學習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例如音感的培養,一定要趁早進行,若錯過了聽覺的敏感期,等到長大才要矯正五音不全或發音不標準的毛病,可能就會事倍功半了。 11.注重本土文化及跨文化教學   世界上不同民族因文化不同,所要教導孩子的內容就會不同。如東方人在日常生活教育要學習如何拿筷子,西方的孩子就要先學如何使用叉子、餐刀、奶油刀等各種餐具,這就是本土化教學的意義。而蒙特梭利一生因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她發現人類互相殘殺,很大原因是彼此間的不了解,所以主張跨文化的教學,使孩子除本國文化外,也具有世界觀,也能認識並進而尊重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所以蒙特梭利認為教育是促進世界和平最好的途徑。 --------------------------------------------------------------------------------

人際互動

2008年03月25日
公開
52

人際互動 該如何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 ( 4歲) Q:常常聽到三四歲的小孩狗貓都嫌,現在可真是領教到了~兒子三歲前乖巧可愛,現在堂堂邁入四歲的年紀開始發作了,首先是我的隱型眼鏡已被他丟進馬桶的第三付,無論我藏在那裡他都總是有辦法把它找出來,然後扔掉.這種事我都是第二天或數天後才發現.我總是無法抓到現行犯,而他也同時學會頂 嘴和說謊,氣的我要不斷告訴自己不要生氣,可是實在是很難,每一次罰他站之後,他就說下次不敢了,但是他很快的忘掉他犯過的錯誤,然後又再犯!我真的是快崩潰了,這麼會這樣?之前都很乖巧,是不是現在正值反抗期???請各位有經驗的媽咪給我一些指導教教我該如何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 看過一些育兒的書卻還是快抓狂的OO A1:你的問題就出在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的教養身上,一時之間也無法解釋清楚.講二個小故事讓你自己體會好嗎 1.事情的發生是這樣子的,有一家幼稚園在桌上擺了一個小盆子,裡面裝了一些水,水裡放了一些玩具,下課後,許多孩子為在桌邊指指點點討論著,這時有一個二歲的孩子走了過來,由於人很多,這個孩子無法擠進去,只好焦急的在外圍走來走去. 這時一個老師看到了,他立刻走過去抱起孩子說:你看不到是不是,來!我抱你來看!於是孩子看到了,而旁邊許多家長給予這位老師高度的肯定. 同樣的場景,同樣得水盆.玩具.孩子,有一個老師看到了,他選擇偷偷挪一張小椅子到孩子徘徊的路線上,孩子終於看到小椅子,高興的拿起來走到桌邊站上去看,他自己看到了!旁觀的家長不為所動. 我要請問的是,這二個孩子將來的發展哪一個會比較好? 2.有一個哲學家走在路上.看到一個媽媽走到商店買東西,他的女兒獨自在門外,他發現這個女兒在撫摸人行道旁的水溝蓋,水溝蓋由於凹凸不平,這孩子就撫摸許久, 這位哲學家忍不住發出讚嘆的聲音: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就要產生了.這時,孩子的母親出來了,他看到女兒蹲在路邊玩水溝蓋,就順手給他一巴掌,說:髒死了,趕快回家吧!拉著女兒就走了.這個哲學家嘆口氣說: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死了! 頂嘴表示缺乏溝通 說謊表示害怕責罰 累犯表示要引起注意 請問你如何於孩子溝通? 是用背部?用命令式? 沒有尊重,沒有溝通,當然會有叛逆行為,趁早改變自己吧 A2: jack是個笨爸爸,有二個活潑男孩,一個小學五年級,一個五歲,我認為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佔有很重要的角色,可是自己對幼兒的發展又不是很清楚,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利用晚上及假日自費去參加有關幼教的研習,在透過與老師們討論和自己與孩子的相處經驗中,覺得理論與實務非常契合,匆匆十年過去了,我一點也不後悔當初的笨,畢竟孩子的童年不可能重來. 教養的問題千頭萬緒,每次與人討論時,最常見的回答是--你說的對但是我做不到.--或是--理論上是如此,實際上不可行.--我知道如果我說你要先改變自己,你要尊重孩子,你要相信孩子,你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大多數的人會說:你以為你是誰呀,我的一巴掌實際多了! 其實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你是選擇活在童年經驗的你.未婚的你.新婚的你或是肩負養兒育女的主要照顧者(主要照顧者不一定是全職照顧孩子的人,有權利選擇誰來照顧孩子也算),因此我的想法就是---你準備好改變你的觀念了嗎? 自從有人類以來,人類在短短一百萬年就成為地球的領導者,人類是群居者,會創造文明,你的孩子一出生面對的是複雜的文明社會而不是一個自然形成的社會,所以要給孩子各種學習的機會,要讓孩子有犯錯的空間.而我們老是以--我這樣做是在教孩子.是為孩子好--的心態來對待孩子,例如客人來你家,不小心打翻了水,你會說沒關係,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水,你卻勃然大怒,問你為什麼,你會說因為我有責任教孩子拿東西要專心,我要強烈表達對這件事的感受.於是孩子說謊要打,偷東西要打,插嘴要打,耍賴要打,於是你的孩子整天被打,而你整天在生氣,問題是孩子的行為調整了沒有,為什麼很多事情都是一再重覆的發生? 你是權威者,而孩子是挑戰權威者.事實上孩子有自我學習的能力,90%是自己學會的,既然孩子不需要教,如果你把觀念改成--父母是來幫助孩子的,父母是孩子謙卑的僕人--那麼你才有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有可能在問題發生後耐心去解決,才有可能用心去預防問題的發生. 例如前述孩子打翻水,如果我們能夠說:沒關係,去拿抹布擦乾就好.(實務)那是因為我們相信孩子在拿抹布整理的過程中,會了解到他在一剎那之間的不小心,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復原,下次他一定會更小心,也就是慢慢的會更專心(理論) 我們的觀念一定要改變,因為打孩子其實你會很後悔,你對一個小孩挑戰你時,沒有別的招數可用,只好用打的,所以我會說打孩子是自卑的表現. 如果你的觀念改變了,很多事情才可以從頭開始學,剛開始很難,慢慢的就習慣了.例如我們常常對孩子說不可以.不要.從今天開始,我們一個不字都不可以說,例如孩子跳沙發,你要說沙發是給人坐的耶,孩子跑來跑去,你要說慢慢走,慢慢走.孩子要求買東西,你要說好,可是我現在沒時間間....等等,你會發覺孩子喜歡你用正向的語言. Q:我的baby才2 years,我也是盡量認她去思考, 就是因為教育子孩好像要專業一點, 最近有點力不從心,因為在幼教這方面,自認為太不專了, 中心思想就像你一樣,但行為卻不知如何做 A:謝謝您的認同,其實幼教知識並不難,有很多人看很多有關的書,卻感嘆無法派上用場,於是就自怨自嘆,我知道可是我做不到.這樣其實對自己及孩子並沒有幫助.我的觀念是理論其實就在自己的身邊,實務需要時立刻就可以派上用場,所以方向很重要.您的孩子二歲,務實的做法有幾點供您參考: 1.語言爆發期--多多跟他說話,不要說兒語,如杯杯,褲褲,要像與成人般的講話,不要去考慮他懂不懂(孩子就是未來的成人,他會以自己的方式吸收) 2.培養獨立的時期--鼓勵她穿衣服,扣釦子,穿鞋子(需要適時協助他),有時候你很急,可是只要想到以後他不需要在四歲時還說:媽媽,幫我穿外套,就會覺得值得等待了.我的孩子一歲半上廁所不小心尿濕褲子的處理方式是自己到房間換褲子,再把髒褲子拿到洗衣籃. 3.給他選擇的權利--既然要他獨立就必須把他當人看,如你要現在洗澡還是等一下?你想吃飯還是麵?尊重他的選擇. 4.規律的生活習慣--不要隨興搬動家庭物品,這個時期的孩子連爸媽吃飯做的位置都要管,無法接受不正常的作息. 最後,只要把方向做好,再加上多看一些教養的書,然後把心情放輕鬆,您會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再次謝謝您. 訓練孩子獨立 ( 10歲) Q:最近和同事聊到訓練孩子獨立,同事的經驗讓我對這件事有些混淆,因此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記得兒子從上小一開始(現在兒子已小五了),老師就不斷的告誡父母,千萬不要當一個"快遞媽媽",否則會養成依賴性,不能負責任,我也"謹遵教誨",對兒子打來的求救電話不予理會。另外,我也深信"孩子自己能處理的事,父母就不要代勞",一直以此為方向訓練孩子、教育孩子。 然而,最近一個表現很出色的同事告訴我她媽媽自小也是如此訓練她們,所以家中的三姐妹也確實非常獨立優秀。但這個方法有一個很大的副作用,就是她們自小比較感受不到母親柔軟的愛,直到現在都出嫁了,父親也過世了,但跟母親的距離感始終很大。 當然這也許不單純是"獨立訓練"所造成的,但若真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呢?我可能寧願孩子事事依賴我,也要他們和我很親很親。 有一首兒歌的歌詞是這樣的 "淅瀝淅瀝嘩啦嘩啦雨下來了,我的媽媽拿著雨傘來接我" 這樣的場景真的很溫馨對不對?那個在下雨天中不知如何是好的小孩看到媽媽來接他一定覺得好幸福!但若以我目前的方式,是"若我提醒過你要帶雨傘而你不帶,那若真的下雨了就只好淋雨",我真的開始懷疑這個方法是不是錯了! 我知道信誼媽媽們的孩子大都還很小,但可不可以請大家分享一下,不管是自己成長的經驗或教育孩子的經驗都好! 不太會教育孩子的OO A:很淺顯的將教育的方式概分為三種: 1.訓練--不顧受訓者的感受,重複的要求,長此以來會有一些成果. 2.學習--分齡分年級,制定進度,按部就班去做,務求每一個人都要達到起碼的標準. 3.培養--依照每個孩子的不同,給予適時的進度,讓明天的他比今天的他更棒. 所以不可以說訓練孩子獨立,而要說如何培養孩子獨立? 培養孩子獨立最好的年齡是二歲,首先要讓孩子的環境獨立,要以協助的立場,例如在家中洗臉盆,飲水機下放一張小椅子,準備小掃把,小抹布,把內衣睡衣.外出衣物分門別類放在孩子拿的到的地方...等等. 其次是培養思考上的獨立,如讓孩子選擇明天的衣物,決定晚餐的菜色,討論今天的挫折及解決方法......等等 以及時間上的獨立,孩子衣服穿得慢,你要等,孩子猶豫不決時,你要等......等等 慢慢的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獨立,而你等待的時間越來越少.同時在獨立的過程中,鼓勵也是很重要. 而你的孩子五年級了,當他打電話求救時,你一定要幫忙,當下雨時,你一定要帶傘去接他,但是你一定要想一想,孩子沒有達到你的要求是不是你的事前準備不夠,例如:告訴他要帶傘,卻沒有要求他將傘先放在桌上或書包裡.以及你事後有沒有充分的討論.例如這件事你如何跟老師說? 我的孩子也是五年級,他在弟弟發燒時會用冰塊包上塑膠袋及毛巾幫她照顧得無微不致,也會在肚子餓時煮個簡單的飯菜吃. 我的意思是獨立是因人因時而異慢慢培養出來的,而非漠視(訓練),強迫(學習),只有獨立的人,才能夠幫助他人,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兒子上課的困擾 ( 4歲) Q:有人碰過這樣的情形嗎? 上音樂課時,大多數的母親都有陪在教室裡,就是我的兒子最不守規矩、又不專心。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沒辦法陪他去上課,阿公帶去都讓他自己進教室,那段時間的表現,老師都稱讚。最近,我又試了幾次,偶爾藉故離開教室,只要我不在時,他就很正常。但是,我在教室內,看到他不好的舉動,越糾正就越糟糕,所以我幾乎都是讓老師處理,不動聲色。 昨天,因為我很久沒進去,想看看老師上課的情形,結果,已經開始上課了,他還一直作青蛙跳,最後我看又不行了,只好把他帶出來,問問他要上課或回家,然後他決定要進去上課,我和女兒在外等他,他進去後又恢復正常了。 我真的沒輒了,原本想,陪他在裡頭上課,回家也比較知道該如何和他互動,妹妹也順便多少吸收一些,但是... 唉!真是傷透腦筋了,為何會這樣呢? A:平日你與孩子是否缺乏溝通,所以在你出現的場合他會以在一些動作引起你的注意.如果在上課的時間外,孩子也會出現怪異的行為如:你與人說話他會插嘴或弄出怪異的聲音,就表示你與孩子之間溝通不夠.現代父母難為,上班之餘,又要趕緊帶孩子上才藝課,陣陣的催促讓孩子充滿壓力沒有表達的空間,建議你 1.不要用背部與你的孩子說話 2.不要用命令式的語氣與孩子說話 3.傾聽孩子的表達並點頭微笑 耶誕快樂 Q:謝謝你的建議。 不過,平時在上課的時間外,我的兒子並沒有你所提的怪異行為。有時,為了達到某個目的令他接受我們的意見,都得花很多的時間和他對談,還得有一些時間讓他思考,等他自己想通。 與女兒比較起來,哥哥是麻煩了許多,在溝通的層面比較容易有不聽話的成分在。 在場上課的媽媽曾說:可能是我帶著妹妹在一旁,他多少會有點吃醋,想撒嬌。但是,沒有人可以在這個時間替我帶女兒,我也只好帶她在身邊。 是否還有其他因素,會造成這樣的反應呢? 請再提供我一些看法。 目前,我的想法是:如果他對這堂課程仍然有興趣,那我依然會每個星期跑這一趟帶他去上課。為了不影響上課情形,我和妹妹就在外面等,或四處逛逛。回家之後的練習就由他自己隨性而為了。 A:還是先解決上課的問題吧,上課前可以與孩子事先約定,他是希望媽媽與妹妹陪他上課或是自己一個人上課,如果他選擇要陪他,就與他約法三章,並且打勾勾.因為他已經了解上課的規定而且能夠遵守,剩下的只是媽媽在而表現不同罷了. 另外,溝通是屬於雙向的,而不是花時間去硬坳要孩子配合自己的意見,當然在生活上有許多時候孩子必須要配合大人的意見,所以不妨在一些小事上(甚至刻意去營造)也讓孩子有表達主見的機會,以紓解孩子的情緒.一陣子之後,當真正需要孩子配合而孩子不配合時,只需表達自己的意見,如:你這樣做我很不高興...等等.所謂的雙向溝通,大人也有表達自己情緒的權利. 我的三歲小孩會挑釁 ( 3歲) Q: 我的小孩目前三歲又3個月,不曉得最近行為非常異常,很喜歡挑釁父母親或老師,比如說:最近天氣冷不要喝冷水,他就故意喝給你看,任何事都與你唱反調,處罰他,過了,又開始,對4個多月的妹妹更是愛欺負,把我們都氣的快受不了了,非常躁動,情緒一直很high,我們都認為他心裡是否有問題,有人可為我們解答嗎 A:推理: 孩子3.3歲,妹妹近五個月.也就是孩子二歲時你懷了妹妹 分析: 二歲到三歲的孩子處於分離隔閡狀態(以為媽媽離開就不會回來),需要大量的信任與安全感.而在這個階段你可能因為懷孕及妹妹的出生而沒有處理好. 結果: 以前被漠視或不愉快的感覺,孩子因心智成長,而爆發出來,再處罰下去,孩子的技巧會越來越高. 處理方式: 手心手背都是肉,哥哥沒有照顧妹妹的責任,照顧孩子是爸媽的責任.不要給哥哥責任. 多些時間與哥哥對話及溝通 製造機會給哥哥選擇的機會,並適度尊重他的選擇 當哥哥有良性行為時,適度給予讚美 因為我不了解你的家庭狀況,以上回覆請自行檢討僅供參考 我的三歲小孩愛打人 ( 3歲) Q: 我的小孩目前三歲多,可能是在幼稚園學到一些小動作,就是愛打人,只要不高興或自己調皮被指正時,就會生氣然後守舊舉起來準備打人,但不是每次都打下去,已經很柔性勸導,但成效有限,市這個階段的小孩會有的舉動嗎? 歡迎指教 A: 這篇文章是我在幾年前寫的, 因為沒人給你回覆,我想給你回覆 可是我最近很忙,所以貼一篇文章希望你自己能找到答案 這篇文章可能與你的主題有些出入, 但是請相信我沒有惡意 心理學家佛洛依德說過『性與攻擊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從古代人類與大自然搏鬥開始,攻擊的行為就遺傳下來了。所以當孩子會舉起雙手開始,就開始到處打人、打物品。同時,孩子學攻擊的行為總是特別快。所以孩子在體罰的家庭長大,攻擊性總是特別強。 環境可以改變遺傳-現代人類文明的社會,並不需要強盛的體力去弱肉強食,我們靠智慧、能力及知識去淘汰弱者。這是一個團結的時代,我們無法獨霸天下,只能靠溝通、協調及EQ來取得他人的認同。而目前社會暴力的充斥,就是我們承襲了錯誤的教育方式,不只是這一代有暴力行為,下一代恐怕更糟糕。三歲以前孩子有攻擊行為我們認為是本能、是正常的,三歲以後要給他有高度社會性的環境,引導他高超的交際技巧。我們可以發現,暴力行為伴隨著對社會的不適應症狀。 體罰是成人自卑的表現-我們大人每天忙著工作,看上司的臉色或是為事業操煩,有時工作做不完還要帶回家(所以孩子不要把學校工作帶回家),已經是滿肚子怨恨了。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請他吃一頓普拿疼或絲絲(竹筍炒肉絲),你的頭痛就解決了。除此之外你也沒有什麼特效藥。但是如果你每月看一本屬於孩子教養的書,常觀察你的孩子,慢慢的你會發覺原來這時期的孩子會有這些特性或孩子的這個行為是有哪些原因造成的,你會積極的想方法去幫助他。那麼你就可以擺脫這個自卑的笨方法了。 不要把你的孩子訓練成乖乖牌-孩子在社會上殺人放火搶劫飆車,父母面對媒體都說我的孩子很聽話、很乖。天呀,這些孩子是父母眼中的模範生嗎?你的孩子在你的面前裝乖裝了十六、七年,你都沒有警覺嗎?這些年來你有重視孩子真正的需要嗎?你的孩子在你棒下委屈了這麼多年,反省起來,除了體罰外,你都沒有教導他們往正向去表現,孩子當然一發不可收拾,到底是父母有罪還是孩子有罪?我們希望孩子應該是父母無話不說的親密朋友,他應該是被尊重有自由的個體,他有生氣的權利,有調皮的權利,有選擇的權利,他絕對不應該按照父母的意思成長。否則,十幾年後父母要按照孩子的意思去包容,而且孩子很難對社會有正向的貢獻。 幾個月前聯合報有一篇文章,敘述一個銀行行員平時溫文有禮,可是如果有客戶敲櫃檯的玻璃,他馬上怒不可歇。於是他去看心理醫師,才發現原來在他很小的時候,媽媽常把他一個人關在家裡,而鄰居的孩子就到他家敲玻璃嘲弄他,造成他目前的心理障礙。最後,他辭去銀行的工作。 因此,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要很謹慎但不要緊張,要給予尊重但不要放縱。聖經上的話很好,『發怒的人,沒有資格管教孩子,因為他連自己都沒有辦法改變,怎麼能期望改變孩子』,在『身教』一書中也提到,所謂「嚴師」是嚴以律己的教師,而不是嚴格的老師。希望爸爸媽媽們都是孩子的良師亦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 Q: 我的小孩才滿兩歲,卻不太會講話,連對不起都講不出來,只會講簡單的爸爸媽媽,公,伯....,謝謝,掰掰等單字,脾氣很拗,心情不好時,稍微瞪他一下,就大哭特哭,罵他就躺在地上耍賴。 其實,從小我都有實行愛的教育,每次做了什麼錯事總是努力的轉移他的注意力,或是告訴他這個不行,要拿走他手上的東西也拿另一樣剛他換,大部分都能獲得他的合作,有時不合作,立刻帶離現場也不會僵持很久。 他的大概15KG,從小就比一般小孩高大,所以我總是喜歡他跟大孩子玩,以前,也有很多不太守規矩的小孩,踩他的腳,打他的背,用力推倒跌得狗吃屎,只有一次,我對打人的小孩發脾氣。其他我都只有安撫他,給他惜惜,告訴打人的小孩,弟弟會痛痛。其他的因為他較高大,多半不會受傷,所以我多半不是很在意,不知這樣的處理方法是不是反過來默認了打人會被原諒,造成他現在學會打人的遠因。 前一陣子過節時,回娘家找親戚朋友住了一段時間,家裡的環境和長輩都不允許小孩不高興可以在地上耍賴,偶而他再耍賴時,都被拖到我沒看到的地方修理,之後打人的惡夢就開始了。 現在,我告訴他這個不行,他會打我,打完之後絕不比對不起的手勢,我若說痛痛,偶而會給我敷敷安撫我,出去外面小朋友玩,或搶玩具,常常打別人的臉或抓人家的臉。弄到小朋友大哭特哭,家長也很生氣。更令人生氣的事----他不會說對不起。就在那裡悠哉悠哉的享受戰利品。請問:我除了沒收他的戰利品之外,對於一個不太會講話的小孩,如何不用體罰的方式,禁止他打人的行為? A: 二歲的孩子最可愛了,會打人及耍賴是因為語言發展不夠好,你的孩子正處於語言爆發期,所以你要常對他說話,而且說正確的話(不要說奶奶,水水),喝牛奶,喝水等等,對話的時間要長,當他耍賴或哭時,告訴他你用說的就可以了,長輩的立意善良,不需評斷,他打你,你說痛痛很對,可以進一步告訴他'我不喜歡你這樣',他跟別的友伴有爭執,必須花時間與他溝通,教導他溝通的技巧,例如他喜歡別人的玩具,或許會用搶的,你可以用愉快的心情告訴他,這是哥哥的玩具,你要說:請你借我玩好不好,二歲的孩子,雖然他說不出來,但是他會還他,總而言之,還是要跟他多多對話,你只要負責一直一直說,沒多久就會享受回饋的效果. Q:我偷偷觀看這則留言有幾天了,孩子愛打人(習慣性揮手)的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好一陣子,因為知道你很忙,所以不好意思跟你請教,不過剛剛看了你的解說,心裡有些疑問想跟你請教(說是”傾吐”可能更加貼切些)。 我家OO(男生)也即將滿2週歲了,他已經會表達(說話)&理解大人的意思,不過他脾氣很不好,因為想秉持愛的教育,所以我們從沒打過他,但是近2個月來他的脾氣變得更差,只要一點不順他的意就會動手打人or出現揮手動作,我們也都一直是以你說的方式來柔性勸告他,而他每次打完人後也都會知道自己錯了&會立即跟對方說sorry,不過….沒一會兒就忘光光,打人的毛病又犯了。 而有關分享玩具部分,他現在已經會先說”可以借我嗎?”,不過頭疼的是,他以為只要說了這句話,對方一定要立即借他,如果對方還想玩並沒借他,他馬上就又想打人&搶過來。雖然我很想跟他解釋”你跟對方借,不代表對方就一定要借你”or”別人跟你借,你也不一定會想借人玩”的觀念,不過他才2歲不到,這樣的話他好像還不能理解,實在是讓我好生困擾。 我現在帶他出門跟其他小朋友玩時得一直提心吊膽,深怕OO又亂打人闖禍,也因為他最近脾氣更壞&愛打人,我及我老公已經快受不了了。今晚OO去曾祖母家玩,一隻手又是四處亂揮&屢勸不聽,再一次他連續一直打我又說不聽時,我老公終於氣不過,在他的小手心打了幾下&大聲罵他,可能是現場長輩太多人同時責怪OO壞壞吧,OO出現難得的委屈表情&大哭起來,曾祖母及婆婆也在一旁說,小孩子要教,不可以讓他這麼壞……。我心情很複雜,明知道OO這樣的行為不對,但是看到他可憐的委屈模樣實在是好心疼,他才不過2歲而已。我想定澐的小小心靈及自尊一定有受到傷害吧,因為今晚OO睡到一半突然夢魘大哭,哄了好久剛剛才又入睡。 不好意思!雜七雜八寫一大堆,可能是今晚OO的情況吧,讓我好想找人請教我下一步該怎麼做&怎麼對待他?知道你很忙,如果有一丁點時間可以的話,再麻煩你提供好意見。先謝謝你了~~~ 這兩天我才有感而發的跟我老公說,我覺得自己的EQ成長速度趕不及OO變化的腳步,對於自己的育兒之路有種無力的挫折感,深覺老闆比孩子容易應付多了,唉~~~。 A: 常在留言板上看到您,很熟悉的名字,很榮幸與您對話. 早上就看到您的留言,由於我有會要開,直到現在才有時間,平時在商場及政治邊緣打滾,還好做人尚可,在不景氣之下還有很多事可做,不過在工作之餘,還蠻喜歡回到這裡,彷彿回到孩子王國裡,喚起自己的純真,將心靈淨化一下.....說太多啦,回到主題. 先說個蛋生雞,雞生蛋的笑話 甲乙二人在路上相遇 甲對乙說:好久不見,咦,你的白頭髮怎麼這麼多? 乙說:因為我煩惱多. 甲說:為什麼你的煩惱多? 乙說:因為我每天都在煩惱我的白頭髮為什麼那麼多. ...... 教養方面也是,因為專門騙人家(專家),說要這樣,要那樣,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於是我們就顫顫兢兢的去做,做到前途茫茫,做到不知所措,做到挫折連連,於是一頭栽到雞生蛋,蛋生雞的迷思裡,於是半夜一點還在打電腦... 有一個人到非洲去賣鞋 他很高興的回來說:這個市場實在太大了,他們的人都沒有穿鞋耶 另一個人到非洲去賣鞋 他很悲傷的回來說:這裡沒有賣點,他們的人都不穿鞋. 如果我去賣鞋,我才不管這些樂觀或悲觀的想法,我會先賣圖釘 教養也是, 應該要先了解孩子的發展. 完整的持續的去幫助孩子. 要相信這樣做必定會有回收. 二歲孩子的特質 1.處在自我的階段,什麼都是他的 2.會有分離焦慮,以為媽媽離開就不回來了 3.逐漸有獨立傾向,很喜歡自己動手做 4.強烈的秩序要求,堅持什麼人要坐什麼位置,東西一定要擺哪裡 5.語言的爆發期,能夠說出一連串的話,堅持自己的意見 好了,了解孩子的特質,我們再來看孩子的心理 自我--這些都是我的,我要就是要,不給我我會生氣 你很喜歡是嗎,你現在就要玩嗎?那媽媽跟你一起去向哥哥借,哥哥說不要耶,你可以等一下再玩嗎?讓哥哥先玩等一下哥哥也許就會借你喔,你去跟哥哥說,等一下你要借我喔,你好棒喔. 分離焦慮--看不到媽媽我會哭耶,拿走我的東西我會哭耶,你們走了就不回來了,我怎麼辦. 你在這裡等我喔,媽媽去廚房拿湯匙,馬上回來喔,你會哭嗎,好勇敢喔.一次又一次延長分離的時間. 獨立傾向--我要自己做,你不要打擾我嘛,我自己會嘛,我生氣了. 洗手盆太高了,給你一張椅子,來,把袖子捲起來,水打開,關小小,再關小小,手弄濕,肥皂抹一,二,三下,停,放回去,收搓一搓,手背也要搓一搓,右手手指每一根轉一轉,換左手手指,這是小刷子,刷刷指甲縫,好了,沖沖水,聞聞看,好香對不對. 秩序要求--哇,東西在這裡我不舒服嘛,我不會講,可是不可以在這裡嘛,不應該在這裡嘛 怎麼了,是這個嗎,是那個嗎,好,我們把他拿開,你看要放哪裡呢 語言的爆發期--自從你變成很愛花時間完整的處理孩子的問題,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很好.孩子的脾氣會變更好.當然還有要培養孩子觀察的方向(不知有看過這篇嗎),當孩子看魚不是魚,看花不是花,我們與孩子之間就會有太多事情可以討論了. 由於我們可能在孩子以上的發展處理不夠完整,孩子本能的用打來溝通,沒有關係,現在做還來得及,不要讓孩子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要用幫助他的心情.如果你覺得很氣,你也有表達的權利,你可以說:你打我我覺得好痛,請你站到那邊去,態度堅決的請他站好,然後你走開,一方面調適自己的情緒,一方面想想我現在要說的話,你的孩子其實是很棒的孩子,只是打人這個行為不好,事歸事,人歸人,不可以混在一起,否則會造成孩子的自卑.三十秒後回來,笑臉的問他,你為甚麼會站在這裡? 因為我打媽媽 你打媽媽,媽媽會痛對不對 對 你是媽媽的心肝寶貝,以後可不可以用說的,不要用打的 可以 好,來打勾勾,你好棒,去玩吧 我這樣回答可以嗎?希望對您有幫助. Q: 哈哈哈……好一個賣圖釘喔 老實說,我的確是個會因心煩孩子教養問題而半夜仍上網搜尋資料的媽媽(這好像一種魔咒,自從當了媽之後就一頭栽進去了)。 謝謝你撥空回答如此詳細,相信一定有很多”潛水夫”媽媽也迫不急待想聽聽你的見解。你提到對孩子打人的處理態度…..嗯嗯…我也就是一直如此對OO,今天早上他又胡亂打人,我也請他罰坐一分鐘(OO真的乖乖坐著,不過一直說”媽咪sorry!…可以起來了嗎?….下次不敢了….”),我後來抱著他慢慢解釋他打人被罰坐的原委(很巧!你教我的話跟我對OO說的幾乎一樣),他也說”知道了!不會打人了…媽咪不生氣了….”。但是……他打人的壞毛病今天上演好幾回,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跡象。 晚上找我老公一起看到你的留言,我倆的共同困擾是,如果該做的都做了&該說的都說了,到底要多久的時間才能看到OO的改變?會不會他就一直是如此的”暴力傾向”?長輩大都建議用打的,說是狠狠打一次比說千次有效,還說有的孩子是不能使用愛的教育這一套的……。當然我是絕不允許這麼做,不過又擔心我們的柔性勸導方式會不會沒辦法”感化”OO?(說著說著,好像OO是個大惡人似的,哎!傷腦筋) 不過說了OO一堆壞話,今天他還是有表現進步的地方喔。 OO這幾天突然又開始喜歡換丟玩具&積木,而且是非常用力的丟的客廳亂成一團(也往鏡子及電視機.音響亂丟) ,我一開始的處理方式是先出聲制止(積木會痛痛),他不聽,請他將積木收回玩具箱,他也故意不要(其實OO很早就會分類收拾玩具及書本),我就跟他說”你是不是不喜歡積木才會亂丟?積木說他也不喜歡跟OO玩,媽咪要把積木收去儲藏室了…”,OO反應就是大哭說不要。這樣的戲碼上演好幾次。 但是,哈哈哈……媽媽我今天突然”智慧一開”,想到另一種處理方式。當OO照舊又把積木亂丟時,我先跟OO說”OO,積木痛痛喔,把積木放回去,好不好?”,OO當然是充耳不聞自顧走開。我馬上接著說(語氣有點戲劇化的哀傷)”OO,你把積木亂丟,積木好可憐喔,她跟媽咪說他好痛喔…”(此時我會先將積木拿起來假裝秀秀),然後我又說”積木他好想回家跟其他積木一起玩ㄟ,OO你幫忙他,把他送回去好不好呢?”OO一向很有同情心,這時他除了也一起秀秀積木外,真的立即二話不說就把積木送回積木箱裡。後來只要他將東西亂丟時,我只需說”OO,000可憐喔,你把他丟在地板上,他好想回家喔.…..”OO就會立即跑去將東西撿起來放回原本的地方。雖然不能立即改變他亂丟東西,但是至少他丟完會知道不對而將東西放好,這點我就很滿足了,當然囉!大大的讚美是少不了的。 傷腦筋!每每講到OO就一大堆話,希望沒讓你看的眼花。再次謝謝你的熱心回覆,我想就再給OO一些時間吧,trouble 2希望很快就可以過去了。 A: 大致了解您對孩子的態度了,大部分都很棒喔,但是我要潑您冷水了,OO的打人行為在您的教養之下不會改善耶. 因為您忘了一件事,就是堅持. 如果OO打人,必須坐在椅子上一分鐘,事後你也給予安撫. 那麼,他今天打人十次,就必須坐在椅子上十次一分鐘,並且你也要給予同樣的安撫十次. 只是,當您在調整這個問題時,相對的要漠視孩子的其他問題,否則孩子做這也被罰,做那也被罰,會有挫折感. 所以你要狠狠的下定決心,準備一到二天的時間,專門單點出擊,二歲的孩子沒有所謂的偏差,他了解你的意思了,也了解打人的不自由,問題才能解決. 重點: 在他坐之後要走開,不回應他的唉唉叫,時間差不多要回來. 他可能會用哭的,用哀嚎的,甚至躺在地上耍賴,輕輕的把他抱起來放到椅子上,說沒辦法,你打人了就必須坐在這裡. 必須了解,堅持能夠幫助他跳脫這個階段,邁向下個階段 Q: 首先謝謝你的回覆。請原諒我的愚昧,我把內容反覆看了好幾遍,有段話的意思始終搞不清楚,想再跟你請教清楚一下下。(不好意思!又要麻煩你,剛剛偷看了你回覆蒙特梭利的文章,希望我不是那位”其他的人可以不回嗎”的人) 「當您在調整這個問題時,相對的要漠視孩子的其他問題,否則孩子做這也被罰,做那也被罰,會有挫折感……」「你要狠狠的下定決心,準備一到二天的時間,專門單點出擊……」這話的意思是指目前我就先處理定澐的打人問題,對於他有的其他問題都先不處理也不去處罰他嗎?可不可以口頭訓誡呢?OO不高興or不順心就愛亂揮手(似打人狀)的次數其實比真正打人還多,請問是不是只要他做出揮手動作就要去罰坐呢?或是真正打人才罰?(平時他亂揮手時我都是以口頭訓斥) 說到堅持,我相信我絕對是可以做到的 (我老公說,我是那種平時疼孩子疼的要命,但是一旦處罰小孩時竟然能這麼”冷漠”,就是狠得下心聽孩子的哀號哭喊而不心軟)。只是我真的疏忽一點是,我都是在OO真的打人太過火&屢勸不聽到我都要發火時,我才會罰他坐(也順便讓自己冷靜一下),所以對OO來說懲戒效果才會不佳吧。 A1: 不好意思,跳了一篇文章到你那裡,希望你還沒看,否則一定霧煞煞. 我是覺得不要讓孩子整天挫折連連,其他的問題就暫時漠視. 可是我覺得我們的方向好像有些不對,如果OO揮空拳的次數比打人還多,那打人只是揮空拳的後遺症,在理論上完全不同,請你再觀察一下OO揮手打人,是常常自己一個人玩打人遊戲?發脾氣時揮手?他揮手時都說些什麼? ”其他的人可以不回嗎”是開玩笑的,蒙特梭利的理論很艱澀,教養其實很輕鬆. A2:怎麼想都覺得不對,今天下午一有空,我就一直想到底哪裡不對,在回家的路上,終於想起來了,唉,我凡是就喜歡追根究底,查個水落石出,看了您的回覆,肯定度又加強了一些,但是......才二歲的小孩耶. 孩子在三歲前,會經過三個危機,一為出生危機,二為斷奶危機,而你的孩子可能處在第三個--反抗危機 反抗危機大多發生在二歲四個月到三歲之間,雖然你的孩子才二歲,如果他'早熟',也有可能發生 有危機出現,表示孩子已向前跨越另一大步,朝向獨立和人性化之路邁進.定澐的情況,我不能肯定,我把這個時期說明一下. 當孩子開始對大人提議的事情頻繁的說'不'時,表示危機開始了,孩子為證實自己是個'個體',會用和成人所期待的很不相同的反應來表現.通常這種改變會突然發生,使許多父母感到驚訝,幾乎不認識自己的小孩. 事實上,在這個階段,他希望在做和他有關的事情時,能成為被考慮的對象,即使這些決定很簡單,如呼喚他的方式,吃飯,穿衣等等.但隱藏再這每一動作的背後,都顯示他對環境的了解. 假如我們從一開始就能看出孩子的發展,增加我們和他的合作努力,那麼,反抗危機也許不會發生(在我二個孩子生上就沒有這種情形,所以我忽略了),因為孩子不斷收到自我所需的一再保證,就不必和他的自我認同爭戰. 既然是危機,表示要慎重處理,如果您認為孩子好像是處在這個時期,我建議您這樣做: 1.孩子等待被認為是大人,你們必須要將他視為大人.例如也許以前叫他OO或寶寶,現在要叫他OO或OO.早上起床要跟他道早安,多與他握握手等等. 2.給予選擇的機會,並且尊重他的選擇.而選擇的做法是二選一,例如:你今天要吃馬鈴薯還是紅蘿蔔,你要穿這件衣服還是那一件. 3.無法遵守承諾時,必須向他道歉,孩子心胸寬大,不會在意父母的不完美,道歉可以與孩子維持一個誠實的關係. 4.漠視他揮手及打人行為,覺得有必要才說:請你用說的. 現在我說的與之前討論的是不是有些差異,所以我認為之前我們討論的方向可能錯了,在此向您道歉,希望對您有幫助. A3:這裡真的有好多'潛水艇'ㄛ,而且有時候會冒上來成為'轟炸機'呢,真好. 而且你也蠻有幼教知識嘛,知道應立即糾正而不是帶回家修理... 話說回來,如果孩子打人是初期行為,我們予以糾正,或許會有效果,或許不會讓孩子混淆.不過孩子一直重複這樣的行為,而你一直的糾正,很容易變成大人與小孩之間的情緒抗爭,讓孩子處在你一開口,話還沒說完,孩子就說'不要'的階段. 當孩子習慣性打人或有其他偏差行為時,畢竟是累積出來的結果,就好像發病之前有潛伏期一樣,而我們應該往前去追究原因,不是一昧的糾正制止,否則就回到前面那一篇孩子在你面前變成乖乖牌. 在OO的家庭裡,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而父母該做的也都做了,我從打人,丟積木及與OO的互動中,找到了在前述的可能(因為我最小的小孩已五歲,離二歲的孩子已遙遠了),所以建議他們漠視,是避免擴大情緒的抗爭,否則,告訴孩子不要把積木往電視丟,他很可能就丟過去. 而漠視並不表示容許,前面幾點的做法就是充分滿足孩子這個時期的需要及定位,如果孩子真正的需求滿足了,他知道成人對他的肯定,就不會靠打人來表達,打人的行為就慢慢消失了,而且永遠消失了,我這樣的說法你能接受嗎. A4:我並不了解幼兒教育,但我有個三歲女兒,因此為了了解女兒學習的發展,我唸了很多書,這對我脾氣的控制有很大幫助,以下是我想和你一起分享的建議. 1.當父母告訴小孩'不要......'時,孩子通常會忽略'不',而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字句上. 2.父母須具備幽默感,如此一來可舒緩與孩子間的緊張氣氛. 3.當孩子行為不當時,別說他們'壞','調皮'是一個較好的字,因為父母告訴孩子的話往往是孩子對自己的第一印象,因此父母告訴孩子他們是如何的壞,往往孩子也會將自己定義成那樣的人. 4.年紀小的孩子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因此當孩子為了某件事或某種物品而反抗時,父母可以提供其他選擇使他們不要專注在同一件事上. 5.幼小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來學習'等待'與'分享',假設要和一個正玩得很開心的小朋友借玩具時,父母可引導孩子說出'你玩好之後我可以跟你借來玩嗎?',這時通常那位孩子會願意與他人分享,若說出'我可以借你的玩具玩嗎?',這時則大都會得到反效果. 6.避免在公開場合或他人面前責罰孩子,可將孩子帶離他們行為不當的場所獲帶去較私密的空間,而不要當場對他們吼叫. 我在美國時曾有一次機會和女兒一起參觀幼稚園,很訝異看到一個三歲小男孩手中拿著真的榔頭和鐵釘,口中唸唸有詞說:'我必須工作',試想如果是在台灣,這會是件多危險的事,我很驚訝在大部分觀察到的學校裡大都沒見到家長或老師對小孩們施加壓力,而是看到幾乎沒有暴力的環境. A5: 這不是你的錯,我們說六歲以下是人格的教育,這個意思是什麼呢? 三歲以下的孩子,是無意識的學習 三歲到六歲的孩子是有意識加上無意識的學習 六歲以上的孩子是有意識的學習 也就是說,三歲以下的孩子,你給什麼,他就吸收什麼,沒有對錯,如果你常常懶懶的躺在沙發上,久而久之,他也是這樣. 三歲到六歲的孩子,由於已經有意識,所以會選擇他所要的學習,然而意識還薄弱,所以也是靠無意識學習,沒有對錯,照單全收(就算嘴巴說這是不對的,還是照做). 等到六歲左右,有意識形態逐漸增長,無意識形態完全封閉,全部存放在心靈深處.(所以我們不會記得三歲以下發生的事情)這就是人格的形成,也叫潛能.以後給予刺激,就會很快反應,所以常常有人說'刺激你的潛能'. 人與人之間,大多是理性的溝通,思考性的溝通,可是刺激到潛能時,卻是反射性的溝通 例如 在研究一些企劃案時,有人能夠很快的提出一些具體性,有次序,可行的方案.有人卻必須花很多時間回去翻書才寫得出來. 有些人平時包容性很大,但在發生小擦撞時卻暴跳如雷. 所以我說這不是你的錯, 反射性的動作比理性來得快又迅速, 所以打過才會後悔, 仔細想想你最近十次為了什麼事打他? 其實你也不太想的起來,因為反射性的動作不會經過思考, 孩子可能只是打翻杯子,打破盤子等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如果我到你家打翻杯子你絕對不會生氣,因為你媽媽對你的影響使你對同樣的行為只會對孩子反射,對大人則理性,所以你還算EQ. 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些方法 1.要用對待成人的眼光去尊重孩子,最起碼孩子有潛能,而你沒有. 2.動作慢一點,反射性動作雖然快,理性也隨後浮現,例如孩子打翻杯子,你很想打他,慢慢走過去,到他面前時也許你只給他一條抹布. 3.紀錄你打他的原因,並設法消除.例如他常打翻東西,你就練習說,沒關係,拿抹布擦起來,幾次以後,他就不會打翻了,也就不會被打了 4.教養孩子要有童心,態度要輕鬆. 以上方向給您思考 Q: 最近搜詢了您多篇文章,真是理論與實務並重,且以孩子之同理心、觀點出發,教我們這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父母最簡單、實用的育兒方法,個人真是受益良多!! 我有二個女兒,大的2.9歲,小的11個月,二十四小時帶她们,為求育兒品質,與娘家父母同住,以下幾個問題請教: 一、大女兒的一般發展都還不錯,但目前喜歡學妹妹變成小baby,喝牛奶一定要媽咪餵,睡覺被子一定要媽咪蓋... 否則大哭,此階段應是訓練生活大都可自理,但她不願意自己來,說理、罵她皆沒用,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二、姐妹互搶玩具該如何處理?一定得買二份嗎? 三、姐姐不定時對妹妹有攻擊行為,打她、罵她、隔離效果皆不佳,希望從小培養她们良好感情,好像很難! 以上三個問題,希望您有空願意回答,thanks!! A:你好, 我最近真的很忙. 謝謝你辛苦搜尋, 找的人比留言的還辛苦喔. OO說的很優,你真的要參考. 我再補充回覆你如下 1.姊姊感覺她不受重視囉,所以會退化很正常. 你要利用這個機會常常與孩子溝通,而不是讓他退化. 你可以說,來,我們一起泡牛奶,把水加到哪裡,加一瓢,再加一瓢, 給他動手的機會,並適度的鼓勵她.(應該可以用杯子喝了吧) 不要用訓練的方式一定要她做什麼,或告訴她已經會了什麼,就要她自己做. 如果你說相反的話呢?她可能雞婆到不行. 例如你說,姊姊你應該不會自己睡吧,我現在要幫你囉. 或是,這個玩具你應該沒辦法收拾,我們一起來吧. 或是,你一定不會啦,對不對?… 而當她做到時給她鼓勵鼓勵, 有關第二點,11個月就會與姊姊搶玩具喔. 我非常疼孩子,我會買二份,即使一模一樣,他們會分的非常清楚,這是給他們物權的觀念,但不是都要跟我一樣(我的孩子相差6歲),只要與他們說清楚,誰先拿到誰先玩,當然妹妹一定會干擾,你可以說,她如果像你一樣懂事就好了. 也可以這樣講,妹妹都長不大,還好有你這個姊姊一直讓她. 或者說,有你在真好,都幫我照顧妹妹. 至於第三點, 帶她去散步,我說過的,讓她摸葉子,說,葉子要輕輕摸,它有生命,不要讓它受傷. 慢慢的帶到妹妹身上. 最後,我把你的問題串聯起來,就要溫馨的說說你,孩子還小,別給她壓力,別認為她長大了,應該要怎樣,你與孩子站在同一邊,它能夠做的事可多的呢. 對話時眼睛不看人 ( 3歲) Q: 最近發現,OO和他人說話時(例如再見OR問好),眼睛(包括整個頭)都不對著對方,請問是感覺統合有問題還是習慣不好? 另外再請問各位媽媽,因OO從上星期1/6開始去幼稚園試讀,可是到現在(第6天)幾乎早上都不肯去學校,但只要我離開學校後就會正常了,所以每天早上上學真的是一個大學問耶!請問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他知道星期一到星期五就是應該要去學校呢?而不要用"條件"交換! 而且他最近想去另外一間學校(我們只是每天會經過,還沒進去參觀),請問到底要不要答應他讓他進去看看? SORRY!一次問好多,麻煩大家囉!*.* A: 三歲的孩子他有自己的主見所以會不好意思, 起因在為他的自信心不夠, 自信心不夠的原因再往前推也沒有意義, 建議你多尊重他 打招呼時蹲下來與他握握手, 用真誠的態度去對待他, 相信一定會有改善. 你離開了孩子就好了, 是因為他知道他必須在這裡, 你必須再觀察幾星期即與園長溝通, 才能判斷這個園所適不適合你的孩子, 因為有些問題是出在學校, 有些問題是出在你的孩子, 所以你要花些時間去了解. 如果他要去看其他的園所, 就帶他去參觀無妨, 只要記住,教育孩子是你要選擇的而非孩子. 所以你要判斷後做決定. 比強力膠還黏的小孩 ( 3歲) Q: 兒子現在3歲9個月,從baby到現在都很好帶,出生40天就一覺到天亮。女兒現在5個多月超級黏人,才滿月不久就會隨著我的離開而移動視線,3個多月時開始會認人,晚上只要我,連爹爹都抱不到,我幫哥哥刷牙時爸爸抱著她還不夠,非要一手摸著我她才不哭,現在更慘,全天候只要我一人,過年回家,阿公阿嬤...反正所有人都一樣,只要抱過手不超過10秒一定哭,我一抱她她馬上就不哭了,而且很高興腳一直踢。我就好像是那個’靜音’開關一樣。 她也不願意自已躺在床上,我曾試著放她在床上,然後坐在他旁邊看著她哭,她居然可以哭上近2小時,時哭時停,哭到快睡著了又醒來繼續哭,我只好揹著她做事。她厲害到什麼程度,即使我陪她到她熟睡然後偷跑她馬上發現,又是哇哇大哭。 也許和喝母奶有關吧!老大是喝牛奶的寶寶,因為家族過敏分過很高,才決定讓老二喝母奶,不過應該喝母奶也不會黏得如此誇張吧! 有經驗的媽媽們給點建議,讓我早日不再這麼累,多謝! A: 你的孩子發展很正常喔. 孩子看這個世界是這樣子的, 如果媽媽長頭髮, 以為所有長頭髮都是媽媽, 後來發現很多人有長頭髮, 而媽媽只有一個.---當然會粘 建議在陪他的時候,讓他趴著, 拿週遭的物品放在他前面與他說話, 如這是衛生紙,這樣抽.抽,你要不要試試看. 這是口紅,打開,打開,喔,你放到嘴巴咬了. 把物品放遠一些,讓他過來拿,你在旁邊搧風點火. 這樣可以讓他前庭(抬頭動作)的語言中樞多刺激,大肌肉發展較好,對環境多注意,可以為他以後的發展做準備. 小朋友不喜歡主動發言 ( 3歲) Q: 我家兒子剛上幼稚園(三歲五個月大),他是小班裡面年紀最小的,(本來應該上幼幼班,但是因為沒有名額,所以提前給他上小班),最近這幾天他都會說,媽媽別人有蓋印章,我都沒有,可是問他為什麼他沒有印章又說得不清不楚,所以我就撥了電話給他們老師了解情形,據老師說法是他在英文課堂上不喜歡舉手發言,所以沒有印章,我擔心他會不會因此而影響學習,老師說他覺得我兒子的學習蠻快的,對英文也很有興趣,只是比較害羞,不喜歡在台前表現,不會影響他的學習,(其實我兒子的英文還不錯,在家時我幫他複習時都沒有問題),可是我擔心他這樣長久下來會不會更害羞,更沒有勇氣主動發言,(他在家很愛現,而且常常把上課的英文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對答流利),不知道為什麼卻在上課表現出害羞的情形,請問各位有經驗的媽咪該如何幫助小朋友努力表達自己,主動發言呢? A: 沒關係的,孩子可以適應不同的標準,阿公的標準,阿嬤的標準,爸爸的標準,媽媽的標準,而剛上學,又要體會學校的標準,好比在家無政府,要怎樣就怎樣,如今卻要聽老師說的話,他搞迷糊了,所以他會說,人家有,我卻沒有.這是適應期.反映出來的,就是,我這樣做對嗎?我如何能夠討老師歡心呢?你現在應該鼓勵他,我覺得你的表現很好喔,我覺得你都會耶.印章好髒喔,洗都洗不掉,反正你常常回來教我喔,媽媽就好高興.明天也要這樣子喔.把孩子引導到學習過程的樂趣,而不要讓他去注重獎與罰,這樣才會讓他有堅定的自信,對他的一輩子都有幫助喔. 請問Jack ( 父子關係 ) ( 4歲) Q:您好!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在我老大約二歲半時我先生因工作外派大陸至今(約二個月返台一週),現我老大約四歲在學習及人際關係上遇到障礙,因同學間會談論我爸爸帶我去哪裡玩或是我爸爸.....,所以他在家是一個極度好動活潑的小孩(我公公曾擔心他是不是過動兒)可是到了學校郤變成一個害羞文靜的小男生,不論作什麼事都不會和同學爭,均排隊在最後一個,我原本不在意,認為他上學期剛上幼稚園第一次離家所以表現較害羞,但是這學期老師的評語仍是害羞不敢回答,甚至於這二週不太和老師及同學交談,我才開始擔心,另外我還有一個滿一歲的老二,他根本不認識爸爸,只要爸爸一抱就哭,不知道這對他以後的人格發展是否會有影響,以上,請Jack先生代為解惑是否有何補救方式,謝謝 A: 別擔心. 你的問題其實是二個問題. 一是先生再家的時間很短 一是你認為孩子有學習障礙 這二者之間當然可能有些影響,但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存在. 首先, 先生在家時間很短,當然父親在孩子的地位中是學習的一個典範,但在目前經濟環境的趨勢下,越來越多像你這樣的家庭,所以母親的角色變得很重要,母親不可能去取代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但是母親可以成為孩子與父親之間的橋樑.例如你可以告訴孩子,爸爸能力很強,所以被公司派到大陸去工作,你可以多敘述先生的豐功偉業,製造正面的形象給孩子,也可以拿相簿說故事給孩子聽,給孩子看看全家福相片,要給先生寫信時,也可以問孩子有沒有話對爸爸說,......常常這樣做,也許孩子的同學又提起他爸爸怎樣時,他也能夠說,我爸爸在大陸賺很多錢啦,怎樣...而不是讓爸爸回來時成為陌生人. 其次, 有關你認為的學習障礙,我想應該是學校與家庭的教養落差太大,學校有學校的規定,孩子就乖乖遵守,回到家等於無政府,孩子就大展身手,我認為你應該與老師討論,希望老師協助你幫孩子建立自信,而在家裡也要對孩子有適度的規範,思考如何把孩子的活動提升到有助於建立他能力的範圍 出手不知輕重的小孩! ( 4歲) Q:我兒子目前讀小班,日前老師反應有班上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說同學(就是我兒子)會打他,之前我也有發現我兒子有這種行為,但在我兒子本身認為他是在和對方玩,殊不知他的力道輕重,造成別人身體上的不舒服感,已有請老師在校多觀察,告誡,在家也多給予溝通,但不知這樣小小的年紀是否聽得懂,現在去接兒子下課,最怕就是聽到老師又跟我說今天我兒子又如何..如何..了! 聰明的媽媽們,我該如何教養我的兒子呢? A: 孩子在三歲半到四歲半之間,逐漸需要分享,友伴,同儕,這種團體互動關係,這個時候才是社交行為的開始. 然而,孩子對於社會性的相處之道,還處於青澀階段,例如有的孩子會把人抱得很用力,有的孩子會用頭撞人,有的孩子會很用力推人或打人,這是他們表達友善的方式,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的孩子對於社交性的語言還有待學習. 這種事情並不嚴重,不需教他或處罰他,例如,我們以前上課時,老師會拿課本的圖片,指著一輛公車及一群井然有序排隊的小朋友,告訴我們,上公車要排隊. 結果,下課公車來了,...你覺得有可能排隊嗎? 所以社交行為要靠成人的引導以及孩子自己的體驗去累積,你的孩子會打人,我覺得還好,倒是要反向思考,為什麼有的孩子常被打?不管打人也好,被打也好,如果在幼稚園階段就發生而且能調整好,絕對比以後發生及調整來的好. 因此老師與父母要學習處理這類問題, 就老師而言,有同儕就有爭執,在學校發生的問題老師不可以丟給父母而不處理(把這篇交給老師,請她細思三遍) 當老師看到孩子(甲) 打人或是有孩子(乙)告狀時,處罰是無效的, 老師應該請二位孩子過來,蹲下來問甲:乙說你打他耶,有沒有?為甚麼? 甲說:有呀,可是我跟他玩呀? 老師問乙:甲說他打你是跟你玩,是不是這樣? 乙說:可是他打我好痛. 老師說:那你以後可以對甲說,你打我好痛,不可以打我,否則不跟你玩,可以嗎? 老師對甲說:你這樣做,讓乙覺得好痛,再這樣,沒有人要跟你玩了,請你跟乙說對不起. 當甲對乙道完歉,請他們握握手,說:沒事了,你們還是好朋友,有問題就來找我喔. 老師呀,你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在處理這件問題上,但是因為你這樣做,讓孩子提升了社交能力,而孩子所謂的暴力行為也漸漸消失,不久,你會覺得輕鬆快樂而有成就感,總比,每天說,去罰站,讓自己及孩子整日頭痛不堪好吧. 就父母而言, 得知孩子在學校有打人行為,問孩子,為甚麼打人. 我在跟他玩呀. 你們在玩打人遊戲喔? 不是啦,因為我們在...他碰我一下,我就... 他碰你會痛嗎,是不是? 不會,可是... 可是你打他好痛,對不對? 對.可是... 如果你說,請你不要碰到我,是不是比較好? ......... 如果你不喜歡跟他玩,可以告訴他請你不要打擾我或請你離開等等,是不是比較好? ....... 好,記得喔,打勾勾握握手,...... 老師及父母們,我無法看到你的孩子,以上的例子只是我的假想而已,而你們既然能夠實際的體驗,就要舉一反三的去做,不斷去做,預設自己當忍耐到極限時,就是回收的時候,就會心平氣和的一再處理,孩子的改變或許讓你措手不及呢. Q: 每次拜讀您的文章時,總是會如搗蒜般猛點頭,因為您總是能將事情解釋地如此清楚 的確,就如同電視廣告詞般:我們都是作了父母後才學著如何作父母的,教養之路即寬且廣,要學習之處何其之多,但也在這親子共同成長的路上讓我們更彼此相愛! 想請教jack,我該要如何正確地引導我兒子不亂使用暴力(雖然這還算不上是真暴力),為什麼有時當他犯錯時我義正言詞地蹲下來跟他講道理,他卻在笑,是不是他以為他這樣陪笑臉,大人就會受不了而原諒他,雖然我們心裏想,但是事實上並沒有表現出來,為什麼他還是老教不會,有時我真有一種不知該如何引導的挫折感 ,套句俚語:真是有嘴講到沒口水! 再來就是做事慢吞吞!不管我用激將法還是不理他,他都自有他的一套,除非真是合了他的心意還是看瞄頭不對,才會動作快一點,不然我真是受不了他,不管是吃飯,穿衣,收捨東西,他就像是慢郎中一樣,看的我這個急驚風媽媽真忍不住想要幫他做,我也知道有時要配合孩子的腳步,不急不徐,但有些事,有些時間根本沒辦法讓他這樣磨,如果我真是老了,百分之八十是被他磨老的 還有老師會反應我兒子上課有時會心不在焉,神遊四海,老師也表示我兒子並不笨(身為母親的我也忍不住這樣說)但為什麼有時會不專心呢!因為不專心,沒辦法完全理解老師交代的事項,因為不了解所以無法正確完成老師的指令,也讓師生關係更緊張,當他又急著解釋為什麼無法完成,而又不知該如何解釋時,他就哭了,這一哭老師更生氣,如此惡性循環。我兒子不知如何辯解,老師不明白他的心意,這樣又該如何是好呢?? 拉拉雜雜寫了一堆無非是想要找到我兒子問題的最佳決解方式,還望jack大哥撥冗告訴我應該如何做才對!!! 感謝之心,在此謝過~~~ A: 使用暴力---就是常常會弄人家,逗人家一下啦. 做事慢吞吞---連吃飯都很慢,看他定格不知在想甚麼. 心不在焉,神遊四海---課堂內的小動作都要插一腳啦. 是不是這樣呢?這三點有關聯喔. 孩子的一個動作,背後卻有千百種意義,你必須確實告知,我才能告訴你. 11歲的兒子該如何教?(變的自我意識強烈 ( 11歲) Q: 11歲.小五的年紀不再是好商量的可愛小孩,常常發生我們 二人各持己見僵持不下的情況.如果一味的尊重,似乎又不太放心請告訴我該怎麼辦? A:那不叫自我意識強烈,那叫社會性的萌芽期好嗎? 孩子在這個階段,才不會傻傻的跟著你,他有他自己不成熟的主見,安排,想法,做法及要求,你應該慶幸,孩子有獨立的思想了. 但是有獨立的思想也要配合獨立的行為,否則讓人放心不下,對嗎? 所以你要幫他讓思想與行為合一,這不是互相配合或不配合,尊重或不尊重的問題,而是讓他的思考條理化,行為合理化.例如說,你可以先溝通,親戚的喜酒,不管願不願意,一律要出席,全家性的活動,(去烤肉或吃大餐...),可以不去,但是要交代,每一個時刻你要安排甚麼活動,並且把他寫下來. 由短的時間做起,他能確實做到,在長時間裡就不需擔心,你沒有說明具體的行為,我只能提供想法給你參考. 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討厭我 ( 6歲) Q:我六歲的兒子,唸幼稚園大班. 最近一兩個月在班上與同學互動出問題,老師告訴我班上一個主要的男孩團體(約有三人)聯合起來孤立他, 不要他參與.其他的男孩也紛紛跟從,他現在在學校都自己一個玩. 問他,他說他們討厭我,我不知道為什麼? 作為家長該如何處理? A:你應該問他, 你的好朋友是誰? 他們喜不喜歡你?為甚麼? 是有甚麼事情讓他們不喜歡你? 把問題深入,或許可以找到答案喔. 暴力行為 Q:我家OO,他從很小我就教育他不能使用暴力,所以他有什麼問題,會告訴大人。 而他有時候,有小朋友搶他東西,他又生氣又不敢動手搶,有時侯就會哭。 有時候看他這樣,好可憐!不知我這樣教育他,會幫他或是害了他。{不過我還是堅持,不能動手動腳,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基本上他從很小就不會動手打人,只有被欺負的份。這個問題,機會教育,讓他觀察耐心解釋。換成是他會如何!給他思考。 OO很愛看書,是配cd一起聽。像國語月刊,他聽時會跟著念,會翻頁。 我有教他看頁數,其他都是他自已看,只要他看書,完全不會打擾他。{除非他需要我}他很厲害哦!看過的90%都記得。比如:植物的特性、功能、差異、相似性、都可以說的十分明白、清楚 。有很多知識我不會主動教他,因他是個愛發問的小孩,我都是他問再回答。一般一個事物,他可以衍生許多問題。 識字,他會認蠻多的,如象棋上的字他都能分辨,也是他主動問的,最近吵著要學象棋。 他可以自已說故事哦! A:是的,暴力無法解決問題.但是孩子再大一些,可能你又會在想, 為什麼受欺負的總是我的孩子?...... 所以當事情發生時,要花些時間教他解決事情的方法. 例如,這是我的,請你還給我,請你向我說對不起,以後請你不要這樣....... 前幾天在國小門口看到,有一個約三年級的男生,雙手打開不讓一個約二年級女生過去,弄得那個女生哇哇叫,後來那女生家長出面,那男生才罷手.轉身又準備去逗弄另一個迎面而來的一年級小男生,那孩子只說一句,你很煩耶.請你離開,推開他揚長而去. 所以花時間去處理這樣的事絕對有回饋. 喜歡欺負別的小孩 ( 3歲) Q: 我的小孩3歲,我觀察他似乎有點社交障礙 如玩社區的溜滑梯總是不好好的與小朋友輪流 玩, 不是逆向上就是檔著別人不讓小朋友溜 去朋友家喜歡欺負比他弱小的小孩如偷偷踏小妹妹的腳 或拉著他的手不讓人家玩玩具或者搶玩具,讓我覺得帶他真的好累且挫折感很重 我天天都有上信誼的網站, 也都按各位媽媽的建議 好好的教育他但還是行不通,請問有哪位媽媽的小孩也曾如此但現在已改過的,請給我個建議,謝謝 A: 我想你的孩子應該不是社交障礙,而是調皮搗蛋. 當然大頭的方法也不錯,但我比較喜歡事先預防,不太想事後處理. 你可以在帶孩子去溜滑梯時,先告訴他,玩溜滑梯的規則.例如要由哪裡爬上去,要溜下去時下面有人要等他走開,溜下去後要從哪個方向離開...等等簡單扼要就可以. 然後你可以看他是否有遵守,如果不能遵守就要一再提醒. 大部分三歲的孩子都能遵守(或是提醒一二次後也能做到) 其他的問題也一樣,要告訴他如何借玩具及歸還玩具,很多情況在發生時,需要花時間教孩子如何處理,以及有不當行為時要道歉. 如果你將最怕他會發生的事情寫下來,然後思考發生時處理的方法,或是預防.就不會到時慌了手腳.孩子也因此而學到很多的社交行為. 我家寶貝會偷東西~怎麼辦ㄋ ( 8歲) Q: 我們家經濟狀況不錯,如果小孩要什麼東西,只要他表現好,大部分都會買給他.可是他最近會趁小朋友不注意時,拿人家的東西,因為他很喜歡多啦A夢,所以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多啦A夢的東西,他會偷拿,不知該怎麼辦才好!請各位給我一點意見吧!!! A: 八歲的孩子喔. 還不需要說偷竊,孩子只是佔有慾比較強而已. 給你幾點建議 1.幫助孩子建立物權的觀念 你的東西是你的,他的東西是他的,沒有經過當事人同意都不能隨便拿.拿後要歸還.換句話說,以後你要整理或拿他的東西也要經過他的同意. 2.請他物歸原主並且道歉, 要他在你面前多演練幾次,與他約定一定要做到,並且給他鼓勵. 3.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翻開六法全書,與孩子討論拿他人東西的後果. 少看電視,鼓勵孩子幫忙做家事,給予金錢,讓他有勞而獲. 鼓勵他日行一善,累積多少善事可以換他喜歡的物品. 其他的自己想啦 我也要請問jack ( 小孩愛抱怨 ) Q: 我也想請問你一個應如何應付小孩愛抱怨的問題.我女兒今年五歲,活潑外向愛發問,話非常多,也很愛抱怨,例如帶她出去玩,坐在車子裡她就會一直抱怨"怎麼那麼遠","怎麼還沒到"之類的,常常一個好好的出遊心情都被破壞掉,尤其她爸爸開車時聽到這些抱怨常被她惹得直罵她.請問我們家長該如何做才能減少孩子這種愛抱怨的習慣?謝謝 A: 好的,你們的做法不對喔. 你要告訴她,你們要去哪裡,那裡很好玩. 可是要開多少時間的車. 與她討論,在車上無聊時如何消遣時間, 用事先約定來取代事後處理, 這問題就很快解決. 其他事情也相同,如果其他事情處理不行,再告訴我,我會幫你. 就先這樣. Q:我忍不住想要讚美你一下,真的是"專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我想你真的曾經對幼兒教育下過很深的功夫才能對幼兒特質掌握得如此精準,並能針對各種疑難雜症提出對症下藥的秘方,你不繼續從事幼教業真的是幼教界的一大損失. 我那五歲的女兒真的是愈大愈古靈精怪,花招百出,常常氣得我七竅生煙,忍不住就想對她大聲說話(雖然我知道對小孩大聲說話的後遺症就是小孩也學會生氣時說話粗生粗氣,但是,唉..,只能說我EQ太低,氣起來也管不了這麼多了),因此想請你推薦幾本針對五歲以上幼兒的教養書讓我讀一讀,謝謝你 A: 我在這裡不是比在幼教界造福更多人(哈,哈,有點自賣自誇)開開玩笑. 謝謝你的讚美,我沒那麼了不起啦.也許退休後我就回到幼教界,因為我真的很喜歡孩子. 你想看書,好現象.不過我無法推薦所謂的五歲以上的書. 只能概括的說,如果你要讀硬書, 人類發展學--榮總王瑋及陽明李選等翻譯,華杏出版 發展心理學--黃慧貞等翻譯,桂冠出版. 幼兒之秘 發現兒童 幼兒的心智 幼兒與家庭 以上台南光華女中出版 建議你,只要先選一本看就好,很累的. 再來,軟書, 幫助我,讓我自己去做. 讓幼兒從活動中學習.---以上新民幼教圖書公司. 自在溝通---洪健全基金會 成長戰爭---商智文化 怎磨教養高EQ小孩---時報出版社 揠苗助長的危機---信誼 愛與規範不衝突---遠流 這樣可以了,對了,還有一本尼爾的夏山學校,我好愛.封面上寫著, "一般的學校是'讓孩子去適應學校" 夏山學校是"以學校去適應孩子" 遠流出版 給你參考. 太兇了 ( 7歲) Q: 孩子放學一進家門可以待在玄關5分鐘以上 手摸一些不屬於他的物品 看他邊摸邊發呆又一付略有所思的模樣 要催促2.3次之多他才把鞋拖了書包放下 然後呢 待我在臥房換好家居服洗完手出來一看 他下一步竟在客廳晃有時會躺在沙發上玩 看得我一肚子火大罵他就學二年以來老是如此 我教他至少也不下百次了 下課回到家裡應把鞋子拖了放好書包洗手更衣...... 很奇怪?他老兄怎都教不會? 總要我罵人時他才氣呼呼不甘願又好像人清醒了才去做 很多事也是要我醒3次以上待我發火了 他還會嫌我兇 我向他說明 媽媽第1.2次叫你時會很兇嗎? 他不語 是不是叫不聽媽媽才開始生氣? 他點頭 好啦母子倆勾勾手合好 他也答應我要主動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太陽又再度昇起 昨天發生的事他已忘光 刷牙又在發呆 刷牙不用手 用牙齒在裡面咬就是在刷牙 換好了上衣人又在發呆 催他趕緊穿上外褲 他老兄竟又把換好的外出上衣給脫了 全身剩下一件小內褲....... 唉!一切重頭來. 請問我該如何對付這樣的小孩 說真的我已沒耐心了 A: 急驚風遇到慢郎中是嗎? 小學二年級已經夠大,有些行為已經成為隱性,不適合我回答. 但是你的標題實在"太兇了", 我就試著回答一下,如果不對,你看看就好. 先說你的孩子,他的行事是憑感覺,常會很興奮,卻是短暫的感覺,無法深入.而不常說話,軟趴趴的樣子以及不看你的臉也算特徵. 這樣的孩子需要大量的觸覺及動覺來學習,許多的事情他 自己決定,但沒有特定的形式,例如在教室裡,他相當清楚每個人在做什麼.這樣的孩子,相當有探索精神,他的行事作風是以精神為出發點. 如果我說的與你的孩子很像,那很恭喜你,這樣的孩子你越不理他,他做得越好.但你要把所謂的"精神"帶出來,才能吸引他深入.學習也是如此. 例如,快到家前,把鑰匙交給他,你在後面慢慢走,回到家,會發現該做的都做好了. 晚上睡前,讓他選好明天的衣服折好放床前,早上不需提醒他就換好了. 買刷牙步驟的圖片貼在牆壁上,不要告訴他. 總之,你就是給他方向,不要碎碎唸,否則他又回到那個死樣子. 至於以後他會改變嗎?會的. 這種特性的人呀,只有兒子才管的動. 5歲哥哥挑釁3歲妹妹 ( 5歲) Q: 我家5歲哥哥常挑釁3歲妹妹 例如 他故意拿玩具槍指著妹妹 妹妹就大叫我不是壞蛋 例如 哥哥故意改編歌曲 歌詞盡是妹妹是笨蛋怪獸壞人醜八怪等 然後妹妹聽了不高興就用拳頭反擊 於是哥哥幼來哭訴妹妹打他 例如 哥哥故意對妹妹說媽媽不是你好朋友 例如妹妹安靜看書時 哥哥會說我不借你玩具 於是妹妹便丟下手邊的書去和哥哥作戰 這種情形每天上演 奇怪的是 哥哥在幼稚園裡人緣最好 女生小朋友都好喜歡他 妹妹在幼稚園裡人緣也很好 同學都說她好可愛 甚至有姊姊想帶她回家當自己的妹妹 可是當哥哥碰上妹妹 一切的和諧就很難持續 兩人都互不相讓 我真不知如何是好 我也常提醒哥哥不要言詞挑釁妹妹 但哥哥每次被處罰完後都說他是健忘先生 他不是故意要忘記媽媽的話 我真不知該怎麼辦 A: 因為妹妹好欺負,所以你要教妹妹社交語言,就沒事啦. 否則受欺負一方會以暴力攻擊. 關於玩具槍, 你教妹妹,你要說, 人家不管你,掉到水溝裡,沒人要救你. 如果還來,你就再教, 人家不管你,掉到水溝裡,沒人要救你.阿嬤來救你,順便打死你. 關於改編歌曲, 你就教妹妹, 說,說人家,就是說自己. 關於借玩具, 你就教妹妹, 說,請你不要打擾我. 收線睡覺. Q:看不懂, 這和唱歌有何關係? 是轉移注意力的意思嗎? A: Sorry,最近很忙,沒空先講理論,害你看不懂.也謝謝OO的回答. 我們常說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也就是孩子是未來的成人. 換句話說,孩子將來會進入與我們一樣的社會. 那你想想,社會上那件事可以用暴力解決的?暴力處理只會越來越糟,人際關係疏離而已. 再來,遭受暴力的人,除非長期遇到貴人,否則只有躲避與恐懼. 所以,施暴者將來也會在處理事情時用同一模式,受虐者則只能靠法律保護. 因此,我們從小就要教孩子獨自面對問題及解決問題,並且是用很EQ的方式.而不是常常求助大人. 我說的並不是轉移注意,而是有二個目的, 一是一句話就堵死他,讓老大覺得無趣,就不會常常有這樣的舉動. 二是提昇妹妹的自信,以後不會去在乎不必要的閒言閒語.也許將來他碰到一個老師罵他,你是豬八戒喔,這麼簡單都不會.就難過的想自殺. 但是用我的方法,孩子會說,對呀,我如果是豬八戒,那你是老師,就是豬頭囉. 但是,我的方式沒有速成的,耐心去做,你可以看到孩子的進步以及感到喜悅.就像OO描述的情形一樣. 煩請jack幫忙解決 ( 行為 ) ( 2歲) Q:我兒子兩歲半,興奮及生氣的時候會以打人來表示,但我們從他出生到現在從沒打過他,對他的行為以包容及勸說的方式解決,但並沒有看到改善(雖然也沒有越來越嚴重),其實我們在跟他說的時候,他也知道自己不對,不該打人。此外,他也喜歡推姊姊、弄姊姊(姊姊4歲半),有時甚至以此為樂,當然有時候是不小心弄到的,想請教我兒子屬於什麼類型?該用什麼方式對待他比較好? A: 你的兒子顯性是較屬於中胚層孩子. 打人或推弄姊姊未必表示孩子有惡意. 二歲多的孩子剛要開始學習社交,表達能力並不好,所以多用肢體來表示. 勸你不要與他講理由, 例如小時候,老師拿課本上面畫了一張公車,以及一群人在排隊的圖片,說,上公車要排隊.等到去坐公車的時候,你推我擠,根本沒有人排隊. 你應該要具體傳達社交禮儀,最好的做法是以身作則. 例如, 每天與他握握手,說,早安,午安,晚安. 他拿東西給你,用二手接,說謝謝. 他說謝謝時,你說不客氣. 要他做任何事情時說請,或麻煩你. 他在玩,你要他坐別的事時,說,打擾你一下. 其他的自己想吧. 另外,當姐弟有爭執而告狀時,要花時間處理.聽他們說理由,要請不對的人道歉,要告訴對的人下次碰到類似的事如何處理. 例如, 弟弟去弄姊姊, 請弟弟向姊姊說對不起. 請姊姊告訴弟弟,沒關係. 告訴姊姊,下次弟弟再這樣,你要告訴他,你這樣弄我,我很不舒服,請你像我說對不起. 做一陣子,你家就不會成為菜市場. Q: 首先,先非常謝謝您百忙之中回答我的問題,以身作則的部分,我之前已有做一部份,不過沒有像您說得做得那麼多,很謝謝您的建議。至於我家的情形,在我看來還不到菜市場的地步,因為我始終覺得我兒子很善良,而且我也相信他只會越來越棒,不會越來越糟。至於您說到姊姊要自行要求弟弟道歉,這個我們已經教姊姊無數次了,不過這就是我今天的另一個要請教您的問題,姊姊每次都很小聲的對弟弟提出要求,弟弟根本不理姊姊,但是只要我們父母一出面,弟弟就會馬上道歉,而且姊姊被弟弟弄到,只會坐在地上哎,有時候(很少)我真的很生氣了,忍不住了,我會叫姊姊回去,但是姊姊並不會這麼做,她寧願尋求父母的協助,請問該如何解決?謝謝! A: 我了解了,可能我沒有說清楚. 當弟弟弄姊姊時, 你必須過去,問姊姊怎麼回事? 問弟弟是這樣的嗎? 當弟弟說是, 你就請弟弟向姊姊道歉. 跟姊姊說,如果你覺得可以了,就說沒關係. 然後跟姊姊說,以後弟弟這樣弄你,你可以說,你這樣弄我,我很不舒服,請你跟我道歉. 如果弟弟說不是,是姊姊怎樣又怎樣, 你聽完後,問姊姊是這樣嗎? 讓雙方有發表的機會. 然後,對弟弟說,雖然這樣,但你這樣做讓姊姊不舒服,你可以這樣說......所以請你先跟姊姊道歉. 然後,對姊姊說,如果你不介意請你說沒關係.但是你這樣也不對,你可以這樣說......所以你也要向弟弟道歉. 然後,請弟弟說,沒關係. 表面上好像是你在處理事情,其實你只是在引導他們說出感覺及帶給他們比較好解決的方式而已.慢慢的孩子才能夠自己解決事情.而不能翹著二郎腿看電視,說,這些我都說啦,孩子也都知道啦,可是... 所以蒙氏老師為了讓環境和諧,在這方面需要佔去許多時間,而這樣付出的結果,就是相信孩子以後能從容看待社交行為. Q: 小兒五歲,對於新事物往往顯得退縮 上課時(沒有固定坐位),老是坐在角落,或是遠遠坐在教室後方 對自己沒有信心,很顧慮別人看法 請問我該如何引導他呢? 謝謝 A: 孩子夠大了,確是沒自信. 因為孩子夠大,我需要更多資訊. 請問你家裡成人嚴厲嗎? 孩子上課知道你在會頻頻回頭看你嗎? 如果學校有獨自操作的機會會頻頻看老師嗎? 在家時會很吵,很開心吧? Q: 請問你家裡成人嚴厲嗎? 兒子只怕爸爸。爸爸平常也還好,只是管教小孩時很凶。 >孩子上課知道你在會頻頻回頭看你嗎? 會的 >如果學校有獨自操作的機會會頻頻看老師嗎? 會看老師,也會看同學。老師講解時,他老是坐在最角落,東張西望、不專心。一開始活動,就又湊過去,跟同學一起,興致很高。我觀察他的學習,不算好,但也不會太差, >在家時會很吵,很開心吧? 是的。其實他在學校跟同學也玩的很開心。他是家中獨子,很喜歡跟同學玩,大多是跟隨者的角色,很少跟同學起爭執。我只是擔心他好像害怕學習(常常說我不會)&缺乏自信。請問我該怎麼辦呢? 謝謝 A:我說囉,要罵我也好,我不介意.誠實是學幼教的首要條件. 你的孩子原本內向,現在有些自卑,原因就出在成人以很兇的態度管教.我問你這些問題,就怕孩子有自卑傾向.還好他還蠻活潑的,趕快調適自己的腳步吧,例如,與先生溝通,他只要負責與孩子玩,如果生氣就告訴你,由你來處理. 我把理論告訴你,你看後再來討論. 自卑情結 原因: 在生活中成人長有絕對權威,把孩子當作沒有價值的人,而造成孩子自卑,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特色: 孩子很被動. 沒有主見,別人要他做什麼就做什麼. 需要別人肯定,且不只一次,需要外在的肯定. 害羞. 拒絕表達,拒絕參與,害怕出現在舞台上. 猶疑不決. 遇到困難容易逃避. 很愛哭. 常有痛苦絕望的表情. 自卑的孩子在成長中要建立自信比一般人來的困難. 你不認同,笑一笑吧. 如果認同,一起走這段艱困的路吧. Q: 首先,還是一樣先謝謝您的回答.其次,我想說的是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是說來話長. 五年前在我還沒有懷孕之前,我就已經開始大量閱讀育兒相關書籍,不管是實際的還是理論的我都讀.因為我自己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在全職進修教育碩士期間,養成了我大量閱讀的習慣.因此老大出生的時候,我是信心滿滿,我相信我有絕對的能力把她教養得很好,甚至我申請育嬰假一手把我們家姊姊親手帶大,帶得是人見人愛,不是我自誇,看到姊姊的人都問我是怎麼教的.我常常也是一言兩語無法跟別人說明白,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的付出,在我的腦中有一套自己的教養原則,基本上我絕對反對任何人對我的孩子打或罵,包括我的父母及兄妹,因為我自己是在打罵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很大的精力,在治療自己的傷口,我知道打罵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所以即使再難忍受,我一樣通通包容,我相信在愛裡長大的孩子,她長大後才會去愛別人. 但也就是我對姊姊付出了我的全心全意,完全以她為生活的重心,強烈的忽略我自己本身的感受,那令我很痛苦,因為我還沒有把我自己治療得完全.我是一個屬於比較強勢表達自己意見的人,有時候口氣也會不好,但是為了孩子我必須很小心翼翼的隱藏本身的個性.兩年下來,我覺得內心的衝突到了極點,我實在很想生氣的時候我就可以生氣,我實在很想罵人的時候我就可以罵人,但我並沒有,我繼續過著與我自己個性不符合的生活. 在姊姊兩歲的時候,弟弟出生了,因為經濟上的考量,我的育嬰假也結束了.所以一直以來,我深深的對於弟弟感到抱歉,因為我相信再給我兩年的時間親手把弟弟帶大,他絕對不是今天這樣. 弟弟半歲的時候進了蒙氏托兒所開始了上學的生涯,我也回到我的教育工作,但這期間我一直沒能好好放鬆我的情緒,弟弟小時候(半歲以前)晚上要睡覺的時候都不要別人抱,只要我抱而已,而且要我一面抱著一面走來走去的唱歌給他聽,他才會睡著.我自己的情緒一直以來都無法放鬆,加上我的身體狀況在生產後一落千丈.於是我終於下定決心要對自己好一點,我決定讓自己的身體及心理好過一點,否則我會崩潰,加上他們倆個慢慢長大了,可以自己玩了,我才有一點點屬於自己的時間,所以您說我坐在電視前面翹二郎腿,這種事情很少會發生,因為我先生在攻讀教育博士,晚上也很少幫忙,我不怪他,他其實也幫我做一些家事讓我輕鬆很多. 講了很多,耽誤您很多時間來看這封留言,抱歉.但是我很謝謝您的建議,我會去做的. 在看了您之前的留言,我家姊姊三歲前屬於外胚層,目前四歲半看起來比較像搖擺兒.至於您前一次說的中胚層,的確很像我兒子.我兒子現在真是連狗都嫌,我娘家所有人都嫌棄他,只有我一個人維護他.我其實也很無力,有時候一些觀念和先生溝通時,他並不見得願意配合,所以我上網尋求一些專家的意見,說給他聽他會比較接受. 最後,我再請教您一個問題,我兒子有時候還是會用哭的來表達,其實他的語言能力已經很好了,我們的方法是不斷的告訴他,請他用講的,跟他說用哭的聽不懂,不過他還是哭,遇到這個情形,我們可以怎麼做比較好,謝謝! A: 不論是教育自己孩子或別人孩子都是很辛苦的,可以理解.尤其當強迫自己的情緒去配合某些目的時,壓力是很大的.可是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打罵環境裡長大的,偶而去扭轉還可以接受,但面對的是天天要改變自己,否則孩子很容易就回到自己的翻版,你說的痛苦我是能體會的. 孩子其實很敏感,除了言語,我們的喜,怒,哀,樂都會傳染到孩子的內心,所以要帶孩子並不簡單.與你分享我的經驗,我全職帶我家小兒子一年半(0~1.5歲),我的想法是,你不會做的事,我一定幫你做,並且讓孩子與我一起做.當你會做了,我就盡量不做,慢慢的,他會做的事情越來越多,需要我的時候越來越少,因為他不找我,我就不會生氣,反而還會主動找他玩.現在,他自己洗澡,自己盛飯,自己泡牛奶,自己會閱讀,即使做不好,自己也會清理.星期五是他打電腦的時間,星期六早上是他看電視時間,我就想不出能夠對他生氣的理由,因此我就不會生氣.也不覺得我在壓抑自己,最重要的是,我在他二歲時看到他自己拿衣服去洗澡,很認真的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清洗,然後擦乾及穿衣服,在生活上處處讓我感受到非常的驚喜.既然我覺得喜悅,也就更沒理由生氣.因此在帶孩子方面,我的心理反而像坐在電視前面翹二郎腿般的輕鬆. 我的太太比我忙,回到家孩子都睡了,偶有早些回到家,孩子就圍著她吱吱渣渣,我要與她說說話,都要等到孩子睡著以後.我想,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長期陪伴,而是環境刺激及獨立性的引導,當孩子瞭解父母與他在同一陣線,並且是幫助他的人,他們會很愛我們的. 前幾天,我回到家,水龍頭突然斷裂,水就大量的噴出來,我趕緊用毛巾圍住,再衝上樓關水塔開關.下來後地上已一片濕,我檢視了水龍頭,就出去買零件,回來後,就開始修理.我的大兒子就說,今天我去買便當好了.我就告訴他自己拿錢去買.二兄弟就出去了,等到水龍頭修好了,再把地上的弄乾,已是滿身大汗,收拾完工具後,孩子回來了.我問他們買什麼?他們說買二個涼麵,是他們要吃的.買一個排骨便當,是給我的.挖咧,全身汗還吃的下熱騰騰的便當.我就不高興的說,我吃不下,你們先吃.接著,我就看到老大把便當拿出來,準備打開吃了(要將涼麵給我),我趕緊說,沒關係,涼麵你吃,我等便當涼了再吃. 我在孩子很小時用同理心對待,孩子(五年級)同理心恆在. 所以孩子用哭來表達,你要有些童心,他哭,你也假哭呀,然後再問他,什麼事?就可以化解了. 我想你的理論與實務應該比我強很多,把觀念修正一下,下次換我來討教你喔. Q: 其實我還沒有和OO的所長討論搖擺兒的問題,只是好奇為何在蒙式的園所裏卻從未被告知這方面的資訊。如果以你所說的蒙式是以三歲為一個研究課程,那幼稚園所大概是不會研究到六至九歲的部份,只是OO在中班就有很明顯的搖擺兒的特徵,那蒙式的這種課程的區分是不是有點跟不上孩子成長的腳步? OO一直都在台中市的瑪利亞找特教老師上課,後來因為上課的狀況不是很好,而OO托兒所的所長在幫我考慮未來上小學後的追踪及協助後,建議我改找台中縣的信望愛上課。所以我到信望愛幫OO報名,並請所長幫我溝通能否由信望愛的老師到托兒所上課,因為我無法在上班時間帶OO去上課。前些日子確定我的要求信望愛可以做到,信望愛也通知我去註冊,可是由之前你對OO的分析看來,我又開始考慮有沒有必要上課?因為信望愛的註冊費加月費和托兒所的學費差不多,而瑪利亞的老師在溝通後改變上課方式,狀況已經好很多,而且瑪利亞的上課方式較彈性,一期十堂課,隨時可以停課或上課。 可是昨天到醫院看了OO的腦波檢查報告後,我原先的想法又改變了,因為醫生說OO的腦波算正常,但相較於一般的小朋友腦部的功能還是較差,所以我原本至多只維持一個療育機構的課程的想法又動搖了。想請問你如果搖擺兒是需要由遊戲中學習,那要求特教老師以這個方向來帶她是不是會比不管她放任她學習好?之前是擔心安排太多課程造成OO的反彈而造成反效果,如果以適合她的方式來帶她,是不是就沒有這個問題? 也許是因為從小就認為OO的能力較差,所以在了解了小學對特殊兒童的安置後,我就考慮讓OO唸資源班,因為只有一、兩科課程抽離出來由特教老師上課,其餘時間還是和一般的小朋友一起上課。我比較擔心的是OO的心理問題,我擔心唸資源班會讓她自卑,可是在入學前未安置,等入學後發現跟不上時,就比較難安置進去了。不過這個問題倒不急,還有大半年可以考慮觀察。 A:OO還不能被稱為搖擺兒,搖擺兒由於聽覺及視覺敏銳,會坐不住,重複學習慾望低,同樣的,語文發展及邏輯思考意願也較低,比較水平不深入.但那是指六歲以後的分類.在孩子三到六歲時,我們看到的是爬蟲類的腦子. 你看蜥蜴如何走路,是不是搖頭晃腦的走,一有風吹草動就停住不動,遇到危險就躲回巢穴. 所以顯性有爬蟲類腦子的孩子,非常注意教室內的動靜,很雞婆,遇到挫折會躲到桌子底下.當然在發展上以後多是搖擺兒,少數是遊蕩兒. 既然是爬蟲類將來會發展成搖擺兒,在3~6歲我們希望孩子在保有這無法改變的事實之外,同時利用這三年,讓孩子兼具哺乳類及靈長類的特性(進化),我再簡述這三類的學習方式. 哺乳類---命名式學習. 靈長類---邏輯式學習 爬蟲類---直覺式學習 舉個例子, 如果要帶給孩子”台灣”這個名稱,告訴孩子,上面是是東海,下面是是巴士海峽,右邊是台灣海峽,左邊是太平洋.這一塊陸地就是”台灣”.(給哺乳類聽),台灣的右邊是由北到南,分成北部地方,中部地方,及南部地方.左邊稱為東部地方,這四大塊合起來就稱為台灣.(給靈長類聽),你們看看,台灣長得什麼樣子,像不像蕃薯,有沒有吃過烤蕃薯?我現在教你們怎樣摸一摸台灣…(給爬蟲類). 這樣孩子們依其特性都能記住台灣這名稱(我們的直接目的),對於其他二類的學習方式也可以常常受到刺激.以後由於髓鞘化的結果,深度及寬度就會出來,以後搖擺兒看似不專心,卻能夠記得住. 如果改變方式,孩子狀況較好,倒也不須刻意去換,特教老師不是一對一的帶嗎?那樣遊戲沒有競爭,就不好玩.其實蒙氏工作有很多可以讓孩子去競爭的工作,就看老師會不會帶了. Q:了解了,我會再找OO的所長談看看如何幫助爬蟲類腦子的OO,也再多了解一下信望愛的上課方式再做決定。 另外,在 “太Hight了” 這篇留言裏提到小朋友很愛拆卸東西,卻不一定組的回去,OO也有這個問題,只要能拆能拔的她都想弄下來,不知這顯示出什麼問題?或可以如何引導? A: 你說的“太Hight了”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了,也留言了,可以參考看看. 你應該高興OO出現了高度專心的行為,我說過了,這是孩子追求動作精確的敏感期,應該要給予鼓勵.你可以試試看,你讓OO把東西從這裡拿到那邊放,一個一個拿,他可是滿頭大汗高興的跑過來又跑過去呢,你可以欣賞他滿足的表情及眼神. Q:沒錯,OO在做這些破壞動作時的確很專心,可是能讓她一直這樣破壞下去嗎? 另外,OO的重複學習慾望低,可是蒙氏不是強調透過反覆的操作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嗎?這該如何處理呢? 真不好意思,老是提問題讓你回答,講個OO的笑話輕鬆一下。 家裏養了一條黑色的土狗名叫貝貝,OO很怕貝貝,爸爸便教OO在貝貝靠過來時趕快喊 “貝貝, 坐下” ,有一回出門時貝貝又靠近OO,OO緊張之餘趕快喊了一句 “貝貝, 請坐下” 。我們聽到那個”請”字時都快笑翻了,不過也顯示OO的學校教育還不錯。 又有一回,弟弟跑來告狀說姐姐拿了衣櫃裏爸爸答應等她會看時間後再給她的手錶來玩,當時我就覺得納悶,手錶我放在衣櫃最上層,OO如何拿得到?於是我請OO將手錶收好,OO就乖乖的將手錶塞好海綿放進盒子裏,再拿一張椅子到衣櫃前墊腳,踏上衣櫃的隔板,左手再抓住最上方的隔板,然後很俐落的將手錶放上去,當我看到OO那付蜘蛛人的模樣真的覺得好好笑,只是因為還要訓她只能強將笑容壓下去。 A:你可以買那中可以拆卸組合的玩具給他呀.也可以讓她拿螺絲刀把牆壁上的插座面板拆下來再鎖回去,當然,你要先弄鬆,這些都會讓他有幫助.其他事情重複慾望低就沒關係,他可以在拆卸方面達到專心,以後會用這樣的專心度去學習其他.而非每件事都要重複的. 太High了--請教Jack! ( 6歲) Q: 你好!我小孩快升大班了. 平常和其它同伴相處還算和睦, 但有時玩瘋了,曾出現過啃咬對方的情形, 沒有咬出傷痕,但就是會高興的啃一下, 小時和爸媽玩也會,太High了就會啃人, 這樣正常嗎? 他算個很外向的孩子,不怕生,也喜歡到新鮮的地方玩, 若帶他去別人家玩,他會很高興地玩人家的玩具, 只要他沒玩過的,他可以自得其樂地玩上一個小時. 另因自小玩拼圖積木之類,他似乎很會拆卸一些東西, 但不一定組合得回去. 這樣的小孩算那一型?我該給他補充或引導什麼呢? A: 你這一篇我怎沒看到. 正常,正常的. 這是孩子的表達方式. 雖然看起來很另類, 但是這樣的小孩往往樂觀幽默. 你可以用我說的方式, 當他啃咬你時, 你就朝桌下或角落比手勢,說,出來,出來. 趁他搞不清楚時,用五爪抓住他的大腿說,放狗咬你. 還可以加一句,咬住就不放. 他慢慢的就會動手不動口了. 你的孩子顯性是哺乳類腦子, 但拆卸物品與哪一型無關, 孩子在某一個時期為了追求動作精確, 就會去拆卸物品,組合不回去就是我們要引導的, 當他拆完後,你要帶著他組合,但是不一定要每次都要完全組好,可以分段的帶,以免孩子挫折,連拆卸都不要了. 至於補充的,孩子可以做數學了,你可以參考我以前所說的 Q:快滿五歲小孩,平常和寵愛的婆婆和無中文能力的印傭在家,偶而到才藝班上課(一周二次),看到喜歡的小朋友(同性別的男孩),硬要與人擁抱親吻,小小孩不排斥,嚇壤別人媽媽了,一直透過老師要求改善.很困擾.............. A: 慢慢來,你在家要對孩子做器官教育,例如,這裡會跳的是心臟,如果受傷就活不成了. 這裡是肺臟,如果受傷就不能呼吸了...... 最後要說,要保護自己的器官也不可以傷害別人的器官,所以喜歡他可以與他握握手. 然後你每天與他握握手. 過幾天,你告訴他,我要捏你囉,就去捏他.他會躲.你就說,我要抓你囉,他躲的更厲害. 隔天,你問他,你喜歡我捏你或抓你嗎? 他說不喜歡.你就說,我知道你喜歡XXX,但是不可以隨便碰人身體,萬一把心臟肺臟碰壞怎麼辦. 但是,你可以跟他握握手. 一星期就可以改善. 分享? ( 3歲) Q: JACK大哥您好 請教您如何教導三歲小孩有關"所有權" "分享" 及"借與不借" 之行為與認知呢?? 謝謝您 A:你的問題不夠清楚,我試著揣摩及請教. 所有權--是指孩子常把手邊東西隨意送人嗎? 分享----因為孩子有分享的觀念所以衍生後面的紛爭嗎? 借與不借與以上二者有關聯嗎?是因為所有權或分享的各執一詞還是純粹個案. 社交行為 Q:看了您對OO的回應 想請問要如何幫孩子將社交行為建立起來 我女兒兩歲四個月 可是很怕生人 成年男人 很多人等場合 天天帶她下去中庭 和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 我們社區同年的孩子有幾十個 每天會固定下來玩的母子也有一二十對 可是她從來都黏在我身邊 很少和小朋友一起玩 騎腳踏車下去時 一看到人多 就停在門口 再也不肯動 可是到了較小空間的閱覽室 或人數較少時 她就較玩的開 請問 1.這樣的社交關係應如何幫她改善 2.缺少同儕關係的孩子較不懂如何保護自己 被別的孩子欺負時 孩子和家長各應如何做 碰到欺負人的孩子家長也在場時又如何做 有時真的很不好開口 可是也不忍孩子受欺負 只得自行帶開 A: 0~6歲是孩子學社交行為及禮貌的最好時機. 我們並不是要孩子在這時期很有禮貌或很好的社交行為. 這些在青少年時期才會出現. 我們只要以身教不斷的傳達社交行為,這就是?